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o0050 成實論-姚秦-訶梨跋摩 (TKD)


[28-0834a]


訶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十善道品第一百一十七
十善業道所謂離殺乃至正見是十
事戒律儀所攝一時得禪無色律儀
所攝亦一時得離名善業道卽是無
作問曰餘礼敬布施等福是善業道
何故但說離名業道耶答曰以離勝
故是十種業於施等爲勝所以者何
以布施等所得福報不及持戒如十
歲人以離殺因緣増益壽命又十不
善業是實罪故離名實福又後三善
業是衆善之本是故施等諸善皆業
道所攝又是業道有離鞭杖等先後
合說故一切諸善皆在中攝
過患品第一百一十八
問曰不善業有何過患答曰以不善
業故受地獄等苦如經中說殺生因
緣故墮地獄若生人中則受短命如
是乃至邪見又以不善業因緣故久
受苦惱如阿鼻地獄過無量歲壽命
[28-0834b]
成實論卷苐九苐二張東不盡
又衆生所有一切諸惡敗壞衰惱皆
由不善又未曾見不善業有大利益
如屠獦師等終不以此業而得尊貴
汝意或謂以壞賊因緣而得富貴是
事先三業品中已答又行不善者受
呵幘等諸苦惱分又令他人得所惡
事名爲凶暴是故應離此不善業又
經中說殺有五失人所不信得惡名
聞遠善近惡死時生悔後墮惡道又
殺生因緣樂少苦多又行不善業染
汙人心世世積集久則難治又行不
善者従冥入冥流轉三塗永不得出
又行不善者空受人身如採藥雪山
而收毒草是爲極愚如是以十善道
乃得人身但不行善尙爲大失况起
惡業又行不善者雖自愛身而實不
自愛雖自護身實非自護以起自惱
業因緣故又是人遇身猶如怨賊自
令苦故又若行不善則自賊身况他
人耶又行不善業今雖不現果報則
著是故雖少亦不可不信如毒雖少亦
能害人如債雖少漸漸滋息又爲惡
於人人常不忘是故爲作雖久
[28-0834c]
成實論卷苐九苐三張東
遠亦不可信又行不善者名爲失樂
以行不善故失人天樂不樂樂者愚
之甚也又行不善者苦劇可愍現受
心悔等苦後則受惡道苦又不善業
果飛虛隱海無得脫處如金鎗追佛
又一切不善皆由癡起故有智者不
應隨也又經中說放逸如怨能害善
法故不應隨又不善業諸佛菩薩應
眞賢聖五通神仙及明罪福者無不
毁故不應造又現見惡心熾盛則
情志迷乱惱悶痛苦面色變異人
不喜見况起身口以此等緣故知不
善有無量
患三業輕重品第一百十
九三業中何者爲重身業耶口業耶
意業耶問曰有人言身口業重非意
業也所以者何身口業定實故如五
逆罪皆因身口所造又身口能成辦
事如人發心殺此衆生要以身口能
成其事非但意業得殺生罪亦非但
發心得起塔寺梵福德也又若無身
口但意業者則無果報如人發心我
當布施而實不與則無施福又非但

[28-0835a]
成實論卷苐九苐四張東願事
得成辦如人發願爲大施會而實不
與則無會福若心業大者應得施福
然則業報錯乱又比尼中無意犯罪
若意業大何故不犯又若發心便得
福者福則易得行者何故捨此易業
而爲施等難行業耶又若然者則福
無盡如人但空發心竟無所用何所
盡也以財物有量故福可盡又不但
發心能損益他如飢渴衆生要湏飮
食非心業能除又世間人衰利大甚
以心輕躁難制伏故無惡不起則巳
受重衰若發若心欲造福業則巳獲
大利是則過甚又若意業大發心欲
殺生則墮地獄如是雖久集戒等復
何所益又行持戒等諸善功德無有
安隱所以者何但一發心便得罪故
又經中說身口業麤故先斷斷麤煩
惱故得心定又發婬心則爲婬巳便
應犯戒若發心不名婬者離此婬心
更有何法名爲婬耶有所起作業皆
由身口不以意業如欺他人必由口
業得妄語罪又如先說四種因緣得
殺生罪謂有衆生有衆生想有
[28-0835b]
成實論卷苐九苐五張東欲殺
心斷其命以四事成罪當知不以意
業爲重又如佛言若小兒従生習慈
能起惡業思惡業耶故知但身口業
惡非意業也答曰汝言身口業重非
意業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經中佛
說心爲法本心尊心導心念善惡卽
言卽行故知意業爲重又意差別故
身口業有差別如上中下等離心無
身口業又經中說故起作業必應受
報又說七種淨福三種但用意業此
七淨福於財福爲勝又慈是意業經
說慈心得大果報如經說我昔七歲
修集慈故於七大刧不還此間故知
意業爲重則能遍覆一切世界又意
業爲重如意業報故壽八万大刧又
意業勢力勝身口業如行善者將命
終時生邪見心則墮地獄行不善者
死時起正見心則生天上當知意業
爲大又經中說於諸罪中邪見最重
又說若人得世間上正見雖徃來生
死乃至百千歲終不墮惡道又意業
力勝身口業如和利經中說外道神
仙起一瞋心卽滅那羅于陀國
[28-0835c]
成實論卷苐九苐六張東如檀
特等諸嶮難處皆是仙人瞋心所作
又意業能卽得果報如經中說若是
人今死卽入地獄卽生天上如䂎矛
離手又此意業積集垢法乃至入阿
鼻地獄積集善法乃至泥洹又心有
報故身口得報以不故業無果報故
又不離意業有身口業報若意依身
口行善不善名身口業離身口業意
業有報離意業身口無報故知意業
爲重非身口業汝雖言身口業定實
如五逆罪皆身口所作故名重者是
事不然以思重事重故業重非身口
重故重又以心決定故業則定實如
但以心力入正法位亦以心力能具
逆罪若無心者雖殺父母亦無逆罪
故知身口無力汝言身口能辦事者
是亦不然以事訖名辦若奪他命巳
得殺生罪非起身口業時事訖時要
湏心力是故非身口也汝言但空發
心無果報者是事不然如經中說發
强心故卽生天上卽入地獄云何言
意業無果報耶汝言非但以願能成
事者是亦不然又人深發善心
[28-0836a]
成實論卷苐九苐七張東勝大
會福汝言意無犯罪是亦不然若發
惡心卽時得罪如佛說有三種罪身
口意罪故知但發惡心不得無罪但
不結戒以難持故麤罪持戒能遮細
罪定等能除汝言罪福易者是事不
然人以心力薄故捨易爲難如慈心
等其福甚多非布施也但以衆生智
力劣弱不能行慈等意業故爲施等
以離華香等諸供養等具淨心難得
故汝言福無盡者亦以此答是人若
有智力則能得無盡善法汝言意業
無所損益是事不然以身口業皆爲意
業所導故不名勝以隨力所起是則
爲勝又諸利益皆由行慈心者所以
者何以行慈力故風雨順時百穀成
熟如刧初時秔米自生至十歲人時
是事皆無云何言慈心無利益耶又
行慈者能盡一切不善業根由不善
業有諸衰惱云何言行慈無大利益
若一切衆生行慈心者盡生善處一
切自然不湏加功故知慈福最爲深
厚又或時以慈布施利益衆生或但
以慈利又行慈者衆生若觸其
[28-0836b]
成實論卷苐九苐八張東身若
入影中皆得快樂當知慈福勝於施
等汝言衰利太甚是先巳答謂以意
力損益衆生故知意業爲重汝言久
集戒等無所益者是亦不然以意淨
故則持戒淨若意不淨戒亦不淨如
七種婬經中說又戒清淨得大果報
如經說持戒者所願隨意謂戒淨故
又若淨持戒得安隱心非餘法也汝
言身口業麤故先斷是事不然以微
細善得大果報如禪定中思汝言若
發婬心便應犯戒是事不然若人意
業不淨則戒亦不淨又得罪福異結
戒法異汝言所起作業由身口者皆
以捻答謂身口業法異意業法異身
口業要由作成如以四因緣成殺生
罪不離心業又世間衆生謂身口業
惡意業不爾又意業不加於人亦不
可得有又先說罪福相以是故但意
業重非身口也明業
因品第一百二十論者
言巳略說諸業業是受身因緣身爲
苦性故應滅之欲滅此身當斷其業
以因滅故果亦滅故知因形有
[28-0836c]
成實論卷苐九苐九張東影
形滅則影滅是故若欲滅苦當勤精
進斷此業因問曰従業受身是事應
明所以者何或有人言身従波羅伽
提生有言従自在天生或言従大人
生或言従自然生是故應說因緣云
何知従業生耶答曰是事巳種種因
緣破當知従業受身又万物有種種
雜類當知因亦差別如見粟麦等異
知種不同自在天等無差別故當知
非因業有無量差別故受種種身又
諸善人皆信因業受身所以者何是
人常行施戒忍等善法離殺生等諸
不善法故知従業受身又若因業受
身是則可返得眞智故邪智則斷邪
智斷故貪恚等諸煩惱斷諸煩惱斷
故能起後身業亦斷是則可返自在
等因中則不可返以自在等不可斷
故故知従業受身又現見果與因相
似如従麦生麦従稻生稻如是従不
善業得不愛報従善業得愛報自在
等因中無此相似是故業爲身本非
自在等又今現見萬物皆従業生以
惡業故受打捕繫閇鞭杖死等諸
[28-0837a]
成實論卷第九苐十張東
苦善業因緣受名聞利養等樂隨意
愛語者得隨意受報故知従業受身
非自在等又世間人自知万物従業
因生故起稼穡等業亦爲施戒忍等
諸福德業無有閑坐而従自在望所
欲者故知従業得報又若人雖說因
自在等而猶依諸業謂自苦身及受
齋等故知以業爲因又若事不現應隨
他教謂聖人所行一切賢聖皆依戒
等善法知従業因有世間故若離戒
等亦無聖人無有聖教違背業者故
知従業受身又行戒等諸善業故能
成神通變化等事故知以業爲因又
地獄等諸惡趣中瞋惱等多故知由
瞋惱等有諸惡道如樹上見果知樹
是因故知業爲身本又惡道中癡等
力强當知煩惱是惡道因一切不善
皆由癡故又生諸惡道多生善處少
眼見殺等惡行者多行善者少故知
殺等事是惡道因又殺等事善人所
呵棄而不爲善人必知殺等有惡果
故呵棄不爲若知無惡果何故棄耶
又諸善人心若起惡卽勤制止以懼
[28-0837b]
成實論卷苐九苐十一張東惡報
故當知殺等必有惡報若不爾者應
隨意所作是最爲樂則殺可食衆生
奪他財物婬犯他妻是亦皆樂以懼
來世苦故遠離斯事故知従業有身
又修習正智盡有漏業則不受身故
知業是其本又阿羅漢雖有諸有漏
業修正智故業則不集故知業爲身
因身因滅故身亦滅又知四諦故依
諦煩惱永不復起以不起故則無有
身智者如是思惟則欲知四諦故知
業爲身因又若因緣不具則不受身
如地乾種燋則一切牙不生如是識
處地無愛水潤業種爲眞智所燋後
身牙則不生智者知是事故欲乾識
處地燋業種子則勤加精進故知業
是受身因緣業論竟集諦
聚中煩惱論初煩惱相品第一百二十一論者
言巳說諸業諸煩惱今當說垢心行
名爲煩惱問曰何謂爲垢答曰若心
能令生死相續是名爲垢此垢心差
別爲貪恚癡等是垢名爲煩惱亦名
罪法亦名退法亦名隱沒法亦名熱
法亦名悔法有如是等名是垢
[28-0837c]
成實論卷苐九苐十二張東
心修集則名爲使非但垢心生時名
使煩惱名貪恚癡疑憍慢及五見此
十差別有九十八使貪名喜樂三有
亦喜樂無有是名爲貪如經中說欲
愛有愛無有愛無有名斷滅衆生爲
苦所逼欲滅陰身以無爲樂問曰喜
樂是受相非貪相也如經中說今喜
後喜義言今世受樂後亦受樂又說
今憂後憂義言今世受苦後亦受苦
又如天問中言有子則喜佛答有子
則憂如是等答曰貪爲喜分如經中
說受因緣愛樂受中貪使揣食中有
喜有貪喜盡故貪盡當知貪爲喜分
是則無咎何以知之如經中說集諦
者謂渴是也何謂爲渴謂欲得後身
是渴何相謂依止貪欲得種種問曰
若說欲得後身是渴相者何故復說
依止於貪欲得種種答曰更有渴相
若言欲得種種是捻相說欲得後身
是别相說離欲人亦有欲得種種謂
渴欲得水等是非集諦所攝若依止貪
欲得後身是渴名集諦所攝問曰若
渴亦是喜貪亦是喜何故說依止貪
[28-0838a]
成實論卷弟九弟十三張東
耶答日初生名渴増長名貪故言依
止如經中說喜繫世間是故喜卽是
貪又經中說除滅貪憂諸不善法是
中貪卽是喜憂卽是瞋如說瞋爲憂
則知亦說喜爲貪是故十八意行中
不說煩惱但說諸受故知喜分是貪
又凡夫離貪不能受樂離瞋不能受
苦離癡不能受不苦不樂何以知之
第三受中說凡夫人於此受中不知
集不知滅不知味不知過不知出故
於不苦不樂受中無明使使是凡夫
人常不知此五種法故常於不苦不
樂受中爲無明使使無明使者卽是
不知性受行也如是凡夫苦樂心行
亦卽是貪恚又若初來在心名受増
長明了名爲煩惱又下軟心名受卽
此心増上名日煩惱
貪相品第一百二十二
論者言是貪九結中通三界繫名爲
愛於七使中分爲二種欲貪有貪所
以者何有人於上二界生解脫相是
故佛說是處名有有名爲生若無貪
則不生是故別說有貪非但欲貪或
[28-0838b]
成實論卷弟九弟十四張東謂
但欲貪是名煩惱盡欲貪名得解脫
故佛說禪無色中亦有有貪佛示彼
中有微細縛是故別說是貪於十不
善道及四縛中名爲貪欲貪欲名欲
得他物於五蓋及五下分結中名爲
欲欲欲欲名欲於五欲三不善根中
名爲貪不善根貪不善根名能生長
諸不善法是貪若非法名爲惡貪如
刧盜他物乃至取塔寺及衆僧物若
未死衆生欲食其肉若欲婬母女姉
妹師婦出家人乃巳妻非道是名惡
貪若巳物不欲捨是名爲慳卽此貪
若實無功德欲令人謂有是名惡欲
若實有功德欲令人知是名發欲若
欲得多施多物是名多欲若得少施
少物求好無厭名不知足若深著種性
家屬名色財富少壯壽等名爲憍逸
若貪四供養名爲四愛又是貪二種
一欲貪二具貪又有二種一我貪二我
所貪一緣内二緣外上二界貪一向
緣内又有五種一色貪二形貪三觸
貪四威儀語言貪五一切貪又色聲
杳味觸貪名五欲貪又於六觸生愛
[28-0838c]
成實論卷弟九弟十五張東名六
塵貪又於三受中貪樂受中有欲得
貪有守護貪苦受中有不欲得貪有
欲失貪不苦不樂受中有癡貪又此
貪有九分如大因經中說因愛求隨
所欲事如人爲此事所苦則求異事
如說樂者不求苦者多求是貪増長
名求求時若得名爲得愛因得則籌
量是可取是不可取若心決定是名
因籌量故欲愛因欲愛故貪著貪著
名深受貪著因緣取取名爲受因受
生慳因慳守護因守護故備受鞭杖刀
矟等是名九分又有九分是貪隨時
故有上中下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
中中上上下上中上上又此貪世間
分爲十種如見好色初發心言是次
生欲三發願四念五隨學所作六忘
慚愧七常在目前八放逸九狂癡十
悶死是名貪相貪因
品第一百二十三問日
是貪云何生答日若於女色等緣中
生邪憶念若色若形若觸若威儀語
言則貪欲生又若不守護眼耳等門
則貪欲生又於飮食不知節量
[28-0839a]
成實論卷弟九弟十六張東
則貪欲生又親近女色則貪欲生又
受諸樂則貪欲生又以愚癡故貪欲
生於不淨中生淨想故又由惡知識
故貪欲生如淨潔衣以裏垢汙又與
多欲人共事故則貪欲生又於身等
四法生妄憶念則爲貪所牽如圓甁
無制如華無貫又若懈怠不勤修善
則貪欲得便又於非行處行則爲貪
所侵謂婬女沽酒屠兒舎等如鷹鵽
喻又觀不淨等未能壞緣則貪欲得
勢又従久遠來習貪成使是則易生
又於女色等緣憙取相取了取相名
手足面目語言戲笑視瞻啼泣等相
取了名分別男子形狀差別如是取
巳憶念分別則貪欲生又思量心弱
隨逐所緣不能制伏則貪欲生又若
生貪欲忍受不捨則漸増長従下生
中従中生上又於貪欲中但見利味
不知其過則貪欲生又以時節故貪
欲生如舂時等又以方處故貪欲生
如有處所従久遠來多習婬欲又有
隨身故貪欲生如年少無病資生具
足又以力能故貪欲生如服藥等又
[28-0839b]
成實論卷弟九弟十七張東得淨
妙隨意五欲則貪欲生謂見好花池
園林敷榮清冷流泉鮮雲電光香風來扇若聞衆鳥哀聲相和及女人柔軟莊嚴音
聲威儀語言等又以業因緣故貪欲
生如清淨施者則能好喜淨妙五欲
罪人則好不淨又以隨類故貪欲生
如人欲人又深著假名則貪欲生是
人於内生土夫相外生女相及衣服
怨親等相又未得空心内見衆生外
見色等則貪欲生又若貪使未盡愛
緣現前於中生邪憶念如是等因緣
則貪欲生貪過品第一百二十四問
曰貪欲有何過故欲斷耶
答曰貪欲實苦凡夫顚
倒妄生樂想智者見苦見苦則斷又
受欲無厭如飮鹹水隨増其渴以増
渇故何得有樂又受欲故諸惡幷集
以刀杖等皆由貪故又經說貪罪輕
而難捨於瞋恚故名爲輕罪其實是
重又貪爲後身因緣如說愛因緣取
乃至大苦聚集又說苦因爲愛又說
比丘應深思惟所有諸苦何由而有
當知皆以身爲因緣
[28-0839c]
成實論卷弟九弟十八張東身因
於愛又說揣食中有喜有貪是故識
於中生當知愛爲受身因緣又是貪
常於不淨中行如女人等是女人身
心不淨如糞塗毒蛇能螫能汙又此
貪欲常癡中行如經中說譬如狗齩
血塗枯骨唌唾合故想謂爲美貪者
亦爾於無味欲中邪倒力故謂爲受
味又如叚肉等七種譬喻有入或於
去來事中而生貪欲故知常癡中行
又衆生以貪欲因緣樂少苦多所以
者何如富貴處少散壞時多又愛欲
者爲樂因故備受諸苦謂求時苦守
護時苦用時亦苦如稼穡商賈征伐
仕進等是求時苦守時恐怖畏失故
苦現在無厭故苦又歡愛會少別離
苦多故知欲爲多過又如佛說愛欲
有五種患一味少過多二諸結熾盛
三至死無厭四聖所呵棄五無惡不
造又此貪欲常令衆生順生死流遠
離泥洹有如是等無量過患當知欲
爲多過又諸煩惱生皆因於貪如貪
身故起諸煩惱又愛使不拔則數數
受苦如毒樹不伐則常害人又
[28-0840a]
成實論卷苐九苐十九張東貪能
令衆生荷負重擔又經中說貪愛爲
繫如黑白牛自不相繫但以繩繫如
是眼不繫色色不繫眼貪欲於中繫
若緣是繫則無得解脫又經中說衆
生爲無明所蓋愛結所繫徃來生死
無有本除又經說貪斷故色斷乃至
識斷此貪以無常等觀故斷斷此貪
欲則心得解脫色貪斷則無色無色
則苦滅乃至識亦如是故知貪欲爲
堅固縛又貪欲如賊而衆生不見其
惡又貪欲常於軟美門中行故名深
惡又衆生心喜起貪欲乃至蚊蟻皆
於飮食婬欲中起又此貪欲種種因
緣能縛人心謂父母兄弟姉妹妻息
及財物等又衆生以飮食婬欲等貪
欲覆心則能受生若貪禪定則生上
界又此貪欲能爲和合一切世間所
樂各異貪欲和合猶如乾沙得水相
著又生死中以貪愛爲味如說色中
味著謂因色生若喜若樂若無貪則
不味不味則能速斷生死又此貪欲
與解脫相違所以者何衆生皆以貪
著欲樂禪定樂故不樂解脫又
[28-0840b]
成實論卷苐九苐二十張東
隨斷貪分卽變爲樂如說隨所離欲
轉得深樂又說若欲得諸樂當捨一
切欲捨一切欲故得畢竟常樂若欲
得大樂當捨離少樂捨離少樂故能
得無量樂又說智者更無別利如離貪
愛心隨心離貪愛則滅諸苦惱又此
貪欲違害善法所以者何深貪著者
則不顧戒及種姓教法威儀名聞不
愛教化不見衰患不觀罪福如狂如
醉不知好醜亦如盲人不見福利如
說貪欲不見利貪欲不識法猶盲闇
無智以不除貪故又說貪欲爲大海
無邊亦無底波浪旋澓深惡虡及羅
刹如是諸嶮難無人能度者但住淨
戒舡得正見風力佛爲大舡師能示
諸正道如所說修行是者則能度又
諸煩惱中無有想分別味如貪欲者
又此貪欲最爲難斷如經中說二願
難斷一得二壽問曰貪欲有如是過
云何當知貪欲者相答日多貪欲者
喜樂女色及花香瓔珞伎樂歌儛到
婬女家飮食聚貪憙大衆集及諸戲
具憙隨愛語心常歡喜面色和澤先
[28-0840c]
成實論卷苐九苐二十一張東意問
訙含笑諸言難忿易悦多憐愍心身
體便疾性多躁動自深著身如是等
名多貪欲相是相皆與繫性相順是
故難斷又一切貪欲究竟皆苦所以
者何所貪愛事必當離散離散因緣
必有憂苦如說天人皆樂色貪色喜
色著色是色壞時憂悲心悔受想行
識亦如是又佛於處處經中說種種
喻呵此貪欲謂能害慧命故說爲毒
在心卽苦故名爲刺能斷善根故名
爲力能燒身心故說爲火能生諸苦
故名爲怨従心中生故名内賊以難
拔故名爲深根能汙名聞故名淤泥
障善道故名日妨礙内疼惱故名箭
入心起諸惡故名不善根注生死海
故名爲河刧盜善財故名爲賊貪欲
有如是等無量過患是故應斷斷貪
品第一百二十五問日
貪欲有如是過當云何斷答日以不
淨觀等遮無常觀等斷問日有人覺
無常故更増貪欲此事云何答日若
人能知一切無常則無貪欲如經中
說善修無常想故則能破壞一
[28-0841a]
成實論卷苐九苐二十二張東切欲
貪色無色貪一切戲掉憍慢無明又
若人能見世間皆苦苦因緣貪此貪
則斷又若人常念我必應受生老病
死是貪則斷又若得淨樂則捨不淨
樂如得初禪則捨欲愛又見貪欲過
是則能斷過如先說又多聞等慧増
長故能斷貪欲以智慧性破煩惱故
又善因緣具足則貪欲斷謂淨持戒
等十一定具後道諦中當說又色智
等法智等諸方便佛爲大醫諸同學
爲給使正法爲藥自如說行爲將息
則貪欲病斷如有知病人三事具足
病則時愈問日如經中說以不淨除
貪法何故說不淨等及無常等耶答
日一切佛法皆爲破諸煩惱然各有
勝力初以不淨遮貪後以無常智斷
又以不淨除麤貪欲是多人所知貪
使細故以無常斷又但一經中作如
是說諸經中亦說餘法能斷如是因
緣則貪欲斷瞋恚
品第一百二十六論者
言瞋恚相者若瞋此人欲令失滅願
使他人打縛殺害一向棄捨永
[28-0841b]
成實論卷苐九苐二十三張東不欲
見是瞋名波羅提伽義言重瞋有瞋
但欲毁罵鞭打他人名違欣婆義言
中瞋有瞋不欲捨離或従憎愛妻子
中生名拘盧陀義言下瞋有瞋常染
汙心名爲摩叉義言不報恨有瞋在
心不捨要欲還報名憂波耶呵義言
報恨有瞋急執一事種種教誨終不
欲捨如師子渡河取彼岸相至死不
轉名婆羅陀含義言專執有瞋見他
得利心生嫉妬名爲伊沙有瞋常憙
諍訟心口剛强名三藍披義言忿諍
有瞋若師長教戒而返拒逆名頭和
遮義言佷戾有瞋若得少許不適意
事則心惱乱名阿羼提義言不忍有
瞋言不柔軟常憙頻蹙不能和顏先
意語言名阿婆詰略義言不悦有瞋
於同止中常憙罵詈名阿搔羅沽義
言不調有瞋以身口意觸惱同學名
爲勝耆義言惱觸有瞋常憙彈呵好
呰毁物名登單那他義言難可是瞋
二種或因衆生或不因衆生因衆生
名爲重罪又上中下分別九品又因
九惱分別爲九無事撗瞋是爲
[28-0841c]
成實論卷苐九苐二十四張東
第十是名瞋相問日瞋云何生答日
従不適意苦惱事生又不能正知苦
受性故則瞋恚生或従呵罵鞭打等
生或與惡人同事則瞋恚生如屠獦
師等或智力劣弱故瞋恚生如樹枝
条爲風所動或久集瞋使乃至成性
故瞋恚生或従屠獦毒蛇中來故瞋
恚生或憙念他過故瞋恚生如九惱
中說或隨時節故瞋恚生如十歲人
等或以種類故瞋恚生如毒蛇等或
以方處故瞋恚生如康衢國等又先
說貪生因緣與此相違則瞋恚生又
計我心憍慢熾盛及深著物如是等
緣則瞋恚生問日是瞋有何等過答
日經中說瞋爲重罪於貪欲故名爲
易解而實難解但不如貪久隨逐心
又瞋爲兩惱先自燒惱而後燒人又
瞋定爲地獄以従瞋起業多墮地獄
故又瞋能壞善福謂施戒忍是三皆
従慈等生瞋與慈相違故名能壞又
従瞋起業皆受惡名又従瞋起業後
皆心悔又瞋恨者無憐愍故名日凶
暴衆生常苦而復瞋惱如瘡加火又
[28-0842a]
成實論卷苐九苐二十五張東經
中自說瞋過謂多瞋者形色醜陋臥
覺不安心常怖畏人所不信等問日
多瞋恚者有何等相答曰心口剛强
常不歡悦頻蹙難近面色不和易忿
難解常憙恚恨憙於諍訟嚴飾兵器
朋黨惡友憎惡善人爲人麤獷不諦
思慮少於慙愧有如是等名瞋恚相
是相皆爲憎惡他人是故應斷問日
當云何斷答日常修慈悲喜捨瞋恚
則斷又見瞋過患是則能斷又得眞
智瞋恚則斷又以忍力故瞋恚則斷
問日何謂忍力答曰若能忍他呵罵
等苦是人得善法福亦不得従不忍
生惡是忍辱力又行忍者名爲沙門
以忍辱爲道初門故沙門法者怒不
報怒罵不報罵打不報打又若比丘
能忍則應出家法又瞋恚者非出家
人法出家人法忍辱是也又若比丘
形服異俗而瞋心同則非所冝又若
行忍者則爲巳具慈悲功德又修忍
者能成自利所以者何爲瞋恚者欲
惱害人而返自害所有身口加惡於
人自所得惡過百千倍故知瞋爲
[28-0842b]
成實論卷苐九苐二十六張東大自
損減是故智者欲令自他得免大苦
及大罪者應當行忍問日云何能忍
呵罵等苦答日若人善修無常了逵
諸法念念生滅罵者受者皆念念滅
是中何處應生瞋也又善修空心故
能忍辱作如是念諸法實空誰是罵
者誰受罵者又事若實則應忍受我
實有過前人實語何故瞋耶若事不
實彼人自當得妄語報我何故瞋又
若聞惡罵當作是念一切世間皆隨
業受報我昔必當集此惡業今應償
之何故瞋耶又若聞惡罵當自觀其
過由我受身身爲苦器故應受罵又
行忍者作如是念万物皆従衆因緣
生是惡罵苦従耳識意識音聲等生
我於此中自有二分他人唯有音聲
是則我罪分多何故瞋耶又我於此
聲取相分別故生憂惱卽是我各又
忍辱者不各他人所以者何是瞋等
過非衆生咎衆生心病發故不得自
在如治鬼師治鬼著者但瞋於鬼不
瞋病人又是人勤行精進貪集善法
故不計他語又念諸佛及衆賢
[28-0842c]
成實論卷苐九苐二十七張東聖尙
不免罵如巧罵婆羅門等種種罵佛
如舎利弗等爲婆羅門加諸毁辱何
况我等薄福人耶又作此念世間多
惡不奪我命巳爲大幸况打罵耶又
作是念此惡罵等於我無苦易可忍
受如佛教比丘若鐵鋸解身尙應忍
受何况罵耶又此行者常厭生死若
得毁罵則證驗明了轉増厭離捨惡
行善又是人知不忍辱後受苦報作
如是念寧受輕罵勿墮地獄又是人
深懷慙愧我爲大人世尊弟子修行
道者云何當起所不應作身口業耶
又聞行忍菩薩及帝釋等所得忍力
是故能忍無明
品第一百二十七論者
言隨逐假名名爲無明如說凡夫隨
我音聲是中實無我無我所但諸法
和合假名爲人凡夫不能分別故生
我心我心生卽是無明問日經中佛
說不知過去世等名爲無明何
故但說我心是耶答日是過去等中
多人錯謬故說是中不知名爲無明
又經中解明名義謂有所知故名爲
[28-0843a]
成實論卷苐九苐二十八張東
明知何等法謂色陰無常如實知無
常受想行識陰無常如實知無常與
明相違名爲無明然則不眀如實故
名無明問日若不明如實名無明者
木石等法應名無明以不明如實故
答日不然木石無心不能分別過去
世等無明能分別故不同木石問日
無明名無法如人目不見色無不見
法是故但明無故名爲無明無別法
也答日不然若無無明於五陰中妄
計有人及凡石中生金想者名爲何
等故知邪分別性名無明非明無故
名無明也又従無明因緣有諸行等
相續生若無法者云何能生問日若
非明名無明者今但除明一切諸法
盡是無明是故不以一法名爲無明
答日是無明自相中說不說餘法如
言不善卽說不善體不說無記無明
亦爾又雖禀人形無人行故說名非
人如是此明雖有分別不能實知故
說無明木石不爾問日若說無色無
對無漏無爲皆是餘說無明何故不
如是耶答日或有此理不善等中則
[28-0843b]
成實論卷苐九苐二十九張東不
如是問日有人言但以明無故名無
明如室無光明則名爲闇答日世間
有二種語或明無故說名無明或邪
明故說名無明明無故說無明者如
世間言盲不見色聾不聞聲邪明故
說無明者如夜見杌樹生人想見人
生杌樹想又若人不能實知是事故
名不知又邪心名煩惱是諸行因緣
阿羅漢斷故無有無明因緣諸行若
非明名無明者今阿羅漢無佛法中
明應名無明若有無明非阿羅漢當
知別有無明體性邪心是也是邪是無明
分爲一切煩惱所以者何一切煩惱
皆邪行故又一切煩惱覆蔽人心皆
爲盲冥如說貪欲不見法貪欲不見
福能受此貪者皆名爲盲冥恚癡亦
如是又従一切煩惱生諸行而經中
說従無明生行故知一切煩惱皆名
無明又不見空者常有無明但垢無
明是諸行因緣又邪明故說無明未
見空者常是邪明故知無明分爲一
切煩惱問日無明云何生答日若聞
思邪因則無明生如有陀羅驃有
[28-0843c]
成實論卷苐九苐三十張東有
分者有精神諸法不念念滅無有後
身音聲及神是常草木等有心欲成
如是等邪執則無明生或従邪因故
無明生謂親近惡友聽聞邪法邪念
邪行是四邪因故無明生又生餘煩
惱因緣皆是生無明因又従無明故
無明生如従麦生麦従稻生稻如是
隨計衆生則無明生又經中說従邪
念因緣則無明生邪念卽是無明別
名謂見有人先生人念後明了故名
爲無明是二先後相助相生如従樹
生果従果生樹問日無明有何等過
答日一切衰惱皆由無明所以者何
従無明生貪等煩惱従煩惱起不善
業従業受身受身因緣得種種衰惱
如經中說謂無明所覆愛結所繫受
諸有身又師子吼經中說諸取皆以
無明爲本又偈說所有諸惡處若今
世後世皆無明爲本故従貪欲起
一切煩惱過皆由無明有以従無明
生一切煩惱故凡夫以無明故受五
陰不淨無常苦空無我何有智者受
此諸苦又正思惟故能捨五陰如
[28-0844a]
成實論卷苐九苐三十一張東經中
說若知我心是邪顚倒則不復生故
知以無明因緣故縛明因緣故解又
世間衆生以無明力故貪求少味不
見多過如蛾投火如魚呑鈎衆生亦
爾現貪少味不顧多過又外道經典
所生邪見說無罪福等皆是無明又
諸惡道皆因不善不善皆是無明又
邪見起業多墮地獄邪見皆由無明
故生又佛爲世尊一切智人三界大
師眞淨行者及聖弟子等諸入道輩
不能別知如眞寶珠盲者棄之此皆
無明過也又一切衆生所有衰惱敗
壞等事皆由無明一切利益成就増
長皆由於明若増長無明究竟必墮
阿鼻地獄如刧初人不知味是虛妄
而生貪著故失色力壽命等事當知
皆由無明忘失諸利又此無明但眞
智斷貪等不爾又貪心中無恚恚心
中無貪無明在一切心中及不修慧
人無明常在心中又諸煩惱中無明
最强如經中說無明罪重亦難除解
又無明是十二因緣根本若無無明
則諸業不集不成何以知之諸
[28-0844b]
成實論卷苐九苐三十二張東
阿羅漢無衆生相無無明故諸業不
能集成業不集故識等諸分不能復
生故知無明是諸苦本又現見貪著
此不淨身亦於無常中生常想猶若
空捲以誑小兒亦如幻師能現前誑
人令見土爲金又俗言愚人現以罪
加而可以言誑世間亦爾眼見不淨
而爲其所誑又諸心法念念盡滅取
相故生色滅盡巳癡故取相於聲等
中亦復如是是故難解此皆無明之
過問日多無明人有何等相答日是
人於畏處不畏憙處不憙憎惡善人
變樂惡人倒取人意常憙返戾堅執
邪事少於慙愧不顧嫌疑不能悦彼
亦自難悦不能親附亦難親近愚騃
無識好弊垢衣樂處黑闇及不淨處
自大自責憙輕篾人不以道理自顯
功德過不知過利不識利不好淨潔
亦無成儀拙於語言常憙恚恨僻取
他教而深貪著學誦難得旣得易失
設有所得不能解義設有所解卽復
邪僻如是等相皆由無明故知無明
有無量過是故應斷問日當云何斷
[28-0844c]
成實論卷苐九苐三十三張東答日
善修眞智則無明斷問日知陰界等
亦名眞智經中何故說無明藥者若
因緣若因緣觀答日諸外道輩多於
因物中謬因中謬故說自在天等爲
世間因物中謬故說有陀羅驃有有
分等觀因緣法此二則斷問日因緣
名無明藥何故二種說耶答日欲攝
餘智故若觀陰界入等亦破無明但
重無明名邪見邪見以因緣斷故二
種說貪恚亦如是又世間多於甁等名
字中謬如聞甁名則心生疑爲色等
是甁爲離色更有甁取如是爲五陰
是人爲離五陰更有人耶若心決定
則墮二邊所謂斷常身卽是神異身
異神亦如是若人知甁従衆緣生
因色香味觸成如是色等諸陰爲人
能如是知則能捨離従名生癡是名
字能覆諸法實義如天問經說名勝
一切法更無能過者是名字一法諸
法皆隨又說見世間集則滅無見見
世間滅則滅有見又說諸行相續故
說五陰生死此皆無明過患觀因緣
則滅又經中說若八見因緣是
[28-0845a]
成實論卷第九第三十四張東
人卽見法若見法卽見佛如是若人
能斷従名生癡是人則實見佛不隨
他教是故以正智故則無明盡正知
因緣法故能得正智又略說八万四
千法藏中所有智慧皆除無明以無
明是一切煩惱根本亦助一切煩惱
故如是因緣則無明斷
成實論卷第九
甲辰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彫造
[28-0845b]
成實論卷第十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