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54 四書近指-清-孫奇逢 (master)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近指巻十五


  容城孫竒逢撰


  公孫丒章句上


  當路於齊章


  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㸔的太髙以齊王反手也言的
太易無恠其惑滋甚文王一段引證亦極明切但未識
時務耳今時則易然惟此時為然未有疏於此時未有
[015-1b]
甚於此時總見機㑹可乘而時不可失煞有技癢之意
引孔子云徳之流行見非伯功所可同日語也 問孟
子既卑管仲使孟子當管仲時則如之何雙峯饒氏
曰亦只是合諸侯以尊周室但孟子真能使王室尊安
而諸侯各循王度管仲不過假尊周之名以蓋其摟諸
侯之實其所為實文武之罪人也王霸之分只在誠偽
孔子作春秋亦不過欲諸侯尊周室循周制而已


  則不動心章


[015-2a]
  不動心三字是堯舜至孔子相傳的派孟子以見知自
負者全在於此虞廷授受從人心道心精而一之允執
厥中此不動心之源也至於湯而以禮制心文王而翼
翼小心孔子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孟子厯四十學力始
得令此心不動是豈可襲取於一朝而强鎮於臨事也
哉其得力全在集義集義便能慊心知言養氣是因告
子所勿求者反之見己之功夫有如此告子怕言與氣
動了心任其不得而俱無求孟子却就言與氣上都求
[015-2b]
之於心而使無不得不知言無以知人是孔子家法養
氣則是孟子創獲程子云孟子學已到至處仲尼只説
一箇志孟子便説養氣出來只此二字其功甚多浩然
之氣正是乾元靜専動直坤元靜翕動闢之氣惟直養
之不鑠其剛大之體則俯仰天地無處可限我屈我何
不可以配義與道配道義正是塞天地直養是時時求
慊於心從自反上用功自反而心安即義也集義而生
是從内生出義襲而取是從外取入必有事是集義之
[015-3a]
功正忘助是義襲之害勿忘勿助之學自不得厭乃所
謂智也勿忘勿助之教自不得倦乃所謂仁也智在上
則用衆人之長在下則用古今之理仁在上則溉世以
利在下則與人以善知不以己仁不私己此為聖人之
仁智已矣願學者正願學其不厭不倦者也孔子四十
不惑孟子四十不動心其衣鉢相承如此 魯齋許氏
曰朱子云孟子養氣之論孔子已道了曰内省不疚夫
何憂何懼愚謂與此正相表裏自反則内省也直則不
[015-3b]
疚矣千萬人吾往不憂不懼也 維立陳氏曰惴往都
是勇不往處正是千萬人不敢撓的精神藴蓄處内省
時微覺不縮即還他惴的一念惴是本來良心浮氣盡
歛大勇真種子正在此此節即慊心功夫自反二字不
可忽只一段形容愧赧便非 曾子孟子養氣大闗頭常
恐有不縮處不得於心處不慊處行不義殺不辜處若
云知言養氣更無不得於心不得於言之時是欲擡髙
聖賢失却聖賢側身改過大旨 陸象山云志壹動氣
[015-4a]
此不待論獨氣壹動志未能使人無疑孟子以蹶趨動
心明之則無疑矣亦自有主客之分又曰居處飲食適
宣節之宜視聴言動嚴邪正之辨皆無暴其氣之功也
按象山㸔無暴字甚有著落學者宜深思之 問伯夷
伊尹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為何以言
之朱子曰以其遜國而逃諫伐而餓非道義一介不取
與觀之則可見矣 王陽明云心之本體原是不動的
只為所行有不合義便動了孟子不論心之動與不動只
[015-4b]
是集義所行無不是義此心自然無可動處若告子只
要此心不動便是把捉此心將生生不息底本體反沮
撓了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孟子集義功夫自是養的充
滿並無餒慊自覺縱横自在活潑潑地此便是浩然之
氣按陽明此論甚確學者由陽明之説推之益信予説
不謬諸家之説皆不可從也


  以力假仁章


  聖門羞稱五霸只為一假字㸔破是假誰肯心服徳與
[015-5a]
仁却是渾合服至於思乃所謂中心悦而誠服也其王
也自不待大 朱子曰以徳行仁徳非止謂有救民於
水火之誠心這徳字説得甚濶是自己身上事都做得
來是無一不備了所以行出來便是仁且如湯不邇聲
色不殖貨利至彰信兆民救民水火之中若無前面底
雖欲救民不可得也武王亶聰明作元后救民水火之
中若無這亶聰明雖欲救民其道何由


  不仁則辱章


[015-5b]
  兩國家間暇一則大國畏之一則自求禍真個仁則榮
不仁則辱所謂禍福無不自已求之者引詩福之自求
也引太甲禍之自求也然禍福常相倚伏强仁則可轉
禍為福怠仁則可轉福為禍總於己取之而已矣 朱
子曰此亦只是為下等人言之若是上等人他豈以榮
辱之故而後行仁哉 蔡氏曰程子易比卦彖傳曰且
得他畏危亡之禍而求所以比輔其民猶勝於全不顧
者此章近之 三節皆有榮辱意不可分應明政刑
[015-6a]
與般樂怠敖特其顯者耳迨天節正榮辱分界處能治
國家誰敢侮之不能治國家則侮之必矣講此節不可
硬説無侮須得恍忽難定安危呼吸之意方與章首二
則字合


  尊賢使能章


  王道以得民心為本五個天下字便見隣國之民仰若
父母無敵天下意信能行此謂只就本國做起天下自
不能出其範圍 雙峯饒氏曰無敵於天下一句乃是
[015-6b]
此章大指盖能行王者之政則可以興王者之治當時
諸侯不得民心惟務侵人土地故孟子教之但行王政
以恤其民使隣國之民仰之若父母則天下之民亦仰
之若父母如此則東征西伐何向不服不然吾國之民
亦讐敵也况隣國乎


  皆有不忍章


  天地有好生之徳人得之為不忍人之心此性之所以善而
人之所以皆有雖情封物蔽之後而乍見孺子入井此
[015-7a]
心仍依然在也此心統四端猶人之有四體四體身所
運用氣脉相貫終日用而不能窮四體四端心所運用
精神相貫終日運而豈能窮四端知之為良知能之為
良能其著力全在擴而充之由不忍觳觫一念善推之
則足以王天下由不忍孺子一念能充之則足以保四
海擴充二字即子思之致曲曾子之格物孔子之學習
 治天下之作用只就不忍一念運旋出來運掌不重
易治正形容不忍之心包天地民物旁皇周浹充足有
[015-7b]
餘不可不擴充意 念庵羅氏曰乍見孺子乃指㸃真
心示人其後擴充正欲時時此心方可與堯舜相對
朱子曰人之一心在外者要收入來如求放心章是也
在内者又要推出去此章是也孟子一部書皆是此意
大抵一收一放一闔一闢道理森然


  惟恐傷人章


  尊其身以為萬物之主則人皆我役也俛首而處其下
則我為人役為人役而辱莫大焉耻莫甚焉欲免此耻
[015-8a]
須慎於術術字即論語習字矢人初豈甘於不仁貪矢
之利不暇自顧其心世主豈忍爭地爭城之慘只因悞
於富强之術不得不興兵搆怨為仁反己是當時諸侯
王對症之藥 虚齋蔡氏曰本文惟恐字集註二利字
皆以心言心以習異也


  人告以過章


  與人為善其機全在取人取人為善其機全在舍己由
舎得從由從得取此真忘己而渾人我於一原者也不
[015-8b]
能舍己須要克己孔子絶四舜之舍己也若孔之卓殆
庶幾乎 中洲金氏曰舎己即是從人從人即是取人
特剔出樂字以足上句耳舍非舍己之不善舜心至虚
雖善亦舍樂取非著意去取舜忘己忘人併忘其善所
謂樂也須知取舍從樂等字皆孟子形容不盡語氣


  非其君不事章


  不屑就畫出一箇隘字不屑去畫出一箇不恭字若時
中之聖天下皆吾一體何忍不屑孟子願學孔子所由在
[015-9a]
此隘與不恭是夷惠偏處偏而為聖者行造其極也
 嘉善陳氏曰時中之聖惡惡未嘗不嚴顧其惡也乃
矜憫之伯夷則直惡之而已矣若將凂焉惻怛微而潔
已勝也不磷淄明示入羣不亂之意亦與焉能凂我相
似顧其入也乃欲從而變化之栁下則一味玩忽之而
已矣不必孳孳於成物盖皆於萬物一體有未至處是
故清和二聖殊病同根


  此篇言養氣言仁政言古聖賢其餘答問自言無處
[015-9b]
不見孟子之學力


  公孫丒章句下


  天時地利章


  兵法亦以得士心為主然鼓舞體䘏一將之事非總統天
下之大道也得道者多助正言人心所以和也合天下
皆順方是真和區區天時地利豈可同日語哉問是道
也何以得之亦曰以仁心行仁政而已 或曰員半千
對唐髙宗云太公兵法言天陣星宿孤虚地陣山川向
[015-10a]
背人陣偏伍彌縫愚謂不然夫師出以義有若時雨得
天之時此天陣也兵在足食且耕且戰得地之利此地
陣也善用兵者使三軍之士如父子兄弟得人之和此
人陣也三者去矣其何以戰按此言得之


  孟子將朝章


  能陳堯舜之道於王便見輔世長民之徳此正所謂不
召之臣也王曰寡人如就見雖非本心是尚知古來有
此賔臣師臣之禮故孟子反覆與景丑氏言齊王不可
[015-10b]
召己而已不當應召非堯舜不敢陳是臣之不敢也伊
尹管仲不敢召是君之不敢也以兩不敢而兩相成合
來正是君臣主敬 或曰學焉後臣者雖為臣之時却
以學為先重在學也學是師其道徳從尊徳樂道中來
後字與論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後字參㸔就臣他處
便自有汲汲師他處非先從受學次任為臣也


  前日於齊章


  貪夫無論有處無處槩主之於受亦有介士無論有辭
[015-11a]
無辭槩主之不受品有汚潔亦屬孤詣尹士云君子之
辭受取予惟當於理而已此孔子家法也 不為貨取
孟子自處之道 南軒張氏曰人於不當受而受其動
於物固也當受不受亦是為物所動何則以其蔽於物
而見物之大也聖賢從容不迫惟義之安外物何有焉
物有大小義之所在耳


  謂其大夫章


  為王誦之非為孔距心稱美是繪一幅流民圖欲王軫
[015-11b]
念隨意談説先令距心沒處躱閃繼令齊王沒處躱閃
只是道理爛熟統體是易


  謂蚳鼃曰章


  雖無官守言責却把世道人心俱以一身擔任有不去
不安欲去不忍者齊人惡得知之所云進退綽然只是
未嘗受祿機有可待心實無愧故有餘裕耳知此道者
即不得其職而去不得其言而去何嘗不綽裕


  出弔於滕章


[015-12a]
  君子之待小人不惡而嚴 新安陳氏曰孟子不欲與
王驩言於弔公行子亦可見今答丒不過平平説所以
不與言之意未始及也盖欲使丑自悟耳


  自齊葬魯章


  當時墨子治䘮以薄為道故門人疑其木之美也臧倉
亦以後䘮踰前䘮阻魯侯孟子舉其心之不容己者示
之然後盡於人心於人心獨無恔乎兩個人心要味
或曰此章當味盡於人心及悦字恔字人子事親至葬
[015-12b]
而終不得為而僭為與可為而不為皆非盡於人心曰
不得不可以為悦則制不得為者决不敢過曰得之有
財何獨不然則力所能為者何忍不及厚所當厚而不
儉於親無非天理也盡於人心盡天理而已矣


  沈同私問章


  兩不得是燕君臣罪案孟子固未嘗輕貸燕以燕伐燕
其未嘗勸齊也明矣


  齊人伐燕章


[015-13a]
  方幸齊王有此一慚而賈乃借公為解極力囘䕶為君
文過小人哉逢君之惡 或曰全要見得使管叔與誅
管叔皆無損於周公皆是變不失正程子曰管叔未嘗
有惡也使周公逆知其將叛果何心哉惟管叔之叛非
周公所能知則其過有所不免矣故孟子曰周公之過
不亦宜乎後世處周公時地者不可不知大義滅親之
法論周公心術者不可不知觀過知仁之法


  致臣而歸章


[015-13b]
  當時諸侯王雖無尊賢之實猶竊敬士之名就見之語
自不能不徘徊於心但自處之道須嚴貨取篇中欲富
貴賤丈夫殺甚著眼盖士大夫一有欲富之心便是商
賈之行孟子素析此義最精讀孟子者只不求解 或
曰中國授室便不欲其立朝廷之上國人矜式便遺其
君用之一邊意謂迂濶難用坐鎮雅俗以博養賢之空
名耳故孟子直以為不可


  為王留行章


[015-14a]
  孟子子思之徒也客必是君側親信之人素能闗説於
王者故責以為長者慮而不及子思惡其以泄栁申詳
處已也絶字鋒利 問泄栁申詳無人乎繆公之側則
不安其身二子之賢其心固如是乎朱子曰非謂二子
之心倚君側之人也語其勢則然耳若二子之心如此
則與世之垢面汙行而事君側便嬖之人者何以異乎


  尹士語人章


  以足用為善之王庶幾有一日之遇則可借安齊以安
[015-14b]
天下之民此孟子千里見王之意誠不忍遽去敢以濡
滯為嫌王如改諸則必反予是出晝時望也王庶幾改
之予日望之是出晝後望也用是用所陳之王道改是
改功利之錮習孟子無限低徊全是為天下而留連眷
顧不忍悻悻然而去尹士聞言而以小人自屈此便是
君子路上人 朱子曰此與孔子去魯之心同盖聖賢
憂世濟時之誠心非若荷蕢之果於去也


  充虞路問章


[015-15a]
  孟子學孔子者也其立心以不怨不尤為主而作事以
悲天憫人為懷謂當此時而豫非也謂當此時而實不
豫亦非也有王者必有名世名世在我樂行憂違豈二
道哉嘗按皋䕫稷契唐虞之名世也伯益夏之名世也
伊尹商之名世也周召文武之名世也留侯漢髙之名
世也鄧禹漢光之名世也孔明昭烈之名世也房杜唐
之名世也趙普宋之名世也劉基明之名世也孔孟得
行其志不過伊召諸人公侯宰相而已何如以師道覺
[015-15b]
天下萬世為至聖亞聖其功徳與天地同悠久乎


  仕不受祿章


  於崇見王便有去志故不受祿以示不久於齊之意然
猶惓惓無已總是望其有改之之圖耳未嘗執定不變
也聖賢待人無死殺之理 或問一見思去出晝何獨
遲遲曰聖賢之救亂世如慈母之伏死子一息未絶尚
冀復甦豈忍恝置此便是孔子知不可為而為之家法


  此篇第二章以下記孟子出處行實然出處行實何
[015-16a]
在非學首章得道多助更借學力








[015-16b]








  四書近指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