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1a]
吕氏春秋第十九卷 髙氏訓解
雲間 宋乂 張
瑩 徐益孫 何玉畏校
離俗覽第七
離俗
一曰世之所不足者理義也人能蹈之者/少故曰不足所有餘者
妄茍也妄作茍為不尊理義君/子少小人多故有餘也民之情貴所不足賤
所有餘所不足者理與義也故貴之/所有餘者妄與茍也故賤之故布衣人臣之
行潔白清㢘中繩愈窮愈榮繩正也行如此者/益窮困益有榮名雖死
天下愈髙之所不足也髙貴也所潔白中正若周時/伯夷衛之𢎞演身雖死亡天
下聞之/而益貴然而以理義斵削神農黄帝猶有可非微獨
[019-1b]
舜湯微亦非也舜有卑父之謗湯有放弒之事然以/通義斵削神農黄帝之行猶有可苛者非獨舜
與湯也言雖聖不/能無闕况賢者乎飛兎要褭古之駿馬也材猶有短
飛兎要褭皆馬名也日行萬里馳若兎之飛因以為/名也材猶有短力有所不足褭字讀如曲撓之撓也
故以繩墨取木則宫室不成矣正材難得故/宫室不成也舜讓其
友石戸之農石户之農曰棬棬乎后之為人也葆力
之士也以舜之徳為未至也於是乎夫負妻妻𢹂子
以入於海去之終身不反舜又讓其友北人無擇北
人無擇曰異哉后之為人也居於甽畒之中而游入
於堯之門不若是而巳巳止/也又欲以其辱行漫我我
羞之漫汙/也而自投於蒼領之淵投猶沈也蒼/領或作青令湯將伐
[019-2a]
桀因卞随而謀卞随辭曰非吾事也湯曰孰可卞随
曰吾不知也湯又因務光而謀務光曰非吾事也湯
曰孰可務光曰吾不知也湯曰伊尹何如務光曰彊
力忍訽訽辱/也吾不知其他也湯遂與伊尹謀夏伐桀
克之以讓卞随卞随辭曰后之伐桀也謀乎我必以
我為賊也勝桀而讓我必以我為貪也吾生乎亂世
而無道之人再来訽我吾不忍數聞也乃自投於潁
水而死以湯伐桀故謂之無道之人也以受湯之讓/為貪辱也不忍聞之故投水而死潁出於頼
川陽城西/山中也湯又讓於務光曰智者謀之圗之/也武一作/賢
者遂之遂成/也仁者居之居處/也古之道也吾子胡不位
[019-2b]
之請相吾子胡何何不位天下之位/也言已請為吾子為相務光辭曰廢上
非義也上天子謂桀廢/之非禮義也殺民非仁也戰伐殺民/非仁心人犯
其難我享其利非㢘也吾聞之非其義不受其利無
道之世不踐其土况於尊我乎吾不忍久見也乃負
石而沈於募水募水名也音/千伯之伯故如石戸之農北人無
擇下随務光者其視天下若六合之外人之所不能
察察見/也其視貴富也茍可得已則必不之賴不之頼/不頼之
也頼利也/一曰善也髙節厲行獨樂其意而物莫之害不欲於/物故物
無能/害不漫於利不牽於執漫汙牽/拘也而羞居濁世惟此
四士者之節四士謂石戸之農北人無釋卞随務光/羞居亂世皆逺引而去或自投而死此
[019-3a]
四人介/之大者若夫舜湯則苞裹覆容縁不得已而動因時
而爲以愛利爲本以萬民爲義譬之若釣者魚有小
大餌有宜適羽有動静羽釣/浮也齊晉相與戰平阿之餘
子亡㦸得矛失㦸得矛心不平平阿齊邑也餘子官/氏也與晉人戰亡其所執㦸而得晉人
之矛/也一作/退而去不自快失㦸得矛/心不自安謂路之人曰亡
㦸得矛可以歸乎路之人曰㦸亦兵也矛亦兵也亡
兵得兵何爲不可以歸去行心猶不自快遇髙唐之
孤叔無孫當其馬前曰今者戰亡㦸得矛可以歸乎
髙唐齊邑也孤孤特位尊叔姓無孫名守/髙唐之大夫也餘子當其馬前而問之叔無孫曰
矛非㦸也㦸非矛也亡㦸得矛豈亢責也哉亢當/也平
[019-3b]
阿之餘子曰嘻還反戰趨尚及之遂戰而死叔無孫
曰吾聞之君子濟人於患必離其難濟入/也疾驅而從
之亦死而不反反還/也令此將衆亦必不北矣北走/也令
此處人主之旁亦必死義矣今死矣而無大功其任
小故也任小者不知大也今焉知天下之無平阿餘
子與叔無孫也故人主之欲得㢘士者不可不務求
齊莊公之時莊公名光頃公之孫/靈公之子景公之兄有士曰賔卑聚夢
有壯子白縞之冠丹績之䘩䘩纓/也東布之衣新素履
墨劔室從而叱之唾其面惕然而寤徒夢也寤覺/徒但終
夜坐不自快明日召其友而告之曰吾少好勇年六
[019-4a]
十而無所挫辱今夜辱吾將索其形期得之則可不
得將死之每朝與其友俱立乎衢三日不得却一作/退
而自殁謂此當務則未也雖然其心之不辱也有可
以加乎加上/也
髙義
二曰君子之自一作/為行也動必縁義行必誠義所行/誠義
通逹/也俗雖謂之窮通也也行不誠義動不縁義俗雖
謂之通窮也然則君子之窮通有異乎俗者也故當
功以受賞當罪以受罰賞不當雖與之必辭辭不敢/受也
罰誠當雖赦之不外不敢/逺也度之於國必利長久長久
[019-4b]
之於主必宜内及於心不慙然後動孔子見齊景公
景公名杵臼莊公光/之弟靈公環之子景公致廩丘以為養孔子辭不
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説景公景
公未之行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
駕辭而行行去/也孔子布衣也官在魯司冦為魯定公/之司冦
萬乗難與比行三王之佐不顯焉取舍不茍也夫一/不
苟且/也子墨子游公上過於越公上過子墨/子弟子也公上過語
墨子之義義/道越王説之謂公上過曰子之師茍肯至
越茍誠/也請以故吴之地隂江之浦書社三百以封夫
子社二十五家也三/百社七千五百家公上過往復於子墨子復白/也子
[019-5a]
墨子曰子之觀越王也能聽吾言用吾道乎公上過
曰殆未能也殆近/也墨子曰不唯越王不知翟之意雖
子亦不知翟之意若越王聽吾言用吾道翟度身而
衣量一作/裹腹而食比於賔萌未敢求仕賔客也/萌民也越王
不聽吾言不用吾道雖全越以與我吾無所用之無/用
越為/之也越王不聽吾言不用吾道而受一作/愛其國是一/作
道以義翟也義翟何必越雖於中國亦可凡人不可
不熟論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獄親戚相忍
今可得其國恐𧇊其義而辭之可謂能守行矣其與
秦之野人相去亦逺矣荆人與吴人將戰荆師寡吴
[019-5b]
師衆荆將軍子囊曰我與吴人戰必敗敗王師辱王
名𧇊壤土忠臣不忍為也不復於王而遁復白也/遁走也至
於郊使人復於王曰臣請死王曰將軍之遁也以其
為利也今誠利將軍何死子囊曰遁者無罪則後世
之為王者將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則荆國
終為天下撓撓搦/也遂伏劔而死王曰請成將軍義乃
為之桐棺三寸加斧鑕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
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數至也郼岐
之廣也郼湯所居也歧/武王所居也萬國之順也從此生一作/至矣
順/從荆之為四十二世矣嘗有乾谿白公之亂矣靈王/作乾
[019-6a]
谿之臺百姓愁怨公子棄疾弑之而立是為平王白/公勝平王大子建之子也出犇鄭鄭人殺報令尹子
西司馬子旗伐鄭復讐許而未行晉人伐鄭子西子/旗率師救鄭勝怒殺令尹子西司馬子旗故曰乾谿
白公之/亂也嘗有鄭襄州侯之避矣鄭襄州侯事晉而/伐楚楚人辟之也而
今猶為萬乗之大國其時有臣如子囊與子囊之節
非獨厲一世之人臣也言子囊之忠雖百世猶不可/忘故曰非獨厲一世之人臣
荆昭王之時有士焉曰石渚其為人也公直無私王
使為政昭王楚平王棄/疾之子熊軫廷有殺人者石渚追之則其
父也還車而反立於廷曰殺人者僕之父也以父行
法不忍不忍行刑/於父孝也阿有罪廢國法不可阿私/也失法伏
罪人臣之義也於是乎伏斧鑕請死於王免父殺身/忠孝之義
[019-6b]
王曰追而不及豈必伏罪哉子復事矣事職/事也石渚辭
曰不私其親不可謂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謂忠臣君
令一作/令吏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廢法臣之行也不去斧
鑕殁頭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
而不肯石渚之為人臣也可謂忠且孝矣
上徳
三曰為天下及國為治/也莫如以徳莫如行義以徳以
義不賞而民勸勸善/也不罰而邪止此神農黄帝之政
也以徳以義則四海之大江河之水不能亢矣太華
之髙西岳/也㑹稽之險山名在/吴郡不能障矣障防/也闔廬之
[019-7a]
教孫吴之兵不能當矣孫吴吴起孫武也吴王闔廬/之將也兵法五千言是也
故古之王者徳廽乎天地廽/通澹乎四海澹之/也東西南
北極日月之所燭天覆地載愛惡一作/思不臧臧匱/也虚
素以公素質也惡其質以/奉公王之實也小民皆之皆公/已也其之敵而
不知其所以然此之謂順天教變容改俗而莫得其
所受之得猶/知也此之謂順情情性也順/其天性也故古之人身隠
而功著形息而名彰身没於前名/明於後世説通而化奮利行
乎天下利民之化/行滿天下而民不識識知也堯時民不知堯/徳以季世視之則覩也
豈必以嚴罰厚賞哉嚴罰厚賞此衰世之政也三苖
不服禹請攻之三苖逺國在豫/章之彭蠡也舜曰以徳可也行徳
[019-7b]
三年而三苖服孔子聞之曰通乎徳之情則孟門太
行不為險矣孟門太行之險也太行塞在/河内野王之北上黨闗也故曰徳之
速疾乎以郵傳命周明堂金在其後有以見先徳後
武也作樂金鏄在後/故曰先徳後武舜其猶此一作/上乎其臧武通於
周矣晉獻公為麗姬逺太子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
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麗姬謂太子曰往昔君夢
見姜氏太子祠而膳于公姜氏申生母/也膳胙之也麗姬易之易/猶
毒/也公將嘗膳姬曰所由逺請使人嘗之太子自曲沃/歸膳故曰所
由逺姬施酖于酒寘毒/于肉故先使人嘗之嘗人人死食狗狗死故誅太
子太子不肯自釋釋理/也曰君非麗姬居不安食不甘
[019-8a]
遂以劔死公子夷吾自屈奔梁公子重耳自蒲奔翟
去翟過衛衛文公無禮焉文公名燬宣公庶子頑烝/宣姜而生之無禮不禮重
耳/也過五鹿如齊齊桓公死去齊之曹曹共公視其駢
脅使而捕池魚共公名襄/招公之子去曹過宋宋襄公加禮
焉襄公名兹文桓/公御説之子之鄭鄭文公不敬文公名㨗鄭/厲公之子被
瞻諫一作/曰曰臣聞賢主不窮窮今晉公子之從者皆
賢者也君不禮也不如殺之鄭君不聽去鄭之荆荆
成王慢焉慢易不敬也傳曰及楚楚子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對曰子女玉帛
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其何以報君曰雖然則何以報我對曰若以
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舎/若不𫉬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櫜鞬以與君周還子玉
[019-8b]
請殺之楚子曰晉公子廉而儉文而有禮其從者肅/而寛忠而能力晉侯無親外内惡之吾聞姬姓唐叔
之後其後衰者也其將由晉公子重耳乎天將與之/誰能廢之違天必有大咎乃送諸秦推此言之不得
為慢/之也去荆之秦秦繆公入之入晉/納也晉既定興師攻鄭
求被瞻被瞻謂鄭君曰不若以臣與之鄭君曰此孤
之過也被瞻曰殺臣以免國臣願之被瞻入晉軍文
公將烹之被瞻據鑊而呼曰三軍之士皆聽瞻也自
今以来無有忠於其君忠於其君者將烹文公謝焉
罷師歸之於鄭且被瞻忠於其君而君免於晉患也
行義於鄭而見説於文公也故義之為利博矣博大/也
墨者鉅子孟勝善荆之陽城君鉅子孟勝二人學墨/道者也為陽城君所
[019-9a]
善陽城君令守於國毁璜以為符約曰符合聽之荆
王薨羣臣攻吴起兵於喪所陽城君與焉荆罪之陽
城君走荆收其國孟勝曰受人之國與之有符今不
見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其弟子徐弱諫孟勝
曰死而有益陽城君死之可矣無益也而絶墨者於
世不可孟勝曰不然吾於陽城君也非師則友也非
友則臣也不死自今以来求嚴師必不於墨者矣求
賢友必不於墨者矣求良臣必不於墨者矣死之所
以行墨者之義而繼其業者也義道繼/續也我將屬鉅子
於宋之田襄子我謂孟勝/也屬託也田襄子賢者也何患墨者
[019-9b]
之絶世也田襄子亦/墨者也徐弱曰若夫子之言弱請先死
以除路還殁頭前於孟勝因使二人傳鉅子於田襄
子二人孟勝之弟/子也傳送也孟勝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
以致令於田襄子欲反死孟勝於荆田襄子止之曰
孟子已傳鉅子於我矣當聽遂反死之反死孟/勝於荆墨者
以為不聽鉅子不察嚴罰厚賞一作/停當不足以致此今
世之言治多以嚴罰厚賞此上世之若客也一作若/客也
用民
四曰凡用民太上以義其次以賞罰其義則不足死
賞罰則不足去就若是而能用其民者古今無有民
[019-10a]
無常用也無常不用也唯得其道為可可用/也闔廬之
用兵也不過三萬闔廬吴/王光也吴起之用兵也不過五萬
吴起衛人/為楚將萬乗之國其為三萬五萬尚多今外之則
不可以拒敵内之則不可以守國其民非不可用也
不得所以用之也不得所以用之國雖大勢雖便卒
雖衆何益不知用之何益於/不能以尅敵也古者多有天下而亡者
矣其民不為用也自古以来有天下者多而多/無遺民不為之用故滅亡用民
之論不可不熟劔不徒斷車不自行或使之也夫種
麥而得麥種稷而得稷人不怪也用民亦有種不審
其種而祈民之用惑莫大焉祈/求當禹之時天下萬國
[019-10b]
至於湯而三千餘國今無存者矣皆不能用其民也
民之不用賞罰不充也當賞不賞當罰不罰則民/不懐不威故不為之用也湯
武因夏商之民也得所以用之也管商亦因齊秦之
民也得所以用之也管管仲/商商鞅民之用也有故故事/也得
其故民無所不用用民有紀有綱壹引其紀萬目皆
起壹引其綱萬目皆張為民紀綱者何也欲也惡也
何欲何惡欲榮利惡辱害辱害所以為罰充也榮利
所以為賞實也賞罰皆有充實則民無不用矣無不/可用
也闔廬試其民於五湖劔皆加於肩地流血幾不可
止試用習/肄之也勾踐試其民於寑官民争入水火死者千
[019-11a]
餘矣遽撃金而却之却一作退/退止也賞罰有充也莫邪不
為勇者興一作/與懼者變莫邪良劔也不為/勇者利怯者鈍也勇者以工
懼者以拙能與不能也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歸神
農夙沙大庭氏之末世也其君/無道故自攻之神農炎帝宻須之民自縛其主
而與文王詩云宻人不共敢/距大邦此之謂也湯武非徒能用其民也
又能用非已之民能用非已之民國雖小卒雖少一/作
年雖/少功名猶可立立成/也古昔多由布衣定一世者矣
終一人之/身為世皆能用非其有也用非其有之心不可察
之本本始/也三代之道無二以信為管管准/法宋人有取
道者其馬不進倒而投之鸂水倒殺投/棄之又復取道其
[019-11b]
馬不進又倒而投之鸂水如此者三雖造父之所以
威馬不過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無益於
御無益於不/知御之道人主之不肖者有似於此不得其道而
徒多其威威愈多民愈不用民不為/之用亡國之主多以
多威使其民矣故威不可無有而不足專恃譬之若
鹽之於味凡鹽之用有所託也不適則敗託而不可
食威亦然必有所託然後可行行之/也惡乎託託於愛
利愛利之心諭威乃可行威大甚則愛利之心息愛
利之心息而徒疾行威身必咎矣咎一/作見此殷夏之所
以絶也君利勢也次官也䖏次官執利勢不可而不
[019-12a]
察於此夫不禁而禁者其唯深見此論邪
適威
五曰先王之使其民若御良馬輕任新節節節/也欲走
不得故致千里善用其民者亦然民日夜祈用而不
可得祈求/也茍得為上用民之走之也若决積水於千
仞之谿七尺/曰仭其誰能當之周書曰民善之則畜也不
善則讐也周書周公/所作畜好有讐而衆不若無有厲王天子
也厲王名胡謚法殺戮不辜曰/厲周夷王之子宣王之父有讐而衆故流于彘
禍及子孫流放也彘地名今/河東永安是也微召公虎而絶無後嗣
微無也虎臣宣王詩云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徹我疆土此之謂也今世之人主多欲
[019-12b]
衆之而不知善此多其讐也不善則不有不得有/其位有
必縁其心愛之謂也縁其仁心故曰/心愛之謂也有其形不可謂
有之形體也不可謂/有天下之位也舜布衣而有天下桀天子也而
不得息由此生矣息安也不得安其位/由此多其難生矣有無之論不
可不熟熟猶/知湯武通於此論故功名立立猶/見也古之君
民者仁義以治之愛利以安之忠信以導之導猶/先也務
除其災思致其福故民之於上也若璽之於塗也抑
之以方則方抑之以圜則圜若五種之於地也必應
其𩔗而蕃息於百陪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無/能
敵之也/如神身已終矣而後世化之如神從其化有/如神也其人
[019-13a]
事審也其所施行皆可爲/人法式故曰審也魏武侯之居中山也問於
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武侯文侯之子也樂羊/伐中山得中山故武侯
居之/也李克對曰驟戰而驟勝驟數/也武侯曰驟戰而驟
勝國家之福也其獨以亡何故對曰驟戰則民罷驟
勝則主驕以驕主使罷民然而國不亡者天下少矣
驕則恣恣則極物極盡可/欲之物罷則怨怨則極慮極其巧/欺不臣
之/慮上下俱極吴之亡猶晚猶/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於
干隧也爲越所破自/剄於干隧東野稷以御見莊公進退一作/
中繩左右旋中䂓東野姓/稷其名莊公曰善以爲造父不過
也過猶/勝也使之鉤百而少及焉不逹/也顔闔入見見謁/也莊
[019-13b]
公曰子遇東野稷乎對曰然臣遇之按魯世家莊公/桓公之子同也
顔闔在春秋後蓋魯稷公時人也在莊公後十二世/矣若實莊公顔闔為妄矣若實顔闔莊公為妄矣由
此觀之咸陽市門之/金固得載而歸之也其馬必敗莊公曰將何敗少頃
東野之馬敗而至莊公召顔闔而問之曰子何以知
其敗也顔闔對曰夫進退一作/却中繩左右旋中䂓造
父之御無以過焉鄉臣遇之猶求其馬臣是以知其
敗也善當自求於心而反求於/御馬速疾故知其敗也故亂國之使其民不
論人之性不反人之情煩為教而過不識過責/識知數為
令而非不從令不可從而非/人不從之也巨為危而罪不敢不敢/登其
危者而/罪之也重為任而罰不勝不能勝其所任/者而罪之也民進則欲
[019-14a]
其賞退一作/知則畏其罪知其能力之不足也則以為
繼矣以為繼知則上又從而罪之罪之罪/其為也是以罪召
罪召致/也上下之相讐也由是起矣故禮煩則不莊業
煩則無功一作/准令苛則不聽禁多則不行設禁而不/禁為不行
一作/也桀紂之禁不可勝數故民因用而身為戮極也
不能用威適適宜/也子陽極也好嚴有過而折弓者恐
必死遂應猘狗而弑子陽極也子陽鄭君也一曰鄭/相也好嚴猛於罪刑
無所赦家人有折弓者恐誅因國人有/逐狡狗之擾而殺子陽極於刑之故也周鼎有竊一/作
未/窮曲狀甚長上下皆曲以見極之敗也聞
為欲
[019-14b]
六曰使民無欲上雖賢猶不能用民無欲不為物動/雖有賢君不能得
用之/也夫無欲者其視為天子也與為輿𨽻同輿衆/也其
視有天下也與無立錐之地同同等/也其視為彭祖也
與為殤子同彭祖殷賢大夫也蓋夀七百餘嵗九/嵗以下為下殤七嵗以下為無服殤天
子至貴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夀也誠無欲則是三
者不足以勸勸樂/也輿𨽻至賤也無立錐之地至貧也
殤子至夭也誠無欲則是三者不足以禁㑹有一欲
則北至大夏南至北戸西至三危東至扶木不敢亂
矣亂猶/難也犯白刃冒流矢趣一作/赴水火不敢却也却猶/止也
晨寤興務耕疾庸古/耕字為煩辱不敢休矣故人之
[019-15a]
欲多者其可得用亦多人之欲少者其得用亦少無
欲者不可得用也人之欲雖多而上無以令之人雖
得其欲人猶不可用也令人得欲之道不可不審矣
善為上者能令人得欲無窮故人之可得用亦無窮
也蠻夷反舌殊俗異習之國反舌夷語與中國/相反故曰反舌也其衣
服冠帶宫室居處舟車器械聲色滋味皆異其為欲
使一也一同/也三王不能革不能革而功成者順其天
也天身/也桀紂不能離不能離而國亡者逆其天也逆
而不知其逆也湛於俗也久湛而不去則若性性異
非性不可不熟不聞道者何以去非性哉無以去非
[019-15b]
性則欲未嘗正矣欲不正以治身則夭以治國則亡
故古之聖王審順其天而以行欲則民無不令矣功
無不立矣聖王執一四夷皆至者其此之謂也執一
者至貴也至貴者無敵聖王託於無敵故民命敵焉
羣狗相與居皆靜無争投以炙雞則相與争矣炙雞/狗所
欲之故/鬬争之或折其骨或絶其筋争術存也争術存因争
不争之術存因不争取争之術而相與争萬國無一
凡治國令其民争行義也亂國令其民争為不義也
疆國今其民争樂用也弱國令其民争競不用也夫
争行義樂用與争為不義競不用此其為禍福也天
[019-16a]
不能覆地不能載言其/大也晉文公伐原原晉邑文公復/國原不從故伐
之今河内軹縣/北原城是也與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下/降命去
之謀士言曰原將下矣師吏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寳
也得原失寳吾不為也遂去之明年復伐之與士期
必得原然後反原人聞之乃下衛人聞之以文公之
信為至矣乃歸文公故曰次原得衛者此之謂也文
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不若勿得也必誠信
以得之歸之者非獨衛也文公可謂知求欲矣
貴信
七曰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誰猶/何也故周書
[019-16b]
曰允哉允哉以言非信則百事不滿也周書逸書/也滿猶成故
信之為功大矣信立則虚言可以賞矣虚言可以賞
則六合之内皆為巳府矣信之所及盡制之矣制之
而不用人之有也人之有他/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已之有也
已有之則天地之物畢為用矣畢盡/也人主有見此論
者其王不久矣人臣有知此論者可以為王者佐矣
天行不信不能成嵗地行一作/安不信草木不大不信/氣節
隂陽皆不交/故不成嵗也春之徳風風不信其華不盛華不盛則
果實不生在木曰果/在地曰蓏夏之徳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
不肥則長遂不精遂成/也秋之徳雨雨不信其穀不堅
[019-17a]
穀不堅則五種不成堅好成/熟也冬之徳寒寒不信其地
不剛地不剛則凍閉不開不開氣/不通也天地之大四時之
化而猶不能以不信成物又况乎人事乎於/也君臣不
信則百姓誹謗社稷不寧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
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易輕/也交友
不信則離散鬱怨不能相親親比/也百工不信則器械
苦偽丹漆染色不貞貞正/也夫可與為始可與為終可
與尊通可與卑窮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襲於身
乃通於天以此治人則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時當
矣當猶/應也齊桓公伐魯魯人不敢輕戰去魯國五十里
[019-17b]
而封之魯請比𨵿内侯以聽桓公許之曹翽謂魯莊
公曰君寧死而又死乎其寧生而又生乎莊公曰何
謂也曹翽曰聽臣之言國必廣大身必安樂是生而
又生也不聽臣之言國必㓕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
死也莊公曰請從於是明日將盟莊公與曹翽皆懐
劔至於壇上莊公左摶桓公右抽劔以自承承佐/也曰
魯國去境數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無生矣鈞其死
也戮於君前釣等也戮/亦死也管仲鮑叔進曹翽按劔當兩
陛之間曰且二君將改圗毋或進者莊公曰封於汶
則可不則請死管仲曰以地衛君非以君衛地君其
[019-18a]
許之乃遂封於汶南與之盟歸而欲勿予管仲曰不
可人特刼君而不盟君不知不可謂智臨難而不能
勿聽不可謂勇許之而不予不可謂信不智不勇不
信有此三者不可以立功名予之雖亡地亦得信以
四百里之地見信於天下君猶得也莊公仇也曹翽
賊也信於仇賊又况於非仇賊者乎公羊傳曰莊公/升壇曹子手劔
而從之請復汶陽之田管子曰君許之桓公曰諾曹/子請盟桓公下與之盟要盟可犯而桓公不欺曹子
可讐而桓公不怨桓公之信著乎/天下自柯之盟始焉此之謂也夫九合之而合壹
匡之而聽從此生矣管仲可謂能因物矣以辱為榮
以窮為通雖失乎前可謂後得之矣物固不可全也
[019-18b]
舉難
八曰以全舉人固難物之情也物事事/難全也人傷堯以不
慈之名舜以卑父之號禹以貪位之意湯武以放弑
之謀五伯以侵奪之事傷毁/也由此觀之物豈可全哉
故君子責人則以人自責則以義責人以人則易足
易足則得人自責以義則難為非難為非則行飾飾/讀
曰勑勑/正也故任天地而有餘徳饒/也不肖者則不然責人
則以義自責則以人責人以義則難瞻難贍則失親
難贍則恐恐則離/叛故失所親之也自責以人則易為易為則行茍茍/且
不從禮/義也故天下之大而不容也身取危國取亡焉此
[019-19a]
桀紂幽厲之行也尺之木必有節目寸之玉必有瑕
瓋先王知物之不可不全也故擇務而貴取一也一/分
季孫氏刼公家孔子欲諭一作/論術則見外季孫氏武/子季文子
子也刼奪公家政事而自專/之也孔子欲以道而見逺也於是受養而便説孔子/受其
養而季/氏便之魯國以訾訾毁也毁/孔子也孔子曰龍食乎清而游
乎清螭食乎清而游乎濁魚食乎濁而游乎濁螭龍/之别
也今丘上不及龍下不若魚丘其螭邪夫欲立功者
豈得中繩哉救溺者濡追逃者趨趨走/也魏文侯弟曰
季成友曰翟璜文侯欲相之而未能决以問季充季
充對曰君欲置相置/立則問樂騰與王孫茍端孰賢孰/誰
[019-19b]
文侯曰善以王孫茍端而不肖翟璜進之以樂騰為
貴季成進之故相季成凡聽於主言人不可不慎季
成弟也翟璜友也而猶不能知何由知樂騰與王孫
茍端哉䟽賤者知 親習者不知理無自然自
然而斷相過季充之對 文侯也亦過過長也論語/曰過猶不及
言俱不/得其適雖皆過譬之若金之與木金雖柔猶堅於木
孟嘗君問於白圭曰魏文侯名過桓公而功不及五
伯何也孟嘗君齊公子田嬰之子田文也白/圭周人問文侯功何以不及五伯也白圭對
曰文侯師子夏友田子方敬段干木此名之所以過
桓公也卜相曰成與璜孰可此功之所以不及五伯
[019-20a]
也卜擇也成季/成璜翟璜也相也者百官之長也擇者欲其博也
今擇而不去二人與用其讐亦逺矣且師友也者公
可也戚愛也者私安也以私勝公衰國之政也然而
名號顯榮者三士羽之也翼羽/佐之寗戚欲干齊桓公窮
困無以自進於是為商旅將任車以至齊任亦/將也暮宿
於郭門之外桓公郊迎客夜開門辟任車爝火甚盛
從者甚衆寗戚飯牛居車下望桓公而悲擊牛角疾
歌歌碩䑕也其詩曰碩䑕碩䑕無食我黍三嵗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
所碩䑕碩䑕無食我麥三嵗貫女莫我肯徳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碩䑕碩䑕無食我
苖三嵗貫女莫我肯逃逝將去汝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者是也桓公聞之撫其
[019-20b]
僕之手曰異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後車載之桓公
反至從者以請請所/置桓公賜之衣冠將見之寗戚見
說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復見説桓公以為天下為/治桓
公大説將任之任用/也羣臣争之曰客衛人也衛之去
齊不逺君不若使人問之而固賢者也用之未晚也
桓公曰不然問之患其有小惡以人之小惡亡人之
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凡聽必有以
矣今聽而不復問合其所以也且人固難全權而用
其長者當舉也桓公得之矣
吕氏春秋第十九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