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a]
庚戌年原序
余生九年始讀書十有四嵗學屬文今年二十矣其間
朝夕從事者四書五經性理綱目大學衍義古文淵鑑
等書講論至再至三顧質魯識昧日取先聖賢所言者
以内治其身心又以身心所得者措之於文均之有未
逮也日課論一篇間以詩歌雜文雖不敢為竒辭詭論
以自外於經傳儒先之要㫖然古人所云文以載道者
内返竊深慚恧毎自思念受
[003-1b]
皇父深恩時聆訓誨至諄且詳又為之擇賢師傅以受
業觧惑切磋琢磨從容於藏修息游之中得以厭飫詩
書之味而窮理之未至克已之未力性情涵養之未醇
中夜以思惕然而懼用是擇取庚戌秋九月以前七年
所作者十之三四畧次其先後序論書記雜文詩賦分
為十有四巻置在案頭便於改正且孔子不云乎言顧
行行顧言書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常取余所言者以
自檢所行倘有不能自省克以至於言行不相顧能知
[003-2a]
而不能行余愧不滋甚乎哉
[003-3a]
六經之教皆以明仁義中正之道而感發人之善
心也降及子史必依於經義足以備勸懲輔教化
然後為後世所誦法故唐宋諸文家自言所學必
原於六經仁義之㫖然則樂善不倦固敦行之要
而亦發為文章之根柢與雍正十年冬
皇四子以所為樂善堂文鈔示余而屬為之序發而
觀之經旬涉月猶不能窮其奥美也其義理一本
於五經四子而折衷於宋儒之言其文之意度詩
[003-3b]
之風格按以古人成法無毫釐分寸之不合而毎
至忠孝友悌言之尤肫誠而愷切足以感發人之
善心葢
皇子之文乃樂善不倦之誠之積於中而發於外者
也我
皇上聖德天縱以仁義中正之道陶冶一世而
皇子親承
諭教近仰
[003-4a]
儀型朝夕觀感浃於耳目心志之間者尤深且切而又
篤志好古深思力探於古聖賢人之言而近體諸
身故發為文章充實光輝而不可揜如此乃
皇子且自以為未足自序之文猶曰彚而成帙置之
案左以便改正即文之不敢自是而望道之切可
知矣又曰常取所言以自檢所行懼言行之不相
顧也則進德之誠可見矣此古聖賢人樂善不倦
之實功也余淺見寡聞不足以發揚
[003-4b]
皇子之文而區區之誠所欲効於
皇子者惟是檢身之嚴宻見於自序之文者永矢而
勿渝焉斯已矣
雍正十年冬月穀旦和碩莊親王允禄序
[003-5a]
文以載道道之體於身者為德而發於言者為文
故韓子論文曰行之乎仁義之途㳺之乎詩書之
源又曰仁義之人其言藹如孝弟者仁義之實道
德之根源也
皇四子幼侍
聖祖仁皇帝特荷慈眷朝夕
訓誨且見我
皇上視膳問安致愛致敬無事不與往聖同揆至性薫
[003-5b]
陶耳目濡染由是體諸身心發於言動者不待模
擬自成方圓夫聖經賢傳所以勤勤亹亹牖翼萬
世其道無他父子君臣之大倫而已
皇子性資樂善於道德仁義之根源既得之
聖祖之漸涵復申以
皇上之諭教而又切磋於師友研極於詩書早夜孜孜
日新其德故發為文章左右逢源與道大適衡以
古作者之法中規中矩不失扶寸而事關人紀言
[003-6a]
之尤懇切而周詳使讀者忠孝友恭之心油然而
生夫自古文人學士有一言之㡬於道其文必逾
逺而存况
皇子之實體於身而藹然溢於言外者乎
皇子夙以樂善名堂因以標文集即此見平日心力
之所注而所以為文之根源具在於是矣壬子八
月以序屬余反覆尋繹深慶
皇子之德業日進加益而自忘其學之膚言之不文
[003-6b]
也於是乎書和碩果親王允禮序
[003-7a]
我
聖祖仁皇帝燕翼詒謀盡善盡美
皇上純孝天亶當居藩邸時先意承志尤得
聖祖歡心康熈六十一年爰命
皇四子寳親王入侍内廷以示寵異是時王年方舞
勺而予齒亦埒相對甚歡及
皇上紹膺大寳余以冲年特承
恩命忝封貝子晉封貝勒自顧無寸長足録惟以恭謹
[003-7b]
慎自檢束遂䝉
恩眷每入覲
皇上時遇
王輙承奨許把握深談大有乳水之合癸丑夏月出
所著樂善堂文鈔見示余為荘誦一過見其論記
文序賦頌詩歌無體不備約數萬言因為舌橋不
下作而言曰古謂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在古
人非欲岐之也太上不易得得其次亦可以不朽
[003-8a]
矣而衡以聖賢之道則德其所内藴耳著之而為
功宣之而為言莫不皆備於一身則三而一者也
今
王以樂善署其堂而復以名其集葢善即德也德備
而功與言隨之如水之有本木之有根其條達流
行有不期然而然者然而混混湯湯觀瀾而知其
本也刁刁調調攬葉而知其根也則欲測
王之德與功者又何不可於其言觀之哉今為取其
[003-8b]
文而讀之於其藹以和者見仁之德焉嚴以毅者
見義之德焉暢情而不繁洞物而非察堅確而不
移者見禮智信之德焉夫渾而名之之謂善得之
於己之謂德
王之樂善
王之取善也葢善無窮而取善之心孳孳矻矻日有
積而月有累故其發而為言得心應手自有行乎
其所當行止乎其所當止之致斯其藴之也深而
[003-9a]
養之也素矣劉晝慎獨有曰枕善而居之不以視
之不見而移其心聼之不聞而移其情也老子曰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争故㡬於道斯二説者
可舉為
王贈也夫文所以載道也言者心之聲也而非藴之
養之則不足以資其本而培其根今
王之樂善如此擴而充之於以優於天下而馴至於
大舜之域其可涯量哉將見為德為功為言皆以
[003-9b]
一身備之裕如矣苟浮慕詞章徒以著述相引重
又烏足以讀樂善堂之文哉
雍正十一年癸丑五月上澣允禧序
[003-10a]
夫文所以載道也自漢唐宋明以來有道諸儒皆
發為文辭以明聖賢之奥㫖作為詩歌以暢一已
之襟懐令後世讀之者玩其詞繹其㫖稱揚傚法
之恐後文之有功於後世豈淺鮮哉若夫稟頴異
之姿而精研典籍日與賢師友稱先則古討論藏
修弟之視
兄雖所處則同而會心有淺深氣力有厚薄屬辭有
工拙未敢同年而語也吾
[003-10b]
兄隨
皇父在藩邸時朝夕共處寢食相同及
皇祖見愛養育宫中恪慎温恭
皇祖見之未嘗不喜
皇父聞之未嘗不樂而乂念弟之在家不能常聚迹雖
兩地心則相通吾
兄純孝至悌可謂肫然無間矣及
皇父尊居九五吾二人下帷讀書朝夕共處寢食相同
[003-11a]
者如舊同氣之歡豈語言文字所能盡載乎吾
兄於問寝視膳之暇每有所得發為文詞日課文一
首雖退居私室亦不敢自懈手披心繹欲力追古
作者八年秋九月彚訂其序論詩賦雜文若干巻
而命余序余曰載道之文真儒為之無實之文務
名者為之務名者不求實得真儒則本之躬以見
之言而可垂於後世今觀吾
兄之文本平日所為講明踐履者積於中而發於外
[003-11b]
上不負
皇父慎選天下英賢而教育之之心下不負十餘年窮
經力學憤樂相尋之篤志處帝王之家居富貴之
位書史所載未數數然也
兄之樂善無窮而文思因以無盡凡古聖賢之微言
大義修身體道之要經世宰物之方靡不發揮衍
繹娓娓焉暢所欲言即至一吟一咏亦皆揚風扢
雅温柔敦厚有合於三百篇之㫖豈揚華摛藻狥
[003-12a]
外忘内者所能髣髴其萬一哉又豈弟之淺識謭
詞所能贊羙哉弟𢎞晝謹序
[003-13a]
文以足言而載道也内而極於天人性命之微顯
而通於經綸事業禮俗百為之賾皆由根柢深厚
詣極精微而後出之有原發之莫測所稱閎中肆
外貫乎道而濟乎義臻於玉振金聲之羙葢徴聖
垂文而作述以隆非偶然也彭/弱齡猥䝉
聖恩受讀
内廷得侍
皇四子朝夕講貫竊見
[003-13b]
皇四子問安視膳之餘耳目心思一用之於學考合
古今徴論同異雖單詞隻義必條分縷析銖黍弗
差毎為文筆不停綴千言立就而元思泉湧采翰
雲生葢天資敦敏而又緝熈光明實為天人並臻
其至者也積數年著作既富所裒樂善堂文鈔成
彭/盥濯讀之數過其研窮心性也則德成於天而
明出自然微言探賾彌綸彛憲合心源道法一以
貫之而無餘也其闡發經學也則深明博察探其
[003-14a]
奥而約其㫖糟秕羣言彪炳至義發前人所未及
而開後學以津梁也至於史事有難評之迹千秋
積未發之疑抉隐觧蔽往往出人意表葢舉治亂
興衰之故是非得失之衡莫不包括隐顯變通會
適標論立義足以超古而信今矣旁逮詩歌賦頌
體製羙備寫天地之輝光琢元黄之麗藻雖組織
辭令排比聲律然皆銜華佩實酌雅富言而非尋
常之外飾雕艶所可擬於萬一者夫惟知之始能
[003-14b]
言之顧彭/淺何能知高深之際而陳贊頌之言哉
彭/侍
几席誦習之下每苦於室而難通也輙䝉
片言提撕曠若發䝉而因端
指示引繩授矩
訓誨無倦所以培而植之者甚至顧以鈍質業不加
修而識不加長受讀兹編所謂出有原而發莫測
貫乎道而濟乎義者彭/誠不足以知之惟畧陳梗
[003-15a]
概恭綴數言以為鼓吹休明之一助焉爾
雍正十年嵗次壬子十月朔平郡王福彭謹序
[003-16a]
善者一心之主宰萬化之根原事理會歸之極則
也然非實有所樂乎此則見之不真信之不篤而
其發為文章著為事業者終不能篤實輝光可傳
於後世
皇四子寳親王性資純粹自幼為
聖祖仁皇帝所篤愛
特召育於宫中薫陶
德教
[003-16b]
皇上切義方之訓廣延師保諮經稽史惟日孜孜所以
培養德性恢閎學識者既厚且深矣爾泰/以封疆
之臣入㕘政事恭承
恩命獲侍
講筵竊見
皇子動容出辭温肅之氣具備偶聆議論則窮本探
原有經有緯未嘗不私慶
皇子秉元善之德而誠心體道不獨文學迥出乎尋
[003-17a]
常也間出樂善堂文鈔若干巻以示開章二篇則
曰立身以至誠為本讀書以明理為先此我
皇上御書以訓勉
皇子者而即首以命題所為念兹在兹以廸元德而
會衆善者莫不基於此矣至於推闡經義尚論古
人窮極事理辨析羣言實有特出之見超乎前賢
思議之外其或敷揚功德吟咏性情可歌可誦使
讀者忠孝悱惻之情油然而生葢
[003-17b]
皇子樂善之誠充積於中而英華外發有不知其然
而然者昌黎韓愈所謂原於仁義而其言藹如者
於是集見之矣竊考六籍所載言善者甚詳而樂
善一語獨發之孟子與道性善稱堯舜之㫖更相
表裏
皇子誠由斯集而充之明善以誠身本之心而騐之
事則精一危微之訓上接列聖之心傳者莫不於
此會其極而世際昇平太和翔洽皥皥焉各相感
[003-18a]
於至善之中而可以被之賡歌垂之簡冊者其善
為何如其樂又何如也鄂爾㤗謹序
[003-19a]
雍正元年
皇上紹登大寳
命廷玉/隨侍
皇四子
皇五子講讀經書蚤夜趨承仰見我
聖祖仁皇帝垂光錫祚舄奕綿洪我
皇上敬承
庭訓以裕後昆
[003-19b]
聖學相傳緝熈光大
皇四子粹質天稟明敏博達而功力縝宻朝有課夕
有程寒暑靡間有非專攻文學之儒所能希其萬
一者自經史百家以及性理之閫奥詩賦之源流
靡不博覽精擇講明而切究之每發一問立一義
輙超出於思議之表而皆前人所未發覃心實學
者之所宜辨析也含咀釀郁藴蓄富有時發抒其
胸中所見著為論說詩賦諸體之作常不假思索
[003-20a]
一揮數千言立就清詞邃㫖首尾爛然數年來俱
不下千餘篇
皇子自加𨕖擇得如干首彚為一集以示廷玉廷玉
受而循繹焉大抵意義淵深文采博贍而筆力之
雄俊健㨗邁越等倫所闡明者聖賢之精藴宇宙
之名理而所吐露者經籍之膏腴藝林之芳潤自
昔以文章名家者莫能逮焉
皇子之於文可謂才超而學邃矣抑尤願
[003-20b]
皇子之不以此自多也聞之文所以載道古聖賢修
已治人明體達用之大要胥於是乎在匪直工其
文詞以為觀羙也故曰非言之艱行之惟艱
皇子以天授之才博通古今之學循循乎祗遹
聖訓敬勤無斁誠於載籍之指要平日口誦心維者既
能言之又允蹈之自此進德修業日新嵗益廷玉
所樂得而揚其羙盛者詎有涯哉
雍正八年嵗次庚戌仲冬月張廷玉謹序
[003-21a]
雍正元年我
皇上紹登大寳
特命朱軾/侍
皇子讀書時
皇四子
皇五子年甫十三嵗已熟讀詩書四子背誦不遺一
字已乃精研易春秋戴氏禮宋儒性理諸書旁及
通鑑綱目史漢八家之文莫不窮其㫖趣探其精
[003-21b]
藴由是發為文章實大聲宏彬彬乎登作者之堂
矣雍正八年
皇四子自訂其所作詩文為一集名曰樂善堂文鈔
命軾/為之序固陋如軾/何足以知
皇子之文伏念
皇子以樂善顔其堂又以名其集讀者徒以文視文
雖揚扢諷詠咨嗟歎賞烏足測斯編之涯涘乎凡
人為一事而或作或輟者所樂不存焉耳
[003-22a]
皇子之於文窮年累月抽思探𧷤俛焉日有孜孜誠
有味乎其言之矣然
皇子之所樂者善也非文也如以文而已矣雖如宜
僚之弄丸庖丁之觧牛得心應手亦徒虛車之飾
耳於善乎何與哉樂善之説見於孟子所謂善者
仁義忠信而已専言仁則為心之全德而義在其
中兼體用而言則仁為體而義為用對忠信而言
則仁義又為用而以忠信為之體苟存諸中者有
[003-22b]
一毫不忠不信求㡬於仁義可得乎易曰立天之
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
與義陰陽剛柔之流行不息迭運不窮者誠也聖
人之於仁義亦如是而已矣自聖人言之則為誠
誠者天之道也自學者言之則為忠信忠信者思
誠也人之道也思誠之功維何格致以啟其端克
復以踐其實戒懼以立其本慎獨以謹其㡬循循
於下學以漸㡬於上達久之而私欲潛消理與心
[003-23a]
融而樂生矣生則烏可已也烏可已則不知手之
舞之足之蹈之天下娯心快志之事孰有過於此
者乎欽惟
聖祖仁皇帝德合乾坤功参化育我
皇上欽明緝熈聖以繼聖本精一執中之心法發而為
蕩平正直之
皇猷萬方臣庶是訓是行矧
皇子天稟純粹志氣清明晨夕侍奉之下其薫陶涵
[003-23b]
育於
聖德聖訓者固已日新月盛莫知其然而然矣從此敬
承無斁優游厭飫戒於思慮之未萌恭於事物之
既接進德修業之功孰得而窺其所至哉軾/嘗聞
皇子之自言其文也曰詩歌賦古三百篇之流吾將
以為山水以為樂音以養吾心焉耳㫖哉斯言凡
知者之樂水仁者之樂山以及先儒樂觀天地生
物氣象無往非善即無往非樂無往非樂即無往
[003-24a]
非養也書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夫無所得於中
而强而行之則不勝其勞苟從事於窮理盡性而
渙然有得亹亹不倦夫何難之有
皇子勉之哉
雍正九年辛亥十一月長至日朱軾/謹序
[003-25a]
雍正八年夏六月廷錫䝉
恩命得陪侍
皇子講席竊見
皇四子孜孜典學日就月將自五經四子儒先性命
之精言以至史籍之紀載名人大家之文集靡不
探索研究廣覽博辨務求理道之要歸事物之衡
鑒文章篇什之榘度根柢融洽條貫浩然有得於
中至討論服習之既久廼舉其所得者而見之文
[003-25b]
抒為論著形為歌詠大抵充實醇粹和平渾厚得
天地中和之氣亹亹乎蓄之深而出之裕也所作
積多彚次成帙題曰樂善堂文鈔命廷/錫為之序
昔文中子有言文必貫乎道學必濟乎義夫離道
義而以為文鞶帨之工虛車之飾固君子所弗尚
即援道以張其詞引義以暢其說薈萃經訓而祗
以供文章之用是猶未免岐文與道而二之未得
為文之至也二帝三王之道周公孔孟之傳見之
[003-26a]
貌言視聼日用動静之間施之禮樂政刑天下國
家之大藴之為德行措之為事業無適而非道義
之衍溢故其著於典謨垂於經傳精微廣博足以
覺世牖民闡道立教而至文出焉朱子所謂有是
實於中則必有是文於外其條理分明光輝發越
而不可掩者非有所强而後能也仰惟
聖祖仁皇帝神靈天縱聖學高深我
皇上緝熙光明心傳相接羲軒堯舜之統緒近在
[003-26b]
庭闈
皇子朝夕侍奉祗聆
慈誨提命之所啟廸耳目之所濡染固已薫陶涵育於
聖賢道義之中加以稽古居今考德問業味經史
之膏腴擷典籍之芳潤宜其發而為文炳炳麟麟
若是其盛也若夫體之身心騐之行事道義充粹
於中而至文輝著於外則可以上嫓乎典謨經傳
而與子朱子之言黙相符契又何文與道之岐而
[003-27a]
為二哉廷鍚因讀
皇子之文敢敬繹其義為
皇子誦焉蔣廷錫謹序
[003-28a]
我
皇上至德廣運聖敬日躋丕顯丕承宏兹繼述經理萬
物悉以我
聖祖仁皇帝之所淵藴者發為久大之規啟佑後昆亦以
我
聖祖仁皇帝之所翼貽者著為纉承之羙覲光揚烈繼繼
繩繩誠哉萬古之所獨隆者也諸
皇子日承
[003-28b]
聖訓觀感最真莫不器識深厚德性温良勤敏問學不
敢暇逸以故習復之餘遂多著述今
皇四子自集其比年所得詩歌論賦選擇若干首為
一集以示敏敏/雒誦紬繹至再至三論著則機杼
自出羅列萬象昔人所謂宏深淵博義理精到者
何以加焉至詩歌諸體之作亦莫不畢臻其妙金
相玉質和雅冲融求之近古實少倫比向非我
皇上訓廸
[003-29a]
皇子之方實有承先啟後垂裕於無窮
皇子之敬承
聖教者實能親炙其光觀感而益善則奮筆抒詞之際
何以洋洋灑灑邁百家而超倫類也哉夫言辭之
中可以見道
皇子之著述固已諸羙畢偹矣竊念自古聖賢之學
非獨佔畢之為功葢將舉身心性命之理家國天
下之故一一踐履而昭徹之夫而後發之事業者
[003-29b]
皆為有本之經綸著於文詞者亦皆親切而有味
皇子其母以文之贍羙者為足多而尤以行之光輝
者為可貴則修詞明道德藝交隆庶可不負我
皇上之訓誨矣敏/不勝區區期望之忱福敏謹序
[003-30a]
雍正元年世遠/䝉
恩特召入直
内廷隨侍
皇四子
皇五子讀書相晨夕者九載於兹矣仰惟
聖祖仁皇帝尊經典學久道化成我
皇上聖以繼聖學貫天人萬邦作則凡所為詒謀燕翼
建極以錫天下臣民之福者莫不是訓是行
[003-30b]
訓誨
皇子尤為精詳愷摯
皇子仁孝聰明遜志時敏自四子書五經性理綱目
大學衍義諸書以及古文淵鑑名臣奏議之有關
於學術治道者莫不講貫習復藴之為德行發之
為文章不為雕飾藻繪之辭而皆有以合乎仁義
中正之㫖八年秋九月
皇四子自訂其前後所作論序雜文詩賦分為十四
[003-31a]
巻名曰樂善堂文鈔命世遠/序之夫所謂善者在
天則為元在人則為仁元者天地之心舉天下含
生負氣靈蠢動植喙息之倫莫不有以若其性而
資之以始仁者萬善之長愛恭宜别俯仰酬酢莫
不由惻隐之心以發故在天曰元善由天而之人
曰繼善賦之於人曰性善吾性高明廣大與天同
體樂之者必至於浹洽暢遂烏可已而不自知然
其要有三曰窮理曰克己曰虛心人倫物則之原
[003-31b]
未徹則好善之心不篤書曰惟精中庸曰明善言
善否之介當精以决擇也然累於有我曷以克樂
大學曰慎獨濓溪曰果而確言念之初生當謹持
而充擴也己克則私去私去則心虛易大象曰君
子以虛受人虛則誠誠則公公則人我之界胥忘
咸之感以無心貴故曰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皇子以此内治其性情敦善行而不怠因之著為心
聲情深而文明醇茂而雅則
[003-32a]
皇子勉之哉古之人無斁示我顯德行樂己性之善
即樂天之善也樂人之善猶己之善也以名其集
以裕諸心以措諸行若穀種之生生生而不息親
之若芝蘭之臭聞之沛然若江河之决善孰大焉
樂莫至焉徒文云乎哉
雍正九年辛亥夏五端陽日蔡世遠謹序
[003-33a]
濓溪周子曰文所以載道也道無所不在而見之
於文自天地之大至於品彚之細皆有以宣其義
藴而發其精華垂之為經紀之為史所以明乎其
大也著之為辭賦咏之為歌詩所以該乎其細也
而兼綜條貫於其中者則莫非道也我
朝
列聖相承凝禧積慶毓秀之源既長且厚
皇上睿智天成文思光被而
[003-33b]
庭闈之近所以
垂慈育德者必諄諄於立誠明理之功焉
皇四子以粹羙之姿仰承
聖訓涵養深醇英華發越宜其施之簡墨者炳乎有光
也基/以淺學叠荷
殊恩備員中秘洊歴臺垣今復得侍書
皇子日近光儀而親講論
皇子以所著樂善堂文鈔示基基/受而讀之其氣象
[003-34a]
之崇宏則川渟嶽峙也其心胷之開濬則風發泉
湧也其詞采之髙華則雲蒸霞蔚也其音韻之調
諧則金和玉節也充實光輝包涵衆羙文也而進
乎道矣抑周子有言聖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藴
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
皇子循是而不已焉則尋流以溯源明體以達用凡
仁義中正之規齊治均平之理體騐愈深發揮愈
盛洋洋乎豈特為文章之大觀哉聖賢要道統㑹
[003-34b]
於斯德行事業殆將一以貫之矣
雍正九年嵗次辛亥長至月邵基謹序
[003-35a]
文何昉乎自羲皇肇起卦圖虞書首陳謨典文明
之運實由此開然尚書之文簡而該周易之文奇
而法知非後人摹擬彷彿所可貌為形似者也至
尼山輯為六經天下文章莫大於是郁郁之歎厥
有由然此後踵事増華分門别日易月遷而嵗
不同矣若夫風雲月露草木禽魚觸境書懐因時
寄興此逸士之文也鎔經鑄史含英咀華繡口錦
心敲金戞玉此學士之文也割裂經傳摘取雅馴
[003-35b]
帖括自珍科名是競此舉子之文也遠追洙泗近
師濓洛進德修業修辭立誠此理學之文也至於
經國理民布綱陳紀譽隆國乘德遍寰區此士君
子得志於時大有為之文也然文雖不同莫不理
以主之識以運之氣以充之藻采以華之故文之
有理即太和之保合運量各正而肆應不窮者也
其識見之周詳貫注則血脈之流通也其格局之
一成不易則肢體之上下有定行止有節也其經
[003-36a]
營組織光芒外煥則盛德之符睟面而盎背也故
思欲深不欲淺識欲精不欲粗格調欲高不欲卑
包涵欲大不欲小至於事本淺也而文特深之事
本粗也而文特精之物本卑也而文特髙之物本
小也而文特大之則其取精繪神超然遠寄不屑
屑於目前腐近文人墨士之習徑實寓籠絡一切
函葢萬有之光華則煦/於樂善堂之文鈔獨有深
契焉葢樂善堂
[003-36b]
皇四子館課文也
皇四子無日不酌古準今朝吟暮誦無日不搆思抽
秘據案舒毫如是久久所作不啻千餘爰叙次甲
乙聚而成帙煦/於雍正八年六月内奉
命在
皇子書房行走因得日親
儀表細領嘉文總由積學廣博興寄宏敞高步遠追
擴然無垠用能潄六經之芳潤根柢道要増益光
[003-37a]
芒揮灑於片楮尺幅中俾讀之者志翔神豁應接
不暇如登大雅之堂而天球河圖之萃然燦陳也
如聆韶濩之音而金石絲竹之翕然競奏也如觀
多寳之藏而竒珍異品之駭目驚心其出不窮也
故可以振頺懦可以維風俗可以紹前聖可以詔
來兹將於斯文乎是頼又奚必韓潮蘇海燕許如
椽始克愉心稱觀止哉胡煦謹序
[003-38a]
雍正七年十一月成天/蒙
恩召至京邸八年三月得入伴
皇子講讀草茅微賤不諳天下事惟洛誦聖言粗識
義理辰入申出竊異崇高富貴之地何功之宻而
心之虛加於寒畯也日既久竊見自孝經四子易
書詩春秋戴禮以及左國史漢唐宋諸家之文靡
不淹貫性天之微妙綱目之是非政要之從咈名
儒名臣之論理論事達人騷人之言憂言樂靡不
[003-38b]
列眉指掌而究其精詳所著作若論若序記若銘
贊若賦若詩盈千累百靡不内朗外潤從容惬適
於規矩之中乃踴躍懽忭念我
皇上之所以為教
皇子之所以為學至於如此也氣質既已清明義理
既已昭著問學既已淵洽而言動愈以恭謹以成/
天/之固陋所挾者惟此欵欵愚誠耳然土壤細流
山海之高深未嘗讓且擇焉葢所見者大而所志
[003-39a]
於聖人之道者篤矣秋日清暇
皇子自披其所著擇其中什之三為一集而曰知之
匪艱行之維艱予之言其無謬於古先哲人之言
乎果無謬矣其敢遂謂㡬於成乎昌黎云愈之所
好者道也惟恐人之以文視文也老泉謂非天之
所與求一言之㡬乎道而不可得不亦夸大其枝
葉乎吾非自珍其文將取以自騐也輪轅飾而人
弗庸則為虛車此之謂矣至於不涉理不涉事可
[003-39b]
以助人養心者有三曰樂音曰山水曰詩歌賦亦
古詩之流吾將當樂音山水而資其養心也
皇子録而存諸座隅者以此成天/奉
教序簡端繹思經月無踰
皇子面詔之意矣惟恭述
知遇之隆紀課程之實且以見
昭代文明之盛薄乎四海者始自宫中云爾雍正八
年庚戌冬日顧成天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