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008 妙法蓮華經玄義釋籤-唐- (CBETA)



妙法蓮華經玄義釋籤卷第三十七 車七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頂記
唐天台沙門湛然釋


【○五教相中二先明來意次開章解釋初
文中又二初正明來意次但聖下述開章
意。】


「大章第五釋教相者若弘餘經不明教相於
義無傷若弘法華不明教者文義有闕。」


【初文云若弘法華至有闕者法華前經但
當文判釋於義未失當文辨教於理易明
若弘法華須辨一期五時教相說佛本意
意在何之諸經有體體趣何等明宗明用
為何所依是故前釋宗用中云用是宗用
宗是體宗名緫標三教相判四是故法華
[037-0779a]
不明教相使前四義𡨋無所顯四義不顯
妙法難明故不明教相於理實闕。


○次文為五初但聖意下述大意意。】


「但聖意幽隱教法彌難。」


【○次前代下述異解意。】


「前代諸師或祖承名匠或思出神衿。」


【○三雖阡陌下述明難意。】


「雖阡陌縱橫莫知孰是。」


【○四然義不下述去取意。】


「然義不雙立理無兩存若深有所以復與修
多羅合者錄而用之無文無義不可信受。」


【○五南岳下述判教意。】


「南岳大師心有所證又勘同經論聿遵佛語
天台師述而從用。」


【以聖旨難知故須先出大意以諸師不同
[037-0779b]
故須逐失略列以無一全是故一一難破
以不全非故須明去取唯證可從故準南
岳正判。


○次開章解釋中二先列章。】


「略明教為五一大意二出異三明難四去取
五判教。」


【○次解釋中初大意者大略而言五時教
中前之四時當部被物而不須明設教多
少開合增減對帶等意意在何之於中為
三初明說之根本次說餘下正明大意三
若能下結勸。】


「大意者佛於無名相中假名相說。」


【初文者約佛自證本不可說若被此土機
緣須假立聲教。


○次正大意中四初明教法優劣次其宿
[037-0780a]
植下明物機不同三如是下明如來能鑒
四又已今當下明校量所說初又二初明
餘經當機當部不涉始終次今經下明今
經化緣教旨始末該攝遠近初文又三初
緫略標示次至如下別明前後諸教三凡
此下緫結諸教未窮。】


「說餘經典各赴緣取益。」


【初如文。
△次別明前後諸教


○次文自五即四時并涅槃。】


「至如華嚴初逗圓別之機高山先照直明次
第不次第修行住上地上之功德不辨如來
說頓之意。」


【初云至如華嚴至住上地上者今家為顯
部中圓別二位不同故云地住新譯經中
初會六品秖明如來現相普賢三昧世界
[037-0780b]
藏海第二會六品前之五品但明人法名
號菩薩發問為入住之端第三會六品秪
說十住第四會四品秖說十行第五會三
品秪說十向第六會一品秪說十地第七
會十一品秖明十地勝進行耳第八會明
離世間一品及以最後入法界品秪是令
信善知識教故知一經三十七品但明菩
薩行位功德言圓別者住中多明圓融之
相行後多明歷別之相而皆不明行位之
意不語初成頓說大旨。】


「若說四阿含增一明人天因果中明真寂深
義雜明諸禪定長破外道而通說無常知苦
斷集證滅修道不明如來曲巧施小之意。」


【四含灼然說小而已而亦不明說小之意
於大化不獲垂以劣形說以淺法赴小機
[037-0781a]
宜豈非曲巧。】


「若諸方等折小彈偏歎大褒圓慈悲行願事
理殊絕不明並對訶讚之意。」


【方等折小如弟子品彈偏如菩薩品如觀
眾生品即是歎大稱歎文殊及淨名等即
是襃圓又弟子品用折不同有用三教如
訶目連是歎大有用圓訶如訶身子是襃
圓慈悲行願如問疾品佛道品事理殊絕
如不思議品香積品等是事殊絕入不二
法門品是理殊絕雖有此勝亦不明大小
並席具對眾機等意。】


「若般若論通則三人同入論別則菩薩獨進
廣歷陰入盡淨虛融亦不明共別之意。」


【般若論通則通於三教故曰三人論別則
獨在別圓故云獨進三教同被盡淨虛融
[037-0781b]
二乘之人無心悕取鈍根菩薩推功上人
別教地前謂為別俗圓眾自謂一切圓融
故使文中始自色心終乎種智融通徧入
而亦不說設教所以別是不共而不明一
部有共不共意也。】


「若涅槃在後略斥三修粗點五味亦不委說
如來置教原始結要之終。」


【涅槃重施方便又於經初已開常宗斥奪
三修十仙小證中間廣荅三十六問廣辨
菩薩五行十功而亦少明用方便意。
△三總
結諸教未窮。】


「凡此諸經皆是逗會他意令他得益不譚佛
意意趣何之。」


【結文可知。


○次明今經中生先敘諸經以為網目次
[037-0782a]
但論下明今經以為綱格。】


「今經不爾絓是法門網目大小觀法十力無
畏種種規矩皆所不論為前經已說故。」


【初文言法門網目者自法華已前諸經所
明方便教門如華嚴中別鹿苑四含方等
中三般若中二並是圓門網目而已雖諸
部中有權有實而並不明權實本迹被物
之意故非大綱故說法華唯存大綱不事
網目。


○次明今經者欲明今經復先敘始末方
顯今妙。】


「但論如來布教之元始中間取與漸頓適時。」


【敘始末者迹門以大通為元始本門以本
因為元始今日以初成為元始大通已後
本成已來如是中間節節施化皆以漸頓
[037-0782b]
適物機情若大若小皆為取物機而與法
差別若今日中間言取與者華嚴已後法
華之前觀機為取逗物為與適者得也謂
得時而用諸經不爾未為大體。


○次大事下正明今經。】


「大事因緣究竟終訖說故之綱格大化之筌
罤。」


【說教等者明今經是一代之綱格格正也
大化等者明一化之極筌字應從竹蹄字
如止觀記。


○次明物機不同中又二先明四種根性
不同次明今經純一根性教意綱紀。】


「其宿殖淳厚者初即頓與直明菩薩位行功
德言不涉小文云始見我身聞我所說即皆
信受入如來慧其不堪者隱其無量神德以
[037-0783a]
貧所樂法方便附近語令勤作文云我若讚
佛乘眾生沒在苦如此之人應以此法漸入
佛慧既得道已宜須彈斥即如方等以大破
小文云苦切責之已示以所繫珠若宜兼通
半滿洮汰如大品遣蕩相著會其宗途文云
將導眾人欲過嶮道。」


【初文自為四意從其宿植去正出今經敘
於一代用教之意故前文云始從華嚴至
般若來皆不說於設教之意故從此下騰
今經意述一代教用與之由故初說華嚴
意在大根言不涉小則三意未周一不攝
小機二不開權三不發迹從其不堪者去
說阿含教意在於小亦有三意未周一不
涉大機餘二如前從既得道已去說方等
教具明大小緫有二意一逗大逗小二以
[037-0783b]
大斥小亦三意未周一者不明逗緣彈斥
之意餘二同前從若宜兼通去說般若教
亦有二意一通被大小二洮汰付財亦三
意未周一者無通被洮汰之意餘二同前。


○次文二初明開顯次結成綱紀。】


「過此難已定之以子父付之以家業拂之以
權迹顯之以實本。」


【從過此難已去唯至法華說前教意顯今
教意故云過此已後定之以父子開權人
也付之以家業委權實法也此約迹門開
權顯實次拂之以權迹顯之以實本此本
門開迹顯本也此即法華之大綱今家之
撮要不過數行而已[冰-水+〡*ㄆ]一代教法出法華
文心辨諸教所以請有眼者委悉尋之勿
云法華漸圓不及華嚴頓極當知法華約
[037-0784a]
部則尚破華嚴般若約教則尚破別教後
心如此教旨豈同外人因中有果等而為
匹類耶一一文中皆先述教意次引文證。


○次當知下結成今經綱紀中三先法。】


「當知此經唯論如來設教大綱不委微細網
目。」


【○次譬。】


「譬如筭者初下後除紀定大數不存斗斛。」


【○三引無量義意以合譬。】


「故無量義云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則於一佛
乘分別說三此譬下筭若[冰-水+〡*ㄆ]無量以入一會
三而歸大者此譬除筭唯記大數焉。」


【若無諸數將何以紀定若不紀定將何以
結歸若不結歸則佛意杳漫若無諸數則
化儀不周故開權顯實即彼所行是菩薩
[037-0784b]
道開迹顯本本迹雖殊不思議一。
△三明如來
能鑒


○三明佛意鑒機中二先明鑒機來久次
當知下明佛意難測初文又二初緫述次
別指。】


「如是等意皆法身地寂而常照非始道樹逗
大逗小佛智照機其來久矣。」


【初文言法身地等者自本地真因初住已
來遠鑒今日乃至未來大小眾機故云本
行菩薩道時所成壽命今猶未盡豈今日
迹中草座木樹方鑒今日大小機耶。


○次文云下別明鑒機以今日之事驗久
遠之智一代始成四十餘年豈能令彼世
界塵數菩薩萬億諸大聲聞便悟大道現
獲無生色聲之益略難稱紀故知今日逗
[037-0785a]
會赴昔成熟之機況若種若脫非言可盡
於中又二初略明始終一期佛意次信解
下重牒信解領鑒證成初文又三初明佛
垂世本意意雖知小而在大。】


「文云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此照大久
矣。」


【○次文云殷勤下明用小化本意意雖知
大而用小。】


「文云殷勤稱歎方便此照小久矣。」


【○三文云諸佛下明適機化儀佛意本暢
非始靈鷲其心泰然。】


「文云諸佛法久後要當說真實此照會小歸
大久矣。」


【○次信解文具足五時。】


「信解品云踞師子牀見子便識此語初鑒大
[037-0785b]
機久矣於䆫牗中遙見其子者此鑒小機久
矣密遣二人方便附近語令勤作此鑒須開
三久矣心相體信入出無難此鑒調斥久矣
領知眾物此鑒洮汰久矣後付家業此鑒教
行等久矣。」


【初華嚴時大機未起以佛遠鑒令見而復
遙次於䆫牗中下知小機先熟故遙而不
捨所以密遣將護大機故體業領付其意
在茲。
△次明佛意難測


○次當知下結中二先正結。】


「當知佛意深遠彌勒不識所為因緣況下地
二乘凡夫等耶。」


【○次文云下引證。】


「文云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


【○四明校量中二先引法師品與一代校
[037-0786a]
量次將說下以疑請文與諸經校量。】


「又已今當說最為難信難解前經是已說隨
他意彼不明此意故易信易解無量義是今
說亦是隨他意亦易信易解涅槃是當說先
已聞故亦易信易解。」


【初文可知。


○次文中二先明與諸經一向異次唯華
嚴與法華經廣辨同異。】


「將說此教疑請重疊具如迹本二文受請說
時秖是說於教意教意是佛意佛意即是佛
智佛智至深是故三止四請如此艱難比於
餘經餘經則易若始坐道場梵王初請直言
請法亦無疑網往復殷勤說諸方等觀文可
知說大品時猶酬梵請。」


【初文中三止四請者方便品初佛止歎云
[037-0786b]
止舍利弗不須復說次舍利弗騰眾心請
次佛止云止止不須復說恐驚疑故二舍
利弗騰宿根利是故復請三佛復止舍利
弗護增上慢故三舍利弗復騰宿慧益多
是故更請四如來許說四身子願聞亦無
疑網等者餘經雖亦有請有止不同此經
三乘四眾天龍咸有疑請致請為往佛止
為復皆至於三名為殷勤說諸方等觀文
可知者且如說方等陀羅尼時初敘雷音
比丘為九十二億魔之所掩蔽華聚菩薩
請佛救護佛便許以摩訶袒持調伏彼魔
後說滅罪修行方法如說淨名初因命問
疾述昔被彈文殊承旨廣論因疾調伏慰
喻此等諸文由問疾生已下諸文次第而
起不云再請何況至三說大品時猶酬梵
[037-0787a]
請者如大品中如來自敷師子之座入王
三昧身分次第放於六百萬億光明放光
明已復入師子遊戲三昧現神變已令無
量人各各謂佛獨為我說十方世界亦復
如是此中無請仍用梵王初通請竟是故
此說猶酬梵王所言猶者佛初成道梵王
初請請意既遠鹿苑方等未稱梵心故至
般若尚酬初請故知三請唯獨法華驗不
虛矣。


○次與華嚴對辨者今一家意豈欲貶於
法界融通普賢徧入文殊彌勒妙用無邊
耶但據彼部文猶帶行布序首結集自云
始成存行布故仍未開權言始成故尚未
發迹此之二義文意之綱骨教法之心髓
而彼部不開不拂焉知化迹無優劣耶圓
[037-0787b]
理無殊故今許云可為連類斥人師不了
故復論之於中為二初緫明同異次別比
決。】


「唯華嚴中請金剛藏可為連類而人師偏著
謂加於法華言小乘致請不及菩薩此見一
邊耳。」


【初連類者如華嚴中說十住時有十慧菩
薩法慧為首說十行時有十林菩薩功德
林為首說十向時有十幢菩薩金剛幢為
首並云承佛力說至說十地時有三十六
菩薩皆以藏為名金剛藏為首解脫月居
末是金剛藏入大智慧光明三昧十方皆
爾從三昧起告諸菩薩言廣大如法界等
次列十地名竟云三世十方諸佛無有不
說此十地者一切菩薩隨順佛說作是說
[037-0788a]
已默然而住一切菩薩聞是語已渴仰欲
聞各各念言何故金剛藏菩薩說十地名
已默然而住眾中有菩薩名解脫月知眾
心念說五行偈請金剛藏金剛藏復說六
行偈止云眾生少信故我默然解脫月復
請云大眾直心清淨善修助道種諸善根
云云金剛藏復止云眾雖清淨不久行者智
慧未明了解脫月復請云諸佛皆護念願
說十地義諸菩薩同聲偈請諸佛放光照
光中偈讚竟金剛藏復稱歎十地義深妙
難思謙退已次方乃云承佛力說復誡眾
令諦聽恭敬又云我之所說者如大海之
一渧次方廣說十地功德等此乃三請兩
止猶闕法華一請一止故云連類況法華
所請獨顯本迹一實長遠耶又連類者但
[037-0788b]
云止請不云所說之法法非連類不可為
儔而人師偏著謂加於法華者自古弘經
論師不曉佛意唯見華嚴事廣文長菩薩
致請而謂華嚴加勝法華近代已來讀山
門教者仍有此說悞哉悞哉況以人師但
以請主勝劣相形不云法門觀智勝此而
近代匠者更以教體謂勝法華豈非悞耶
緫明同異竟。


○次身子下別比決中三初正比決次彼
以下明比決意三但此下結歸本文疑多
請倍之意初文又二初斥古師云法華請
者唯小。】


「身子騰眾心云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求
佛諸菩薩大數有八萬欲聞具足道何獨是
一小乘。」
[037-0789a]


【○次又彌勒下救法華不及菩薩疑請於
中又二先引齊次又本門下明勝意。】


「又彌勒闔眾求決文殊與解脫月金剛藏若
為有異。」


【初云法華中彌勒求決於文殊華嚴中解
脫月請釋疑於金剛藏若據二處菩薩互
為賔主並是深位是則似齊故云若為有
異二處會主雖即釋迦舍那不同但是衣
纓少殊內身不別。


○次文者一徃雖然所請之法所被機緣
不無同異華嚴兼別法華純圓又十方諸
佛皆是舍那分身而經中不說亦是以權
而覆於實是故須此比決令勝於中又三
初緫明請人說者所說法勝次若彼下別
明眷屬勝三又彼下明化主勝。】
[037-0789b]


「又本門中菩薩請佛說於佛法豈比菩薩請
菩薩說菩薩法耶若就此意有加於彼。」


【初文者法華本門是佛說佛法與華嚴中
加於菩薩說菩薩法不無同異如此優劣
佛旨難思故大師自云若較其優劣恐失
佛旨佛旨但在誘物契真但能被教門不
可一槩所以復云此法華經開權顯實開
迹顯本如斯兩意永異餘經請倍疑多復
異諸教故迹門三止四請本門四請三誡。】


「若彼列眾十方雲集皆是盧舍那佛宿世知
識此經雲集地涌菩薩皆從釋尊發心是我
所化此一徃則齊而不無踈密。」


【次文中言不無踈密者知識踈發心密知
識可互相成益發心則師位不移故知知
識之言覆此發心之事顯覆不等踈密何
[037-0790a]
疑。
△三明化主勝。】


「又彼明十方佛說華嚴被加者同名法慧金
剛藏等不言彼佛是舍那分身今明三變土
田一方各四百萬億那由他土滿中諸佛悉
是釋尊分身此意異彼。」


【第三意者彼十方說法法同人同被加者
同是則化主眷屬並以一身無量身互為
主伴同而不同一身多身一多自在而覆
其分身之說但云主伴相關設彼一身多
身但云法同名同彼一華臺立一化主華
臺相去其量叵量今以八方土田滿中諸
佛凡集幾許華臺佛耶舉例而知塵數亦
爾。
△次明比決意。】


「彼以華嚴為勝還復出一兩句非故興毀若
較其優劣恐成失旨。」
[037-0790b]


【比決意者彼華嚴佛何殊法華已如前說
餘並如文及䟽文中廣以十義辨於同異。


○三結歸。】


「但此法華開權顯本前後二文疑多請倍不
比餘經秖為深論佛教妙說聖心近會圓因
遠申本果所以疑請不已。」


【如文。


○二結勸。】


「若能精知教相則識如來權實二智也教意
甚深其略如是。」


【○次異解中二先明三意通用次明諸師
不同初文者頓漸不定名雖不殊但明義
不了是故須破。】


「二出異解者即為十意所謂南三北七南北
地通用三種教相一頓二漸三不定華嚴為
[037-0791a]
化菩薩如日照高山名為頓教三藏為化小
乘先教半字故名有相教十二年後為大乘
人說五時般若乃至常住名無相教此等俱
為漸教也別有一經非頓漸攝而明佛性常
住勝鬘光明等是也此名偏方不定教此之
三意通途共用也。」


【初中言南三北七者南謂南朝即京江之
南北謂北朝河北也。】


「一者虎丘山岌師述頓與不定不殊前舊漸
更為三十二年前明三藏見有得道名有相
教十二年後齊至法華明見空得道名無相
教最後雙林明一切眾生佛性闡提作佛名
常住教也二者宗愛法師頓與不定同前就
漸更判四時教即莊嚴旻師所用三時不異
前更於無相後常住之前指法華會三歸一
[037-0791b]
萬善悉向菩提名同歸教也三者定林柔次
二師及道場觀法師明頓與不定同前更判
漸為五時教即開善光宅所用也四時不異
前更約無相之後同歸之前指淨名思益諸
方等經為褒貶抑揚教四者北地師亦作五
時教而取提謂波利為人天教合淨名般若
為無相教餘三不異南方五者菩提流支明
半滿教十二年前皆是半字教十二年後皆
是滿字教六者佛䭾三藏學士光統所辨四
宗判教一因緣宗指毗曇六因四緣二假名
宗指成論三假三誑相宗指大品三論四常
宗指涅槃華嚴等常住佛性本有湛然也七
者有師開五宗教四義不異前更相華嚴為
法界宗即護身自軌大乘所用也八者有人
稱光統云四宗有所不[冰-水+〡*ㄆ]更開六宗指法華
[037-0792a]
萬善同歸諸佛法久後要當說真實名為真
宗大集染淨俱融法界圓普名為圓宗餘四
宗如前即是耆闍[澶-旦+示]師所用九者北地禪師
明二種大乘教一有相大乘二無相大乘有
相者如華嚴瓔珞大品等說階級十地功德
行相也無相者如楞伽思益真法無詮次一
切眾生即涅槃相也十者北地禪師非四宗
五宗六宗二相半滿等教但一佛乘無二亦
無三一音說法隨類異解諸佛常行一乘眾
生見三但是一音教也出異解竟。」


【自宋朝已來三論相承其師非一並稟羅
什但年代淹久文䟽零落至齊朝已來玄
綱殆絕江南盛弘成實河北偏尚毗曇于
是高麗朗公至齊建武來至江南難成實
師結舌無對因茲朗公自弘三論至梁武
[037-0792b]
帝勅十人止觀詮等令學三論九人但為
兒戲唯止觀詮習學成就詮有學士四人
入室時人語日興皇伏虎朗栖霞得意布
長干領語辯禪眾文章勇故知南宗初弘
成實後尚三論近代相傳以天台義指為
南宗者非也自是山門一家相承是故難
則南北俱破取則南北俱存今時言北宗
者謂俱舍唯識南方近代亦無偏弘其中
諸師所用義意若憑三論則應判為南宗
若今師所用毗曇成實及三論等大小諸
經隨義引用不偏南北若法相宗徒多依
大論觀門綱格正用瓔珞融通諸法則依
大品及諸部圓文故知今家不偏朋黨護
身寺自軌法師大乘是人為立號以重其
所習故美之稱為大乘。
[037-0793a]


○三明難中先難南三次難北七初南三
中先難五時次今更下重難前文用三時
義初文二先難五時次五時之失下結難
初文正難用涅槃五味五時又三初難五
時次難共用頓等三教三難用涅槃五味
初文又二初敘意次正難。】


「三明難者先難南地五時其義不成餘四時
三時例壞也。」


【初言先難五時者以初二師立三四時攝
在五時中故先緫標意竟。


○次若言下次第難其五時即自為五文
初難十二年前有相教者先牒其所立。】


「若言十二年前名有相教者。」


【○次難難中又四初緫難十二年前及以
有相次又阿含下單以空難三又成道下
[037-0793b]
難十二年前唯小四復次下以成論破意
難。】


「成實論師自誣己論論云我今正欲明三藏
中實義實義者所謂空是空非無相耶三藏
非十二年前耶。」


【初文中言成論等者論屬十二年前論文
自明空義論師判之為有相教豈非以有
加誣己宗為有相教。】


「又阿含中說是老死誰老死二皆邪見無是
老死即法空無誰老死即生空三藏經中自
說二空二空豈非無相又釋論云三藏中明
法空為大空摩訶衍中明十方空為大空既
以法空為大空即大無相。」


【次文者阿含即是十二年前及大論所指
皆明空義如何云有言是老死等者如止
[037-0794a]
觀第六記次論所指云三藏中明法空為
大空者他云三藏通大小何為但屬小今
明如法華云貪著小乘三藏學者又大論
中處處以三藏對衍而辨大小故準此文
以三藏為小若通論者小衍二門俱有三
藏自是通途非別意也若唯通途如何銷
通法華大論具如四教本中廣明故十二
年前約顯露教秪可通云三藏教耳故不
可云見有得道若唯見有妨於三門是故
文中且破存於計有之見又三藏教準不
定教亦非獨在十二年前如食檀耳是涅
槃時其事亦在四阿含內迦留陀夷亦復
如是故顯露教十二年前定唯在小。


○三難唯小中二初文引央掘仍是大乘
明空亦在十二年前。】
[037-0794b]


「又成道六年即說殃掘摩羅經明空最切此
非無相誰是無相耶云云。」


【○次又如大論得道已後十二年中亦說
般若。】


「又大論云從得道夜至泥洹夜常說般若般
若即空慧也。」


【○四成論斥意難中三初直以論師斥意
難教成虛設。】


「復次十二年前名有相教為得道為不得道
若得道則乖成論論師云有相四諦是調心
方便實不得道須見空平乃能得道既言有
相那忽得道若不得道用此教為。」


【○次又拘隣下以得道人難得道不無則
教成無相。】


「又拘隣如五人最初於佛法寂然無聲字獲
[037-0795a]
真實知見最初之言豈非十二年前得道耶。」


【○三又若下以得道與無相雙折又為三
初難得道不得道教同無相及以邪說。】


「又若得道教同無相若不得道教同邪說。」


【○次難得道仍存有相道亦成外。】


「又若得道得何等道若見空得道還同無相
若不見空得道亦同九十五種非得佛道。」


【○三結成過相。】


「有相之教具有二過云云。」


【○次難十二年後亦二先牒所立以略非。】


「二難十二年後名無相教明空蕩相未明佛
性常住猶是無常八十年佛亦不會三歸一
亦無彈訶褒貶者此不可解。」


【○次若言下廣破彼師以般若教為第二
時故般若無褒貶等所以約此而為難辭
[037-0795b]
於中為六初難無相不成次若言下難不
明佛性三若言下以般若無會三難四若
言下以般若無彈訶難五若言下以般若
是第二時教難六以般若通十二年前難。】


「若言無相何意不蕩無常猶有無常何謂無
相。」


【初如文。


○次文又三初單以正因佛性難次故知
下以三佛性難三若言無常下以八十年
不說佛性難初文又二初以共不共般若
難。】


「若言不明佛性法身常住者共般若可非佛
性法身常等不共般若云何非佛性耶。」


【○次大經下以名義同難又為四初引五
名中有佛性般若難次彼師救三若爾下
[037-0796a]
重破四又涅槃下重引文結同。】


「大經云佛性有五種名亦名首楞嚴亦名般
若般若乃是佛性之異名何得言非。」


【初文云佛性有五種名如止觀第三記意
仍少別。】


「彼即救言經稱佛性亦名般若者是三德之
般若何關無相之般若。」


【次救云涅槃自是三德中之般若非無相
者此過更甚一者三德般若猶有相過二
者無相般若非三德過若非三德即是無
常若是無常云何無相縱屬小乘亦非十
二年後般若無相不成況重破中還為涅
槃所指涅槃何殊般若耶況重立結同中
涅槃佛性與實際般若不殊。】


「若爾者涅槃第八何意云如我先於摩訶般
[037-0796b]
若中說我與無我其性不二不二之性即是
實性實性之性即是佛性如此遙指明文灼
然何意言非。


又涅槃佛性秖是法性常住不可變易般若
明實相實際不來不去即是佛無生法無生
法即是佛二義何異。」


【○次以三佛性難中三初更牒涅槃般若
所明實相法性為正因對餘二性為三因。】


「故知法性實相即是正因佛性般若觀照即
是了因佛性五度功德資發般若即是緣因
佛性此三般若與涅槃三佛性復何異耶。」


【○次重引金剛論證般若為了因佛性。】


「金剛般若論云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於
餘名生因於實名了因實相了因能趣菩提
豈非佛性。」
[037-0797a]


【○三但名異下舉譬結難。】


「但名異義同如前分別何得聞釋提婆那民
謂非帝釋其謬類此。」


【○三以八十年佛難中二先牒所計。】


「若言無常八十年佛說非佛性常住者。」


【○次難難中又三初以八十年佛亦說常
難次引大論秖是一身而分生法難三以
小況並難。】


「涅槃亦云八十年佛背痛有疾於娑羅入滅
那忽譚常辨性云云。」


【初言云云者涅槃八十既說常般若八十
豈不說般若八十若不說涅槃八十安得
說廣並云云


○次引大論又二先分二身次二身合。】


「釋論云佛有生身法身生身同人法有寒熱
[037-0797b]
病患馬麥乞乳法性身佛光明無邊色像無
邊尊特之身猶如虛空為法性身菩薩說法
聽法之眾尚非生死身何況佛耶。」


【初文者般若之中既為諸菩薩當知化主
必非生死若非生死即是常住若是常住
明常灼然所言佛有生法二身者如大品
中華積世界普明菩薩欲來此土彼佛令
其問訊釋迦少病少惱等論問云何故諸
佛問訊而言病惱論答云佛有生法二身
故生身有寒熱乃至九惱法身無病故問
生身不問法身。】


「釋論云又生身佛壽則有量法身佛壽則無
量豈可以無常八十年加於法身耶。」


【次釋論下明二身合者教分二身為機劣
故豈以為劣機故暫現無常即以無常加
[037-0798a]
誣法性令無常耶。】


「小乘中云法身尚其不滅如均提沙彌憂惱
佛問汝和尚戒身滅不答言不乃至解脫知
見滅不答言不何況般若法身而言無常。」


【三舉小為況者均提沙彌緣出大論如止
觀第四記彼小乘言不滅者以無作之業
至未來世名為不滅非常住不滅且引不
滅破彼無常。


○三般若無會三難者其實般若未會其
人今且以會法而為難者彼亦不曉會法
不會人故又為二初汎引天子發心。】


「若言般若無會三者何故問住品云諸天子
今未發三菩提心者應當發。」


【天子雖非二乘然發菩提即當會義。


○次引聲聞發心正明會義又為二初引
[037-0798b]
經次若聲聞下釋。】


「若入聲聞正位是人不能發三菩提心何以
故與生死作障隔故是人若發三菩提心者
我亦隨喜所以者何上人應求上法我終不
斷其功德。」


【初文中云與生死作障隔者滅智灰身永
斷生死若其發心大悲利物應處生死與
物結緣若種若脫而成熟之是故二乘已
斷生死永與生死作障隔故不能復入生
死益物若發三菩提心者我亦隨喜者折
挫小行令發大心於權教中雖云敗種佛
以實理而發動之假使能發菩提心者我
亦隨喜。】


「若聲聞不求上法何所隨喜既隨喜上法即
是會三。」
[037-0799a]


【○四難無褒貶中四初引斥智次又十三
下引斥教三又云下以引失教旨難四豈
有下結。】


「若言般若無彈訶者大品云二乘智慧猶如
螢火菩薩一日學智慧如日照四天下。


又十三卷云譬如狗不從大家求食反從作
務者索當來世善男女人棄深般若而攀枝
葉取聲聞辟支佛所應行經。」


【次文言不從大家求食等者經云汝是上
人應求上法不應自鄙唯居下位不應如
彼攀附枝葉狗狎作務等。】


「又云見像觀跡皆名不黠。」


【三引失教旨中言見象等者立小乘教本
期於大住小亡大斯為不黠。


○四結。】
[037-0799b]


「豈有彈訶更劇於此謂無褒貶耶。」


【如文。


○五難是第二時中二初引諸經。】


「若言般若是第二時教引諸天子白佛云見
第二法輪轉者何經不見第二而獨言般若
淨名云始坐道樹力降魔得甘露滅覺道成
乃至說法不有亦不無兩說相對亦應是第
二法輪轉法華亦云昔於波羅柰轉四諦法
輪今復更轉最上之法輪涅槃又云昔於波
羅柰初轉法輪八萬天人得須陀洹果今於
此間拘尸那城轉法輪時八十萬億人得不
退轉。」


【○次經經下結難。】


「經經皆有此旨亦應併是第二何獨般若耶。」


【○六難十二年後有無相。】
[037-0800a]


「若言十二年後明無相者何得二夜常說般
若故知無相之過亦甚眾多云云。」


【如文。


○次難第三時者彼以方等為第三時教
故須約褒貶等難於中為二初牒所計次
今問下正難。】


「次難褒貶教是第三時雖七百阿僧祇猶是
無常不明常住直是彈訶褒揚而已。」


【初如文。


○次為四初難方等不應在般若之後次
又彌勒下難被彈不應獨在聲聞三若言
下難不應以七百之壽用判方等四以三
佛性難同涅槃常住。】


「今問說般若時諸大弟子皆轉教說法雖不
悕取咸以具知菩薩法門何得被訶茫然不
[037-0800b]
識是何言不知以何答故知褒貶不應在般
若之後非第三時也。


又彌勒等亦被屈折何但聲聞。」


【初二如文。


○第三中又三初難次文辨下再辨三又
云下引證常身。】


「若言七百阿僧祇者此亦不然其文自說佛
身無為不墮諸數金剛之體何疾何惱為度
眾生現斯事耳。」


【初文中云七百阿僧祇者楞嚴七百及淨
名金剛二經俱是第三時教何故不取金
剛為正而人師苦以七百判為無常若七
百無常金剛豈常方等金剛若無常者涅
槃金剛何必是常涅槃無常佛性何在言
何疾何惱者乳光經中佛在毗耶離音樂
[037-0801a]
樹下眾會說法佛少中風當用牛乳時城
中有梵志名摩耶利五百弟子為國大長
者不信佛法不知布施羅覆宅庭不令鳥
侵所居之處去佛不遠佛告阿難汝持我
名至梵志所索乳𡦢來阿難受教而往持
鉢門下立時梵志欲入王宮因見阿難問
曰何故晨朝持鉢住此阿難具以佛意答
梵志梵志默然思惟若不與乳諸人咸謂
我慳若與乳者諸梵志謂我事瞿曇道復
思惟已即授弊牛令阿難自[愨-心+未]欲令弊牛
觸殺阿難折辱瞿曇如謀而行梵志五百
弟子皆笑云瞿曇常自言能度生老病死
今者自病須乳時維摩詰訶辭問答空聲
等具如淨名仍廣於經時五百弟子聞空
中聲即無狐疑皆悉歡喜發無上心時梵
[037-0801b]
志內外眷屬及聚落中無數千人皆隨阿
難往看[愨-心+未]牛阿難至牛傍自念我師法不
自[愨-心+未]乳言竟忉利天座為之大動從天下
來化為小梵志住牛傍阿難見之歡喜請
取乳即答阿難我非梵志是帝釋耳聞世
尊須乳故來至此阿難言何能近此腥穢
耶答言我之何如佛世尊耶欲為取乳唯
願知時帝釋諾即持器至牛傍牛便靜住
觀者驚怪小梵志有何緣來為之[愨-心+未]乳儻
為弊牛觸死當柰何耶帝釋說偈言今佛
小中風與汝作乳𡦢令佛服之差得福無
有量佛尊天人師常慈心憂念[蜎-口+ㄙ]飛蠕動
類皆欲令度脫爾時犢母說偈云此手捫
摸我一切快乃爾取我兩乳𡦢置於後餘
者當持遺我子朝來未得食雖知有多福
[037-0802a]
作意當平等於是犢子為母說偈云我從
無數劫今得聞佛聲即言持我分盡用奉
上佛世尊一切師甚難得再見我食草飲
水自可足今日更有五偈云云於是阿難滿
𤚼乳去梵志及親邑八見此稱歎信解佛
法得法眼淨阿難至世尊所具述之佛言
如是此牛過去曾為長者喜出息償錢畢
復𢪔觸他人坐此墮畜生今罪已畢放口
光授記從此卻後命終七反生兜率天及
梵天復七反生人間豪家牛母見彌勒成
阿羅漢犢子上下二十劫竟作佛號乳光
當知世尊無疾無惱為度人故現身有疾
為度眾生現行斯事故淨名安慰阿難云
但為佛出五濁惡世為眾生故現行斯法。


△次再辨。】
[037-0802b]


「文辨金剛而人判七百涅槃亦辨金剛那忽
常住。」
△三引證常身。】


「又云觀身實相觀佛亦然。」


【二三如文。


○第四文又三初引經題緫具三脫即三
佛性難。】


「又不思議解脫有三種真性實慧方便即是
三佛性義。」


【○次引下文具三脫三佛性難。】


「且復塵勞之儔是如來種豈非正因佛性不
斷癡愛起諸明脫明即了因性脫即緣因性。」


【○三三義下結難。】


「三義宛然判是無常涅槃三種佛性何得是
常耶。」


【○次難第四時為法華同歸教者又二初
[037-0803a]
牒文緫斥。】


「次難第四時同歸教正是[冰-水+〡*ㄆ]束萬善入於一
乘不明佛性神通延壽前過恒沙後倍上數
亦不明常此不應爾。」


【○次法華下別難別難又為二初略舉法
華明常辨性華嚴下別引並難。】


「法華明一種性相一地所生其所說法皆悉
到於一切智地命章即云開示悟入佛之知
見。」


【初文云命章者命字口令也謂教也即命
召也謂章初也。


○次文又三初引明常文次引佛性文三
破神通初文又五初以華嚴為並難彼許
華嚴亦明常住故將為並次又無量義下
以序文驗為難三若言下以勑語多少為
[037-0803b]
難四引今文五法華論下引三身為難初
文又二先以迹門並難次又華嚴下以本
門並難。】


「華嚴明佛智慧猶帶菩薩智慧菩薩智慧如
爪上土如來智慧如十方土法華純說佛之
智慧如十方土而非常者華嚴爪上土云何
明常住。」


【初文言菩薩智慧如爪上土者大經三十
二云爾時世尊取大地土置爪甲上問迦
葉言是土多耶十方世界地土多耶迦葉
荅言爪上土者不比十方所有土也經文
本譬捨於人身得人身少今借以譬菩薩
智者如爪土等華嚴甚深但為今序。】


「又華嚴始坐道場初成正覺成佛太近法華
明成佛久遠中間今日皆是迹耳迹中所說
[037-0804a]
而言是常本地之教豈不明常。」
△次以序文驗為難。】


「又無量義經云說華嚴海空歷劫修行未曾
宣說如是甚深無量義經甚深無量義經已
自甚深甚深之經為法華弄引豈不明常。」

三以勅語多少為難。】


「若言常住語少者如天子一語可非勑耶。」


【第二第三如文。
△四引今文。】


「文云世間相常住又云無量阿僧祇劫壽命
無量常住不滅伽耶城壽命及數數示現等
是應佛壽命阿僧祇壽命無量者是報佛壽
命常住不滅者是法佛壽命也三佛宛然常
住義足。」


【第四文者引文三身壽命為難。
△五引三身為難。】


「法華論云示現三種菩提一者應化佛菩提
隨所應見而為示現謂出釋氏宮去伽耶城
[037-0804b]
不遠坐道場得三菩提也二報佛菩提謂十
地滿足得常涅槃文云我實成佛已來無量
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也三法佛菩提謂
如來藏性淨涅槃常清淨不變文云如來如
實知見三界之相不如三界見於三界謂眾
生界即涅槃界不離眾生界即如來藏。」


【第五文者若不明常豈明三佛。


○次明三佛性又五初引不輕文次引法
華論文三引涅槃遙指四引涅槃同明一
乘五汎舉涅槃猶劣。】


「又云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即正
因佛性又云為令眾生開佛知見即了因佛
性又云佛種從緣起即緣因佛性。


法華論亦明三種佛性論云唯佛如來證大
菩提究竟滿足一切智慧故名大言我不敢
[037-0805a]
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者示諸眾生皆有
佛性也經論明據云何言無。」


【初二如文。
△三引涅槃遙指。】


「又涅槃云是經出世如彼果實多所利益安
樂一切能令眾生見如來性如法華中八千
聲聞得受記莂成大果實如秋[冰-水+〡*ㄆ]冬藏更無
所作若八千聲聞於法華中不見佛性涅槃
不應懸指明文信驗何勞苟執。」


【第三文言八千聲聞得授記莂者如止觀
第七記。
△四引涅槃同明一乘。】


「又涅槃二十五云究竟畢竟者一切眾生所
得一乘一乘者名為佛性以是義故我說一
切眾生悉有佛性一切眾生悉有一乘故今
經是一乘之教與涅槃玄會。」


【第四同明一乘中言畢竟者經云畢竟有
[037-0805b]
二種一者莊嚴畢竟二者畢竟畢竟又有
二種一者世間二出世間莊嚴畢竟謂六
波羅蜜畢竟畢竟謂一切眾生悉是一乘
一乘者名為佛性是故我說一切眾生悉
有佛性悉有一乘。
△五泛舉涅槃猶劣。】


「且涅槃猶帶三乘得道此經純一無雜涅槃
更不發迹此經顯本義彰。」


【第五如文。


○三破神通者又二初略舉身土不滅驗
非神通。】


「處處唱生處處現滅未來常住三世益物人
眾見燒我土不毀豈是神通延壽有滅盡耶。」


【○次正破神通義。】


「破神通延壽義云云。」


【如第二卷故著云云。
[037-0806a]


○次破第五時中又二初牒。】


「難第五時教雙林常住眾生佛性闡提作佛
者。」


【○次難又二初以一諦為難次眾生佛性
下例難。】


「問成論師依二諦解義第五時教為二諦攝
不若二諦攝與諸教同前教二諦猶是無常
雙林二諦何得是常若雙林不出二諦能照
別理破別惑得是常者前教所明二諦亦照
別理破別惑那忽無常。」


【初言欲破第五先難成論師二諦判教古
人雖云二諦而不分共別含顯之異故將
常住以例諸教諸教並是十二年後所明
二諦與十二年前二諦何別若言無別自
涅槃已前法華已來應俱無常若其別者
[037-0806b]
那同名二諦。】


「眾生佛性闡提作佛例如此難故知明理不
異前時據何為常住耶。」


【次例難者二諦既同應俱明佛性並云云
二諦既同應俱明闡提作佛並云云。


○已難漸中五時次難頓等三教初難頓
者又二先以同難次權雖下以別難。】


「難頓教者例此可解實既是同據何為頓。」


【華嚴至法華來無不有頓何獨華嚴得稱
頓耶。】


「權雖別異不應從事判大小則大顛倒云云。」


【次明別難中以權別故故有諸部不同者
權是事法不應從權異邊而分頓與非頓。】


妙法蓮華經玄義釋籤卷第三十七
[037-0807a]


音釋


筌罤
筌音詮取魚器也罤音題兔網也
洮汰
洮音桃汰音太洮汰洗濯


韋委切
[澶-旦+示]
力稔切
[烈-列+里*吉]
胡八切慧也
[孚*童]
他冬他動竹用三切
乳汁也

[037-080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