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053 春秋或問-宋-呂大圭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或問卷一     宋 吕大圭 撰
    春秋褒貶論
或問春秋以一字為褒貶信乎曰春秋因魯史而成文
者也史之所有聖人因之其所無者不能以意度也史
之所述聖人定之其所闕者不敢以强補也聖人作經
以示萬世固未嘗有一毫私意參於其間而顧欲竊褒
貶之權以自尊乎且魯一國也夫子匹夫也夫子因一
國之史而欲以律天下之君大夫則是私魯也以匹夫
[001-1b]
之微而欲以竊天子之刑賞則是私己也聖人宜不為
是也故夫春秋者紀實之書也然則夫子之於春秋也
固一切因魯史之舊文乎曰史之所有聖人因之其情
理失實者聖人固不盡因也史之所述聖人定之其猥
冗不綱者聖人固不盡從也是故有史官之筆有夫子
之筆史官之筆謂其事也夫子之筆謂其義也因其事
以著其義而事實矣明其義以録其事而義著矣故曰
[001-2a]
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其義則丘竊取之矣又曰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知聖人者謂
其去煩剔蕪得事之實而是非邪正為不誣也罪聖人
者謂其不純用魯史之文而或出于夫子之筆削則太
嚴矣史之所書如彼夫子之所書如此史之所書文或
揜其實夫子之所書則實著於文矣後世因其所録之
實而得其可以褒可以貶之義可也謂其借褒貶以代
賞罰某為善吾字之某為惡吾名之某有功吾爵之某
有過吾奪之則聖人决不如是也聖人之筆如化工洪
[001-2b]
纎高下要亦使之各得其所而已豈曰容私意於其間
哉春秋非聖人所自作亦非聖人不能作學者誠知春
秋非聖人所自作也則夫名稱爵號予奪紛紛譬若法
家用法刻覈瑣細者其説不可用也誠知春秋非聖人
不能作也則夫歸之赴告策書諉之魯史舊文而聖人
精微之意或未之講者其説不可盡從也曰先儒以褒
貶為例而或謂春秋無褒詞皆貶爾其説何若曰吾方
[001-3a]
不敢以褒貶論春秋矣況敢盡以為貶乎孟子曰春秋
無義戰彼善於此則有之矣此自後之觀春秋者言之
也非自孔子之作春秋者言之也聖人之述史也始自
堯典終於獲麟書則記言之史而其時則唐虞三代也
其人則堯舜禹湯文武成康臯夔稷契伊傅周召也觀
其所記孰非治世之事乎春秋則記事之史而其時則
春秋也其人則齊桓晉文宋襄楚荘秦穆之流管仲舅
犯先軫之儔也觀其所記孰非亂世之事乎述治世之
事孰非可褒乎述亂世之事孰非可貶乎然則春秋之
[001-3b]
書以事言之則皆可貶爾豈必自孔子作春秋之時而
例貶之哉曰然則公穀之以日月為例也奈何曰記事
者以事係日以日係月此自作史之法耳拘日月之例
以為褒貶則尤不通之甚也若事之是非固有因日月
以見之者矣而所書之意不為日月設也曰子不以褒
貶論春秋可也獨不曰天子之事乎曰以春秋為天子
之事此自孟子言之爾非謂聖人之作春秋本竊天子
[001-4a]
之權以行賞罰也且夫叙彝倫立人極位天地育萬物
此天子之事也而豈徒曰賞罰之哉周道衰微乾綱解
紐亂臣賊子接跡於世彝倫㡬於不叙人極㡬於不立
天地㡬於不位萬物㡬於不育矣夫子雖賢聖不得位
而斯文所在自不可誣退而因魯史修春秋使夫是非
邪正之理曉然於天下而惻然於人心則人欲尚可以
遏天理尚可以扶彝倫尚可以叙人極尚可以立天地
可位而萬物可育也此其功盖與禹之抑洪水周公之
驅猛獸者等易亂而治此其機也是不曰天子之事乎
[001-4b]
而説者特以賞罰言之是不惟不知春秋抑亦不知天
子之事矣愚故曰春秋者紀實之書也非賞罰之書也
曰然則聖人之筆法也何若曰舊史之文不可得而見
也今案左氏衛甯殖將死語其子曰吾得罪於君名在
諸侯之策曰孫林父甯殖出其君然則書之於諸侯之
策固有孫林父甯殖出其君之文矣而今春秋之文則
曰衛侯出奔齊盖書曰孫林父甯殖出其君者舊史之
[001-5a]
文也書曰衛侯出奔齊者夫子修春秋之文也又案杜
預載汲冢竹書紀年其著書文意大似春秋經文稱魯
隠公及邾荘公盟于姑蔑即春秋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是也又稱晉獻公㑹虞師伐虢滅下陽即春秋虞師晉
師滅下陽是也又稱周襄王㑹諸侯于河陽即春秋所
書天王狩于河陽是也推此類言之則聖人筆削之意
固可見矣曰然則孔子何以作春秋曰其文則修其義
則作孔子病天下之是非邪正貿亂而不明也天下之
是非邪正貿亂而不明則是人心之惻隠羞惡者無復
[001-5b]
存也人心之惻隠羞惡者無復存則是天下不復有人
道也天下不復有人道則是造化生生之理遂息滅而
不復運也孔子天理之所在而詎敢以自安乎春秋雖
欲不作惡得而不作
    春秋
或問春秋魯史也諸侯亦有史乎曰案周禮小史掌邦
國之志説者曰如春秋傳所謂周志國語所謂鄭書之
[001-6a]
屬是也外史掌四方之志説者曰昔魯之春秋晉之乘
楚之檮杌是也此亦不過借後世之事以明先王之典
耳竊意邦國之志小史掌之四方之志外史掌之此不
過如太師採詩以觀民風則遂從而掌之爾非謂列國
各自為史也如左氏所謂鄭志所謂諸侯之籍者大抵
皆東遷以來事也陳傅良曰晉乘楚檮杌魯春秋皆東
遷之史也古者諸侯無私史有邦國之志則小史掌之
而藏周室魯人所謂周人御書晉人所謂辛有之二子
董之晉於是有董史者也是故費誓係於周書漢汝江
[001-6b]
沱至於譚大夫下國之詩皆入於南雅自三史作而國
自為史矣曰然則夫子之修史也何以主魯曰夫子魯
人也春秋魯史也以魯人而修魯史固其宜也而何疑
之有且夫子嘗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𣏌而不足徵也
我欲觀商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觀周道幽厲傷
之吾舎魯何適矣此夫子修春秋之意也
    隠公
[001-7a]
或問春秋何為始於隠公曰隠公之元年平王之四十
九年也周之東遷非平王之為乎此一時也固世道升
降之一㑹也自是而上進進而升則其極也為成康為
文武由是而下駸駸而降則其極也為戰國為暴秦世
道升降之㑹決於此時矣是以聖人望焉望之而不足
以副吾望也則深悲之思昔蒼籙肇基文武成康艱難
積累以立其國惻怛忠厚以字其民徳澤浹洽法度詳
明盖至於王道浸衰之時而所以淪浹斯民之心維持
社稷之脉者猶有所恃也厲雖板蕩而宣輒中興幽雖
[001-7b]
暴虐而朝廷不替朝事不幸而犬戎作難國家陵遲至
於東遷極矣然使其時有興衰撥亂之君勵復古中興
之志則澗洛之周尚可以退而為豐鎬之周也今平王
即位已久至於四十九年而不克自立則亦無可望矣
此聖人之所深悲而修春秋之所從始歟故嘗謂書之
末春秋之始也聖人定書至於文侯之命而止聖人盖
傷之矣何也父讎不報天理滅矣幽王為犬戎所殺平
[001-8a]
王東遷之初正當克志厲行以求報之可也今其策命
之辭則曰其歸視爾師寜爾邦事已畢矣用賚爾圭瓉
秬鬯一卣功已報矣簡恤爾都用成爾顯徳四方無復
事矣幸一時之茍安而忘百世之大禍此豈復有人道
邪聖人録之於定書之末非善其猶能策命諸侯也正
傷其不能興復王業也是故書至於是而止焉書止於
文侯之命是平王之初年也春秋始於隠公之元年是
平王之末年也然則平王之一身固書春秋之所為終
始歟曰魯侯爵何以稱公曰臣子之辭也
[001-8b]
    元年
或問春秋書元有義乎曰人君即位之一年則謂之元
年自古然矣縁終始之義不可一年而二君縁臣民之
心不可曠年而無君故君薨嗣子踰年而後即位改元
自古然矣然則書元年者魯史之文也而夫子因之爾
或曰元者氣之始也人君即位必法氣之始信乎曰元
始也自乾坤言之則曰乾元坤元自人君即位之一年
[001-9a]
言之則曰元年舜典紀元日商訓稱元祀所從來久矣
非夫子特以是示訓也
    春王正月
或問王正月之説建子之月乎建寅之月乎曰此千百
年未决之論也以愚觀之以春秋考春秋足矣大抵從
建子之説則與詩書不合從建寅之説則與周禮春秋
孟子不合世儒欲主建子之説則必拗詩書所載以强
附於建子欲主建寅之説則必牽周禮春秋孟子所載
以强列于建寅要皆不通之論何則詩言四月維夏六
[001-9b]
月徂暑謂建巳建未月也書云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
謂建丑月也而鄭康成孔安國諸儒皆主周正之説亦
恐其未當周禮有正月正嵗之異春秋載春無冰之文
孟子述九月十月之説要皆用周正也而近世儒家乃
欲强為之説而歸之於夏正則愚亦未敢以為然請得
而論之周禮所謂正月者謂建子之月也所謂正嵗者
謂建寅月也而近世儒者乃謂正月為建寅之月正嵗
[001-10a]
為建子之月則誤矣案周禮太宰之職以正月布治於
邦國都鄙小宰之職以正嵗帥治官之屬而觀治象之
法大司徒之職以正月布教於邦國都鄙正嵗令於教
官曰各供爾職小司徒之職正嵗帥其屬而觀教象之
法鄉大夫之職正月之吉受教法於司徒嵗終則六鄉
之吏㑹政教事正嵗令羣吏攷法于司徒州長之職正
月之吉各屬其州之民而讀法嵗終則㑹其州之政令
正嵗讀教法如初合而觀之則太宰司徒以建子之月
而布政教小宰小司徒則以建寅之月而令百官太宰
[001-10b]
司徒主治教者也故體天道之始而布之小宰小司徒
奉行者也故體人事之始而布之亦理之當然若謂小
宰先帥其屬以觀治象之法而後太宰始布其法亦恐
於理顛倒又況大司徒之職先書正月布教次書正嵗
令教官鄉大夫之職先書正月受教次書正嵗令羣吏
州長之職先書正月屬民讀法次書正嵗讀教法如初
則先子後寅亦自然之序故周禮言嵗終者建丑月也
[001-11a]
正嵗者建寅月也正月者建子月也有大政令則先以
建子之月若其他事則率用建寅之月耳至如凌人之
職鄭司農釋云掌氷正言掌冰之政令也下文云嵗十
二月令斬冰此與孟子嵗十二月輿梁成之文義相似
而或者讀以為正嵗十二月則誤矣彼謂正嵗為十一
月矣而又以正嵗為十二月可乎此不通之論耳孟子
言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朱文公舉國語夏令
曰九月成杠十月成梁則是孟子之所謂十一月者即
今之九月也十二月者即今之十月也況九月而徒杠
[001-11b]
成十月而輿梁成然後民不病涉若待十一月十二月
而後成則民之病於溺者多矣安得以為民未病涉乎
孟子又言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所謂七八月正今
之五六月也若謂夏之七八月則禾且實矣安得謂之
苗哉故以周禮攷之則知其用周正也以孟子攷之亦
知其用周正也而況於以春秋攷春秋而益信乎案僖
三十三年經書冬十有二月隕霜不殺草李梅實所謂
[001-12a]
十二月即今之十月也十月隕霜乃其常也隕霜之必
殺草也惟隕霜而不殺草乃其所以為異也豈必建丑
之月而後為異乎定元年冬十月隕霜殺菽所謂十月
即今之八月也隕霜而殺菽其為建酉之月無疑若謂
建亥之月則不應尚有菽也劉向亦以為八月殺菽是
劉向以十月為八月矣春秋書無冰者三桓十四年春
正月無冰成元年春二月無冰襄二十八年春無冰所
謂春正月二月者皆謂建子建丑月也以建子建丑之
月而無冰則無以為凌室之藏聖人是以記之或謂仲
[001-12b]
春開冰而無冰然後書無冰則桓十四年正月書無冰
豈有建寅之月而遽開冰乎春秋所書如蝝螽李梅實
隕霜無冰之類要皆據目前之災異而書爾豈必待開
冰而無冰然後書無冰乎或者欲援大無麥禾之類以
證謂嵗終㑹計而後書大無麥禾猶開冰而後書無冰
也不知大無麥禾之書與書大有年為一類盖總一嵗
之事而記之於嵗終也開冰之事亦可與㑹于嵗終者
[001-13a]
比乎然則無冰之為建子建丑之月又明矣桓八年經
書冬十月雨雪謂建酉之月而不應雨雪也若以為建
亥之月則又何以為異乎隠九年經書春三月癸酉大
雨震電庚辰大雨雪正謂建寅之月不應大震電而又
大雨雪也或謂建辰之月不應大雨雪不知大震電而
又大雨雪乃其所以為異盖大雨震電者陽氣之大發
散也大雨雪者隂氣之大凝結也雨與雪非二物以陽
氣散之則為雨矣以隂氣凝之則為雪矣聖人所書正
謂隂陽之錯行爾何必泥於建辰之月而大雨雪乃為
[001-13b]
異乎僖十年冬大雨雪其所以書者亦謂以八九月而
不應大雨雪耳若以為建亥建子建丑之月則又豈以
為異乎或謂桓四年經書春正月公狩于郎狩冬事也
不宜書而書之則知春狩之為非禮矣不知狩雖得時
而狩之非其地烏得而不書亦猶西狩獲麟以獲麟書
非以其不時而書之也或謂桓八年春正月己卯烝烝
冬事也不宜書書之則知春烝之為非禮矣不思書春
[001-14a]
正月己卯烝盖為下文夏五月丁丑烝起也一嵗而再
烝烏得不以為非禮以春秋一書考之則知春秋所書
正月者盖周之正月也所謂春者即周正月之春也明
矣又何疑乎或者又案左氏之文以證其用夏正之説
如莊十六年傳載公父定叔出奔衛三年而復使以
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數焉以十月為盈數則知其為
夏十月也隠三年傳載夏四月祭足帥師取温之麥秋
又取成周之禾麥熟於夏禾熟於秋與今時無異則知
其為夏之四月也其他引證甚詳要皆明左氏所載即
[001-14b]
與今時之月數無異初未嘗用周正耳然愚案左氏所
載與經書不合者甚多未易盡數僖八年經書天王崩
而左氏載於七年曰閏月天王崩襄王惡太叔之難不
發喪至八年十二月襄王定位而後發喪豈有天王之
喪而可以匿喪踰年乎盖經書於八年之十二月而傳
誤以為七年之十二月也由此觀之則傳之與經其不
合既有如此又何止於月日之間乎然嘗觀左氏所載
[001-15a]
若僖五年正月朔日南至與襄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
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厯過也之類固是用周正紀事
然至於僖五年經書春晉侯殺其世子申生傳云去年
十二月太子縊于新城僖二十四年經書冬天王出居
于鄭傳云秋王適鄭處于汜經書春而傳以為去年之
冬經書冬而傳以為秋以此見左氏所據之史是用夏
正紀時者是以當書於春者誤之於冬當書于冬者誤
之於秋耳夫子所定之春秋自一史也左氏所據以為
傳者又自一史也夫子以周正紀時而左氏所據之史
[001-15b]
以夏正紀時亦明矣若其間用周正者則亦參錯雜亂
而不純以此見左氏所據之史盖雜以諸國之史而非
一史也有如僖五年載卜偃之言以為九月十月之交
者正指夏正之九月十月也莊六年載十月之入者即
指夏正之十月也夏四月取麥秋取禾正指夏正之四
月也盖左氏所據國史不一有用周正者有用夏正者
其雜亂不純亦可見矣杜預載汲冢書記晉曲沃莊伯
[001-16a]
之十一年十一月魯隠之元年正月也其紀年篇皆用
夏正建寅之月為嵗首豈左氏所傳亦此等書邪其為
非魯史亦明矣而或者必欲援左氏以為證則誤之甚
也況如左氏所載昭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梓慎曰
今兹火出而章火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火出於夏為
三月於商為四月於周為五月夏數得天若火作其四
國當之如此等處分明載夏商周正朔之異與家語合
家語載季康子問於孔子曰今周之十二月夏之十月
而猶有螽何也孔子對曰丘聞之火伏而後蟄者畢今
[001-16b]
火猶西流司厯過也於夏十月火既沒矣今火見再失
閏矣借曰家語之書不足信孟子之書亦不足信乎由
此言之則謂王正月為建子之月亦信而有證矣曰然
則所謂春者何也曰先儒之論是也多矣而未有定論
也為胡氏之説則曰周人以建子為嵗首則冬十一月
是也建子非春亦明矣乃以夏時冠周月何哉聖人語
顔子則曰行夏之時作春秋以經世則曰春王正月此
[001-17a]
見諸行事之騐也以夏時冠周月垂法後世以周正紀
事示不敢自専也為吕本中之説則曰春者天時也王
正月者時王之正月也人君當上謹天時下奉王正所
以為君之道備春王正月者周以建子之月為正則春
者始建子之月云爾或曰王正月則周之正月也而春
則夏之春也故以春冠王正月上孔子曰行夏之時是
也諒乎曰聖人以王制正諸侯之失明其僭叛之罪而
先自改王制易時月何以正其罪哉且彼將有辭矣夫
所謂行夏之時者固謂顔子得志行道改革天命當如
[001-17b]
是爾如使顔子得志行道未能改革天命則亦將從時
王之制不得擅用夏時況春秋尊用王制其尊聖人也
過矣二説異焉未知其孰從故曰此千百年未决之論
也姑闕之以俟知者
    王正月
或問書王正月何謂也曰先儒論之詳矣元年春王正
月者盖舊文也仲尼修經之際於春三月始有事者特
[001-18a]
書王欲明天下之事必係於王以繩當時之亂而示後
世之法也故事起正月則書王正月二月雖有事不復
書王矣如文元年書王正月公即位二月癸亥日有食
之之類是也事起二月則書王二月三月雖有事亦不
復書王矣如莊四年王二月夫人享齊侯于祝丘三月
紀伯姬卒之類是也若正月二月已有事而例但書時
則三月雖有事亦不復書王矣如隠九年春王使南季
來聘三月癸酉大雨震電之類是也惟孟仲未有事至
三月而始有事則書王三月如隠七年春王三月叔姬
[001-18b]
歸于紀之類是也若人君之始年則正月不以有事無
事而皆書王惟定公則否
    公即位
或問春秋十二公隠莊閔僖不書即位其餘皆書即位
惟定公則春不書即位六月書即位者何曰先儒之論
是也多矣然而徃徃自相反也有謂書即位為繼正者
矣以言文成襄昭哀五君可也桓宣定亦可以為繼正
[001-19a]
乎有謂不書即位為繼弑者矣以言莊閔僖三君可也
隠亦可以言繼弑乎至於不通則曰隠不書即位桓書
即位如其志也隠有孫桓之志桓有簒弑之心故皆如
其志而書之夫以書之為正則不書者皆不正矣以不
書為正則書之者皆不正矣安得自相牴牾耶胡氏之
説則曰人君即位此重事也為子受之父為諸侯受之
王此大本也咸無焉則不書即位隠莊閔僖四公是也
在春秋時諸侯皆不請王命矣然承國于先君則得書
即位以别於内復無所承者文成襄昭哀五公是也至
[001-19b]
於桓公與聞乎故而書即位則以為著其弑立之罪宣
公為弑君者所立受之而不討賊則亦以為如其意而
書之定公則亦以為季氏所立此其義又精矣然以隠
莊閔僖為上無所承内無所受可也桓宣定亦上有所
承内有所受乎以文成襄昭哀五公為别于内復無所
承者可也又何以自别于桓宣定乎或者為之説曰春
秋常事不書書即位非正也何以為不正曰不禀命於
[001-20a]
天子也何以知其不稟命于天子曰桓書即位者也莊
元年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則是桓未嘗請命也文書
即位者也文元年夏天王使毛伯來錫公命則是文未
嘗請命也故書即位以貶之以桓文之事攷之則可以
知其他書即位者皆不稟命於天子者也愚竊以為不
然即位者人君之始事也春秋之所當紀者也何以知
其為春秋之所當紀也曰以定公之事攷之則可知矣
定元年春不書即位而於夏之六月書之盖於是時始
得以正其朝廟臨羣臣之禮爾莊閔僖皆繼弑者也隠
[001-20b]
不自正者也故皆不書然則桓宣何以書即位曰桓宣
之得國者不以道然意其得國之初必有以正其朝廟
臨羣臣之禮故書之書其即位而不沒其得國之正與
否也春秋紀實之書爾後世因其實而攷之則褒貶見
矣又豈以書即位為褒不書即位為貶不書即位為褒
書即位為貶哉善乎王氏之言曰不書即位禮之不舉
也新君踰年即位由阼階三揖而後升謂之踐阼禮之
[001-21a]
不舉故不得而書也然則隠公非攝歟曰生稱公死稱
薨何攝之有曰然則隠公之有孫桓之志也善乎曰三
代傳嗣之道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無適
則庻立均庶則長立隠公聲子之子也桓公仲子之子
也隠公雖庶子桓公亦庶子何以知桓公之為庶子也
古者諸侯無再娶再娶亦妾也何以知再娶之為妾也
晉少姜卒公如晉及河晉侯使士文伯來辭曰非伉儷
也請君無辱是以知再娶之為妾也恵公為隠公娶于
宋宋女美公自取之而生桓公則始娶仲子者非娶之
[001-21b]
為夫人也仲子不得為夫人則桓公不得為適子矣均
為庶子而隠公乃探父之邪志而有辭孫之心焉故曰
若隠者可謂輕千乘之國蹈道則未也公羊氏不曉其
義而有母以子貴之説何休至以為妾母得稱夫人其
説謬矣
 春秋或問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