KR2k0016 會稽志-宋-施宿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㑹稽志巻一      宋 施宿等 撰
  越
越在唐虞時禹平水土制九州而越為揚州之域職方
氏東南曰揚州其山鎮曰㑹稽釋云㑹稽在山隂舊經
云塗山在山隂縣西北禹㑹萬國之所在左傳哀公七
年魯大夫曰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玊帛者萬國杜預注
云/塗山在夀春東北説者遂疑塗山非㑹稽今塗山之
[001-1b]
名有四㑹稽夀春之外復有渝州之塗山杜子美賦禹
廟詩者文字音義云嵞音/塗山古國名夏禹娶之今之宣
州當塗縣也杜預獨指夀春之塗山為禹合諸侯之地
宜必有據然按史記夏本紀贊曰禹㑹諸侯江南計功
而崩因塟焉命曰㑹稽㑹稽者㑹計也裴駰注引皇覽
曰禹冢在山隂㑹稽山上㑹稽山本名苗山在縣南去
縣七里越傳曰禹到大越上苗山大㑹計爵有徳封有
功更名苗山曰㑹稽家語孔子曰昔禹致羣臣於㑹稽
[001-2a]
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專車封禪書曰禹
封泰山禪㑹稽由是論之禹既合諸侯於㑹稽庸詎知
魯大夫所謂塗山非㑹稽與至夏后氏少康封庶子於
㑹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髪披草萊而邑焉後二十
餘世至於允常允常之時與呉王闔廬戰而相怨伐允
常卒子勾踐立是為越王舊經云春秋貶之號為於越
按春秋定公五年書於越入呉杜預曰於發聲也西漢
云太伯初奔荆蠻荆蠻歸之號曰勾呉顔師古云勾呉
[001-2b]
亦猶於越也太伯至徳初無貶詞特從其俗爾公羊云
於越者未能以名通也榖梁范氏注云春秋即其所以
自稱者書之然竊有疑焉越於是時猶未預中國㑹盟
未嘗與中國通也經書於越入呉非越自稱明矣豈書
於經者乃呉王告同盟之詞與哀公二十一年越人始
來二十三年魯始使越據此可知且以勾踐為君而種
蠡為臣果未能以名通者乎定公十四年呉伐越越子
勾踐禦之陳於檇李勾踐患呉之整也使死士再擒焉
[001-3a]
不動使罪人三行屬劍於頸而辭曰二君有治臣奸旗
鼓不敏於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歸死遂自剄也師屬
之目越子因而伐之大敗之靈姑浮以戈擊闔廬闔廬
傷将指取其一屨還卒於陘去檇李七里夫差使人立
於庭茍出入必謂已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殺而父乎則
對曰唯不敢忘三年乃報越哀公元年呉王夫差敗越
於夫椒報檇李之役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㑹
稽使大夫種因呉太宰嚭以行成呉子将許之伍員曰
[001-3b]
勾踐能親而務施施不失人親不棄勞與我同壤而世
為仇讎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蠻夷而長冦讎以是
求霸必不行矣弗聴三月越及呉平呉越春秋謂呉封
地百里於越國語曰勾踐之地南至于句無今諸暨有/句無亭
北至于禦兒今嘉興有禦兒鄉西漢功/臣表兩粤傳有語兒侯東至于鄞西至
于姑蔑今太末/地也廣運百里勾踐乃與范蠡深謀二十餘
年竟滅呉報㑹稽之恥北渡兵於淮以臨齊晉號令中
國以尊周室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命為伯
[001-4a]
諸侯畢賀乃徙都琅邪漢書地理志云琅邪越王勾踐
嘗治此起觀臺有四時祠呉越春秋亦云越王於此起
觀臺周七里以望東海勾踐卒子王鼫與立王鼫與卒
子王不夀立王不夀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
翳遜國逃於巫山之穴越人薫而出之王翳遜國之賢
君葢呉太伯之儔也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
王無疆立按此勾踐至無疆實六世舊經云五世者誤
也王無疆時興師伐齊西伐楚與中國爭彊當楚威王
[001-4b]
之時越北伐齊齊威王使人説越王於是越遂釋齊而伐
楚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疆盡取故呉地至浙
江北破齊徐州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
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後七世至閩君摇佐諸侯
平秦漢髙帝復以搖為越王以奉越後東越閩君皆其
後也
  㑹稽郡
秦始皇二十五年大興兵使王前羽遂定荆江南地降越
[001-5a]
君置㑹稽郡治呉二十六年初并天下用廷尉李斯議
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郡守掌治其郡有
丞尉掌佐守典武職甲卒監御史掌監郡漢興髙皇帝
六年以其地封劉賈為荆王黥布反荆王賈死之無後
十二年封劉濞為呉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孝景帝四年
呉王濞反誅乃復為㑹稽郡越絶外傳曰漢孝景五年
㑹稽属漢属漢者始并之也舊經云後復属江都國江
都王建有罪國除乃更為郡按漢書地理志廣陵國注
[001-5b]
江都易王非廣陵厲王胥皆都此并得鄣郡而不得呉
劉貢父云然則㑹稽不得云屬江都也呉朱育以强記
稱且距漢未逺仕本郡門下書佐太守濮陽興問漢封
諸侯事而育所對亦止言劉賈為荆王濞為呉王濞誅
乃復為郡治於呉亦不及属江都事也前漢志領縣二
十六後漢順帝永建四年分浙江以東十四縣為㑹稽
郡治山隂東晉為㑹稽國改太守為内史宋武帝永初
二年罷㑹稽郡府復為㑹稽郡齊梁陳因之隋為呉州
[001-6a]
改越州尋罷州為㑹稽郡依漢制置太守以司𨽻刺史
相統治唐武徳四年為越州天寳元年復為㑹稽郡乾
元元年復改為越州
  越州
越州隋大業置古㑹稽郡也因國為名置刺史焉按漢
武帝紀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顔師古曰漢舊
儀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綬有常治所以秋分行部
所察六條秩六百石於是乃復禹貢九州之名而増以
[001-6b]
周之幽并與漢所開之朔方交趾以為十三州也㑹稽
自昔常𨽻揚州晉玉羲之為㑹稽内史王述為揚州牧
檢校郡事羲之恥之求分㑹稽為越州不果遂稱疾去
郡誓墓終身不仕其後至隋而㑹稽卒為越州葢本於
此宋齊梁陳㑹稽自為東揚州刺史不復受察於揚州
雖寖異古制然猶未至盡廢刺史之職或以刺史行太
守事如曰東揚州刺史領㑹稽太守是也隋制舊有兵
處刺史帶諸軍事以統之如曰都督㑹稽等郡諸軍事
[001-7a]
是也或加使持節隋唐而降支郡皆稱刺史但領一州
而以州統縣與他州等故又於此置總管府以統其
屬州隋文帝初平江南改曰呉州大業中遂改為越州
尋罷州置郡以刺史十四人巡察畿外諸州所察六條
畧如漢制唐武徳四年復為越州置總管領州如故未
久改總管為都督自是改更不常郡則曰太守州則曰
刺史其實一也至乾元元年遂為越州大抵越州其實
與㑹稽郡同非復如漢十三州之重刺史亦非復古之
[001-7b]
部刺史但以總管都督御制一道爾
  紹興府
建炎三年十月庚申車駕自杭州巡幸御樓船渡浙江
壬辰幸越州四年四月癸未御舟自温台回駐蹕越州
明年正月一日改元紹興越州官吏軍民僧道上表乞
賜府額昔唐徳宗以興元元年巡幸梁州改梁州為興
元府於是朝廷用興元故事改越州為紹興府初車駕
幸揚州駐蹕逾年又嘗經郊祀然未嘗建為府則紹興
[001-8a]
葢特恩也車駕既移蹕臨安首命前參知政事資政殿
學士張守知府事故守謝到任表曰矧是肇新府號乆
駐蹕聲履勾踐之故棲厲嘗膽抗戈之志想神禹之遺
跡服卑宫菲食之勞又謝賜行宫充本府治所表曰廣
厦千間已免震凌之患土階三尺尚存簡素之風皆言
上駐蹕之久而宫室無所増葺也浙東提㸃刑獄曽㬇
舊為史官見日厯所書紹興二年正月車駕移蹕臨安
閏四月戊戌詔紹興府行宫復作府治上曰時方艱難
[001-8b]
若不賜與則須别建賜之所以寛民力也州額初題越
州大都督府既賜府額當題云紹興大都督府而右朝
奉大夫呉説乃題云大都督紹興府議者或非之
  歴代屬郡
㑹稽郡自漢順帝時還治山隂其所領山隂鄮烏傷餘
暨諸暨太末上虞剡餘姚句章鄞章安永寧東候官猶
十四縣其地南踰閩越西限浙江東北至海而止提封
數千里粤自秦漢常為都㑹晉渡江後三呉之豪請都/㑹稽雖不果亦足見當是
[001-9a]
時㑹稽最號富實常為本根之地故諸葛恢為㑹稽帝/謂曰今之㑹稽昔之闗中也宋書史臣曰江左以來根
本於揚越又云㑹土帶海傍湖良疇數十萬頃膏腴上/地畆直一金鄠杜之間不能比也又袁宏漢紀許子将
曰㑹稽富實䇿之所貪以此論之㑹稽自古以富實名/者徒以鏡湖之利也今民盗湖為田湖廢幾盡按晉宋
間謂㑹稽為㑹土三國志謂呉郡㑹稽為呉㑹二郡張/紘謂收兵呉㑹則荆揚可一孫賁傳云䇿巳平呉㑹二
郡朱桓傳云部伍呉㑹二郡是也前輩有讀㑹字為都/㑹之㑹或者以為不然今姑蘇有呉㑹館葢承其誤
後漢末孫䇿略平江左渡浙江自領㑹稽太守䇿卒曹
操又表其弟權為㑹稽太守以統江左諸郡三國志云/䇿渡浙江
以其屬呉景為丹陽太守孫賁為豫章太守孫輔為廬/陵太守朱治為呉郡太守而䇿自領㑹稽太守是也孫
[001-9b]
權謂虞翻曰孤有征討事未得還府/卿復以功曹為吾蕭何守㑹稽耳興平四年䇿乃分
章安永寧之地置松楊縣呉錄云取松/楊木為名又置始平縣改
章安曰羅陽縣至呉孫亮太平二年又置臨海縣立㑹
稽東部為臨海郡以臨海始平松楊羅陽四縣屬焉於
是㑹稽始有屬郡初後漢建安中孫氏分東候官之地
立邑即以年號為名曰建安縣據續通典云孫䇿建安/十二年立按是時䇿已
死/又置南平漢興二縣以屬㑹稽南部都尉至孫休永
安三年遂割㑹稽南部為建安郡孫皓寳鼎元年又以
[001-10a]
漢末以來分烏傷太末之地所立新安豐安長山呉寧
遂昌永康定陽并烏傷太末凡九縣置東陽郡至晉又
分臨海郡之松楊羅陽東陽郡之遂昌凡三縣立永
嘉郡乃今/處州晉既平呉立東候官為晉安郡分𨽻揚州東
晉以㑹稽郡為王國併𨽻揚州宋永初二年正月罷㑹
稽郡府遂復為郡孝建元年立為東揚州統㑹稽東陽
新安臨海永嘉五郡大明三年以揚州所統六郡為王
畿而東揚州直為揚州以豫章王子尚為刺史加都督
[001-10b]
八年冬復以王畿諸郡為揚州而㑹稽還為東揚州統
郡如故永光元年秋八月始改是年為景和元年東揚
州併揚州梁普通六年復以㑹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
五郡及建安晉安二郡立東揚州大寳二年湘東王繹
承制以陳霸先為都督㑹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五郡
諸軍事東揚州刺史領㑹稽太守承聖三年以陳蒨都
督㑹稽十郡諸軍事㑹稽太守陳永定三年改永嘉郡
為縉州尋省東揚州併屬揚州又分建安晉安二郡權
[001-11a]
立閩州天嘉元年以徐度為使持節都督㑹稽東陽臨
海永嘉新安新寧信安建安晉安九郡諸軍事鎮東将
軍㑹稽太守天嘉三年侯安都破留異東陽平六月以
㑹稽東陽臨海永嘉新安新寧晉安建安八郡置東揚
州以揚州刺史始興王伯茂為鎮東将軍東揚州刺史
光大二年割東揚州晉安郡為豐州隋開皇九年平陳
改東陽揚州曰呉州置總管府煬帝大業元年正月廢
諸州總管府尋改呉州為越州改東陽郡為婺州又改
[001-11b]
永嘉郡為處州尋改為栝州而廢臨海郡大業三年四
月壬辰改州為郡越州曰㑹稽郡婺州曰東陽郡栝州
曰永嘉郡唐武徳四年平李子通改㑹稽郡為越州置
總管府改東陽郡為婺州永嘉郡為栝州復故臨海郡
為海州復故建安郡為建州又以剡縣立嵊州并析置
剡城縣析故句章縣地置姚州鄞州以烏傷縣地為綱
縣置綱州并析置華川縣析信安縣置衢州以龍邱縣
地置縠州并析置白石縣以縉雲縣地置麗州以松楊
[001-12a]
縣置松州以桐廬分水建徳三縣置嚴州五年以永嘉
縣置東嘉州并析置永寧安固横陽樂成四縣屬焉是
嵗改海州為台州七年改總管為都督府廢姚州入餘
姚縣來屬廢綱州入烏傷縣更名義烏屬婺州廢嚴州
以桐廬縣屬睦州八年廢鄞州以鄮縣來屬廢縠州
以白石縣入信安縣廢麗州為永康縣屬婺州廢松州
為松楊縣貞觀元年廢東嘉州省横陽永寧二縣以永
嘉安固二縣併𨽻栝州廢嵊州以剡縣來屬是嵗始命
[001-12b]
併省分天下為十道越州督越婺泉建台栝六州𨽻江
南道髙宗上元二年又分栝州之永嘉安固兩縣置越
州垂拱二年又析婺州之常山信安龍邱復置衢州景
雲二年分天下為二十四都督府以統其屬州越州所
督不滿十州定為中都督府既而以其權重皆罷之開
元二十一年分𨽻江南東道開元二十六年採訪使齊
澣奏割鄮縣置明州天寳元年改越州為㑹稽郡温州
為永嘉郡而栝州為縉雲郡台州為臨海郡明州為餘
[001-13a]
姚郡建州為建安郡衢州為信安郡乾元元年復改㑹
稽郡為越州縉雲郡為栝州信安郡為衢州永嘉郡為
温州餘姚郡為明州東陽郡為婺州臨海郡為台州新
定郡為睦州領越睦衢婺台明處温八州治越州𨽻浙
江東道大厯十四年廢浙江東道建中元年復置二年
復廢貞元三年復置浙江東道領越婺台明衢處温七
州而睦州𨽻浙江西道皇朝因之紹興元年升為紹興
府所領州如故
[001-13b]
  歴代屬縣
前漢志㑹稽郡治呉領縣二十六呉曲阿烏傷毗陵餘
暨陽羨諸暨無錫山隂丹徒餘姚婁上虞海鹽剡由拳
太末烏程句章餘杭鄞錢塘鄮富春冶回浦舊經云光
武改回浦曰章安以冶立東候官分章安立永寧縣通
典云永嘉本漢治縣地後漢改為章安續通典云漢書
東甌舉國内徙乃以其地為回浦縣屬㑹稽郡後更名
章安又以章安之東甌鄉為永寧縣隋為永嘉縣初西
[001-14a]
漢以粤反覆險阻為後世患遷其民江淮遂虚其地後
有逃遁山谷者稍出立為冶縣顔師古注云越/王冶鑄之地後又名
為東冶縣後漢光武時又曰東候官今閩縣是也言東
以别其西如閩縣居候官之東故曰東候官以此又知
候官之名已久治之地不一後因其名以為縣也一云
秦立胡候之官於此故名通典云後漢分冶地為㑹稽
東南二部都尉此為南部都尉東部今臨海是也大抵
南至晉安東至章安皆冶縣地詳而言之則閩越為冶
[001-14b]
而東甌為回浦原其本皆粤地也順帝永建四年陽羨
一作陽/羨令周嘉上書以呉越一國周旋一萬一千里以
浙江山川險絶求得分置遂分浙江以西為呉郡以東
為㑹稽郡三國志呉朱育云永建四年劉府君上/書以浙江之北為呉郡㑹稽還治山隂舊經
云領山隂鄮烏傷餘暨諸暨太末上虞剡餘姚句章鄞
章安永寧東候官十四縣治山隂又分上虞南鄉為始
寧縣初平三年分太末縣置新安縣分烏傷南鄉為
長山縣興平二年分諸暨之大門村為漢寧縣又分章
[001-15a]
安之南鄉為松楊縣建安四年孫氏分太末立豐安縣
又分信安立定陽縣建安二十三年分太末立平昌縣
晉志曰/遂昌呉分永寧立南始平縣今之/天台又分烏傷之上浦
為永康縣分章安立臨海縣改章安為羅陽縣餘暨曰
永興縣漢寧曰呉寧縣呉少帝太平二年以㑹稽東部
為臨海郡分臨海南始平松楊羅陽四縣屬焉續通典
云孫䇿於建安十二年分東候官之地立邑即以年號
為名曰建安縣屬㑹稽南部都尉三國志云永安三年
[001-15b]
以㑹稽南部為建安郡而縣為屬孫皓寳鼎元年分㑹
稽為東陽郡以烏傷太末新安豐安長山呉寧平昌永
康定陽九縣屬焉而㑹稽領山隂永興諸暨上虞餘姚
句章始寧郯鄞鄮十縣晉地道志宋州郡志領縣皆十
隋平陳廢山隂永興上虞始寧為㑹稽縣併餘姚鄞鄮
入句章縣及剡諸暨統縣四唐武徳四年以剡置嵊州
并析置剡城縣析句章之餘姚置姚州析句章之鄞置鄞
州七年輔公祐平廢姚州以餘姚縣來屬析㑹稽立山
[001-16a]
隂縣八年廢鄞州為鄮縣嵊州為剡縣並來屬省山隂
縣復入㑹稽凡統縣五垂拱二年復置山隂縣儀鳳二
年復置永興縣開元二十六年割鄮縣置明州天寳元
年改永興為蕭山縣大厯二年因刺史薛兼訓之奏省
山隂縣七年刺史陳少遊復奏置焉貞元元年刺史王
密奏置上虞縣元和十年又省山隂入㑹稽縣十年復
置梁開平中錢鏐析剡縣立新昌縣皇朝因之領㑹稽
山隂蕭山諸暨上虞餘姚剡新昌八縣宣和三年方臘
[001-16b]
既平七月丁夘詔越州剡縣改名嵊縣與睦州改嚴州
歙州改徽州及睦州清溪縣改淳安衢州龍游縣改盈
川皆同時也
  廢州
㑹稽郡漢領縣二十六至漢末六朝而降析㑹稽所𨽻
縣為郡今為州軍二十四㑹稽一郡獨領漢故縣餘暨
諸暨山隂餘姚上虞剡凡六亦可謂盛矣至唐初以州
境獨大於它州故析剡縣為剡城縣立嵊州析餘姚縣
[001-17a]
為姚州武徳七年廢姚州復以餘姚縣來屬貞觀元年
廢嵊州復以剡縣來屬
  廢縣
漢順帝時分上虞南鄉為始寧縣隋平陳廢興平二年
分諸暨大門村為漢寧縣呉改為呉寧縣寳鼎元年割
𨽻東陽郡後復併入諸暨今縣有大門里或云即其地
也唐武徳四年析剡為剡城縣武徳七年廢入剡縣乾
道八年分諸暨之楓橋鎮為義安縣淳熈元年廢入諸
[001-17b]
暨縣初户部侍郎方公滋以吏事著一時典藩數十年
所至有聲績其置縣雖承史蒋二公之後然卒成之者
方公也亦嘗為客言析縣之利它日當愈見不可復併
矣然曽未幾時遂為後守所撤取官署等以建僧寺人
頗議之至或謂有大姓居邑中方為鎮時擅事權握利
柄役服小民無敢與較故大不利於建縣云
  分野
㑹稽禹貢揚州之域周禮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
[001-18a]
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視吉凶星紀呉越也漢書地理
志曰呉地斗分野也今之㑹稽九江丹陽豫章廬江廣
陵六安臨淮郡盡呉分也又云粤地牽牛婺女之分野
也其君禹後帝少康之庻子封於㑹稽虞翻曰㑹稽上
應牽牛之宿當少陽之位東漸巨海西通五湖南暢無
垠北渚浙江南山攸居實為州鎮是也然左傳哀公元
年呉伍員曰勾踐與我同壤呉越春秋呉王夫差亦曰
越之與呉同土連域然則呉越同壤其來尚矣按晉書
[001-18b]
天文志曰自南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於辰為
丑呉越分曰揚州而㑹稽入牛一度春秋元命苞曰牽
牛流為揚州分為越國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夏呉伐越
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呉乎越得嵗而吴伐之必
受其凶漢永嘉中嵗星熒惑太白聚牛女之間識者以
為呉越之分其後孫䇿孫權實有江左晉太元間苻堅
将入冦石越對曰今嵗在呉分天道不順已而堅果敗
去及陳叔寳将亡有星孛於牽牛以此攷之則斗牛之
[001-19a]
分呉越同之班固别而言之恐亦未然
  風俗
㑹稽自夏禹巡守㑹諸侯方是時㑹不於嶽而於㑹稽
則㑹稽風俗之美固巳可見矣少康之子封於㑹稽
葢禹之五世孫也夏都平陽少康中興盛王其封子不
於近甸而於㑹稽則㑹稽為當時重地美俗又愈可見
故其民至今勤於身儉于家奉祭祀力溝洫乃有禹之
遺風焉粤自漢晉竒偉光明碩大之士固已繼出東晉
[001-19b]
都建康一時名勝自王謝諸人在㑹稽者為多以㑹稽
諸山為東山以渡濤江而東為入東居㑹稽為在東去
而復歸為還東文物可謂盛矣宋興杜正獻趙清獻繼
起全名大節著在國史内相陸左丞與弟祠部以儒術
重姚待制以孝行著陳中書以忠節見於宣和靖康之
間而李參政傅給事以議論操守顯於建炎紹興以來
其他未易悉數故今之風俗好學篤志尊師擇友弦誦
之聲比屋相聞不以殖貲貨習奢靡相髙士大夫之家
[001-20a]
占産皆其薄尤務儉約縮衣節食以足伏臘輸賦以時
不擾官府後生亦皆習於孝弟亷遜劉宗向以官遜其
弟黄章以官遜其叔父至於士之居喪不為墨衰居處
飲食一用古制送終不惑釋氏祭先不徇俚俗者已十
餘家往往相慕效以不及為恥其間或有事干謁自衒
鬻則其長老必嚴戒之無敢肆者
  州境并至京地里
東至慶元府慈溪縣界一百五十七里西至臨安府錢
[001-20b]
塘縣界一百三十八里南至台州天台縣界二百九十
五里北至海一百一里東西二百三十二里南北四百
四十七里至東京二千四百七十里一西京二千八百七
十里
  城郭
築城之法城身髙四丈城濶五丈上斂二丈若城身髙
三丈五尺則趾濶四丈三尺七寸上斂一丈七尺城外
築瓮城去大城十五步瓮城圓一面包城髙厚/與大城之數相等也瓮城外
[001-21a]
鑿壕去大城三十步上施釣橋凡為三壕第一重濶二
十步深二丈水深四尺至七尺第二第三重遞減五尺
壕之内岸築養馬城去大城五步髙八尺址濶五尺上
斂二尺自上三尺開箭牕外至壕垠留一步埋設鹿角
大城上每三十步置馬面敵樓各一座女牆相去各十
步凡樓櫓之法曰垂鐘版曰拐子木曰伏兔子曰手把
腰楅曰鷹架曰踏空版曰扠柱版曰䕶柱版曰猢猻柱
曰鄣水版曰馬面曰梯曰馬垠踏道曰娥眉甎踏道曰
[001-21b]
笆曰草椁曰牛革曰氈曰大小索曰鐵鴈鈎此其名數
之大略也並塞控扼之地人人習知故其築城也易為
力而堅緻可守内地既非臨邊又郡邑安固無冦盜之
虞者久雖興版築或出草創故略書梗槩欲在官者知
城池之不可忽如此劉忠顯以其久在兵間身履西陲/要害之地至於城壁制度尤其所
悉故在㑹稽修葺郡城雖用功不多而冦至可/以無恐使他人為之雖有才智亦未必能也
 羅城周回一十四里步二百五十熈寧中郡守沈立
 為㑹稽圖其叙如此而舊經云四十三里者非也厥
[001-22a]
 今州城以步計之八千八百二十有八按度地法步
 三百六十是為一里舉今步數總歸於里亦二十有
 四餘步百八十八較之圖叙所損六十有二宣和初
 劉忠顯治城禦方冦嘗稍縮其西隅然則今所損步
 或者自是時也舊經有云城不為壕今城外故有壕
 但不甚深廣耳皇祐中有詔濬湟太守王逵始治其
 事舊經成於祥符不及知也城之四面髙厚之數則
 舊經大略如之舊經城東面髙二丈四尺其厚三丈/西面髙一丈六尺其厚八尺南面髙
[001-22b]
 二丈一尺其厚一丈八尺北面髙二丈二尺其厚二/丈六尺故老云後雖間有墮圯尋復繕治舊北面在
 不能甚/加損也城門九東曰都賜門有都賜埭山門之名葢/久矣見南史何𦙍傳
 曰五雲門東南曰東郭門有東/郭埭曰稽山門正南曰殖
 利門有南/埭西南曰西偏門有陶/家埭曰常喜門州城至此/與子城㑹
 門在其上葢/九門之一也正西曰迎恩門北曰三江門凡城東南
 門有埭皆以䕶湖水使不入河西門因渠漕屬於江
 以達行在所北門引衆水入於海
  子城
[001-23a]
舊經云子城周十里東靣髙二丈二尺厚四丈一尺南
面髙二丈五尺厚三丈九尺西北二面皆因重山以為
城不為壕塹嘉祐中刁約守越奏修子城記云城成髙
二十尺北因卧龍山環屬於南西抵於堙尾凡長九千
八百尺城之門有五熈寧中沈立為越州圖序云楊素
築子城十里越絶書云越王臣於呉故城北向以東為
右西為左小城周三里七十步陸門四水門一呉越春
秋云小城周千一百二十步一員三方西北飛翼樓以
[001-23b]
象天門東南伏漏石竇以象地户陵門四達以象八風
又云城南近湖去湖百餘步㑹稽治山隂以來此城即
為郡城按今子城陵門亦四曰鎮東軍門曰秦望門曰
常喜子城門曰酒務橋門水門亦一即酒務橋北水門
是也其南秦望門去湖亦僅百步雖未必盡與古同然
其大略不相逺矣由秦望門而入直北曰蓮花橋又北
走即府治所也秦望門街之東曰雄節營曰五通廟曰
酒務坊曰夏麥倉曰都酒務街之西曰第七營曰第四
[001-24a]
營曰車水橋巷曰提舉司幹辦公事㕔循城而西曰念
三營繇酒務坊而東經豐宜館今為察/判㕔三聖廟之前東
走酒務橋門繇車水橋巷而西過橋之南有大池曰龍噴
池池正方可三十畆池北曰僉判㕔池西曰社壇自此
西走踰大郎橋㑹於常喜門蓮花橋北街之東曰司理
院西曰卧龍坊繇卧龍坊而西數百步西南走威果營
又數百步抵城隍廟路及西園南趨清泠橋出常喜門
府治之南左曰提刑司幹辦公事㕔曰作院右曰通判
[001-24b]
南㕔舊為判官㕔熈寧間張大山新建判官㕔夀樂堂/東坡先生為賦詩者即此是也其後至淳熈間以
舊通判南㕔為武提刑/治所故南㕔遂徙於此繇府治而右手詔亭下少西曰
府院曰下馬院繇府治而左頒春亭下東走即鎮東軍
門街之北曰簽㕔少東曰通判北㕔南豐曽先生倅越/時有卧龍齋見於
元豐類藁宣和間禁臣稱龍天君主等字或撤其扁堂/亦尋廢桂堂在便㕔之南呉興施宿所建今紳袁尚書
起巖書其扁又有緑橘亭亭記顔魯/公所書事見碑隂今亭與石皆不存街南曰通判東㕔
此即舊所謂通判南/㕔今為添差通判㕔
  學校
[001-25a]
宋興學校之制皆因前代惟州郡自唐末五代喪亂學
宫盡廢有司廟祭先聖而已猶有廢而不舉者仁宗皇
帝天聖初賜兖州學田又命藩郡皆得立學其後列郡
多亦有請悉可之稍増賜之田如兖州由是學校殆遍
天下然法制猶未具也慶厯中范仲淹輔政議興學校
本行實以取士於是宋祁等合議請士皆土著而教之
於學校然後州縣察其履行則學者修飭矣乃下詔州
若縣皆立學本道使者選部屬官為教授三年而代官
[001-25b]
不足取於鄉里有學業者士須在學三百日乃聴預秋
賦凡隠匿喪服或嘗犯刑或虧孝弟有状或兩犯法經
贖或為鄉里害或假户籍或父祖犯十惡或工商雜類
或嘗為僧及道士皆不得與士齒有司方奉行㑹仲淹
罷於是學校之令皆弛然州郡多自置學聘名儒主之
若李覯孫復石介姜潛王令輩其尤著者也神宗熈寧
四年罷詩賦帖經墨義士各占治詩書易周禮禮記一
經兼論語孟子義而論䇿如故然亦未遑學校也終神
[001-26a]
宗一朝三舍之法止行於太學而已崇寧初始議頒太
學三舍之法於天下京師置辟雍諸路置提舉學事州
並置教授提學嵗中遍行諸路通判嵗中遍行諸縣貢
士皆給驛劵然猶止以科舉三分之一為貢士大觀末
始盡罷科舉悉由學校陞選辟雍備置長貳以下如太
學引恵民河以為璧水植木森茂為舍千八百間然當
時議者以謂學制太嚴士失私養故相張商英以為利
近不利逺利富不利貧利少不利老又因詔有司講求
[001-26b]
元豐學法中書舍人蔡肇言於衆中曰既行元豐安用
辟雍肇雖以此被黜然議者皆然之至宣和三年始罷
辟雍省其司成以下官天下舍法皆罷復科舉取士然
齋課以八日試經義十八日試論二十八日試䇿鼓之
節昕三昬四講五食六陞堂七還齋八集九學門以昕
皷啟昬皷闔學之列職以學正舉行學規學錄佐正糾
不如規者齋諭佐長導諭諸生及學規齋規行罰各五
等今尚有遵行者若釋奠之制則有六一曰時日謂春/秋上
[001-27a]
下/日二曰齋戒謂散齋三日/致齋二日三曰陳設謂前三日設次前/一日坤闕之類
四曰省饌五曰行事六曰樂請行事凝安之樂作三成/止詣罍洗門安之樂作詣
文宣王神位前明安之樂作洗/爵畢再詣神位前成安之樂作今尚不廢惟樂多闕矣
議者謂方三舍之法行士子無敢以秃巾短後之服行
道上者遇長上無敢不避道拱揖者茶肆酒壚無敢輒
遊者市人不逞者醉者或凌嫚之士子皆避去無與較
者則亦不可以為無補於教養惟痛禁元祐學術凡曽
上書直言在籍者皆入自訟齋非自陳改過不許預舍
[001-27b]
選賢者至恥於入學又學規以訕謗朝政為第一等罰
之首非古者不毁鄉校之義天下至今歎息云
 學在府南五里三十六步
 教授直舍在學之東
   縣學
縣學昔者所在或有之至慶厯興學始議州縣皆立學
而不果行崇寧中乃著為令凡縣學以時選試取其尤
者升州學為外舍生凡縣學設學長一人視州學教授
[001-28a]
諭一人直學一人齋長齋諭各一人長諸生選特奏名
進士無則選老成有經行者充生員大縣五十人次縣
四十人小縣三十人其教養選試之法同州學至宣和
二年與州學舍法俱罷然至今天下縣亦多有學而㑹
稽諸邑為盛
   㑹稽縣
 學在縣南竹園巷
   山隂縣
[001-28b]
 學在縣南柴場坊
   嵊縣
 學在縣西一百步舊經云至聖文宣王廟在縣東南
  一百步學始創於縣令晉陵丁寳臣/實慶厯八年
  也臨川王平甫安國/為記今不存獨寳臣所撰碑
  及興學五言尚在宣和中盜起焚毁建炎元年縣
  令應彬/建孔子殿後三年蜀郡范仲将/始置廊廡
  又明年淄川姜仲開/始大之汝隂王性之銍/為之
[001-29a]
  記乾道癸已今丞相謝公深甫/尉剡時與主簿栝
  倉江濤/増葺仍立諸生課試之法甚備有邑人周
  汝士/
   諸暨縣
 學在縣西淳熈六年知縣李文鑄/建舊縣西有夫子
  廟唐天寳中令郭密之/遷於長山下晉天福庚子
  令趙湜移縣東一里皇朝景祐四年尉劉述重建
  慶厯四年始詔州縣立學明年令冦仲温/増造頗
[001-29b]
  為全備李君以其地嵗有水患故遷焉
   蕭山縣
 學在縣南門外二十步舊經在縣/西三十步
   餘姚縣
 學在縣東一里五十步元豐元年知縣事黄鑄/立建
  炎兵燬惟學獨全余端禮/子肅/公豫/相繼新
  之慶元五年施宿/剏直舍為致齋考試之地築牆
  垣作外門買田置書甚備有尚書樓公鑰/
[001-30a]
   上虞縣
 學在縣東南六十五步
   新昌縣
 學在縣東南
  社稷
社以勾龍配稷以后稷配自京師達於郡邑嵗再祭春
以春社秋以秋社前一月檢舉闗所屬前祭三日散齋
宿於正寝不弔喪不問疾不作/樂不行刑不書獄不與穢惡致齋一日質明赴祠所/凡祭外皆禁
[001-30b]
前祭二日設行事執事官次牽牲詣祠所祭日丒前五
刻設神位於壇上席以莞陳幣篚籩豆俎簠簋罍洗犧
尊象尊太尊山尊著尊壺尊皆加冪前祭一夕晡後省
饌祭日丒前五刻行事官等各就次掌饌者實饌贊禮
者引初獻省視陳設乃各就次易祭服以次行二獻行
禮禮畢引初獻飲福受胙還次亞獻以下皆受胙再拜
送神瘞幣乃退此其大畧也其詳有司存焉方政和間
頒大成樂於天下祭社稷皆有樂贊者請初獻行禮則
[001-31a]
寧安之樂作八成止引詣壇盥洗則正安之樂作詣神
位前則嘉安之樂作送神則寧安之樂復作一成止自
建炎紹興以後樂器多亡工亦不敢習矣三代之社所
謂以松以柏以栗先儒以為立社各以所宜木按齊有
櫟社楚有枌榆社正與先儒之說合今㑹稽惟樟楊楊/木
種多此一/種名松楊二木最夀且茂神祠梵字及民廬往往有之
或至數百年庇地數畆竊意社稷壇壝之傍皆當種藝
以合所宜木之意
[001-31b]
 社在府城南二百九十步
  諸縣社稷
古者諸侯建國各有社稷雖曹滕邾莒五十里之國皆
與齊晉符不獨諸侯也有民人則有社稷矣故一邑之
小亦有之魯之費楚之豐皆邑之有社者也而國朝之
制縣社稷祠祭與郡等㑹稽八邑皆有社稷焉
   㑹稽縣
 社在縣南禮禋坊慶元二年知縣事王時㑹/重修有
[001-32a]
  記
   山隂縣
 社在縣南柴場
   嵊縣
 社在縣北一百一十五步舊經云在縣西/南一十五步
   諸暨縣
 社在縣北舊社稷壇在縣南三里政和間令陳瑞禮/
  依新式増築壇五風雲雷雨師附焉淳熈丙申令
[001-32b]
  熊克/别築五壇於縣西墉之外慶元四年令趙彦/
  權/始遷於此
   蕭山縣
 社在縣西一百步舊經在縣/南二百步
   餘姚縣
 社在縣西二里舊在縣南一里
   上虞縣
 社在縣西一里二十五步舊在縣南/四十步
[001-33a]
   新昌縣
 社在縣西南一里
  貢院
貢院在城西錦鱗坊卧龍之隂郡治之西北㑹稽東南
㑹府而試士舊無定處太師史公浩/得地於爽塏丞相
蒋公芾繼之銳欲鳩僝㑹奉祠去乾道九年資政殿學
士錢公端禮/始克成之東西重廡為屋百楹考閱有㕔
宴止有房謄書糊名兩舍對峙中門外門規制屹然選
[001-33b]
舉盛觀此邦自承平時所未見也既成迺合在官在泮
之士賦詩讌飲以落之而禮部尚書胡公沂/又為之記
距今三十年矣聞之耆舊住舍法時郡學西北隅是為
試所迨復科舉更寓諸暨大雄寺城東延慶寺最後寓
光相寺亡慮十數自貢院之新士皆樂其宏敞然近嵗
桉几猶櫛比葢㑹稽儒學日盛而試者日寖多矣毎舉
以名上禮部一十有九又用近制别取可補上庠者在
嵗辛酉所取至一百四十有八人云
[001-34a]
  教場
教閱之法有二一曰營法二曰陣法所謂營法者六軍
營索四十有八前軍赤後軍黒左軍青右軍白左虞候
黄右虞候綠經索五百尺圍索二百尺街索五十尺定
營工二十四人内十二人掌經索圍索各一又十二人
掌經索街索各一並以木杙自隨子壕砦六人執隨營
索色旗一木椎一都壕砦一人掌營盤一椎一杙一黄
天王旗一據營地中然後子壕砦乃分執其事設幙布
[001-34b]
車浚壕立柵所謂陣法者其别有六一曰方陣四鼓舉
白旗則為之二曰圜陣五鼓舉黄旗則為之三曰曲陣
一鼓舉黒旗則為之四曰直陣三鼓舉青旗則為之五
曰銳陣一鼓舉赤旗則為之六曰互陣互變視大将黄
旗周麾則為之此教閱之大畧也大将之誓辭則曰今
與将士同習戰陣明視旗麾審聴金鼓出入分合坐作
進退不如令者軍有常刑自承平以來帥守入教場多
帽帶皁衫如古輕裘緩帶之意亦或巾幘戰袍犀玊束
[001-35a]
帶略與将士同服以示臨戎與常日不同各一說也然
自副總管以下名位雖髙皆持梃趨庭以軍禮見尹龍
圖洙守平凉狄樞密青/時為副部署平日相與甚厚惟
教閱及出邊則狄公一切以偏裨自處尹公或辭之狄
公則曰今法所云一階一級全歸服事之儀十字自祖
宗以來著之孰敢忽哉蘇端明軾/守中山有王光祖者
為副總管春大閱蘇公常服坐帳中将吏則皆戎服奔
走執事光祖自謂老将恥之稱疾不至蘇公召書吏将
[001-35b]
奏劾之光祖震恐立出竊謂凡為元帥者當法蘇公而
亞将雖貴亦當以狄公為法以光祖為戒也
 教場在府南五里一百五十步
  古城
 古城在會稽南三里餘地理志云越王勾踐自呉還
  范蠡所築既臣於呉故城北向街衢市邑悉在城
  北呉越春秋曰呉封地百里於越東至炭瀆西止
  周宗南造於山北薄於海越王曰寡人欲築城立
[001-36a]
  郭分設里閭欲委屬於相國於是范蠡乃觀天文
  擬法於紫宫築作小城周千一百二十步一員二
  方西北立為飛翼之樓以象天門東南伏漏石竇
  以象地户陵門四達以象四一作/八風外郭築城而
  缺西北示服事呉也越絶云山隂大城者范蠡所
  治也大城周二十里七十二步不築北面滅呉以
  後徙治姑胥臺外傳云蠡築陸門三水門三缺西
  北圖經云城南近湖百許步㑹稽治山隂以來此
[001-36b]
  城即為郡城其齋㕔廊省門閤相傳是范蠡遺制
  有五官廨東齋督䕶開黄閣雙木闕夾道闕樓内
  有築土傳云漢時載長安土所為闕北有雷門勾
  踐舊門也重闕二層
 勾踐小城越絶云山隂城也周二百二十三步陸一/作
  木/門四水門一今倉庫是宫臺一作/室處也周六百
  二十步柱長三丈五尺三寸圖經作三/丈髙三尺霤髙丈六
  圖經作二/丈七尺宫有百尸髙丈二尺五寸寰宇記故城
[001-37a]
  勾踐小城山隂是也
 東郭外南小城越絶云勾踐冰室去縣三里此下言/縣凡皆
  山/隂勾踐食於冰厨一曰冰室者所以備終也
 陽里城越絶云范蠡城也西至水路水門一陸門二
  北陽里城越絶云大夫種城也取土西山以築之
  徑百九十四步名為南安
 㑹稽山上城越絶云勾踐與呉戰大敗棲其中因以
  下為牧魚池其利不租舊經越王城在縣東南一
[001-37b]
  十里勾踐為夫差所敗以甲楯五千保於此城也
  十道志云城天門也天門當閉開必致虎嘗觀呉
  之勝越越雖大敗猶以甲楯五千保險拒之故得
  不亡此與漢伐宛無異宛以得存者亦以中城不
  下故也豈獨以納賂請盟而得存哉及呉之亡也
  乃束手請如越之事呉者事越豈可得哉夫差非
  能存亡國勾踐亦非忍於滅呉各因其勢而已故
  表出之為後世守國者之戒
[001-38a]
 㑹稽山北城越絶云子胥浮兵以守城是也舊經呉
  王城在㑹稽縣東一十里夫差圍勾踐於㑹稽山
  伍員築此城以屯兵
 苦竹城越絶云勾踐伐呉還以封范蠡子其僻居徑
  六十步因為民治田塘長千五百三十三步其冢
  名土山范蠡苦勤功篤故封其子於是去縣十八
  里舊經在山隂縣西南二十九里
 侯城舊經云在㑹稽縣東五十八里史記云夏后氏
[001-38b]
  少康封子無餘於越所都即此城也
 越王城舊經云在縣西南四十七里舊經越王墓有
  古城村今城雖不可攷然地名猶曰古城也
 故剡城在嵊縣四十五里唐武徳四年置嵊州及剡
  城縣八年廢
 蕭山越王城在縣西九里夏侯曽先地志云呉王伐
  越次查浦越立城以守查呉築城於浦東以守越
  以越在山絶水乃贈之以鹽越山頂有井深不可
[001-39a]
  測廣二丈餘中多魚乃取鯉一雙以報呉呉知城
  中有水遂解軍而去其山四旁皆髙隠然有城塹
  遺址其中坦平井泉湛然
 西陵城在蕭山縣西一十二里皮光業呉越武肅王
  廟碑云漁浦黿石翼張下營蕭山西陵鱗次列砦
  則西陵即王屯兵之所今城基在明化寺之南居
  民猶有得其斷磚遺甓者初武肅王既都錢塘僭
  名西都以為西陵非吉語遂改曰西興云
[001-39b]
 嵩城在上虞縣西北六十里其城斷絶横亘數里乃
  古壘也晉史載安帝隆安間孫恩自海攻上虞朝
  廷遣劉牢之袁崧築扈瀆壘沿海備恩嵩城之名
  當始於此
   簽㕔
簽㕔舊名都㕔在儀門東南都㕔葢幕職官聨事合治
之地帥藩則通判亦在焉在祖宗時郡有簽署嘉祐末/以英宗
嫌名改/為簽書判官公事判官掌書記推官支使是為幕職日
[001-40a]
集於都㕔錄事司户司法司理參軍是為曹官各有職
業自國初以來雖小有増損大槩不越此崇寧四年始
命州縣倣尚書省六部為六案曰士案户案儀案兵案
刑案工案而常平免役案知雜案開折司皆如故政和
三年因之遂行分曹建掾之法三京司錄事一員司士
曹事司户曹事司儀曹事司兵曹事司刑曹事司工曹
事各一員五曹各置掾一員惟刑曹三員二員推鞫一
員議法大藩至小郡軍監以次減省凡十等最下六曹
[001-40b]
共止三員而司錄及掾皆不置然天下増闕猶五百有
竒吏額増三之一建炎元年始悉罷曹掾而幕職以下
悉如祖宗舊制吏額亦汰省復其故先是宣和二年懐
安軍奏今尚書省公相㕔改作都㕔内外都㕔並行禁
止欲将本軍都㕔以簽㕔為名詔從之且命諸路依此
此簽㕔得名之始也
  府廨
 府治據卧龍山之東麓是為鎮東軍節度唐制越州/舊號義勝
[001-41a]
  軍後改為威勝軍乾/寧三年曰鎮東軍即子城之東以為軍門榜曰
  鎮東軍呉郎中說書㕘政王公綯立居府治之/東東向大河即舊經所謂簟膠河也
  曰府橋橋之北曰恵風亭今為公/庫酒肆直恵風亭北曰
  東亭今曰蓬萊館古以為餞客之地唐人如宋考/功輩有東亭詩史魏公改築因
  更名然邦人猶/謂之府庫亭由軍門而西百二十三步折而北
  曰譙門榜賜大都督紹興府闕呉郎中說書王文/公皇祐中於此題東望詩云越山長青水
  長白越人長家山水國建炎二/年翟公巽始制漏器篆銘其上直譙門曰儀門或/云
  其下即謝夷吾墓夷吾知/時将亂戒子弟懸棺塟焉直儀門曰設㕔紹興元/年九月
[001-41b]
  髙宗駐蹕㑹稽以州治為行宫㑹當郊祀之嵗乃/行明堂大禮即以設㕔為明堂前期下詔有曰朕
  将來宗祀明堂遵用皇祐二年四月詔書合祭天/地並配祖宗葢以太祖太宗配上帝一時緜蕝之
  儀實在此地焉舊經云晉太元中謝輶為郡守掘/郡㕔柱下深八尺得古銅罍可容數斗封題作越
  王字甚分明是今𨽻書輶以范蠡厭勝之術遂埋/之今不識處㕔西壁有顔魯公書康希銑斷碑王
  荆公集呉長文新得顔魯公壊碑詩云魯公之書/既絶倫嵗久更為時所珍王平甫詩云呉卿獲此
  喜驚座朝昬把/玩過明珠是也設㕔之後曰蓬萊閣元㣲之州宅/詩云我是玉
  皇香案吏謫居猶得住蓬萊蓬萊之名取此故錢/公輔詩云蓬萊謫居香案吏此語昔自㣲之始後
  人慷慨慕前修髙閣雄名由是起程給事公闢為/守時秦少游猶未第來客焉數登蓬萊賦詩有次
[001-42a]
  公闢韻云林聲槭槭動秋風共躡丹梯上卧龍路/隔西陵三兩水門臨南鎮一千峯湖吞碧落詩爭
  發塔湧青冥畫幾重非是登髙能賦客可憐猿鶴/自相容張伯玉州宅詩序云越守王工部至和中
  新葺蓬萊閣成畫圖來/乞詩工部乃王逵也設㕔之東為便㕔元微之/夸州宅
  詩云四面常時對屏障一家終日在樓臺/又云繞閣烟嵐新雨後滿山樓閣上燈初便㕔之
  後曰使宅建炎四年車駕再幸越州以州宅充行/宫紹興元年移蹕臨安賜行宫充本府
  治/所使宅之前曰清思堂張伯玉清思堂晝坐詩云/白雲無事不肯去幽鳥有
  時還自來熈寧間趙清獻公亦有題清思堂詩今/堂乃獻公便㕔重屋之後畧無所見以前人題咏
  考之恐/非今處便㕔之東曰青隠軒政和間王/公仲巖作直青隠軒
[001-42b]
  之北曰招山閣閣之下曰棣蕚堂洪内翰邁所名/且自為記初内
  翰兄文恵公嘗守越/取綸誥中語名之閣之東為複道以陟山麓曰
  采菊少北有亭曰晚對便㕔之東少下為府簽㕔
  唐崔元翰判曹食堂壁記云越號中府連帥監六/郡督諸軍設官之制劇曹皆二人紀綱之職亦分
  為兩以統其事食堂之制陋而不稱太子少師皇/甫公來臨是邦始更而廣之後二嵗御史大夫崔
  公又為之備食器増食物云按題名越帥/皇甫温崔昭也葢大厯九年至十一年儀門之
  外兩廊為吏舍儀門之西南嚮列署五為安撫司
  簽㕔唐呉蛻鎮東軍監軍使院記曰元帥彭城王/平難帝命兼而鎮之上将軍汝南周公監䕶
[001-43a]
  之乃命軍吏揆日經始累月工畢重門列楹顯敞/豐博東廂西序窈窕深邃越城之中稱為一絶時
  天復元/年辛酉為設厨為省馬院為甲仗庫為公使錢庫
  公使錢庫之西北為公使酒庫㕔之兩廊為複屋
  曰走馬閣東廊為使宅之便門西廊曰架閣庫西
  廊之西曰軍資庫直軍資庫北曰清白堂范文正/公清白
  堂記府治據卧龍山南之北上有蓬萊閣閣之西/有涼堂堂之西有巖巖之下獲廢井泉清而色白
  淵然丈餘引不可竭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建亭/其側曰清白亭時康定元年二月也紹興初髙宗
  迴蹕越州昭慈聖獻皇后崩/於西殿西殿即今清白堂也清白堂之西曰賢牧
[001-43b]
  堂以記攷之當是清白堂之故址越人即以建范/文正公祠堂者也其後史文恵公以趙清獻公
  並祀至方侍郎滋又以丞相朱忠靖公趙/忠簡公㕘政張公守内翰翟公汝文配焉賢牧堂
  之西北曰極覽亭淳熈七年㕘政/李公彦穎建極覽亭西南曰
  白涼館白涼館西南曰城隍廟由蓬萊閣而北少
  西焉經井儀堂故址錢公輔有/井儀堂記登卧龍山絶頂曰
  望海亭沈立越州圖序云刺史之居蓬萊閣望海/亭東齋西園皆讌樂之最者舊經飛翼樓
  在州西三里髙一十五丈范蠡所築以壓强呉也/今望海亭即其遺址飛翼一作龍翼輿地志云種
  山有大夫種墓後潮水穴山失其尸今山西缺處/是也故元微之望海亭詩云嵌空古墓失文種□
[001-44a]
  兀怪石疑防風是也刁約記云祥符末州将髙公/紳植五桂於亭前易其名曰五桂後四十五年予
  假守訪舊迹亭與桂俱廢乃廣故基縱横増四丈/餘而亭始葺以元㣲之嘗有此亭詩復名曰望海
  時嘉祐辛丑/仲冬既望由蓬萊閣而西曰崇善王廟卧龍山/神祠也
  梁貞明三年呉/越武肅王奏立直使宅之北曰望&KR0726紹熈甲寅/趙侍郎不
  流所建南依巖石北望梅山及海際/諸山望&KR0726者以梅福嘗隠故名之使宅之東北
  曰觀風堂曹徽猷/泳所建由觀風堂而北少東焉曰觀徳
  亭王尚書希吕所建習射於此始曰堵如王給事/信為守書今額改焉或云即越王臺故址舊經
  云越王臺在種山東北唐李垂詩云越王/臺上少晴烟竇鞏詩云鷓鴣飛上越王臺由觀徳
[001-44b]
  亭而西歴桃蹊梅塢出使宅之北南走城隍廟下
  為西園便門
  西園
 府西園之新葢自樂安公蒋堂/初景祐三年冬公實
  始來數月政成郡以無事迺闢金山神祠作正俗
  亭以淫祀斥其神/即其祠以建亭既又為曲水閣鑿渠引湖水入/屈折縈紆激為
  湍流䦜/臨其上有流觴亭茂林亭並取永和/蘭亭故事後六年而向
  公傳式/來 時有綠波亭此亭前所未見/始見於向公詩又於城
[001-45a]
  上起望湖樓按向公淥波亭詩云城上興崇構林/端露半梯注云園枕郡城予因建樓
  其上以望/湖山也間又有清曠亭見郡人齊唐詩/耆舊云在城隍自是以
  後扁榜位置更易不常莫得盡攷而西園如故也
  今西園有飛葢堂不詳其始舊榜云宣/和書學博士徐兢書堂後有池
  曰王公池池繇太守王逵而名園故有池方錢氏/有國時分守子弟窮極僣假有後庭棹
  謳鳬鴈之樂實起於池中其後稍堙於是王公之/來因浚城隍始復闢之泓渟澄涵皎若墜鏡自是
  為竒/觀矣池北有亭曰漾月堂之前四亭對峙史文恵
  公所建者冬瑞春榮/秋芳夏䕃直堂之南為橋橋外有亭曰
[001-45b]
  水竹循橋而西有數逕詰屈相通於竹叢亂石間
  得立石如里堠者二及其上所紀亭宇亦皆史公
  所建者茂林鄉蘭亭里東流杯岩西右軍祠南脩
  竹塢北敷榮門佳山鄉鵝池里東清真軒西崇峻
  菴南騁懐亭北曲水曲水之東欄楯相接若閣道
  者曰恵風閣繇恵風歴清真西南登城亭曰列翠
  列翠以北曰華星亦城上亭多無扁不俱載葢今
  園燕休則飛葢堂最勝觴詠曲水最勝登覽之勝
[001-46a]
  則列翠矣
 
 
 
 
 
 
 
[001-46b]
 
 
 
 
 
 
 
 㑹稽志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