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f0014 孫子註解-- (ZTDZ)


[004-270468a]
孫子註解卷之四性四
   形篇曹操曰軍之形也我動彼應兩/敵相察情也○李筌曰形謂主
   客攻守八陳五營陰陽向背之形杜/牧曰因形見情無形者情密有形
   者情疏密則勝疏則敗也○王皙曰/形者定形也謂兩敵强弱有定形也
   善用兵者能變化其形因敵以制勝/張預曰兩軍攻守之形也隱於中則
   人不可得而知見於外則敵乘隙而/至形因攻守而顯故次謀攻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爲不可勝
 張預曰所謂知己者也
以待敵之可勝
 梅堯臣曰藏形内治伺其虚懈○張預曰


 所謂知彼者也
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曹操曰自修理以待敵之虚懈也○李筌
 曰夫善用兵者守則深壁多具軍食善其
 教練攻其城則尚橦棚雲梯土山地道陳
 則在山川丘陵背孤向虚從疑擊間善戰
 者掎角勢連首尾相應者為不可勝也夫
 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
 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不可勝者守也可
 勝者攻也此數者以為可勝也○杜牧曰
[004-270468b]
 自整軍事長有待敵之備閉跡藏形使敵
 人不能測度因伺敵人有可乘之便然後
 出而攻之○杜佑曰先咨之廟堂慮其危
 難然後高壘深溝使兵練習以此守備之
 故待敵之闕則可勝之言制敵在外故自
 修理以候敵之虚懈已見敵有闕漏之形
 然後可勝○王皙曰不可勝者修道保法
 也可勝者有所隙耳○張預曰守之故在
 己攻之故在彼
故善戰者能爲不可勝


 杜牧曰不可勝者上文註解所謂修整軍
 事閉形藏跡是也此事在己故曰能為○
 張預曰藏形晦跡居常嚴備則己能焉
不能使敵之可勝
 杜牧曰敵若無形可窺無虚懈可乘則我
 雖操可勝之具亦安能取勝敵乎○賈林
 曰敵有智謀深為己備不能强令不己備
 杜佑曰在己故練兵士策與道合深為備
 者亦不可强勝之○梅堯臣曰在己故能
 為在敵故無必○王皙曰在敵不在我也
[004-270468c]
 張預曰若敵强弱之形不顯於外則我豈
 能必勝於彼
故曰勝可知
 曹操曰見成形也○杜牧曰知者但能知
 己之力可以勝敵也○陳皥曰取勝於形
 勝可知也
而不可爲
 曹操曰敵有備故也○杜牧曰言我不能
 使敵人虚懈為我可勝之資○賈林曰敵
 若隱而無形不可强為勝敗○杜佑曰敵


 有備也已料敵見敵形者則勝負可知若
 敵密而無形亦不可强使為敗故范蠡曰
 時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梅
 堯臣曰敵有闕則可知敵無闕則不可為
 何氏曰可知之勝在我我有備也不可為
 之勝在敵敵無形也○張預曰己有備則
 勝可知敵有備則不可為
不可勝者守也
 曹操曰藏形也○杜牧曰言未見敵人有
 可勝之形已則藏形為不可勝之備以自
[004-270469a]
 守也○杜佑曰藏形也若未見其形彼衆
 我寡則自守也○梅堯臣曰且有待也○
 何氏曰未見敵人形勢虚實有可勝之理
 則宜固守○張預曰知己未可以勝則守
 其氣而待之
可勝者攻也
 曹操曰敵攻己乃可勝○李筌曰夫善用
 兵者守則高壘堅壁也攻其橦棚雲梯土
 山地道陳左川澤右丘陵背孤向虚從疑
 擊間識辨五令以節衆勢連首尾相應者


 為不可勝也無此數者以為可勝也○杜
 牧曰敵人有可勝之形則當出而攻之
 杜佑曰敵攻已乃可勝也已見其形彼寡
 我衆則可攻○梅堯臣曰見其闕也○王
 皙曰守者以於勝不足攻者以於勝有餘
 張預曰知彼有可勝之理則攻其心而取
 之
守則不足攻則有餘
 曹操曰吾所以守者力不足也所以攻者
 力有餘也○李筌曰力不足者可以守力
[004-270469b]
 有餘者可以攻也○梅堯臣曰守則知力
 不足攻則知力有餘○張預曰吾所以守
 者謂取勝之道有所不足故且待之吾所
 以攻者謂勝敵之事已有其餘故出擊之
 言非百勝不戰非萬全不闘也後人謂不
 足為弱有餘為强者非也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
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曹操曰因山川丘陵之固者藏於九地之
 下因天時之變者動於九天之上○李筌


 曰天一遁甲經云九天之上可以陳兵九
 地之下可以伏藏常以直符加時干後一
 所臨宫為九天後二所臨宫為九地地者
 静而利藏天者運而利動故魏武不明二
 遁以九地為山川九天為天時也夫以天
 一太一之遁幽微知而用之故全也經云
 知三避五魁然獨處能知三五横行天下
 以此法出不拘諸咎則其義也○杜牧曰
 守者韜聲滅跡幽比鬼神在於地下不可
 得而見之攻者勢迅聲烈疾若雷電如來
[004-270469c]
 天上不可得而備也九者高深數之極○
 陳皥曰春三月寅功曹為九天之上申傳
 送為九地之下夏三月午勝先為九天之
 上子神后為九地之下秋三月申傳送為
 九天之上寅功曹為九地之下冬三月子
 神后為九天之上午勝先為九地之下也
 杜佑曰善守備者務因其山川之阻丘陵
 之固使不知所攻言其深密藏於九地之
 下善攻者務因天時地利水火之變使敵
 不知所備言其雷震發動若於九天之上


 也○梅堯臣曰九地言深不可知九天言
 高不可測蓋守備密而攻取迅也○王皙
 曰守者為未見可攻之利當潜藏其形沉
 静幽默不使敵人窺測之也攻者為見可
 攻之利當高遠神速乘其不意懼敵人覺
 我而為之備也九者極言之耳○何氏曰
 九地九天言其深微尉繚子曰治兵者若
 祕於地若邃於天言其祕密邃遠之甚也
 後漢凉州賊王國圍陳倉左將軍皇甫嵩
 督前軍董卓救之卓欲速進赴陳倉嵩不
[004-270470a]
 聽卓曰智者不後時勇者不留决速救則
 城全不救則城滅全滅之勢在於此也嵩
 曰不然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
 是以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
 在我可勝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餘有餘
 者動於九天之上不足者䧟於九地之下
 今陳倉雖小城守固備非九地之䧟也王
 國雖强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勢也
 夫勢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
 拔國今已䧟受害之地而陳倉保不拔之


 小城我可不煩兵動衆而取全勝之功將
 何救焉遂不聽王國圍陳倉自冬迄春八
 十餘日城堅守固竟不能拔賊衆疲弊果
 自解去○張預曰藏於九地之下喻幽而
 不可知也動於九天之上喻來而不可備
 也尉繚子曰若祕於地若邃於天是也守
 則固是自保也攻則取是全勝也
見勝不過衆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當見未萌○李筌曰知不出衆知
 非善也韓信破趙未餐而出井陘曰破趙
[004-270470b]
 會食時諸將嘸然佯應曰諾乃背水陳趙
 乘壁望見皆大笑言漢將不便兵也乃破
 趙食斬成安君此則衆所不知也○杜牧
 曰衆人之所見破軍殺將然後知勝我之
 所見廟堂之上鐏俎之間已知勝負者矣
 賈林曰守必固攻必克能自保全而常不
 失勝見未然之勝善知將然之敗謂實微
 妙通玄非衆人之所見也○孟氏曰當見
 未萌言兩軍已交雖料見勝負策不能過
 絶於人但見近形非遠太公曰智與衆同


 非國師也○梅堯臣曰人所見而見故非
 善○王皙曰衆常之人見所以勝而不知
 制勝之形○張預曰衆人所知己成已著
 也我之所見未形未萌也
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争鋒也○李筌曰争鋒力戰天下
 易見故非善也○杜牧曰天下猶上文言
 衆也言天下人皆稱戰勝者故破軍殺將
 者也我之善者陰謀潜運攻必伐謀勝敵
 之日曾不血刃○陳皥曰潜運其智專伐
[004-270470c]
 其謀未戰而屈人之兵乃是善之善者也
 梅堯臣曰見不過衆戰雖勝天下稱之猶
 不曰善○王皙曰以謀屈人則善矣○張
 預曰戰而後能勝衆人稱之曰善是有智
 名勇功也故云非善若見微察隱取勝於
 無形則真善者也
故舉秋毫不爲多力見曰月不爲明目聞雷
霆不爲聦耳
 曹操曰易見聞也○李筌曰易見聞也以
 為攻戰勝而天下不曰善也夫智能之將


 人所莫測為之深謀故孫武曰難知如陰
 也○王皙曰衆人之所知不為智力戰而
 勝人不為善○何氏曰此言衆人之所見
 所聞不足為異也昔烏獲舉千鈞之鼎為
 力離朱百步覩纖芥之物為明師曠聽蚊
 行螘步為聦也兵之成形而見之誰不能
 也故勝於未形乃為知兵矣○張預曰人
 皆能也引此以喻衆人之見勝也秋毫謂
 兔毛至秋而勁細言至輕也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
[004-270471a]
 曹操曰原微易勝攻其可勝不攻其不可
 勝也○杜牧曰敵人之謀初有萌兆我則
 潜運以能攻之用力既少制勝既微故曰
 易勝也○梅堯臣曰力舉秋毫明見日月
 聦聞雷霆不出衆人之所能也故見於著
 則勝於艱見於微則勝於易○何氏曰言
 敵人之謀初有萌兆我則潜運已能攻之
 用力既少制敵甚微故曰易勝也○張預
 曰交鋒接刃而後能制敵者是其勝難也
 見微察隱而破於未形者是其勝易也故


 善戰者常攻其易勝而不攻其難勝也
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
 曹操曰敵兵形未成勝之無赫赫之功也
 李筌曰勝敵而天下不知何智名之有○
 杜牧曰勝於未萌天下不知故無智名曾
 不血刃敵國已服故無勇功也○梅堯臣
 曰大智不彰大功不揚見微勝易何勇何
 智○何氏曰患銷未形人誰稱智不戰而
 服人誰言勇漢之子房唐之裴度能之○
 張預曰陰謀潜運取勝於無形天下不聞
[004-270471b]
 料敵制勝之智不見搴旗斬將之功若留
 侯未嘗有戰闘功是也
故其戰勝不忒
 李筌曰百戰百勝有何疑貳也此筌以忒
 字為貳也○陳皥曰籌不虚運策不徒發
 張預曰力戰而求勝雖善者亦有敗時既
 見於未形察於未成則百戰百勝而無一
 差忒矣
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
 曹操曰察敵必可敗不差忒也○李筌曰


 置勝於已敗之師何忒焉師老卒惰法令
 不一謂已敗也○杜牧曰措循置也忒差
 忒也我能置勝不忒者何也蓋先見敵人
 已敗之形然後攻之故能致必勝之功不
 差忒也○賈林曰讀措為錯錯雜也取敵
 之勝理非一途故雜而料之也常於勝未
 形已見敵之敗○梅堯臣曰睹其可敗勝
 則不差○何氏曰善料也○張預曰所以
 能勝而不差者蓋察知敵人有必可敗之
 形然後措兵以能之云耳
[004-270471c]
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李筌曰兵得地者昌失地者亡地者要害
 之地秦軍敗趙先據北山者勝宋師伐燕
 過大峴而勝皆得其地也○杜牧曰不敗
 之地者為不可勝之計使敵人必不能敗
 我也不失敵人之敗者言窺伺敵人可敗
 之形不失毫髮也○陳皥註同李筌○杜
 佑註同杜牧○梅堯臣曰善候敵隙我則
 常勝○王皙曰常為不可勝待敵可勝不
 失其機○何氏曰自恃有備則無患常伺


 敵隙則勝之不失也立於不敗之地利也
 言我常為勝所○張預曰審吾法令明吾
 賞罰便吾器用養吾武勇是立於不敗之
 地也我有節制則彼將自衂是不失敵之
 敗也
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

 曹操曰有謀與無慮也○李筌曰計與不
 計也是以薛公知黥布之必敗田豐知魏
 武之必勝是其義也○杜牧曰管子曰天
[004-270472a]
 時地利其數多少其要必出於計數故凡
 攻伐之道計必先定於内然後兵出乎境
 不明敵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敵人之積
 不能約也不明敵人之將不見先軍不明
 敵人之士不見先陳故以衆擊寡以理擊
 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士練卒擊
 歐衆白徒故能百戰百勝此則先勝而後
 求戰之義也衛公李靖曰夫將之上務在
 於明察而衆和謀深而慮遠審於天時稽
 乎人理若不料其能不達權變及臨機付


 敵方始趦趄左顧右盼計無所出信任過
 說一彼一此進退狐疑部伍狼籍何異趣
 蒼生而赴湯火驅牛羊而㗖狼虎者乎此
 則先戰而後求勝之義也○賈林曰不知
 彼我之情陳兵輕進意雖求勝而終自敗
 也○梅堯臣曰可勝而戰戰則勝矣未見
 可戰勝可得乎○何氏曰凡用兵先定必
 勝之計而後出軍若不先謀而欲恃强勝
 未必也○張預曰計謀先勝然後興師故
 以戰則克尉繚子曰兵不必勝不可以言
[004-270472b]
 戰攻不必拔不可以言攻謂危事不可輕
 舉也又曰兵貴先勝於此則勝彼矣弗勝
 於此則弗勝彼矣此之謂也若趙充國常
 先計而後戰亦是也不謀而進欲幸其成
 功故以戰則敗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爲勝敗之政
 曹操曰善用兵者先自修治為不可勝之
 道保法度不失敵之敗亂也○李筌曰以
 順討逆不伐無罪之國軍至無虜掠不伐
 樹木污井竈所過山川城杜陵祠必滌而


 除之不習亡國之事謂之道法也軍嚴肅
 有死無犯賞罰信義將若此者能勝敵
 之敗政也○杜牧曰道者仁義也法者法
 制也善用兵者先修理仁義保守法制自
 為不可勝之政伺敵有可敗之隙則攻能
 勝之○賈林曰常修用兵之勝道保賞罰
 之法度如此則當為勝不能則敗故曰勝
 敗之政也○梅堯臣曰攻守自修法令自
 保在我而已○王皙曰法者下之五事也
 張預曰修治為戰之道保守制敵之法故
[004-270472c]
 能必勝或曰先修飾道義以和其衆後保
 守法令以戢其下使民愛而畏之然後能
 為勝敗
兵法一曰度
 賈林曰度土地也○王皙曰丈尺也
二曰量
 賈林曰量人力多少倉廪虚實○王皙曰
 㪷斛也
三曰數
 賈林曰筭數也以數推之則衆寡可知虚


 實可見○王皙曰百千也
四曰稱
 賈林曰既知衆寡兼知彼我之德業輕重
 才能之長短○王皙曰權衡也
五曰勝
 曹操曰勝敗之政用兵之法當以此五事
 稱量知敵之情○張預曰此言安營布陳
 之法也李衛公曰教士猶布碁於盤若無
 畫路碁安用之
地生度
[004-270473a]
 曹操曰因地形勢而度之○李筌曰既度
 有情則量敵而禦之○杜牧曰度者計也
 言度我國土大小人户多少征賦所入兵
 車所籍山河險易道里迂直自度此事與
 敵人如何然後起兵夫小不能謀大弱不
 能擊强近不能襲遠夷不能攻險此皆生
 於地故先度也○梅堯臣曰因地以度軍
 勢○王皙曰地人所履也舉兵攻戰先本
 於地由地故生度度所以度長短知遠近
 也凡行軍臨敵先須知遠近之計○何氏


 曰地者遠近險易也度計也未出軍先計
 敵國之險易道路迂直兵甲孰多勇怯孰
 是計度可伐然後興師動衆可以成功
度生量
 杜牧曰量者酌量也言度地已熟然後能
 酌量彼我之强弱也○梅堯臣曰因度地
 以量敵情○王皙曰謂量有大小言既知
 遠近之計則須更量其地之大小也○何
 氏曰量酌彼已之形勢
量生數
[004-270473b]
 曹操曰知其遠近廣狹知其人數也○李
 筌曰量敵遠近强弱須備士卒軍資之數
 而勝也○杜牧曰數者機數也言强弱已
 定然後能用機變數也○賈林曰量地遠
 近廣狹則知敵人人數多少也○梅堯臣
 曰因量以得衆寡之數○王皙曰數所以
 紀多少言既知敵之大小則更計其精劣
 多少之數曹公曰知其人數○何氏曰數
 機變也先酌量彼我强弱利害然後為機
 數○張預曰地有遠近廣狹之形必先度


 知之然後量其容人多少之數也
數生稱
 曹操曰稱量敵孰愈也○李筌曰分數既
 定賢智之多少得賢者重失賢者輕如韓
 信之論楚漢也須知輕重别賢愚而稱之
 錙銖則强○杜牧曰稱校也機權之數已
 行然後可以稱校彼我之勝負也○梅堯
 臣曰因數以權輕重○王皙曰稱所以知
 重輕喻强弱之形勢也能盡知遠近之計
 大小之舉多少之數以與敵相形則知重
[004-270473c]
 輕所在○何氏同杜牧註
稱生勝
 曹操曰稱量之數知其勝負所在○李筌
 曰稱知輕重勝敗之數可知也○杜牧曰
 稱校既熟我勝敵敗分明見也○梅堯臣
 曰因輕重以知勝負○王皙曰重勝輕也
 陳皥杜佑李筌同杜牧上五事註○何氏
 曰上五事未戰先計必勝之法故孫子引
 古法以䟽勝敗之○要也張預曰稱宜也
 地形與人數相稱則踈密得宜故可勝也


 尉繚子曰無過在於度數度謂尺寸數謂
 什伍度以量地數以量兵地與兵相稱則
 勝五者皆因地形而得故自地而生之也
 李靖五陳隨地形而變是也
故勝兵若以鎰稱銖
 梅堯臣曰力易舉也
敗兵若以銖稱鎰
 曹操曰輕不能舉重也○李筌曰二十兩
 為鎰銖之於鎰輕重異位勝敗之數亦復
 如之○梅堯臣曰力難制也○王皙曰言
[004-270474a]
 銖鎰者以明輕重之至也○張預曰二十
 兩為鎰二十四銖為兩此言有制之兵對
 無制之兵輕重不侔也
勝者之戰民也若决積水於千仞之谿者形

 曹操曰八尺曰仞决水千仞其高勢疾也
 李筌曰八尺曰仞言其勢也杜預伐吴言
 兵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自解則其義
 也○杜牧曰夫積水在千仞之谿不可測
 量如我之守不見形也及決水下湍𣵡奔


 注如我之攻不可禦也○梅堯臣曰水决
 千仞之谿莫測其迅兵動九天之上莫見
 其跡此軍之形也○王皙曰千仞之谿至
 陗絶也喻不可勝對可勝之形乘機攻之
 決水是也○張預曰水之性避高而趨下
 決之赴深谿固湍浚而莫之禦也兵之形
 象水乘敵之不備掩敵之不意避實而擊
 虚亦莫之制也或曰千仞之谿謂不測之
 淵人莫能量其淺深及决而下之則其勢
 莫之能禦如善守者匿形晦跡藏於九地
[004-270474b]
 之下敵莫能測其强弱及乘虚而出則其
 鋒莫之能當也




孫子註解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