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集部五
圭齋集 别集類四元/
提要
臣/等謹按圭齋集十五卷元歐陽元撰元有
拯荒事畧已著録元早以文名平生三任成
均兩為祭酒六入翰林三拜承㫖凡朝廷髙
文典冊多出於其手掲傒斯作元集序稱有
曰詩流者三卷曰鈆中者十卷曰驅烟者十
[000-1b]
五卷曰強學者十卷曰述直者三卷其門人
王師模所編明宋濓序則謂原集一百餘冊
皆燬於兵惟存辛夘至丁酉七年之作二十
四卷其孫祐持編錄之此本詩賦四卷文十
一卷附録一卷題宗孫銘鏞編集又非祐持
之舊矣孔齊至正直記曰歐陽元作文必詢
其實事而書未嘗代世俗誇誕時人謂文法
不及虞集掲傒斯黄溍而事實不妄則過之
[000-2a]
然宋濓稱其文如雷電恍惚雨雹交下可怖
可愕及乎雲散雨止長空萬里一碧如洗實
亦未減于三人也虞集道園學古錄有送元
謁告還瀏陽詩曰憶昔先君早識賢手封製
作動成編交游有道真三益翰墨同朝又十
年葢集父教授于潭州見元文大驚手封一
帙寄集曰他日當與汝並駕齊驅故集詩云
然然則元發軔之初聲價已與集相亞矣乾
[000-2b]
隆四十三年五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鍚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 陸費墀
[000-3a]
欽定四庫全書 集部五
圭齋文集目録 别集類四元/
卷一
賦
頌
卷二
五言古詩
七言律詩
[000-3b]
排律
卷三
七言絶句
卷四
歌
雜體
卷五
記
[000-4a]
卷六
記
卷七
序
卷八
序
卷九
神道碑
[000-4b]
碑文
卷十
墓碑銘
卷十一
阡表
哀詞
卷十二
經疑
[000-5a]
書義
策
卷十三
詔
表
冊文
銘
説
[000-5b]
卷十四
題
跋
卷十五
贊
疏
書
啟
[000-6a]
祝告文
卷十六
附録
[000-7a]
歐陽公文集原序
文辭與政化相為流通上而朝廷下而臣庶皆資之以
達務是故祭饗郊廟則有祠祝播告寰宇則有詔令胙
土分茅則有冊命陳師鞠旅則有誓戒諫諍陳情則有
章疏紀功燿徳則有銘頌吟詠鼓舞則有詩騷所以著
其典章之懿叙其聲名之實制其事為之變發其性情
之正闔闢化原推拓政本盖有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
矣然必生於光嶽氣完之時通乎天人精㣲之
[000-7b]
厯代盛衰之故洞乎萬物榮悴之情覈乎鬼神幽明之
賾貫乎華夷離合之由舉其大也則極乎天地語其小
也則入夫芒秒而後聚其精魄形諸篇翰渢渢乎泱泱
乎誠不可尚已世有與於斯者其惟大司徒楚國歐陽
文公乎公諱𤣥字原功潭之瀏陽人其先家廬陵與文
忠公修同出於安福令萬之後公幼岐嶷十嵗能屬文
逮弱冠下帷數年人莫見其面經史百家靡不研究伊
洛諸儒源委尤為淹貫遂擢延
[000-8a]
十餘年在朝之日殆四之三三任成均而兩為祭酒六
入翰林而三拜承㫖盖當四海混一之時文物方盛纂
修實録大典三史皆大制作兩知貢舉及讀卷官凡宗
廟朝廷雄文大冊頒示萬方制詔多出公手金繒上尊
之賜幾無虚嵗海内名山大川釋老之宫王公墓隧之
碑得公文辭以為榮片言隻字流傳人間咸知寶愛文
學徳行卓然名世羽儀斯文黼黻治具公之功為最多
君子評公之文
[000-8b]
雨雹颯然交下可怖可愕及其雲散雨止長空萬里一
碧如洗可謂竒偉不凡者矣非見道篤而擇理精其能
致然乎嗚呼自宋迨元三四百年之間文忠公以斯道
倡之於其先天下學士翕然而宗之今我文公復倡之
於其後天下學士復翕然而宗之雙璧相望照耀兩間
何歐陽氏一宗之多賢也不亦盛哉初虞文靖公集助
教成均其父井齋先生汲方教授于潭見公文大驚手
[000-9a]
薦公升朝聲譽赫赫然相埒卒符於井齋之言文靖之
文已盛行公薨二十四年其孫佑持持公集二十四卷
來謂濂曰先文公之文自擢第以來多至一百餘冊藏
于瀏陽里第皆燬于兵此則在燕所録自辛夘至丁酉
七年之間作爾間有見於金石者隨附入之子幸為文
叙之以傳濂也不敏自丱角時即知誦公之文屢欲裹
糧相從而不可得公嘗見濂所著潛溪
冠以雄文所以期待者甚至第以志念荒落學識迂疎
[000-9b]
不足副公之望况敢冒昧而序其文哉雖然公文之在
霄壤中上則為徳星為慶雲下則為朱草為醴泉光景
常新而精神無虧亘萬古猶一日序之與否尚何暇論
哉佑持字公輔問學精該論議英發無愧於家學者也
金華宋濂撰
[000-10a]
歐陽先生集序
歐陽先生集曰詩流者三卷曰鈆中者十卷曰驅煙者
十五卷曰强學者十卷曰述直者三卷曰脞語者三卷
其門人王師模所輯也所輯者止此作而未已者不止
此先生於書無不讀其為文豐蔚而不繁精宻而不晦
者有典有則可諷可誦無南方啁哳之音無朔土暴悍
之氣惜棄在草野不得與典謨訓誥之述作以黼黻皇
度然文闗於世教斯可傳矣不繋其人之隠顯
[000-10b]
知道知道斯可法矣不繋其書之繁浩先生之可傳可
法者固有在矣余獨恨不登先生之堂從諸生之後而
請益焉因王君請為集叙姑書以識予嚮慕之意後至
元六年冬十有一月朔掲傒斯序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