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n0042 金石文考略-清-李光暎 (WYG)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文考畧卷二
             嘉興李光暎撰
魯孝王刻石
 八分書
 有髙徳裔記
 此石金髙徳裔脩孔廟掘得之太子釣魚池中池在
 靈光殿基南三十步太子者景帝子劉餘封魯故俗
[002-1b]
 以太子呼之也石曰五鳳二年宣帝號也又曰魯三
 十四年徳裔以為餘孫孝王時也又曰六月四日成
 者必當時創建或鑿池而記其成功之日也西漢石
 刻傳者極少此字簡質古朴存之以示後人石墨鐫/
 華/
 五鳳二年者漢宣帝有天下之年也魯三十四年者
 魯孝王有國之年也上書天子大一統之年而下書
 諸侯王自有其國之年此漢人之例也三代之時侯
[002-2a]
 國之為史者則但書本國之年而不書天子之年春
 秋隠公元年者何自魯人書之也泰誓十有三年者
 自周人書之也金石文字記/
 昔歐陽公著集古録不得西漢字劉原父出守秦中
 得古銅器數件以款識寄之得償其願盖碑文起於
 東漢而西漢無之也金明昌中詔修孔廟於靈光殿
 基南三十步有太子釣魚池取池石充用得一石刻
 曰五鳳二年魯三十四年六月四日成十三字按五
[002-2b]
 鳳乃宣帝時號字形朴質此西漢之物絶無僅有者
 也使歐陽公當日見之不更為欣慰耶銷夏記/
 右漢五鳳二年甎一凷嵌曲阜孔子廟庭前殿東壁
 書以篆文一行志㙛埴之歳月後有金髙徳裔題跋
 西京陶旊之式存於今者惟此爾東京則有建武二
 十八年北宫衛令邯君千秋之宅甎亦作篆書其餘
 載於洪氏所紀者有永平八年甎一建初三年汝伯
 寧甎一七年曹叔文甎一元和三年謝君墓甎一永
[002-3a]
 初元年景師甎一其文皆𨽻書也或云萬歳舍大利
 善或云千萬歳署舍子孫貴昌未央大吉或云大吉
 陽宜侯王盖東京人尚讖緯民間造宅墓爭作吉祥
 之語與西京不侔矣曝書亭集/
蕩隂令張遷碑
 八分書 中平三年 碑今在東平州儒學
 右漢蕩隂令張君碑碑云君陳留已吾人治京氏易
 少為縣吏徵拜郎中除榖城長遷蕩隂令後云中平
[002-3b]
 三年二月故吏韋萌等刋石立表盖其去思碑也字
 特完好可讀漢碑中之不易得者攷之東漢地里志
 蕩隂屬河内郡即今彰徳府之湯隂縣已吾屬陳留
 郡即今開封府夏邑縣此碑余官京師時常於景太
 史伯時處見舊搨本不及録近得之友人文徵仲按
 𨽻釋云東漢及魏其碑到今不毁者十才一二凡歐
 趙録中所無者世不復有余生去宋數百年而此本
 兩見歐趙録中盖未嘗載𨽻釋并𨽻續亦無其文通
[002-4a]
 志金石畧所載碑目雖多然亦未之及乃知昔人之
 言未必可信而舊物之在天壤間者固不可盡謂之
 無也金薤琳瑯/
 張蕩隂碑建於中平十年石完好無缺而書法方整
 爾雅漢石中不多見攷之通志金石畧既無其目而
 集古録金石録及𨽻釋𨽻續並不載豈亦出自近代
 耶而近代人如秦中趙涵及郭宗昌搜訪舊碑亦不
 之及何也此碑及樊巴郡碑俱完整而佳一旦獲見
[002-4b]
 前人所未見天下事孰有快於此者銷夏記/
 右蕩隂令張遷碑歐趙俱無惟金薤琳琅載其文闕
 者五字以此碑按之徵拜下當是郎字燒平下當是
 城字流化下當是八字八基者謂子賤以下八事又
 開下作&KR0034字當是覂通作泛孔蔑下當是二字若爾
 則為全文矣又張良善用下釋作蕭何此碑是籌䇿
 字榖城長下釋作蟄碑是蠶字晉陽珮下釋作&KR3762
 是瑋字吏民頡下釋作&KR0008碑是頑字于是刻石下釋
[002-5a]
 作整碑是竪字此則南濠公之偶誤存恤髙下釋作
 年字孔蔑下釋作貳字碑皆漫滅難識此則南濠公
 之意測子子孫孫下有一字不可識而不釋此則南
 濠公之刪削碑曰問禽狩所有當是禽獸荒遠既殯
 當是既賔爰既且於君當是既祖中謇於朝當是忠
 蹇&KR0034沛棠樹當是蔽芾此則古字之相通也金石評/
 攷/
 今在東平州儒學其文有云荒逺既殯者賔之誤中
[002-5b]
 謇於朝者忠之誤而又有云爰既且於君則暨之誤
 古字多通而賔旁加歹已為無理又何至以一字離
 為二字也歐陽趙洪三家皆無此碑山東通志曰近
 掘地得之豈好事者得古本而摹刻之石遂訛謬至
 此耶金石文字記/
 右蕩隂張遷碑不著於歐陽氏趙氏洪氏之録殆後
 時而出者碑額字體在篆𨽻之間極其飛動銘書蔽
 芾棠樹為&KR0034沛按堯母祝睦魏元丕三碑其書蔽字
[002-6a]
 畧同而芾作沛則此碑所獨也碑隂率錢從事二人
 守令三人督郵一人故吏三十二人昔賢謂東漢鮮
 二名者是碑范巨范成韋宣而外自韋叔珍下皆二
 名或書其字然邪南濠都氏金薤琳琅少碑隂不若
 此本之完好曝書亭集/
 金石文字記以碑中賔誤殯忠誤中暨誤既且疑後
 人摹刻按以殯為賔見禮記曾子問以中為忠與魏
 吕君碑同說在第一卷東真二韻按第一卷云禮記/曽子問反葬而後
[002-6b]
 辭於殯鄭氏注云殯當為賔聲之誤也辭於賔謂告/將葬啟期也此碑仍禮記之誤耳書仲虺之誥建中
 於民釋文云中本作忠中忠字古或通用又魏横/海將軍吕君碑君以中勇顯名州司亦以中為忠
 以既且為暨有不可解然字畫古拙恐非摹刻也顧/
 南原𨽻辨碑攷/
執金吾丞武榮碑
 八分書
 執金吾武榮碑歐陽公謂其文字殘缺不見卒葬年
 月及氏族所出余家本殘缺與歐公同而𨽻釋所載
[002-7a]
 者則又往往可讀如云君即呉郡府卿之子燉煌長
 史之次弟此乃其氏族之所出也但碑文簡短不書
 卒葬年月歐公特未之知耳金薤琳琅/
 武榮碑乆稱殘缺剥落集古録載其名金石録並不
 載然石非全磨滅者文既簡質字亦如之自是東京
 風格可珍也榮之父呉郡丞武開明兄燉煌長史武
 班俱有碑載金石録何以獨遺此碑耶銷夏記/
 武君榮碑在濟寧州學儀門漢制執金吾一人丞一
[002-7b]
 人月三繞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秩六百石緹
 騎二百人輿服導從光滿道路光武嘗歎曰仕宦當
 作執金吾而樂府古歌辭稱陛下三萬歳臣至執金
 吾盖中興以後官不常置榮之本末惜碑文已漫滅
 年月無攷僅存其廓落焉耳曝書亭集/
 今在濟寧州儒學殘缺婁機漢𨽻字源曰碑言遭桓
 帝大憂哀隕而亡當是靈帝時也王𢎞撰曰碑額漢
 故執金吾丞武君之碑十字作隂文凸起他碑所無
[002-8a]
 金石文字記/
孔宙碑
 八分書 延熹七年 碑今在曲阜縣廟中
 宙融之父孔子十九代孫也卒以延熹六年碑造於
 七年而趙明誠歐陽永叔王元美皆曰四年宙字季
 將𨽻書易辨而永叔集一作秀持皆不知何據鄭漁
 仲金石畧又載兩孔宙碑尤謬石墨鐫華/
 孔季將碑字法古逸尚存分體漢石之佳者王元美
[002-8b]
 乃謂文與書皆非至甚矣鑒定之難也銷夏記/
 右漢泰山都尉孔宙碑宙孔子十九世孫而融之父
 也其事實不見史傳然碑稱其齊聖達道徳音孔昭
 又稱其治泰山旬月之間民皆解甲服罪可謂無愧
 聖人之後者碑在曲阜延熹七年立通志金石畧常
 載其目云未詳所在復載泰山太守孔宙碑云在兖
 州立於延熹六年是漢有兩孔宙而碑復有二何其
 繆哉
[002-9a]
 右孔宙碑隂不云碑隂而云門生故吏名此漢碑中
 之僅見者前碑云故吏門人陟山采石勒銘示後則
 此所載皆其人也今按宙門生四十二人門童一人
 弟子一人故吏八人故民一人𨽻釋謂漢儒開門授
 徒親受業者則曰弟子次相傳授則曰門生未冠則
 曰門童總而稱之亦曰門生舊所治官府其掾屬則
 曰故吏占籍者則曰故民非吏非民則曰處士素非
 所莅則曰義士義民此皆讀漢碑者之所當知而𨽻
[002-9b]
 釋人間少傳故著之二條金薤琳琅/
 漢泰山都尉孔宙碑在曲阜縣孔子廟庭大中大夫
 融之父也裴松之注魏志引司馬彪續漢書亦作宙
 又韓勅碑隂出私錢數列郎中魯孔宙季將千當以
 碑為據而後漢書融列傳作伷攷宙卒於靈帝熹平
 四年而伷於獻帝初平元年拜豫州刺史籍本陳留
 字公緒别是一人竊疑范史不應紕繆若是或發雕
 時為妄人所更後學遂信而不疑也曝書亭集/
[002-10a]
 額題云漢泰山都尉孔君之碑九篆字為一行碑首
 行題云有漢泰山都尉孔君之銘𨽻釋云凡漢碑有
 額者首行即入詞無額者或題其前如張納樊安之
 比亦甚少已篆其上復標其端唯此碑爾又文十四
 行行二十八字末行銘辭下空十一字刻年月顧南/
 原𨽻辨碑攷/
 余有谷口鄭先生臨此碑墨本其跋語有云字體寛
 舒古勁允為東漢大家光暎識/
[002-10b]
史晨請出家榖祀孔廟碑
 八分書 建寧二年 今在曲阜縣廟中
 飲酒畔宫者泮宫之異文也益州太守髙眹修周公
 禮殿記亦作畔宫金石文字記/
 此史晨上尚書奏章盖漢制郡國因尚書以達天子
 如今通政司事也晨初到官自出俸錢以供禋祀可
 謂知尊聖人矣又一碑紀晨姓字載當時廟享觀禮
 者九百七人復修瀆置井及守墓人可謂盛事石墨/
[002-11a]
 鐫華/
 此碑漢靈帝建寧二年立晨姓氏見於後碑此乃其
 所上尚書奏章盖當時之制郡國不敢直聞朝廷因
 尚書以達之也碑云到官秋享無公出酒脯之祠自
 用俸錢以供禋祀知其為魯之賢相也金薤琳琅/
 余有鄭谷口臨前碑墨本其跋語云漢建寧二年魯
 相史晨饗孔廟有前後二碑前碑敘奏請之章後碑
 陳典禮之盛使鄒魯學者得覩前修之美也光暎識/
[002-11b]
史晨饗孔廟後碑
 八分書
 今在廟中後有武后天授二年馬元貞題名金石文/
 字記/
 題名馬元貞下有楊景初郭希元又有楊君尚歐陽
 智琮李叔度余表兄菜畦沈先生曾臨此本極佳可
 想見當時墨跡菜畦為余臨孔林百石碑郃陽令曹
 全碑又以漢𨽻書開元磨崖太山銘余珍藏之光暎/
[002-12a]
 識/
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
 八分書 永夀二年 碑在曲阜縣廟中
 孔廟禮器碑建於永夀二年碑完好所缺不多而筆
 法波拂具存漢碑存世者不必皆佳而以遒逸有古
 致者為上如此碑者未易屈指也銷夏記/
 是碑𨽻書與卒史碑無二且記法簡質非今所能而
 元敬乃以雜用讖緯薄之余竊不取焉石墨鐫華/
[002-12b]
 此亦吏民立以頌令君之徳政者因其載有孔顔氏
 族得以附於孔氏以永世而世主之為孔子立者反
 多逸焉石亦有幸不幸與字意竒古盖時之有書技
 者所為聖人或取其藝而收之門墻間乎今之掊擊
 者何心哉漢石如此首尾完者更少每一拜觀不覺
 肅然生敬墨林快事/
 右漢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説者謂其文雜用讖
 緯不可盡通余觀東漢自光武以赤伏符即位篤好
[002-13a]
 圖䜟臣下則而效之流弊浸廣至漢末而其説尤熾
 見之金石者不特此碑然也帝堯碑云堯遊於𤣥河
 之上有龍授圖堯乃受命成陽靈臺碑云堯母慶都
 遊觀河濵感赤龍交而生堯魯相史晨孔廟碑云孔
 子乾坤所挺西狩獲麟為漢制作皆怪誕恍惚不經
 之甚後之君子以漢儒之陋狹如此而不知其所從
 來孔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以光武之明
 智而慮不及此嗚呼於漢儒乎何尤金薤琳琅/
[002-13b]
 闕里孔子廟廷漢魯相韓勑叔節建碑二前碑紀造
 禮器後碑以志修廟謁墓碑隂兩側均有題名金陵
 鄭簠汝器相其陷文深淺手搨以歸勝工人椎拓者
 百倍汝器以余於金石之文有同好也逺遺書寄余
 乃取題名之參錯不齊者齊之裝界成冊思夫孔子
 既沒褒崇之典歴代有之世本王侯大夫莫不有宗
 譜族牒聖人之後獨無聞焉厥後仙源宗子珍扈宋
 南渡金源立别子為祖嘉熈雖仍錫文逺以爵而授
[002-14a]
 之田里俾居三衢宋之亡也忽焉元人思復立大宗
 而宗子辭不受能以禮讓是人之所難也以余所見
 明嘉靖中孔門僉載一書先聖六十一代孫承徳郎
 魯府審理正𢎞幹所撰有世表有宗系圖其於三衢
 一支棄而不録奠系世辨昭穆者宜如是乎可為長
 歎息也矣勅前後碑隂載孔氏苖裔有褒成損建夀
 御史翊元世東海郎中訢定伯豫州從事方廣平故
 從事樹君徳朝升髙守廟百石卒史恢聖文文學百
[002-14b]
 石芝徳英故督郵承伯序賴元夏進㓜達相史誧仲
 助術子佑贊元賔曜仲雅遵公孫旭連夀番安世太
 尉掾凱仲悌處士徵子舉巡百男憲仲則汎漢光凡
 二十三人而後碑稱碑係孔從事所立殆方也伏念
 聖人之後有賢子孫改修闕里志孔門僉載則宗子
 支子之流派及書名史冊碑碣者具書之惟非其族
 必去非聖人之言必削之庶乎其可已曝書亭集/
淳于長夏承碑
[002-15a]
 八分書 建寧三年
 金石録云碑在洺州元祐間因治河得於堤土中刻
 盡完好如新余所收亦無剥落者其字𨽻中帶篆及
 八分洪丞相謂其竒怪真竒怪也有疑其偽者然筆
 致有一段英氣决非後人所能及元人王惲謂為蔡
 中郎書恐未必從刻建寧三年蔡邕伯喈書後人附
 㑹其説耳漢碑如郭有道碑最為名跡今假刻可厭
 之甚何可與夏碑同日語耶銷夏記/
[002-15b]
 此碑𨽻釋云字體竒怪唐人盖所祖述又引梁庾元
 威論書載𨽻有十八種此乃其間之一體宋鄭僑書
 衡云漢石經諸刻乃𨽻體八分夏承碑乃篆體八分
 然三家皆不云何人書也元王文定公惲跋此碑云
 蔡邕書夏承碑如夏金鑄鼎形模怪譎雖蛇神牛鬼
 厖雜百出而衣冠禮樂已胚胎乎其中所謂氣凌百
 代筆陣堂堂者乎余由是始知為中郎之跡碑在今
 廣平府學後刻尚書蔡邕伯喈及永樂七年等字乃
[002-16a]
 庸妄人所加然心竊疑之楊文貞公集中亦有此跋
 謂近歳廣平府民因治河得此盖廣平古洺地也所
 謂近歳恐即永樂七年余向官京師時廣平通判山
 西宋孟清為余言府學後有一碑字與此類余益疑
 焉江隂徐子擴好竒士也嘗得舊刻雙鉤其字近以
 惠余與此絶異此云勤紹舊刻作勤約且其間字之
 缺者四十有五字而此獨完好則其偽不俟乎言而
 余昔日之疑始釋然矣金薤琳琅/
[002-16b]
 都𤣥敬引證極博大畧以此碑自元王文定公惲定
 為蔡邕書謂其氣凌百代筆陣堂堂洪丞相𨽻釋謂
 此字體竒怪鄭僑書衡謂其兼篆體八分合數説而
 疑碑非真跡又云江隂徐擴有舊刻缺字四十有五
 此獨完好則其偽始信余亦覓得一紙非漢刻似不
 待辯而楊用修謂為漢刻之僅存者王元美亦云其
 𨽻法時時有篆籕筆骨氣洞達精彩飛動非中郎不
 能豈所見别一碑耶石墨鐫華/
[002-17a]
 有明嘉靖四年知府唐曜重刻今在漳川書院金石/
 文字記/
 右漢淳于長夏承仲兖碑在今廣平府宋元祐間治
 河隄得於土中崇禎癸未予年十五随第六叔父子
 蕃觀同里卜氏所藏猶是宋時拓本今為土人所摹
 失其真矣曝書亭集/
 予所藏夏承碑一本闕一百四字不知原碑所闕或
 輾轉流傳遺失之故也其後無尚書蔡邕伯喈及永
[002-17b]
 樂七年等字都元敬謂庸妄人所加者幸無此辱據
 都云舊刻作勤約而此本作勤紹則又未敢遽定為
 舊刻惟是此本筆法歸竒於雅含勁於圓古意盎然
 似非後世所能摹王文定公讚為如夏金鑄鼎者殆
 不媿斯目云光暎識/
魯相請置孔廟卒史碑
 八分書 永興元年 碑在曲阜廟中
 漢魯相置孔廟卒史碑今在曲阜盖魯相乙瑛上書
[002-18a]
 請置百石卒史一人典主守廟司徒呉雄司空趙戒
 以聞制從之盖在元嘉三年三月後魯相平補以孔
 和上書於司空府則永興元年六月也攷之范史桓
 帝紀元嘉惟有二年碑云元嘉三年三月者盖是年
 五月始改永興至十月而雄戒亦罷矣金薤琳琅/
 此碑都元敬攷據甚明楊用脩金石古文全録之但
 碑中奏洛陽宫下有司徒公河南缺四字/ 字季髙
 司空公蜀郡武都缺二/字字意伯廿四字内闕六字而
[002-18b]
 二公不之及何耶
 碑後有刻云後漢鍾太尉書宋嘉祐七年張稚圭按
 圖題記按此碑永興元年造元常獻帝初始為黄門
 侍郎距永興且四十年此非元常書明甚未知張稚
 圭所按何圖其敘事簡古𨽻法遒逸令人想見漢人
 風采政不必附㑹元常也碑中趙戒范史注字志伯
 今云意伯趙明誠云疑是避桓帝諱戒袁宏又作誡
 二條石墨鐫華/
[002-19a]
 此漢元嘉永興間孔子廟置百石卒史一人以掌祭
 器之碑也相傳以為鍾元常分書即古石質朴不志
 主名然詳其筆意與余所藏繇書道徳經同一軌格
 盖彼楷而存分法此分而存楷法其方正平達無不
 欣合决為鍾無疑也其初書數百字筆畫渾淪全不
 顯承接縫罅末簡鋒銛盡出如羣峰亂水不可遏抑
 變化無窮神情不滯所云郊廟俎豆者可遐想其概
 人能以此立脚以老子言為橋梁入宣示門逕其造
[002-19b]
 於鍾氏閫奥也何難焉脫而由季直戎輅即無從見
 法象矣此學書人第一宗祖而多盲瞶何耶敬為開
 千古之謬墨林快事/
 孔廟卒史碑文既爾雅簡質書復髙古超逸漢石中
 之最不易得者都元敬謂此碑殘闕余所收碑則完
 善當在都所見本以前後云後漢鍾太尉書則後人
 附㑹之耳銷夏記/
 余嘗檢洪丞相𨽻釋見此碑列於第五而近世都元
[002-20a]
 敬楊用修徐獻忠俱以此為第一豈先數者已零落
 不可得是刻在孔林尚無恙耶勉字下隠起是學字
 盖崇聖道勉學藝詞理俱暢而人往往缺之故敬為
 補之而記其説如此蒼潤軒帖跋/
上由奎文閣西偏門出閲永樂𢎞治碑前至同文門觀
 門右漢碑孔尚任奏曰此漢元嘉三年魯相乙瑛始
 置卒史碑今謂之百户碑
上問何謂百户碑尚任奏曰歴代優崇之典於廟庭設
[002-20b]
 官四員典籍以教習禮儀司樂以典司樂舞管勾以
 經理屯田百户以守衛林廟謂之禮樂兵農四司衍
 聖公孔毓圻奏曰今典籍司樂管勾皆奉
 朝選惟百户止由臣劄委於典制未全伏望
皇上特恩一體選設
上命毓圻具疏上請是月
詔復設聖廟百户與典籍司樂管勾一體咨部題授
 臣毓圻按元嘉始置百石卒史其職掌領禮器黄初
[002-21a]
 之詔則云令魯郡修起舊廟置百石卒史以守衛之
 盖以漢之制禄秩自二千石至百石百石以下為斗
 食碑文是百石非百户而其職則今之百户職也歴
 代復民供灑掃守衛率百户有差卒史初置選於孔
 氏子弟其後選於諸儒生𢎞治十一年准於灑掃户
 才徳兼優者委用其職掌專司林廟户籍訓以武事
 守衛林廟司掃除啟閉收掌禮器凡祭祀則造酒飼
 牲燎烜滌濯陳設省眎至期充監宰官瘞埋血毛其
[002-21b]
 服如各衛所百户其禄與管勾同在免糧田内支給
 盖本於漢魏之百石卒史以其管灑掃百户之人故
 亦謂之百户云我
皇上攷古騐今𨽻其籍於司馬重其職於
 朝選責以游繳干掫之任禮樂兵農爛然並列而祠
 官無不備之物所以尊吾夫子者百代莫與京也已
 二條幸魯盛典/
 魯相乙瑛以孔子廟在闕里褎成侯四時來祠事已
[002-22a]
 即去廟有禮器無常人掌領請置百石卒史一人典
 主守廟元嘉三年司徒呉雄司空趙戒聞於朝詔如
 瑛言選年四十以上經通一藝者乃舉文學掾孔龢
 任之按漢書儒林傳郡國置五經百石卒史臣瓚以
 為卒史秩百石者劉昭注漢書百官志引應劭漢官
 儀河南尹百石卒史二百五十人黄霸傳補左馮翊
 二百石卒史盖秩有不同故舉石之多寡别之今本
 杜佑通典乃譌百石卒史為百户吏卒我聞在昔有
[002-22b]
 釋戰國策音義者更雞口作雞尸貽笑藝林以百石
 為百户是雞尸之類也曝書亭集/
 今在曲阜縣中後人刻其上曰漢鍾太尉書洪氏𨽻
 釋曰按圖經云鍾繇書繇以太和四年卒上距永興
 七十八年圖經所云非也金石文字記/
北海相景君碑
 八分書 漢安二年
 右漢北海相景君銘其碑首題云漢故益州太守北
[002-23a]
 海相景君銘其餘文字雖往往可讀而漫滅多不成
 文故君之名氏邑里官閥皆不可攷其可見者云惟
 漢安二年北海相任城府君卒城下一字不可識當
 為景也漢功臣景丹封櫟陽侯傳子尚尚傳子苞苞
 傳子臨以無嗣絶安帝永初中鄧太后詔封苞弟遽
 為監亭侯以續丹後自是而後史不復書而他景氏
 亦無顯者漢安順帝年號也君卒於順帝時盖與遽
 同時人也碑銘有云不永麋夀余家集録三代古器
[002-23b]
 銘有云眉夀者皆為麋盖古字簡少通用至漢猶然
 也集古録/
 此石殘缺㡬不成文攷集古録盖自歐陽永叔時已
 然而都𤣥敬録其全文止缺三十字不知何據𤣥敬
 云家藏漢碑不完者皆以洪丞相𨽻釋足之此是耶
 王元美曰𨽻法故自古雅但益州部當言刺史不當
 言太守額曰銘辭曰誄亦屬未妥東京作者往往如
 是而碑中眉夀作麋夀歐公以為古字通用良是石/
[002-24a]
 墨鐫華/
 景君碑據金石録云在濟州任城縣今乃在濟寧州
 學不知何年移此此碑集古録云文字漫滅金石録
 云此碑最完何也豈搨者有先後耶余所收本文已
 漫滅惟碑隂差存其書方整有分法王元美稱之曰
 古雅非溢美也銷夏記/
 此碑金石録云在濟州任城縣盖任氏在漢為任城
 人也余按濟州即今之濟寧州今碑乃在州學不知
[002-24b]
 何年移置於此通志金石畧以不知其地故直云未
 詳姚江謝中舍大中近過濟寧&KR1213以見惠余家自祖
 宗來藏碑頗富兼以余所好收録中間得於朋友之
 助者十常四五如此碑是也
 景君碑隂列門下書佐及故吏等中有脩行凡十九
 人趙氏謂後漢書百官志注河南尹官屬有循行一
 百三十人而晉書百官志亦有循行以為循脩字畫
 相類遂致譌謬余謂景君碑刻於漢而後漢書舊皆
[002-25a]
 出傳録則以修為循者特傳録之誤耳趙氏不信碑
 本而信漢書且引晉書為證殊不知晉書修於唐其
 亦曰循行盖仍漢書之誤云然也二條金薤琳琅/
 簡翁嘗言碑之有額猶身之有首裝者不可棄今觀
 此帙乃得其實也然洪跋謂任城有景氏三碑而近
 世收者獨此何耶昔人謂漢碑在世猶鳳翎麟角不
 可因其殘剥而輕舍淵泉其慎守之也蒼潤軒帖跋/
 濟寧州儒學孔子廟門列漢碑五其制各殊北海相
[002-25b]
 景君碑其一也地志不載何年所立余攷之元天厯
 間幽州梁有字九思曾奉勅歴河南北録金石刻三
 萬餘通上進類其副本為二百卷曰文海英瀾於濟
 得漢刻九於泗水中郭囉洛納新寄以詩云泗水中
 流尋漢刻泰山絶頂得秦碑閲歐陽趙氏著録斯碑
 本在任城其移置於學者必天厯間矣碑辭漫漶其
 隂旁右壁工以不能椎拓辭余留南池三宿强令拓
 之題名有督郵督盗賊議史書佐騎吏吏行義修行
[002-26a]
 午小史豎其云午者不載於續漢書百官志即趙氏
 亦不知也廣韻詮丘字稱漢複姓凡四十有四引何
 承天姓苑漢有司𨽻校尉水丘岑而斯碑有修行水
 丘郃營陵人又有修行都昌台丘暹故午都昌台丘
 遷則在四十四姓之外亦足資異聞也已曝書亭集/
郃陽令曹全碑
 八分書 中平二年
 萬厯初郃陽縣舊城掘得此碑中平二年造内稱全
[002-26b]
 為戊部司馬征疏勒王和徳攻城野戰謀若湧泉威
 牟諸賁和徳面縛歸死還師振旅諸國禮遺且二百
 萬悉以簿官按范史西域傳和徳射殺其王自立凉
 州刺史孟佗遣從事任涉將燉煌兵五百人與戊巳
 司馬曹寛西域長史張宴將諸國兵合三萬人討疏
 勒攻槙中城四十餘日不能下引去二説不合且司
 馬為曹寛非曹全豈即其人范史傳寫誤耶即紀功
 者張大其詞而面縛歸死似非虛飾抑又何也碑又
[002-27a]
 稱光和七年史光和止六年盖七年冬十一月始改
 元中平耳碑文𨽻書遒古不減卒史韓勑等碑且完
 好無一字缺壞真可寳也余曽與友人論及古碑友
 人曰吾軰幸生此時猶得見漢晉人書恐後世無復
 存者余曰神物顯晦有時寧無沉埋以待後死者如
 曹全碑歐陽公趙明誠都𤣥敬楊用修諸公豈得見
 哉相眡一笑石墨鐫華/
 曹景完碑萬厯年間始出郃陽土中中惟一因字半
[002-27b]
 缺餘俱完好且字法遒秀逸致翩翩與禮器碑前後
 輝映漢石中之至寳也銷夏記/
 漢碑之存於世者今皆烏有惟託跡孔廟者間有一
 二然或殘毁盖世物之不可常如此不謂埋圽土中
 不與浮在人耳目者爭一日之耀反可以發身千古
 之後裒為衆穉之長如此石者也自晚漢迄今二千
 有餘年而字如新鏤幸矣此發自我師葉龍潭少保
 方以名侍御謫居郃陽丞乃見於世漢世近古民於
[002-28a]
 令君有元首之戴意猶可想而文家爾雅璞實無不
 情之譽皆令人神往即其字全不作意如僅辦筆畫
 而後之作意求工者乃遜焉又於八分之體裁了然
 可信今傳後知妄作者之為訛至於銘言三字為句
 甚醇古且用二足字相連又以明手足之足與滿足
 之足可各押也墨林快事/
 門人蒲城趙善昌貽曹全碑碑在漢𨽻中最為完好
 書法圓美此碑萬厯時出於郃陽歳月未久故鮮刓
[002-28b]
 缺趙崡石墨鐫華于奕正金石志始載之都𤣥敬金
 薤琳琅未及見也碑尾署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帶/
 經堂/
 萬厯中郃陽縣民掘地得漢曹全碑以其最後出字
 畫完好漢碑之存於今者莫或過焉按碑文全為隃
 麋侯相鳳之孫鳳嘗上書言燒當事得拜金城西部
 都尉屯龍耆而全以戊部司馬討疏勒又定郭家之
 亂信不愧其祖矣時人語曰重親致歡曹景完盖其
[002-29a]
 孝友之性尤人所難能也嗚呼今之為吏者雖遭父
 母之喪必問其親生與否投牒再三始聼其去而全
 以同産弟憂得棄官歸以此見漢代風俗之厚其敦
 孝友若是宜士君子顧惜清議而自好者不乏也全以
 禁網隠家巷者七年可以補後漢史黨錮諸人之闕
 史載疏勒王臣磐為季父和得所射殺而碑云和徳
 弑父篡位徳與得文亦不同史稱討疏勒有戊巳司
 馬曹寛而不曰全又云其後疏勒王連相殺害朝廷
[002-29b]
 亦不能禁而碑云和徳面縳歸死司宼盖范蔚宗去
 漢二百餘年傳聞失真要當以碑為正也曝書亭集/
 漢郃陽令曹君碑神廟初始出渭水磧中未經燹蝕
 字畫完好較之宇内所存東漢諸碑剥落殆盡好古
 之士未有不閣筆興歎者也此碑一出東南漸知有
 漢法矣癸丑春夏之交養疴荒園晝長多暇漫臨一
 通勒於灌木樓中是歳臘月謁天夀山晤左羽先生
 識以求教谷口小弟鄭簠汝器先生臨本書後/
[002-30a]
司𨽻校尉魯峻碑
 八分書熹平二年
 右漢魯峻碑云君諱峻字仲嚴山陽昌邑人監營謁
 者之孫修武令之子治魯詩顔氏春秋舉孝亷除郎
 中謁者河内太守丞辟司徒司空府舉髙第御史東
 郡頓丘令遷九江太守拜議郎太尉長史御史中丞
 司𨽻校尉遭母憂自乞拜議郎服竟還拜屯騎校尉
 以病遜位熹平元年卒門生于商等二百三十人諡
[002-30b]
 曰忠恵父其餘文字亦粗完故得遷拜次序頗詳以
 見漢官之制如此惟云遭母憂自乞拜議郎又其最
 後為屯騎校尉而碑首題云漢故司𨽻校尉忠恵父
 魯君碑二者莫曉其義治平元年四月二十三日集/
 古録/
 右漢司𨽻校尉魯峻碑云君諱峻字仲嚴酈道元水
 經注引戴延之西征記曰焦氏山北金鄉山有漢司
 𨽻校尉魯恭冢冢前有石祠四壁皆青石隠起自書
[002-31a]
 契以來忠臣孝子貞婦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形像像
 邊皆刻石記之今墓與石室尚存惟此碑為人輦置
 任城縣學矣余嘗得石室所刻畫像與延之所記合
 又其他地里書如方輿志寰宇記之類皆作峻惟水
 經注誤轉寫為恭爾金石録/
 漢司𨽻校尉魯峻碑水經注以峻為恭趙氏謂方輿
 志寰宇記皆作峻而辨水經之誤余家舊藏此碑峻
 字明白可識趙氏果有其本何乃不知而必證之以
[002-31b]
 地里書也歐陽公謂峻最後為屯騎校尉而碑首題
 云司𨽻校尉莫曉其義𨽻釋云漢人碑志或以所重
 之官揭之司𨽻官尊而職清非列校可比故書之也
 此足以祛歐公之惑鄭夾漈又謂此碑書於蔡邕按
 徐浩古迹記其敘邕書惟三體石經西岳光和殷華
 馮敦數碑及攷其他字書亦未聞邕嘗書此不知鄭
 氏何所據也金薤琳琅/
 右魯君碑熹平二年四月立𨽻書額穿其中文十七
[002-32a]
 行本在金鄉山墓側趙徳甫撰金石録時已輦置任
 城縣學至今存焉相傳是蔡中郎書惜其文不入集
 中石乆崩剥僅識其百一而已曝書亭集/
 峻後為屯騎校尉而額題司𨽻者𨽻釋云漢人書碑
 或以所重之官揭之司𨽻權尊而秩清非列校可比
 亦猶馮緄舍廷尉而用車騎也趙氏洪氏皆云水經
 注亦載此碑而誤以峻為恭今按水經注所載乃石
 壁畫象非此碑也顧南原𨽻辯碑攷/
[002-32b]
豫州從事尹宙碑
 八分書 熹平四年
 尹宙碑土中晚出文字尚完結體遒勁猶存篆籕之
 遺是本烟楮悉舊對之如百年前物尤為盡善太原
 傅山青主藏檇李曹溶潔躬審定朱彞尊錫鬯書康
 熈乙巳秋八月曝書亭集/
 豫州從事尹宙碑今在鄢陵縣豫字磨滅以其潁川
 人而言本州知其為豫州也
[002-33a]
 左傳襄公三十年傳有尹言多當周景王之世漢書
 酷吏傳尹賞字子心楊氏人也以右輔都尉遷執金
 吾卒官今碑曰楊縣按楊氏縣屬鉅鹿郡於文不當
 省氏字也河東郡自有楊縣又鉅鹿之鹿不當從金
 位不福徳福字亦副字之誤二條金石文字記/
 右碑是漢靈帝時作前無題後無書撰人名長一丈
 餘廣四尺許額中一孔徑三四寸孔傍有篆書從銘
 二字文是𨽻書如蔡中郎筆近日鄢陵地中得之嘉
[002-33b]
 靖十七年通政鄢陵劉訒以貽許吏部榖董生子元
 復以貽余者也金石文/
 顧南原碑攷云金石文字記作豫州從事尹宙碑云
 豫字磨滅以其潁川人而言本州知其為豫州今碑
 甚完好無一字磨滅惟云仕郡歴主簿督郵五官掾
 功曹守昆陽令州辟從事而已無豫字也或亭林所
 見之本傳拓不清以為磨滅耳按金石文字記載有
 全文所云仕郡歴主簿以下二十字極明豈不知無
[002-34a]
 豫字而云然耶當是亭林所見之本其首行有標題
 豫州等字而謂豫字磨滅也余所藏無標題想南原
 所見之本亦然故以無豫字為疑耳又南原云額題
 從銘二篆字金石文亦云有篆書從銘二字而余本
 無之金石文字記亦不言有此二字盖碑本不同如
 此光暎識/
博陵太守孔彪碑
 八分書 建寧四年 在曲阜縣
[002-34b]
 按彪為孔子十九代孫仕終於河東太守而碑額仍
 云博陵或碑乃博陵故民所建每閲漢人碑隂載出
 錢名字或其門生故民非其子弟所置也彪名及字
 元上碑中猶存集古録謂名字磨滅不可見豈當日
 所見不及今本耶書法媚美開鍾元常法門矣銷夏/
 記/
 右漢博陵太守孔彪碑按碑彪字元上孔子十九世
 孫與孔宙盖弟兄行嘗為尚書侍郎治書御史可謂
[002-35a]
 顯矣闕里志世表宗譜皆不見其名字微此則世不
 復知有彪矣
 右孔彪碑隂故吏出博陵者凡十有三人故其額不
 稱後官而直書博陵洪氏以為故吏函甘棠之惠痛
 夏屋之傾相與立碑遂以本郡題其額也此或得之
 然予觀漢碑亦往往有書前官者又似不必拘此金
 石録乃云不知何謂非也二條金薤琳琅/
 右漢博陵太守孔彪碑曲阜石闕多置孔子廟廷獨
[002-35b]
 此碑在林中歐陽子集古録苐云孔君碑惜其名字
 皆亡趙明誠以為碑雖殘缺名字可識諱彪字元上
 證以韓勑史晨二碑率錢人姓名是本曩見之於宛
 平孫侍郎宅文愈斷爛諱及字形模尚存乃𢎞治中
 修闕里志改彪為震都少卿穆遂謂撰志者遺之不
 知震即彪字之誤也孫氏所藏漢𨽻約三十餘種尚
 有張表衡方夏承王純侯成戚伯著諸碑皆宋時拓
 本今盡散佚覩此如覿故人又絶類郃陽令曹全筆
[002-36a]
 法此正永叔所云碑石不完者則其字尤佳㫖哉言
 也曝書亭集/
 此碑雖剥落已甚然字有挑法漢人中出色者蒼潤/
 軒帖跋/
溧陽長潘乾校官碑
 八分書 光和四年 有單禧跋
 右漢溧陽長潘乾校官碑在今南畿溧水縣學盖溧
 水即漢溧陽地也余初得此碑而不知其有釋文近
[002-36b]
 始得之乃元至順四年校官單禧所為而刻之者也
 禧謂此碑宋紹興中縣尉喻仲逺得於固城湖濵置
 之官舍則其得免於毁棄仲逺之力也禧又有跋謂
 攷訂碑文與𨽻釋不同者二十七字而復辨溧陽志
 之失可謂有功於文字者金薤琳琅/
 紹興十三年溧水尉喻仲逺得漢碑於固城湖中驗
 之則靈帝光和四年溧陽丞尉吏掾為其長潘校官
 乾元卓立其出也晚故猶未漫漶辭稱惠我犂蒸犂
[002-37a]
 黎通蒸犂字乃倒用之其曰尚旦在昔我君存今盖
 以周公太公喻乾擬人非其倫矣曝書亭集/
 宋趙彦衛雲麓漫鈔曰范蔚宗後漢書永平十年閏
 月甲午南巡狩幸南陽祠章陵日北至又祠舊宅禮
 畢召校官弟子作雅樂奏鹿鳴帝自御塤篪和之以
 娯嘉賔則東漢時縣有校官矣碑詞末云永世支百
 民人所彰子子孫孫俾爾熾昌宋呉棫韻補引之作
 民人所瞻以證詩桑柔瞻字可讀為彰今此碑正作
[002-37b]
 彰字不知才老何所據而改為瞻也單禧跋云宋紹
 興十一年溧水尉喻仲逺得於固城湖濵置之官舍
 才老時此碑未出或據類文録之耳金石文字記/
郎中鄭固碑
 八分書 延熹元年 在濟寧儒學
 右漢郎中鄭固碑文字磨滅其官閥卒葬年月皆莫
 可攷其僅可見者云君諱固字伯堅孝友著於閨門
 至行立乎鄉黨初受業於歐陽仕郡諸曹掾史主簿
[002-38a]
 督郵五官掾功曹又曰忠以衛上清以自修其餘殘
 缺不復成文又云延熹元年二月詔拜而不見其官
 惟其碑首題云漢故郎中鄭君之碑以此知其官至
 郎中爾漢𨽻刻石存於今者少惟余以集録之勤所
 得為獨多然類多殘缺不完盖其難得而可喜者其
 零落之餘尤為可惜也集古録/
 右漢郎中鄭固碑歐陽公謂碑文磨滅官閥卒葬年
 月皆莫可攷余家本磨滅尤甚盖以去歐公之遠也
[002-38b]
 而𨽻釋所載文字獨完其云君蓍君之子延熹元年
 四月卄四日遭命隕身年四十二則門閥與卒固可
 攷也歐公所録在𨽻釋之前而乃云云若此不可曉
 也金薤琳琅/
 己酉之春泊舟任城南池步入州學見儀門旁列漢
 碑五左二右三郎中鄭君固碑其一也碑文全漫漶
 不可辨識舍之去明年冬同崑山顧寧人嘉定陸翼
 王觀北平孫侍郎藏本文有逡遁字寜人謂是逡巡
[002-39a]
 之異文退而引三禮注以證之且博稽晏子春秋作
 巡遁漢書作逡循莊子作蹲循靈樞經亢倉子作遵
 循又謂逡遁之異文筆之金石文字記以余攷之集
 韻逡遁浚三字牽連書之均七倫切音義則一説文
 釋□字云乍行乍止也遁字雖音徒困切而配之以
 辵當讀如足縮縮如有循之循以為假借則可不得
 謂之異文矣寧人作音論惜集韻不存未知是書尚
 存天地間故於諸書疑義未盡晰爾曝書亭集/
[002-39b]
郭有道碑
 此碑在介休余邑人王正已曽為其縣令余從其家
 覓一紙乃正已重刻者深恨不得原刻近有晉人為
 余言舊石曾有一秀才極愛之每往碑下摩挲累日
 一夕盗碑舁去縣令無奈重刻一石以應求者後又
 磨泐而王正已再刻之秀才所盜之石竟不得出異
 哉石墨鐫華/
 介休縣城東有徵士郭林宗宋子浚二碑宋冲以有
[002-40a]
 道司徒徵林宗辟司徒舉太尉以疾辭其碑文云將
 蹈洪崖之遐迹紹巢由之逸軌翔區外以舒翼起天
 路以髙峙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三建寧四年正月
 丁亥卒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懷哀痛乃樹碑表墓
 銘景行云陳留蔡伯喈范陽盧子幹扶風馬日磾等
 逺來奔䘮朋友服心䘮朞年者如韓子助宋子浚等
 二十四人其餘門人著錫衰者千數其碑文故蔡伯
 喈撰伯喈謂盧子幹馬日磾曰吾為天下碑文多矣
[002-40b]
 皆有慙容唯郭有道無愧於色矣水經注/
九疑山碑
 八分 蔡邕書 有李襲之題
 碑在廣西梧州府
 漢碑既亡搨本亦少而二京遺法付之夢寐金石古
 文用修容有補以史傳等書者此蔡邕九疑碑銘分
 法甚嚴可以闢後人之訛然既無可證真贋何以别
 乎余藏宋版漢𨽻分韻諸碑略備欲類出各為一本
[002-41a]
 亡者缺之良足大觀後此書寄一友人邸中為水所
 浥失其十二三遂休此志可惜也石墨鐫華/
白石神君碑
 八分書 光和六年
 白石碑不甚剥落光和四年民盖髙等為無極山詣
 太常求法食至六年而衆民比例為白石神君以請
 碑文云居九山之數叁三條之壹語殊荒唐銷夏記/
 右漢白石神君碑在無極縣立石者常山相南陽馮
[002-41b]
 巡元氏令京兆王翊與歐陽氏集古録所載無極山
 神廟碑略同文稱神君能致雲雨法施於民則祀之
 宜也然所云盖髙者合之無極廟碑特常山一妄男
 子爾先是光和四年巡詣三公神山請雨神使髙傳
 言即與封龍無極共興雲雨賽以白羊髙等遂詣太
 常索法食越二年具載神君始末上尚書求依無極
 山為比即見聼許盖斯時巫風方熾為民牧者宜潛
 禁於將萌乃巡翊輕信巫言輒代為之請何與非所
[002-42a]
 云國將亡而聼之神者與碑隂有務城神君李女神
 甎石神君壁神君名號殆因白石而充類名之者碑
 建於光和六年是歳妖人張角起矣曝書亭集/
 漢人分𨽻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有古意此碑雖
 布置整齊略無纎毫漢字氣骨全與魏晉間碑相若
 雖有光和紀年或後人用舊文再刻者爾𨽻釋/
 
 
[002-42b]
 
 
 
 
 
 
 
 金石文考畧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