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75 周易衍義-元-胡震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衍義卷四      元 胡震 撰
坤下/乾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彖曰否之匪人不利
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
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隂而外陽内柔而外剛内小人
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否與泰正相友其要止在君子小人之進退而已爾
[004-1b]
 君子進則天下治而成泰小人進則天下亂而為否
 曰否之匪人非无人也否之所施非其人則无人道
 之正也道在君子是為人道之正否非人道故不為正
 道之利大往小來則賢否易位此否泰之所以分也
 夫斯道之正窮天地亘古今不可以冺没者堯桀有
 治亂正道不以堯桀而重輕舜跖有善惡正道不
 以舜跖而増减故舉天下萬世未有能捨正道而
 獨立者時乎上下之異心於是三綱淪九法斁正
[004-2a]
 道不行於天下時乎隂柔之勝正於是邪説行正義
 廢而正道不行於天下故彖辭曰天地不交而萬物
 不通天地之氣不交則萬物无生成之理上下不交
 而天下无邦上意不下逹則无以主張斯道下情不
 上通則无以維持斯道朝有倖位而无以去斯道之
 蠧野有遺賢而无以合斯道之助仁義之教不達於生
 民禮樂之化不行于斯世雖有邦猶无邦也隂柔在
 内陽剛在外小人來居於内君子往居於外小人道
[004-2b]
 長君子道消是小人之利天下之不利也君子獨貞
 天下之不貞也嗚呼三代而下漢之衰也以上下言
 則元帝與蕭望之情不交通以賢否言則石顯得志
 而望之道消此正道不利於漢末也唐之衰也以上
 下言則唐帝與九齡之志不交孚以賢否言則林甫
 登相而九齡罷出此正道不利於唐季也觀乎此則
 彼小人者真可畏也楊氏曰隂陽剛柔不惟君子小人
 而已亦氣類應感而自至也主徳不斷亦隂柔也女
[004-3a]
 謁通行亦隂柔也近習用事亦隂柔也是三者有一
 焉小人乘而入之矣故内小人而外君子則小人道
 長君子道消聖人必先之以内隂外陽内柔外剛惟
 隂召隂惟柔召柔氣類然也此卦其變為泰卦其象
 天上地下不相交否之象其占不利君子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避難不可榮以禄
 天氣上而不交於下地氣下而不交於上否塞之象天
 地閉塞不交之時陽氣揫斂不蕩於隂萬物反本不
[004-3b]
 榮于末君子當此時宜收斂晦藏其徳以避小人之
 難不得貪禄位以為榮也孟軻之道不利於齊王之
 時則辭萬鍾之禄子思之道不利於繆公之世則辭
 鼎肉之餽邦有道則仕固本夙心邦無道而穀亦聖
 賢所深耻也楊氏曰君子當此時避難可也何必儉
 徳非能忍天下不可忍之窮不能避天下不可避之
 難窮之不忍而難之是避避之未幾而誘之者至矣
 誘之所投禍之所隨也惟不可榮以禄庶乎免矣童
[004-4a]
 溪曰否卦君子道消之時聖人屢稱君子大人者以
 天道不可一日無陽天下不可一日無君子也
初六拔茅茹以其彚貞吉亨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泰與否皆取茅為象以羣陽羣隂同在下有牽連之
 象泰之時則以同征為吉否之時則以同貞為吉亨
 始以内小人外君子為否之義復以初六否而在下
 為君子之道易隨時取義大扺然也否之初六以一
 隂之柔合羣隂之進如拔茅連茹而以其彚此小人
[004-4b]
 之合其類然始進之初其過未形不逺而復入于貞
 正則未有不如君子之吉且亨者盖人生天地間同
 得无極之真以為性同得二五之精以為形方其初
 也孰為君子孰為小人唯其氣質不同習尚各異陽
 明勝而循天理則為君子隂濁勝而狥人欲則為小
 人然氣質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善反之則天地之
 性存焉此小人之可變為君子也否之初六三隂並
 進想其進也掩義隱賊好行凶徳相招為禄仕歟毁
[004-5a]
 信廢忠崇飾謟諛相誘圖貨賄歟以若人而並進凶
 咎之集也然小人雖自絶天理而天理不絶小人一
 息而為惡則為小人一息而為善則為君子使其以
 並進為凶其惡未顯而亟反于正未害其為吉也小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謂小人變為君子則能志
 於愛君而不志於私也禹臯共鯀本同一天使共鯀
 之惡未形而反之於正則共鯀可為禹臯周召管蔡
 本同一天使管蔡之惡未形而反之於正則管蔡可
[004-5b]
 為周召奈何戴皇天履后土棄其天而卒為小人之
 歸耶楊氏曰初六一隂方長而君子已知其三隂之
 類從已有引身而退貞固自守之心曰貞吉亨者以
 退為吉退吉於進以窮為亨窮亨於亨然豈君子之
 本心哉彼拔茅彚進而此貞吉之志未嘗不在君也
 畎畆不忘之義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羣也
 六二以柔謟之資居大臣之位下則并包羣小而為
[004-6a]
 之宗如林甫得仙客國忠之助上則順承於一君以
 固其寵如林甫縱明皇逸樂之欲當是時羣小相慶
 可謂小人吉矣為大人君子者宜若之何以否處否
 以獨處獨則身愈否道愈亨身愈獨羣愈逺矣所謂
 小人之包承者以其好茍合好面從好逢迎好狐趍
 犬媚用能固君寵媚權要以保貴位以登要津衮衣
 繡裳以豐其身誇詡流俗以驕其衆此小人自以為
 吉也至於大人處否時則不然不同流不合汚不馳
[004-6b]
 心於榮貴不改節於貧賤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考槃
 在澗碩人之寛身雖否而道則亨也小象曰不亂羣
 也謂大人獨守中正於否塞之時不如小人之包承
 而雜亂於小人之羣類也盖天下皆醉我獨醒天下
 皆濁我獨清其否之大人歟雖然大人之道亨不以
 否泰而増損小人包承之吉亦安保其終吉也附丁
 傅者皆貴於哀帝之朝而朱博以丁傅敗附叔文者
 皆貴於唐帝之朝而宗元以叔文貶後之竊位茍禄
[004-7a]
 者盍亦戒茲
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六三以隂柔不中不正而居否又切近於上非能守
 道安分其所包蓄謀慮邪濫無所不至可羞耻也小
 人窮斯濫矣天下之可羞耻者不在於外而在於内
 不在于身而在于心六三隂柔自處其中所藴以偏
 黨而妨正直以側媚而害忠良巧言令色以為諛匿
 怨友人以為謟持禄固位名教所賤徳薄位尊其形
[004-7b]
 渥凶六三之包羞如此豈不大可耻耶小象曰位不
 當也玩不當位之一言則見其有冒居人上之羞焉
 有妨害賢路之羞焉有柔邪不正之羞焉以若人而
 居下之上天下如之何而不否也雖然羞惡之心人
 皆有之六三之包羞正謂不知其可羞而居之不疑
 也是知耻之為義不能逺害而反道敗徳則耻為天
 下之至不善有能知耻而遷善改過則耻為天下之
 至善使六三而知耻幡然從善何包羞之有楊氏曰
[004-8a]
 六三包羞忍耻以茍富貴而不忍去不知其位之不
 當而身之將危思上蔡之大悔華亭之鶴而後已否
 之二爻三爻聖人皆惡其包泰之九二聖人又喜其
 包盖泰六二所包者正道而否二三所包者非正也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吾道无久否之理上天有必泰之運九四之時否已
 過中泰運將來君子之得天命也一賢之進无過以
 承天休則羣賢之進各得以行其道而離麗于休
[004-8b]
 祉矣盖有天命而无咎則其共天職也无愧食天禄
 也无嫌共天位也无曠以此而承天命志同道合者
 升使朋類之有祉此理也亦勢也有天命而有咎則
 為廢天職為叨天禄為忝天位以此而褻天命羣枉
 並進使朋類之无祉此理也亦勢也商邦之否將反
 為泰伊尹則膺天祐一徳之休𫝊説則膺帝賚良弼
 之運伊𫝊之有命而无過故敷求哲人旁招俊乂皆
 麗于商邦泰運之福周室之否將反為泰吕望則膺
[004-9a]
 非熊之卜申甫則降維嶽之神吕申之有命而无過
 故翼予之十夫庶常之吉士皆麗于周家泰運之福
 嗟夫孔子之不得衛卿命也孟子之不遇魯侯天也
 故其疇類如顔閔樂正萬章之徒不過私相講道而
 已不能得泰亨之祉也否之九四適際否去之時此
 明良嘉㑹千載一時天之畀吾道可謂幸矣達善无
 過朋來獲祉可行其志吉不待言也小象曰志行也
 謂其有休命而无過咎朋類離祉其逺大之志得行
[004-9b]
 於天下也雖然天命一也有以氣數言者有以義理
 言者所謂死生有命得之有命此氣數也所謂天命
 之性上帝降𠂻此義理也君子能全其賦予之命以
 安其窮達之命此又窮理盡性之事也孟子曰仁之
 於父子義之於君臣禮之於賔主智之於賢者聖人
 之於天道猶有厚薄得失之分此固命也君子不謂
 命者非不謂命之理也正欲順吾天命之理以立其
 命也程氏曰四以陽剛健體居近君之位是有濟否
[004-10a]
 之才而得髙位者也所惡在居功取忌若能使動一
 出於君命威柄一歸於上則无咎而其志行可以濟
 時之否其疇類皆附離而進獲其福也楊氏曰此志
 即初六之時懷在君之志文公曰湏是有天命方得
 无咎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繋于苞桑象曰大人之吉
位正當也
 九五以陽剛中正而居尊位有徳有位能休息天下
[004-10b]
 之否也故為大人之吉然未離於否又有其亡之戒
 否既休息漸將反泰不可便為安肆當深慮逺戒憂
 否之復來曰其亡矣其亡矣當使安國之道如係于
 苞桑方可也桑之為物其根深固苞乃叢生者其固
 尤甚夫天下之勢甚矣其不常也往來之相因盛衰
 之相仍不可一律齊否之九五其因否而致泰則撥
 亂反正息亡邦之難致垂拱之治故為大人之吉然
 又當因泰以防否故繫辭釋此爻曰危者安其位者
[004-11a]
 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
 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亡亂是以身安而國
 家可保也漢光武日謹一日以十年為逺審黄石存
 苞桑所以能身濟大業延祚四百也漢王允唐李徳
 裕不知此戒所以致禍敗也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上九以陽剛之才佐九五陽剛之君得九四陽剛同
 列之佐撥亂反正傾否為泰可以喜矣然上九猶有
[004-11b]
 懼心以傾否為先以喜泰為後如此則否終必泰否
 不長否九五有其亡其亡之戒上九有先否後喜之
 心此漢馮異謂陛下毋忘在河北時小臣不敢忘巾
 車之恩得否之上九九五之義夫上九不曰否傾而
 曰傾否者上九之才剛健有為小人之害仁義者則
 屏黜之異類之塞政化者則蕩滌之宦豎之塞聰明
 者則掃除之有害必去有亂必除其傾也如鼎之傾
 其穢惡之積也轉愁怨為歡樂固其所也小象曰何
[004-12a]
 可長也謂亂極而治不可長也雖然九五休否而有
 其亡之戒何其慮之深上九傾否而有後喜之辭何
 其幸之至盖否去而憂者憂泰之難保也否去而喜
 者喜泰之已至也舜臯未嘗无喜起之歌而叢脞之
 慮固存文武未嘗无逸樂之道而憂勤之志常在聖
 賢喜治之心憂亂之誠固有並行而不悖者處否之
 道靜正者能之轉否之道剛健者能之楊氏曰易為
 君子謀故下三爻言處否之道上三爻言轉否為泰
[004-12b]
 之道然轉否為泰實機括於上下卦之交故泰四隂
 性下復泰將之否否四陽道上行否將之泰其異者交
 與不交也
[004-13a]
離下/乾上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彖曰同人柔得位得
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
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
下之志
 野謂曠野取逺與外之義同人者以天下大同之道
 聖賢大公之心也故曰于野是不暱于私情不隘于
 淺近至公大同之道无逺弗届其亨可知既與天下
[004-13b]
 大同何險難之不可濟故利涉大川然世之小人則
 唯用其私意所比者雖非亦同所惡者雖是亦異故
 其所同為阿黨以其心之不正也此同人之道又利
 在于君子之貞正夫同人而通乎常變皆當以正道
 為宜所謂同人于野必其以六合為一家中國為一
 人民吾同胞物吾同與洞然八荒皆在我闥同人于
 曠逺而无偏係之私處其常也然必得君子之正道
 然後體常而无不亨茍正道不明則名分无别貴賤
[004-14a]
 无等輕重无别邪正无擇視己親或若塗人視外夷
 或若族類安足以為同所謂利涉大川者必其涉歴
 風波同舟共濟一夫之溺猶己溺之是同人于患難
 而有共濟之公盡其變也然必得君子之正道然後
 處變而无不利茍正道不明或同惡相濟或同黨相
 比或與小人同其謀或與非類合其志甚至援非其
 所當援應非其所當應安足以為同嗟夫墨氏之同
 仁似也而至于禍仁鄉愿之同流似也而終于亂德
[004-14b]
 于野之同而不得正道可乎五國之同盟于幽亦同
 也然能興伯業而不能扶周衰八國之同盟新城亦
 同也然知不正而不知定邦難涉川之同而不得正
 道可乎父慈子孝父子之同然孝或䧟父慈或敗子
 何也不知君子之正道也君仁臣敬君臣之同然仁
 或流于姑息敬或墮于阿諛何也不知君子之正道
 也甚矣理之不可不明也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
 應乎乾曰同人舉卦體以明卦名也六二以隂居隂
[004-15a]
 得其正位五剛徤中正二以柔順中正應之君臣同
 徳此卦之所以為同一卦五陽而一隂則五陽同宗
 乎一隂此卦之所以為同又曰同人曰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乾行也必有天徳之正然後能處常應變
 以同人此舉卦以明卦辭也又曰文明以健中正而
 應君子正也此以卦徳卦體明卦辭也文明則能燭
 理故能明大同之義剛健則能克已故能盡大同之
 道文明不健物或蔽之中正不應物或間之同者寡
[004-15b]
 矣又曰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蓋申明君子貞之
 㫖以明同人之道蓋卦徳之文明足以明君子之正
 道卦徳之剛健足以行君子之正道卦徳之中正相
 應又足以見君子正道之實此其所以通天下之志
 而能同人也此卦其變為師卦其象天在上而火炎
 上其性之同有同人之象其占則利正也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天在上火性炎上火與天同故曰同人君子觀象類
[004-16a]
 族辨物謂各以其類族辨物之同異也大抵此言審
 異以致同之正道也蓋君臣上下之别善惡是非之
 理親疎小大之情先分出其族類使各當其道然後為
 大同茍銖兩不分分寸不同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
 何以亨且利文公曰類族是就人上説辨物是就物
 上説天下有不可以皆同之理故隨他地頭去分别
 族類如張姓作一類李姓作一類辨物如牛是一類
 馬是一類就其異處以致其同此其所以為同此因
[004-16b]
 分殊而推理一也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初九以剛正之徳居同人之始不係累於一家之私
 而出門同人公之至也吾一出門則天地四方孰不
 吾同者又何咎之有夫初九之同人于門者想曰父
 天母地均有此生肖貌賦性孰匪同氣尊為君為父
 母之宗子也卑為臣宗子之家相也為聖為賢吾兄
 弟同得乎父母者也尊高年所以老吾老慈孤弱所
[004-17a]
 以幼吾幼不虐無告不廢困窮即所以撫吾同胞之
 弱而无告者也推是心以往踈且逺者且同矣親且
 近者烏乎而不同愚不肖者且化而同矣賢且智者
 烏乎而不同无好惡无偏黨无私暱以累其心又何
 咎焉小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謂其有至公之心
 天下不復以咎咎之也雖然立愛自親始立敬自長
 始聖賢之出門同人非漫無差等之分也推已之心
 以及人使天下各親其親各長其長如大學絜矩之
[004-17b]
 道同人之公其以是道歟
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諸卦以中正相應為善在同人二五中正相應則為
 可吝者唯取隂柔係應之義又以私比非人君之道
 故曰同人于宗族則宗族之外在所不同斯為狹矣
 是可鄙吝也同人之道莫貴于宏博莫患于狹隘六
 二同人于宗其係應則同之非其係應則不與同其
 親故則同之非其親故則不與同好惡不公作好作
[004-18a]
 惡皆吝道也毁譽不公或毁或譽皆吝道也物我不
 通立已與物亦吝道也禮運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
 公使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男有分女有歸老
 有所終幼有所養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為大同知此則知于
 宗之可吝矣若夫帝堯之明徳而必親九族周家之
 忠厚必内睦九族周公之不施其親不棄故舊曽子
 之親戚不悦不敢外交此又聖賢由親及踈實未嘗
[004-18b]
 厚親而違踈逺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髙陵三嵗不興象曰伏戎于莽敵
剛也三嵗不興安行也
 六二以中正之道與九五相應三以剛强不中居二
 五之間欲奪而同之然理不直義不勝故不敢顯肆
 其剛暴伏藏兵戎于林莽之中懷惡而内負不直故
 又畏懼時登髙陵以顧望如此至於三嵗之久終不
 敢興此爻深見小人之情狀淮南欲奪漢帝君臣之
[004-19a]
 同然終于寢謀而不為者其理之屈也曹操欲奪獻
 帝君臣之同然終于懷姦而不敢簒者以其理之屈
 也世之老姦巨猾擁重權據重勢懷不軌之心而終
 其身不敢遂其謀正以恐為大義之所誅而不敢發
 耳此其所以三年不興也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謂
 九五之剛徤中正豈可敵也三嵗不興安行也謂其
 内負不直安能行也吁為九三者用心果如此雖使
 久而不敢發亦天地鬼神之所不祐盍亦亟去人欲
[004-19b]
 復還天理戒謹乎其所不覩恐懼乎其所不聞閑邪
 存誠以同乎人庶乎可以免此心之過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
困而反則也
 自下升上謂之升自上乘下謂之乘九四下乘九三
 是乘其垣墉之義垣墉所以限外者也九四以剛强
 居二五之間不中不正又无應與欲同六二而為三
 所間故居上而强其同使三不得以防限如乘墉以
[004-20a]
 攻之此固非義之所當為也然二非正應而不服三
 非正應而不承順知義不克困能自反吉之道也昔
 齊孝公棄命廢職鳴鐘伐鼓攻魯北鄙此以非義而
 奪魯人之同一聞展喜盟府之命則解甲言還以義
 不克攻而反也晉趙盾奉少奪長膏車秣馬攻邾宇
 下此以非義而奪邾人之同一屈於貜且長少之分
 則卷斾亟歸此以義不克攻而吉也陶侃握重兵據
 上流亦九四乘墉之勢也外則憚溫嶠之忠内則創
[004-20b]
 入天之夣欲攻其上疑其不克欲干天命知其不可
 豈真畏天下之大義而自反君臣之天則哉以困而
 僅保其吉也小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
 反則也乘墉以攻非力之不克攻以義之不直而不
 克攻爾其所以吉者以其能斷以義困而反於則也
 且乘墉之過如日月之食人皆見之其弗攻之吉如
 日月之復明人皆仰之此爻聖人開小人以改過之
 門也自世道之㣲正學不傳人之有過誇者諱之愚
[004-21a]
 者蔽之辨者文之吝者執之狠者遂之怠者安之孰
 有能如四之反則者乎世之諱過而吝於改過者盍
 亦鑒兹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
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九五與六二相同而為三四二陽所隔五自以義直
 理勝不勝憤抑至於號咷然邪不勝正終必得合故
 後笑也然三四剛强寔為二五之大間非有大力量
[004-21b]
 大振作不能去間而相合故必用師以克之方能相
 遇夫合君臣之情必去君臣之間凢君臣之間權姦
 持國柄巨猾妨賢路諸侯强私室陪臣執國命外夷
 間諸夏僣叛間忠良皆大間也必用剛勇强毅之力
 以去之則痛哭流涕之情可轉而為喜起賡歌之盛
 小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謂先所以號咷者以中
 心理直故不勝忿切而然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謂敵雖强用大師以勝之則有以相遇也昔成王興
[004-22a]
 金縢之泣周公作䲭鴞之詩未幾而君臣相得有嘉
 魚之歌有假樂之歌此固先號咷而後笑之驗然非
 興東山之征嚴管蔡之誅則成王周公之相遇未必
 如今日之所觀也雖然九三九四之謀不欲奪六二
 之上應止欲間九五之下應豈惟六二中正而不貳
 㣲九五中直而不疑臣亦豈能自信於君哉故繫辭
 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黙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
 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程氏曰人君當與天下大同
[004-22b]
 而獨私六二一人非君道也又先隔則號咷後遇則
 笑是私暱之情非大同之體故爻不言君道只明二
 人同心不可間隔之義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邑外為郊郊外為牧牧外為野則郊在牧野之内也
 上九居外而无位於内則无應如同人于側近之郊
 而人莫之同雖曰所同者罕亦非有失道之悔故曰
 无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謂其得志與民同之
[004-23a]
 不得志獨行其道初无所悔也雖然震无咎者存乎
 悔无過而无悔固為盡善有過而不知悔亦非所以
 遷善使上九以无位无應而无悔固不足為同人之
 累倘其有為己狥私之心而不知悔有絶物遺世之
 心而不知悔有潔身亂倫之心而不知悔是以一身
 之私而棄天地萬物以為異豈知同人之道哉固執遂
 非自以為是而不知自艾則有終身為私而已爾豈
 理也哉楊氏曰君子之於人異處勿先同處勿後
[004-24a]
乾下/離上
大有元亨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
有其徳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大有盛大豐有也卦之才可以元亨六五以隂柔居
 尊位柔得尊位也處中得大中之道也一隂為諸陽
 所宗上下應之也所以為大有在卦徳則内剛徤而
 外文明應乎天而時行其才其徳皆足以致元亨之
 治大有之君雖以柔中為主然柔而不明則前有䜛
[004-24b]
 而不見後有賊而不知明而不徤則知善而不能舉
 知惡而不能去二者皆亂亡之端也明以燭之徤以
 决之居不失中行不失時然後皆保有其衆得持盈
 守成之道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其治道自然大
 亨此大有元亨非大有即元亨也有其徳則亨也禹
 湯桀紂均之為大有在禹湯則亨在桀紂則不亨成
 康幽厲均之為大有在成康則亨在幽厲則未嘗亨
 此无它或亨或不亨皆君徳之盛衰基之使桀紂而
[004-25a]
 有禹湯之徳元亨之效猶禹湯也幽厲而有成康之
 徳則元亨之效猶成康也唯其盛徳之不至是以盛
 治之不著程氏曰元在乾為元始之義他卦則為大
 為善而已曰元之為大可矣為善何也曰元者物之
 先也物之先豈有不善者乎事成而後有敗敗非先
 於成也興而後有衰衰非先於興也得而後有失失
 非先于得也至于善惡治亂是非天下之事莫不皆
 然必善為先故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白雲曰六五
[004-25b]
 能有大者也有大者包衆陽而有之道孰大於此彖
 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此以卦
 體釋大有也其徳剛徤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
 元亨此以卦徳卦才釋元亨也此卦其變為比其象
 火在天上照臨萬有有大有之象其占則元亨也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火在天上照見萬物之衆多故為大有君子觀大有
 之象以遏絶衆惡揚明善類奉順天休羙之命此又
[004-26a]
 發盛徳之用始乎致元亨終乎保元亨也所有既大
 則人民之不一氣質之不齊固不能无善惡也然天
 道流行賦予萬物有善而已安有所謂惡天命於人
 者本无惡遏絶衆惡所以順天天命於人者无非善
 揚明衆善所以順天惡者遏之善者揚之使天下皆
 知趨善而避惡無以梗大有之治此又保元亨之實
 事也
初九无交害匪咎艱則无咎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004-26b]
 初居大有之初未至於盛處卑无應與未有驕盈之
 失故无交害未涉于害也匪咎艱則无咎言富有本
 非有咎也人因富有自為咎耳初九處富有而思艱
 兢畏則驕侈之心无由而生自无咎也九居大有之
 初其設心注意於克艱之一字也難矣初九之无交
 害者蓋其處卑潜藏未涉乎施用之害上无應與未
 涉乎係累之害未嘗應事未涉乎萬物叢脞之害未
 嘗接物未涉乎人物反覆之害其基業之隆鎡基之
[004-27a]
 厚初无咎也然初雖未涉乎害不兢畏以持之自恃富
 有懷奢侈慢易之心懷驕人傲物之志則髙而必危
 滿而必溢安能全其有而保終之无咎也故知克艱
 之義則免驕盈之失終則无咎始之匪咎事之未接
 終之无咎心之克艱也小象曰无交害也申爻之辭
 而不復訓釋也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无咎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

[004-27b]
 有任重之力量斯有致逺之功用此大臣之事也九
 二以剛中之才上應大有之君其抱負之洪深器能
 之全具足以勝大有之任當大安危當大治亂踵聖
 賢之遐武躡豪傑之髙蹤文武常變之用如大車蓋
 軫輪輻之齊厚由是而往行之一國則一國治行之
 天下則天下平行之蠻貊則蠻貊服何咎之有故辭聘
 事夏事商相成湯太甲有往必正者初非二伊尹出征
 入輔作都制禮相武王相成王有往必集者初非二周
[004-28a]
 公小象曰積中不敗也水之積也不深則其負大舟
 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運大翼也無力大臣有
 大度量則所積者厚自致不敗矣童溪曰所謂宰相
 以己之才為天下用則為天下用而不足以天下之
 才為天下用則為天下用而有餘九二之才剛健而
 中又處羣剛之才之中宜集羣剛之才以㑹于中而
 成此荷載之功如大車積衆材而成其載物之功則
 无覆敗之虞嗚呼管仲之小器君子知其必無王佐
[004-28b]
 之勲盆成括之小才君子知其必無大道之事功甚
 矣器局之小則无赫赫之功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
人害也
 君子公其有則能亨通于君小人私其有則不能亨
 通于君九三居下體之上公侯之象其徳剛正故其
 尊君親上忠誠貫通所謂亨于天子者盖曰普天之
 下莫非王土吾不敢有其土也率土之濵莫非王臣
[004-29a]
 吾不敢有其臣也蕃育黎庶所以安吾君之民作成
 人材所以待吾君之用豐厚貨財所以待吾君之需
 訓練兵卒所以揚吾君之威舉其所有无一不通乎
 君曽无私己之心焉若小人而處大有之世必擅竊
 權柄私通請謁蔽固賢材家爾忘國安能推其有以
 通于天子是小人大有則為害而大有又為小人之
 害也昔晉侯將勤王筮之遇此爻其象為天為澤當
 日天子降心以逆公此天誘其𠂻也使晉侯曉公用
[004-29b]
 亨于天子之義使禮樂征伐人民命令皆出自天子
 是亦王佐之才奈何徳量不足小器易盈敗楚城濮
 非出王命召王河陽有乖名教不然反東周為文武之
 周而公侯之功將不止於伯圖而已也小象曰公用
 亨于天子小人害也是君子為大有之利而小人為
 大有之害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晳也
 彭盛多之貌晳明之至也處貴者易驕處富者易舒
[004-30a]
 此大臣所以難于寡過也不以貴而驕不以富而舒
 此臣道之所以盡善也九四居大有之時處近臣之
 位操用事之權近臣者勢不待震而自盛權不待招
 而自集權勢所歸禍敗易隨為九四者能以謙抑自
 處以盛大自戒不立黨與不市私恩不務私畜如伯
 禹之不自滿假如伯益之謙以受益如周公之不驕
 不吝則其徳罔愆又何咎焉小象曰明辨晳也謂九
 四之所以不有其盛而无咎者皆其有明辨義理之
[004-30b]
 智也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近臣之事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威
如之吉易而无備也
 六五為大有極盛之君離明而晦之以隂虚中而執
 之以柔專用誠信以接下下亦盡其誠信以事上上
 下孚信相交也然以柔居尊當大有之時人心易安
 若專尚柔順則陵慢生矣故必有威嚴使之知畏善
 處有者也吉可必矣夫徳足以一天下之慕心勢足
[004-31a]
 以起天下之畏心君道之善也九五之厥孚交如待
 下之道真情惻怛開誠布公父母斯民疾痛呼而家
 人號天地其恩雨露濡而江河容然人同此情固可
 以至誠感而人異其情或不可以徒善制是必濡之
 以膏澤而不廢其雷霆之肅嘘之以陽和而不廢其
 雪霜之慘柔以子民剛以御民吉之道也嗚呼周天
 王能錫命諸侯矣而不知興六師以移不朝王之罪
 漢元帝能優禮臣下矣而不知明官刑以制擅殺賢
[004-31b]
 傅之姦唐徳宗能姑息藩鎮矣而不知强本朝以銷
 外重内輕之變權綱不振而信實專務是亦徒善而
 已安能處大有之盛而得吉乎交如親之也通誠信
 之道威如尊之也嚴君臣之分道通而分嚴自然銷
 患於无形小象信以發志也其信足以發上下之志
 是以謂之交如易而无備謂有孚必以威如為吉者
 恐其慢易而无禁防之謂也楊氏曰易而无備以我
 之和易徹彼之周防也漢光武曰吾治天下以柔
[004-32a]
 道行之至其脱略邊幅岸幘而笑起迎馬援帝王自有
 真才明勇略闊達多大節之説光武其合乎大有六
 五之君歟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上九以陽剛之德居一卦之外而能安然退處于无
 位之地澹然不攖於利欲之場處大有之極而不居
 其有此伊尹告歸子房棄事之徒歟保其名節終其
 福禄自天祐之吉孰大焉夫天理之合天眷之隆也
[004-32b]
 五之孚信交如而上履之能履信也五以柔順得中
 而上從之能思順也五有文明之賢徳而上降已以
 下之能尚賢也履信以充天理之實思順以循天理
 之正尚賢揚善以順天休命所以存天理者如此則
 受天百禄降爾遐福吉无不利豈偶然哉故繫辭釋
 之日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
 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嗟夫大有之極至難處者也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天
[004-33a]
 地盈虗與時消息况大有之極乎君子處其極而不
 為乾上九之亢悔不為泰上九之亂命亦曰盡心知
 性以充其知天之明存心養性以盡其事天之誠則合
 天之道膺天之福而有終也豈惟臣道君道亦然
[004-34a]
艮下/坤上
謙亨君子有終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
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
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
終也
 謙者有而不居之義滿招損謙受益是謙有必亨之
 理茍非其人道不虚行又必君子成徳之人方能固
 守謙而有終盖謙美徳也勉之于旦暮易能守之于
[004-34b]
 朞月難能為之于聲音笑貌易能發之于篤實輝光
 難能惟不矜惟不伐必如大禹而後能克終无伐善
 无施勞必如顔子而後能克終鄭伯下人原闕/
[004-35a]
坤下/震上
豫利建侯行師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
動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
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
時義大矣哉
 豫樂也豫者安和説樂之義以卦體言九四以一陽在
 上羣隂以柔而應之剛得衆應上下順從此卦之所
 以為豫以卦徳言上體為震之動下體為坤之順以
[004-35b]
 順而動此卦之所以為豫以卦象言震為雷坤為地
 雷出地上陽氣發動隂陽通暢形和氣和此卦象之
 所以為豫以序卦言有大而能謙必豫不居其盛大
 而自處于謙必有和説之義此卦序之所以為豫玩
 豫之一辭則見一心和順之積焉見羣心和順之應
 焉見至理之不咈焉見逆徳之不萌焉大順之理周
 流萬事何事之不利建侯以褒表功徳于以順人心
 之所同好行師以遏亂略于以順人心之所同惡所
[004-36a]
 謂以順而建侯者則伯父叔父聫輝瑶籍親同姓也
 伯舅叔舅襲爵庶邦厚勲賢也錫之土田畀之人民
 重職業也凢而侯國之協心何莫非和順之流暢所
 謂以順而行師者則恭行天罰肅將天威相上帝也東
 征西怨南征北怨應民望也奉辭伐罪不殺无辜正
 名義也凡而師旅之成功何莫非和順之宣布自豫
 之義不明于天下故建侯行師之不得其宜者相循
 環也威王命晉大夫為諸侯而不知其有分晋之逆
[004-36b]
 安王命齊田和為諸侯而不知其有并齊之醜噫胡
 不觀豫之所以利建侯者耶無駭之帥師入極无王
 命而陵弱也翬之帥師伐鄭黨州吁而益亂也吁胡
 不觀豫之所以利行師者耶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
 以動豫此所以釋卦名也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
 況建侯行師乎此舉重以明輕也天地以順動故日
 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故刑罰清而民服
 豫之時義大矣哉此發揮卦徳而極言之以賛其大
[004-37a]
 也豫兼衆美不可以一字訓故兼和説逸樂豫備為
 名周封同姓五十而不以為私湯東西南北之征而
 天下不以為毒順故也上動而下順乃建侯行師之
 利又曰順以動豫順理而動乃致豫之道豫順以動
 已豫矣而順以動乃處豫之道楊氏曰順言理豫言
 心觀人心則見天理循其所當然斯得天下之大悦
 故曰順以動豫理先心而得也合其同然斯行天下
 之大順故曰豫順以動理後心而行也其卦變為小
[004-37b]
 畜卦其象震為長子有君道坤為土為衆建侯行師
 之象其占利以立君用師也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徳殷薦之上帝以配
祖考
 雷出地奮豫此和聲之發也而樂之作也又以尊崇
 徳而養其和黄帝作咸池取皆潤也顓帝作六莖及
 根莖也帝嚳作五英茂英華也堯作大章舜作韶樂
 章著而韶繼也禹作大夏湯作大濩假大而救護也
[004-38a]
 武王作大武周公作大勺立武而勺祖也歴代之樂
 所以崇徳故郊焉而天神格廟焉而人鬼享此皆和
 豫之感格爾考之周禮春官司樂兼總歴代之樂以
 致鬼神示奏黄鐘歌大呂舞雲門以祀天神奏無射
 歌夾鐘舞大武以享先祖此則其禮之大略也殷薦
 上帝以配祖考之義可槩見矣楊氏曰順以動者天
 理出而奮者天聲師其理以建侯行師師其聲以作
 樂崇徳聖人何為哉天而已矣制禮於履作樂于豫
[004-38b]
 禮樂其治教之首歟
初六鳴豫凶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凶也
 倚勢而肆其逸樂非所以善其身也豫之為義以和
 豫言則為豫之正以逸豫言則為豫之失初六以隂
 柔居下而與九四為應九四在上得勢為豫之主而
 初以不中不正附之隂柔小人上倚强援志得氣盈
 不勝其豫而至于自鳴驕肆如此致凶之道也初六
 之鳴豫想其趨炎附勢自以為快而不以為愧事權
[004-39a]
 媚要自以為榮而不以為辱躡足於貴近之門不
 自知其足之髙肆志于勢利之場不自知其志之
 揚説豫而至于自鳴内而失已无以正行外而附
 物反以取辱天禍其滛人惡其盈何往而不凶哉昔宗
 晉卿倚二張而以二張敗蕭至忠附太平而以太平誅則
 一時之鳴豫乃終身不豫之本也象曰志窮凶也
 謂其志意窮極必取凶也吁使初六知席寵惟舊
 怙侈滅義之戒則必不至此盍亦反求諸已而已
[004-39b]
 楊氏曰樂極者哀隨之福甚者禍隨之説豫而至於
 太甚則凶矣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有固守之節則有力行之善豫之六二當上下悦豫
 之際而有中正特立之操又无應與介然如石而不
 可渝所守如此其去豫之速見幾而作不俟終日疾
 趨中正何往不吉此六二用心剛而見善明也夫君
 子處豫之道有二曰確以守之物欲不能移曰果以
[004-40a]
 行之頃刻不能留世之人移于富貴之樂溺于聲色
 之娛玩於畋遊之好蔽於權要之路於是馳騖忘反
 不能疾趨于正吉者幾何人歟今豫六二之介于石
 必衆人皆醉而獨醒之節不可移衆人皆濁而獨清
 之操不可轉遷善改過不俟終日而疾趨于正吉也
 象曰以中正也有中正之徳則所守堅固故能不終
 日而貞吉也昔者宋昭無道髙哀不義宋公而奔魯
 邦王莽秉政逄萌掛冠東門而客遼東范滂訐朝政
[004-40b]
 申屠豫逆黨錮而隐梁碭三子者其亦介于石不終
 日貞吉之徒歟介于石理素定也處豫如介石去豫
 如脱兎何俟終日吉孰大焉横渠曰二以隂居獨无
 累於四不以悦豫而流也繫辭釋此爻曰知幾其神
 乎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凟其知幾乎幾者動之㣲
 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于
 石不終日貞吉介于石焉寜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
 知㣲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004-41a]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容説者失身之耻愧悟者改過之機盱上視也茍偷
 之貌也六三隂柔不中不正近比乎四盱而上視以
 為豫不為四所取疑有悔也使知盱豫之非而速改
 之猶可以改其過也茍安是而悔悟之遲則終於大
 悔而无及矣六三所以上交九四者必謂九四之權
 足以顯揚我也九四之勢足以進退我也仰望以悦
 豫之冀其寵眷懼其譴責患得患失之心生而足
[004-41b]
 恭之態不改趦趄囁嚅之態形而依阿之念不變安
 盱豫之非而久居之其終必有汚行之悔故聖人戒
 之以速去曰去之稽遲則有悔也省身不謹噬臍何
 及甚矣容説之不可有也象曰位不當也謂其不當
 中正之位是以盱豫悔遲有悔也潘氏曰隂居陽位
 進退不决盱視而説于豫遲疑而不知幾皆悔吝之
 道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簮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
[004-42a]
行也
 豫之所以為豫由九四也九四居震動之初以一陽
 而為五隂之主是羣心由已而底豫以大臣而為九
 五之君所倚任是一人由己而底豫得主眷之隆得
 民望之歸其勢隆其望重志之所以大得也然承柔
 弱之君當天下之任危疑之地也唯當盡其至誠勿
 有疑慮則朋類自當合聚乃大臣之道也夫得志之
 餘每戒于難處而至誠不疑乃所以處豫也四之于
[004-42b]
 此推誠以友直則正直之朋合推誠以友諒則信諒
 之朋合推誠以友多聞則多聞之朋合開心見誠明
 白洞達此大臣合朋之道也後世大臣不明此道幸
 而得志私心横生職之崇者則疑其軋已才之大者
 則疑其勝己氣之直者則疑其短已節之介者則疑
 其輕己卒之朋類乖違一時之大得者卒為終身之
 大失吁甚可畏也象曰志大行也謂其所以有得者
 志之大得行也豫之諸爻皆以豫為失九四一爻獨
[004-43a]
 以豫為得何也曰衆志協和至理胥悦樂之得其正
 者也逸豫縱欲容悦趨媚樂之失其正者也主于逸
 樂所以諸爻不得為善主于和順九四所以為喜雖
 然豫樂情也其未發則性也樂而得其正情而率其性
 者也樂而失其正情而失其性者也豫之九四茍於志
 大行之際而至誠能盡其性則盡人物賛化育皆此
 心之功用爾何但朋盍簮而已兼以上无剛健之君
 下无分民之臣是以由豫然功震主者身易危能无
[004-43b]
 疑乎惟豫之時有陽勝之徳故可總衆志以安上蓋
 道足乎己時所當然則其志得行也
六五貞疾恆不死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恆不死中未
亡也
 逸豫之君權臣專制危而未亡也權綱振肅上下和
 穆此君道所以隆威柄下移公室不張此君道所以
 替六五以柔弱之質昏于逸豫之域不能自立受制
 于九四剛强之臣權已去而位猶未亡如人有真疾
[004-44a]
 恆久而不死也吾嘗歴觀世變而有感成周自幽王
 而後王綱不振天子號令不行於諸侯政由方伯有
 征討則不出于王命有盟㑹則不掌于司盟有繼世
 則不禀于王朝襄定靈景徒建虚名于諸侯之上而
 僅存天子之號是所謂貞疾而恆不死也西漢之世
 初元永光石顯專權元帝欲倚望之而不能援望之
 之死欲用張猛而不能援張猛之職予奪之權一制
 於顯成帝嗣位王鳯專政知野王之賢而不能進嘉
[004-44b]
 王章之忠而不能生之致使郡國守相刺史皆出其
 門下而生死之柄一授于鳯是元成之優柔居上徒
 擁虚器而僅存帝號此亦貞疾恆不死也東都之季
 恆帝踐祚梁冀秉攝萬機專擅威柄凶恣日積專政
 幾二十年威行中外所謂七侯二大將軍五十七卿
 將尹校萃于一門天子拱手太阿倒置莫此為甚一
 旦權姦伏誅百姓稱慶則振起朝綱一運樞爾夫何
 梁冀甫誅五侯復熾權勢專歸中外傾動尺一拜用
[004-45a]
 不經御省上下媟黷自虧尊嚴其不亡者僅存位爾
 是所謂貞疾恆不死者也天寶之際天子深居禁中
 聲色自娛委政林甫林甫杜絶言路誅逐貴臣儲君
 而下畏之側足養成大亂社稷僅克不隕乾符之主
 不親政事專務遊戱田令孜專權无上南牙與北司
 互相矛盾除官賜緋紫則不復關白禁制天子不得
 有所主斷寶雞之幸於斯時也岌岌乎天下殆哉海
 内幸而不傾此亦貞疾恆不死也嗟夫大易之垂戒
[004-45b]
 如此其明且切後世之耽豫如彼其昏且惑道之難
 盡如此夫象曰乘剛也又曰中未亡也以柔而乘九
 四之剛制於臣也謂六五之中位而未亡居于危也
 然則當此時為六五者宜如何曰若藥不瞑眩厥疾
 不瘳茍能奮然有渝修吾徳性正吾朝綱收吾君權
 進吾賢輔則可以强本朝之精神可以壯宗社之元
 氣可以壽國家之命脉厥疾未有不可瘳者當豫之
 時而不為豫者以正自守六二是也當豫之時而不
[004-46a]
 得豫者見正于人六五是也故六爻唯二五不言豫
 豫四五二爻四爻言九四之善五爻隱見九四之惡
 何善惡之不同如是耶盖易之一書聖人存善戒惡
 兩不忘者乃所以正天理扶綱常也童溪曰入則無
 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六五之得九
 四所謂法家拂士也故當豫之時不得以縱其所樂
 夫惟不得以縱其所樂則恒不死宜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象曰𠖇豫在上何可長也
[004-46b]
 蔽逸樂之久者所以為過變逸樂之失者可以補過
 豫之上六隂柔昏暗不中不正昏𠖇于豫者也處豫
 之極𠖇豫已成然人之有過患不改爾過而能改善
 莫大焉上六所謂冥豫者人欲蔽固天理不明恆舞
 于宫酣歌于室冥于説豫而為巫風殉于貨色恒于
 遊畋𠖇于説豫而為滛風侮聖言逆忠直逺耆徳比
 頑童冥于説豫而為亂風嗜慾以汨其靈臺怠荒以
 消其志氣𠖇豫之成是誠聖人所惡然𠖇豫之成雖
[004-47a]
 為大咎而𠖇豫之渝亦可以免咎誠能謹爾話言制
 爾情欲慎爾威儀謹爾動作知其非改而是知其不
 正改而為正則本心之明如塵之去而鏡復明如泥
 之去而水復清有渝无咎是亦聖人之所許也昔太
 康逸豫而盤遊無度此𠖇豫也太甲怠豫而敗禮敗
 度亦𠖇豫也然太康終於失邦太甲終克嗣緒以太
 康失道亂已𠖇而不渝也太甲徙仁遷義𠖇而有渝
 此有咎无咎之分也象曰何可長也謂其災危將及
[004-47b]
 不可長久是以貴於速渝也雖然聖人豈絶人以和
 豫之樂而强人于長戚戚之域哉亦曰警人以湛樂
 之從俾之无從逸豫而就斯道之樂耳程氏曰不言
 𠖇之凶專言渝之故无咎聖人發此義所以勸人遷
 善也
 
 
 周易衍義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