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181 事實類苑-宋-江少虞 (WYG)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事實類苑卷十九    宋 江少虞 撰
  典禮音律
   恊律
燕龍圖肅判太常建言今之樂太髙始下詔求天下知
音律者李照言樂比古髙五律而胡瑗阮逸相繼出矣
李照之樂以縱黍累尺黍細而尺長律之容乃千七百
三十黍胡瑗以横黍累尺黍大而尺短律之容千三百
[019-1b]
黍而徑乃三分四釐六毫與徑三分四釐六毫與容千
七百二十黍皆謂以尺而生律也阮逸又欲以量而求
音皆非也最後有房庶者亦言今之樂髙五律蓋用唐
樂而知之因收方響一箇皆唐樂也其法以律生尺而
黍用一桴二米者是時無二米黍據見黍爲律雖無千
七百三十黍之謬與三分四釐六毫之差然其聲才下
三律蓋黍細耳其法則是矣王原叔胡瑗大不喜其說
朝廷但授庶祕書省校書郎不究其說而庶房𤣥齡之
[019-2a]
後其爲人簡脫嘗與鄉薦然好音宋京田元君薦而召
之是時臣下亦已得雅笛二與庶笛同又嘗於雄州王
臨處收得界笛一比太常樂下四律教坊樂下二律而
髙於堂上樂一律又嘗於才元處得并州銅尺一比大
府尺長三分以之定律與唐樂聲同大府之尺定律笛
同二者必有一得也若得其黍用房庶法爲律以考之
其爲至當不疑矣其黍一稃二米者
   二
[019-2b]
世言王朴爲樂而不知樂之壊自朴始也初依常鐘磬
皆無疑識用横黍尺制律命鐘磬而誌刻之太祖患
樂太髙和峴用影長尺方能下律樂比唐爲髙五律矣
今太常鑄鐘最大者黃鍾庶之黄鍾誌刻乃下林鍾餘
鐘率皆如此李照則多鑱磬削鐘以合其律而鐘磬又
異朴時雖非大聲而其噐不完矣惜哉
   三
君實與予莫逆之友也惟議樂爲不合君實以胡瑗一
[019-3a]
黍之廣爲尺而後制律予用房庶一稃二米積一千二
百黍之廣爲律而後生尺律之法曰凡律圖九合以尺
而生律者律爲十分三釐八毫矣以其不合又變而爲
方分其差謬處不可一二數也以律生尺者九十分黄
鍾之長加十分以爲尺凡律皆徑三分圍九分長分積
千八百一十分自九十分損益而十二律長短相形矣
自八百一十三分損益之而十一律積實相通之往在
舘閣時決於同舍同舍莫能決遂變碁以決之君實不
[019-3b]
勝乃定其後一十年君實西京爲留䑓予往候之不持
他書惟持所撰樂論八篇示之爭論者數多莫能決又
投壺以決之予不勝君實戲曰大樂還魂矣凡半月卒
不得要領而歸豈所見然邪將戲謔抑遂莫所執不敢
改之邪俱不可得而知也是必戲謔矣並東齋/紀事
   鼓
周禮雷鼓鼔神祀靈鼓社祭路鼓鼓鬼享康成云雷鼓
八面鼔也靈鼔六面鼔也路鼓四面鼓也鼔之數不見
[019-4a]
於經然神有尊卑則其數有多寡等殺理或然也必漢
時尚然所以康成云也㡬面鼓猶言㡬兩車㡬區宅㡬
壥田也而唐開元中蜀人有繪其圖以獻者一鼓而爲
八面六面四面既不可考擊乃於縣内别置散鼓國朝
仍之却於宗廟設而不作景祐中馮章靖公言雷鼓靈
鼓路鼓並當擊考而散鼔請凖乾徳四年詔廢不用然
不言鼔制之是非甚可憎也東齋/紀事
   二
[019-4b]
吾聞羯鼔録序羯鼓之聲云透空碎逺極異衆樂唐羯
鼓曲唯有邠州一父老能之有大合蟬滴滴泉之曲予
在鄜延時尚聞其聲涇原承受公事楊元孫因奏事回
有㫖令召此人赴闕元孫至邠而其人已死羯鼓遺音
遂絶今樂部中所有但名存而已透空碎逺了無餘迹
唐明帝與李龜年論羯鼓云杖之弊者四櫃用力如此
其爲藝可知矣
   三
[019-5a]
唐之杖鼓本謂之兩杖鼔兩頭皆用杖今之杖鼓一頭
以手拊之則唐之漢震第二鼔也明帝宋開府皆善此
鼓其曲多獨奏如鼓笛曲是也今時杖鼔常時只是打
拍鮮有專門獨奏之妙古曲悉皆散亡頃年王師南征
得黄帝炎一曲於交趾乃是杖鼓曲也
   琴
秀水祥符院僧智和畜一古琴琴徽碧石細紋軫製作
精巧音韻清越中刻李陽氷篆三十九字其畧云南溟
[019-5b]
夷島産木名伽陀羅紋如銀屑其堅如石遂用此作琴
臨岳沈括筆談朱長文琴譜皆著此琴即唐相汧公李
勉所置響泉之名見勉本傳元祐末智和死州將以其
琴匣送尚書禮部付太常收管好事者時時取鼓之非
他琴比也
   二
錢塘沈振畜一琴名氷清腹有晉陵子銘云卓哉斯器
樂惟至正音韻清古月澄風勁三餘神爽泛絶機静雪
[019-6a]
夜敲氷霜天擊磬隂陽潛感否臧前鏡人其審之豈獨
知政大厯三年三月三日上底蜀郡雷氏斵鳳沼内書
貞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士雄記聲極清越山隂陳
聖與名知琴少在錢塘從振借琴彈酷愛之後三十年
聖與官太常㑹振侄述鬻氷清索百千不售未㡬述卒
其妻得二十千鬻於僧道清轉落於太一道士楊道英
久之聖與以五十千購得極珍秘之或以爲晉陵子杜
牧之道號篆法類李義山筆亦莫可辨又不知士雄何
[019-6b]
人也並澠水/燕談
   三
盧氏雜說韓皋謂嵇康琴曲有廣陵散者以王陵毋丘
儉輩皆自廣陵敗散言魏散亡自廣陵始故名其曲曰
廣陵散以予考之散自是曲名如操弄操淡序引之類
故潘岳笙賦輟張女之哀彈流廣陵之名散又應璩與
劉孔才書云聴廣陵之清散知散爲曲名明矣或者康
借此名以諫諷時事散取曲名廣陵乃其所命相附爲
[019-7a]
義耳
   四
琴雖用桐然須多年木性都盡聲始發越予曽見唐初
路氏琴木皆枯朽殆不勝指而其聲愈清又嘗見越人
陶道真畜一張越琴傳云古塚中敗棺杉木也聲極勁
挺呉僧智和有一琴瑟瑟徽碧紋石爲軫制度音韻皆
臻妙腹有李陽氷篆數十字其畧云南溟島上得一木
名伽陀羅紋如銀屑其堅如石命工斵爲此琴篆文甚
[019-7b]
古勁琴材欲輕鬆脆滑謂之四善木堅如石可以製琴
亦所未喻也投荒録云瓊管多烏樠呿陀皆竒木疑伽
陀羅即呿陀也並筆/談
   鐘
國朝雅樂即用王朴所制周樂太祖時和峴以爲聲髙
遂下其一律然至今言樂者又下其聲太常歌工以其
太濁歌不成聲當鑄鐘時乃私賂鑄匠使減其銅齊而
聲稍清歌乃叶而成聲而李照竟不知以此知審音作
[019-8a]
樂之難也照每謂人曰聲髙則急促下則舒緩吾樂之
作久而可使人心感之皆舒和而人物之生亦當豐大
王侍讀洙身尤短小常笑戲之曰君樂之成能使我長
乎聞者以爲笑而樂成竟不用
   二
太常所用王朴樂編鐘皆不圓而側垂自李照胡瑗之
徒皆以爲非及照作新樂將鑄編鐘給銅鑄瀉務得古
編鐘一枚工人不敢銷毀遂藏於太常鐘不知何代所
[019-8b]
作其銘曰粤朕皇祖寳龢鐘粤斯萬年子子孫孫永寳
用叩其聲與王朴夷則清聲合而其形不圓側垂正與
朴鐘同然後知朴博古好學不爲無據也其後胡瑗改
鑄編鐘遂圓其形而下垂叩之掩欝而不揚其鎛鐘又
長甬而震掉其聲不和著作佐郎劉羲叟竊謂人曰此
與周景王無射鐘無異必有眩惑之疾未㡬而仁廟得
疾人以羲叟之言騐矣其樂亦尋廢不用並歸/田録
   三
[019-9a]
今太常鐘鎛皆於甬本爲紐謂之旋蟲側垂之皇祐中
杭州西湖側發地得一古鐘匾而短其枚長㡬半寸大
略制度如鳬氏所載惟甬乃中空甬半以上差小所謂
衡者予細考其制亦似有義甬所以中空者疑鐘縻自
其中垂下當衡甬之間以横括掛之横括疑所謂旋蟲
也今考其名竹筩之筩文從竹從甬則僅乎空甬半以
上㣲小者所礙横括以其横括所在也則有横之義也
其横括之形似蟲而可旋疑所謂旋蟲以今之鐘鎛校
[019-9b]
之此衡甬中空則猶小於甬者乃欲礙横括似有所因
彼衡甬俱實則衡小於甬似無所因又以其括之横於
中也則宜有衡義實甬直上植之而謂之衡者何義又
横括以其可旋而有蟲形或可謂之旋蟲今鐘則實其
紐不動何縁得旋名若以側垂之其鐘可以掉蕩旋轉
則鐘常不定擊者安能常當其燧此皆可疑未知孰是
其鐘今尚在錢塘予羣從家藏之
   磬
[019-10a]
獨異志云唐承隋亂樂簴散失獨無徴音李嗣真宻求
得之聞弩營中砧聲求得喪車一鐸入振之於東南隅
果有應者掘之得石一段裁爲四具以補樂簴之闕此
妄也聲在短長厚薄之間故考工記磬氏爲磬以上則
磨其旁已下則磨其端磨其毫末則聲隨而變豈有帛
砧裁琢爲磬而尚存故聲哉兼古樂宫商無定聲隨律
命之迭爲宫徴嗣真必常爲新磬好事者遂附益爲之
說既云裁爲四具則是不獨補徴聲也
[019-10b]
   二
國史纂異云潤州曽得玉磬十二以獻張率更叩其一
曰晉某嵗所造也是嵗閏月造磬者法月數當有十三
宜於黄鍾東九尺掘必得焉從之果如其言此妄也法
月令律爲磬當依節氣閏月自在其間閏月無中氣豈
當月律此懵然者爲之也扣其一安知其是晉某年所
造既淪陷在地中豈暇復按方隅尺寸埋之此欺誕之
甚也
[019-11a]
   律吕
漢志隂陽相生自黄鍾始而左旋八八爲伍八八爲伍
者謂一上生與一下生相間如此則自大吕以後律數
皆差須自蕤賓再上生方得本數此八八爲伍之誤也
或曰律無上生吕之理但當下生而用獨倍二說皆通
然至蕤賓清宫生大吕清宫又當再上生如此時上時
下即非自然之數不免牽合矣自子至巳爲陽律陽吕
自午至亥爲隂律隂吕凡陽律陽吕皆下生隂律隂吕
[019-11b]
皆上生故巳方謂之律謂之中吕言隂陽至此而中也
至午則謂之蕤賓陽常爲主隂常爲賓蕤賓者陽至此
而爲賓也納音之法自黄鍾相生至於中吕而終謂之
陽紀自蕤賓相生至於應鍾而終謂之隂紀蓋中吕爲
隂陽之中子午爲隂陽之分也
   二
漢志言數曰太極元氣函三爲一極中也元始也行於
十二辰始動於子參之於丑得三又參之於寅得九又
[019-12a]
參之於夘得二十七歴十二辰得十七萬七千一百四
十七此隂陽合徳氣鍾於子化生萬物者也殊不知此
乃求律吕長短體算立成法耳别有何義爲史者但見
其數浩博莫測所用乃曰此隂陽合徳化生萬物者也
常有人於土中得一朽敝搗帛杵不識持歸以示隣里
大小聚觀莫不怪愕不知何物後有一書生過見之曰
此靈物也吾聞防風氏身長三丈骨節專車此防風氏
脛骨也鄉人皆喜築廟祭之謂之脛廟班固此論亦近
[019-12b]
乎脛廟也
   凱歌
邊兵每得勝回則連隊抗聲凱歌乃古之遺音也凱歌
詞甚多皆市井鄙俚之語予在鄜延時製數十曲令士
卒歌之今麤記得數篇其一先取山西十二州别分子
將打衙頭回看秦塞低如馬漸見黄河直北流其二天
威卷地過黄河萬里羌人盡漢歌莫堰横山倒流水從
教西去作恩波其三馬尾胡琴隨漢車曲聲猶自怨單
[019-13a]
于彎弓莫射雲中雁歸雁如今不寄書其四旗隊渾
如錦繡堆銀裝背㟴打回回先教浄掃安西路待向河
源飲馬來其五靈武西涼不用圍蕃家縂待納王師城
中半是關西種猶有當時軋吃兒軋一/作斡
   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劉禹錫詩云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
羽衣曲又王建詩云聴風聴水作霓裳白樂天詩注云
開元中西涼府節度使楊敬述造鄭嵎津陽門詩注云
[019-13b]
葉法善嘗引上入月宫聞仙樂及上歸但記其半遂於
笛中寫之㑹西涼府都督楊敬述進婆羅門曲與其聲
調相符遂以月中所聞爲散序用敬述所進爲其腔而
名霓裳羽衣曲諸說各不同今蒲中逍遙樓楣上有唐
人横書類梵字相傳是霓裳譜字訓不通莫知是非或
謂今燕部有獻仙音曲乃其遺聲然霓裳本謂之道調
法曲今獻仙音乃小石調耳未知孰是並筆/談
   二
[019-14a]
歐陽公歸田録論王建霓裳調弟子部中留一色聴風
聴水作霓裳以不曉聴風聴水爲恨余嘗觀唐人西域
記云龜兹國王與臣庶知樂者於大山間聴風水之聲
均節成音後翻入中國如伊州涼州甘州皆是龜兹至
也此說近之但不及霓裳耳鄭嵎津陽門詩注葉法善
引明皇入月宫聞樂歸以笛寫其半㑹西涼府楊敬述
進婆羅門曲聲調脗同按之使韻乃合二者製霓裳羽
衣則知霓裳亦來自西域云出西清/詩話
[019-14b]
   抛毬曲
海州士人李慎言嘗夢至一處水殿中觀宫女戱毬曲
十餘闋爲之傳叙其事甚詳有抛毬曲十餘闋詞皆清
麗今獨記兩闋侍燕黄昏曉未休玉堦夜色月如流朝
來自覺承恩最笑倩旁人認繡毬堪恨誰家㡬帝王舞
茵操盡繡鴛鴦如今重到抛毬處不是金爐舊日香
   歌曲
世稱善歌者皆曰郢人郢州至今有白雪樓此乃因宋
[019-15a]
玉問曰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次爲陽阿
薤露又爲陽春白雪引商刻羽雜以流徴遂謂郢人善
歌殊不考其義其曰客有歌於郢中者則歌者非郢人
也其曰陽春白雪國中属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
羽雜以流徴則和者不過數人而已以楚之故都人物
猥盛而知者止於數人則爲不知歌甚矣故玉以此自
况陽春白雪皆郢人所不能也以其所不能者名其俗
豈非大誤也襄陽耆舊傳雖云楚有善歌者歌陽菱白
[019-15b]
露朝日魚麗知之者不過數人復無陽春白雪之名又
今郢州本謂之北郢亦非古之楚都或曰楚都在今宜
城界中有故墟尚在亦不然也此鄢也非郢也㨿左傳
楚成王使鬭申宜爲商公沿漢沂江將入郢王在渚宫
下見之沿漢至於夏口然後泝江則郢當在江上不在
漢上也又王在渚宫下見之則渚宫蓋在郢也楚始都
丹陽在今枝江文王遷郢昭王遷鄀皆在今江陵境中
杜預注左傳云楚國今南郡江陵縣北紀南城也謝靈
[019-16a]
運鄴中集詩云南登宛郢城今江陵北十二里有紀南
城即古之郢都也又謂之南郢
   歌舞
古人飲酒皆以歌舞属獻夀尊者亦往往歌舞長沙王
小舉袖云國小不足回旋太宗亦自起舞属羣臣古人
淳質舞以達歡欣不必合度臻好故人人可爲之不差
不及也張燕公詩云醉後歡更好全勝未醉時動容皆
是舞出語縂成詩又云要須回舞袖拂盡五松頽醉後
[019-16b]
涼風起吹人舞袖回盖舞者曲折益盡竒妙非有師承
不可得故士大夫不復起舞矣或有善舞者人以其似
樂人所為古人之歌亦復如是節奏簡淡故三百篇可
以吟咏縁時未有新繁之聲是可善自新變聲作日益
繁靡欲今人彌置繁聲以三百篇爲法何可得也隋以
前南北朝舊曲猶頗似古如公莫舞丁督䕶之類豈不
簡淡自唐以來此等曲辭大率不入聴矣又但知畏聞
古韶夏之類直恐見之未能忘味也胡瓊善琴教人作
[019-17a]
采蘋鹿鳴等曲稍蔓延其聲傍近鄭衛雖可聴非古法
也近世樂府爲繁聲不已又加重叠謂之纒聲促數尤
甚固不從容一唱三歎矣太學諸生承胡先生之教許
鼓琴吹簫及以方響代編摩然所奏唯鹿鳴采蘋數章
而已諸生因縁爲鄭衛聲聞者疑之或以相問有戲之
者曰此無他直纒聲鹿鳴采蘋劉真之/詩証
 
 
[019-17b]
 
 
 
 
 
 
 
 事實類苑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