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58 禹貢會箋-清-徐文靖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禹貢㑹箋卷五
          翰林院檢討徐文靖撰
淮海惟揚州
 蔡傳曰揚州之域北至淮東南至於海箋/按釋名曰
 淮圍也圍繞揚州北界東至海也孔傳但云北據淮
 南距海蔡傳以東南至海為是杜佑曰自晉以下厯
 代皆云五嶺之南至於海並禹貢揚州之地按荆州
[005-1b]
 南境至衡山之陽若五嶺之南在九州封域則以隣
 接壤宜屬荆州豈有舍荆而屬揚又熊氏曰禹嘗至
 會稽並越地屬揚州亦甚矣若㑹稽東南郡縣及粤
 東八閩唐虞時聲教未通貢賦不及此皆秦漢後開
 闢之地烏可以揚州概之今按堯典宅南交山海經
 甌閩皆在海中桂林八樹在番禺東則南粤交廣禹
 時已通聲教者可知國䇿呉起為楚悼南攻揚越史
 南越尉佗傳秦時已併夫下畧定揚越張晏曰揚越
[005-2a]
 揚州之南越也正義曰夏禹九州本屬揚州故曰揚
 越觀禹貢揚州貢賦沿於江海而荆州但云江沱潛
 漢其封域不及海可知矣
彭蠡既豬
 蔡傳曰彭蠡地志在豫章郡彭澤縣東合江西江東
 諸水跨豫章饒州南康軍三州之地三州䖍州洪/州饒州也
 謂鄱陽湖者是也箋/按地理志豫章彭澤縣彭蠡澤
 在西郡國志彭蠡湖周四百五十里荆州記曰宫亭
[005-2b]
 即彭蠡澤也謂之彭澤湖一名滙澤張勃呉録曰彭
 蠡今名洞庭湖案在今九江郡界正義曰彭蠡是江
 漢合處元和志曰揚瀾湖一曰左里今都昌縣西南/九十里有左里
 城/彭蠡又呼為左蠡是皆湖之異名也史記秦伐楚
 取番置番陽縣以在鄱水之陽也隋始以鄱陽名湖
 金仁山曰彭蠡今鄱陽湖自洪宫亭受江西嶺北江
 東諸水在江饒南康興國之間至池州湖口入江漢
 志所謂湖漢九水者是也
[005-3a]
陽鳥攸居
 蔡傳曰陽鳥隨陽之鳥謂鴈也今惟彭蠡洲渚之間
 千百為羣記陽鳥所居猶夏小正記鴈北鄉也箋/
 孔傳曰冬月所居於此澤正義曰日之行也夏至漸
 南冬至漸北鴻鴈之屬九月而南正月而北左思蜀
 都賦所云木落南翔氷泮北徂是也日陽也此鳥南
 北與日進退故曰陽鳥夏小正曰正月鴈北鄉戴傳
 曰鄉者何也鄉其居也鴈以北方為居何以謂之居
[005-3b]
 生且長焉耳九月遰鴻鴈何不謂南鄉也曰非其居
 也今禹貢彭蠡攸居則又實指南鄉而言葢是時水
 土既平洲渚之間羣相聚處晞陽自得一若其生且
 長於是焉故謂之攸居也
三江既入
 蔡傳曰庾仲初呉都賦註松江下七十里分流東北
 入海者為婁江東南流者為東江併松江為三江其
 地今亦名三江口呉越春秋所謂范蠡乗舟出三江
[005-4a]
 之口者是也箋/按地理志南江從會稽呉縣南東入
 海今蘇州/呉縣中江從丹陽蕪湖縣今屬太/平府東北至㑹稽
 陽羡東入海今常州府/宜興縣北江從㑹稽毗陵北東入海
 今常州府/江隂縣故導水東為北江東為中江孔傳曰有北
 有中南可知也葢三江既入入海之道有三非謂入
 震澤也蔡傳以松江婁江東江當之周公環曰宋/人
 江口江面濶九里地𫝑低於震澤三丈蘇子瞻曰三
 呉之水瀦為太湖湖之水溢為松江以入海然則三
[005-4b]
 江皆震澤之委又近在數十里内合為一江以入海
 無所謂三江既入者也安得據以為禹貢三江
 蔡傳曰蘇氏謂岷山之江為中江嶓冢之江為北江
 豫章之江為南江似可依據然江漢㑹於漢陽合流
 數百里至湖口而後與豫章江㑹又合流千餘里而
 後入海不可復指為三矣箋/按國語子胥曰呉之與
 越三江環之民無所移固非一呉縣南之三江遂可
 以環呉越矣周職方揚州其澤藪曰具區其川三江
[005-5a]
 其浸五湖呉地記云五湖太湖東岸五灣也然職方
 藪具區注云即震澤安得又以太湖為浸而兩記之
 也呉越春秋曰范蠡既滅呉乃乗扁舟出三江入五
 湖若震澤即五湖三江即震澤之委何言出三江又
 何言去呉而辭越也應劭曰范蠡出三江入五湖今
 廬江臨丹陽蕪湖縣是也据漢志以禹貢中江在蕪
 湖則廬江即為三江之一從可知矣蘇氏謂漢水自
 北而來至大别入江是為北江然江漢並為大川不
[005-5b]
 應没漢之名改為北江也竊意山海經曰廬江出三
 天子都入江彭澤西郭璞注曰江出岷山東南至廬
 江南界今廬江正在江北彭澤正在江南而大江行
 乎其中合為三江自尋陽而東直趨於海其東北至
 常州宜興入海者是為中江又一股至松江江隂入
 海者是為北江呉縣南東入海者為南江入海之道
 有三也漢志廬江出陵陽東南北入江則入江為北
 江何疑也
[005-6a]
 蘇傳曰蘇氏知其説不通遂有味别之説禹之治水
 本為民去害豈如陸羽輩辨味烹茶為口腹計耶箋/
 按易緯河圖曰九州殊題水泉剛柔各異青徐泉酸
 以鹹荆揚泉酸以苦梁州泉苦以辛兗豫泉甘以苦
 雍冀泉辛以鹹唐書許敬宗傳古者五行皆有官水
 官不失職則能辨味與色潛而出合而更分皆能識
 之豈謂如陸羽輩為口腹計耶
震澤厎定
[005-6b]
 蔡傳曰震澤太湖也地志在呉縣西南五十里今蘇
 州呉縣也曾氏曰震如三川震之震若今湖翻是也
 具區之水多震而難定故謂之震澤厎定者言厎於
 定而不震動也箋/按郡國志呉郡呉縣震澤在西劉
 昭注曰越絶書云湖周三萬六千頃又有大雷山小
 雷山山海經曰雷澤有雷神鼓其腹在呉西楊脩五
 湖賦曰頭首無錫足蹄松江負烏程於背上懷大呉
 以當胸岝㟧崔嵬穹窿紆曲大雷小雷湍波相逐皆
[005-7a]
 以雷澤為震澤易曰震為雷故名湖為震也若三川
 震記異也豈可以震澤例之端臨馬氏曰太湖跨蘇
 湖常三境宣歙以東富陽以北水俱從荆溪之百瀆
 長興之二十四瀆湖州之三十六瀆呉江之七十二
 漊吐納焉揚州記太湖一名震澤/一名笠澤一名洞庭此厎定所以難也
 故經言震澤厎定以見揚功之告成豈從前震蕩難
 定至是乃厎於定哉
篠簜既敷
[005-7b]
 蔡傳曰篠箭竹簜大竹郭璞曰竹濶節曰簜敷布也
 箋/按爾雅東南之美㑹稽之竹箭在禹跡為揚州故
 特記篠簜也爾雅疏云李巡曰竹節相去一丈曰簜
 孫炎曰竹濶節者曰簜竹紀曰小篠大簜竹之通稱
 朱子曰簜小節竹也不知何据敷布也孔傳曰水去
 布生如易説卦傳震為旉為蒼筤竹旉亦敷也氣盛
 而敷布森列
厥草惟夭厥木惟喬
[005-8a]
 蔡傳曰少長曰夭喬髙也箋/按孔傳少長曰夭喬髙
 也正義曰詩云桃之夭夭南有喬木是也周書大聚
 解旦聞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
 此夭喬所由來也
厥土惟塗泥
 蔡傳曰塗泥水泉濕也下地多水其土淖箋/按孔傳
 地泉濕蔡傳易地為水水與泉豈有二乎又按夏小
 正曰滌凍塗戴傳曰凍塗者凍下而澤上多也尸子
[005-8b]
 曰行塗以楯史記曰泥行乗橇荆揚塗泥禹施功為
 尤多矣
厥田惟下下厥賦下上上錯
 孔傳曰田第九賦第七雜出第六箋/按周職方曰揚
 州榖宜稻援神契曰泍泉宜種稻金氏曰古人尚黍
 稷田雜五種黍稷麥/菽稻故雖旱潦而各有所收塗泥之
 土其田獨宜稻不利他種故第為最下下上上錯者
 錯在下上之上
[005-9a]
厥貢惟金三品
 蔡傳曰三品金銀銅也箋/按周職方揚州其利金錫
 考工記曰呉粤之金錫越世家注曰賈逵説云虞夏
 商周金幣三等或赤或白或黄黄為上幣銅錢為下
 幣釋器云黄金謂之璗白金謂之銀三品之來古已
 然矣
瑶琨篠簜馬融本琨作/瑻韋昭音貫
 蔡傳曰瑶琨玉石名詩曰何以舟之惟玉及瑶琨説
[005-9b]
 文石之美似玉者取之可以為禮器篠之材中於矢
 之笴簜之材中於樂之管簜亦可為符節周官掌節
 有英簜箋/按周禮内宰職大祭祀則贊瑤爵鄭注曰
 其爵以瑶為飾説文琨石似玉者山海經曰㑹稽之
 山多金玉下多砆石殆琨之類也經又曰竹山多竹
 箭郭璞曰箭篠也是篠中矢笴也儀禮大射禮簜在
 建鼔之間鄭注曰簜竹也謂笙簫之屬又乃管新宫
 注曰管謂吹簜以播新宫之樂是簜中樂之管也周
[005-10a]
 官掌節凡邦國之使節皆金也以英簜輔之鄭注曰
 英飾也簜竹也以竹為函加以畫飾而盛其節也干
 寳曰英刻書簜竹箭也刻而書其所使之事以助三
 節之信未有以英簜為符節者惟朱子曰古人符節
 多以玉為之又有竹符又有英簜符簜小節竹使者
 謂之簜節也蔡傳簜可為符節本此
齒革羽毛惟木史記無惟/木二字
 蔡傳曰象有齒犀兕有革鳥有羽獸有毛木楩梓豫
[005-10b]
 章之屬箋/按孔傳曰齒象牙革犀皮羽鳥羽毛旄牛
 尾据周禮掌皮冬斂革共其毳毛為氈以待邦事司
 服掌王之衣服祀四望山川則毳冕鄭氏曰毳罽衣
 也正義曰爾雅云毛釐謂之罽則續毛為之若今之
 毛布是也當是時洪水泛濫草木暢茂鳥獸蹄迒之
 迹交錯於原野聖人因制為齒革羽毛之貢若周官
 冥氏攻猛獸則獻其皮革齒須翨氏攻猛鳥以時獻
 其羽翮使自為驅除而不之覺角人掌以時徴齒角
[005-11a]
 於山澤之農羽人掌以時徴羽翮之政于山澤之農
 皆祖述禹貢之遺制也至於惟木之貢不言何木者
 殆即為厥木惟喬者也前此巢居穴處至是易之以
 宫室上棟下宇葢取諸大壯則需於喬木者殊廣也
 若必為楩梓豫章之屬何荆州言杶榦栝栢而此但
 言惟木也周禮太宰九貢五曰材貢木材也是矣
島夷卉服
 蔡傳曰島夷東南海島之夷卉草也葛越木棉之屬
[005-11b]
 箋/按史記注海州東海縣有島山去岸八十里括地
 志百濟國西南海中有大島十五所皆置邑有人居
 島夷之屬大率類此卉服孔傳曰草服葛越後漢書
 世祖勅㑹稽獻越布文選孫楚書葛越布於朔土注
 葛即葛藟越即蕉苧黄草之屬蔡傳以為木棉之屬
 非
厥篚織貝
 蔡傳曰織貝錦名織為貝文詩曰貝錦是也今南夷
[005-12a]
 木棉之精好者亦謂之吉貝海島之夷以卉服來貢
 而織貝之精者則入篚焉箋/按初學記堯懸貝於撝
 宫則大貝亦當時所重或然也朱仲相貝經有黄貝
 紫貝餘泉餘蚳黄白文之異當時島夷布帛織為黄
 白青黒之貝文因曰織貝傳以木棉之精好者亦謂
 之吉貝據宋書蠻夷傳云悉蘭池國産吉貝布闍婆
 國獻吉貝織雜色等布呵羅單國遣使致天竺白疊
 古貝葉波國古貝等物古貝即吉貝也李東璧曰古
[005-12b]
 貝是木棉自劉宋始入中國禹時安得有之又小雅
 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錦亦謂貝之文耳傳以織
 貝為錦名亦非
厥包橘柚錫貢
 蔡傳曰包裹也小曰橘大曰柚錫者必待錫命而後
 貢非嵗貢之常也箋/按周官太宰九貢有物貢鄭注
 曰物貢雜物魚鹽橘柚也吕氏春秋曰果之美者江
 南之橘雲夢之柚崔寔政論曰橘柚之實堯舜所不
[005-13a]
 常御故禹貢亦錫命而後貢考工記橘踰淮而北為
 枳故淮海貢之王肅曰錫其命而後貢之不常入
㳂于江海達于淮泗史記㳂作/均達作通
 蔡傳曰順流而下曰㳂㳂江入海自海而入淮泗不
 言達於河者因於徐也禹時江淮未通故㳂於海至
 呉始開䢴溝隋人廣之而江淮舟船始通也孟子言排
 淮泗而注之江記者之誤也箋/按孔傳曰㳂江入海
 自海入淮自淮入泗正義曰文十年左傳㳂漢泝江
[005-13b]
 泝是逆㳂是順㳂江入海順也自海入淮自淮入泗
 逆也水經注曰昔呉將伐齊北霸中國自廣陵城東
 南築䢴城城下掘深溝謂之䢴江亦曰韓溟溝左傳
 哀五年呉城䢴溝通江淮杜預曰于䢴江築城穿溝
 東北通射陽湖西至末口入淮今末口在淮安府北
 五里哀十三年㑹晉侯及呉子於黄池呉語曰夫差
 起師北征闕為溝於商魯之間北屬之沂西屬之濟
 以㑹晉公午於黄池是呉之通水有二不獨江淮之
[005-14a]
 始通己也隋大業三年詔𤼵淮南兵夫十餘萬開䢴
 溝自山陽淮至於揚子江三百餘里水面濶四十步
 傳謂隋人廣之者也
 
 
 
 
 
[005-14b]
 
 
 
 
 
 
 
 禹貢㑹箋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