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28 續燈正統-清-性統 (J)



續燈正統卷二十二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臨濟宗


大鑑下第二十一世


徑山範禪師法嗣


杭州府淨慈斷橋妙倫禪師



台州黃巖徐氏子。母劉。
夢月而孕。年十八。落髮永嘉廣慈院。初見谷源道於
瑞巖。聞舉麻三斤話。疑之。徧叩諸方。一日於雲居見
山堂閱楞嚴。至蚊蟲螻蟻無有言說而能辦事。釋然
有省。曰趙州栢樹子話。可煞直截。然不以語人。旋謁
無準於雪竇。準問。從何處來。師曰天台。曰還過得石
梁橋麼。師曰。一脚踏斷了也。自是人呼為斷橋。一日
準以狗子因何有業識。令師下語。凡三十轉不契。師
曰。可無方便乎。準以真淨所頌示之。師竦然。良久聞
[022-0529b]
板聲。通身汗下。於是脫然無疑。準移育王雙徑。師皆
分座。出世祇園。遷瑞巖國清。後主淨慈。


上堂。荊山
有玉。獲得者不在荊山。赤水有珠。拾得者不在赤水。
衲僧有無位真人。證得者。出入不在面門。驀拈拄杖
橫按曰。會麼。幽州江口石人蹲。


上堂。舉慈明室中
安一盆水。盆上置一劍。劍畔安一緉草鞋。凡見僧來。
便指。擬議便打因緣。頌曰。百華叢裡躍鞭過。俊逸風
流有許多。未第儒生偷眼覰。滿懷無奈舊愁何。



堂。德山低頭。夾山點頭。俱胝竪起手指頭。玄沙築破
脚指頭。拈拄杖曰。都來不出山僧拄杖頭。何以見得。
卓拄杖曰。一葉落天下秋。


上堂。舉達觀穎曰。七佛
是性隷。萬法是心奴。且道。主人翁在甚麼處。自喝曰。
七佛巳下出頭。又自諾曰。各自祗候。師曰。喚七佛為
性隷。指萬法是心奴。達觀自謂有出身路。及乎自喝
自諾。又是奴隷邊事。主人翁何曾夢見。大眾要見主
人翁麼。以拂子拂一拂曰。曉來一陣春風動。開徧園
林百樣華。


將終。與眾入室罷。作手書。辭諸山及魏
國公。公饋藥不受。又使人問師曰。師生天台。因甚死
淨慈。師答曰。日出東方夜落西。遂嗒然而化。世壽六
十一。僧臘四十四。塔於□□□□□。


寧波府天童西巖了慧禪師



蓬州羅氏子。垂髫與群
兒戲。必喜為佛塔像。一日玉掌山祖燈至其舍。師向
之合掌。父母以師資宿契。遂令出家。燈授以般舟三
昧。非其志。辭往成都。謁瓌菴照於昭覺。覺器之。屬令
[022-0529c]
南詢。乃參浙翁琰於徑山。聞高原泉為人徑直。往叩
之。適原赴台之瑞巖。師與俱往。一日原問。山河大地。
是有是無。師擬開口。原即喝出。復以偈呈原。原曰。沒
交涉。師一日偶書白楊示眾語。原閱之笑曰。寫字與
做言句儘得。爭奈沒交涉何。師憤然。原曰。汝緣不在
此。可往雪竇見準公。師秉命造謁。自陳來歷。準呵曰。
熟睡去。既而令充不釐務侍者。一日準謂師曰。覰不
透處。只在鼻尖頭。道不著處。不離脣皮上。討之則千
里萬里。師抗聲曰。將謂有多少。準遷育王。師侍行。盡
得其要。逮準移徑山。師居第二座。蘇州牧節齋趙觀
文。舉師開法定慧。次遷永嘉能仁江州東林。後至天
童。


佛涅槃上堂。拈拄杖召眾曰。黃面瞿曇。乃竺乾
猛將。以慈悲為弓矢。以智慧為戈矛。統百萬雄兵。勇
不可當。布三百餘陣。勢不可敵。如是四十九年。演出
五千餘卷兵書。雖流落人間。未嘗有一字漏泄。因與
生死魔軍。為冤為對。遂於䟦提河邊。築一巨城。題名
涅槃。於其城中。先以紫磨金軀。犒賞諸兵。令其瞻仰
取足。再三撫諭。而又散以八斛四斗珍珠。其謀意無
他。必欲普與盡大地眾生。打破生死牢關。共行通天
活路。得到大安隱大解脫場而後巳。豈謂二千餘載。
猶未遂其志。未奏其功。山僧既知其力盡計窮。不免
[托-七+友]劍相助去也。以拄杖畫一畫曰。四海浪平龍睡穩。
九天雲淨[鴳-女+隹]飛高。


芙蓉長老至上堂。舉唐芙蓉訓。
訪實性大師。實性上堂。右邊拈拄杖。向左邊曰。若不
[022-0530a]
是芙蓉師兄。也大難委悉話。頌曰。陪盡老精神。杯盤
越樣新。誰知村店酒。難勸玉樓人。


舉泐潭常面壁
坐。南泉至乃撫常背。常曰阿誰。泉曰普願。常曰如何。
泉曰。也尋常。常曰。汝何多事因緣。頌曰。面壁堆危引
客過。問誰那更問如何。道尋常已成多事。檢點儂家
事更多。


依妙峰於靈隱時。甞題兩廊畫壁曰。幸是
十方無壁落。誰將五彩畫虗空。善財眼裡生華瞖。去
却一重又一重。晚年退居幻智菴。將終。戒執事巳。問
曰。今何時。對曰。二鼓矣。遂放身而逝。實宋理宗景定
壬戌三月十一日也。壽六十五。夏四十七。


杭州府靈隱退耕寧禪師



初住嘉興崇聖。次遷蘇之
報恩慧日承天萬壽。後遷靈隱。上堂。目前無法。意在
目前。雨餘山色翠。風暖鳥聲喧。拍禪牀曰。堪笑老胡
無轉智。少室峰前坐九年。


上堂。舉石門因僧問。年
窮歲盡時如何。門曰。東村王老夜燒錢。師曰。王老燒
錢。言端語端。綿包特石。鐵裹泥團。


上堂。極目千峰
鎖翠。滿空柳絮飛綿。可憐無位真人。一向草宿露眠。
啞。三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舉僧問趙州。和尚何
姓。州曰常州有。曰甲子多少。州曰蘇州有。頌曰。蘇州
有常州有。三月江南啼鷓鴣。堪笑有年無德漢。被人
拶著強分疎。


舉巖頭問欽山。如何是真言。欽曰南
無佛陀耶。頌曰。隨機有問隨機答。不是禪兮不是玄。
後代無端翻譯出。却將梵語作唐言。


寧波府天童別山祖智禪師



蜀順慶楊氏子。年十四
[022-0530b]
得度。初聞僧誦華嚴彌勒樓閣入巳還閉。遂恍如夢
覺。便得頌靈雲見桃花因緣。有萬綠叢中紅一點幾
人歡喜幾人愁之句。徧叩浙翁琰無際派高原泉淳
菴淨妙峰善諸老。最後見無準於雪竇。準知是法器。
待之彌峻。時或棒喝交下。一語不少貸。師擬對。輙噤
不能發。繇是知解都喪。久之作而言曰。吾生平伎倆
皆死法也。今見此翁。始行活路。既而準移徑山。命師
分座。宋嘉熙戊戌。出住洞庭天王。寶祐丙辰。天童[燬-臼+白-土+工]。
州帥吳公潛奏師道行。師被旨。携一囊一[犮/皿]至。縛茆
以居。寧郡久不雨。師禱之輙應。繇是人情奔湊。不三
年百廢具舉。天童始還舊觀。


上堂。舉世尊將入涅
槃。文殊請再轉法輪。世尊咄曰。吾四十九年。未嘗說
一字。汝請吾再轉法輪。是吾曾轉法輪耶公案。頌曰。
老漢平生大脫空。將無作有誑盲聾。臨行一語方真
實。也是闍黎飯後鐘。


景定庚申九月旦。忽示眾曰。
雲澹月華新。木脫山露骨。有天有地來。幾箇眼睛活。
有省問者。師曰。不及相見。各自努力。越十日。夜分呼
侍者囑後事。叉手而寂。壽六十有八。夏五十四。塔全
身於中峰密菴窣堵波之右。


福州府雪峰環溪一禪師



舉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
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話。頌曰。劫初鑄就毗盧
印。古篆雕蟲尚宛然。堪笑堪悲人不識。却嫌字畫不
完全。


題憨布袋讚曰。逢人乞一文。袋裡敵國富。不
是下生遲。嫌佛不肯做。


舉即心即佛話。頌曰。即心
[022-0530c]
即佛。砒霜狼毒。起死回生。不消一服。


寧波府天童月坡明禪師



舉僧問雲門。久雨不晴時
如何。門曰劄。師頌曰。雲門者一劄。吹毛光透匣。若不
是張華。徒勞眼眨眨。


舉良遂參麻谷因緣。頌曰。携
鋤不顧。便好回去。誰人敢道。你是座主。


舉離四句
絕百非話。頌曰。離四句絕百非。[逅-口+巿]相推過幾曾知。者
僧擔一擔懵懂。換得兩頭淈𣸩歸。


舉熏風自南來
殿閣生微凉公案。頌曰。賣扇老婆手遮日。一種風流
出當家。說與途中未歸客。何須向外喫波吒。


寧波府雪竇希叟紹曇禪師



西蜀人。出世佛隴。上堂。
僧問。向上宗乘事若何。師曰。簷頭滴滴。分明歷歷。乃
曰。西子湖邊泛渺茫。一堤寒綠鎖垂楊。誰知業債難
迯避。開眼隨人入鑊湯。到者裡。如何即得。擬欲爛煨
黃獨。不顧紫泥。未免蹈古人脚跡。擬欲關空鎖夢。塞
路斷橋。又恐坐在葛藤窠裡。不如隨分納些些。俯順
時宜去也。拈拄杖曰。竪窮三際。橫亘十方。靠拄杖曰。
碧眼黃頭會不得。野梅風定暗浮香。


上堂。三月春
云暮。韶華似酒濃。鶯啼楊柳雨。蝶弄海棠風。若作境
會。過山尋蟻迹。不作境會。度水覓魚蹤。畢竟如何。故
鄉歸路遠。日暮泣途窮。


住雪竇上堂。一宿覺三擔
土。脚未跨門。丰骨巳露。等閒舉一步。危徑結寒華。信
彩示一機。斷崖飛瀑布。雖然。要跨乳峰門即易。要入
乳峰室即難。何故。鴻飛冥冥。弋人何慕。


上堂。發得
一機活。出得一言當。萬里無片雲。青天合喫棒。不待
[022-0531a]
春風著意開。暗香巳在梅花上。


舉僧問南泉。師居
方丈。將何指南。泉曰。昨夜三更失却牛。天明起來失
却火話。頌曰。奴顏婢膝走人間。羞見羊裘七里灘。文
叔雖為天子貴。子陵元作故人看。 寄天童偈曰。翁
翁八十再生牙。爛嚼虗空吐出查。撒向玲瓏巖畔樹。
枝枝葉葉是曇華。


福州府雪峰絕岸可湘禪師



舉僧問曹山。雪覆千山。
為甚麼孤峰不白。山曰。須知有異中異。曰如何是異
中異。山曰。不墮諸山色。頌曰。言中彼此帶幽玄。盡向
言中辨正偏。孤負一條官驛路。茫茫沉在月明前。


舉僧問歸宗。如何是玄旨。宗曰。無人能會。曰向者如
何。宗曰。有向即乖。曰不向者如何。宗曰。誰求玄旨。又
曰。去。無汝用心處。曰豈無方便門。令學人得入。宗曰。
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曰如何是觀音妙智力。宗
敲鼎葢三下曰。子還聞麼。曰聞。宗曰。我何不聞。僧無
語。宗以棒趂下。頌曰。三聲鼎葢普門開。苦海勞生喚
不回。九十春光今巳半。空飛華片點莓苔。


漁浦接
待偈曰。吳山那畔越山前。有飯充饑有榻眠。到此便
能休歇去。帝鄉猶隔一潮船。


紹興府光孝石室輝禪師



上堂。舉城東老姥與佛同
生。不欲見佛公案。頌曰。平生不願佛相逢。十指尖頭
現紺容。夾路桃花風雨後。馬蹄何處避殘紅。


台州府國清靈叟源禪師



上堂。舉僧問趙州。真如凡
聖皆是夢言。如何是真言。州曰。唵部臨𠷑。師曰。趙州
[022-0531b]
禪只在口皮邊。看他與麼。也是喚鐘作甕。忽有問國
清。却向他道。饑時但喫飯。且道。與古人是同是別。良
久曰。西天梵語。此土唐言。


上堂。炎自炎。凉自凉。法
無二法。不用商量。只如人人鼻孔在面上。則固是知
有。我更問你。別沼荷香。何似深村稻香。


防意如城
偈曰。六門長鎖舊封疆。巳是攀緣萬慮忘。昨夜貧家
忽遭劫。元來禍起自蕭牆。


守口如瓶偈曰。明明只
在鼻孔下。動著無非是禍門。直下放教如木𣔻。青天
白日怒雷奔。


九江府廬山東林指南直禪師



送僧還成都偈曰。智
不到處道一句。一句當機便到家。宿鷺亭前風擺柳。
錦官城畔雨催華。


靈隱薰禪師法嗣



杭州府淨慈愚極慧禪師



參石田於靈隱。隱一日室
中舉雲門念七話。連舉十數轉。無人下語。忽有一僧。
纔跨門。田遽曰。雪峰輥毬。師侍旁豁然領情。遂衝口
說偈曰。雲門念七。雪峰輥毬。白蘋紅蓼。明月孤舟。田
頷之。


住北禪日。謝劍南儒藏主。雲谷慶藏主。無則
珍藏主。上堂。舉白雲開堂拈香曰。眾中衣[犮/皿]道友。有
一言半句利益我者。同伸報謝。山僧乍住。二三故人
遠來相訪。又非一言半句者此。豈無片香以為供養。
燒楓香。是著菩提邊事。燒黃熟。是著說佛說祖邊事。
而今猛焫一爐。也要盡大地人知道。浙西管內嘉興
府川原道地。且道。燒底是甚麼香。良久曰。不下閤。
[022-0531c]


送寧禪人偈曰。心未寧時為汝安。落花小雨釀春寒。
斷橋流水孤山路。楊柳絲絲拂畵欄。


杭州府中竺雪屋珂禪師



上堂。枯桑知天風。海水知
天寒。且道。衲僧知箇甚麼。知道飯是米做。直饒恁麼。
閻羅老子。索飯錢有日在。


師以宋鼎既遷。即謝寺
事。金山賢默菴雅知師。且尊其道行。時元兵下江南。
默菴被總兵伯顏。脇置幕中。從至武林。默菴言於伯
顏。請師住靈隱。親持請疏扣門。師抽關露半面問曰。
汝為誰。默菴曰。和尚故人某甲也。師落關曰。我不識
你。葢師雖處世外。而以忠節自持。故不屑靈隱之命
斷江恩有詩曰。雪屋今亡四十年。高風凜凜尚依然。伯顏丞相拜牀下。不肯為渠來冷泉


徑山沖禪師法嗣



福州府神光北山隆禪師



示眾。即心即佛。有水有竹
屋便好。非心非佛。不襪不冠身自繇。不是心不是佛
不是物。閒倚闌干立清曉。紅芭蕉引碧牽牛。


禮鏡
清塔偈曰。慣問門前甚麼聲。池蛙笑汝自蛙鳴。年來
荒却天華寺。正令方纔一半行。


□□府高臺此山應禪師



上堂。舉大隨菴側有一龜。
僧問。一切眾生皮裹骨。者箇眾生因甚骨裹皮。隨拈
草履覆龜背上。僧無語。師頌曰。休將皮骨強分張。得
六藏時且六藏。隻履盡情都葢了。者僧無事可思量。


寧波府天童簡翁敬禪師



上堂。舉大梅即心即佛話。
頌曰。郎心葉薄妾氷清。郎說黃金妾不應。假使偶然
通一笑。半生誰信守孤燈。


舉文殊問菴提遮女。生
[022-0532a]
以何為義話。頌曰。問處分明答處端。當機覿面不相
謾。死生生死元無際。月上青天玉一團。


育王照禪師法嗣



湖州府道場龍源介清禪師



福州長溪王氏子。得度
於義興法藏齊。造育王謁寂窓。入室契旨。典侍司。復
掌藏鑰。出世四明壽國。遷開壽。遷道場。上堂。三春云
暮。綠暗紅稀。動為境轉。靜為法迷。不以色葢。不以聲
騎。風前閒聽杜䳌啼。


上堂。終日忙忙。那事無妨。顯
而不露。隱而不藏。大眾且道。如何是隱而不藏底道
理。玉梅結子浮青樹。石筍抽條上綠窓。


大鑑下第二十二世



育王珙禪師法嗣



蘇州府崑山薦嚴竺元妙道禪師



寧海陳氏子。幼患
右目。母携禱觀音像。師仰見像之右目。有小蛛窠。乃
為揭去。目患遂愈。父母以為於佛有緣。俾投杭之六
和正嚴得度。嚴令學百法論。師曰。一法不學。學百法
乎。遂謁育王橫川珙。一日聞舉乾屎橛話。豁然大悟。
呈偈曰。雲門乾屎橛。光明照十方。鄮峰纔發足。五日
到錢塘。珙謂眾曰。此子再來人也。至元己丑。出主邑
之慈源。遷崑山薦嚴。一晚與眾會茶。舉東坡訪玉泉。
泉問大儒高姓。士曰姓秤。泉曰是甚麼秤。士曰稱天
下長老底秤。泉喝一喝曰。且道者一喝重多少。士無
語。師命眾代語。時別源源遽起剪燭。了堂一咳𠻳一
聲。師笑曰。源藏主剪燭。一侍者咳𠻳。一僧請師自代。
[022-0532b]
師曰。洎不過此。又一晚新古帆上方丈。請益趙州無
字話。師厲聲曰。夜深下去。古帆歸堂惡發曰。不與我
說便休。何用見瞋。或以告師。師曰。他向後自悟去在。
古帆聞之。當下廓然。 仁宗詔陞黃巖鴻福。賜號定
慧圓明。延祐丙辰。淨慈靈隱兩剎。爭欲致之。俱不就。
年逾七十。懷紫籜之幽絕。乃往終焉。


江寧府保寧古林清茂禪師



年十三。為大僧。聆老宿
舉高菴勵僧語。不覺洟淚交下。乃知有出生死超聖
凡一著子。淬志參訪。徧歷門庭。橫川居育王。師往叩。
鎚拂之下。始知觸淨。出世吳之開元。遷鄱陽永福。後
主金陵保寧。


上堂。僧問。毛吞巨海。芥納須彌。是衲
僧分上事。不是衲僧分上事。師曰。拈却門前大案山。
曰鯨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師曰。金剛腦後鐵蒺藜。
曰只如教中道。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如何
是無諍三昧。師曰。放你三十棒。曰仁義盡從貧處斷。
世情偏向有錢家。師曰。知恩者少。負恩者多。


問。記
得昔日舉上座到瑯琊。問近離甚處。舉曰兩浙。琊曰。
船來陸來。舉曰船來。琊曰。船在甚處。舉曰埠下。意旨
如何。師曰。開口見膽。曰瑯琊云不涉程途一句作麼
生道。如何是不涉程途底句。師曰。前不構村。後不迭
店。曰只如舉上座以坐具摵云。杜撰長老如麻似粟。
又作麼生。師曰。焦甎打著連底凍。曰後來瑯琊問侍
者。此是甚麼人。者曰舉上座。瑯琊遂親下旦過問云。
莫是舉師叔麼。莫怪適來相觸忤。作麼生是觸忤處。
[022-0532c]
師曰。爛泥裡有剌。曰舉喝云。長老何年到汾陽。我在
浙中早聞你名。見解如此。何得名喧宇宙。瑯琊遂作
禮曰。某甲罪過。那裡是他罪過處。師曰。若不登樓望。
焉知滄海深。曰後來大慧道。二老相見如日月麗天。
龍象蹴踏。未審還端的也無。師曰。土上加泥又一重。
曰瑯琊後遇慈明舉此話。明曰。舉見處纔能自了。而
汝負墮。如何為人。為復肯伊不肯伊。師曰。一點水墨
兩處成龍。曰可謂龍得水時添意氣。虎逢山勢長威
獰。師曰。無人處斫額望汝。


問。如何是佛。師曰。釘釘
膠黏。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蟻子不食鐵。曰如
何是正中偏。師曰。草滿法堂。曰如何是偏中正。師曰。
苔封古殿。曰如何是正中來。師曰。獮猴帶席帽。曰如
何是兼中至。師曰。日上月下。曰如何是兼中到。師曰。
截水停輪。曰五位君臣蒙指示。夜明簾外事如何。師
曰。趂曉不歸家。黃昏候日出。


上堂。若說佛法供養
大眾。未免鬚眉墮落。若說世法供養大眾。入地獄如
箭射。去此二途。畢竟說箇甚麼。三寸舌頭無用處。一
雙空手不成拳。


小參。舉僧問靈雲。如何是佛法大
意。靈曰。臨鴆砧井底種林檎。僧曰。學人不會。靈曰。今
年桃李貴。一顆值千金。大慧道。者箇公案。從古至今。
無人拈出。山僧不惜口業。更為諸人註破。臨鴆砧臨
鴆砧。井底種林檎。今年桃李貴。一顆值千金。師曰。大
眾。靈雲答者僧話。且道與臨濟在黃檗問佛法的的
大意。三度喫六十拄杖。是同是別。若道是同。法無同
[022-0533a]
相。若道是別。佛法豈有兩般。常愛大慧道。我者裡蚌
蛤禪。開著口便見心肝五臟。只者便是。雖然。也是大
都城裡撮馬糞漢。


小參。古人道。九旬禁足魚遊網。
三月安居鳥入籠。生殺盡時蠶作繭。如何透得者三
重。卓拄杖曰。將成九仞之山。不進一簣之土。


開元
入寺小參。舉雪峰問德山。從上諸聖以何法示人。山
曰。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為人。後有僧問雪峰。和尚
見德山。得箇甚麼便休去。峰曰。我當時空手去空手
歸。五祖拈曰。如今說向透未過者。有兩人從東京來。
問伊近離何處。却曰蘇州。便問。蘇州事如何。伊曰。一
切尋常。雖然。謾山僧不過。何故。只為語音不同。畢竟
如何。蘇州菱邵伯藕。師曰。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自己
流來還同瓦礫。老東山依模脫墼。殊不知二大老正
是食飽傷心。雖然。既是東京來。因甚却說蘇州話。


上堂。舉洞山冬夜喫菓子次。問泰首座曰。有一物上。
拄天下拄地。黑似漆。常在動用中。動用中收不得。過
在甚麼處。泰曰。過在動用中。山遂喚侍者。掇退菓桌。
師曰。者箇說話。在今諸方。每至冬夜。未甞不拈出註
解一上。然於正文。未曾道著一句。有底道。洞山只見
錐頭利。不見鑿頭方。抑屈人作麼。有底道。泰首座不
得菓子喫。要且盡大地人皆不得喫。成人者少。敗人
者多。殊不知。洞山有偏正回互不犯底手脚。直饒泰
首座道不在動用中。也不得他菓子喫在。良久曰。水
流黃葉來何處。牛帶寒鴉過別村。


除夕小參。今夜
[022-0533b]
年盡月盡日盡。世事悠悠。何時是盡。明朝年新月新
日新。千變萬化。又見重新。所以道。窮則變。變則通。垂
鉤四海只釣獰龍。三千威儀。八萬細行。諸人固是不
知。若得聲和響順。各守祖父田園。知道飯是米做。免
向瞎驢邊滅却吾宗。卓拄杖曰。從前汗馬無人識。只
要重論葢代功。


永福入寺小參。紅塵閙市。十字街
頭。百草頭邊。孤峰頂上。若作佛法商量。入地獄如箭
射。直得萬機休罷。千聖不携。聲前非聲。色後非色。檢
點將來。正是髑髏前妄想。借使打破髑髏。揭却腦葢。
踢倒須彌。踏翻大海。脚跟下推勘得出。也是落七落
八。通方上士。出格高人。除非自作生涯。終不守他窠
窟。現前大眾。冀善參詳。山僧二千里水陸間關。來此
聚頭。不為別事。


冬至重建寢堂小參。豁開戶牗。重
新舊日規模。當軒者誰。坐斷聖凡途轍。碧眼胡僧罔
措。釋迦彌勒猶是他奴。燈籠露柱掀眉。文殊普賢權
作走使。描不成畵不就。撲落非他物。華簇簇錦簇簇。
縱橫不是塵。逴得便去。山河并大地。踏著便瞋。全露
法王身。自古自今。說玄說妙。緇素不分者。如稻麻竹
葦。就理就事。變通逸格者。能有幾人。伶俐漢沒窠臼。
知是般事便休。且道。知底是甚麼事。寒來暑往。陰極
陽生。庭前玉樹華開早。也勝東山水上行。卓拄杖。喝
一喝。


上堂。舉育王夜參曰。少室無門戶。如何便得
通。夜深寧耐立。聽我話西東。師召大眾。也有權。也有
實。也有照。也有用。只是不得恁麼會。珍重。


除夕小
[022-0533c]
參。一年三百六十日。今夜方始到頭。是汝諸人。於自
已分上事。亦須知有到頭時節。若未得到頭。直須向
前決擇。豈不見。大隨參七十餘員善知識。具大眼目
者。只一二人。且如何是具大眼目者。五祖海上參尋
數十員尊宿。洎至浮山圓鑑會中。直是開口不得。後
到白雲。齩破一箇鐵酸饀。方得百味具足。遂云。華發
鷄冠媚早秋。誰人解染紫絲頭。有時風動頻相倚。似
向堦前鬬不休。喝一喝曰。修心未到無心地。萬種千
般逐水流。


保寧入院小參。當軒大坐。百帀千重。一
句全提。該天括地。佛眼覰不見。海口難宣。今古不同
途。凡聖罔測。直得麒麟現瑞。鳳凰來儀。山色呈祥。人
煙襍遝。其奈梁寶公蹉過達磨。雖曰觀音大士傳佛
心印。畢竟不識者箇消息。是汝諸人還猛省麼。卓拄
杖曰。若不同牀睡。焉知被底穿。


小參。舉死心示眾
曰。行脚高人。解開[犮/皿]囊。卸却包笠。去却藥忌。一人所
在也須到。半人所在也須到。無人所在也須親到。師
曰。者般說話。如黑石蜜中邊皆甜。雖然。不因夜來鴈。
爭見海門秋。


除夕小參。今宵歲盡何曾盡。明日年
來實不來。三十六旬如轉轂。幾番潮去又潮回。機輪
轉處。掣電猶迷。大用現前。誰當辨的。廓情塵於未兆。
忘至理於言詮。人人鼻孔撩天。各各安家樂業。文殊
普賢起佛見法見。貶向二鐵圍山。燈籠露柱。突出金
剛眼睛。呵呵大笑。麻三斤乾屎橛。諸人若作佛法商
量。入地獄如箭射。到者裡。言思道斷。心行處滅。一種
[022-0534a]
平懷。泯然自盡。正與麼時如何。良久曰。東風昨夜消
殘雪。枯樹枝頭又著花。


結制小參。明日結夏來臨。
只管悠悠過日。及乎打鼓陞堂。直是思量不出。諸人
簇簇上來。未免將南作北。七佛以前。初無者箇消息。
七佛以後。雖有者箇消息。終是不能圓悟如來無上
菩提。不能證入圓覺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以致
諸人九十日內。惟務口體。不務修持。背覺合塵。虗延
歲月。五祖道。達磨大師信脚來。信口道。後代兒孫翻
成計較。計較得成天清地寧。雲門扇子𨁝跳上三十
三天。築著帝釋鼻孔。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楚
鷄不是丹山鳳。愛向梧桐樹上鳴。


甞垂示曰。向上
更有事在。露出獅子爪牙。其間別有商量。未免當門
按劒。只者靈鋒。阿誰敢擬。師辭鋒峻拔。手眼卓越。應
菴而後。師殆第一人乎。甞續宗門統要。示寂保寧。


紹興府天衣斷江覺恩禪師



慈溪顧氏子。依雲門廣
孝祝髮。從明之延慶聞。習四教儀。七日能通。聞嘆異。
往參育王橫川。室中機契。掌內記。德業日彰。一時賢
士大夫。皆樂與之遊。出世蘇之天平。後遷開元。及明
之保福。越之天衣。一日室中眾侍立次。忽扶杖而言
曰。老僧嵌空倚杖藜。分明畫出須菩提。顧左右曰。會
麼。良久擲下拄杖。倚蒲團而逝。


淨慈鞏禪師法嗣



杭州府靈隱東嶼德海禪師



台州臨海陳氏子。年十
四。從蜀僧安石出家。參石林鞏於承天。林問。如何是
[022-0534b]
汝自己。師擬議。林便推出。師懷疑。一日入室。林問。盡
大地是金剛正體。何處著上座。師擬對。林便打。從此
徹證。林遷淨慈。命居侍司。一日室中舉國師三喚侍
者話。師曰。不是失却猫兒。定是失却狗子。林曰。是狐
負是不孤負。師曰。瞞人自瞞。林以竹篦擊之曰。亢吾
宗者。海子也。至元庚寅。出世天台寒巖。大德乙巳。遷
姑蘇寒山。至大己酉。再遷崑山東禪。辛亥。敕賜金襴
法衣。皇慶癸丑。復遷中竺。延祐乙卯。詔主淨慈。至山
門曰。清淨慈門。一湖秋水。入得入不得。虎齩大蟲。蛇
吞鼈鼻。


室中垂語曰。手握利刃劍。因甚猢猻子不
死。嚙破鐵酸饀。因甚路上有饑人。魚以水為命。因甚
死在水中。眾答皆不契。甞頌俱胝竪指因緣曰。深深
無底。高高絕攀。思之轉遠。尋之復難。泰定乙丑。復遷
靈隱。丁卯九月示微疾。召弟子付囑訖。跏趺而化。世
壽七十二。僧臘五十八。帝甞賜號明宗慧忍禪師。塔
於育王後山之麓。


嘉興府天寧竺雲景曇禪師



浦江嚴氏子。久依石林。
後住婺之治平。蘇之北禪。禾之天寧。


上堂。金烏東
上。玉兔西沉。伶俐衲子。東討西尋。忽然撞破虗空。曠
劫只在如今。卓拄杖下座。


僧問。三賢未達。十聖難
知。如何是此宗。師曰。無孔笛氈拍板。曰知音者誰。師
曰。聾人爭得聞。曰也知和尚慣有此機。師曰。[鷂-缶+工/山]子過
新羅。


問。如何是涅槃心。師曰。須彌山。曰如何是差
別智。師曰。四大海。
[022-0534c]


蘇州府虎丘東州壽永禪師



送僧偈曰。動靜無非一
大禪。何須更透未生前。故園千里今歸去。陸有征途
水有船。舉張約齋入道話。頌曰。一擊鐘聲透耳根。三
千剎海一時昏。賊從赤肉團邊去。明日依然不離門。


徑山愚禪師法嗣



蘇州府虎丘閒極雲禪師



久依虗堂於徑山。居第一
座。一日寶葉源。請益虗堂德山末後句曰。若謂之有。
德山焉得不會。若謂之無。巖頭又道德山未會。乞和
尚慈悲指示。堂曰。我不會。汝去問首座。源詣師。值師
遊山歸。索水濯足。源亟進水。復委身為師摩捋。因仰
面舉前話叩之。師乃掬水澆潑曰。有甚麼末後句。源
不契。復上見堂。堂曰。首座如何向汝道。源舉似前話。
堂曰。那那。我向你道他會得。源於是釋然領旨。



興化酬唐莊宗中原寶價因緣。頌曰。君王寶自難酬
價。興化何曾敢借看。天地既無私葢載。至今留得鎮
中原。


舉陸亘問南泉。弟子家中一片石。也曾坐也
曾臥。擬鐫作佛得麼。泉曰得。亘曰。莫不得麼。泉曰不
得因緣。頌曰。坐臥曾經幾度春。半封苔蘚半籠雲。無
稜無縫難提掇。空把肝腸說向人。


紹興府定水寶葉妙源禪師



象山陳氏子。秉具觀方。
遇僧流逐物遺道者。則憂見於色。虗堂以不肯下吳
潛。潛怒繫之。獄以辱之。師奉事惟謹。有疑輒問。隨問
而解。久之廓然。一日虗堂曰。源乎汝今太平矣。及堂
領徑山。俾師首眾。後出主平江薦嚴。遷泉州水陸。次
[022-0535a]
遷定水。舉世尊五通仙人因緣。頌曰。那一通。你問我。
口是禍門。招因帶果。慚愧慈悲大法王。丙丁離壬不
屬火。


上堂。舉張䂐參石霜。霜問。秀才高姓。曰姓張
名䂐。霜曰。者裡覓巧尚不可得。䂐自何來。䂐言下大
悟話。頌曰。進前峭壁三千丈。退後懸崖十萬重。珍重
天唐張䂐老。鐵鎚無縫舞春風。後居雲頂。以至元辛
巳示寂。塔雲頂。世壽七十有五。


徑山月禪師法嗣



□□府南叟茂禪師



舉巖頭擺渡婆子拋兒話。頌曰。
鄂渚渡邊窮鬼子。全機錯在扣舷時。何如別下一轉
語。救取婆婆第七兒。


舉夾山參船子話。頌曰。無相
無瑕便倒戈。只因輕信智頭陀。若還不到華亭上。鐵
鑄船橈奈汝何。


舉龐居士下橋喫撲。靈照相扶話。
頌曰。孝順藏忤逆。人前醜莫遮。今生親骨肉。宿世惡
冤家。


徑山度禪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虎巖淨伏禪師



淮安人。至元間。甞召見。
有偈進上。其略曰。過去諸如來。安住祕密藏。現在十
方佛。成道轉法輪。未來諸世尊。一切眾生是。由妄想
執著。結煩惱葢纏。迷成六道身。枉受三塗苦。惟念過
現佛。不敬未來尊。與佛結冤讐。或烹宰殺害。不了眾
生相。全是法性身。昔有常不輕。禮拜於一切。言我不
輕汝。汝等當作佛。若能念自他。同是未來佛。現世增
福壽。生生生佛國。上覧大悅。問從上帝王。有戒殺者
[022-0535b]
否。師曰。宋仁宗一日語羣臣曰。朕夜來饑甚。思欲燒
羊。因慮後來遂為常例。寧耐一時之饑。不忍啟無窮
之殺。羣臣皆呼萬歲。上嘉納。即受帝師戒。


寧波府天童竺西坦禪師



問僧。從何方來。曰金鵞。師
曰。金鵞山高多少。僧曰。不見頂。師呵斥之。一日陞座。
舉世尊拈華公案。其僧言下有省。


續燈正統卷之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