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07a]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五體
比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三
善男子如是諍訟是佛境界非諸聲
聞緣覺所知若人於是生疑心者猶
能摧壞无量煩惱如湏彌山若於是
中生決定者是名執著迦葉菩薩白
佛言世尊云何執著佛言善男子如
是之人若従他聞若自尋經若他故
敎於所著事不能放捨是名執著迦
葉復言世尊如是執著爲是善耶是
不善乎善男
何以故不能摧壞諸疑網故迦葉復
言世尊如是人者本自不疑云何說
言不壞疑網善男子夫不疑者卽是
疑也世尊若有人謂湏陀洹人不墮
三惡是人亦當名著名疑善男子是
可名定不得名疑何以故善男子譬
如有人先見人樹後時夜行遥見杌
根便生疑想人耶樹耶善男子如人
先見比丘梵志後時於路遥見比丘
卽生疑想是沙門耶是梵志乎善男
[09-0307b]
涅槃經苐三十五卷苐二張體
子如人先見牛與水牛後遥見牛便
生疑想彼是牛耶是水牛乎善男子
一切衆生先見二物後便生疑何以
故心不了故我亦不說湏陀洹人有
墮三惡不墮三惡是人何故生於疑
心迦葉言世尊如佛所說要先見巳
然後疑者有人未見二種物時亦復
生疑何等是耶所謂涅槃世尊譬如
有人路遇濁水然未曾見而亦生疑
如是水者深耶淺耶是人未見云何
生疑善男子夫涅槃者卽是斷苦非
涅槃者卽是苦也一切衆生見有二
種見苦非苦苦非苦者卽是飢渴寒
熱瞋喜病瘦安隱老壯生死繫縛解
脫恩愛別離怨憎聚會衆生見巳卽
便生疑當有畢竟遠離如是苦惱事
不是故衆生於涅槃中而生疑也汝
意若謂是人先來未見濁水云何疑
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是人先於餘處
見巳是故於此未曾到處而復生疑
世尊是人先見深淺處時巳不生疑
於今何故而復生疑佛言善男子本
未行故所以生疑是故我言不了故疑
[09-0307c]
涅槃經苐三十五卷苐三張體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疑
卽是著著卽是
斷善根者迦葉言世尊何等人軰能
斷善根善男子若有聰明黠慧利根
能善分別遠離善友不聽正法不善
思惟不如法住如是之人能斷善根
離是四事心自思惟无有施物何以
故施者卽是捨於財物若施有報當
知施主常應貧窮何以故子果相似
故是故說言無因无果若如是說无
因無果是則名爲斷善根也復作是
念施主受者及以財物三事無常无
有停住若无停住云何說言此是施
主受者財物若無受者云何得果以
是義故无因無果若如是說无因無
果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施
者施時有五事施受者受巳或時作
善或作不善而是施主亦復不得善
不善果如世間法従子生果果還作
子因卽施主果卽受者而是受者不
能以此善不善法令施主得以是義
故无因無果若如是說无因無果當
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无有施
[09-0308a]
涅槃經苐三十五卷苐四張體
物何以故施物无記若是無記云何
而得善果報耶無善惡果卽是无記
財若无記當知卽无善惡果報是故
無施無因无果若如是說無因无果
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是念施者
卽意若是意者無見无對非是色法
若非是色云何可施是故無施无困
無果若如是說无因無果當知是人
能斷善根復作是念施主若爲佛像
天像命過父母而行施者卽无受者
若无受者應無果報若无果報是爲
無因若无因者是爲无果若如是說
无因無果當知是人能斷善根復作
是念無父无母
生衆生者理應常生无有斷絕何以
故因常有故然不常生是故當知無
有父母復作是念无父無母何以故
若衆生身因父母有一人應具男女
二根然無具者當知衆生非因父母
復作是念非因父母而生衆生何以
故眼見衆生不以父母謂身色心威
儀進止是故父母非衆生因復作是
念一切世間有四種无一者未生名
[09-0308b]
涅槃經苐三十五卷苐五張體
无如泥團時未有甁用二者滅巳名
無如甁壞巳是名爲无三者各異㸦
无如牛中無馬馬中無牛四者畢竟
名无如兎角龜毛衆生父母亦復如
是同此四无若言父母衆生因者父
母死時子不必死是故父母非衆生因
復作是念若言父母衆生因者應因
父母常生衆生然而復有化生濕生
是故當知非因父母生衆生也復作
是念自有衆生非因父母而得生長
譬如孔雀聞雷震聲而便得娠叉如
靑雀飮雄雀尿而便得娠如命命鳥
見雄者舞卽便得娠作是念時如其
不遇善知識者當知是人能斷善根
復作是念一切世間无善惡果何以
故有諸衆生具十善法樂於惠施勤
修功德是人亦復疾病集身中年天
喪財物損失多諸憂苦有行十惡慳
貪嫉妬懶惰懈怠不修諸善身安无
病終保年壽多饒財寶无諸愁苦是
故當知无善惡果復作是念我亦曾
聞諸聖人說有人修善命終多墮三
惡道中有人行惡命終生於人天之
[09-0308c]
涅槃經苐三十五卷苐六張體中是
故當知无善惡果復作是念一切聖
人有二種說或說殺生得善果報或
說殺生
定聖若不定我云何定是故當知无
善惡果復作是念一切世間無有聖
人何以故若言聖人應得正道一切
衆生具煩惱時修正道者當知是人
正道煩惱一時俱有若一時有當知
正道不能破結若无煩惱而修道者
如是正道爲何所作是故具煩惱者
道不能壞不具煩惱道則无用是故
當知一切世間无有聖人復作是念
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是十二因
緣一切衆生等共有之八聖道者其
性平等亦應如是一人得時一切應
得一人修時應一切苦滅何以故煩
惱等故而今不得是故當知无有正
道復作是念聖人皆有同凣夫法所
謂飮食行住坐臥睡眠喜笑飢渴寒
熱憂愁恐怖若同凣夫如是事者當
知聖人不得聖道若得聖道應當永
斷如是等事如是等事如其不斷當
知无道復作是念聖人有身受
[09-0309a]
涅槃經苐三十五卷苐七張體五欲
樂亦復罵辱撾打於人嫉妬憍慢受
於苦樂作善惡業是因緣故知无聖
人若有道者應斷是事是事不斷當
知無道復作是念多憐愍者名爲聖
人何因緣故名爲聖人道因緣故名
爲聖人若道性憐愍便應愍念一切
衆生不待修巳然後方得如其無愍
何故聖人因得聖道能憐愍耶是故
當知世无聖道復作是念一切四大
不従因生衆生等有是四大性不觀
衆生是邊應到彼不應到若有聖道
性應如是然今不爾是故當知世無
聖人復作是念若諸聖人有一涅槃
當知是則無有聖人何以故不可得
故常住之法理
諸聖人涅槃多者是則无常何以故
可數法故涅槃若一一人得時一切
應得涅槃若多是則有邊如其有邊
云何名常若有說言涅槃體一解脫
是多如蓋是一牙舌是多是義不然
何以故一一所得非一切得以有邊
故是應无常若無常者云何得名爲
涅槃耶涅槃若无誰爲聖人是
[09-0309b]
涅槃經苐三十五卷苐八張體故當
知无有聖人復作是念聖人之道非
因緣得若聖人道非因緣得何故一
切不作聖人若一切人非聖人者當
知是則无有聖人及以聖道復作是
念聖說正見有二因緣一者従他聞
法二者内自思惟是二因緣若従緣
生所従生者復従緣生如是展轉有
無窮過若是二事不従緣生一切衆
生何故不得作是觀時能斷善根善
男子若有衆生深見如是无因无果
是人能斷信等五根善男子斷善根
者非是下劣愚鈍之人亦非天中及
三惡道破僧亦爾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如是之人何時當能還生善根
佛言善男子是人二時還生善根初
入地獄出地獄時善男子善有三種
過去現在未來若過去者其性自滅
因雖滅盡果報未熟是故不名斷過
去果斷三世因故名爲斷迦葉
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斷三世因名斷
善根斷善根人卽有佛性如是佛性
爲是過去爲是現在爲是未來爲遍
三世若過去者云何名常佛性
[09-0309c]
涅槃經苐三十五卷苐九張體亦常
是故當知非過去也若未來者云何
名常何故佛說一切衆生必定當得
若必定得云何言斷若現在者復云
何常
佛性有六一常二眞三實四善五淨六可見
若斷善根有佛性者則不得名斷善
根也若无佛性云何復言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若言佛性亦有亦斷云何
如來復說是常佛言善男子如來世
尊爲衆生故有四種答一者定答二
者分別答三者隨問答四者置答善
男子云何定答若問惡業得善果耶
不善果乎是應定答得不善果善亦
如是若問如來一切智不是應定答
是一切智若問佛法是清淨不是應
定答必定清淨若問如來弟子如法
住不是應定答有如法住是名定答
云何分別答如我所說四眞諦法云
何爲四苦集滅道何謂苦諦有八苦
故名曰苦諦云何集諦五陰因故名
爲集諦云何滅諦貪欲瞋癡畢竟盡故
名爲滅諦云何道諦三十七助道法
故名爲道諦是名分
[09-0310a]
涅槃経苐三十五卷苐十張體
別答云何隨問答如我所說一切法
無常復有問言如來世尊爲何法故
說於无常答言如來爲有爲法故說
無常无我亦爾如我所說一切法燒
他又問言如來世尊爲何法故說一
切燒答言如來爲貪瞋癡說一切燒
善男子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大慈大
悲三念處首楞嚴等八万億諸三昧
門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五智卽等三
万五千諸三昧門金剛定等四千二
百諸三昧門方便三昧無量无邊如
是等法是佛佛性如是佛性則有七
事一常二我三樂四淨五眞六實七
善是名分別答善男子後身菩薩佛
性有六一常二淨三眞四實五善六
少見是名分別
人有佛性者是人亦有如來佛性亦
有後身佛性是二佛性障未來故得
名爲无畢竟得故得名爲有是名分
別答如來佛性非過去非現在非未
來後身佛性現在未來少可見故得
名現在未具見故名爲未來如來未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性因
[09-0310b]
涅槃経苐三十五卷苐十一張
體故亦是過去現在未來果則不爾
有是三世有非三世後身菩薩佛
性因故亦是過去現在未來果亦如
是是名分別答九住菩薩佛性六種
一常二善三眞四實五淨六可見佛
性因故亦是過去現在未來果亦如
是是名分別答八住菩薩下至六住
佛性五事一眞二實三淨四善五可
見佛性因故亦是過去現在未來果
亦如是是名分別答五住菩薩下至
初住佛性五事一眞二實三淨四可
見五善不善善男子是五種佛性六
種佛性七種佛性斷善根人必當得
故故得言有是名分別答若有說言
斷善根者定有佛性定無佛性是名
置答迦葉菩薩言世尊我聞不答乃
名置答如來今者何因緣答而名置
答善男子我亦不說置而不答乃說
置答善男子如是置答復有二種一
者遮止二者莫著以是義故得名
置答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
說云何名因亦是過去現在未來果
亦過去現在未來非是過去現在未
來佛
[09-0310c]
涅槃経苐三十五卷苐十二張體
言善男子五陰二種一者因二者果
是因五陰是過去現在未來是果五
陰亦是過去現在未來亦非過去現
在未來善男子一切無明煩惱等結
悉是佛
行及諸煩惱得善五陰是名佛性従
善五陰乃至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是故我於經中先說衆生佛性
如雜血乳血者卽是无明行等一切
煩惱乳者卽是善五陰也是故我說
従諸煩惱及善五陰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如衆生身皆従精血而得
成就佛性亦爾湏陀洹人斯陀含人
斷少煩惱佛性如乳阿那舎人佛性
如酪阿羅漢人猶如生酥従辟支佛
至十住菩薩猶如熟酥如來佛性猶
如醍醐善男子現在煩惱爲作障故
令諸衆生不得覩見如香山中有忍
辱草非一切牛皆能得食佛性亦爾
是名分別答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
五種六種七種佛性若未來有者云
何說言斷善根人有佛性耶佛言善
男子如諸衆生有過去業因是業故
[09-0311a]
涅槃経苐三十五卷苐十三張體高
*衆生現在得受果報有未來業以未
生故終不生果有現在煩惱若无煩
惱一切衆生應當了了現見佛性是
故斷善根人以現在世煩惱因緣能
斷善根未來佛性力因緣故還生善
根迦葉言世尊未來云何能生善根
善男子猶如燈日雖復未生亦能破
闇未來之生能生衆生未來佛性亦
復如是是名分別答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言五陰是
佛性者云何說言衆生佛性非内非
外佛言善男子何因緣故如是失意
我先不說衆生佛性是中道耶迦葉
言世尊我實不失意直以衆生於此
中道不能解故故發斯問善男子衆
生不解卽是中道或時有解或有不
解善男子
佛性非內非外何以故凣夫衆生或
言佛性住五陰中如器中有果或言
離陰而有猶如虛空是故如來說於
中道衆生佛性非内六入非外六入
内外合故名爲中道是故如來宣說
佛性卽是中道非内非外故名中道
[09-0311b]
涅槃経苐三十五卷苐十四張體
是名分別答復次善男子云何名爲
非内非外善男子或言佛性卽是外
道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於无量刧在
外道中斷諸煩惱調伏其心教化衆
生然後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以佛性卽是外道或言佛性卽是
内道何以故菩薩雖於无量刧中修
習外道若離内道則不能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是以佛性卽是内道
是故如來遮此二邊說言佛性非内
非外亦名内外是名中道是名分別
答復次善男子或言佛性卽是如來
金剛之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何以
故不虛誑故或言佛性卽是十力四
無所畏大慈大悲及三念處首楞嚴
等一切三昧何以故因是三昧生金
剛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是故如
來遮此二邊說言佛性非内非外亦
名内外是名中道是名分別答復次
善男子或有說言佛性卽是内善思
惟何以故離善思惟則不能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佛性卽是
内善思惟或有說言佛性卽是従他
[09-0311c]
涅槃経苐三十五卷苐十五張體間法
何以故従他聞法則能内善思惟若
不聞法則无思惟是以佛性卽是従
他聞法是故如來遮此二邊說言佛
性非内非外亦名内外是名中道復
次善男子復有說言佛性是外謂檀
波羅蜜従檀波羅
藐三菩提是以說言檀波羅蜜卽是
佛性或有說言佛性是内謂五波羅
蜜何以故離是五事當知則无佛性
因果是以說言五波羅蜜卽是佛性
是故如來遮此二邊說言佛性非内
非外亦内亦外是名中道復次善男
子或有說言佛性在内譬如力士額
上寶珠何以故常樂我淨如寶珠故
是以說言佛性在内或有說言佛性
在外如貧寶藏何以故方便見故佛
性亦爾在衆生外以方便故而得見
之是故如來遮此二邊說言佛性非
内非外亦内亦外是名中道善男
子衆生佛性非有非无所以者何佛
性雖有非如虛空何以故世間虛空
雖以无量善巧方便不可得見佛性
可見是故雖有非如虛空佛性
[09-0312a]
涅槃經苐三十五卷苐十六張體
雖无不同兎角何以故龜毛兎角雖
以無量善巧方便不可得生佛性可
生是故雖无不同兎角是故佛性非
有非无亦有亦無云何名有一切悉
有是諸衆生不斷不滅猶如燈焰乃
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
有云何名无一切衆生現在未有一
切佛法常樂我淨是故名无有無合
故卽是中道是故佛說衆生佛性非
有非无善男子如有人問是種子中
有果無耶應定答言亦有亦无何以
故離子之外不能生果是故名有子
未出芽是故名無以是義故亦有亦
無所以者何時節有異其體是一衆
生佛性亦復如是若言衆生中別有
佛性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衆生卽佛
性佛性卽衆生直以
善男子若有問言是子能生果不是
果能生子不應定答言亦生不生世
尊如世人說乳中有酪是義云何善
男子若有說言乳中有酪是名執著
若言無酪是名虛妄離是二事應定
說言亦有亦无何故名有従乳生酪
[09-0312b]
涅槃經苐三十五卷苐十七張體高
*因卽是乳果卽是酪是名爲有云何
名无色味各異服用不同熱病服乳
冷病服酪乳生冷病酪生熱病善男
子若言乳中有酪性者乳卽是酪酪
卽是乳其性是一何因緣故乳在先
出酪不先生若有因緣一切世人何
故不說若無因緣何故酪不先出若
酪不先出誰作次第乳酪生藐熟蘇
醍醐是故知酪先无今有若先無今
有是无常法善男子若有說言乳有
酪性能生於酪水無酪性故不生酪
是義不然何以故水草亦出乳酪之
性所以者何因於水草則出乳酪若
言乳中定有酪性水草无者是名虛
妄何以故心不等故故言虛妄善男
子若言乳中定有酪者酪中亦應定
有乳性何因緣故乳中出酪酪不出
乳若无因緣當知是酪本无今有是
故智者應言乳中非有酪性非無酪
性善男子是故如來於是經中說如
是言一切衆生定有佛性是名爲著
若无佛性是名虛妄智者應說衆生
佛性亦有亦无善男子四事和合生
[09-0312c]
涅槃經苐三十五卷苐十八張
體於眼識何等爲四眼色明欲是眼
識性非眼非色非明非欲従和合故
便得出生如是眼識本无今有巳有
還無是故當知无有本性乳中酪性
亦復如是若有說言水無酪性故不
出酪是故乳中定有酪性
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諸法異因異果
亦非一因生一切果非一切果従一
因生善男子如従四事生於眼識不
可復說従此四事應生耳識善男子
離於方便乳中得酪酪出生酥不得
如是要湏初便善男子智者不可見
離方便従乳得酪謂得生酥亦應如
是離方便得善男子是故我於是經
中說因生故法有因滅故法无善男
子如鹽性鹹能令非鹹使鹹若非鹹
物先有鹹性世人何故更求鹽耶若
先無者當知先無今有以餘緣故而
得鹹也若言一切不鹹之物皆有鹹
性微故不知由此微性鹽能令鹹若
本無性雖復有鹽不能令鹹譬如種
子自有四大緣外四大而得増長芽
莖枝葉鹽性亦爾者是義不然何以
故
[09-0313a]
涅槃經苐三十五卷苐十九張體高
*不鹹之物先有鹹性者鹽亦應有微
不鹹性是鹽若有如是二性何因緣
故離不鹹物不可獨用是故知鹽本
無二性如鹽一切不鹹之物亦復如
是若言外四大種力能増長内四大
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次第說故不従
方便乳中得酪生藐乃至一切諸法
皆不如是非方便得四大亦復如是
若說従外四大増内四大不見従内
四大増外四大如尸利沙果先无形
質見昂星時果則出生足長五寸如
是果者實不因於外四大増
善男子如我所說十二部經或隨自
意說或隨他意說或隨自他意說云
何名爲隨自意說如五百此丘問舎
利弗大德佛說身因何者是耶舎利
弗言諸大德汝等亦各得正解
應識之何緣方作如是問耶有比丘
言大德我未獲得正解脫時意謂无
明卽是身因作是觀時得阿羅漢果
復有說言大德我未獲得正解脫時
謂愛无明卽是身因作是觀時得阿
羅漢果或有說言行識名色六入觸
[09-0313b]
涅槃經苐三十五卷苐二十張體
受愛取有生飮食五欲卽是身因爾
時五百比丘各各自說巳所解巳共
徃佛所稽首佛足右遶三匝礼拜畢
巳却坐一面
各以如上巳所解義向佛說之捨利
弗白佛言世尊如是諸人誰是正說
誰不正說佛告舎利弗善哉善哉一
一比丘无非正說舎利弗言世尊佛
意云何佛言舎利弗我爲欲界衆生
說言父母卽是身因如是等經名隨
自意說云何名爲隨他意說如巳吒
羅長者來至我所作如是言瞿曇汝
知幻不若知幻者卽大幻人若不知
者非一切智我言長者知幻之人名
幻人耶長者言善哉善哉知幻之人
卽是幻人佛言長者舎衞國内波斯
匿王有旃陀羅名日氣噓汝知不耶
長者答言瞿曇我久知之佛言汝久
知者可得卽是旃陀羅不長者言瞿
曇我雖知是旃陀羅然我此身非旃
陀羅佛言長者汝得是義知旃陀羅
非旃陀羅我今何故不得知幻而非
幻乎長者我實知幻知幻人知幻果
報知幻伎術我知殺知
[09-0313c]
涅槃經苐三十五卷苐二十一張體
殺人知殺果報知殺解脫乃至知邪
見知邪見人知邪見果報知邪見解
脫長者若說非幻之人名爲幻人非
邪見人說邪見人得无量罪長者言
瞿曇如汝所說我得大罪我今所有
悉以相上幸莫令彼波斯匿王知
此事佛言長者是罪因緣不必失財
乃當因是隨三惡道是時長者聞惡
道名心生恐怖白佛言聖人我今失
意獲得大罪聖人今者是一切智應
當了知獲得解脫我當云何得脫地
獄餓鬼畜生爾時我爲說四眞諦長
者聞巳得湏陀洹果心生慙愧向佛
懺悔我本愚癡佛非幻人而言是幻
我従今日歸依三寶佛言善哉善哉
長者是名隨他意說云何名爲隨自
他說如我所說如一切世間智者說
有我亦說有智人說無我亦說无世
間智人說五欲樂有无常苦無我可
斷我亦說有世間智人說五欲樂有
常我淨無有是處我亦如是說无是
處是名隨自他說善男子如我所說
十住菩薩少見佛性是名隨他意說
[09-0314a]
涅槃經苐三十五卷苐二十二張體何故名
少見十住菩薩得首楞嚴等三昧三
千法門是故了了自知當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不見一切衆生定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我說十
住菩薩少見佛性善男子我常宣說
一切衆生悉有佛性是名隨自意說
一切衆生不斷不滅乃至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是名隨自意說一切
衆生悉有佛性煩惱覆故不能得見
我說如是汝說亦爾是名隨自他意
說善男子
如來或時爲一法故說无量汝如經
中說一切梵行因善知識一切梵行
因雖無量說善知識則巳攝盡如我
所說一切惡行邪見爲因一切惡行
因雖无量若說邪見則巳攝盡或說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信心爲因是
菩提因雖復无量若說信心則巳攝
盡
佛性然不離於陰入界也善男子
如來說法爲衆生故有七種語一者
因語二者果語三者因果語四者喻
語五者不應說語六者世流
[09-0314b]
涅槃經苐三十五卷苐二十三張體
布語七者如意語云何名因語現在
因中說未來果如我所說善男子汝
見衆生樂殺乃至樂行邪見當觀是
人卽地獄人善男子若有衆生不樂
殺生乃至邪見當觀是人卽是天人
是名因語云何果語現在果中說過
去因如經中說善男子如汝所見貧
窮衆生顏㒵醜陋不得自在當知是
人定有破戒妬心瞋心無慙愧心若
見衆生多財巨富諸根完具威德自
在當知是人定有戒施精勤慙愧无
有妬瞋是名果語云何因果語如經
中說善男子衆生現在六入觸因是
名過去業果如來亦說名之爲業是
業因緣得未來果是名因果語云何
喻語如說師子王者卽喻我身大象
王大龍王波利質多羅樹七寶聚大
海湏彌山大地大雨船師導師調御
丈未力士牛王婆羅門沙門大城多
羅樹如是喻經名爲喻語云何不應
語我經中說天地可合河不入海如
爲波斯匿王說四方山來如爲鹿母
優婆夷說若娑羅樹能受八戒則得
[09-0314c]
涅槃經苐三十五卷苐二十四張體受於
人天之樂如說十住菩薩有退轉心
不說如來有二種語寧說湏陀洹人
墮三惡道不說十住有退轉心是名
不應語云何世流布語如佛所說男
女大小去來坐臥車乘房舎甁衣衆
生常樂我淨軍林城邑僧幻合散是
名世流布語云何如
毀禁之人令彼自責護持禁戒如我
讃歎須陀洹人令諸凣夫生於善心
讃歎菩薩爲令衆生發菩提心說
三惡道所有苦惱爲令修習諸善法
故說一切燒唯爲一切有爲法故無
我亦爾說諸衆生悉有佛性爲令一
切不放逸故是名如意語大
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五壬
益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
彫造
[09-031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