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084 出三藏記集-梁-僧祐 (T@SONG)




出三藏記集錄上卷第二


釋僧祐撰


法寶所被遠矣。夫神理本寂。感而後通。緣應
中夏始自漢代。昔劉向校書已見佛經。故知
成帝之前法典久至矣。逮孝明感夢張騫遠
使。西於月支寫經四十二章。韜藏蘭臺帝王
所印。於是妙像麗於城闉。金剎曜乎京洛。慧
教發揮震照區寓矣。竊尋兩漢之季世構亂
離。西京蕩覆墳典皆散。東都播遷載籍多亡。
子政所覩其文雖沒。而顯宗所寫厥篇猶存。
東流初法於斯有徵。祐檢閱三藏訪覈遺源。
古經現在。莫先於四十二章。傳譯所始。靡踰
張騫之使。洎章和以降經出蓋闕。良由梵文
雖至緣運或殊。有譯乃傳無譯則隱。苟非其
人道不虛行也。邇及桓靈經來稍廣。安清朔
佛之儔。支讖嚴調之屬。翻譯轉梵萬里一契。
[002-0005c]
離文合義炳煥相接矣業。法輪屆心莫或條敘。
爰自安公始述名錄銓品譯才標列歲月。妙
典可徵實賴伊人。敢以末學嚮附前規。率其
管見接為新錄。兼廣訪別目括正異同。追討
支竺時獲異經安錄所記則為未盡今悉更苞舉以備錄體。發源有漢迄于大梁。運歷六
代歲漸五百。梵文證經四百有十九部。華戎
傳譯八十有五人。兼貫名第略為備矣。或同
是一經而先後異出。新舊舛駁卷數參差。皆
別立章條使無疑亂。至於律藏。初啟則詳書
本源。審覈人代列于上錄。若經存譯亡則編
于下卷。將使傳法之緣有孚。聞道之心無惑。
敬貽來世庶在不墜焉。



* 新集撰出經律論錄第一
* 新集條解異出經錄第二
* 新集表序四部律錄第三闕


新集經論錄第一




* 四十二章經一卷舊錄云孝明皇帝四十二章安法師所撰錄闕此經
右一部凡一卷。漢孝明帝夢見金人。詔遣使者張騫羽林中郎將秦景到西域。始於月支國遇沙門竺摩騰。譯寫此經還洛陽。藏在蘭臺石室第十四間中。其經今傳於世。
* 安般守意經一卷安錄云小安般經
* 陰持入經一卷
* 百六十品經一卷舊錄云增一阿含百六十章
* 大十二門經一卷
* 小十二門經一卷
* 大道地經二卷安公云大道地經者修行經抄也外國所抄
* 人本欲生經一卷
[002-0006a]
* 道意發行經二卷今闕此經
* 阿毘曇五法經一卷舊錄云阿毘曇五法行經
* 七法經一卷舊錄云阿毘曇十法行經或云七法行今闕此經
* 五法經一卷
* 十報經二卷舊錄云長阿含十報法
* 普法義經一卷一名具法行具法經舍利弗普法義作舍利曰餘並同
* 義決律一卷或云義決律法行經安公云此上二經出長阿含今闕
* 漏分布經一卷
* 四諦經一卷安公云上二經出長阿含
* 七處三觀經二卷
* 九橫經一卷
* 八正道經一卷安公云上三經出雜阿含中
* 雜經四十四篇二卷安公云出增一阿鋡既不標未詳何經今闕
* 五十校計經二卷或云明度五十校計經
* 大安般經一卷
* 思惟經一卷或云思惟略要法
* 十二因緣經一卷
* 五陰喻經一卷舊錄云五陰譬喻經
* 轉法輪經一卷或云法輪轉經
* 流攝經一卷舊錄云一切流攝經或云一切流攝守經
* 是法非法經一卷
* 法受塵經一卷
* 十四意經一卷舊錄云菩薩十四意經今闕此經
* 本相猗致經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也
* 阿鋡口解一卷或云阿鋡口解十二因緣經或云斷十二因緣舊經錄云安侯口解凡有四名同一本
[002-0006b]
* 阿毘曇九十八結經一卷今闕
* 禪行法想經一卷
* 難提迦羅越經一卷今闕
右三十四部。凡四十卷。漢桓帝時。安息國沙門安世高所譯出。其四諦口解十四意九十八。結安公。云似世高撰也。
* 道行經一卷安公云道行品經者般若抄也外國高明者所撰安公為之序注
右一部。凡一卷。漢桓帝時。天竺沙門竺朔佛齎梵本至中夏。到靈帝時。於洛陽譯出。
* 般若道行品經十卷或云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或八卷光和二年十月八日出
* 首楞嚴經二卷中平二年十二月八日出今闕
* 般舟三昧經二卷舊錄云大般舟三昧經光和二年十月初八日出
* 伅真陀羅經二卷舊錄云屯真陀羅王經別錄所載安錄無今闕
* 方等部古品曰遺日說般若經一卷今闕
* 光明三昧經一卷出別錄安錄無
* 阿闍世王經二卷安公云出長阿含舊錄阿闍貰經
* 寶積經一卷安公云一名摩尼寶光和二年出舊錄云摩尼寶經二卷
* 問署經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或云文殊問菩薩署經
* 梵般泥洹經一卷今闕
* 兜沙經一卷
* 阿閦佛國經一卷或云阿閦佛剎諸菩薩學成品經或云阿閦佛經
* 孛本經二卷今闕
* 內藏百品經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舊錄云內藏百寶經遍校群錄並云內藏百寶無內藏百品故知即此經也
右十四部。凡二十七卷。漢桓帝靈帝時。月支國沙門支讖所譯出。其古品已下至內藏百品凡九經。安公云。似支讖出也。
[002-0006c]
* 成具光明經一卷或云成具光明三昧經或云成具光明定意經
右一部。凡一卷。漢靈帝時。支曜譯出。
* 法鏡經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
* 十慧經一卷或云沙彌十慧
右二部。凡二卷。漢靈帝時。沙門嚴佛調都尉安玄共譯出。十慧是佛調所撰。
* 中本起經二卷或云太子中本起經
右一部。凡二卷。漢獻帝建安中。康孟詳譯出。
* 法句經二卷
右一部。凡二卷。魏文帝時。天竺沙門維祇難。以吳主孫權黃武三年齎梵本。武昌竺將炎共支謙譯出。
* 維摩詰經二卷
* 大般泥洹經二卷安公云出長阿含祐案今長阿含與此異
* 瑞應本起經二卷
* 小阿差末經二卷
* 慧印經一卷或云慧印三昧經或云寶網慧印三昧經
* 本業經一卷或云菩薩本業經
* 法句經二卷
* 須賴經一卷或云須賴菩薩經
* 梵摩渝經一卷
* 私阿末經一卷或作私呵昧案此經即是菩薩道樹經也
* 微密持經一卷或云無量門微密持經
* 阿彌陀經二卷內題云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檀過度人道經
* 月明童子經一卷一名月明童男一名月明菩薩三昧經
* 義足經二卷
[002-0007a]
* 阿難四事經一卷
* 差摩竭經一卷
* 優多羅母經一卷
* 七女經一卷安公云出阿毘曇
* 八師經一卷
* 釋摩男經一卷安錄云出中阿含經
* 孛抄經一卷今孛經一卷即是
* 明度經四卷或云大明度無極經
* 老女人經一卷安公云出阿毘曇
* 齋經一卷
* 四願經一卷
* 悔過一卷或云序十方禮悔過文
* 賢者德經一卷
* 佛從上所行三十偈一卷
* 了本生死經一卷安公云出生經祐案五卷生經無此名也
* 唯明二十偈一卷
* 首楞嚴經二卷別錄所載安錄無今闕之
* 龍施女經一卷別錄所載安錄無
* 法鏡經二卷出別錄安錄無
* 鹿子經一卷別錄所載安錄無載
* 十二門大方等經一卷別錄所載安錄無今闕
* 賴吒和羅經一卷別錄所載安錄無或云羅漢賴咤和羅經
右三十六部。四十八卷。魏文帝時。支謙以吳主孫權黃武初至孫亮建興中所譯出。
* 六度集經九卷或云六度無極經或云度無極集或云離無極經
* 吳品五卷凡有十品今闕
右二部。凡十四卷。魏明帝時。天竺沙門康
[002-0007b] 僧會。以吳主孫權孫亮世所譯出。
* 首楞嚴經二卷
* 又須賴經一卷
* 除災患經二卷
右三部。凡四卷。魏高貴公時。白延所譯出。別錄所載。安公錄先無其名
* 放光經二十卷晉元康元年五月十五日出有九十品一名舊小品闕
右一部。凡二十卷。魏高貴公時。沙門朱士行。以甘露五年到于闐國。寫得此經正品梵書胡本十九章。到晉武帝元康初。於陳留倉垣水南寺譯出。
* 光讚經十卷十七品太康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
* 賢劫經七卷舊錄云賢劫三昧經或云賢劫定意經元康元年七月二十一日出
* 正法華經十卷二十七品舊錄云正法華經或云方等正法華經太康七年八月十日出
* 普耀經八卷四十品安公云出方等部永嘉二年五月出
* 大哀經七卷二十八品舊錄云如來大哀經元康元年七月七日出
* 度世品經六卷或云度世或為五卷元康元年四月十二日出
* 密迹經五卷或云密迹金剛力士經或七卷太康九年十月八日出
* 持心經六卷十七品一名等御諸法一名莊嚴佛法舊錄云持心梵天經或云持心梵天所問經太康七年三月十日出
* 修行經七卷二十七品舊錄云修行道地經太康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出
* 漸備一切智經十卷或五卷元康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出
* 生經五卷或四卷
* 海龍王經四卷或三卷太康六年七月十日出
* 普超經四卷一名阿闍世王品安錄亦云更出阿闍世王經或為三卷舊錄云文殊普超三昧經太康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出
[002-0007c]
* 維摩詰經一卷一本云維摩詰名解
* 阿惟越致經四卷太康五年十月十四日出
* 嚴淨佛土經二卷舊錄云是文殊師利嚴淨經或云文殊佛土嚴淨經
* 阿耨達經二卷一名弘道廣顯三昧經舊錄云阿耨達龍王經或云阿耨達請佛經
* 首楞嚴經二卷異出首稱阿難言
* 無量壽經二卷一名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 寶藏經二卷舊錄云文殊師利寶藏經或云文殊師利現寶藏太始六年十月出
* 寶結經二卷一名菩薩淨行經或云寶結菩薩所問經永熙元年七月十四日出
* 要集經二卷或云諸佛要集經天竺曰佛陀僧祇提
* 佛昇忉利天品經二卷
* 等集眾德三昧經三卷舊錄云等集眾德經或云等集三昧經
* 無盡意經四卷
* 離垢施女經一卷太康十年十二月二日出
* 郁迦長者經一卷或云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即大郁迦經
* 大淨法門經一卷建始元年三月二十六日出
* 須真天子經二卷泰始二年十一月出
* 幻士仁賢經一卷或云仁賢幻士經
* 魔逆經一卷太康十年十二月二日出
* 濟諸方等經一卷或云濟諸方等學經
* 德光太子經一卷或云賴吒和羅所問光德太子經泰始六年九月三十日出
* 文殊師利淨律經一卷一本云淨律經泰康十年四月八日出
* 決定持經一卷
* 寶女經四卷舊錄云寶女三昧經或云寶女問慧經太康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出
* 如來興顯經四卷一本云興顯如幻經元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出
[002-0008a]
* 般舟三昧經二卷安公錄云更出般舟三昧經
* 首意女經一卷或云梵女首意經
* 十二因緣經一卷
* 月明童子經一卷一名月光童子經
* 五十緣身行經一卷舊錄云菩薩緣身五十事經或云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 六十二見經一卷或云梵網六十二見經
* 四自侵經一卷安公云出阿毘曇
* 須摩經一卷舊錄云須摩提經或云須摩提菩薩經
* 隨權女經二卷出別錄安錄無
* 方等泥洹經二卷或云大般泥洹經泰始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出
* 大善權經二卷或云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或云慧上菩薩經或云善權方便經或云善權方便所度無極經太康六年六月十七日出
* 無言童子經一卷或云無言菩薩經
* 溫室經一卷舊錄云溫室洗浴眾僧經
* 頂王經一卷一名維摩詰子問經安公云出方等部或云大方等頂王經
* 聖法印經一卷天竺名阿遮曇摩叉圖安公云出雜阿含
* 移山經一卷舊錄云力士移山經
* 文殊師利五體悔過經一卷舊錄云文殊師利悔過經泰始七年正月二十七日出
* 持人菩薩經三卷泰始七年九月十五日出
* 滅十方冥經一卷元熙元年八月十四日出
* 無思議孩童經一卷舊錄云孩童經或云無思議光孩童菩薩經或云無思議光經
* 迦葉集結經一卷舊錄云迦葉結經
* 彌勒成佛經一卷與羅什所出異本
* 舍利弗目連遊諸國經一卷或云舍利弗摩目揵連遊諸四衢經
* 琉璃王經一卷
[002-0008b]
* 奈女耆域經一卷或云奈女經
* 寶施女經一卷
* 寶網童子經一卷舊錄云寶網經
* 順權方便經二卷一本云惟權方便經舊錄云順權女經一云轉女身菩薩經太安二年四月九日出
* 五百弟子本起經一卷舊錄云五百弟子自說本末經太安二年五月一日出或云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 佛為菩薩五夢經一卷舊錄云佛五夢太安二年五月六日出或云太子五夢
* 普門經一卷一本云普門品太康八年正月十一日出
* 如幻三昧經二卷舊錄云三卷太安二年五月十一日出
* 彌勒本願經一卷或云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太安二年五月十七日出
* 舍利弗悔過經一卷太安二年五月二十日出
* 胞胎經一卷舊錄云胞胎受身經太安二年八月一日出
* 十地經一卷或云菩薩十地經太安二年十二月四日出
* 摩目揵連本經一卷
* 太子慕魄經一卷
* 四不可得經一卷
* 菩薩悔過經一卷或云菩薩悔過法下注云出龍樹十住論
* 當來變經一卷
* 乳光經一卷
* 心明女梵志婦飯汁施經一卷或云心明經
* 大六向拜經一卷舊錄云六向拜經或云威華長者六向拜經
* 鴦掘摩經一卷或云指髻經或云指鬘經
* 菩薩十住經一卷太安元年十月三日出
* 摩調王經一卷出六度集太安三年正月十八日出
* 象步經一卷一云無所希望經
* 照明三昧經一卷太安三年二月一日出
[002-0008c]
* 所欲致患經一卷太安三年二月七日出
* 法沒盡經一卷或云空寂菩薩所問經太熈元年二月七日出
* 菩薩齋法一卷一名菩薩正齋經一名持齋經
* 獨證自誓三昧經一卷或云如來獨自誓三昧經
* 過去佛分衛經一卷舊錄云過世佛分衛經
* 五蓋疑結失行經一卷安公云不似護公出後記云永寧二年四月十二日出
* 阿差末經四卷或云阿差末菩薩經別錄所載安錄先闕永嘉元年十二月一日出
* 無極寶經一卷別錄所載先闕安錄或云無極寶三昧經永嘉元年三月五日
* 阿述達經一卷別錄所載安錄先闕舊錄云阿述達女經或云阿闍貰王女阿述達菩薩經
右九十五部凡二百六卷今並有其經。
* 等目菩薩經二卷別錄所載安錄先闕
* 閑居經十卷
* 更出小品經七卷
* 總持經一卷祐案出生經或佛心總持
* 超日明經二卷
* 刪維摩鞊經一卷祐意謂先出維摩煩重護刪出逸偈
* 虎耳意經一卷一名二十八宿經
* 無憂施經一卷一本云阿闍貰女名無憂施
* 五福施經一卷
* 樓炭經五卷安公云出方等部太安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出
[002-0009a]
* 勇伏定經二卷安公云更出首楞嚴元康元年四月九日出
* 嚴淨定經一卷一名序世經元熈元年二月十八日出
* 慧明經一卷
* 迦葉本經一卷或云大迦葉本
* 光世音大勢至受決經一卷
* 諸方佛名經一卷
* 目連上淨居天經一卷
* 普首童經一卷
* 十方佛名一卷
* 三品修行經一卷安公云近人合大修行經
* 金益長者子經一卷
* 眾祐經一卷
* 觀行不移四事經一卷元康中出
* 小法沒盡經一卷
* 四婦喻經一卷元康中出
* 廬夷亘經一卷
* 諸神呪經三卷
* 廅羅王經一卷
* 龍施經一卷
* 檀若經一卷
* 馬王經一卷永平元年中出
* 普義經一卷永平中出
* 鹿母經一卷元康初出
* 給孤獨明德經一卷舊錄云給孤獨氏經太熈元年末出
* 龍王兄弟陀𨖫誡王經一卷𨖫是達字
* 勸化王經一卷
* 百佛名一卷
* 更出阿闍世王經二卷建武元年四月十六日出
[002-0009b]
* 植眾德本經一卷
* 沙門果證經一卷
* 龍施本起經一卷舊錄云龍施本經或云龍施女經
* 佛悔過經一卷
* 三轉月明經一卷
* 解無常經一卷
* 胎藏經一卷
* 離垢蓋經一卷
* 小郁迦經一卷
* 阿闍貰女經一卷
* 賈客經二卷建武元年三月二日出
* 人所從來經一卷永興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出
* 誡羅云經一卷
* 鴈王經一卷太始九年二月一日出
* 十等藏經一卷永興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出
* 鴈王五百鴈俱經一卷永興二年二月二日出
* 誡具經一卷永興二年二月七日出
* 決道俗經一卷永興二年二月十一日出
* 猛施經一卷舊錄云猛施道地經永興二年二月二十日出
* 城喻經一卷永興二年三月一日出
* 耆闍崛山解經一卷
* 譬喻三百首經二十五卷永興三年二月七日出
* 比丘尼誡經一卷太始三年九月十日出
* 誡王經一卷
* 三品悔過經一卷太始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出
* 菩薩齋法一卷舊錄云菩薩齋經或云賢首菩薩齋經
右六十四部凡一百一十六卷經今闕。
*
合二件。凡一百五十四部。合三百九卷。晉武帝時。沙門竺法護。到西域得梵本還。自太
[002-0009c] 始中至懷帝永嘉二年。已前所譯出。祐捃摭群錄。遇護公所出更得四部。安錄先闕。今條入錄中。安公云。遭亂錄散小小錯涉。故知今之所獲審是護出也。
* 超日明經二卷舊錄云超日明三昧經
右一部。凡二卷。晉武帝時。沙門竺法護。先譯梵文。而詞義煩重。優婆塞聶承遠整理文偈刪為二卷。
* 須真天子經二卷或云須真天子問四事經太始二年十一月初八日出
右一部二卷。晉武帝世。天竺菩薩沙門曇摩羅察口授出。安文慧白元信筆受。
* 異維摩詰經三卷
* 首楞嚴經二卷別錄所載安錄先闕舊錄有叔蘭首楞嚴二卷
右二部。凡五卷。晉惠帝時。竺叔蘭。以元康元年譯出。
* 惟逮菩薩經一卷今闕
右一部。凡一卷。晉惠帝時。沙門帛法祖譯出。
* 樓炭經六卷別錄所載安錄先闕
* 大方等如來藏經一卷舊錄云佛藏方等經
* 法句本末經四卷一名法句喻經或云六卷或云法句譬經
* 福田經一卷或云諸德福田經
[002-0010a]
右四部。凡十二卷。晉惠懷帝時。沙門法炬譯出。其法句喻福田二經。炬與沙門法立共譯出。
總前出經。自安世高以下至法立已上。凡十七家。並安公錄所載。其張騫秦景竺朔佛維祇難竺將炎白延帛法祖。凡七人是祐校眾錄新獲所附。入自衛士度已後。皆祐所新撰。
* 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經二卷眾錄並云道行經二卷衛士度略出今闕
右一部。凡二卷。晉惠帝時。衛士度略出。
* 合維摩詰經五卷合支謙竺法護竺叔蘭所出維摩三本合為一部
* 合首楞嚴經八卷合支識支謙竺法護竺叔蘭出首楞嚴四本合為一部或為五卷
右二部。凡十三卷。晉惠帝時。沙門支敏度所集其合首楞嚴。傳云。亦愍度所集既闕。
* 注目未詳信否
* 大孔雀王神呪一卷
* 孔雀王雜神呪一卷
右二部。凡二卷。晉元皇帝時。西域高座沙門尸梨蜜所出。
* 譬喻經十卷舊錄云正譬喻經十卷
右一部。凡十卷。晉成帝時。沙門康法邃。抄集眾經撰此一部。
* 十誦比丘戒本一卷或云十誦大比丘戒
右一部。凡一卷。晉簡文帝時。西域沙門曇摩。持誦齎梵本。竺佛念譯出。
* 比丘尼大戒一卷
右一部。凡一卷。晉簡文帝時。沙門釋僧純。於西域拘夷國得胡本。到關中令竺佛念曇摩持慧常共譯出。
[002-0010b]
* 摩訶鉢羅若波羅蜜經抄五卷一名長安品經或云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偽秦符堅建元十八年出
右一部。凡五卷。晉簡文帝時。天竺沙門曇摩蜱。執梵大品本。竺佛念譯出。
* 雜阿毘曇毘婆沙十四卷偽秦建元十九年四月出至八月二十九日出訖或云雜阿毘曇心
* 婆須蜜集十卷建元二十年三月十五日出至七月十三日訖
* 僧伽羅剎集經三卷秦建元二十年十一月三十日出
右三部。凡二十七卷。晉孝武帝時。罽賓沙門僧伽跋澄。以符堅時入長安。跋澄口誦。毘婆沙佛圖羅剎譯出。又齎婆須蜜梵本。竺佛念譯出。
* 四阿含暮抄經二卷
右一部。凡二卷。晉孝武帝時。西域沙門鳩摩羅佛提。於鄴寺出。佛提執梵本。竺佛念佛護為譯。僧導僧叡筆受。
* 三十七品經一卷晉太元二十年歲在丙申六月出
* 賢劫千佛名經一卷
右二部。凡二卷。晉孝武帝時。天竺沙門竺曇無蘭。在楊州謝鎮西寺撰出。
* 增一阿鋡經三十三卷秦建元二十年夏出至二十一年春訖定三十三卷或分為三十四卷
* 中阿含經五十九卷同建元二十年出
右二部。凡九十二卷。晉孝武時。兜佉勒國沙門曇摩難提。以符堅時入長安。難提口誦梵本。竺佛念譯出。
* 出曜經十九卷
* 菩薩瓔珞經十二卷
[002-0010c]
* 十住斷結經十一卷
* 菩薩處胎經五卷一名胎經或為四卷
* 中陰經二卷
* 王子法益壞目因緣經一卷或云阿育王息壞目因緣經
右六部。凡五十卷。晉孝武帝時。涼州沙門竺佛念。以符堅時於關中譯出。
* 中阿含經六十卷晉隆安元年十一月十日於東亭寺譯出至二年六月二十五日訖與曇摩難提所出大不同
* 阿毘曇八揵度二十卷一名迦旃延阿毘曇建元十九年出
* 阿毘曇心十六卷或十三卷符堅建元末於洛陽出
* 鞞婆沙阿毘曇十四卷一名廣說同在洛陽譯出
* 阿毘曇心四卷晉太元十六年在廬山為遠公譯出
* 三法度二卷同以太元十六年於廬山出
右六部。凡一百一十六卷。晉孝武帝及安帝時。罽賓沙門僧伽提婆所譯出。
* 新大品經二十四卷偽秦姚興弘始五年四月二十二日於逍遙園譯出至六年四月二十三日訖
* 新小品經七卷弘始十年二月六日譯出至四月二十日訖
* 新法華經七卷弘始八年夏於長安大寺譯出
* 新賢劫經七卷今闕
* 華首經十卷一名稱善根經
* 新維摩詰經三卷弘始八年於長安大寺出
* 新首楞嚴經二卷
* 十住經五卷或四卷定五卷什與佛駄耶舍共譯出
* 思益義經四卷或云思益梵天問經
* 持世經四卷或三卷
* 自在王經二卷弘始元年出
[002-0011a]
* 佛藏經三卷一名選擇諸法或為二卷
* 菩薩藏經三卷一名富樓那問亦名大悲心或為二卷
* 稱揚諸佛功德經三卷一名集華
* 無量壽經一卷或云阿彌陀經
* 彌勒下生經一卷
* 彌勒成佛經一卷
* 金剛般若經一卷或云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諸法無行經一卷
* 菩提經一卷或云文殊師利問菩薩經
* 遺教經一卷或云佛垂般泥洹略說教戒經
* 十二因緣觀經一卷闕本
* 菩薩呵色欲一卷
* 禪法要解二卷或云禪要經
* 禪經三卷一名菩薩禪法經與坐禪三昧經問
* 雜譬喻經一卷比丘道略所集
* 大智論百卷於逍遙園譯出或分為七十卷
* 誠實論十六卷
* 十住論十卷
* 中論四卷
* 十二門論一卷
* 百論二卷弘始六年譯出
* 十誦律六十一卷已入律錄
* 十誦比丘戒本一卷
* 禪法要三卷弘始九年𨳝月五日重校正
右三十五部。凡二百九十四卷。晉安帝時。天竺沙門鳩摩羅什。以偽秦姚興弘始三年至長安。於大寺及逍遙園譯出。
[002-0011b]
* 長阿含經二十二卷秦弘始十五年出竺佛念傳譯
* 曇無德律四十五卷已入律錄
* 虛空藏經一卷或云虛空藏菩薩經三藏後還外國於罽賓得此經附南人送至涼州
* 曇無德戒本一卷
右四部。凡六十九卷。晉安帝時。罽賓三藏法師佛馱耶舍。以姚興弘始中於長安譯出。
* 舍利弗阿毘曇二十二卷或二十卷
右一部。凡二十二卷。晉安帝時。外國沙門毘婆沙。為姚興於長安石羊寺譯出。
* 大般涅槃經三十六卷偽河西王沮渠蒙遜玄始十年十月二十三日譯出
* 方等大集經二十九卷或云大集經玄始九年譯出或三十卷或二十四卷
* 方等王虛空藏經五卷或云大虛空藏經檢經文與大集經第八虛空藏品同未詳是別出者不別錄云河南國乞佛時沙門釋聖堅譯出
* 方等大雲經四卷或云方等無想大雲經或為六卷玄始六年九月出
* 悲華經十卷別錄或云龔上出玄始八年十二月出
* 金光明四卷玄始六年五月出
* 海龍王經四卷玄始七年正月出
* 菩薩地持經八卷或云菩薩戒經或云菩薩地經玄始七年十月始一日出
* 菩薩戒本一卷別緣云燉煌出
* 優婆塞戒七卷玄始六年四月十日出
* 菩薩戒經八卷
* 菩薩戒優婆塞戒壇文一卷玄始十年十二月出
右十一部。凡一百一十七卷。晉安帝時。天竺沙門曇摩讖。至西涼州。為偽河西王大沮渠蒙遜譯出或作曇無韯
* 阿毘曇毘婆沙六十卷丁丑歲四月出至己卯歲七月訖
[002-0011c]
右一部。凡六十卷。晉安帝時。涼州沙門釋道泰共西域沙門浮陀跋摩。於涼州城內苑閑豫宮寺譯出。初出一百卷。尋值涼王大沮渠國亂亡。散失經文四十卷。所餘六十卷傳至京師。
* 寶梁經二卷
右一部。凡二卷。晉安帝時。沙門釋道龔出傅云於涼州出
* 大方廣佛華嚴經五十卷沙門支法領於于闐國得此經梵本到晉義熈十四年三月十日於道場寺譯出至宋永初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都訖
* 觀佛三昧經八卷
* 新無量壽經二卷永初二年道場寺出
* 禪經修行方便二卷一名庚伽遮羅浮迷譯言修行道地一名不淨觀經凡有十七品
* 大方等如來藏經一卷或云如來藏今闕
* 菩薩十住經一卷
* 出生無量門持經一卷
* 新微密持經一卷
* 本業經一卷
* 淨六波羅蜜經一卷
* 文殊師利發願經一卷晉元熈二年歲在庚申於道場寺出
右十部。凡六十七卷。晉安帝時。天竺禪師佛馱跋陀。至江東及宋。初於廬山及京都譯出。
* 大般泥洹經六卷晉義熈十三年十一月一日道場寺譯
* 方等泥洹經二卷今闕
* 摩訶僧祇律四十卷已入律錄
* 僧祇比丘戒本一卷今闕
[002-0012a]
* 雜阿毘曇心十二卷今闕
* 雜藏經一卷
* 綖經梵文未譯出
* 長阿含經梵文未譯
* 雜阿鋡經梵文未譯
* 彌沙塞律梵文未譯
* 薩婆多律抄梵文未譯
* 佛遊天竺記一卷
右十一部。定出六部。凡六十三卷。晉安帝時。沙門釋法顯。以隆安三年遊西域。於中天竺師子國得梵本。歸京都住道場寺。就天竺禪師佛馱跋陀共譯出。其長雜二阿含綖經。彌沙塞律薩婆多律抄。猶是梵文。未得譯出。
* 方等檀持陀羅尼經四卷或云大方等陀羅尼或云檀持陀羅尼
右一部。凡四卷。晉安帝時。高昌郡沙門釋法眾所譯出。
* 普門品經一卷
右一部。凡一卷。西域沙門祗多蜜所出。傳云。晉世出。未詳何帝時。
* 決定毘尼經一卷一名破壞一切心識
右一部。凡一卷。眾錄並云。於涼州燉煌出。未審譯經人名。傳云。晉世出。未詳何帝時。
* 新無量壽經二卷宋永初二年於道場寺出一錄云於六合山寺出
* 佛所行讚五卷一名馬鳴菩薩讚或云佛本行讚六合山寺出
右二部。凡七卷。宋孝武皇帝時。沙門釋寶雲。於六合山寺譯出。
* 觀世音受記經一卷
[002-0012b]
右一部。凡一卷。宋武帝時。黃龍國沙門曇無竭。遊西域譯出。
* 彌沙塞律三十四卷即釋法顯所得胡本以宋景平元年七月譯出已入律錄
* 彌沙塞比丘戒本一卷與律同時出
* 彌沙塞羯磨一卷與律同時出
右三部。凡三十六卷。宋榮陽王時。沙門竺道生釋慧嚴。請罽賓律師佛馱什於京都龍光寺譯出。
* 雜阿毘曇心十三卷今闕
右一部。凡十三卷。宋文帝時。西域沙門伊葉波羅。以元嘉三年。為北徐州刺史王仲德。於彭城譯出。至擇品未竟。至八年更請三藏法師於京都校定。
* 菩薩善戒十卷或云菩薩地十卷
* 優婆塞五戒略論一卷一名優婆塞五戒相
* 三歸及優婆塞二十二戒一卷或云優婆塞戒
* 曇無德羯磨一卷或云雜羯磨
右四部。凡十三卷。宋文帝時。罽賓三藏法師求那跋摩。於京都譯出。
* 雜阿毘曇心十四卷宋元嘉十年於長干寺出寶雲傳譯其年九月訖
* 摩得勒伽經十卷宋元嘉十二年乙亥歲正月於秣陵平樂寺譯出至九月二十二日訖
* 分別業報略一卷大勇菩薩撰
* 勸發諸王要偈一卷龍樹菩薩撰
* 請聖僧浴文一卷
右五部。凡二十七卷。宋文帝時。天竺三藏法師僧伽跋摩。於京都譯出。
*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一卷或云普賢觀經下注云出深功德經中
* 虛空藏觀經一卷或云觀虛空藏菩薩經
[002-0012c]
* 禪祕要三卷元嘉十八年譯出或云禪法要或五卷
* 五門禪經要用法一卷
右四部。凡六卷。宋文帝時。罽賓禪師曇摩蜜多。以元嘉中於祇洹寺譯出。
* 普耀經六卷
* 四天王經一卷
* 廣博嚴淨經四卷或云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右三部。十一卷。宋文帝時。沙門釋智嚴。以元嘉四年。共沙門寶雲譯出。
* 般泥洹經二十卷
* 摩訶僧祇律一部梵本未譯出
右二部。定出一部。凡二十卷。宋文帝時。沙門釋智猛遊西域還。以元嘉中於西涼州譯出泥洹經一部。至十四年齎還京都。
* 賢愚經十三卷宋元嘉二十二年出
右一部。凡十三卷。宋文帝時。涼州沙門釋曇學威德。於于闐國得此經梵本。於高昌郡譯出天安寺釋弘宗傳
* 雜阿含經五十卷宋元嘉中於瓦官寺譯出
* 大法鼓經二卷東安寺譯出
* 勝鬘經一卷丹楊郡譯出
* 八吉祥經一卷元嘉二十九年正月十三日於荊州譯出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道場寺譯出
* 央掘魔羅經四卷道場寺譯出
* 過去現在因果經四卷宋元嘉中譯
* 相續解脫經二卷東安寺出
* 第一義五相略一卷東安寺譯出
[002-0013a]
* 釋六十二見經一卷
* 泥洹經一卷似即一卷泥曰闕
* 無量壽經一卷
* 無憂王經一卷
右十四部。凡七十六卷。宋文帝時。天竺摩訶乘法師求那跋陀羅。以元嘉中及孝武時。宣出諸經。沙門釋寶雲及弟子菩提法勇傳譯。
* 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一卷或云觀彌勒菩薩經或云觀彌勒經
* 觀世音觀經一卷
* 禪要祕密治病經二卷宋孝建二年於竹園寺譯出
* 佛母般泥洹經一卷孝建二年於鍾山定林上寺譯出一名大愛道般泥洹經
右四部。凡五卷。宋孝武帝時。偽河西王從弟沮渠安陽侯於。京都譯出。前二觀先在高昌郡久已譯出於彼齎來京都。
* 念佛三昧經六卷宋大明六年譯出或云菩薩念佛三昧經
* 破魔陀羅尼經一卷或云無量門破魔陀羅尼經大明六年譯出
右二部。凡七卷。宋孝武帝時。西域沙門功德直至荊州。沙門釋玄暢請於禪房譯出。
* 十誦羯磨一卷或云略要羯磨法十誦律出
右一部。凡一卷。宋景和中。律師釋僧璩。於京都撰出。
* 十誦比丘尼戒本一卷或云十誦比丘尼大戒
* 十誦律羯磨雜事一卷
右二部。凡二卷。宋明帝時。律師法頴。於京都撰出。
* 海意經七卷
* 如來恩智不思議經五卷
[002-0013b]
* 寶頂經五卷
* 無盡意經十卷
* 三密底耶經一卷漢言賢人用律闕
右五部。凡二十八卷。宋明帝時。天竺沙門竺法卷。於廣州譯出。並未至京都。
* 雜寶藏經十三卷
* 付法藏因緣經六卷
* 方便心論二卷
右三部。凡二十一卷。宋明帝時。西域三藏吉迦夜。於北國以偽延興二年。共僧正釋曇曜譯出。劉孝標筆受。此三經並未至京都。
* 無量義經一卷
右一部。凡一卷。齊高帝時。天竺沙門曇摩伽陀耶舍譯出。
* 五百本生經未詳卷數闕
* 他毘利齊言宿德律未詳卷數闕
右二部。齊武皇帝時。外國沙門大乘。於廣州譯出。未至都。
* 善見毘婆沙律十八卷或云毘婆沙律齊永明七年出
右一部。凡十八卷。齊武帝時。沙門釋僧猗。於廣州竹林寺。請外國法師僧伽跋陀羅譯出。
* 觀世音懺悔除罪呪經一卷永明八年十二月十五日譯出
* 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一卷
右二部。凡二卷。齊武皇帝時。先師獻正遊西域。於于闐國得觀世音懺悔呪胡本。還京都請瓦官禪房三藏法師法意共譯出。
[002-0013c] 自流沙以西。妙法蓮華經竝有提婆達多品。而中夏所傳闕此一品。先師至高昌郡。於彼獲本。仍寫還京都。今別為一卷。
* 百句譬喻經十卷齊永明十年九月十日譯出或五卷
右一部。凡十卷。齊武帝時。天竺沙門求那毘地於京都譯出。
* 毘跋律一卷
右一部。凡一卷。齊武帝時。沙門釋法度出。
* 教戒比丘尼法一卷
右一部。凡一卷。梁天監三年。鍾山靈耀寺沙門釋僧盛。依四分律撰。
* 大智論抄二十卷一名要論
右一部。凡二十卷。晉安帝世。廬山沙門釋慧遠。以論文繁積學者難省。故略要抄出。
* 虛空藏經八卷
右一部。凡八卷。宋武帝世。河南國乞伏時沙門聖堅出。
* 十二因緣經一卷建武二年出
* 須達長者經一卷建武二年出
都合四百五十部。凡一千八百六十七卷。


新集異出經錄第二



異出經者。謂胡本同而漢文異也。梵書複
隱宣譯多變。出經之士才趣各殊。辭有質文
意或詳略。故今本一末二新舊參差。若國言
訛轉。則音字楚夏。譯辭格礙則事義胡越。豈
西傳之𩥫駿。乃東寫之乖謬耳。是以泥洹楞
嚴重出。至七般若之經。別本迺八。傍及眾典
往往如茲。今竝條目列入以表同異。其異出
雜經失譯名者。皆附失源之錄。
[002-0014a]



* 般若經支讖出般若道行品經十卷出古品遺日說般若一卷竺佛朔出道行經一卷道行者般若抄也朱士行出放光經二十卷一名舊小品竺法護更出小品經七卷衛士度抄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經二卷曇摩蜱出摩訶鉢羅若波羅蜜經五卷一名長安品經鳩摩羅什出新大品二十四卷小品七卷
右一經七人異出。
* 般泥洹經支讖出胡般泥洹經一卷支謙出大般泥洹經二卷竺法護出方等泥洹經二卷曇摩讖出大般涅槃經三十六卷釋法顯出大般泥洹經六卷方等泥洹經二卷釋智猛出泥洹經二十卷求那跋陀羅出泥洹經二卷
右一經。七人異出。其支謙大般泥洹。與方等泥洹大同。曇摩讖涅槃。與法顯泥洹大同。其餘三部並闕。未詳同異。
* 法華經舊錄有薩芸分陀利經云是異出法華未詳誰出今闕此經竺法護出正法華經十卷鳩摩羅什出新妙法蓮華經七卷
右一經。三人出。其一經失譯人名。已入失源錄。
* 首楞嚴經支識首楞嚴二卷支謙首楞嚴二卷白延首楞嚴二卷竺法護更出勇伏定二卷即更出首楞嚴竺寂蘭首楞嚴經二卷鳩摩羅什新出首楞嚴二卷舊錄有蜀首楞嚴二卷未詳誰出
右一經。七人出。其一經失譯人名。已入失源錄。
* 維摩詰經支謙出維摩詰二卷竺法護出維摩詰經二卷又出刪維摩詰一卷竺叔蘭出維摩詰二卷鳩摩羅什出新維摩詰經三卷
右一經。四人異出。
* 無量壽經支謙出阿彌陀經二卷竺法護出無量壽二卷或云無量清淨平等覺鳩摩羅什出無量壽一卷釋寶雲出新無量壽二卷求那跋陀羅出無量壽一卷
右一卷。五人異出。
* 道地經安世高出大道地二卷竺法護出修行道地七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 普耀經竺法護出普耀八卷釋智嚴出普耀六卷
[002-0014b]
右一經。二人異出。
* 賢劫經竺法護出賢劫十卷鳩摩羅什出賢劫七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 海龍王經竺法護出海龍王四卷曇摩讖出海龍王四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 中阿鋡經曇摩難提出中阿含五十九卷僧伽提婆出中阿含六十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 樓炭經竺法護出樓炭五卷釋法炬出樓炭六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 微密持經支謙出微密持一卷佛馱跋陀出微密持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 大方等如來藏經釋法炬出大方等如來藏一卷佛馱跋陀出大方等如來藏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 本業經支謙出本業一卷佛馱跋陀出本業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 十住經鳩摩羅什出十住四卷佛馱跋陀出菩薩十住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 超日明經竺法護出超日明二卷聶承遠出超日明二卷即刪整護公所出者
右一經。二人異出。
* 般舟三昧經支讖出般舟三昧二卷竺法護出般舟三昧二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 彌勒成佛經竺法護出彌勒成佛一卷鳩摩羅什出彌勒成佛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 觀世音受決經竺法護出光世音大勢至受決經一卷曇無竭出觀世音受記經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 月明童子經支謙出月明童子經一卷竺法護出月明童子經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 普門經竺法護出普門品一卷祇多蜜出普門品一卷
[002-0014c]
右一經。二人異出。
* 鴦掘魔經竺法護出鴦掘魔經一卷求那跋陀羅出鴦掘魔羅經四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 阿闍世王經支讖出阿闍世王經二卷竺法護更出阿闍世王經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 十二因緣經安世高出十二因緣經一卷竺法護出十二因緣經一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 阿差末經支謙出阿差末二卷竺法護出阿差末四卷
右一經。二人異出。
* 禪經鳩摩羅什出禪經四卷禪法要解二卷佛馱跋陀出禪經三卷曇摩蜜多出禪法要三卷五門禪經要用法一卷沮渠安陽侯出禪要祕密治病經二卷
右一經。四人異出。
* 虛空藏經曇摩讖出方等王虛空藏五卷曇摩蜜多出虛空藏觀一卷聖堅出虛空藏五卷佛陀耶舍出虛空藏經一卷
右一經。四人出。
* 譬喻經安世高出五陰譬喻一卷竺法護出譬喻三百首經二十五卷無別題未詳其名釋法炬出法句譬六卷求那毘地出百句譬喻十卷康法邃出譬喻經十卷
右一經。五人出。
* 無盡意經竺法護出無盡意四卷竺法卷出無盡意十卷曇摩讖大集後無盡意四卷
右一經三人出。
* 菩薩地持經曇摩讖出菩薩地持八卷三藏求那跋摩出菩薩戒十卷
右一經。二人出。
* 比丘戒本曇摩持誦出十誦比丘戒本一卷羅什出十誦比丘戒本一卷佛馱耶舍出曇無德戒本一卷釋法顯出僧祇比丘戒本一卷佛馱什出彌沙塞比丘戒本一卷
右一經。五人出。校眾錄。並云。二百五十戒凡有六種異出。其一本無譯名。入失源錄中。
* 比丘尼戒竺法護出比丘尼戒一卷今闕釋僧純出比丘尼大戒一卷釋法穎撰十誦比丘尼戒本一卷
[002-0015a] 覓歷所傳大比丘尼戒一卷是疑經今闕

右一經四人出。
* 阿毘曇安世高出阿毘曇五法七法二卷今闕七法阿毘曇九十八法一卷闕。僧伽提婆出阿毘曇鞞婆沙十四卷。阿毘曇心十六卷。僧伽跋摩出阿毘曇毘婆沙十四卷。阿毘曇心四卷。天竺毘婆沙師出舍利弗阿毘曇二十二卷。浮陀跋摩出阿毘曇毘婆沙六十卷。釋法顯出雜阿毘曇心十三卷。伊葉波羅出雜阿毘曇心十三卷。僧伽跋摩出雜阿毘曇心十四卷。迦旃延阿毘曇心二十卷未詳誰出已入失源錄
右一經。凡九人出。
* 成具光明經支讖支曜
右一經。二人異出。
* 法鏡經安玄支謙
右一經。二人異出。
* 法句經祇難支謙
右一經。二人異出。
* 一卷無量壽經鳩摩羅什求那跋陀
右一經。二人異出。
* 長阿含經佛馱耶舍釋法顯
右一經。二人異出。
* 摩訶僧祇律釋法顯釋智猛
右一經。二人異出。
* 小品竺法護鳩摩羅什
右一經。二人異出。
* 長者須達經安公雜錄又有此經求那毘陀出
右一經。二人異出。
* 方等泥洹經竺法護釋法顯

出三藏記集錄上卷第二
[002-001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