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d0054 山海經--郭璞 (SBCK)



[000-1a]
山海經序
世之覽山海經者皆以其閎誕迂誇多竒
言莫不疑焉甞試論之曰荘生有云人之所知莫若
其所不知吾於山海經見之矣夫以宇宙之寥廓群
生之紛紜隂陽之煦蒸萬殊之區分精氣渾淆自相
潰薄逰魂靈怪觸像而⬤流形於山川麗状於木石
者惡可勝言乎然則緫其所以乖皷之於一響成其
所以變混之於一象世之所謂異未知其所以異世
之所謂不異未知其所以不異何者物不自異待我
[000-1b]
而後異異果在我非物異也故胡人見布而疑黂越
人見⬤而駭毳夫翫所習見而竒所希聞此人情之
常蔽也今略舉可以明之者陽火出於氷水隂䑕生
於炎山而俗之論者莫之或怪及談山海經所載而
咸怪之是不怪所可怪而怪所不可怪也不怪所可
怪則㡬於無怪矣怪所不可怪則未始有可怪也夫
⬤然所不可不可所不可然則理無不然矣按汲郡
竹書及穆天子傳穆王西征見西王母執璧帛之好
獻錦組之属穆王享王母于瑶池之上賦詩徃來辭
[000-2a]
義可⬤遂襲崑崙之丘逰軒轅之宫眺鍾山之嶺玩
帝者之寳勒石王母之山紀跡玄圃之上乃取其嘉
木⬤草竒鳥怪獸玉石珎瑰之噐金膏燭銀之寳歸
而殖養之於中國穆王駕八駿之乗右服盗驪左驂
騄耳造父為御犇戎為右萬里長騖以周歷四荒名
山大川靡不登濟東升大人之堂西燕王母之廬南
轢黿鼉之梁北躡積羽之衢窮歡極娱然後旋歸按
史記⬤穆王得盗驪騄耳驊騮之驥使造父御之以
西廵狩見西王母樂而忘歸亦與竹書同左傳曰穆
[000-2b]
王欲肆其心使天下皆有車轍馬跡焉竹書所載則
是其事也而譙周之徒足為通識瑰儒而雅不平此
驗之史考以著其妄司馬遷叙大宛傳亦云自張騫
使大夏之後窮河源惡覩所謂崑崙者乎至禹本紀
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不亦悲乎若竹書不
潜出於千載以作徴於今日者則山海之言其㡬乎
廢矣若乃東方生暁畢方之名劉子政辨盗械之尸
王頎訪兩靣之客海民⬤長臂之衣精驗潜效絶代
懸符於戯群惑者其可以少窹乎是故聖皇原化以
[000-3a]
極變象物以應怪鑒無滯⬤曲畫幽情神焉廋哉神
焉廋哉盖此書跨世七代歷載三千雖暫顯於漢而
尋亦寝廢其山川名號所在多有舛謬與今不同師
訓莫傳遂⬤湮泯道之所存俗之所䘮悲夫余有懼
焉故為之創傳䟽其壅閡闢其茀蕪領其玄致標其
洞渉庶㡬令逸文不墜于世竒言不絶於今夏后之
迹靡刋於⬤來八荒之事有聞於後裔不亦可乎夫
蘙薈之翔叵以論垂天之⬤蹄涔之逰無以知絳虬
之騰釣天之庭豈伶人之所躡無航之津豈蒼兕之
[000-3b]
所渉非天下之至通難與言山海之義矣嗚呼逹⬤
⬤物之客其鑒之哉
   監學今刻郭⬤注山海⬤
   寘諸公庫摹印流傳永為
   士大夫博學之助成化戊子   夏五月朝刋大夫⬤子祭酒
   襄⬤邢瀼等僅俧
[000-4a]
山海經校勘記
卷上
重三葉/前二行郭氏傳行/宋本吴本並在首行以下〇後四/正文移前一行餘卷同麗⬤之水岀焉宋/本
二行注/焉下注⬤音几三字無作字○四葉後/吳本音几二字注於⬤下五行注/宋本吳本〇五葉前/並作愈⬤⬤吳/本
行注/無此〇後三/二字行/宋本〇後七/作儒玉凡三行/吴本無〇六葉前/凡字三行注/吴木〇九葉前/作秬
 沫兕行注/宋本吴本〇前六/並脫兕字音銀七行注/吴本此二字在〇十葉前/五行泿字下扇之團吴本/無此
前四行注/三〇重十一葉/字行注/宋本同〇後三/恐誤行注/宋本吳〇後八/本作詩所未詳也吴本/無此
一行注/四〇十二葉前/字四行注/吳本〇十三葉前/作數行注/宋本同吴〇前五/本作瘉竦者音橋
四行注/吴本竦作聳〇十四葉後/無音橋二字音潜九行注/吴本在〇十五葉前/涔字下二行注/吴本〇十六葉前/作善
 音美目眄兮之眄行/吴本無〇後五/此七字九百五十行/吴本作五〇後八/百九十
 珪前四行/吴本〇十七葉/作圭西次八行注/吴本此條〇十八葉前/不提行未詳葉前七/吳本無〇二十一/此二字
前三行注/宋本〇二十二葉/行作黑之栖也行注/吴本栖上有所〇後五/字下無也字主也宋本下/有音韶
後三行注/二〇二十四葉/字九氣前三行注/宋本吴本〇二十五葉/作之氣行注/吴本〇前四/作雀驅外外/字
[000-4b]
後一行注/宋本吴本〇二十六葉/同恐誤後五行/吴本上有〇二十七葉/榴榴二字前二行/吴本作〇二十九葉/甞注同
 汵前四行注/吴本作〇三十一葉/冷注同注/宋本吴〇九行/本作毗後四行注/吴本〇三十五葉/作有吴本/作繫
〇三十九葉/前九行注猬彚九行注/吴本無〇四十葉前/此二字後八行注/吴本〇四十一葉/作舞吴本下/有是字
〇四十三葉/後六行注行注/吴本〇後七/作⬤後六行注/宋本〇四十四葉/作滎葉前五/吴本〇四十六/作黽
行/注行注/吴本〇前六/作城行注/吴本〇後六/作婁前八行注/吴本〇五十一葉/作剡六/吴本〇後/作余
前七行注/吴本作〇五十二葉/行鴛鴦夗央吴本/作敝
卷下
六葉後/一行三行/吴本作〇七葉後/冷恐誤二行注/吴本〇九葉後/作玉旋玉後二/宋本吴本〇十葉/無玉字
一行注/吴本〇十二葉前/行作名行/吴本〇後四/作艾行/宋本吴〇後五/本作莘三/吴本〇十/作辛
葉後一/行注六行注/吴本下〇十五葉前/有也字八行注/呉本〇十八葉前/作舟行/宋本下〇後三/有綽字
 計前八行注/吴本〇二十一葉/作記後一行注/宋本〇二十三葉/作歧前一行/吴本〇二十六葉/作筦霜鳴
行/吴本鳴〇後二/作降前八行注/吴本〇二十八葉/作名虎豆狸豆後六行注/吳本豆〇三十三葉/作且
六行注/吴本〇四十葉前/作与前三行/宋本〇四十一葉/作⬤丈夫行/丈吴本作大〇後三/注同恐誤吴/本
[000-5a]
前三行注/作〇四十二葉/北後六行/宋本下〇四十三葉/空一字前四行注/吴本〇五十二葉/作地宋本〇/作苦
五十三葉/前四行孟鳥後九行注/宋本吴本〇五十六葉/不提行後三行注/宋本〇六十三葉/作盡九畝下
後七行/下字吴〇六十八葉/本作載前六行/宋本〇六十九葉/作⬤後九行注/吴本〇七十五葉/作漂吳本/作揉
葉/〇八十四/前二行東海宋本吴本/海並作經
  此書黄蕘翁嘗以宋本黄省曾本吴匏菴毛抄本匯校
  於古今逸史本上甲⬤冬江安傅沅叔先生得見黄校
  於京華廠肆因屬吴君慈培迻寫宋本吴抄兩校筆於
  所藏明嘉靖前山書屋潘侃本之上以宋本罕覯吴抄
  亦不傳於世也叢刊再版蒙以迻校本珍重郵示謂可
  錄附叢刊成化本後檢勘數過其長處不勝枚舉古書
  非校不可讀宜乎前賢之不憚其煩也亟爲照傳於此
  並誌所自以諗讀是書者己巳中元閩縣林志烜識
[000-6a]
山海經目緫十八卷本三萬九百十九字注二萬三百五/十字緫五萬一千二百六十九字
   南山經第一本三千五百四十七/字注二千一百七字
   西山經第二本五千六百七十二/字注三千二百二字
   北山經第三本五千七百四十六字/注二千三百八十二字
   東山經第四本二千四十字注/三百七十五字
   中山經第五本四千七百一十八字/注三千四百八十五字
   海外南經第六本五百一十一字/注六百三十二字
   海外西經第七本五百三十七字/注四百五十二字
   海外北經第八本五百八十四字/注四百九十三字
[000-6b]
   海外東經第九本四百四十二字/注五百九十五字
   海内南經第十本三百六十四/字注七百九字
   海内西經第十一本四百三十九字/注六百九十五字
   海内北經第十二本五百九十四字/注四百九十五字
   海内東經第十三本六百二十四字注/一千四百九十五字
   大荒東經第十四本八百六十四字/注八百一十三字
   大荒南經第十五本九百七十三字/注五百九十八字
   大荒西經第十六本一千二百八十二/字注一千二百三字
   大荒北經第十七本一千五十六字/注七百六十七字
[000-7a]
   海内經第十八本一千二百十一字泫九百六十七/字此海内經及大荒經本皆逸在外
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臣秀領校祕書言校祕書
太常屬臣望所校山海經凡三十二篇今定為一十
八篇巳定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昔洪水洋溢漫
衍中國民人失據﨑嶇於丘陵巢於⬤木鯀既無功
而帝尭使禹⬤之禹乗四載随山刋木定髙山大川
蓋與伯翳主驅禽獸命山川⬤草木别水土四嶽佐
之以周四方逮人跡之所希至及舟輿之所罕到内
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紀其珎寳竒物異方之
[000-7b]
所生水土草木禽獸昆蟲麟鳳之所止禎祥之所⬤
及四海之外絶域之國殊⬤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
貢而益等⬤物善惡著山海經皆賢聖之遺事古文
之著明者也其事質明有信孝武皇帝時甞有獻異
鳥者食之百物所不肯食東方朔見之言其鳥名又
言其所當食如朔言問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經所出
也孝宣皇帝時擊磻石於上郡䧟得石室其中有反
⬤盗祴人時臣秀父向為諌議大夫言此貳⬤之臣
也詔問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經對其文曰貳⬤殺窫
[000-8a]
窳帝乃梏之䟽属之山桎其右足反⬤两手上大驚
朝士由是多竒山海經者文學大儒皆讀學以為竒
可以考禎祥變恠之物見逺國異人之謡俗故易曰
言天下之至⬤而不可亂也⬤物之君子其可不惑
焉臣秀昧死謹上
[000-8b]
 國學新⬤山海⬤卷帙殽混行
 列牽聮尚多譌舛
 閣老彭先生嘗是正之予手為緬
 校以便檢閲若⬤正⬤未正猶有
 望於博雅君子
 成化庚寅春正月榖旦後學古
 呉陳鑑緝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