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b0012 通鑑釋文辨誤-元-胡三省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通鑑釋文辯誤卷三   宋 胡三省 撰
   通鑑五十六凡二條/
靈帝建寕元年段熲追羌出橋門與戰於奢延澤落川
令鮮水上連破之
 史炤釋文曰令鮮水名在張掖觻得縣界一名合黎
 水一名羌谷水費本/同余謂此史炤承章懷注之誤也
 章懷注曰令鮮水名在甘州張掖縣界一名羌谷水
[003-1b]
 一名合黎水史炤因賢注之羌谷水參以班書地理
 志張掖觻得縣有羌谷水遂曰令鮮水在張掖觻得
 縣界殊不思段熲之擊羌也先破之於高平之逢義
 山遂追之出上郡橋門與戰於奢延澤落川令鮮水
 上連破之又破於靈武谷奢延澤在上郡奢延縣西
 南靈武谷在北地靈武縣則所謂令鮮水當在奢延
 澤西南靈武谷東北非張掖之羌谷水明矣注通鑑
 者當審觀段熲前後轉戰之地而求其地望之逺近
[003-2a]
 段熲前後與羌戰皆在漢安定北地上郡界張掖逺
 在河西段熲之兵焉能至彼乎
黄門從官騶蹋踧陳蕃曰死老魅復能損我曹貟數奪
我禀假不
 史炤釋文曰禀力錦切或作廪假音價貸也謂不以
 廪餘相貸費本/同余按蔡質漢儀尚書僕射與右丞對
 掌廪假錢糓又續漢志諸將軍府有禀假掾吏主禀
 假葢以錢粟給之謂之禀禀音彼錦翻因給廪而生
[003-2b]
 音義二字通用而義亦相生也假者月給不足於用
 或預借於官者也時宦官恣横黄門從官騶冗濫尤
 甚陳蕃自桓帝以来為尚書令嫉其冗濫數格奪其
 禀假此輩銜怨因其被收遂辱詈以洩其憤言禀假
 錢穀文書至尚書蕃數格奪之也豈謂不以廪餘相
 貸邪假音價亦蜀人土音廣韵有上去二音
   通鑑五十七凡一條/
熹平元年㑹稽妖賊許生起句章
[003-3a]
 史炤釋文曰句音鉤海陵/本同余按漢書㑹稽句章之句
 無音陸德明經典釋文句章之句音九具翻如淳韋
 昭皆音拘史炤音鉤無所據
   通鑑五十八凡二條/
光和四年帝好為私稸收天下之珍貨每郡國貢獻先
輸中署名為導行費
 史炤釋文曰導徒浩切導引也費本/同余按字書道字
 從徒浩切者理也路也直也無導引之義以導引為
[003-3b]
 義者當音徒到翻
中平四年長沙賊區星
 史炤釋文曰區虧于切余按唐韵區音豈俱切注云
 漢有長沙區景又音烏侯切注云今郴州有是姓意
 者此姓有兩音也
   通鑑五十九凡四條/
五年屠各胡攻殺幷州刺史張懿
 海陵本釋文曰屠各即休屠地也余按徒各胡匈奴
[003-4a]
 種也晉書曰北狄以種落為類其入居塞内者有屠
 各等十九種皆有部落不得雜錯屠各最豪貴故
 得為單于統理諸種杜佑曰頭曼冒頓即屠各種也
 漢書地理志武威郡故休屠王地屠各烏得為休屠
 地乎史炤曰各胡乃其名號尤繆然炤之誤起於五
 十四卷桓帝延熹元年海陵本不過蹈襲史炤而已
 九十四卷晉成帝咸和四年屠各注其誤同
六年董卓議太后踧迫永樂宮至令憂死
[003-4b]
 史炤釋文曰踧子六切行平易也迫逼也猶言行平
 易而逼之余謂炤說自相反既曰行平易矣何至逼
 迫之事此踧字與前建寕元年黄門從官騶蹋踧陳
 蕃之踧同義或曰蹋踧當作蹴此踧迫之踧當作蹙
 又按炤所謂平易者本毛詩踧踧周道𫝊訓然平易
 之踧音徒歴翻今音子六切亦非也
獻帝初平元年關東州郡皆起兵討董卓推勃海太守
袁紹為盟主紹自號車騎將軍諸將皆板授官號
[003-5a]
 史炤釋文曰板通作版以版籍授官費本/同余按字書
 板版二字古今通用然於此謂以版籍授官則非也
 漢制度曰帝之下書有四一曰䇿書二曰制書三曰
 詔書四曰誡敕䇿書者編簡也其制長二尺短者半
 之篆書起年月日稱皇帝以命諸侯王公以罪免亦
 賜䇿書而以𨽻書凡一木兩行唯此為異也制書者
 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詔三公皆璽封尚書令即
 重封露布州郡也其文曰告某官云云如故事誡敕
[003-5b]
 者謂敕刺史太守其文曰有詔敕某官他皆倣此李
 雲書曰尺一拜用不經御省章懷注曰尺一之板謂
 詔䇿也見漢官儀則拜授官號漢用尺一䇿也時董
 卓挾天子袁紹等罔攸禀令故權宜板授官號言無
 皇帝璽信以白板授之也豈以板籍授官乎官謂牧
 守令長號謂將軍校尉也
董卓取長安洛陽鐘簴以鑄錢
 史炤釋文曰簴音具海陵/本同余按簴音其呂翻至七十
[003-6a]
 三卷魏明帝青龍元年簴音其矩切則炤亦悟音具
 之非矣
   通鑑六十凡二條/
二年邴原性剛直清議以格物
 史炤釋文曰格古伯切廢格之格以清議廢人又音
 閣海陵/本同余謂格正也言以清議正物也格讀如字炤
 以為廢格之格是知讀漢書而未曉文義夫因文見
 義各有攸當不可滯於一隅學問思辯聖人之所以
[003-6b]
 教人也然聖人之所謂學問思辯詎止此哉觸類而
 長之亦可以知學之無止法矣
三年麴義兵伏楯下不動
 史炤釋文曰楯殊閏切余謂史炤之誤猶四十九巻
 章帝元初元年音板楯之誤也楯當音食尹翻讀通
 鑑者可以意求其音後不重出
   通鑑六十一凡二條/
興平二年李傕送饋郭汜妻以䜴為藥擿以示汜
[003-7a]
 史炤釋文曰擿直炙切搔也擲也投也與擲同余謂
 此乃挑擿抉擿之擿音他歴翻
董承楊定脅𢎞農督郵
 海陵本釋文引馮鑑續事始云督郵即後漢郡主簿
 也隋始改為録事參軍主勾稽文簿舉彈善惡史炤/註先
 已見四十五巻明帝永平七年以此愈知海陵本/為蹈襲史炤姑移前置後相與欺誤後學而已
 按通典錄事參軍晉置為公府官舉彈善惡本州郡
 職也後代刺史有軍而開府者並置之漢有郡主簿
[003-7b]
 軄與州主簿同隋初以錄事參軍為郡官則并主簿
 之職矣煬帝又置主簿唐武徳初復為錄事參軍若
 漢之督郵掌監屬縣各郡有東西南北中部謂之五
 部督郵韋昭辨釋名云督郵主諸縣罸負郵殿糾攝
 之也又按後漢書郅惲為汝南功曹太守歐陽歙嘗
 㑹醼屬吏歙教曰西部督郵繇延天資忠貞不嚴而
 治宜顯之於朝太守敬嘉厥休牛酒養德主簿讀書
 教戶曹引延受賜惲於下坐愀然而前曰按延資性
[003-8a]
 貪邪外方内圎朋黨搆姦罔上害民明府以惡為股
 肱以直從曲惲敢再拜奉觥歙慙不知所言則漢郡
 有主簿又有督郵也古者郵通作尤督郵以糾督屬
 縣愆尤為職而錄事參軍亦以舉彈善惡為職愆尤
 善惡以簿書之隋之錄事參軍始幷領漢郡主簿督
 郵之職馮鑑以為督郵即漢主簿亦既繆矣炤等又
 引以為據譌謬相𫝊曷其有極不辨可乎
   通鑑六十二凡四條/
[003-8b]
建安元年董承奔野王韓暹屯聞喜胡才楊奉之塢鄉
 史炤釋文曰塢鄉即太原鄔縣余按此時諸將奉獻
 帝居安邑既而互相疑阻各自分屯安邑聞喜野王
 皆在河東河内之境塢鄉則河南緱氏縣之鄔聚是
 也是後帝自安邑還雒陽楊奉出屯汝南之梁縣此
 又自塢鄉而南屯梁縣也以地里而攷其移屯之次
 序則塢鄉為緱氏之鄔聚明矣太原之鄔縣去安邑
 為逺隔山嶺楊奉若往太原之鄔不能復奉獻帝還
[003-9a]
 雒陽及出屯梁縣
二年曹操東征袁術術留其將橋蕤等于蘄陽以拒操
操撃破蕤等皆斬之術走渡淮
 史炤釋文曰水經蘄水出江夏蘄春縣北山酈道元
 注云即蘄山也又南對蘄陽注于大江亦謂之蘄陽
 口余按史炤此注乃承章懷注之誤也按三國志袁
 術時侵陳曹操東征之術留蕤等拒操蕤等敗死術
 走度淮則是戰於淮北也蘄陽屬江夏其地在淮南
[003-9b]
 而蘄陽口又蘄水入江之口也袁術若留橋蕤等於
 淮南之蘄陽操兵自北来則蕤敗而術走度淮將焉
 徃哉蕤等拒操處盖沛國之蘄縣也范史衍陽字而
 通鑑因之章懷因蘄陽而注誤史炤又承其誤也
三年呂布遣許汜王楷求救於袁術術曰云云/汜楷曰
明上今不救布為自敗耳布破明上亦破也
 史炤釋文曰明上猶明府也余按漢時諸州牧郡守
 人稱之為明府袁術僣號故汜楷稱之為明上以汜
[003-10a]
 楷命言之意觀之葢尊於明府矣
番陽民帥别立宗部言我已立郡海昏上繚不受發召
 海陵本釋文曰繚盧皎切余按水經注僚水導源建
 昌縣漢元帝永光二年分海昬立建昌僚水又東逕
 新呉縣漢中平中立僚水又逕海昬縣謂之上僚水
 以此言之繚當讀為僚海陵本音誤
   通鑑六十三凡一條/
四年曹操常從士徐他
[003-10b]
 史炤釋文曰從疾容切相就之士也費本/同余謂常從
 者士之常隨從在左右者也從音才用翻
   通鑑六十四凡一條/
十年白騎入東垣高幹入濩澤
 史炤釋文曰東垣即陳畱長垣侯國也余按此東垣
 乃河東郡之垣縣時杜畿守河東東垣及濩澤皆河
 東屬縣也詳觀通鑑上下文則可以知之矣
   通鑑六十五凡一條/
[003-11a]
十三年孔融與郗慮有隙
 史炤釋文曰郗綺㦸切海陵/本同余謂郗丑之翻若綺㦸
 切則郄字也史炤於字畫亦不審諦如此八十九巻
 晉愍帝建興元年釋郗鑒海陵本之誤與此同
   通鑑六十六凡二條/
十六年曹操與韓遂交馬語秦胡觀者前後重沓
 史炤釋文曰重沓重足著地也海陵/本同余按漢書所謂
 重足而立言人畏懼之甚不敢並足著地故重足而
[003-11b]
 立也此直謂秦人胡人夙知曹操之威名聚而觀之
 前後重沓安有重足著地之事哉
十八年魏公操引軍還參凉州軍事楊阜言於操
 史炤釋文曰參所今切地名余觀炤釋是以引軍還
 參為句下文曰凉州軍事楊阜凉州軍事何官邪當
 以引軍還為句參凉州軍事楊阜為句文義方通參
 音倉含翻沈約曰參軍後漢官孫堅為車騎參軍事
 是也
[003-12a]
   通鑑六十七凡一條/
十九年劉備以蔣琬為廣都長衆事不治時又沈醉
 費本注曰沈持甘切作沉非是余按字書沈即沉字
 書所謂沈酗沈湎經典釋文云沈直金翻没也葢謂
 沈溺於酒醉而不能自勝耳若音特甘切則讀近耽
 字不若音直金翻有經典釋文可以依據
   通鑑六十八凡二條/
二十四年陸遜進封婁侯
[003-12b]
 史炤釋文曰婁㑹稽邑海陵/本同余按婁縣前漢屬㑹稽
 郡後漢則屬呉郡今蘇州崑山縣即其地七十一卷
 魏明帝太和三年誤同
子敬即駮言不可
 史炤釋文曰駁雜也言不同也余謂駮異也立異議
 以糾駮羣議之非非雜也
   通鑑六十九凡四條/
魏文帝黄初元年王以安定太守鄒岐為凉州刺史
[003-13a]
 史炤釋文曰漢改雍州曰凉州治隴西魏分凉州置
 秦州治上邽余按此時凉州刺史已徙治武威後漢
 凉州刺史治漢陽郡隴縣非隴西也
為壇於繁陽
 史炤釋文曰繁陽魏郡之邑在緐水之陽其界為繁
 淵海陵/本同余謂魏王時南廵至潁川郡之潁隂縣築壇
 於曲蠡之緐陽亭是年遂以緐陽為緐昌縣史炤但
 以魏王時居鄴遂以為築壇於魏郡之緐陽殊不考
[003-13b]
 其南廵及受禪本末實築壇於潁川之緐陽也
二年翊軍將軍趙雲
 史炤釋文曰翊飛貌故以號將軍海陵/本同余謂羽翼之
 翼則有飛義此以輔翊為義古者輔翊之翊通用翼
 字既有翊字則當各隨字為義若説飛軍將軍必非
 命官之義靈獻之世已置翊軍校尉後遂以為將軍
 號
張既潜由且次出武威胡以為神引還顯美
[003-14a]
 史炤釋文曰顯美地名在武威之張掖余按漢武帝
 開河西列置四郡武威張掖皆郡名也顯美縣前漢
 屬張掖郡後漢及魏晉屬武威郡史炤以顯美為地
 名在武威之張掖將以武威為郡張掖為縣乎
   通鑑七十凡六條/
四年曹仁向濡須先揚聲欲東攻羡溪
 史炤釋文曰羡音夷江夏沙羡縣即其處去濡須三
 十里海陵/本同余按史炤言羡溪去濡須三十里此以杜
[003-14b]
 佑通典為據也若以為江夏沙羡縣即其處則大謬
 矣濡須在今巢縣東南四十五里沈約宋志江夏沙
 陽縣本漢沙羡縣治夏口自夏口至濡須何啻八九
 百里安得以杜佑所謂去濡須三十里之羡溪扶合
 江夏之沙羡乎沙羡之羡音夷羡溪之羡讀如字
朱然伺間隙攻破魏兩屯
 史炤釋文曰間古限切間厠之間海陵/本同余謂間廁之
 間音古莧翻安有音古限切者若言間隙之間讀從
[003-15a]
 平聲則亦謂之中間空隙處也
諸葛亮發教與羣下曰猶棄敝蹻而獲珠玉
 史炤釋文曰虞卿躡蹻擔簦之蹻釋云蹻艸屨也舉
 夭切海陵/本同余按史記徐廣注曰蹻草屨也無音索隱
 曰音脚又按韵書三十小韵内有蹻字居夭切驕也
 詩周頌蹻蹻王之造𫝊云蹻蹻武貌音才老翻居表
 翻變大雅小子蹻蹻𫝊云蹻蹻驕貌音其畧翻皆非
 草蹻之蹻韻書草蹻之蹻訖約翻正與索隱音同
[003-15b]
五年帝為水軍親御龍舟循蔡潁浮淮如壽春
 史炤釋文曰按漢書蔡即九江下蔡縣亦古州来國
 其地在淮潁之㑹潁水出潁川陽城東至下蔡入淮
 左𫝊楚靈王狩于州来次于潁尾是也海陵/本同余謂史
 炤言淮潁之㑹固可以釋自潁浮淮其謂循蔡潁之
 蔡為下蔡則非矣夫所謂循蔡潁浮淮者循蔡水至
 潁水出潁口而浮淮也魏收地形志陳留扶溝縣有
 蔡河蔡河自浚儀東南流而入于潁潁水東南流而
[003-16a]
 入于淮魏文帝龍舟所行水道固至下蔡入淮然言
 循蔡潁者循蔡河以至循潁河也
呉徐盛植木衣葦為疑城假樓自石頭至于江乗
 史炤釋文曰石頭城名在呉丹陽郡秣陵即其地費/本
 同/余按史炤釋葢因漢獻帝建安十七年孫權作石
 頭城徙治秣陵而有是說然秣陵縣與石頭城自是
 兩處秣陵縣在東石頭城在西江表𫝊張紘謂孫權
 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為金陵地埶岡阜連石頭秦
[003-16b]
 始皇東廵經此縣掘斷連岡改名秣陵是秣陵與石
 頭為兩處之一證也晉書郗隆𫝊隆為揚州刺史鎮
 秣陵齊王冏檄令赴討趙王倫隆停檄不下時王䆳
 鎮石頭隆軍西赴䆳甚衆奉䆳攻隆殺之是秣陵與
 石頭為兩處之二證也一百二巻晉海西公太和五
 年釋石頭誤同
六年帝以舟師循渦入淮
 史炤釋文曰渦烏禾切水洄為渦又古禾切説文水
[003-17a]
 入淮在漢沛國譙縣海陵/本同余按渦是水名不當以水
 洄為渦為釋因此誤音烏禾切其從古禾切及引説
 文為釋是矣且謂在沛國譙縣則此時已分置譙郡
   通鑑七十一凡六條/
明帝太和二年横門邸閣與散民之榖足周食也
 史炤釋文曰邸閣據説文屬國舎也下又有邸閣非
 此余觀炤說葢以漢昭帝使丞相率百官送鄯善王
 於横門外遂傅合説文以為横門外有屬國舍殊不
[003-17b]
 思漢長安城中有郡國邸又有蠻夷邸所謂屬國舎
 即蠻夷邸在藳街不在横門魏延言横門邸閣與散
 民之榖足以周食是指邸閣為積粟之所豈屬國舎
 乎况許叔重只以屬國舎釋邸字未嘗釋邸閣也漢
 郡國朝宿之舎皆曰邸叔重但以為屬國舎亦已拘
 矣史炤援以釋邸閣愈逺而不近矣炤又云下又有
 邸閣非此此謂青龍元年諸葛亮治斜谷邸閣也亮
 所治邸閣亦以蓄米是二邸閣其義正同邸閣之義
[003-18a]
 詳見于下
亮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兵據箕谷
 史炤釋文曰箕谷或謂郿縣郿塢是余按史炤因上
 文有由斜谷取郿一語遂設或人之説以箕谷為郿
 縣郿塢然考後漢書馮異𫝊箕谷當在陳倉之南漢
 中之北亮聲言由斜谷取郿遣趙雲等據箕谷為疑
 軍是其軍未至郿也
馬謖與張郃戰于街亭郃大破之諸葛亮㧞西縣千餘
[003-18b]
家還漢中
 史炤釋文曰漢陽隴縣有街泉亭所謂街亭即此海/陵
 本/同余按炤説以續漢志為據而續漢志所載在隴縣
 者乃街泉亭非街亭隋志漢川郡西縣有街亭山魏
 時西縣亦屬漢陽郡通鑑下文書諸葛亮㧞西縣千
 餘家還漢中則街亭在西縣明矣
呉王守陽羡長
 史炤釋文曰陽羡漢㑹稽邑余按陽羡縣前漢屬㑹
[003-19a]
 稽郡自後漢和帝以後至呉皆屬呉郡
三年漢蕭何定漢律益為九篇又有令三百餘篇决事
比九百六卷
 史炤釋文曰比毗至切近也謂律法近有九百六卷
 海陵/本同余按顔師古漢書音義曰比以例相比况也則
 比字當讀如字觀通鑑正文律自是律令自是令决
 事比自是决事比豈得以比為近謂律法近有九百
 六卷邪晉志云魏文侯師李悝悝撰次諸國法著法
[003-19b]
 經以為王者之政莫急於盗賊故其律始於盜賊盜
 賊須劾捕故著網捕二篇其輕狡越城博戲僣假不
 廉淫侈踰制以為襍律一篇又以其律具其加減故
 所著六篇蕭何定律除亡秦參夷連坐之罪增部主
 見知之條益事律興廏戶三篇合為九篇叔孫通益
 律所不及傍章十八篇張湯越宮律二十七篇趙禹
 朝律六篇合六十篇又漢時决事集為令甲以下三
 百餘篇及司徒鮑公撰嫁娶辭訟决為法比都目凡
[003-20a]
 九百六卷此通鑑所據以為書者也
四年呉主揚聲欲至合肥
 史炤釋文曰合肥漢九江邑應劭曰夏水出城父東
 南至此與淮合故曰合肥余按應劭所云酈道元固
 疑之矣道元曰施水受肥水於廣陽鄉東南流逕合
 肥縣應劭云夏水出城父東南至此與肥合故曰合
 肥闞駰亦云出沛國城父東至此合為肥余按川殊
 泒别無㳂注之理方知應闞二説非實證也葢夏水
[003-20b]
 暴長施合於肥故曰合肥夫道元以夏水出城父而
 東南流入于淮則與淮合無絶淮而南流至合肥縣
 與肥水合之理而施水上受肥水於廣陽鄉東南流
 逕合肥縣又東南流而入于漅湖肥水西北注淮而
 施水東南入漅湖已自分流惟夏月暴水漲溢則二
 水復能合於合肥縣界故合肥以此得名道元之說
 庻乎信而有徵矣
   通鑑七十二凡八條/
[003-21a]
六年帝行如摩陂治許昌宮
 史炤釋文曰摩陂地名在古郟鄏即漢之河南縣海/陵
 本/同余按水經注摩陂在潁川郟縣縱廣可十五里此
 豈河南之郟鄏哉以下文治許昌宮觀之可以知史
 炤之謬矣許昌宮在潁川許縣魏改許縣曰許昌
田豫以兵屯據成山
 史炤釋文曰成音盛海陵/本同余按漢書地理志東萊郡
 不夜縣有成山成無他音當讀如字
[003-21b]
劉曄曰臣得與聞大謀常恐眯夣漏泄以益臣罪
 史炤釋文曰物入目曰眯寐中神遊曰夢余按物入
 目曰眯是莊子所謂播糠眯目之眯非眯夢之謂也
 字書眯一作㝥説文曰寐而米厭米即眯字厭讀為
 魘此眯夢之眯也
青龍元年鮮卑軻比能誘保塞鮮卑歩度根自勒萬騎
迎其累重於陘北幷州刺史畢軌表輙出軍以外威比
能内鎮歩度根
[003-22a]
 史炤釋文曰井陘山名在常山郡陘北言在井陘之
 北海陵/本同余按陘北者陘嶺之北也漢靈帝末羌胡大
 擾定襄雲中五原朔方上郡並流徙分散建安二十
 年集塞下荒地置新興郡自陘嶺以北盡弃之唐代
 州雁門縣有西陘關東陘關即古陘嶺之隘烏得指
 常山井陘之北為陘北邪若是常山亦不當并州刺
 史出軍史炤之踈大率類此至四百四十一卷齊明
 帝建武四年陘北注其誤同
[003-22b]
諸葛亮運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閣
 史炤釋文曰邸或作阺岸旁欲落者故以閣為道海/陵
 本/同余按史炤釋邸閣於横門邸閣因漢嘗令百官送
 鄯善王於横門外則以屬國舎為釋於斜谷邸閣因
 斜谷有閣道則以閣道為釋而其所謂㟁旁欲落者
 取楊雄解嘲響若阺隤之阺為義不知邸閣乃以積
 粟魏延所謂横門邸閣足以周食王基所謂南頓有
 大邸閣計足軍人四十日糧皆邸閣積粟之明證也
[003-23a]
 諸葛亮治斜谷邸閣亦是積所運之米以為伐魏之
 資非治阺岸閣道也通鑑所書者三觀其上下文則
 阺閣之義不待辨而明矣程大昌曰為邸為閣貯糧
 也通典漕運門後魏於水運所立邸閣八所俗名為
 倉
陸遜入江夏催人種葑豆
 史炤釋文曰葑方用切菰根也江東有葑田海陵/本同
 按葑音封菜也亦謂之蔓菁豆菽也陸遜之兵時在
[003-23b]
 江夏催人種菜及菽示將乆駐以給軍食種菰根何
 用邪又江東之葑田乃是葑泥其深有没牛者此田
 又不産菰根
諸葛亮作身没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
 史炤釋文曰斷都玩切絶也余謂斷後者為殿也勒
 兵在後以斷追兵斷音丁管翻
諸葛亮廢廖立為民徙之汶山
 史炤釋文曰汶亡運切海陵/本同余按漢武帝開汶山郡
[003-24a]
 汶音㟭禹貢岷嶓既藝岷山導江之岷史記皆作汶
 索隱曰汶亦作㟭楊正衡晉書註汶山亦音㟭廣韵
 十七真韻内亦有汶字武巾切此皆明證也但史炤
 於四十五卷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先有此誤至此又
 誤焉至八十四卷晉惠帝元寕元年汶山羌之汶音
 旻則亦知有旻音至八十八卷愍帝建興元年汶山
 則又音問此輕於著書欠反復紬繹而然也
 
[003-24b]
 
 
 
 
 
 
 
 通鑑釋文辯誤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