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215 拙齋文集-宋-林之奇 (WYG)


[016-1a]
欽定四庫全書
 拙齋文集卷十六    宋 林之竒 撰
  序
   尚書集解序
理義者人心之所同然也聖人之於經所以開百聖而
不慙蔽天地而無恥者蓋出於人心之所同然而已茍
不出於人心之所同然則異論曲說非吾聖人之所謂
道也孔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
[016-1b]
比竊謂學者之於經茍不知義之與比先立適莫於胷
中或以甲之説為可從以乙之説為不可從或以乙之
說為可從以甲之說為不可從如此則私議鋒起好惡
閧然將不勝其惑矣安能合人心之所同然哉茍欲合
人心之所同然以義為主無適無莫平心定氣博採諸
儒之說而去取之茍合於義雖近世學者之說亦在所
取茍不合於義雖先儒之說亦所不取如此則將卓然
不牽於好惡而聖人之經㫖將煥然而明矣書孔子所
[016-2a]
定凡百篇孔子之前書之多寡不可得而見書緯云孔
子得黄帝𤣥孫帝魁凡三千二百四十篇為尚書斷近
取逺定其可為世法者百二十篇為簡書此說不然古
書簡質必不如是之多也班孟堅藝文志於古今書外
又有周書七十一篇劉向云周時號令蓋孔子所論百
篇之餘於周時所刪去者纔七十一篇自周以前疑愈
少矣謂有三千餘篇非也孔子百篇遭秦火未存至漢
時伏生口授得二十八篇後又得偽太誓一篇為二十
[016-2b]
九篇孔壁之書既出孔安國定其可數者二十五篇又
别出舜典益稷盤庚康王之誥共為五十八篇其文以
𨽻書存古文故謂之古文尚書此書之成遭巫蠱而不
岀漢儒聞孔氏之書有五十八篇遂以張覇之徒造偽
書二十四篇為古文尚書兩漢儒者之所傳大抵皆霸
偽本也其實未嘗見眞古文尚書也故杜預注左氏傳韋
昭注國語趙歧注孟子凡所舉書出於二十五篇之中
皆指為逸書其實未嘗逸也劉歆當西漢之末欲立古
[016-3a]
文書學官移書責諸博士甚力然歆之所見皆覇偽本
亦非眞古文書也以至賈馬鄭服之輩亦皆不見古文
書至於晉齊之間然後其書漸出及開皇二年求遺書
得舜典然後其書大備嗚呼聖人之經可謂多厄矣遭
秦火失其半其半存者又隱而不出自漢武帝巫蠱事
起至隋開皇二年凡六百七十餘年然後五十八篇得
傳於學者而大備是可嘆也孔氏書始出皆用𨽻書至
唐天寶間詔衛衡改古文從今文書今之所傳乃唐天
[016-3b]
寶所定之本也此蓋書之始末也學必欲知書之本末
者蓋有伏生之書有孔壁續出之書夫五十八篇皆帝
王所定之書有坦然明白而易曉者有艱深聱牙而難
曉者如湯誓湯誥均成湯時誥令如說命髙宗肜日均
商宗時語言如蔡仲之命微子之命康誥皆周公誥命
然而艱易顯晦逈然不同者蓋有伏生之書有孔壁續
出之書其文易曉不煩訓詁可通也如大禹謨𦙍征五
子之歌仲虺之誥湯誥伊訓太甲三篇咸有一徳説命
[016-4a]
三篇泰誓三篇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
陳畢命君牙冏命此二十五篇皆孔壁續出其文易曉
餘乃伏生之書多艱深聱牙不可易通伏生之書所以
艱深不可通者伏生齊人也齊人之語多艱深難曉如
公羊亦齊人也故傳春秋語亦艱深如昉於此乎登來
之也何休注曰齊人語以是知齊人語多難曉者伏生
編此書往往雜齊人語於其中故有難曉者衛宏序古
文尚書言伏生老不能正言使其女傳言教晁錯齊人
[016-4b]
語多與潁川異晁錯所不知者什二三僅以其意屬讀而
已觀此可見以是知凡書之所難曉者未必帝王之書
本如是傳者汩之矣
   周禮講義序
無體之禮冥於天地之自然而聖人制禮所以立無體
之用也夫禮自外作本在於内雖有不易之道而外必
盡其可陳之法是以其法之在度數也貴賤有位先後
有序多寡有數遲速有時君子知之於内足以安性命
[016-5a]
之情衆人由之於外足以觀性命之理此禮之大體也
方其莫之為而常自然之時人含其聰而天下不侵人
含其明而天下不累則禮亦何所用哉此莊周制禮不
仁之説及&KR1935淳散朴去性而從心耳營鐘皷管籥之音
目逐青黄黼黻之美與接為交往往萬緒起矣而是非
不至於祗合則禮之教其得已乎聞之曰禮者於時當
夏乃萬物去本盛末之時則禮者聖人之不免也蓋聖
人之神不與人同憂而聖人之徳不與民同患故周公
[016-5b]
制法度於一日之間以厚天下之風俗其本如此雖然
道有升降時有損益故以義制禮者雖昔之所與而今
或制作而不疑以義變禮者雖已造於前而後或因革
以為便則周禮之為書豈特周公之力哉易曰亨者嘉
之㑹天之禮也又曰嘉㑹足以合禮人之禮也三代之
禮天道人事備於周上致其隆下致其殺中處其中則
是時也崇天卑地分羣偶物而不失其統也大鵬之能
髙斥鷃之能小椿木之能長朝菌之能短各以順受其
[016-6a]
正豈有他哉後世禮昧於經之大體則徇常者或病其
髙濶好大者乃患於卑近又豈知夫髙濶所以立天下
之本卑近所以盡天下之事歟揚子曰禮體也體不備
不足以為人故謹其名嚴其數則雖貴至戴璧之天子
賤至横目之庶人其衣裳飲食之纎悉聲音藻色之等
威皆事為之制曲為之防則尊無逼下之嫌卑無僭上
之失者乃周禮之所載王業也禮文存於經獨周禮為
全書惟其傳不明故學者常憂其難知世有人焉乃訓
[016-6b]
而發之而聖人之徳大畧具矣傳曰先王制禮必有主
也故以述而富學今既以其既學者相與而學之而未
知者以俟切磋焉
   孟子講義序
孟子論語皆先聖之法言學者之要道也然孟子之書
大抵推明論語之意故學論語者當自孟子始七篇之
書趙臺卿謂孟子自作其說不然論語孟子皆先聖既
没之後門弟子所録不惟門弟子所録亦有門弟子門
[016-7a]
人者如論語稱有子曰曽子曰皆門人所録也以至冉
子閔子皆稱子以是知其門人皆有所記録於中如孟
子之書乃公孫丑萬章諸人之所録其稱萬子曰者則
又萬章門人之所録蓋集衆人之聞見而後成也其言
則孟子之言其書則門人之手不可必也趙臺卿以謂
孟子當蒼姬之訖録値炎劉之未奮進不得佐興唐虞
雍熈之治退不能信三代之餘風恥沒世而無聞是故
退而埀憲言以貽後人而為此書夫既與門人荅問而
[016-7b]
言之矣又恥沒世而無聞退而編次其言以傳後世此
蓋漢魏已降文人之通弊孔孟之志必不如是之狹也
趙臺卿既以此書為孟子所作故其論序篇則曰孟子
之意以謂帝王之盛惟有堯舜堯舜之道仁義為尚故
以梁惠王問利國對以仁義為首篇仁義根於心然後
可以大行其政故次以公孫丑問管晏之政荅以曽西
之所羞以至滕文公離婁數篇莫不有説凡為篇所以
七者以象七政章所以二百六十一者以象三時之日
[016-8a]
數也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者所以法五七之數而
不敢盈若此之類其説迂濶是猶相馬者徒求於物色
牝牡之間而失其眞者逺矣以是知言辭多寡先後謂
非岀於一時所記此非孟子之意也大抵求孟子之意
者必求其言至於文字多寡篇名先後出於一時之偶
然不可泥也
   觀瀾集前序
言可聞而不可殫書可觀而不可盡人之以其蕞爾之
[016-8b]
聞見而對萬古浩博之書言將以窮其無窮極其無極
雖末世窮年曽不足以究馬體之毫末而耄及之矣此
觀瀾之編所由作也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瀾活水也水
惟其活是以智者得師焉文乎文乎澹泊而有遺味發
越而有遺音者非活不能也余之於斯文是之取爾視
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庶幾得之
   觀瀾集後序
右觀瀾集所編百二十有九篇皆瀾之動也余於是觀
[016-9a]
焉亦聊足以稱是區區聞見之所及者發吾管蠡之陋
識作吾金鼔之懦氣也而已非以古作者之文為止於
是也代有不録之人人有不收之文蓋廑有存者故不
以世次列敘先後且虚其左方以待之繼此復有㑹於
予心而可以廣予傳者固將特書大書屢書不一書而
止也夫文選不收蘭亭記文粹不收長恨歌識者于今
以為二書之遺恨由其所取乎斯文者以為盡於其書
故其所遺者人得而恨之余方收選粹之所遺其敢自
[016-9b]
謂無所闕軼乎昔孔子之始刪詩也得周之國風雅頌
於自衛反魯之初既列而敘之矣末乃得魯商二頌又
從而附益之不以世次之先後為嫌也曽子從學最在
二三子後而猶及乎商頌之傳是以其窮居於衛也曵
縰而歌之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其樂之動於中而發於
聲音形於抃蹈有不期然而然者凡今中庸大學之所
載子思孟子之所傳揆厥端倪無非繇商頌而入者也
青藍氷水之喻於是乎信矣余之為是集也以為至游
[016-10a]
眞樂之純全在焉則固朝夕不庸釋也且將獨處則終
日自誦而玩味之羣居則與人同誦而商論厭倦則使
人旁誦而諦聽之習熟則教人徧傳之藏於斯脩於斯
息於斯游於斯以飲其酎啜其醨含其英咀其華庶或
有其人之曵縰浩歌因商頌而有得以光大乎斯文者
岀焉是則觀瀾之本志也余之觀瀾非曰能之亦徒為
過屠之嚼望洋之嘆耳
   家蔵海中螺蚌所共護持金剛般若波羅宻經
[016-10b]
   序
泉州同安並海之漁人有舉網於海漩者得一巨物焉
視之良石也徐而察之則螺蚌相繆纒甚固剖而視之
重重十數皆衆螺蚌也末廼見佛經一巻實在其内外
彊中乾青質朱軸金銀書相間錯則此經是也邑丞秦
谿王君亮功行部見而異焉得而匱藏之余在泉時聞
王君有此經問之而信王君舉以施余因寘諸余家所
奉旃檀金剛像之龕中而朝夕瞻禮之久矣表兄李長
[016-11a]
季歎其希有且曰子盍為之序記表而出之俾見聞者
生尊重肅敬心不亦善乎余曰唯夫佛門廣大說法幽
深世之人以淺意小智管窺而蠡測之往往視為難信
之法而孟浪不信者皆是也自非諸佛時時出少神變
以證其說以覺羣迷則雖善無徴不信不信民弗從而
佛法之滅亡無日矣昔唐文宗食蛤蜊有擘不可開者
焚香禱之俄變為菩薩形梵相具足時終南山政禪師
論之曰物無虚應此乃啟檀越信心耳故契經云應以
[016-11b]
此身得度者即現此身而為説法文宗曰菩薩身已現
且未聞説法政曰今者覩此為常耶非常耶信耶非信
耶文宗曰希竒之事朕深信焉政曰已聞説法竟蓋因
理曉人者不辭費以此身得度而現此身説法此難信
之法也今也於蛤蜊中現菩薩相以是為證雖不信者
亦信矣佛華嚴經曰如有大經巻無量等三千界在於
一塵内一切塵悉然有一聰慧人浄眼悉明見破塵出
經巻普饒益衆生竊嘗謂塵中有經巻破塵能出之此
[016-12a]
法亦為難信而證以此經理亦皎然余然後知芥子須
彌本不相礙但患不得其證所以難信耳
   送衡州趙使君序
古今有一定必不易之常理謂之彛倫彛倫也者惟此
一理之可通更無並行不相悖之二理也有則悖矣父
之必慈子之必孝君之必仁臣之必忠此其為理之一
定有如水之必寒火之必熱凖之必平繩之必直自有
天地以來則然矣豈容有二端哉今之郡守縣令五等
[016-12b]
諸侯爵也其於覆下牧民有君之道焉是以其彛倫不
出於仁而善為守令者其政謂之循良豈弟為守令而
有不出於循良豈弟則非仁人也非仁人而俾為政於
一郡一縣則民之蠧也國之蜮也將安用之是以古之
守令必取於純良豈弟之仁人此理之必不易者也然
仁人之心必惻隱而多恕寛慈而近厚是以循良豈弟
之施於有政往往近於懦弱而少決姑息而多貸以故
或者病之以為筭計見效曽不若能吏之任鈎距之智
[016-13a]
峻鞭撻之威其擊强仆姦有以大快人意者由是循良
豈弟之彛倫浸為陳腐不切之習癡頑無能之倫而機
巧決斷之政尚矣雖然循良豈弟之宜於郡縣為人君
之止於仁其為彛倫古今固自若也審循良豈弟之不
如機巧決斷之為則趙廣漢韓延壽張敞之徒過於黄
覇龔遂逺矣遷固之傳循良其去取予奪之際乃若是
焉何哉元次山之為道州蓋所謂惻隱而多恕寛慈而
近厚號為循良豈弟之尤者也其在當時譏訶詆罵之
[016-13b]
聲不絶於上下而有識者賞焉故老杜以謂今盜賊未
息知民疾苦得結輩十數公落落然參錯天下為邦伯
萬物吐氣天下少安可待矣此豈非以為次山所挾之
術是誠彛倫之必不可易也歟循良豈弟之施於郡縣
有如春風陽和之喣萬物小用則小利大用則大利所
以如元次山輩為邦伯遂能使萬物吐氣而俾天下以
安者也茍使之一變而為機巧決斷則是望霜雹雪霰
以發生之功矣庸詎可乎趙丈志行使君實循良豈弟
[016-14a]
之仁人也分符于衡陽而將之官余懼其怵於流俗之
見或將變其天資之所有而機巧決斷用焉强其所無
以徇時好取世資遂為是説以厲其行使君勉之入告
于内君付以民出守于外民受之君君吾君也民吾民
也自吾君吾民而不得吾情吾惡乎用吾情使君勉之
仰不愧乎君俯不怍乎民其中之所素守確然其不可
奪乎流俗之毁譽固不足聽也
   陳君傑四男子序
[016-14b]
延平陳君傑唐臣名其四男子伯曰杞仲曰梓叔曰楩
季曰楠且逺來問字於余余既字之又為之說曰杞梓
楩楠皆天之美材也所受於天者既美又必因其材而
輔之以人事然後得全其天焉其始種於地則在乎豐
其土壤相其肥磽而審所以置之之宜使其質幹固其
根著深則本不揺矣故伯之字曰殖之殖之者其始也
既殖之矣又何加焉然後培壅灌溉之功施焉斯得其
所養而無物不長矣故仲之字曰育之育之者其次也
[016-15a]
夫所謂育之者非一二旦而可為也必積之以歲時而
其功日進一無所挫焉斯勃然而興矣故叔之字曰篤
之篤之者又其次也如是而底天成矣由勾出萌逹至
於拱把合抱七圍八圍皆其成之之積也故季之字曰
成之成其大備斯無以加矣其膺匠石之求時大厦之
須而為明堂之柱路寢之楹惟顧世之用者如何耳蓋
君子盡其在人者而任其在天者殖之育之篤之成之
者人也用與不用則天也而人何與焉陳君能以是為
[016-15b]
四子義方之訓吾知天意之必有在矣
   送伯厚縣尉赴官建陽序
易大傳曰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蓋位者
其時也時之異列則一貴一賤分焉卦者其徳也徳無
不齊所以處小大一也古之君子其涉世應變之迹各
隨其時之所遇有萬不同誠不可以一槩論而其所同
者徳也故居下位而盡心於職守在官而官在府而府
在庫而庫無毫髪茍且之意則與夫在上位而酬酢天
[016-16a]
人之丕變負荷國家之重任者一道也孔子為委吏則
會計當為乘田則牛羊茁壯長其所任者狹矣然心念
盡於所職而不念乎其餘雖使其位進於卿相道行於
當世而吾之所以應之者不復加毫末於此矣舜之徽
五典而五典從納百揆而百揆敘賓四門而四門穆者
亦是物也豈復有變於其耕厯山漁河濱之所為哉舉
斯心加諸彼固不可勝用矣非復有待於其外也吾友
陳君伯厚以經術首賢書以對策擢科第得尉於建之
[016-16b]
建陽而要予贈言以别予謂伯厚於是言也以其平昔
之所學所聞自試於一尉之間將凖此以設施於世予
之贈言捨是則為不知務矣夫以痀僂承蜩蜩之外天
下無餘物梓慶削鐻鐻之外天下無餘巧理盡於所止
故也伯厚之行予姑請惟以尉職之所應為與否者求
商㩁焉而伯厚聽之夫縣令丞尉各有司存而尉以治
盜為職者也為尉而使盜賊縱横為百姓侵害亡窮已
置之不詰則尉為無賴矣然尉雖治盜其身為王官佐
[016-17a]
令丞以牧養斯民使各安其田里無愁恨嘆息之聲視
百里之民則皆其父母也為民父母至使其赤子失業
去為盜賊茍又從而維縶之係纍之刑戮之以塞予之
責進予之秩逞予之願有利之心焉則亦豈為民父母
意哉尉亦為無賴矣是二者之失鈞也抑孔子嘗曰聽
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此又其理之極致也伯厚
其審擇歟由前之二者而更進於斯則一尉之外吾知
其天下無餘事矣
[016-17b]
   送陳童子序
誦記之於學末也古之君子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脩
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學既已先立乎其大者矣然後
以其餘力及之而非所以先之也是故有小學有大學
小學者所以養其正於童䝉之初大學者所以要其成
於天徳之後由童䝉迨乎既冠未嘗一日無學而記誦
初未嘗一日學焉學者不以是為學則教者亦不以是
為教其勢然也洎夫科第興而士之大學既已悖其先
[016-18a]
後本末之序矣則小學亦流而為博洽捷給之歸利禄
之所在萬矢之質的也後生之有是學先逹因之亦有
是教焉自其為童䝉而記誦之教固已行矣此國家所
以有童子之舉而吾黨之士所以少則有記誦之師焉
而陳童子者又特其頴悟俊爽之尤者也殆所謂少成
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者也聽其所誦之書纚纚然如貫
珠琅琅然如戞玉衮衮然滔滔然如河出崑崙東折北
迤而歸諸溟海也人皆謂童子之所已為者絶人逺甚
[016-18b]
固可以楷橅後學而領袖儒林矣予獨異焉竊以謂古
之豪傑非不以記誦為長彼其所以卓然自立於世者
既自有其本而根深蔕固確乎其不可移奪矣其博物
洽聞之所發亦直出其緒餘决其波瀾之一二以曉世
之聵聵未悟者耳固非其自㓜稚至壯老疲精力溺心
志而專致力於此也張廵之守睢陽功蓋天下實海内
竒男子也韓退之敘述其事甚偉至其言讀書不過三
遍終身不忘為文章探筆立書未嘗有藁者殆亦於其
[016-19a]
全體之中偶出其一班兩班者爾在張睢陽固不足道
也孔子曰志於道據於徳依於仁游於藝今童子之所
已為者既能為今之所不能者矣今者方將充貢乎天
子之庭觀光乎上國以從英俊游乎鸞臺鳳閣之上既
為當世之雋彦矣凡所已為者其自今以往視為道徳
之一藝時出而游之可也若遂以為終身必據必依之
理過而不化執而不忘則闕黨之速成互鄉之難言也
已僕他日詎敢刮目以待童子之來洗耳以聽童子之
[016-19b]
誦乎
 
 
 
 
 
 
 拙齋文集巻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