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58 禹貢會箋-清-徐文靖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禹貢會箋卷六
          翰林院檢討徐文靖撰
荆及衡陽惟荆州
 蔡傳曰北距南條荆山南盡衡山之陽箋/按山海經
 荆山之首曰景山東北百里曰荆山荆州記曰臨沮
 縣西北三十里有清谿谿北即荆山卞和抱璞之處
 釋名荆州取/荆山之名唐地志襄州南漳縣本荆山縣有荆山
[006-1b]
 荆山之南為荆州北為豫州是荆州亦在荆山之陽
 故曰荆及衡陽今荆山在襄陽府南漳縣西北八十
 里張揖廣雅曰衡山南岳有岣嶁峰上有神禹碑周
 職方正南曰荆州其山鎭曰衡山寰宇記曰星當翼
 軫度應璣衡故曰衡山今衡山在衡州府衡山縣西
 三十里
江漢朝宗于海
 蔡傳曰江漢合流于荆去海尚逺然水道已安而無
[006-2a]
 有壅塞横决之患雖未至海而其勢奔趨于海猶諸
 侯之朝宗于王也箋/按周職方荆州其川曰江漢楚
 昭王曰望不過江漢以漢至大别入江故統言江漢也江
 漢為四瀆之二禮曰四瀆視諸侯老子曰滄海所以能
 為百谷王者以其下之水之赴海猶諸侯朝王假人
 事以言之也孔傳曰百川以海為宗宗尊也詩沔彼
 流水朝宗于海意亦本禹貢也
九江孔殷孔殷史記/作甚中
[006-2b]
 蔡傳曰九江即今之洞庭也水經言九江在長沙下
 雋西北楚地記巴陵瀟湘之淵在九江之間今岳州
 巴陵縣即漢之下雋洞庭正在其西北則洞庭之為
 九江審矣箋/按山海經沅水入下雋西合洞庭中又
 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在九江之間蔡以九江
 為洞庭本此果如是則禹貢荆州當先九江孔殷而
 後江漢朝宗矣况山海經臣秀校即劉歆也太康地
 記曰九江劉歆以為湖漢九江入彭蠡澤也歆豈不
[006-3a]
 知山海經有洞庭之山是在九江之間洞庭在九江
 之間不得以洞庭為九江可知矣范致明岳陽風土
 記曰按澧鼎沅湘合諸蠻黔南之水匯為洞庭至巴
 陵與荆江合而東川據其上水經云江水右會水靑
 口資水也世謂之益陽江右則沅水注之謂之横房
 口東到微湖世謂之靡湖西流注為江謂之靡湖口
 左則澧水謂之武陵江凡此五水注為洞庭北會為
 大江名曰五渚戰國策曰秦與荆戰大破之取洞庭
[006-3b]
 五渚楚辭帝子降兮北渚皆其地也是洞庭在戰國
 尚謂之五渚豈禹時已謂之九江乎若使洞庭即九
 江何又曰東陵地在廬江蘭陵西北敷淺原地在豫
 章歴陵西是明知其為水經之誤且下雋西北安知
 其非東北之譌乎
 蔡傳曰今沅水漸水元水辰水叙水酉水澧水資水
 湘水皆合於洞庭意以是名九江也箋/按元水無考
 元水疑無水之譌周易無皆作无或以此誤也經言
[006-4a]
 東至于澧過九江澧不當在九江之列史記六國表
 秦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析楚郡為九江鄣會稽
 三郡九江名郡始此水經秦九江治夀春兼以廬江
 豫章之地漢志豫章雩都縣湖漢水東至彭澤入江
 行千九百八十里鄱陽鄱水西入湖漢餘干餘水東
 北至鄡陽入湖漢艾縣脩水東北至彭澤入湖漢新
 淦淦水西入湖漢南城旴水西北至南昌入湖漢建
 成蜀水東至南昌入湖漢宜春南水東至新淦入湖
[006-4b]
 漢南埜彭水東入湖漢以是為九江正在於江漢朝
 宗之下與經文合無疑也
 蔡傳曰漢志九江在廬江郡尋陽縣尋陽記張僧/鑒撰
 江之名有烏江蜯江烏白江嘉靡江畎江沙江廩江
 隄江箘江今詳漢九江郡之尋陽乃禹貢揚州之境
 而唐孔氏又以為九江之名起於近代未足為據箋/
 按沈約宋書云尋陽漢屬廬江吳立蘄春郡尋陽屬
 焉水經江水又東過蘄春縣南此即西陽尋陽二郡
[006-5a]
 界是也漢西陽屬江夏郡西陽故/城在今黄州府黄岡縣史記淮南王傳伍
 被曰南收衡山以擊廬江有尋陽之船守下雉之城
 結九江之浦絶豫章之口正義曰即彭蠡湖口北流
 出大江者應劭注地理志曰江自尋陽分為九道郭
 璞江賦曰源二分於崌崍流九泒乎尋陽湖漢九水
 北至彭澤入江聿有明徵而乃據尋陽記之臆造眞
 屬無稽之言也既明知起於近代又何引以為据
 蔡傳曰九江泒别取之耶亦必首尾短長大略均布
[006-5b]
 然後可目之為九然其一水之間當有一洲九江之
 間沙水相間乃為十有七道尋陽之地將無所容設
 使泒别為九則當曰九江孔道不當曰孔殷於導江
 當曰播九江不應曰過九江孔甚也殷正也九江水
 道甚得其正也箋/按太史公自序闚九疑浮于沅湘
 乃曰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則不以洞庭為九江
 也竹書紀年曰周康王十六年南巡狩至九江廬山
 穆王二十七年大起九師東至于九江遂伐越是九
[006-6a]
 江與廬山為近也洞庭在鎬京西南若使洞庭為九
 江又何當言東至也漢志九江在尋陽南豈謂止在
 尋陽一縣耶通典曰舒州宿松縣有江水自鄂陵分
 為九泒會於此縣界洲上二百餘里合流謂之九江
 口東得武林洲即桑落洲之下尾鄂在武昌桑落洲/在安慶府宿松縣
 宋史林栗傳江州上至鄂渚七百里下至池陽五百
 里九江沙水相間蔡傳疑尋陽之地將無所容何耶
 至以泒别為九導江當曰播九江不應曰過九江不
[006-6b]
 知此過九江者乃江水過之猶漢水過三澨也若江
 水不過九江何由朝宗于海耶孔殷史記作甚中孔
 傳九江在尋陽甚得地勢之中是也蔡云殷正也九
 江水道甚得其正也向使殷當訓正堯典以殷仲春
 以殷仲秋何必别之曰以正仲夏以正仲冬也由此
 推之殷與正宜不同也
沱潛既道史記作沱/涔已道
 蔡傳曰爾雅水自江出為沱自漢出為潛此則荆州
[006-7a]
 江漢之出者也今按南郡枝江縣有沱水然其流入
 江而非出于江也華容縣有夏水首出于江尾入于
 沔亦謂之沱潛水則未有見箋/按孔傳曰沱潛𤼵源
 梁州入荆州漢志南郡枝江縣有江沱出西東入江
 胡身之注通鑑曰枝江縣自漢以來屬南郡江水自
 縣西别出為沱而東復合于江故曰枝江則是出江
 而又入江也王氏炎曰沱水在江陵府枝江縣土人
 謂枝江為百里洲其與江分處謂之上沱與江合處
[006-7b]
 謂之下沱蔡傳謂非出江者誤矣漢志武都東漢水
 受氐道水一名沔武都今鞏昌/府階州也過江夏謂之夏水入
 江應劭曰沔水入江别至南郡華容為夏水過郡入
 江故曰江夏則是漢水入江而又出江者也蔡傳依
 鄭氏以為沱水非矣王氏炎曰隋志南郡松滋縣有
 涔水今松滋分為潛江矣承天府志今安/陸府漢水自鍾
 祥縣北分為蘆洑湖經潛江東南復入漢此為古潛
 水甚明徐退山曰沱水自江出潛水自漢出二水合
[006-8a]
 為一流以出瞿塘至荆猶存舊名者所以紀江漢之
 源委也
雲土夢作乂史記雲夢/土為治
 蔡傳曰雲夢澤名周官職方荆州其澤藪曰雲夢方
 八九百里跨江南北華容枝江江夏皆其地也左傳
 楚子濟江入于雲中又楚子以鄭伯田于江南之夢
 合而言之則為一别而言之則為二也箋/按沈括筆
 談曰禹貢雲夢土作乂太宗皇帝得古本尚書作雲
[006-8b]
 土夢作乂詔改禹貢從古本左傳昭三年鄭伯如楚
 既享子産備田具王以田江南之夢以者謂以田具
 耳豈謂以鄭伯乎爾雅楚有雲夢邢昺疏引杜預曰
 南郡枝江有雲夢城江夏安陸縣亦有夢城或曰華
 容縣東南有巴丘湖江南之夢也相如子虚賦雲夢
 者方八九百里亦得單稱雲單稱夢也
 蔡傳曰雲土者雲之地土見而已夢作乂者夢之地
 已可耕治也盖雲夢之澤地勢有髙卑故水落有先
[006-9a]
 後人工有早晚也箋/按大雅綿之詩自土漆沮齊詩
 作自杜言公劉避狄而來居杜漆沮之地是雲土即
 雲杜史記索隱曰雲土夢本二澤名韋昭曰雲土今
 為縣水經曰沔水逕江夏雲杜縣東今安陸府/京山縣夏水
 從西來注之道元曰即堵口也禹貢所謂雲土夢作
 乂故縣取名焉雲土地可為縣不卑于夢傳謂雲但
 土見而以作乂專屬夢非也若以洪水方割土見必
 記九州之大其可勝記哉
[006-9b]
厥土惟塗泥
 蔡傳曰荆州之土與揚州同箋/按素問注曰中原地
 形西北髙東南下故荆揚土多泥塗馬融曰泥塗漸
 洳也盖荆揚澤國農夫多霑體塗足詩如塗塗附是
 則塗泥之謂也
厥田惟下中厥賦上下
 孔傳曰田第八賦第三箋/按周職方曰荆州土宜稻
 與揚同但荆地廣沃一歲再穫故菽粟饒足田比揚
[006-10a]
 只加一等賦乃第三等也
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
 蔡傳曰荆之貢與揚大抵多同然經先言羽毛者漢
 孔氏此見唐孔氏書/疏云漢孔氏誤所謂善者為先也箋/按夏小正
 十有一月王狩陳筋革戴傳曰陳筋革者省兵也明
 堂位曰夏后氏之綏鄭氏曰綏當為緌緌為注旄牛
 尾于干首所為大麾賈疏曰案鍾氏染鳥羽為王后
 之車飾亦為旌旗之緌是羽毛皆當時所需可知也
[006-10b]
 伊尹四方獻令曰正南以珠璣象齒文犀翠羽為獻
 周職方曰正南曰荆州左傳僖二十三年重耳對楚
 子曰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楚語王孫圉曰楚之所
 寳齒角皮革羽毛所以備賦用是羽毛齒革荆産為
 善故列于惟金三品之先
 蔡傳曰揚州其利金錫荆州其利丹銀齒革則荆揚
 所産不無優劣矣箋/按考工記曰吳粤之金錫神異
 經曰丹陽銅似金可煅以作錯塗之器越絶書曰赤
[006-11a]
 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谷涸而出銅山海經曰荆
 山之陽多赤金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隂多白金
 貨殖傳豫章出黄金郭璞曰赤金銅也白金銀也書
 吕刑其罰百鍰孔安國曰鍰黄鐵也是古者銀銅鐵
 皆謂之金荆州其利丹銀所産雖同于揚而不若羽
 毛齒革較善于揚故列于羽毛齒革下也
杶榦栝柏
 蔡傳曰杶栝柏三木名也杶木似樗而可為弓榦栝
[006-11b]
 柏葉松身箋/按孔傳曰杶似樗榦柘也鄭氏曰四木
 名也左傳襄十八年孟莊子斬其橁以為公琴杜預
 曰橁杶也不聞杶可為弓榦也考工記曰荆之榦又
 曰凡取榦之道七柘為上是謂柘為榦也周官太宰
 九貢有材貢鄭注曰材貢櫄榦栝柏篠簜也杶榦栝
 柏為四木傳云三木非也
礪砥砮丹
 蔡傳曰礪砥皆磨石砥以細宻為名礪以麤糲為稱
[006-12a]
 砮者中矢鏃之用肅愼氏貢石砮者是也丹丹砂也
 箋/按山海經隂山多礪石𤼵視之山師每之山多砥
 礪鼓鍾之山其上多礪其下多砥是礪砥為虞夏時
 所需物也司馬相如傳雲夢者方八九百里其石則
 碱劯𤣥厲張揖曰𤣥厲黑石可用磨也是礪砥亦荆
 産也竹書紀年周武王十五年肅愼氏來賓國語仲尼
 曰昔武王克商肅愼氏貢楛矢石砮其長尺有咫正
 是年事也石砮一名水花石堅利入鐵可銼矢鏃荆
[006-12b]
 與梁皆産砮故貢焉丹丹砂唐志黔州錦州貢光明
 丹砂辰州麻陽縣有丹穴周職方其利丹銀皆荆州
 地也又古以丹為彩色之名山海經有沃之野爰有
 白丹靑丹孝經援神契王者徳至山林則黑丹出周
 官職金入其丹靑于守府之藏丹亦不專指丹砂也
惟箘簵楛三邦厎貢厥名徐廣曰一作箭/足杆杆即楛也
 蔡傳曰箘簵竹名皆可以為矢董安于之治晉陽也
 公宫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廪之其髙丈餘趙襄子𤼵
[006-13a]
 而試之其堅則箘簵不能過也盖竹之堅者其材中
 矢之笴楛肅愼氏貢楛矢者是也三邦未詳其地厎
 致也致貢箘簵楛之有名者也箋/按鄭氏曰箘簵䉁
 風也竹有/二名山海經暴山多䉋箘戴凱之竹記箘簵載
 籍貢名荆鄙篃亦箘徒概節而短江淮之間謂之䈛
 竹䈛音/快是箘簵盖荆産也又按考工記燕之角荆之
 幹妢胡之笴此材之美者也注曰荆荆州也榦柘也
 妢胡地名也正義曰妢胡在楚旁三邦致貢厥名其
[006-13b]
 物特有美名天下稱善也
包匭菁茅
 蔡傳曰匭匣也菁茅有刺而三脊所以供祭祀縮酒
 之用既包而又匣之所以示敬也齊桓公責楚貢包
 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縮酒又管子云江淮之間一
 茅而三脊名曰菁茅一物也孔氏謂菁以為葅者非
 是箋/按鄭氏曰包結也茅有刺曰菁茅吳都賦貢納
 其包匭注曰包裹也匭結也孔傳曰匭匣也正義曰
[006-14a]
 匱之小者唐武后置四匭于/明堂命名以此封禪書江淮之間一茅
 三脊孟康曰所謂靈茅也後漢書公孫瓚伐荆楚以
 致菁茅括地志辰州盧溪縣西南三百五十里有包
 茅山本菁茅也以禹貢包而匭之故曰包茅
厥篚𤣥纁璣組史記厥/皆作其
 蔡傳曰周人染夏纁𤣥纁絳色幣也璣珠不圓者組
 綬類箋/按儀禮曰聘禮賓朝服釋幣制𤣥纁束鄭注
 𤣥纁之束𤣥居三纁居二朝貢禮云制丈八尺周禮
[006-14b]
 弁師綖冕上覆𤣥表纁裏韋昭少牢禮注祭服𤣥衣
 纁裳士冠禮注曰凡染黑五入為緅七入為緇𤣥則
 六入與𤣥纁盖二色也爾雅三染謂之纁詩正義曰
 考工記鍾氏則染纁術也説文璣珠不圓者字書璣/小珠也
 伊尹四方獻令曰正南甌鄧桂國以珠璣玳瑁為獻
 郭璞江賦赬蟞胏躍而吐璣周禮斿貢注羽毛璣組
 之屬組綬類也詩采蘋注組綫也周禮典絲凡祭祀
 供黼畫組就之事天子諸侯以組為冕旒之就曰組
[006-15a]
 就詩素絲組之鄭箋曰以素絲縷縫組於旌旗以為
 之飾左傳熨之以𤣥纁加組帶焉則組不但為綬也
 故曰綬類
九江納錫大龜史記作入/賜大龜
 蔡傳曰大龜尺有二寸所謂國之守龜非可常得故
 不為常貢若偶得之則使之納錫于上謂之納錫者
 下與上之辭重其事也箋/按大禹謨帝曰禹官占惟
 先蔽志昆命于元龜是古者大事則卜以龜為寳也
[006-15b]
 魯頌元龜象齒毛傳龜尺二寸孔氏書傳曰大龜出
 于九江水中正義曰龜不常用賜命乃納之山海經
 曰岷山江水出焉東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龜史記
 龜策傳神龜出于江水中廬江郡常歲時生龜長尺
 二寸者二十枚輸太卜官羅泌路史曰蘄春江中有
 蔡山在廣濟縣大龜納錫故曰蔡按蘄水蓋尋陽舊
 治也九江在尋陽可知周書諡法解錫與也故與錫
 謂之納錫
[006-16a]
浮于江沱潛漢潛漢作灊史/記作涔于漢
 蔡傳曰江沱潛漢其水道之出入不可詳而大勢則
 自江沱而入潛漢也箋/按正義曰浮此四水乃得至
 洛四水者沱自枝江縣出江而又入江潛自鍾祥縣
 出漢而又入漢潛入于沔沔入于江江出為沱江沱
 潛漢往復徑通矣
逾于洛至于南河
 蔡傳曰逾越也漢與洛不通故舍舟而陸以達于洛
[006-16b]
 自洛而至于南河也箋/按孔傳曰河在冀州南東流
 故越洛而後至南河蓋荆州貢道從襄陽北渡漢江
 登陸至南陽城南浮洛故曰逾于洛也自洛至鞏縣
 入河謂之南河者豫在冀南荆又在豫南也
 蔡傳曰程氏曰不逕浮江漢兼用沱潛者隨其貢物
 所出之便或由經流或循枝派期便事而已箋/按江
 漢合流于荆本自相通是經流也由沱入江由潛入
 漢是枝派也
[006-17a]
 
 
 
 
 
 
 
 
[006-17b]
 
 
 
 
 
 
 
 禹貢㑹箋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