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16 十誦律-後秦-弗若多羅 (T)



《十誦律》卷第二十一第四誦之一


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譯


七法中受具足戒法第一



佛婆伽婆王舍城外住,爾時未聽比丘作和
尚阿闍梨,未有白四羯磨受具足戒。時諸比
丘以初未有和尚阿闍梨故,作袈裟衣不如
法、著衣亦不如法,及身威儀皆不如法。又諸
比丘從聚落至聚落、從城至城、從國至國、遊
行時、行乞食時、乞飯、乞羹、乞佉陀尼;人請食
時,索飯、索羹、索佉陀尼,取他殘食、鉢殘飯、殘
羹、殘佉陀尼、殘漿;高聲大聲食,譬如婆羅門
食。有一比丘摩訶盧患苦痛,無有等侶無人
看視。外學異道見如是事譏嫌呵責:「沙門釋
子無善教,不被教、無調順、無調御法,作袈裟
衣不如法、著衣亦不如法,及身威儀皆不如
法;從聚落至聚落、從城至城、從國至國、遊行
時、行乞食時、乞飯、乞羹、乞佉陀尼;人請食時,
索飯、索羹、索佉陀尼;取他殘食、鉢殘飯、殘羹、
殘佉陀尼、殘漿;高聲大聲食,譬如諸婆羅門
食。」有諸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慚
愧,以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竟,
諸佛常法,有知而問、知而不問、知時問、知時
不問、有益問、無益不問、有因緣問。今佛知
故問。佛問諸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世
尊!」佛種種因緣呵責:「何以名比丘,無和尚阿
闍梨,作袈裟衣不如法、著衣不如法,及身威
儀皆不如法;從聚落至聚落、從城至城、從
[021-0148b]
國至國、遊行時、行乞食時、乞飯、乞羹、乞佉陀
尼;人請食時,索飯、索羹、索佉陀尼;取他殘食、
鉢殘飯、殘羹、殘佉陀尼、殘漿;高聲大聲食,譬
如諸婆羅門食?諸外學異道嫉妬譏嫌呵責
言:『沙門釋子無善教、不被教、無調順、無調御
法,作袈裟衣不如法、著衣不如法,及身威儀
皆不如法;從聚落至聚落、從城至城、從國
至國、遊行時、行乞食時、乞飯、乞羹、乞佉陀尼;
人請食時,索飯、索羹、索佉陀尼;取他殘食、鉢
殘飯、殘羹、殘佉陀尼、殘漿;高聲大聲食,譬如
諸婆羅門食。』」佛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丘:「從
今聽作和尚阿闍梨、聽十僧現前白四羯磨
受具足。云何白四羯磨受具足?眾僧一心和
合,一比丘僧中唱:『大德僧聽!是某甲,從某
甲受具足戒。是從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和尚
某甲。若僧時到僧忍聽,僧當與某甲受具足、
和尚某甲。如是白。』白四羯磨。從今聽和尚共
行弟子,若病應看、欲死應救,若病應與隨病
飲食、隨病藥、隨病供給。若弟子無財,和尚應
給。若和尚無,從他索與。若少知識索不能得,
乞食得好食應與。若和尚病,弟子亦爾。阿
闍梨看近住弟子,近住弟子看阿闍梨亦如
是。從今諸有和尚阿闍梨,看共住弟子、近住
弟子,養畜如兒想。共住弟子、近住弟子,看和
尚阿闍梨如父想。汝等如是展轉相依住,於
我法中增長善法。」


佛在王舍城。是時諸比丘心念:「佛已聽我等
作和尚阿闍梨,已聽十僧現前白四羯磨受
具足戒。」彼年少比丘作和尚,若一歲、二歲、
[021-0148c]
三歲、四歲、五歲,少長老比丘作師。是中有比
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訶責諸比丘:「何以名比
丘,佛已聽我等作和尚阿闍梨、聽十僧現前
白四羯磨受具足戒,年少比丘作和尚,若一
歲、二歲、三歲、四歲、五歲少長老比丘?」彼諸比
丘種種訶已,以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緣集
僧,集僧竟,佛知故問,問諸比丘:「汝等實爾
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因緣訶諸比丘:「何
以名比丘,佛已聽我等作和尚阿闍梨,聽十
僧現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年少比丘作和
尚,若一歲、二歲、三歲、四歲、五歲少長老比丘?」
佛雖呵責,而未結戒。


佛在舍衛國。爾時長老
優波斯那婆檀提子,一歲授共住弟子具足,
和尚一歲、弟子無歲共往。憍薩羅國一處
夏安居,諸佛常法,兩時大會:春末月、夏末
月。春末月欲安居時,諸方國比丘來,聽佛說
法,心念:「是法夏安居樂。」是初大會。夏末月自
恣作衣竟,持衣鉢來詣佛所,如是思惟:「我久
不見婆伽婆、久不見修伽陀。」是第二大會。是
時長老優波斯那,是中住處夏安居,自恣竟
作衣已持衣鉢,自身二歲、弟子一歲共遊行
往舍衛國。到佛所頭面禮佛足一面坐。諸佛
常法,問訊客比丘:「夏安居忍不?足不?安樂住
不?乞食不乏、道路不疲耶?」今佛亦如是問:
「優波斯那!夏安居忍不、足不?安樂住不?乞食
不乏、道路不疲耶?」優波斯那答言:「實忍足、安
樂住、乞食不乏、道路不疲。」佛知故問:「優波斯
那!是誰善男子?」答言:「是我許。」佛言:「是作何
等?」答言:「是我共住弟子。」佛言:「汝幾歲?」答言:
[021-0149a]
「二歲。」「是善男子幾歲?」答言:「一歲。」佛以是事集
僧,集僧已,佛種種因緣訶優波斯那:「汝愚癡
人!何故來思惟但欲畜眾,二歲比丘畜一
歲共住弟子?何以名比丘,佛聽我等作和尚
阿闍梨,聽十僧現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是
年少比丘,授共住弟子具足,一歲、二歲、三歲、
四歲、五歲少長老比丘?」佛種種因緣訶竟,語
諸比丘:「從今不滿十歲,不得授共住弟子具
足。若授具足,犯突吉羅。」


是時諸比丘心念:「佛聽我和尚、聽阿闍梨、
聽十僧現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不滿十歲,
不得授共住弟子具足。」是諸比丘滿十歲,皆
授共住弟子具足。知法授、不知法亦授,善者
畜、不善亦畜,住戒度、不住戒亦度。是中見和
尚不知法、弟子亦不知法,和尚不善、弟子亦
不善,和尚不住戒、弟子亦不住戒。是時諸比
丘,自不知法、不善、不住戒,與他出家受具足,
作依止師畜沙彌。有一比丘摩訶盧,不知法、
不善、不住戒,空滿十歲,與共住弟子授具
足,以小事與弟子鬪諍,弟子捨戒還俗。諸比
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訶責言:「何以名比丘,佛
聽和尚、聽阿闍梨、聽十僧現前白四羯磨
受具足戒,不滿十歲不得授共住弟子具足。
是諸比丘滿十歲,皆授共住弟子具足,知法
授、不知法亦授,善者畜、不善亦畜,住戒度、不
住戒亦度。是中見和尚不知法、不善、不住戒,
弟子亦爾,與他出家受具足,作依止師畜沙
彌?」彼諸比丘種種訶竟,以是事具白佛。佛以
是因緣集僧,集僧已,佛知故問,問諸比丘:「汝
[021-0149b]
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因緣訶責:「何
以名比丘,佛聽和尚、聽阿闍梨、聽十僧現
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不滿十歲不得授共
住弟子具足。是諸比丘滿十歲,皆授共住弟
子具足。知法授、不知法亦授,善者畜、不善亦
畜,住戒度、不住戒亦度。是中見和尚不知法、
不善、不住戒,弟子亦爾,與他出家受具足,作
依止師畜沙彌?」佛種種因緣訶竟,語諸比丘:
「從今聽五法成就、滿十歲若過,應授共住弟
子具足。何等五?一滿十歲若過、二持戒不破、
三多聞、四有力能如法除弟子憂悔、五能拔
弟子惡邪。復有五法成就,滿十歲,應授共住
弟子具足。何等五?一信成、二戒成、三聞成、
四捨成、五慧成,能讚能教弟子,令善入住信、
戒、聞、捨、慧。復有五法成就,滿十歲,應授共住
弟子具足。何等五?一無學戒眾、二無學定眾、
三無學慧眾、四無學解脫眾、五無學解脫知
見眾成就,能讚能教弟子,善入住戒、定、慧、解
脫、解脫知見眾。復有五法成就,滿十歲,應授
共住弟子具足。何等五?一知犯、二知非犯、三
知罪輕、四知罪重、五知誦波羅提木叉學利
廣說。復有五法成就,滿十歲,應授共住弟子
具足。何等五?一知出家法、二能作教師、三能
作戒師、四能知依止師法、五能知遮道法不
遮道法。復有五法成就,滿十歲,應授共住弟
子具足。何等五?一能教弟子清淨戒;二能教
阿毘曇;三能教比尼;四弟子在他方愁苦不
樂能致使來,若自不能因他力致來;五弟子
若病能供給,若自不能,能使他供給。如是五
[021-0149c]
法成就,滿十歲若過,應授共住弟子具足。若
上諸五法不成就,滿十歲若過,授共住弟子
具足,得罪。


「若比丘有上諸五法成就,滿十歲,應與他依
止。云何應與?所欲求依止比丘,從座起偏袒
著衣、脫革屣、䠒兩手捉長老兩足,應如是
語:『我某甲比丘,從長老乞依止。長老與我依
止,我依止長老住。』第二、第三亦如是乞。長老應言:『如汝語。』若諸五法成就,滿十歲,應受
他依止。若無諸五法,滿十歲,受他依止,得罪。


「若比丘有上五法,滿十歲,應畜沙彌。云何應
畜?若未剃髮來,是時當與剃髮。若自有袈裟
應著,若無和尚應與衣著,教長跪合掌,戒
師應教:『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第二:
『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第三:『我某甲,
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某甲,已歸依佛、已
歸依法、已歸依僧。從今盡壽,是佛優婆塞憶
持。』第二:『我某甲,已歸依佛、已歸依法、已歸依
僧。從今盡壽,是佛優婆塞憶持。』第三:『我某甲,
已歸依佛、已歸依法、已歸依僧。從今盡壽,是
佛優婆塞憶持。』『汝某甲聽,是佛婆伽婆知見,
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說
優婆塞五戒,凡是優婆塞盡壽護持。何等五?
盡壽離殺生,是優婆塞戒。是中盡壽離殺生。
若能持當言:「能。」盡壽離不與取,是優婆塞戒。
是中盡壽離不與取。若能持當言:「能。」盡壽離
邪婬,是優婆塞戒。是中盡壽離邪婬。若能
持當言:「能。」盡壽離妄語,是優婆塞戒。是中
盡壽離妄語。若能持當言:「能。」盡壽離飲酒,是
[021-0150a]
優婆塞戒,是中盡壽離飲酒:穀酒、蒲萄酒、甘
蔗酒、能放逸酒。若能持當言:「能。」』『我某甲,已
歸依佛、已歸依法、已歸依僧出家,是佛婆伽
婆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出家,我亦隨佛出家,和尚某甲。』第二:『我某
甲,已歸依佛、已歸依法、已歸依僧出家,是佛
婆伽婆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
佛陀出家,我亦隨佛出家,和尚某甲。』第三:『我
某甲,已歸依佛、已歸依法、已歸依僧出家,是
佛婆伽婆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
三佛陀出家,我亦隨佛出家,和尚某甲。』『我某
甲,已歸依佛、已歸依法、已歸依僧、已出家,是
佛婆伽婆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
三佛陀出家,我亦隨佛出家竟,和尚某甲。』
爾時應問:『汝幾歲?』隨年答。『何時出家?冬春夏、
有閏無閏?』隨問應答。『此事盡壽憶持。』戒師應
言:『汝某甲聽,是佛婆伽婆知見,釋迦牟尼多
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為沙彌說出
家十戒,凡是沙彌,當盡壽護持。何等十?盡壽
離殺生,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殺生。若能當
言:「爾。」盡壽離不與取,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
不與取。若能當言:「爾。」盡壽離非梵行,是沙彌
戒。是中盡壽離非梵行。若能當言:「爾。」盡壽離
妄語,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妄語。若能當言:
「爾。」盡壽離飲酒,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飲酒:
穀酒、蒲萄酒、甘蔗酒、能放逸酒。若能當言:「爾。」
盡壽離處高床大床,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
處高床大床。若能當言:「爾。」盡壽離著華瓔珞
香塗身香熏衣,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著華
[021-0150b]
瓔珞、香塗身、香熏衣。若能當言:「爾。」盡壽離作
伎歌舞不往觀聽種種樂器,是沙彌戒。是中
盡壽離作伎歌舞不往觀聽種種莊嚴。若能
當言:「爾。」盡壽離受畜金銀錢寶,是沙彌戒。是
中盡壽離受畜金銀錢寶。若能當言:「爾。」盡壽
離非時食,是沙彌戒。是中盡壽離非時食。若
能當言:「爾。」』如是五法成就,滿十歲,應畜沙彌。
若不成就五法,滿十歲,畜沙彌,得罪。」


佛在王舍城。長老大目犍連,與王舍城中和
利等十七諸年少樂人授具足戒。是諸人
晡時飢極,僧坊內高聲大啼,作小兒啼聲。
佛知故問阿難:「何以僧坊內有小兒啼聲?」阿
難答言:「世尊!長老大目犍連,與王舍城中
和利等十七諸年少樂人與受具足。是諸人
晡時飢極,僧坊內高聲大啼,作小兒啼聲。」是時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已,佛知故問,問
目犍連:「汝實作是事不?」目連答言:「實爾。世
尊!」佛種種因緣訶目犍連:「汝不知時、不知
量、不知限齊。汝其欲度人,未滿二十人,不
能忍寒熱、飢渴、蚊虻、蚤虱、蛇蚖、毒螫,他人惡
語、身中苦痛悉不能忍。滿二十歲人,能忍寒
熱、飢渴、蚊虻、蚤虱、蛇蚖、毒螫,他人惡語及身
中苦痛皆悉能忍。」佛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
丘:「從今不滿二十年人,不應與受具足。若與
受,得波逸提罪。」


佛在舍衛國,佛語諸比丘:「若異道人信善法
欲出家,是人應四月與波利婆沙。若滿四月
得諸比丘意,應與出家。如是應與波利婆沙。
一心集僧,是本異道,從坐起偏袒著衣、脫革
[021-0150c]
屣,入僧中禮僧足,䠒合掌作如是言:『諸
長老憶念,我某甲本異道,今信善法欲出家。
我某甲本異道,今僧中乞四月波利婆沙。僧
與我某甲本異道四月波利婆沙竟,得諸比
丘意,僧當與我出家受具足。』第二、第三亦如
是乞。爾時一比丘,應僧中唱:『大德僧聽!是某
甲本異道,信善法欲出家。今是某甲本異道,
從僧乞四月波利婆沙,如是言:「僧與我某甲
本異道四月波利婆沙竟,得諸比丘意,僧當
與我出家受具足。」若僧時到僧忍聽,僧某甲
本異道僧當與四月波利婆沙。如是白。』白四
羯磨。『僧與某甲本異道四月波利婆沙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中云何得意?云何
不得意?是本異道,現前應讚佛法僧戒、呵諸
異道。實若讚佛法僧戒時,是本異道心不生
喜樂,乃至須臾訶諸異道實時憂愁瞋諍,是
名不得意。若讚佛法僧戒時,是本異道心生
喜樂,訶諸異道實時不憂愁不瞋諍,是名得
意。如是應與出家受具足。與法者,一心集僧,
是本異道從坐起,偏袒著衣脫革屣,入僧中
禮僧足䠒合掌,應如是言:『大德僧憶念!
我某甲本異道,信善法欲出家。我先已僧中
乞四月波利婆沙,僧先已與我四月波利婆
沙。我某甲本異道,已僧中行四月波利婆沙
竟,我今從僧乞出家受具足。僧與我某甲本
異道四月行波利婆沙竟,已得諸比丘意,僧
當與我出家受具足。』第二、第三亦如是乞。是
中應一比丘僧中唱:『大德僧聽!是某甲本異
道,信善法欲出家,彼從僧乞四月波利婆沙。
[021-0151a]
僧先已與四月波利婆沙,彼已僧中行四月
波利婆沙。行波利婆沙竟,今從僧求出家受
具足。若僧時到僧忍聽,僧是某甲本異道,已
僧中行四月波利婆沙竟,得諸比丘意,當與
出家受具足。如是白。』白四羯磨。『僧是本異道
某甲與出家受具足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
是持。』」


佛在王舍城,自恣竟欲二月南山國土遊行。
是時佛告阿難:「汝語諸比丘:『佛王舍城自恣
竟,欲二月南山國土遊行,誰欲從佛?若欲去
者集待佛。』」阿難言:「受教。」即出語諸比丘:「佛
在王舍城,自恣竟欲二月南山國土遊行。誰
欲從佛?欲去者集待佛。」爾時王舍城多年少
比丘,一歲、二歲、三歲、四歲、五歲少大比丘,是
諸比丘如是思惟:「若從佛去,處處不久住,種
種供養利,數數受依止師,來還復速。我和尚
阿闍梨不去,我等何以去?」諸小比丘不盡從
佛。爾時佛與少比丘共行,還到王舍城。佛
知故問阿難:「何以少比丘從佛行?」阿難答言:
「世尊!是王舍城,多年少比丘,大比丘少。是
諸比丘如是思惟:『若從佛行,處處不久住,種
種供養利,數數受依止師,來還復速。我和尚
阿闍梨不去,我等何以去?』以是事故多不從
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已,佛種種因緣
讚戒、讚持戒,讚戒、讚持戒已,語諸比丘:「從今
聽比丘有五法成就,滿五歲,不受依止。何等
五?一知犯、二知不犯、三知輕、四知重、五誦
波羅提木叉利廣說。雖復受戒歲多,不知五
法,應盡壽依止他住。」長老優波離問佛:「大比
[021-0151b]
丘應從小比丘受依止住不?」佛言:「應受。」優
波離復問:「大比丘應承事供養小比丘不?」佛
言:「除禮足,餘盡應作。」


佛在舍衛國。是時舍衛城有一居士,無常對
至,財物妻子眷屬奴婢一切死盡,唯有父子
三人。居士自念:「諸道中唯有沙門釋子,得供
養樂無諸憂苦,是中出家無諸不可。」思惟已,
將二兒到祇園中求出家,諸比丘不知其意便與出家。經數日,乞食時到著衣持鉢將
二兒入舍衛城乞食,詣賣食肆、餅肆、粰[米*留]肆、
煎餅肆、䭉餅肆、歡喜丸肆。是二小兒飢,見諸
餅食,從父摩訶盧索言:「阿父!與我食、與我餅。」
父語兒言:「但索無價,誰當與汝?」二兒啼逐父
行。諸居士訶罵言:「沙門釋子不斷欲,僧坊內
共比丘尼生兒。」一人語二人、二人語三人,惡
名流布遍舍衛城。有諸比丘少欲知足行頭
陀,聞是事心慚愧,以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
緣集僧,集僧已,佛知故問摩訶盧比丘:「汝實
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因緣呵責:「何以
名比丘,不滿十五歲人作沙彌?」佛種種因緣
呵竟,語諸比丘:「從今不滿十五歲人,不應作
沙彌。若作,得突吉羅罪。」


佛在迦維羅衛國。是時毘瑠璃愚癡人,殺迦
維羅衛釋子。時長老阿難親里二小兒走
詣阿難,阿難以殘食養畜。佛知故問阿難:「是
誰小兒?」答言:「是我所親。」佛言:「何以不出家?」
阿難報言:「佛結戒:不滿十五歲人,不應作沙
彌。是二小兒不滿十五歲。」佛問阿難:「是二小
兒能驅僧食上烏未?」答言:「能。」佛言:「從今聽能
[021-0151c]
驅烏作沙彌,最下七歲。」


佛在舍衛國。是時跋難陀釋子有二沙彌:一
名卑陀,二名摩伽,僧坊內共作婬欲。諸居士
來見言:「沙門釋子無清淨行,共作婬欲。」一人
語二人,二人語三人,惡名流布遍舍衛城。
諸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慚愧,以
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已,佛知
故問跋難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
種因緣訶:「何以名比丘,畜兩沙彌?」佛種種因
緣訶竟,語諸比丘:「從今不聽畜兩沙彌。若畜,
得突吉羅罪。若畜二一沙彌,不久欲受具足,
無罪。」


佛在王舍城。跋難陀釋子,奴大家不聽,與出
家。出家不久,乞食時至,著衣持鉢入王舍
城乞食。本大家見捉,是比丘高聲大喚。眾
人大集問:「何以爾?」大家言:「此是我奴,不放自
出家。」眾人言:「何道中出家?」報言:「沙門。」「何等沙
門。」答言:「釋子沙門。」眾人言:「莫爾!洴沙王有
令,若奴大家不放,沙門釋子中出家不得遮。
何以故?沙門釋子難作行苦行,捨世事向涅
槃難故。」諸居士瞋訶言:「沙門釋子是無畏處,
奴大家不放,釋子中出家不得說。」一人語二
人,二人語三人,惡名流布遍王舍城。有諸比
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慚愧,以是事
具白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已,佛知而故問跋難陀:「汝實爾不?」報言:「實爾。世尊!」佛種
種因緣呵:「何以名比丘,奴大家不放,與出家?」
佛種種因緣呵竟,語諸比丘:「從今奴大家不
放,不應與出家。若與出家,得突吉羅罪。」
[021-0152a]


佛在王舍城。跋難陀釋子,人負債,債主不放,
與出家。出家數日,乞食時到,著衣持鉢入王
舍城乞食。是債主見捉之,高聲大喚。眾人來
集問:「何以爾?」答言:「是人負我債,不償出家。」
眾人言:「是何道出家?」報言:「沙門。」「何等沙門?」報
言:「釋子沙門。」眾人言:「莫爾!洴沙王有令,債
主不放,釋子中出家不得遮。何以故?沙門釋
子難作行梵行,捨世事向涅槃難故。」諸居士
瞋訶:「沙門釋子是不負債處,負債人,債主不
放,釋子中出家不得說。」一人語二人,二人語
三人,惡名流布遍王舍城。有諸比丘少欲知
足行頭陀,聞是事心慚愧,以是事具白佛。佛
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已,佛知故問,問跋難陀:
「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因緣訶:「何
以名比丘,債主不放,與出家?」佛種種因緣呵
竟,語諸比丘:「從今負債人,債主不放,不應與
出家。若與出家,得突吉羅罪。」


佛在王舍城。有一鍛金小兒,來入竹園僧坊,
到諸比丘所言:「大德!我欲出家,與我出家。」諸
比丘不思惟,與出家。是兒父母宗親遍覓,次
到竹園,詣諸比丘所問:「大德!有如是如是小
兒,聞見不?」是中有比丘不見者言不見,不聞
者言不聞,是諸親里久覓不得便捨去。是兒
作比丘不久,乞食時到,著衣持鉢入王舍城
乞食,宗親見之問:「汝出家耶?」答言:「出家。」「何道
出家?」答言:「沙門。」「何等沙門?」答言:「釋子沙門。」
問:「近遠?」答言:「竹園中。」宗親瞋罵:「沙門釋子故
作妄語,見言不見,聞言不聞。」一人語二人,二
人語三人,惡名流布遍王舍城。有諸比丘少
[021-0152b]
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慚愧,以是事具白
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已,佛語諸比丘:「從
今求出家人,兩事應白僧:一出家,二剃髮。僧
若集、若不集,兩事應白。作是語:『大德僧聽!
是某甲,求出家剃髮。以是事白僧。』若已剃髮
來,僧若集、若不集,一事應白言:『大德僧聽!是
某甲求出家。僧憶持。』若僧不集,應別房行白。
應言:『長老!是某甲求出家。憶持。』」


佛在王舍城。是時耆婆藥師,治二種人:一
洴沙王,二佛比丘僧。何以治洴沙王?以衣
食故。何以治佛比丘僧?自信、自欲、自愛、自清
淨故。是時諸居士有惡重病:癩、癰疽、癲痟
病,到耆婆所,與百金錢求治病,不肯;如是乃
至五百,不肯。是居士大愁憂念言:「耆婆唯治
二種人:一治洴沙王,以衣食故。二治佛比
丘僧,自信、自欲、自愛、自清淨故。今我等與百
金錢乃至五百,不肯。是諸沙門釋子福德成
辦人,若是中出家者,耆婆當治我等。」是諸
病人至諸比丘所求出家。諸比丘即與出家
受具足。諸比丘為諸病人,煮飯、作羹、作糜、煮
湯、煮肉、煮藥、湯漬治,出大小便器及唾壺。出
入多事多緣,妨廢誦經坐禪,但念作事。是病
人多,耆婆治不能遍,廢洴沙王急事。是病
人得差,平復得色力肥悅,捨戒還家。有諸
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訶責諸比丘:「何以名
比丘,是諸惡重病人,癩、癰疽、癲痟病人,與
出家受具足,為煮飯、作羹、作粥、煮湯、煮肉、煮
藥、湯漬治,出大小便器唾壺。出入多事多緣,
廢誦經坐禪,但念作事。是病人多,耆婆治不
[021-0152c]
能遍,廢洴沙王急事。是諸病人得差,色力
肥悅平復,捨戒還家。」種種呵竟,以是事具白
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已,佛知故問,問諸
比丘:「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因緣
呵:「何以名比丘,諸惡病人與出家受具足,為
煮飯、作羹煮湯、煮肉、煮藥、湯漬治,出大小便
器唾壺。出入多事多緣,廢誦經坐禪,但念作
事。是病人多,耆婆治不能遍,廢洴沙王急
事。是病人得差,色力肥悅平復,捨戒還家。」佛
種種因緣訶竟,語諸比丘:「從今有如是惡重
病:癩、癰疽、癲痟病人,不應與出家受具足。
若與出家受具足,得突吉羅罪。」


佛在迦毘羅婆城。爾時淨飯王詣佛所,頭
面禮佛足一面坐,合掌白佛:「大德!與我願。」佛
言:「憍曇!佛不與汝過願。」王言:「可得願與我。」
佛言:「可得願當與。今求何等願?」王言:「佛出
家時,我心愁憂、不忍、不喜。難陀、羅睺羅後諸
子出家時,我心愁憂、不忍、不喜。今佛與我願,
父母不放不得與出家。何以故?父母恃子為
榮。」佛言:「憍曇!我本心念:『亦欲與諸比丘結
戒:父母不放不得與出家。』」爾時佛與淨飯王,
種種說法示教利喜已默然。王聞法已,從坐
起頭面禮佛足繞佛而去。王去不久,佛以是
因緣集僧,集僧竟,語諸比丘:「從今父母不放
不得與出家。若與出家,得突吉羅罪。」


佛在舍衛國。爾時諸比丘尼,從憍薩羅遊行
向舍衛國。薩羅林中有賊破法,劫奪比丘尼
作毀辱事,諸城國邑惡名流布。若王力、若聚
落力,圍捕盡得諸賊,唯有一賊逃走至婆
[021-0153a]
岐陀國,到比丘所語諸比丘言:「大德!與我
出家。」諸比丘不思,與出家。諸佛常法,兩時大
會:春末月、夏末月。春末月欲安居時,諸方國
比丘來聽佛說法,心念:「是法夏安居樂。」是初
大會。夏末月安居自恣作衣竟,持衣鉢來詣
佛所,如是思惟:「我久不見佛,久不見修伽
陀。」是第二大會。諸比丘從婆祇國自恣作衣
竟,持衣鉢欲遊行至舍衛國。小比丘言:「我欲
共行。」諸比丘答:「隨汝意。」即便共去。諸比丘
中道見薩羅林,憶念言:「是薩羅林中本有惡
賊破法,劫奪比丘尼作毀辱事。」小比丘言:「諸
長老!惡賊是我同業親友,我亦作此惡事。」
諸比丘不知云何?漸漸遊行至舍衛國詣佛
所,頭面禮佛足却坐一面。諸佛常法,以如是
語問訊客比丘:「忍不?足不?安樂住不?乞食不
乏、道路不疲耶?」今佛亦如是語問訊客比
丘言:「忍不?足不?安樂住不?乞食不乏、道路不
疲耶?」諸比丘言:「實忍足、安樂住、乞食不乏、道
路不疲。」諸比丘以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緣
集僧,集僧已,佛語諸比丘:「是薩羅林中惡賊,
大作罪事,劫奪比丘尼作不淨事,是賊得大
罪。何以故?是諸比丘尼多是阿羅漢,是人污
比丘尼,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
足,應滅擯。何以故?污比丘尼人,不生我善
法比尼故。」


佛在舍衛國。是舍衛城中有一居士無常對
至,財物家屬妻子奴婢一切死盡,是居士作
是念言:「沙門釋子福樂成辦人,我當效沙門
釋子,作僧伽梨、欝多羅僧、安陀衛、鉢、漉水
[021-0153b]
囊、錫杖、盛酥革囊、革屣、針筒,如是何苦?便如賊住。」即效作僧伽梨、欝多羅僧、安陀衛、鉢、
漉水囊、錫杖、盛酥革囊、革屣、針筒,如是作已
密入僧中住。諸比丘若集、若不集,徐徐問難:
「長老!汝幾歲?汝有何時節?有閏、無閏?」此賊不
知時節,更軟語急問。彼言:「我盜作如賊住。」有
諸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訶責:「何以名比丘,
得具滿和尚、具滿阿闍梨、具滿教師,得微妙
善法比尼。何以盜作比丘如賊住?」諸比丘種
種訶責竟,以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緣集
僧,集僧已,佛知故問,佛言:「汝實爾不?」答言:
「實爾。世尊!」佛種種因緣呵責言:「得具滿和尚、
具滿阿闍梨、具滿教師,得微妙善法比尼。何
以盜作比丘如賊住?」佛種種因緣訶竟,語諸
比丘:「是名賊住。是人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
與出家受具足,便應滅擯。何以故?賊住人,
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佛在王舍城。是時跋難陀釋子,與不能男出
家,是人夜捫摸諸比丘。諸比丘驅出,到比丘
尼邊、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邊,皆捫摸諸比丘尼、學戒尼、諸沙彌、沙彌尼,盡驅出。諸居士
入僧坊內宿,亦捫摸諸居士。諸居士言:「沙門
釋子中,有不能男出家與受具足。」一人語二
人,二人語三人,惡名流布遍王舍城。有諸比
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慚愧,以是事
具白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已,佛知故
問跋難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
種因緣訶跋難陀:「何以名比丘,與不能男出
家?」佛種種因緣訶竟,語諸比丘:「從今不能男
[021-0153c]
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足,得突
吉羅罪。」佛言:「有五種不能男。何等五?一生不
能男、二半月不能男、三妬不能男、四精不能
男、五病不能男。何等生不能男?從生不能婬,
是生不能男。何等半月不能男?半月能婬、半
月不能婬,是為半月不能男。何等妬不能男?
見他行婬,身分用是妬不能男。何等精不能
男?因他人婬,身身分用,是精不能男。何等病
不能男?若朽爛、若墮、若虫噉,是病不能男。是
為五種不能男。生、半月、妬、精不能男,是四種
不能男,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
足,應滅擯。何以故?不能男,不生我善法比尼
故。是病不能男,先出家受具足已,若落、若
朽爛、若虫噉、若不動,聽住。雖不動,若捨戒還
欲出家受具足,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
家受具足,應滅擯。何以故?病不能男,不生我
善法比尼故。」


佛在王舍城。有比丘與異道出家,有小因緣
與師鬪諍,不捨戒還本異道。諸比丘以是事
具白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已,佛語諸比
丘:「譬如狗飢羸與美食,不肯食反食不淨。是
愚癡人亦如是,棄善法還本異道。」佛種種因
緣訶竟,語諸比丘:「是越濟人,不應與出家
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足,應滅擯。何以故?
是越濟人,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佛在舍衛國,有一婆羅門奪母命,便自思惟:
「我作大罪奪母命,何處能除是惡罪?我聞沙
門釋子能除。」即到諸比丘所言:「大德!與我出
家。」諸比丘言:「汝諸婆羅門,不信輕慢、長夜惡
邪、佛法怨家,何由得信欲出家?」婆羅門言:「大
[021-0154a]
德!我本奪母命,我自思惟:『作極大罪,何處能
除?』我聞沙門釋子能除大罪,是故我欲出
家。」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是人有
殺母罪,不應與出家。若與出家受具足,應滅
擯。何以故?有殺母罪,不生我善法比尼故。
殺父亦如是。」


佛在舍衛國。諸比丘從憍薩羅國遊行向舍
衛國,到薩羅林。林中有賊,破法劫奪斷諸比
丘命,諸城國邑惡名流布。王力、若聚落力圍
捕,盡得諸賊,唯一賊走到祇洹林,詣諸比
丘所言:「大德!與我出家。」諸比丘不思惟,便
與出家。是諸賊,王勅行刑,諸比丘相語:「共
觀世間罪報。」小比丘言:「我亦欲去。」答言:「隨
意。」即便共去。一面立看,是時諸賊斷首流血,
是小比丘自思惟:「若我不出家亦當如是。」即
怖倒地。諸比丘以水灑面,穌起平復,問言:「汝
何所患苦?汝亦不在是中作惡業,亦不思惟
是惡業耶?」諸比丘軟語急問,答言:「薩羅林
中諸賊,劫比丘殺比丘,是我同業親友,我亦
共作是惡,如是思惟:『諸賊斬首流血,我不
出家亦當如是。』是故我怖倒地。」諸比丘不知
云何?共到佛所以是事白佛。佛語諸比丘:
「薩羅林中賊,放逸顛倒奪諸比丘命,多作惡
業。彼諸比丘多是阿羅漢,此殺阿羅漢人,不
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足,應滅擯。
何以故?殺阿羅漢人,不生我善法比丘故。」


佛在舍衛國。是時有一龍,信心清淨,羞厭龍
身從宮中出,變為人身,詣諸比丘所言:「大德!
與我出家。」諸比丘不思慮,便與出家。是龍與
[021-0154b]
一小比丘,次得一小房共宿。明日行乞食,是
龍有福,乞食疾得。時復自歸宮食,食訖先還
房,掩戶而坐。時熱龍法嗜眠,忽然傾臥。有
五因緣龍身不變:一生時、二死時、三婬時、四
瞋時、五眠時。是時龍眠,重身滿房中,同房比
丘後來見之,心怖失聲。龍聞是聲,疾疾驚覺,
還加趺坐。諸比丘大集問言:「何以大喚?」答
言:「此是蛇。」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
言:「非蛇是龍。」佛言:「呼來!」龍到佛所,頭面禮佛
足一面坐,佛與說法示教利喜。佛種種因緣
說法竟,即遣去。佛語龍言:「汝還本宮。」是龍聞
說法已,啼泣手捫淚從坐起,頭面禮佛足
右繞而去。龍去之後,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
已,語諸比丘:「從今龍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
與出家受具足,犯突吉羅罪。一切非人亦如
是。」


佛在舍衛國瞻蔔園。有一長者子出家長病,
是時宗親遣使呼之:「大德!來此間治病。」病人
即往。是人多諸親族,親族各請言:「我今日、
我明日、我後日。」諸人為病比丘故,大與財物,
是病不可治,遂至命終。是病比丘名波羅
陀,有一沙彌,於是中間受具足戒。是眾中
有六群比丘,六群比丘言:「新受戒比丘,不應
與大比丘分,應與沙彌分。」師言:「何以故?」答言:
「受戒羯磨不滿故。」師不知云何?以是事白
佛。佛言:「應問在羯磨中比丘,是羯磨滿不滿?」
即問諸比丘。諸比丘言:「我雖在羯磨中,不憶
不知。」以是事白佛。佛言:「從今諸比丘聽羯
磨時,當一心聽,莫餘覺、莫餘思惟,當專心、
[021-0154c]
當勤、當敬重、當思惟、心心等同憶念,應如是
聽羯磨。作羯磨者,應分別言:『是第一羯磨、第
二羯磨、第三羯磨。』若不分別說,得突吉羅罪。」


佛在舍衛國,佛語諸比丘:「若有人惡心出佛
身血,不應與出家。若與出家受具足,應滅
擯。何以故?是惡心出佛身血人,不生我善法
比尼故。有人非法非法想,破僧已非法見,
此後得罪。非法法想,破僧已非法見,此後得
罪。非法非法想,破僧已疑,此後得罪。是人不
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足,應滅擯。
何以故?破僧人,不生我善法比尼故。有人
本出家時犯婬,乃至共畜生,是人不應與出
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足,應滅擯。何以故?
本犯戒人,不生我善法比尼故。有人本出
家時犯盜,乃至五錢、若直五錢物,是人不應
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足,應滅擯。何
以故?本犯戒人,不生我善法比尼故。有人
本出家時,故自手奪人命,更無異想無異方
便,是人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
足,應滅擯。何以故本犯戒人,不生我善法比
尼故。有人本出家時,空無過人法,自讚言:
『我有過人法。』是人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
出家受具足,應滅擯。何以故?本犯戒人,不生
我善法比尼故。」


有不見擯人,捨戒復欲還出
家,到諸比丘所:「大德!與我出家,出家竟我當
見罪。」諸比丘問佛:「此人應與出家不?」佛言:「應
與出家。」出家已言:「我不見是罪。大德!與我受
具足,受具足已我當見是罪。」「應與不?」佛言:「應
與是人受具足。」受具足已復言:「不見是罪。」
[021-0155a]
「更應擯不?」佛言:「若得一心和合僧,更擯。若僧
不得和合,即本擯。」


佛在王舍城。是時諸鬪將婦,婿征行久,與
非人通,是諸非人形體不具,象頭、馬頭、牛頭、
獼猴頭、鹿頭、贅頭、平頭,頭七分現生子亦如
是。諸母愛故,養育長大不能執作,驅棄諸
子,詣天祠論議堂出家。舍是諸處覓飲食遊
行,次到竹園。是中六群比丘喜作罪事,好人
不肯住邊,若有住者餘比丘輕笑:「此人如
是惡,何以近之?」是弟子亦眼見師作罪行便
捨去。六群比丘見是人等,心自思惟:「我若畜
好弟子,餘比丘輕笑,教捨我去。我等當畜是
人,無有教捨我去者。設欲教者,是人醜陋,誰
當喜者?」如是思惟竟語言:「汝何以不出家?」答
言:「我等如是醜陋,誰當度我出家?」六群
比丘言:「汝能代我次第守房,若為我送守
房人食,能代我擔衣鉢,與汝出家。」答言:「爾。」
時六群比丘即與出家。時有人請佛及僧,
六群比丘以二因緣故,先遣弟子擔衣鉢去,
一行遲、二羞共行。是時諸居士信佛心清淨,
諸異道弟子輩輕笑言:「此是汝等福田所供
養者。」前行者先食者來,諸居士聞是事羞愧,
以是事具白佛。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竟,佛
知故問,問六群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
世尊!」佛種種因緣訶:「何以名比丘,象頭、馬頭、
牛頭、獼猴頭、鹿頭、贅頭、平頭,頭七分現人,與
出家?」佛種種因緣訶竟,語諸比丘:「從今象頭
人乃至平頭人,不應與出家。若與出家受
具足,犯突吉羅罪。」
[021-0155b]


佛語諸比丘:「黃髮人、綠髮人、赤髮、白髮、似赤
髮、猪髮、馬髮、無髮人,一切不應與出家。若與
出家受具足,犯突吉羅罪。赤眼、深眼、凸眼、水
精眼、小眼、泡眼、一眼、無眼人亦如是,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足,得突吉羅罪。
象耳、馬耳、牛耳、羊耳、綣耳、一耳、無耳;戾鼻、鸚
鵡嘴鼻、牛鼻、獼猴鼻、長鼻、象鼻、平鼻、無鼻;大
脣、馬脣、垂脣、無脣;猪鬚、牛鬚、驢鬚、無鬚;象齒、
馬齒、牛齒、魚齒、狗齒、無齒;長項、短項、曲項、無
項;太長人、太短人、太黑人、太白人;純青、純黃、
純赤、純白、純黑人;戾脚脚指殘、截陰、一丸、
㿉不能男;截臂、截脾、截手、截脚、截指;五指不
屈、截脣、截耳、截鼻;癩病、麁陰、脚跛、拘手、曳臗;
似鬼、盲眼、瞎瞽、雞皮體、攣躄;癭、左手作羊
屎短、肘短、瘖瘂聾;年太小、大老、[虺-虫+畏][虺-虫+妥];不
能行、不能坐、不能臥、不能立,如是一切污染
僧人,盡不應與出家受具足。若與出家受具
足,犯突吉羅罪。」


佛語諸比丘:「受具足法有三事,現前得受具
足。何等三?一有僧,二有人欲受具足,三有
羯磨,是為三。欲受具足人初來,應教次第頭
面一一執足禮僧。禮已教受衣。應問:『此衣
是汝有不?』答言:『是我衣。』應教:『汝效我語:「我
某甲,此衣僧伽梨若干條受,若割截、若未割
截,是衣持。」第二:「我某甲,此衣僧伽梨若干條
受,若割截、若未割截,是衣持。」第三:「我某甲,此
衣僧伽梨若干條受,若割截、若未割截,是衣
持。」』次問:『此衣是汝有不?』答言:『是。』『「我某甲,此
衣憂多羅僧七條受,若割截、若未割截,是衣
[021-0155c]
持。」第二:「我某甲,此衣憂多羅僧七條受,若割
截、若未割截,是衣持。」第三:「我某甲,此衣憂多
羅僧七條受,若割截、若未割截,是衣持。」』次問:
『此衣是汝有不?』答言:『是。』『「我某甲,此衣安陀會
五條受,若割截、若未割截,是衣持。」第二:「我某
甲,此衣安陀會五條受,若割截、若未割截,是
衣持。」第三:「我某甲,此衣安陀會五條受,若
割截、若未割截,是衣持。」』次問:『此鉢多羅是汝
有不?』答言:『是。』『「我某甲,此鉢多羅應量受,長用
故。」第二:「我某甲,此鉢多羅應量受,長用故。」第
三:「我某甲,此鉢多羅應量受,長用故。」』受衣
鉢已,應求和尚,應言:『我某甲,求長老為和
尚。長老為我作和尚,依長老和尚故,我某
甲得受具足。』第二:『我某甲,求長老為和尚。長
老為我作和尚。依長老和尚故,我某甲得
受具足。』第三:『我某甲,求長老為和尚。長老為
我作和尚。依長老和尚故,我某甲得受具
足戒。』師應問:『汝某甲能為某甲作和尚不?』若
言:『能。』即時置界場內捨聞處著見處。戒師應
唱:『眾僧和集,誰能為某甲作教授師?』若僧中
有比丘言:『我能。』若有五法,不應立作教授師:
愛教、瞋教、怖教、愚教、教不教不知。五法成就,
應立作教師:不愛教、不瞋教、不怖教、不愚教、
教不教知。次應如是唱:『大德僧聽!是某甲,從
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某甲比丘能作教授師。
若僧時到僧忍聽,僧某甲當作教授師,為教
某甲故。如是白。』『大德僧聽!是某甲,從和尚某
甲求受具足,是某甲能教某甲。僧某甲作教
授師教某甲故。誰諸長老忍某甲作教授
[021-0156a]
師教某甲,是長老默然,誰不忍便說。』『僧已
聽某甲作教授師教某甲竟,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即時教授師往弟子所,教偏
袒著衣、䠒合掌,應如是問:『汝某甲聽,今
是至誠時、實語時,後僧中亦如是問,汝實便
言實,不實便言不實。我今問汝:汝是丈夫
不?年滿二十不?非奴不?不與人客作不?不買
得不?不破得不?非官人不?不犯官事不?不陰
謀王家不?不負人債不?丈夫有如是病:若癩
癰、漏瘭、疽痟、癲病,如是病比有不?父母在
不?父母聽不?先作比丘不?』若言:『作。』『清淨持戒
不?捨戒時一心如法還戒不?三衣鉢具不?汝
字何等?和尚字誰?』應答:『我名某甲,和尚某
甲。』教授師問竟,應還白僧:『問某甲竟。』戒師
語:『若清淨將來。』將來已教禮僧。禮僧已,從
僧乞受具足:『我某甲,從和尚某甲受具足。
我今僧中乞受具足,某甲是我和尚。僧濟度
我,僧與我受具足,憐愍故。』第二:『我某甲,從和
尚某甲受具足。我今僧中乞受具足,某甲是
我和尚。僧濟度我,僧與我受具足,憐愍故。』
第三:『我某甲,從和尚某甲受具足。我今僧中
乞受具足,某甲是我和尚。僧濟度我,僧與
我受具足,憐愍故。』即時戒師,應僧中唱:『大德
僧聽!是某甲,從和尚某甲受具足。是某甲
從僧中乞受具足,和尚某甲。若僧時到僧忍
聽,我今僧中問某甲遮道法。如是白。』『汝某甲
聽,今是至誠時、實語時,今僧中問汝,若實當
言實,不實言不實。汝丈夫不?年滿二十未?
非奴不?不與人客作不?不買得不?不破得不?
[021-0156b]
非官人不?不犯官事不?不陰謀王家不?不負
人債不?丈夫有如是病:若癩癰、漏瘭、疽痟、癲
病,如是病比有不?父母在不?父母聽不?先
不作比丘不?』若言:『作。』『清淨持戒不?捨戒時一
心如法還戒不?三衣鉢具不?汝字何等?和
尚字誰?』應言:『我名某甲,和尚某甲。』白僧:
『頗有未問者不?若未問者當更問,若已問者
默然。』戒師應唱:『大德僧聽!是某甲,從和尚
某甲受具足。是某甲,從僧中乞受具足,和
尚某甲。某甲自說清淨無遮道法,三衣鉢
具,某甲和尚某甲。若僧時到僧忍聽,僧當
與某甲受具足,和尚某甲。如是白。』『大德僧
聽!是某甲,從和尚某甲受具足。是某甲,從
僧中乞受具足,和尚某甲。某甲自說清淨無
遮道法,三衣鉢具,某甲和尚某甲。僧今與
某甲受具足,和尚某甲。誰諸長老忍僧與
某甲受具足,和尚某甲,是長老默然,若不忍
便說。是初羯磨說竟。』第二是事更說:『大德僧
聽!是某甲,從和尚某甲受具足。是某甲,從
僧中乞受具足,和尚某甲。某甲自說清淨無
遮道法,三衣鉢具,某甲和尚某甲。僧今與
某甲受具足,和尚某甲。誰諸長老忍僧與
某甲受具足,和尚某甲,是長老默然,若不
忍便說。是第二羯磨說竟。』第三是事更說:『大
德僧聽!是某甲,從和尚某甲受具足。是某甲,從僧中乞受具足,和尚某甲。某甲自說
清淨無遮道法,三衣鉢具,某甲和尚某甲。
僧今與某甲受具足,和尚某甲。誰諸長老
忍僧與某甲受具足,和尚某甲,是長老默然,
[021-0156c]
若不忍便說。是第三羯磨說竟。』『僧與某甲受
具足竟,某甲和尚某甲,僧忍,默然故,是事如
是持。』


「若問:『汝幾歲?』應言:『未有歲。』『何時?』『若冬、若春、若
夏、有閏、無閏,是時節,汝盡壽應憶念。』即時
應說四依:『汝某甲聽!是佛婆伽婆知見,釋迦
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為受
具足人說四依。依是法比丘出家受具足,成
比丘法。何等四依?依糞掃衣,比丘出家受具
足成比丘法。若更得白麻衣、赤麻衣、褐衣、憍
施耶衣、翅夷羅衣、欽跋羅衣、劫貝衣,如是等餘
清淨衣,是一切盈長得。是中依糞掃衣,能盡
壽受用不?若能當言:「能。」依乞食,比丘出家受
具足,成比丘法。若更得為作食、月生食,月
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
十日、月一日、十六日眾僧食、別房食、請食,若
僧若私,如是等餘清淨食,是一切盈長得。
是中依乞食,能盡壽受用不?若能當言:「能。」依
樹下止,比丘出家受具足,成比丘法。若更得
溫室講堂殿樓、一重舍、閣屋、平覆屋、地窟、山窟、
湮頭勒迦臥具、漫頭勒迦臥具、禪頭勒迦臥
具,下至草敷葉敷,如是等餘清淨房舍臥具,
是一切盈長得。是中依樹下止,能盡壽受用
不?若能當言:「能。」依陳棄藥,比丘出家受具足,
成比丘法。若更得四種含消藥:酥、油、蜜、石蜜;
四種淨脂:熊脂、驢脂、猪脂、鱣脂;五種根藥:舍
利、薑、赤附子、波提鞞沙、昌蒲根;五種果
藥:訶梨勒、鞞醯勒、阿摩勒、胡椒、蓽茇羅;五
種鹽:黑鹽、白鹽、紫鹽、赤鹽、鹵土鹽;五種湯:根
[021-0157a]
湯、莖湯、葉湯、花湯、果湯;五種樹膠藥:興渠、薩
闍羅薩諦、掖諦、掖提諦、掖婆那,如是等
餘清淨藥,是一切盈長得。是中依陳棄藥,能
盡壽受用不?若能當言:「能。」


「『汝某甲聽!佛婆伽
婆知見,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
佛陀,為受具足比丘說四墮法。若比丘於是
四墮法,若作一一法,是非比丘、非沙門、非釋
子,失比丘法。如多羅樹頭斷更不生、不青、不
長、不廣;比丘亦如是,於四墮法若犯一一法,
非比丘、非沙門、非釋子,失比丘法。佛種種因
緣呵欲、欲想、欲欲、欲覺、欲熱;讚歎斷欲、除欲
想、滅欲熱。若比丘共諸比丘入戒法中,不捨
戒、戒羸不出,作婬法乃至共畜生,是非比丘、
非沙門、非釋子,失比丘法。汝是中盡壽不應
作。是事能持不?若能當言:「能。」佛種種因緣訶
不與取,讚歎不盜,乃至一線一針一滴油分
齊,五錢若五錢直,比丘若不與取,是事故,若
王、若王等捉,若殺、若繫、若驅出,如是語:「汝小、
汝愚、汝賊、汝偷。」如是比丘不與取,非比丘、非
沙門、非釋子,失比丘法。汝是中盡壽不應作。
是事能持不?若能當言:「能。」佛種種因緣訶奪
他命,讚歎不奪命,乃至蟻子,不應故奪命,何
況人?若比丘自手故奪人命、若遣人持刀殺、
若教死、若讚死,若作是語:「咄!丈夫,用惡活為?
死勝生。」隨心隨思種種因緣教死、讚死,若坑
殺、若弶殺、若機撥殺、若蹈殺、若比陀羅殺、
若半比陀羅殺、若斷命殺、若墮人胎、若按腹
墮胎、若排著火中、若排著水中、若在高上排
著下殺、若道路遣使殺,乃至母腹中初得
[021-0157b]
二根:身根、命根,初在胎中瞋欲殺,從是因
緣死,非比丘、非沙門、非釋子,失比丘法。是中
盡壽不應作。是事能持不?若能當言:「能。」佛種
種因緣訶妄語,讚歎不妄語,乃至戲笑不應
妄語,何況故妄語!若比丘自知空無過人法,
自讚:「我得阿羅漢果證、若向阿羅漢,我得阿
那含果證、若向阿那含,我得斯陀含果證、若向
斯陀含,我得須陀洹果證、若向須陀洹;我得
第一禪、第二第三第四禪;我得慈悲喜捨、空
處定、識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有想非無想處定、
滅盡定、不淨觀、安那般那念;諸天來至我所,
諸龍、閱叉、浮陀羅鬼、比舍闍鬼、拘盤茶鬼、羅
剎鬼,如是鬼輩問我、我亦問彼,彼亦答我、我
亦答彼。」是事空無妄語,是非比丘非沙門、非
釋子,失比丘法。是中盡壽不應作。是事能持
不?若能當言:「能。」


「『汝某甲聽!初罪眾不可起。第
二罪眾雖可起,幾時覆藏?隨時應行波利婆
沙。波利婆沙竟,六夜應行摩那埵,二十比
丘眾中與出罪。是事眾中可恥,為人所輕。是
中汝不得故出精。是事能不作不?若能當言:
「爾。」不得故觸女人身。是事能不作不?若能當
言:「爾。」不得向女人惡口語。是事能不作不?若
能當言:「爾。」不得女人前自歎供養身。是事能
不作不?若能當言:「爾。」不得媒嫁女人。是事
能不作不?若能當言:「爾。」不得自起房,佛聽應
作,不聽不應作。是事能不作不?若能當言:「爾。」
不得起大房,佛聽應作,不聽不應作。是事能
不作不?若能當言:「爾。」無根罪不得謗他人。是
事能不作不?若能當言:「爾。」少許罪因緣不得
[021-0157c]
謗言大罪。是事能不作不?若能當言:「爾。」不
得勤破僧。是事能不作不?若能當言:「爾。」不得
佐破僧人。是事能不作不?若能當言:「爾。」不應
毀辱他家。是事能不作不?若能當言:「爾。」不得
性戾難教。是事能不作不?若能當言:「爾。」


「『當善
謙下心樂順從教誨,汝受戒竟,得具滿和尚、具滿阿闍梨、具滿比丘僧、好國土、好行道
處,如轉輪王願。汝今已具滿,當加敬三寶:佛
寶、法寶、比丘僧寶,當學三學:正戒學、正心學、
正慧學,求三脫門:空、無相、無作,當勤三業:坐
禪、誦經、勸化眾事。行如是法開甘露門,得須
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
佛道,譬如青蓮華、白蓮華、紅蓮華、赤蓮華,在
水中日日增長。汝亦如是,比丘法中日日增
長。共餘戒,和尚阿闍梨廣教汝。汝已受具
足竟。』」


「 釋師子法中,
 一切妙善集;
 深入無崖際,
 功德之寶海。
 是願轉輪王,
 天王善法王;
 常求作沙門,
 不遂汝已得。
 精勤行三業,
 佛法無量種;
 汝常憶念法,
 逮諸無礙智。
 如蓮華在水,
 漸漸日增長;
 汝亦如是信,
 戒聞定慧增。
 餘戒佛所制,
 和尚師當教。
 眾中禮繞竟,
 喜各從所樂。」



七法中受具足戒法第一竟
《十誦律》卷第二十一
[021-015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