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266 誠齋集-宋-楊萬里 (SBCK)


[121-1a]
誠齋集巻第一百二十一
        廬陵楊 万里 廷秀
 碑
   宋故龍圖閣學士張公神道碑
淳煕聖人在位二十有八載聖神武文道盛徳備
奄有五三漢唐以還皆自鄶而下然天下知其聖
矣至其所以聖則蕩無能名若稽盛大之極其惟
從諫之聖乎嗚呼足矣堯舜之聖蔑以加矣於是
忠鯁雲集用即丕㓛時則有若諫臣張公者山之
岱嵩星之五行歟公諱大經字彦文世家建昌之
[121-1b]
南城曽祖諱新祖諱本父諱冨俱隠徳不仕父贈
至光禄大夫母朱氏封太冝人贈冝春郡夫人皆
以公也光禄倜儻尚義而深不願人知君子知其
有後公自総角從師刻志勵行不妄交游𨽻業精
勤休澣不輟人罕識其面年十九罹光禄憂執䘮
如禮敬奉慈母益力學問再舉禮部第紹興十五
年進士公閲仕自尉南陵丞貴溪晋江宰言之龍
泉簽書定江軍判官事守真州提舉湖南常平提
㸃湖北江東刑獄入為監察御史大理少卿殿中
侍御史侍御史右諌議大夫侍講禮部尚書侍讀
[121-2a]
出守建寕提舉玉隆宫鴻慶宫太平興國宫積宫
至正議太夫贈銀青光禄大夫爵清河郡侯食邑一
千九百户享年八十有五公在江東半嵗召入覲
公見 上歴陳民瘼時務氣和詞直翊日除監察
御史先是 上欲重風憲之選命條上部使者十
人御筆獨可公姓名召見 上曰朕於十中得卿
一人以卿風力峻整命下中外聳歎公自惟暮歯
擢自逺外益思&KR0024報首論士風四弊曰掊克媮惰
誕謾浮虗時初秋閔雨詔兩浙江東慮囚言諸路
獄多淹滯有未决者一百有六十欲令刑部書之
[121-2b]
于籍嚴立其期趣令具獄庶囹圄一空感召和氣
以消旱暵一再言之 上嘉其言増秋二等大理
正丞比年居外公以為言有㫖作舍寺廷由是寺
官無居外者朝列蕭然淳煕八年為殿試考官對
䇿切直者置前列其在殿中首言今日之不治由
大臣不任責又言勑局儲才之地冝選仕而已試
者仍不除兼官又以治民之本在監司請令侍從
給舍舉郡守之通敏可監司者一二人職事官&KR0024
外亦必&KR0026其才力勝任然後畀之諸路捄荒監司
守令之賞冝戒偽濫時二麥既登流徙稍復而飛
[121-3a]
蝗頗多公言於 上曰願 陛下深思天人相與
之理彌加警懼飭大臣講求人事之未至者更張
而力舉之政刑之間益致其謹俾内而百官有司
輸忠讜崇寛大各修其職以濟事㓛外而監司守
臣察貪吏平寃獄去苛㰸以寛民力而息愁歎公
嘗因見 上談間奏云 陛下面命講讀官欲
鍳徳宗之失令各言缺失謙冲如此何憂不治
上曰徳宗不學不知道公奏云信如 聖訓徳宗
拒諫飾非奉天所聴陸贄之言皆出强勉
陛下從諫如流實 宗社之福其在䑓端首進正
[121-3b]
人心之説以為士風未厚吏治未肅民力未蘓和
氣未應臣嘗求其故毋乃人心之未正乎昔
仁宗嘗患搢紳躁竸文彦博以為恬退者擢則趨
求者耻乃薦張環韓維軰 真宗嘗問治道何
先李沆對以不用浮薄此最為先因言梅詢曽致
堯等不可用今能如此則浮薄之風何患不革陳
絳𧷢敗 仁宗諭輔臣以訓飾親民之官轉運張
士遜辞王且且以榷利為戒今能如此則貪刻之
風何患不革臣願 陛下用人之際益思所以察
邪正崇忠厚表廉白明義利彰示好𢙣俾中外知
[121-4a]
趨附浮薄者之必抑貪汗掊克者之必去則莫不
洒濯其心靡然一皈於正 上再三稱善至言朝
士謁告以免朝参浙西收租而加公量諸軍市為
諸郡遏糴奉使不可以不素擇監司不可以限資
格事皆施行而監司一説 上尤注意妙邊寺丞
四人同時臨遣中外咸以為榮其在諫省首以警
懼為戒謂人主之患莫大乎安於小成足於近效
而無始終不息之志故愛君憂國之臣每以逺大
之效古人之事業勉其君以必為魏證願為良臣
蓋以臯䕫自任而致太宗於堯舜也
[121-4b]
陛下宵旰圖治二十二年于兹而其效猶未能逺
過於太宗比年以來旱蝗継作星緯失常雖宸心
焦勞聖徳感召而獲一稔之應退舍之祥然天人
相與之際蓋有甚可畏者欲望 陛下謹終如始
天心既格而警懼之誠益專沴氣雖銷而修省之
意愈篤不為近㓛毋急小利必欲措世泰和而後
已 上深嘉納官官陳源以姦敗公言欲革此習
當裁之於未然公見民力愈困請通漕臣之計以
&KR0024州郡之有無拘户絶之租以廣常平之儲偫又
請嚴𧷢罪改正之法以懲貪黷之吏收外路辟闕
[121-5a]
皈吏部以杜私謁而通孤寒公嘗從容奉燕間
上曰比來中外亦無事公退而上䟽曰臣聞治不
忘乱此人主之逺圖也漢文帝時可謂安矣而賈
&KR0105以為方今之𫝑猶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
上 本朝 仁宗時可謂治矣而蘓洵以為天下
之㔟如㘴敝舩之中駸駸乎将入於深淵蓋二臣
之心憂治世而危明主不得不然也今者法度修
明紀綱振肅上下和輯邊陲晏清謂非治安可乎
然邊境雖安而輿圖未復災修雖消而豊歳未可
必至如寛賦&KR0073民選将練兵急人才厚風俗未能
[121-5b]
副 聖意之所欲者尚多也臣願 陛下愈加兢
業日新又新毋以古人之治為難能而勉其所未
至毋以今日之効為已足而堅其所欲為
上忻然開納秋旱下 詔求言公上䟽陳四弊曰
臣聞心和則氣和氣和則形和形和則聲和聲和
則天地之和應今者旱暵之繇蓋人心不和有以
致之民力困竭而愁嘆者多軍士貧乏而嗟怨者
衆當今之弊無大於此二者夫民力之竭由於賦
㰸之無藝賦㰸無藝本於財計之趣迫州縣之間
繒帛不受其物而多折其估米粟過收其贏而何
[121-6a]
止倍輸峻榷酤之禁苛関市之征至如預借田租
誅責積負羅織以罪而罰入其財無名之需數外
之㰸有不可殫舉者督迫之㔟自上而下民之愁
嘆理所必然蘓民力而息愁嘆其必自版曹始版
曹寛則州縣寛州縣寛則民力蘓矣 國家竭天
下之財以飬兵而軍伍乃有貧乏之嘆何哉蓋生
歯滋衆而&KR0338給不贍故負薪鬻屨亦皆為之為主
帥者又多務剥下以濟其私臣聞之道路皆謂中
外兵帥多出貴倖之門主之者唯譽其美恃之者
略無所憚平時賂遺之費非天雨&KR0017輸軍士安得
[121-6b]
不貪怨讟安得不作初𫝊 陛下欲親大閱士卒
忻然俄而報罷殿帥閱習勞賚薄少遂有太半不
聲喏者試藝㓕裂軍容不整至有失馬踐死者紀
律隳壊一至於此蓋由主帥營利自豊素召衆怨
是以一旦臨事遂見乖謬池州統帥虐用衆力不
勝其苦燕饋総領費用不貲軍情揺動怨語流播
而黜罰皆未加焉臣願 陛下精擇將帥使之愛
飬士卒窒其倖進之路察其借譽之私赫然如齊
威王烹阿之舉則軍情悦而緩急可用矣然今日
之弊復有大者臣聞漢王吉曰朝廷不備何以言
[121-7a]
治左右不正何以化逺徃者一二近習固嘗招&KR0096
納賂以致人言 陛下特發英断斥而去之雖舜
之去四凶不是過也今道塗之人猶&KR0060有議伹見
于進者或得其所欲由徑者或遂其所求而&KR0060
其有為之地者皆謂此軰在 陛下之前未必敢
直指某人之賢與否也明言某人之求與此除也
意者浸潤之言或得以乗其𨻶彌縫之譽或得以
逞其私不然此軰居第名園越法踰制外莊列肆
在在有之非賂遺之廣何以濟其欲耶臣願
陛下踈斥姦回憸腐之人更選老成醇重之旧以
[121-7b]
備給使痛懲僣侈抑絶倖門毋俾妄議上累
聖徳然今日之弊又有大者臣聞韓愈嘗因旱抗
論曰君陽也臣隂也獨陽為旱獨隂為水聖明在
上而群臣不能盡心於國有君無臣是以乆旱&KR0026
愈此言其㫖深矣今 陛下厲精於上而大臣
不任責於下今日進呈明日取 㫖殆不過常程
荖除𤨏𤨏細故而已欲革一弊先恐召怨欲立一
事惟恐累身事有可行而不行曰此 上意也人
有當用而不用曰此 上所不樂也委其責於人
而掠其㓛於已每事依違無所可否如此而望其
[121-8a]
爕調隂陽感召和氣難矣臣願 陛下深鑒韓愈
之言垂意人主之職責成宰輔一提其綱則天下
之事必有能辦之者而 陛下又何勞焉閲旬日
公見 上而言曰 陛下近以閔雨引咎責躬求
&KR0024闕願擇衆言有可行者行之 上曰已令大
臣録其可行者亦&KR0162南庫錢與户部池州郝政與
降充綂制官殿帥尋亦&KR0024外蓋用公言也其在春
官雖無言責而論思献納尤多如開數路而求賢
&KR0024郎曹教兩淮之民兵以備緩急監司毋多騶
從以費州郡諸路時行推排以惠貧民减宗子取
[121-8b]
應舉數以廣睦族之恩増四川銓試律義以嚴門
子之選求人才者大臣之職舉將才者二府之責
馭軍冝嚴侈俗冝禁劇郡擇守以備監司之選治
行列薦必推實迹之求中武舉者勿換文資宰岩
邑者必由薦舉每進見縷縷為 上陳之其在講
筵因講昜之家人損二卦深陳正家之道損上益
下之義嘗侍 燕間賜&KR1675從容 上問日飲㡬何
所餌何藥宦遊所歴何地嘗當春時
上問玉堂花木云卿於此亦可少進杯杓及皈院
即宣賜流香果實恩意周洽如此公婁祈退願為
[121-9a]
祠官 上曰卿公廉必能為朕牧飬小民乃以徽
猷閣學士知建寕公自除大宗伯至是衣帯鞍馬
再膺蕃鍚都門祖餞從臣分韵賦詩朝士以詩贈
&KR0026者歎息如二疏焉其在建寕未幾移鎮紹興
公力祈免不拜 新命章數上乃被提舉玉隆宫
之除以皈公還家省松楸㑹親友奬後進蔵書万
卷周覽無倦鄉閭有枉抑不伸孤弱無告或貧不
能舉婚䘮或不能詣吏部試禮部者公皆全而濟
之至親近族或月有所給焉継領南京鴻慶宫十
六年 太上登位以覃霈轉通議大夫人特頒
[121-9b]
詔奬進龍圖閣學士下 詔求言公乃上䟽言先
正司馬光嘗論人君之大徳有三曰仁曰明曰武
致治之道有三曰官人曰信賞曰必罰又曰當法
夀皇之孝與勤倹遵行
夀皇之畏天愛民任人納諫又言毋恃和好之安
而忘備禦之謀紹熙改元領太平興國宫告老以
通奉大夫致其仕公夀登八十闔室驩躍於立春
講慶命章綵服重行拜舞捧觴稱夀鼔吹並作内
外姻旧載酒設禮撰為詩歌以賛美之尋開賔筵
踰月乃罷閭里歆艶以為盛事五年八月
[121-10a]
皇上受禪覃霈於是有正議之命閏十月降詔撫
問賜銀匳藥茗王人踵門恩光赫奕前此未覩也
公姿禀特異年寖髙体氣益彊一日疾作頓甚粥
食為廢湯劑靡効乃語諸子曰吾目可瞑吾愛
君憂 國之心不可冺無一語及家事薨于正寢
實慶元四年七月二十九日也訃聞
天子憫之於是有銀青之贈公娶同郡蔡氏累封
至淑人兩遇 慶夀恩以子加封咸寕蘄春郡夫
人夫人與公同生於甲午先公八年葬子六人元
謙早世元晋奉議郎主管台州崇道&KR0026元益從政
[121-10b]
&KR0048監潭州南岳廟元豫儒林郎監潭州南岳廟元
渙承事&KR0048監筠州新昌縣酒税元復國子監發觧
元豫元復皆先卒女二人長已笄而亡次&KR0244承節
郎趙師復孫十二人國噐承事&KR0048知吉州太和縣
丞國華修職&KR0048新興國軍司户参軍國均承務郎
新監紹興府攴塩倉國成承奉&KR0048新監温州攴塩
倉國光國棟國樞國祥國蓍國基國俊國紀孫女
六人長&KR0244從政&KR0048南康縣丞吕伯固次&KR0244陳堯向
大榮黄䇿皆舉進士餘未行曽孫男三人女四人
皆㓜諸孤將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可封郷梁家
[121-11a]
湖之原從蘄春夫人之兆也公忠孝天得方重質
實自奉清倹待人謙和言不妄發宇量恢莫測其
際而開心見誠學問醇正識趣超詣處事精審慮
患深長每先事而言或者以為過計已而信然冝
春太夫人享年九十有八時公年亦六十象服委
他金紫怡愉七迎板輿就飬公館士大夫榮之元
晋等承顔飬志皆就祠禄元渙雖任筦榷間求檄
皈侍及屬疾&KR0162三子皆在左右云先事元晋以書
赴告於予曰先公辱下執事與游乆故甚厚非執
事誰冝銘予不得辞公為守令有惠化為部使者
[121-11b]
風稜待制劉公國瑞狀公行實備矣兹不重出獨
表其在言路関國之大事者著于篇銘曰
諫罔惟行后罔聖名諫罔惟咈臣罔直聲於穆
孝宗惟天為崇從諫一者聖名獨隆温温張公不
婞厥衷不媕厥躬惟樸故忠朝陽在東鳯鳴梧桐
匪鳯則鳴惟天為聡文皇徴珪臣主惟一舜一䕫
不在淳熙
   故工部尚書煥章閣直學士朝議大夫贈
   通議大夫謝公神道碑
淳熙聖人睿文自天典學日新尊道隆儒先路五
[121-12a]
三於是儒學之士雲滃川匯人舒向家毛鄭也而
其耋艾典刑之尤者在二淛則霅川程公泰之在
西蜀則眉山李公仲仁父在江西則清江謝公昌
國也然程李二公或以經學鳴或以史學鳴或以
文辞鳴曰經而經曰史而史曰文而文者其惟謝
公乎公諱諤昌國其字世家臨江之新喻其先叔
方唐武徳初都督洪州因家于髙安至元和華徙
居新塗十世而懋與弟歧子舉廉世充同登元豊
八年進士第時稱臨江四謝舉廉字民師有藍溪
集東坡蘓公與之論文有書尤稱其世上無真是
[121-12b]
之詩蓋公四世伯祖也曽祖臻祖誠父革皆不仕
父始徙居新喻自号清風老人累贈太中大夫母
胡氏累贈淑人公㓜敏而愿不妄語誦書日記千
言既冠文名載振屢薦名最後首送紹興二十七
年第進士授迪㓛郎峽州夷陵縣主簿未赴江西
常平使者王𫝊檄公攝撫州樂安縣尉公條治盗
方略上部使者其要在開其徒自告三十一年至
夷陵&KR0244北陲有興羽檄旁午邑𡙇真令州請於使
以公兼邑事軍無乏興民亦不擾循左修職&KR0048
左從政郎授吉州録事参軍瘦死者旧瘞以鞂徃
[121-13a]
徃暴骨公白郡取舩官棄材以棺㰸之氓有陳其
姓者僮胠其篋以遁有隱盗者陳訢之官辞過其
實反為隱盗者誣訴連帥龔公茂良怒欲沒入陳
之産公為書以白帥陳氏竟免而師亦以是知公
以薦者改左宣教郎知袁州分宜縣表孝悌崇學
校政尚忠厚縣名難理積負於郡者數十万一歳
常賦之外又鑿空索緡錢二万餘公歎曰桒洪羊
復生亦不能矣乃䟽其弊於諸部使者力求蠲損
得損亡㡬以母憂去後令許公及之継請于
朝竟蠲積負十三万緡至公居言路又以分宜及
[121-13b]
秀之華亭月摏同奏詔兩路漕臣躬至二邑廉問
故𡊮之四邑例蠲正額緡錢僅二万而華亭又數
倍焉分宜之民始有生意服除請為祠官以便飬
親授主管台州崇道&KR0026尋丁父憂服除授幹辨行
在諸司糧料院除國子監主簿太學博士監察御
史先是州縣役法乆蠧公里居時嘗教其里之人
自占户之甲乙産之髙下當役者自請承之編為
一書命曰義役至是以聞於 上下之諸路民多
便之又論民之繇役有曰保長者有十二患又論
湖州安吉复租繭絲之征既輸細綾又輸細絹請
[121-14a]
蠲其一從之除殿中侍御史論士大夫八習曰不
恤曰徇私曰貪恣曰刻薄曰侈汰曰䡖率曰詐偽
曰隱蔽凢此八習為民八患宜法湯之官刑以儆
之除侍御史首論已然之𢙣為易見未然之姦為
難知謂之姦者𡨕於心晦於迹未易研究
上嘉納之淳熙十四年淮浙大旱七月詔求直言
乃條𡙇政如繋獄之淹如征商之苛如榷酤之羡
如經総月樁之筭緡如越州廣徳軍之和買又條
振貸七䇿其要在&KR0134分從之除右諫議大夫兼侍
講講尚書因言於 上曰先儒論學先致知經者
[121-14b]
致知之源帝王之學先稽古書者治道之本故&KR0026
經者當以書為本&KR0026書者當證以後世之得失
上曰人君不知學則必至於自怠如唐太宗非無
㓛也而不知學卿謂讀書取證於後世者甚善
上又言及學問公對曰天下之事立本救弊而已
臣嘗聞 陛下論及允執厥中蓋中者本也中則
不倚自然無敝 上曰聖人所以貴中者無過與
不及也嘗夜召見論及南北事 上曰當乗機㑹
公曰機㑹雖不可失而舉事亦不可䡖
上曰甚善公每遞宿必召見賜坐賜茶從容問曰
[121-15a]
聞卿與郭雍從遊雍學問甚好公具陳本末
上曰雍論性可取朕於性説獨取孔子性相近與
上知下愚之説其言簡而易明自孟子而下論性
者愈煩皆失性之本公對曰 陛下論性真得其
要 上又問雍曽見伊川否公對曰程頥時雍尚
㓜雍父忠者得頥之𫝊 上問曰&KR0026雍議論多出
於易有易觧否公對曰有其觧明白雍初封冲晦
處士加封頥正先生皆自公發之 太上登極公
献十銘其辞曰業成而難其敗或易兢兢保之常
恐失墜道甚簡易在尊所聞帝王之學匪藝匪文
[121-15b]
畏天之威主徳為最水旱雷風天之仁愛存心公
正治之所起毫𨤲之私患及千里妄賞不&KR0134妄罰
不畏賞罰大&KR0096以妄為忌貪吏虐民戒石莫聴奬
廉以激捷於号令民之疾苦幽逺難知日訪日問
猶恐或遺財在天下理之以義未聞刻㰸其罪在
吏乱之所生非止夷狄姧囬䛕説尤害于國自治
十全可以理外重乃馭䡖䡖動為戒又䟽二事其
一則謂治天下必有家法以為一定長乆之道其
二則謂舉人望之賢以聳動中外則巍巍之㓛易
以有成時稱十銘如李衞公丹扆箴云因經筵&KR0134
[121-16a]
講又陳二節三近累百千言大槩謂所當節者二
曰宴飲曰妄費所當近者三曰執政大臣曰旧學
名儒曰經筵列職未㡬&KR0024闕薛公叔似拾遺許公
及之有 詔各與卿監以示褒擢公献䟽曰以&KR0024
遺迁卿監官固陞矣意則非也况此二職
夀皇復建之所以導諫用意至逺若驟廢之非新
政所宜公嘗言有直諫有寓諫直諫者言之難受
之尤難寓諫者言之易受之亦易嘗進講至書無
逸嗣王其監于兹言於 上曰監之一字帝王
治㓛之根本由三代而上以監戒之辞為常所以
[121-16b]
治多而乱少堯舜之慈倹禹之菲飲食卑宫室湯
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皆周公所言四君無逸之
類也太康敗於&KR0372酒桀敗於酒池厲王敗於荒酒
幽王敗於沉湎&KR0075泆皆周公所言商受酒徳之類
也成王能用其言而躬無逸之行以致盛治誠可
為万世法十六年四月除御史中丞尋&KR0096工部尚
書六月上章請為祠官甚力除煥章閣直學士知
泉州又辞乃除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宫秩滿再請
者再既奉祠來皈天下士君子髙其風公始居縣
之南郭名其燕㘴曰艮齋天下稱艮齋先生後居
[121-17a]
東郭茂林脩竹環列其居而桂尤盛遂以桂山名
其堂又皆稱桂山先生云紹煕五年十一月九日
以疾薨於正寢享年七十有四階朝議大夫爵清
江縣開國伯食邑九百戸遺表聞特贈通議大夫
娶胡氏封淑人柔恭勤敏梱内之事不以毫髪煩
公二子峴宣教郎新荖充江淮荆浙福建廣南路
都大提㸃坑冶鑄錢司検蹈官峙先卒三女&KR0244
士丁南容胡定彭煟孫男四人淮渭皆登仕&KR0048
澧皆䕃&KR0024未命女三人長&KR0244進士欧陽珙餘㓜公
孝友温㳟出於天性清風老人喜詩公每征行有
[121-17b]
賦詠必寄皈曰以此當綵衣之戯老人曰以是娱
我足矣二親耋期而康寕朝夕侍飬怡愉見者感
化教育二弟皆得公學識有舉庠序諮中淳熙乙
未科每謂二弟曰二親髙年兄弟侍飬之樂雖聖
賢亦所難必公毎云人之立志要以聖賢自期豪
末私意不介胸中然後能與天地相似
孝宗嘗有恬静正大之褒故烏䑓諫省出入七年
凢所紏正無異論無怨言公有文集一百巻經觧
四十三巻奏議十巻性學淵源五巻&KR0258著二十巻
孝史五十巻公之經學受易於郭雍以達于二程
[121-18a]
謂艮者聖人之止無妄者聖人之動其銘有曰仁
義忠信蓋無常名由近而推則勇於行又曰出門
万里其塗蕩蕩用震以乾是曰無妄學者宗焉公
之文大氐祖欧陽公與曽南豊予嘗謂公曰近世
古文絶弦矣昌國之文如送陳獨秀序甚似欧而
南華蔵記甚似曽皆我所弗如也予在朝時嘗攜
二文以示兵部侍郎蜀人黄鈞仲秉仲秉以古文
自命未嘗推表一人至見此文讀之一過曰好再
過曰極好三過曰此古人之文非今人之文也鈞
也見文集不少矣而獨未見此文果何代何人作
[121-18b]
也予笑曰此古人今在中都之逆旅将詣曹而覔
官黄驚曰乃今人乎慶元元年十一月甲申其孤
峴奉公之喪葬於𡊮州分宜縣神龍鄉鍾山里西
峰安覺院之右近太中淑人之塋從公志也後六
年峴以書及文林郎充荆湖北路提㸃刑獄司幹
辨公事欧陽朴之狀來曰先公葬六年而墓隧之
碣未立非敢忘也念先友最故者加少而深知者
又加少兼斯二者㣲先生碣之而誰也予因特書
其大者其詳則有行狀與言行録銘曰
皇矣維宋奎宿芒動文儒以光漂漢滌唐洛中之
[121-19a]
程洞聖之經南豊之曽司文之盟豊祐以降疇嗣
其響 中興昌辰謝公其人攡易之緼
孝宗下問優入程域澄源乎艮以文而鳴古文勃
興陟彼曽壇韶鈞其砰有一其得則百斯世云胡
傷廉奄有其二公没六年草鞠新阡碑于隊前列
彼下泉
   六一先生祠堂碑
嘉泰三年夏四月上庠名儒武寕胡公元衡以廷
尉正膺 帝懋簡作牧廬陵幕府初開延見士民
顧而喟曰此&KR0022六一先生之故里也太守今日之
[121-19b]
政其將疇師近舍先生逺取遂霸是宅鄧林而度
材於他山航滄海而採珠於攴川於是每夜漏未
盡十刻先雞以興盛服以出周諏民瘼允哲民情
治賦以寛聴訟以詳敷政九思而後行録囚百慮
而後決至於精意雩禜体為之瘁禱雨雨集祝雪
雪至既十告朔仁形於心化孚于民山農溪叟咸
以手加額曰此古儒者之政也前日開府之言其
有合哉是足以對越吾郷先生文忠公矣公一日
迨暇登方史君所作六一之堂則又仰而喟曰古
者必𥙊有道徳者為樂之祖此禮經明訓也今居
[121-20a]
六一之故國撫喬木之蒼然誦秋聲鳴蟬之賦覽
唐書五代史之藁莪如之冠晬如之容忽乎瞻之
在前也伊欲折白鷺之芰荷酌青原之石泉社而
稷之乃無一精舍以安屏攝以為&KR0022人考徳問業
之地不曰室邇而人逺乎面堂之南得一虗亭増
築一室猶先生之像而祠焉明年四月将屬士民
落之移書万里曰紀祠之碣招神之些不在子其
将焉在乃為之作迎享送神之辞曰
繄斯文之鼻祖兮肇集成乎素王二太極而三兩
儀兮曽謂逺賢於虞唐一刪一定而一繫兮紉天
[121-20b]
紀而綴人綱膊盾止於麟筆兮遏万祀臣子以無
將恫岱頹而設崇兮邪詖燄烈而波狂蹇道統之
三絶兮疇再延孔氏之光隄無君無文之方割兮
崒一孟之為坊撲虗無齊戒欝攸兮前一韓而後
一欧陽㣲一聖三賢之澤兮人倫何怙而不亡惟
泰元尊之丕仁兮賚先生乎 仁皇上以杗夫法
宫兮下以玉乎此&KR0022羗此&KR0022之子衿兮疇莫扈先
生之芬香耿先生之精爽兮千秋萬歲此&KR0022乎不
忘矧崇永之馬鬛兮宿草風悲而雨荒庸展省之
不懐兮獨乆於潁乎相羊雲起青原之峩兮月湧
[121-21a]
白鷺之茫筍有正版之葅兮相有羅浮之霜麴西
江以為酒兮手北斗以為觴帥諸生北嚮以迎拜
兮夀先生乎新堂乗囬風而載雲旗兮忽焉來皈
乎故鄉
   嘉定元年春三月男 長孺 編定
   端平元年夏五月門人羅 茂良 校止
誠齋集巻第一百二十一終
[121-2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