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d0006 通志-宋-鄭樵 (master)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製重刻通志序
宋鄭樵氏以閎通之學思欲極古今之變㑹通於一仿
歴代史例采正史及百家雜録為紀𫝊為譜為略所撰
二十略者包羅天人錯綜政典該括名物上下數千年
首尾相属用功亦良勤矣觀其詆訶司馬遷班固之失
髙自稱許謂足以盡學者之能事豈不卓然雄視著作
之林而後人復厯舉其疎漏如馬端臨通考之所議者
[000-1b]
則亦不能為之諱也夫博物洽聞之士殫畢生之精力
從容几研囊括貫串勒為成書宜其援据精而條理宻
顧紀事纂言尚不免於紕繆若此豈非所謂多而不能
無失者歟而况設局分曺成於衆手動淹嵗序舉後忘
前亥豕魯魚觸目而是任撡觚者其可不知所懼也乎
甚矣夫著述之難也好古者類矜三通既重刻通典通
考工竣爰出内府通志善本校而付之剞劂以廣考索
之助而序之如此
[000-2a]
乾隆己巳冬十一月
[000-3a]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四
 通志         别史類
  提要
    臣/等謹案通志二百卷宋鄭樵撰樵有爾雅
    註已著録通史之例肇於司馬遷故劉知㡬
    史通述二體則以史記漢書共為一體述六
    家則以史記漢書别為兩家以一述一代之
    事一總厯代之事也其例綜括千古歸一家
[000-3b]
    言非學問足以該通文章足以鎔鑄則難以
    成書梁武帝作通史六百二十卷不久即已
    散佚故後有作者率莫敢措意於斯樵負其
    淹博乃網羅舊籍叅以新意撰為是編凡帝
    紀十八卷皇后列𫝊二卷年譜四卷畧五十
    一卷列𫝊一百二十五卷其紀𫝊刪録諸史
    稍有移掇大抵因仍舊目為例不純其年譜
    仿史記諸表之例惟間以大封拜大政事錯
[000-4a]
    書其中或繁或漏亦復多岐均非其注意所
    在其平生之精力全帙之菁華惟在二十畧
    而已一曰氏族二曰六書三曰七音四曰天
    文五曰地理六曰都邑七曰禮八曰諡九曰
    器服十曰樂十一曰職官十二曰選譽十三曰
    刑法十四曰食貨十五曰藝文十六曰校讐
    十七曰圖譜十八曰金石十九曰災祥二十
    曰草木昆蟲其氏族六書七音都邑草木昆
[000-4b]
    蟲五畧為舊史之所無案史通書志篇曰可
    以為志者其道有三一曰都邑志二曰氏族
    志三曰方物志樵増氏族都邑草木昆蟲三
    畧葢竊據是文至於六書七音乃小學之支
    流非史家之本義矜竒炫博泛濫及之此於
    例為無所取矣餘十五畧雖皆舊史所有然
    諡與器服乃禮之子目校讐圖譜金石乃藝
    文之子目析為别類不亦冗且碎乎且氏族
[000-5a]
    畧多挂漏六書畧多穿鑿天文畧祗載丹元
    子步天歌地理畧則全抄杜佑通典州郡總
    序一篇前雖先列水道數行僅雜取漢書地
    理志及水經注數十則即禹貢山川亦未能
    一一詳載諡畧則别立數門而沈約扈琛諸
    家之諡法悉刪不録即唐㑹要所載杲字諸
    諡亦並漏之器服畧器則所載尊彛爵觶之
    制制既不詳又與金石畧複出服則全鈔杜
[000-5b]
    佑通典之嘉禮其禮樂職官食貨選舉刑法
    六畧亦但刪録通典無所辨証至職官畧中
    以通典註所引之典故悉改為按語大書更
    為草率矣藝文畧則分門太繁又韓愈論語
    觧論語類前後兩出張弧素履子儒家道家
    兩出劉安淮南子道家襍家兩出荆浩筆法
    記乃論畫之語而列於法書類吳興人物志
    河西人物志乃𫝊記之流而列於名家類段
[000-6a]
    成式之玉格乃酉陽襍俎之一篇而列於寳
    器類尤為荒謬金石畧則鐘鼎碑碣核以博
    古考古二圖集古金石二録脫畧至十之七
    八災祥畧則悉抄諸史五行志草木昆蟲畧
    則并詩經爾雅之注疏亦未能詳核葢宋人
    以義理相髙於考證之學罕能留意樵恃其
    該洽睥睨一世諒無人起而難之故髙視濶
    步不復詳檢遂不能一 一精宻致後人多所
[000-6b]
    譏彈也特其採摭既已浩博議論亦多警闢
    雖純駁互見而瑕不掩瑜究非游談無根者
    可及至今資為考鏡與杜佑馬端臨書並稱
    三通亦有以焉乾隆四十六年二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 陸 費 墀
[000-7a]
欽定四庫全書
 通志總序
  宋 右 廸 功 郎 鄭 樵 漁 仲 撰
百川異趨必㑹於海然後九州無浸淫之患萬國殊途
必通諸夏然後八荒無壅滯之憂㑹通之義大矣哉自
書契以來立言者雖多惟仲尼以天縱之聖故總詩書
禮樂而㑹于一手然後能同天下之文貫二帝三王而
通為一家然後能極古今之變是以其道光明百世之
[000-7b]
上百世之下不能及仲尼既沒百家諸子興焉各效論
語以空言著書論語門徒/集仲尼語至於歴代實蹟無所紀繫迨
漢建元元封之後司馬氏父子出焉司馬氏世司典籍
工於制作故能上稽仲尼之意㑹詩書左傳國語世本
戰國策楚漢春秋之言通黄帝堯舜至于秦漢之世勒
成一書分為五體本紀紀年世家傳代表以正歴書以
類事傳以著人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
能舍其書六經之後惟有此作故謂周公五百歲而有
[000-8a]
孔子孔子五百歲而在斯乎是其所以自待者已不淺
然大著述者必深於博雅而盡見天下之書然後無遺
恨當遷之時挾書之律初除得書之路未廣亘三千年
之史籍而跼蹐於七八種書所可為遷恨者博不足也
凡著書者雖採前人之書必自成一家言左氏楚人也
所見多矣而其書盡楚人之辭公羊齊人也所聞多矣
而其書皆齊人之語今遷書全用舊文閒以俚語良由
採摭未備筆削不遑故曰予不敢墮先人之言乃述故
[000-8b]
事整齊其傳非所謂作也劉知幾亦譏其多聚舊記時
插雜言所可為遷恨者雅不足也大抵開基之人不免
草創全屬繼志之士為之彌縫晉之乗楚之檮杌魯之
春秋其實一也乗檮杌無善後之人故其書不行春秋
得仲尼挽之於前左氏推之於後故其書與日月並傳
不然則一卷事目安能行於世自春秋之後惟史記擅
制作之規模不幸班固非其人遂失㑹通之㫖司馬氏
之門户自此衰矣班固者浮華之士也全無學術專事
[000-9a]
剽竊肅宗問以制禮作樂之事固對以在京諸儒必能
知之儻臣鄰皆如此則顧問何取焉及諸儒各有所陳
固惟竊叔孫通十二篇之儀以塞白而已儻臣鄰皆如
此則奏議何取焉肅宗知其淺陋故語竇憲曰公愛班
固而忽崔駰此葉公之好龍也固於當時已有定價如
此人材將何著述史記一書功在十表猶衣裳之有冠
冕木水之有本原班固不通旁行邪上以古今人物彊
立差等且謂漢紹堯運自當繼堯非遷作史記厠於秦
[000-9b]
項此則無稽之談也由其斷漢為書是致周秦不相因
古今成間隔自髙祖至武帝凡六世之前盡竊遷書不
以為慚自昭帝至平帝凡六世資於賈逵劉歆復不以
為恥况又有曹大家終篇則固之自為書也幾希徃徃
出固之胷中者古今人表耳他人無此謬也後世衆手
修書道傍築室掠人之文竊鍾掩耳皆固之作俑也固
之事業如此後來史家奔走班固之不暇何能測其淺
深遷之於固如龍之於猪奈何諸史棄遷而用固劉知
[000-10a]
幾之徒尊班而抑馬且善學司馬遷者莫如班彪彪續
遷書自孝武至於後漢欲令後人之續已如已之續遷
既無衍文又無絶緒世世相承如出一手善乎其繼志
也其書不可得而見所可見者元成二帝贊耳皆於本
紀之外别記所聞可謂深入太史公之閫奥矣凡左氏
之有君子曰者皆經之新意史記之有太史公曰者皆
史之外事不為褒貶也間有及褒貶者褚先生之徒雜
之耳且紀傳之中既載善惡足為鑒戒何必於紀傳之
[000-10b]
後更加褒貶此乃諸生決科之文安可施於著述殆非
遷彪之意况謂為贊豈有貶辭後之史家或謂之論或
謂之序或謂之銓或謂之評皆效班固臣不得不劇論
固也司馬談有其書而司馬遷能成其父志班彪有其
業而班固不能讀父之書固為彪之子既不能保其身
又不能傳其業又不能教其子為人如此安在乎言為
天下法范曄陳夀之徒繼踵率皆輕薄無行以速罪辜
安在乎筆削而為信史也孔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
[000-11a]
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此言相因也自班
固以斷代為史無復相因之義雖有仲尼之聖亦莫知
其損益會通之道自此失矣語其同也則紀而復紀一
帝而有數紀傳而復傳一人而有數傳天文者千古不
易之象而世世作天文志洪範五行者一家之書而世
世序五行傳如此之類豈勝繁文語其異也則前王不
列於後王後事不接於前事郡縣各為區域而昩遷革
之源禮樂自為更張遂成殊俗之政如此之類豈勝斷
[000-11b]
綆曹魏指吳蜀為寇北朝指東晋為僭南謂北為索虜
北謂南為島夷齊史稱梁軍為義軍謀人之國可以為
義乎隋書稱唐兵為義兵伐人之君可以為義乎房元
齡董史册故房彦謙擅羙名虞世南預修書故虞荔虞
寄有嘉傳甚者桀犬吠堯吠非其主晋史黨晋而不有
魏凡忠於魏者目為叛臣王淩諸葛誕母邱儉之徒抱
屈黃壤齊史黨齊而不有宋凡忠於宋者目為逆黨袁
粲劉秉沈攸之之徒含寃九原噫天日在上安可如斯
[000-12a]
似此之類歴世有之傷風敗義莫大乎此遷法既失固
弊日深自東都至江左無一人能覺其非惟梁武帝為
此慨然乃命吳均作通史上自太初下終齊室書未成
而均卒隋楊素又奏令陸從典續史記訖于隋書未成
而免官豈天之靳斯文而不傳與抑非其人而不祐之
與自唐之後又莫覺其非凡秉史筆者皆凖春秋專事
褒貶夫春秋以約文見義若無傳釋則善惡難明史冊
以詳文該事善惡已彰無待美刺讀蕭曹之行事豈不
[000-12b]
知其忠良見莽卓之所為豈不知其㐫逆夫史者國之
大典也而當職之人不知留意於憲章徒相尚於言語
正猶當家之婦不事饔飱專鼓唇舌縱然得勝豈能肥
家此臣之所深恥也江淹有言修史之難無出於志誠
以志者憲章之所繫非老於典故者不能為也不比紀
傳紀則以年包事傳則以事繫人儒學之士皆能為之
惟有志難其次莫如表所以范煜陳夀之徒能為紀傳
而不敢作表志志之大原起於爾雅司馬遷曰書班固
[000-13a]
曰志蔡邕曰意華嶠曰典張勃曰録何法盛曰説餘史
並承班固謂之志皆詳於浮言略於事實不足以盡爾
雅之義臣今總天下之大學術而條其綱目名之曰略
凡二十略百代之憲章學者之能事盡於此矣其五略
漢唐諸儒所得而聞其十五略漢唐諸儒所不得而聞
也生民之本在於姓氏帝王之制各有區分男子稱氏
所以别貴賤女子稱姓所以别婚姻不相紊濫秦并六
國姓氏混而為一自漢至唐歴世有其書而皆不能明
[000-13b]
姓氏原此一家之學倡於左氏因生賜姓胙土命氏又
以字以諡以官以邑命氏邑亦土也左氏所言惟兹五
者臣今所推有三十二類左氏不得而聞故作氏族略
書契之本見於文字獨體為文合體為字文有子母主
類為母從類為子凡為字書者皆不識子母文字之本
出於六書象形指事文也㑹意諧聲轉注字也假借者
文與字也原此一家之學亦倡於左氏然止戈為武不
識諧聲反正為乏又昧象形左氏既不别其源後人何
[000-14a]
能别其流是致小學一家皆成鹵莽經㫖不明穿鑿蠭
起盡由於此臣於是驅天下文字盡歸六書軍律既明
士乃用命故作六書略天籟之本自成經緯縱有四聲
以成經横有七音以成緯皇頡制字深達此機江左四
聲反沒其㫖凡為韻書者皆有經無緯字書眼學韻書
耳學眼學以母為主耳學以子為主母主形子主聲二
家俱失所主今欲明七音之本擴六合之情然後能宣
仲尼之教以及人面之俗使裔夷之俘皆知禮義故作
[000-14b]
七音略天文之家在於圖象民事必本於時時序必本
於天為天文志者有義無象莫能知天臣今取隋丹元
子步天歌句中有圖言下成象靈臺所用可以仰觀不
取甘石本經惑人以妖妄速人於罪累故作天文略地
理之家在於封圻而封圻之要在於山川禹貢九州皆
以山川定其經界九州有時而移山川千古不易是故
禹貢之圖至今可别班固地理主於郡國無所底止雖
有其書不如無也後之史氏正以方隅郡國併遷方隅
[000-15a]
顛錯皆因司馬遷無地理書班固為之創始致此一家
俱成謬舉臣今凖禹貢之書而理川源本開元十道圖
以續今古故作地理略都邑之本金湯之業史氏不書
黄圖難考臣上稽三皇五帝之形勢逺探四夷八蠻之
巢穴仍以梁汴者四朝舊都為痛定之戒南陽者疑若
可為中原之新宅故作都邑略諡法一家國之大典史
氏無其書奉常失其㫖周人以諱事神諡法之所由起
也古之帝王存亡皆用名自堯舜禹湯至于桀紂皆名
[000-15b]
也周公制禮不忍名其先君武王受命之後乃追諡太
王王季文王此諡法所由立也本無其書後世偽作周
公諡法欲以生前之善惡為死後之勸懲且周公之意
既不忍稱其名豈忍稱其惡如是則春秋為尊者諱為
親者諱不可行乎周公矣此不道之言也幽厲桓靈之
字本無凶義諡法欲名其惡則引辭以遷就其意何為
皇頡制字使字與義合而周公作法使字與義離臣今
所纂並以一字見義削去引辭而除其曲説故作諡略
[000-16a]
祭器者古人飲食之器也今之祭器出於禮圖徒務説
義不思適用形制既乖豈便歆享夫祭器尚象者古之
道也器之大者莫如罍故取諸雲山其次莫如尊故取
諸牛象其次莫如彜故取諸雞鳯最小者莫如爵故取
諸雀其制皆象其形鑿項及背以出内酒惟劉杳能知
此義故引魯郡地中所得齊子尾送女器有犧尊及齊
景公冢中所得牛尊象尊以為證其義甚明世莫能用
故作器服略樂以詩為本詩以聲為用風土之音曰風
[000-16b]
朝廷之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仲尼編詩為正樂也以
風雅頌之歌為燕享祭祀之樂工歌鹿鳴之三笙吹南
陔之三歌間魚麗之三笙間崇邱之三此大合樂之道
也古者絲竹有譜無辭所以六笙但存其名序詩之人
不知此理謂之有其義而亡其辭良由漢立齊魯韓毛
四家博士各以義言詩遂使聲歌之道日㣲至後漢之
末詩三百僅能傳鹿鳴騶虞伐檀文王四篇之聲而已
太和末又失其三至于晋室鹿鳴一篇又無傳自鹿鳴
[000-17a]
不傳後世不復聞詩然詩者人心之樂也不以世之興
衰而存亡繼風雅之作者樂府也史家不明仲尼之意
棄樂府不收乃取工伎之作以為志臣舊作系聲樂府
以集漢魏之辭正為此也今取篇目以為次曰樂府正
聲者所以明風雅曰祀享正聲者所以明頌又以琴操
明絲竹以遺聲準逸詩語曰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武盡
美矣未盡善也此仲尼所以正舞也韶即文舞武即武
舞古樂甚希而文武二舞猶傳於後世良由有節而無
[000-17b]
辭不為義説家所惑故得全仲尼之意五聲八音十二
律者樂之制也故作樂略學術之茍且由源流之不分
書籍之散亡由編次之無紀易雖一書而有十六種學
有傳學有注學有章句學有圖學有數學有䜟緯學安
得總言易類乎詩雖一書而有十二種學有詁訓學有
傳學有注學有圖學有譜學有名物學安得總言詩類
乎道家則有道書有道經有科儀有符籙有吐納内丹
有爐火外丹凡二十五種皆道家而渾為一家可乎醫
[000-18a]
方則有脉經有灸經有本草有方書有炮炙有病源有
婦人有小兒凡二十六種皆醫家而渾為一家可乎故
作藝文略冊府之藏不患無書校讎之司未聞其法欲
三館無素餐之人四庫無蠧魚之簡千章萬卷日見流
通故作校讎略河出圖天地有自然之象圖譜之學由
此而興洛出書天地有自然之文書籍之學由此而出
圖成經書成緯一經一緯錯綜而成文古之學者左圖
右書不可偏廢劉氏作七略收書不收圖班固即其書
[000-18b]
為藝文志自此以還圖譜日亡書籍日冗所以困後學
而隳良材者皆由於此何哉即圖而求易即書而求難
舍易從難成功者少臣乃立為二記一曰記有記今之
所有者不可不聚二曰記無記今之所無者不可不求
故作圖譜略方冊者古人之言語欵識者古人之面貎
方冊所載經數千萬傳欵識所勒猶存其舊蓋金石之
功寒暑不變以兹稽古庶不失真今藝文有志而金石
無紀臣於是採三皇五帝之泉幣三王之鼎彛秦人石
[000-19a]
鼓漢魏豐碑上自蒼頡石室之文下逮唐人之書各列
其人而名其地故作金石略洪範五行傳者巫瞽之學
也歴代史官皆本之以作五行志天地之間災祥萬種
人間禍福㝠不可知若之何一蟲之妖一物之戾皆繩
之以五行又若之何晋厲公一視之逺周單公一言之
徐而能闗於五行之沴乎晋申生一衣之偏鄭子臧一
冠之異而能闗於五行之沴乎董仲舒以隂陽之學倡
為此説本於春秋牽合附㑹歴世史官自愚其心目俛
[000-19b]
首以受籠罩而欺天下臣故削去五行而作災祥略語
言之理易推名物之狀難識農圃之人識田野之物而
不達詩書之㫖儒生達詩書之㫖而不識田野之物五
方之名本殊萬物之形不一必廣覽動植洞見幽潛通
鳥獸之情状察草木之精神然後參之載籍明其品彚
故作昆蟲草木略凡十五略出臣胸臆不涉漢唐諸儒
議論禮略所以叙五禮職官略所以秩百官選舉略言
掄材之方刑法略言用刑之術食貨略言財貨之源流
[000-20a]
凡兹五略雖本前人之典亦非諸史之文也古者記事
之史謂之志書大傳曰天子有問無以對責之疑有志
而不志責之丞是以宋鄭之史皆謂之志太史公更志
為記今謂之志本其舊也桓君山曰太史公三代世表
旁行邪上並效周譜古者紀年别繫之書謂之譜太史
公改而為表今復表為譜率從舊也然西周經幽王之
亂紀載無傳故春秋編年以東周為始自皇甫謐為帝
王世紀及年歴上極三皇譙周陶𢎞景之徒皆有其書
[000-20b]
學者疑之而以太史公編年為正故其年始於共和然
共和之名已不可據况其年乎仲尼著書斷自唐虞而
紀年始於魯隱以西周之年無所考也今之所譜自春
秋之前稱世謂之世譜春秋之後稱年謂之年譜太史
公紀年以六甲後之紀年者以六十甲或不用六十甲
而用歲陽歲隂之名今之所譜即太史公法既簡且明
循環無滯禮言臨文不諱謂私諱不可施之於公也若
廟諱則無所不避自漢至唐史官皆避諱惟新唐書無
[000-21a]
所避臣今所修凖舊史例間有不得而避者如諡法之
類改易本字則其義不行故亦凖唐舊漢景帝名啓改/啓為開安帝名
慶改慶為賀唐太祖名虎改虎為武髙祖名淵改淵為/水若章懐太子注後漢書則濯龍淵不得而諱杜佑作
通典則虎賁/不得而諱夫學術超詣本乎心識如人入海一入一
深臣之二十略皆臣自有所得不用舊史之文紀傳者
編年紀事之實蹟自有成規不為智而増不為愚而減
故於紀傳即其舊文從而損益若紀有制詔之辭傳有
書疏之章入之正書則據實事寘之别録則見類例唐
[000-21b]
書五代史皆本朝大臣所修㣲臣所不敢議故紀傳訖
隋若禮樂政刑務存因革故引而至唐云嗚呼酒醴之
末自然澆漓學術之末自然淺近九流設教至末皆弊
然他教之弊㣲有典刑惟儒家一家去本太逺此理何
由班固有言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策
勸以官禄訖于元始百有餘年傳業者寖盛枝葉繁滋
一經説至百餘萬言大師衆至千餘人蓋禄利之路然
也且百年之間其患至此千載之後弊將若何况禄利
[000-22a]
之路必由科目科目之設必由乎文辭三百篇之詩盡
在聲歌自置詩博士以來學者不聞一篇之詩六十四
卦之易該於象數自置易博士以來學者不見一卦之
易皇頡制字盡由六書漢立小學凡文字之家不明一
字之宗伶倫制律盡本七音江左置聲韻凡音律之家
不達一音之㫖經既茍且史又荒唐如此流離何時返
本道之汙隆存乎時時之通塞存乎數儒學之弊至此
而極寒極則暑至否極則泰來此自然之道也臣蒲柳
[000-22b]
之質無復餘齡葵藿之心惟期盛世謹序
 
 
 
 
 
 
 通志總序
[000-23a]
  奉
㫖開列校刻通志諸臣職名
   監理
  和  碩  和  親  王臣/𢎞 晝
 武英殿總裁
  内 閣 學 士 兼 禮 部 侍 郎臣/德 齡
  大  理  寺  少  卿臣/王㑹汾
  國  子  監  祭  酒臣/陸宗楷
[000-23b]
   提調
  翰  林  院  編  修臣/林蒲封
  原任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今加七品銜臣/陳 浩
   校對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臣/程景伊
  翰  林  院  侍  講臣/羅源漢
  翰  林  院  編  修臣/王 檢
  翰  林  院  編  修臣/楊述曽
[000-24a]
  翰  林  院  編  修臣/李清時
  翰  林  院  編  修臣/鄭虎文
  翰  林  院  編  修臣/史貽謨
  翰  林  院  編  修臣/李友棠
  翰  林  院  檢  討臣/張 馨
  掌 貴 州 道 監 察 御 史臣/儲麟趾
  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劉星煒
  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陳 淦
[000-24b]
   校錄
  貢            生臣/潘 煇
  貢            生臣/謝 霖
  貢            生臣/劉 岱
  貢            生臣/李 泓
  貢            生臣/盧殿人
  貢            生臣/申居鄖
  貢            生臣/楊志梁
[000-25a]
  貢            生臣/王 埰
  貢            生臣/李藴芳
  貢            生臣/路 談
  貢            生臣/鄭思紱
 武英殿監造
  内務府錢糧衙門郎中兼佐領加六級紀録十六次臣/永 保
  内務府錢糧衙門員外郎兼佐領加一級紀録八次臣/永 忠
  内 務 府 廣 儲 司 員 外 郎臣/永 泰
[000-25b]
  内務府廣儲司司庫加一級紀録五次臣/三 格
  監  造  加   一  級臣/李 保
  監  造  加   二  級臣/姚文彬
  庫            掌臣/虎什泰
  庫            掌臣/高永仁
  庫            掌臣/吉蘭泰
  庫            掌臣/保 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