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01 周禮(正文)-- (master)


[002-1a]

2 地官司徒



2.0.惟王建國,
辨方正位,
體國經野,
設官分職,
以為民極。
乃立地官司徒,
使帥其屬而掌邦教,
以佐王安擾邦國。
[002-2a]


教官之屬:
[002-3a]


大司徒,
卿一人;
小司徒,
中大夫二人;
鄉師,
下大夫四人,
上士八人,
中士十有六人,
旅下士三十有二人,
府六人,
史十有二人,
胥十有二人,
徒百有二十人。
[002-4a]


鄉老,
二鄉則公一人;
鄉大夫,
每鄉卿一人;
州長,
每州中大夫一人;
黨正,
每黨下大夫一人;
族師,
每族上士一人;
閭胥,
每閭中士一人;
比長,
五家下士一人。
[002-5a]


封人,
中士四人,
下士八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胥六人,
徒六十人。
[002-6a]


鼓人,
中士六人,
府二人,
史二人,
徒二十人。
[002-7a]


舞師,
下士二人,
胥四人,
舞徒四十人。
[002-8a]


牧人,
下士六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徒六十人。
[002-9a]


牛人,
中士二人,
下士四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胥二十人,
徒二百人。
[002-10a]


充人,
下士二人,
史二人,
胥四人,
徒四十人。
[002-11a]


載師,
上士二人,
中士四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胥六人,
徒六十人。
[002-12a]


閭師,
中士二人,
史二人,
徒二十人。
[002-13a]


縣師,
上士二人,
中士四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胥八人,
徒八十人。
[002-14a]


遺人,
中士二人,
下士四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胥四人,
徒四十人。
[002-15a]


均人,
中士二人,
下士四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胥四人,
徒四十人。
[002-16a]


師氏,
中大夫一人,
上士二人,
府二人,
史二人,
胥十有二人,
徒百有二十人。
[002-17a]


保氏,
下大夫一人,
中士二人,
府二人,
史二人,
胥六人,
徒六十人。
[002-18a]


司諫,
中士二人,
史二人,
徒二十人。
[002-19a]


司救,
中士二人,
史二人,
徒二十人。
[002-20a]


調人,
下士二人,
史二人,
徒十人。
[002-21a]


媒氏,
下士二人,
史二人,
徒十人。
[002-22a]


司市,
下大夫二人,
上士四人,
中士八人,
下士十有六人,
府四人,
史八人,
胥十有二人,
徒百有二十人。
[002-23a]


質人,
中士二人,
下士四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胥二人,
徒二十人。
[002-24a]


廛人,
中士二人,
下士四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胥二人,
徒二十人。
[002-25a]


胥師,
二十肆則一人,
皆二史。
賈師,
二十肆則一人,
皆二史。
司虣,
十肆則一人。
司稽,
五肆則一人。
胥,二肆則一人。
肆長,
每肆則一人。
[002-26a]


泉府,
上士四人,
中士八人,
下士十有六人,
府四人,
史八人,
賈八人,
徒八十人。
[002-27a]


司門,
下大夫二人,
上士四人,
中士八人,(
下士十有六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胥四人,
徒四十人。
每門下士二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徒四人。
[002-28a]


司關,
上士二人,
中士四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胥八人,
徒八十人。
每關下士二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徒四人。
[002-29a]


掌節,
上士二人,
中士四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胥二人,
徒二十人。
[002-30a]


遂人,
中大夫二人,
遂師,
下大夫四人,
上士八人,
中士十有六人,
旅下士三十有二人,
府四人,
史十有二人,
胥十有二人,
徒百有二十人。
[002-31a]


遂大夫,
每遂中大夫一人。
縣正,
每縣下大夫一人。
鄙師,
每鄙上士一人。
酇長,
每酇中士一人。
里宰,
每里下士一人。
鄰長,
五家則一人。
[002-32a]


旅師,
中士四人,
下士八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胥八人,
徒八十人。
[002-33a]


稍人,
下士四人,
史二人,
徒十有二人。
[002-34a]


委人,
中士二人,
下士四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徒四十人。
[002-35a]


土均,
上士二人,
中士四人,
下士八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胥四人,
徒四十人。
[002-36a]


草人,
下士四人,
史二人,
徒十有二人。
[002-37a]


稻人,
上士二人,
中士四人,
下士八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胥十人,
徒百人。
[002-38a]


土訓,
中士二人,
下士四人,
史二人,
徒八人。
[002-39a]


誦訓,
中士二人,
下士四人,
史二人,
徒八人。
[002-40a]


山虞:
每大山中士四人,
下士八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胥八人,
徒八十人;
中山下士六人,
史二人,
胥六人,
徒六十人;
小山下士二人,
史一人,
徒二十人。
[002-41a]


林衡:
每大林麓下士十有二人,
史四人,
胥十有二人,
徒百有二十人;
中林麓如中山之虞;
小林麓如小山之虞。
[002-42a]


川衡:
每大川下士十有二人,
史四人,
胥十有二人,
徒百有二十人;
中川下士六人,
史二人,
胥六人,
徒六十人;
小川下士二人,
史一人,
徒二十人。
[002-43a]


澤虞:
每大澤大藪中士四人,
下士八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胥八人,
徒八十人;
中澤中藪如中川之衡;
小澤小藪如小川之衡。
[002-44a]


迹人,
中士四人,
下士八人,
史二人,
徒四十人。
[002-45a]


卝人,
中士二人,
下士四人,
府二人,
史二人,
胥四人,
徒四十人。
[002-46a]


角人,
下士二人,
府一人,
徒八人。
[002-47a]


羽人,
下士二人,
府一人,
徒八人。
[002-48a]


掌葛,
下士二人,
府一人,
史一人,
胥二人,
徒二十人。
[002-49a]


掌染草,
下士二人,
府一人,
史二人,
徒八人。
[002-50a]


掌炭,
下士二人,
史二人,
徒二十人。
[002-51a]


掌荼,
下士二人,
府一人,
史一人,
徒二十人。
[002-52a]


掌蜃,
下士二人,
府一人,
史一人,
徒八人。
[002-53a]


囿人,
中士四人,
下士八人,
府二人,
胥八人,
徒八十人。
[002-54a]


場人,
每場下士二人,
府一人,
史一人,
徒二十人。
[002-55a]


廩人,
下大夫二人,
上士四人,
中士八人,
下士十有六人,
府八人,
史十有六人,
胥三十人,
徒三百人。
[002-56a]


舍人,
上士二人,
中士四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胥四人,
徒四十人。
[002-57a]


倉人,
中士四人,
下士八人,
府二人,
史四人,
胥四人,
徒四十人。
[002-58a]


司祿,
中士四人,
下士八人,
府二人,
史四人,
徒四十人。
[002-59a]


司稼,
下士八人,
史四人,
徒四十人。
[002-60a]


舂人,
奄二人,
女舂抭二人,
奚五人。
[002-61a]


饎人,
奄二人,
女饎八人,
奚四十人。
[002-62a]


稾人,
奄八人,
女稾,
每奄二人,
奚五人。
[002-63a]


2.1.大司徒之職,
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
以佐王安擾邦國。
以天下土地之圖,
周知九州之地域、
廣輪之數,
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
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
制其畿疆而溝封之,
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
各以其野之所宜木,
遂以名其社與其野。
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
一曰山林,
其動物宜毛物,
其植物宜皁物,
其民毛而方。
二曰川澤,
其動物宜鱗物,
其植物宜膏物,
其民黑而津。
三曰丘陵,
其動物宜羽物,
其植物宜覈物,
其民專而長。
四曰墳衍,
其動物宜介物,
其植物宜莢物,
其民皙而瘠。
五曰原隰,
其動物宜臝物,
其植物宜叢物,
其民豐肉而庳。
因此五物者民之常,
而施十有二教焉。
一曰以祀禮教敬,
則民不苟;
二曰以陽禮教讓,
則民不爭;
三曰以陰禮教親,
則民不怨;
四曰以樂教和,
則民不乖;
五曰以儀辨等,
則民不越;
六曰以俗教安,
則民不偷;
七曰以刑教中,
則民不虣;
八曰以誓教恤,
則民不怠;
九曰以度教節,
則民知足;
十曰以世事教能,
則民不失職;
十有一曰以賢制爵,
則民慎德;
十有二曰以庸制祿,
則民興功。
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以相民宅,
而知其利害,
以阜人民,
以蕃鳥獸,
以毓草木,
以任土事。
辨十有二壤之物,
而知其種,
以教稼穡樹蓺。
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
制天下之地征,
以作民職,
以令地貢,
以斂財賦,
以均齊天下之政。
以土圭之法測土深,
正日景以求地中。
日南則景短,
多暑;
日北則景長,
多寒;
日東則景夕,
多風;
日西則景朝,
多陰。
日至之景尺有五寸,
謂之地中,
天地之所合也,
四時之所交也,
風雨之所會也,
陰陽之所和也,
然則百物阜安,
乃建王國焉,
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樹之。
凡建邦國,
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
諸公之地,
封疆方五百里,
其食者半;
諸侯之地,
封疆方四百里,
其食者參之一;
諸伯之地,
封疆方三百里,
其食者參之一;
諸子之地,
封疆方二百里,
其食者四之一;
諸男之地,
封疆方百里,
其食者四之一。
凡造都鄙,
制其地域而封溝之。
以其室數制之。
不易之地家百畮,
一易之地家二百畮,
再易之地家三百畮。
乃分地職,
奠地守,
制地貢,
而頒職事焉,
以為地法,
而待政令。
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
一曰散利,
二曰薄征,
三曰緩刑,
四曰弛力,
五曰舍禁,
六曰去幾,
七曰眚禮,
八曰殺哀,
九曰蕃樂,
十曰多昏,
十有一曰索鬼神,
十有二曰除盜賊。
以保息六養萬民:
一曰慈幼,
二曰養老,
三曰振窮,
四曰恤貧,
五曰寬疾,
六曰安富。
以本俗六安萬民:
一曰媺宮室,
二曰族墳墓,
三曰䏈兄弟,
四曰䏈師儒,
五曰䏈朋友,
六曰同衣服。
正月之吉,
始和布教于邦國都鄙,
乃縣教象之法于象魏,
使萬民觀教象,
挾日而斂之,
乃施教法于邦國都鄙,
使之各以教其所治民。
令五家為比,
使之相保;
五比為閭,
使之相受;
四閭為族,
使之相葬;
五族為黨,
使之相救;
五黨為州,
使之相賙;
五州為鄉,
使之相賓。
頒職事十有二于邦國都鄙,
使以登萬民。
一曰稼穡,
二曰樹蓺,
三曰作材,
四曰阜蕃,
五曰飭材,
六曰通財,
七曰化材,
八曰斂材,
九曰生材,
十曰學藝,
十有一曰世事,
十有二曰服事。
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
一曰六德,
知、仁、
聖、義、
忠、和;
二曰六行,
孝、友、
睦、婣、
任、恤;
三曰六藝,
禮、樂、
射、御、
書、數。
以鄉八刑糾萬民:
一曰不孝之刑,
二曰不睦之刑,
三曰不婣之刑,
四曰不弟之刑,
五曰不任之刑,
六曰不恤之刑,
七曰造言之刑,
八曰亂民之刑。
以五禮防萬民之偽而教之中,
以六樂防萬民之情而教之和。
凡萬民之不服教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
聽而斷之,
其附于刑者,
歸于士。
祀五帝,
奉牛牲,
羞其肆,
享先王亦如之。
大賓客,
令野脩道委積。
大喪,
帥六鄉之眾庶,
屬其六引,
而治其政令。
大軍旅,
大田役,
以旗致萬民,
而治其徒庶之政令。
若國有大故,
則致萬民於王門,
令無節者不行於天下。
大荒、
大札,
則令邦國移民、
通財、
舍禁、
弛力、
薄征、
緩刑。
歲終,
則令教官正治而致事。
正歲,
令于教官曰:
「各共爾職,
脩乃事,
以聽王命。
其有不正,
則國有常刑。」
[002-64a]


2.2.小司徒之職,
掌建邦之教法,
以稽國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人民之數,
以辨其貴賤、
老幼、
癈疾,
凡征役之施舍,
與其祭祀、
飲食、
喪紀之禁令。
乃頒比法于六鄉之大夫,
使各登其鄉之眾寡、
六畜、
車輦,
辨其物,
以歲時入其數,
以施政教,
行徵令。
及三年,
則大比,
大比則受邦國之比要。
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
五人為伍,
五伍為兩,
四兩為卒,
五卒為旅,
五旅為師,
五師為軍。
以起軍旅,
以作田役,
以比追胥,
以令貢賦。
乃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數。
上地家七人,
可任也者家三人;
中地家六人,
可任也者二家五人;
下地家五人,
可任也者家二人。
凡起徒役,
毋過家一人,
以其餘為羨,
唯田與追胥,
竭作。
凡用眾庶,
則掌其政教與其戒禁,
聽其辭訟,
施其賞罰,
誅其犯命者。
凡國之大事,
致民;
大故,
致餘子。
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九夫為井,
四井為邑,
四邑為丘,
四丘為甸,
四甸為縣,
四縣為都,
以任地事而令貢賦,
凡稅斂之事。
乃分地域而辨其守,
施其職而平其政。
凡小祭祀,
奉牛牲,
羞其肆。
小賓客,
令野脩道委積。
大軍旅,
帥其眾庶;
小軍旅,
巡役,
治其政令。
大喪,
帥邦役,
治其政教。
凡建邦國,
立其社稷,
正其畿疆之封。
凡民訟,
以地比正之;
地訟,
以圖正之。
歲終,
則攷其屬官之治成而誅賞,
令群吏正要會而致事。
正歲,
則帥其屬而觀教法之象,
徇以木鐸曰:
「不用法者,
國有常刑。」
令群吏憲禁令,
脩法糾職以待邦治。
及大比六鄉四郊之吏,
平教治,
正政事,
攷夫屋及其眾寡、
六畜、
兵、器,
以待政令。
[002-65a]


2.3.鄉師之職,
各掌其所治鄉之教,
而聽其治。
以國比之法,
以時稽其夫家眾寡,
辨其老幼、
貴賤、
癈疾、
馬牛之物,
辨其可任者與其施舍者,
掌其戒令糾禁,
聽其獄訟。
大役,
則帥民徒而至,
治其政令;
既役,
則受州里之役要,
以攷司空之辟,
以逆其役事。
凡邦事,
令作秩敘。
大祭祀,
羞牛牲,
共茅蒩。
大軍旅會同,
正治其徒役與其輂輦,
戮其犯命者。
大喪用役,
則帥其民而至,
遂治之。
及葬,
執纛以與匠師御匶而治役。
及窆,
執斧以涖匠師。
凡四時之田,
前期,
出田法于州里,
簡其鼓鐸、
旗物、
兵器,
脩其卒伍;
及期,
以司徒之大旗致眾庶,
而陳之以旗物,
辨鄉邑而治其政令刑禁,
巡其前後之屯而戮其犯命者,
斷其爭禽之訟。
凡四時之徵令有常者,
以木鐸徇於市朝。
以歲時巡國及野,
而賙萬民之囏阨,
以王命施惠。
歲終,
則攷亓鄉之治,
以詔廢置。
正歲,
稽其鄉器,
比共吉凶二服,
閭共祭器,
族共喪器,
黨共射器,
州共賓器,
鄉共吉凶禮樂之器。
若國大比,
則攷教、
察辭、
稽器、
展事,
以詔誅賞。
[002-66a]


2.4.鄉大夫之職,
各掌其鄉之政教禁令。
正月之吉,
受教法于司徒,
退而頒之于其鄉吏,
使各以教其所治,
以攷其德行,
察其道藝。
以歲時登其夫家之眾寡,
辨其可任者。
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
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
皆征之。
其舍者,
國中貴者、
賢者、
能者、
服公事者、
老者、
疾者皆舍。
以歲時入其書。
三年則大比,
攷其德行道藝,
而興賢者能者。
[002-67a]


鄉老及鄉大夫帥其吏與其眾寡,
以禮禮賓之。
厥明,
鄉老及鄉大夫、
群吏獻賢能之書于王,
王再拜受之,
登于天府,
內史貳之。
退而以鄉射之禮五物詢眾庶:
一曰和,
二曰容,
三曰主皮,
四曰和容,
五曰興舞。
此謂使民興賢,
出使長之;
使民興能,
入使治之。
歲終,
則令亓鄉之吏皆會政致事。
正歲,
令群吏攷法于司徒,
以退,
各憲之於其所治。
國大詢于眾庶,
則各帥其鄉之眾寡而致於朝。
國有大故,
則令民各守其閭,
以待政令。
以旌節輔令,
則達之。
[002-68a]


2.5.州長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之法。
正月之吉,
各屬其州之民而讀法,
以攷其德行道藝而勸之,
以糾其過惡而戒之。
若以歲時祭祀州社,
則屬其民而讀法,
亦如之。
春秋,
以禮會民而射于州序。
凡州之大祭祀、
大喪,
皆涖其事。
若國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
則帥而致之,
掌其戒令與其賞罰。
歲終,
則會其州之政令;
正歲,
則讀教法如初。
三年大比,
則大攷州里,
以贊鄉大夫廢興。
[002-69a]


2.6.黨正各掌其黨之政令教治。
及四時之孟月吉日,
則屬民而讀邦法,
以糾戒之。
春秋祭禜,
亦如之。
國索鬼神而祭祀,
則以禮屬民而飲酒于序,
以正齒位。
壹命齒于鄉里,
再命齒于父族,
三命而不齒。
凡其黨之祭祀、
喪紀、
昏冠、
飲酒,
教其禮事,
掌其戒禁。
凡作民而師田、
行役,
則以其法治其政事。
歲終,
則會其黨政,
帥其吏而致事。
正歲,
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以歲時涖校比,
及大比,
亦如之。
[002-70a]


2.7.族師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
月吉,
則屬民而讀邦法,
書其孝弟睦婣有學者。
春秋祭酺,
亦如之。
以邦比之法,
帥四閭之吏,
以時屬民而校,
登其族之夫家眾寡,
辨其貴賤、
老幼、
癈疾可任者,
及其六畜車輦。
五家為比,
十家為聯;
五人為伍,
十人為聯;
四閭為族,
八閭為聯:
使之相保相受,
刑罰慶賞相及相共,
以受邦職,
以役國事,
以相葬埋。
若作民而師田行役,
則合其卒伍,
簡其兵器,
以鼓鐸旗物帥而至,
掌其治令、
戒禁、
刑罰。
歲終,
則會政致事。
[002-71a]


2.8.閭胥各掌其閭之徵令。
以歲時各數其閭之眾寡,
辨其施舍。
凡春秋之祭祀、
役政、
喪紀之事,
聚眾庶;
既比,
則讀法,
書其敬敏任恤者。
凡事,
掌其比觥撻罰之事。
[002-72a]


2.9.比長各掌其比之治。
五家相受相和親,
有辠奇衺則相及。
徙于國中及郊,
則從而授之。
若徙于他,
則為之旌節而行之。
若無授無節,
則唯圜土內之。
[002-73a]


2.10.封人掌詔王之社壝,
為畿封而樹之。
凡封國,
設其社稷之壝,
封其四疆。
造都邑之封域者亦如之。
令社稷之職。
凡祭祀,
飾其牛牲,
設其楅衡,
置其絼,
共其水稾,
歌舞牲及毛炮之豚。
凡喪紀、
賓客、
軍旅、
大盟,
則飾其牛牲。
[002-74a]


2.11.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
以節聲樂,
以和軍旅,
以正田役。
教為鼓而辨其聲用,
以雷鼓鼓神祀,
以靈鼓鼓社祭,
以路鼓鼓鬼享,
以鼖鼓鼓軍事,
以鼛鼓鼓役事,
以晉鼓鼓金奏,
以金錞和鼓,
以金鐲節鼓,
以金鐃止鼓,
以金鐸通鼓。
凡祭祀百物之神,
鼓兵舞帗舞者。
凡軍旅,
夜鼓鼜,
軍動,
則鼓其眾,
田役亦如之。
救日月,
則詔王鼓,
大喪,
則詔大僕鼓。
[002-75a]


2.12.舞師掌教兵舞,
帥而舞山川之祭祀;
教帗舞,
帥而舞社稷之祭祀;
教羽舞,
帥而舞四方之祭祀;
教皇舞,
帥而舞旱暵之事。
凡野舞,
則皆教之。
凡小祭祀,
則不興舞。
[002-76a]


2.13.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
以共祭祀之牲牷。
凡陽祀,
用騂牲毛之;
陰祀,
用黝牲毛之,
望祀,
各以其方之色牲毛之。
凡時祀之牲,
必用牷物。
凡外祭毀事,
用尨可也。
凡祭祀,
共其犧牲,
以授充人繫之。
凡牲不繫者,
共奉之。
[002-77a]


2.14.牛人掌養國之公牛以待國之政令。
凡祭祀,
共其享牛、
求牛,
以授職人而芻之。
凡賓客之事,
共其牢禮積膳之牛;
饗食、
賓射,
共其膳羞之牛;
軍事,
共其槁牛;
喪事,
共其奠牛。
凡會同、
軍旅、
行役,
共其兵車之牛,
與其牽徬,
以載公任器。
凡祭祀,
共其牛牲之互與其盆簝,
以待事。
[002-78a]


2.15.充人掌繫祭祀之牲牷。
祀五帝,
則繫于牢,
芻之三月。
享先王,
亦如之。
凡散祭祀之牲,
繫于國門,
使養之。
展牲,
則告牷;
碩牲,
則贊。
[002-79a]


2.16.載師掌任土之法,
以物地事,
授地職,
而待其政令。
以廛里任國中之地,
以場圃任園地,
以宅田、
士田、
賈田任近郊之地,
以官田、
牛田、
賞田、
牧田任遠郊之地,
以公邑之田任甸地,
以家邑之田任稍地,
以小都之田任縣地,
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凡任地,
國宅無征,
園廛二十而一,
近郊十一,
遠郊二十而三,
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
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
凡宅不毛者,
有里布;
凡田不耕者,
出屋粟;
凡民無職事者,
出夫家之征。
以時徵其賦。
[002-80a]


2.17.閭師掌國中及四郊之人民、
六畜之數,
以任其力,
以待其政令,
以時徵其賦。
凡任民:
任農以耕事,
貢九穀;
任圃以樹事,
貢草木;
任工以飭材事,
貢器物;
任商以市事,
貢貨賄;
任牧以畜事,
貢鳥獸;
任嬪以女事,
貢布帛;
任衡以山事,
貢其物;
任虞以澤事,
貢其物。
凡無職者出夫布。
凡庶民,
不畜者祭無牲,
不耕者祭無盛,
不樹者無椁,
不蠶者不帛,
不績者不衰。
[002-81a]


2.18.縣師掌邦國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
而辨其夫家、
人民、
田萊之數,
及其六畜車輦之稽。
三年大比,
則以攷群吏而以詔廢置。
若將有軍旅、
會同、
田役之戒,
則受法于司馬,
以作其眾庶及馬牛車輦,
會其車人之卒伍,
使皆備旗鼓兵器,
以帥而至。
凡造都邑,
量其地,
辨其物,
而制其域。
以歲時徵野之賦貢。
[002-82a]


2.19.遺人掌邦之委積,
以待施惠。
鄉里之委積,
以恤民之囏阨;
門關之委積,
以養老孤;
郊里之委積,
以待賓客;
野鄙之委積,
以待羇旅;
縣都之委積,
以待凶荒。
凡賓客、
會同、
師役,
掌其道路之委積。
凡國野之道,
十里有廬,
廬有飲食;
三十里有宿,
宿有路室,
路室有委;
五十里有市,
市有候館,
候館有積。
凡委積之事,
巡而比之,
以時頒之。
[002-83a]


2.20.均人掌均地政,
均地守,
均地職,
均人民、
牛馬、
車輦之力政。
凡均力政,
以歲上下。
豐年則公旬用三日焉,
中年則公旬用二日焉,
無年則公旬用一日焉。
凶札則無力政,
無財賦,
不收地守、
地職,
不均地政。
三年大比,
則大均。
[002-84a]


2.21.師氏掌以媺詔王。
以三德教國子:
一曰至德,
以為道本;
二曰敏德,
以為行本;
三曰孝德,
以知逆惡。
教三行:
一曰孝行,
以親父母;
二曰友行,
以尊賢良;
三曰順行,
以事師長。
居虎門之左,
司王朝。
掌國中失之事,
以教國子弟。
凡國之貴遊子弟,
學焉。
凡祭祀、
賓客、
會同、
喪紀、
軍旅,
王與則從。
聽治亦如之。
使其屬帥四夷之隸,
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門外,
且蹕。
朝在野外,
則守內列。
[002-85a]


2.22.保氏掌諫王惡。
而養國子以道:
乃教之六藝,
一曰五禮,
二曰六樂,
三曰五射,
四曰五馭,
五曰六書,
六曰九數;
乃教之六儀,
一曰祭祀之容,
二曰賓客之容,
三曰朝廷之容,
四曰喪紀之容,
五曰軍旅之容,
六曰車馬之容。
凡祭祀、
賓客、
會同、
喪紀、
軍旅,
王與則從。
聽治亦如之。
使其屬守王闈。
[002-86a]


2.23.司諫掌糾萬民之德而勸之朋友,
正其行而強之道藝,
巡問而觀察之,
以時書其德行道藝,
辨其能而可任於國事者。
以攷鄉里之治,
以詔廢置,
以行赦宥。
[002-87a]


2.24.司救掌萬民之衺惡過失而誅讓之,
以禮防禁而救之。
凡民之有衺惡者,
三讓而罰,
三罰而士加明刑,
恥諸嘉石,
役諸司空。
其有過失者,
三讓而罰,
三罰而歸於圜土。
凡歲時有天患民病,
則以節巡國中及郊野,
而以王命施惠。
[002-88a]


2.25.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凡過而殺傷人者,
以民成之。
鳥獸亦如之。
凡和難,
父之讎辟諸海外,
兄弟之讎辟諸千里之外,
從父兄弟之讎不同國;
君之讎眡父,
師長之讎眡兄弟,
主友之讎眡從父兄弟。
弗辟,
則與之瑞節而以執之。
凡殺人有反殺者,
使邦國交讎之。
凡殺人而義者,
不同國,
令勿讎,
讎之則死。
凡有鬭怒者,
成之;
不可成者,
則書之,
先動者誅之。
[002-89a]


2.26.媒氏掌萬民之判。
凡男女,
自成名以上,
皆書年月日名焉。
令男三十而娶,
女二十而嫁。
凡娶判妻入子者,
皆書之。
中春之月,
令會男女,
於是時也,
奔者不禁。
若無故而不用令者,
罰之。
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凡嫁子娶妻,
入幣純帛,
無過五兩。
禁遷葬者與嫁殤者。
凡男女之陰訟,
聽之于勝國之社;
其附于刑者,
歸之于士。
[002-90a]


2.27.司市掌市之治、
教、政、
刑、量度、
禁令。
以次敘分地而經市,
以陳肆辨物而平市,
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
以商賈阜貨而行布,
以量度成賈而徵儥,
以質劑結信而止訟,
以賈民禁偽而除詐,
以刑罰禁虣而去盜,
以泉府同貨而斂賖。
大市,
日昃而市,
百族為主;
朝市,
朝時而市,
商賈為主;
夕市,
夕時而市,
販夫販婦為主。
凡市入,
則胥執鞭度守門。
市之群吏平肆展成奠賈,
上旌于思次以令市,
市師涖焉,
而聽大治大訟;
胥師、
賈師涖于介次,
而聽小治小訟。
凡萬民之期于市者,
辟布者、
量度者、
刑戮者,
各於其地之敘。
凡得貨賄六畜者亦如之,
三日而舉之。
凡治市之貨賄、
六畜、
珍異,
亡者使有,
利者使阜,
害者使亡,
靡者使微。
凡通貨賄,
以璽節出入之。
國凶荒札喪,
則市無征,
而作布。
凡市偽飾之禁,
在民者十有二,
在商者十有二,
在賈者十有二,
在工者十有二。
市刑,
小刑憲罰,
中刑徇罰,
大刑扑罰,
其附于刑者,
歸于士。
國君過市則刑人赦,
夫人過市罰一幕,
世子過市罰一帟,
命夫過市罰一蓋,
命婦過市罰一帷。
凡會同師役,
市司帥賈師而從,
治其市政,
掌其賣儥之事。
[002-91a]


2.28.質人掌成市之貨賄、
人民、
牛馬、
兵器、
珍異。
凡賣儥者質劑焉,
大市以質,
小市以劑。
掌稽市之書契,
同其度量,
壹其淳制,
巡而攷之,
犯禁者舉而罰之。
凡治質劑者,
國中一旬,
郊二旬,
野三旬,
都三月,
邦國朞。
期內聽,
期外不聽。
[002-92a]


2.29.廛人掌斂市之絘布、
總布、
質布、
罰布、
廛布,
而入于泉府。
凡屠者,
斂其皮角筋骨,
入于玉府。
凡珍異之有滯者,
斂而入于膳府。
[002-93a]


2.30.胥師各掌其次之政令,
而平其貨賄,
憲刑禁焉。
察其詐偽、
飾行、
儥慝者,
而誅罰之。
聽其小治小訟而斷之。
[002-94a]


2.31.賈師各掌其次之貨賄之治,
辨其物而均平之,
展其成而奠其賈,
然後令市。
凡天患,
禁貴儥者,
使有恒賈,
四時之珍異亦如之。
凡國之賣儥,
各帥其屬而嗣掌其月。
凡師役會同,
亦如之。
[002-95a]


2.32.司虣掌憲市之禁令,
禁其鬭囂者與其虣亂者,
出入相陵犯者,
以屬遊飲食于市者。
若不可禁,
則搏而戮之。
[002-96a]


2.33.司稽掌巡市而察其犯禁者、
與其不物者而搏之。
掌執市之盜賊,
以徇,
且刑之。
[002-97a]


2.34.胥各掌其所治之政,
執鞭度而巡其前,
掌其坐作出入之禁令,
襲其不正者。
凡有罪者,
撻戮而罰之。
[002-98a]


2.35.肆長各掌其肆之政令,
陳其貨賄,
名相近者相遠也,
實相近者相爾也,
而平正之。
斂其總布,
掌其戒禁。
[002-99a]


2.36.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斂市之不售貨之滯於民用者,
以其賈買之,
物楬而書之,
以待不時而買者。
買者各從其抵,
都鄙從其主,
國人郊人從其有司,
然後予之。
凡賖者,
祭祀無過旬日,
喪紀無過三月。
凡民之貸者,
與其有司辨而授之,
以國服為之息。
凡國事之財用取具焉,
歲終,
則會其出入而納其餘。
[002-100a]


2.37.司門掌授管鍵,
以啟閉國門。
幾出入不物者,
正其貨賄,
凡財物犯禁者舉之,
以其財養死政之老與其孤。
祭祀之牛牲繫焉,
監門養之。
凡歲時之門,
受其餘。
凡四方之賓客造焉,
則以告。
[002-101a]


2.38.司關掌國貨之節,
以聯門市。
司貨賄之出入者,
掌其治禁與其征廛。
凡貨不出於關者,
舉其貨,
罰其人。
凡所達貨賄者,
則以節傳出之。
國凶札,
則無關門之征,
猶幾。
凡四方之賓客敂關,
則為之告。
有外內之送令,
則以節傳出內之。
[002-102a]


2.39.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
以輔王命。
守邦國者用玉節,
守都鄙者用角節。
凡邦國之使節,
山國用虎節,
土國用人節,
澤國用龍節,
皆金也,
以英蕩輔之。
門關用符節,
貨賄用璽節,
道路用旌節,
皆有期以反節。
凡通達於天下者,
必有節,
以傳輔之。
無節者,
有幾則不達。
[002-103a]


2.40.遂人掌邦之野。
以土地之圖經田野,
造縣鄙形體之法。
五家為鄰,
五鄰為里,
四里為酇,
五酇為鄙,
五鄙為縣,
五縣為遂,
皆有地域,
溝樹之,
使各掌其政令刑禁,
以歲時稽其人民,
而授之田野,
簡其兵器,
教之稼穡。
凡治野,
以下劑致甿,
以田里安甿,
以樂昏擾甿,
以土宜教甿稼穡,
以興耡利甿,
以時器勸甿,
以彊予任甿,
以土均平政。
辨其野之土,
上地、
中地、
下地,
以頒田里。
上地,
夫一廛,
田百畮,
萊五十畮,
餘夫亦如之;
中地,
夫一廛,
田百畮,
萊百畮,
餘夫亦如之;
下地,
夫一廛,
田百畮,
萊二百畮,
餘夫亦如之。
凡治野田,
夫間有遂,
遂上有徑;
十夫有溝,
溝上有畛;
百夫有洫,
洫上有涂;
千夫有澮,
澮上有道;
萬夫有川,
川上有路,
以達于畿。
以歲時登其夫家之眾寡及其六畜車輦,
辨其老幼癈疾與其施舍者,
以頒職作事,
以令貢賦,
以令師田,
以起政役。
若起野役,
則令各帥其所治之民而至,
以遂之大旗致之,
其不用命者誅之。
凡國祭祀,
共野牲,
令野職。
凡賓客,
令脩野道而委積。
大喪,
帥六遂之役而致之,
掌其政令。
及葬,
帥而屬六綍。
及窆,
陳役。
凡事,
致野役,
而師田作野民,
帥而至,
掌其政治禁令。
[002-104a]


2.41.遂師各掌其遂之政令戒禁。
以時登其夫家之眾寡、
六畜、
車輦,
辨其施舍與其可任者。
經牧其田野,
辨其可食者,
周知其數而任之,
以徵財征。
作役事則聽其治訟。
巡其稼穡,
而移用其民,
以救其時事。
凡國祭祀,
審其誓戒,
共其野牲。
入野職、
野賦于玉府。
賓客,
則巡其道脩,
庀其委積。
大喪,
使帥其屬以幄帟先,
道野役;
及窆,
抱磿,
共丘籠及蜃車之役。
軍旅田獵,
平野民,
掌其禁令,
比敘其事而賞罰。
[002-105a]


2.42.遂大夫各掌其遂之政令。
以歲時稽其夫家之眾寡、
六畜、
田野,
辦其可任者與其可施舍者,
以教稼穡,
以稽功事,
掌其政令、
戒禁,
聽其治訟。
令為邑者,
歲終則會政致事。
正歲,
簡稼器,
脩稼政。
三歲大比,
則帥其吏而興甿,
明其有功者,
屬其地治者。
凡為邑者,
以四達戒其功事,
而誅賞廢興之。
[002-106a]


2.43.縣正各掌其縣之政令徵比,
以頒田里,
以分職事,
掌其治訟,
趨其稼事而賞罰之。
若將用野民師田、
行役、
移執事,
則帥而至,
治其政令。
既役,
則稽功會事而誅賞。
[002-107a]


2.44.鄙師各掌其鄙之政令、
祭祀。
凡作民,
則掌其戒令。
以時數其眾庶,
而察其媺惡而誅賞。
歲終,
則會其鄙之政而致事。
[002-108a]


2.45.酇長各掌其酇之政令,
以時校登其夫家,
比其眾寡,
以治其喪紀、
祭祀之事。
若作其民而用之,
則以旗鼓兵革帥而至。
若歲時簡器,
與有司數之。
凡歲時之戒令皆聽之,
趨其耕耨,
稽其女功。
[002-109a]


2.46.里宰掌比其邑之眾寡與其六畜、
兵器,
治其政令。
以歲時合耦于耡,
以治稼穡,
趨其耕耨,
行其秩敘,
以待有司之政令,
而徵斂其財賦。
[002-110a]


2.47.鄰長掌相糾相受。
凡邑中之政相贊。
徙于他邑,
則從而授之。
[002-111a]


2.48.旅師掌聚野之耡粟、
屋粟、
間粟而用之,
以質劑致民,
平頒其興積,
施其惠,
散其利,
而均其政令。
凡用粟,
春頒而秋斂之。
凡新甿之治皆聽之,
使無征役,
以地之媺惡為之等。
[002-112a]


2.49.稍人掌令丘乘之政令。
若有會同、
師田、
行役之事,
則以縣師之法作其同徒、
輂輦,
帥而以至,
治其政令,
以聽於司馬。
大喪,
帥蜃車與其役以至,
掌其政令,
以聽於司徒。
[002-113a]


2.50.委人掌斂野之賦,
斂薪芻,
凡疏材、
木材,
凡畜聚之物。
以稍聚待賓客,
以甸聚待羇旅,
凡其余聚以待頒賜。
以式法共祭祀之薪蒸木材,
賓客,
共其芻薪,
喪紀,
共其薪蒸木材,
軍旅,
共其委積薪芻凡疏材,
共野委兵器,
與其野囿財用。
凡軍旅之賓客館焉。
[002-114a]


2.51.土均掌平土地之政,
以均地守,
以均地事,
以均地貢。
以和邦國都鄙之政令刑禁與其施舍,
禮俗、
喪紀、
祭祀,
皆以地媺惡為輕重之法而行之,
掌其禁令。
[002-115a]


2.52.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
相其宜而為之種。
凡糞種,
騂剛用牛,
赤緹用羊,
墳壤用麋,
渴澤用鹿,
鹹潟用貆,
勃壤用狐,
埴壚用豕,
彊㯺用蕡,
輕𤐫用犬。
[002-116a]


2.53.稻人掌稼下地。
以豬畜水,
以防止水,
以溝蕩水,
以遂均水,
以列舍水,
以澮寫水,
以涉揚其芟作田。
凡稼澤,
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
澤草所生,
種之芒種。
旱暵,
共其雩斂。
喪紀,
共其葦事。
[002-117a]


2.54.土訓掌道地圖,
以詔地事。
道地慝,
以辨地物而原其生,
以詔地求。
王巡守,
則夾王車。
[002-118a]


2.55.誦訓掌道方志,
以詔觀事。
掌道方慝,
以詔辟忌,
以知地俗。
王巡守,
則夾王車。
[002-119a]


2.56.山虞掌山林之政令,
物為之厲而為之守禁。
仲冬斬陽木,
仲夏斬陰木。
凡服耜,
斬季材,
以時入之。
令萬民時斬材,
有期日。
凡邦工入山林而掄材,
不禁。
春秋之斬木不入禁,
凡竊木者,
有刑罰。
若祭山林,
則為主,
而脩除且蹕。
若大田獵,
則萊山田之野,
及弊田,
植虞旗于中,
致禽而珥焉。
[002-120a]


2.57.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
而平其守,
以時計林麓而賞罰之。
若斬木材,
則受法于山虞,
而掌其政令。
[002-121a]


2.58.川衡掌巡川澤之禁令,
而平其守,
以時舍其守,
犯禁者執而誅罰之。
祭祀賓客,
共川奠。
[002-122a]


2.59.澤虞掌國澤之政令,
為之厲禁,
使其地之人守其財物,
以時入之于玉府,
頒其餘于萬民。
凡祭祀賓客,
共澤物之奠。
喪紀,
共其葦蒲之事。
若大田獵,
則萊澤野,
及弊田,
植虞旌以屬禽。
[002-123a]


2.60.迹人掌邦田之地政,
為之厲禁而守之。
凡田獵者受令焉。
禁麛卵者與其毒矢射者。
[002-124a]


2.61.卝人掌金玉錫石之地,
而為之厲禁以守之。
若以時取之,
則物其地,
圖而授之。
巡其禁令。
[002-125a]


2.62.角人掌以時徵齒角凡骨物於山澤之農,
以當邦賦之政令。
以度量受之,
以共財用。
[002-126a]


2.63.羽人掌以時徵羽翮之政于山澤之農,
以當邦賦之政令。
凡受羽,
十羽為審,
百羽為摶,
十摶為縳。
[002-127a]


2.64.掌葛掌以時徵絺綌之材于山農,
凡葛征,
徵草貢之材于澤農,
以當邦賦之政令。
以權度受之。
[002-128a]


2.65.掌染草掌以春秋斂染草之物,
以權量受之,
以待時而頒之。
[002-129a]


2.66.掌炭掌灰物炭物之徵令,
以時入之,
以權量受之,
以共邦之用,
凡炭灰之事。
[002-130a]


2.67.掌荼掌以時聚荼,
以共喪事。
徵野疏材之物,
以待邦事,
凡畜聚之物。
[002-131a]


2.68.掌蜃掌斂互物蜃物,
以共闉壙之蜃。
祭祀,
共蜃器之蜃。
共白盛之蜃。
[002-132a]


2.69.囿人掌囿游之獸禁,
牧百獸。
祭祀、
喪紀、
賓客,
共其生獸、
死獸之物。
[002-133a]


2.70.場人掌國之場圃,
而樹之果蓏珍異之物,
以時斂而藏之。
凡祭祀、
賓客,
共其果蓏,
享亦如之。
[002-134a]


2.71.廩人掌九穀之數,
以待國之匪頒、
賙賜、
稍食。
以歲之上下數邦用,
以知足否,
以詔穀用,
以治年之凶豐。
凡萬民之食食者,
人四鬴,
上也;
人三鬴,
中也;
人二鬴,
下也。
若食不能人二鬴,
則令邦移民就穀,
詔王殺邦用。
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
則治其糧與其食。
大祭祀,
則共其接盛。
[002-135a]


2.72.舍人掌平宮中之政,
分其財守,
以法掌其出入。
凡祭祀,
共簠簋,
實之,
陳之。
賓客,
亦如之,
共其禮,
車米、
筥米、
芻禾。
喪紀,
共飯米、
熬穀。
以歲時縣穜稑之種,
以共王后之春獻種。
掌米粟之出入,
辨其物。
歲終則會計其政。
[002-136a]


2.73.倉人掌粟入之藏。
辨九穀之物,
以待邦用。
若穀不足,
則止餘法用;
有餘,
則藏之,
以待凶而頒之。
凡國之大事,
共道路之穀積、
食飲之具。
[002-137a]


2.74.司祿。
[002-138a]


2.75.司稼掌巡邦野之稼,
而辨穜稑之種,
周知其名與其所宜地,
以為法,
而縣于邑閭。
巡野觀稼,
以年之上下出斂法。
掌均萬民之食,
而賙其急,
而平其興。
[002-139a]


2.76.舂人掌共米物。
祭祀,
共其齍盛之米,
賓客,
共其牢禮之米,
凡饗,
共其食米。
掌凡米事。
[002-140a]


2.77.饎人掌凡祭祀共盛。
共王及后之六食。
凡賓客,
共其簠簋之實,
饗食亦如之。
[002-141a]


2.78.槀人掌共外內朝宂食者之食。
若饗耆老孤子士庶子,
共其食。
掌豢祭祀之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