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01 周禮(正文)-- (master)


[006-1a]

6 冬官考工記



6.0.國有六職,
百工與居一焉。
或坐而論道,
或作而行之,
或審曲面埶,
以飭五材,
以辨民器,
或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
或飭力以長地財,
或治絲麻以成之。
坐而論道,
謂之王公;
作而行之,
謂之士大夫;
審曲面埶,
以飭五材,
以辨民器,
謂之百工;
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
謂之商旅;
飭力以長地財,
謂之農夫;
治絲麻以成之,
謂之婦功。
粵無鎛,
燕無函,
秦無廬,
胡無弓、
車。粵之無鎛也,
非無鎛也,
夫人而能為鎛也;
燕之無函也,
非無函也,
夫人而能為函也;
秦之無廬也,
非無廬也,
夫人而能為廬也;
胡之無弓車也,
非無弓車也,
夫人而能為弓車也。
知者創物,
巧者述之,
守之世,
謂之工。
百工之事,
皆聖人之作也。
爍金以為刃,
凝土以為器,
作車以行陸,
作舟以行水,
此皆聖人之所作也。
天有時,
地有氣,
材有美,
工有巧,
合此四者,
然後可以為良。
材美工巧,
然而不良,
則不時、
不得地氣也。
橘踰淮而北為枳,
鸜鵒不踰濟,
貉踰汶則死,
此地氣然也。
鄭之刀,
宋之斤,
魯之削,
吳粵之劍,
遷乎其地,
而弗能為良,
地氣然也。
燕之角,
荊之幹,
妢胡之笴,
吳粵之金、
錫,此材之美者也。
天有時以生,
有時以殺,
草木有時以生,
有時以死,
石有時以泐,
水有時以凝,
有時以澤,
此天時也。
凡攻木之工七,
攻金之工六,
攻皮之工五,
設色之工五,
刮摩之工五,
搏埴之工二。
攻木之工,
輪、輿、
弓、廬、
匠、車、
梓。攻金之工,
築、冶、
鳧、㮚、
段、桃。
攻皮之工,
函、鮑、
韗、韋、
裘。設色之工,
畫、繢、
鍾、筐、
㡆。刮摩之工,
玉楖、
雕、矢、
磬。搏埴之工,
陶瓬。
有虞氏上陶,
夏后氏上匠,
殷人上梓,
周人上輿。
故一器而工聚焉者,
車為多。
車有六等之數:
車軫四尺,
謂之一等;
戈柲六尺有六寸,
既建而迤,
崇於軫四尺,
謂之二等;
人長八尺,
崇於戈四尺,
謂之三等;
殳長尋有四尺,
崇於人四尺,
謂之四等;
車戟常,
崇於殳四尺,
謂之五等;
酋矛常有四尺,
崇於戟四尺,
謂之六等。
車謂之六等之數。
凡察車之道,
必自載於地者始也,
是故察車自輪始。
凡察車之道,
欲其樸屬而微至。
不樸屬,
無以為完久也;
不微至,
無以為戚速也。
輪已崇,
則人不能登也;
輪已庳,
則於馬終古登阤也。
故兵車之輪六尺有六寸;
田車之輪六尺有三寸,
乘車之輪六尺有六寸。
六尺有六寸之輪,
軹崇三尺有三寸也,
加軫與轐焉四尺也。
人長八尺,
登下以為節。
[006-2a]


6.1.輪人為輪,
斬三材,
必以其時。
三材既具,
巧者和之。
轂也者,
以為利轉也;
輻也者,
以為直指也;
牙也者,
以為固抱也。
輪敝,
三材不失職,
謂之完。
望而眡其輪,
欲其幎爾而下迆也;
進而眡之,
欲其微至也;
無所取之,
取諸圜也。
望其輻,
欲其揱爾而纖也;
進而眡之,
欲其肉稱也;
無所取之,
取諸易直也。
望其轂,
欲其眼也;
進而眡之,
欲其幬之廉也;
無所取之,
取諸急也。
眡其綆,
欲其蚤之正也。
察其菑蚤不齵,
則輪雖敝不匡。
凡斬轂之道,
必矩其陰陽。
陽也者稹理而堅,
陰也者疏理而柔,
是故以火養其陰而齊諸其陽,
則轂雖敝不藃。
轂小而長則柞,
大而短則摯。
是故六分其輪崇,
以其一為之牙圍。
參分其牙圍而漆其二。
椁其漆內而中詘之,
以為之轂長,
以其長為之圍。
以其圍之阞捎其藪。
五分其轂之長,
去一以為賢,
去三以為軹。
容轂必直,
陳篆必正,
施膠必厚,
施筋必數,
幬必負幹,
既摩,
革色青白,
謂之轂之善。
參分其轂長,
二在外,
一在內,
以置其輻。
凡輻,
量其鑿深以為輻廣。
輻廣而鑿淺,
則是以大扤,
雖有良工,
莫之能固。
鑿深而輻小,
則是固有餘而強不足也。
故竑其輻廣以為之弱,
則雖有重任,
轂不折。
參分其輻之長而殺其一,
則雖有深泥,
亦弗之溓也。
參分其股圍,
去一以為骹圍。
揉輻必齊,
平沈必均。
直以指牙,
牙得,
則無槷而固。
不得,
則有槷,
必足見也。
六尺有六寸之輪,
綆參分寸之二,
謂之輪之固。
凡為輪,
行澤者欲杼,
行山者欲侔。
杼以行澤,
則是刀以割塗也,
是故塗不附。
侔以行山,
則是摶以行石也,
是故輪雖敝,
不甐於鑿。
凡揉牙,
外不廉而內不挫,
旁不腫,
謂之用火之善。
是故規之以眡其圜也,
萭之以眡其匡也,
縣之以眡其輻之直也,
水之以眡其平沈之均也,
量其藪以黍,
以眡其同也,
權之以眡其輕重之侔也。
故可規、
可萭、
可水、
可縣、
可量、
可權也,
謂之國工。
輪人為蓋,
達常圍三寸,
桯圍倍之,
六寸。
信其桯圍以為部廣,
部廣六寸。
部長二尺,
桯長倍之,
四尺者二。
十分寸之一謂之枚,
部尊一枚,
弓鑿廣四枚,
鑿上二枚,
鑿下四枚;
鑿深二寸有半,
下直二枚,
鑿端一枚。
弓長六尺,
謂之庇軹,
五尺謂之庇輪,
四尺謂之庇軫。
參分弓長而揉其一。
參分其股圍,
去一以為蚤圍。
參分弓長,
以其一為之尊。
上欲尊而宇欲卑,
上尊而宇卑,
則吐水疾而霤遠。
蓋已崇則難為門也,
蓋已卑是蔽目也,
是故蓋崇十尺。
良蓋弗冒弗紘,
殷畝而馳不隊,
謂之國工。
[006-3a]


6.2.輿人為車,
輪崇、
車廣、
衡長,
參如一,
謂之參稱。
參分車廣,
去一以為隧。
參分其隧,
一在前,
二在後,
以揉其式。
以其廣之半為之式崇,
以其隧之半為之較崇。
六分其廣,
以一為之軫圍。
參分軫圍,
去一以為式圍;
參分式圍,
去一以為較圍;
參分較圍,
去一以為軹圍;
參分軹圍,
去一以為轛圍。
圜者中規,
方者中矩,
立者中縣,
衡者中水,
直者如生焉,
繼者如附焉。
凡居材,
大與小無并,
大倚小則摧,
引之則絕。
棧車欲弇,
飾車欲侈。
[006-4a]


6.3.輈人為輈。
輈有三度,
軸有三理。
國馬之輈深四尺有七寸,
田馬之輈深四尺,
駑馬之輈深三尺有三寸。
軸有三理:
一者以為媺也,
二者以為久也,
三者以為利也。
軓前十尺,
而策半之。
凡任木,
任正者,
十分其輈之長,
以其一為之圍,
衡任者,
五分其長,
以其一為之圍。
小於度,
謂之無任。
五分其軫間,
以其一為之軸圍。
十分其輈之長,
以其一為之當兔之圍。
參分其兔圍,
去一以為頸圍。
五分其頸圍,
去一以為踵圍。
凡揉輈,
欲其孫而無弧深。
今夫大車之轅摯,
其登又難;
既克其登,
其覆車也必易。
此無故,
唯轅直且無橈也。
是故大車平地既節軒摯之任,
及其登阤,
不伏其轅,
必縊其牛。
此無故,
唯轅直且無橈也。
故登阤者,
倍任者也,
猶能以登;
及其下阤也,
不援其邸,
必緧其牛後。
此無故,
唯轅直且無橈也。
是故輈欲頎典;
輈深則折,
淺則負;
輈注則利準,
利準則久,
和則安;
輈欲弧而折,
經而無絕。
進則與馬謀,
退則與人謀,
終日馳騁,
左不楗,
行數千里,
馬不契需,
終歲御,
衣衽不敝,
此唯輈之和也。
勸登馬力,
馬力既竭,
輈猶能一取焉。
良輈環灂,
自伏兔不至軓七寸,
軓中有灂,
謂之國輈。
軫之方也,
以象地也;
蓋之圜也,
以象天也;
輪輻三十,
以象日月也;
蓋弓二十有八,
以象星也。
龍旂九斿,
以象大火也;
鳥旟七斿,
以象鶉火也;
熊旗六斿,
以象伐也;
龜旐四斿,
以象營室也;
弧旌枉矢,
以象弧也。
攻金之工,
築氏執下齊,
冶氏執上齊,
鳧氏為聲,
㮚氏為量,
段氏為鎛器,
桃氏為刃。
金有六齊:
六分其金而錫居一,
謂之鍾鼎之齊;
五分其金而錫居一,
謂之斧斤之齊;
四分其金而錫居一,
謂之戈戟之齊;
參分其金而錫居一,
謂之大刃之齊;
五分其金而錫居二,
謂之削殺矢之齊;
金錫半,
謂之鑒燧之齊。
[006-5a]


6.4.築氏為削,
長尺博寸,
合六而成規。
欲新而無窮,
敝盡而無惡。
[006-6a]


6.5.冶氏為殺矢,
刃長寸,
圍寸,
鋌十之,
重三垸。
戈廣二寸,
內倍之,
胡三之,
援四之。
已倨則不入,
已句則不決,
長內則折前,
短內則不疾,
是故倨句外博。
重三鋝。
戟廣寸有半寸,
內三之,
胡四之,
授五之,
倨句中矩,
與刺重三鋝。
[006-7a]


6.6.桃氏為劍,
臘廣二寸有半寸。
兩從半之。
以其臘廣為之莖圍,
長倍之。
中其莖,
設其後。
參分其臘廣,
去一以為首廣,
而圍之。
身長五其莖長,
重九鋝,
謂之上制,
上士服之;
身長四其莖長,
重七鋝,
謂之中制,
中士服之;
身長三其莖長,
重五鋝,
謂之下制,
下士服之。
[006-8a]


6.7.鳧氏為鍾,
兩欒謂之銑,
銑間謂之于,
于上謂之鼓,
鼓上謂之鉦,
鉦上謂之舞;
舞上謂之甬,
甬上謂之衡;
鍾縣謂之旋,
旋蟲謂之幹;
鍾帶謂之篆,
篆間謂之枚,
枚謂之景:
于上之攠謂之隧。
十分其銑,
去二以為鉦,
以其鉦為之銑間,
去二分以為之鼓間;
以其鼓間為之舞脩,
去二分以為舞廣。
以其鉦之長為之甬長。
以其甬長為之圍,
參分其圍,
去一以為衡圍。
參分其甬長,
二在上,
一在下,
以設其旋。
薄厚之所震動,
清濁之所由出,
侈弇之所由興,
有說。
鍾已厚則石,
已薄則播,
侈則柞,
弇則鬱,
長甬則震。
是故大鍾十分其鼓間,
以其一為之厚;
小鍾十分其鉦間,
以其一為之厚。
鍾大而短,
則其聲疾而短聞;
鍾小而長,
則其聲舒而遠聞。
為遂,
六分其厚,
以其一為之深而圜之。
[006-9a]


6.8.㮚氏為量,
改煎金錫則不秏。
不秏然後權之,
權之然後準之,
準之然後量之。
量之以為鬴,
深尺,
內方尺而圜其外,
其實一鬴;
其臀一寸,
其實一豆;
其耳三寸,
其實一升;
重一鈞;
其聲中黃鍾之宮。
概而不稅。
其銘曰:
「時文思索,
允臻其極。
嘉量既成,
以觀四國。
永啟厥後,
茲器維則。」
凡鑄金之狀,
金與錫,
黑濁之氣竭,
黃白次之;
黃白之氣竭,
青白次之;
青白之氣竭,
青氣次之:
然後可鑄也。
[006-10a]


6.9.段氏。
[006-11a]


6.10.函人為甲,
犀甲七屬,
兕甲六屬,
合甲五屬。
犀甲壽百年,
兕甲壽二百年,
合甲壽三百年。
凡為甲,
必先為容,
然後制革。
權其上旅與其下旅,
而重若一,
以其長為之圍。
凡甲鍛不摯則不堅,
已敝則橈。
凡察革之道,
眡其鑽空,
欲其惌也;
眡其裏,
欲其易也;
眡其朕,
欲其直也;
櫜之,
欲其約也;
舉而眡之,
欲其豐也;
衣之,
欲其無齘也。
眡其鑽空而惌,
則革堅也;
眡其裏而易,
則材更也;
眡其朕而直,
則制善也;
櫜之而約,
則周也;
舉之而豐,
則明也;
衣之無齘,
則變也。
[006-12a]


6.11.鮑人之事,
望而眡之,
欲其荼白也;
進而握之,
欲其柔而滑也;
引而信之,
欲其直也;
卷而摶之,
欲其無迆也;
眡其著,
欲其淺也;
察其線,
欲其藏也。
革欲其荼白而疾澣之,
則堅;
欲其柔滑而腛脂之,
則需;,。
信之而直,
則取材正也;
信之而枉,
則是一方緩、
一方急也。
若苟一方緩、
一方急,
則及其用之也,
必自其急者先裂。
若苟自急者先裂,
則是以博為帴也。
卷而摶之而不迆,
則厚薄序也;
眡其著而淺,
則革信也;
察其線而藏,
則雖敝不甐。
[006-13a]


6.12.韗人為皋陶,
長六尺有六寸,
左右端廣六寸,
中尺,
厚三寸,
穹者三之一,
上三正。
鼓長八尺,
鼓四尺,
中圍加三之一,
謂之鼖鼓。
為皋鼓,
長尋有四尺,
鼓四尺,
倨句,
磬折。
凡冒鼓,
必以啟蟄之日。
良鼓瑕如積環。
鼓大而短,
則其聲疾而短聞;
鼓小而長,
則其聲舒而遠聞。
[006-14a]


6.13.韋氏。
[006-15a]


6.14.裘氏。
[006-16a]


6.15.畫繢之事,
雜五色,
東方謂之青,
南方謂之赤,
西方謂之白,
北方謂之黑,
天謂之玄,
地謂之黃。
青與白相次也;
赤與黑相次也,
玄與黃相次也。
青與赤謂之文,
赤與白謂之章,
白與黑謂之黼,
黑與青謂之黻,
五采備謂之繡。
土以黃,
其象方,
天時變,
火以圜,
山以章,
水以龍,
鳥獸蛇。
雜四時五色之位以章之,
謂之巧。
凡畫繢之事,
後素功。
[006-17a]


6.16.鍾氏染羽,
以朱湛丹秫三月,
而熾之。
淳而漬之。
三入為纁,
五入為緅,
七入為緇。
[006-18a]


6.17.筐人。
[006-19a]


6.18.㡆氏湅絲,
以涗水漚其絲七日,
去地尺暴之。
晝暴諸日,
夜宿諸井,
七日七夜,
是謂水湅。
湅帛,
以欄為灰,
渥淳其帛,
實諸澤器,
淫之以蜃。
清其灰而盝之,
而揮之,
而沃之,
而盝之;
而塗之,
而宿之。
明日,
沃而盝之。
晝暴諸日,
夜宿諸井,
七日七夜,
是謂水湅。
[006-20a]


6.19.玉人之事,
鎮圭尺有二寸,
天子守之;
命圭九寸,
謂之桓圭,
公守之;
命圭七寸,
謂之信圭,
侯守之;
命圭七寸,
謂之躬圭,
伯守之。
天子執冒四寸,
以朝諸侯。
天子用全,
上公用龍,
侯用瓚,
伯用將。
繼子男執皮帛。
天子圭中必。
四圭尺有二寸,
以祀天。
大圭長三尺,
杼上,
終葵首,
天子服之。
土圭尺有五寸,
以致日,
以土地。
祼圭尺有二寸,
有瓚,
以祀廟。
琬圭九寸而繅,
以象德。
琰圭九寸,
判規,
以除慝,
以易行。
璧羨度尺,
好三寸,
以為度。
圭璧五寸,
以祀日月星辰。
璧琮九寸,
諸侯以享天子。
穀圭七寸,
天子以聘女。
大璋、
中璋九寸,
邊璋七寸,
射四寸,
厚寸,
黃金勺,
青金外,
朱中,
鼻寸,
衡四寸,
有繅,
天子以巡守,
宗祝以前馬。
大璋亦如之,
諸侯以聘女。
瑑圭璋八寸,
璧琮八寸,
以覜聘。
牙璋、
中璋七寸,
射二寸,
厚寸,
以起軍旅,
以治兵守。
駔琮五寸,
宗后以為權。
大琮十有二寸,
射四寸,
厚寸,
是謂內鎮,
宗后守之。
駔琮七寸,
鼻寸有半寸,
天子以為權。
兩圭五寸,
有邸,
以祀地,
以旅四望。
瑑琮八寸,
諸侯以享夫人。
案十有二寸,
棗㮚十有二列,
諸侯純九,
大夫純五,
夫人以勞諸侯。
璋邸射,
素功,
以祀山川,
以致稍餼。
[006-21a]


6.20.楖人。
[006-22a]


6.21.雕人。
[006-23a]


6.22.磬氏為磬,
倨句一矩有半。
其博為一,
股為二,
鼓為三。
參分其股博,
去一以為鼓博;
參分其鼓博,
以其一為之厚。
已上則摩其旁,
已下則摩其耑。
[006-24a]


6.23.矢人為矢,
鍭矢參分,
茀矢參分,
一在前,
二在後。
兵矢、
田矢五分,
二在前,
三在後。
殺矢七分,
三在前,
四在後。
參分其長而殺其一,
五分其長而羽其一,
以其笴厚為之羽深,
水之以辨其陰陽,
夾其陰陽以設其比,
夾其比以設其羽,
參分其羽以設其刃,
則雖有疾風,
亦弗之能憚矣。
刃長寸,
圍寸,
鋌十之,
重三垸。
前弱則俛,
後弱則翔,
中弱則紆,
中強則揚,
羽豐則遲,
羽殺則趮。
是故夾而搖之,
以眡其豐殺之節也;
橈之,
以眡其鴻殺之稱也。
凡相笴,
欲生而摶,
同摶欲重,
同重節欲疏,
同疏欲㮚。
[006-25a]


6.24.陶人為甗,
實二鬴,
厚半寸,
脣寸。
盆,實二鬴,
厚半寸,
脣寸。
甑,實二鬴,
厚半寸,
脣寸,
七穿。
鬲,實五觳,
厚半寸,
脣寸。
庾,實二觳,
厚半寸,
脣寸。
[006-26a]


6.25.瓬人為簋,
實一觳,
崇尺,
厚半寸,
脣寸,
豆實三而成觳,
崇尺。
凡陶瓬之事,
髺墾薜暴不入市。
器中膞,
豆中縣。
膞崇四尺,
方四寸。
[006-27a]


6.26.梓人為筍虡。
天下之大獸五:
脂者,
膏者,
臝者,
羽者,
鱗者。
宗廟之事,
脂者、
膏者以為牲;
臝者、
羽者、
鱗者以為筍虡;
外骨、
內骨,
卻行、
仄行、
連行、
紆行,
以脰鳴者,
以注鳴者,
以旁鳴者,
以翼鳴者,
以股鳴者,
以胸鳴者,
謂之小蟲之屬,
以為雕琢。
厚脣弇口,
出目短耳,
大胸燿後,
大體短脰,
若是者謂之臝屬,
恒有力而不能走,
其聲大而宏。
有力而不能走,
則於任重宜;
大聲而宏,
則於鍾宜。
若是者以為鍾虡,
是故擊其所縣,
而由其虡鳴。
銳喙決吻,
數目顅脰,
小體騫腹,
若是者謂之羽屬,
恒無力而輕,
其聲清陽而遠聞。
無力而輕,
則於任輕宜;
其聲清陽而遠聞,
於磬宜。
若是者以為磬虡,
故擊其所縣,
而由其虡鳴。
小首而長,
摶身而鴻,
若是者謂之鱗屬,
以為筍。
凡攫閷援簭之類,
必深其爪,
出其目,
作其鱗之而。
深其爪,
出其目,
作其鱗之而,
則於眡必撥爾而怒。
苟撥爾而怒,
則於任重宜。
且其匪色,
必似鳴矣。
爪不深,
目不出,
鱗之而不作,
則必穨爾如委矣。
苟穨爾如委,
則加任焉,
則必如將廢措,
其匪色必似不鳴矣。
梓人為飲器,
勺一升,
爵一升,
觚三升。
獻以爵而酬以觚,
一獻而三酬,
則一豆矣。
食一豆肉,
飲一豆酒,
中人之食也。
凡試梓,
飲器鄉衡而實不盡,
梓師罪之。
梓人為侯,
廣與崇方,
參分其廣而鵠居一焉。
上兩个,
與其身三,
下兩个半之。
上綱與下綱出舌尋,
縜寸焉。
張皮侯而棲鵠,
則春以功;
張五采之侯,
則遠國屬;
張獸侯,
則王以息燕。
祭侯之禮,
以酒脯醢。
其辭曰:
「惟若寧侯,
毋或若女不寧侯不屬于王所,
故抗而射女。
強飲強食,
詒女曾孫諸侯百福。」
[006-28a]


6.27.廬人為廬器,
戈柲六尺有六寸,
殳長尋有四尺,
車戟常,
酋矛常有四尺,
夷矛三尋。
凡兵無過三其身,
過三其身,
弗能用也而無已,
又以害人。
故攻國之兵欲短,
守國之兵欲長。
攻國之人眾,
行地遠,
食飲飢,
且涉山林之阻,
是故兵欲短;
守國之人寡,
食飲飽,
行地不遠,
且不涉山林之阻,
是故兵欲長。
凡兵,
句兵欲無彈,
刺兵欲無蜎,
是故句兵椑,
刺兵摶。𣪠
兵同強,
舉圍欲細,
細則校;
刺兵同強,
舉圍欲重,
重欲傅人,
傅人則密,
是故侵之。
凡為殳,
五分其長,
以其一為之被而圍之。
參分其圍,
去一以為晉圍;
五分其晉圍,
去一以為首圍。
凡為酋矛,
參分其長,
二在前、
一在後而圍之。
五分其圍,
去一以為晉圍;
參分其晉圍,
去一以為刺圍。
凡試廬事,
置而搖之,
以眡其蜎也;
灸諸牆,
以眡其橈之均也;
橫而搖之,
以眡其勁也。
六建既備,
車不反覆,
謂之國工。
[006-29a]


6.28.匠人建國,
水地以縣,
置槷以縣,
眡以景。
為規,
識日出之景與日入之景。
晝參諸日中之景,
夜考之極星,
以正朝夕。
匠人營國,
方九里,
旁三門。
國中九經九緯,
經涂九軌。
左祖右社,
面朝後市,
市朝一夫。
夏后氏世室,
堂脩二七,
廣四脩一,
五室,
三四步,
四三尺,
九階,
四旁兩夾,
䆫。白盛,
門堂,
三之二,
室,三之一。
殷人重屋,
堂脩七尋,
堂崇三尺,
四阿,
重屋。
周人明堂,
度九尺之筵,
東西九筵,
南北七筵,
堂崇一筵,
五室,
凡室二筵。
室中度以几,
堂上度以筵,
宮中度以尋,
野度以步,
涂度以軌。
廟門容大扃七个,
闈門容小扃參个,
路門不容乘車之五个,
應門二徹參个。
內有九室,
九嬪居之;
外有九室,
九卿朝焉。
九分其國以為九分,
九卿治之。
王宮門阿之制五雉,
宮隅之制七雉,
城隅之制九雉。
經涂九軌,
環涂七軌,
野涂五軌。
門阿之制以為都城之制。
宮隅之制以為諸侯之城制。
環涂以為諸侯經涂,
野涂以為都經涂。
匠人為溝洫,
耜廣五寸,
二耜為耦;
一耦之伐,
廣尺,
深尺,
謂之𤰕;
田首倍之,
廣二尺,
深二尺,
謂之遂。
九夫為井,
井間廣四尺,
深四尺,
謂之溝;
方十里為成,
成間廣八尺,
深八尺,
謂之洫;
方百里為同,
同間廣二尋,
深二仞,
謂之澮。
專達於川,
各載其名。
凡天下之地埶,
兩山之間必有川焉,
大川之上必有涂焉。
凡溝逆地阞,
謂之不行;
水屬不理孫,
謂之不行。
梢溝三十里而廣倍。
凡行奠水,
磬折以參伍。
欲為淵,
則句於矩。
凡溝必因水埶,
防必因地埶,
善溝者水漱之,
善防者水淫之。
凡為防,
廣與崇方,
其閷參分去一。
大防外閷。
凡溝防,
必一日先深之以為式。
里為式,
然後可以傅眾力。
凡任,
索約大汲其版,
謂之無任。
葺屋參分,
瓦屋四分。
囷、窌、
倉、城,
逆牆六分。
堂涂十有二分。
竇其崇三尺。
牆厚三尺,
崇三之。
[006-30a]


6.29.車人之事,
半矩謂之宣,
一宣有半謂之欘,
一欘有半謂之柯,
一柯有半謂之磬折。
車人為耒,
庛長尺有一寸,
中直者三尺有三寸,
上句者二尺有二寸。
自其庛,
緣其外,
以至於首,
以弦其內,
六尺有六寸與步相中也。
堅地欲直庛,
柔地欲句庛。
直庛則利推,
句庛則利發。
倨句磬折,
謂之中地。
車人為車,
柯長三尺,
博三寸,
厚一寸有半,
五分其長,
以其一為之首。
轂長半柯,
其圍一柯有半。
輻長一柯有半,
其博三寸,
厚三之一。
渠三柯者三。
行澤者欲短轂,
行山者欲長轂,
短轂則利,
長轂則安。
行澤者反輮,
行山者仄輮,
反輮則易,
仄輮則完。
六分其輪崇,
以其一為之牙圍。
柏車轂長一柯,
其圍二柯,
其輻一柯,
其渠二柯者三,
五分其輪崇,
以其一為之牙圍。
大車崇三柯,
綆寸,
牝服二柯有參分柯之二,
羊車二柯有參分柯之一,
柏車二柯。
凡為轅,
三其輪崇,
參分其長,
二在前,
一在後,
以鑿其鉤,
徹廣六尺,
鬲長六尺。
[006-31a]


6.30.弓人為弓,
取六材必以其時。
六材既聚,
巧者和之。
幹也者,
以為遠也;
角也者,
以為疾也;
筋也者,
以為深也;
膠也者,
以為和也;
絲也者,
以為固也;
漆也者,
以為受霜露也。
凡取幹之道七,
柘為上,
檍次之,
檿桑次之,
橘次之,
木瓜次之,
荊次之,
竹為下。
凡相幹,
欲赤黑而陽聲。
赤黑則鄉心,
陽聲則遠根。
凡析幹,
射遠者用埶,
射深者用直。
居幹之道,
菑栗不迆,
則弓不發。
凡相角,
秋閷者厚,
春閷者薄;
稺牛之角直而澤,
老牛之角紾而昔。
疢疾險中,
瘠牛之角無澤。
角欲青白而豐末。
夫角之本,
蹙於𠜶而休於氣,
是故柔。
柔故欲其埶也。
白也者,
埶之徵也。
夫角之中,
恒當弓之畏。
畏也者必橈,
橈故欲其堅也。
青也者,
堅之徵也。
夫角之末,
遠於𠜶而不休於氣,
是故脃。
脃故欲其柔也。
豐末也者,
柔之徵也。
角長二尺有五寸,
三色不失理,
謂之牛戴牛。
凡相膠,
欲朱色而昔。
昔也者,
深瑕而澤,
紾而摶廉。
鹿膠青白,
馬膠赤白,
牛膠火赤,
鼠膠黑,
魚膠餌,
犀膠黃。
凡昵之類不能方。
凡相筋,
欲小簡而長,
大結而澤。
小簡而長,
大結而澤,
則其為獸必剽,
以為弓,
則豈異於其獸。
筋欲敝之敝,
漆欲測,
絲欲沈。
得此六材之全,
然後可以為良。
凡為弓,
冬析幹而春液角,
夏治筋,
秋合三材。
寒奠體,
冰析灂。
冬析幹則易,
春液角則合,
夏治筋則不煩,
秋合三材則合,
寒奠體則張不流,
冰析灂則審環,
春被弦則一年之事。
析幹必倫,
析角無邪,
斲目必荼。
斲目不荼,
則及其大脩也,
筋代之受病。
夫目也者必強,
強者在內而摩其筋,
夫筋之所由幨,
恒由此作,
故角三液而幹再液。
厚其帤則木堅,
薄其帤則需,
是故厚其液而節其帤。
約之不皆約,
疏數必侔。
斲摯必中,
膠之必均,
斲摯不中,
膠之不均,
則及其大脩也,
角代之受病。
夫懷膠於內而摩其角,
夫角之所由挫,
恒由此作。
凡居角,
長者以次需。
恒角而短,
是謂逆橈,
引之則縱,
釋之則不校。
恒角而達,
譬如終紲,
非弓之利也。
今夫茭解中有變焉,
故校;
於挺臂中有柎焉,
故剽。
恒角而達,
引如終紲,
非弓之利也。
撟幹欲孰於火而無贏,
撟角欲孰於火而無燂,
引筋欲盡而無傷其力,
䰞膠欲孰而水火相得,
然則居旱亦不動,
居濕亦不動。
苟有賤工,
必因角幹之濕以為之柔。
善者在外,
動者在內,
雖善於外,
必動於內,
雖善,
亦弗可以為良矣。
凡為弓,
方其峻而高其柎,
長其畏而薄其敝,
宛之無已,
應。下柎之弓,
末應將興。
為柎而發,
必動於閷。
弓而羽閷,
末應將發。
弓有六材焉,
維幹強之,
張如流水;
維體防之,
引之中參;
維角䟫之,
欲宛而無負弦。
引之如環,
釋之無失體,
如環。
材美,
工巧,
為之時,
謂之參均。
角不勝幹,
幹不勝筋,
謂之參均。
量其力有三均。
均者三,
謂之九和。
九和之弓,
角與幹權,
筋三侔,
膠三鋝,
絲三邸,
漆三斞。
上工以有餘,
下工以不足。
為天子之弓,
合九而成規;
為諸侯之弓,
合七而成規;
大夫之弓,
合五而成規;
士之弓,
合三而成規。
弓長六尺有六寸,
謂之上制,
上士服之;
弓長六尺有三寸,
謂之中制,
中士服之;
弓長六尺,
謂之下制,
下士服之。
凡為弓,
各因其君之躬志慮血氣。
豐肉而短,
寬緩以荼,
若是者為之危弓,
危弓為之安矢。
骨直以立,
忿埶以奔,
若是者為之安弓,
安弓為之危矢。
其人安,
其弓安,
其矢安,
則莫能以速中,
且不深。
其人危,
其弓危,
其矢危,
則莫能以愿中。
往體多,
來體寡,
謂之夾臾之屬,
利射侯與弋。
往體寡,
來體多,
謂之王弓之屬,
利射革與質。
往體來體若一,
謂之唐弓之屬,
利射深。
大和無灂,
其次筋角皆有灂而深,
其次有灂而疏,
其次角無灂。
合灂若背手文。
角環灂,
牛筋蕡灂,
麋筋斥蠖灂。
和弓𣪠摩。
覆之而角至,
謂之句弓。
覆之而幹至,
謂之侯弓。
覆之而筋至,
謂之深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