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0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唐-五百大阿羅漢 (TKD)


[26-0247a]


涅槃當言學耶无學耶非學非无學
耶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前雖
說有二種涅槃界而未說涅槃爲是
學爲无學爲非學非无學今欲說之
復次爲止他宗顯正義故謂或有執
涅槃有學有无學有非學非无學如
犢子部爲遮彼執顯涅槃唯是非學
非无學故作斯論涅槃當言學耶无
學耶非學非无學耶答涅槃應言非
學非无學學无學義不相應故謂爲
異果明了進修故名爲學進修滿足更
无異果可爲進修是學種類而非卽
彼故名无學涅槃於此二義倶无故
名非學非無學有作是說涅槃有學
有无學有非學非无學如犢子部彼
作是說涅槃自性有三種相一學二
無學三非學非无學云何學謂學得
諸結斷得獲觸證云何无學謂無學
[26-0247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二張惻
得諸結斷得獲觸證云何非學非無
學謂有漏得諸結斷得獲觸證彼說
有過如何涅槃三得得故便有三相
一法不應有三種體相卽體故爲止
彼說故作是言於此義中涅槃但應
言非學非无學謂於此論无倒義中
但應說言涅槃唯是非學非无學性
相常住无變易故此中論主齊此應
止若作餘說唐捐其功有說此中應
作餘說問答決擇理更顯故謂應理
論者辨分別論者所說有過顯自无
失分別論者所說有二一說涅槃先
是非學非无學後轉成學先是學後
轉成无學先是无學復轉成學二說
涅槃有三種謂學者常是學无學者
常是无學非學非无學者常是非學
非无學若對前說釋此文者而汝說
涅槃有學有无學有非學非无學耶
者是應理論者問重定前宗若不定
他宗說他過失則不應理答如是者
是分別論者答我說涅槃轉變不定
可有三種故言如是汝何所欲諸先
以世俗道永斷欲貪瞋恚得非學非
[26-0247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三張惻
无學離繫得彼於四諦未得現觀修
習現觀得現觀巳證不還果轉成學
耶者是應理論者問彼修行者先是
異生今轉成學或離繫得轉起學耶
答如是者是分別論者答述前所問
於理無違故言如是又汝何所欲諸
先以世俗道永斷欲貪瞋恚得非學
非无學離繫得後證不還果時卽彼
離繫應轉成學者是應理論者詰彼
所宗恐彼非理印述尋復以理難言
若彼今時轉成學者先應是學體常
住故未證不還果未有學得巳名爲
學不應正理汝何所欲阿羅漢向學
諸結斷證阿羅漢果彼轉成无學耶
者是應理論者問彼修行者先是學
今轉成无學或離繫得轉起无學耶
答如是者是分別論者答述前所問
於理无違故言如是又汝何所欲阿
羅漢向學諸結斷證阿羅漢果時卽
彼結斷應轉成无學者是應理論者
詰彼所宗恐彼非理印述尋復以理
難言若彼今時成无學者先應是无
學體常住故未證阿羅漢果无无學
[26-0248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第三十三卷第四張惻孝之
得巳名無學不應正理汝何所欲諸
阿羅漢无學結斷退阿羅漢果時彼
轉成學耶者是應理論者問彼修行
者先是無學今轉成學或離繫得轉
起學耶答如是者是分別論者答述
前所問於理无違故言如是又汝何
所欲諸阿羅漢无學結斷退阿羅漢
果時卽彼結斷應轉成學者是應理
論者詰彼所宗恐彼非理印述尋復
以理難言若彼今時轉成學者先應
是學體常住故未退阿羅漢果无有
學得巳名爲學不應正理若對後說
釋此文者而汝說涅槃有學有无學
有非學非无學耶者是應理論者問
重定前宗若不定他宗說他過失
則不應理答如是者是分別論者答
我說涅槃體類差別定有三種故言
如是汝何所欲諸先以世俗道永斷
欲貪瞋恚得非學非无學離繫得彼
於四諦未得現觀修習現觀得現觀
巳轉成學耶者是應理論者問彼修行者先
是異生今轉成學或離繫得轉起學
耶答如是者是分別論者答述
[26-0248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五張惻
前所問於理无違故言如是又汝何
所欲諸先以世俗道永斷欲貪瞋恚
得非學非无學離繫得後證不還果
時卽彼離繫應轉成學者是應理論
者難汝說涅槃隨學得成學今旣有
學得應轉成學若彼今時轉成學者
先應是學體常住故者是分別論者
反詰通難我說涅槃學者常是學故
未證不還果未有學得巳名爲學不
應正理者是應理論者通彼所詰重
成前難謂先未證不還果時未有學
得得順五下分結斷彼結斷可不名
學今旣有學得得彼結斷何故不名
學若有學得不名學者不應言涅槃
隨學得說學汝何所欲阿羅漢向學諸
結斷證阿羅漢果彼轉成无學耶者
是應理論者問彼修行者先是學今
轉成無學或離繫得轉起无學耶答
如是者是分別論者答述前所問
理无違故言如是又汝何所欲阿羅
漢向學諸結斷證阿羅漢果時卽彼
結斷應轉成无學者是應理論者難
汝說涅槃隨無學得成无學今旣有
[26-0248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第六張惻大
能无學得應轉成無學若彼今時成
无學者先應是无學體常住故者是分
別論者反詰通難我說涅槃無學者
常是无學故未證阿羅漢果无无學
得巳名無學不應正理者是應理論
者通彼所詰重成前難謂先未證無
學果時无无學得得一切結斷彼結
斷可不名无學今旣有無學得得彼
結斷何故不名无學若有無學得不
名無學者不應言涅槃隨無學得說
无學汝何所欲諸阿羅漢无學結斷
退阿羅漢果時彼轉成學耶者是應
理論者問彼修行者先是無學今轉
成學或離繫得轉起學耶答如是者
是分別論者答述前所問於理無違
故言如是又汝何所欲諸阿羅漢無
學結斷退阿羅漢果時卽彼結斷應
轉成學者是應理論者難汝說涅槃
隨學得成學今旣有學得應轉成學
若彼今時轉成學者先應是學體常
住故者是分別論者反詰通難我說
涅槃學者常是學故未退阿羅漢果
无有學得巳名爲學不應正理者是

[26-0249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七張惻*理
論者通彼所詰重成前難謂先未退
無學果時未有學得得見所斷及修
所斷一分結斷彼結斷可不名學今
旣有學得得彼結斷何故不名學若
有學得不名學者不應言涅槃隨學
得說學復次有別誦言汝說涅槃唯
是非學非無學耶餘如前誦若依此
誦應作是說此中具有問答難通謂
分別論者問應理論者答分別論者
難應理論者通汝說涅槃唯是非學
非无學耶者是分別論者問重定前
宗若不定他宗說他過失則不應理
答如是者是應理論者答我說涅槃
唯是非學非无學稱理順經故曰如
是汝何所欲諸先以世俗道永斷欲
貪瞋恚得非學非无學離繫得彼於
四諦未得現觀修習現觀得現觀巳
證不還果轉成學耶者是分別論者
問義如前釋答如是者是應理論者
答義如前釋又汝何所欲諸先以世
俗道永斷欲貪瞋恚得非學非無學
離繫得後證不還果時卽彼離繫應
轉成學者是分別論者難如有爲
[26-0249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八張惻
法與得相似旣有學得得彼離繫卽
彼離繫應轉成學若彼今時轉成學
者先應是學體常住故者是應理論
者通諸有爲法轉變不定及有作用
可隨得說涅槃常住无有作用不隨
得變若今時是學先亦應是學恐彼
非理印述尋復以理難言未證不還
果未有學得巳名爲學不應正理此
中二文前遮涅槃轉變者說後遮涅
槃決定者說倶顯涅槃體常住故唯
是非學非無學性不應名學汝何所
欲阿羅漢向學諸結斷證阿羅漢果
彼轉成無學耶者是分別論者閒義
如前釋答如是者是應理論者答義
如前釋又汝何所欲阿羅漢向學諸
結斷證阿羅漢果時卽彼結斷應轉
成無學者是分別論者難如有爲法
與得相似旣有无學得得彼結斷卽
彼結斷應轉成无學若彼今時成無
學者先應是无學體常住故者是應
理論者通諸有爲法轉變不定及有
作用可隨得說涅槃常住無有作用
不隨得變若今時是无學先亦應是
[26-0249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第九張惻卞宣
无學恐彼非理印述尋復以理難言
未證阿羅漢果无无學得巳名無學
不應正理此中二文前遮涅槃轉變
者說後遮涅槃決定者說倶顯涅槃
體常住故唯是非學非无學性不應
名无學汝何所欲諸阿羅漢無學結
斷退阿羅漢果時彼轉成學耶者是
分別論者問義如前釋答如是者是
應理論者答義如前釋又汝何所欲
諸阿羅漢无學結斷退阿羅漢果時
卽彼結斷應轉成學者是分別論者
難如有爲法與得相似旣有學得得
彼結斷卽彼結斷應轉成學若彼今
時轉成學者先應是學體常住故者
是應理論者通諸有爲法轉變不定
及有作用可隨得說涅槃常住无有
作用不隨得變若今時是學先亦應
是學恐彼非理印述尋復以理難言
未退阿羅漢果无有學得巳名爲學
不應正理此中二文前遮涅槃轉變
者說後遮涅槃決定者說倶顯涅槃
體常住故唯是非學非无學性不應
名學
[26-0250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十張惻
復次涅槃不應先是非學非无學乃
至廣說問何故復作此論答欲令前
所說義得明了故謂前來雖廣分別
而義意未甚明了今欲略說他宗有
過自宗无失故作斯論復次涅槃不
應先是非學非無學後轉成學先是
學後轉成无學先是無學復轉成學
者遮說涅槃轉變不定有三種者意
若尒涅槃隨得變易應无常故不應
正理又涅槃不應有學有无學有非
學非无學者遮說涅槃體類差別有三
種者意若
爾涅槃隨位差別有雜乱故不應正
理謂異生位具三得一至有學位具
三得二至无學位亦具三種若具得
三應有學得若唯得二應非具足得
涅槃者若无學位以无學得惣得三
種有學等位應亦如是則不應言學
得諸結断名學无學得諸結斷名无
學有漏得諸結斷名非學非无學若
言諸位雖各具三而隨得故各但名
一是則涅槃隨得轉變應如前說有
无常過是故此說亦不應理若如
[26-0250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十一張惻
是者應成三分諸法不決定故應有
雜乱是則不應施設諸法性相決定
者惣以正理破前二說謂分別論者
一說涅槃隨位不定一說涅槃三種
性定是則涅槃體有常有无常故成
二分復次彼後所說亦隨能得有轉變義轉變
非一故名爲二若不隨得而轉變者
如何可說涅槃有三若一涅槃隨得轉
變則一切法皆應不定若不決定應
有雜乱若有雜乱不應施設常无常
等性相決定佛亦不說涅槃有學有
无學性者惣引聖教破前二說謂契
經中曾不說涅槃有學有無學故彼
所說決定非理雖無處說涅槃唯非
學非无學而與學无學義不相應故
定是非學非無學性以涅槃恒是非
學非无學諸法決定無有雜乱恒住
自性不捨自性涅槃常住无有變易
是故涅槃但應言非學非无學者旣
說他宗有過失巳顯自所宗无諸過
失以涅槃唯一種故諸法性相決定
无有雜乱涅槃常住无有變易其理
善成此中得義如後定藴
[26-0250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十二張惻得
*得納息中當廣分別
如契經說彼成就无學戒藴定藴慧
藴解脫藴解脫智見藴乃至廣說問
何故作此論答爲廣分別契經義故
如契經說彼成就无學戒藴乃至廣
說契經雖作是說而不廣分別云何
無學戒藴乃至解脫智見藴彼是此
論所依根本彼所不分別者今悉應
分別之復次前說道果而未說道今
欲說之復次前說無爲阿羅漢果未
說有爲阿羅漢果今欲說
之復次前說涅槃未說菩提今欲說
之故作斯論問亦有成就學藴或非
學非无學藴契經何故不說答應說
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復次是佛
世尊爲諸弟子簡略之說復次是佛
世尊就勝而說謂諸法中无學法勝
諸有情中無學有情勝是故偏說復
次是佛世尊稱譽長子故作是說謂
佛或時稱譽長子或時稱譽中子或
時稱譽幼子或時稱譽長子者
如伽他說阿羅漢最樂以永斷渴愛亦
永斷諸慢壞
裂无明網
[26-0251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十三張惻
*或時稱譽中子者如佛稱譽七善士
趣或時稱譽幼子者如池喻經讃預
流果今稱譽長子故唯說无學復次
若有戒藴非惡戒所壞定藴非散乱
所擾慧藴非惡慧所覆解脫藴非煩
惱所乱解脫智見藴非無明所蔽者
此中說之學及非學非无學藴無如
是義是故不說云何無學戒藴答無
學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謂契經說
無學支中正業卽此中身律儀正語
卽此中語律儀正命卽此中命清淨
經說此三惣名戒藴問離身語業無
別正命云何此中建立三種答以黑
白二法相對建立故謂前七不善業
道中瞋癡所起身業名邪業瞋癡所
起語業名邪語貪所起身語業名邪
命邪活命故遠離此三名正業正語
正命有說若爲活命故作戲樂事起
不善身語業名邪命若爲餘事故起
不善身語業名邪業邪語遠離此三
名正命等有說若爲活命故作醫呪
事起不善身語業名邪命若爲餘事
起不善身語業名邪業邪語遠離此
[26-0251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十四張惻
三名正命等有說若由四種愛故起
不善身語業名邪命若由餘事起不
善身語業名邪業邪語遠離此三名
正命等有說若由諂誑等五起不善
身語業名邪命若由餘事起不善身
語業名邪業邪語遠離此三名正命
等有說遮罪身語業名邪命性罪身
語業名邪業邪語遠離此三名正命
等有說加行後起不善身語業名邪
命根本業道不善身語業名邪業邪
語遠離此三名正命等問云何此藴
名曰尸羅答尸羅者是清涼義遠離
破戒熱惱事故復次尸羅者是習學
義於三學中此在初故如說持戒故
无悔乃至廣說无學相續中无漏身
語業名無學戒藴云何無學定藴答
无學三三摩地謂空无願无相問定
體唯一謂心所法中三摩地云何建
立三種差別荅以近對治三種障故
謂空三摩地近對治有身見無願三
摩地近對治戒禁取無相三摩地近
對治疑復次行相別故謂空三摩地
三行相倶卽空非我无願三摩地十
[26-0251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十五張惻*行
相倶卽苦非常集道各四無相三摩
地四行相倶卽緣滅四復次以三事
故一以對治故二以意樂故三以所
緣故以對治故建立空三摩地謂非
我行相對治我見空行相對治我所
見如我見我所見巳見巳所見五我
見十五我所見亦尒復次非我行相
對治我愛空行相對治我所愛如我
愛我所愛我慢我所慢亦尒以意樂
故建立無願三摩地謂諸賢聖由意
樂故不願有及聖道所以者何以諸
賢聖由意樂故不願流轉及藴世苦
聖道依流轉及藴世苦故亦不願緣
道行相雖非不願而意樂故立無願
名問聖者何故修聖道耶答爲涅槃
故謂除聖道更无異法能得涅槃故
修習之非本意樂以所緣故建立無
相三摩地謂滅諦中无有十相故名
無相五塵男女三有爲相說名十相
復次以滅諦中无上中下及藴世相
故名无相滅四行相此爲所緣故名
无相云何無學慧藴答无學正見智
此誦爲善有異誦言无學八智謂
[26-0252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十六張惻
四法類彼誦太惣盡無生智亦此攝
故有別誦言无學作意相應極簡擇
法最極簡擇廣說乃至毗鉢舎那復
有誦言无學智見明覺現觀彼亦大
惣盡無生智亦此攝故云何无學解
脫藴答无學作意相應心巳勝解今
勝解當勝解謂盡无生无學正見相
應勝解此藴所攝故非无爲解脫謂
一切法中二法名解脫一者擇滅卽
无爲解脫二者勝解卽有爲解脫於
境自在立解脫名非謂離繫云何无
學解脫智見藴答盡智无生智問何
故此二智名解脫智見藴答解脫身
中獨有此故最能審決解脫事故无
學慧藴與解脫智見藴有何差別答
無學苦集智是无學慧藴緣繫縳法
故無學滅道智是無學解脫智見藴
緣解脫法故復次无學苦集滅智是
无學慧藴此緣有漏無爲解脫不緣
緣解脫无漏智故无學道智是无學
解脫智見藴此緣无漏有爲解脫亦
緣緣解脫无漏智故復次無學苦集
道智是无學慧藴不緣離繫法故無
[26-0252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十七張惻
*學滅智是无學解脫智見藴緣離繫
法故是謂差別者是謂世俗麤相差
別若說勝義眞實差別應如前說謂
无學正見智是无學慧藴盡智无生
智是无學解脫智見藴復次對治邪
慧是无學慧藴對治无知是无學解
脫智見藴復次若慧猛利推求尋覓
加行不息是无學慧藴若慧不猛不
利不推不求不尋不覓加行止息是
无學解脫智見藴如是五藴界者非
三界繫地者戒藴在六地謂四靜慮未至
中間餘四藴在九地謂前六地下三
无色問如是五藴有上中下品差別
不答一相續中无此差別異相續有
謂佛上品獨覺中品聲聞下品復次
利根者上品中根者中品鈍根者下
品有爲功德雖有无量此五最勝故
立爲藴如世
尊說苾芻當知唯一究竟無別究竟
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爲欲分
別契經義故如契經說唯一究竟无
別究竟雖作是說而不分別爲是勤
勇究竟爲是事成究竟經是此
[26-0252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十八張惻
論所依根本彼不說者今欲說之故
作此論問究竟有二如何言一脅尊
者言此二究竟一一唯一故說一言
謂唯有一勤勇究竟无別有餘勤勇
究竟及唯有一事成究竟无別有餘
事成究竟如世尊說唯有一諦無
別第二彼亦一一唯有一種故說一言
謂唯有一苦諦无別第二苦諦乃至
唯有一道諦无別第二道諦此亦如
是故說一言有作是說爲遮外道邪
道邪解脫故說一言謂諸外道妄執
種種露形自餓臥灰服氣隨日而轉
或唯服水噉菓食糞著糞掃衣臥木
礫石投巖赴火行牛等行以爲眞道
佛爲遮彼作如是言彼是邪道愚人
所習眞道唯一无別第二眞道卽是
勤勇究竟又諸外道妄執種種無身
无邊意淨聚世窣堵波等爲眞解脫
佛爲遮彼作如是言彼是生處非眞
解脫眞解脫唯一謂事成究竟有餘
師說唯有一勤勇究竟能斷生死因
唯有一事成究竟能捨生死苦故說
一言非无二種或有說者究竟唯一
[26-0253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十九張惻*謂
事成究竟爲證此故修勤勇究竟故
說究竟唯一无二復有說者外道各
於自所宗處起究竟想佛爲遮彼作
如是言惡說法中无眞究竟愚人所
習不能永離貪瞋癡故善說法中有
眞究竟智人所習能永出離貪瞋癡
故或復有說非佛欲顯眞究竟故說
唯一言但爲顯示外道過失謂諸外
道㸦興諍論起斷見者執斷爲究竟
撥常見爲非起常見者執常爲究竟
撥斷見爲非爲顯彼失佛作是言若
斷究竟常見應非若常究竟斷見應
非究竟唯一無第二故所執斷常倶
非究竟此中何法名究竟耶答
世尊或時於道說究竟聲或時於斷
說究竟聲出世因果倶究竟故於道
說究竟聲者如世尊
說一類聰慢者不能知究竟彼不證道
故不調伏而
死一類者謂外道彼實愚癡自謂聰
慧而生憍慢名聰慢者究竟者謂勤
勇究竟彼於此究竟不如實知見名
不能知八支聖道說名爲道彼於此

[26-0253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二十張惻
不能證故不調伏而死謂有煩惱生
有煩惱而死不得眞實調伏道故於
斷說究竟聲者如世尊
說巳到究竟者无怖无疑悔永拔有箭
故彼住後邊身此是最究竟無上寂靜
迹清淨不死迹諸相皆盡
故究竟者謂事成究竟巳能至彼名
巳到者死怖者謂善通逵緣起法故
善修習空解脫門故不畏惡趣及生
死苦无疑者謂非如外道住惡律儀
及邪智見發起種種猶豫言說疑自
所證无悔者謂巳斷遍知戒禁取故
及巳生起究竟智故无有變悔有箭
者謂二種有箭一者愛箭二者見箭
善修聖道得斷遍知棄捨變吐永不
復轉故名永拔最後自體名後邊身
永斷因緣不復更受當來生死是故
說彼住後邊身此是最究竟者謂事
成究竟對勤勇究竟超過彼故名最
無上寂靜迹者三火息故說名寂靜
智立處故說名爲迹迹中勝故說名
無上清淨不死迹者迹如前說離諸
煩惱隨煩惱故說名清淨常住無變

[26-0253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二十一張惻
名不死諸相皆盡故者謂涅槃中煩
惱業苦衆相寂滅又契經說
有一梵志名數目連來詣佛所請問
佛日喬答摩尊教授教誡諸苾芻等
彼受教巳皆能證得最極究竟涅槃
界不世尊告曰此事不定一類能證
一類不能此亦於斷說究竟聲涅槃
卽是斷究竟故復次有勤勇有勤勇
究竟有事成有事成究竟云何勤勇
云何勤勇究竟云何事成云何事成
究竟答異生道是勤勇非勤勇究竟
彼所得斷是事成非事成究竟聖者
道是勤勇是勤勇究竟彼所得斷是
事成是事成究竟復次有漏道是勤
勇非勤勇究竟彼所得斷是事成非
事成究竟无漏道是勤勇是勤勇究
竟彼所得斷是事成是事成究竟復
次向道是勤勇非勤勇究竟彼所得
斷是事成非事成究竟果道是勤勇
是勤勇究竟彼所得斷是事成是事
成究竟復次學道是勤勇非勤勇究
竟彼所得断是事成非事成究竟无
學道是勤勇是勤勇究竟彼所得斷
[26-0254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二十二張惻成美
是事成是事成究竟
如契經說佛告苾芻有諸外道雖同
施設斷知諸取而彼不能具足施設
謂彼但施設斷知欲取見取戒取非
我語取此有何義問何故作此論答
爲廣分別契經義故謂契經說佛告
苾芻有諸外道乃至廣說契經雖作
是說而不廣辨其義彼是此論所依
根本彼所不說者今悉應說之故作
斯論
此中問意有三種別一問外道實不
了知斷諸取義世尊何故說同施設
斷知諸取二問外道實不能說斷知
諸取世尊何故說彼施設斷知三取
三問外道亦能少分斷我語取寧不
施設但說斷三於此三中先答中問
謂諸外道實不能說斷知諸取世尊
何故說彼施設斷知三取有作是說
此是世尊率尒說法彼不應作是說
所以者何世尊說法非全无因或少
因故謂彼所說是謗世尊故應遮止
訶諌違逆所以者何世尊永離无義
言故所說稱量必饒益故依因依器
[26-0254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第二十三張惻福
*雨法雨故有大因緣乃說法故由此
世尊所有言說皆使有情獲大利樂
故彼所說是謗世尊復有說者此言
顯彼少分斷者彼不應作是說所以
者何異生亦有能斷少分我語取故
謂彼所說不順正理故應遮止訶諌
違逆所以者何如有異生離欲染位
全斷欲取従離欲界乃至无所有處
染位能少分斷見取戒取如是離初
靜慮乃至無所有處染位亦能少分
斷我語取若少分斷便施設者亦應
施設斷我語取故彼所說不順正理
然佛世尊爲天人等无量大衆廣說
法要无倒開示令隨類解有諸外道
竊聞佛說藴界處蓋念住乃至覺支
等名或有具足或不具足是諸外道
若有得聞欲取名者便作是言我亦
施設斷知欲取若有得聞見取名者
便作是言我亦施設斷知見取若有
得聞戒取名者便作是言我亦施設
斷知戒取此是論主依勝義答於理
无違不謗佛故謂薄伽梵未出世時
諸外道等多獲名利佛旣出世蔽諸
[26-0254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二十四張惻
**外道如日出巳螢光隱沒名利徒衆
漸漸減少便集一處而共議言喬答
摩氏未出世時世間名利皆屬我等
旣出世巳頓歸彼人然喬答摩無有
實德勝於我等但善經論形貌端嚴
我等不及雖彼形貌難可奪之而其
經論易可竊取我等若得還招名利
復共議言蘇尸摩等聰慧强記若遣
徃詣喬答摩所求作門人彼必爲其
廣說經論聞巳還來爲我等說議巳
共詣蘇尸摩所慰喻酄之彼便受教
徃詣佛所方便竊法佛以十力四無
所畏於大衆中廣說法要時彼外道
隣側經行爲竊法故其心虛怯於具
足說不能具受或能具受而不解義
然佛世尊所說法要或有具足或不
具足於所爲事无不具足如契經說
若諸有情能於内身住循身觀如瓜
上土若諸有情不於内身住循身觀
如大地土此經所說於所爲事雖名
具足而於所說名不具足如契經說
四種念住此經所說二皆具足如契
經說六界五蓋七覺支等於所爲事
[26-0255a]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二十五張惻
*雖名具足而於所說名不具足如契
經說十八界十蓋十四覺支等此經
所說二皆具足如是佛說或有具足
或不具足而彼外道不能具受或雖
具受而不解義隨所受持便妄施設
爲證此義復引契經如多苾芻集在
一處有諸外道來作是言如喬答摩
爲諸弟子宣說法要謂作是說汝等
苾芻應斷五蓋如是五蓋能染汙心
令慧力劣損害覺分障㝵涅槃於四
念住應善住心於七覺支應勤修習
我等亦能爲諸弟子說此法要則喬
答摩所說法要與我何別而今汝等
獨歸彼耶然彼外道尙不能識五蓋
名相况能了逵住四念住修七覺支
然竊佛語故作是說施設斷取應知
亦然謂彼外道與蓋倶生與蓋倶死
尙不識蓋况知能治念住覺支爲顯
斯理復引別證又如外道摩健地迦
不了自身衆病所集刹那不住苦空
非我來詣佛所鼓腹而言吾今此身
旣无諸病應知卽是究竟涅槃彼尙
不知无病名相况能了達究竟涅槃
[26-0255b]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二十六張惻
然竊佛語故作是說施設斷取應知
亦然謂彼外道身无楚痛執爲无病
得好飮食執爲涅槃彼尙不知四大
調適名爲无病况能了逵心調適故
名爲涅槃復次彼尙不知无漏聖道
名爲无病况能了逵究竟道果名爲
涅槃但竊佛語妄作是說施設斷取
應知亦然答中問巳次答後問何緣
外道但有施設斷知三取非我語取
此問外道亦能少分斷我語取寜不
施設答彼於長夜執有眞實我及有
情命者生者能養育者補特伽羅彼
旣執有眞實我等寜肯施設斷我語
取謂諸外道執我爲宗若彼施設斷
我語取便捨自宗歸依他見故不施
設斷我語取復次彼諸外道執有我
故怖畏无我如臨深坑故不施設斷
我語取復次彼諸外道作如是念有我
故活若爲我者無命者故便爲不活
故不施設斷我語取復次彼諸外道
作如是念我若施設斷我語取同梵
行者尙輕賤我捨我而去何况餘人
怖畏輕賤故不施設斷我語取答
[26-0255c]
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苐三十三卷苐二十七張惻
後問巳次答初問說同施設斷知諸
取斯有何義此問意言彼諸外道實
不了知斷諸取義世尊何故說同施
設斷知諸取答是佛世尊隨彼言說
謂彼外道自言了知世尊述彼非自
意說爲證此義故復引經如世尊說
彼諸外道施設實有有情斷壞然依
勝義元實有情但隨彼言而作是說
此亦如是故无有過非述他言便同
彼故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毗婆沙論卷第三十三
甲辰歲高麗圈大藏都監奉
勅彫造
[26-0256a]
阿毗逵磨大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