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b0028 西漢年紀-宋-王益之 (master)


[030-1a]
欽定四庫全書
 西漢年紀卷三十    宋 王益之 撰
  平帝
孝平皇帝諱衎初名/箕子元帝庶孫中山孝王子也母曰衞
姬年三歳嗣立為王元夀二年六月戊午哀帝崩太皇
太后遣車騎將軍王舜與大鴻臚左咸光禄大夫孫寳
使持節迎中山王奉成帝後九月辛酉中山王即皇帝
位詔曰夫赦令者將與天下更始誠欲令百姓改行絜
[030-1b]
已全其性命也往者有司多舉奏赦前事累增罪過誅
陷亡辜殆非重信慎刑洒心自新之意也及選舉者其
歴職更事有名之士則以為難保廢而弗舉甚謬於赦
小過舉賢才之義諸有臧及内惡未發而荐舉者皆勿
案驗令士厲精鄉讀曰/嚮進不以小疵妨大材自今以來
有司無得陳赦前事置奏上有不如詔書為虧恩以不
道論定著令布吿天下使明知之本/紀故廷尉梁相復為
大理百官表在按百官表元夀三年故廷尉梁相復為/大理或 哀帝未崩以前亦未可知此本書於平
[030-2a]
帝即位之後/不知何據
元始元年按後漢書申屠剛傳云平帝時舉賢良方正/因對䇿云云而漢書平帝紀初無舉賢良方
正之文惟元始元年公卿將軍中二千石舉敦厚能直/言者各一人意剛以此時對䇿原本無此四字當是脫
落今/補入扶風功曹申屠剛以方正對䇿曰臣聞王事失則
神祇怨怒姦邪亂正故隂陽謬錯此天所以譴吿王者
欲令失道之君曠然覺悟懐邪之臣懼然自刻者也今
朝廷不考功校徳而虚納毁譽數下詔書張設重法抑
斷誹謗禁割論議罪之重者乃至腰斬傷忠臣之情挫
[030-2b]
直士之銳殆乖建進善之旌縣敢諫之皷闢四門之路
明四目之義也臣聞成王幼少周公攝政聽言下賢均
權布寵無舊無新唯仁是親動順天地舉措不失然近
則召公不悅逺則四國流言夫子母之性天道至親今
聖主幼少始免襁褓即位以來至親分離外戚杜隔恩
不得通且漢家之制雖任英賢猶援姻戚親疎相錯杜
塞間隙誠所以安宗廟重社稷也今馮衞無罪久廢不
録或處窮僻不若民庶誠非慈愛忠孝承上之意夫為
[030-3a]
人後者自有正義至尊至卑其埶不嫌是以人無賢愚
莫不為怨姦人賊子以之為便不諱之變誠難其慮今
之保傅非古之周公周公至聖猶尚有累何况事失其
衷不合天心者哉昔周公先遣伯禽守封於魯以義割
恩寵不加後故配天郊祀三十餘世霍光秉政輔翼少
主修善進士名為忠直而尊其宗黨摧抑外戚結貴據
權至堅至固終沒之後受禍滅門方今師傅皆以伊周
之位據賢保之任以此思化則功何不至不思其危則
[030-3b]
禍何不到損益之際孔父攸歎持滿之戒老氏所慎蓋
功冠天下者不安威震人主者不全今承衰亂之後繼
重敝之世公家屈竭賦斂重數苛吏奪其時貪夫侵其
財百姓困乏疾疫夭命盜賊羣輩且以萬數軍行衆止
竊號自立攻犯京師燔燒縣邑至乃訛言積弩入宫宿
衞驚懼自漢興以來誠未有也國家微弱姦謀不禁六
極之效危於累卵王者承天順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
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罰輕其親陛下宜遂聖明之徳昭
[030-4a]
然覺悟逺述帝王之迹近尊孝文之業差五品之屬納
至親之序亟遣使者徴中山太后置之别宫令時朝見
又召馮衞二族裁與冗職使得執㦸親奉宿衞以防未
然之符以抑禍患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内和親戚
外絶邪謀書奏莽令太后下詔曰剛所言僻經妄說違
背大義其罷歸田里剛嘉之七世孫也質性方直常慕
史鰌汲黯之為人後漢申/屠剛傳是歳司宼更名䕶軍百官/表
元始二年春黄支國獻犀牛黄支民俗與珠厓相類武
[030-4b]
帝時來獻見有譯長屬黄門與應募者俱入海市明珠
璧流離竒石異物齎黄金雜繒而往數年來還地理/志
郡國大旱蝗青州尤甚遣使者捕蝗民捕蝗詣吏以石
㪷受錢天下民貲不滿二萬及被災之郡不滿十萬勿
租稅民疾疫者舎空邸第為置醫藥賜死者一家六尸
以上葬錢五千四尸以上三千二尸以上二千罷安定
呼池苑以為安民縣起官寺市里募徙貧民縣次給食
至徙所賜田宅什器假與犁牛種之勇/反食六月庚寅光
[030-5a]
禄大夫龔勝太中大夫邴漢以王莽專政皆乞骸骨太
皇太后使謁者僕射䇿詔之曰蓋聞古者有司年至則
致仕所以恭讓而不盡其力也今大夫年至矣朕愍以
官職之事煩大夫其上子若孫若同産同産子一人大
夫其修身守道以終高年賜帛及行道舎宿歳時羊酒
衣衾皆如韓福故事所上子男皆除為郎於是勝漢遂
歸老於鄉里漢兄子曼容亦養志自修為官不肯過六
百石輒自免去其名過出於漢兩龔/傳
[030-5b]
元始三年春正月天雨草五行/志詔有司為皇帝納采莽
女信鄉侯佟徒冬/反上言春秋天子將娶於紀則襃紀子
稱侯安漢公國未稱古制請以新野田二萬五千六百
頃益封莽辭之莽/傳紅陽侯王立莽之尊屬平阿侯王仁
素剛直莽使使者迫守皆自殺莽𫝊/通鑑執金吾尹賞疾病
且死戒其子曰丈夫為吏正坐殘賊免追思其功效則
復用矣一坐軟弱不勝任免終身廢棄無有赦時其羞
辱甚於貪汙坐臧慎毋然賞四子皆至郡守尚威嚴有
[030-6a]
治名百官表尹賞傳一按百官表元始二年左輔都尉/尹賞為執金吾 年卒此處書執金吾尹賞病死
而二年不書尹賞為/執金吾事疑有脫落
元始四年夏皇后見於高廟本/紀徴能治河者大司馬史
長安張戎言水性就下行疾則自刮除成空而稍深河
水重濁號為一石水而六斗泥今西方諸郡以至京師
東行民皆引河渭山川水溉田春夏乾燥少水時也故
使河流遲貯淤而稍淺雨多水暴至則溢決而國家數
隄塞之稍益高於平地猶築垣而居水也可各順從其
[030-6b]
性毋復灌溉則百川流行水道自利無溢決之害矣溝/洫
志/莽奏皇考廟本不當立累世奉之非是又孝文太后
南陵孝昭太后雲陵園雖前以禮不復修陵名未正謹
與羣臣議皆曰孝宣皇帝以兄孫繼統為孝昭皇帝後
以數故孝元世以孝景皇帝及皇考廟親未盡不毁此
兩統貳父違於禮制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天子者乃
謂若虞舜夏禹殷湯周文漢之高祖受命而王者也非
謂繼祖統為後者也臣請皇高祖考廟奉明園毁勿修
[030-7a]
罷南陵雲陵為縣奏可韋元成/傳通鑑冬大風吹長安城東門
屋瓦且盡本/紀是歳詔書追録忠臣封王嘉子崇為新甫
侯追諡嘉為忠侯王嘉傳恩/澤侯表
元始五年春正月祫祭明堂本/紀王莽奏復長安南北郊
莽又頗改其祭禮曰周官天墬古地/字之祀樂有别有合
其合樂曰以六律六鍾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祀天神
祭墬祇祀四望祭山川享先妣先祖凡六樂奏六歌而
天墬神祇之物皆至四望蓋謂日月星海也三光高而
[030-7b]
不可得親海廣大而無限界故其樂同祀天則天文從
祭墬則墬理從三光天文也山川墬理也天地合祭先
祖配天先妣配墬其誼一也天地合精夫婦判合祭天
南郊則以墬配一體之誼也天墬位皆南鄉讀曰/嚮同席
墬在東共牢而食高帝高后配於壇上西鄉后在北亦
同席共牢牲用繭栗元酒陶匏禮記曰天子籍田千畮
古畝/字以事天墬繇是言之宜有黍稷天地用牲一燔燎
瘞薶用牲一高帝高后用牲一天用牲左及黍稷燔燎
[030-8a]
南郊墬用牲右及黍稷瘞於北郊其旦東鄉再拜朝日
其夕西鄉再拜夕月然後孝弟之道備而神祇嘉享萬
福降輯與集/同此天墬合祀以祖妣配者也其别樂曰冬
日至於墬上之圜丘奏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夏日至於
澤中之方丘奏樂八變則墬祇皆出天地有常位不得
常合此其各特祀者也隂陽之别於日冬夏至其㑹也
以孟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親合祀天地於南郊以高
帝高后配陰陽有離合易曰分隂分陽迭用柔剛以日
[030-8b]
冬至使有司奉祠南郊高帝配而望羣陽日夏至使有
司奉祭北郊高后配而望羣陰皆以助致微氣通道讀/曰
導/幽弱當此之時后不省方故天子不親而遣有司所
以正承天順地復聖王之制顯太祖之功也渭陽祠勿
復修羣望未悉定定復奏奏可三十餘年間天地之祠
五徙焉郊祀志年按奏復南北郊事郊祀志/以為五 無月日疑當附之年末詔曰蓋聞
帝王以徳撫民其次親親以相及也昔堯睦九族舜惇
敘之朕以皇帝幼年且統國政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
[030-9a]
帝子孫及兄弟吳頃楚元之後漢元至今十有餘萬人
雖有王侯之屬莫能相糾或陷入刑罪敎訓不至之咎
也傳不云乎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其為宗室自太
上皇以來族親各以世氏郡國置宗師以糾之致教訓
焉二千石選有徳義者以為宗師考察不從教令有寃
失職者宗師得因郵亭書言宗伯請以聞常以歳正月
賜宗師帛各十匹本/紀夏四月乙未太師孔光薨百官表/ 按原
本脫夏四月/以下今補入莽白太后使九卿䇿贈以太師博山侯印
[030-9b]
綬諡曰簡烈侯贈賜葬送甚盛如大將軍王鳳制度光/傳
通/鑑徴天下通知逸經古記天文歴算鍾律小學史篇方
術本草及以五經論語孝經爾雅敎授者在所為駕一
封軺傳遣詣京師至者數千人本/紀立左氏春秋毛詩逸
禮古文尚書儒林/贊
  班固曰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䇿
  勸以官禄訖於元始百有餘年傳業者寖盛支葉
  蕃滋一經說至百餘萬言大師衆至千餘人蓋禄
[030-10a]
  利之路然也初書唯有歐陽禮后易楊春秋公羊
  而已至孝宣世復立大小夏侯尚書大小戴禮施
  孟梁邱易榖梁春秋至元帝世復立京氏易平帝
  時又立左氏春秋毛詩逸禮古文尚書所以罔羅
  遺失兼而存之是在其中矣
冬十月乙亥高原廟殿門災五行志/荀紀泉陵侯劉慶上書
言周成王幼少稱孺子周公居攝宜令安漢公行天子
事如周公羣臣皆曰宜如慶言按原本脫幼少/以下今補入十二月
[030-10b]
帝崩大赦天下莽徴明禮者宗伯鳳等與定天下吏六
百石以上皆服喪三年奏尊孝成廟曰統宗孝平廟曰
元宗莽/傳
  班固贊曰孝平之世政自莽出褒善顯功以自尊
  盛觀其文辭方外百蠻亡思不服休徴嘉應頌聲
  並作至於變異見於上民怨於下莽亦不能文也
初秦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漢興以其郡太大稍復開置
又立諸侯王國武帝開廣三邊故自高祖增二十六文
[030-11a]
景各六武帝二十八昭帝一訖於孝平凡郡國一百三
縣邑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國二百四十一地東
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萬三千三百六十八里提封田
一萬萬四千五百一十三萬六千四百五頃其一萬萬
二百五十二萬八千八百八十九頃邑居道路山川林
澤羣不可墾其三千二百二十九萬九百四十七頃可
墾定墾田八百二十七萬五百三十六頃民戶千二百
二十三萬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萬四千九
[030-11b]
百七十八漢極盛矣地理/志自昭宣元成哀平六世之間
斷獄殊死率歳千餘口而一人耏罪以上至右止三倍
有餘刑法/志自元狩五年三官初鑄五銖錢至元始中成
錢二百八十億萬餘云食貨/志
  先兄行甫好嗜班史東西宦仕挈以自隨飲食起
  居不去手者三十年嘗即紀傳而有述又攷其置
  官置兵本末以為總録晩益貫穿易以編年體為
  一代史其它傳記率多採録蓋又不專以班氏書
[030-12a]
  為定標曰西漢年紀嘉定辛巳鋟木於䕫漕治所
  學弟儀甫謂余考四蜀圖志得之記載眉山二劉
  亦嘗為此書一乃巽嵒李公之甥巽嵒以為不下
  劉道原余雖未及睹然觀志之所稱特不逸班史
  一字是但銓次年月似無所取舎余既惜行甫兄
  弗獲與劉同時又以巽嵒不及見兄此書為恨也
  東陽王觀之中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