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54 四書近指-清-孫奇逢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近指卷十


  容城孫竒逢撰


  子路第十三


  子路問政章


  率先勤勞意常周於民情事理之外賢者猶可自勉至
無倦則真實不容己處非自强不息不能 或曰請益
無倦非抑子路先勞外原無可益耳無倦便是無逸作
[010-1b]
所自强不息底道理此爲要領處非止救勇躁之失而
已程子云這一㸃意氣能得幾時須要無所喜無所厭
只平平常常幹得去纔是無倦按此說看無倦二字甚


  爲季氏宰章


  以天下之治付之天下之人至用天下之人亦仍付之
天下之人總是持寛大尚體要我與天下俱遊於簡易
之中 蘓氏曰有司既立則責有所歸然當赦其小過
[010-2a]
則賢才可得而舉惟庸人與姦人無小過張禹胡廣李
林甫盧杞是也若小過不赦則賢者避罪不暇而此等
人出矣 范純仁宋哲宗宰相凡薦引人才必以天下
公議其人不知自純仁所舉或曰為宰相豈可不牢籠
天下士使知出于門下純仁曰但朝廷進用不失正人
何必知出于我也按此數語見純仁公爾忘私他如婁
師德薦狄仁傑入相而仁傑不知王曽言執政令恩歸
己怨將誰歸皆可爲後世大臣舉賢者法更可異者漢
[010-2b]
順帝時宦官競賣恩勢惟大長秋良賀退厚及詔舉武
猛賀獨無舉帝問故賀曰昔商鞅因景監見有識知其
不終今得臣舉者匪榮伊辱是以不敢按賀此語非獨
正義自持亦使負才抱異者審於出處之正不至有失
身之恥賀真賢矣哉


  衛君待子章


  衛事之不可爲也夫子固知之矣設一爲之除正名無
著手處料理國家事不從大綱大紀處整頓而掇拾微
[010-3a]
末何闗緩急由之意謂一犯其所忌則意迕情乖政將
不可爲豈知大聖人旋轉之手自有機緣陽明所言未
爲無見即不然亦存此一段不磨之論於千古耳豈敢
茍一時之言以至於無所不茍哉 或曰看通章須想
出正名前一層工夫正則必不可茍茍則不是正全在
心術隱微反求個天理人情恰當處衛輒拒父總是茍
且得國總是心不正根源一壊縱鋪張治具到底事事
錯亂孔子先正名即㧞本塞源之法不如此必不可以
[010-3b]
爲政末節無所茍句雖連上文言字說却要隱隱根心
術説心無所茍則名正而政事舉矣大學所謂誠正孟
子所謂格心皆包括在裏面


  樊遲學稼章


  歴山莘野兩耕夫何嘗有妨大人之事但未可爲遲言
也故揭禮義信以示之此是何等規模何等作用其機
全在上好蓋君子之所治者甚精而所至者甚大襁負
其子而至何憂無稼圃之人而煩己請學爲 朱子曰
[010-4a]
役智力於農圃内不足以成己外不足以治人是濟甚


  誦詩三百章


  誦詩讀書所以經世致用嘘古人己陳之迹起今日方
新之緒方是有用之學乃有誦詩三百而詘於言所謂
儒生俗士不達時務者耳 或曰學必有得於心而後
有得於事達者心通事變不滯於章程不膠於形迹也
專對者通義理識時勢不拘君命不執成規而能專其
[010-4b]
對應也


  不令而行章


  從好不從令自古民情如此故曰以身教者從以言教
者訟至於訟無問令之行不行從不從此身己危乎其
危矣令何足恃焉


  魯衛之政章


  初魯衛之國兄弟之國也今魯衛之政兄弟之政也何
意當日之兄弟而遂爲今日之兄弟耶無限嘆息 厚
[010-5a]
齋王氏曰家之不齊莫甚於魯衛觀詩可見矣衛不足
言也魯自括戲之爭而桓宣皆簒兄矣自文姜之亂而
哀姜襲其跡矣自成風事季而敬嬴事襄仲矣家法不
修故曰魯衛之政兄弟也然衛多君子魯無君子斯焉
取斯風化猶媺也畏清議者亦曰何以見魯衛之士政
俗雖濁風俗不衰與漢之東都同


  衛公子荆章


  古今通病只是個不知足知足則簞食瓢飲而亦樂不
[010-5b]
知足則萬鍾千駟而不免於憂子荆以衛之公族獨能
廉靜寡營謙沖自處其過人也逺矣家語季札適衛見
公子荆而悦之與蘧瑗史鰌並稱曰衛多君子未有患
也齊豹之亂荆爲靈公驂乘豹射中荆之背公遂得免
荆之善亦不止居室一節


  富之教之章


  由庶而富而教是帝王聖賢厚生正德之功作君作師
之事三代而後鮮有舉此職者夫子素切於懐雖未見
[010-6a]
諸行事而偶觸于衛聊以露其端倪此便是期月三年
的實際通章精神須在庶矣哉上想像發慨光景 漢
荀悅云人不畏死不可懼以罪人不樂生不可勸以善
故在上者先豐民財以定其志是謂養生禮教榮辱以
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扑以加小人化其形也若教
化之廢推中人而墜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
納於君子之塗是謂章化按悦此語與孔子富教之說
相發明而悅推言其弊尤見不可不富不可不教之意


[010-6b]
  茍有用我章


  夫子黜富强而專尚德化當時諸侯王莫不以爲取效
太遲不知大聖人布局雖寛而提綱甚捷可也有成自
審素矣 張南軒曰期月而大綱立三年而治功成然
三年之所成者即其期月所立之規模也充之而已矣


  善人爲邦章


  殺運之興善教之衰也人以爲殺是目前萬不容已之
事夫子以爲去殺是古人最有體騐之言言下有低徊
[010-7a]
慨慕之意 集註漢髙惠文景黎民醇厚幾致刑措愚
謂文帝身恭儉務德行正可謂善人惠帝懦弱景帝刻
薄髙帝有英雄之畧非善人之質姑取以爲百年相繼
之證故曰庶乎其近之矣


  如有王者章


  教化浹洽無一人不貫徹蒸變此何世界乎求之詩書
惟文武成康足當之春秋時幾見此光景 胡雲峯曰
勝殘去殺者如能去人之疾而使之不至於死者也仁
[010-7b]
則如人元氣渾全而自無疾者也天下無一人非天理
之融徹無一處非天理之流通故曰仁


  茍正其身章


  從政所以正人自正身始下二句足上意 或曰對康
子政者正也一節爲正卿執政者言故曰帥大臣表帥
也其身正不令而行一節爲君上主政者言故曰令君
令臣共也此節爲家宰而同升諸公及士初試爲大夫
者言故曰從政從柄政之大夫而後也責有重輕其不
[010-8a]
可不正身以正人一也


  冉子退朝章


  冉子仕季氏而亦曰朝僣甚矣公朝之事曰政私家之
事曰事冉求尚未聞此乎何怪乎爲之附益也 魯政
逮于大夫四世矣康子與冉子謀者固政也曰有政實
對也而不知其失辭也夫子嘗曰天下有道則政不在
大夫故一聞其言而正其失曰其事也


  一言興邦章


[010-8b]
  知爲君難者自不肯樂莫予違樂莫予違者爲不知君
難故也總之一心亦是一事定公之問亦可謂有意於
治矣使其能用夫子之言以媚已之人爲可畏三子之
徒庶乎少悛而魯其或興也與惜乎女樂之事公既欲
之既不知爲君之難桓子又助成之是正所謂言不善
而莫之違也魯之衰也獨三子之過耶


  葉公問政章


  政治之得失觀民情之向背而可知未有近不悅逺不
[010-9a]
來而可稱治理者既悦且來雖説後一層而前一層工
夫自在所謂以本諸身者徵諸民耳豈與驩虞招徠之
術同日語哉


  爲莒父宰章


  爲政有許多條件許多節候數日之程必非一日可到
豈容欲速事闗全局力有獨注逺大之圖必不茍且自
安豈容見小彼欲速見小者祗驩虞雜霸之術以速得
滯以小害大此其所必然者耳數語括盡古今治體不
[010-9b]
止砭子夏近小之病 饒雙峯曰見小與欲速相因裁
要速成便見得目前小小利便處所以急要收效若是
胸中有遠大規模自然是急不得


  有直躬者章


  以證父爲直天理人情安在夫子易一隱字而曰父爲
子子爲父則天性至情合當如是直心循理直躬循迹
全在知學 或曰相隱内寓義方之訓幾諫之道在須
想見積誠感悟父子一體闗切不能自已的意思此便
[010-10a]
是原來直遂底本性故曰直在其中非耑指容隱爲直


  樊遲問仁章


  只在平居應事接人之間操存此心所謂隨時隨處體
認天理是也至于講到不可棄只是無須臾間斷程子
謂是徹上徹下語若曰小則樊遲可用大則堯舜不過


  子貢問士章


  說個無恥人實難堪說個有恥誰實無愧不辱己不辱
[010-10b]
君尚矣次之稱孝稱弟又次之必信必果皆可爲士獨
不肯輕假於從政之斗筲其品士亦嚴矣哉子貢起初
意在從政到底討得一噫總之不敢謂其有恥有恥在
學者内省不疚非論說可盡 張氏曰小人對大人説
硜硜是拘泥見不到大處言行内却自有孝弟在其人
亦必非無恥須說得有分寸


  不得中行章


  進取之人與不爲之人皆與俗不諧不爲世所喜然以
[010-11a]
孔子道眼觀之絶盡世間假冒之習接中行之統者必
是此人 荆川唐氏曰謹厚與狷相似而非狷狷者必
乎已謹厚者役于物今人多以謹厚爲狷亦學問不明
之過也


  南人有言章


  恒德一喪無事不爲靜言思之其羞實甚善夫一言依
然思見有恒之意


  和而不同章


[010-11b]
  和主循理自無黨同同主暱情自乏和衷然非道眼莫
辨 勉齋黄氏曰和之與同公私而已公則視人猶己
何不和之有惟理是視何同之有私則喜狎昵所以常
同樂忌刻所以不和


  鄉人皆好章


  真正人品原無皆好皆惡之理善者好而不善者惡既
足取重於君子又不茍同於小人此夫子觀人之法
麻城梅氏曰到底是要子貢自已著眼勿徇人見不然
[010-12a]
善不善先憑誰分别出來


  易事難說章


  君子從天下起見故所重在事小人從一己起見故所
重在悦重在事而悦自難天下人相率而爲事此何如
世道乎重在悦而事自難天下人相率而爲悦此又何
如世道乎 慶源輔氏曰君子持己之道甚嚴而待人
之心甚恕小人治己之心甚寛而責人之意甚刻君子
説人之順理小人説人之順已君子貴重人才隨材器
[010-12b]
而使之而天下無不可用之人小人輕視人才故求全
責備而卒無可用之人


  泰而不驕章


  泰者内省不疚自然心廣而體胖驕則志盈氣勝與泰
正相反然亦有不驕而未之泰者能制其私而涵養未
到未免有跼蹐之意


  剛毅木訥章


  四者俱是天性用事不内屈不外馳故近仁正須實下
[010-13a]
求仁功夫方與仁合盖欲學者不可負此近仁之質


  切切偲偲章


  切切就情意懇到言偲偲就教告詳勉言怡怡就顔色
和氣可掬處言士之涵養在平日隨朋友兄弟而徴其
篤摯中和之意正是鑄由之行行處 或曰三者固不
要混施亦不可拘泥朋友豈無怡怡之時兄弟豈無切
偲之事大凡義屬者切偲之意多恩屬者怡怡之意多
斯可謂之士矣


[010-13b]
  善人教民章


  周禮教士七年謂之小成此云七年者亦教民有成之
時也即戎謂養元氣者即可以壯神氣


  以不教民章


  戰固子之所慎而戰必克有勇知方聖門師弟竊以自
許獨恃有此教不敢輕棄民耳棄之二字可爲痛哭
此篇論士論仁學之首事而中行狂狷善人有恒與我
共事此學者也共事此學故嚴君子小人之辨至期月
[010-14a]
三年百年必世加富加教好禮好義用世之懐殷矣天
德王道一以貫之


  憲問第十四


  邦有道穀章


  此夫子一字之誅也不論有道無道貪祿不休是必有
茍且之術故君子羞其用心恥之於人大矣哉


  克伐怨欲章


  世皆行克伐怨欲者也故不行爲難然特乘流爲堤耳
[010-14b]
制之也而非化之也四者不行於外矣而仁豈遂行於
心乎 或問四者以爲不知其仁及顔子問仁却告之
克己何也顧涇陽曰己是克伐怨欲之根克伐怨欲是
己之枝葉從枝葉上檢㸃方且西滅東起何時是了從
根上斬斷一切沾染不得矣兩下相去正是天淵


  士而懐居章


  士須有一段超然無累之意而曰懐居辱士實甚朱子
云自古無閉門獨坐的聖賢


[010-15a]
  危言危行章


  行以持身終無可變之理言以應世自有當孫之時言
孫者正所以善用其危行者也宋新法之行程明道謂
吾黨激成之過正病在不能言孫耳狄仁傑諫武氏立
三思裴度諌敬宗幸東都皆從容不迫事其有濟


  德必有言章


  天地間全者足以包其偏而偏者必不能舉其全故德
與言仁與勇所以必有不必有此專恐世人假德冒仁
[010-15b]
者説 或問仁與德何别曰隨所得淺深皆可以爲德
而仁則德之全也


  禹稷躬稼章


  福善禍淫固屬天道然其所不應者亦多矣适偶借古
人之淑慝以著己心之賞罰真可以𤼵潛德之光維失
德之運得意之言不煩多辭


  君子不仁章


  中心安焉之謂仁故君子有不仁之時小人無能仁之
[010-16a]
理總見仁之難盡也


  愛能勿勞章


  愛則不能不勞勞處正是愛忠則不能不誨誨處正是
忠此是慈父藎臣之最篤摯處


  禆諶草創章


  四子各盡所長共濟國事然實子産能用三子叔向云
子産有辭諸侯賴之此之謂也歴定獻襄公凡五十年
得免兵禍


[010-16b]
  或問子産章


  彼哉不足言人子産管仲亦無容置優劣三子在當時
氣焰赫然各有可稱夫子都以一字概其生平這纔是
大手眼


  貧而無怨章


  非孔顔難言不怨千古人都著一貧字考倒難易云者
以德性學問之淺深論非謂人情事勢之苦樂也


  爲趙魏老章


[010-17a]
  公綽之不欲夫子意中有此人故史記世家云孔子之
所嚴事魯則公綽周則老子斯言非議公綽意在用公
綽者


  子路問成章


  聖人陶鑄人羣其融液處全在文之以禮樂蓋春秋猶
有周之餘教皆以禮樂相先故若冉求臧武四人知廉
勇藝各有偏倚駁雜處到得文以禮樂的時候亦可以
爲成人若字貫下數句亦字𦂳承若字非拘拘取其
[010-17b]
長而兼之合之也思義授命久要不忘亦因今之士習
全然少此一段風骨故曰亦可以爲成人不暇論涵養
而亟取人之根基蓋爲有基方可言受采耳 馮少墟
曰見利思義必平日講一介不茍之學見危授命必平
日講朝聞夕死之學不然利至然後斟酌道義危至然
後商量生死則不及矣


  公叔文子章


  不言不笑不取怪癖不情難令人信時言樂笑義取從
[010-18a]
容中道更令人疑信乎豈其然乎辭意婉曲就中可想
見文子之人 饒雙峯曰廉靜是氣質好時樂義是義
理自學問中𤼵出底賈所稱非仁熟義精者不能


  以防求後章


  以防二字是書法作春秋手段 尹和靖曰據邑以請
立非要君而何不知義者將以武仲之存先祀爲賢故
夫子正之


  晉文公譎章


[010-18b]
  權以濟事曰譎晉文取威定霸多用此術桓公初定霸
業縁人心尚思王者故多以仁義二字感動他桓非文
之列也因文而有桓之思 存疑云譎正俱就行事言
若心術皆不得爲正


  殺公子糾章


  子路責仲不死夫子不論其死但舉九合之功以稱其
仁明不死之無害程子云桓公兄而子糾弟襄公死則
桓公當立此以春秋知之 金仁山云桓公自莒先入
[010-19a]
靖國人葬襄公正位君齊矣糾何爲者耶而管召方輔
之用師伐國是以亡公子而抗齊君耳前無正君討賊
之義後有抗君争國之非則是仲之輔糾爲不義罪己
可殺桓公不殺而用之則安得而讎桓乎此夫子所以
不責其死也


  管仲非仁章


  子貢責仲又相夫子亦不論其相之是與否但舉一匡
之功以仁其賜見仲爲天下所不可少之人不可徒死
[010-19b]
也看到闗係處真覺匹夫匹婦之諒爲小 張南軒曰
只爲子路疑其未仁子貢疑其非仁故舉其功以告之
若二子問管仲仁乎則所以告之者異矣


  公叔文子章


  春秋之時卿大夫各私其才以藩其身文子能出其事
我者與之共事君絶無嫌忌心事何等光明真無愧於
文之諡耳


  子言衛靈章


[010-20a]
  三子者皆是短中取長用當其才即無道而不喪才之
闗於用也亦重矣哉


  其言不怍章


  不怍之心便是不爲之心到爲時始知其難後矣


  陳恒弑君章


  夫子初告時冀魯君憤發以成討賊之事此天地之大
義也誠爲義亦必用力而後能濟則力皆義耳後世儒
者但言義便不要力但言力便說非義豈知聖人以義
[010-20b]
用其力以力成其義乎告夫三子只此一言聖人亦無
如之何矣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一自言一對三子言無
限感憤 或曰只陳恒弑其君五字大義凜然春秋之
不及書者書矣雖不及書之春秋二百四十年獲麟之
後特筆于論語二十篇所謂以天子之事懼天下萬世
之臣子者自此畢矣甚矣沐浴而朝之義大也


  勿欺而犯章


  事君之道雖曰有犯無隠然不能取上之信未免以爲
[010-21a]
謗已故須勿欺而後可犯勿欺者學問經濟兼至非區
區樸忠謂之能勿欺也


  君子上達章


  上下無盡境君子小人皆非一日而至君子日長進一
日初亦爲難而試勉之乆之而所勉者安以爲常小人
日沉淪一日初亦疑而嘗試之乆而所嘗者恬不爲怪
兩人各有樂處故各不能自已要之只從一念上起分
别頭路只在戒懼慎獨


[010-21b]
  古之學者章


  爲己者求慊於己即有時爲人總是爲己爲人者求知
於人即有時爲己總是爲人程註成物喪己宜味


  伯玉使人章


  欲寡其過而未能何其言之婉而盡也夫子嘗思學易
寡過其言正合使乎寧直傳主人之心也 按伯玉居
衛治亂殊遭邪正雜進求寡過原不易使者實見得他
心中負疚不敢即安之意非故爲卑約之辭也 鄱陽
[010-22a]
朱氏曰此章稱美下僚能知君子之心則此使亦非僕
𨽻之謂觀子華爲夫子使齊可見


  思不出位章


  位外之思明知無益姑行意其中以寄樂究遂不能自
主而放蕩無所歸攝有位以止之庶不以侵成曠而天
下之理得不出是用力處


  恥言過行章


  說著恥只是有餘說著過只是不足此可想見君子之
[010-22b]


  君子道者章


  君子是合仁知勇爲一身者也蓋三者非可塗飾假借
以欺人必實試之憂懼惑的境界却能不憂不懼不惑
方露出仁知勇本體方見三者之難自道言夫子道君
子適以自道耳子貢智足以知聖人


  子貢方人章


  真實學者自治不暇奚暇及人多一分及人之意便疎
[010-23a]
一分自治之功子于賜也自不肯輕假


  不患不知章


  我不能而人何知用患者殊不可解故屢言以醒之


  不億不信章


  逆詐億不信只是個不誠誠矣而未有不明者不逆億
而先覺斯爲誠明之君子 馮氏曰逆億如人在室外
而料室中之虚實先覺如明鏡照物而物無遁形此非
格物致知洞然明知者不能也


[010-23b]
  微生畝謂章


  避世之人與用世之人自是冰炭不同故畝以子爲佞
子以畝爲固亦各言其志也矣然佞則非敢而固則疾
之仍欲轉無用耳


  驥不稱力章


  世人稱驥在力夫子獨曰在徳意中言外隠躍可思
饒氏曰驥者良馬之稱馬中之驥如人中之君子驥非
無力然其所以得驥之名者以徳不以力君子非無才
[010-24a]
然其所以得君子之名者以徳不以才


  以德報怨章


  君子重德施所以存厚也然非爲以德而施之怨己者
如以施之于怨己當何以施之於德己乎著以意見違
其天則固知或人之言不可訓也然聖人終不使人忘
怨而没其報復之名者亦以見君父之讐有不得不報
者而伸夫忠臣孝子之心耳


  莫我知也章


[010-24b]
  夫子一生只是下學上達在下學内誰其知之不怨不
尤無所愠於不知也不以不知爲可愠故不以人知爲
可樂此處修証直與天命流行門下士各具一體誰非
知音然未見全體難言知我知我其天自己寫照 姚
江王子曰夫耳可得聞目可得見口可得言心可得思
皆下學也目不可得見耳不可得聞口不可得言心不
可得思即上達也如木之栽培灌溉爲下學至於日夜
所息條達暢茂乃是上達人安得預其力哉故凡可用
[010-25a]
功可告語者皆下學上達只在下學裏


  公伯寮愬章


  聖人不能免人之謗己也但其所以處謗之道自有超
然於利害得失之外者此是不怨天不尤人實地 孔
子爲政於魯墮季氏私邑者子路也寮之愬即假以沮
孔子故子不爲子路計而直曰道之興廢命也


  賢者避世章


  舉世知趨誰解此辟者四辟者所遇不同皆有㝠鴻髙
[010-25b]
蹈之意 黄勉齋曰出處之義自非一端隨所遇之時
而酌所處之宜可也衛靈公顧蜚雁則辟色矣問陳則
辟言矣豈夫子於此爲劣乎此所以不可優劣言也


  作者七人章


  作至七人世道可知辭與上下相聨 或曰作者一句
本在逸民章身中清廢中權之下我則異於是之上
既明是子曰總斷之文又合七人現在之數聖人書法當
如此


[010-26a]
  宿於石門章


  不可而爲不忍忘天下也道著聖人心事


  擊磬於衛章


  聞磬聲而知其有心荷蕢亦非常人也但蕢之意在世
莫我知便當己矣初亦非全然無意子之意在果於忘
世亦何難乎到底仍是有心


  書云髙宗章


  喪必三年自天子達於庶人古今通義不意有所謂以
[010-26b]
日易月者聖人論古人總是維名教


  則民易使章


  民之難使爲其亂使也好禮之君必以禮使民故民應
之惟謹


  修己以敬章


  只一修己以敬其事便了明德在民上明修己在人與
百姓上修人與百姓有未安便是已之昏昧放逸處堯
舜猶病病非病人安之未盡實病已敬之未至耳


[010-27a]
  原壤夷俟章


  是爲賊者謂生平無善可稱盜此形骸有害於世 鄭
舜舉曰聖人之接物各稱其情惡之而遜其辭外之也
遇陽貨是也惡之而斥其罪親之也遇原壤是也


  闕黨童子章


  洒掃應對進退之事所以折其傲與惰之念也童子居
位並行欲速成病正犯此將命之意其在斯乎 此篇
論恥論仁論士論言行論貧富論患論思論謗訕論德
[010-27b]
怨論忠孝亂賊評古今人成敗得失以及隱士逸民先
覺故人童子無一非學中事無一非學中人下學上達
知我其天乃孔聖人歸宿處





  四書近指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