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普覺禪師偈頌卷第十一
徑山能仁禪院住持嗣法
慧日禪師臣蘊聞 上進
皇帝在建邸請陞堂偈
「 豁開頂門眼。
照徹大千界。
既作法中王。
於法得自在。」
又作偈。
[011-0856b]
「 大根大器大力量。
荷擔大事不尋常。
一毛頭上通消息。
遍界明明不覆藏。」
御賜真讚師演成四偈。
「 生滅不滅。
如水中月。
不可攬觸。
妙在甄別。」
「 常住不住。
是真實義。
一幅丹青。
輝天鑑地。」
「 圓覺空明。
胡來漢現。
一點靈光。
萬化千變。」
「 隨物現處。
廓清寰宇。
不動神情。
氣吞項羽。」
泉州惠安縣迎藏經請小參偈
「 稽首十力大導師。
三界獨尊無比況。
示現成佛轉法輪。
廣演無邊契經海。
眾生心想念念殊。
所轉法輪亦差別。
法輪功德不可量。
盡思竭力無能測。
有大經卷在一塵。
量等三千大千界。
世有聰慧明達人。
具足天眼悉知見。
破塵出經作佛事。
不作實與非實想。
又以無邊法界空。
納在佛身一毛孔。
須彌鐵圍及大海。
一一包容無迫隘。
一毛既爾餘悉然。
導師方便亦如是。
念念普遍諸毛孔。
念念克證金剛慧。
念念成就佛菩提。
念念滿足普賢願。
而不生於戲論心。
亦不住於深境界。
如夢如幻如水月。
如優曇華出世間。
如是常轉大經卷。
了無能轉所轉者。
三世諸佛諸菩薩。
聲聞獨覺及天人。
地獄修羅鬼畜等。
一一皆承此經力。
我今復與諸佛子。
各生殊勝難遇心。
還攝此經一歸塵。
安住毘盧法寶藏。」
莊泉伯檢察為先安撫請陞堂偈
「 近來學佛人。
少見不顛倒。
唯務資談柄。
棄大而就小。
昧却直截事。
外邊打之遶。
畢竟那一著。
何曾得分曉。
獨有莊居士。
真實沒虛矯。
斷除煩惱根。
烈火燒乾草。
心地既安然。
魔境豈
[011-0856c] 能擾。
任爾鬧浩浩。
我常靜悄悄。
末後示真歸。
如脫破布襖。
加趺入禪定。
皓月臨清沼。
透過生死關。
擊碎無價寶。
剛正大丈夫。
一了一切了。」
方敷文請陞堂舉那吒太子因緣
「 骨肉都還父母了。
不知那箇是那吒。
一毛頭上翻身轉。
一一毛頭渾不差。」
趙提宮請陞堂偈
「 言前薦得已天涯。
句後承當路轉賒。
一擊鐵關如粉碎。
水天空闊雁行斜。」
李參政轉物菴
江月老人。牓所居之室曰轉物。蓋取首楞
嚴若能轉物即同如來之義。書來索銘。妙
喜宗杲為之銘曰。
若能轉物即同如來。咄哉瞿曇誑諕癡獃。物
無自性我亦非有。轉者為誰徒勞心手。知無
自性復是何物。瞥起情塵捫空揣骨。此菴無
作住者何人。具頂門眼試辨疎親。
富樞密妙高堂
樞密富公。閱華嚴大教。娛戲毘盧性海。隨
所寓揭名曰妙高堂。蓋取法界勝樂妙高
之義作自受用佛事。書來索銘。妙喜某為
之銘曰。
「 妙高堂隨所至。
牓未懸落第二。
似猛焰藏蚊蚋。
擬承當生妄計。
德雲師安有作。
在別峯亦寬廓。
住佛地何所託。
我作銘任圖度。」
魏侍郎淨心閣
「 偉哉廣大寂滅心。
譬如虛空不分別。
擬心求淨即染污。
況復比倫諸佛土。
又如夢中所見
[011-0857a] 物。
所見雖有不可取。
如是通達無有疑。
淨心之義炳然現。
是義現矣難測量。
超諸色相離言說。
過去未來現在世。
佛及菩薩與聲聞。
一切含識有情類。
平等於義如實了。
善哉奇特過量人。
只以此閣演是義。
演已便息隨所緣。
亦與夢中無差別。
我以父母所生口。
說此無上妙伽陀。
莊嚴廣大寂滅心。
為諸來者作饒益。」
向侍郎無熱軒
薌林居士。於所居園。臨池作無熱軒。將於
北埭起連輝觀。取華嚴無熱大龍王宮流
出四河華林寶樹接影連輝之義。樂谷韓
公司諫為之記。居士來索鄙語乃說是偈。
「 勇猛精進過量人。
號曰薌林大居士。
住無變易真實處。
而常順行諸佛法。
不作世間顛倒業。
成辦出世勝方便。
而能於此方便中。
幻出難思諸境界。
復於難思境界中。
而現種種殊勝事。
華林寶樹咸放光。
接影連輝相鑒徹。
光色清淨如金剛。
世間無有能壞者。
又如無熱大寶池。
四面分流入於海。
是海廣大無邊際。
不出居士一毛孔。
於一毛孔放光明。
八萬四千同時發。
不勞居士轉舌相。
只以此光宣妙法。
是法即是此光明。
不離是光說此法。
大海毛孔亦復爾。
此是薌林無熱義。
是義如空不可量。
一一包羅世間相。
我今以此無義語。
略為居士出隻手。
佛子來登無熱軒。
眾寶妙沙開戶牖。」
蔡知縣小菴
快活居士。結菴於南嶽之陽。以小名之。蓋
[011-0857b]
取石頭和尚菴雖小含法界之義。居士欲
予書其牓。因說是偈。
「 此菴非小亦非大。
堪笑石頭空揑怪。
不知法界即此菴。
彊謂此菴含法界。
而今欲識住菴人。
萬象之中獨露身。
妙喜為寫此菴牓。
要與太虛為近隣。」
汪狀元燕坐軒
「 不於三界現身意。
棹舉何如憒憒時。
寄語軒中燕坐者。
好看新月下前谿。」
韓司諫樂谷
「 人言至樂在此谷。
孰信樂為谷所移。
以樂均施不樂者。
方名真樂丈夫兒。」
六湛堂
「 非湛非搖此法源。
當機莫厭假名存。
直須過量英靈漢。
方入無邊廣大門。
萬境交羅元不二。
六窓晝夜未嘗昏。
飜思龐老事無別。
擲劍揮空豈有痕。」
同塵菴
「 塵無自性攬真成立。
擬和其光同亦俱失。
外既匪寬內亦不窒。
是義非虛亦復非實。
菴中主人如玉處石。
作如是觀千載一息。」
喻郎中觀我菴
「 萬物備於我。
我觀卒未休。
智者返觀我。
縱橫得自由。」
黃智通居士善住菴
「 善住菴中人。
從來無所住。
只這無住心。
便是安身處。」
謝紫巖居士
「 紫巖分惠建谿茗。
妙喜答以青州衫。
得人一
[011-0857c] 牛還一馬。
前三三與後三三。」
答劉安撫
「 毛錐子上通消息。
爭似亡言絕見知。
後夜一輪空界月。
清光千里共依依。」
寄無垢居士
「 上苑玉池方解凍。
人間楊柳又垂春。
山堂盡日焚香坐。
長憶毘耶多口人。」
示汪居士
「 一毛頭上無邊剎。
決定識情難測量。
直下不生邪險見。
壺中日月自然長。」
示周子充寫華嚴經
「 總別同異成壞行布。
圓融無礙塵入眾剎。
非寬剎入眾塵非隘。
居士筆端宣暢果海。
因源自在我今說偈。
讚揚同證一真法界。」
示了然居士
「 長樂沙坑鄭了然。
不依本分要參禪。
自言已到無參處。
哥羅管爾米疆年。」
示韓令人
「 說不到處著一句。
風前截斷千差路。
超佛越祖只如今。
壁立萬仞無回互。」
示大悲長老
「 一棒打破生死窟。
當時凡聖絕行蹤。
返笑趙州心不歇。
老來猶自走西東。」
示祥雲懿長老
「 奪却衲僧拄杖。
當下便無伎倆。
喝下鐵眼忽開直。
據千峯頂上。」
示鼎需禪人
「 面門豎亞摩醯眼。
肘後斜懸奪命符。
瞎却眼解却符。
趙州東壁掛葫蘆。」
示彌光禪人
「 龜毛拈得笑咍咍。
一擊萬重關鎖開。
慶快平生在今日。
孰云千里賺吾來。」
示祖元禪人
「 萬仞崖頭解放身。
起來依舊却惺惺。
飢餐渴飲渾無事。
那論昔人非昔人。」
示遵璞禪人
「 一口吞盡三世佛。
正是吾家客作兒。
爭似璞禪無用處。
一毛頭上便忘機。」
示法泉侍者
「 言前超佛祖。
日輪正當午。
豁開三要關。
一擊塗毒鼓。
既發上頭機。
莫問千鈞弩。
放去絕遮攔。
揑聚非回互。
咄哉老瞿曇。
住住住住住。」
示用禪人
「 未點先行不唧𠺕。
不撥自轉已出醜。
那堪更鼓兩片皮。
豈止鑿空開戶牖。
火中木馬空嘶鳴。
水底泥牛謾哮吼。
用禪用禪聽我言。
拶到懸崖須放手。」
送直禪人
「 直出直入直行直坐。
直禪上人直須恁麼。
本自圓成不立功課。
飢來喫飯寒來向火。
不在瞿曇非干達磨。
擬心思量返遭殃禍。
我說是言已招口過。
明眼人前一場話墮。
請事斯語無忘骨剉。」
送法輪思藏主化鍾
「 覆為鍾仰為鼎。
自是法輪家風。
妙喜爭敢馳騁。
思禪人固相請。
援毫臨紙忽猛省。
一聲直透須彌頂。」
送超僧鑑
「 桶底脫時大地闊。
命根斷處碧潭清。
好將一點紅爐雪。
散作人間照夜燈。」
寄福勝長老
「 真人十八界元空。
三十一人同姓呂。
分散游山各占山。
三十一人又同處。」
寄歸宗華姪禪師
「 坐斷金輪第一峯。
千妖百怪自潛蹤。
年來又得真消息。
說道楊岐正脈通。」
送了明長老歸長蘆
「 人言棒頭出孝子。
我道憐兒不覺醜。
長蘆長老恁麼來。
妙喜空費一張口。
從教四海妄流傳。
野干能作師子吼。
孰云無物贈伊行。
喝下鐵圍山倒走。」
大慧普覺禪師偈頌卷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