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a]
欽定四庫全書
姑蘇志卷四十二 明 王鏊 撰
宦蹟六
申公巫臣楚大夫也亡在晉而使於呉教呉以乗車射
御驅侵之法使之叛楚寘其子狐庸以為行人呉用
其術以伐巢取駕克棘入州來蠻夷屬楚者呉盡取
之後狐庸聘於晉趙文子問曰延州來季子其果立
乎巢隕諸樊閽殺戴呉天似啓之何如對曰不立是
[041-1b]
二王之命也非啓季子也若天所啓其在今嗣君乎
甚徳而度徳不失民度不失事民親而事有序其天
所啓也有呉國者必此君之子孫實終之季子守節
者也雖有國不立
孫武齊人也以兵法見呉王闔閭闔閭曰可試以婦人
勒兵乎曰可乃出宫中美人百八十人孫武分為二
隊以王寵姫二人為隊長使持㦸令曰前則視心左
視左手右視右手後則視背婦人曰諾乃設鈇鉞三
[041-2a]
令五申之於是鼔之右婦人大笑孫武曰約束不明
申令不熟將之罪也復三令五申而鼔之左婦人復
大笑孫武曰約束申令既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
乃令斬二隊長王觀見趣使令止之孫武曰臣已受
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遂斬二隊長以徇用
其次為隊長復鼔之左右前後跪起皆中䂓矩繩墨
無譁孫武使報王曰兵已整齊維王所用之雖赴水
火可也王曰將軍罷休寡人不願觀於是王卒以孫
[041-2b]
武為將破楚入郢威齊晉以顯於諸侯武之力也
伍子胥楚人也名貟其父曰奢兄曰尚費無忌讒奢於
平王王囚奢使謂之曰致汝二子則生不然則死奢
曰尚為人仁必來員剛戾忍訽能成大事彼見求之
其勢并禽必不來使者往員謂尚曰楚召我兄弟非
欲生我父也恐脫後生患耳到則俱死何益尚不聴
就執員乃奔宋及鄭更奔呉到昭闗闗欲執之貟脫
走至江江上漁父急渡之既渡貟解劒謝父父不受
[041-3a]
曰楚法得子胥者賜粟五萬爵執珪豈徒百金劒耶
貟去乞食至呉因公子光以見王僚說以破楚光沮
之貟知光有内志退耕於野後光欲圗僚貟乃進専
諸於光以弑僚光立召為行人貟請為三師以肄楚
楚出則歸楚歸則出俟楚敝而後以三師乗之王從
之三年貟將兵伐楚六年楚伐呉呉使貟迎撃破之
於豫章取居巢九年又伐楚五戰至郢昭王出奔初
貟亡謂申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貟
[041-3b]
入郢求昭王已出奔乃掘平王墓鞭其尸三百包胥
使人諭解貟貟曰吾日暮塗逺故倒行而逆施之也
時呉用貟謀破楚威齊晉服越人後越敗呉闔閭及
夫差立敗越越王句踐乃厚遺呉請委國為臣貟諫
不聴呉伐齊貟又諫亦不聴既而大敗齊師益疏貟
後四年越王重寶賂太宰嚭嚭日夜為言於呉王貟
諫曰越在腹心今得志於齊猶獲石田無所用之願
釋齊而先越又不聴使之於齊貟臨行謂其子曰吾
[041-4a]
數諫王不用今呉亡矣汝與俱亡無益乃屬之齊鮑
牧而還報呉嚭讒於王曰員恨計不用常怏怏怨望
請早圗之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人賜貟屬
鏤之劒以死貟告其舎人曰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
為器抉吾目縣東門之上以觀越冦之入滅呉也乃
自剄死王取其屍盛以䲭夷革浮之江中呉人憐之
為立祠於江上命曰胥山
黄歇楚人也游學博聞事頃襄王王卒考烈王即位以
[041-4b]
為相封春申君賜淮北地十二縣後十五嵗歇請獻
淮北地而封於江東王許之歇因城故呉墟以自為
都邑其子為假君王卒李園使人刺殺歇滅其家
劉牢之字道堅彭城人孫恩之亂都督呉郡諸軍事使
參軍劉裕討平之詳見平亂條
王允之字深猷舒之子也蘇峻之亂督䕶呉郡義興晉
陵三郡征討軍事賊平以功封彭城縣侯詳平亂條
周山圗字季寂義興人有氣幹仕宋為呉郡晉陵坊郡
[041-5a]
隊主元嘉中以功加鎮軍將軍武帝時轉黄門郎領
羽林西廂直衛
劉晏字士安南華人唐𤣥宗封泰山晏始八嵗獻頌行
在帝竒其㓜命張說試之曰邦瑞也即授太子正字
公卿邀請旁午號神童名震一時天寶中累調夏令
舉賢良方正補温令再遷侍御史禄山亂辟地襄陽
永王璘署晏右職固辭詔拜度支郎中兼侍御史領
江淮租庸事晏至呉郡而璘反乃與採訪使李希言
[041-5b]
謀拒之希言假晏守餘杭希言戰不利走依晏晏為
陳可守計因發戰兵堅壁㑹王敗欲轉畧州縣聞晏
有備遂自晉陵西走晏終不言功召拜彭原太守累
官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閻濟美貞元末繇婺州刺史為福建觀察使徙浙西為
治簡易居鎮未嘗増常賦
李徳裕字文饒栖筠孫吉甫子也卓犖有大節以䕃補
校書郎拜監察御史穆宗即位擢翰林學士李逢吉
[041-6a]
以舊怨擯之出為蘇州刺史浙西觀察使南方信機
巫雖父母癘疾子棄不敢養徳裕擇長老諭以孝慈
大義使歸相曉勑違約者顯寘以法惡俗大變又按
屬州非經祠者毁千餘所撤私邑山房千四百舎冦
無所廋蔽詔褒揚之敬宗立詔浙西上脂盝䊋具徳
裕奏度銀二萬三千兩金百三十兩物非土産雖力
營索尚恐不逮願宰相議何以俾臣不違詔㫖軍興
不疲人不歛怨則前敕後詔咸可遵承又詔索盤絛
[041-6b]
繚綾千匹復奏文彩恠麗唯乗輿當御今廣用千匹
臣所未喻願裁賜節減則海隅蒼生畢受賜矣優詔
為停元和後徐州王智興紿言天子誕月築壇泗州
度人以資福徳裕劾智興募願度人輸錢二千不復
勘詰普加髠落自淮而右有三丁男則一祝髪規影
徭賦所度無筭臣聞度江日數百蘇常齊民十固八
九若不禁遏則至誕月江淮失丁男六十萬不為細
變詔禁止徳裕三在浙西出入十年後為中書門下
[041-7a]
平章事封賛皇伯改封衛國公性孤峭明辨有文采
善為文章雖至大位猶不去書生平所論著多行於
世
杜審權字殷衡如晦六世孫也第進士辟浙西幕府舉
拔萃中為右拾遺宣宗時入翰林為學士累遷兵部
侍郎學士承㫖懿宗立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再遷
門下侍郎出為鎮海軍節度使
孫承祐錢塘人呉越王錢俶納其姊為妃因授要職國
[041-7b]
事無不領轄時稱為孫總監開寶中詔光禄大夫檢
校太保鎮東鎮海等軍行營司馬俶又私署中呉軍
節度七年王師渡江詔俶攻常潤承祐從俶克常州
功居多八年詔改中呉軍直授承祐節度
任中正字慶之濟隂人通判大名府轉運使陳緯徙陜
西舉以自代太宗曰朕自知之召為秘書丞江南轉
運副使擢監察御史兩浙轉運使民饑中正不俟詔
發廪賑之累遷禮部尚書卒諡康懿中正軀幹頎特
[041-8a]
副使江南時帝特賜大笏仍取長緋衣賜之
丁守節晉公謂之祖陳贊明太子中允之竒之祖范夢
齡文正公仲淹之曾祖謝崇禮太子賓客濤之父錢
元璙父子節度中呉時四人皆為節度推官其子孫
皆至大官
邢昺字叔明濟隂人太平興國初舉五經廷試擢九經
及第歴官右諫議大夫國子祭酒咸平二年為翰林
侍講學士轉淮南兩浙巡撫使終禮部尚書
[041-8b]
胡則字子正永康人果敢有材氣以進士起家歴官憲
州録事參軍時靈夏用兵則以邉餉乏入奏太宗因
問邉䇿奏對稱㫖上顧左右曰州縣豈乏人命記姓
名後以太常博士提舉兩浙𣙜茶
侍其曙字景昇舉進士不第咸平間以閤門秪候為蘇
杭湖秀等州都巡檢遷左侍禁領東西排岸司祥符
中累遷西京作坊使惠州刺史知桂滑鄆三州曙沈
敏有幹畧善論利害事朝廷知其人數任使之
[041-9a]
姚鉉字寶之合肥人太平興國中進士甲科歴京西河
東京東轉運使徙兩浙路鉉雋爽頗尚氣薛暎知杭
州與之不協事多矛盾摭鉉罪數條以聞詔使劾之
當奪一官特除名貶連州文學大中祥符五年會赦
後以舒州團練副使卒鉉文辭敏麗善筆札藏書至
富多有異本雖被竄斥猶傭夫荷擔以自隨有集二
十卷及編唐文粹百卷
陳堯佐字希元閬中人太子少師省華仲子歴知四縣
[041-9b]
累遷開封推官言事忤㫖降通判潮州召直史舘知
夀州提㸃開封府界事後為兩浙轉運副使徙京西
轉運使
趙賀字餘慶封丘人真宗時累遷尚書工部郎中提舉
諸司庫務為江淮制置發運使蘇州太湖塘岸壞及
並海支渠多湮廢水侵民田詔賀與兩浙轉運使徐
奭兼領其事賀等伐石築隄浚積潦自呉江東赴海
民歸占田嵗出苗租甚多終知夀州
[041-10a]
叚少連字希逸開封人舉服勤詞學歴官三司度支判
官出為兩浙轉運副使舊使者所至郡縣索簿書不
暇殫閱往往委之吏胥吏胥顧為竒貨少連命郡縣
上簿書悉緘識指取一二自閱擿其非是者按之餘
不及閱者全緘識以還由是吏不能為奸而州縣簿
書莫敢不治部吏有過召詰曰聞子所為若此有諸
有當告我我容汝自新茍以為無吾不使善人被謗
即為汝辨明矣吏不能欺皆以實對少連每得其情
[041-10b]
諄諄戒飭使去後有能改者猶保任之徙使淮南累
遷龍圗閣直學士知涇州少連通敏有才遇事無大
小決遣如流不為權勢所屈既卒仁宗歎惜之
胡瑗字翼之海陵人湖州貢進士景祐初范仲淹知蘇
州奏請立學延瑗為教授瑗以經術首居師席英才
雜遝自逺而至其後登科名者甚衆明年仲淹入朝
又薦其通知古樂白衣對崇政殿授校書郎仲淹經
畧陜西辟丹州推官密州觀察推官以保寧節度推
[041-11a]
官教授湖州從游者數百人慶厯中興太學下湖州
取其法著為令瑗以疾致仕皇祐中召典作樂事除
大理評事兼太常主簿尋復辭罷嵗餘授光禄寺丞
國子監直講樂成遷大理寺丞賜緋衣銀魚嘉祐初
擢天章閣侍講仍治太學尋以疾授太常博士致仕
卒瑗嘗患隋唐以來仕進尚文辭而遺經業茍趨禄
利及教授蘇湖嚴條約以身先之雖大暑必公服以
見諸生設師弟子之禮解經至有要義懇懇為諸生
[041-11b]
言其所以治已而後治乎人者學徒千數日月刮劘
為文章皆傅經誼必以理勝信其師說敦尚行實後
為太學其徒益衆庠序不能容其弟子散在四方隨
其人賢愚皆循循雅飭其言談舉止遇之不問皆知
為瑗弟子其學者相與稱先生不問知為胡公也從
游者郡人滕甫范純祐錢藻尤知名當世云
孫瑜字叔禮博平人以父任歴官秘閣校理除兩浙轉
運使入辭仁宗訪其家世謂曰卿孫奭子耶奭大儒
[041-12a]
也久以道輔朕因面賜金紫先是郡縣倉庾以斗斛
大小為姦瑜奏均其制黜吏之無狀者民大喜有言
其變新器非便下遷知曹州尋有言瑜所作量法均
一誠便者乃還其原資累官工部侍郎始奭之亡朝
廷録其後瑜子為諸孫長當録瑜不忍因父喪而官
其子以兄之孤上之
孫甫字之翰陽翟人初舉進士得同學䆒出身為汝陽
簿再舉進士及第為華州推官歴官江東兩浙轉運
[041-12b]
使范仲淹知杭州多以便宜從事甫曰范公大臣也
吾屈於此則不得伸於彼矣一切繩之以法然退未
嘗不稱其賢累遷至天章閣待制侍讀甫性勁果善
持論每言唐君臣行事以推見當時治亂若身履其
間聴者曉然如目見之時人言終日讀史不如一日
聴孫之翰論也
鍾離瑾字公瑜合淝人以開封府推官出提㸃兩浙刑
獄衢州饑者聚食之頗廢農作瑾請發米二萬斛賑
[041-13a]
給累官至龍圗閣待制權知開封府
田諭字資忠夀安人慶厯中以荆湖北路轉運使徙兩
浙轉運按察使官終龍圗閣直學士知澶州
王鼎字鼎臣舘陶人累遷太常博士歴江東兩浙河北
提㸃刑獄召為開封府判官改鹽鐵判官遷司封貟
外郎淮南兩浙荆湖制置發運副使尋擢為使前使
者多漁市方物因奏計京師持遺權貴鼎一無所市
獨悉意精吏事事無大小必出於已凡調發綱吏度
[041-13b]
漕路逺近定先後為成法於是勞逸均吏不能為重
輕官舟禁私載舟兵無以自給則盡盜官米為奸有
能居販自贍者市人推以法不肎償所逋鼎為移州
縣督償之舟人有以自給不為奸而所運米未嘗不
足也入為三司鹽鐵副使累遷河東都轉運司鼎性
亷不欺嘗攝知新繁縣多職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
契丹得千縑散之族人一日而盡當官明敏強直不
可撓所薦士多知名有終身不識面者
[041-14a]
張逸字大隱滎陽人真宗朝歴官中外後以開封府推
官使契丹遷兩淛轉運使
王益柔字勝之河南人性伉直尚氣喜論天下事用父
曙䕃至殿中丞除集賢校理開封府推官鹽鐵判官
出為兩浙京東西轉運使上言今考課法區别長吏
能否必明有顯狀顯狀必取其更置興作大利夫小
政小善積而不已然後能成其大取其大而遺其細
將競利圗功恐事之不舉者日多而虚名無實之風
[041-14b]
日起願參以唐四善兼取行實列為三等不報熈寧
元年入判度支審院累遷龍圗閣直學士秘書監知
應天府益柔少力學通羣書為文日數千言尹洙司
馬光亟稱之
孫沔字元規㑹稽人以尚書工部貟外郎提舉兩浙刑
獄為人跌蕩自放不拘小節然居官以才力聞彊直
少所憚後以觀文殿學士知慶州
王逢字㑹之當塗人博學能屬文尤長於講說慶厯中
[041-15a]
蘇州士人從轉運使乞逢主其學學者常數百人奬
養成就者極多洎登第補南雄州軍事判官歸為國
子監直講兼隴西郡王宅教授久之以太常博士通
判徐州以疾不行求監蘇州酒嘉祐八年卒官逢為
人樂易篤於友朋與胡瑗最善所著易傳十卷乾徳
指說一卷復書七卷
呉奎字長文北海人性強記於書無所不讀舉五經為
大理丞慶厯間䇿賢良方正入等歴太常博士右司
[041-15b]
諫起居舎人同知諫院唐介論文彦博指奎為黨出
知密州加直集賢院徙兩浙轉運使
杜祀字偉長闕/ 人用父鎬䕃歴官廣南西路轉運按
察安撫使徙兩浙轉運使
趙屼字景仁衢州人清獻公抃之子也由䕃登第通判
温州代還神宗命為太僕丞擢監察御史時抃已謝
事屼以父老請外乃轉提舉兩淛常平以便養屼奉
抃遍游諸名山人以為榮
[041-16a]
陳公輔字國佐臨海人政和三年上舎第一授承事郎
平江府學教授時朱勔方嬖倖當官者奴事之公輔
絶不與交勔有兄喪諸生欲往弔公輔不予告勔不
恱諷權要以其壻同審言代移公輔越州除太學博
士累遷權應天府少尹除秘書郎奏蔡京父子懐姦
誤國朱勔罪惡都城之人皆謂已族滅其家乞勿許
其子姪隨上皇入京繼又以言事忤時宰斥監合州
稅髙宗召除尚書左司貟外郎左司諫賜三品服遷
[041-16b]
禮部侍郎公輔論事剴切疾惡如仇唯不尚程頥之
學士論少之
呉祥字守約麗水人登第為蘇州教授獨不求謁朱勔
終提舉福建路茶事居官以亷稱仕四十年無宅以
芘風雨
吕頥浩字元直齊州人歴户吏二部尚書建炎三年金
人逼揚州車駕南渡鎮江召從臣問去留頥浩叩頭
請留為江北聲援駕幸錢塘拜同簽書樞密院江淮
[041-17a]
兩淛制置使後又以少保為淛西安撫制置大使
張俊字伯英成紀人好騎射負才氣年十六為三陽弓
箭手政和間從討南蠻轉都指揮使歴官浙東制置
使遷兩浙西路江南東路制置使時江浙羣盜蜂起
俊以所部招收羣盜命後軍統制陳思恭𨽻之已而
羣盜悉平改江南招討使後又為兩浙西路江南東
路宣撫使賜安民靖難功臣太傅封益國公清河郡
王南渡後俊握兵最早屢立戰功與韓世忠劉𤦺岳
[041-17b]
飛並為名將世稱張韓劉岳云
辛永宗明州觀察使為浙西馬步軍副總管平江駐劄
紹興十四年御史中丞李文㑹言建寧軍承宣使解
濳本趙鼎客不從和議及和議既成居常不樂永宗
撰造言語變亂是非二人守官寄居皆在平江衝要
之地倡為異說恐使命傳聞致疑非便詔永宗移湖
南副總管
李寶河北人嘗䧟金國拔身從海道來歸金人渝紹
[041-18a]
興三十一年將繇海道襲浙江諜聞髙宗謂宰臣曰
李寶以一介脫身還朝陛對無一毫沮懾是必能事
者乃授浙西路馬步軍副總管駐劄平江令與守臣
督海舟捍禦髙宗問舟㡬何寶曰堅全可涉風濤者
百二十艘兵㡬何曰僅三千皆閩浙弓弩手非正兵
也旗幟甲仗亦麤備事急矣臣願亟發乃賜寶衣帶
鞍馬尚方弓刀戈甲及銀絹萬數兼浙西通州海船
兵士篙師合萬人詔武臣有勇畧知海道者副之八
[041-18b]
月次江隂將啓行軍士爭言西北風尚勁寶下令敢
沮大計者斬遂發蘇州大洋行三日風甚惡忼慨顧
左右曰天以是試李寶邪寶心如鐵石不變矣酹酒
自誓風即止明日舟散復集將官邉士寧自密州囬
云其子公佐已挾魏勝得海州寶喜士氣百倍抵東
海敵已圍海州寶麾兵登岸以劒畫地令曰此非復
吾境力戰與否在汝等將士賈勇無不一當十勝出
城迎寶遂遣辯者四出招納降附聲振山東豪傑如
[041-19a]
王世修各集義勇爭應援多者數萬人大破北軍於
膠西石舊隖斬其渠帥獲符節文書糧械以萬計焚
數百艘俘漢軍三千時亮濟淮聞通泰已䧟還軍駐
東海寶遣使報㨗上喜曰朕用李寶果立功為天下
倡矣是冬賜詔奬諭御書忠勇李寶四字表其旗幟
除靜海軍節度使沿海制置使賜金器玉帶旌節告
身亮聞膠西之敗大怒召諸帥約以三日渡江於是
内變殺亮寶戰具精利宰臣陳康伯取其長槍克敵
[041-19b]
弓弩俾所司為式製之卒贈檢校少保
王易河南人以故將子從髙宗南渡紹興中為浙西總
管平江駐劄性開爽善屬文為御前應制眷倚甚厚
易嘗遇異人授先天數學成壊皆前知
劉錡字信叔徳順軍人紹興末以太尉荆南府帥為江
淮浙西制置使節制逐路軍馬
陳桷字季任平陽人紹興六年自直龍圗閣知泉州改
浙西提刑乞置鄉縣三老以厚風俗凡宫室車馬衣
[041-20a]
服器械定為差等重侈靡之禁官至廣東經畧安撫
使
曾㡬字吉甫河南人髙宗朝浙西提刑㑹兄開為禮部
侍郎與秦檜力爭和議檜怒出知婺州㡬亦罷除廣
西轉運副使檜死復為浙西提刑孝宗受禪遷通奉
大夫致仕擢其子逮為浙西提刑以便養卒謚文清
朱倬字漢章閩人宣和進士歴官知惠州陛辭因言嘗
䇿劉豫必敗髙宗記其言問卿久淹何所倬曰厄於
[041-20b]
檜上愀然慰諭目送之旬日除國子監丞尋除浙西
提舉且命自今在内除提舉官令朝辭上殿盖為倬
設也既對上曰卿以朕親擢出為部使者使人咸知
内外任均又曰人不知卿朕獨知卿倬每上疏輒夙
興露告若上帝鑒臨奏疏凡數十如發倉廪蠲米價
減私鹽覈軍食率焚稿不傳後以資政殿學士致仕
趙令詪字君序以父任補右班殿直浙西提刑襲封安
定郡王蒞事明敏有風采
[041-21a]
米友仁字元暉襄陽人太學博士黻之子也宣和中通
判太平州大名少尹皆有聲紹興中召見擢尚書郎
提舉浙西茶鹽逾年除將作少監
仲并字彌性江都人㓜好學強記讀書率至夜漏盡每
一徧即終身不忘其母一夕屏所觀書几上餘臺厯
一本明旦黙記吉曜惡殺纎悉不悞登第授平江教
授以朱勝非薦特改左承奉郎歴光禄寺丞知鄿州
所著浮山集十六卷周必大為序言其自少卓犖不
[041-21b]
羣潜心學問力排王氏之說尤長於詩律上䂓風雅
其四六叙事雖閎肆而闗鍵實密非駢儷所拘官至
左朝請大夫
金安節字彦亨休寧人博洽經史尤精於易宣和進士
紹興中為侍御史劾秦檜兄知台州梓檜方怒會以
憂去檜死起知嚴州除浙西提刑入為大理卿言治
道以教化為本孝宗朝拜兵部侍郎權吏部尚書以
敷文閣致仕陛辭搢紳嘉歎以為中興以來全名髙
[041-22a]
節鮮有其比
顔師魯字㡬聖龍溪人紹興中歴國子丞江東提舉改
使浙西役法敝甚細民至以鷄豚甖榻折産力遇役
輒破家師魯下教屬邑預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寛
比限免代輸咸便安之鹽課嵗百萬本錢久不給亭
竈私鬻禁不可止刑辟日緐師魯撙帑緡盡償宿負
戒官吏毋侵移比旁路課獨最上謂執政曰儒生能
辦事如此陞直秘閣農民有墾曠土成田未及受租
[041-22b]
者姦豪多為已利師魯奏但當正其租賦不可繩以
盜種法失劭農重本意奏可遂著為令卒謚定肅
王珏字徳全臨川人荆公安石孫也紹興二年起家鹽
官丞秀州嵗以錢給亭民煑鹽至十五年積十九萬
七千餘緡不給民訴於朝除珏提舉浙西茶鹽逾年
盡償亭民且贏鉅萬開華亭海河二百餘里鹽滋得
流通且資以溉田經界法行甚害者三百六十餘事
其七千二百餘户為尤病珏奏除之兼提㸃刑獄未
[041-23a]
閱月正大辟重而輕者三人死而生者五人移湖南
提舉官至直敷文閣太府少卿隆興二年卒於呉縣
横山之私第
洪适字景伯鄱陽人忠宣公皓長子也紹興中由嚴州
録事參軍調浙西常平司幹辦公事與弟遵邁俱中
詞科號鄱陽三洪文名滿天下歴知徽州除浙西提
舉以遵知平江引嫌改江東乾道中參知政事尚書
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宻使卒謚文惠
[041-23b]
劉穎字公實西安人紹興中歴知鉛山常熟常熟素繁
劇穎降心條理更以治稱王佐薦穎為選人日已為
劉珙器重改任蘇邑上應公家之求下撫百姓之隱
政聲籍甚召監進奏院歴兵部郎官提舉浙西常平
還澱山湖以泄呉松江二水禁民侵築毋使逼塞大
流民田賴之又奏備糴本廢圍田二事不果行就遷
提刑以洗寃澤物為任間詣獄察不應繫者縱遣之
御史以介僻劾罷卒官寶謨閣直學士
[041-24a]
章服字徳文永康人以詞賦登進士第紹興末知鄂州
除浙西提舉漕司嘗貸緡錢二萬至是已數年服立
移督之而户部復請貸三萬銜命小校恥不即得出
不遜語服叱之曰此聖㫖邪常平民命也猶當以法
奏覆汝何敢爾尋召為吏部貟外郎兼皇子慶王府
直講
倪千里字起萬東陽人紹興癸丑任蘇學教授因其羡
積以増養士貟復作義廪以資禮文之費其餘以助
[041-24b]
士貧而親不能葬與孤孩之遺棄者刻諸學宫條目
井然戴溪黄由葉適為題於後咸紀其事
王淮字季海金華人髙宗朝進士歴監察御史右正言
乾道中為浙西提刑後至左丞相卒謚文定
鄭興裔字光錫開封人顯肅皇后外家三世孫也初以
恩授成忠郎累差浙東提刑易浙西以郡縣積玩檢
驗法度剙為格目分界屬縣吏不得行其姦因著其
令卒謚忠肅興裔歴仕四朝以才名結主知中興外
[041-25a]
族之賢未有其比周必大撰墓/志云謚惠肅
王師愈字與正一字齊賢婺州人師事楊時授易及論
語紹興中第進士與朱熹同年復從張栻吕祖謙游
熹稱其有本有文徳望隱然為東州之重歴浙西提
刑官終直煥章閣
孫峴字舉善以詞學擢第拜中書舎人淳熈初為浙西
提舉以措置支還亭户本錢及増賣鹽袋興修水利
有勞除直敷文閣兩浙轉運判官
[041-25b]
開趙淳熈中以武功大夫英州刺史添差浙西總管平
江府駐劄嘗取肝救父詔曰開趙昔忠於國今孝於
親特轉濮州團練副使初趙奏歸正人在東南有貧
不能𦵏者已於閶門買地作義墳詔從其請及趙卒
亦𦵏此
徐誼字子宜一字宏文温州人乾道進士累官太常丞
知徽州移提舉浙西常平論水利之切於時者曰昔
下流不疏而水上溢故鑿直曲港還三江故道開宜
[041-26a]
興百瀆所以順導下流也惟髙原田徑乃瀦隁之爾
昔之言水如單鍔郟亶皆是也今開呉松江下流與
宜興百瀆屬之海者無慮數十百所異時浦港磬折
以趨海今近浦之民多取徑直疏決蘇湖常秀舊為
澤國比年雨或後至種且不入盖圍田衆而疏道多
也小人見利不畏其害圍於淺水既為髙田圍於茭
蕩既為稻田二俱不已復有下脚始之重陂大半為
平始之良田背水自曬十日不雨農廢作業然且承
[041-26b]
用舊說又將疏之失利害之實矣故舊田溝澮當濬
治圍田下脚無輒開已開未填當合今之言水者
能行是三說則髙原舊田還為衍沃而農不病矣入
為吏部郎守右司郎中寧宗朝知臨安建康隆興三
府卒謚忠文
詹體仁字元善浦城人少有異材始冠第進士光宗即
位提舉浙西常平務為民除害興利謂浙右之有漕
渠非止通饋運資國信往來而已蘇秀常潤田之髙
[041-27a]
仰者實賴之於是開漕渠浚練湖置斗門為旱潦備
又以餘力立舉子倉創安濟院所活不可勝紀散鹽
本錢數萬紓亭户之力嵗終課利増羡體仁穎邁特
立博極羣書其學以存誠慎獨為主真徳秀早從之
游嘗問居官蒞民之法體仁曰盡心平心而已盡心
則無愧平心則無偏世服其確論
應孟明字仲實永康人光宗初遷浙西提刑孟明以儒
學奮身受知人主韓侂胄嘗宻遣客誘以諫官俾誣
[041-27b]
趙汝愚孟明不肯士論重之
劉爚字晦伯建陽人受學於朱熹吕祖謙乾道中遷浙
西提刑按察不避寒暑多所平反有殺人而匿權家
者吏弗敢捕爚竟獲之遷國子司業上言浙西根本
之地宜詔長吏監司戢強暴撫良善廣儲積禁科歛
官至權工部尚書卒謚文簡
葉適字正則永嘉人淳熈進士擢平江節度判官史浩
薦於朝召之不至改浙西提刑司幹辦公事士多從
[041-28a]
之游後累官至寶文閣學士卒謚忠定適志意忼慨
雅以經濟自負為文章藻思英發有水心集若干卷
行於世
喬行簡字夀朋東陽人受學吕祖謙歴知嘉興府改淮
西提舉常平移浙西提刑後拜左丞相卒謚文惠行
簡歴練老宿識量𢎞逺居官事無不言好薦士多至
顯逹
程珌字懐古休寧人歴官江東轉運判官遷浙西提舉
[041-28b]
常平
潘畤字徳鄜上虞人淳熈中知興化軍召還賜對除浙
西提舉至則罷中都饋餉之不如法者豪貴多不樂
而平江庫錢失䧟守誣富室以取償一郡大擾有致
死者畤檄罷之守怨畤隂以禁兵給白直而訹他司
上其事畤坐削一官移江西未行又易江東
羅㸃字春伯崇仁人淳熈中由校書郎除浙西提舉規
畫荒政凡數十奏躬行畎畝實惠甚博先是崑山華
[041-29a]
亭之間有澱山湖諸水道戚里地豪占以為田水
由是壅㸃亷得其實奏請開濬且為圗以獻上從其
言百姓勇於赴功不日而畢所濟田百萬畝乃刻石
具著其事以防他日築塞之患民甚便之詳水/利條平江
酒官程師禮嘗為知府王希吕督過罷郡官吏餞别
師禮攘臂詬之㸃上言曰朝廷進退羣臣自有典章
師禮敢肆無狀非所以示衆庶也陵夷之風漸不可
長乞黜之以正名分上允其請權府事凡四閱月時
[041-29b]
久旱請雨㸃獨致敬於祀典郡之天慶觀有何蓑衣
道人異時為郡者以為神每禱祀畢或就見焉㸃不
之往何以杖撃僚吏車以示斥辱㸃視之漠然俄大
雨隨車郡人大喜又有故主訟去僕負債者䆒得其
實而僕甚黠反欲汙衊其主自陳嘗通其主饋之妾
物色之則無有也㸃遂令僕自供姦狀竟從姦罪決
配其女使候主人有詞日根䆒聞者無不痛快㸃孝
友端介不為矯激之行或謂天下事非才不辦㸃曰
[041-30a]
當論其心心茍不正才雖過人果何取也卒簽書樞
密院事謚文㳟
胡堅常字秉彞晉陵人宿曾孫也歴太府少卿將作監
直秘閣浙西提舉常平
陳造字唐卿髙郵人淳熈初進士調繁昌尉改平江教
授士子未之知也及被教養咸服其問學議論恨師
承之不早范成大尤愛其文謂龔頥正曰唐卿亦髙
郵人使遇歐蘇盛名當不在少游下撰芹宫講古十
[041-30b]
卷歴浙西參議幕時人稱為淮南夫子
胡樽字崇禮餘姚人以承務郎為浙西提舉茶鹽司幹
官紹熈慶元間浙西先旱後水湖常二州死無虚室
縣梁河道積屍千數樽泣愬於朝㑹所知為丞相急
轉米多鬻徧走長興安吉山谷中縁門麋飲之民賴
以少蘇既而以勞苦被疾遂不起
陳振孫字伯玊安吉人博通今古為浙西提舉仰體祖
宗䘏民之意舉行萬户停廢醋庫邦人徳之
[041-31a]
劉宰字平國丹陽人紹熈初為浙西常平幹官歴籍田
令直秘閣累召不起除知鄉郡亦不拜時人髙之謚
文清
余克濟字淑濟安溪人慶元五年進士歴侯官尉為浙
西常平幹官謩畫明辨諸使交薦之知梅州尤以寛
平著稱有春秋通解十五卷
黄灝字商伯都昌人歴太府寺丞出知常州提舉本路
常平海鹽民伐桑柘毁屋廬莩殣盈野或食其子持
[041-31b]
一臂行乞而州縣方督促逋欠時有㫖倚閣夏稅灝
遂乞併閣秋苖不俟報行之言者論其専移筠州尋
削兩秩而從其蠲閣之請灝既歸田若素隱者平生
性行端飭以孝友稱
李大有字謙仲東陽人慶元二年進士潭州益陽主簿
平江府教授著録公明不可干以私正旦率鄉之大
夫士正齒位倣古郷飲酒禮講行之復刻前賢鄉約
鄉儀風示學者習俗用勸知府趙希懌將舉大有或
[041-32a]
請往叩之辭曰求而得之則不如勿得改為太常主
簿尤習於禮輪對上疏言周頤張載程顥學本於正
心修身仕至於致君行道近世張栻朱熹吕祖謙闡
而大之而義理益明自慶元權臣剙道學之名排斥
善𩔖為士者以道徳性命之說為不足學願召宿儒
崇近列推明儒先之訓扶植治本其在外師儒之官
亦以此意風厲作成之遷博士官至朝請郎
史彌逺字同叔慶元人越王浩之子也嘉泰四年提舉
[041-32b]
浙西常平官至太師左丞相追封衛王謚忠獻
徐天麟字仲祥臨江人開禧元年進士撫州臨安二郡
教授浙西常平司幹官終廣西轉運判官著兩漢㑹
要漢兵本末西漢地理疏山經凡若干卷
毛鼎新字新甫黄巖人歴興國軍教授浙西提舉茶鹽
司準遣改常平司準遣其長有欲獻羡餘四十萬者
鼎新力爭以置社倉又有賣獄者復力爭得直無錫
民獻缺役田入和靖書堂者又力爭役得不廢居官
[041-33a]
精密所至有能名
趙㦛夫字惟恭處州人嘉定十五年以浙西提刑兼權
平江府有婦告其姑私酒㦛夫追姑從條勘罪復問
婦曰汝事姑孝乎云極孝順㦛夫曰既能盡孝可代
姑受杖又有僕為主人所訟欲加玷辱乃自供與主
母通㦛夫判云在法奴姦主母罪合流配今某不待
勘證已自供析當從條決配主家訴其悖慢則兇狡
可知所犯主母強而非和免行追䆒令自省循又一
[041-33b]
民家稍殷實再從兄弟貪而無行嘗從其借屋居止
不復還凡所需求必滿其欲怨詈不逞妄訴其同産
未分㦛夫䆒證其妄未㡬迫於寒餓投水死預書族
人違法數事束之腰間又皆撰造虚詞逮委府官取
尸驗視初無傷損遂繳申所書㦛夫判生前窮窘無
賴妄訴族人死後陳述有司亦難斷理喻其民量與
𦵏資郡人莫不痛快稱誦訖無敢妄陳者入朝拜刑
部郎中
[041-34a]
留恭字伯禮永春人丞相正次子也歴右曹郎官提舉
浙西常平境内大饑畢力賑恤全活三十六萬餘人
知紹興府時稱循吏
曹豳字西士瑞安人嘉泰中自秘書丞出為浙西提舉
常平力陳和糴折納之弊建虎丘書院以祀尹焞移
浙東提刑召為左司諫有直聲時號嘉熈四諫卒謚
文恭
劉漢弼字正甫上虞人嘉定中歴浙西提舉茶鹽司幹
[041-34b]
官召試館職遷户部侍郎在職多所建明切於時務
卒諡曰忠
王邁字實之僊游人嘉定中由潭州觀察推官調浙西
安撫司幹辦官
陸持之字伯徴文安公九淵子也嘉定間以東湖書院
長進迪功郎理宗即位轉差幹辦浙西安撫司
丁勝為福州觀察使大將軍嘉熈間以老乞内任朝廷
以功授為浙西總管平江駐劄勝起自群盜知府史
[041-35a]
宅之每侮之勝曰丁勝是作賊却來作官尚書作官
了却來作賊宅之自此不復輕之淳祐初馬光祖為
畿憲㑹部内有巨冦許大四聚衆作亂州縣大擾而
憲司首議勝勦捕勝力辭行光祖誚其畏怯勝曰昔
光武見大敵勇見小敵怯今賊勢叵測而先遣一總
管萬一不利後使何人光祖始服
馬光祖字華父金華人由浙東提舉常平移浙西提刑
權浙西常平遷浙西安撫使會嵗饑滎王府積粟不
[041-35b]
發廪光祖謁王辭以故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往卧
客次王不得已見焉光祖厲聲曰天下孰不知大王
子為儲君大王不於此時收人心乎王以無粟辭光
祖探懐中文書曰某莊某倉若干王無以辭遂得粟
活民甚多進同知樞密院事卒謚莊敏光祖之在外
也練兵豐財朝廷倚之為重尹京時剸治浩穰風績
凜然威惠並行百廢無不舉焉
胡穎字叔獻湘潭人初中童子科紹定五年登進士授
[041-36a]
京秩歴知平江府兼浙西提刑榮王府十二人行刼
穎悉斬之卒官荆湖總領財賦頴為人正直剛果愽
學強記吐辭成文書判下筆千言援據經史切當事
情倉卒之際對偶皆精讀者驚歎一日輪對理宗曰
聞君好殺意在浙獄穎曰臣不敢屈太祖之法以負
陛下非嗜殺也上黙然
潘牥字庭堅閩人端平二年䇿進士牥語最切直歴衢
州推官淳祐中浙西常平幹辦公事
[041-36b]
李芾字叔章衡州人少自樹立以䕃補歴祁陽尉差知
徳清縣屬浙西飢芾置保伍賑民活數萬計累遷浙
西提刑時所部多盜羣穴太湖中芾跡其出沒按捕
之盜駭散虎丘有書院祠尹焞芾加脩剙置學官為
規約以教之學者甚盛咸淳初入知臨安以忤賈似
道去後知潭州城破舉家自殺謚忠節芾剛介不畏
強禦精力過人望之凛然猶神明而好賢禮下即之
温然居官亷白家無嬴資
[041-37a]
孫子秀字元實餘姚人紹定中以進士調呉縣主簿有
妖人稱水仙太保知府王遂將使治之莫敢行子秀
奮然請往焚其廬碎其像沈其人於太湖曰實汝水
僊之名矣妖遂絶日詣學宫與諸生討論義理辟淮
東總領所中酒庫開慶初為浙西提舉常平先是丞
相丁大全以私人為之盡奪亭民鹽本錢充獻羡之
數不足則估籍虗攤一路騷動亭民流亡子秀還前
政鹽本錢五十餘萬貫奏省華亭茶鹽分司官定衡
[041-37b]
量之非法多取者於是流散復業徙提㸃刑獄兼知
常州淮兵數百人浮寓貢院給餉不時死者相繼子
秀請於朝剙名忠衛軍置砦以居截撥上供贍之盜
刼呉大椿前使者諱其事誣大椿與兄子焴爭財自
刼其家追毁大椿官編置千里外徙黥其臧獲子秀
廉得實悉平反之尋以兼郡行部非便得請專臬事
擊貪舉亷風采凛然進大理少卿累遷湖南轉運副
使以迎養非便辭復移浙西提刑冒暑周行八郡三
[041-38a]
十九縣獄為之清安吉州有婦人愬人殺其夫與二
僕守捐賞萬緡逮繫考掠十餘人終莫得其實子秀
密訪之乃婦人賂宗室子殺夫僕救之併害以滅口
一問即伏誅又釋偽會之連逮者逺近稱為神明初
獄訟之滯皆由期限之不應使者下車或親書戒州
縣勿違而違如故則怒之怒之改匣又違則又重怒
之至再三而專卒四出巡尉等司繳限抱匣費不貲
則其勢必違子秀與州縣約到限者徑詣庭下吏不
[041-38b]
得要索亦無違者其後剙循環總匣屬各州主管官
凡管内諸司報應皆併入匣一日一遣公移則又總
實於匣以往於是事無大小纎悉畢具而風聞者反
謂專卒凌州縣劾罷之子秀笑而已移江東提刑度
宗朝知臨安府子秀磊落英發神采飛動與人交久
而益親死生患難營救不遺聞一善即手録之
陳塤字和仲鄞人歴福建轉運判官遷浙西提刑嵗旱
盜起捕斬之安吉州俞垓與丞相李宗勉有連恃勢
[041-39a]
黷貨塤禁革之弓手戴福以獲潘丙功為副尉宗勉
倚為腹心暴横貪害民所不堪塤至福聞風而遁塤
貽書宗勉曰塤治福所以報丞相也傳聞走丞相賢
輔弼不宜有此宗勉荅書曰福罪惡貫盈非君不能
治宗勉雖不才不敢庇姦凶惟君留意及獲福於隆
興衆欲殺之塤曰若是則刑濫矣乃加墨狥於市囚
之圜土初官浙西令官屬各以本司利害為一書新
任者具脚色申狀外不用啓劄其後馬光祖繼之亦
[041-39b]
有此例人皆韙之
陳宜中字與權永嘉人少貧入太學有文譽景定四年
為浙西提刑徳祐拜相入海卒於暹
唐震字景實會稽人少居鄉介然不茍交既登第居官
以公亷稱咸淳六年自知信州擢浙西提刑過闕陛
辭賈似道以公田屬震震謝不能行至部又以疏力
爭之趙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書
營救震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陳堅劾去之後
[041-40a]
知饒州元兵入府治執牘張案上使震署降震不屈
投筆於地遂死之贈華文閣待制諡忠介廟號褒忠
官其二子
陳肖孫奉化人咸淳元二年以善政事驟用繇大理丞
户部郎中知嘉興府兼浙西提刑尋兼度支郎官
王安節節度使監之子始為東南第七副將徳祐初賈
似道師潰蕪浙西節上疏乞募兵為捍禦授閣門祗
候浙西添差兵馬副都監收兵入平江合張世傑兵
[041-40b]
戰鳯凰港有功轉三官後守常州與元兵巷戰死之
徐道隆字伯謙武康人以兵部尚書為浙西提刑權治
安吉時文天祥去平江潰卒四出剽掠安吉尤甚有
㫖令道隆措置乃捕斬亂者數人梟市中既而范文
虎程鵬飛遺書誘降道隆焚書斬使元兵至臨平皋
亭山令間道入援時水陸皆有屯軍道絶不通議由
太湖徑武康臨安縣境勤王知州趙良淳縊死徳祐
二年正旦道隆為兵所執赴水死贈官賜諡立廟安
[041-41a]
吉越三日宋亡野史道隆為北兵逼逐至太湖三香/山不屈被害知安吉州趙與立其公
服同妻縊/於㕔事
吕文煥至元十二年從巴延至平江為安撫使圗治未
久隨軍去任
游顯字子明汴州人至元十二年隨巴延下平江入城
撫治軍民興復學校恤問孤寡民受其賜後除浙西
宣慰使
雷膺字彦正渾源人元太宗時以郡國選入官為萬户
[041-41b]
府掌書記世祖即位授大名路宣撫司貟外郎累遷
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時蘇湖多雨傷稼百姓艱
食膺請發廪米二十萬賑之行省以太多議存三之
一膺曰布宣皇澤恵養困窮行省臣職耳豈可效有
司出納之吝耶行省不能奪悉給之卒謚文穆
䝉古岱初以萬户從巴延平宋至元十二年行兩浙大
都督事十三年與索多舘伴文天祥會以臨安為兩
浙大都督府遂與范文虎入治府事逾月以都督鎮
[041-42a]
浙西
劉宣字伯宣太原人由中書省掾為河北河南道行勸
農副使至元十二年入為郎中從巴延及平章阿珠
平江南贊畫居多除知松江府未㡬同知浙西宣慰
司事在官五年威恵並著嘗奉詔理算各鹽運司及
財賦府茶塲都轉運司出納之數宣籍阿哈瑪特妻子
親屬所營資産入官縱其奴婢去為民復以集賢學
士除行臺御史中丞江浙行省丞相䝉古岱悍戾縱
[041-42b]
恣常慮臺臣糾之尤忌宣因嗾其黨誣以事朝遣官
鞠問宣就逮自剄於舟中宣忠義節撡為世所重時
皆悼之
䝉古台蒙古塔塔爾氏事世祖為博州路鄂囉總管至
元初又為監戰萬户佩金虎符改鄧州新軍蒙古萬
户從巴延阿珠南征有功制授行兩浙大都督府事
四遷為江淮行省平章政事未㡬拜行省左丞相還
鎮江浙時浙西大飢乃弛河泊禁發府庫官貨低其
[041-43a]
直貿粟以賑之居六年召還
申屠致逺夀張人至元初以荆湖經畧司知事授太常
太祝兼奉禮郎宋平焦友直揚居寛宣慰兩浙舉為
都事首言宋圗籍宜上之朝江南學田當仍以贍學
行省從之累遷江南行臺監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
郗顯李兼愬平章䝉古岱不法詔以顯等付䝉古岱
鞠之致逺慮囚浙西知其寃狀將縱之䝉古岱脅之
以勢致逺不為動親脫顯等械使從軍自贖改湖廣
[041-43b]
行臺卒官僉淮西江北道肅政亷訪司事致逺清脩
苦節恥事權貴家無餘産聚書萬卷教諸子如嚴師
然
管如徳黄陂人為江州都統制至元十二年入覲授湖
北招討使總管本部軍馬佩金虎符從阿珠南攻宋
平遷浙西宣慰使上時政五條以權臣抑不得逹後
丞相安塔哈命馳驛奏出征事入見世祖問曰江南
之民得無有二心乎如徳曰往嵗旱澇相仍民不聊
[041-44a]
生今累嵗豐稔民沐聖恩多矣敢有二志使果有之
臣亦不敢飾辭以欺陛下帝善其言卒官江西行尚
書省左丞謚武襄
史弼字君佐一名塔爾琿博野人以材勇見世祖給事
左右從巴延南征以功進定逺大將軍累遷江淮行
省㕘政改浙西宣慰使時霖雨粟貴弼發米十萬平
價糶之而後聞於省省欲增價弼曰吾不可失信於
民寧輟吾體以足之省不能奪又益出十萬民得不
[041-44b]
饑嵗星犯鉤鈐弼言頃以征日本船五百艘科諸民
民病之宜取阿巴齊所有船脩葺以付安塔哈庶寛
民從之官至平章政事
寗玊河陽人身長九尺膂力絶人從巴延下江南擢領
軍千户鎮守呉江長橋累官至浙西道都元帥時方
劻勷呉人賴其保障之功復新孔廟學宫禮賢下士
有古良將風卒諡武宣子孫後居呉江同里
徹爾鴻吉哩氏㓜孤讀書世祖召見留侍左右嘗使江
[041-45a]
南大徳初拜江南諸道行臺御史大夫改江浙行省
平章政事江浙稅甲天下平江嘉興湖州地極下水
鍾為震澤入呉松江以趣海嵗久江淤豪民封為田
浸滛泛溢敗諸郡稼朝廷命行省治之發卒數萬徹
爾董其役四閱月畢工入為平章政事
和和字子淵喀喇氏敦黙寡言嗜學能文成宗朝宿衛
擢太常院使至大間調大司農卿除山南亷訪使改
江南行臺治書侍御史遷淮西亷訪使皆有政聲泰
[041-45b]
定間陞翰林侍講學士遷江浙行省右丞弟庫庫
庫庫字子山由集賢待制累遷集賢直學士轉江南行
臺治書侍御史陞浙西亷訪使與和和皆為時名臣
世號䨇璧
鄧文原字善之一字匪石錢塘人在宋時以流寓試浙
西轉運司魁四州士至元末行省辟為杭州路儒學
正歴官翰林待制延祐初出僉江南浙西道肅政亷
訪司事平江僧憾其府判官理熈賄其徒訟以贓罪
[041-46a]
熈誣服文原按實罪僧而釋熈後以集賢直學士兼
國子祭酒經筵官致仕卒諡文肅文原内嚴外恕家
貧而行亷有文集若干卷内制集若干卷
王克敬字叔能大寧人由江浙行省照磨泰定間歴官
兩浙鹽運使首減紹興民食鹽五千引温州逮犯私
鹽者以一婦人至克敬怒曰豈有逮婦人千百里外
與吏卒雜處者汚教甚矣自今毋得逮婦人議著為
令卒官江浙行省㕘政謚文肅克敬在左司時會議
[041-46b]
中書堂言江南包銀民貧不能輸有司責之役户甚
無謂當罷之兩浙煎鹽户牢盆之役其重者尤害民
當免其他役議定以聞悉從之所至有政績時稱名
卿
王艮字止巗諸暨人歴官為兩浙都轉運鹽使司經歴
紹興路總管王克敬以計口食鹽不便嘗言於行省
未報而克敬為轉運使欲稍損其額或以為成籍不
可改艮毅然曰民實寡而強賦多今死徙已衆矣顧
[041-47a]
重改民籍而輕棄民命乎且浙右六郡髙賈輻輳未
嘗以口計也移其所賦散於商旅之所聚非良法乎
於是議嵗減紹興食鹽五千六百引尋有復排前議
者艮欲辭職去丞相聞之亟遣留艮議遂定遷海道
漕運都萬户府經歴又遷江浙行省檢校官建白時
政視轉運司尤多卒官淮東宣慰副使
吕思誠字仲實平定州人由國子學陪堂生擢泰定元
年進士歴官僉廣西亷訪司事移浙西時逹實特穆
[041-47b]
爾為南臺御史大夫與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誠劾之
思誠曰吾為天子耳目不為臺臣鷹犬也不聴已而
聞行省平章左右貪墨乃疏其罪流之海南累遷國
子祭酒論事左轉復為中書右丞大司農思誠氣宇
凝定素以勁抜聞不為勢利所屈
韓鏞字伯髙濟南人由進士歴翰林編脩國子博士監
察御史天厯初除僉浙西亷訪司事擊姦黜貪特舉
烏程尹干文傅郡邑為之肅然轉江浙財賦副總管
[041-48a]
自奉澹泊僚屬化之官至中丞
瞻思字得之真定人至元初自陜西行臺監察御史除
僉浙西肅政亷訪司事即按問轉運宣政諸官贓罪
郡縣無以墨聞者復以浙右諸僧寺私蔽猾民所謂
道人道民行童之屬𩔖皆瀆常倫隱徭役使民力日
耗契勘嘉興一路已二千七百人乃請勒歸本族俾
供王賦從之著為令思歴仕所至以理寃澤物為已
任平反大辟之獄甚衆卒謚文孝
[041-48b]
蘇天爵字伯脩真定人武宗時擢江南行臺監察御史
累官京畿奉使宣撫忤時相坐免至正七年朝廷察
其誣起為江浙行省㕘政條分目别細鉅不遺九年
以疾歸復起為兩浙都轉運使十二年妖冦自淮右
蔓延江東詔仍為江浙㕘政總兵於饒信克復之功
雖宿將不能過之其博學而知要長於紀載著述甚
多
樊執敬字時中鄆城人至正十年授江浙行省㕘政十
[041-49a]
二年督海運於平江將發宴犒於海口俄有客船至
驗其券信令入而不虞為海冦也既入港即縱火鼔
譟時變起倉猝軍民擾亂賊焚舟刼糧以去執敬走
入崑山自咎不解及還省賊犯餘杭執敬方被命討賊
海上至是事急不得去與賊巷戰射死賊七人賊勢
方盛執敬中鎗死事聞贈翰林學士承㫖榮禄大夫
柱國追封魯國公
夏原吉字維哲湘隂人洪武中以鄉薦入太學授户
[041-49b]
部主事歴遷至本部尚書永樂初兩浙大水詔原吉
往治令僉都御史俞士吉持水利集賜之凡二錫命
原吉每至詢延耆老講䆒法制身先而勞之却盖徒
步焦苦胼胝恒廢寢食目為發赤役兵民數萬人人
樂趨疏壅滯築堤塍瀹溝洫葺杠梁道滛水以入於
海水患大平奏發粟三十萬賑饑人分牛給種播時
百榖有謂水退淤肥請召民佃耕以益賦者事下原
吉原吉歎曰民疲極矣救死不暇况重役乎即馳奏
[041-50a]
曰車戽則徒勞民種殖則已失時何益於國上悟事
遂寢三年八月召總部政諭之曰鄉以部事付郁新
以浙西農務付卿庶内外協濟今新死矣爾其兼之
卒贈太師謚忠靜原吉勲徳寵眷為時元臣詳在國
史其徳量宏厚人莫能及使蘇時庖人烹肉過鹹原
吉不言惟嚥素飯而已瀕出侍卒失燎損一韈原吉
并以予之他若此甚衆或問量可學乎原吉曰吾㓜
時遇犯者則怒始忍於色中忍於心久則自熟殊無
[041-50b]
相校意是知量可學而然也又曰處有事當如無事
大事當如小事若先自張皇則中便無主矣世謂庶
㡬韓魏公云
周忱字恂如吉水人永樂初以庶吉士歴刑部主事
越府長史宣徳五年擢工部右侍郎賜璽書巡撫南
直𨽻總督糧賦忱與知府况鍾議奏減糧額七十餘
萬石又奏謂四年所定蘇郡秋租運南京倉及光禄
寺等白熟米五府六部官俸米計七十五萬五千有
[041-51a]
竒今已逾年纔納得七萬一千有竒未及十一而朝
之受禄者恒缺此坐府縣無専官耳請令每嵗暮遣
治農官分部輸南京從之九年嵗歉有司報飢民三
百餘萬口詔忱振䘏忱以乏儲思廣義倉以為水旱
常備初徴納之際粮長里胥掊剋多狀百姓動至逋
負又與况鍾䆒極其法先除免宿負七百九十餘萬
石創置水次倉塲每嵗算定各户秋粮夏稅加耗則
例填注由帖而分給之俾户自持帖赴倉輸注不涉
[041-51b]
里胥又别立粮頭與粮長同收互察粮長惟職催併
官為管督收完而撥運之其積出羡餘籍而貯之以
備賑濟又以往時軍民分運民失農時乃與平江伯
陳瑄議於淮安𤓰洲對船交兊加以支費奏而行之
又嵗運南京倉粮専給北京武職月俸者每石加耗
費六斗忱曰彼能於南京闗支獨不可於三府就支
乎既免勞民因得省耗六十萬請立濟農倉於六縣
移此實之用以濟農農無患矣亦從之又奏三府之
[041-52a]
田雖廣而農力甚苦比嵗朝廷屢詔勸糴以備濟䘏
縁旱潦相仍榖價騰踊難以舉行今臣以八年分徴
收之間措得前件耗米六十九萬石遇民乏食則以
給之又不獨以濟荒凡起運有所失損於此借償秋
成還官夫役築圍岸濬河防乏給亦然庶免貸責以
利兼并悉從其言又言驛夫馬役之弊及奏遷呉縣
學肇立太倉衛學治崇明塗蕩呉淞顧浦諸處水利
置范氏義田主管簿籍禁私粥以保文正之澤重建
[041-52b]
寶帶尹山夾浦三里諸大橋起百廢墜不能指數以
至琳宫梵刹動成駿功而公帑民財初不知費盖其
才畧超絶善謀果行而居心寛平量抱雄濶接物開
坦簡畧勢分集衆自廣最善於理財用人調停轉移
沛然無滯人謂其善計似劉晏庶㡬有古良相之風
蒞江南凡十九年遷位尚書而巡撫如故民尸而祝
之於虎丘寺諸處景泰三年致仕歸卒諡文襄
羅汝敬吉水人宣徳初為工部侍郎奉使看詳蘇郡
[041-53a]
嵗賦二百二十餘萬天下無與比而郡民徴運不勝
困弊卒之力不能繼官存其數實未始足列請於朝
得赦常賦三分為數七十萬宿逋為清久之户部復
舉舊負況太守鍾抗言之有失信於民之語詔復賜
免自是民力稍紓然富室田多輕額其重者多屬貧
下貧下猶疲弊望均一之恵繼乃得陳泰
陳泰邵武人景泰五年以右僉都御史繼周文襄巡
撫知前免租之詔恩未得均乃推廣調停之令以五
[041-53b]
升之田倍其賦而官田之重者止取正額於是澤始
均而賦輿不損上下咸便富者亦不怨之
李秉曹州人天順初以都御史巡撫一守陳泰之制
民益安之至其後遂不復改秉有大臣節此不具贅
翁紹宗鳯陽人正統十一年巡撫周忱奏脩築沿海
城堡守備倭夷遂以紹宗為都督僉事錫璽書俾總
理軍務紹宗在鎮甚久能舉其職協成事功
孫鼎字宜鉉廬陵人永樂間以鄉薦歴松江儒學教
[041-54a]
授楊文定公溥薦擢監察御史提督南畿學政先徳
行而後文藝學置本原録録諸生善行以身為帥不
事防察巡行所部令勿先報從單輿猝至諸生既集
便令閉門面試一文或止破題數首隨閱隨定畢便
開門呼名而出案牘隨之先後允愜私屬者自不及
入嘗見庭橘方熟命左右摘嘗因令分畀諸生同㗖
之一生取其二鼎問之以奉親對鼎大賞倍遺之庚
午秋試時上北狩鼎小試罷謂諸生曰諸君從有司
[041-54b]
當簮花燕餞今日為臣子枕戈之秋老夫不敢䧟諸
君於不義乃與飲茶令從中道行自步送出諸門既
而詣闕上疏請隨所用以效死不報乃自矢於文信
公祠去復蒞所部道遇金尚書濓慷慨對泣有萬里
丹𠂻扶日月兩人清淚對山河之句
陳選字士賢臨海人成化中以監察御史提學南畿
言稱古昔動著儀則至誠相臨物莫不動條頒冠祭
射儀俾諸生時習之每按部就止學宫徐行審觀周
[041-55a]
旋磬折絃歌豆豋古風郁然勸導講誦士心感切成
就興起不可縷數前後三年變色之語不見於衿佩
折箠之笞不下於皂輿仕終廣東左布政
李謨天台人郡學訓導不受士贄有以時苗留犢圗
請楊尚書翥題詩以贄謨録詩而還其圗韓陽山隂
人伍禮臨川人皆訓導陽郡學禮長洲學皆善教有
文持身不茍陽終廣東右布政禮知曹州聶大年黎
擴皆臨川人擴教授大年呉縣學訓導皆工文詞有
[041-55b]
聲大年尤善書陽在永樂謨福正統大年景泰擴天
順間也
劉魁字士元髙唐人成化十七年以監察御史巡按
蒞郡不為崖岸而風裁自振時滛雨為沴山崩湖溢
連郡田稼滅沒莩死萬數而當道一不以聞征歛如
故魁排衆議力陳於朝言極剴切大率謂財賦資人
以成人者財之本也今欲取其末而先絶其本假令
盡得其末以快目前後日之計已匱矣況無得乎又
[041-56a]
民窮為盜或至狡竊於時誅討則所費亦不止若逋
稅而已也詔户部下郡縣覈實㑹魁代去不果行民
坐是痍瘵久不能復追思甚深
[041-56b]
姑蘇志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