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f0014 孫子註解-- (ZTDZ)


[003-270455c]
孫子註解卷之三性三
   謀攻篇曹操曰欲攻敵必先謀○李/筌曰合陳爲戰圍城曰攻以
   此篇次戰之下○杜牧曰廟堂之上/計算已定戰争之具糧食之費悉已
   用備可以謀攻故曰謀攻也王皙曰/謀攻敵之○利害當全策以取之不
   銳於伐兵攻城也○張預曰計議已/定戰具己集然後可以智謀攻故次
   作/戰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爲上破國次之
 曹操曰興師深入長驅距其城郭絶其内
 外敵舉國來服為上以兵擊破敗而得之
 其次也○李筌曰不貴殺也韓信虜魏王
 豹擒夏說斬成安君此為破國者及用廣
 武君計北首燕路遣一介之使奉咫尺之
 書燕後風而靡則全國也○賈林曰全得
 其國我國亦全乃為上○杜佑曰敵國來
 服為上以擊破為次○王皙曰若韓信舉
 燕是也○何氏曰以方略氣勢令敵人以
 國降上策也○張預曰尉繚子曰講武料
 敵使敵氣失而師散雖形全而不為之用
 此道勝也破軍殺將乘堙發機會衆奪地
 此力勝也然則所謂道勝力勝者即全國
[003-270456a]
 破國之謂也夫吊民伐罪全勝為上為不
 得已而至於破則其次也
全軍爲上破軍次之
 曹操杜牧曰司馬法曰一萬五千五百人
 為軍○何氏曰降其城邑不破我軍也
全旅爲上破旅次之
 曹操曰五百人為旅
全卒爲上破卒次之
 曹操曰一校已上至一百人也○李筌曰
 百人已上為卒○杜佑曰一校下至百人


 也
全伍爲上破伍次之
 曹操曰百人已下至五人○李筌曰百人
 已下為伍○杜牧曰五人為伍○梅堯臣
 曰謀之大者全得之○王皙曰國軍卒伍
 不間小大全之則威德為優破之則威德
 為劣○何氏曰自軍至伍皆次序上下言
 之此意以策略取之為妙不惟一軍至於
 一伍不可不全○張預曰周制萬二千五
 百人為軍五百人為旅百人為卒五人為
[003-270456b]
 伍自軍至伍皆以不戰而勝之為上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未戰而戰自屈勝善也○李筌曰
 以計勝敵也○陳皥曰戰必殺人故也
 賈林曰兵威遠振全來降伏斯為上也詭
 詐為謀摧破敵衆殘人傷物然後得之又
 其次之○杜佑曰未戰而敵自屈服○梅
 堯臣曰惡乎殺傷殘害也○張預曰戰而
 不後能勝必多殺傷故云非善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未戰而敵自屈服○杜牧曰以計
 勝敵○陳皥曰韓信用李左車之計馳咫
 尺之書不戰而下燕城也○孟氏曰重廟
 勝也○王皙曰兵貴伐謀不務戰也○何
 氏曰後漢王霸討周建蘇茂既戰歸營賊
 復聚挑戰霸堅卧不出方饗士作倡樂茂
 雨射營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動軍吏
 曰茂已破今易擊霸曰不然茂客兵遠來
 糧食不足故挑戰以徼一時之勝今閉營
 休士所謂不戰而屈人兵善之善也茂乃
[003-270456c]
 引退○張預曰明賞罰信號令完器械練
 士卒暴其所長使敵從風而靡則為大善
 若吴王黄池之會晋人畏其有法而服之
 者是也
故上兵伐謀
 曹操曰敵始有謀伐之易也○李筌曰伐
 其始謀也後漢㓂恂圍高峻峻遣謀臣皇
 甫文謁恂詞禮不屈恂斬之報峻曰軍師
 無禮已斬之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即日
 開壁而降諸將曰敢問殺其使而降其城


 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心腹其取謀者留
 之則文得其計殺之則峻亡其膽所謂上
 兵伐謀諸將曰非所知也○杜牧曰晋平
 公欲攻齊使范昭往觀之景公觴之酒酣
 范昭請君之樽酌公曰寡人之樽進客范
 昭已飲晏子徹樽更為酌范昭佯醉不悅
 而起舞謂太師曰能為我奏成周之樂乎
 吾為舞之太師曰瞑臣不習范昭趨出景
 公曰晋大國也來觀吾政今子怒大國之
 使者將奈何晏子曰觀范昭非陋於禮者
[003-270457a]
 且欲慙於國臣故不從也太師曰夫成周
 之樂天子之樂也惟人主舞之今范昭人
 臣而欲舞天子樂臣故不為也范昭歸報
 晋平公曰齊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
 之臣欲犯其禮太師識之仲尼曰不越樽
 俎之間而折衝千里之外晏子之謂也春
 秋時秦伐晋晋將趙盾禦之上軍佐臾駢
 曰秦不能久請深壘固軍以待之秦人欲
 戰秦伯謂士會曰若何而戰對曰趙氏新
 出其屬曰臾駢必實為此謀將以老我師


 也趙有側室曰穿晋君之壻也有寵而弱
 不在軍事好勇而狂且惡臾駢之佐上軍
 若使輕者肆焉其可秦軍掩晋上軍趙穿
 追之不及返怒曰裹糧坐甲固敵是求敵
 至不擊將何俟焉軍吏曰將有待也穿曰
 我不知謀將獨出乃以其屬出趙盾曰秦
 獲穿也獲一卿矣秦以勝歸我何以報乃
 皆出戰交綏而退夫晏子之對是敵人將
 謀伐我我先伐其謀故敵人不得而伐我
 士會之對是我將謀伐敵敵人有謀拒我
[003-270457b]
 乃伐其謀敵人不得與我戰斯二者皆伐
 謀也故敵欲謀我伐其未形之謀我若伐
 敵敗其已成之計固非止於一也○孟氏
 曰九攻九拒是其謀也○杜佑曰敵方設
 謀欲舉衆師伐而抑之是其上故太公云
 善除患者理於未生善勝敵者勝於無形
 也○梅堯臣曰以智勝○王皙曰以智謀
 屈人最為上○何氏曰敵始謀攻我我先
 攻之易也揣知敵人謀之趣向因而加兵
 攻其彼心之發也○張預曰敵始發謀我


 從而攻之彼必喪計而屈服若晏子之沮
 范昭是也或曰伐謀者用謀以伐人也言
 以奇策祕筭取勝於不戰兵之上也
其次伐交
 曹操曰交將合也○李筌曰伐其始交也
 蘇秦約六國不事秦而秦閉關十五年不
 敢窺山東也○杜牧曰非止將合而已合
 之者皆可伐也張儀願獻秦地六百里於
 楚懷王請絶齊交隨何於黥布坐上殺楚
 使者以絶項羽曹公與韓遂交馬語以疑
[003-270457c]
 馬超高洋以簫深明請和於梁以疑侯景
 終䧟臺城此皆伐交權道變化非一途也
 陳皥曰或云敵已興師交合伐而勝之是
 其次也若晋文公敵宋携離曹衛也○孟
 氏曰交合强國敵不敢謀○梅堯臣曰以
 威勝○王皙曰謂未能全屈敵謀當且間
 其交使之解散彼交則事鉅敵堅彼不交
 則事小敵脆也○何氏曰杜稱已上四事
 乃親而離之之義也伐交者兵欲交合設
 疑兵以懼之使進退不得因來屈服旁隣


 既為我援敵不得不孤弱也○張預曰兵
 將交戰將合則伐之傳曰先人有奪人之
 心謂兩軍將合則先薄之孫叔敖之敗晋
 師厨人濮之破華氏是也或曰伐交者用
 交以伐人也言欲舉兵伐敵先結隣國為
 掎角之勢則我彊而敵弱
其次伐兵
 曹操曰兵形已成也○李筌曰臨敵對陳
 兵之下也○賈林曰善於攻取舉無遺策
 又其次也故太公曰争勝於白刃之前者
[003-270458a]
 非良將也○梅堯臣曰以戰勝○王皙曰
 戰者危事○張預曰不能敗其始謀破其
 將合則犀利兵器以勝之兵者器械之總
 名也太公曰必勝之道器械為寳
其下攻城
 曹操曰敵國已收其外糧城守攻之為下
 攻也○李筌曰夫王師出境敵則開壁送
 款舉櫬轅門百姓怡悅攻之上也若頓兵
 堅城之下師老卒惰攻守勢殊客主力倍
 以此攻之為下也○杜佑曰言攻城屠邑


 攻之下者所害者多○梅堯臣曰費財役
 為最下○王皙曰士卒殺傷城或未克○
 張預曰夫攻城屠邑不惟老師費財兼亦
 所害者多是為攻之下也
攻城之法爲不得已
 張預曰攻城則力屈所以必攻者蓋不獲
 已耳
修櫓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闉又三月
而後已
 曹操曰修治也櫓大楯也轒輼者轒牀也
[003-270458b]
 轒牀其下四輪從中推之至城下也貝備
 也器械者機關攻守之總名飛樓雲梯之
 屬距闉者踴土積高而前以附其城也○
 李筌曰櫓楯也以蒙首而趋城下轒輼者
 四輪車也其下藏兵數十人填隍推之直
 就其城木石所不能壞也器械飛樓雲梯
 板屋木幔之類也距闉者土木山乘城也
 東魏高歡之圍晋州侯景之攻臺城則其
 器也役約三月𢙢兵久而人疲也○杜牧
 曰櫓即今之所謂彭排轒輼四輪車排大


 木為之上蒙以生牛皮下可容十人徃來
 運土填塹木石所不能傷今俗所謂木驢
 是也距闉者積土為之即今之所謂壘道
 也三月者一時也言修治器械更其距闉
 皆須經時精好成就恐傷人之甚也管子
 曰不能致器者困言無以應敵也太公曰
 必勝之道器械為寳漢書志曰兵之伎巧
 一十有三家習手足便器械機關以立攻
 守之勝者夫攻城者有撞車剗鈎車飛梯
 蝦蟇木解合車狐鹿車影車高障車馬頭
[003-270458c]
 車獨行車運土豚魚車○陳皥曰杜稱櫓
 為彭排非也若是彭排即當用此樐字曹
 云大楯庶或近之蓋言候器械全具須三
 月距闉又三月已計六月將若不待此而
 生忿速必多殺士卒故下云將不勝其忿
 而蟻附之灾也○杜佑曰轒韞上汾下温
 距闉者踊土積高而前以附於城也積土
 為山曰堙以距敵城觀其虚實春秋傳曰
 楚司馬子反乘堙而闚宋城也○梅堯臣
 曰威智不足以屈人不獲已而攻城也治


 攻具須經時也曹公曰櫓大楯也轒韞者
 轒牀也其下四輪從中推至城下也器械
 機關攻守之總名蜚梯之屬也謂櫓為大
 楯非也兵之具甚衆何獨言修大楯耶今
 城上守禦樓曰櫓櫓是轒牀上革屋以蔽
 矢石者歟○張預曰脩櫓大楯也傳曰晋
 侯登巢車以望楚軍註云巢車車上為櫓
 又晋師圍偪陽魯人建大車之輪蒙之以
 甲以為櫓左執之右拔㦸以成一隊註云
 櫓大楯也以此觀之修櫓為大楯明矣轒
[003-270459a]
 輼四輪車其下可覆數十人運土以實隍
 者器械攻城總名也三月者約經時成也
 或曰孫子戒心忿而亟攻之故權言以三
 月成器械三月起距堙其實不必三月也
 城尚不能下則又積土與城齊使士卒上
 之或觀其虚實或毁其樓櫓欲必取也土
 山曰堙楚子反乘堙而闚宋城是也器械
 言成者取其久而成就也距堙言已者以
 其經時而畢上也皆不得已之謂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


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曹操曰將忿不待攻城器而使士卒緣城
 而上如蟻之緣墻殺傷士卒也○李筌曰
 將怒而不待攻城而使士卒肉薄登城如
 蟻之所附墻為木石所殺之者三有一焉
 而城不拔者此攻城灾也○杜牧曰此言
 為敵所辱不勝忿怒也後魏太武帝率十
 萬衆㓂宋臧質于盱眙太武帝始就質求
 酒質封溲便與之太武大怒速攻城乃命
 肉薄登城分番相代墜而復昇莫有退者
[003-270459b]
 屍與城平復殺其高梁王如此三旬死者
 過半太武聞彭城斷其歸路見疾病甚衆
 乃解退傳曰一女乘城可敵十夫以此校
 之尚恐不啻○賈林曰但使人心外附士
 卒内離城乃自拔○杜佑曰守過二時敵
 人不服將不勝心之忿多使士卒蟻附其
 城殺傷我士民三分之一也言攻趣不拔
 還為已害故韓非曰夫一戰不勝則過暨
 矣○何氏曰將心忿急使士卒如蟻緣而
 登死者過半城且不下斯害也已○張預


 曰攻逾二時敵猶不服將心忿躁不能持
 久使戰士蟻緣而登城則其士卒為敵人
 所殺三中之一而堅城終不可拔兹攻城
 之害也已或曰將心忿速不俟六月之久
 而亟攻之則其害如此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
 李筌曰以計屈敵非戰之屈者晋將郭淮
 圍麴城蜀將姜維來救淮趨牛頭山斷維
 糧道及歸路維大震不戰而遁麴城遂降
 則不戰而屈之義也○杜牧曰周亞夫敵
[003-270459c]
 七國引兵東北壁昌邑以梁委吴使輕兵
 絶吴餉道吴梁相弊而食竭吴遁去因追
 擊大破之蜀將姜維使將勾安李韶守麴
 城魏將陳泰圍之姜維來救出自牛頭山
 與泰相對泰曰兵法貴在不戰而屈人今
 絶牛頭維無返道則我之擒也諸軍各守
 勿戰絶其還路維懼遁走安等遂降○梅
 堯臣曰戰則傷人○王皙曰若李左車說
 成安君請以奇兵三萬人扼韓信於井陘
 之策是也○何氏曰言伐謀伐交不至於


 戰故司馬法曰上謀不鬭其旨見矣○張
 預曰前所陳者庸將之為耳善用兵者則
 不然或破其計或敗其交或絶其糧或斷
 其路則不可戰而服之若田穰苴明法令
 拊士卒燕晋聞之不戰而遁亦是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李筌曰以計取之後漢鄼侯臧宫圍妖賊
 於原武連月不拔士卒疾癘東海王謂宫
 曰今擁兵圍必死之虜非計也宜撤圍開
 其生路而示之彼必逃散一亭長足擒也
[003-270460a]
 從之而拔原武魏攻壼關亦其義也○杜
 牧曰司馬文王圍諸葛誕於壽春議者多
 欲急攻之文王以誕城固衆多攻之力屈
 若有外救表裏受敵此至危之道也吾當
 以全策縻之可坐制也誕二年五月反三
 年二月破滅六軍按甲深溝高壘而誕自
 困十六國前燕將慕容恪率兵討段龕於
 廣固恪圍之諸將勸恪急攻之恪曰軍勢
 有緩而克敵有急而取之若彼我勢既均
 外有强援力足制之當羈縻守之以待其


 斃乃築室反耕嚴固圍壘終克廣固曾不
 血刃也○孟氏曰言以威刑服敵不攻而
 取若鄭伯肉袒以迎楚莊王之類○梅堯
 臣曰攻則傷財○王皙曰若唐太宗降薛
 仁杲是也○張預曰或攻其所必救使敵
 棄城而來援則設伏取之若耿弇攻臨淄
 而克西安脇巨里而斬費邑是也或外絶
 其强援以久持之坐俟其斃若楚師築室
 反耕以服宋是也兹皆不攻而拔城之義
 也
[003-270460b]
毁人之國而非久也
 曹操曰毁滅人國不久露師也○李筌曰
 以術毁人國不久而斃隋文問僕射高熲
 伐陳之策熲曰江外田收與中國不同伺
 彼農時我正暇豫徵兵掩襲彼釋農守禦
 候其聚兵我便解退再三若此彼農事疲
 矣又南方地卑舍悉茅竹倉庫儲積悉依
 其間密使行人因風縱火候其營立更為
 之行其謀陳始病也○杜牧曰因敵有可
 乘之勢不失其機如摧枯朽沛公入關晋


 降孫皓隋取陳氏皆不久之○賈林曰兵
 不可久久則生變但毁滅其國不傷殘於
 人若武王伐殷殷人稱為父母○杜佑曰
 若誅理暴逆毁滅敵國不暴師衆也○梅
 堯臣曰久則生變○王皙同梅堯臣註○
 何氏曰善攻者不以兵攻以計困之令其
 自拔令其自毁非勞久守而取之也○張
 預曰以順討逆以智伐愚師不久暴而敵
 國滅何假六月之稽乎
必以全争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
[003-270460c]
攻之法也
 曹操曰不與敵戰而必完全得之立勝於
 天下不頓兵血刃也○李筌曰以全勝之
 計争天下是以不頓收利也○梅堯臣曰
 全争者兵不戰城不攻毁不久皆以謀而
 屈敵是曰謀攻故不鈍兵利自完○張預
 曰不戰則士不傷不攻則力不屈不久則
 財不費以完全立勝於天下故無頓兵血
 刃之害而有國富兵强之利斯良將計攻
 之術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
 曹操曰以十敵一則圍之是將智勇等而
 兵利鈍均也若主弱客强操所以倍兵圍
 下邳生擒吕布也○杜牧曰圍者謂四面
 壘合使敵不得逃逸凡圍四合必須去敵
 城稍速占地既廣守備須嚴若非兵多則
 有闕漏故用兵有十倍也吕布敗是上下
 相疑侯成執陳宫委布降所以能擒非曹
 公兵力而能取之若上下相疑政令不一
 設使不圍自當潰叛何況圍之固須破滅
[003-270461a]
 孫子所言十則圍之是將勇智等而兵利
 鈍均不言敵人自有離叛曹公稱倍兵降
 布蓋非圍之力窮也此不可以訓也○李
 筌曰愚智勇怯等十倍於敵則圍之攻守
 殊勢也○杜佑曰以十敵一則圍之是為
 將智勇等而兵利鈍均也若主弱客勁不
 用十也曹公操所以倍兵圍下邳生擒吕
 布若敵壘固守依附險阻彼一我十乃可
 圍也敵雖盛所據不便未必十倍然後圍
 之○梅堯臣曰彼一我十可以圍○何氏
 曰圍者四面合兵以圍城而校量彼我兵
 勢將才愚智勇怯等而我十倍勝於敵人
 是以十對一可以圍之無令越逸也○張
 預曰吾之衆十倍於敵則四面圍合以取
 之是為將智勇等而兵利鈍均也若主弱
 客强不必十倍然後圍之尉繚子曰守法
 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千而當萬
 言守者十人而當圍者百人與此法同
五則攻之
 曹操曰以五敵一則三術為正一術為奇
[003-270461b]
 李筌曰五則攻之攻守勢殊也○杜牧曰
 術猶道也言以五敵一則當取已三分為
 三道以攻敵之一面留已之二候其無備
 之處出奇而乘之西魏末梁州刺史宇文
 仲和據州不受伐魏將獨孤信率兵討之
 仲和嬰城固守信夜令諸將以衝梯攻其
 東北信親帥將士襲其西南遂克之也○
 陳皥曰兵說五倍於敵自是我有餘力彼
 之勢分也豈止分為三道以攻敵此獨說
 攻城故下文云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杜佑曰若敵并兵自守不與我戰彼一我
 五乃可攻戰也或無敵人内外之應未必
 五倍然後攻○梅堯臣同杜佑註○王皙
 曰謂十圍而取五則攻者皆勢力有餘不
 待其虚懈也此以下亦謂智勇利鈍均耳
 何氏曰愚智勇恃等量我五倍多於敵人
 可以三分攻城二分出奇以取勝○張預
 曰吾之衆五倍於敵則當驚前掩後聲東
 擊西無五倍之衆則不能為此計曹公謂
 三術為正二術為奇不其然乎若敵無外
[003-270461c]
 援我有内應則不須五倍然後攻之
倍則分之
 曹操曰以二敵一則一術為正一術為奇
 李筌曰夫兵者倍於敵則分半為奇我衆
 彼寡動而難制符堅至淝水不分而敗王
 僧辯至張公洲分而勝也○杜牧曰此言
 非也此言以二敵一則當取已之一或趣
 敵之要害或攻敵之必救使敵一分之中
 復須分減相救因以一分而擊之夫戰法
 非論衆寡每陳皆有奇正非待人衆然後


 能設奇項羽於烏江二十八騎尚不聚之
 猶設奇正循環相救況於其他哉○陳皥
 曰直言我倍於敵分兵趨其所必救即我
 倍中更倍以擊敵之中分也杜雖得之未
 盡其說也○杜佑曰已二敵一則一術為
 正一術為奇彼一我二不足為變故疑兵
 分離其軍也故太公曰不能分移不可以
 語奇○梅堯臣曰彼一我二可分其勢○
 王皙曰謂分者分為二軍使其腹背受敵
 則我得一倍之利也○何氏曰兵倍於敵
[003-270462a]
 則分半為奇我衆彼寡足可分兵主客力
 均善戰者勝也○張預曰吾之衆一倍於
 敵則當分為二部一以當其前一以衝其
 後彼應前則後擊之應後則前擊之兹所
 謂一術為正一術為奇也杜氏不曉兵分
 則為奇聚則為正而遽非曹公何誤也
敵則能戰之
 曹操曰已與敵人衆等善者猶當設伏奇
 以勝之○李筌曰主客力敵惟善者戰○
 杜牧曰此說非也凡已與敵人兵衆多少


 智勇利鈍一旦相敵則可以戰夫伏兵之
 設或在敵前或在敵後或因深林叢薄或
 因暮夜昏晦或因隘阨山阪擊敵不備自
 名伏兵非奇兵也○陳皥曰料己與敵人
 衆寡相等先為奇兵可勝之計則戰之故
 下文云不若則能避之杜說奇伏得之也
 梅堯臣曰勢力均則戰○王皙曰謂能者
 能感士卒心得其死戰耳若設奇伏以取
 勝是謂智優不在兵敵也○何氏曰敵言
 等敵也唯能者可以戰勝耳○張預曰彼
[003-270462b]
 我相敵則以正為奇以奇為正變化紛紜
 使敵莫測以與之戰兹所謂設奇伏以勝
 之也杜氏不曉凡置陳皆有揚奇備伏而
 云伏兵當在山林非也
少則能逃之
 曹操曰高壁堅壘勿與戰也○李筌曰量
 力不如則堅壁不出挫其鋒待其氣懈而
 出奇擊之齊將田單守即墨燒牛尾即殺
 騎刼則其義也○杜牧曰兵不敵且避其
 鋒尚俟隙便奮決求勝言能者謂能忍忿


 受恥敵人求挑不出也不似曹咎汜水之
 戰也○陳皥曰此說非也但敵人兵倍於
 我則宜避之以驕其志用為後圖非謂忍
 忿受恥太宗辱宋老生以虜其衆豈是兵
 力不等也○賈林曰彼衆我寡逃匿兵形
 不令敵知當設奇伏以待之設詐以疑之
 亦取勝之道又一云逃匿兵形敵不知所
 備懼其變詐全軍亦逃○杜佑曰高壁壘
 勿與戰也彼之衆我之寡不可敵則當自
 逃守匿其形○梅堯臣曰彼衆我寡女而
[003-270462c]
 勿戰○王皙曰逃伏也謂能倚固逃伏以
 自守也傳曰師逃于夫人之宫或兵少而
 有以勝者蓋將優卒强耳○何氏曰兵少
 固壁觀變潜形見可則進○張預曰彼衆
 我寡宜逃去之勿與戰是亦為將智勇等
 而兵利鈍均也若我治彼亂我奮彼怠則
 敵雖衆亦可以合戰若吴起以五百乘破
 秦五十萬衆謝玄以八千卒敗符堅一百
 萬豈須逃之乎
不若則能避之


 曹操曰引兵避之也○杜牧曰言不若者
 勢力交援俱不如也則須速去之不可遷
 延也如敵人守我要害發我津梁合圍於
 我則欲去不復得也○杜佑曰引兵備之
 强弱不敵勢不相若則引軍避待利而動
 梅堯臣曰勢力不如則引而避○王皙曰
 將與兵俱不若遇敵攻必敗也○張預曰
 兵力謀勇皆劣於敵則當引而避之以伺
 其隙
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003-270463a]
 曹操曰小不能當大也○李筌曰小敵不
 量力而堅戰者必為大敵所擒也漢都尉
 李陵以步卒五千之衆對十萬之軍而見
 殁匈奴也○杜牧曰言堅者將性堅忍不
 能逃不能避故為大者之所擒也○孟氏
 曰小不能當大也言小國不量其力敢與
 大邦為讎雖權時堅城固守然後必見擒
 獲春秋傳曰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敗
 也○梅堯臣曰不逃不避雖堅亦擒○王
 皙註同梅堯臣○何氏曰如右將軍蘇建


 前將軍趙信將兵三千餘人與大將軍衛
 青分行獨逢單于兵數萬力戰一日漢兵
 且盡前將軍信胡人降為翕侯匈奴誘之
 遂將其餘騎可八百餘奔降單于右將軍
 蘇建遂盡亡其軍獨以身得亡自歸大將
 軍問其正閎長史安議郎周霸等建為云
 何霸曰自大將軍出未嘗斬一裨將今建
 棄軍可斬以明威重閎安曰不然兵法小
 敵之堅大敵之擒也今建獨以數千當單
 于數萬力戰一日餘士盡不敢有二心自
[003-270463b]
 歸而斬之是示後人無歸意也○張預曰
 小敵不度强弱而堅戰必為大敵之所擒
 息侯屈於鄭伯李陵降於匈奴是也孟子
 曰小固不可以敵大弱固不可以敵强寡
 固不可以敵衆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强
 曹操曰將周密謀不泄也○李筌曰輔猶
 助也將才足則兵必强○杜牧曰才周也
 賈林曰國之强弱必在於將將輔於君而
 才周其國則强不輔於君内懷其貳則弱


 擇人授任不可不慎○何氏曰周謂才智
 具也得才智周備之將國乃安强也
輔隙則國必弱
 曹操曰形見於外也○李筌曰隙缺也將
 才不備兵必弱○杜牧曰才不周也○梅
 堯臣曰得賢則周備失士則隙缺○王皙
 曰周謂將賢則忠才兼備隙謂有所缺也
 何氏曰言其才不可不周用事不可不周
 知也故將在軍必先知五事六行五權之
 用與夫九變四機之說然後可以内御士
[003-270463c]
 衆外料戰形苟昩於兹雖一日不可居三
 軍之上矣○張預曰將謀周密則敵不能
 窺故其國强微缺則乘釁而入故其國弱
 太公曰得士者昌失士者亡
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
 梅堯臣曰患君之所不知○孟氏曰已下
 語是○張預曰下三事也
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
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
 曹操曰縻御也○李筌曰縻絆也不知進


 退者軍必敗如絆驥足無馳騁也楚將龍
 且逐韓信而敗是不知其進秦將符融揮
 軍少却而敗是不知其退○杜牧曰猶駕
 御縻絆使不自由也君國君也患於軍者
 為軍之患害也夫授𨱆凶門推轂閫外之
 事將軍裁之如趙充國欲為屯田漢宣必
 令决戰孫皓臨滅賈充尚請班師此不知
 進退之謂也○賈林曰軍之進退將可臨
 時制變君命内御患莫大焉故太公曰國
 不可以從外治軍不可以從中御○杜佑
[003-270464a]
 曰縻御也靡為反君不知軍之形勢而欲
 從中御也○梅堯臣曰君不知進退之宜
 而專進退是縻繫其軍六韜所謂軍不可
 以從中御○王皙曰縻繫也去此患則當
 託以不御之權故必忠才兼備之臣為之
 將也○張預曰軍未可以進而必使之進
 軍未可以退而必使之退是謂縻絆其軍
 也故曰進退由内御則功難成
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


 曹操曰軍容不入國國容不入軍禮不可
 以治兵也○李筌曰任將不以其人也燕
 將慕容評出軍所在因山泉賣樵水貪鄙
 積貨為三軍帥不知其政也○杜牧曰蓋
 謂禮度法令自有軍法從事若使同於尋
 常治國之道則軍士生惑矣至如周亞夫
 見天子不拜漢文知其勇不可犯魏尚守
 雲中上首級為有司所劾馮唐所以發憤
 也○杜佑曰夫治國尚禮義兵貴於權詐
 形勢各異教化不同而君不知其變軍國
[003-270464b]
 一政以用治民則軍士疑惑不知所措故
 兵經曰在國以信在軍以詐也○陳皥曰
 言不知三軍之事違衆沮議左傳稱晋彘
 季不從軍師之謀而以偏師先進終為楚
 之所敗也○梅堯臣曰不知治軍之務而
 參其政則衆惑亂也曹公引司馬法曰軍
 容不入國國容不入軍是也○何氏曰軍
 國異容所治各殊欲以治國之法以治軍
 旅則軍旅惑亂○張預曰仁義可以治國
 而不可以治軍權變可以治軍而不可以


 治國理然也虢公不修慈愛而為晋所滅
 晋侯不守四德而為秦所克是不以仁義
 治國也齊侯不射君子而敗於晋宋公不
 擒二毛而衂於楚是不以權變治軍也故
 當仁義而用權譎則國必危晋虢是也當
 變詐而尚禮義則兵必敗齊宋是也然則
 治國之道固不可以治軍也
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
 曹操曰不得其人意也○杜牧曰謂將無
 權智不能銓度軍士各任所長而雷同使
[003-270464c]
 之不盡其材則三軍生疑矣黄石公曰善
 任人者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智者樂立其
 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
 顧其死○陳皥曰將在軍權不專制任不
 自由三軍之士自然疑也○杜佑曰不得
 其人也君之任將當精擇焉將若不知權
 變不可付以勢位苟授非其人則舉措失
 所軍覆敗也若趙不用廣武君而用成安
 君○梅堯臣曰不知權謀之道而參其任
 用其衆疑貳也○王皙曰政也權也使不


 知者同之則動有違異必相牽制也是則
 軍衆疑惑矣裴度所以奏去監軍平蔡州
 也此皆由君上不能專任賢將則使同之
 故通謂之三患○何氏曰不知用兵權謀
 之人用之為將則軍不治而士疑○張預
 曰軍吏中有不知兵家權謀之人而使同
 居將帥之任則政令不一而軍疑矣若邲
 之戰中軍帥荀林父欲還裨將先縠不從
 為楚所敗是也近世以中官監軍其患正
 如此高崇文伐蜀因罷之遂能成功
[003-270465a]
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
引勝
 曹操曰引奪也○李筌曰引奪也兵權道
 也不可謬而使處趙上卿藺相如言趙括
 徒能讀其父書然未知合變王今以名使
 括如膠柱鼓瑟此則不知三軍之權而同
 三軍之任趙王不從果有長平之敗諸侯
 之難至也○杜牧曰言我軍疑惑自致擾
 亂如引敵人使勝我也○孟氏曰三軍之
 衆疑其所任惑其所為則鄰國諸侯因其


 乖錯作難而至也太公曰疑志不可以應
 敵○梅堯臣曰君徒知制其將不能用其
 人而乃同其政任俾衆疑惑故諸侯之難
 作是自亂其軍自去其勝○王皙曰引諸
 候勝已也○何氏曰士疑惑而無畏則亂
 故敵國得以乘我隙釁而至矣○張預曰
 軍士疑惑未肯用命則諸侯之兵乘隙而
 至是自潰其軍自奪其勝也
故知勝有五
 李筌曰謂下五事也○張預曰下五事也
[003-270465b]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
 李筌曰料人事逆順然後以太一遁甲筭
 三門遇奇五將無關格迫愶主客之計者
 必勝也○杜牧曰下文所謂知彼知己是
 也○孟氏曰能料知敵情審其虚實者勝
 也○梅堯臣曰知可不可之宜○王皙曰
 可則進否則止保勝之道也○何氏曰審
 己與敵○張預曰可戰則進攻不可戰則
 退守能審攻守之宜則無不勝
識衆寡之用者勝


 李筌曰量力也○杜牧曰先知敵之衆寡
 然後起兵以應之如王翦伐荆曰非六十
 萬不可是也○杜佑曰言兵之形有衆而
 不可擊寡或可以弱制强而能變之者勝
 也故春秋傳曰師克在和不在衆是也○
 梅堯臣曰量力而動○王皙曰謂我對敵
 兵之衆寡圍攻分戰是也○張預曰用兵
 之法有以少而勝衆者有以多而勝寡者
 在乎度其所用而不失其宜則善如吴子
 所謂用衆者務易用少者務隘是也
[003-270465c]
上下同欲者勝
 曹操曰君臣同欲○李筌曰觀士卒心上
 下同欲如報私仇者勝○陳皥曰言上下
 共同其利欲則三軍無怨敵可勝也傳曰
 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也○杜佑
 曰言君臣和同勇而戰者勝故孟子曰天
 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梅堯臣曰
 心齊一也○王皙曰上下一心若先縠剛
 復以取敗吕布違異以致亡皆上下不同
 欲之所致○何氏曰書云受有億兆夷人


 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商滅
 而周興○張預曰百將一心三軍同力人
 人欲戰則所向無前矣
以虞待不虞者勝
 李筌杜牧曰有備預也○孟氏曰虞度也
 左傳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待敵之可勝
 也○陳皥曰謂先為不可勝之師待敵之
 可勝也○杜佑曰虞度也以我有法度之
 師擊彼無法度之兵○梅堯臣曰慎備非
 常○王皙曰以我之虞待敵之不虞也○
[003-270466a]
 何氏曰春秋時城濮之役晋無楚備以敗
 於邲邲之役楚無晋備以敗於鄢自鄢已
 來晋不失備而加之以禮重之以睦是以
 楚弗能加晋又周末荆人伐陳吴救之軍
 行三十里雨十日夜不見星左史倚相謂
 大將子期曰雨十日夜甲輯兵聚吴人必
 至不如備之乃為陳而吴人至見荆有備
 而反左史曰其反覆六十里其君子外小
 人為食我行三十里擊之必克從之遂破
 吴軍魏大將軍南征吴到積湖魏將滿寵


 帥諸軍在前與敵隔水相對寵令諸將曰
 今夕風甚猛賊必來燒營宜豫為之備諸
 軍皆警夜半賊果遣十部來燒營寵掩擊
 破之又春秋衛人以燕師伐鄭鄭祭足原
 繁洩駕以三軍軍其前使曼伯與子元潜
 軍軍其後燕人畏鄭三軍而不虞制人六
 月鄭二公子以制人敗燕師于北制君子
 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又楚子重自陳伐
 莒圍渠丘渠丘城惡衆潰奔莒楚入渠丘
 莒人囚楚公子平楚人曰勿殺吾歸而俘
[003-270466b]
 莒人殺之楚師圍莒莒城亦惡庚申莒潰
 楚遂入鄆莒無備故也君子曰恃陋而不
 備罪之大者也備豫不虞善之大者也莒
 恃其陋而不修城郭浹辰之間而楚克其
 三都無備也夫○張預曰常為不可勝以
 待敵故吴起曰出門如見敵士季曰有備
 不敗
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曹操曰司馬法曰進退惟時無曰寡人也
 李筌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者勝真將


 軍也吴伐楚吴公子光弟夫槩王至請擊
 楚子常不許夫槩曰所謂見義而行不待
 命也今日我死楚可入也以其屬五千先
 擊子常敗之審此則將能而君不能御也
 晋宣帝拒諸葛於五丈原天子使辛毗仗
 節軍門曰敢問戰者斬亮聞笑曰苟能制
 吾豈千里請戰假言天子不許示武於衆
 此是不能之將○杜牧曰尉繚子曰夫將
 者上不制乎天下不制乎地中不制乎人
 故兵者凶器也○將者死官也杜佑曰將
[003-270466c]
 既精能曉練兵勢君能專任事不從中御
 故王子曰指授在君决戰在將也○梅堯
 臣曰自閫以外將軍制之○王皙曰君御
 能將者不能絶疑忌耳若賢明之主必能
 知人固當委任以責成効推轂授𨱆是其
 義也攻戰之事一以專之不從中御所以
 一威且盡其才也況臨敵乘機間不容髮
 安可遥制之○乎何氏曰古者遣將於太
 廟親操鉞持其首授其柄曰從是以上至
 天者將軍制之乃復操柄授與刃曰從是


 以下至淵者將軍制之故李牧之為趙將
 居邊軍市之祖皆自用饗士賞賜決於外
 不從中御也周亞夫之軍細柳軍中唯聞
 將軍之命不聞天子之詔也蓋用兵之法
 一步百變見可則進知難而退而曰有王
 命焉是白大人以救火也未及反命而煨
 燼久矣曰有監軍焉是作舍道邊也謀無
 適從而終不可成矣故御能將而責平猾
 虜者如絆韓盧而求獲狡兔者又何異焉
 張預曰將有智勇之能則當任以責成功
[003-270467a]
 不可從中御也故曰閫外之事將軍裁之
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曹操曰此上五事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李筌曰量力而拒敵有何危殆乎○杜牧
 曰以我之政料敵之政以我之將料敵之
 將以我之衆料敵之衆以我之食料敵之
 食以我之地料敵之地校量已定優劣短
 長皆先見之然後兵起故有百戰百勝也
 孟氏曰審知彼己强弱利害之勢雖百戰


 實無危殆乎○梅堯臣曰彼己五者盡知
 之故無敗○王皙曰殆危也謂校盡彼我
 之情知勝而後戰則百戰不危○張預曰
 知彼知己者攻守之謂也知彼則可以攻
 知己則可以守攻是守之機守是攻之策
 苟能知之雖百戰不危也或曰士會察楚
 師之不可敵陳平料劉項之長短是知彼
 知己也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李筌曰自以己强而不料敵則勝負未定
[003-270467b]
 秦主符堅以百萬之衆南伐或謂曰彼有
 人焉謝安桓沖江表偉才不可輕之堅曰
 我以八州之衆士馬百萬投鞭可斷江水
 何難之有後果敗續則其義也○杜牧曰
 恃我之强不知敵不可伐者一勝一負王
 猛將終諫符堅曰晋氏雖在江表而正朔
 所禀謝安桓沖江表偉人不可伐也及堅
 南伐曰吾士馬百萬投鞭可濟遂有淝水
 之敗也○陳皥曰杜說恃强之兵無名而
 伐無罪所以敗也非一勝一負之義○杜


 佑曰雖不知敵之形勢恃己能克之者勝
 負各半○梅堯臣曰自知己者勝負半也
 王皙曰但能計己不知敵之强弱則或勝
 或負○張預曰唐太宗曰今之將臣雖未
 能知彼苟能知己則安有不利乎所謂知
 己者守吾氣而有待焉者也故知守而不
 知攻則勝負之半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李筌曰是謂狂㓂不敗何待也○杜佑曰
 外不料敵内不知己用戰必殆○梅堯臣
[003-270467c]
 曰一不知何以勝○王皙曰全昩於計也
 張預曰攻守之術皆不知以戰則敗



孫子註解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