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181 事實類苑-宋-江少虞 (WYG)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事實類苑卷十八    宋 江少虞 撰
  典禮音樂
   皇后合食太廟
仁宗皇帝將祫饗韓持國爲禮官建言皇后廟孝章淑
徳章懷神主不當合食於太廟下待制以上議議者凡
十七人自夢得武平仲祖楊侍講向龍圖原甫景彜聖
從八人以爲當食太廟永叔楊叔子華長文子方包希
[018-1b]
仁錢資元盧公彥并鎮九人以爲當從持國論卒爲二
議以上朝廷以爲日近且依舊合食須後别議而武平
仲當草詔其詞大主其所議自後亦不復議皇后别廟
者以其不可入太廟也合食而入太廟又何必爲别廟
哉其議論之難合也若是出東齋/記事
   僖祖廟爲始祖
熙寧五年十月太常禮院言奉㫖詳定僖祖主祧遷者
切以聖王用禮固有因循至於順逆之大倫非敢違天
[018-2a]
而廢古請僖祖爲太祖始祖遷順祖神主藏之夾室依
禮不諱孟夏祀感生帝以僖祖配詔恭依先是中書言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先王廟祀之制有䟽而無絶
有逺而無遺西周之王斷自后稷以下者非絶其以上
而遺之以其自有本承之故也若尊卑之佐先後之序
則子孫雖齊聖有功不得以加其祖考天下萬世之通
道也本朝自僖祖以上世次不可得而知則僖有廟與
稷契宜無以異今毀其廟而藏其主於夾室替祖宗之
[018-2b]
尊而下附於子孫非所以順祖宗孝心事亡如事存之
義求之在前載雖或有然考合於經迺無成憲因而制
禮實在聖時乞以所奏付之兩府詳議而擇取其當詔
合宫廟祧之廬蓋有典彜所以上承先王下法後世朕
嗣守大統獲奉宗祀而世次遷毀禮或未安討論經常
薦我哲輔於以佐朕不逮而仰稱祖宗追孝之心朕覽
之瞿然敢不祇服宜依所請於是元絳等議云詩序生
民曰尊祖也文武之功起於后稷故推以配天焉蓋言
[018-3a]
尊祖不言尊有功言文武之功而不言后稷之功則知
后稷配天者以尊祖而非以尊有功也從之熙寧八年
五月禮院言今年四月太廟禘祭排列神位已依勅命
尊始祖居東向之位自順祖而下昭穆各各以南北爲
序自今如遇禘祫著爲定禮詔恭依
   藉田
元豐二年七月詳定禮文所言國語云王耕一畝庶人
終於千畝廩於藉東南鍾而藏之自漢迄唐皆有帝藉
[018-3b]
神倉今久廢不設凡祭祀之所用皆索諸市中非以致
潔誠也乞於京城東南度田千畝置藉田仍徙先農壇
於其中立神於東南五谷之外並植菜蔬各種藏氷一
嵗祠祭之用取具焉并從之
   祀明堂
元豐三年七月詔曰逺而尊者祖則祀於郊之圜丘而
配天邇而親者禰則祀於國之明堂而配上帝天足以
及上帝未足以盡天故圜丘配天則對越諸神明堂則
[018-4a]
上帝而已歴代以來合宫所配既紊於經乃至雜以先
儒六天之説此皆固陋昧古以失情文之宜朕甚不取
其將來祀英宗於明堂推以配上帝餘從祀羣臣悉皆
罷祀
   郊祀
四月詔親祀北郊依南郊議如不親祀則上公攝事見
是奉祀禮文所言天地合祭自漢元始間以禮樂既合
有合而祖夫婦共牢於是合祭天地以隆一體之誼後
[018-4b]
漢光武魏文帝晉元帝唐武徳以來皆因之殆非求神
以類之意本朝上帝既設天皇地祗位稽之祀典有所
未合於是翰林學士張璪言陽生於十一月隂生於五
月則隂陽之生天地致用之始先王於是順隂陽之義
以冬至祀天於地上之圜丘夏至祭地於澤中之方丘
以至牲幣器服詩歌樂舞形色度數莫不倣其象類故
天神地祗可得而禮由此觀之夏至祭地於方丘而天
子親涖之此萬世不易之禮也議者以當今萬乘儀衛
[018-5a]
加倍於古方盛夏時不可以躬行乃欲改用他月無所
據依又失所以祀地順隂陽之義必不得已臣以為宜
即郊祀之嵗夏至之日盛禮容具樂舞遣冢宰攝事雖
未能皆當於禮庶㡬先王之遺意有存焉禮官請如璪
議上批張璪之議在今所宜固無可易元豐六年冬至
祭上帝昊天於圜丘以太祖配始罷合祭天地也制曰
永惟五聖之烈必躬三嵗之祭祀以禮意寢而不明樂
文雜而未正故刺六經之説考諸儒之言廣緝衆議是
[018-5b]
正鉅典陟配烈祖對侑昊穹於時建太常之旂備金玉
之駕迺垂冕旒以昭萬國之觀瞻迺服大裘以考前代
之故事袞冕行事至是始加服大裘而被以衮冕元/豐
聖/訓
   封程嬰公孫杵臼立廟
神宗朝皇嗣屢闕余嘗詣閣門上書乞立程嬰公孫杵
臼廟優加封爵以旌忠義庶㡬鬼不為厲使國統有繼
是時適值鄆王服藥上覽之矍然即批付中書授臣將
[018-6a]
作監丞勅河東路訪尋二人遺跡乃得其家於絳州太
平縣詔封嬰爲誠信侯杵臼爲忠智侯因命絳州立廟
嵗時致祭余所上書畧曰予嘗讀史記世家考趙氏廢
興之本末惟程嬰公孫杵臼二人各盡死不顧難以保
全趙氏孤兒最爲忠義乃知國家傳祚至今皆二人之
力也蓋下宫之難屠岸賈殺趙同趙括趙朔趙嬰齊已
赤族無噍類惟朔妻有遺腹匿於公宫既而免身生男
屠岸賈聞之索於宫中甚急於是朔妻置兒袴中祝曰
[018-6b]
趙宗滅乎若則號不滅若無聲及索兒竟無聲乃得脫
然則兒之無聲蓋天有所祚且天方啟趙氏生聖人以
革五代之亂極天下於湯火之中而奄有焉使聖子神
孫繼繼承承而不已則兒又安敢有聲蓋有聲則不免
不免則趙氏無復今日矣然雖天祚亦必賴公孫杵臼
謬負他嬰匿於山中卒與俱死以絶其後患又必賴程
嬰保全真孤遂至成人而立之以續趙祀即趙文子也
於是趙宗復盛𫝊十世至武靈王而遂以胡服與秦俱
[018-7a]
伯其後爲秦所併則子孫蕩析散居民間今常山中山
真定則古之趙地故趙氏世爲保州人而僖祖順祖翼
祖宣祖皆生於河朔以至太祖啟運太宗承祧真宗紹
體仁宗守成英宗繼統陛下纉業嚮使趙氏無此二人
以力衛襁褓孑然之孤使得以全則承祀無餘育矣又
豈能昌熾以至於此故臣深以爲國家𫝊祚至今皆二
人之力也二人死皆以義甚可痛悼雖當時趙武爲嬰
服喪三年爲之祭祀春秋祀之世世勿絶然今不知其
[018-7b]
祀之所在竊慮其祠或廢而復舉或舉而弗葺或葺而
弗封三者皆闕典也左氏曰鬼有所歸乃不爲厲自宋
有天下凡兩週甲子百二十二年於兹矣而二人忠義
未見褒表廟食弗顯故仁宗在位歴年至多而前星不
耀儲嗣屢闕雖天命將啟先帝以授陛下然或慮二人
精魄久無所歸而亦因是爲厲也何哉蓋二人能保趙
孤使趙宗復續其徳甚厚則趙宗之有繼皆自二人爲
之也何况二人皆精誠忠剛洞貫天地則其魂常㳺於
[018-8a]
太虚而百世不滅故乞朝廷指揮下河東北晉趙分域
之内訪求二人墓廟特加封爵旌表如或自來未立廟
貌即速令如法崇建著於令甲永爲祀典如此則忠義
有勸亦可見聖朝不負於二人者矣青箱/雜記
   嫡孫𫝊重服
自唐開元時父卒衆子在嫡孫不傳重以其不襲封也
然不知至後倫紀則有所不齊國朝亦著於禮令景祐
中右資政中立卒衆子在嫡孫不傳重未㡬而衆生子
[018-8b]
卒其家奏嫡孫合與不合𫝊重下禮院議於是宋景文
公判太常不疑次道與予爲禮官景文遂令三人各爲
議狀不疑曰初常𫝊重誤也宜改正之使遣爲服次道
則用江都集禮以爲當接服若曰父死衆子在嫡孫不
傳重衆子嫡孫死衆孫接服是一尊親而爲兩等服也
予謂石氏子孫宜依禮令不得𫝊重且爲本服自今而
後别著令父死衆子在嫡孫傳重然後得禮之正又爲
不疑難曰石氏子當傳重就令石氏子於服中犯刑如
[018-9a]
何處之必以見行法見行禮令處之也豈可嫡孫接服
嫡孫死衆孫接服是何異家人共犯止坐尊長方决而
乃令次家長接續足其杖數耶是無此理也然景文從
次道議仍請著爲令其後衆子在嫡孫請傳重者聴傳
重其不請者則不傳重豈禮之意哉
   武臣持服
故事武臣不持喪韓琦奏請持喪下兩制臺議官議唐
子方爲諫官與諸御史皆不與令持喪是時會議於玉
[018-9b]
堂後署唐子方曰今日不可髙論也永乃勃然曰父母
死而令持服安得爲髙夢得坐子方旁不覺歎曰俊也
卒然一言亦中於理兩制於臺諫官竟爲兩議以上遂
詔閣門祗候内殿崇班以上持服供奉官以下不持服
是則官髙者得爲父母服官卑者則不爲無官者將何
以處之乎
   金龍玊簡
道家有金龍玉簡學士院撰文具一嵗中齋醮故投於
[018-10a]
名山洞府天聖中仁宗皇帝以其險逺窮僻難齊送醮
祭之具頗爲州郡之擾乃下道籙院裁度才留二十餘
處餘悉罷之河南府平陽洞台州赤城山玉京洞江寧
府華陽洞舒州潛山司真洞杭州火滌洞鼎州桃源洞
常州張公洞南康軍廬山詠真洞建寧武夷山昇真洞
南嶽朱陵洞江州馬當山上水府太平州中水府潤州
金山下水府杭州錢塘江水府河陽濟瀆北海水府鳳
翔府聖湫仙遊潭河中府百丈泓龍潭杭州天目山龍
[018-10b]
潭華州車湘潭所罷處不可悉數予常於學士院取金
龍玉簡視之金龍以銅玉簡以階石制東齋/記事
   婚禮坐鞍
劉岳書儀婚禮有女坐壻之鞍馬父母謂之合髻之禮
不知用何經義㨿岳自叙云以時之所尚者益之則是
當時流俗之爲爾當五代干戈之際禮樂廢壞之時不
暇講求三王之制度茍取一時世俗所用吉凶儀式畧
整齊之固不足爲後世之法矣然而後世猶不能行之
[018-11a]
今岳書儀十已廢其七八其一二僅存於世者皆茍簡
麤畧不知本書就中轉失乖謬可爲大笑者坐鞍一事
爾今之士族當婚之夕以兩椅相背置一馬鞍令壻坐
其上飲以三爵女家遣人三請而後下乃成婚禮謂之
上髙坐凡婚家舉族内外姻親與其男女賓客堂上堂
下竦立而視者惟壻上髙坐爲盛禮耳或有偶不及設
者則相與悵然皆咨嗟以闕禮其轉失乖謬至於如此
今雖名儒巨公衣冠舊族莫不皆然嗚呼士大夫不知
[018-11b]
禮義而與閭閻鄙俚同習見而不知爲非者多矣廬陵/歸田
録/
   蜡臘
建隆四年太常博士和峴奏唐以前寅日蜡百神夘日
祭社宫辰日臘饗宗廟開元定禮三祭皆於臘辰以應
土徳聖朝火徳合以戌日爲臘而以前土日辛夘便行
蜡禮恐未爲宜下太常議而謹請蜡百神祀社稷饗宗
廟同用戌臘日
[018-12a]
   正冬朝賀上夀
淳化三年正月朔太宗御朝元殿受賀禮畢改服通天
冠絳紗袍升殿羣臣上夀國朝以來正冬朝賀御正殿
即以退御大明殿羣臣常服上夀奏教坊樂至是始約
開元禮皆以法服設官奏萬舞酒三行而罷
   宣祖配天
淳化四年正月辛夘合祭天地於圜丘以宣祖皇帝配
有司因請常祀祈榖神州明堂以宣祖崇配圜丘北郊
[018-12b]
雩祀以太祖崇配奏可
   彗星見罷祀南郊
太宗將南郊彗星見宰相趙普召檢討杜鎬問之鎬曰
當祭日食猶廢祭鎬見如此罷祀不疑遂從其說至熙
寧五年將郊而河決神宗問輔臣曰議者以河决地震
不當郊王安石曰古者年不順成八蜡不通八蜡小祭
也或可以變異廢上帝之祭乃祭之大者恐不宜如此
上以爲然出事/實
[018-13a]
   祭大社
太祖初有事於大社時國初墜典多或未修大祝文亦
亡舊式詔辭臣各撰一文謄録糊名以進上覽之謂左
右曰皆輕重失中獨御筆親㸃一文曰惟此庶乎得體
開視之乃竇儀撰者文曰維某年太嵗月朔日宋天子
某敢昭告於大社謹仲秋仲春祇率常禮敬以玉帛一
大武柔毛剛鬛明粢香箕嘉薦醴殽備兹庶品用伸報
本敢以后土勾龍氏配神作主惟神品物賴之載生庶
[018-13b]
類資以含𢎞方直所以著其守博厚所以兼其徳有社
者敢忘報乎尚饗遂詔議定其儀制公以開元禮參酌
於三代之典繼以進祭之際作雍和樂大社之饌自正
門入配坐之饌自左闥入凡薦奠尊罍之儀並如圜丘
事具/本式請大社所執樽者舉幕贊酌醴太常卿引皇帝於
大社神座前捧爵跪奠太祝持板進於神座之右西向
跪讀祝文玉壺/清話
   兩制攝事
[018-14a]
京師春秋社祭多差兩制攝事王僕射珪爲内外制十
五年祭社者屢矣熙寧四年復以翰林承旨攝太尉因
作詩曰鷄聲初動曉驂催又向靈壇飲福杯自笑怡聲
不辭醉明年强健更須來是冬遂參知政事東軒/筆録
   祀太一
太宗時建東太一宫於蘓村遂列十殿而太一五福二
太一處前冠通天冠服絳紗袍餘皆道冠霓裳天聖中
建兩太一宫前殿處五福君太一太逰三太一並用通天
[018-14b]
冠絳紗服之制餘亦道冠霓裳熙寧五年建太一宫内侍
主塑像乃請下禮院議十太一冠服禮院乃具狀請如
東西二宫之制太一盡服通天絳紗有言亳州太清宫
有唐太一塑像上遣中使視之乃盡王者衣冠遂詔如
亳州之制
   九宫貴神
九宫貴神始天寳初術士蘓嘉慶上言請置壇明皇親
祠及王璵爲相又勸肅宗親祀太和中監察御史舒元
[018-15a]
輿論列遂降爲中祀㑹昌中李徳裕爲相復爲大祀宣
宗時又降爲中祀乾符中宰相崔彦昭因嵗旱禱雨獲
應又升爲大祀
   郊廟讀冊迴班
故事知廟祀讀冊官至御名必起上至郊宫更衣詣壇
下百官皆迴班迎向英宗皇帝初告廟詔讀冊官毋起
及詣壇下又詔百官勿迴班所以見事郊廟之精意也
澠水/燕談
[018-15b]
   醮祀御寳
真宗皇帝嚴於醮祀之事其奏章則用昭受乾符之寳
其後御寳止用御前之寳慶厯中下學士院别置其文
曰皇帝欽崇國祀之寳醮祀則用之東齋/紀事
   朝獻朝饗
上親郊廟冊文皆曰恭薦嵗事先景靈宫謂之朝獻次
太廟謂之朝饗末乃有事於南郊予集郊式時曽預討
論常疑其次序若先爲尊則郊不宜在廟後若後爲尊
[018-16a]
則景靈宫不宜在太廟之先求其所從來蓋有所因按
唐故事凡有事於上帝則百神皆預遣使祭告唯太清
宫太廟則皇帝親行其冊祝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於
某所不敢不告宫廟謂之奏告餘皆謂之祭告唯有事
於南郊方爲正祠至天寳九載乃下詔曰告者上告下
之詞今後太清宫冝稱朝獻太廟稱朝饗自此遂失奏
告之名冊文皆爲正祠筆/談
   雲韶部
[018-16b]
開寳中平嶺表有廣州内臣聪慧者數十人於教坊令
習樂之簫韶部後改名雲韶部内宴則用之
   鈞容直
太平興國中擇軍之善樂者名曰别龍直㳺幸則騎而
導駕後改曰鈞容直取鈞天之義焉
   河市樂
駙馬都尉髙懷徳以節制領睢陽嵗久性頗侈靡而洞
曉音律故聲伎之妙冠於當時法部中精絶者殆不過
[018-17a]
之宋城南抵汴渠五里有東西二橋舟車交㑹民居繁
夥倡優雜户厥類亦衆率多俚鄙爲髙之伶人所輕誚
每宴飲樂作必效其朴俚之態以爲戱玩謂之河市樂
迄今優俳常有此戲王沂公/筆録
   拱辰管
鼓吹部有拱辰管即古之义手管也太宗皇帝賜今名
 
 
[018-17b]
 
 
 
 
 
 
 
 事實類苑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