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085 眾經目錄-隋-法經 (TKD)


[31-0474a]


大興善寺翻經衆沙門法經等敬白
皇帝大檀越去五月十日太常卿牛
弘奉勅湏撰衆經目錄經等謹卽修
撰惣計衆經合有二千二百五十七
部五千三百一十卷凡爲七卷別錄
六卷惣錄一卷繕寫始竟謹用進呈
經等又敬白仰惟無上法寶道洽无
窮像運中途豫被茲土昔方朔覩昆
明下灰令問西域取決劉向挍書天
閣錄載已見佛經方知前漢之世正
法久至非爲後漢始流此地矣但自
道淡情華眞僞玄隔人尠宗敬雖
有若亡又致明帝夢感金容現者當
是聖道慿藉皇王大啓弘奉之端耳
於是發使西域專求佛經緣此摩騰
法蘭創出四十二章世高支讖廣譯
諸餘經部是後通道之士相尋而至
爰曁魏晉京洛之日雖有支謙康會
驟宣於金陵竺護蘭炬飛譯於雍洛
然而信敬尙簡奉行固微比逮東晉
[31-0474b]
衆經惣錄卷苐七苐二張肆密
二秦之時經律粗備但法假人弘賢
明日廣於是道安法師創條諸經目
錄銓品譯材的明時代求辵索缺偏
成錄體自爾逵今二百年間製經錄
者十有數家或以數求或用名取或
憑時代或寄譯人各紀一隅務存所
見獨有楊州律師僧祐撰三藏記錄
頗近可觀然猶小大雷同三藏雜
抄集參正傳記乱經考始括終莫能
該備目外諸錄胡可勝言僧衆旣未
獲盡見三國經本挍驗異同今唯且
據諸家目錄刪簡可否惣摽綱紀
位爲九錄區別品類有四十二分九
初六錄三十六分略示經律三藏大
小之殊粗顯傳譯是非眞僞之別後
之三錄集傳記注前三分者並是西域聖
賢所撰以非三藏正經故爲別錄後
之三分並是此方名德所修雖不類
西域所製莫非毗贊正經發明宗教
光輝前緖開進後學故兼載焉又法
經等更復竊思諸家經錄多是前代
賢哲修撰敬度前賢靡不皆号一時
稽古而所修撰不至詳審者非
[31-0474c]
衆經惣錄卷第七第三張肆密
彼諸賢才不足而學不周直是所遇
之曰天下分崩九牧無主名州大郡
各号帝畿疆塲艱開並爲戰國經出
所在悉不相知學者遥聞終身莫覩
故彼前哲雖有材能若不逢時亦無
所申述也當今經等識學誠不及古
而宿緣多幸運屬休辰四海爲家六
合清泰殊方異俗宛若目前正朔所
班書軌無外又
皇帝大檀越雖復親綜万機而耽道
終曰興復三寶爲法輪王永關四趣
之門大啓天人之路在域羣生莫不
蒙頼而况經等夫何復論所恨識慧
無長猥參嘉運不能盡獲三國經本
及辵文逸法造次修撰多有罔昧進
思退省慙慨良深敬白
開皇十四年七月南日大興善寺翻經衆沙門法經等衆
經惣錄大
乘修多羅藏錄弟一六分合七百八十四
一千七百一十八卷衆
經一譯分合一百三十三部四
百二十一卷衆
經異譯分合一百九十五部
[31-0475a]
衆經惣錄卷苐七苐四張肆道圭
五百三十二卷
衆經失譯分合一百三十四部
二百七十五卷
衆經別生分合二百二十一部
二百六十四卷
衆經疑惑分合二十一部三十卷
衆經僞妄分合八十部
一百九十六卷
小乘修多羅藏錄第二六分合八百四十
二部一千三百一卷
衆經一譯分合七十二部
二百九十二卷
衆經異譯分合一百部
二百七十卷
衆經失譯分
合二百五十部
二百七十二卷
衆經別生分合三百四十一部
三百四十六卷
衆經疑惑分合二十九部
三十一卷
衆經僞妄分合五十三部
九十三卷大乘毗尼藏錄第三六分合五十部
[31-0475b]
衆經惣錄卷苐七苐五張肆道圭
八十二卷
衆律一譯分合十二部
三十二卷
衆律異譯分合七部七卷
衆律失譯分合十二部十四卷
衆律別生分合十六部十六卷
衆律疑惑分合一部二卷
衆律僞妄分合二部十一卷
小乘毗尼藏錄第四六分合六十三部
三百八十一卷
衆律一譯分合一十五部
一百九十八卷
衆律異譯分合八部一百二十六卷
衆律失譯分合二十九部四十五卷
衆律別生分合六部六卷
衆律疑惑分合二部三卷
衆律僞妄分合三部三卷
大乘阿毗曇藏第五六分合六十八部
二百八十一卷
衆論一譯分合四十二部二百六卷
衆論異譯分合八部五十二卷
衆論失譯分合一部二卷
衆論別生分合一十五部
[31-0475c]
衆經惣錄卷苐七苐六張肆一十
九卷衆論
疑惑分合一部一卷衆論
僞妄分合一部一卷小乘
阿毗曇藏錄第六六分合一百十六部四百
八十二卷衆論
一譯分合一十四部二百
七十六卷衆論
異譯分合八部六十六卷衆論
失譯分合五部二十二卷衆論
別生分合八十六部一百七卷衆論
疑惑分合一部一卷衆論
僞妄分合二部十卷佛滅
度後抄錄集第七二分合一百四十四部六百
二十七卷西域
聖賢抄集分合四十八部一百
一十九卷此方
諸德抄集分合九十六部五百
八卷佛滅
度後傳記錄第八二分合六十八部一百
八十五卷西域
聖賢傳記分合一十三部三十卷此方
諸德傳記分合五十五部一百
五十五卷
[31-0476a]
衆經惣錄卷苐七苐七張肆佛滅
度後著述錄第九二分合一百一十九部一百
三十四卷西域
聖賢著述分合一十五部一十
九卷此方
諸德著述分合一百四部一百
一十五卷右九
錄合二千二百五十七部五千三百
一十卷衆經
目錄卷第七甲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