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l0015 欽定歷代職官表-清-永瑢 (WYG)


[028-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厯代職官表卷二十二
  大理寺表
[028-2a]


[028-3a]
  大理寺
 國朝官制
大理寺卿滿洲漢人各一人滿洲初係二品順治十六/年改為三品康熈六年復
為二品九年定滿洲/漢人俱為正三品少卿滿洲漢人各一人滿洲初係/三品順治
十六年改為四品康熈六年復為三/品九年定滿洲漢人俱為正四品
  掌平反重辟以貳邦刑與刑部都察院為三法司
  凡直省案件寺受其牘下左右寺官凖律定讞卿
  受其中竢刑部簡正既孚致辭於寺迺叅覈焉議
[028-3b]
  合者弊之不合者反之凡刑部重辟囚以左右寺
  司讞者暨御史㑹刑司察其辭辨其死刑之罪而
  要之致辭於卿迺詣刑部暨都御史㑹聴之各麗
  其法以議獄議合者弊之不合者覆之必盡合乃
  㑹疏以上異則另為一議具奏凡有應議大政大
  獄與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稱九卿㑹議焉卿順
  治元年置額少卿初置滿洲一人漢人二人乾隆
  十三年省漢人少卿一人
[028-4a]
左寺丞滿洲漢軍漢人各一人滿洲漢軍初係四品順/治十六年改為六品康
熙六年改為五品九年定滿/洲漢軍漢人俱為正六品左評事漢人一人正七/品
寺丞滿洲漢軍漢人各一人右評事漢人一人堂評事
滿洲一人
  分掌
 京師五城順天府屬直省府州縣衛死罪之刑
 國初置左右寺正左右寺副左右評事等員後改左
  右寺正為左右寺丞康熙三十八年省左寺副尋
[028-4b]
  並省右寺副又有漢軍堂評事一人亦康熙三十
  八年省
司務㕔司務滿洲漢人各一人
  掌收發文移承受案牘順治元年置額
筆帖式滿洲四人漢軍二人
  俱順治元年定額康熈中増置滿洲筆帖式二人
  尋又省職事見/吏部篇
 厯代建置
[028-5a]
 三代
  禮記月令命理瞻傷察創視折審㫁决獄訟必端
  平鄭康成注理治獄官也有虞氏曰士夏曰大理
  周曰大司㓂
   謹按康成月令注云有虞氏曰士夏曰大理故
   尚書臯陶作士孔傳以為理官蔡邕獨斷唐虞
   曰士官齊職儀大理古官也唐虞以臯陶作士
   後漢崔駰大理箴云邈矣臯陶翊唐作士是唐
[028-5b]
   虞以前名士也但攷春秋元命包曰堯為天子
   得臯陶為大理淮南子主術訓文子原道篇並
   云臯陶喑而為大理史記皋陶為大理平民各
   伏得其實北史序傳庭堅為大理唐宗室表皋
   陶為堯大理然則有虞以前似已有大理之名
   不始於夏矣豈諸書皆以後代之名名唐虞官
   乎古者刑獄之職通稱為理故國語晉語云生
   子輿為理韓詩外傳晉文公使李離為理説苑
[028-6a]
   楚令尹子文之族干法廷理拘之新序石奢為
   理吕氏春秋齊宏章為大理管子五行篇后土
   辨乎北方故使為李注云李獄官李理/通又韓子
   外儲説管子曰夷吾不如弦商請立以為大理
   是唐虞三代為刑官者雖有士及司㓂之異名
   要皆可以理概之也迨秦漢之世猶然故皆以
   廷尉大理當周司冦之職自隋唐凖六典定制
   秋官所掌始全歸之刑部而大理仍並建不廢
[028-6b]
   與御史臺稱為三司於是官號乃各有定名判
   而為二矣今以周官司㓂之属及厯代尚書諸
   曺繫諸刑部篇内其理官沿革則具載於此庶
   源委可以考見云
  禮記王制成獄辭史以獄成告於正正聼之鄭康
  康注正如周鄉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孔/頴
  逹疏此王制多是𣪞/法秦則放𣪞制之
   謹案漢志無廷尉丞康成王制註謂漢廷尉有
[028-7a]
   丞與漢志不合考玉海卷百二十三引王制此
   註丞作承則承字屬下謂亦承秦之制耳
 秦
  冊府元龜秦置廷尉掌刑辟秩二千石
  顔師古前漢書注應劭曰聴訟必質諸朝廷與衆
  共之兵獄同制故曰尉師古曰廷平也治獄貴平
  故以為號
  太平御覽韋昭辨釋名曰凡掌賊及司察之官皆
[028-7b]
  曰尉尉罰也言以罪罰姦非也
  杜佑通典秦置廷尉正廷尉監
 漢
  漢書百官公卿表廷尉秦官掌刑辟有正左右監
  秩皆千石景帝中六年更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
  復為廷尉宣帝地節三年初置左右平秩皆六百
  石哀帝元夀二年復為大理
  漢書刑法志宣帝即位詔曰吏用法巧文寖深决
[028-8a]
  獄不當使有罪興邪不辜受戮朕甚傷之今遣廷
  史與郡鞫獄任輕禄薄其置廷平秩六百石員四
  人務平之以稱朕意
  漢紀宣帝紀初置廷尉平四人秩六百石諌議大
  夫鄭昌上疏言今明主躬垂明聴雖不置廷尉平
  獄將自正若開後嗣不若刪定律令律令一定愚
  民知其所避畏姦吏無所弄權柄今不正其本而
  齊其末世衰毁則廷尉平持權而為亂首矣
[028-8b]
  漢書黄霸列傳帝聞霸持法平召以為廷尉正
  後漢書何敞列傳敞六世祖比干武帝時為廷尉
  正與張湯同時
   謹按太平御覽引三輔决錄注謂何比干當武
   帝時公孫宏舉為廷尉右平不知廷平宣帝始
   置武帝時尚無此官其誤顯然張湯傳上意所
   便引正監掾史賢者議張湯但言正監則其時
   無平可知又杜佑通典引何比干事誤以比干
[028-9a]
   為何敞之字遂稱敞與張湯争治獄尤為紕繆
   也
  漢書丙吉列傳吉為魯獄史積功勞稍遷至廷尉
  右監
  章懐太子李賢後漢書註漢官曰廷尉員吏百四
  十人其十一人四科十二人二百石廷尉文學十
  六人百石十三人獄吏二十七人佐二十六人騎
  史三十人假佐一人官醫
[028-9b]
  漢書兒寛列傳寛補廷尉文學卒史時張湯為廷
  尉廷尉府盡用文史法律之吏寛以儒生在其間
  見謂不習事不署曺除為從史㑹廷尉時有疑奏
  已再見郤使寛為奏即時得可湯以寛為奏讞掾
  以古法義决疑獄
  漢書張湯列傳湯决大獄欲傅古義乃請博士弟
  子治尚書春秋補廷尉史平亭疑法奏讞疑
  漢書路温舒列傳廷尉光請温舒署奏曺掾守廷
[028-10a]
  尉史
  楊雄廷尉箴天降五刑惟夏之績亂兹平人不回
  不僻昔在&KR0214尤爰作滛刑延於苗民夏氏不寕穆
  王耄荒甫侯伊謀厥後陵遲上帝不孤周輕其制
  秦繁其辜五刑紛紛靡遏靡止㓂賊滿山刑者半
  市昔在唐虞象刑天民是全紂作炮烙墜人于淵
  故有國者無云何謂是刖是劓無云何害惟虐惟
  殺人其莫泰𣪞以刑顛秦以酷敗獄臣司理敢告
[028-10b]
  執謁
   謹按廷尉在西漢亦稱大理故百官表二名互
   見又號為理官禮志謂叔孫通所撰禮儀與律
   令同錄藏於理官是也當日尚書雖有三公曺
   主斷獄而廷尉専掌邦刑實即司宼之任然考
   之於史則御史中丞司𨽻校尉亦各有治獄奏
   讞之責不盡在廷尉如薛宣傳宣子况遮斫由
   咸中丞奏當棄市廷尉以為當完為城旦公卿
[028-11a]
   皆是廷尉此則廷尉與中丞兩議以上也葢寛
   饒傳寛饒為司𨽻校尉劾奏衆多廷尉處其法
   半用半不用此則司𨽻所奏由廷尉覆治也陳
   湯傳丞相御史奏湯惑衆不道廷尉増夀議湯
   不可謂惑衆非所宜言大不敬制曰廷尉當是
   此則兩府所治廷尉亦得駁奏也葢廷尉與中
   丞司𨽻頗似今之三法司而丞相御史奏當者
   則如今之大學士九卿㑹議耳
[028-11b]
  後漢書百官志廷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掌平獄奏
  當所應凡郡國讞疑罪皆取當以報正左監各一
  人左平一人六百石掌平决詔獄
  崔駰大理箴邈矣皋陶翊唐作士設為犴狴九州
  允理如石之平如淵之清三槐九棘以賢以徳罪
  人斯殛㓙族斯迸熙又帝載旁施作明昔在仲尼
  哀矜聖人子罕理刑衛人釋艱釋之其忠勲亮孝
  文于公哀寡定國廣門夐哉邈矣舊訓不遵主慢
[028-12a]
  臣驕虐用其民賞以崇欲刑以歸忿紂作炮烙周
  人滅𣪞商用淫刑湯誓其軍衛鞅酷烈卒殞於秦
  不疑何害禍不及身嗟兹大理慎于爾官賞不可
  不思斷不可不䖍或有忠而被害或有孝而見殘
  吳沉伍胥𣪞剖比干莫遂爾情是截是刑無遂爾
  志以速以亟天鑒在顔無細不録福善禍惡其效
  甚速理臣司律敢告執獄
  通典後漢光武省右平惟置左平省右監惟有左
[028-12b]
  監一人
  馬端臨文獻通考後漢廷尉皆以世家為之而郭
  氏尤盛郭躬為廷尉躬家/世掌法務在寛平建安中復為大理
   謹按建安復改廷尉為大理而後漢志不載者
   盖其時曺操已為魏王擅自更革本非漢廷之
   意也又考後漢書張晧傳稱晧拜廷尉留心刑
   斷數與尚書辨正疑獄多以詳當見從當時尚
   書未建六曺而議獄之事已多歸之臺閣是後
[028-13a]
   世刑部與大理分職其原已肇於東漢矣
 三國
  冊府元龜魏初改廷尉為大理黄初元年復以大
  理為廷尉
  三國魏志司馬芝列傳芝遷大理正芝子岐從河
  南丞轉廷尉正遷陳留相遂超為廷尉
  三國魏志鮑勛列傳勛收付廷尉廷尉法議正刑
  五嵗三官駮依律罰金二斤帝大怒收三官以下
[028-13b]
  付刺姦
  孫逢吉職官分紀魏廷尉三官通視蘭&KR0279治書舊
  為尚書郎下遷
   謹案自漢而後以正監平為廷尉三官而如鮑
   勛傳所言則廷尉所處當者三官又得為駮議
   是三官雖属廷尉實各舉其職不必盡相咨禀
   矣
  宋書百官志廷尉律博士一人魏武初建魏國置
[028-14a]
  三國吳志顧雍列傳雍累遷大理奉常
  三國吳志三嗣主傳孫亮太平二年㑹稽南郡
  反廷尉丁宻討之
  三國吳志胡綜列傳青州人隠蕃歸吳用為廷
  尉監廷尉郝普尤與之親善
   謹按吳志大理廷尉其文互見考經傳多有官
   同而名異者非必由于前後易名也如昭十四
   年傳士景伯如楚叔魚攝理杜預注士景伯晉
[028-14b]
   理官晉語云士景伯如楚叔魚為賛理孔晁云
   景伯晉理官是同一官既以士名又以理名也
   又韓詩外傳晉文公使李離為大理過聴殺人
   自拘于廷尉是廷尉大理一事互見其不由於
   前後更易明矣季漢以後大理一官稱名錯出
   即此類也
 晉
  晉書職官志廷尉主刑法獄訟属官有正監平并
[028-15a]
  有律博士員
   謹按華陽國志晉何攀除滎陽令進廷尉評有
   盜開城門下闗者法據大辟攀駁之曰上闗執
   信之主下闗儲偹之物設有開上闗何以加刑
   遂减死多所議讞然則廷評主平反之職自漢
   以後為尤重
  唐六典大理寺晉置丞主簿明法掾
  通典晉武咸寕中曺志上表請廷尉置丞
[028-15b]
   謹案晉置丞為廷尉屬厯代並同至明始以大
   理寺丞升居卿少之次
  國初尚沿其制設寺丞漢人一人秩正五品為堂
   上官康熙三十八年省其後改左右寺正為寺
   丞秩正六品於是復為屬官矣
 宋齊梁陳
  宋書百官志廷尉一人丞一人掌刑辟廷尉正一
  人廷尉監一人廷尉評一人廷尉律博士一人
[028-16a]
  南齊書百官志廷尉府置丞一人正一人監一人
  評一人律博士一人
  孔稚珪上新定法律表臣以疏短謬司大理陛下
  發自聖衷憂矜刑網御筵奉訓逺照民瘼臣謹仰
  述天官伏奏雲陛所奏繆允者宜寫律上國學置
  律助教依五經例國子生有欲讀者䇿試上過髙
  第即便擢用使處法職以勸士流
  冊府元龜梁初曰大理天監元年復為廷尉廷尉
[028-16b]
  視祕書監丞視皇子行佐正視正王佐正監平三
  人比舊選少重服&KR1924豸冠絳幘皂衣銅印墨綬又
  置建康縣獄三官視給事中以尚書郎為之冠服同
  廷尉三官元㑹廷尉三官與建康三官皆法服皂
  衣朝服以監東西中華門手執方木長三尺方一
  寸謂之執方器又置律博士視員外郎
  徐堅初學記梁加卿字曰廷尉卿後並因之
  唐六典宋齊皆為廷尉梁為秋卿班第十三陳因
[028-17a]
  之
  鄭樵通志丞梁陳置一人
   謹案南史裴子野傳子野兼廷尉正時三官通
   署獄子野嘗不在同僚輒署其名奏有不允子
   野從坐免職是梁陳以前治獄者皆得各自下
   議至梁而始令通署即今聨銜書稿之制所自
   昉也
 北魏
[028-17b]
  冊府元龜後魏孝文帝太和中廷尉卿品第二上
  少卿品第三上正監評丞品第五二十三年復次
  職令廷尉品第三少卿品第四正監評品第六丞
  品第七永安二年復置司直十人視五品上不署
  曺事覆治御史檢劾事
  唐六典永安二年御史中尉髙穆奏置司直十人
  𨽻廷尉位在正監上
  職官分紀後魏職令廷尉少卿第四品上第二清
[028-18a]
  用思理平斷明刑識法者
   謹案魏書韋閬傳稱天水姜儉父昭自平憲司
   直出為兖州安東長史官氏志無平憲司直之
   名其為廷尉屬官與否已不可考謹附識於此
 北齊
  隋書百官志後齊大理寺掌决正刑獄正監評各
  一人律博士四人明法掾二十四人檻車督二人
  掾十人司直明法各十人
[028-18b]
  文獻通考北齊曰大理寺置卿少卿各一人
  通典晉荀朂曰九寺可併於尚書後魏亦有三府
  九寺則九卿稱九寺久矣然通異名不連官號官
  寺連稱自北齊始也
   謹案秦漢凡府庭所在皆謂之寺説文曰寺廷
   也有法度者也風俗通曰寺者嗣也理事之吏
   嗣續於其中也唐書楊收傳漢制總羣官而聴
   曰省分務而専治曰寺其解不一然要為官舍
[028-19a]
   之通稱故漢時雖有九寺九卿之目而所謂寺
   者實不止九卿諸官府皆得稱之如後漢書安
   帝紀皇太后幸雒陽寺此雒陽縣治所也漢書
   何並傳並為長陵令侍中王林卿令騎奴至寺
   門剥其建鼓此長陵縣治所也後漢書張湛傳
   告歸平陵望寺門而歩此平陵縣治所也又元
   帝紀初元二年地震敗豲道縣城郭官寺馬援
   傳歸守寺舍此類甚多葢猶今之言衙署耳自
[028-19b]
   北齊以官寺連稱遂與省臺府衛等俱為分職
   之名至今沿為永制焉
 後周
   謹案杜佑通典以後周刑部中大夫入之大理
   卿沿革葢因周世未有六曺定制故仍以當古
   理官然刑部稱名所自實原於此未可相混今
   故繫諸刑部篇不列於此表焉
 隋
[028-20a]
  隋書百官志髙祖受命置大理寺卿少卿各一人
  不統署又有正監評各一人司直十人律博士八
  人明法二十人開皇三年罷大理寺監評及律博
  士員加置正為四人煬帝即位大理寺丞改為勾
  檢官増正員為六人分判獄事置司直十六人降
  為從六品後加至二十人又置評事四十八人掌
  頗同司直
  隋書盧思道列傳思道為散騎侍郎於時議置六卿
[028-20b]
  將除大理思道上奏曰省有駕部寺留太僕省有
  刑部寺除大理斯則重畜産而賤刑名誠為未可
  上嘉納之
  通典隋初與北齊同至煬帝加置少卿二人
   謹案自隋定六部之制始設刑部以擬秋官而
   大理以盧思道言並建不廢厯代因之其與都
   察院為三法司則又沿唐之制也説詳刑/部篇至廷
   尉在漢即為刑獄總滙然當時守令權重得自
[028-21a]
   論决如王尊行美陽令事取不孝子縣磔著樹使
   騎吏張弓射殺之嚴延年為涿郡太守遣掾趙
   繡按髙氏繡心懼為兩劾延年即收送獄夜入
   晨將至市論殺之張敞為京兆尹以掾絮舜不
   肯為敞竟事收繫獄冬月未盡數日案事吏晝
   夜驗治舜竟致其死事弃舜市事皆見/各本傳皆以頃
   刻定獄並不上請待報迨後漢而請讞之制稍
   嚴然觀襄楷傳稱永平舊典諸當重論皆湏冬
[028-21b]
   獄先請後刑頃數十嵗以來州郡翫習又欲避
   請讞之煩輒托疾病多死牢獄云云則亦不必
   盡上於廷尉自隋文帝開皇十二年制天下死
   罪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覆治見隋書/本紀嗣後刑
   辟奏當乃無有不由省寺核覆者矣
 唐
  唐六典大理寺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
  上大理卿之職掌邦國折獄詳刑之事以五聴察
[028-22a]
  其情以三慮盡其理少卿為之貳凡諸司百官所
  送犯徒刑以上九品以上犯除免官當庶人犯流
  死以上者詳而質之以上刑部仍於中書門下詳
  覆其杖刑以/下則决之若禁囚有推决未盡留繫未結者五
  日一慮若淹延久繫不被推詰或其狀可知而推
  證未盡或訟一人數事及被訟人有數事重事實
  而輕事未决者咸慮而决之凡中外官吏有犯經
  斷奏訖而猶稱寃者則審詳其狀凡吏曺補署法
[028-22b]
  官則與刑部尚書侍郎議其人可否然後注擬
  新唐書百官志大理正二人從五品下掌議獄正
  科條凡丞斷罪不當則以法正之五品以上論者
  莅决巡幸則留總持寺事丞六人從六品上掌分
  判寺事正刑之輕重徒以上囚則呼與家屬告罪
  問其服否主簿二人從七品上掌印省署鈔目句
  檢稽失司直六人從六品上評事八人從八品下
  掌出使推按録事二人史五十六人司直史十二
[028-23a]
  人評事史二十四人
  李涪刋誤近代唯大理得言棘卿下寺則否九卿
  皆樹棘木大理則於棘下訊鞫其罪所謂大司㓂
  聴刑於棘木之下
  通典龍朔二年改大理為詳刑咸亨元年復舊光
  宅元年改為司刑神龍元年復舊
  唐㑹要大理少卿本一員永徽六年加一員丞本
  八員天冊三年省兩員評事貞觀十二年置十員
[028-23b]
  掌出使推事元和十五年减二員
   謹案唐制有大獄則以刑部御史臺大理寺長
   官為三司使其以御史刑部郎大理司直評事
   等官任之者謂之小三司使即今三法司之權
   輿玉泉子李克勤為大理卿昭宗在華州時鄭
   縣令崔鑾有民告舉放絁絹價刺史韓建令計
   以為贓奏下三司定罪御史臺刑部奏罪當絞
   大理寺數月不奏此大三司使相持之證也東
[028-24a]
   觀奏記大理寺直王景初與刑部郎中唐技議
   讞不平景初坐貶潭州司户叅軍制下景初撾
   登聞鼓稱寃再貶昭州司户制曰不遵嚴譴輒
   冒登聞以懲不恭此小三司使相持之證也然
   攷冊府元龜載文宗時治宇文鼎獄以大理少
   卿裴充刑部郎中張諷侍御史盧宏正同推鞫又
   治楊憑獄以大理少卿胡珦左司員外郎胡証
   侍御史韋顗同推鞫是大理寺卿可充三小司
[028-24b]
   使而左司員外亦非刑曹本職殆以擇人而任
   故不同常制歟
 五季
  太平御覽後唐書曰長興二年八月敕令後大理
  寺官員宜同臺省官例外進其法直官比禮直官
  任使
  職官分紀五代職官志後唐同光元年諸寺各置大
  卿一員
[028-25a]
 宋
  宋史職官志大理寺舊置判事一人兼少卿事一
  人凡獄訟之人随官司决劾本寺不復聴訊但掌
  斷天下奏獄送審刑部詳訖同署以上于朝詳斷
  官八人以京官充國初大理正丞評事皆有定員/分掌斷獄其後擇他官明法令
  者若常叅官則兼正未常叅則兼丞謂之詳㫁官/舊六人後加至十一人又去兼正丞之名咸平二
  年始/定置法直官二人以幕府州縣官充改京官則為
  檢法官元豐官制行置卿一人少卿二人正二人
[028-25b]
  推丞四人斷丞六人司直六人評事十有二人主
  簿二人卿掌折獄詳刑鞫讞之事凡職務分左右
  天下奏劾命官將校及大辟囚以下以疑請讞者
  𨽻左斷刑則司直評事詳斷丞議之正審之若在
  京百司事當推治或特㫖委勘及係官之物應追
  究者𨽻右治獄則丞専推鞫葢少卿分領其事而
  卿總焉凡刑獄應審議者上刑部被㫖推鞫及情
  犯重者卿同所𨽻官請對奏裁若獄空或斷絶則
[028-26a]
  御史核實以聞分案十有一置吏六十有九
  文獻通考宋大理寺以朝官一員或二員判寺事
  一員兼少卿事建隆二年以工部尚書竇儀判寺
  事熙寕九年神宗謂國初廢大理獄非是以問孫
  洙洙對合㫖於是下詔以京師官寺凡有獄皆繫
  開封府司錄司及左右軍巡三院囚逮猥多難於
  隔訊又暑多瘐死因縁留滯動涉嵗時稽叅故事
  冝屬理官可復置大理獄天下奏案同刑部審刑
[028-26b]
  院詳斷置卿一少卿二丞四始命崔台符知卿事
  蹇周輔楊汲為少卿各舉丞及檢法官凡官属依
  御史臺例謁有禁官制刑左㫁刑右治獄凡五案
  元祐間因鮮于侁所請廢大理獄後復建炎三年
  併省寺監而大理如故省卿而斷刑治獄少卿各
  一員寺正神宗復置大理獄後置寺正寺丞國初
  為寄禄官視後來宣教郎神宗正官名置獄丞四
  員命卿少舉官元豐五年命莫君陳等九人為大
[028-27a]
  理寺丞始自朝廷差官也舊制㫁刑寺丞六員建
  炎三年减三員治獄寺丞减二員司直元豐時命
  程嗣先等四人為之建炎元年詔㫁刑司直兼治
  獄司直其治獄司直罷評事國初為京官寄禄視
  後來承事郎元豐正官名命張仲頴等十二人為
  評事隆興二年詔評事以八員為額以雷霆號令
  星斗文章為號
  王巖叟請罷試中㫁案人入寺疏臣伏覩祖宗時
[028-27b]
  審刑大理長官及其僚屬皆擇天下君子長者道
  物情知義理者以為之後専尚刑名法術之學而
  慘刻之吏多在此選也試以斷案巧則巧矣然不
  足以得正人而足以得狡吏委理卿獨舉専則専
  矣然不足以任至公而足以得偏見臣愚伏乞檢
  㑹舊大理舉官法及祖宗置審刑院大理相持並
  行之初意今後罷試斷案人則釋之之徒將自為
  陛下用稍復刑措之治天下幸甚
[028-28a]
  章俊卿山堂考索大理左右各五案左㕔斷刑曰
  詳刑詳讞宣黄分薄奏表右㕔治獄曰左推右推
  寺案知雜檢法
  謝維新合璧事類元豐五年刑部奏乞分評事司
  直與正為斷司丞長貳為議司凡斷案先上正看
  詳當否論難改正然後過議司覆議
   謹案今大理之分左右寺其制始於宋時然宋
   以左寺斷刑右寺治獄今則推鞫悉主之刑部
[028-28b]
   大理不司治獄故左右寺官分署京城及各省
   大辟奏案皆斷刑之事也至唐代刑名皆經大
   理審斷自杖以下得専决其徒刑以上則送刑
   部而質正焉故唐時刑部奏獄多有據大理寺
   申云云之文是其法先寺而後部明代三法司
   㑹審初審刑部都察院為主覆審大理寺為主
   則其法又先部而後寺各有不同惟宋世大理
   斷天下奏獄送審刑院詳訖同署以上於朝則
[028-29a]
   今三法司㑹題之例所由昉矣
 遼
  遼史百官志大理寺有提㸃大理寺有大理正聖
  宗統和十二年置
  遼史劉伸列傳伸登進士第厯大理正因奏獄上
  適與近臣語不顧伸登曰臣聞自古帝王必重民
  命願陛下省臣之奏上大驚遷大理少卿人以不
  寃陞大理卿改西京副留守加諌議大夫提㸃大
[028-29b]
  理寺
  遼史耶律儼列傳大康初改少府少監知大理正
  賜紫六年遷大理少卿奏讞詳平明年陞大理卿
  大安二年同知宣徽院事提㸃大理寺
   謹案遼代以伊勒希巴解見刑/部篇主刑法而大理
   之職亦獨重其選故劉伸耶律儼等皆以平允
   見稱其提㸃大理寺則如今之大臣兼管部務
   也
[028-30a]
 金
  金史百官志大理寺天徳二年置自少卿至評事
  漢人通設六員女直契丹各四員卿正四品少卿
  從五品寺正六品丞從六品掌審斷天下奏案詳
  讞疑獄司直四員正七品掌叅議疑獄披詳法狀
  舊有契丹司直一/員明昌二年罷評事三員正八品掌同司直明/昌
  二年省契丹評事二員/大安二年省漢人一員知法十一員從八品女直/司五
  員漢人/司六員掌檢斷刑名事明法二員從八品興定二
[028-30b]
  年置同流外四年罷之
 元
  元史百官志都䕶府秩正二品掌領舊州城及輝
  和爾部名也原作畏/吾兒今改正之居漢地者有詞訟則聴之
  大都䕶四員同知二員副都䕶二員至元二十年
  改大理寺二十二年復為大都䕶
   謹案元代惟刑部不置三法司故無大理寺官
   其都䕶府乃主輝和爾與漢人交渉詞訟正如
[028-31a]
   今理事同知所掌葢偶襲大理以為名非古來
   廷平之職也
 明
  明史職官志大理寺卿一人正三/品左右少卿各一
  人正四/品左右寺丞各一人正五/品其屬司務㕔司務
  二人從九/品左右二寺各寺正一人正六/品寺副二人
  從六品後革/右寺副一人評事四人正七品初係右評/事八人後革四人卿掌審
  讞平反刑獄之政令少卿寺丞賛之左右寺分理
[028-31b]
  京畿十三布政司刑名之事凡刑部都察院五軍
  斷事官所推問獄訟皆移案牘引囚徒詣寺詳讞
  左右寺寺正各随其所轄而覆審之初吳元年置大
  理司卿秩正三品洪武元年革三年置磨勘司凡
  諸司刑名錢糧有寃濫隠匿者稽其功過以聞尋
  亦革洪武三年置磨勘司設司令司丞七年增設/司令一人司丞五人首領官五人分為四科
  十年革十四年復置磨勘司設司令一人左右/司丞各一人左右司副各一人二十年復罷
  四年復置大理寺改卿秩正五品左右少卿從
[028-32a]
  五品左右寺丞正六品其屬左右寺正各一人寺
  副各二人左評事四人右評事八人又置審刑司
  共平庶獄凡大理寺所理之刑審刑司復詳議之
  審刑司設左右審刑各一人/正六品詳議各三人正七品十七年改建刑部都
  察院大理寺審刑司五軍斷事官署於太平門外
  名其所曰貫城十九年罷審刑司二十二年復卿
  秩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丞三人/正五品其右右寺官如故二十九年又
  罷盡移案牘於後湖建文初復置改左右寺為司
[028-32b]
  寺正為都評事司務為都典簿司務洪武二/十六年置成祖
  初仍置大理寺其左右寺設官復如洪武時又因
  左右二寺評事多寡不等所治事亦繁簡不均以
  二寺評寺均分左右各六人如刑部都察院十二
  司道各帶管直𨽻地方審錄永樂二年仍復舊後
  定都北京又改分寺属𢎞治元年裁減右評事四
  人萬厯九年更定左右寺分理天下刑獄浙江福
  建山東廣東四川貴州六司道左寺理之江西陜
[028-33a]
  西河南山西湖廣廣西雲南七司道右寺理之以
  能按律出入罪者為稱職司務典出納文移
   謹案明代定三法司之制以刑部受天下刑名
   都察院糾察大理寺駁正凡刑部重囚皆送大
   理寺覆訊大理擬覆平允而後定案故當時特
   重其選每以他官領之如楊守随以工部尚書
   掌大理寺是也見明史/本傳自孝宗以後大理乃止
   閲案卷囚徒俱不到寺而每嵗審録猶於大理
[028-33b]
   寺行之然刑名之柄實為厰衛侵奪法司不能
   持平甚者為之扶同傅㑹而内官得與大審至
   踞坐大理寺中堂奔走列卿出入髙下聴其意
   指刑罰之失中至明季而其弊尤甚我
  朝慎重邦刑凡大辟案皆令三法司同署直省請
   讞奉
 㫖下法司核擬者刑部具牘送都察院大理寺於十
   日内審允還部㑹疏
[028-34a]
  奏聞其刑部繋囚則必三法司㑹審明確而後蔽罪
   具
  奏既有刑部閲其實又有都察院大理寺簡其孚
   而
 大聖人欽恤深仁猶必反覆研求折衷
 指示務使庶獄咸歸平允好生之徳洽於民心洵逺
   軼虞廷盛軌矣
 
[028-34b]
 
 
 
 
 
 
 
欽定厯代職官表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