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48 東林列傳-清-陳鼎 (WYG)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林列傳卷九
            江隂 陳鼎 撰
 明
  李邦華傳
李邦華字孟闇一字懋明江西吉水人少讀史至諸葛
亮顔真卿文天祥諸傳慨然流涕同邑鄒元標一見竒
之邦華遂從講學萬厯三十一年同父廷諫舉於鄉明
[009-1b]
年成進士知涇縣事實行常平社倉保甲諸法擢山東
道御史首論用人非祖制條上十議時衆正淪替吕坤
鄒元標顧憲成皆被逐而王紹徽徐兆魁等猶目側東
林諸賢為朋黨邦華發憤抗疏分别邪正引蔓批根先
後羅列明如指掌福王之國需贍田滿四萬頃邦華曰
如此則之國無日矣疏言時勢所不能祖制所不可而
皇貴妃顧戀母子鄭國泰竊弄威福臣不能為解也且
引舊輔王家屏嘗沮三王並封之議封還詔旨今首輔
[009-2a]
葉向高何無片言執奏語皆戅激福王卒就國他日向
高早朝遇之舉炬熟視曰今日始識李御史不敢忘君
讜論出按浙江矢志澄清謂巡方在安民安民在去貪
吏故事按臣供億取給贖鍰不足則預征之州縣邦華
曰獄未成而坐贓非所以訓亷也悉蠲罷之即所薦舉
無敢餽謝者㑹大旱請賑未報可先出官錢市米活民
無算中官織造為杭病數請停遣以有司領其事卒坐
剛直忤時以例遷山東副使不赴天啟初起兵備副使
[009-2b]
分守易州明年陞光禄寺少卿旋用邊才薦陞右僉都
御史巡撫天津妖賊圍景州急邦華方到官猝用竒兵
斬俘四千人全景武諸州縣進俸一級時遼事戒嚴行
間言東征輒心悸邦華樹幟選鋭卒出關令曰願者立
幟下否則聽去初僅有赴者久之軍中相語有不立幟
下者不得為李公帳下兒乃爭立幟下邦華復請募兵
治戰守具置營房軍市使兵不離伍訓練以時一年而
津兵可用累賜蟒服金幣後先加俸三級召為兵部右
[009-3a]
侍郎㑹楊漣疏斥魏忠賢二十四罪忠賢及魏廣㣲等
銜東林諸臣大興黨獄斥清流殆盡而邦華一人僅存
樞輔孫承宗督師行邊請入見言事廣㣲遽指為邦華
所召將不利於君側忠賢大恐矯旨趨還鎭明日御史
李蕃并劾邦華於是邦華亟請歸養去旋削籍崇禎改
元殛閹黨詔起工部右侍郎總督河道尋改兵部協理
京營戎政進本部尚書京營自于謙後法盡壞老弱與
空籍半之而董戎政者率勲臣子弟與中官相倚三備
[009-3b]
兵營冐占尤多皆莫敢問邦華汰虛核實省太倉二十
四萬石又補實軍四千餘人馬四百匹營務稍振而勲
戚中貴銜之者衆亡何遵化失守邦華厲兵樹壘請列
營近郊為犄角而羣言交沮反坐以廢弛軍政罷去出
都時勛貴又使所汰軍譁掠於途營務由此復壞越二
載帝御經筵言及李邦華辦許多實事乃被人言歎息
久之十二年特起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建議守江
東不如守江北守下流不如守上流宜於滁和全椒間
[009-4a]
駐兵屯田以固門戸池陽間遣大臣開府采石置哨太
平水陸兼制以固咽㗋又請徐州設總督宿重兵通南
北為神京應援不果行而治兵簡將營伍一新以父憂
歸十五年服除起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具疏力辭又
改北左都御史掌院事邦華之憂歸也自謂忠勤結主
知而數為小人中撓不復希柄用既聞畿輔事急辭冢
墓與家人訣曰此非臣子高臥時也行抵湖口始聞後
命而國事不可為矣大帥左良玉潰兵東下刦掠横甚
[009-4b]
留都文武無人色邦華停舟檄告良玉曰頃者義旅雲
集討逆勤王麾下不以此時枕戈礪劍與疾同讐而所
過殺掠江流中梗負君恩而受惡名為千古戮笑智者
所不出也其即日嚴戢部曲捩舵回船勿過皖江一步
以實流言某當為麾下濟此饑軍否則義旗囘指不得
以玉帛相見矣良玉捧檄心折於是邦華飛騎告安慶
巡撫發庫銀十五萬餉軍衆乃大定翌日邦華親詣其
營宣諭諸將士良玉乃申軍令斬淫殺者四人以殉還
[009-5a]
所掠漕鹽艘五百男婦四千餘人勒兵還鎮邦華力也
既入朝跪奏良久帝為嘉歎數目之邦華勵精執法與
御史更定憲規摘斥貪墨四人為安攘計甲申三月賊
破固關帝集羣臣問大計泣數行下邦華宻請帝居守
以東宫撫軍南京略曰向者志在滅賊今且求自守不
可得矣兵餉匱於内偵探絶於外皇上為中國臣民社
稷主則當為中國臣民死守勿去請急下罪已詔激發
忠義召天下大臣宿將飛馳入援内帑所積盡發餉士
[009-5b]
天心悔禍人心拔起逆賊之首未必不可藁街致也所
慮東南渙散收拾無人萬一腹心禍起孝陵不免震驚
考先朝成祖北征仁宗以東宫監國南都中外宴然臣
見皇太子英武端凝宜急倣仁廟故事撫軍南京簡親
王大臣忠智威望者數人專敕輔弼軍國大事便宜施
行迫不可緩也疏入三日不報又請定永二王速分封
東南鼎建藩服語皆憤切流涕帝袖之遶殿行且讀且
歎宻語閣臣陳演曰憲臣言是已而外廷誤傳南遷科
[009-6a]
臣光時亨諌止帝恚演語洩遂并寢其議當是時賊逼門
庭道路梗塞監國分封不早為之圗而議行於危亡之頃
又無强將重兵為之擁衛事無及矣邦華又言賊偵諜滿
京師多倚勛戚中官家為窟穴乞嚴勅勛貴覺察内外周
防而中官守城千古覆轍不可不切慮也竊觀在朝諸臣
真正邊才實難其選如袁繼咸張國維路振飛差有方略
堪禦賊史可法饒忠膽南方當耑委之疏上又不報三月
十六日率諸御史登城城守中官拒以矢石痛哭而返明
[009-6b]
日賊破外城遂移宿文信國祠酹酒三揖曰邦華先生里
人當國難無可報惟一死從先生地下耳因誦人生自古
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是夜趨大内奏事不得入
十九日城陷聞帝殉社稷朝服北面泣拜更青衣角帶
曰國事至此臣雖死當素服待罪且誡家人曰未知上
所在勿殮吾屍遂自經死屍坐中堂顔如生越三日梓
宫出東華門始殮腰帶間有帛書贊曰堂堂丈夫聖賢
為徒忠孝大節誓死靡渝遭國不造空負良謨臨危授
[009-7a]
命庶無愧吾年七十一邦華家食時嘗畫䇿禦九蓮山
冦興復郡邑書院與賢士大夫討論聖學士多興起其
出而服官霆奔嶽立終以黨人故旋起旋廢多在林泉
不得竟其用奏議雜文數十卷自題曰留丹集我
朝順治十二年贈太保吏部尚書諡忠肅賜祭葬立祠
額曰旌忠子士開邑諸生與弟士國同舟赴郡士國溺
死士開仰天大呼曰弟既死吾何獨生一躍入水而逝崇
禎末命建坊旌其孝友
[009-7b]
外史氏曰悲哉先生愍皇帝之諸葛武侯也若使無小
人排擠畀以大柄彼河北之賊可屈指而滅矣奈何以
愍皇帝之賢竟為羣奸所蔽致先生不安其位而君臣
卒與社稷俱亡甚矣小人之害國家也
  凌義渠傳
凌義渠字駿甫一字茗柯浙江烏程人少負令聞與同
郡温璜受知於邑令馬思理天啟五年成進士除行人
崇禎三年考選授禮科給事中為人美䰄鬑鬑頎體秀
[009-8a]
眉翛然塵外與人言呐不出口至抗論國事則又侃如
也崇禎中請復首善書院并東林被斥諸賢三河知縣
劉夢煒甫蒞任失鞘銀三千以責償急自縊死義渠上
疏言比年以來兵興盜起法令滋章催科善者註上考
鈎索良者為能吏遂至以金錢殞命吏恐天下妄議朝
廷之意重在金而不在官亦重在獲金而不在獲盜也
詞甚抗直帝特原之宜興溧陽亂民焚掠巨室義渠又
言國家所與立名分紀綱耳魏羽林軍士縱火焚領軍
[009-8b]
張彛第高歡以為天下事可知日者發奸之令方嚴告
宻之門漸啟藩國悍宗入京越奏里閭小故排闥聲寃
甚至僕䜿可以侮家長下吏可以箝本官市儈可以持
紳衿盜賊可以傲失主此春秋所謂六逆者也夫天下
所以治者耑恃此上下之分苟防維决裂無復界限即
九重之上安所藉以提挈萬靈役使羣動也哉歴禮科
右戸科左給事中主山東鄉試擢兵科都給事中義渠
在省垣殫思竭慮諸凡冦敵情形撫鎭功罪東島叛局
[009-9a]
西陲釁端目灼心衡口營手畫先後所上疏洞中窽㑹
而言流賊及島事者人尤稱之其言流賊也謂滅賊之
明旨屢更而逆燄燎原如故率土之搜求既罄而師徒
不競如故就外之布置言之有能灼知賊情據實入告
不事虚飾者乎有能慷慨枕戈滅此朝食誓不共戴者
乎就内之調度言之有能袪拘牽之文法舉事權而聽
閫外之操縦置小小利鈍不問者乎有能排羣䇿而持
一斷實使閫外知所禀承不為游移者乎以爭在呼吸
[009-9b]
之軍機而既俟成命又俟部覆又俟部咨費時曠日比
馳至行間而面目全非先著已不在手矣以信賞必罰
之軍政而歆以爵賞懼以顯戮者無虛日繁多易褻積
久生玩恐溫文自此不靈嚴檄亦因之不震矣其言島
事也謂東島孤懸海外十數年來保聚日衆轉餉甚艱
向來一切仰給於鮮今鮮路阻絶何所得食不但外侮
宜防亦且内潰堪慮居無何島衆果潰挾帥求撫義渠
又言兵丁譟變屢聞主帥廢置任意將踵唐藩鎮故事
[009-10a]
請陽撫而隂用勦募死士以縳兇渠用反間以離叛黨
同惡必至相戕及新督奉旨出海則云殱渠散黨宜速
不宜遲速則可以圖功遲則更釀他釁其後皆騐時温
體仁當國與義渠同里介然獨立不為附和以例出為
福建右叅政陞湖廣按察使蘇松兵備山東右布政使
南京光禄寺卿署應天府尹事十六年陞大理寺卿明
年三月乙巳冦犯都城丁未有旨召對趨赴長安門旦
不啟扉俄傳城陷義渠還寓門人李評事以愍皇帝凶
[009-10b]
問告義渠矍立負牆哀號動地以首觸柱血流被面李
牽衣止之喻以留此身以有待義渠厲聲曰吾與爾道
義交當共相朂勉何為姑息哉揮出之據几端坐鬚髯
怒張取生平所愛書籍焚之曰無汚賊手次日具緋衣
向闕拜復南向稽首作書與父㸃畫端凝不苟闔戸自
經死年五十二義渠天性清約讀書論文外泊然無營
任兵垣日九邊大帥餽遺概不受或委曲旁致拒益峻
初為給事當辛未試士上書願以不變塞之學為諸士
[009-11a]
告以謹財用戒馳逐惜時日為事君之本居平聞爆竹
聲則懾爪甲䕶痛未嘗剪及臨大節奮不顧身如此在
東省得士如王漢張令錫魯友徐丕訓皆殉難死與義
渠同受知之溫璜為徽州府推官亦死於難義渠所著
有湘烟録使岷詩及奏議八卷
外史氏曰噫嘻痛哉當時執政者無一人如先生之識
見也止知立門戸以邀利禄而不顧國家之門戸賊至
臥榻之前而猶怡然者何耶有所恃也所恃者何叩頭
[009-11b]
搖尾以求大用為卿為相為公為孤而已余讀先生傳
不勝疾首而痛心焉嗚呼悲哉噫崇禎之朝春秋所謂
六逆世界也余聞之父老云奸宄以細故動輒叩閽家
奴恃財賂官吏輒撻家長而斷其出戸下吏往往以賄
貽上司輒掲其炙詐市井小人衙門胥役或恃財貨輒
恥辱其紳衿民間失盜文武官吏勾攝絡繹不報即以
諱盜罪之痛撻重枷羈縻犴狴不破家不已父子兄弟
搆訟官吏受子弟之贓反辱其父兄於時民之怨氣上
[009-12a]
干於天而大吏端拱堂宇勿為之直朝廷察察於上自
謂英明賢材席不暇煖而貪墨百足把持久踞津要撫
按去清亷而薦汚濁以中官為腹心曰此吾一家人也
必能為國孰知亡天下者乃即此輩耶嗚呼有天下者
愼毋以察察為明慎毋以家人同類為心腹而委任之
至於身死國亡夷滅其子孫為天下萬世笑也
  汪偉王家彦吳麟徴孟兆祥子章明/劉理順合傳
汪偉字叔度一字長源南直江寧人其先籍本徽州為
[009-12b]
諸生時即有膽識當東林諸賢被逮人情洶洶皆閉戸
不敢出偉䇿蹇直抵無錫賃舟河下慰勞諸君子北上
人或危之偉曰好男子不於此時此處求死平生所學
者何愧我一書生耳不得附驥尾為恨又何畏哉崇禎
元年成進士授慈谿知縣邑有虎災無能獲者偉齋宿
禱於神明日即得之剖其腹有乳虎五患遂息十一年
思陵擇知推治行卓絶者入翰林擢授檢討十六年闖
獻連破荆襄兵鋒復及淮上偉知時事不可為欲保金
[009-13a]
陵以固根本乃上江防綢繆疏首言布置謂金陵城週
百二十里從無守法賊自北而來則淮為之防自上而
下則九江為之防故禦淮即所以禦江守九江即所以
守金陵也宜駐重臣於武昌建督撫於九江并分設兵
部侍郎於太平采石浦口以備非常次言用人謂守江
責督撫守城宜責京兆留都首重清議清議所歸即人
望所屬宜擇久任地方威望素著如臺諌詹兆恒葉樹
聲郭維經成勇等舊撫如袁繼咸方孔炤者以備督撫
[009-13b]
京兆之選又言兵非舊額額兵虧而餉不减水戰需船
船壞而費難稽當清釐額餉以土著衛所之官舍餘丁
擇壯勇者補伍整練兵舫以助聲援或有不足鹽課漕
艘可以暫借江廣料解權改折色凡條奏千餘言其後
九江開閫太平建牙皆緣其議也明春賊戈犯闕偉語
閣臣事急矣宜遣大僚分守畿輔八郡一切得便宜行
事而都中城守文臣自閣臣以下武臣自公侯以下各
率子弟分汛嚴防城中百姓家自為守統以紳士而京
[009-14a]
軍分番廵徼以待勤王之集魏藻徳曰大僚守畿輔辭
尊居卑舍危就安誰肯為者偉曰此何等時猶較尊卑
計安危耶請以一劇郡見委得身先之藻徳哂其早計
未㡬而眞定叛兵縳撫臣送賊偉聞泣曰事至此乎作
書寄同里陸給事朗曰闖賊襲據眞定奸人布滿都城
外解絲粟不至諸臣無一可以支危亡者如聖主何竊
恨平時誤國之人終日言門戸而不顧朝廷之門戸終
日言聲氣而不顧窮民之聲氣今日當何處伸其狂喙
[009-14b]
耶時賊已臨城守城軍尚枵腹司餉官猶索常例不時
給偉帥同鄉出貲市餅餌以供城西守者他城各效之
乃得食十八日召親知各贈以金與之訣顧繼室耿善
撫幼子耿泣曰君不以雍氏待我乎偉瞿然曰若此能
成吾志矣十九日昧爽耿以幼子屬其弟因衣其新製
衵衣上下固縫引刃自剄不殊復投繯乃絶時年二十
三偉欣然起拊耿曰眞成吾志矣移其尸於堂乃援筆
書壁曰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城陷翰林院檢討東
[009-15a]
宫日講官汪偉同繼室耿氏死節作書貽子勉以忠孝
乃自經於堂福王立贈偉正詹予諡我
朝順治十年賜諡文毅立祠江寧同死者則王家彦吳
麟徴孟兆祥及子章明劉理順等王家彦字尊五福建莆
田人天啟壬戌進士與范景文金鉉輩為金石交時為戎
政侍郎守安定門督戰甚力亡何内官降賊迎賊入被
執不屈大罵賊怒殺之城樓火焚其屍南都福王立贈太
子少保兵部尚書諡忠端吳麟徴字聖生號磊齋浙江
[009-15b]
海鹽人天啟壬戌進士逆璫向使人招之不赴時官太常
寺少卿城破即自經死贈兵部右侍郎諡忠節孟兆祥
字允吉號肖形交河籍澤州人天啟壬戌進士居官亷潔
自持日與子章明講濓洛之學時為刑部侍郎妻吕氏
子章明癸未進士子婦王氏同死兆祥贈刑部尚書諡
忠貞章明贈河南道御史諡節愍劉理順字復禮號湛
陸把縣人幼與吕維祺結洛社之㑹有志於聖賢跬步
不茍鄉黨有劉夫子之稱甲戌成進士歴官左春坊右
[009-16a]
中允妻萬氏妾李氏全家死者十八人贈正詹事諡文
正妻贈淑人妾贈孺人
外史氏曰甲申當天地否塞隂陽混沌之時諸君子能
以皎皎之身歸之君父不為賊汚嗚呼此詩書禮義之
教深也
  吳甘來傳
吳甘來字和受號葦菴江西新昌人崇禎戊辰進士為
外吏以循卓著入為尸科都給事中以敢言稱倪元璐
[009-16b]
素重之與黄道周諸君子相往來時奸人有道學之禁
專攻東林甘來請復東林書院召被斥諸賢言辭侃侃
温體仁沈一貫惡之曰不殺吳甘來無以息黨禍也甲
申三月城陷作書與兄泰來曰弟不死無以事君兄若
死無以養親古人親在兄弟同難必存其一者此也使
皇上在則遜國程濟土木袁彬皆可為也否則求真人
於白水起斟鄩於有仍是弟雖死猶生也兄努力之遂
沐浴冠帶北向再拜者五南向再拜者四賦絶命詩一
[009-17a]
章曰到底誰貽四海憂疾雷悄悄破城頭君臣義命乾
坤曉狐鼠干戈風雨秋極目山河空洒淚傷心離亂此
生休懸知今日難為繼惟取忠魂萬古留取佩帶自經
死南都福王立贈太常卿諡忠節
外史氏曰先生以皎皎之軀為東林諸君子之後勁直
言敢諫震動一時天下聞風而興起者多矣及社稷亡
天子身殉乃從容授命讀其所與兄書眷眷君國雖死
不忘可謂忠矣
[009-17b]
  王章許直成徳合傳
王章字漢臣號芳洲武進人少孤母教育之崇禎元年
成進士授諸暨知縣章善飲祖帳歸少暮母輒訶跪予
杖曰朝廷以百里授酒人乎章伏地不敢仰視自是罷
飲酒治暨有恵政期月恩信大洽乃與士大夫日講忠
孝節義之學宗程朱之正脈浙中從陽明之學者悉反
正而歸之尋調繁鄞縣暨民立幟約拒鄞之來迎者於
境曰令我令也爾何為鄞民亦譁曰令我令也爾何為
[009-18a]
瀕行自縣至楓橋六十里壺酒豆肩不絶吏民哭相嚮
倪元璐為文紀其事美之治鄞入覲卓異考天下第一
復任凡九年再奏績授工部營繕司主事時帝明察知
考選失當親䇿諸臣於廷章魁傑疎眉朗音帝數目屬
之擢陜西道監察御史章感泣益務風節諫止宫操連
疏告江南旱劾内臣冐功權貴皆奪氣會甘肅巡按差
滿巖疆懸西北又數罹兵凶人憚不前題註章章曰嘻
東西南北惟君命疾馳叱馭入關陟嘉峪抵天山按部
[009-18b]
不到地悉身經道鎭請設兵衛却之劾巡撫侵餉剥民
弛邊政莊浪冦警聞巡撫急徴兵章曰無庸此屬貪而
易縻且饑驅故為亂不如撫之親䇿馬入其帳諭降羣
羅拜近衛洪化番者僧也而徤訟其寺建自成祖歴年
久富盛諸將利其貲乘機請殱之移文㑹章章曰彼𨽻
於我即我人以天子法吏不能平其獄而戕盈城之命
是賊也持不可遣河西㕔解之兩河旱章為文檄城隍
曰御史奉命西巡枉受一錢戕一人致干天澤神殛御
[009-19a]
史毋虐吾民爾神血食兹土不能請上帝蘇此一方當
奏天子易爾位焚檄即大澍雨士民創雲雷閣以志異
按甘肅二年疏百八十上及入補河南道御史巡視京
營時崇禎十七年之二月也按籍京營額軍十一萬竒
章喜曰兵至十萬尚可為戎衣入軍㸃閱半鬼籙餘冐
伍者皆憊甚屍行無生氣矢鉤刀缺聞礟聲掩耳馬未
馳輒墮章頓足曰國家養將士三百年至此吾屬已矣
悲乎如國事何急請召甘肅貧番數千可掣賊後不報
[009-19b]
附書族子南奔曰此臣章畢命時矣亡何賊破眞定京
師大震章與給事中光時亨守阜成門毎三堞得一軍
章自三月三日登陴閱十日遂寓舍沐浴易新衣冠家
人駭曰人故衣敝衣公何新為章不應十八日賊破彰
義門章手發二礟賊少却須臾各門礟聲絶時亨青衣
而前曰賊入矣公守此待死乎章叱之大聲呼將士入
衛因䇿騎前賊騎將邏城突至連呼下馬時亨倉皇下
長跽乞降章操鞭箠不顧叱曰吾視軍御史誰敢止吾
[009-20a]
馬者賊槊章股遂墮章罵曰逆賊無天勤王兵且至我
死爾輩不旋踵矣賊怒攢槊刺殺章抵暮家人覓章屍
猶一手據地坐張口怒目勃勃如叱賊狀云光時亨者
故悻悻方賊急時帝將南征令太子監國時亨沮之曰
豈欲為靈武故事耶廷臣不敢發至是拜賊馬首尋伏
誅章妻姜在籍聞章死一慟立殞次子之栻死閩亦甚
烈與章同死者吏部員外郎許直兵部郎中成徳也直
字若魯又字一箴號桂玉南直如臯人甲戌進士素以
[009-20b]
理學自任城陷聞帝崩作絶命詞四絶云率土皆臣自
聖明狂氛何事敢縦横驅除若得桓糾力一斬元凶盡
洗兵君國深讐&KR0429古今么麽逆䜿逼相尋微軀自恨無
兵柄殺賊徒殷報主心擲筆飜然辭世行老親稚子隔
幽明丹心未雪生前恨青簡空留死後名在天靈爽念
高皇開闢當年垂裕長願侍君王耑謁帝哀祈重使國
威揚遂投繯死贈太僕卿諡忠節徳字元修號立升懐
柔籍霍州人辛未進士與黄道周倪元璐最善聞帝殉
[009-21a]
社稷擕鷄酒至東華門哭奠梓宫大呼皇帝觸堦而死
母張聞之歎曰為子死忠為母當死義死而得正斯已
矣遂入室自經妻霍及妹俱縊死甥李成龍亦死先是
懐柔陷徳父文桂罵賊死徳妹及徳二妾童氏蕭氏俱
縊死前妻劉氏與一女因徳昔年建言廷杖遣戍而死
於道贈光禄卿諡忠毅
外史氏曰當此之時大官大禄者多迎降賊馬首恐後
三先生視死如歸直為乾坤増色矣
[009-21b]
  趙譔陳良謨陳純徳俞志虞彭琯顧鋐合傳
趙譔字鎭所雲南昆明人天啟四年舉於鄉除貴州龍
泉知縣崇禎十五年以禦土冦功行取明年授四川道
監察御史巡視中城獲賊諜誅之賊破京師譔為所獲
械之譔嗔目大罵賊刀杖齊下死於白㡌衚衕同時以
御史而死節者四川道御史陳良謨福建道御史陳純
徳貴州道御史俞志虞及譔而四良謨初名天工字士
亮號賔日鄞縣人辛未進士以大理府推官入為御史
[009-22a]
巡按四川城陷自縊妾時氏年十七歸良謨方百餘日
欲遣歸母家時執不可嚴粧與良謨同盡純徳字靜生
號滋園湖廣零陵人庚辰進士是年二甲出身者俱蒙
恩召對即授翰林院科道官純徳以奏對詳明稱旨授
御史十六年命督學順天聞警歸京師亦自縊福王立
南都俱贈太僕寺少卿諡恭節志虞字華隣浙江新昌
人崇禎甲戌進士居官以侃直聞城破整衣冠北向再
拜自經於㕔事賊至其家儼然垂紳正笏據座如生搜
[009-22b]
其室僅脱粟數斗而已賊太息而去福王立南都贈太
僕寺少卿諡節愍同時死者又有彭琯顧鋐琯字予白
四川永川人甲戌進士官工科給事中城陷賊迫之降
不屈大罵曰我為朝廷諍臣不能未雨綢繆致賊奴猖
獗攻陷神京撫躬自問無力勦絶賊輩肯降賊乎即自
剄鋐兵科給事中字青城成都人丁丑進士城陷自殺
俱贈太僕少卿諡節愍
外史氏曰天地反覆之時諸君子於擾攘中能從容以
[009-23a]
扶名教非其平生素漸孔孟之道深得程朱之學者烏
能若此哉自汪偉而至顧鋐十五人皆出於温體仁楊
維垣雷平蠅蚋二録大書曰此東林之餘孽也不去之
何以清朝廷孰知臨大節而不可奪者皆此輩餘孽耶
嗟乎紫之奪朱鄭之亂雅猶可也至小人逞利口以覆
邦家其禍可勝道哉
  周鳯翔傳
周鳯翔字儀伯號巢軒山隂人以大興籍為督學左光
[009-23b]
斗取生員第一崇禎改元登進士歴官司業許士柔者
祭酒也為翰林時曽撰故左都高攀龍誥文有年矣至
是謂失當降其官調之鳯翔曰臣故翰林也例翰林撰
詞茍不當則閣臣竟裁之不則駁回使另撰而士柔於
十年前初擬之詞未聞駁回使改撰也今忽曰失當是
以閣臣之罪罪士柔也且誥詞非不當也當崔魏肆燄
臣節㡬盡含血負肉誰不畏死樂生而攀龍首以身殉
皇上既憐而褒之中外想望以為推忠奬烈不知宜如
[009-24a]
何鼓勵今特以中書科先入寶簿及其子世學不諳事
理之故反指摘誥文遲其贈䘏夫褒諡之典久奉於王
言而綸綍之詞未頒於尚璽使泉壤悲殊恩之久稽而
輿情咎載筆之有失則是以世學而累士柔以士柔而
累攀龍恐非陛下推忠奬烈之盛心也不報既而遷諭
徳充東宫講官是時賊勢迫召對平臺問滅冦之䇿言
論慷慨上為流涕㑹軍需告急議税民間間架錢鳯翔
曰事至此是宜收拾人心時也尚可括民財以搖國勢
[009-24b]
耶昔賢謂民心一失不可復收國勢一傾不可復振正
謂是也尚書倪元璐亟持其言亡何京師陷有𫝊駕出
狩者鳯翔思扈蹕倉皇奔探見賊據殿坐而魏藻徳陳
演侯恂宋企郊楊維垣周鍾等各帥百官入朝賀鳯翔
至殿前視之大哭急從左掖趨出百官皆驚怖不知所
為而賊第顧之不及為問庶吉士張家玉者鳯翔前一
年㑹試所取士也抵賊書詬賊賊縳之夾兩刃脇降不
屈且其言愈辯侃侃賊怒甚曰是何物子急取其父母
[009-25a]
來刳其腸觀之家玉心動乃陽為好言謝賊賊舎去歸
而告鳯翔鳯翔拒之曰安有此事而告我者吾父母猶
在也夫吾不能為二親生矣家玉出鳯翔作書辭二親
其詞甚哀書畢再拜慟哭自經死其題壁有曰碧血九
原依聖主白頭二老哭忠魂葢痛之也福王立南都諡
文節贈禮部侍郎祭葬封贈三代如其官我
朝順治九年追䘏前朝殉難官贈禮部侍郎諡文忠初鳯
翔為司業時監進溢米則諸生廩也鳯翔不受儲之得數
[009-25b]
千石賑饑民靈璧侯家奴辱諸生鳯翔撰封事侯徒跣
拜大成廟伏罪不聽必捕其家奴付刑部乃已其清峻
如此其後張家玉起兵廣州抗我師累破龍川博羅連
平長寧諸縣退屯増城轉戰凡一年力屈死
外史氏曰野史記先生當京城陷聞賊&KR1053帝后屍於東
華門外殮以栁棺覆以篷厰無有敢往者先生奔詣痛
哭至失聲歸而自經二妾從之噫此何時也而猶秉此
禮乎嗚呼非烈男子不能也
[009-26a]
  申佳𦙍傳
申佳𦙍字孔嘉一字井眉號素園其先晉人徙永平佳
𦙍六嵗而孤家貧力學崇禎四年舉進士授河南儀封
知縣減省條教與民休息邑界大河多劇盜佳𦙍申明
保甲令民更相約束奸無所容盜賊衰息豪民張甲者
素不法復能持吏短長前後莫敢問佳𦙍按誅之霪雨
河决&KR0712舟自臨視雷雨晦㝠吏民叩首請登㟁佳𦙍不
可親操圭璧實土楗塞之隄成民得無患調繁把縣杞
[009-26b]
地大俗侈豪貴請寄無虚日佳𦙍素清嚴造謁不行豪
奴强横為民害者立抵於法時流冦充斥雍豫間所過
攻陷城邑有掃地王者率精騎萬人環攻把佳𦙍集士
民城守凡數晝夜間出竒兵奮撃賊稍稍引去佳𦙍聚
父老謀曰賊雖退顧土垣不足任樓櫓亟易以甓三日
而城具擢吏部文選司主事方是時懲貪法嚴而士大
夫營殖不少衰銓司尤甚佳𦙍廉直自勵非其人不與
交退食燕坐人莫敢干㕔事非黄道周劉宗周東林諸
[009-27a]
君子來不設座也㑹畿輔警上便宜數事帝優答之轉
考功員外郎佐大計黜陟無所私頗忤權要意薛國觀
方柄國與學士文安之有卻中以蜚語及佳𦙍佳𦙍故
安之所取士也佳𦙍上書太宰請獨受譴不聽降南京
國子監博士國觀敗稍遷大理寺評事明年遷太僕寺
丞十七年巡近畿馬政聞李自成已破居庸分兵自眞
定入郡縣望風奔潰議入都赴難或言京師危在旦夕
君幸居外可徐圖進止佳𦙍慷慨流涕曰我固知京師
[009-27b]
必不守然君父有難安危共之何所逃避遂䇿馬疾入
門扃已旬日矣徧謁諸大臣畫戰守䇿甚悉皆不能用
因貽書子涵光曰行已曰義順數曰命義不可背命不
可違吾受國恩厚誓以死報三月十八日聚賔客為仲
子行冠禮曰昔人所謂冠帶見先人於地下也十九日
城破或請易服匿他所佳𦙍笑曰吾此來何為者念起
㣲賤食禄十三年國家事至此豈敢愛死吾志决矣兩
僕環守不去紿之曰我自擇善地至王恭厰有灌畦巨
[009-28a]
井僕窺其意急挽之斷袖躍入僕呼號營救佳𦙍呼曰
若歸慰太安人君亡與亡有子作忠臣毋過戚也遂歿
贈太僕寺少卿諡端愍佳𦙍比屋同里而死難者則浙
江道御史馮登垣戸部郎中周之茂兵部主事楊㑹英
草厰郎中徐有聲工部員外王鍾彦戸部主事郝允耀
中書宋天顯滕之圻阮文貴史可觀光禄寺正于騰雲
工部郎中李逢申大理副王應遴兵部武選司劉養貞
戸部員外寗承烈太醫院吏目楊元兵馬司吏目姚誠
[009-28b]
順天府尹陳貞逹推官劉有瀾教官王詵張體道閻汝
懋孫頥徐蘭芳同縊死明倫堂陽和經歴毛維張張應
選施溥其自公侯駙馬伯下至武職百尸等官共六十
餘人皆持節殉國或自刎或自經或投井或全家自焚
而死男婦約有千人焉
外史氏曰先生奉命出巡畿外馬政可以無死矣乃必
入城求死此其心何心乎曰不敢負君上不敢負所學
也嗟乎觀死難諸君子趨義如騖豈有他哉總不敢負
[009-29a]
綱常名教而已至於婦人女子及百工技藝亦視死如
歸盖由當年講學者闡明人倫於上而以節義為重君
子之徳風也草上之風必偃乎
 
 
 
 
 
[009-29b]
 
 
 
 
 
 
 
 東林列傳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