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034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唐-無著菩薩 (TKD)


[15-0301a]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卷上聲
無著菩薩造頌世親菩薩擇
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此經文句義次第世無明慧不能解
稽首於此教我等无邊功德所生身
具如斯德應礼敬彼之足跡頂戴持
覺轅難駕彼能乗要心普利諸含識
經云能以最勝利益者此據成熟菩
薩能以最勝付囑者此據未成熟菩
薩云何於諸菩薩最勝利益復何者
是最勝付囑爲答此問頌曰
勝利益應知於身幷屬者得未得不退
謂最勝付囑
謂於菩薩身中爲其利益亦能令彼
菩薩益其所有相屬伴類名最勝利
益於彼身中令其佛法成熟攝聚故
卽是利益彼身亦令化餘有情所有
堪能皆成就故是於屬者能爲利益
如是應知於得未得所有功德能爲
彼作不退之因由於善友而親委寄
是名以勝付囑而相付囑此中得而
不退者欲令不捨大乘未得不退者
[15-0301b]
令於大乘更趣殊勝諸有發趣菩薩
乘者應云何住爲答此問頌曰
於心廣最勝至極無顚倒利益意樂處
此乘功德滿
此明何義若菩薩作此四種利益意
樂始是發心住於大乘具此意樂方
可名爲功德圓滿云何爲四利益意
樂一廣大二最勝三至極四无顚倒
經云諸有發趣菩薩乘者當生如是
心廣說乃至如是一切此明廣大利
益意樂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
之者此明最勝利益意樂雖度如是
無量衆生乃至不名菩薩此明至極
利益意樂此何意耶欲明所有一切
衆生悉皆攝同菩薩巳身由斯但是
寂滅巳身無別有情也若作別有衆
生不爲巳想者此卽不名菩薩若攝
爲已體卽是至極不捨是故名爲至
極意樂若菩薩有我想衆生想壽者
想更求趣想者則不名菩薩此明无
顚倒利益意樂此卽由依有身見故
我等想生爲令正斷是不顚倒次下
當顯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如是修
能斷金剛經論釋卷上苐二張聲
[15-0301c]
行經云菩薩不住於事應行布施如
是廣說此中何意以一施聲而捻收
盡六到彼岸耶答曰
六度皆名施由財無畏法此中一二三
名修行不住
爲明此六咸有施相此之施性由財
無畏法財施由一謂是初施无畏由
二謂是戒忍於無怨讎戒也及怨
讎處忍也不爲怖懼故法施由三謂是
勤等由其亡倦勤也了彼情巳定也宣如
實法慧也此是大菩薩修行之處卽是
以一施聲收盡六度經云菩薩不住
於事應行布施如是等者此中何謂
不住性耶
頌曰爲自身報恩果報皆
不著言不住於事者此顯不著自身
不住隨處應行布施者此顯不著報
恩於利養恭敬等求恩望益之處事
有多途故云不應隨處生著而行布
施不住於色等者謂不著果報問何
湏如是行不住施耶
頌曰爲離於不起及離爲
餘行由顧自身不行其施爲欲離其
不起能斷金剛經論釋卷上苐三
張聲
[15-0302a]
心故莫著自身速應行施由望恩心
及悕果故遂捨正覺菩提果性爲於
餘事而行惠施是故當捨求餘行施
次下當說攝伏心其事云何
攝伏在三輪於相心除遣後後諸疑惑
隨生皆悉除
經云菩薩如是應行布施乃至相想
亦不應著此顯所捨之物及所施衆
生幷能施者於此三處除著想心次
明布施利益或有難云旣於施等離
其相狀如何當獲福德利益爲答此
故說生福甚多問何故宣說於修行
後不彰福利於攝伏下方始言之答
爲顯若人不著相想方能行彼不著
施也彼此已後所有經文皆爲除遣
後後疑惑於此便有如是疑生問若
不著於法而行施者如何爲求正覺
勝果行惠施耶爲答此疑經云於汝
意云何可以勝相觀如來不如是廣
說頌曰
若將爲集造妙相非勝相三相遷異故
無此謂如來
若謂如來是由施等因緣所造於有
能斷金剛經論釋卷上苐四張聲
[15-0302b]
爲相中得最勝性者便見如來有其
勝相若望如來眞如之性卽无此勝
相是故不應以勝妙相觀於如來由
彼法身是非集造之所顯故次云何
以故如來說彼勝相三相遷異故由
此勝相卽非勝相此中意說三相之
體是遷流故妙生所有勝相皆是虛
妄是故應以勝相非相觀於如來此
意欲明従因生法是虛假故无此謂
如來由従全無三種相故由離此相
卽以无相爲相若於是處無生住滅
變異之性可了知者此顯如來不是
有爲造作之性因緣所成如是明解
如來性巳雖爲佛果而行布施非著
法施卽是除去疑情次下妙生重生
疑念若由如是行无住施者卽因極
甚深復說如來是無爲性卽是果極
甚深如何末代得有信者令彼果報
不虛弃耶爲斷此疑頌曰
因與果甚深於彼惡時說此非無利益
由三菩薩殊
縦於末代而有菩薩具戒具德具慧
由此說法果利不虛頌曰
能斷金剛經論釋卷上苐五張聲
[15-0302c]
由於先佛所奉持於戒學幷植善根故
名具戒具德
經云然彼菩薩非於一佛而行恭事
非於一佛植諸善根此顯於先佛所
爲持戒故而行恭敬承事及爲種諸
善根如其次第卽是具戒具德次明
具慧人頌曰
能斷於我想及以法想故此名爲具慧
二四殊成八
此明我想有四法想亦四故成八想
頌曰
別體相續起至壽盡而住更求於餘趣
我想有四種
我想四者謂是我想有情想壽者想
更求趣想四種不同此於別別五薀
有情自生斷割爲我想故見相續起
作有情想薩埵是相續義
乃至壽存作壽者想命根旣謝轉求
後有作更求趣
想法想四者頌曰皆無故非有有故不
可說是言說
因故法想有四種法想四者一法想
二無法想三想四無想此謂能取所
取諸法皆无故法能斷金剛經論
釋卷上苐六張聲
[15-0303a]
想不生卽無法想彼之非有法无自
性空性有故非無法想卽彼非有有
非有性非言所詮故非是想是言說
因故非是无想由想力故雖非言顯
而以言說故有八義不同由我及法
八想斷故名具慧人何意此義但於
具慧而說非具戒具德者何答爲顯
實想有差異故何者是頌曰
由彼信解力信故生實想不如言取故
取爲正說故
由此義故說彼之後而云是人乃能
聞此經典生一信心由具慧者不如
言而取及由隨順勝義智故取爲正
說故名爲實想爲斯理故說彼之後
便云不應取爲法不應取爲非法不
應如言所說將以爲法亦復不卽執
爲非法由此是能隨順勝義智取爲
正說故卽是經云聞說是經生實信
不經云妙生如來悉巳知見是人等
者爲顯何義頌曰
佛了果非比由願智故知
彼具戒等人所有果報佛非比知然
由願智現量而了若不言見或謂比
能斷金剛經論釋卷上第七張聲
[15-0303b]
知若不言知恐是肉眼等見是故知
見並言何故世尊作如是語頌曰
爲求利敬者遮其自說故
彼具戒等爲求利養恭敬自說巳德
便生念日如來旣遥鑑我爲此无冝
自說
經云妙生彼諸有情當生當攝无量
福聚者此目何義謂是令其福聚當
生又是彼福當能相續熏習不斷言
有我執等者意說有隨眠性非有現
行執
經云是故如來密意宣說筏喻法門
諸有智者法尙應捨何况非法此中
有何密意頌曰
證不住於法爲是隨順故猶如捨其筏
是密意應知
謂於經等法非増上證所住處故卽
得證巳應捨彼法如到彼岸捨弃其
筏於増上證是隨順故應湏收取如
未逵岸必憑其筏是名密意一筏之
上有其取捨故名爲密若是自餘非
順證法理湏捨故次後更爲除疑何
者是上文云不應以勝相觀於如來
能斷金剛經論釋卷上第八張聲
[15-0303c]
彼従無爲所顯性故若如是者復如
何說釋迦牟尼如來證於無上正等
菩提乃能宣揚所有法教由斯道理
彼非正覺亦不說法答此疑故頌曰
化體非眞佛亦非說法者
由有三佛一法身佛二受用身佛三
化身佛言釋迦牟尼佛者卽是化身
此乃元非證覺亦不說法度生文云
何以故佛所說法等者爲遮摠撥一
切說法之事故云化體非眞佛亦非
說法者然非捻无頌曰
說法非二取所說離言詮
如是二種謂法性非法性非耳能聽
非言能說是故應知非法非非法此
據眞如道理而說彼非是法謂是法
无爲其性故復非非法由彼无自性
體是有故何故但言所說之法不言
能證之人答但言所說能證義顯由
非不覺得有所說
經云以諸聖者皆従無爲之所顯故
者爲明說此法因由諸聖人並従眞
如清淨之法所顯現故名无爲所顯
是故彼還說無爲法凡所有事言不
能斷金剛經論釋卷上第九張聲
[15-0304a]
能宣者此卽豈能取也彼之自性非
是言說所行處故明此卽是非言說
性何故此中無有簡別捻說聖者不
唯言佛答爲朋聖人皆従眞如清淨
所顯由有全淨一分淨故隨其所應
故无有過又說福差殊欲何所顯答
法雖實是不可取性及不可說然而
有益頌曰
自受爲他說非無益集福
何故經云世尊此福聚者則非是聚
是故如來說爲福聚福聚頌曰
福不持菩提彼二能持故
言福於菩提不能持負故二於菩提
是能持故頌意如是何謂爲二謂自
受爲他說經云旣自受巳於他演說
末了此言將述何義由其聚聲梵云塞
陀有其多義或是聚義或是肩義或是分段義若依此方譯之爲聚但得積聚
義遂無餘義此中且據二種此爲普人不解梵音又譯之爲趣深成遼落又復
須知此聚義肩義解時極難也有二種義一

是聚積義二是肩荷義猶如在肩能
持於擔爲此名肩爲聚由斯理故彼
福積聚說爲福聚由其不能持荷菩
提說爲非聚卽非肩義是積聚義此
二是菩提因福能斷金剛經論釋
卷上第十張聲
[15-0304b]
乃甚多問何故此二能持菩提爲顯
斯義故經云何以故妙生由諸如來
無上菩提従此經出等何故菩提言
出諸佛言生頌曰
得自性因故此餘者是生
言菩提者卽是法身此是无爲性故
名爲自性是故此二是得彼之因非
是生因若望此餘受用化身是生因
故由此親能持菩提故生福甚多爲
顯此義經云何以故等何故此是能
成立因頌曰
唯是佛法故能成最勝福
言如來說爲非佛法者此顯所覺之
法唯佛能證由不共性是故最勝此
是最勝福因性故招福極多意明此
是能成勝福之親因上經云聖人皆
是非集造之所顯示爲此諸聖於彼
證法不可取不可說者諸預流等聖人
並悉取其自果如何此成非所取性
於其所取而宣說者非不可說性爲
遣疑故生起後文卽彰非所取所證
理善成就頌曰不
取自果故非可取可說能
斷金剛經論釋卷上第十一張聲
[15-0304c]
由是無爲所顯性故彼於六境無有
少法可得旣無可預名爲預流乃至
阿羅漢亦无有法理皆同此無爲之
法體無可取爲此聖人於自果不取
不說若聖人作如是念我得果者卽
是有其我等執者意說有隨眠惑非
是現行由非彼證現觀之時有我等
執而云我得何意妙生自說得阿羅
漢爲令一分有情知巳親證故又復
自說得无諍住者爲顯身與勝德相
應爲欲令他生勝敬信故爲何意趣
而云妙生都无所
住而說我得無諍住得无
諍住頌曰解脫二障故說妙生無諍
障有二種一是煩惱障二是定障於
斯脫故不住二障爲此
雜言此言二無諍性卽是諍之非有
次復起疑言世尊昔於然燈佛所有
法可取彼亦爲他說其法要以此而
言如何得成無取无說爲答斯難故
云實
無有法是如來所取此有
何意頌曰在然燈佛所言不取證法
能斷金剛經論釋卷上第十二張聲
[15-0305a]
此言世尊在然燈佛所亦不以言取
其證法頌曰
由斯證法成非所取所說
若言諸聖皆是無爲所顯彼法不是
所取亦非所說者如何諸菩薩取
嚴勝佛國土耶又受用身如何自已
取爲法王世間於彼將爲法王爲遣
疑故方生下文此中意者頌曰
智流唯識性國土非所執
由彼實無佛土嚴勝是可取事除従
諸佛淨智所流唯識所現此卽不能
有所執取若言實有形質是可取性
我當成就國土嚴勝者斯誠妄語如
來說彼不是嚴勝由此說爲國土嚴
勝此有何意頌
曰無形故勝故非嚴許嚴
性言莊嚴者此有二義一是形相二
是勝相此最勝者是第一義此白无
形質故佛土莊嚴非是莊嚴以彼不
是眞莊嚴故是故說此以爲最勝勝
法集此故名最勝若執有佛土形勝
莊嚴云我當成就彼卽便於色等境
界有住著心爲遮此見故有不住文
生能斷金剛經論釋卷上第十三張

[15-0305b]
所云受用身佛如何自已取爲法王
他亦爾者爲答此難故將受用身同
妙塙山此文欲顯何義頌曰
譬如妙高山於受用無取
如妙高山王獲得勝大尊主性故名
爲妙高而不自取爲山王性以山无
分別性故受用身佛亦復如是具法
王性由獲勝大尊主性故名爲勝大
而不自取其法王性我是法王以无
分別故如何得是無分別耶爲顯斯
義文云如來說爲非身由彼非有說
名有身此有何意頌曰
非有漏性故亦非是因造
然受用身非有漏性故由此非有說
爲有身皎然純淨自體有故亦非是
因造由此有身非是仗他因緣生故
何故於先顯福德性巳說其喻今何
更說頌曰
爲顯多差別及以成殊勝前後福不同
更陳其喻說
前明三千世界喻顯福多今說无數
三千彰其更廣何故於前不言斯喻
爲受化者所樂不同先少後多意在
能斷金剛經論釋卷上第十四張聲
[15-0305c]
於此前福差別不明成立之因爲於
菩提無有荷持之用今欲
顯其能立因相更將別喻隨事而言能
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
釋卷上
癸夘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雕造
能斷金剛經論釋卷上第十五張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