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16 日講易經解義-清-牛鈕 (master)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日講易經解義卷十二
  ䷲震下/震上
   震取一陽生於隂之下有奮迅激發之意焉然當變
   動之時而能恐懼脩省則可致福而逺害故曰亨此
   卦以初為震主其餘諸爻各就其位以明處震之義
   耳六二守正於震來故復得也六三去不正於震時
   故无𤯝也九四沈溺於二隂故未光也六五中徳自
[012-1b]
   守以恐懼為心故能易亂為治以危為安使无喪而
   有事也人君致治也在一念之兢惕知其危則思保
   危憂其害則思弭害故雖如上之隂柔而處震極猶
   能早圖而无咎也觀震卦自上六之外别無凶者以
   其有危懼之心無逸豫之志也然與其臨震而方懼
   不如未震而豫防故境之震出於猝至者未可知也
   心之震惕於平時者可自主也能以心御境境可無
   患矣
[012-2a]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此卦上下皆震一陽始生於二隂之下有突如其來逃
 奮激發之義是當震而能動者也故名為震卦辭言
 人心常存恐懼乃為致福之道也震來當震之來時
 虩虩恐懼驚顧貌震驚百里以雷言也七所以舉鼎
 實薦則升於俎上鬯謂以秬黍酒和鬱金以灌地降
 神不喪七鬯存主有定也以長子言震為長男故有
 長子之象文王繋震彖辭曰時至於震則變動不寜
[012-2b]
 若不可以得亨矣不知生全出於憂患而安樂得於艱
 危震葢自有亨之道焉震亨何如人當震之來時茍
 能虩虩然恐懼脩省而不敢有一毫慢易之心則圖
 維之周慮事之熟始於憂勤終於安適而一笑一言皆
 啞啞自如矣雖或卒然之頃變起意外如雷之奮擊
 百里之内莫不為之震驚然此中之主宰素定身心
 泰然無改常度不猶長子之主祭者恪守所主之重
 而不喪七鬯乎震有亨道如此按震有自内出者則
[012-3a]
 為恐懼脩省有自外至者則為憂患災害然聖人不
 恃震之不來而恃我有處震之道故兢業日惕於神
 明抑畏時凜於夙夜葢惟懼乃可以不懼惟危乃可
 以不危詩曰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
 驅言其敬也若不知敬懼而以慢易乗之則事變之
 來將惶惑而不知所措矣故臨大事而不失者惟始
 終一敬而已此處震之道也
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
[012-3b]
驚百里驚逺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

 此彖傳是釋震彖辭以明震之所以亨也則法也出
 謂繼世而主祭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上當有不喪
 七鬯四字孔子釋震彖辭曰震而繫以亨者葢人事
 之安危係於一心之敬怠心能震動則自有亨道不
 待言矣又云震來虩虩者葢憂患災害自外而來惟
 心存戒懼不敢少寧則憂患消而安樂至恐雖非福
[012-4a]
 乃所以致福也又云笑言啞啞者葢遇事而懼則審
 慮必極其精區畫必極其當一舉一動無不合於法
 則此所以得相安無事而笑言啞啞也所謂驚震百
 里者葢言國家事變卒臨衆志揺動如雷震百里之
 内逺邇皆為之驚懼也當此時而有長子之責者乃
 能處之凝定不失所主則持重之徳真足以負荷重
 器可以守宗廟社稷而為天地神人之祭主矣按易
 以乾為人君之象震為儲貳之象葢能成其為子斯
[012-4b]
 無負其為君震之懼即乾之惕震之動即乾之健人
 情懼則畏威之念迫而省過之心生動則怠慢之氣
 祛而明作之功奮乾道之乘時御天長子之主鬯宗
 廟乾與震無二理也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脩省
 此象傳是言君子畏天之學也洊再也孔子釋震象
 曰雷聲至重洊則加厲震之象也君子體之以為禍
 患之來皆人事所感召自非反身脩徳何以格天而
[012-5a]
 弭災於是内存恐懼而作於心者罔敢有怠忽之時
 外務脩省而見於事者罔敢有茍且之行戰戰兢兢
 實圖率徳改行以無負天心之仁愛斯處震之道得
 矣按人未嘗無恐懼之時而恒不能盡脩省之實葢
 徒恐懼而不脩省則變至而憂慮百出變已而怠緩
 自如矣君子則憂其變之來而恐懼以圖之於先思
 其變之弭而脩省以救之於後所以能盡畏天之學
 也昔周宣王遇災而懼側身脩行宋景公一言合道
[012-5b]
 熒惑退舎恐懼脩省誠人君挽囘天心之要道哉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
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此一爻是言人能先事而戒則可以無患也周公繫
 震初爻曰初為成震之主處震之初是能常存敬畏
 而虩虩然恐懼脩省者如是則思患豫防始於懼而
 後可以不懼笑言啞啞安樂自如不亦吉乎孔子釋
 初象曰初九震來虩虩者豈終於恐懼乎葢心存敬
[012-6a]
 惕之念自獲安適之休可以致福也笑言啞啞者豈
 出於倖致乎葢心當恐懼之後宰物之機已熟御事
 之權已定自有處震之法則也按周公繫震初之辭
 即文王之彖辭先儒言震為長子有主器之責文王
 既以全彖當之周公專屬之初九何也初陽在下即
 乾之潛龍古者天子之元子與公卿大夫元士之子
 凡民之俊秀同齒讓於學宫為有君父在則禮然此
 爻辭所以專屬之初九欲令後世知早諭敎之道風
[012-6b]
 愆之訓無逸之篇師保日陳於前也其餘諸爻則又
 各就其位以明處震之義焉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象曰震來
厲乘剛也
 此一爻是言二為强暴所迫惟能自守則可以獲安
 也十萬曰億謂大也九陽數之極九陵言其極高也
 七日者卦位有六七乃更始事既終時既易也周公
 繋震二爻曰六二陰柔乘初九之剛以柔弱之資而
[012-7a]
 遇强梁之人是當震之來而危厲也且不但危厲而
 已因怖懼而大喪其所持之貨貝且逺避而升于高
 陵之上其不皇自安如此幸柔順中正足以自守所
 遭雖為不幸而此心不為之亂及時過事平其所喪
 者不待追求而七日自獲矣孔子釋二象曰震來厲
 者葢六二乘初九之剛以柔遇强力不相敵危厲之
 來勢所必至豈徳不足哉按陽剛之人多震動有為
 陰柔之人多因循不振以柔乘剛往往得困固其宜
[012-7b]
 耳然能居中履正以退為進始雖有不克自全之憂
 後自有復還故物之喜其喪也乃所以為得也六二
 之勿逐自得其殆善處震者歟
六三震蘇蘇震行无眚象曰震蘇蘇位不當也
 此一爻是言三之無徳致危因示以善反之術也蘇
 蘇緩散自失之狀周公繋震三爻曰六三以隂居陽
 不得其正是當危懼之時而猶行險僥倖罔知脩省
 以致災難愈迫不勝其驚懼之心而精神渙散有蘇
[012-8a]
 蘇之象若能以此懼心而震動激厲去其不正以從
 於正則難處之中尚有善處之術危者可以復安何
 至於眚乎孔子釋三象曰凡人必有奮發之心斯無
 怠緩之失三之震蘇蘇者由其處位不當失中正之
 則是以皇恐失措至於蘇蘇也按三為危地當震懼
 之來即以剛居之猶慮弗勝隂柔處此宜其操持不
 固至於自失也然天下禍患之生無不可戡之道惟
 懼其自暴自棄畏難茍安則終於不振耳何如奮發
[012-8b]
 有為而祛怠惰之習憂勤惕慮而勵脩省之圖安在
 亂者不可反而治亾者不可轉而存乎聖人以震行
 之道勵之其垂示者至矣
九四震遂泥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此一爻是言四之溺於晏安而不能振拔也遂泥䧟
 溺而不振之象周公繫震四爻曰九四處柔則失剛
 健之道居四則無中正之徳又陷於二隂之間載胥
 及溺不克自拔則其往也將遂沈溺而不復起矣孔
[012-9a]
 子釋四象曰當震時而能自奮發庶幾不至於滯溺
 今震而遂泥則終於幽暗而已豈能自耀於光明乎
 按震為剛徳之首初以剛居剛振動有為震之所以
 亨也四亦為震之主而失剛不正錮於重隂處危難
 而無退守之徳欲震動而無奮勵之行則日就沈淪
 終於柔闇震道亾矣春秋傳曰晏安鴆毒不可懐也
 從古天姿髙絶者往往以一端之嗜好不足亂其聰
 明便辟之小人不足惑其神志而偶狎近之遂為所
[012-9b]
 中而不及覺矣所以具生知之材又必加以克已之
 學然後性行光而功業彰庶幾剛徳常全而動無不
 亨也乎
六五震往來厲億无喪有事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其
事在中大无喪也
 此一爻是言五處危懼之時而徳尚足以有為也億
 大也周公繫震五爻曰六五以隂柔而當震之時是
 懦弱之人履國家之變才既不足以振拔而勢又處
[012-10a]
 夫艱虞宜其往來皆厲無時而不危也然其所處得
 中才雖不足以濟時而徳猶足以自守故能易危而
 安君徳尚可復脩治道尚可復振大无所喪而又能
 有事也孔子釋五象曰六五震往來厲者言以柔弱
 之才而當此多難之秋其所行皆危厲也所行危厲
 而猶能以有事者以其實有中徳於凡事之來皆恐
 懼脩省以處之知其危則思保其危憂其害則圖弭
 其害惟事事乃其有備不但止於无喪而已按當震
[012-10b]
 時非有才固不足以成功非有徳亦不能以自守六
 五居位得中雖不足於才而尚優於徳故能兢兢業
 業雖處厲而无喪葢往來皆厲則更患多而慮事久
 此多難所以興邦也其事在中則脩省密而偏倚消
 此守正所以制變也惟其始於懼是以終於無懼人
 君之一心豈非治亂所從出也歟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鄰无咎婚
媾有言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凶无咎畏鄰戒也
[012-11a]
 此一爻是言六才弱不足以當禍患而教其防之於
 早也索索謂志氣消阻矍矍謂瞻顧徬徨征往也周
 公繫震上爻曰上六純乎隂柔既無自守之操處乎
 震極又當事變之衝是無才而遇大變者也故當震
 動之來而志氣索索然以消阻瞻視矍矍然而徬徨
 以是而往則中先自亂而無以御事之變其凶必矣
 所以然者由處震極不能圖之於早也茍能思患預
 防於震未及躬而于其鄰之時恐懼脩省則患可弭
[012-11b]
 變可消自不至於索索矍矍之凶而可以无咎然以
 隂柔處震極雖能警戒預備亦不免於意外之虞即
 如婚媾乃相親愛者且不免於有言况可晏然而不
 戒乎孔子釋上象曰震索索之見於外者實原於心
 之危懼而不自安也若中有主則豈至於是哉雖凶
 而得无咎者葢天下之事防於未然者易為力制於
 已然者難為功今震方在鄰乃鄰所戒也及此時而
 畏之則有備無患又何咎矣按震卦自上六之外别
[012-12a]
 無凶者以有恐懼之心而無逸豫之志然與其臨震
 而方懼又不如未震而豫防晉士爕言惟聖人能内
 外無患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内憂漢史稱魏相在宣
 帝時勅椽史按事郡國輒白盗賊風雨災變相輒奏
 言之欲其君知憂懼常如禍患之至可見聖明之主
 無時不凛淵冰之危忠愛之臣無日不陳綢繆之戒
 也全卦言處震之道莫切於此矣
艮下/艮上
[012-12b]
 艮取得止之義物皆有止而以止於理者為大焉聖
 人欲人動静皆止於理而不奪於内外物欲之私以
 免於咎故卦辭予之以无咎六爻各不相應皆以人
 身取象以明止善不遷之意初六以隂居下自無妄
 動越分之失然其才柔質弱有不克終之慮非如四
 之外無所感内無所動時止而止者故四之占但曰
 无咎而初必利於永貞也若二之正已有餘而正人
 不足三之強制於外而反動其心則又非止道之正
[012-13a]
 矣至於六五曰艮其輔言有序悔亾者五為君位有
 訓導天下之任本中正之徳而出言有章皆止機也
 然止之心力持之不永則止之功徳亦積之不厚上
 九能艮於終則通上下為一身合行止為一道有至
 剛之徳而不渝於久有至健之才而無倦於終艮之
 極盛也大抵止之義貴合乎時初四時止而止則得
 之二三時行而止則失之夫曰止其所者時即所之
 屢遷所即時之貞一有得於時即有得於所無二義
[012-13b]
 也善止者隨境取之而已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
 此卦上下皆艮一陽止於二隂之上陽自下升極上
 而止有止於是而不進之義故名為艮卦辭言君子
 動静皆得其所止也艮止也背所當止之處文王繫
 艮彖辭曰天下之理合體用兼動静莫不有當止之
 所猶人之一身惟背為止也人惟不知所止往往内
 蔽於已私外奪於物欲斯不免於咎耳誠能惟理是
[012-14a]
 主而止於其當止焉有若艮其背矣由是其静也止
 於所當静之理湛然一太虚之體而已縱耳目口鼻
 之欲為吾身不能無者終不得而累之也非不獲其
 身乎何也知有理而不知有身即謂之忘身可也其
 動也止於所當動之理廓然一太虚之用而已縱聲
 色臭味之感為人所易動者終不得而移之也非行
 其庭不見其人乎何也知有理而不知有人即謂之
 忘人可也動靜皆定内外兩忘無時無事不合於理
[012-14b]
 有以盡已性而立人極矣復何咎哉按艮卦取象於
 山卦辭又取象於背天地之間雷風水火澤皆動惟
 山不動人身四體五官皆動惟背不動皆以明止之
 義也然所謂止者即止至善之義靜有至善動亦有
 至善體用原不相離孔子稱大舜無為而治恭已正
 南面固無為也舉十六相屏四凶大賞大刑而我心
 不動天下不驚亦無為也此正程氏所云靜亦定動
 亦定者聖學聖治至於艮而無以加矣
[012-15a]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
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
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此彖傳是釋艮彖辭贊其能止之妙而推其得止之
 騐也艮體篤實故有光明之義上下謂内外卦之六
 爻敵應謂陽與陽敵隂與隂敵不相應也孔子釋艮
 彖辭曰卦名為艮者葢艮則止於理而不遷於義為
 止也止之義何如人之行止各有其時而當止之理
[012-15b]
 又隨時而在故事物未交時乎當止則藏此理於無
 形止其所當止也事物既接時乎當行則順此理以
 推運行其所當行也夫止與行各止其所而不容易
 故時行則行是動而止於理動不失其時矣時止則
 止是靜而止於理靜不失其時矣動静皆止一因乎
 時而不以已與焉尚安有意必固我之蔽其道不亦
 光明乎辭曰艮其背何哉凡人一身惟背為止艮其
 止者言止其當止之所也以卦體言之凡爻隂與陽
[012-16a]
 應陽與隂應今卦之上下隂則皆隂陽則皆陽隂陽
 各以敵應不相為偶各止其所而不相與也夫惟各
 止其所是以内焉止於吾身之所知有理而不知其
 身外焉止於應物之所知有理而不知有人能盡乎
 止之道而无咎也按艮象獨稱光明者惟定乃明也
 而定必由於知止不知止則胸次煩擾而日見其昏
 昧如鑒之為塵所汚而不能照物也能知止則中有
 定向而日進於清明如水之不為風蕩而萬象皆涵
[012-16b]
 也異端曲説非不曰宇泰定而天光發又曰戒生定
 定生慧然其所云定與戒者乃清淨寂滅而不知格
 物窮理靜而無以立體動而無以致用豈吾儒内外
 一貫之學也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此象傳是言君子能止其當止而心與理安也兼山
 重山也孔子釋艮象曰上下皆艮兩山竝峙各止其
 所艮之象也君子體之以道在天下凡内而身心外
[012-17a]
 而事物莫不各有當止之所乃為位也君子即其所
 居之位而思之如君臣父子則各盡其道富貴貧賤
 則各行其素他如在上則不侵下職在下則不奪上
 權在左則不得渉右在右則不得干左自不至出乎
 其外而有所思也如是則有得於各止其所之義矣
 按生人所歴萬有不齊而莫不有一定之位稍出其
 位即失其所當止然位雖一定而此中經綸變化與
 時推移其道無窮又不可以不思大學言止仁止敬
[012-17b]
 止慈止孝止信視之似乎庸常而欲窮其理充其量
 則終身黽勉未能無歉於位之内安敢求多乎位之
 外哉故曰學然後知不足如此雖欲思出其位而有
 所不能矣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貞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此一爻是言初能止於始而又勉以善終之道也周
 公繫艮初爻曰初六隂柔則無妄動之失居下則無
 越分之思是身一於理而嗜慾不以汨其心心安於
[012-18a]
 遇而外物不以移其性葢當止之地而能艮其趾者
 可以无咎矣然初隂才弱恬靜有餘而持守或不足
 又必即貞一之功而要之為終身之守一事一物此
 止推之萬事萬物亦此止庶幾久暫無間乃永貞而
 不變也何利如之孔子釋初象曰初六艮其趾者葢
 至正之理本人所當止惟不知所止而失正者多矣
 初有知止之明而擇此正於始有欽止之功而守此
 正於終是能不失其正也按艮趾為止於初之象千
[012-18b]
 里之行始於足下當其發軔之日止得其正由此事
 成功立可以堅久不廢矣然人之常情有初鮮終始
 雖克慎厥止或半塗而偶喪焉故艮止非難永貞為
 難周公於初曰永貞於上曰敦艮合初終以觀止乃
 見止道之光明也夫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隨未退
聽也
 此一爻是言二能守已而尚歉於有相之道也腓足
[012-19a]
 肚周公繫艮二爻曰六二當腓之處乃人身之易動
 者也而居中得正能自止其腓而不動如此則恬靜
 自守在我固止其所而無失矣然君子之學既貴於
 正已又貴於正人三為二之所隨上下之分久已相
 屬乃過剛不中以止乎上至於列夤熏心則匡救之
 責誠二之不可諉者顧以隂柔之資但能隨之不能
 拯之於心豈能自安乎是以其心不快也孔子釋二
 象曰不拯其隨固二柔弱而力不足之故然亦豈盡
[012-19b]
 其罪哉由三止於上不肻退聽乎二則下雖欲諌不
 能使上之必從其諌若之何其拯之也按程傳言士
 之處髙位則有拯而無隨在下位則有當拯有當隨
 有拯之不得而後隨夫下之事上位無大小皆有持
 顛扶危之任有言不聽勉而隨之乃詭隨矣其可乎
 然拯雖在二從則在三三不能虚已以受善二亦無
 如之何是二過三亦過此又在上者之不可不知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熏心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
[012-20a]
 此一爻是言不當止而止欲強制其心而反動其心
 也限身上下之際即腰胯也夤膂脊骨列分裂也周
 公繫艮三爻曰道在天下時行時止不可膠固而不
 通如限在人可屈可伸當上下之衝而不可一於止
 者九三過剛不中據其一偏之見執於止而不知變
 是艮其限者也如是則事勢乖離物情睽隔若分裂
 其夤然夫却動求靜心豈能靜外既不合於人情内
 必不慊於心志其為危厲熏灼於心不安之甚矣孔
[012-20b]
 子釋三象曰止道貴乎得宜原不可以固執九三艮
 其限而不知變通自謂可以制心而豈知適以裂夤
 其危厲之勢必至熏心也按寂然不動者心之體固
 不可以徇物感而遂通者心之用又不可以絶物所
 以心日應事而常泰然未嘗以強制為止也九三以
 一竒横於卦中有艮限之象以一陽間乎四隂有列
 夤之象限分上下夤列左右各止其所無相資相待
 之意故此心危厲而不安也由此推之天下猶一身
[012-21a]
 然君臣共治元首股肱謂之一體茍間隔不通則堂
 陛朝野之間判然為二君澤何由下濟民隠何由上
 聞欲以興起至治難矣其患可勝道哉
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此一爻是言四得其所止而無私欲之累也周公繫
 艮四爻曰六四以隂居隂時止而止凡一身之中思
 不亂營官不亂役視聽言動與夫欲惡得喪俱無所
 感於外亦無所動於中一於止而止者也為艮其身
[012-21b]
 之象如是則心與理俱靜不失時而此身皆止道光
 明之身矣何咎之有孔子釋四象曰六四艮其身者
 豈必絶天下之物而後為得所止哉葢衆動萃於厥
 躬而妄動亦起於厥躬惟是從躬之方動而有我之
 私即止之而不行奚有躁妄之失乎按艮六爻皆於
 人身取象而獨以身屬之四者以四入上體可合下
 體為全身趾與腓與限主行輔主言言行有不得其
 止者莫不歸咎於身艮其身則一身之行止動靜各
[012-22a]
 止於至善而不遷矣卦以不獲其身為无咎而爻以
 艮其身為无咎葢身失其所止則此身為味色聲臭
 之身身得其所止則此身為踐形盡性之身豈有二
 義哉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亾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此一爻是美五之能謹言而推本於心之純也輔謂
 輔頰言所從出周公繫艮五爻曰六五當輔之處正
 言之所由出者而以隂居陽若不免有失言之悔今
[012-22b]
 止之於輔則有所制而發不茍理之不當言者固止
 而不言也即當言而言亦得其先後之次時之不可
 言者固止而不言也即可言而言亦協其緩急之宜
 有序如此又安有出口之悔哉孔子釋五象曰六五
 之艮其輔者由其以柔居中而有中徳是心安乎理
 而不偏故言當乎理而不紊則言之大固本於心之
 一耳按言者人之心聲心之精微不能達者皆於言
 傳之五為君位有訓導天下之任布之為謨誥宣之
[012-23a]
 為令甲其係尤重髙宗三年不言一言而四海咸仰
 威王三年不言一言而齊國震驚庶幾此爻之艮其
 輔而言有序者所謂王言惟作令莫不尊而信之也
 乎
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此一爻是言大人止於至善而不遷之學也周公繫
 艮上爻曰上九以陽剛居艮之極則有誠實不妄之
 徳堅確固守之操但見心無一念不恊於理理無一
[012-23b]
 息不安於心敦此止於靜專而理之涵於退藏者安
 固而不揺敦此止於動直而理之達於時措者堅貞
 而不易為敦艮之象信乎大人止善之學而吉也孔
 子釋上象曰敦艮而得吉者葢昧於所止不足以言
 艮廢於半塗不足以言敦上九心純而守固於理之
 止於初者愈久而不變葢不徒止於始而又能厚其
 終此其所以吉也按自初至五為趾為腓為限為身
 為輔莫不有當止之道聖人既各就其位而示其義
[012-24a]
 矣然止之心力持之也不永則止之功徳積之也不
 厚上九能敦艮於終則通上下為一身合行止為一
 道有至剛之徳而不淪於久有至健之才而無倦於
 終書之欽厥止大學之止至善皆在是矣其斯為艮
 之極盛也夫
艮下/㢲上
 卦以漸進為義以進得其正為善物知止則進得其
 正循序有節所以止也從容積累所以進也彖取象
[012-24b]
 女歸爻取象鴻女歸待聘鴻飛識時漸之義也卦本
 乾坤三四往來隂進而止乎四九居五而得中下應
 六二二四皆隂三五皆陽自二至五皆得正位而初
 上二爻九以陽居上六以隂居下剛上柔下亦當其
 位六爻中唯九三過剛無應所以有凶而尚有禦冦
 之利以知君子立身處世凡事當以漸進學問以漸
 進必無躐等輕浮之患出處以漸進必無躁進失身
 之患然非有㢲順從容之徳不能漸非有艮止為之
[012-25a]
 主不能善㢲柔之用故同一㢲也中孚以㢲乗兑上
 九翰音登於天則凶以其知上不知下㢲而説也漸
 以㢲乗艮上九鴻漸于逵則吉以其自卑而髙㢲而
 能止也
漸女歸吉利貞
 此卦艮下㢲上其未進也自止而不茍於進其方進
 也㢲順而不急於進有漸進之義故名為漸卦辭言
 君子之進當以漸而得其正也女適人為歸故曰女
[012-25b]
 歸文王繫漸彖辭曰天下進之有漸莫如女歸六禮
 不備不敢行也君子之守已猶女子之守身其出身
 從人如女子之于歸禮備而後行則出處之分明而
 可以得吉矣然天下固有漸而未必正者今卦體自
 二至五位皆得正故其進也又必以正自持無枉道
 以徇人無曲學以阿世乃為利而靡失身之悔也按
 君子欲以道重天下必先以道重一身使稍有茍且
 必至屈已以干時躐等而犯義大節一失雖有過人
[012-26a]
 之才智而一遇存亾危急之秋其人必不可恃矣語
 曰不貞之女必孕而不育不貞之士必賤而見棄明
 君得此意以進退天下之士則人人皆以禮義廉恥
 自防而患得患失之鄙夫豈敢復立於其朝哉
彖曰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
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㢲動不窮也
 此彖傳是釋漸彖辭以明漸與正之交重也之進當
 作漸進孔子釋漸彖辭曰卦名漸者葢漸有漸進之
[012-26b]
 義也天下之漸進莫如女子之于歸君子漸進亦如
 女歸然後可以得吉也辭言利貞者何哉以卦變言
 之自渙而來下卦之九本居二而今進居三是以陽
 居陽而得其位矣自旅而來上卦之九本居四而今
 進居五是亦以陽居陽而得其位矣夫臣得其位而
 無失其為臣君得其位而無失其為君則君臣道合
 庶績咸熙而可以有功也所以然者以九得三位是
 臣進以正九得五位是君進以正君臣皆得其正則
[012-27a]
 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自上及下自近
 達逺不可以正邦乎夫進以正而可以成正邦之功
 則進其可以不正耶所以貴於貞也然利貞之義不
 獨卦變有之也卦體亦有之以二五言則二體皆得
 其位之正止以五言則九五又得其位之中本諸身
 措諸政者一皆剛而不過威而不猛寧有過不及之
 差乎夫即其建中之善而表正之功自無不在矣是
 亦利貞之義也夫抑漸進之義不特女歸有之也卦
[012-27b]
 徳亦有之方其在下則自止而不妄動及其上進又
 㢲順而不迫切以是而動則有以取重於天下而進
 無所阻寧有窮乎夫即其不窮之動而止㢲之徳往
 無不利矣謂非漸進之義也夫按國家登進人才本
 以正邦而善俗君子在位乃有尊主庇民之效未有
 不貞之士而可以圖功者也然君者又為臣之表人
 君好尚一失其當守正持重者或見為迂疎而不喜
 傾險躁妄者反以為有才而驟用倖進之端一開士
[012-28a]
 皆思爭先㨗得躐踞髙位有棄禮讓捐廉恥而不顧
 者矣誰肯自安於恬退哉此傳既言二五之得位而
 又獨重五之得中也故曰為政在人取人以身
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徳善俗
 此象傳是言君子脩已治人皆以漸而致也孔子釋
 漸象曰山上有木以漸而長漸之象也君子體之以
 徳固不可不畜而至徳淵深未可以一蹴到也必優
 游厭飫深造不已以使之自達而無躐等妄進之弊
[012-28b]
 則徳以漸而畜矣俗固不可以不善而習俗染汚未
 可以旦夕化也必薰陶漸染教思無窮以使之自化
 而無見小欲速之意則俗以漸而善矣按居徳為脩
 已之事善俗為治人之事徳以漸而至此所謂始於
 為士終於為聖也俗以漸而成此所謂日遷善而不
 知所以化之也漸之義大矣哉
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无咎象曰小子之厲義无
咎也
[012-29a]
 此一爻是言始進之士無汲引之人也鴻水鳥往來
 有時先後有序故六爻皆以取象干水涯也艮為少
 男而居初故曰小子以喻士之新進者周公繫漸初
 爻曰初六始進於下既未得其所安而上復無應則
 又失其所藉為鴻漸于干之象葢鴻之行有序而進
 有漸水涯之地則非其所安也夫初以一介小臣漸
 進之初動多&KR1150杌且蒙譏被謗而有言語之傷似難
 免於咎者然此乃遭時之窮於吾無所虧損雖不免
[012-29b]
 於危厲而可以无咎也孔子釋初象曰小子之厲似
 乎有咎矣然此乃時命之不偶上復無應而然非已
 有以致之也故於義為无咎耳按爭名者於朝爭利
 者於市相傾相軋無所不有此昔人以仕宦為危途
 也而在始進則尤難賈誼見嫉於絳灌京房被讒於
 牢石士方離蔬釋蹻而遽欲與人家國之事雖有効
 忠之心安能免多口之懼哉士君子處此固宜量而
 後入勿越次以求進勿率意以妄言而聖君在上亦
[012-30a]
 必念新進小臣易招尤謗常曲意以矜全之則孤立
 之士弗至蒙咎於盛世矣
六二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吉象曰飲食衎衎不素飽也
 此一爻是言二之徳足以安其位而享其祿也磐大
 石也衎衎和樂之意周公繫漸二爻曰六二柔順中
 正進以其漸是抱徳以待時而無躁進之失者上有
 九五之應則遭逢聖主而得以展布其謀猷矣故徳
 稱其位而處之不危功以酬禄而享之不愧如鴻漸
[012-30b]
 于磐石之安而飲食衎衎和樂而自適也如是則得
 君行道而正邦善俗勲業無以加焉其吉為何如乎
 孔子釋二象曰六二之飲食衎衎非得之不以道也
 惟其有徳而得君則受祿於上皆其分之應得而不
 為徒飽矣不然能免竊祿之誚乎按人臣事君曷取
 乎漸進葢凉徳而居髙則有具瞻之愧無功而享厚
 則有尸祿之譏若漸之六二居天位享天祿而安之
 以為固然者以其能措國家于磐石之安納人民於
[012-31a]
 燕衎之樂也詩美羔羊之大夫曰退食委蛇嘉伐檀
 之君子曰不素餐兮其六二之謂歟茍或反是位則
 竊位也食則伴食也未有竊位而能致君澤民者也
 未有伴食而不妨賢黷貨者也人可不審所自處乎
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禦冦象曰夫
征不復離羣醜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禦冦順相
保也
 此一爻是言三之無徳無應而不得遂其進也陸高
[012-31b]
 平之地周公繫漸三爻曰九三過剛不中是鮮漸進
 之徳而上無正應又少與進之人如鴻乃水鳥在陸
 則不得所安為鴻漸于陸之象故擬之於夫則為征
 而不復矣何也征行之事惟集衆可以成功而剛愎
 自用孰肻協力以從事其不復宜也擬之於婦則為
 孕而不育矣何也生育之功必隂陽之相濟而過用
 其剛隂不足以輔乎陽其不育宜也是皆凶之道也
 過剛之道無適而可庶幾用以禦冦則剛勇之氣或
[012-32a]
 可成克敵之功耳其不當用於漸進可知矣孔子釋
 三象曰夫征不復者以其剛愎自用違衆獨立與羣
 類乖離也婦孕不育者以其過剛不和如有陽而無
 隂失其生育之道也利用禦冦者葢禦冦以剛則能
 倡勇敢之氣使衆人同心協力以相保衛也按隂陽
 之理當相應之位者為正不當相應之位者為邪九
 三以剛而比六四之柔於夫婦之義為邪矣葢以卦
 體言㢲女有歸艮男之象女歸之所以吉也以爻象
[012-32b]
 言四女無歸三男之理相比之所以凶也推之君臣
 朋友之間莫不皆然正不正之所關夫豈細故哉
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无咎象曰或得其桷順以㢲

 此一爻是言四之危而能安示以寡過之道也鴻趾
 連不能握枝故不木棲桷平柯也周公繫漸四爻曰
 六四以隂柔之資乗九三之剛是人進居高位不幸
 在剛暴小人之上未免見逼而不得所安為鴻漸于
[012-33a]
 木之象然㢲體柔順為能有以善處之則彼雖剛暴
 亦不得以加於我猶鴻漸于木而不得安或得木中
 之平柯而因以得所棲止也如是則始雖危而終不
 危亦可以无咎矣孔子釋四象曰六四或得其桷者
 以四性順而體㢲順則謙冲而無忤於人㢲則沈潛
 而克周於慮遇難處之人而有善處之道此其所以
 漸進而得安也按天下之事以剛愎自用處之鮮有
 不僨者况對強暴之人居危懼之地乎惟貴而能下
[012-33b]
 智而能愚從容以釋其疑退遜以消其忌則不徒自
 全其一身而且克濟夫大事非有識者豈能見及此
 哉
九五鴻漸于陵婦三歳不孕終莫之勝吉象曰終莫之
勝吉得所願也
 此一爻是言五與二為正應始雖睽而終必合也陵
 高阜也婦謂二周公繫漸五爻曰九五居尊以臨天
 下鴻之漸于陵者也然君待臣以𢎞化猶夫待婦以
[012-34a]
 生育六二為五之正應乃三四小人從中間之不得
 相合以成治功如婦之三歳不孕者然但邪不能勝
 正一時雖若阻隔久之自然㑹遇彼三與四豈能奪
 其正乎故終莫之勝而吉也孔子釋五象曰上下交
 而徳業成五之素願也特為三四所間未得即遂耳
 今終莫之勝而吉則君臣遇合而治化可成夙昔之
 志於是乎酬矣按三五二爻皆言婦三以四為婦非
 正也婦雖孕而不敢育故凶五以二為婦正也婦雖
[012-34b]
 不孕而終莫勝故吉可見天下吉凶之理不越正不
 正兩途而君臣遇合尤不可以或茍二當羣情躁進
 之時卓然自守是寜從正道之難而不肻趨捷徑之
 易者正邦善俗非斯人奚頼五之得二其吉宜矣
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象曰其羽可用為儀
吉不可亂也
 此一爻是言有徳而高蹈者其風世之功甚大也陸
 當作逵謂雲路也周公繫漸上爻曰上九居漸之極
[012-35a]
 所處至髙出乎人位之外是真超然物表而為賢達
 之極致也有鴻漸于雲逵之象雖天下之人未得蒙
 其實徳之惠然清風亮節足以激頑起懦而立斯世
 之坊表如鴻之羽可用為儀身雖不用而其道未嘗
 無用吉何如哉孔子釋上象曰其羽可用為儀吉者
 葢天下之人有志於富貴則富貴亂之有志於功名
 則功名亂之上之志卓然獨立有非富貴功名所能
 亂者宜其節著於一時而風垂於後世也按時至末
[012-35b]
 季士知進而不知退羡於寵利貪於勢位習以成俗
 在上者非表章一二髙世絶俗皭然不淄之士不能
 起其㝠頑而消其奔競古之帝王如唐堯讓位於許
 由成湯問道於務光髙帝降心於四皓光武屈體於
 嚴陵豈徒崇尚匹夫之節已哉實見頽俗非斯人莫
 挽名教非斯人莫興一人之制行而天下之治亂因
 之漸逵之功不在漸磐之下也人知有用之用而不
 知無用之用更大漸爻以是終焉有以也夫
[012-36a]
兌下/震上
 兌女在内震男在外男動女説以女説男不得其正
 六爻二四隂位而居陽三五陽位而居隂自二至五
 位皆不正初與上雖當隂陽之位而陽下隂上亦為
 失位且三本柔而乗二之剛四本剛而為五所乗剛
 柔易位内外倒置故彖辭為征凶無攸利然歸妹雖
 為凶占而歸亦有辨所歸果賢女歸即是男女大義
 若非中非正之女其害乃不可勝言初九有陽剛之
[012-36b]
 徳是處卑位而能盡其常職故彖云征凶而爻云征
 吉二五得中為歸之正三不得位而乗剛上為女歸
 之終而無應故皆不吉四雖震主而不得位故有愆
 彖辭之皆為凶占者乃防禁之辭究言其一失所歸
 其害必至於此也按咸與歸妹皆男女之説止而説
 則為咸動以説則為歸妹情同而動止異是以咸則
 取女吉而歸妹則征凶也
歸妹征凶无攸利
[012-37a]
 此卦兌下震上以兌少女而從震長男男動而女説
 又以説而動皆有男説女女從男之義故名歸妹卦
 辭言男女之合不以正也婦人謂嫁曰歸妹少女也
 文王繫歸妹彖辭曰男女之交人道所不能無必求
 諸禮而允協然後可以無敝此卦以説而動既非吉
 利之道矣况自二至五位皆不正則是男不能肅倡
 導之綱女不能遵柔順之範正家之節此其失矣征
 其免於凶乎三五兩爻皆以柔乗剛則是陽不能制
[012-37b]
 乎隂而隂乃敢陵乎陽尊卑之序此其紊矣又安往
 而利乎按王者正天下之道必托始於閨門閨門之
 事有取女必有歸妹取女固欲其吉則歸妹豈聽其
 凶而此卦既言征凶又言无攸利者正欲使人知其
 凶則思所以去凶而從吉知其不利則思所以逺害
 而全利恐懼脩省以嚴制其説動之情而漸漬於禮
 義之化庶幾他日無女謁之禍聖人繫辭之意切矣
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
[012-38a]
人之終始也説以動所歸妹也征凶位不當也无攸利
柔乗剛也
 此彖傳是釋歸妹彖辭以明歸妹之義也孔子釋歸
 妹彖辭曰歸妹之義豈細故哉葢男女配合古今不
 易之經天地之大義也何以見之天地不相交感則
 萬物不興男女不相交感則人道滅息是歸妹雖為
 女道之終而生育實為人道之始歸妹所係之重如
 此謂非天地之大義乎然此卦之名歸妹者非以男
[012-38b]
 室女家之常理而言也葢以順為正者固妾婦從夫
 之道而有待後行者又女子于歸之常卦惟以説而
 動則牽於情欲之私而不由於理義之合男女皆為
 不正而女尤為可醜此所以為歸妹也辭曰征凶者
 葢人之相與正則吉不正則凶卦體自二至五位皆
 不當則男不能以正率乎女女不能以正從乎男而
 廉恥之閑將至廢棄而不顧此所以凶也又曰无攸
 利者葢人之相與得其分則利失其分則不利卦體
[012-39a]
 三五兩爻皆以柔乗剛則男不能制乎女女反得制
 乎男而尊卑之分必致陵夷而莫救此所以无攸利
 也凡此皆失終始之道矣夫豈天地之大義哉按隂
 陽交感之常男女配合之理聖賢與凡庶豈有二致
 所重者發乎情止乎禮義耳有禮義以制其情則男
 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閨門肅而治化成無禮義以
 制其情則男牽欲而失其剛女恃寵而忘其順徳業
 傷而身名壊一念之分而是非成敗係焉其可不為
[012-39b]
 之深儆哉
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此象傳是言君子始合之當以正而後能永其終也
 孔子釋歸妹象曰澤上有雷雷動則澤隨如女子之
 隨男而動歸妹之象也君子體此謹於夫婦之道必
 正其始而後可以善其終茍始合不以正知其終必
 有乖離之敝是以重以為戒而必謹始以善後也按
 天下之事莫不貴其有終以為可久之道然事之有
[012-40a]
 終者不於其終之日而見也必有其所由始惟始之
 得正而不以不正繼之則正其始而後無鮮終之憂
 矣故曰男女之合不以正以色幸者色衰而愛必弛
 君臣之合不以正以寵進者寵盡而恩必竭慎厥終
 惟其始豈不然哉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象曰歸妹以娣以恒也跛
能履吉相承也
 此一爻是言女子有賢正之徳雖不得位而亦可以
[012-40b]
 著承助之功也娣從嫡以適人者所謂媵也周公繫
 歸妹初爻曰女子從人惟居上有應者乃為正嫡初
 九居下而無正應則其歸於人也不過為娣之賤而
 已故徒有陽剛之徳亦止淑慎其身以承助其嫡而
 不能大有所為猶跛能履而不足以行逺也然雖止
 於承助其嫡而於分之所當然則已盡矣故征而吉
 焉孔子釋初象曰女徳以恒為貴初在歸妹之時固
 為娣矣然九為陽剛則是女子之有恒徳者也其跛
[012-41a]
 能履吉者正惟有是恒久之徳則雖不得主其功而
 亦可以著承助之效此其所以吉也按生人所禀陽
 為淑而隂為慝故男子得隂必為柔媚之夫女子得
 陽亦稱賢明之婦此陽之所以為可尊也聖人於隂
 陽之分必為之著其貴賤美惡者豈偶然哉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象曰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
 此一爻是言賢女不得所配但當固守其正也周公
 繫歸妹二爻曰初九女賢而非正嫡僅能承助其上
[012-41b]
 而已九二陽剛得中是女賢而為正室者也乃所應
 之五反隂柔不正則刑家無主而内助之功不能以
 大成矣如眇而視不及逺也然豈可以所應非良而
 遂易其賢正哉亦如幽人不偶於時而抱道以守其
 貞可也葢幽人不以時之不偶而變其道女子不以
 夫之不良而改其節一也孔子釋二象曰抱道守正
 而不改其常此乃幽人之事今二亦固守其賢正之
 徳而不改其常與幽人之貞同也若或少改其常則
[012-42a]
 亦何所取哉按聖主賢臣相得而彰哲夫淑女相資
 乃益此皆古今盛事所以讀二典之書而愾慕乎都
 俞之風頌周南之什而企羡乎好逑之樂也然遇有
 不齊而節無可變從一而終者女子之常故綠衣之
 詩曰我思古人俾無訧兮席珍而處者士人之常故
 考槃之詩曰獨寐寤宿永矢弗告亦盡其在我者而
 已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
[012-42b]
 此一爻是言女之不正而為人所賤也須待也周公
 繫歸妹三爻曰女子之徳莫善於正莫不善於不正
 六三隂柔不中正既非婦順之善為説之主又動情
 欲之私是女徳不貞人莫之取故未得所適而姑待
 之待之不得而反歸為娣也然則為女子者豈可不
 出於正乎孔子釋三象曰歸妹以須者以三隂柔而
 處位不當急於待人而字失女子之正道故人亦莫
 之取也葢貴賤之權操乎人而可貴可賤之理則實
[012-43a]
 操於已是以天爵在我則予奪不能以外加人爵在
 人斯榮辱不能以自主六三本非賤者而急於從人
 則先自賤矣自賤而人不賤之者未之有也彼欲速
 而好進甘於卑下而卒為人所鄙者亦何異於反歸
 為娣者歟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此一爻是言女之賢者不輕於從人而終得所配也
 愆期謂過期周公繫歸妹四爻曰九四陽剛有賢正
[012-43b]
 之徳居上體有貴重之義而無正應未獲佳配故不
 輕於從人而寕愆其婚姻之期也然其所以如是者
 葢在遲歸以待所歸之時庶幾可得良偶不負夙昔
 之志而已孔子釋四象曰九四所以愆期者豈終於
 不行乎葢天下無無偶之物時至有必行之理窺其
 隠志葢欲有待而後行也有待而行決不至有輕身
 之悔矣按女子守貞而後字士人抱道以待時其理
 一也夫人㓜而學之壯而欲行之得君行道豈不切
[012-44a]
 於中懐而兢兢出處之際者正恐枉尺未必能直尋
 脩之數十年而壊之一旦也故曰君擇臣臣亦擇君
 惟其不輕於致身方能盡忠於所事古之人當拜爵
 之始而預卜其畢生建豎大過人者殆以此已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

 此一爻是美女徳之盛而能宜家也君女君也周公
[012-44b]
 繫歸妹五爻曰六五柔中居尊下應九二是尚徳而
 不貴飾者為帝女下嫁而服不盛之象夫女子貴飾
 人情所同乃其君服飾之盛反不如其娣之盛者是
 但知謙降以從禮而不事乎容飾也夫以至尊貴之
 女尚禮而不事乎容飾則女徳之盛無美不備如月
 之幾望而蔑以加矣宜家正位何吉如之孔子釋五
 象曰富貴崇高之家莫不為驕奢美麗之飾而六五
 帝乙歸妹反不如其娣之袂良何也葢内既重則視
[012-45a]
 外必輕五居上卦之中是其中徳自有可貴者以其
 可貴之徳而行則不文之文足以賁其躬矣又何貴
 於飾乎按女之所貴者在徳而不在飾惟所貴在徳
 則情欲之感無介乎容儀宴私之意不形於動靜詩
 美南國之夫人曰被之僮僮王姬之下嫁曰曷不肅
 雝皆所以言其徳之盛也推而言之人君屈已下賢
 以誠不以文者其意實同於此葢九二具剛中之徳
 本有素絲之風六五有柔中之徳克盡緇衣之好誠
[012-45b]
 意交孚賢者未有不樂為之用者矣
上六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无攸利象曰上六无實
承虚筐也
 此一爻是言婚道之未成者大倫所由廢也筐竹器
 承筐謂約婚之禮刲羊謂約娶之禮周公繫歸妹上
 爻曰上六以隂柔居歸妹之終而無應隂柔則非賢
 正之女無應則過桃夭之時而莫有以之為家者矣
 夫婚姻之禮女子之嫁篚筐以廟見男子之娶刲羊
[012-46a]
 以告廟今女之承筐是將而无幣帛為之實士之宴
 其新婚而刲羊未見其血焉是則女不成嫁士不成
 娶違室家之願而廢天地之大義矣何所利乎孔子
 釋上象曰上六承筐而无實則所承者虚筐而已虛
 筐足以成女之嫁乎此所以為約婚而不終者也其
 无攸利宜矣按先儒言曰士曰女未成為夫婦也先
 女而後士罪在女也其實出身從人責專在已隂險
 輕躁之夫但知進而不知退一旦為人所棄其不蒙
[012-46b]
 玷而召辱者幾希矣然使終於見棄不過其人之恥
 倘或誤售於世譬諸鮮節之女忽操家政必至踰閑
 蕩檢不貽中冓之羞必啟司晨之禍其害可勝道哉
 上六占辭无攸利與彖同是歸妹之不利上六獨當
 之矣
離下/震上
 卦以明動相資為義離明主之而震動將之致豐之
 本即保豐之道初九明之初九四動之初同為陽剛
[012-47a]
 相須以成其用故曰配與他處之以應為配者不同
 他卦應爻皆貴隂陽相配獨豐九三以至明之體應
 上六之至暗剛為柔掩故有見沬折肱之象也六五
 體本柔暗六二應之九四比之而皆有豐蔀見斗之
 象至六五本爻而曰來章有慶譽吉者葢六五為豐
 之主居震之中六二文明中正乃大賢在下者為之
 正應五能屈已下賢而來致之即有明動相資之益
 非豐蔀見斗之説矣按卦為豐亨之象而爻多警戒
[012-47b]
 之辭深慮豐之不可長保必在明以善動動合至明
 撤蔀屋之蔽取來章之益則盈虛消息皆自我操而
 常如日中之照天下矣蘇軾曰豐者至足之辭也足
 則餘餘則溢聖人處之以不足而安所求餘故聖人
 無豐豐非聖人之事也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此卦離下震上以明而動明足以照動足以亨皆致
 豐之道故名為豐卦辭言人君當天運之隆宜持盈
[012-48a]
 而脩人事也假至也文王繫豐彖辭曰豐當時勢盛
 大之㑹居天位而富四海天下一綂治化四訖豐固
 亨之時矣夫豐亨之時人民之繁庶事物之殷盛雖
 為可喜而盛極即為衰之所伏此固可憂者也然王
 者至此徒憂亦何益乎但能持盈戒滿守常而不至
 過盛如日之中天而不昃焉則明之所及無所不照
 可以永保其豐矣按豐者盛滿之象似無可憂而曰
 有憂道焉憂其極盛而難保耳葢造化無滿而不損
[012-48b]
 之理惟人君時時以此為懼而不敢存侈肆之心然
 後大業可以常守而勿墜朱熹謂如捧盤水戰兢自
 持方無傾側滿溢之患所謂能憂者決不至於有憂
 矣
彖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
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此彖傳是釋豐彖辭以明保豐之道也孔子釋豐彖
[012-49a]
 辭曰卦名豐者是車書歸於一綂禮明樂備物阜民
 安治功盛大之謂也然何以致此哉卦徳離明震動
 明則察物而無遺動則振作而成務二者相合故事
 無不立而功無不成此其所以為豐也辭云王假之
 者葢王者當豐大之時事有可為而力足自擅則其
 志欲日廣制度規為自然尚大而有不安於狹小之
 勢是以有憂道也又云勿憂宜日中者言王者守國
 常如極盛之時則志氣清明百務脩舉而有以徧照
[012-49b]
 乎天下也葢日惟中方能照萬物君守中乃能照天
 下一或過盛而不能常中則遺於所照之外者多矣
 豈人主之所宜乎如是者何也葢嘗推盛衰之理而
 確知中之不可過矣日以中為盛日之既中未有不
 昃者也月以盈為盛月之既盈未有不食者也豈惟
 日月雖天地之大其盈虛亦隨乎時時乎息也則氣
 機變化萬物顯諸仁而天地盈矣時乎消也則氣機
 妆歛萬物藏諸用而天地虚矣時之所在天地尚不
[012-50a]
 能違而况人事者不出於天地之外也治亂相尋其
 能以常盈乎鬼神者不過為天地之用也屈伸相感
 其又能以常盈乎盛衰之理無在不然此王者保豐
 之治宜守中而不可過也歟大抵豐亨豫大之時君
 臣上下不期侈而自侈豈獨常人為然賢智之辟乃
 有更甚者非不明也而過乎明則鋪張揚厲之念生
 矣非不動也而過乎動則好大喜功之舉多矣驕心
 一生何所不至故聖人急急惕之以憂若曰世之所
[012-50b]
 謂安者乃危之伏也世之所謂治者乃亂之機也葢
 先奪其所恃而後可告以持盈保泰之實事也語云
 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天佑下民作之君
 正欲其勞而豈貽之以逸也哉
象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此象傳是言君子法天之威明以治獄也折謂剖斷
 其曲直致謂推致其重輕孔子釋豐象曰雷電皆至
 威照竝行盛大之勢豐之象也君子以為獄者天下
[012-51a]
 之大命而刑者一成而不變者也故於獄之未決則
 取電之明以折其獄剖斷其曲直而必得其情實惟
 明克允也獄之既成則取雷之威以致其刑推極其
 輕重而必當其罪惡惟斷乃成也夫明以折獄威以
 致刑則用法平允而天下無寃民矣此保豐之道也
 按噬嗑明在上威在下是明得事理民未有罪而先
 立法於此以待異日之用故曰明罰勅法豐威在上
 明在下是用法時能洞悉下情而上之用威方無過
[012-51b]
 差故曰折獄致刑然則王者之用刑雖云威照竝用
 而又必以明為主也
初九遇其配主雖旬无咎往有尚象曰雖旬无咎過旬
災也
 此一爻是言人貴相資之益而不可恃才以求勝也
 配主指九四旬均也周公繫豐初爻曰天下之相應
 者如隂應乎陽柔從乎剛常非均敵初九與九四同
 為陽剛則彼此適均宜其不相得矣然致豐之道非
[012-52a]
 明無以照非動無以行原相資也今以初九之明而
 遇九四之動則明足以灼其理而動又足以致其用
 是四乃初之配主也雖勢分才力似不相下而徳實
 相成則何咎哉由此而往何功不立何事不濟而且
 有尚矣孔子釋初象曰初之與四雖皆陽剛而明動
 相資固可无咎矣然與人共事凡遇才力之均者必
 虛心以下之庶可以成天下之功也使或萌一求勝
 之心而欲出其上是為過旬則將相忌相仇而災患
[012-52b]
 隨之矣按人臣事君協恭和衷則相濟而成功負氣
 爭能則相厄而兩敗漢之盛也魏相以嚴總職丙吉
 以寛治民未嘗以寛嚴相左也唐之興也房𤣥齡善
 謀杜如晦善斷夫且以謀斷交資也此皆一心為公
 而視人之有技若已有之安有&KR0945嫉為懐彼此傾軋
 以致禍延於國者乎為人君者務求公忠無私之士
 而用之庶可化偏黨之弊而收師濟之效矣
六二豐其蔀日中見斗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象曰有
[012-53a]
孚發若信以發志也
 此一爻是言人臣事君當積誠以為感悟之本也蔀
 障蔽也周公繫豐二爻曰六二當豐之時為離之主
 是人臣之有明徳者而上應六五柔暗之君非不竭
 智盡力而無如忠愛雖切終不能自達於上正猶豐
 大其蔀屋而日中之至明反可以見斗是太陽無光
 其昬已甚矣使不度其勢之不可而往從之遽欲釋
 其惑以開其蔽則反重君之猜疑以取疾害而已惟
[012-53b]
 在積誠意以感發之艱難有所不辭讒謗有所不懼
 祗此恪共震動一念歴久而不渝庶蔽可開而惑可
 釋君心不患其離格也不亦吉乎孔子釋二象曰人
 君之蔽雖難以口舌爭而其本來之明未有不可發
 者特積誠未至不足以感動之耳所謂有孚發若者
 正言一於孚信以感發君志而行其道也事君者可
 不勉哉按君臣之誼根於天性人臣効忠於主不顧
 事之濟否而徒欲博一已之名高即此念不可以對
[012-54a]
 衾影安可以對吾君宜乎方員枘鑿之不相入也夫
 事君如事親然故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古
 來最闇者莫若大舜之親舜惟夔夔齊慄而親自允
 若由此觀之天下第有不盡職之臣子安有不感格
 之君父哉
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折其右肱无咎象曰豐其沛不
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終不可用也
 此一爻是言人之有徳而不見用於時也沛當作斾
[012-54b]
 謂幡幔也沬小星周公繫豐三爻曰九三居明體之
 上本至明者也乃以至明而應上六之至暗是在我
 之明反為所蔽而不能以自達為豐其沛日中見沬
 之象夫豐沛則障蔽更甚於蔀所以沬之小星雖日
 中而亦見也若是則在已之明亦歸於廢棄而置之
 無用之地又為折其右肱之象然此非已之不明乃
 人之不能用其明所遇非其主耳於三何咎焉孔子
 釋三象曰賢臣必遇明主斯可有為於天下豐其沛
[012-55a]
 者是以已之明而反為人所蔽終不能成濟豐之大
 事也折其右肱者三之才本足為當世用乃因時而
 廢亦終於無用而已何其所遇之窮哉按豐之道必
 明動相資而成三以陽剛之體應上隂柔處震之終
 止而不動上無可發之明欲為而無所賴三亦何所
 自見其明乎夫君為元首臣為股肱必元首有明聖
 之徳而後股肱奏匡濟之功覲乎此爻而知聖人責
 難於在上者至矣
[012-55b]
九四豐其蔀日中見斗遇其夷主吉象曰豐其蔀位不
當也日中見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此一爻是教人援同徳以偕進斯可共濟天下之事
 也夷謂等夷指初九周公繫豐四爻曰九四以陽剛
 當豐之時而上比六五柔暗之君諫則不行言則不
 聽雖有明徳為所蔽而不得達與六二同亦為豐其
 蔀日中見斗之象然君心未明惟在所養一人正之
 則不足衆賢輔之則有餘幸初九同一陽剛之徳乃
[012-56a]
 其等夷四與之同心協力共匡君徳庶暗昧可啓豐
 亨可保其道得吉也孔子釋四象曰豐其蔀而明不
 得達者由其近六五之柔暗非所處而處居位之不
 當也日中見斗者處非其位則以已之明投人之暗
 而反為所蔽是以幽暗而不明也所謂一人正之不
 足者也遇其夷主者已不足以啓人之暗猶喜藉初
 之力以共濟庶幾事尚可為而以吉行也所謂衆賢
 輔之有餘者也按書言昔在文武小大之臣咸懐忠
[012-56b]
 良侍御僕從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信乎助成
 主徳非一士之功也而其權則操之大臣昔趙烈侯
 欲賞歌者其相公仲連進士牛畜荀欣徐越令侍左
 右烈侯悦之曰歌者之田且止如連者可謂善格君
 者矣是知大臣之道全在以人事君人君在上但觀
 大臣之能進士與否而其賢不賢可概見已
六五來章有慶譽吉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此一爻是言人君能用賢以保豐也周公繫豐五爻
[012-57a]
 曰君道貴於明而病於暗然所謂明者非必盡取之
 已而足也六五質雖柔暗若能屈已下人而來致章
 明之賢資人之明以為明藉人之哲以為哲則羣材
 豫附自足以享豐亨之慶而流美譽於天下是身安
 而豐可長保也吉何如哉孔子釋五象曰六五之來
 章而吉者葢能招來賢士以輔已徳其效豈止有美
 譽而已乎實得用賢之利可以長享其豐而有慶也
 按人君之徳莫貴於明但自恃一人之明其明小能
[012-57b]
 用天下之明其明大此非獨為豐之六五言也稽於
 衆舎已從人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古之聖王莫不皆
 然矣然又云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達四聰明四目議
 必集夫盈廷之公論必採夫國人之衆方可去其偏
 而得其兼不然所信任者或非其人必至欲用人而
 反為人用此求明而愈失其明安能免豐蔀豐沛之
 憂哉
上六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戸閴其无人三歳不覿凶象
[012-58a]
曰豐其屋天際翔也闚其戸閴其无人自藏也
 此一爻是言昏暗之極而不能自反也藏謂障蔽周
 公繫豐上爻曰上六以隂柔之質居豐極而處動終
 是當四海無虞承平日久乃恃才妄作好大喜功明
 極而反暗者也其居高自蔽之象如豐其屋而蔀其
 家者夫居豐大而高亢昏暗自絶於人人誰與之如
 闚其戸閴靜無人直至三歳之久而終不覿人也迷
 而不知自反則障蔽已深其凶甚矣孔子釋上象曰
[012-58b]
 豐其屋者言其居豐之極懐滿假之心處動之終負
 驕盈之氣若屋之高而翔於天際也閴其無人者豈
 果無人乎自為障蔽暗而不見人也以亢自居至於
 久而一无所覿豐其可恃乎哉按上六一爻正與六
 五相反以五能用人之明以為已之明上舎人之明
 而適以絶已之明也然其病不在艱難多故之時而
 在晏安無事之日葢昇平既奏驕侈必生正直之士
 日逺而諂䛕之人日進雖欲聞一善言見一善行必
[012-59a]
  不可得无人不覿凶斯至矣聖人知有天下者豐業
  已成則豐屋蔀家之事勢所必至故特危辭以戒之
  敬怠之幾出此入彼而治忽判焉可不慎歟
 
 
 
 
 
[012-59b]
 
 
 
 
 
 
 
日講易經解義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