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303 龍川集-宋-陳亮 (WYG)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龍川集巻三
             宋 陳亮 撰
 問答凡一十二道/
  三代以仁義取天下本於救斯民而非以位爲樂
  也齊威挾尊周以自私敗商周之常經而開爭奪
  簒殺之禍其流既慘矣秦合天下以奉一人恣其
  所欲爲陳渉因斯民之不忍徒手大呼而劉項藉
[003-1b]
  之以起沛公號為寛大長者三章之約足以動天
  下而入其心宜本於為民而起矣方其窮時縱觀
  秦皇帝嘆曰大丈夫當如此其意豈出於為民邪
  天下旣定周防曲慮如一家私物此豈三代公天
  下之法邪唐太宗與劉文靖之謀似矣與其父謀
  所以免禍而迫脅以從之何其舛也尊隋之舉代
  王之立殆若濯泥於水而明白洞逹之事僅能以
  九錫歸諸有司耳其所以守之者又密於漢則其
[003-2a]
  義豈足自附於三代乎然而國祚之久長斯民之
  愛戴曽不减於夏商何也民不可欺則其取守之
  道必有可言者矣
昔者生民之初類聚羣分各相君長其尤能者則相率
而聽命焉曰皇曰帝蓋其才能德義足以為一代之君
師聽命者不之焉則不厭也世改而德衰則又相率以
聽命於才能德義之特出者天生一世之人必有出乎
一世之上者以主之豈得以世次而長有天下哉以至
[003-2b]
於堯而天下之情僞日起國家之法度亦略備矣君臣
有定位聽命有常所非天下之人所得而自制也朱均
之不肖非如桀紂之足以亡天下而堯以為非天下之
賢聖不宜在此位豈以法度定天下之心而私諸不肖
之子哉取舜禹於無所聞知之人而歴試以事以與天
下共之然後舉而加諸天下之上彼其心固以天下為
公而其道終不可常也禹以為茍未得非常之人則立
與子之法以定天下之心子孫之不能皆賢則有德者
[003-3a]
一起而定之不必其在我固無損於天下之公也湯以
為天下既已聽命於一家而吾之子孫不擇其可與之
者而使不肖者或得以自肆於民上則非所以仁天下
也故或世或及惟其賢而已不幸而與之不當其人則
天下之公議終不以私之吾家也武王周公合天下之
諸侯使之小大相承而方伯實總之以聽命於天子天
子不能以一人之私而制天下也故定立嫡之法以塞
覬覦爭奪之門而君臣之定分屹然如天地之不可干
[003-3b]
矣此豈一世之故哉秦以智力兼天下而君之不師古
始而欲傳之萬世使天下疾視其上翻然欲奪而取之
勢力一去則田野小夫皆有南面稱孤之心競智角力
卒無有及沛公者而其德義又眞足以君天下故劉氏
得以制天下之命使劉氏不有以大異乎天下之姓氏
則君臣之分猶可干而三代之綂緒未可繼也周防曲
慮豈將以私天下哉定于一而已曹孟德一有私天
下之心而天下為之分裂者十餘世及李氏之興則猶
[003-4a]
劉氏之舊也彼其崛起之初𦕈然一亭長耳其盛者不
過一少年子弟安知天下之大慮而勃然有以拯民於
塗炭之心三章之約非蕭何所能教而定天下之亂又
豈劉文靖之所能發哉彼其初心未有以異於湯武也
而其臣凡下無以輔相之雖或急於天位隨事變遷而
終不失其初救民之心則大功大德固已暴著於天下
矣孔孟以天下之賢聖而適當春秋戰國之亂卒不得
行其道以拯民於塗炭者無其位也易曰天地之大德
[003-4b]
曰生聖人之大寳曰位又曰垂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
髙莫大乎富貴茍誠其人而欲得其位者其心猶可察
也使漢唐之義不足以接三代之統緒而謂三四百年
之基業可以智力而扶持者皆後世儒者之論也世儒
之論不破則聖人之道無時而明天下之亂無時而息
矣悲夫
  漢髙祖起布衣以爭天下及大業既成而父兄故
  無恙也然尊之封之皆有所感而後發而或者猶
[003-5a]
  置餘忿於其間唐之太宗既已一切委命於父兄
  矣己未庚申之變豈人道之所可安乎舜之於瞽
  象周公之於管蔡夫必有其道矣豈聖人之事不
  可復見於後世而天下冒冒然以强弱小大相為
  雄長而彼善於此者亦可以一天下而歸之正乎
  人道之不滅者幾希矣精㣲委曲之際處其所不
  可處以待聖人之復起者固不可以無論也
匹夫不階尺土而有天下此天下之大變而古今之所
[003-5b]
無也彼豈有熟講素定之規模而其臣相與把手以奮
起草莽之間又豈嘗學古以從事哉仁義禮樂先王所
以維持天下之具既已一切盡廢而利害緩急迫乎其
前則裂土定封無所愛惜至於著在人心不可泯滅者
或有感而後發或因以泄其餘忿亦其勢然耳嗟夫此
豈可謂非天哉自黄初以來陵夷四百餘載劉石諸姓
迭起以主神器而民生常覬一日之安寜於非所當事
之人人道失其統紀而天地幾於不立矣此非有超世
[003-6a]
邁往㧞出之英豪安能掃地以求更新乎太原之義旗
一指而天下靡然知所向矣髙祖以父而主之可也建
成獨可以常法嗣之乎據非所當得而又疾其當得者
若不能以終日此非天誅之則人殺之耳天未嘗不假
手於人是以太宗抽矢蹀血忍於同氣犯天下不義之
名而不恤彼其心以為是天實為之而非吾過也天人
之厭亂極矣豈其使建成元吉得稔其惡以自肆於民
上哉人心蔽於自見而天命不知所歸是治亂安危之
[003-6b]
大幾也昔者周公蓋憂此矣孺子離襁褓寜幾時而武
王疾日病周公懼其事之不可繼也至誠委命於天欲
以身代武王之死武王得以延數年之命而孺子可輔
以立他日管蔡之誅為天下誅之耳要以使天命即於
人心所可安之地不然則吾心豈能盡白於天下而何
以為後世訓乎天命之所在若决江河故檀車煌煌牧
野洋洋雖聖人不敢以疑貳之心而承之也顧其所以
先為之地者至矣人欲謀我而我亦謀之是以亂易亂
[003-7a]
也而其地安在哉雖其决於承天命以脫民於塗炭有
足自解者而終不即於人心之所安至今論者猶不安
之嗟夫此又可以盡歸之天哉
  三老董公以仁義遮說漢髙帝而三軍始為義帝
  縞素項氏不復能自直於天下名義之不可負蓋
  如此儒者正名之說雖起於管仲之尊周而自漢
  以來則以此舉為明驗矣然人為萬物之靈而仁
  義智數蓋不可以雜而行也不出於髙帝之誠心
[003-7b]
  而欲以欺天下則名義乃自外來乎故三軍縞素
  本足以納侮而不足以形敵然劉項同受命於義
  帝坐視同列之賊其君而不問則聖世皆不復知
  所謂人道矣是三軍縞素而大義始明髙帝定天
  下之機無乃眞在此乎合内外而論之宜必有以
  處此者
晉奚齊義不足以君國聖人書以為君之子而卓子則
書君者里克君之也秦以智力兼天下其亡楚尤為無
[003-8a]
道蓋天下欲共亡之久矣况當天下潰亂之時蓋不必
用懷王以從民望也項氏君之而諸公皆稟命焉則其
君之者非一人矣利其為名則君之不利其實則害之
自立自廢各從其私是君臣無定位而以强弱為輕重
率天下之人如驅羣羊是非可否惟吾之所欲為而人
亦不得裂去也其輕天下亦甚矣董公者發天下之公
憤而借髙帝之力以扶人道於既絶者也揭項氏之不
義於天下使天下皆欲援弓而射之雖㣲髙帝猶不可
[003-8b]
以自立蓋董公之遮說幾於孔子沐浴之請而髙帝之
義吾不知其何心也故孫權之自立非義也使魏氏不
得自正於天下則人道不至於盡廢雖聖人不得而明
權之非義也
  三代之剏業以封先聖之後為念而論功行封猶
  待其定也至周則大封同姓於其間為國五十有
  三而猶未以為慊武王周公固非以天下為己私
  者天之立君豈為姬姓而設乎漢興患異姓之强
[003-9a]
  大而大封同姓以鎮之其道蓋本諸此矣七國同
  時舉事黥彭之患不如是之併也誅鋤剗削至於
  分裂以各王其子弟同姓湮微而后族之禍又成
  矣聖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而非以避禍亂心有
  親疎則禍福倚伏於無窮雖聖智不得而防也周
  漢之法豈世變之窮而至此乎合天下而君之疏
  逺之人何負於國家而周以宗强此果何道乎不
  然漢諉之周而周公其衰矣
[003-9b]
昔孔子論三代之損益可知蓋自堯之親睦九族積而
至於周之大封同姓五十有三國者亦其損益之可知
者也然其義遂窮而不可繼故春秋之諸侯以其子弟
爲卿者聖人皆以弟書之獨於季友之來歸不係以親
而書曰季子蓋其賢者則與衆共之其不賢者聖人以
為有國者之私其親而其義不通於天下也豈非參酌
四代之制以為萬世通行之法哉漢髙帝與諸公共起
草莽以帝天下天下平定諸公各以南面稱孤帝猶疑
[003-10a]
其不可盡信也分王子弟以據其衝而庶孽與其不肖
者一切不問庶幾以為可自附於周家親親之義而不
知權勢既成雖親者亦不可保其可保者惟其賢也不
思天下之公義而用其謀國之私心是非利害徇於目
前而使前後相矯卒不得其正禍亂相尋於無窮不獨
漢氏為可憫而魏晉宋齊不能以是一日為安者蓋親
疎之義不明也出其子弟之賢者以與天下共之其不
賢者養以國家之私使親賢參錯而禍福治亂一付之
[003-10b]
天下之公而吾無容心焉聖人之作春秋以待後聖者
蓋如此
  項羽喑嗚叱咤千人皆廢而能恭敬愛人自屈於
  禮節之士其仁與勇可謂兼之矣至於賞不妄與
  豈不足自附於惟衣裳在笥之義邪漢髙帝乃饒
  爵邑以來天下之頑鈍嗜利亡恥者開國承家之
  初而顧以小人先之卒用是以勝羽羽之目當不
  瞑矣使天下有疑於儒者之道其不自髙帝始邪
[003-11a]
方三代之衰聞諸侯修德以興矣未聞崛起草野而皆
有南面稱孤之心也當草昧之時欲以禮義律之智勇
齊之而不能與天下共其利則其勢必分裂四出而不
可收拾矣匹夫竝起而爭此非先王之常勢也髙帝能
用是以合其勢而不能用是以一日為安蓋其初不能
參用項氏之所長以消伏異時黨與搖動之心此正陳
平之所預見而深憂而開國承家小人勿用之義何嘗
一日而廢哉蓋田横之未去郡國豪姓之未徙四老人
[003-11b]
者伏於商山而不可招致髙帝雖死而目不瞑也異姓
諸侯王之憂特衆人之所共憂耳易曰天造草昧宜建
侯而不寜聖人其知之矣
  周召毛畢實佐文武以有天下成康既没王朝之
  公卿往往皆諸公之子孫族屬比閭族黨之賢修
  身飭行以自見於斯世者非一人其卓然者豈不
  可與公之子孫族屬共執國政哉然而位終不得
  過大夫人才之特起不幸而非世家則不得以任公
[003-12a]
  卿之位此果何法也春秋譏世卿而人才之特起
  者終無一人得附見於冊書雖聖人之法亦不免
  隨世而立歟漢髙帝與蕭曹諸公共起而亡秦天
  下既定非嘗更當時之事者不以任公卿也賈生
  特起之才天子明知之而不得用非獨絳灌之專
  其寵利也然公孫𢎞自海瀕而登宰相則天下自
  此多事矣唐太宗雖以房杜為宗臣而天下之賢
  者始雜而用之然其後遂無世臣之可倚更任迭
[003-12b]
  用雖賢君亦不克其終豈君臣之際無終始之義
  則其勢必至此邪然合天下而君之而獨私於共
  事之臣宜非聖人之公道而周漢之法果可為通
  行之法乎
君臣天地之大義也君臣不克其終則大義廢而人道
闕矣此豈茍然之故哉方天地設位之初類聚羣分以
戴其尤能者為之長君奉其能者為之輔相彼所謂后
王君公皆天下之人推而出之而非其自相尊異據乎
[003-13a]
人民之上也及法度既成而君臣有定位舜命䕫以典
樂教胄子蓋欲其君臣相與世守之以達天地之大義
三代既以世次而有天下其相與肇造人紀而維持其
國家者亦欲其代修祖父之業而君臣相保與國無窮
使天下之人有所觀仰愛戴而不敢窺伺其間以覬幸
國柄横生意見紊亂綱紀使天地大義有所廢闕而厭
故喜新敗亡相尋而不悟也惟其子孫族屬舉不足以
當賢者之選而後廣求天下之賢聖以庶幾於一遇而
[003-13b]
中接墜業不敢有加焉如髙宗之於傅說是也此豈君
臣之常法哉孔子之作春秋其於三代之道或増或損
或從或違必取其與世宜者舉而措之而不必徇其舊
典然於君臣之大義未之有改也其譏世卿葢譏其不
擇世臣之賢者而用之甚者遂使世其官而人人輕視
其上皆有揜而取之之心其勢必至於君臣之不相保
故惓惓於一世之賢者悉使之附見於冊書如蔡季紀
季楚屈完齊髙子魯季友叔肸宋子哀之徒往往非公
[003-14a]
族則其世家之舊也使皆得若人而用之則何厭於世
臣而欲求天下特起之賢於不可知之際哉至於死生
恩禮之厚而適遭變故或不以其道終則正色書之而
無間於曹莒之小國所以究極天地之大義而明示之
後世者也故孟子以為故國必有世臣至於不得已而
後使卑踰尊疏踰戚然猶必取其國人皆曰賢者繇此
言之豈樂於君臣之不相保而新故相易以求快一時
之耳目哉戰國朝暮反覆之禍葢起於君臣之不相保
[003-14b]
也漢髙帝以匹夫而有天下視平時之等夷無非可疑
之人故其臣不自保其首領而天地之大義不復明矣
然猶不使後生新學得以參乎其間也唐太宗則參而
用之更一世而盡忘其舊甚者朝為君臣而暮為路人
故以勢相臨而不復以恩相保緩急無一人之足依而
方顧望草萊之賢者以為己用豈不殆哉惟我本朝於
天下之賢者必使之揚歴中外養其資望而後至於大
用故其人往往足以重人之國家而子孫習識其本末
[003-15a]
源流家世守之至於一二百年而不替嗚呼是天地之
大義而非君臣之私恩也天下不能皆特起之賢則超
舉顯擢豈可率以為常乎朝暮不相保則是棄爵位於
草萊大義廢而天下離矣
 
 
 
 
[003-15b]
 
 
 
 
 
 
 
 龍川集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