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f0039 歷代名臣奏議-明-楊士奇 (WYG)


[172-1a]
欽定四庫全書
 歴代名臣奏議卷一百七十二
           明 楊士竒等 撰
  考課
宋仁宗時張方平上論考功之法狀奏曰臣聞三考黜
陟著于虞典三年比校具于周官在漢則京房創考功
之法在魏則劉劭立都官之制杜預泰始之格則委乎
達官以考所統崔鴻延昌之議盖病乎選曹之無甄擇
[172-1b]
論雖略著于後事各不行於時南比下衰無復議者若
夫考歴代官人之得失酌一時風俗之厚薄為政之迹
良可槩知漢之察舉辨論已詳取九卿于刺守取刺守
于四府三署丞令之髙課者而外以六條督郡國之治
朝廷時遣詔使傳行四方以察吏考俗而公府聽採長
吏臧否以謡言舉按輙被黜免不在考功之法而善惡
彰矣魏晉之時九品之制中正之職方為修舉未至陵
遲中正第其才行吏部據以除授故雖不行都官考課
[172-2a]
之制而物議定矣永嘉之亂天下幅裂時政衰蹙愒日
偷安固無暇宏逺之謀猷以經時立政者也爰及有隋
事不師古罷州郡辟署以收擥下權末品㣲資悉銓衡
除擬官紀紊而人材雜矣唐氏以兵吏掌文武選事各
分為三銓而考功掌校定中外官考類為九等雖制存
著令而人鮮克舉凡二部所領六品而下赴期冬集服
唱注補而已夫停年之制崔亮設於神龜循資之格光
庭立於開元積嵗以為勞歴級以為限無賢不肖混然
[172-2b]
一律自是天官之任但行令史之職考課之制徒垂虛
文今朝廷官人之式以貴任卑以衆任寡賢從類舉罪
使連坐其道至公其法至平去偏重之權無專蔽之謬
所謂詢于衆與天下共爵人之義也然選曹所以敝羣
吏之治者其功過之迹始于州郡書之而州郡所書限
於條式徒鋪列其紊文猥及毛細之事逮于筥釡盆盎
老婦之用悉籍之有同乎劑約能否之用良惡之迹昧
昧不可得而知也及滿嵗求調銓衡驗覈第能駮其文
[172-3a]
字小訛日月㣲舛勘結細故邀賄引賂吹毛掩瑜去小
州入大州解逺縣得近縣叙遷次補如魚貫鴈行去此
取彼若探囊發篋以故惡吏無所畏避民政多至紕錯
臣謂宜令天下州郡嵗結羣吏之課必先䟽其功過之
狀則又以善惡深淺而相補除第為三等直云某人居
某職事能舉其職甞建立某功事有利于民甞管幹某
事能辦成或覆獄能得隱濫或能發大姦猾去民蠧害
其書過罰約此凡郡縣衆吏長吏親書其守倅之成則
[172-3b]
轉運使提㸃刑獄分校定之逐部州郡設月日期㑹集
上于二司二司之官以其集時咸㑹治所受部郡之考
籍而參議之類其殿最嵗上于三府移副于考功伏望
朝廷慎選材識之士以授考功之職益増其員分總諸
道受外䑓所上部郡考績之狀使得博采乎清議訪察
乎風謡有貪暴而居優課循良而處劣第得以論糾參
實其功過之事既合補除之法各以其秩叙或上于宰
司或列于審官或報于選曹各依等而行升黜陟焉凡
[172-4a]
吏蒞職三年繼考三上者遷陟之三下罷免之二上而
一下優叙之二下而一上殿留之其餘以是為差也此
其約而易守簡而易辨有稽於古可繼於後吏知乎茍
且非干時之術必勤於展用士知乎名節為取重之道
必勵於進徳則是為善之士益勉舉職之吏咸勸郡縣
之政不肅而成矣比夫房劭之苛制崔裴之弊迹不少
善乎謹論
方平又上論曰臣聞周典小宰以六計弊羣吏之治曰
[172-4b]
㢘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治行雖異同主於廉惟
廉而後能平平則公矣不廉必有所私私則法廢民無
所措手足矣不才而能廉止乎聽理不能盡情枉直不
能存㣲然其身正下不容大奸為害差小才而不廉故
必立威懾下貪殘流虐舞文倚法舉枉措直其身不正
其下因縁為市困窮孤弱無告為害大矣不才而能㢘
雖於事不明其自持必善有明察之上提其綱領其尤
昏者抑為易去才而不㢘必顯立幹辦之效隂搆自固
[172-5a]
之術行偽而堅順非而澤諂諛承望善事上官腹心爪
牙各有施設非貫盈天敗則國誅莫及故歴代之法吏
為奸𧷢其罪特重非赦宥所及無洗滌之理然諸犯者
相繼有焉得非由上下相蔽匿以茍安自全為事廉刺
尚因循無糾姦擿伏之效且今保任之法𧷢罪同坐所
以累其心使知顧重然中人之性易以盪遷一為利欲
所移鮮全始終之節積累年紀屢更官秩舉官坐累終
不得免今其州縣之吏地居縂攝提轉之任職在澄清
[172-5b]
而又綱目相維臂指相用耳目相接政事相成與夫保
任於累嵗之前遥隔乎千里之外較其踈宻勢不同言
今夫令宰有酷黷之迹而守倅縱不考驗守倅有貪虐
之政而廉刺隱不上聞及其事暴逺流貫盈自敗罪止
不察厥罰至輕且州縣之有惡吏為民庶之所厭苦雖
謡言大播而實狀無彰欲證其成必詢于衆故榜署集
民使得告發然庸人畏縮避其辨敵甘心侵枉猶不自
明而頃年詔書復加禁止此誠朝㫖寛大不欲操急羣
[172-6a]
下發揚隂私然臣竊有惑焉闊畧乎一人而恣之暴害
乎一縣一州之衆使鰥寡孤獨困窮寃横者無告此臣
所以惑也縣吏扺罪而州受不察之罰州吏犯法而㢘
刺得不督之誅夫其敗則有相及之譴罪有迹而不聽
其糾發此臣所以惑也而詔㫖更訓以必告乃下之言
夫爵賞在前罪誅在後而不知勸何告之從此臣所以
惑也臣伏願更降明㫖追前詔勿行使㢘刺得舉其職
以考羣吏之治益復督勵務絶姦貪以清民政以恵疲
[172-6b]
氓凡統攝之司猶保任之法𧷢罪同坐以重其累以令
宰及守倅以守倅及㢘刺其餘聨事之職以是為準也
夫去惡者猶農之去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所以蕃
良稼也國之去惡吏檢察棄逐之所以顯良士育良民
也又臣比見敗吏率以其惡子弟外交匪人引入賕遺
夫父有争子則身不陷於不義父為不義子當争之又
況陷父於惡者哉父為時棄子與士齒殆非勸勵之道
也臣伏請應以𧷢暴廢者其子弟初或預聞宜錮終身
[172-7a]
勿聽仕進如此則父愛其子子諫其父其心益累所顧
重矣古所謂以刑止刑為此道也昔漢丞相邴吉耻以
姦私按吏後漢司徒袁安不以𧷢罪錮人夫二漢之時
朝尚清議士貴名節𧷢吏不錮固自淪棄故二公得以
寛徳自裕也今風俗流溢共務奢汰閭巷無守志之士
紳行乏循道之人不嚴官制何以立法猶乎御駻突而
不厲乎銜䇿且奔踶而衝蹶矣故抑彊扶弱自合仁義
之道損上益下乃為施行之理救時之弊安人之本其
[172-7b]
惟誅鋤惡吏也歟謹論
知諫院陳升之上言天下州縣治否朝廷不能周知悉
付之轉運使今選用不精又無考課非闇滯罷懦則凌
肆刻薄所以疾苦愁歎壅於上聞必欲垂意元元宜從
此始
同知諫院司馬光乞分十二等以進退羣臣上殿劄子
曰臣竊以國家張官置吏任事乆則能否著能否著則
黜陟明黜陟明則職業修職業修則萬事理此古今致
[172-8a]
治之要術也今朝廷眀知任官不乆之弊然不能變更
者其患有二一者仕進資途等級太繁若不踐歴無由
擢用二者嵗月叙遷有増無減員少人多無地可處此
所以熟視日乆而無如之何者也臣甞不自知其愚賤
私為陛下慮之竊以今之所謂官者古之爵也所謂差
遣者古之官也官以任能爵以酬功今官爵混殽品秩
紊亂名實不副員數濫溢是以官吏愈多而萬事益廢
欲治而清之莫若於舊官九品之外别分職任差遣為
[172-8b]
十二等之制以進退羣臣謹具條列如左
 一十二等之制宰相第一兩府第二兩制以上第三
  三司副使知雜御史第四三司判官轉運使第五
  提㸃刑獄第六知州第七通判第八知縣第九幕
  職第十令録第十一判司簿尉第十二其餘文武
  職任差遣並以此比類為十二等若上等有闕即
  於次等之中擇才以補之
 一十二等之中舊無員數者並乞以即今人數為定
[172-9a]
  員自今有闕則補不可更増
 一十二等之人徳行學術政事勇略錢榖刑獄文辭
  各隨才授任其提㸃刑獄以上皆無罷滿之期知
  州知縣縣令四年餘皆三年為滿未滿之間稱職
  有功則改官益禄賞賜奬諭仍居舊任必須上等
  有闕然後選擇遷補其不能稱職者則移易黜廢
  有罪者貶竄刑誅
 一同等之人雖名有尊卑事有閒劇地有逺近治有
[172-9b]
  小大遇遷補之時不復以資任相壓皆合為一等
  選擇進用
 一提㸃刑獄以上伏乞陛下與執政大臣親加詳擇
  其知州以下委之審官院幕職以下委之流内銓
  遇上等有闕即於次等之中取職業修舉功利及
  民累經襃賞或有舉主數多者次取常調少過者
  以次遷補
 一應磨勘合改京官人且依常調差遣須候上等有
[172-10a]
  闕即取有功或舉主最多者以次遷補其自幕職
  入知縣者並改京官
 一因資䕃得京官者分監當為三等初任皆入下等
  監當候中等上等有闕亦依薄尉令録之制取有
  功或舉主多者以次遷補若知縣有闕則與幕職
  混同遷補但不改官而已仍自今後以資䕃授官
  者須歴簿尉不得直除京官
 一應因貪虐不公或昏懦廢職坐除免停替之人永
[172-10b]
  不得復舊等差遣内别無入已賍曽經叙理得差
  遣或降充監當者五年之外有舉主五人以上聽
  復舊等差遣
右十二等之制伏望裁擇或有可采乞下公卿大臣詳
議然後施行
光又論兩府遷官狀曰右臣伏見朝廷因進用宰臣韓
琦等凡兩府之臣盡遷一官臣愚不明大體未識所謂
竊恐從此相承遂為故事凡公卿者百吏之表率今國
[172-11a]
家方以官吏繁冗思革其弊而公卿無故一切遷官將
何以使三百赤芾受爵不譲者有所愧心哉況慶厯中
陛下以數月不雨執政之臣皆降一官以荅天戒今歲
日食地震河及江淮汎溢横流烈風滛雨賊傷五稼四
方之民墊溺流餓不可勝紀比於慶厯灾害尤衆而兩
府大臣無問新舊皆被襃遷殆非所以仰承天心一一
慰衆庶之意也竊計大臣當此之際亦必不敢受無名
之賞伏望陛下因其辭譲内惟樞宻使副使不可以給
[172-11b]
諫及郎中為之者依舊制外其餘皆不遷官以飬大臣
亷譲之節無使之負謗於海内則其為徳澤愈厚矣
兩浙京東西轉運使王益柔上言曰今考課法區别長
吏能否必眀有顯狀顯狀必取其更置興作大利夫小
政小善積而不已然後能成其大取其大而遺其細將
競利圖功恐事之不舉者日多而虚名無實之風日起
願參以唐四善兼取行實列為三等
神宗熈寧五年翰林學士范百禄奏曰臣竊以天下之
[172-12a]
治先在安民安民之本在重守長今守長不重極矣有
列於朝善最不聞而譏謗及之者出為之飬貧引老而
求便其私者出為之其次則所謂常調吏逾年而受及
待二年之闕者比比皆是所謂朝廷之詔意何可得也
其間選差或以勞閥堂除或以薦舉纔十分之一爾亦
不過辦職亡過而已然率不逾三嵗而更三嵗而去矣
然而又有甚焉今州縣守長一嵗之間有再易者有三
易者或至於四易者將迎道途之不暇彼雖懐竒抱異
[172-12b]
何暇施設此不獨守長之罪其理勢然也不稱其任使
不平其賞罰故爾今欲以考之上中下而别其善惡示
之以懲勸焉凡守長有能為民興利除害其政和平而
民安之一境之内農桑勸逃亡返盜賊息鰥寡孤獨各
得其所如是者為上考反是者為下考其考在上下之
間一得焉一失焉而善惡相半者為中考中考者代注
本等差遣下考之下者與監當下考之中者與通判上
考之上者朝廷㧞用唯所置焉上考之中者為監司郎
[172-13a]
吏上考之下者與一次堂除大郡或先增秩或減年或
賜金各有差而使之再任再任滿日審如前考雖更加
優而襃進亦唯詔令耳如此則中才庶士皆知勉勵況
賢者乎昔漢宣帝興于閭閻知民疾苦及即位召拜二
千石皆親審之又考察其行以質其言常稱曰民安田
里而亡歎息愁恨之聲者政平訟理也與我共此者其
唯良二千石乎使久其任無數變易常以璽書勉其治
效公卿闕則選諸所表者以補之是以黄霸朱邑光于
[172-13b]
史冊古不難及惟陛下加意焉
神宗時知審官院蘇頌上奏曰臣竊以國家恃以為治
者民也使民敦本而趨善者縣令也是以前世論政者
莫不以此為首務曏者仁宗皇帝深知其故始詔保任
縣令嵗復增考課之法其所以責任求治之意至矣然
而縣邑之間卓然以治理之效聞者猶寡臣竊思之盖
以殿最之格不過校簿書案文法而已故簿書益宻而
編户益擾文法彌具而治效彌逺是豈朝廷任官責效
[172-14a]
之本意耶且古治民勸導教率無所不至故孝悌力田
有優異之科三老亷吏有表率之義由是農民衆而土
田闢風俗厚而獄訟稀今則不然民勤於力茍致贍足
則懼升遷等第遂有因循不耕之患是力田者有累而
惰㳺者無罰也父兄聚居丁産稍多則懼差徭配率遂
有離析異居之弊是孝悌無所勸而姦惡未得止也鄉
村但有耆壯廵察吏卒追捕不聞以善道諭之者是教
化無由至而獄訟不得息也然則欲變其俗使稍敦本
[172-14b]
者亦在朝廷勸勉之而已臣欲望明詔戒勅自今考課
以令長能用善道諭民勉末㳺而歸本業致獄訟稀簡
而盜賊衰息者為優等其能校簿書均移税賦發姦捕
盜興利除害者為次等二者咸無為下等優等望賜超
擢次等再加激厲末等自當降黜其田里之民亦許令
長舉察州郡案覆立為科條有能盡力畎畆開墾陂澤
久逺為利於衆者或羣居孝友宗族敦睦為鄉黨所推
者如此之類特與蠲除户下差役其復有明於義理年
[172-15a]
髙行著者即少加旌異或立鄉官之號以賜之使人諭
教化於下相率而歸於善道如此則亷平之吏思盡所
長禮義之風庻㡬可致
頌又奏曰臣伏覩條制約束捕盜官吏至為嚴宻而鄉
村盜賊未甚衰息及不盡敗獲者盖由賞罰止於廵檢
縣尉而不及知縣縣令故也臣以謂廵檢縣尉但能捕
盜而不能使民不為盜若知縣縣令則其職在按察所
部無所不統使之肅清一境勢不難也竊觀今天下縣
[172-15b]
邑有得人處往往預為條教暗設方略既備之有素則
姦兇無能措手縱有竊發終亦為之擒擿其因循之人
則不然見責任所不及至有以盜賊為非已職事而不
留意故姦黨得以容隱重為鄉村之患者良為此爾臣
謹按考課令每年尚書省諸司得州牧刺史縣令盜賊
多少並送考司是古之長吏有考校盜賊之明文近世
遂廢其法甚無謂也況今州縣場務課額稍虧官佐猶
不免累豈良民罹剽劫之害而親民之吏獨不任其責
[172-16a]
乎臣欲乞朝廷下審官院流内銓共加詳定自今知縣
縣令任内遇有強惡盜賊并獲與未獲並即時批上印
紙厯子候成考或罷任日校其殿最量立賞罰如此則
當官之人各知儆勸制盜之本斯亦一端
哲宗元祐元年監察御史上官均奏曰臣聞治天下之
術莫重於牧民牧民之任莫親於守令守令不賢人君
雖有良法美意不能布宣而朝廷之徳澤終不能被於
天下然人之才氣用之則奮賞之則勸抑之則沮兩漢
[172-16b]
而下守令之效班班尤著者莫盛於漢宣之時豈其人
材獨賢於後世誠由綜覈有法奬厲有術故也故其小
者増秩賜金其大者入為公卿當是之時人人自奮唯
恐居後此所以竭智盡謀以成中興之治也比年以來
外䑓以財利督郡縣不責守令以治民之效郡縣以財
利責民不暇及撫循安飬之術其甚者笞搒刻剝窮耗
財力以免一時之責朝廷雖有守令考課之法文具而
無實未聞擢一良守進一賢令以聳勸羣吏此士之才
[172-17a]
氣所以委靡沮喪而不振故獄訟繁多盜賊充斥田里
有愁歎之聲四方嗷嗷不被朝廷之徳澤者良以此也
自陛下臨御罷吏局寛民力釋逋責黜暴吏斯民欣然
有更生之意且及此時定州縣考課之法以勸守令庶
㡬有以宣布朝廷愛民之澤今以一路言之其為郡少
者不下七八為縣不下數十豈無一二循吏可以襃進
然黜陟不明能否難任賢者低回儔衆無以自表庸者
齷齪無大過不失叙遷此能吏所以不勸治效之所以
[172-17b]
不著也臣願勅有司明定考課之法太守考校縣令第
其優劣之著者各一人嵗終以上外䑓轉運使㑹諸邑
之課又擇其一路之尤者令之優劣各二人守之優劣
各一人以上于朝廷其守令至官未成考者不預殿最
然後委本䑓㑹議參考名實其優劣尤著者顯行黜陟
如轉運使挾私昧識考次不實者亦加責罰如是則毎
路守令黜不過一二人而天下之吏已肅然聳動矣臣
又見諸劇縣不過數十民頑訟多或十倍它邑心勞責
[172-18a]
重為令者多不樂不過部以闕官日久須至硬注被差
者黽勉就任未必得人至於計日待替茍免畏避事愈
不治臣以為劇縣有闕乞令兩制以上舉官滿秩無大
過者與堂除優便之地在本等之上其治效優異者别
加賞拔如此則才者樂於奬用不憚煩勞劇邑又且得
人無前日之弊臣竊觀陛下臨御以來發詔布政未甞
不以愛飬元元為意而守令牧民之任未有黜陟之法
其貪邪大吏中外所嫉者雖加棄逐猶不失為郡竊意
[172-18b]
朝廷未以郡守為重也陛下雖有愛民之心而為之牧
養者恐不足以副朝廷布徳行恵之意願陛下斟酌愚
言留神而詳擇焉
均為殿中侍御史又上奏曰臣聞治天下莫急於政事
政事之廢舉既繫在官之能否又繫任用之久近任久
則於政事能詳知得失以盡其才而無滅裂之患遽易
則略於職事不足騁其智術而有茍簡之弊此人情之
所同也臣竊觀今日之内外百官唯常調之人在吏部
[172-19a]
差除或係堂除閒慢差遣方及二三年替罷其内任則
六曹侍郎寺監長貳其在外則諸路監司及輔郡藩方率
多屢易夫政事綱紀出於六曹寺監自六曹言之吏部
户部職事最煩所繫尤重而監司大郡係一路千里之
休戚甚重而不輕也明矣今既屢易則職事不及詳知
才術不暇施設則為吏部者尤必滅裂於條令為户部
者必滅裂於國計為刑部者必滅裂於奏議轉運使之
於財賦提㸃刑獄之於刑兵常平藩郡之於民事必類
[172-19b]
皆茍簡不為三年之計況於久逺之利乎天下政事莫
大於數者而多為滅裂茍簡之政欲求法令振舉民被
其利不可得也臣竊原數者屢易之意或出於職任之
逓遷或出於人情之私出於逓遷如禮部之除户部户
部之除吏部是也出於私情若從官之乞藩郡監司之
自逺求近之類是也臣以為數者之弊去之無難夫六
曹侍郎不過數人實繫朝廷之清選既為侍郎視其稱
職而望重資久者自可進為尚書不必以敘遷為進擢
[172-20a]
也夫設官分職所以為民不當縁人情私便而屢易其
任則從官之於藩郡監司之求近地自當契勘某路到
任如及二年則方與遷授則上下安便政事不至弛紊
臣竊見陳潁近京數郡太守多止及半年即易他處太
守以一郡為傳舍吏民以太守為使客送故迎新紛紛
道路太守不暇整治其綱紀吏民豈有信服其政事耶
臣以為奉行朝廷之法令而利澤天下者内則繫百官
長貳外則繫監司郡守内外不得人則不足以稱職得
[172-20b]
人而屢易則不足以舉職職不舉則政事廢弛而下受
其弊雖有才吏與不才者相去無㡬朝廷雖有良法美
意是為徒法而已矣伏望陛下詔大臣講求久任之法
使官宿其業責以治效庻㡬人人悉心不敢懐茍且之
意則天下之事豈有不治哉
御史中丞劉摯上言曰臣自待罪風憲屢曽以天下監
司為言乞澄汰選擇誠以朝廷政令使監司得其人則
推行布宣可以諭上指而究恵澤茍非其人則所謂徒
[172-21a]
善而已終於民不得被其利夫上之所好下必有甚朝
廷以名實為事行総覈之政而下乃為刻急淺廹之行
朝廷以教化為意行寛厚之政而下乃為舒緩茍簡之
事皆習俗懐利迎意而作故所為近似而非上之意本
然也今雖因革之政有殊而觀望之俗故在但所迎之
意有不同耳其為患一也昨差役之法初行監司已有
迎合争先不量可否不校利害一槩定差騷動一路者
朝廷察其意固已黜之矣推此以觀人情大約類此且
[172-21b]
天下之事散在諸路総制于監司其大者治財賦察官
吏平獄訟考疾苦茍使者皆務為和緩寛縱茍於安静
則事之委靡不振世之受敝不勝言也向者黜責數人
者皆以其非法掊斂意在市進害民甚者亦非欲使之
漫然不省其職廢所宜治之事謂之寛厚也昧者不達
故矯枉或過其正臣謂此俗不可滋長要須大為之禁
伏乞聖慈詔執事申立監司考績之制以常賦之登耗
郡縣之勤惰刑獄之當否民俗之休戚為之殿最毎嵗
[172-22a]
終以詔誅賞仍自今嵗始焉庻㡬有所隱括裁制之使
循良者不入于弛肅給者不入于薄然後上副聖明制
治用中之意夫察時之寛猛緩急觀俗之過與不及而
張弛其政正今日事也
太常博士顔復上奏曰臣伏覩陛下求治之意安逺甚
乎綏近今人臣事君之心治外懈于治内如此上下相
戾欲治登休實而民無失所不可得矣何哉自二聖臨
御以來敢有小違民情而幸利于國家者撤而去之唯
[172-22b]
恐不逮銷欝伊之氣召和順之祥指日以期太平之政
由是知陛下視逺如邇夙夜軫懐則尤重于遐逺耳目
之外也中都省䑓寺監之屬㳂歴代之名皆命以員四
方之官監司守令郡縣官至筦𣙜邏儌之職鮮有無實
而置者是以人情輕外而樂内居内之官疲者可以逭
過才者可以育聲躁求徼進往往有踰分之得非自重
而信道信道而安命安命而行志行志而愛民者不免
有外官勤勞寡效之厭矣此而不革則將如唐之中世
[172-23a]
慕入都之官為登仙之勝如是則上違陛下欲治之心
下有逺民無告之弊陛下孳孳益勤而治功益逺況上
恩不孚而民志不申天下之患無大於此今天下最切
于治人之官莫若監司守令監司之權乃古州牧之比
而今人望而言曰此中都汰而至耶或不足取以在内
耶望者不信其為而居者不勵其實如一身首莊心忻
而手足不運將安用之救今之弊願陛下覈天下監司
守令公正愛民衆所共知小者勉以手札大者擢而躐
[172-23b]
進之充中都之美官則遐邈之臣知陛下以治民為重
孰不崇勸本豐末美上下志通施徳于民如置郵之速
而雨露之溥不勞而治天下矣
哲宗時右正言劉安世上奏曰臣伏觀先王之治在於
官率其屬使上下足以相維内外足以相制故人各任
責而無茍簡之患吏不數易而見誅賞之實此堯舜三
代之所共由而不可廢者也今親民之任在郡縣朝廷
既為之置守令矣衆守令而無統率則民或受其弊又
[172-24a]
為之設監司矣監司之官坐制一道多者至三十餘州
少者亦不減十餘郡然其所以班道風化振舉紀綱舒
𢡖百城廢置羣吏調發兵食均節財賦朝廷一聽其所
為可謂任之重矣既付之以如此之權而無法以糾其
謬豈非責小官者為太宻而馭大吏者為太畧乎臣聞
祖宗之朝所以擇監司之意甚慎而考績之制甚詳近
世因循寖以不講授任之際未甞察其行實遂容非才
冒處其間既將指使鮮能稱職或出於私喜而襃薦過
[172-24b]
其情或發於暴怒而誣捃非其罪或優游茍且計日待
遷或承望風指以非為是急功利者有至於妄作務寛
大者有至於容姦不惟無補於朝廷抑亦有害於政事
臣甞考唐六典監察御史之職掌分察百僚廵按郡縣
毎詣十道則選判官二人以為之佐是御史非特糾尚
書六司之過失而亦按治外路也臣愚欲望聖慈詔執
政如諸路監司闕官並以兩制等所舉本科之人更加
掄擇須協公議方可除用若未滿任不許遷易講求祖
[172-25a]
宗課責轉運使副之詔著為定法然後以天下諸路分
𨽻六察間遣廵行按其功罪若治行尤異則元舉之官
宜推進賢之賞職業亡狀者必行謬舉之罰庶㡬吏久
其任不敢偷惰上下交儆百職脩舉
髙宗建炎元年尚書右僕射李綱上言曰臣竊以廢覈
實之政捨久任之法而欲事功之成雖堯舜有所不能
故唐虞之際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以鯀治水至於
九載績用弗成然後竄殛加焉此所以允釐百工而庶
[172-25b]
績咸熈也今以州縣之間任一官效一職者數改易之
猶不足以為治乃於朝廷之上艱難多故之秋而欲收
功於旬月之間哉以靖康一嵗中考之宰相易者七人
自知樞宻院事至簽書樞宻院易者二十餘人宣撫制
置使副易者十五人進退將帥大臣未有如是之速者
是以措置施設議論取捨人各不同先後舛逆首尾衡
決紛然無所適從至其甚也大臣莫肯用事而坐觀勝
負者攘臂於其間反為得䇿故其禍變不可勝道且以
[172-26a]
金人觀之自用兵以來其謀議任用之人亦甞有所改
易否乎所謂尼雅滿斡哩雅布者皆握兵十餘年其威信足
以用其衆而吾以驟進亟罷之將帥大臣當之宜乎不
能取勝也譬猶奕者置棋不定不足以勝敵況於用人
不知信任之道而欲撥亂反正以捍大患以圖中興豈
可得哉伏望陛下於選任將帥大臣之際精加考擇得
其人則久任而責成功勿為細故之所揺勿為小人之
所間則天下之事庶乎可為也
[172-26b]
髙宗時樞宻院編修鄭剛中上奏曰臣聞人君之道内
在於盡誠外在於責實誠實備至而天下不治者未之
有也陛下比年寛刑罰省科徭戒貪𧷢嚴警備恤饑窮
每一詔下丁寧懇惻其思治望道之心計亦切矣然而
百姓不盡知徳澤不徧及者何哉責實有所未至爾天
下君子少小人多臣子效職者少欺陛下者多朝廷施
行一事付之監司監司付郡守郡守付縣令各了一司
文移之具不問其有無實恵及民是則雖堯禹在上功
[172-27a]
效何由而著乎故民間往年聞寛厚之詔猶咨嗟怨恨
曰吾君愛民如此而官吏弗之行也今則不然美意一
頒天下知其為虚設爾葢欺㒺誕謾之弊至今不革廣
設文具應辦目前髣髴近似以報其上故視其已具之
文雖陛下不能無疑吾法既美矣吾官吏亦奉行如此
矣一何治道之難成曽不知有名無實受陛下之恵者
百不一二有也陛下以誠意鼓衆動化立中興之治而
官吏乃至變移之豈不痛乎甞觀漢宣帝之所行成帝
[172-27b]
亦行之而治功為不及者葢総核名實孝宣帝之所長
故也元康二年孝宣即位十載矣方下詔與士大夫厲
精更始矣今陛下臨御亦十年而天下有虚文之弊臣
願為士大夫下厲精之詔許自今宣布實徳視斯民利
害如在其家如在其身不得虚名文具欺㒺朝廷使陛
下之誠意被覆赤子之身而不在於官府文書之上則
樞機周宻可以不媿漢宣帝之時茍為不然因循茍且
日復一日必累陛下責實之政也
[172-28a]
剛中又上奏曰臣聞内外之臣共持法度今雖未治積
久必安内外之臣共懐茍且今雖少安積久必亂監司
郡守朝廷委以治外者也今付授之際曽不審擇出而
為政率多茍且之人臣頃於州縣間見大而獄訟小而
筦庫姦𧷢不法庸繆昏老者在處有之而監司郡守熟
視不顧以不按治為長者以能容忍為得體百姓號呼
怨詈以日為嵗作過小吏方偃然自安朝廷幸而亷得
一人時有竄謫大率去不三二程州郡又復容庇於所
[172-28b]
在私酤過稅請囑公事愈更擾人究其原皆初不審擇
監司郡守之過而又屬吏犯法朝廷未甞問所屬以容
庇之罪彼茍且者謂吾終更之日能㡬何時何用拂人
情而歛怨故坐閱吏奸漫不加省嗚呼為陛下赤子者
何辜哉臣願陛下詔大臣使先重監司郡守之選無狀
者勿以輕授次嚴監司郡守之法容庇者輙坐之圖積
久之安去茍且之弊則天下治矣
孝宗淳熈六年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周必大奏曰臣
[172-29a]
聞立國必有制度如三代之時夏尚忠商尚質周尚文
子孫守之皆歴數百年雖舉偏補弊有所不免而規模
一定未甞易也恭惟本朝聖聖相授至于陛下厚徳加
乎民至治髙於古其間政事設施雖時有損益至於立
國之要則專在乎仁故兵未甞不用也而以禁暴安人
為本刑未甞輕貸也而以遷善逺罪為意此所以上天
佑之下民歸之億萬斯年方興而未艾也臣久侍左右
竊仰陛下發於言者無非仁言施於政者無非仁政茍
[172-29b]
有利於人事至難而必為茍未便於物令縱下而必改
推是以往増光祖宗混一夷夏盖可指期以俟矣雖然
人主至尊萬民至卑九重至深四海至逺陛下有是言
也非賢守令則無以宣之于外陛下有是政也非賢守
令則無以達之於民縣令衆矣勢難徧擇盍亦注意於
郡守乎自陛下即位以來凡除守臣必延見訪問間有
疲癃疾病鄙拙庸謬者往往改授他官不可不謂注意
矣然臣尚以為言者盖諸道以簿書期㑹為能者多知
[172-30a]
有教化者少便文自營欺謾為課者多實恵及民者少
是以聖心焦勞于上而黎庶未康于下抑有由也臣願
陛下法虞舜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之遺意詢事考
言取郡守治效著聞者峻擢三二人以風曉四方又取
治狀不進者顯黜三二人以䇿勵其餘自然豈弟之詠
可繼於成周循良之盛不減於西漢此似迂而實切似
緩而實急惟聖明裁幸
金宣宗時御史中丞李英言兵興以來百務皆弛其要
[172-30b]
在於激濁揚清奬進人材耳近年改定四善二十七最
之法徒為虚文大定間數遣使者分道考察亷能當時
號為得人願改前日徒設之文遵大定已試之效庶㡬
人人自勵為國家用矣宣宗嘉納之
元世祖至元中集賢直學士兼秘書少監程鉅夫奏曰
國朝建御史䑓雖有考課之目而未得其要莫可致詰
欲乞照前朝體例應諸道府州司縣下至曹掾等各給
出身印紙厯子一卷書本人姓名出身於其前俾各處
[172-31a]
長吏聨銜結罪保明書其厯任月日在任功過于後秩
滿有司詳視而差其殿最則人之賢否一覽而知考核
得實庶無儌倖
 
 
 
 
 
[172-31b]
 
 
 
 
 
 
 
 厯代名臣奏議卷一百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