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31 古今源流至論-宋-林駧 (WYG)


[035-1a]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源流至論别集卷五 宋 黄履翁 撰
   表志上班史之表不及遷/
昔邵氏論班固表志之優劣謂遷作歴代史表志當著
歴代固作漢史表志不當著歴代嗚呼固之不及遷者
豈止是哉聞見錄遷作歴代史人物表食貨等志當著/歴代之人固作漢史表志亦著歴代之史失
於畏/遷也夫子長負邁世之氣登龍門探禹穴採摭異聞網
羅徃史合三千年事而㫁之於五十萬言之下措辭深
[035-1b]
寄興遠抑揚去取自成一家如天馬駿足歩驟不凡不
肯少就於籠絡彼孟堅摹規倣矩甘寄籬下安敢望子
長之風耶夫表者興亡理亂之大略而固之表則猶譜
牒也書者制度沿革之大端而固之志則猶案牘也且
遷之諸侯年表以下以地爲主故年經而國緯所以觀
天下之大勢如髙帝五年韓信王楚英布王淮南盧綰
王燕張耳王趙彭越王梁韓王信王太原吳芮王長沙
則天下之勢異姓強而同姓未有封者也如髙帝六年
[035-2a]
髙祖弟交王楚髙祖子淝王齊英布王淮南盧綰王燕
張敖王趙彭越王梁髙祖兄喜王代吳芮王長沙則天
下之勢異姓與同姓強弱亦略相當也髙祖功臣年表
以下以時爲主故國經而年緯所以觀一時之得失如
髙祖功臣年表髙祖功臣侯者一百四十三至文帝之
世存者一百二十五至武帝時存者七十一則時之守
先典待舊勲孰得孰失皆可知矣如惠景間侯者表建
元之後存者二國太初已後又皆國除則時之政事孰
[035-2b]
緩孰急皆可知矣所以封之功名所以/亡之刑名所當詳考如建元以來侯
者表元光元朔元狩以來不以匈奴則以南粤則知時
之用兵戰功居多矣按建元以來侯者表元光侯者四/元朔侯者二十元狩侯者十二皆
以匈奴封惟公孫宏以丞相封元鼎侯者十六皆以匈/奴南粤封惟如意以周後欒大以方術石慶以丞相封
如建元以來王子侯者表元光侯者七元朔侯者一百
二十七則知時之分封侯子施行次第矣按建元以來/王子侯者七
元朔侯者一百二十七元狩/侯者二十五元鼎侯者三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
以大事爲主所以觀君臣之職分如髙帝元年大事記
[035-3a]
沛公爲漢王之南鄭還定雍而相位書蕭何守漢中御
史大夫位書周苛守滎陽髙帝九年大事記未央宫成
置酒前殿帝奉玉巵上太上皇壽曰今臣功孰與仲多
而相位書蕭何爲相國御史大夫位周昌爲趙丞相則
君臣之職分或得或失皆歴歴可見矣史記漢興以來/將相名臣表
彼班氏之表何如哉侯表徒列子孫世數之繁官表徒
書公卿拜罷之日是特聚諸家之譜牒耳未聞有發明
一代之意也且諸侯年表曰異姓王者曰同姓王者遷
[035-3b]
則合而爲一正以明漢初親疎相錯之㫖固廢年經國
緯之制徒以一已之見乃以異姓同姓分而爲二則天
下大勢何觀焉按漢史分二表異姓諸/侯王表又諸侯王表功臣年表曰髙
祖功臣侯者曰景惠間侯者曰建元以來侯者遷則析
而爲三正以明一時行封異同之意固廢國緯年經之
制徒以卷帙重大之故乃以髙惠髙后文帝景武昭宣
元成析而爲二則當世得失何驗焉按漢史髙惠髙后/文功臣表又景武
昭宣元成表/與史記異建元以來王子侯者表㫁自建元蓋是時
[035-4a]
始行分封之典遷意正有在也固則起於髙祖且謂聖
祖建業以廣親親殊失王子侯表之本㫖矣按史記有/建元以來
王子侯者表按漢史有王子侯表自髙祖起序/云大哉聖祖建業也後嗣承序以廣親親云云漢興以
來將相名臣表不載九卿百司蓋漢興將相權重之故
遷意正有寓也固則以將相混於列職之中且不記大
事以爲主殊失將相名臣表之本㫖矣按史記漢興以/來将相名臣表
先大事記次丞相次太尉次御史大夫又按漢史百/官表上卷載百官制度沿革下卷載百官拜罷年月
猶可也固於諸表之外自出新意以爲古今人表意有
[035-4b]
抑揚之深義然徐攷是書其失猶甚范武子即士㑹也
丘明之傳春秋明矣而表既書士㑹又書武子左傳范/武子本
士㑹按古今人表以士/㑹列中上武子列上中計然爲范蠡所著之書也蔡謨
之著漢書審矣而表既書范蠡又書計然蔡謨注計然/正范蠡所著
之書言然其計也按古今人表以計然范蠡/爲二人又按史記以計然本范蠡之師云云何考訂之
不精耶况表名古今不言漢人顔師古以未及言今非
顔師古注表云固作古今/人表名古未及今而卒蓋西漢公卿傳及東都雲
仍猶在固爲漢人畏避閣筆亦猶張湯之後有大司空
[035-5a]
純者固以純之故不以湯爲酷吏然則固之敢於論前
代之賢否不敢論當代人物正爲此慮遂避忌而不直
書噫作史而不直書果何取於史哉元城曰西漢酷吏/傳班固獨恕杜張
何也固史有深意張湯之後至東漢猶盛有恭侯純者/歴位至大司空班固不入酷吏以純固也曰杜氏之絶
已乆而亦不入何也曰杜張一等人也若令湯獨入列/傳則世得以議已并貸杜周此子産立公子洩意也
   表志下班史之志不及遷/
且封禪之書何為而作也自武帝有求仙之惑今日用
方士明日遣祠官溺心於虚無之境而不自知子長欲
[035-5b]
救其失其首雖曰自古帝王何嘗不封禪而其贊乃云
究觀方士祠官之意子長之意婉矣史記封/禪書平準之書
何為而作也自武帝有征利之慾今日禁鹽鐵明日置
平準留意於錐刀之利而不自知子長欲箴其非徃徃
指言宏羊致利之由子長之言深矣史記平/準書其著律書
也不言律而言兵不言兵之用而言兵之偃觀其論文
帝事浩漫宏博若不相類徐而考之則知文帝之時偃
兵息民結和通使民氣歡洽陰陽恊和天地之氣亦隨
[035-6a]
以正其知造律之本矣律書云文帝曰兵凶器雖克所/願謂百姓逺方何今匈奴内侵
且結和通使云云/可謂和樂者乎其序厯書也不言太初而言古厯不
言八十一分之術而言九百四十分之法觀其在元豐
間議造漢厯號為太初其術最驗遷書置而不取蓋古
厯之失以其朔餘太強而至於後天乃改新厯而後天
之失尤甚於古厯此遷所以不取太初日分之法其知
作厯之法矣前律厯志武帝元封七年太中大夫公孫/卿壼遂太史令司馬遷等言厯紀廢壊宜
改正朔遂詔卿遂與侍郎尊大典典星射姓等議造漢/厯乃以前厯上元秦厯四千六百一十七歳至元封七
[035-6b]
年得太初本星度新正以造漢家太初厯其法以律起/日律容一篇積八十一寸則一日之分也按史記厯書
只言古厯法九百四十分為/日法即不載太初厯云云書天官則初言春秋星隕
而五伯代興次言漢初日蝕而諸吕作亂又次言元光
元狩蚩尤旗見而兵師四出正以警時君修德修政之
天官書宋襄公時星隕如雨天子微五伯代興云云/諸吕作亂日食晝昏吳楚七國作亂彗星數丈天狗
過梁野元光元狩蚩尤之旗畫見則半政/長天其後兵師四出太上修德其次修書河渠則初言
夏禹治水之源流次言秦漢治渠之利害正以知歴代
水利之由河渠/書於禮書載禮論於樂書載樂記遷非蹈
[035-7a]
襲舊文也漢承秦滅學之後百氏蜂起天下知有衆說
而不知有吾道知有新制而不知有古典所謂禮論樂
記之書誰其講之遷乃取而載之於書非有髙世之識
不能也彼班氏之志何如哉遷所謂天官而固更曰天
文夫兩曜之運行羣星之錯布此非關於漢之一代者
而固編於國史施於何代而不可編次果奚益乎史通/兩曜
百星麗於元象非如九州萬國廢置無常故海田可變/而景緯無易古之天猶今之天也必欲刋之國史施於
何代不可也但史記包括所及區域綿長故書有天官/論者竟志其語班固因循復以天文作志無漢事而𨽻
[035-7b]
入漢/書遷所謂河渠而固更曰溝洫夫廣深皆四尺謂之
溝皆八尺謂之洫此非漢所治者而固徒以盡力溝洫
之說遂以表其書名實果相當乎合律於厯似也然考
之志既言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在建星
又云星紀中牽牛初冬至夫建星在斗十三四度之間
其與牽牛初相去蓋十餘度不應若是之逺此雖漢厯
之未精而固獨無一言辨之何耶律厯志元封七年仲/冬十一月甲子朔旦
冬至日建星孟康注曰建星在斗牛之間晉灼曰古厯/皆在建星建星斗星也又律厯志云星紀初斗十三度
[035-8a]
中牽牛/初冬至合禮於樂似也然攷之志禮樂之制固詳於史
記而於禮多闕而不詳長樂朝儀此漢初禮典之大者
但言其大槩而已又何耶見本/志易封禪曰郊祀而不載
原廟薦新之事叔孫/通傳宗廟迭毁之議韋元/城傳毋乃太簡乎
易平準曰食貨以𢎞羊均輸㒺民之術而比成周泉府
之法食貨志贊曰易稱裒多益寡稱物平施書云懋遷/有無周有泉府之官故 羊均輸夀昌常平亦有
從/來毋乃太謬乎此猶可也固於八書之外自立私見以
為地里藝文五行刑法之四志意有去取之髙識然熟
[035-8b]
究之而亦無足取其論天子之行幸而不計里數之逺
邇邵氏議其志地里之疎聞見錄武帝自三月出行封/禪又並海至碣石又巡遼西
又歴北邉又至九原五月還甘泉僅/以百日行萬八千餘里尤荒唐矣其論儒者之學術
而至與農雜而分峙李氏譏其志藝文之陋李清臣文/遷之自序
嘗分九流矣固為藝文志遂以儒者與道法隂陽名墨/雜家農家分峙而齊驅嗚呼固以為儒者求治於世而
已乎宜固因竇憲而/犯於非義也云云其引書失宜者四其叙事乖禮者
五劉氏駁其志五行之錯劉知幾史通論漢史五行志/ 其錯繆者四科一引書失
宜二叙事乖禮三災異多濫四古學不精駁其違悞者/有十三條如文公二年不雨班氏以為文公有大致亢
[035-9a]
陽之禍知幾以為求諸人事理必不然疏其引書失宜/者有四一史記左氏交錯相併二春秋史記錯亂難别
三屢定春秋言無定體四書名去取所記不同辨其叙/事乖理者有五一徒發首端不副證驗二虚論古語論
事不同三直引特論竞無他術四科條/不整尋繹難知五標舉年號詳畧無法刑法一志既曰
大刑用甲兵則兵猶刑也而又詳於刑畧於兵一代制
度漫無所考如垓下之役孔將軍左費將軍右淮隂當
其中陽敗以誘之兩將軍從兵淮隂復乗之此兵家致
人之術羽所以敗者由此而固惟曰羽圍垓下曽不見
其所以能勝者微遷著之後人將何所考哉抑又論之
[035-9b]
遷史固優孟堅也然功十而過一遷史亦不能無失孟
堅誠不及子長也然過十而功一孟堅亦不為無得且
三代世表誠能推百世之本支然伏羲神農黄帝為三
皇少昊顓帝髙辛唐虞為五帝遷乃首黄帝而遺羲昊
名曰五帝三王之記其失一也見三代/世表律書誠能推上
生之損益然遷之黄鐘九寸蓋以九寸為分以十分之
寸約之得八寸十分一而乃謂之七分一其失二也律/書
云/烏可以遷之得而不議其失哉王子侯表例不稱姓
[035-10a]
而下卷以姓書之蓋元始以來王子行封權歸王氏特
待以異姓之法黙寓其感慨之意其可取一也漢史王/子侯表
上不書姓王子侯表下乃/書姓時元始問也云云食貨志本言財利而歴載張
湯峻文窮治之法蓋武帝欲興利源先施嚴刑而湯之
慘刻不志於刑法志於食貨正原其用刑之由其可取
二也食貨志自公孫宏以春秋之義繩臣下取宏相張/湯以峻文決理為廷尉於是見知之法生而廢格
沮撓窮治/之法用矣烏可以固之短而不取其長哉此愚紬繹二
史而詳致其辨云
[035-10b]
   太元太元學易之得失/
太元果有得於易乎然劉歆嘲之劉歆謂太元/可覆醤瓿嚴尤誚
嚴尤謂此/書必廢老蘇東坡又起而譏之老泉作太元論辨/其說又東坡謂雄
好為艱險之辭以文淺易/之說如太元法言皆是是其書未足論也太元果無
得於易乎然桓譚稱之桓譚稱其/書必傳張衡喜之張衡稱太/元殆盡隂
陽之/數溫公康節又從而推之溫公集注太元又邵康節/觀物外篇楊雄作太元可
謂見天地/之心者也是其書未可輕也愚嘗平心論之以一家之
書而強合諸家之數此雄之所以失以大易之理而參
[035-11a]
決一已之見此雄之所以得善則存之否則去之則雄
將無辭而諸儒亦無議矣且易有彖元則有首易有爻
元則有贊易之爻有象而元之贊有測以元文而準文
言以攤瑩掜圗告而準繫辭元固求合乎易也温公讀/元易有
彖元有首彖者卦辭也首者統論一首之義也易有爻/元有贊易有象元有測測所以解贊也易有文言元有
元元文解五德弄中首九贊文言之類也易有繫辭元/有攤瑩掜圖告五者皆推贊太元繫辭之類也易有說
卦元有數數者論九贊所象說卦之類也易有序卦元/有衝衝者序八十一首隂陽相對而解之序卦之類也
易有推卦元有錯錯者/推八十一首而說之然易之天五配以地十元也有
[035-11b]
五而無十元數一六為水二七為火三/八為木四九為金五五為土易之六畫初二/三四
五/上加以六位九/六元也有畫而無位初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
次/九果易乎元以元文擬文言而元文不加之晬太元以/晬準乾
而加之中元以中準中孚蓋以卦氣起/於中孚故以元文加之中元以首名準卦
而或以一首或以二首易一卦當六日七分元一首當/四日半積之故以二首當一卦
果易乎是元亦不專合乎易也贊之初二以至于上九
則有取於洪範九疇之數一與六共宗以至于五與五
相宗則有取於洛書生成之數其為首八十一則黄鐘
[035-12a]
之天數寓焉其為贊七百二十有九則十二辰之中數
寓焉泰中之數三十六其用三十三而虚其三則太極
凾三為一之數泰積之數始於十八終於五十四而合
於七十二此則商徴益一上生之數前律/厯志此猶可也六
日七分之數唐一行所深非而子雲自中至養則而效
之而未敢亂其叙孟喜惟易去坎離震兊存六十卦使/每卦各主六日七分以當朞之日以
中孚為冬至用事之始六日七分而後復受之凶又唐/一行謂孟氏六日七分之卦止於占災𤯝與吉 善敗
之事至於觀隂陽之/變則錯亂而難行牽牛起度之數蔡邕所力議而子
[035-12b]
雲自中至養求而合之而欲應其度前律厯志洛下閎/作太初厯 又按
元中首入牛一度周首入牛五/度至養則為斗宿二十二度疲精竭神於占候歩推
之末噫亦勞矣自今論之夫復卦之所謂七日來復者
謂自復而至於乾自姤而至於坤皆六日爾而有隂陽
之辨極其始終則至復與姤皆七日焉是蓋天道之自
然而復卦之所以善言天道者也而孟喜乃以私意附
㑹之其說曰去坎離震兊以分主二十四氣而六十卦
之爻乃當三百六旬之數又自七分推之則其為數四
[035-13a]
百二十分每以八十分為一日則為五日四分之一而
可以備其周天之數以中孚為冬至用事之始故六日
七分而復受之果何者而合於七日來復之義也至太
元之書始於中終於養凡八十一首以一首當四日有
半而其所主者乃三百六旬與夫四日之半又以踦羸
二贊而足其閏之數而六日七分之說興焉是固有取
於喜之說也抑不思六日七分之竒數果可合於七日
來復之義乎借曰太元以虚三起數而七日之數止於
[035-13b]
六日七分則一日八十分之義果何義乎易卦氣震離/坎兊四正卦
各守其方餘六十每卦六日則當三百六十日又以一/日分為八十分五日為四日分四分之一為二十分總
四百二十分分之六十卦每卦又得七分故曰六日七/分太元每首直四日半八十一首凡直三百六十四日
半又以踦贊諸半日又羸贊諸家/皆以為當四分之一雖温公亦然近代之厯冬至在斗
二度其說本於戴記月令仲冬日在斗之數此亦天道
自然而月令之所以為善言天道也而洛下閎乃以淺
見揣摩之其說曰始於十一月冬至夜半甲子起牽牛
一度驗其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而其數始定然自
[035-14a]
太初以迄于今朔後天三日氣後天四日冬至之所在
差天幾三十餘度果何為而合於在斗二度之說也至
太元之書始於中而應於冬至之日以明陽氣之萌故
中首入牛一度周首入牛五度至於養則始為斗宿二
十二度是固有取於閎之說也抑不思差天於三十度
之間則四分之虧一者果能免乎借曰厯乆必差而盈
縮進退不能為千萬世之數則探端造始者果能逭其
責乎前律厯志洛下閎作太初厯元封七年仲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在建星孟康曰建星在斗牛
[035-14b]
之間云云又楊雄傳元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二百四十三表一百二十九贊分為三卷與太初厯相
應又温公注太元以為擬太初厯古厯四分之一在太/初為千五百三十九分之三百八十五分實於四分之
一増一秒不可以四分之一論也首又太元注每首之/下列二十八宿中首入牛一度周 入牛五度養首入
斗宿二/十三度雖然子雲泥於諸家之數固不能無牽合之謬
子雲參於大易之學亦不可無真實之見夫子雲當莽
賢之世不事進取恬於勢利獨與嚴遵李仲元游則其
學必有據矣夫以漢之正統而象七百二十九贊之正
數以莽之閏位而取踦羸二贊之餘分此其立論關於
[035-15a]
天地之常經古今之大義數耶理耶馬永卿問元城先/儒注太元每首之
下引二十八宿何也先生曰周天二十八宿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太元七百二十九贊乃此數也永
卿曰七百二十九贊分而為二合三百六十四度有半/而不相應何也曰楊氏以半不可合故有踦贊羸贊應
周天之數漢之正統以象歳也莽之僭竊乃閏位也先/儒於踦羸之下注以為水火之閏而王莽傳所謂餘分
閏位者蓋為是也/噫子雲之數深矣以斷之首而得夬卦五陽去一隂之
象以隂陽之象而明君子小人進退之義此其爲說切
於造化之妙用治道之體數耶理耶長編慶厯七年張/揆注太元集解召
見延和殿今探得斷首且言惟易夬卦蓋剛/陽以決隂柔君子進小人退之象也上恱昔韓愈讀
[035-15b]
荀子欲合於理者存之害於理者去之有道之士於太
元亦云
   中說論王通可疑者四/
潛虚一書温公所著也而或謂非出於温公温公行狀/墓誌不載
潛/虚太極一圖周子所作也而或謂非出於周子張南軒/太極圖
解或曰太極圖周先生手授二程者也今二程/之講論答問見於遺書者獨未嘗及此圖何耶此中說
一書雖有格言而不能免後人之疑者無怪也夫自魯
鄒教息說鈴紛紛得其傳者蓋鮮諸子之没自荀楊不
[035-16a]
能深入閫奥河汾王氏生於隋季動法吾夫子歩武質
疑問難甚矣其類魯論也遐想氣象亦徃徃如沂水泳
游時矣然所以滋後人之疑者有由也韓愈作原道篇
僅有軻死不傳與荀楊大醇小疵之說曽無一語齒及
河汾可疑者一也中序愈不稱文/中子云云見下房杜王魏諸人嘗游
其門皆位將相非忘乎木落糞本之義者亦不見尊其
師而立之傳此可疑者二也中說世家門人自逺而至/河南董常太山姚義京兆
杜淹趙郡李靖南陽程元扶風陳威河東薛収中山賈/瓊清河房元竇鉅鹿魏徴太原温大雅潁川陳叔達咸
[035-16b]
稱師北面而/受王佐之道關子明在太和中見魏孝文距通所生之
年蓋百二三十年矣而其書乃有問禮於關生之語此
可疑者三也錄關子明事太和末余五代祖穆公曰談/湯穆公曰足下竒材也入言于孝文詔見
之關又中說子嘗問禮/於 生遂退而求諸野李德林卒於開皇十一年通纔
八歳爾而其書乃有德林請見子於長安之語此可疑
者四也王道篇子在長安時楊素蘇夔李德林請見子/與之言歸而有憂色門人問子子曰云云德林
與吾言文而不及理門人曰然則何憂云云/門人退子援琴鼓蕩之什門人皆霑襟焉夫惟事迹
之有可疑也於是世之議者始而惑繼而毁終而駁之
[035-17a]
以為通之門人私為之増益其師說而房杜王魏之遊
其門者皆無是事焉吁有是哉後人作駁中/說者十卷然嘗觀中
序之論閱東郊之書而又參隋唐之史而後知王通之
學不誣而中說之書可信也且退之不及於通非遺其
人也愈方稱孟子能距楊墨而功不在禹下正推明力
排異端之功不稱之者蓋先功而後道之義中序彼韓/愈氏力排
異端儒之功者也故稱孟子能距楊墨而功不在禹下/孟軻氏儒之道者也故稱顔回謂與禹稷同道愈不稱
文中子其先功而後道歟猶文中/子不稱孟軻道存而功在其中矣房魏不揚其師非棄
[035-17b]
所學也通之弟以言觸長孫無忌王氏兄弟抑而不用
陳叔達時撰隋史欲編世家而避太尉之權而不敢不
傳之者蓋閣筆避權之過東臯答陳尚書書曰貞觀初/仲父太原府君為監察御史
彈侯君集事連長孫無忌太尉由是獲罪時杜淹為御/史大夫宻奏仲父直言非辜於是太尉與杜公有隙而
王氏兄弟皆抑而不用矣季父與陳尚書叔達相善陳/公方撰隋史季父持文中子世家與陳公編之陳公亦
避太尉之權藏而未出重重作書遺季父深言勤懇季/父答書其畧曰云云時魏文公對曰夫子有後矣天將
啓之證也儻逢明主願翼其道及仲兄出湖蘇/合杜大夫嘗於上前言其樸忠太尉聞之怒關生之
問禮德林之請見非果可疑也特傳述者錯其歳月耳
[035-18a]
荀卿子遊於齊居於蘭陵近世儒者亦疑其時世以為
非與齊宣王春申君相值謂劉向誤序卿事可也并以
為無卿可乎嗟夫通之為道明白正大蓋扶世立教濟
時行道之學中之為說議論問答本樂天知命窮理盡
性之書蓋孔孟氏之流派而後來諸公之逕蹊也議者
不味其言而疑其傳不信其道而惑其人世無諸老大
儒之論則河汾之學術沉没寂寥不著人間安得聲名
掀掲流傳古今哉故其在唐朝也司空圖皮日休皆尊
[035-18b]
其學以房魏數公真其徒大書于碑以示後世而文士
又有請以王通氏陪從祀者使無其人容有是舉乎見/唐
書/其在我朝也柳仲塗宗之於前孫漢公廣之於後中/序
而伊洛大儒又稱為隱君子極有格言荀楊不到使無
其人容有是論乎遺書明道曰文中子本是一隱君子/世人徃徃得其議論附㑹成書其間
極有格言荀/楊道不到處噫河汾之學不幸史失其名而起或者毁
駁之議亦幸而世有公論而得諸儒辨明之力然又論
之中說一書固有述作之功而不能無侈大夸詡之言
[035-19a]
固有羽翼之助而不能無僭擬妄誕之咎何者以董常
而比顔子以公卿問答而比孔門之諸弟以陳思王而
比季伯之遜以荀氏之二仁而比殷之三仁其通之自
處則欲與夫子而齊驅嗚呼學歩邯鄲而失邯鄲效顰
西子而失西子何通之不量力也固宜起後世紛紛之
論善乎紫陽先生之論通也雖稱其過荀楊而咎其擬
夫子雖喜其明世變而惜其闕大體誠確論也然則中
說之書豈得謂合乎中之義哉晦庵語録中說一書都/是要學孔子論語說泰
[035-19b]
伯三以天下遜他便說陳思王善遜論語說殷有三仁/他便說荀氏有二仁又以公卿大夫來相答問便比當
時門人弟子斤又同上王通自比孔子殊不知秦漢以/下君臣人物 兩已定云云然王通比荀楊又别於事
上講究得精故於世變興亡人情物態更革沿襲施用/作為先後次第都曉得只可惜不曽向上靣透一層於
大體處有所欠闕晦/翁晚號為紫陽先生愚故曰楊雄作法言而言未必可
法知幾作通史而史未必皆通王通作中說而說未必
合中
   先天易先天之學在心法/
畫前元有易刪後更無詩此先天學也欲知大易之㫖
[035-20a]
當求之先天邵堯夫詩須信畫前元有易自從刪後更/無詩畫前有易何以見曰畫前有易其力
甚微然即孔子之發明者言之如神農取益取噬嗑黄/帝堯舜取渙取隨益神農黄帝堯舜時重卦未畫非畫
前有/易耶身在天地後心在天地先此心法也欲知先天之
學當求之心法陳瑩中答楊中立游定夫書康節云先/天圗心法也圖雖無文吾終日言未嘗
離乎是故其詩曰身在天地後心在天地先天地自我/出其餘惡足言先天之學以心為本其在經世康節之
餘事/耳夫先天之易非康節之私意也十三卦之藴未畫
之前聖人已取之孔子嘗發明其旨此其源流之學耳
然是學也非求之圖而求之心非取其數而取其中中
[035-20b]
者先天之要心者中道之主康節之所自得者在是嗚
呼天下安有心外之學哉愚嘗即其圖而玩之乾南坤
北與離上坎下之位不同也乾履大有與乾坤屯蒙之
序不同也陳瑩中云伏羲之易乾南而坤北自乾而左/自㢲而右兊在東離為西起震終艮之序則
離上而坎下震東而兊西與先天之序不同矣乾/坤屯蒙之序與乾履大有大壯之序亦不同也康節
之於易固非好為同異者蓋有先天之易有後天之易
先天之易伏羲易也後天之易文王易也文王之易聖
人旣言之矣伏羲之易聖人未之言此康節開其機而
[035-21a]
發其藏也是圖也自太極而兩儀自兩儀而四象四象
既交而成十六事八卦相盪而為六十四卦此先天之
象也陳瑩中書康節觀物云起震終艮一節明文王之/八卦也天地定位一節明伏羲之八卦也蓋先天
之學本於伏羲而備於文王其詩曰天地定位否泰反/類山澤通氣咸損見義雷風相薄恒益起意水火既射
既濟未濟四象既交成十六事八卦相盪為六十四卦/按先天圖乾坤與否泰艮兊與咸損震巽與恒益坎離
與既濟未濟常相/對是為十六卦由一隂一陽而為二隂二陽由二隂
二陽而為四隂四陽由四而為八由八而為十六由十
六而為三十二由三十二而為六十四此先天之數也
[035-21b]
先天由一隂一陽而為二隂二陽由二隂二陽而為四/隂四陽由四隂四陽而為八隂八陽由八隂八陽而為
十六隂十六陽由十六隂十六陽而為/三十二隂三十二陽而六十四卦成矣有變象化象有
感象應象故變象則寒暑晝夜化象則風雨露雷感象
則性情形體應象則走飛草木此象之不一也經世書/元之元
日之日乾之乾元之㑹日之月乾之兊元之運日之星/乾之離元之世日之辰乾之震元之歳日之石乾之㢲
元之月日之土乾之坎元之日日之火乾之艮元之辰/日之水乾之坤七者皆然又天隂陽日月星辰地剛柔
水火土石變象寒暑晝夜化象雨風/露雷感象性情形體應象走飛草木有徃數來數有隂
數陽數故徃數者已生之卦由左而旋來數者未生之
[035-22a]
卦由右而轉觀物篇數徃者順者順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知來者逆者逆天而行是
右轉也皆未生之卦也夫易之數/由逆而成矣此一節直講圖意隂數者起於十二陽
數者起於三十此數之不一也觀物篇乾陽中陽不司/變故一年止舉十二月
震隂中隂不可變故一日十二時不可見兊陽中隂離/隂中陽皆可變故日月之數可分是以隂數以十二起
陽數以三十起而常存乎三六也按經世圖元之元元/之㑹十二此隂數十二也元之運三百六十此陽數三
十也元之世四千三百二十此又隂數也/元之歳十二萬九千六百此又陽數也然數之起者
不出乎中中之主者不外乎心即中而言數即心而言
見/上則先天之學得矣不然於中外而求象數於心外
[035-22b]
而觀休咎吾恐先天之圖皆陳迹經世之書為考數豈
足與論康節之學哉陳瓘曰先天之學心法也其學在/心或於心外欲觀休咎故以皇極
為考數/之書耳愚故曰不知性學不可言太極之圖周子太極/圖隂陽一
太極圖晦庵釋曰隂陽異位動靜異時而皆不能離乎/太極至於所以為太極者又初無聲臭之可言是性之
本體然也天下豈/有性外之物哉不知心法不可談先天之易而世之
議者且曰司馬文正與康節素善者而未嘗言及先天
或疑其學之迂聞見錄司馬文正與康節同時/友善而未嘗有言及先天學嗚呼康
節謙退君子也蓋不肯以平日所長求衒於人正傳温
[035-23a]
公而不及潛虚之意何疑哉温公行狀墓/銘不載潛虚世之議者且
曰是圖康節得之李挺之挺之得之穆伯長伯長得之
陳希夷陳希夷學易以數學授穆修伯長修/授李之才挺之之才授康節先生或疑其學
之誕嗚呼希夷有道之士也故以易學流傳於後正濓
溪得希夷种穆太極圖之意何害哉胡宏通書序周茂/叔傳太極圖於穆
修修傳於种放/放傳於希夷吾觀春雷之變而知天時之徃復隂陽
之消長邵康節問伊川曰今年/春雷何處起曰起處起杜䳌之兆而推地氣之
去留世道之盛衰其有關於世道也如此或者至以迂
[035-23b]
濶議之吁亦妄矣康節歩天津橋聞杜䳌不樂客問其/故曰洛陽舊無杜䳌不一二年上用
南人為相天/下多事矣
   援經論儒生援經之謬/
嘗謂漢儒有明經之功而不無泥經之失有援經之言
而不無假經之過夫聖人六經與天地並正為立民極
之地而後儒反假托以文姦援引以濟私是先王學術
反為禍天下之具也且漢自中世以來上以表章而自
任下以授受而名家朝廷之上非經不能立事縉紳之
[035-24a]
間非經不敢建議賈捐之請勿擊朱厓王商則曰經義
何以處本/傳龔勝之奏王嘉公孫祿則曰君議無一所據
王嘉/傳一時君臣相與從事於經學之間意亦善矣如董
仲舒以元年謹始之義而勉時君之初政董仲/舒傳雋不疑
以蒯瞶出奔之事而辨一時之疑獄雋不/疑傳以此立論豈
不為聖經之幸惜其考究之不精講明之不熟徃徃以
詩書為發蒙是則可嘆也已自今觀之來歸自京我行
永乆詩雖有是言而無關於邊功也乃援之以頌陳湯
[035-24b]
之功陳湯傳/劉向云何泥也乃眷西顧此維與宅詩雖有是語
初無關於郊祀也乃取之以定南北郊何鑿也匡衡/傳
遯卦不效以必考課不可謂無得於易然房之法煩碎
已甚人皆能言其非豈必得推卦而知其不行乎京房/傳
用咨十二牧而罷刺史不可謂無得於書然刺史之法
以卑臨尊正上下相維之意豈可泥於十二牧之法而
罷之乎何武/傳古者夷狄來朝坐之國門之外丞相霸援
荒服之義當矣而或者乃假長發之詩而從位單于於
[035-25a]
諸侯王之上抑何與經戾也蕭望/之傳古者天子之於丞相
右坐為起左與為下况於百官乎司直尊上公之說當
矣或者意慢丞相乃托尊上人之言以自文抑何背戾
之甚也㳙勲/傳甚者欲附姦臣則援其不語怪力亂神之
張禹/傳欲行㩁酤則援其有酒酤我之文欲奪其利則
援周禮五均之法王莽/傳是又借聖經以為殺人之術也
雖然漢儒固有過矣而過亦不先也自左氏以賦詩之
語而定人之禍福以占易之言而論事之吉凶於是詩
[035-25b]
流入於五際專持子午卯酉以驗人事易流入於五行
專類淫巫瞽史以決疑心推波助瀾漢儒尤甚是左氏
作俑之過也且秦繆之享晉文賦六月以見意夫六月
宣王北伐之詩也重耳何足以當之周襄之享晉文也
賦菁莪以見意夫菁莪天子養育人材之詩文公何足
以當之垂隴之役鄭伯所以享趙子也七子從鄭伯以
寵其禮趙孟請賦詩以觀其志不知伯之汰侈已盛雖
愚夫亦知其必亡豈待賦鶉奔之詩而後見哉昭元之
[035-26a]
㑹鄭伯所以享三大夫也趙孟賦匏葉以為之倡穆叔
賦鵲巢以為之和不知死生禍福雖聖人亦歸之命而
不敢必豈必因賦詩而言不復此哉夫左氏述賦詩凡
六十有六篇而合乎專對之義者止於寗俞辭湛露彤
弓叔孫豹如辭肆夏元侯之二事焉其餘皆斷章而不
能合聖人之道也並左/傳如觀之為卦先王所以觀民而
設教也左氏執其說以驗陳氏之得政離之為卦先王
所以繼離照于四方也左氏衍其說以符晉侯之必敗
[035-26b]
叔孫婼見賊於家臣是其見善之不明爾左氏取明夷
之占以附楚丘之妖怪南蒯家臣而君圖是其用心之
不臧爾左氏取黄裳之義以成惠伯之先見夫左氏述
卜筮者三十有三而有功於名教者止於南蒯之事焉
其餘皆附㑹而不能合三聖之法也並本/傳晉范寗謂左
氏失之誣者豈不驗歟范寗謂左氏富而/艶其失也誣云云嗚呼左氏親
見聖人者也且穿鑿附㑹而不合之罪以罪左氏也國
朝以經學淑人心名儒以經學扶名教未嘗不講經也
[035-27a]
而不聞有鑿經之失未嘗不據經也而不聞有假經之
名有合乎經則施於議論之間不合乎經則不泥於章
句之末此正善詩不說之意也講月令而明奉天之事
范祖禹講月令聖人奉天之事切於畏/天者莫如仁宗願陛下誠於奉天云云講春秋而發尊
君之㫖寳訓邇英閣講春秋仁宗曰春秋經旨在於奨/王室尊君道左氏詭異不若公榖之質宋綬曰
誠如/聖諭其論禹貢也戒人主之貪心孝宗時林機講禹貢/因論禹貢之書立為
經常之制天下樂趨而不厭常以/大禹勤儉之心為懷治效不難到其論乾卦也而諷今
日之君道開寳三年上召王昭素講乾至九五飛龍在/天歛容曰此文正當陛下今日之事因示諷
[035-27b]
諫帝/大恱此固合於聖經而援是以告君也若夫燔柴望秩
此王制之論也不敢附㑹其說恐滋君上封禪之侈心
范祖禹講王制曰古人多因燔柴望秩之說乃/附㑹為封禪皆秦漢之侈心非古者省方之意錫王
勇智此仲虺之誥也不敢敷陳其旨恐啓君上之黷武
之忍心矣神宗朝吕公著講天乃錫王勇智上曰何以/獨言勇智公曰仲虺稱湯能伐夏救民故以
智勇言之然聖人之德當如易所謂聰明睿智神武/而不殺者時上富於春秋故公以好勇黷武為戒
雖不求合乎經之言而深合乎經之道豈若漢儒之陋
哉竊嘗論之周禮一書為生民立極為天下開太平此
[035-28a]
周官之本意也至和中有以荒札緩刑之說勉其君者
至和元年講周禮大荒大札則薄征緩刑楊安國曰所/謂緩刑者過誤之民當歳歉則赦之上曰天下皆吾赤
子捕而殺之/不亦甚乎熙寧中有以布法象魏之法誣其君者吕/惠
卿進講言先王之法有一年變法者如正月始和布法/象魏是也有五年一變者廵狩考制度是也上問司馬
公何如公曰布舊/法也何名為變是二說也同出於周官也一則勉之
以恤刑之心一則欺之以變法之失其得失可鑒矣易
之一書貴陽而賤隂進君子而退小人此周易之要法
也皇祐中有以鼎卦覆餗之說諭其君者皇祐三年講/鼎卦上問九
[035-28b]
四之象施於人事如何楊安國曰鼎為烹飪成新之器/上承至尊下又應初上承下施任重非據故足折而覆
餗/慶厯中有以需卦燕樂之說啓其君者慶厯二年林/瑀撰周易天
人㑹元記其說用天子即位年月日時占所直卦以推/吉凶瑀言上即位其卦直需其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
以飲食晏樂臣願陛下頻出晏遊極水/陸珍好之美則合卦體上駭其言斥之是二說也同出
於周易也一則戒之以用人之道一則諛之以縱慾之
非其誠僞又可見矣嗚呼可不戒哉可不戒哉
 
 古今源流至論别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