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i0053 語錄大觀-- (CK-KZ-jye)


[01p001a]
重刋道藏輯要
 語錄大觀
孚佑上帝純陽呂祖天師著
  涵三語錄
呂帝曰:道無可道,可道非道。無可道道,而故道道,所道之道,是
爲道郛;無可爲道,而故爲道,所爲之道,是名道蠧。微乎,微乎。未
有天地,道於何寄。旣有天地,道於何有。入乎九淵,通乎九天,包
乎六合,運乎兩極。智者無所用其明,巧者無所施其力。拙以藏
之,愚以守之,淸以涵之,靜以養之,神而明之。故欲極於神,則不
可不養;欲得其養,則不可不涵;欲至於涵,先必有守,守之固者,
[01p001b]
藏之必深。惟其能藏,於是可守,惟其有守,是以可涵。迨其養足,
神明不測。然此大道,實在無爲。不可以虛,不可以實,虛虛實實,
是爲至道。下士聞言,皆大非笑。彼所非笑,亦又何計?彼不知虛,
焉能體實。彼不知實,焉能體虛。循迹不化,執象以求。或爲不法,
而多左道,塡塞胸臆,罔悟太玄,豈知精微,不離心君。巧者弄其
詭譎,欲捷道以求速成;智者逞其私知,思異途而至於域。是以
作爲一切採鍊等術,背道愈甚。卽有口說微言,以求諸心,然實
功不致,徒爲虛談,於道何切。爾諸學人,求其至誠,剷去私心,巧
智盡喪。拙以藏之,愚以守之,淸以涵之,靜以養之,於是神而明
之,久久漸熟,大丹斯成,與上聖同功矣。若乃利慾未忘,我見不
[01p002a]
除,妄議大道,反失障礙。下士不爲,深可哀惻。』
道,吾不得而知也,吾不得而言也。吾不得而知,無所用吾知也。
吾不得而言,無所用吾言也。無所用吾知,以無可知也。無所用
吾言,以無可言也。以無可言,固無所言。以無可知,固無所知,無
所可知,而故求知。其所知者,道之末節。無所可言,而故爲言。其
所言者,道之皮膚。微乎,微乎。有形無形,有象無象。不可以知,而
無弗知,是名眞知。不可以言,而無所言,是爲至言。無知無言,遂
無以爲道。無所爲道,而又何言。而又何知。無知無知,無言無言,
乃爲妙道。
誠斯明,明斯誠。金丹妙訣,一箇囫圇。固爾精,養爾神。淸靜虛寂,
[01p002b]
渾渾沌沌。莫忘本來面目,山靑水淨同倫。
凡人學道,先要養氣。氣粗則心浮,心浮則膽大,膽大則人欲肆,
人欲肆則道心不定,道心不定,則諸惡因縁,輻輳而至。可知養
氣,是入道要𦂳功夫。
大道至公,𤣥功微妙。負氣含形,亦能覺知了悟。逞私用智,反生
障礙迷離。參得透𤣥關一點,三寶總屬粃糠。打不破羈網千重,
六根皆是𡨚孽。猛回頭,大海茫茫登彼岸。急下手,虛空漠漠見
靑天。只知身後慮身,那管錯中更錯。爲子孫開基創業,牛馬勞
勞。向人世積過崇愆,刀鎗疊疊。要知百年有限光陰,豈能千載
常存躬體。好收拾意馬心猿,用功夫龍降虎伏。若不著用心機,
[01p003a]
枉費摩挲,縱敎日誦𤣥文,徒勞氣力。從此各尋向上,勿仍自失
居諸。爾等勉之,予言不再。
訓蕭修恕云:一派汪洋,何處是岸,何處是死處,汝恐不能到那
死處去,舍身何用,不如此時尋眞人。枯禪無益,爾且靜持三月,
在此間坐百晝夜,看是如何,方可到那死處地方去得。』
問劉守恕云:『於予言能會一二否,卽將一二說來。』守恕對云:『一
是先天否。』答云:『一非先天。先天曾著得一字耶。自昔一畫開天,
已落下一乘矣子亦會予文中義乎,將皮膚處說來。』『去卻皮膚,
便見骨髓。』
又問守恕:『將虛實義講來。』守恕對云:『虛是先天。』答云:『何處立先
[01p003b]
天。』『此先天基也,非先天也。除卻精氣神,方爲先天。鍊三寶是後
天功夫,到先天不事此矣。先天是忘忘無無地位,著不得一毫
思議。纔著一毫思議,便不是先天矣。』
問諸子有未曉者,舉一義來。吳一恕對云:『下手用工處,此心如
何使用。』答云:『方下手時,此心貴一,注意𤣥關。旣下手後,得其微
妙。此心貴無,無所注意。大丹祕訣,如是如是。』
問嬰兒結就後,是何地位。時守恕誤對答云:『非我問爾。』『此結就
後,是何地步。』『結就後,亦離後天,已見先天之時,知否。先天,無爲
者也。彼嬰兒結就後,旣見先天,便當無爲。若心不至於忘忘,則
念有所觸而生,便非無爲矣。旣非無爲,則三災生焉。』
[01p004a]
守恕問:『動靜之旨。』答云:『不動則腐,不靜則亂,一動一靜,貴乎自
然。陰陽者,動靜之自然者也。四時循環,又一動一靜之自然者
也。至於太極,則又動極而靜,靜極而動之自然者也。惟無極,斯
無動靜矣。
守恕復問《三品》中,廣求高眞指示之語。答云:『豈有嬰兒旣成,而
尙不通𤣥𤣥者乎。但嬰兒旣成,切不可遽令出舍,或養護一二
十年、三五十年,然後可也。若養護之法,只在無爲。不然,難脫三
災矣。子輩將予言與斯文互參可也。』
大道無名,大道無形。於若卽若離之中以求,在有意無意之間
而得。忘我忘物,無聲無臭。
[01p004b]
吾門甚大,吾法甚嚴,吾道甚公,吾戒甚肅。能遵吾門之法律,持
吾敎之戒行,便當心口如一。道念堅眞,屛迹幽居,不干外事,無
自勞攘,解縛脫繫。毋取榮以致辱,務棄邪以歸正。守雌養元,道
乃眞定。
問靈山寺僧人云:『靈山何在。子知子之法門乎。』『不落方所,不著
思議。靈山不在城中,亦不在西域,並不在心内。』『識得靈山處住
否?』『住著靈山,不識靈山。』『靈山是何處住。』『白玉光中現樓臺,塵塵
刹刹費追猜,毫端大地山河裏,何處靈山更可懷。莫浪說,無安
排,眼前香花玉燭,都是西方世界。』『我爲女說,女諦思之。子門本
空,吾道更空。空無所空,有何參究。是知此道,同出一原,同歸一
[01p005a]
穴。向故紙堆中覓生活,何異癡人說夢。故吾道以不著心爲至,
子門以不著境爲高。要知不著境,猶有心在。胡不此心一倂空
卻,豈不甚善。近日禪和參學,何殊旁門搬運,空弄精神,全無實
效。』吾爲女說:古佛前仙,皆從實處著力。雪山若無六年苦行功
夫,那得見星一笑。今之修行者,徒於蒲團上,領一二句野狐餘
唾,胡思亂想。樸實之人,終身空過;尖利之徒,利口伶牙。撰幾句
口頭禪,哄那後學開堂說法,將古先佛祖,門風敗壞。歎哉,歎哉,
但此等事,明者自悟,昧者難覺。卽如吾道中,終日言修鍊者,遍
天下皆是,然孰是能悟虛實之理者。子歸吾門,只要成器。若果
誠心敬奉,自有得手處,不瞎喫人痛棒也。』
[01p005b]
凡人神不虛,則板滯不活潑,如一渠死水;不朽敗,則變色易味
矣。惟虛則不滯,不滯則不著,活活潑潑,若彼空谷然:一聲鳴,則
羣聲應。所以人之神,貴虛而不死,然後究明𤣥關祕訣,而有靈
通變化之妙。古今來學道之士,亦有結撰嬰兒,陽神出現之時,
而終歸於無用者,惟不曉此『谷神不死』之語也。故太上《道德》五
千,其𤣥妙止在此言。所謂煉性煉形,皆糟粃也,有何𤣥妙乎。
或問『水火坎離』。示云:『水何物,火又何物,坎離又是何物,如子云「
日月爲天地,結就大丹」。便從此著思,日月又是何物。予爲子正
之。夫日爲太陽,然太陽之中,分得有一點陰精。若無此點陰精,
則日之所暄,不生物,而焦爛萬類矣。月爲太陰,然太陰之中,含
[01p006a]
得有一點陽氣。若無這點陽氣,則有魄無魂,不能照耀天下。故
月雖純陰,而實不離夫陽。然此日月,分陰分陽,陽交乎陰,陰參
乎陽者,皆天地之氣,絪緼摩盪而成。故道家以日月方丹,天地
爲爐,陰陽爲火候,而太極先天,爲吾身本來也。若夫坎離,其義
亦如是。蓋不曰乾坤,而曰坎離者,乾爲獨陽,坤爲孤陰,獨陽不
生,孤陰不長,故道家言丹頭,不曰乾坤,而曰坎離。惟此坎中一
陽,居二陰之内,則陰包乎陽,而有生育之功;離中一陰,居二陽
之内,則陽包乎陰,而有成務之能。是以道家先用坎離分配丹
元,然後取坎中一陽,納入離中一陰之内,遂變純乾,復還先天
本體也。但人只知坎爲水,離爲火,而遂以水火交濟爲丹訣也,
[01p006b]
抑知不外乎吾身之一氣也。蓋氣有陰有陽,不知道者,陰陽交
雜不分。故學道之士,先要分別陰陽之炁,而後取此資彼,或取
彼益此耳。蓋精與神,皆不外乎氣,故道家不言精神,而獨言氣
也。』
或問:『陰陽之氣,何以分。』示云:『分而言之,淸者爲陽,濁者爲陰;呼
者爲陽,吸者爲陰;升者爲陽,降者爲陰;上則爲陽,下則爲陰;左
則爲陽,右則爲陰;心氣爲陽,腎氣爲陰;肝木爲陽,肺金爲陰。統
而言之,人身皆陰,止有一點陽精耳。』又問:『一點陽精是何處。』示
云:『此是成仙作佛的眞種子、眞面目、眞命脈。斯時那許輕談也。』
或問性之旨。示云:『天地未有,先有此性,有此性,則有此氣。故性
[01p007a]
爲天地之心,氣爲天地之體。夫豈有性而無氣乎?抑豈有氣而
無性乎?然在天地,不可以性言,亦幷不可以氣言。如謂天地,惟
是性耳,則高高下下者是何物。如止以氣言天地,則運行不息,
不震不墜者,又是何主持。故言天地者,但曰道而已。則性與氣
兼該矣。夫人稟天地之氣以生,有是性而後有是氣,有是氣而
後有是形,無是氣,則形遂潰;如無是性,則氣安主乎?氣如居宅,
性如主人,尋著了主人,不必更問居宅。故見性明心,不必再講
許多煉氣煉形之事。若初學之士,不曾識得居宅,何如便認得
主人?故欲尋主人,先要訪居宅,訪著了居宅,自會遇著主人。然
亦有訪著居宅,而不知主人者,或主人翁不相照戀者,此予所
[01p007b]
以掃除一切,獨見性天爲上耳。但初學之士,先要存形,若不究
明𤣥關,養氣煉形,則居宅一潰,主人無處著腳。果子輩欲求㨗
徑,俟予《三品》吿成,依例修持,形也固,氣也全,性也見,區區嬰兒,
無煩九轉,自有陽神出現,變化莫測之妙矣。』
聲靜不如身靜,身靜不如心靜,心靜則萬聲俱忘,心靜則萬聲
俱寂。若心不靜,卽使其身趺坐鎭日,眾聲不聞,而此心已入萬
聲中,莫能得片刻淸靜矣。故修道之士,先要修心。修心入手,正
不在靜室,於羣動之際,方能勉强作功夫,可以驗吾心動靜。若
修心者,不從眾動處下手,一味向靜處尋求,苟遇動時,則此心
從前靜境,卻不知不覺失去。况人生那有靜日,正好於紛紜擾
[01p008a]
攘之中,默爲靜攝。至於日用飲食,只可隨縁度過,又勿著意經
營,以致分亂道心可也。
大抵修行人,不外修心,心爲精氣神之宰。賢者希聖不外此心;
道人學仙,不外此心;釋氏造佛,不外此心。三教聖人,垂教後學,
無非教人修此一心。心爲太極,動靜俱涵。未動之先,便是先天;
旣動之後,便落後天。故至靜時,情識俱泯,宛然無極之眞。迨後
愈動愈遠,一切客塵俱從六根爲賊。故儒與道與釋,任他分門
立戸,總無有離心而言者。我家作用在撰三寶,以結靈胎,而通
五𤣥,以究三淸祕密。論厥本原,則止在此心。心不靜,則不虛,不
虛則不靈,不靈則塊然頑鈍,與物無殊,其何以結靈胎而成大
[01p008b]
丹乎?太上教人,以淸靜爲本,守雌自閉,虛谷生神。千言萬語,也
只教人修心;一切搬弄,都是後人作俑。悖道愈甚,去道遠矣。我
今演說斯典,雖於大道精微,不敢盡謂發明,然卽心而言,合三
教以同歸一致,無俾後人,誤認道源,卽下手不致無所把鼻,則
或庶幾不無小補云耳。
《三品》妙典,乃予傳世靈章,三教法眼,仙儒佛釋,不須更求他道,
卽此便是津梁。惜茫茫宇宙,無問道者,不知細參耳。設有誠求
之士,夙根淸淨,道氣渾堅,何事再用師資。言下便能解悟。可知
此典功德,與《玉經》相等,卽天皇尙加鄭重,故流通廣佈,受福無
涯,徹地通天,咸蒙利益,非特度一時之劫。尙能廣結良縁,千萬
[01p009a]
劫賴以超證,此誠救濟天下後世之𤣥文,爾等愼勿輕忽目之,
泛常視之也。
至人爲善,心如太虛,過之卽化,無所留餘。賢人爲善,勉强而行,
久久不懈,可幾至誠。中人爲善,如泡幻影,時起時滅,或見或隱。
下人爲善,只在福縁,反之於心,其實不然。爾諸小子,敬之聽之:
修爾心意,毋作貪癡;反躬自責,必誠必持,從吾訓言,自獲其時。
作善由心,作不善亦由心。心之爲善,勿動果報;心之爲不善,亦
勿動果報。蓋作果報,是作不善之根。如人行一善,或十善百善,
私心計曰:『天其有以報我乎。』如其不報,則以爲作善無庸矣,而
作善之心輟。如人行一不善,或十不善、百不善,私心亦計之曰:『
[01p009b]
天將有以報我乎。』如其無報,則以爲作不善無傷矣,而悔過之
心輟。凡人欲爲善,無以善爲善,見以爲善,其心必不善,所爲善
者,只在一心。捫心自問,此事於情理無害,便是善;於情理有害,
便是不善。善與不善,不必見諸事,一念善,善不可勝用矣。一念
不善,不善亦不可勝道矣。然則人求爲善之方,還而問之一心,
心靜則慧光自生,何用他圖乎。
道心要堅,存心要實,若不堅不實,則有外魔糾⬤,縱於道有縁,
亦多生障礙。
論琴,訓喬以恕云:『琴之爲道,皆具𤣥妙。但鼓奏之時,心要靜曠,
氣要和平,指要安閒,不著於身、不著於物,不著於境,並不著於
[01p010a]
琴。默出此心,與太虛打成一片,則隨指所奏,皆爲太古之音。若
徒搬弄新聲,悅人聽聞,便靡曼淫䙝,去琴道遠矣。』
身病可藥,心病難醫。外魔可降,内魔難制。誤信妖言。頓生妄想,
妄想生因,因生障礙,障礙不已,遂有魔頭。魔久住舍,迺肆簸弄,
使之夢想,顚倒錯亂,或起恚恨、或興呪詛、或毀正道、或恣邪說,
大則亡家,小則滅性,縱能悔悟,旋復迷惑,如是等爲,無有終極。
我悲眾生,爲作醫王,療其心病,服其内魔。心病旣除,無所身病,
内魔克淨,外魔焉侵。若不攻心,病入膏肓。音荒。魔熾於内,外魔孔
彰。汝等靜思,可以偕臧。
從猛火中鍛鍊,方成鐵漢。從深水中躍出,乃是濳龍。
[01p010b]
在此門中,更要凡事解得脫,遇人退得步,方爲道器。若著一點
我見,存一毫矜心,那能入道。
人生天地間,不過一蜉蝣耳。匪獨凡人,然卽往古來今,爲仙爲
佛,亦無不然。然生也有涯,而神無涯。以吾生視天地,吾生一蜉
蝣。以吾神視天地,天地亦一蜉蝣。噫,我視此蜉蝣,一日一生死,
一日一變化,合之千萬年,皆此一生死,皆此一變化。人知蜉蝣
生,不知蜉蝣死;人見蜉蝣死,不知蜉蝣化。我視此蜉蝣,天地同
終始。
晝,動機也。萬物皆動,而我亦動之。夜,靜機也。萬物皆靜,而我亦
靜之,一動一靜,與物消長,此天地自然之氣機,生生不息之道
[01p011a]
也。世人每多俾晝作夜,以夜繼日,是違天地自然之氣機,大悖
乎生人之理,自絕乎化育之能矣。故晝而興,夜而甯,固而精,養
而神,與物無競,寡欲淸心,能知靜攝,可冀長生。
吾道以『淸靜虛無』爲本,以『長生不死』爲急,以『濟人利物』爲心,以『
逍遙自在』爲欲。彼深山窮谷中,儘多慕此之人,惜乎未遇眞師
指點,徒虛𡻕月。下此則濁界眾生,爭名於朝,爭利於市,汨沒於
慾海之中,顚倒於愛河之内。明明畏死求生,忽忽貪財忘命。放
著一條正覺法門,而不知入;觀著一條方便捷徑,而不知行。眞
可訝也,眞可憫也。
問云:『爾等且就這「心」字講來。爾等俱有心麽,有心又在何處。』有
[01p011b]
對以『不知道』者。答云:『妙,妙。只在這「不知道」三箇字上。「不知道」者,「
對境無心」也。卽如此時,子輩心在此。過此時,遇彼境,心又在彼,
恁般不可捉摸,如何便知他在何處。「道心」者,覺也,覺卽是知,知
卽不知,不知便無爲,無爲便能有爲,有爲卽可至於無爲。無爲
者,先天之本體也。本體旣爲無爲,則本來面目,又何可知。故「不
知道」乃眞知也。子幾談言微中乎。』
問云:『人之有覺,卽爲心。心之出入無鄕,究竟心在何處所住。』有
對以「心在聖前」者。答云:『歎哉,人之所以不得眞道者,爲其有心
耳。爲其有心所住耳。如子云「心在吾前」,此心便著吾相,一著吾
相,則子心非子心,乃吾心矣。吾心豈可以爲子心乎。故至人無
[01p012a]
心,非無心也,心如太虛,心無所住耳。要知心無所住,此心又是
何物。卽曰:心如太虛,則太虛亦非頑空。昔六祖於「應無所住,而
生其心」,便能頓悟,予今剖晰言之,何子輩懵然如是。粉碎虛空
是也非,對前無著有何疑。明星三五天明後,影落寒池影又微。』
歎哉眾生。我爲汝說:卽如此花,未曾染着,香色芬麗。一加玷污,
便爲泥淖,音鬧。若或保守天眞,依然臭味淸遠。我悲眾生爲,演妙
法,確遵斯言,踐形復性,只如火裏種蓮,正好𤍠中尋冷,莫教雨
後葬花,空埋本來豔質。信得過,石隙湧泉,流通大海;信不過,暗
室尋門,終無出路。諸子任人猜疑,老道只圖救世,且看他下場
頭結局,方知斯言不謬也。
[01p012b]
大凡爲人,要眼界高,胸次寛,受寵若驚,見辱能忍,量如滄海,心
若太虛。萬乘千鍾,在我所當受,受之不以爲榮;一介簞瓢,在我
所當辭,辭之不以爲矯。古聖人有天下而不與,棄天下如敝屣,
其心何常有富貴貧賤在。今人多只爲這等念頭,繫繫於心,而
不能化。倘一旦人以高爵厚祿相加,予亦不知其作何形狀也。
彼硜硜鄙夫,非如是耶。
凡人亦有能知道者,但能知而不能實踐,是以道不明於天下。
今言求道,道有何言?只有一法,循循做去,不要妄想,勿走旁門。
開基打汞,總是虛名。道在天地,四時偕行。天地有晝夜,日月有
虧盈,能使陰陽合,一理聚乾坤。中有般般苦,一一要溟淪,五官
[01p013a]
導九炁,六賊誘七情。上窮千仞頂,下入百淵深,龍翻巨海浪,虎
嘯萬峰傾。乘此何法治,仗劒斬孽根,束邪並縛魅,殺鬼絕妖氛。
修居及掃舍,淸靜一黃庭,朗如碧天月,活似嶺頭雲。忘機幷忘
相,無我亦無名,一團眞至理,總在守虛靈。
生身之義,從始細說:十月懷胎,而臨盆苦惱,三年乳哺,而顧復
憂勤,疾痛疴癢,子未言而母先慮,出入起居,身未親而心常念,
見其笑啼,而爲之一憂一喜,觀其舉步,而爲之若驚若狂,自忍
饑以飽其子,自受凍而衣其兒。望子成立,而兩眼幾穿。思其有
室,而一心難寐。或冲風冒雨,以創立根基。或陵險踰阻,而新其
故業。終日勞勞,都爲後計。午夜戚戚,皆爲子謀。欲報之德,有何
[01p013b]
紀極。爲人子者,欲報親恩,自當竭力盡心,孝養不衰,誠敬罔替。
飽食煖衣,以調其體。柔聲下氣,以樂其心。順承顔色,祗領意趣。
古語云:『視於無形,聽於無聲,方爲能子矣。』倘正經關頭,未曾稍
盡,徒以修齋布施,周窮恤匱,爲作善事,雖積百千萬種,皆爲烏
有。大倫一虧,鳥獸弗若。在世則爲人鄙賤,在國則爲法不容。上
而神瞋,下而鬼惡。或水火瘟厲鬼魅厄數難逃,甚而雷轟電擊,
震屍毀體,水火不受。如此報應,可不畏哉。
耕不深,不可以望秋成。數豈足憑耶。喪其心,敗其行,命雖富貴
亦貧賤。修其心,養其性,縱命否亦有達日。
訓宋眞恕云:『爾力眞足爲善,何苦代子孫作馬牛。公門中滋味,
[01p014a]
世道上險巇。人情内風波,大都閱盡。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顧碌
碌徵逐,下梢頭筵席。恐不得好散,黃韲淡飯何讓膏粱,粗布靑
鞋,可當文繡。只要你急處收韁,安處放枕,管你受用不盡。』
爲人父者,不可過於優柔,亦不可過於酷躁。有賢父,然後有肖
子;有慈父,然後有孝子。古人不教而成才者幾人,不勉而自行
者幾人,不學而能體心繼志者幾人,爲人父者其知之。
訓吳一恕云:『天上無不孝神仙。爾惟歸奉其親,坐靜𤣥默。無向
閙市場中,虛度𡻕月。至人無命,以其無我。斯言體之。』
爾諸子毋自私、毋自利、毋過嚴、毋過濫。遵吾教者,吾不之拒;背
吾教者,吾不之追。能體吾意者,天必降之以福;陰叛吾訓者,天
[01p014b]
必降之以災。口談道德,心居詐僞。明可以欺人,暗豈能欺神乎?
總之幽獨無虧,衾影不愧,精進無已,可以希聖賢,可以參天地。
彼區區富貴夀算,命豈能制哉。諸子欽之。
諸子旣皈吾教,當加一番洗滌,當加一番猛醒。修福而有災者,
吾能尋聲救之;積惡而不變者,吾能默爲糾之。行恕顧子,素有
陰行:父母不甚親愛,而孝養有加;兄弟不甚和睦,而友于不改;
待人具一片𤍠腸,處世存一種實意。能知禪宗之理,而守之默
默;亦通吾道之𤣥,而含之深深。視彼口是行違,道聽塗說者,眞
逕庭音聽也,故予喜之。一恕吳子,爲人本分,心無詐僞,處世接物,
全無渣滓,相時而行,因人而言,胸中若有天空地闊之妙,若有
[01p015a]
雲行霧散之致,且立心遐舉,擺脫牢籠眞有志士也,故予喜之。
但二子時加修省,一步步踏將上去,不要落後,不要墮下,則善
矣。愼勿因予言而懈弛恣肆,將一段美滿前程,自相誤也。二子
思之凜之。
人生在世,最怕游移。若能認眞決斷,何道不可聞?何仙不可希?
但恐所言⬤懇,而所行背謬耳。
嘆彼眾生,多行非義:不忠不信,不慈不惠。或子而不孝,或兄而
不友,或弟而不恭,或交而不誠。處己多陰私險刻,接物少義仁
智勇。掠他血肉,以肥己身;戕他性命,以養自體。不敬天地鬼神,
而輕加侮慢;不尊寶經聖典,而妄意毀呵。怨詛呪毒,狎眤朋比,
[01p015b]
多作不善,肆行淫汙。神曹糾錄,論其輕重,加諸刑罰;或刀兵水
火疫癘之劫,或嶔崎坎壈鄙賤之數,俾各自受,量行而止。若歸
吾門,忠君孝親,恭兄友弟,處心積意,誠實無欺,持身應物,中正
惠祥,齋戒沐浴,以敬禮天地神祇,志心諷誦,以了完經功大藏。
更或有人,忍斷愛欲,訪求至道,吾卽化形指撥,或於夢寐相迎,
或於坐住相遇,俾得早識其要,修煉金仙。如或不然,而能遵吾
訓詞,向人世著實用功,善行無虧,惡念不起,或求洪福,而卽賜
以洪福;或求大年,而卽賜以大年,或生肖子賢孫,或多利遂名
就,若更修持罔懈,有終如始,吾則拔居南宫逍遙快樂,日久可
以證位上仙,永離塵垢,不入厄運。吾之所言,功罪昭然,報應不
[01p016a]
爽。爾諸弟子,悉心聽受,各歸奉持:毋因循苟且,毋怠惰偷安,毋
違正訓,毋宗邪言,各行各是,各圖各功,果屬誠信凜遵,自獲吉
祥善慶。知之愼之。
濟世功德,不在大小,不計多寡,但須出一片至誠,卽救一昆蟲,
愛一草木,隨力所爲,便有無量功德。
爾諸子等,諦聽提音題命。自今以往,各須猛省。爲忠爲孝,無慚子
臣,克敬克誠,有光斯道。爲人而不慈不惠,待物而不寛不仁,或
利己而損他人,或殺命而養己命,或祀神而不恭,或持經而不
信,或有初而鮮終,或外實而内詐,或於同人而較量强,弱或於
同道而區分彼此,或忌刻其長,或好諱其短。凡此居心不公不
[01p016b]
平,立己不正不大,雖屬凡庸之故態,而實名教之罪人。爾諸子
等,獨居深念,有一於此,速當痛改。藉誠敬以收放心,賴神明而
消咎過。或行一善事,以濟人之困窮;或出一善言,以解人之寃
結;或施一臂力,以扶人之阽音鹽危。或有父母者,更竭力盡誠以
奉事;或有兄弟者,更公平和順以相處。如是行之,由勉强而漸
近自然,更可優入聖賢之域,乃復彼此勸懲。爾我吿誡,同心同
德,相諫相規,毋踵前愆,自臻善道。冥冥不爽,天鑒在茲。積過則
如邱山,積功則如勺水。生死權衡,一念輪轉。愼之勉之。
人心要有定見,心一不定,便不能向正大光明處著用。遂好偏
執已見,不信善言,巧弄心術,爭强論弱,分人分我,不肯調服狂
[01p017a]
心,使歸於一,與正大光明者,自相矛盾。故其所爲,雖或間有一
二微善,而心爲大本,大本有虧,小善何益?有是疚者,急宜勉力
痛改。毋逞私智,毋執偏見,徹底澄淸,無礙無著。提出肝膽,做那
正大光明的人,行那正大光明的事,步步尋向上去,所往無不
攸利。求其在我,只盡已誠,千聖萬聖,同歸於一。一念了悟,受福
無盡。
予笑彼眾:奉道之心,如水之泡。求予慈悲,如火之炎。人何不以
此念,而移於奉道中。則不作福,而福自增;不邀功,而功自大;不
謀利,而利自溥。何容求乎?
以予婆心接引,直欲使眾生,盡登彼岸。然人無積誠而來,則視
[01p017b]
此爲戲局。與其歸吾道而不能終,何如嚴其關鍵耶?然人之心
有勤於初而怠於終者,亦有懈於始而幹於後者。惟願勤者勿
怠,懈者自知奮勉焉,則善矣。諸子須要從此加誠,若稍懈怠,便
不可化訓矣。
凡人在幽獨中,當如神明之鑒格。而况對越神明。甯敢放肆耶。
彼眾生作惡,由於一念之放肆,浸假而成狂悖,罹諸罪孽耳。可
不戒哉。
大凡爲道者,貴於用柔,貴於忍辱。如能安靜不校,受用亦自不
小。不惟可以質諸人而無歉,卽吿諸鬼神,無不蒙其垂鑒。
大凡作事,不必問人之是非,必要内省。果我所爲,百無可議,猶
[01p018a]
當自責我之不能,使人改過遷善,深恥我之不能化導愚頑。我
縱自盡其道,不怍於人,乃遇作惡者當前,更要柔以處之,和以
接之。若化得一惡人向善,便是莫大之功。卽彼汨沒已深,斲喪
已甚,稔音忍惡不悛,音詮遽難感化者,亦須善待之。要之我能盡道,
敬而且誠,毋亢毋卑,中道而立。凡有所投,虛己以應:彼等匪類,
久當自生畏服,不敢逞其狂妄矣。尙何外侮之足慮,魔障之可
患哉?
作善由一念,作惡亦由一念。幽獨微渺處,善惡所由分。如作惡
之輩,其初亦與善性相近。迨一念不愼,流於狂妄,終至累劫,不
能開朗性天。暴戾恣雎,音誨無所不至,以致上干神怒,莫逃天譴。
[01p018b]
故予憐茲孽種,心甚戚戚,不憚爲之宛轉說法。爾諸子自今,但
觀彼等作惡報應,須要存一惻憫心,不可有歡喜心;須要存一
警惕心,不可有效法心。則去惡自力,爲善自堅矣。
人生濁界,如隙駒過影。一失腳蹉跎過去,追悔無及。午夜淸鐘,
回頭猛醒。從前弄機關,作把戲,使乖巧,許多是那夢,夢時所爲,
甚覺狂悖。若不急早洗心,從頭做一箇好人,向善處高步天界,
便愈趨污下,墮入苦劫,累世難超。而且禍延子孫,曠代殞滅。况
作惡自有盈滿之期,報應只爭遲速耳。一不醒悟,甯不可惜。
世上善事,是行不盡的;世上功行,是立不盡的。聖賢安身,德愈
高,心愈下,見善如不及,望道如未見。幹了許多事業,建了許多
[01p019a]
功勞,其心猶歉然不足。况其善其功,尙未究竟,豈敢妄自尊大
乎?古人云:『滿招損,謙受益。』是乃天道。夫天道如是,甯有人道而
外此乎。
一箇人,這樣行好事,便是箇善人;那樣行醜事,便是箇惡人・一
箇人,做善人,做惡人,成兩樣的人,其間只在那點心上。
人言凡事,有命有數。然聖人云:『至人有立命之學,便以造化由
我,命豈能拘?數豈能囿乎?』至於生平無一善行善狀,或福祿富
貴不失者,或由於祖宗之積累,或本於前世之修爲。然而惡作
不息,便絕子孫享受富貴之根。若其身福澤,只有及身者,則按
其作爲而減奪之。太上之言果報,甯欺人語哉。諸子勉爲善事,
[01p019b]
各自修省,無負予一片婆心也。
作善作惡,各有果報。若使爲善無徵效,則善亦不可爲;使作惡
無過咎,則惡可大作。敬神非以圖報,只在恭奉誠信,此心便是
善種子,不必期效而無不效。吾觀諸典,甚言誦經功德,此非誑
人語。蓋誦經者:一念之誠,便已盡去從前之妄;一時之善,便已
大異昔者之非。去妄存誠,革非從善,誰云無果報乎?但可惜:一
念之誠,轉念卽爲狂妄;一時之善,移時卽棄善從非。如是,又將
何以迓天休而來善應乎?故古昔聖經賢傳,佛典仙籙,無非以
美言欣動。爲善者之心,俾之從此益進於善,以導迎祥氣耳。非
謂不誠不敬,而徒口誦經文,心思戲渝,卽可以消愆獲福也。惟
[01p020a]
心一於敬,始終不怠,則善矣。
書經之法,大小如一,輕重合宜,實左空右,長短相濟。筆在意先,
則字不一;意在筆先,書法適宜。有則歸虛,空則實爲。偷書措置,
反失乎奇。依予所言,無善作爲,以敬以正,健體爲歸。毋尙媚態,
遒𦂳相催,甯緩勿亟,總以端揮。
  涵三語錄續輯
予每見世俗之所謂好道者,無非求神仙接引,或學其燒丹煉
汞,或學其採陰補陽,以希長生,永保富貴。如所云:腰⬤十萬,跨
鶴揚州,皆是也。至於淸虛寂滅,眞常大道,鮮有好之慕之。如書
所稱如好好色之堅確不移者,而况素習儒業,釋道兩門,尤所
[01p020b]
弗齒。今某等乃能幼習儒業,長列簪纓,現應民社,而乃渴慕仙
風,眞龍沙一會,不可易視。須知:道以誠入,若由一誠以至乎無
不誠,道不遠矣。故經云:『未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修,仙道遠
矣。』何謂修人道?蓋大道本虛而實,充塞宇宙。人惟體道而行,使
此心量,無乎不周,大則包羅天地,凡一切靈蠢,俱在吾心量中,
卽孔門『老安少懷』佛門『度盡眾生』道門『方便接引』咸此一心爲
之也。然又要細細參究靈根慧性,時時返觀内照,以心問心:某
事合道,某事不合道。出身加民,不使有一毫之未盡。此卽儒門『
參贊位育』釋門『性光透露』道門『忘形合虛』之至理。故昔觀音大
士亦曾現宰官身說法;太上亦曾爲柱下史。非入官之人,便不
[01p021a]
可學淸虛之道。倘能由予所言,事事秉一誠意,如:誠以利民,民
受其福;誠以興化,風俗湻美;誠以自持,臨政無苛;誠以求道,惜
精保神。仙佛與儒,甯外一心以求之乎?予於某等所厚望者,須
體此太上好生之心,佛法慈悲之念,與聖賢與聚勿施之言,不
特爲予門增輝已也。
凡學道之士,貴在精專。默運𤣥機,冥心内照,致虛守靜,和光同
塵,以遊於世抱一以自修。勿雜念,勿貪名利。内忘其心,外忘其
形,以心御氣,以氣合神,以神合虛,以至於忘無可忘,復還淸淨
太虛無爲之道。能明乎此,是爲『明』道;勤修行之,是爲『行』道。若夫
南宫之法,雖云正法,然亦非了脫生死度世無爲之大道。故太
[01p021b]
上云:『淸淨爲天下正。』又曰:『保神固氣,長生之本。』至於筆籙殊非
正道,世間好之者多。然不過文士夀終,飛精附人,以發洩生平
之學識耳。至外丹鼎爐汞鉛,更屬惑世誣民。愚人受欺者,不可
勝數。未聞神仙以此度世。昔正陽授予黃白之術,予恐貽誤後
人,遂蒙鑒此一念,拔度昇仙。今某所請,予深惜焉。
士生斯世,誰能株守方隅。故男子生以四方爲志,然所謂四方
之志者,爲其訪道從師:業儒者,負笈千里;學佛學仙者,芒鞋踏
破。學未成,道未悟,不肯住腳。後世趨走名利,奔競勢要,或遊宦,
或遊學,或遠商,皆從名利起見。又有一種貪嗜山水,不憚跋涉,
雖有垂白雙親,亦置弗顧。不知此輩遠遊,均屬方隅之内。至於
[01p022a]
眞人遊神溟漠,一息而經千里萬里,一時而徧六合三山。去不
知其所往,神遊宇宙;來不知其所從,還歸虛寂。知此遊者,方爲
至遊。茫茫海宇,能通此者,百中罕一。
降務恕樓示眾云:『予自三十年前,飛鸞演化,遂降神鄂渚,留驂
此地,兆《三品》之良因,結萬縁之勝會,於斯樓基啟大業,繼復遷
於宋氏樓頭,肇以涵三之名,再移喬子之宅,演成上卷仙典。於
今一回想,實同昨日事耳。但予之開化有成,惟賴爾等贊勷,亦
得諸始事之子,竭盡心力。此時雖大功吿竣,均受宏庥。然於數
始事之子,予心時爲惻念,尙以爲未足酬其勞者,故戀戀宫中,
不卽絕迹,蓋此故也。』
[01p022b]
予憫世慈腸,不憚煩劇。留連塵界,無非上體穹蒼,好生之德,下
憐眾生沈淪之苦。是以發廣大誓,厯劫度人,普施法乳,願盡恆
河沙數,人人道岸誕登,幽域光明遍照。則老人一片婆心,不幾
可少慰乎?非不知世事澆漓,人情淡薄,近來口食計窮,人不得
不爲利是趨。然只一心謀利,所以奸盜詐僞,日見其甚;機巧叢
生,詭心百出。害人欺世,利已損他,種種行爲,卽一技一能,亦用
心良苦。究其由來,無非計利,較之前人,更善鑽營。如此日偷,愈
見其下。時災月厄,火盜官刑,旱蝗疾苦,因之頻加。第人於惡念
初萌之際,尙覺自歉;雷霆震電,尙知畏懼。及漸染惡徑,反如履
坦,似就輕車,偶因報應參差,遽謂神靈聾瞽,遂逞放心,肆行無
[01p023a]
忌,雖雷霆在側,斧鉞當前,而其人若罔聞罔見也。曰『我惟利是
恃,不聞諺云「錢可通神」之語。』甚可憫惻,亦可發笑。如是等眾,有
不永墮輪迴,縈⬤孽報者乎?予卽欲解脫之,亦從何處下手也?
道之一字,爲天地之祕機,爲陰陽之精萃。立極宇宙,開化古今,
至微至隱,無形無名。肇造化之象,祖物彙之根。厥始鴻濛,判於
太鈞,佛也此道,仙也此倫,儒之聖智,亦無所分,究溯由來,同原
玉淸,流支衍派,各別三乘,各開一教,各立一門,實者儒理,虛者
禪心,虛虛實實,二五凝精,存亡守有,若𣺌若冥,恍恍惚惚,含於
臍輪,𤣥之又𤣥,竅妙難尋,上窮月窟,下踏天根,閒來閒往,常靜
常淸,實者如斯,虛者常存,殊途一轍,歸還渾淪,道無可道,人忘
[01p023b]
其人,我忘乎我,忘亦忘眞,是曰眞忘,莫可擬論,有識之子,先立
乎誠,誠則有明,明則著形,著乎内外,大道可形。行道無有難易
之分,而一貫之曰誠。
當今乩沙一事,開化者廣,附和者多,其中不無眞僞之別,又不
無聚散之常。然人每以談凶說吉者爲眞,以詩詞歌賦者可聚。
若予自飛鸞此壇,迄今數十年來,在予不以吉凶之兆動人,而
二三子亦不以福禍之機求應。雖無語言文字可觀,頗有禮樂
威儀可習。是以常處不變,厯久愈新,較之倐聚倐散,駭俗驚人
者,不相侔也。
人恐予門有異見異聞事,足以動人。今予自觀,覺無甚聞見可
[01p024a]
異。但不知人之聞見者,有異乎,無異乎,蓋無異則爲庸常,而庸
常二字,所含者廣。人生履地承天,祇不過衣而衣、食而食,日用
起居,甚無異也。卽庸常之說也。人生五官四體,共有目之能視、
耳之能聽,司聰司明之處,人皆有之,此無異也。人生幼而小學,
長而明倫,凡修身以至於齊家、治國、平天下,亦不過遵先王之
訓,率聖人之行,以造夫爲聖爲賢之域,均不外中道而立,事極
庸常,亦無異也。更有此佛仙二途,一則明性徹源,欲了生死;一
則煉性煉神,希得長生。其迹似怪誕難憑,其人似渺茫難考。然
以庸常之說論之,佛與仙,斷不捨本性而言修煉,亦未有去守
中而說𤣥微。忠孝仁義之心,未嘗不時時在念。辭讓恭敬之事,
[01p024b]
未嘗不個個躬行。故事親孝,亦可稱仙中之孝子。事君忠,亦可
作仙内之忠臣。凡以類推舉,能生物盡倫者,皆是仙根佛種。不
冀仙佛,而仙佛自然有得。其故實由於三教殊途,同歸太極,無
所分別門戸也。予《三品》典内,明究斯旨,極爲精備。若世之小儒,
全不知此中合一之理,妄加議論,竊爲譏謗,予亦不問其心思
何似,而但哂之爲腐爲迂也。凡人問道而來,其有所聞見,雖予
未盡知,但不作奇異觀。卽是大識者,若論皈予門,亦僅可作庸
常事看,方是大家模樣。旣心切予道,予惟以大道教人,大者亦
不過此『庸常』二字而已。
予門廣大,溟漠中寓有慈惠,恍惚中放有光明。凡所投誠,如果
[01p025a]
眞信不二,再無不以神感通,只慮人之視我爲可有可無。予亦
難應之以立求立應,神思之不可度,理信然也。苟能事父母以
愛敬、事兄長以和遜、待朋友以信實、處身世以公平,修已克私,
敦倫務本,是卽日對予面、日聞予言。予默會之間,自首肯也。
欲知生者之死,曷不觀死者之生。夫生者之死人,第知算盡則
死。而死者之生,人或有云:『死卽受生者。』又有云:『死旣不測,焉定
其生?』又有云:『無所爲死後有生之據。』種種議訾不一,不知古云:『
死生之義大矣。』其實不可得而易爲之說也。以正理論之,人稟
陰陽之炁以受生,得淸濁之炁以分形。來則茫茫,如東輪晨擁。
人第見夫日之升矣,又焉能親覩其發於扶桑者,爲眞耶,爲非
[01p025b]
眞耶。及其死也,冥冥炁住,百體槁然,如西烏之落,倏忽而下。人
第見其日之夕矣,又焉能目擊其沒於崦嵫者,爲眞耶,爲非眞
耶。故執理之士,只究本來現有之軀,行眞實不二之事,彼生彼
死,惟順受其正而已矣。命可知也,不可言也;數有窮也,弗如守
之。此大儒明生死於未有我前,而會之以意;順生死於旣有我
後,而反實歸空。其𤣥之又𤣥,微之又微,俱非人人可得而道也。
世傳斗儀七十二,内隱眞諦三十六,其他不過以儀文垂教者
也。不知禮斗一事,不特予門科教爲多,卽如來門,亦多此攴天
禮法。諸品亦自不同,然佛藏中心品,較道科爲勝,皆具梵音,兼
有成就法,甚爲深妙。禪那家,亦有以此見性明心,如彼慧燈一
[01p026a]
燭,覺照一切處,無不朗徹。夫此暗室,未有光熖,俱作黑漆人,彼
此不相面,旣而忽然一炬,便覺上下洞達,光明四照,得如斯樂
勝。譬彼禮攴天者,雖愚柔無識,苟誠慤堅摯,遵依梵教,信禮如
法,一旦開霽,俱能了悟。如我如來,睹明星悟,拈花示眾,亦復如
是。是知梵音神妙,具六通力,無有勝者,其功德力,誠不可議。卽
予𤣥科祕簡,上仙眞宰,尙有尊奉,每按天地同輪度數,依法瞻
禮。倘根具有,間功行參差,亦不易得受上眞靈寶太𤣥科教。故
彼攴天爲眾星主,居諸天尊,其願深固,其慈廣大,其法無邊,凡
九品果徒,尙莫能窺測。傳經五斗,俱係科詞,其中皆有隱祕,不
傳下士,非九天眞器,亦不得聞斯語。然亦可習此條科,肫誠懇
[01p026b]
禱,依義修持,其神驗亦各各異:或親降紫宸,或靜現臂面,或天
華繽紛,或仙品陳設,咸如意啟,均使如願。上士希仙,卽可逭求;
中士祈願,無不各遂。禱禳一切,尙小果報。於此中得大智慧大
解脫者,不勝計。更有親受𤣥靈三五之眞工,而超證修持,居第
一義,俱得此力。譬彼念『阿彌陀佛』接引者,遂得化生入功德池,
作變體成蓮華,亦如是微妙。如聖經所云:『雖愚必明,雖柔必强。』
彼禮攴天者,亦復如是。無第一義可解,是卽第一義。無法象中,
先有法象,而終歸於無法象也。妙哉。『
經』之一字,原所以教人守經不變,常敬常畏。上智觀之,默有感
會;中士視之,知所警惕;小民知之,咸生畏懼。故予設教訓人,在
[01p027a]
此一字有許多訓廸,非假語言文字以自炫也。然訓廸之要,首
在『收心』。心有所警惕,則勿論敬神事人,皆如在其上,必敬必戒,
時刻翼翼,終日乾乾。對越神明,尤加謹愼。先自一事以至百事,
自小事以至大事。收心在腔子,而勿使放失,則漸臻純熟,久自
心有所主,而不致膽大氣粗,漫無忌憚矣。此收心之法,卽予始
教之綱目,卽予演經之主宰,亦卽予平日所說修仙修佛之妙
諦也。夫下愚之士,縱不能默會幽深,合神𤣥遠,而凜此章程,事
天格神之際,尙不能一爲檢點,約束此野劣猿精,使令猖獗,蓋
由此等平日於收心之學,全不體究,徒侈結習,枉縱情慾,無明
時熾,識性難調,種種任意,慣成放誕肆行之積習。俗網昏迷,不
[01p027b]
醒響震之𤣥音,以致對越神明,妄意放蕩,失禮踰閑,有不可自
問者。如是之人,在人情則云『不稽之輩』,在世事則云『誕慢之子』,
在儒教則云『不屑之徒』,在釋門則云『玷淸規之夫』,在予道則云『
狂悖之士』,焉所取也。經之爲言敬也,旣無敬,經何庸說乎?經之
教人以心也,心旣放,經何庸設乎?惟經以印心,心卽經要,經之
所以非徒託諸語言文字也。憫哉,予不禁爲彼等惻然。
凡事神者,對越神明,儼然如在,或左或右,皆凜祗承。非惟衣冠
必整,亦且容貌必端,兢兢恪敬,手足動止,俱宜安詳。朝禮拜颺,
儀度中節,從容閒雅,莊重合數。如上位神靈,向我中處,指視甚
嚴,凜不可慢。如是敬畏似下之奉上,臣之見君,必盡其禮。然下
[01p028a]
事上,臣見君,或有未出於眞誠眞敬者,若畏敬之心存於中,自
無僞誠僞敬之事。至於事神,又非君上可比,以其神靈赫弈,感
召甚速,呼吸相通,捷如影響,有令人不得不生畏敬,不敢不生
畏敬者,總以神之昭格,不可度也。如是先存一事神之意而來
者,其心是必在敬神一邊,豈尙敢嬉笑戲渝,不恭不敬,視爲兒
戲乎?雖予無甚足觀,但旣存事神之心而來,卽神有神無,俱宜
自盡其心,自盡其禮。此道不明,焉能爲人?焉能事神?神乎人乎,
相感以誠,誠能格天,天德是馨儀禮百千,端在一心,心眞心僞,
又在自存,自盡謂忠,以實爲眞,眞誠應物,格致修身,由身而家,
不外乎心,齊治平者,總乎至誠,參贊位育,皆基是根,爾諸小子,
[01p028b]
黽勉是行。
鸞手之難,非同泛泛,有天成者,有人力者。要必夙具慧性,智根
通達,性氣和平,心神淡定,與世道相違。向有善信,不欺於物,不
騖乎外,敬恪純一,體致安然,必謹必愼,時凜誡訓,無二無三,不
疑不詐,方得心手相應,神人合體,機智靈通,不阻神意。如寂靜
逍遙,意致冲和,自然純化者,此天成者也。由生漸熟,必加煉度,
然後臻極者,此人力者也。要之總在誠實於平日,而言行不苟,
所存所著,與神契合。臨時又斂神聚氣,心性靜恬,氣住神住,機
圓心活,亦此之謂也。蓋鸞手爲神所憑依,凡言有所損,行有所
虧,以及虛浮詐僞,疑二相參,皆神所不取。旣不取其人,焉能附
[01p029a]
其身乎。卽臨事之時,苟分心於外,及動起七情,或自生疑退,或
間有怠情,皆阻神機,不能久遠。此所以得眞鸞手之難,而得予
之鸞手爲更難,而得演經說法之鸞手爲愈難也。不知予之開
化,首在得人,神之憑依,又兼有德而具靈根者,故鸞手二字,亦
不易言也。
人當年茂,每事應自束性,乃德之基,不可不涵之温厚。故儒門『
存心養性』,卽予門『煉氣煉神』之謂也。學道者,未學生,先學死。不
能死,焉能生。藏生機於死竅中,在人自己會。不然則,日見求生,
日見就死矣。此生生之道,大有𤣥奧。勿爲習染,休被塵迷。明人
一點,如暗室張炬,頓生光明,莫把聰明向無用處使。
[01p029b]
誠恕,子縈縈俗務,固爲人情不免之事。然子較庸俗不同,自宜
毋存凡見。此時予卽爲子般般印證,然亦無者不能增,有者不
能減,雖欲爲之造命,其如定命何?今特與子言之,冀子了悟:『一
切有爲之法,悉如夢幻泡影。』子但循分安時,求證將來妙果,則
乘予開闡之日,儘足開子慧性,方是子七十年來,收縁結果之
功。子須從此漸排塵累,擺脫俗情,大作整頓,收拾性靈,以待縁
至,卽可助予闡演,利賴無窮。抑且於爾往昔生中修持,自得圓
通早證矣。
旣皈予門,須體予意。以敬畏存心,以和平待人,勿貢高以自矜,
勿驕奢而傲物。縱妖冶盈前,常思坐懷不亂之下惠;雖人將橫
[01p030a]
逆加我,必須學三自反無過之君子。豈不知《周書》:『皇天無親,惟
德是輔』乎?
予門弟子,率領眷屬皈依,固云向道之誠。然諸子但知取一道
名,便是皈依,殊失皈依之義。不知『皈』者,乃以道爲歸;『依』者,以道
爲宗主而依倚之也。若能信受奉行,遵守法戒,於道門不犯規
律,於人事不壞綱常,心術端正,誠敬勿欺,凡事依理而行,方不
失皈依之義,方可稱皈依之人。倘止求一道名,遂了皈依之念,
實爲無益。况彼等婦女童穉,無所知見者乎。
嚮慕予道,必須敬信,諸事敦本。若甘自棄,便日流於污下;苟能
行健,卽日進於高明。至於涵精育粹,攝性調情,又端在有涵養
[01p030b]
澄靜之學,存虛無杳冥之心,方克有濟。倘自不收束,則曰粗浮,
神之不接尙小,而過之招報甚嚴矣。
示洪篤誠:『子亦聞予「涵三」之名義乎?自兩儀肇判,三才遂分。然
天有三光以昭示萬物,地有三教以維持人心,但人有氣稟不
齊,故釋典有三乘,仙藥有三品,卽儒家亦有上中下氣質之不
同。究其初,厥賦維均,本屬一氣,中涵一理,所以三教雖分,同出
一原。若參透三教之理,無彼此之異,自同歸太極之精矣。夫太
極者,卽「先天一炁」,兩儀從此判,三才從此分。若夫三教,則太極
之支流雜派也,原其始,無非一理。故予壇特命「涵三」之名,蓋會
三歸一,又一道中包涵三教耳。若𤣥門修煉工夫,有雜有正:雜
[01p031a]
則言接命延年之方,正則惟談金丹大道。金丹者,卽佛法所謂「
圓明覺性」是也。非金非石,而金石無以比其堅;分陰分陽,而陰
陽無以喻其妙。靈應無方,神通難擬,修之則寸田尺宅可長生,
百年千年可常存。彼藥物火候,二八一觔,子午抽添,水升火降,
皆支言耳。其實窮究性命之旨,降伏其妄心,道卽在目前矣。予
昔《指𤣥篇》,曾揭此義訓人。有云「報言學道諸君子,好把無毛猛
虎牽。」夫「無毛猛虎」者,心也,心之所之爲意,意者,𤣥門所謂「黃婆」
於人身中「脾土」是也。水在下難升,火在上難降。意至專一,則炁
自隨。故丹訣有云:「黃婆牽引入中央。」蓋金爲水母,木爲火母,以
此東王公配西王母,而生水火兩男女,然必以意爲烹煉,方能
[01p031b]
成就。故丹訣又云:「本因戊己爲媒聘,遂使夫妻正合歡。」雖丹經
有如此種種名相,皆屬假立,若降住此心,則一切皆空。太上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卽如涵三之意,三且不名,涵於
何有?涵且不名,三於何分?卽一而三,卽三而一。了此道者,是眞
修行人也。』
自己本來心性,究末明了,所以冤業牽⬤,輪迴往復。此劫未盡,
彼劫又生;惡報未消,業債又起。沈淪愈久,陷溺愈深。𣺌𣺌泉鄕,
茫無出路;悠悠𡻕月,何日超昇?夫人身難得,樂土難生。耳目聰
明,皆上蒼篤生之德;衣食饒足,實前世修積之功。利名富貴,豈
可强求。夀夭窮通,原非倖致。苟不能上酬覆載之恩,下答鞠育
[01p032a]
之德,是輕生忘本,已負莫大之愆。或更加以敗亂倫常,斲喪根
本,存心積慮,惟機械巧詐之是工,處世待人,盡刻薄殘忍之是
務,對三光而不知敬仰,毀三教而不屑尊從,污穢人羣,傷失本
性。生則難辭惡疾,橫喪天年;死則難躲冥刑,打入地獄。凡此等
眾,甯不可悲。須知天堂有路,只教心地光明。今日撒手,今日卽
空;明日回頭,明日卽了。笑人生一場虛夢,誰能夢裏尋眞?歎世
上多少虛花,孰向虛中著實?生時不知修省,死後魂魄皆昏。依
草附木,本來之靈性何存?泣地怨天,夜臺之淒涼誰顧?一旦改
形換面,失卻人身,萬劫沈淪,了無出路,可不畏哉。
世人曠劫以來,迷失眞性,全不皈奉三寶,只圖利養色身。不知
[01p032b]
色身是假,終有敗壞。若金丹大道,長生不滅,亦無生亦無死。但
所謂『金丹』者,非如外道旁門,燒丹煉汞,惑世誣民,使人傾家破
產,終無一成,而且有害也。神仙修丹,卽是修心。人人有此金丹,
惜自己不肯修煉,以致隨劫輪迴,永無解脫之日耳。須踊躍誓
願,首謝前愆,皈依三寶。所謂三寶,釋曰『佛法僧寶,道曰道經師
寶。名雖各異,理實一也。從此永久奉道,卽可證淸淨道身。夫覺
悟只在一心,心同太虛,無𦊱無礙。若能覺悟,卽可自度。否則沈
淪億劫,雖萬種慈悲,亦難拔度矣。
自古皆有死。然其中亦有前劫善根未熟而死者,亦有惡業未
露而死者,亦有學佛學仙,中途改變,以致善果未成,惡業漸長
[01p033a]
而死者。又有生平爲惡無厭,終年能改過自新,臨命終時,因此
一念能自改悔,轉劫遂好善修爲正道者。故此一生,有男女富
貴貧賤夀妖之不齊,非上蒼有意區別,皆由善惡自招。若前生
好善樂道,今世又能好善樂道,則天福自致,天堂可躋;如其不
能,則天路閉塞,無門可入,地獄惡報,無由出離。第一要發『信崇
心』。信奉三寶,自能消曠劫罪愆,出生死苦海,證長生之大道。第
二要發懺悔心,悔厯劫不知𤣥功,未能修煉,自心性體,被無明
煩惱蔽錮,以致淪於鬼趣。此一悔心,能生種種功德。譬如磨鏡,
塵垢旣去,透體光瑩。故知生死,心爲根本。心欲長生,卽當崇善。
善乃福基,惡實禍兆。作善作惡,總屬乎心。心有一善,如地生嘉
[01p033b]
禾,灌漑滋茂,收穫必美。一念有惡,如雲蔽虛空,日爲掩暗,其光
便減。若能改悟,如風吹雲翳,雲散光現,虛空湛然。學道之士,性
體虛明,亦復如是。世人不知修道眞訣,將謂愚昧凡夫,何堪修
道。豈知道本在人,不是離了心性,別有一種道理。若別有一道
可修,諸佛諸仙,便屬欺世。其實修心,卽是修道。人但一心悔過
自修,道不遠矣。試聽誦經,其中語句雖多,無非表此一心。心本
剛健中正,純粹以精,初無一毫人欲之私。何謂人欲,蓋隨各人
所欲,或富或貴,或好色,或美食,種種貪妄之心,皆名爲欲。此欲
一萌,卽離天性,遂致迷眞逐妄,落無數階級,故不得名爲天性,
而曰人欲也。又此欲各各有,各各異,非大同之理,非至公之心,
[01p034a]
故云「私」。今後但去此私心,除卻妄念,令通體光明復還天性,則
道在邇矣。若言下頓悟此性,卽是金丹大道。日日參究本來,自
得了脫苦趣。
人生之初,惟止一性,並無他物。夫此性者,先天一炁是也。天得
之以致淸,地得之以致甯。人得天地淸甯之炁以成形,於是遂
有陰陽淸濁之分。然此天地之炁,始於太極,所謂太極,卽是先
天一炁,因天地由此而生,故曰先天。此炁在人則謂之性。人未
生時,此一點眞性,投於母腹,得父精母血而成形。然此精血,亦
稟天地淸甯之炁而生,因此時旣有精血,遂有形相,從淸虛元
陽無相中,落於有相,而先天之炁,於是雜而無形。故太上云:『降
[01p034b]
本流末,而生萬物。』此之謂也。方其未出母腹,藏於無形,其性其
命,尙渾而爲一。及墮地一聲,已將太虛圓明光大之體,一聲叫
破,於時性旣發露,命亦隨之,遂有窮通夀夭之不齊,但性體本
善。而旣生之後,性光隱而不見,遂有心之名。然性卽心體,心卽
性用。二者各分天地,故性曰『性天』,心名『心地』。至於用『意』,又落第
三階級,愈流愈遠,愈遠愈失,所謂『水出崑崙,便不淸也』。旣有形
相,便有五官四肢百骸六根之不一。太上云:『不物中物,不有中
有。』正謂是也。惟仙佛深達此理,直究本來,所以仙家之『七返九
還』,亦祇是煉情歸性,歸性卽太上所謂『歸根復命』。而佛法種種,
亦不過修明此性耳。人自矌劫來,縱無明性,迷失眞宗。夫此無
[01p035a]
明,何得亦謂之性?譬比溟渤,同謂之海,其波濤洶湧莫測之狀,
總屬海水,不得謂溟渤是水,其波濤非水也。使波平濤息,則海
水淸淨之體,還復如是。若人能降心,除去妄想,使情歸於性,則
太極眞元,全體造化,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矣。故聖門之忍性,
忍此無明;予門之煉性,煉此無明是也。然作罪根因,又屬妄認
色身是我,種種計度,以養此色身,雖衣食充口體,猶以爲未足。
故太上經中,先示斷障之法,令勿起貪瞋:貪則有損人利己之
事,瞋則妒人之有,憾己之無,而怨天尤人之罪,日積月深矣。及
至天曹考較,地府減祿,大數迫時撒手而往。生平衣祿歸何處,
業鏡臺前事事眞。渾身有口難分說,始悔從前錯用心。
[01p035b]
昔演典談經,龍沙顯蹟:《八品》𤣥文,闡自毘陵,曾費數萬計。嗣又
丕振宗風,宣演《五品》,亦費數千;至於涵三闡教,演《淸微典》,已較
前節畧,僅千餘矣。後演禪宗,蒙佛慈指示,諸凡從儉,以冀早成,
是厯來演典談經,未嘗不大有布施。然世風漸替,好道無人,所
以後此闡演,皆量時度勢,不多繁費。今某旣肩斯任,功德匪小。
予非欲從陋就簡,不過體諒一官薄俸,無甚盈餘,所以從儉行
事,非予自輕祕旨,䙝慢𤣥文,以俯就於人也。然應辦儀,物仍不
須節省,演務重大,禮制莊嚴。况開闡靈文,眾眞班列,諸神侍衞,
非小可事也,以適中爲妥。
料理演務,又兼積誦經藏,固是難事,然必須善諭諸子,毋使誠
[01p036a]
意散渙,毋致始勤終懈,方有利益。予不惜委曲開導,誠欲子等
眞切誠信,發於自然,方爲功德。果能肫篤奉道,隨處皆有感應,
不求福而福自至,不圖報而報自豐。天人感召,捷於影響,子等
勉旃。
邊邑土瘠民貧,又值災厄之後,爲民父母,最宜愛惜蒼黎,如保
赤子,疾痛疴癢,俱要護持。與民共苦樂,正宰官盡職之事。夫上
天好生,莫重於民命。凡爲有司者,不特愼刑爲要,若無教化及
民,使知觀感,不能格於有恥,亦是有司之過。若博泛愛之虛聲,
致令刑賞不明,舉錯倒置,使民無所依賴,而手足莫措,更是有
司之過。至於辨𡨚理屈,折獄於片言之間;入死出生,定案於寸
[01p036b]
毫之上,尤宜審愼,非可忽也。古昔明吏,如文忠公父,其福報在
於子孫,史册可證。究其由來,皆一心在於好生,便已作福無量。
宜體此恕字,恤民之命,養民之力,惠之以恩,使之以義,照鑒無
私,福澤遠大,正未艾也。
書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但立心行善,忠君恤民,苗彝愚民,鎭
之以威,撫之以恩,威恩交施,柔剛並用。詩云:『不剛不,柔敷政優
優,百祿是遒。』能如此存心,如是行事,天必佑之。自然所願從心,
有求皆遂。天且弗違,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邊郡赤子,貧苦者多,宜加意撫惜,發奸摘伏,宜小心愼重。岩疆
之民,易於歸化,亦易於梗化,惟在恩威調劑之力也。
[01p037a]
  涵三語錄後記
 道何言哉。道而不可言也,又奚以五千爲。是道之在宇宙者。
 巳抉精藴於函關授受閒矣,外此何庸片紙隻字乎。然自西
 度以來,聲教漸以寖微。而後起之論,若簧鼓然,類皆以五千
 言之緖餘,而肆其唾涕者也。迨日就久遠,後之人愈拾其唾
 涕,而唾涕之,遂成舌戰,彼此交攻,較之簧鼓,惑亂尤甚。我孚
 佑帝師慈憫聾瞶,爲之振鈴鐸以警醒之,不啻靑牛再度,大
 其聲而疾呼也。於是結壇鄂渚,開玉局以布金沙,特演《大乘
 三品眞經》,擴五千言所藴蓄者而洩之,收五千言所散出者
 而合之,極闡微旨,透闢眞宗,心印聖賢,而道通仙佛,是又煥
[01p037b]
 然兩間一新之文字也矣。間於演典之暇,偶論妙理,或尋章
 句,無非爲世道人心計者,其中勉敦倫常,期修心性,卽一言
 一字,盡足開悟本來,啟迪後學,誠濟世之津梁,渡人之梯筏。
 曩時親炙休光者,私相記載,惜祕諸寶笈,未獲流通。今幸金
 陵孫子,因刋《三品》便函而纂輯之爲一帙,標作《函三語錄》,同
 付剞劂,將以斯爲《三品》便函附也。是爲記。乙卯孟春中澣顯
 化眞人弟子王眞稽首恭紀。




[01p038a]
  涵三語錄後跋
 涵三語錄者,
孚佑上帝著《三品經》暇之寶,訓鄂渚,宋氏錄之,金陵孫子又纂
 輯而成者也。其中直指大道𤣥微,金丹祕妙,不但於一切搬
 運存想擯斥弗言,卽彼徒執調息運氣、守精凝神等功,亦鄙
 之不屑道。良以三淸之祕,極以玄立三寶之眞,命由性成,故
 也慈哉。
上帝憫世人之沈迷,示天仙之正派。先以忠孝仁義爲基,作善
 積功爲本。然後導以太極之丹華,天地之丹鼎,陰陽之丹候,
 日月之丹寶。俾得之一身之内,而涵之《三品》之中。人果眞能
[01p038b]
 就,
慈心指點祕密處,千遍萬遍仔細研求,確有以會乎無量玄玄
 之妙,自有以入乎無象存存之竅矣,涵三之義其在斯乎。廣
 化弟子惠覺謹跋


[01p039a]
 語錄大觀
  雲巢精舍語錄一百三十一則出湖城抄本
呂帝曰:『孝、弟、忠、信爲四大柱,不𥪡其柱而用心椽瓦,何能成得
大厦?人子一衣一食何非父母所遺?卽自已白手成家,無非父
母恩典。親有四樣,貧、老、疾、病,更宜盡心。世人以飲食爲孝,無有
誠敬,是豢飼也,何足爲孝?孝則流芳,逆則雷擊,人身且失,何論
希仙?
萬惡淫爲首,百行孝爲先,於此可知功過所重。行時時之方便,
積種種之陰功,作事循天理,出言順人心,不欺方寸,可對鬼神,
此乃修身之道。
[01p039b]
三教一理,儒言存心。釋言修心,道言煉心,所謂一個孩兒三担
挑也。
主人公在否,主人公沒病否,主人公安樂否。病有卻病妙藥,用
正心三十分,誠意修身三十分,此第一藥方,心要常在腔子裏,
此修道之要訣。
心明於月,何也。月有照不到處,心卻無照不到處。
學道不可論有分無分,冝直前做去,聽其自然。若計功求效,與
凡夫行一善事卽欲望報,有何異哉。
道中功課,須縝密,無閒斷,務誠靜,無退悔。每看吾門下多人,始
則急急若盆中火,繼則遲遲若水中冰,皆因祈福之念太迫,望
[01p040a]
成之心甚速耳。豈知我道原於積久而成,不可一朝期也。諸子
求心得者,幸勿阻於旁言,悔於半途,則庶幾矣。夫子云:「博學,而
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諸子要得道中眞諦,非十年讀書,十年
養氣,不能夢著。如今之凡士,略看道書幾卷,便云道中𤣥妙,已
得十分。哈哈!仙道如斯容易,舉天下皆仙祖矣,何至今寥寥人
世?可知此道原非旦夕間事也。到得身如槁木,心若死灰,則進
道之階矣。
大急不急,大忙不忙,大亂不亂,死生分離不動心,財色在前不
動念,方是修仙學子。
業從何處來,雖由念起,實由身生。因有此身,纔有此業。心空則
[01p040b]
身空,身空則業滅。
神仙怕落紅塵,利濟虛,𡨚業實,榮華假,勞苦眞。略一失腳,便墮
三途,言之令人淚下。
肯傳人,第一善事。然不能自度,焉能度人。
昔李明月度楊聰智,假作一道人,至楊聰智門。首打坐,化元寶
一個。坐了半月,楊因妻言,與之一個。得後,又要化三個,楊勉强
與之,竟不謝而退。聰智密差家人竊窺之,但見道士將銀置之
城隅,竟日打坐,爲行路之人竊去,亦假作不看見。家人吿知其
主。言方畢,道士又來,復要化元寶三個。楊大怒,道士乃言曰:「予
開目時則銀在,方閉目則銀不在矣。」楊聰智大悟,竟隨道士入
[01p041a]
山修道,後白日飛昇。
昔有眞仙,遇一高士行持多年,意欲度之。令其打坐,先語之曰:「
我作外事,汝入定中。一應苦樂,皆是幻境。切勿開言,延至九轉,
則我丹成,服之飛昇。汝一開言,則汞走砂飛,不成丹也。」士如其
言,定中見黃金萬兩,位極顯榮,片言可得,士皆不言。又厯患難,
骨肉分離,垂老病苦,臨死痛於解殻,總不言語。被攝至陰,𨶒羅
問之亦不答,令加以極,刑鬼卒辱駡,强食污穢,士記師旨,忍耐
不言。王因令轉生爲富家子,至二十餘𡻕,總不開言。少婦生子
聰慧俊秀,已及三𡻕,妻屢問不答。妻忽發怒曰:「與君結褵,薄情
如是,不如與兒俱死。」將子向地一摜,腦裂流血。士不覺失聲,頭
[01p041b]
磕丹鼎,炁泄丹飛。仙因歎曰:「仙才難得!子喜、怒、哀、樂、惡、欲、情關
俱度,惟有愛根未除,成道尙隔一塵。」飄然而去,觀此可知修道
準則。
修道或生瘡,或有病,皆是魔頭,不可退悔。
暴戾,殺身之由;恣雎,敗家之本。君子不以察察,小人必以昭昭。
行不緩,語不和,舉止不依規矩,只好求名附勢,仍入輪迴。
少求寡用,免逼迫於心田;戒慾除貪,佈心香於意地。二句終身
用之不盡。
官宦不可密交,損人利己之事不可爲,假公濟私之事不可爲,
不可言與心二,不可面是背非,不可見小利而傷仁厚。一心皈
[01p042a]
道,誓不退悔,四魔王來,要過得關,方可求度。
酒色財氣,四字一毫不犯,方可成道。浮名濁利,尤修仙的對頭,
悟者厭棄。從前之義人,圖名利,求富貴,保守鑽營,何等攪擾勞
苦,能於此中厭棄,則遇酒色財氣四魔來試之時,念及身心這
等難過,則不復生欣羨之心,不愁過不得關也。
制魔之法,耳若聾,口若啞,由他百般來相鬧,吾今只作耳邊風。
學道容易,煉魔最難。降得一分魔,入得一分道,全要自已作主,
神仙亦不能用。力如金入火,燒過一度,增一度程色。
水淸月白,水濁月暗。性水澄淸,心月自現。世人每以無暇推諉,
予曾三醉岳陽,朝北海,暮蒼梧,未嘗一刻不澄淸。若待閒暇,終
[01p042b]
無修道時矣。
初入門之功不必深求,第一要把快刀,將酒、色、財、氣、貪、嗔、癡、恩
愛斬斷。佛曰「大雄」,卽是此義。要曉得「澹」,「空」二字,方纔心中有主,
刀子有柄。紛紛擾擾,千劫輪迴。心有拄杖,不過免失腳,幾生豈
能永脫,刀快則斬做兩段。修心煉性,乃出輪迴之徑路,心空性
現,自然超出矣。「
澹」字從水,聚水制火。澹則水生,空則火無所著,刀快爲主。煉已
是制火,築基是聚水,工夫不離二字。
酒色財氣,何能絕得?最要在境煉境,如口喫酒,心卻在道,餘可
類推,方是煉鑛出金。若離境修持,入則不免沾染,前功盡棄,所
[01p043a]
謂頑空,非眞詮也。
乾慧無益,人每言四大俱空,試將火存在手,此時痛苦不痛苦?
能於此悟入,則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也。
富比陶朱,貴至王侯,所喫者有限,所衣者有限,所用者有限,所
榮者有限,何苦終朝碌碌,末後來一件也。將不去,反帶下惡業,
𡨚愆富貴,遺與子孫,子孫不能替得,豈不大可惜哉。
入門「性」、「命」二字不可偏廢,只要刀快,跳出火坑,撇下生死,斬斷
私欲。私欲不斬而修道,猶盜在家而反閉其門也。
洗心法存。心内一輪明月,背後一池淸水。明月反照已面,不可
著跡。一池碧水,淸而且明;一輪大月,潔而且白。明月碧水,何等
[01p043b]
樂,意不可著一物。方妙,有浮雲遮了明月,有蝦蟆湧躍池邊,當
一拳打開,庶不爲其所亂,洗心百日,方行坐功。
坐功必要坐一炷香,痛癢俱聽他,久久自有妙處。
人不修道,一日在外,忙忙到夜,那有工夫。一旦靜坐也,便閒過
可見事不忙,人人自忙耳。
定易靜難,功夫做到「不聞」,自然由定而靜。
混沌坐功,每日子、午、卯、酉時,坐一炷香,年年、月月、日日、時時、刻
刻,一面應事,一面觀心,不可散亂。
弱水卽世間苦海也。皮囊爲船,主人公爲長年。恩、愛、貪、嗔、富、貴
機巧皆是滲漏,疾、訟、煩、惱、財、色、喜、怒,皆是波濤。以精勤用功爲
[01p044a]
櫓槳,以持戒累行爲把舵,以積功持誦爲揚帆,避宦海,出愛河,
穿慾海,度迷津,船到彼岸,直上蓬萊,借假修眞一條大路,耐心
行去,人人可到。
起手,大佛也是魔王。功成,魔王皆是慈父。
工夫,不但子午卯酉打坐,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有功夫。
用心不用機心,動氣不擾眞炁,和緩忍耐,以補所傷。
問何爲「心香」,曰:「一念亂時諸穢起,萬緣空處眾香來。」
𤣥關本自靈,人自不搜尋。尋到無尋處,𤣥關依舊靈。
心死爲金丹,炁凝爲大藥。只怕心不死,不怕藥不凝。修道之士,
必要十試,不退方能有成。問:「如何得不退?」曰:「死心、信心卽不退
[01p044b]
矣。」
人身皆後天,必要先天點化,方能使凡銀成寶。
功夫最要持久,如種樹。然朝晨種植,豈能是日取果?無欲速,無
襲取,無希效,守定本等。功夫不計年月,久久時節到來,自然升
度。昔𤣥帝感元君鐵杵成針之言,還山始修道成。火到飯熟,不
患不成也。
淨土栽白蓮,不染性如然。打去池邊物,撥開雲霧天。
持戒不失人身,積功種生天果。累行度生,明心見性,證無上道,
不可性急,不可高聲,不可動氣,不可口快,不可手忙腳亂,總要
息心靜氣,制外養中,略一粗浮,炁卽飛散,如在上下,不愧屋漏。
[01p045a]
入定宜半饑半飽。遇昏沈時,頻以手浴面,聚津嚥之,則昏炁自
散。白菓固精,靑菓去昏,核桃補腎,蓮子補脾,皆可常食。
雙目内觀。雖開眼說話行動時,俱要如是。心不期靜而自靜,氣
不期定而自定矣。心粗氣浮,斷斷不能成道,須坐到形如枯木,
心若死灰,方有生機。問:「死灰復然,如何制。」曰:「用洗心法。此法又
名艮背。」
修道者,小遺不避三光,爲五逆,尤不可朝北汚穢。
學道必由三元保舉,三元皆統於斗府。况斗母發願度生,所以
學子最要尊敬。祖宗墮落,子孫卽蹈不孝,豈能希仙。勤行祭、煉
法食,不但祖𤣥升度,卽夙今𡨚債亦淸,度仙不難。厯代仙眞由
[01p045b]
此成道者,十之八九。法施、財施,皆是功行,度人功爲第一。
山頭月白,陽中有陰。潭底日紅,陰中有陽。
舉止要從容。氣一,亦動志也。見上眞失儀,又多罰塵凡一轉。
自心深處有眞心,放心太過最難尋。若然尋到無難處,方見凡
心是自心。
日月逝矣,𡻕不我與,年老鉛乾,修亦無益。
行雲行月定法,出定。下牀走過一時,雙目内觀,不離方寸。每步
兩大方磚,腳踵不縮;地行無响聲,腳不虛跳。此去昏沈、倂煉行
時功法。
大道難聞,至人難遇,難於持久,又難於一心不亂,一心淸淨,一
[01p046a]
意不散,不亂方始入得前定。
事向無心得,無心事太難。悟來彈指訣,前後隔千山。吾所談道
者,只在一線之間,非有别理也。若能一塵不染,致心靜默,再加
精氣神參養,方始有基進功矣。
純厚者升上,輕浮者沈下,蛆化爲蟬,蚊化爲蛆,人可自悟。
有問「伏炁」者,曰:「此升堂功夫。功始於觀心,條目甚細,大略如魚
在水,如龍在土,細密處一言難盡。」
和緩忍耐,從容爲主。猴得道則步遲,猿得道則石擊,身亦不動,
可以人而不如物乎。
萬卉開發仲春時,北窗高臥日遲遲。性水澄淸心月現,鑊湯原
[01p046b]
是藕花池。
道不可須臾離,行、住、坐、臥皆有法。
丈夫爲婦女爲男,說與人聽信也難。更有一般奇特事,烈火炎
炎種白蓮。
問累行法。功與行有別,善與德有分。功在事,行在心。舍己饒人,
忍辱耐魔,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古云百行孝爲先,凡
事在父母面上加功,用力省而積累多。鍾祖云:「有功無行如無
足,有行無功走不前。功行兩全雙足備,誰云無分作神仙。」
改過不在一時數日,在於終身守之不移。
一步一步挨去,自然一步有一步之妙處。中途失足,此身難保。
[01p047a]
未能無過,先須懺悔。未能心靜,先學端正。千言萬語,只完一太
極。○
人心如戥,爲惡則心偏,爲善則心平。由銀兩之多寡,而戥之高
下各異也。盤道也,錘魔也。銀重十兩以外則錘落,無生死矣。功
行雙修爲金勝錘,但修其一,猶羽十二兩,羽毛焉能勝十兩金
乎?
風動則香散,心動則神亂,有德若無德,能言不易言。
問:『何法雖有風而香不動?』云:『無火則無煙,無煙則不動。』
臘月三十日,無常到來時。性地若圓明,凡身卽道身。
若能不坐時,亦無念,卽有進矣。
[01p047b]
善屬陽,惡屬陰。光明是天堂,暗曲是地府。萬分中帶一分私意,
卽是陰氣未盡,必須忠君、孝親。心無不善、事無不善、言無不善,
時時存善心,卽是時時保養陽氣,方是純陽品詣。
夙孽未淸,成道亦須還報。幸而此身尙在,佳時令節得以懺悔,
如洗垢塵,漸乃消去,豈非大幸?古云:『一失人身萬劫難。』又云:『此
身須向今生度。』學者不可此身空過。
可笑時人不識,爲子剖詳端的。非神非氣亦非精,當面教君汞
鉛合。圓陀陀,光閃閃,大地山河只一撮。悟得非難温養難,不必
一年倂一月。悟道參禪己數年,始授上品眞丹訣,莫錯認,休輕
洩,只恐見得捉不得。
[01p048a]
雜念起時用武火把捉,念不起用文火温養。初學宜多用武火
爲妙,何謂武火?曰:『持其志,無暴其氣。』何謂文火?曰:『必有事焉,而
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何謂烹煉?曰:『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
於是,顚沛必於是。』
液行夫婦,氣傳子母,降龍伏虎,五行顚倒,取坎塡離,點凡成寶。
五月初一至初五,十一至十五,二十一至二十五,前中後各五
日,係天地交炁,宜戒慾。犯者損夀、多病,及永不希仙。
二月初九, 六月初一, 九月初六, 十二月初二, 此四日
宜男女不相見,修眞最忌。
藥初到身無拘係,須把三寶牢禁忌。離目藏明有何難?兌口箝
[01p048b]
舌最容易。惟有坎聰無奈何,非此雙筒不能閉。始得混沌若鴻
濛,腹内嬰兒自婚配。
黑鉛靈英,☰☷此等學問,成道者知之亦鮮。
初入門訣。第一要心靜,心靜則性内自生智慧。智慧生一分,則
能悟道一分,○此一太極也,主於性中智慧生,得充滿則道不
悟自明,○此總一太極也。所謂從心所欲,不離乎矩也。如此則
私欲邪念悉皆消滅,刀快則刻下可成。不能,雖百年亦無成也。
時時靜,刻刻靜,動卽靜,靜卽動,至後終歸一太極。○
世人往往怕死,如生重病時,惟想早死,卽脫痛苦。困極、危難時,
惟思早死,脫此苦楚。由此反觀生死關頭,一拳打破矣。
[01p049a]
眞龍出於離宮,眞虎出於坎位。龍虎之中又有水火。名爲水者
不一,名爲火者有三,曰:君火、臣火、民火。本於元陽,生爲眞氣。眞
氣聚則病不生,眞氣耗散則身不安。眞氣散,元陽漏,元神不附
體,人乃死矣。此人化爲鬼之理。
復此心亦如混沌之初,靜坐存想,先數息,次和息,至無息,存身
如太極混沌一般,卽無聞矣。泰山崩於前,驚而卽定者次之,不
驚方妙。
念有一毫不絕,性不全息;有一絲未定,命不保。要到心息相依,
念中忘念,性要緩、要耐。訣曰:『不必守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
然。呼吸俱停身似死,方知存想是蹄筌。』如此方纔不到聞聲地
[01p049b]
步。
有功效不可生歡喜心,喜則氣浮,卽入貪戀。存想坐時,心悅爲
心華開,涵養爲妙。
有問子時如何知得者,坐到十月後,自然知道。坐時舌扺上腭,
以交任督,閉口以防洩氣,眼要微開以防昏睡,頭直脊𥪡,眼要
觀竅。
問:『如何不昏沈。』曰:『精神提起。』問:『如何不妄想。』曰:『念念在息,如法
官在上,羣妖自散。』
○是此世界,丶此是仁,[○@丶]此是一粒粟中藏世界。
問靜功境界,曰先是昏沈妄想,繼則淡而不厭,後如銷金帳裏,
[01p050a]
終如死裏回生,明月淸風,往來無礙光景。謁金母,拜木公,是元
神去謁。選仙亦然,元神將出,有許多宫殿、音樂、女色種種,皆是
魔試,認眞卽墮陰境。
訣云:『金丹若是想得成,女子無夫也懷姙。』又云:『若無眞種子,水
火煮空鐺。』所以,未結丹時,不可升降行火,以致病患,眞種子非
他先天眞炁是也,得之立可入聖超凡。結胎容易,守胎最難,嗔
火一起,慾念一生,私心一起,元精一泄,皆要墮胎,損炁更甚。此
外,仍要戒泄漏,戒動氣,戒賭力,戒多言,戒寒冷不愼,戒飲食不
調,戒非時沐浴,戒勞心,忌食熟栗子,閉氣之物。
幽門直上泥丸宫,穿過士釜又重樓。此間卽是黃家屋,不姓張
[01p050b]
來不姓周。此黃河逆流工夫。
沐浴者,火至寅旺,水至申旺,旺極將息,洗心滌慮,用火傷丹。
問家鄕,曰:『操則存,舍則亡。無聲色,一大樑。』問大樑⬤,[⚎]:『曰:『乾坤
定數,兩儀始分,氣傳子母,五行顚倒,一條大路,直上崑崙。』
抽鉛添汞,只是塡精補腦。心死不甦,乃是釋家。心内尋心,方見
眞心,善忘皆心,心内無心,方成大道。採日月之精華,奪先天之
正炁,聚三陽之眞火,煉華池之玉液,肘後金精,日月合璧,運轉
河車,息合週天,先玉液煉性,次金液修命。陽生於子,人生於寅,
液生於午,陰盛於亥,陽時添鉛,陰時抽汞,動中煉神,靜中起火,
冬至陽生,煉精化炁,不識眞功,反添陽氣,氣盛陽舉,卽損眞炁。
[01p051a]
靜定升提,復歸原處。念頭稍動,精卽離位。澹泊希夷,方堪法器。
慾火忽起要運動。問:「如何運動?」曰:「因心不靜,靜則慾火歸於無
有矣。」
葭灰初動,正吾人加功之時。宜閉關,不可奔走。十五日,月受日
魂,更宜十分加功。發身在於有財,家富方能潤屋。虛極靜篤,始
可望眞陽發生。
活子時者,時時刻刻觀心。虛心内觀,久久則聲入心通,無所疑
惑,靜而生明矣。煉心功圓,如醉如癡,方爲得手。赫赫金丹,功成
片時。千劫一傳,煉心未到,不能相傳。進眞心在於杳冥時,若煉
心未成,進火反助邪火。二八月及每日卯酉時,决宜停火沐浴。
[01p051b]
道人心内卻無心,無心深處覓眞心。煉心已完方煉炁,升降乾
坤倒五行。
肝肺非龍虎,坎離非君臣。數言人不識,誰得到崑崙。
斬三尸法在於無過。平日設書一册,存臥房案頭,日間功過,至
夜細記。至庚申日,焚於神前,久之有功,無過則三尸不斬自滅,
不在符術也。
煉心頓法。七日七夜念頭不動,汞卽死矣,然而甚難。
陽爲吸,六陽時行胎息功畢,摩心胸眼目各七七徧。陰爲呼,六
陰時宜鼻吸口呼出陰炁,交午時,鼻吸淸氣,口呼出陰氣,三十
六口,卽靜中進火,動中取火口訣。
[01p052a]
心空然後可煉炁。靜極心空,有多少境界。如知夙命,他心通,知
未來,見仙佛之類,悟到眞處,有相皆假,卽仙聖當面亦不理他,
認則著魔。學人志求天仙,不過志向該是如此。工夫只完一太
極,○仙之五等亦如希賢、希聖、希天,以漸而造耳。
精合其炁者,炁是一,○精是一丶,合是[○@丶],神合於虛是,○名太
乙含眞,知易行難。本行經所言,皆金丹。
黃婆非意識,乃引誘東西二物之鵲橋耳。
問:『坐到不聞功夫。』曰:『靜定之極,心不爲耳根引動,只聞其聲,不
聞其音,便是不聞。』
問:『行住坐臥一片功夫。』曰:『只看全眞,六月赤日不穿夏衣,在日
[01p052b]
中行亦不出汗,非炁定神定,能如是乎?行如是,住與坐臥可以
類推,煉精化炁。氣者,神之異名,總止完得一太極。極者,無之盡
也。學道雖由氣入手,功夫到家,只是一神。所謂「地厚須崩,天高
須裂。惟有金剛,千秋不滅。」不滅者,神也。大週天界,細入微塵者,
神也[○@-]。一跳出大門關[○@、]順生人,自無而有。逆成道,自有而無。
正月初一子寅,四月初一巳,七月初一申,十一月初一亥,最宜
用功,五月五日子午二分二至亦然。
二八月不可洗浴,坐時吐濁氣六口,吸淸氣三十六口,擦腎堂
三十六次,坐觀𤣥關。睡魔來,頻擦面目,或服圓眼湯。汞走,服白
菓。睡宜曲足,如雞伏卵。兜外腎,擦小腹,三十六遍,再安單,腳痛
[01p053a]
擦湧泉三十六度。
心思意念悉皆枯,此時正好立鐺爐。四大俱空無覓處,一輪明
月落冰壺。
若要不死,還精補腦。究乃守尸之鬼,非純陽之仙。大道始由[○@、],
繼爲,○如是如是。
戒性燥者,心爲君火。火動則性水枯,水枯炁泄,炁泄精竭陽炁
衰,道本失矣。
意斷火寒,意亂火散。火候之訣,知者鮮矣。呼吸爲天地根。
多入少出,攻病可也;後升前降,延夀可也。金丹妙道,不止於此。
與陽近則陽日生,内而絕慮積精,外而煉雷臥斗,皆近陽之法
[01p053b]
也。近陰者反是。
金仙者,水中之金。天地亦由我生,何有生滅。
先天一炁本無形,何須著意覓凡精。關若開時神水足,有形之
物也無形。
端午午時,元黃交合,用功則益十倍。犯淫則損夀,功在運寅息。
午陽生於子,至寅而盛。運者,車也。車上三獸,上至汍丸,抽陽補
陰。一交午時,車雖搬,牛羊鹿三獸不運,爲推空車。法宜息午。息
者,體息之義。吐出濁氣,安息靜定,抽陰補陽。蓋子爲陽之根,午
爲陰之苗,一抽一添,陰陽交姤,法天運也。午時天罡,指寅取炁,
煉天罡,另有法祕。
[01p054a]
破軍前一位,誓願不傳人。心爲斗柄,腎爲斗口。天罡爲黃芽,包
含萬象體,不掛一絲頭者,天不動而星辰動,星卽絲頭也。訣云:『
明月當空,星辰寥落。太陽一出,星皆不現。』太陰明朗,不過月受
日魂。若太陽,則三陽旣足,羣陰皆退矣。心本不動而動者,識心
歸於炁,如明月當空。若渾然太極,則與杲日出照何異?但不掛
一絲,要從操則存,無終日之間違仁做來。
結丹片時,走丹一時。若性粗率,最易落空。空者,邪見也。步步著
實則不落空,知空不空。空者,絕也。一無染著則不落空矣。
問:『那能不動嗔怒?如何制?』曰:『用武火把制,功夫只在。○匹夫之
勇,邪火也。釋氏之坐,死火也。功夫儒曰「進」,釋曰「定」,道曰「誠」,三者
[01p054b]
一理。
身中有,○乃淸靜眞一不二法門。伸拳動足,皆非自然。五更乃
眞火升之。是爲先,☵☲後成一[○@、],終成。○忍者,丹也;勇者,劒也;
剛者,火也。能在境煉境,入塵不染,方見妙用。
目下煉虛功夫,日宜存神於乾頂,睡宜存神於坤臍。坐時出汗
有二:躁則心液變而爲汗;靜則邪火出而爲汗。入道須用精思
之訣,從思入靜,由靜而虛,虛而明,明而著,著而神,神而眞靈變
化,皆在性天方寸之中。如梯級之升,雖高必達;如鋼鋒之入,雖
堅必破。超凡入聖,端在性水。常涵存養之功,亦惟一靜始基之
矣。日塵雲擾,駒隙難留。有志修爲,急宜努力。不留遲礙,勿墮頑
[01p055a]
空,勉之。
本無所迷,因悟而迷;本無所悟,無迷卽悟。本無迷悟,眾生自執
著耳。所以執著者,皆因隨境生心,起諸妄想。如雲遮日,不見光
明。太空如性,雲霧如識。雲遮日暗,識起性迷,作諸罪業,墮諸苦
海,所以大道難聞耳。世人若能一心向道,三思此言,久久必到
金仙的地步。
吾言𤣥理微意,宜將丹經細細硏究,不必泥於文字之間,自領
會,心性得了則易進矣。
何謂九轉?金數九也。何謂七返?火數七也。金爲本性,火爲心神。
曰轉、曰返、曰還,無非攝識歸神,絕情歸性之義。作用極細極精,
[01p055b]
大旨不出數語。
三花聚頂爲眞,五氣朝元爲全。内則降龍伏虎,外則濟物度人。
伏虎易,降龍難,勉之。
嗔者,障道之巨魔也。忍者,護道之金湯也。若啞猶易,若聾更難。
今日忍一分,明日忍二分,造到不見不聞,方是眞金入火。若一
嗔卽發,如汞無鉛制,見火飛散,丹頭走失也。
昨非固多,今是何在?縱慾偷安,自誤自害。去日苦多,來時難再。
補過不遑,奚容稍懈。
夫仙人成道,止有三階。一無爲之金丹。其法以心爲鼎,意爲火,
行住坐臥爲法界,喜怒哀樂爲火候,仁義忠信爲採納,春夏秋
[01p056a]
冬爲抽添,性情爲藥物。此丹一日知,一月煉,一年成。終身用之,
則位超九天,出有入無。此無上眞仙之法,萬行完備。湛然虛無,
𤣥之又𤣥,則合天地之祖;功被蒼生,德參造化,則合天地之元。
功未全而仁心普博,德未極而𤣥妙難思則爲天地之佐。此一
階也;一神通之丹,其法以天地爲鼎,日月爲藥物,神炁精爲採
納,呼吸爲抽添,河車轉運爲火候。斯乃神仙之道,成就不易,一
月知,一年煉,十年成,終身用之。位超三界,與天同盡。其上則三
千行滿,爲度世神仙;其中則八百功高,爲救世飛仙;其下則採
藥補助,爲拔宅天仙。此二階也;一守一之丹,其法以誠爲鼎,以
立行爲藥物,以仁義爲火候,以書史爲採納,以言行爲抽添,斯
[01p056b]
乃下仙之道。其法易行而難精,一日知,十年煉,百𡻕成。上者爲
公忘私,爲天曹仙官;下者爲身兼利物,爲天曹羣吏;最下則服
餌長生,爲地仙。此則三階之最卑,仙道之末流也。第一階,出有
入無,神仙莫測,不拘生死;第二階變化尸解,投元抱樸,出陽神,
披玉符,脫骨拔宅而去,有生無死;第三階勞苦積功,死而成仙,
縱得長年,不過五百,此三階成功之準的也。
 此編多言治心之學。就功夫節目處,靜細處,顯明平實處,說
 得曲折詳盡。看似專言性功,而究之煉丹卽煉心。九轉關頭,
 此尤是吃𦂳爲人處。近今學道之士,略有悟解,往往弛談高
 遠,於日用踐履之間,人倫根本之地,轉不能認眞。還他分量,
[01p057a]
 豈知大道不外中庸,至功原皆實學。若虛而無著,浮而不誠,
 雖露電光,祗成晝餅故。
孚佑帝師以盡性至命之道,在身心切要中一一指點,俾人力
 行不怠,則坎離自交,水火自調,嬰兒自育,陽神自成,直至出
 神入化,總由此踐形合天之功耳。後之讀者,幸默會而敬持
 之,勿稍自佚焉可也。廣化弟子惠覺謹誌。





[01p058a]
 語錄大觀
  趵突泉語錄二十二則出山左抄本
呂帝曰:『不灰何以未成灰,一點惺惺氣自危。守得惺惺能不昧,
冷灰重燃内丹灰。數語甚是淺近精微,初學入門之要訣,仙家
得道之正宗也。初設此壇,先付四語,願爾等佩服不忘,身體力
行,是所望焉。否則,天眞消耗,精力日衰,將欲入道,其可得乎。朱
子云:「此心欽欽,終日惺惺。」二語最爲中理。蓋言一毫邪念不涉,
一毫妄念不參也。書云:「克念作聖,非是之謂歟。
在諸子之所以願吾收,而吾之所以肯收者,均有一段靈根夙
因,久而自見。則諸子旣拜之後,均宜維之以正,不可如世俗之
[01p058b]
結盟連社,故爲誇張諧謔,彼此相求於成,庶不負我一番苦心
也。所頒規約,最易遵奉,總以天理人心四字作主,爲正人然後
能爲君子、爲賢、爲聖,窮則獨善達則兼善,不失本來面目,無虧
聖賢道理,卽便爲現世之神仙矣。至於淸淨無爲,用坐功,凝神
煉炁之事槪可不論也。
諸子初次到壇,毫無一點體統。因吾未頒條約,諸事忽略之處,
吾亦不加譴責。比日以來,觀諸子到壇,凡一切衣冠升降之儀,
稍加齊集。然亦不甚嚴肅,至於身心之誠潔與否,難以自問。及
至旣退之後,平時相見,往往任意取笑諧謔,全無親愛畏敬之
心,成何規矩?《論語》云:「君子不重則不威。」諸子同在吾門,彼此不
[01p059a]
加自重,將何以自立乎?往往到壇,再無不問。然所問者,非爲家
計、生理、禍福,卽爲親朋代叩於吾。平日所指示者,並無一些關
照。試問爾等之願吾收,而吾之所以欲收爾等者,究何縁故?全
不向𦂳要處體認,則亦勿思之甚也。總之,旣收之後,皆屬吾徒。
若有虧心劣行,自計擯斥,可以塞責。殊不知,旣爲吾徒,有犯吿
誡,輕則議罰、記過,重則揮之門外。若果不堪而放縱者,絕不輕
留人世。幸而在壇,無此種類。内有一二,恐變其常,不得不預言
通曉,蓋亦防微杜漸之意也。爾等將吾所諭諸條逐字思,惟自
然有益。有未解者,彼此質疑問難相勉而成。人非聖賢,孰能無
過,知過而改,善莫大焉。萬萬不可自文其過。無論大小事務,一
[01p059b]
步一趨,皆有一定之理。隨時檢束,由勉而安於爲人之道無虧,
卽爲仙入道,有其基矣。至於功名富貴,俱由天定,不可强致。諸
子紅塵路遠,遵吾所諭而行,他日出而臨民,亦不失爲廉吏。不
然貪官奸佞,究於身家有何益哉。爲人成道,原無二理,能盡日
用行常之道,便可到得精義入神。從此做去,於理無虧,較之凝
神、煉氣、打坐功、呼吸運用,便更上一層樓矣。然而仙家原有一
種要訣,只保得惺惺不昧工夫,已得其十分之八九矣。俟諸生
行有成效,再講下手工夫,此諭最關緊要,熟記勿忘,幷付南壇。
嗣後上壇,旣拜之后,往東者向東站住,往西者向西站住,不可
任意亂行。此預爲諸生演習,到期方覺吾言有益,不可迎面而
[01p060a]
立。
今日在壇諸子,各人所覆意見,總不合吾之意。一來爾等平日
放縱無忌,二則吾所頒十戒,爲日無多,不曾講求明白。卽如第
一條戒淫,非但能戒淫,而其餘諸條遂可不戒乎?世間有從不
涉於淫之一字,爲人奇貪極劣,而於色慾上並無分毫干礙者,
此等種類,豈謂亦能戒淫而不犯吾首戒乎。適纔體來所言,事
事留心,此語甚是有理。諸子須謹記勿忘。夫此事事留心一語,
極平常而眾人俱不能道,可見平日之不留心矣。體傳近日性
子欠靜,所覆數言有不合處,情尙可原。俟伊心定之后,仔細見
解,與諸子闡其義也。凡人一舉一動,隨時檢點,尙恐有過。如曰
[01p060b]
全無下手工夫,則終無長進之日矣,萬不可存此等念頭。體機
所覆,將吾之言惟加讚頌,全無闡發之處,做人須從實地上。如
云此十條之中,當勉力加意省惕,此意當實見之行事,不可口
勤而身惰也。到處皆有用心之地,卽如存心戒淫,而有可貪、可
刻、自暴等事寓之於前,而遂可不戒乎。諸子存心戒自滿、貪刻
等事,而有可淫可欺之事寓之於前,而亦可不戒乎。惟此十條
之中,時時省惕,工夫無做完之日。總之,保得此心無愧,雖不加
警惕,而十戒自全。工夫由漸而進。不可存苟且自安之心,取法
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可見取法不可不高,心胸
要放得開,工夫要做得勤,不可閒斷,不期其效而自至。十條之
[01p061a]
言無甚文彩,而包涵甚廣,做得周全,便是聖賢學問。成得聖賢
學問,便是神仙境界矣。凡人見說修仙之法,無不願聽。以吾垂
戒之言視爲庸近,則失之遠矣。只要腳踏實地,何詣之不純耶。
逐條做去,逐條想出,滋味來,便是善學。孔子云:『見不善如探湯。』
此言可謂攝十戒於簡明之地,不必過求高遠深微,循分做去,
自有無量之益矣。諸子到此地位,始信吾言之不謬,悔吾言之
不早也。勉之,跂予望之。
諸子一言一動,不求其有功,只免於無過,卽稱善學矣。無過自
然有功,有功自然有效,但不可先存一功效之念。今觀體眞所
呈意見,未始不是。但用功先從切近做起,現有十戒可遵,能做
[01p061b]
得周全,汝之意見卽在其中,不必另起爐竈,添出許多枝葉,恐
愈䌓而愈晦也。然較諸子尙肯留心,目下所得未深,宜其有此
一番饒舌。工夫做到入妙,將此十戒看爲一戒,一戒看爲一句,
一句看爲一字,廣而存之,斂而收之,擴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
藏於密,便是聖賢安行的氣象,亦是仙家脫胎換骨之光景也。
中正和平路,同人自在行。並諭諸子。時體眞呈請將孝弟等正面工夫明白剴諭。故有此
訓。

諸子聽吾所諭,而緊要如十戒等諸條,細加尋繹遵行,保得惺
惺不昧之心,揆之天理人心,毫無遺憾,則今日所言,語語皆有
應驗。如謂自恃夙根,而漫不加功,雖幾次輪迴,仍然故我,不但
[01p062a]
不能長進,孽根愈深,永歸棄置,惟在諸子自爲之耳。此番議論,
就今日言之未免近於無稽,何難將諸子因果縁由對照,便可
瞭如指掌,無如各人紅塵正杳,竟以成仙了道爲期,則一切塵
寰事務,槪可勿論耶。况且仙家本領,與聖賢學問,原無障礙。聖
人教人孝悌,而神仙中有忤逆之子,奸佞之臣而可以入道者
乎。只要全得本身之事,不犯十戒,能遵十行,盡得爲人之道,卽
覓得成仙之路矣。成仙之路原有數種,有從天分帶來者,有從
工夫鍊成而修合者。諸子之中負其天分而不加修合,是與凡
夫何異。十戒爲克己之功,十行爲復禮之學,人能克己復禮,何
愁不到聖賢地位,何患不到神仙境界也。夫聖賢能以自然之
[01p062b]
理還天地,人守十戒,遵十行,亦能以自然之理還天地。旣於身
心無所作塌,志慮心思、精神命脈保合完固,豈不謂之神仙耶。
若必欲白日飛昇,食丹煉氣,打坐功,凡一切當爲之事,竟可置
之度外,此種話頭,萬不可蓄之胸中,只戒所當戒,行所當行,其
於入道,也何難之有。
諸子聽諭。爲人之道,詳於十行十戒。然而下手工夫,全在各人
自盡。諸子輩俱有謀生之策,不可謂能遵十行,能守十戒。而於
謀生之道有礙。若涉此想頭,不但不能善會吾意,亦不得謂之
能遵、能守也。吾亦習舉子業,謀家室事,交接往來,一無所廢。迨
後異人授以點金之術,只此一念,而計及於五百年後,復還原
[01p063a]
質,遺害別人,遂而中止。此時並無他念,孰知此事爲功莫大焉。
後來稱祖、稱仙、稱帝君,豈疑吾有瑰奇之行而至此耶。不過盡
吾當行之事,揆之天理人心,毫無遺憾。保得惺惺不昧之心,精
神無處消耗,則志慮日增,耳目手足日加精健,心地自然光明,
識見愈臻高卓,行一事可以對天,可以吿人,卽行止坐臥皆有
自然之度。只要此心把持得定,不使出入。自然不至於汨沒矣。
蓋人心最靈而虛,靈則無所不通。虛則無所不容。能通能容,則
萬物雜投於中,豈必其事,事皆合乎道耶。所以有觸,不可使心
稍放,存誠主敬之功,宜愈加謹密。夫心本無實之可名,蓋統性
情而言也。何謂之性,仁義禮智,此本乎天授,與生俱來之性也。
[01p063b]
聲色貨利,此血氣之性,雖人所固有,二者不容並立,當存當節。
孔孟以及宋儒,言之最詳,諸子不可草草看過。至於情未發之
前,至中而無偏倚,旣發之後,能順情而出之,至和而無乖戾。《中
庸》開章第一篇大小註,最明白顯暢。人言只要此心把持得定,
不從性情上去用工。此心從何把持,從性情上用工。而不將禮
義血氣幷七情辨晰明確,則性情上從何處下手。故欲使此心
惺惺不昧,須於吾身至性至情流露發越之處揆之,自然無疵
而後己。所以任性用情,最宜加意,不可有分毫不是。處人能於
性情上無虧損,便於此心無愧。保得此心無愧,則惺惺者自然
不昧。譬如人在暗中行走,常有一盞不昧之燈,東西南北何不
[01p064a]
可往。然此不昧最易滅息,養之不可無方。奸詐刻薄,所以幌其
影也。敗身毀行,所以拔其根也。十戒十行,所以去其幌影,拔根
之病,則膏油漸沃,光照愈明。雖無端風雨,不能動其原光而灼
然昭著,長爲不夜明珠,何求道之不入耶。諸子皆有前程可期,
皆有靈根可採。倘能有成,則無淺深之別也。至於與生俱來之
理常存,每從性情之無私曲處應驗。能無私曲,則此理無虧。惺
惺者受之於天,全受全歸,脫去凡胎,渣滓盡而淸虛來。仙乎,否
乎。
求道之方,全在與人言之,盡而且詳,諸子全無功效可指。而一
言乎道,則幾微渺茫,似與癡人說夢也。惟就切近處用功,腳踏
[01p064b]
實地做去,日之所行,淸夜自思。何者有過,何者無過,逐日做,逐
日想,過去而功來,養得此段天機活潑,靈慧頓開,能解透深徹,
此時與之講道,豈不水到渠成乎。吾深樂與汝等講道,千日不
厭。無奈聽之者懵懵,更有强不知以爲知,隨口狡談,初學聞之
受其大累。總之,理與氣雖無形象可指,其中自有精微妙用。行
到其間,方能不言而喻。汝等不可焦心奢望,行一功自有一功
之驗也。
海闊天淸,鳥啼花落。同人日坐危樓,憑檻遠望,所見所聞,無非
現成景色,文章應作如是觀也。惟善會其意者,超乎形色之外,
入乎形色之中,不狃於近見,不礙乎靈機,斯稱善觀,亦稱善領
[01p065a]
其意也。蓋人之所以成人者,惟理與氣。而理氣之靈處,卽入道
之根也。於何驗之?平旦之時,其氣最淸,毫無利欲之私。此極淸
之氣,卽極靈之氣。惺惺者於此時,正驗其不昧矣,庸人安能常
保其不昧?所以,不昧者竟終於昧,總因不知戒之當遵,行之當
行。卽有時此心復明,不能如常,亦習焉而罔覺日日有平旦,人
人具不昧。仙凡雖別,並無幽深。第仙家刻刻皆平旦,千古皆平
旦耳。人類之中,有存之數日者,有存之一時者,亦有隨明而隨
滅者,以操存之疎密,驗此中之久暫。故工夫最忌有間,富貴不
倦其心,貧困愈堅其志,此則隨時而存者也。交際往來,眾處獨
處,大庭暗室,毫無殊致,此則隨事而存者也。如此類者,可謂能
[01p065b]
存,然亦未見精妙。惟物來而應,如甕中瀉水,全無窒礙,物去而
此心湛然,猶桶底之脫,一望無所不見。雖晏安寢寐,淸氣流行,
一呼一吸,無往非淸明之發越,無分晝夜,無分動靜,亦無分久
暫,此則庶幾者矣。諸子之中,豈易言此。然自已立意用功,不可
不作此期望。天理人心,爲此中之綱維,十戒十行爲此中之條
目綱舉目張,自有可循之路,若悠悠忽忽,何時可以入門,何日
可以升堂入室,不亦大可危乎。雖然存之,蓋有道焉。工夫逐漸
而進不可有間,亦不可有退。一年之中,一月之内,一日之間,隨
事隨時,皆當省察,有犯卽改,不可使其再犯。回視已往之行事,
較之目前之行事,相去高下如何,復將未來之事,揆之目前已
[01p066a]
往,常存惟恐不及之心,卽有非意料之所犯,亦可先去一半矣。
然此亦非難行之事,與謀生之策並非有難。諸子亦何憚而不
爲耶?均有靈根可操,自甘暴棄,殊可惜也。資性雖分高下,由淺
入深,由粗入細,無二理也。如自負資性靈根勝於他人,則自悞
極矣。具兼人之資性,高人之夙根,常存一不如人之心,而加倍
用功,斯稱善學,成功更易,幸孰甚焉。
釡中魚,網中鳥,籠中鶴,阱中虎,俗眼觀之,疑其全無生意,恐未
必然。夫未入釡之前,魚從何來。旣入釡之後,魚從何去。蓋亦自
有至無之象也。舉一魚皆可類推矣。魚不免於入釡,誠無可如
何。人爲萬物之靈,脫去樊籠何者,能免爲不入釡之魚耶。魚可
[01p066b]
成龍,人可入道。當知有戒行之功在,略言淺近易明之說。抱知
識者,應當猛省。
上曰天,下曰地,立乎天地之間則曰人。幽曰鬼,明曰人,介乎幽
明之間則曰仙。仙有二名,神仙、人仙是也。預知禍福,動合天機,
生來帶有仙骨,不事修爲,卽全本來面目,全受全歸,無可擬議,
此仙家登峰造極之詣,不能學也。人仙者何,凡夫俗子,皆具天
眞,特不知用功之法,則終於昧昧也。諸子皆具夙根,宜當勉力
較凡俗更易數層,十戒十行已開汝等簡便現成門路,不能遵
守,獲罪深矣。甚而至於故犯,則人不成其爲人,何必入壇,是無
罪而愈深其罪也。人也者,立乎天地之間,仰無愧,俯無怍,合天
[01p067a]
地而名之者也。『仙』字之上加以『人』字,可見爲人之道較求仙之
道更爲𦂳要,無負乎爲人之道卽不外乎修仙之道。人與仙,初
無二種。謂『仙』,蓋因人而成也。此言從前雖未道及,而類如此意
者不啻再而三、三而四矣。諸子總未領略其意何居,若以爲庸
近而忽視,則失之遠矣。平淡無奇之中,自有神妙莫測之用。逐
條遵守,始終無間,便成正人。人而繫之以仙,不易易乎。諸子有
志求成,只一人字認得,貫徹明白,工夫已得其大半矣。至於仙
家之祕,更爲庸近,較之十戒十行,如一轍也,不必舍近而求遠,
惟在温故而知新。知新則能盡人不能盡之事,能解人不能解
之旨,知行交進工夫已高人數等,何見識胸襟之可臆度哉。此
[01p067b]
卽人中之仙也。諸子所求者,亦只求一仙中之人耳。幽明無二
理,仙凡只一家。汝等盡人以合天,到得仙家境界,並無異致。道
人謝世千百多年,至今思昔,如在目前,並無異術,不過盡其當
盡,非有異能之事炫人耳目也。以道人當日用工之得力處,爲
諸子曉暢言之,見之於言,盡之於行,何仙之不可成耶。
諸子喜聞𤣥𣺌之說,不知虛者實之基,不從切近處加功,彼高
遠難行之境從何處行起?忽易而望難,難者終不可卽,徒損神
思,白首窮年仍然如故。吾未歸洞府,言無異言,行無異行。迨至
數百年後,稱祖、稱仙、稱帝君,不過盡素位之行而已。未登仙籙
之前,豈期千載而下有此尊崇乎。居今日而談往昔,似難言也。
[01p068a]
汝等傾心信服,不知造到此等工夫便有此等境界。方有此等
滋味,未可爲淺嘗者吿也。况諸子並無功效可期若舍此切實
之言,遽與汝等講鍊氣修神之法,是欲爲方圓之器而不使規
矩繩墨也。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又云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巧豈不可使,巧則仍在規矩之中也。熟極巧生,自然之道。未盡
其功,先期其效,此入門之大患,斷不可存此種念頭。總要常存
不足之念,惟恐有犯。由勉而安,過去而功來,自有一番飄然之
氣,形於四肢,將不得謂之身無仙骨乎。盡庸行而成仙道,及門
而論,指不勝屈,如掃月白雲等,究無修煉之功,竟成仙道。諸子
皆具夙縁,豈可遠遜前人。只能保得惺惺不昧工夫,扼其大要,
[01p068b]
謹遵戒行,勿傷大節,逐條做去,安知今日之及門,不爲后日掃
月淸虛乎。諸子皆具知能,各宜加謹,相與有成,期望甚深,不惜
愷切。掃月、白雲、淸虛,皆呂帝弟子。
雞聲斷,犬聲低,天欲旦,日光微。欲識前因,方知去路。四時有寒
暑之分,二曜有盈昃之殊。問何以盈,因其昃也,問何以昃,以其
盈也。明乎盈昃之理,則思過半矣。
一線初開冷月,碧天掐破琉璃,幻中景象。共沐輝煌,漸而成盈,
漸而成昃。此亦天地自然之道,猶之人情,散而復聚,聚而復散,
無二理也。可知聚散無常,盈昃有定。惟此輝煌之槪,常在人耳
目前,不可因其遇昃而異視也。諸子皆具惺惺不昧之良,皆有
[01p069a]
輝煌之槪。擴而充之,何至如斯月倐盈而倐昃耶?人心至靈,靈
則無所不通;人心至明,明則無所不照。能通能照,何至惛蔽不
悛、致使淸虛者受其障也?總因行之不果,信之不堅,有此一番
作輟耳。道人苦口降諭,幾至舌敝唇焦,求其稍加長進者,百不
得一。幸而此衷可吿無愧者,尙有十分之七八,甚而至於反其
素行,罰之無可罰者,卽使置之重典,肝腦塗地亦無庸也。
日有精,月有華,陰陽之氣團結而成。千古無不明之日月,何以
能明,餘光普照,無地不容,是天地之無私也。九州薄海,同在照
臨之内。至於風雨霜雪不能掩其光者,因日月統率乎維皇之
上,風之所拂,雨之所潤,霜雪之所隊,無非相輔二曜,鼓動萬物,
[01p069b]
春芽秋實,風雨霜雪,各顯其能,各成其用,而日月合四時而如
一者也。翕聚閉藏,天道有自然之運。風雨霜雪各司其令。春之
日月,夏之日月,秋冬之日月,雖分衰旺,然而盈昃不逾乎其時,
消長不失乎其度,氣候使然,謂無理之可指乎。太極自無而之
有,生兩儀,而復生四象,大都皆附麗於天地,同一始終也。合氣
以言理,其理始明。合氣與數以言理,其理愈足。聖賢窮究天地
之微,未見切實發揮,不過曰:『於穆不已』而已。夫朕兆未形之前,
何所指名,蓋空空如也。空則靈,是則靈也者,爲精華之會也。人
人具此精華,而無靈舍以載之。宜其日就消亡,不能如日月之
且復且矣。日月遇晦而不失明之本體,人心遇動而竟無平旦,
[01p070a]
此可見精華之獨在日月,而不在人心也顯然矣。非不在也,有
逐之者矣。曰氣,曰數,曰理,無輕重而分先後。氣在理之先,數在
理之後,理兼氣數,人不能全,而惟天備之。結成精華,而付之日
月。人不能而見其能者,應在不朽之輩耳。工夫全在何處,姑置
氣數於不論,且與子等言理。理無象而可名,能盡則有子孝臣
忠之象可憑也。由精而至微,安知不結其誠心而舍於光明之
府乎?在人而論,則爲純人;在幽而論,則爲正氣之鬼。所以不得
謂之仙者,因其功不臻於縝密,夙根未透也。然猶不失本來面
目,再加修省,亦庶幾焉。理則至虛而至實,氣載理而運。人實具
氣質而成形,有與生俱來之氣,運之以理而有未爲血氣用事
[01p070b]
者,言無畸言,行無畸行,略加點示而戒行,自遵惺惺者毫無昏
昧,常見其靈而不見其滯也。漸而加功,未見有不成者。
天道有自然之運,人心具不昧之靈。天與人原無二理,人之所
以不能始終如一者,豈以性有異性,情有異情,而聖與凡判,其
厚薄之殊乎。總以「靈」之一字徹始徹終,不涉於蒙蔽。聖與凡遂
隔天淵,人疑聖人之性情與凡夫頓殊,不加修省,徒藉口於生
初,則亦勿思之甚也。聖凡之始而一,終而二者,蓋就已成而名,
不可以存不肖不如之念也。靈機本乎天授,保全恃在人功。心
本至虛,虛則靈。虛靈二字,諸子觀之似有先後之別,恐未必然。
其要全在分得輕重,靈則是虛,虛未必卽靈也。夫虛涵萬有,不
[01p071a]
能運化。雖有如無心,竅中殊添壅滯耳。太虛無名,而四時往復,
日月盈昃,星辰顯晦,河嶽停畜,此可見毫無障礙。惟其靈所以
能如是也。天之所以昭著,而可淺見者如此。人具二氣之良,無
所不備。分言之曰五臟四肢,耳目手足,以需視聽之用。五官百
骸,各効其能,樞鈕關鍵,全在何處,心爲之也。心之扼要,處在何
處,靈爲之也。心無可名,靈更無可名。有耳目,有聰明,有四肢,有
恭敬,莫非心爲之也。分而名之,有類可指;合而計之,統在一心,
統在一靈,靈則感,感則無所不通。有先天之靈,有後天之靈。先
天者何,卽惺惺不昧是也。後天者何,卽能保其惺惺不昧,全憑
已之用功也。功從何處做起,靜以存之,動以察之,十戒以防之,
[01p071b]
十行以遵之。暗室屋漏,如對大廷。行止坐臥,如蹈冰淵。非言恐
也,蓋言敬也。道家開口說精、氣、神三字,不從心地上做,此三字
從何處落腳。不知𤣥渺之談,悞人而最易動聽。諸子細思,精從
何處固起,氣神從何處修鍊起,必皆應之曰,自然在心裏。呵呵,
旣知在心,何不竟從心地上用功,更覺簡便明快,徒分出許多
枝葉,將喫𦂳處置之膜外,耗盡血脈,虛縻𡻕月,不知有功之可
指否。究竟精不能固,氣不能充,神不能足,此心,全無把持,總因
見解不淸,旁見側出,以眩新奇,究其實則終無分毫益處。諸子
只從著實處下手,精不養而自固,氣不鍊而自充,神不凝而自
足,惺惺者灼然於中,物來具照。信之深,知之明,行之確,不爲俗
[01p072a]
塵所染,一段淸虛靈機活現,謂之曰仙。然乎,否乎。
天圓地方,几上盤桓,就近切指,顯見行藏。可知道不遠求,隨理
起悟,運用包藏,無所不見,只在善學者隨地求益耳。一室之中,
無所不有。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師在何處,卽三人中也,爲
數甚寡。儼然典型在望,不善取益,雖千萬人亦何與之有。如乩
盤有象地之形,始圈有象天之義,運用旋轉,變化錯綜,猶之萬
物化生,推遷代禪也。諸子習視几筵,寐焉罔覺,隨時察理,觀變
以悟常,卽小以見大,不外乎日用庸行之道,卽具精義入神之
學也。若流於忽略,雖至理名言,竟等之朽腐矣。善於集益者則
不然,理之所在,無分奇異。是必究心跬步,而寓行遠登高之象,
[01p072b]
逐漸而進,蓋日積而不自知也。功不可以泛求,身心如一,始終
不倦,何在非取益之資,務必看道書、學奇方,然後爲之用心乎。
書固不可不讀,讀書所以明理。道書未常無理,深沈𤣥𣺌,難於
解徹,不從淺近處做起,何以到得深沈境界。不從切實處行起,
何以到得𤣥渺地步。所以立意不可不堅,取法不可不高。𤣥𣺌
之談,若據諸子今日資學而論,似難解徹,殊不知工夫行到其
間,由粗至精,由淺入微,不加披閱,一寓目而了如指掌矣。舍切
近而求高遠,諸條忽忽,白首窮年,用心於無用之地,智巧日增
而天機淪喪,不惟無益而且獲罪。徒具生人面目,其所以異於
禽獸者,幾希更不知能全得幾希否,幾希者何。卽惺惺不昧之
[01p073a]
謂也。人處乎天地之間,親乎上者近乎天;親乎下者近乎地。近
乎天,則爲仙了道,等而上之者也。近乎地,則庸夫俗子,等而下
之者也。子等介乎上下之間,近乎上下,只在須臾之判,可不危
乎。人人皆具知能,又云『人之好善,誰不如我?』子等豈無勇往之
槪、强毅之心,終日悠悠而甘爲近下者儔乎。恐未盡然也。望之
甚切,而言之愈詳,發憤加功,母替吾言。
道學之傳,由來舊矣。闡其義者,分其說,曰性,曰命,曰精氣神。究
其所統,則總歸於理。儒、釋、道雖分異名,總而言之不外乎道。性
命,精、氣、神,五行,合而觀之,只完得一道字之義。理則統此五者,
而兼括之。若不知道學之方,而沾沾於逐末,誤矣。道從何處講
[01p073b]
起,性與命,與精氣神,俱在人身之内,何者分爲之曰性命,何者
分爲之曰精氣神。此𦂳要關頭,最要認得淸潔,講得透徹。稍涉
於偏,則毫釐千里矣。夫理具於人,本於天,未有性命之先,先有
此理,懸之以待。人得此正理,則盡性知命之功有所著落。此就
現成而論,精氣神是性命旣有之後,方有此三件名目。道是率
性之謂,循其理之自然,無物不有,無時不然。此言最善,故道無
彼此之分。儒與釋道各行其事,並不悖也。全要靠得著,實性、命
兩字,大家俱不能離。總在理上做去。精、氣、神,儒家何曾不講,惟
求道者分晰得明白,理字看得圓足,儒之所以別於釋道也。若
講淸淨,講修鍊,而無實際工夫,初學入門最易悞事。惟集義工
[01p074a]
夫,爲汝等喫𦂳下手處。能集義則事事合乎理,卽事事皆盡性,
知命之候矣。尙有精、氣、神之搖動乎。集義則理順,理順則道明。
精附於氣,氣浹乎神氣。盛則精强,氣盛則神固,無非由集義而
致。根之茂者,其葉盛。理猶根也,精氣神則枝葉是焉。以盡性知
命之工夫,而欲冀成仙了道之事業,一轉移而窮神達化矣。轉
移者何,靈爲之也。靈則無執滯,靈則無障礙。有心靈,神靈,一刻
之靈,終日之靈,萬竅俱靈,通體皆靈,以此功之臻於化而神也,
功不打實地做起,則空中樓閣,有規模而無基址。道成何物,性
命成虛誕,精氣神成糟粕。故學者以著實爲本,不可預萌速成
之念,心志要守得堅定,不可左顧而右盼,一暴而十寒,始終到
[01p074b]
底,方爲入手之第一。氣有先後之異,合性命以言。先天淸虛透
徹,懸於無滯之所,迨受質以成形。後天用事,不能肖於初生,其
功不可以不盡,補其不足。虛靈者,復其本然,合精氣神而團結,
永固性命。合而分,分而合,與生俱來之物,醖釀發施,有異名而
無異用,始終如一,不假手於人工,此最上乘也。中人之質居多,
後天之學,斷不可疎。節性以防淫,順時而安命。功之所著,日漸
日增,靈心漸長。集義之方,習而愈醕,精、氣、神不求而自足,較之
先天毫無虧損,惺惺者灼然光明,不煩把持而自全,此之謂由
勉而安。
海闊天空任鳥飛,鳥飛上下合天機。至誠一點歸无妄,慧眼爭
[01p075a]
看舊屋基。无妄者,靜也。至誠惟靜,能歸无妄。人能靜何外物之
擾乎。靜以馭動,動亦靜也。子等不惟不靜,而且預存動念,宜無
見解也,靜之一字,爲子等下手第一妙訣,不必蓄疑,靜以自養
可也。
一曰一,二曰二,三曰三,共成多數,數合乎道,道通乎天,不附於
人。數成何數,道成何道。可見人爲載道之器。窮數之根,人得成
人,數與道當兼盡之矣。數學難,道學更難,畏其難則終於難也。
此段工夫,從何處做起。道數相臻惟至誠,惺惺不昧現全眞。太
淸一指歸无妄,半粒金丹不用尋。略示幾言,以徵實行。
東西南北曰四方,春夏秋冬爲四時。天位乎上,地位乎下,四時
[01p075b]
運旋,蓋無定而有定也。四方屏隅,蓋有定而無定也。推之以象,
按之以數,各安其常,同在履戴之間。不變者方位,至變者時序。
理爲之乎?數定之耶?數不違於理,理亦隨乎數。求數而察理,非
天地之特遜能於至人也。人能盡其心思,窮究四時運旋之原,
考核四方屏隅之象,於無定處而得不易之規。坎止流行,支分
派合,四方之與四時融成一片,天地相通,發古人未發之奧義,
成一段絕大議論,以配合理數,纔算登峯造極,有理可談,有數
可指,不能卽時降諭,隨便聽講,惟冀身體爲第一。
 此編言十戒、十行,指示聖學下手處,乃身心切要之功,卽克
 己復禮也。故曰:包涵甚廣,做得周全,便是聖賢學問。成得聖
[01p076a]
 賢學問,便是神仙境界。至哉言乎,慈哉心乎。夫世之慕禪玄
 者,每忽於實地,空鶩高遠,迄無成就。卽稍明儒理者,亦不知
 性命之眞源,修凝之至詣。今將三教同源處,入門路徑,導示
 明確,是孔孟心傳,亦禪𤣥要典也。廣化弟子惠覺謹誌。


[01p077a]
 語錄大觀
  玉詮語錄
 謹按:《玉詮》乃蘇城天心里彭氏定求本壇,係
玉光普照天尊開化,故名曰《玉詮》。
孚佑上帝於康熙年間降世寶訓十五則,邵志琳又復增首段
 爲十六則,而誤名爲《玉淸語錄》敬稽
文昌帝君《玉詮序》云:『錫之自天者,曰玉規,曰玉書,曰玉格;成之
 在人者,有法詮,有經詮,有玄詮。合而彙之,名曰:《玉詮》。是以,爲《
 玉詮語錄》則可以,爲《玉淸語錄》則不可也。况後松江趙氏本
 又另有《玉淸語錄》,旣複且淆,不可不辨。今謹依《玉詮》原本訂
[01p077b]
 正。
呂帝曰:『靜功要旨,但曰心息相依。凝神氣穴,亦未嘗不是,但不
得入門之路,徒然夢夢耳。吾今指點,須以洗心退藏爲一徑。歸
家之的,培補先天虧損之後,全藉後天生氣接續。圭指一圖,今
人反不說起,何也?呼吸二字,性命關頭。呼則陽升,吸則陰翕。升
處仍翕,翕後方升。以微以細,無形無聲。頂門煙聚,直貫夾脊而
下,深入氣穴。在臍内,虛中一竅,深深留住,心火自甯。然後任其
呼出,是爲一息。久久行之,可補衰疾。若但從咽喉往來,總是皮
膜之論。此法全在五更時坐,其餘時節常常照管,百日不歇,方
有藥生之候,元氣爲藥。若今日子等所謂陽生,不過虛火,非眞
[01p078a]
藥也。妄言採取,盲眼聾耳,有何益耶?今日故不言採藥,專言翕
聚,速將圭旨一圖,細看分明。康熙四十九年冬日,玉虛子傳  命降示彭南畇先生。
靈眞之體,盡人具備,不假造作,不煩尋覓。有生以來,卽全體於
我身。但因世人馳逐塵途,不思還返,所以靈者變而爲窒,眞者
改而爲妄。靈眞旣失,窒妄用事。所以,道本大通,而以窒性求之
則處處染著;道本至實,而以妄心探之,則事事虛僞。殊不知,靈
眞之體,賦自上天,所謂『天根』者是也。染著虛僞,因於幻合,所謂『
地根』者是也。以天歸天,如水入海,本無異致。是以,古來昇仙成
道之士,不過善保我身之靈眞而已。大壇開化,教育無邊,亦止
欲子等識善保之道。所患子等有明浪擲,有慧虛投,不肯濳心
[01p078b]
淨識,返照自己眞身耳。若能返照,則靈性日充,神通可致,眞心
日透,聖慧具全,如此工夫,雖或未能易胎換骨,飛形上界,幻身
凋謝則眞身堅固,安住天宮不難矣。
彭子卽南畇先生,諱定求,丙辰會狀。甚有縁,天恩旣深,子立志亦復不小,眞吾
道之嗣法人也。我適言有明浪擲者,靈眞之體不可以言語彰,
不可以形貌狀,唯在反身自問,見一分自有一分受用,見十分
自有十分作爲。若預期助長,便同赤水神珠,不可得矣。所以,世
人不肯修心者,無不有明浪擲也。所言有慧虛投者,慧光原屬
人之善根,用之得宜卽是明心。知性立命,見天之基本。若恃慧
爲我有,而用之以勝上之念,則漸覺他人之慧皆不我及,一點
[01p079a]
勝心化成大障。如是,則雖有聖訓而不聞,雖有寶典而難入,障
根起於纖毫,靈眞隔於霄壤,是謂有慧虛投也。今吾子信道正
而且固,諒無前者之過。然大道精微,不離平坦;大道廣博,不外
近約。若稍有務博好精之念,便致忘失在我之靈眞,而不易復
矣。
道藉縁成,縁從天授。凡古來得道之士,必有善縁以成之。所以,
境界之或順或逆,俱足以發明我靈眞之體。而唯上慧之士,爲
能審縁而悟之。若無慧者,逢善縁而不能覺,則善縁日遠,反墮
邪縁。不知縁之善者,其始必有逆境,故能警惕身心,漸歸正路;
縁之邪者,其始必有順境,使人迷戀,輾轉漸入迷途。是以有志
[01p079b]
向道者,必先正心以乘正縁。所謂『正心』者,去華就淡,輕名重實,
崇本抑末,尙志寡言,乃令我絳宮眞人通明洞達,不因境順而
昏,不因境逆而苦,則一切境縁,俱是我成道之助,何况更遇大
壇,無量提撕,此善縁中之最勝因縁也。所云『縁從天授』者,子等
於正心之後,尤要生大覺悟,看得世間一切因縁莫非天授,半
點不由人力造作。自當心心事天,冺私忘我,棄智絕矜,則靈眞
本體日與天光相接,而德性符於元極矣。然必一言一動,悉存
戒愼之念,樂善之誠,而後過悞漸寡,功勳漸多。天之授縁有加
無已,而大道可成也。若未明此,則雖竭智探𤣥,究竟金丹不復。
所以然者,丹道非神助不成,上神非功德不感。最誤人者,有一
[01p080a]
輩自了話頭,徒講論汞鉛龍虎而置積功立行於度外。如此等
人,雖能屏息絕糧,終不是眞胎息、眞辟穀也,安可云道哉?總是
本壇大化,闡𤣥功則以心月爲無上丹頭,論功行則以性宗爲
無盡妙諦,言化度則以眞靈爲自然舟楫,俱要天人合一處,細
勘而得,非淺小智慧所能幾也。呵呵,此吾道所以知希也。
道法無邊廣,莫外吾心光。天眞無量眾,俱在吾心中。大道難思
議,吾能造其宏。一心中有失,不能禁其邪。如彼世間人,何堪爲
我說。說及多苦惱,願救眾生劫。救劫良不易,扶之不可挾。有能
始信者,終於多疑惑。有能善信者,壞於多畏縮。有能具靈者,多
爲家縁失。有能自悔者,繼而復蹈也。有能謹守者,怯於無膽決。
[01p080b]
有能勇爲者,敗於入道邪。此等愚迷輩,俱入河沙劫。欲返眞元
良,三九須尋急。大限一來時,此命頃刻結。𤣥功不可擬,如天嘿
運月。玄功不可知,如彼須彌輪。𤣥功不可及,如天難幾也。一入
易幾處,卽在心中獲。無邊恆河沙,俱有此米月。欲得此心珠,須
憑守戒烈。欲得此心淸,須仗歸命一。歸命無作爲,靜守天理樂。
樂天知命士,吾願度出劫。
輕淸者爲天,重濁者爲地。人得二氣,以成丹臺。虛明廓落,本無
所著。一戀妻孥,萬欲齊來。一爲身家,萬魔俱到。殊不知,此身死
者也,非靈明者也;此身殻也,非眞也。豈可以有盡之身,累此不
壞之心乎。身尙無用何况身外之物,道之於人,人心素具,不假
[01p081a]
於人。酒色財氣,本無魔障。只是本性旣失,四魔畢集。四魔旣集,
良心難復。主翁旣去,客人作主。酒迷於一時,色迷於一身,財迷
於終世,氣遂因之而來。大魔旣集,各逞威風,自相殘害,酒殘吾
之神,色取吾之精,財迷吾之志,氣喪吾之身。亡身敗家,上遺辱
於祖宗,下遺患於妻子,存不能見世人於生前,死不能覲天顏
於身後,豈不可憐,豈不可惜。設有勇士,能逐去四魔,心無襍念,
心淸而氣順,氣順而精裕,精裕而神旺。三寶已備,不至喪失於
是。而内整𤣥宫,外度末世,功成行滿,上帝裦嘉拔擢,及汝位證
飛仙,無疑誑言。又或有人天生好道,不致逢魔,位證上仙,固無
論矣。抑有中士,酒色財氣,魔之又魔,世味俱嘗,作惡將盈,而能
[01p081b]
一念悔心,將前所作爲,盡情改悔,誦經禮懺,歸命上眞,度人自
度,自利利他,功行一成,靈根素具,南斗標名,亦可位證飛仙。吾
道蕩蕩,吾道平平。人自遠之,非遠人也。一戀浮華,卽遠道也。又
有下士,不知道法,不知明心見性。然不敢自專,亦不致作大過、
大惡。此等之人卽經大道,亦不能造飛仙,證𤣥功,惟積德累功,
作一集受洪福之流。然或功德積久,上帝亦不負之。至於身亡
南宮、受煉脫殻尸解,位證地仙,可以無疑。性本無著,貴乎虛實。
道本無相,貴乎忘念。諸弟子旣無生知之聖,又無復性之功,可
乎。吾願爲子論復性之功。復性者,非在於一念、一意以復之也,
須要念念返本,意意還元。復性者,又不在於一事一物以復之
[01p082a]
也,務要事事報本,物物知元。太虛冥漠,總不著一實相,又不著
一空相。著實者不靈明,著空者守枯寂枯。寂者死,不靈明者亦
不活,無非著一死相。欲靈明者,先提心。欲提心者先去欲。欲去
欲者,先斷疑。欲斷疑者,須定。欲定者,在於慧。欲慧者,在於玩鸞。
訓玩之,務要行之。
鸞理微深,空靈方覺。能空其心,空其相,而後眞理湛然,靈機直
接。此不獨能輔鸞,亦能進道。何也,大道無形,惟空能合。大道無
方,惟覺始通。凡夫之所以不知道者,非道遠也,爲多妄想以塞
其本空,多色心以障其靈體。是以顚倒神志,終身迷悶,覺性不
光。今日諸子欲知大道,須悟本心。本心旣徹,何道不集。然「本心」
[01p082b]
兩字,甚難體認,文字語言講究不得,步步要在身上理會。及至
身上理會,更難下手,知識意見都用不著,全要在法上參求。及
至法上參求,尤難立腳。符印經詮,亦屬虛形。所以『本心』兩字,迷
者實多,悟者實少,談者如牛毛,得者如兔角,各至老死,不能相
救。玉尊所以發大悲心,勅建宗壇,必欲使世人跳出塵囂,咸臻
道氣,使其本心不失,遊樂眞鄕,此大壇開化宗旨,諸子各當奉
命力行。况天人相感,寓於一鸞;教之通塞,存於一心;道之廢興,
關於一機。諸子誠欲使天常接,教常宏,道常興,必要從本心發
揮應現,方稱妙乘上宗。本心者,天地自然之心。無無虛寂,靜動
未形,混沌未啟,便有一點種子,布於太極之先,合於無極之極,
[01p083a]
便是「本心」。人從後天立體,分陰陽,定五行。一本已二,所以天與
人分,靈從知喪,日從事於道而道愈遠。子等只要貼認,吾身未
生以來,心在何處,本自何賦,時時回顧,時時注察,便知此身已
屬幻空,此心萬劫難毀。今玉尊開壇濟世宗旨,不過爲「本心」兩
字。復歸元化,至於法籙符詮,靜功𤣥諦,究不外此。諸子能知能
解,便可稱爲上眞。然修之有漸,復之有源,從源溯本,妄盡眞生。
近理工夫,全在去妄。勉之。
金子夙根旣好,慧悟後開,捨身衞壇,可謂難矣。若能一見本來,
便成眞聖。小其心,大其身,一呼一吸還本眞。存其神,守其精,左
日右月抱靈根。龍吞北海水,虎嘯南山雲。此心非我心,此身非
[01p083b]
我身。朝騰九霄布風雨,暮列酆城濟萬靈。精旣滿,神復盈,與天
齊夀無陷傾。仙家訣,細討論。身心與精神,氣氣合元英。元英一
點分爲九,八卦相排一中守。子能尋得這源頭,億萬仙眞隨爾
走。走走走,莫歎西風兩鬢斑,雲中自有人攜手。
諸子有志煉鸞,務要日日涵養。月從精生,米以氣結。天精未漓,
月體易復。眞氣未散,米珠具存。持其志,守其神,勿逐物而營營。
念須空,視須中,固關鑰,昇𤣥宮,是名天精飛如龍。調汝形,潛汝
息,勿隨欲而役役。尋眞母,守𤣥室,三田交通,上下混一,是名眞
氣堅如石。一米成,大本立。一月成,性光得。𤣥𤣥至道本尋常,萬
劫修成只性光。就裏工夫微似髮,靜中火候細如芒。弄丸抱卵
[01p084a]
差堪擬,伏虎降龍豈易詳。得手莞然成獨笑,誰無鼻孔費思量。
元始所𢌿之氣,乃心之王。所謂守心者,無撓其氣。養心者,能定
其氣。氣足神完,萬物備我,何從更有欲念。人之所以喪其心者,
喪其本來所以出之心也。人能復其心者,存我後天再造之心
也。故修煉之法,不守心而守氣。氣從混元之初而結,先天地而
生,始陰陽而立。所以,一闔一闢從無極中剖出𤣥關一竅,氣氣
應合陰陽。故曰「始氣」。欲求道者,斬後天,立先天。故能立地飛昇。
修行者五字訣,正、專、靜、存、斬,盡之矣。
行自在,坐自在,如如不動眞𤣥解。養氣工夫只寡言,躁急平兮
天君泰。晨調百息葆中黃,叩齒三通百邪壞。五辛絕兮腸胃香,
[01p084b]
眞珠一點懸紫房。紫房眞人天地通,護養丹壺徑寸中。龍飛虎
走風雲動,梅花片片琴三弄。水底瑤天漸次明,三彭不敢撼金
身。律已嚴如侍君側,兢兢執玉時畏惕。日日常行人不知,萬億
仙宗從此出。入俗無妨諧世塵,避喧由此登仙室。不眩聰明不
走歧,三千弱水舟堪覓。諸子鍊鸞,未得通光者,少此一段工夫
故也。今當平平做去,淡淡得來,自能優入聖域也。
修行路頭,道人前日五字訣,盡之矣。今再宣之。 一曰正。如何
是正,周行大道本如弦,曲徑旁門戒勿參。趁此大梁珠照乘,輪
蹄熟路著鞭先。眞實路頭,不難進步。 二曰專。如何是專,灰心
息念檢𤣥詮,一字堪消萬劫愆。檢到無言明月對,心珠光照大
[01p085a]
羅天。只要專志,不廢時日。 三曰靜。如何是靜,息息收回方寸
田,精神纔動守吾𤣥。空裏影來空裏滅,眞空湛湛定中禪。不須
絕俗,只要隨應隨空。 四曰存。如何是存,眞心圓活是明珠,動
靜中含造化樞。但使七情沈碧海,一輪浩月見眞如。學道參宗,
最患執著。 五曰斬。如何是斬,大藥初成九轉丹,三彭斬去萬
神安。塵縁攝向光明鏡,拔宅飛昇也不難。目前骨肉豈易輕抛,
但須欲寡戀稀,三彭斬去矣。或言斬字工夫最難。曰:『只要用沈
船破釜工夫,認得這條門路,急急望前是生,落後便死,其勢不
容不斬。譬如毒蛇螫手,不脫腕不生,不得不斬。一透此關,何難
直入眞境。到得客火滅盡,眞水復榮,重如纔出母腹,便是歸元
[01p085b]
大路也。』
云何是攝心。心起心還,滅捺住無明津上潮,眉中現出光明佛。
云何是息機。機動眞光裂,試看風平波不動,一輪湧出光明月。
云何是養神。神在崑崙穴,莫將塵垢凂元眞,飛身自到光明闕。
云何是報恩。恩隆難喻說,髮膚原是本來身,直教認取光明血。
云何是充覺。覺在智中徹,撇盡巵言冺見聞,珠心獨契光明雪。
金丹大道,非易非難,只要子等認正頭。認得正時,怡情花鳥,皆
可得道;認不正時,埋頭面壁也是徒然。施子,子被那心魔縛了,
故懷抱不開。心執著了道,便是礙道,認不眞三品合一之道。三
品之中,精爲根,氣爲本,神爲標。根主靜,本主立,標主動。精靜而
[01p086a]
動藏,神動而靜伏。修𤣥者,修靜也,靜能見天。精爲天本,所以悟
金丹者,重於養精。精固然後能養氣,氣定然後能養神。所以守
精之法,在於善濳。不必納息黃廬,恐撓於中也。不必注光崑頂,
恐耀於外也。唯有念念不著,便步步不錯。况暮年之人,精元將
竭,安可妄有作爲哉?今後子當一意養精,方可攝氣,氣攝自然
充神。若子妄以客氣爲眞氣,僞神亂眞神,烏能見大月升於碧
海。或問養神之方。曰:『起居隨意適寒暄,飲食須調護聖元。但看
梅花琴裏弄,爐煙靜對共無言。』
施子錦,近來作何工夫。對曰:『有志而神衰。』曰:『旣知神衰,何不卽
做養神工夫。』對曰:『志欲以壇法醫,道訓子孫。』曰:『如此更役神矣。
[01p086b]
志多則事多,神愈竭矣。豈不聞大眞人云:「志多於神,其道日昏。
神旺於志,其道日至。」子言志未衰而神衰,不知子之神衰,皆本
於志未衰耳。所以禪宗有云:「放下,全放下,佛也。」不要做竪起脊
梁筋,便是骷髏坐。子若參透此旨,心空則正氣長留。心定則眞
精長湛,何患神之不旺也。
子等能明寶月二字乎。太極初分,先生月,而後生日。故日爲始
氣,月爲始精。其體微妙而難盈,其光精瑩而不耀。始生爲三,圓
滿爲九,降精於人,謂之正性,正性之門,謂之寶精。所以見月得
道者甚多。可笑人生逐逐,徒見天中之月,不知已身中各有一
月。只爲塵氛蔽之,雲霧掩之,不能使光明吐露耳。若能濳神内
[01p087a]
照,精滿而月生,神全而英現,從一至三,從三至九,金丹大道,莫
外乎此。問從一之義,曰:『天一,精也。大道從來要自探,守元抱一
見三三。不須空向金爐叩,攝念蒲團仔細參。』問三九之義。曰:『陽
數也。月包日體,故老陽之數至九而極;月白水淸故少陽之性
從水而生。知得此理,便可長生。』
聖光昭朗,洞徹始靑,生機濳運,道氣内凝,定慧若虛,體乾效坤,
是曰純陽金丹之門。我靈不遠,人各能存。我眞不難,人各能明。
靈眞二物,上藥之英,一在去私,一在滅嗔。私去嗔滅,方在我靈。
一在除妄,一在還湻,妄除湻復,方明我眞。二物克具,納爐養烹,
元氣爲鼎,元精爲鐺,元息爲火,元金爲薪。三要口耳目也。固密,五性
[01p087b]
沖勻,返三還九,天地合幷。玉光温温,降我崑崙,金光微微,現我
黃庭。金玉二光,聚會生神。不以知測,不以意分。無無虛極,妙理
自呈。更形換骨,漸育胎嬰。雲霞燦發,金火聿騰。知此道者,尅曰
丹成。
 謹按:《玉詮》寶訓,多言米月,此編闡發最爲微妙。誠以天仙之
 祕,日與月交;元始之傳,珠以米現。其中有無出入,虛實隱顯。
 是色非色,是空非空。得者自知,明者自成。非門外人所能臆
 度。故曰『從一至三,從三至九,金丹大道,莫外乎此。』蓋亦卽
正陽老祖所謂:『小月一成,三體初現,九英全復,大藥全成』也。此
 眞一則天書祕旨,莫作人間世語言文字,孟浪讀過。廣化弟
[01p088a]
 子惠覺謹誌


[01p089a]
 語錄大觀
  新月壇語錄十五則出湖郡雲怡草堂抄本
呂祖曰:爲人先孝友,而後功利。自有日興之勢,究竟行成於己,
名利未嘗不隨之。推而極之,卽到聖賢仙佛,無非『孝友』二字,立
其根基。諸子但向此中行去,何患所爲不成,所求不獲哉?而孝
友之道,尤當從心上行持,方是眞孝眞友。否則外博虛名,中無
實德,非特不能倖邀天眷,亦恐不免於罪戾矣。
百𡻕韶華有幾,一身名節終傳。試看古跡去芊緜,誰謂後人不
念。諸子臨入門時,有許多語,似是解脫。但身在無名,猶死也;身
故名留,猶不死也。譬如道人,未嘗現在形影可覩,而能留神應
[01p089b]
世,雖死不死也。子等總要立名節於生前,傳賢聲以繼後就是
了。何謂仙?得明理依正道也。何謂佛,度人無量,慈心濟世也。何
謂人,善惡交界,依違升降也。能得守此,諸事體念,凡事萬物,當
體至理,卽悟道也。仙也,佛也,人爲也。
諺有之曰:『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子以爲是乎。夫
命猶令也,天卽理也,此命之正義也。世人不知,以人之生年月
日爲命。不知卽此生年月日,亦難推測,詎此遂足以定人之生
平也。士人立志,希聖希賢,求爲宇宙不可少人,方爲聖人之徒。
若云得失有命,不必盡人事以待之,此婦人女子之見,豈丈夫
之所爲乎。故諺云:『以命爲先者,誤也。况徵之行事,裴度以還帶
[01p090a]
而至宰輔;李登以穢行而削職祿命,其可憑哉。至於風水,事非
無關輕重。然古云:陰地不如心地好,斯言何謂也。朱子判一奪
墳狀云:『此地不發,是無地理。此地若發,是無天理。可知地理必
與天理合也,明矣。且陰功乃人所自積,積一寸則享一寸之福,
積一尺則享一尺之福。天下有貧苦之人,術者已決其餓莩,又
無牛眠馬鬣,蒙祖宗之福蔭也。而好行善事,積至三千條,得以
享萬鍾祿,而列五等之榮者,豈少哉。至讀書明道,聖賢之學也。
然以不積德之人,教之讀書,是以桀紂之心,對堯舜之言也,可
乎。此不必更言命矣。
人乃一小天地,四時一理,陰陽亦然。春日發生,自覺神淸氣爽。
[01p090b]
夏日發榮,自覺開放。秋間凋落,自覺寒涼。冬天肅殺,自覺骨繂。
春淸夏涼,秋肅冬殺。所以人如之者。寅乃春候,思爲何事。豈非
發生之時。午乃夏候,計議已成,豈非開放乎。申乃秋候,事已將
成,豈非肅乎。戌乃冬候,百事已成豈非殺乎。所以人須幼時勤
儉,先正心修身。長而作事,克孝克弟,信交朋友,百事俱成,爲國
爲家,根本是定。年方頒白,或富或貴,爲僧爲道,一身之執業定
矣。若老而無成事,貧賤已定,榮華已改。所以人不可不知,天之
所以生我者何爲,地之所以養我者何意。此豈可謂吾已富貴,
不必再求。吾已貧賤,不必再圖。或有先富貴而後貧賤,或有先
貧賤而後富貴,此皆在人自爲之耳。嗟夫,我常度人救世,其烏
[01p091a]
能得哉。子等爲吾道人,勉之。凡見信道之人,須將此言教彼。彼
庶幾傳言鄕里,稍引覺路云耳。
春夏忽忽,倏已九秋。轉眼韶光,曾不一瞬。人生世上,能不嗟歎。
老之將至乎。有志者須及時猛省,無使時之旣去,而徒悲老大
也。子等加功者,第一務在盡心。心要撇得開,收得籠。撇得開,則
雜事不掛心頭。收得籠,則心不外馳,而常在腔子裏。則念念在
茲,不走失了。漸漸自然,晝夜常存。心如止水,從此而珠光發現,
照耀乾坤矣。仙家豈有他道哉。人唯混濁不淸,則心如黃河之
水,與沙俱下,安能得淸,安能得定,亦安得有珠光透露。終身沈
沒而已,可不惜哉,可不慨哉,第二在行善。不可作一惡事,不可
[01p091b]
起一惡心,不可發一惡言。忠厚待人,常如自已。矜孤恤寡,敬老
憐貧。人能如此,則功行可言矣。然最要者,在乎濟困扶危,體恤
人情。有力者助人葬親,成人婚配,其功莫大。若徒刋幾張格言,
勸化世人,終無實際。不知流入不重文字之家,將他覆甕,則功
過相半矣,何如實行其德。今人略有一善,便滿心得意,且云:「何
以無報。不知古聖賢之立教,曰積德,曰積功,曰積善,必終身累
世,積累無窮,乃有厚報。非一事一行,便可得奇福也。其有一事
一行,而得厚報者,乃祖宗積累於前,而及其身以發之也豈因
一事一行哉然又不可執一論者或一事一行,而活數百人、數
十命,則又格外言之矣。總之,人之一生,不可不見善勇爲。古人
[01p092a]
云:『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兩言盡矣。子等細玩其
中意味,毋以爲迂,乃妙。德之不可不積,積一尺深,則子孫受一
尺報。積一丈深,則子孫受一丈報。天道報施,自然之理。人能於
本枝骨肉加厚者,上天眷之,祖宗佑之。
垂世八寶: 孝弟以敦本,忠信以居心,勤儉以守己,寬厚以與
人,忍辱以消禍,善養以厚身,仁慈以及物,知足以操存。爲人之
道,無他法。和悅近人則親朋懽愛,鋒芒太露則見禍必危。更有
不可者,刻毒之言,剌骨之語,短見薄識,最損陰德,愼勿犯焉。
天下無二理,人生無二性,性無有不善。其有不善者,習遷之,欲
誘之也。力求至於無欲,而不能去欲者,得天地之氣不淸,而習
[01p092b]
尙之多薄也。力去其欲而不能去,而人遂甘於自棄,天將自此
而滅絕矣。天旣滅絕,人欲日熾,而其人遂不可問矣。故求道之
法,在於盡人合天。夫天非蒼蒼靑昊之謂也,我心中自有天,忠
孝節義而已。人能將道人前示,垂世八寶,身體力行,爲聖爲賢,
成仙成佛,都在是矣。
道在天壤,人自違之。道在人身,人自遠之。所以世人求道者,日
日思想學道希仙,而不能一刻戒妄皈眞,則亦何能有一刻與
道合也。道家談𤣥,必須性命雙修。而儒家言誠,亦必性命兩立。
是儒與道,原爲一體,並無二理。然夫子不談𤣥而言誠,恐世人
入於虛無,便是異端汙世之說。所以夫子只言誠,而不言𤣥。試
[01p093a]
思《中庸》所謂誠一不二,非所謂𤣥𤣥之處耶。不二則能誠,誠則
能生物。若一有間斷,便與道違,不能如天地之運行,日月之遷
流。故惟一誠,卽愚者能明,柔者能强。造到至誠地位,便可前知,
非𤣥之又𤣥,而能如是乎。此𤣥之又𤣥之理,不可言語形容。而
夫子誠一不二之道,亦未嘗有能言語形容者。惟功夫日漸做
去,到得誠𤣥地位。自家心中自有一種妙處,非他人所得而知,
所得而能也。
人生不過得天地精華之氣,凝結而成。理賦於天,而命稟於人。
人理卽天理,人性卽天性也。天與人一也。自有知識以後,隨習
而遷,天與人遂相隔,而不相親也。道旨𤣥法,不過欲盡人而合
[01p093b]
乎天耳。子自問何者爲天,何者爲人。
道本無他,總在淸心地。心地淸明,無一點雜想,無一毫私意。常
如明鏡皓月,無一些塵蒙,則體已立矣。奈世人不知,營營擾擾,
不使一刻淸閒,則心先死了,如何久長生,如何望得道?要知此
身,原是爛枯髏,所以常存者,神耳。神由於精氣,精氣耗壞,能常
存乎。從此思之,則精氣最要𦂳者矣。乃一但耗壞,不亦可惜乎。
子等旣皈道下,及早修持,猶憾已晚。况以年富力强之𡻕月,而
甘暴棄乎。天時日去而不返,精神日衰而難復。若使任意苟安,
則一至遲暮,便落無常圈套矣。夫修持一說,誰能箇箇離家。人
人出世,卽在家庭之際。只要仰不愧,俯不怍,再能時時存心,刻
[01p094a]
刻省察。毋使道心或離,亦不必抽鉛添汞之法也。毋耗其氣,毋
傷其神,毋淆其精,毋動其心,毋亂其性,毋固其意,毋勞其身。靜
以養之,堅以持之,正以守之,便是出家修行也。
一領先天露,二得海厎津,三收萬物性,四留五穀精,六撇塵埃
氣,七保自來神,八明陰陽理,九歸大道神,十得眞眞路,成就混
沌身。此名成胎混沌經也。
心是水,不寛𤄃不動。性宜靜,心宜動。能依性而動心,則可矣。有
拘束,而無拘束是也。譬如洋洋大海,水泛連天,中視如鏡上行
雲,毫無邊際。然豈竟無邊際也?爲𤣥之境如此,修𤣥之性似此,
死𤣥之心至此。何也,身至大洋之中,心中毫無三念,惟有一箇
[01p094b]
命字在腔子裏。了能如是,則漸進性。心自活,意自滅矣。人之性
執,非性執,乃意執。能不聽意迷,則心性有主,理自明矣。依理意
自去矣。此卽澄心滌慮法也。
大道莫妄談,𤣥功莫戲看。修身還自納,保守炁如山。天之炁屬
金,故寒;地之炁屬火,故煖。然必先要識得陰陽混合之法。譬如
冬,天炁在上;春地炁浮上。真陽伏則寒,眞陰下則煖。此時純陰
之際,一陽初放。故必取心火嚥下坎宮,再提湧泉眞火上合。故
當子時關閉心炁,諸竅齊閉,方得火昇。後摹天門目,後擦足心
畢。自然遍身發陽,神清氣爽。其中之趣得矣。一心如混沌初開,
毫無知覺,此片刻乃眞神透露也。能緩緩行去,自然日日時時
[01p095a]
生春矣。
心在方腔子裏,有影無形,放而不求。則四體五官,俱爲物役,而
非我有矣。欲求放心,莫過於靜。而靜非一事不理,一物不交之
謂也。功在平日,不在臨時。如平日間内念不紛,一心奉持道法。
則心思正色,邪色不得而誘之;心思正聲,淫聲不得而擾之。我
心何以動乎?所云:『動而不動也。』若内無主張,任其游移渙散。不
特有事時,中心搖搖,毫無定主。卽一室獨處,而淫聲邪色爭來
吾前。此心如在百萬軍中,舟指可掬,欲其靜焉得乎?故云:『靜而
不靜也。』子等誼關切磋,故剴切言之。勿謂一夕之話,無益十年
之功也。
[01p095b]
 此卽湖郡荻岡之《雲怡堂寶訓》也。地最靈奇,神常顯現。福國
 佑民,教忠教孝。勝蹟相傳已久,凡有垂示中,多隱寓丹道性
 命眞功,非慧解人莫能知,非明眼人莫能見。洵渾妙旨於緣
 中,示圓通於象外也。全書原本僅載十五則,宗正本又删去
 十三則,僅留二則。詎知十五則,全載尙不及堂中底本,百分
 之一乎。茲先依全書原本刋刻,以待異日有大力者,再廣蒐
 堂中底本,而博採之,使毫無遺珠之憾,以完成美璧之全。當
 得巨觀,用惠來者。廣化弟子惠覺謹誌


[01p096a]
 語錄大觀
  玉淸語錄七則出松江趙氏刻本
呂祖曰:佳哉,放生之得生也。生一放,則生生無窮。放而生之,則
長久而生。卽生而至不生,是物之盡於生之數,不受刀鋸鼎烹
之報,則爲生得全,而得出鱗甲之輪,入人倫之道矣・使之一入
人倫,知修知省,漸而基之,便得修省之根。轉而生生無已,證仙
佛大儒,無不從一物而生之也。請觀之。☯
坐談翦燭話知心,風雨淸涼結道因。塵世火坑誰得出,嚴行功
過始庚申。人第知守庚申,爲從此際做下死工夫,種出頭根子。
人能於此修省,加以考功問過,羞慚惕勵,便是君子心腸,佛仙
[01p096b]
骨相。雖此際未見得力,到那榮名夀考解厄善後時,方知守無
虛設,格領有因。其得力豈無對驗哉。願子輩毋我言是忽。
甚矣,爲人之不易也。人而曰爲,此際正費討論。第一孝悌,第二
忠信,第三積功累行,無絲毫負。爲人之道,卽仙卽佛卽儒尊了。
爲人而仙,仙亦非難也。能盡人之道,而加以操修,無已之功,刻
勵勇往之志,無始終心,無彼此見,純一其懷來,自然與道合眞,
明心見性,其基立矣。始入道,功過格一定要領。能領格,便覺此
身不是虛空,有箇著實。行行款款,凜凜悚悚,把握此心,定後纔
可問道禮斗,於格無忝,更何慮未能孝悌忠信,未能積功累行
哉。爲人之道盡是,仙佛之道盡是。卽儒尊大小内外之道,亦盡
[01p097a]
是。
檢點羣仙册籍,約略以億萬計。而考較止隔一百二十日下凡
者,去百之一,可知仙根遍地,自識難眞。世間人略識幾行字,略
發一善心,略做幾件功夫,未有非根之不仙者。至若世之貴者、
富者,貴且富者,富且貴者,總未有不因乎仙之根而來。大以成
大,小以成小,各因其根之大小,以副分量之巨細。人在夢中,而
不知覺。覺能生慧,慧光反照處,便曉此身從何處得來。以至今
日如是,如是必有緣故。從此猛省,從此著力,便有箇尋源返本
的所在。試聽樹上黃鸝叫,便曉歸根落葉時。世之不覺者,謂今
日如是,如是,自我生初,自應如是。如是浪費𡻕月,浪費功夫。日
[01p097b]
游夢中,日嘗夢趣,恍恍惚惚,悠悠揚揚。更自造出許多夢境來。
謂我得人生之樂如是,如是。殊不知暗中消滅許多枝枝葉葉,
削伐到根頭了,還不知覺麼。只苦汝不知耳。故了卻生前福業,
又造下身後惡根。還要還一個了不得,何時出頭,何時返本。輾
轉墮落,輾轉落到污泥中,便不好收拾。如何好,如何好。奉勸世
間三教子,爲儒的須要細細體貼,孔孟安身立命的所在,莫粧
孔孟腔,心藏盜跖行。爲道的須要細細體貼。太上出世還眞的
去處,莫模棕拂芒鞋樣,胸團勢利劫財心,爲釋的須要細細參
求,自在歸有還無的化境,莫粧托鉢披袈態,中懷淫騙酒肉心。
能讀道人醒世語而覺者,卽是三教中之好種子,成仙成佛成
[01p098a]
儒,有若反掌。不知覺者,卽是三教中之惡孽塊,壞儒壞道壞佛,
究落地獄,不得超生。愼之,勉諸。
長話休題,且短談嚴行。感應過功篇,積功可益千般過,合一珠
源氣自連。昨日道場,爲諸子解盡諸孽。今日只當重新做人,爲
諸子超盡祖宗。今日只當再來孝子。吁嗟乎,爲人莫易,好道誠
難。人旣無忝乎人道,可終生好道。功旣無由見功,過可積漸免
過。過日漸免,功自日增。方稱是人,方爲好道。我生之初,求證今
日。豈易言盡諸境諸艱。曾一試乎。呵呵,某略失一小盜,某亦略
失一小盜。某室曰,『做善人無益也。』某室曰,『師許我無靈也。』不幾
視我爲何如,仙乎。我生之初,當不知悔,鍾離師爲何。若矣,我將
[01p098b]
如師之度,我如師之厯試我,如師之點化我,轉而度諸子,轉而
厯試點化諸子,更不知其退悔。我,退念,我之爲何。若
昔有士人,以長生藥詢予。予答曰:『長生藥豈無,於穆不已。天之
所以爲天也,純亦不已。文王之所以同乎天也,聖可同天。同天
則不息,不息則無始無終。由此而言,則長生有藥,詎不信乎。』士
又詢天堂地獄之說,果耶,否耶。予答曰:『天地人,三才位也。明與
幽,三才判也。明有司宰,幽有鬼神,一定理也。善則心體明白,光
大正直,與陽合德。惡則邪暗偏曲昏晦,與陰合德。陽從陽類入
於天,陰從陰類入於地。方以類聚,物以羣分,一定勢也。若夫地
之有獄,考究過愆,勸獎淑善。則又與人間官府之設均也,又豈
[01p099a]
特在杳冥難測中哉。假若人之患病在寢,卽是受諸地獄明驗。
心腸疽朽,是卽剜割地獄。爛喉腐舌,是卽犁耕地獄。灼燎烟火,
是卽火坑地獄。湯泡油炙,是卽鼎鑊地獄。頂門之疽,知是火盆
之陰置也。腰間之痿,知是累石之暗懸也。周身膿血之災,而痛
不可當,非刀山之地獄而何。遍體拘攣之急,而苦不可忍,非弔
竿之地獄而何。身如千鈞之壓,而轉動不順,此磨碪之地獄焉。
百骨如折,而痛入筋膚,此搗曰之地獄焉。瘡癩遍體,而皮無完
處者,剝皮地獄也。剌痛周身,而肢如分裂者,鋸解地獄也。食聞
香味,而食之不下咽,其諸餓鬼之地獄乎。物知所好,而視之不
能見,其諸黑暗之地獄乎。吐血成盆,下血成桶,又非血湖池地
[01p099b]
獄乎。東如蛇咬,西如蝟剌,又非惡犬村地獄乎。惡𤍠惡寒,時生
戰栗,重裘不煖,沸水不炎,如冰山地獄之受焉。食不遂餐,衣不
遂服,臥疾𡻕月,天日不親,或縲絏桎梏之加,或箠楚笞杖之及,
如阿鼻地獄之入焉。此人間地下幽事明徵,子胡惑乎。若夫高
車駟馬,前叱後呼,衣金紫食肥甘,欲不求遂而自遂,志不求適
而自適,遊神於逍遙之境,怡情於快樂之鄉,是居於天堂上矣。
憶昔未證帝位時,嘗至東魯,遊泗水,訪闕里。幻服色為訓蒙師,
覓東假館。有巨族姬嗣周,嗜性命之學,三子皆受易。遇予與之
談先天後天之理,嗣周卽欣然延予誨諸子。其長子通,仲子達,
季子適,恂恂厚士也。卽執弟子禮事予。時從遊者,有若沈淵諸、
[01p100a]
孔達、周以敬、柏梁公、孫愚、陳悃、王子先、王子宗、孟機、孔𦙍哲、孔
承、孔紀。同方合志之朋,卓爾見道,宛如昔日尼宣弟子輩。止有
魯紹姬、汪宗聖二人,雖習於文,而行類鄙者,稍有侮愒之態。予
一日爲諸生誦,『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
已節。』因發其旨云:『夫周公以天縱之資,待旦之勤,備三王之德,
施四事之美,攝國輔政,弭流言以回姬,祚揮東斧以攝奸心,主
盛躋之懿德,宏不匱之良謨,其才可謂美矣。然能折節下士,推
已及人,吐哺受芻牧之言,握髮聽工師之策。不自滿假,汲汲求
善。欲使天下後世,盡有才美之實,而其心始已焉。此周公之所
以爲才美。此周公之才美,爲可觀也。使公也矜其所能,眩其所
[01p100b]
長,自珍其才,而惟恐人之有才。自恃其美,而惟恐人之有美。則
其才也爲末節焉,其美也爲虛務焉。此乃餘事不足爲貴重也,
胡尙哉?無以觀也。有公之才美,且不可驕而吝。凡未及於公,與
夫一才一藝之長者,又安可驕吝乎?公而驕吝,其才尙不足觀。
下於公者,而驕吝又奚足觀乎。進而推焉,有天下者驕且吝,則
失其天下;有國者驕且吝,則失其國;有家者驕且吝,則失其家;
有身者驕且吝,則失其身甚矣。驕吝之不可有也。爾諸生學爲
聖賢,將以上佐天子下治國家,中以立身。揚名顯親,爲宇宙完
人,可蹈此失耶?有則改,無則勉。予與諸生共,二子聞之,赧顏汗
背,稽首受教。未一季而渙然冰釋,率由謙退更倍。又一夕,與之
[01p101a]
講『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縻之。』云:『凡物之在兩
間,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羣分類聚,毫髮不間。故曰:「口同嗜,耳同
聽,目同美。」凡同類者,舉相似也。何獨至於心,而疑之乎?夫心之
所同然者,德也。德乃天之良貴,心之好爵也。心德全之於此,則
天爵,具而人之好尙歸焉。凡有秉彝之良者,咸起應從之志,不
界封場疆域,不限幼長卑尊。悅之者有同然,慕之者無異念。不
特是也,天地之所以生長收藏,莫非德也。吾人之所以安身立
命,亦此德也。全是德焉,一眞不雜,萬慮皆澄。不汨於紛紜撩擾
之欲,渾涵於淵深甯寂之天。則天地之所具者吾具,天地之所
主者吾主。通乎天機,徹乎地軸。此感彼應鶴鳴而子和也,可以
[01p101b]
成位於兩間,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蓋不知天地爲我,
我爲天地矣。』
 此亦玉淸贊化之地,煌煌寶訓,如日月當天。茲僅錄七則,未
 窺全面,異日亦當採補焉。惠覺謹誌。


[01p102a]
 語錄大觀
孚佑上帝純陽呂祖天師福報指南自序
天地一大迷籠也,古今一大迷局也。地獄天堂,四生六道,一切
輪迴之迹,無非迷途中之羊腸鳥道也。貧賤富貴,窮通夀夭,一
切欣戚之情,無非迷境中之胡猜亂想也。世無覺者,誰知迷妄
中人。指東爲西,惑南爲北,而大聲疾呼,一爲指引也乎。大覺世
尊,悲憫羣迷。於是應迹乎西士,設教於南洲。意欲人人裂迷籠,
破迷局,開迷境,脫迷途。而無如超越五濁,脫離三界,昭然而獨
覺者,槪難其人。嗟乎,識情顚倒,固已厯劫如斯矣。一旦欲其擊
破虛空,消除五藴,轉八識,成四智,不其難哉。計惟於迷妄之中,
[01p102b]
導之於可安之境,引之以可喜之情。則趨福避禍之說,不可以
不急求;而因緣果報之理,不可以不急講也。且夫福亦何常之
有?統而論之,墮落三塗者,必以人道爲福。得生人道者,又以天
道爲福。而得生天道者,又以不往不來爲福。是福本無定位。析
而言之,貧者必以富者爲福,富者必以貴者爲福,而貴者又且
以淸靜無爲爲福。是福又無定見。精而求之,饑寒必以飽煖爲
福,飽煖又必以輕肥爲福,及饜輕肥又將以布蔬爲福。是福亦
無定情。然而輾轉從上,苟有以求之,無下達之患矣。今試語人
曰:『從吾之說者,可以禍福等觀。』人必掉頭不顧。試語人曰:『從吾
之說者,可以避禍趨福。』人且傾耳而聽。依人情而順導之,權教
[01p103a]
也乎,抑亦至理矣。純陽子參黃龍之學,久與世隔矣。而情不忘
世,悲夫攘攘者,日處迷途之中,而莫能自出也。又喜夫營營者,
有求福之心,而可與上達也。因降乩於隔湖東畔,與諸生講求
禍福之理,果報之說。顏之曰:『《福報指南》,爲其由此而求之,必無
惑禍。爲福者,且必無以求禍之道。求福者,幷無求福而不得福
者。一如指南之針,略無毫忽游移之見也。况乎精進不已,由此
而擊破虛空,消除五藴,轉八識,成四智,又何難哉。』已未春後三
日,純陽子呂巖題。
呂帝曰:諸子志希大道,固當體認靜裏工夫。然所謂靜裏工夫
者,不在靜時作意,而含有的處存心。蓋靜時作意求靜,一至動
[01p103b]
時,心意更復飛揚。靜極自動,機勢然也。若於動處求靜,則心存
理得,動必不錯,靜時可弗復慮矣。
人心不到一念不生地位,斷斷不能格天。蓋天實無心而成化,
人旣有心,焉能造命。所得之理未誠,原作不得主,斯氣數反爲
之主矣。
千言萬語,不過外功與内行兼修。而諸生歧而視之,此大謬也。
若内功進得一分,則外行亦進得一分。外行積得十分,則内功
亦必有十分。内外總無殊致。惟上哲者自從内功做入,中人必
自外行著力。方有入手,微不同耳,總期成德,乃可入道。所以太
上不言立一千三百功,而言立一千三百善也。功者,勉而行之。
[01p104a]
就一事言。善者安而行之,就終身言也。諸生雖有微功,若言乎
善,則槪未有得,故詳論之。立功不可爲名,不可爲利,總當看得
是自已分内事,則此功自然滿足。若少有妄念,計功計利,終不
圓足,終無福報,凜之毋忽。
古人改過,必曰痛改前非。可見改非草草已也,必使根株悉拔
方妙。若非痛憾,何由不犯。今人不敢犯火,無非爲其犯之卽痛
耳。憶吾當年每知一非,誓不再犯。設或犯時,卽以香自灸其頂。
三年之間,共灸六百八十三灸。而後德成,遇我祖授以大丹,乃
得成道。爾等若欲成道,斷須學我,卽不肯自灸,亦須禮佛懺悔
跪香,庶爲苦行,希冀成就。
[01p104b]
徐行緩步,方不絆跌。高枕安眠,不憂永夜。做工夫人,第一要寬
心耐心,第二要死心,切不可計前,切不可顧後。計前則故我不
死,顧後則途遠難行。不如寬緩,不計前後,只管目前,素位而行。
但有一功,便是一功,積累自大。若急欲完發願功數,亦屬計功
謀利之私,心地便不能純粹,乃作輟之根也。
黃兼濟問三世因緣,必有定數。我前生作業,今當受苦。譬如桃
核種地,所生必是桃樹,自然開出桃花,結出桃實。豈有變出梅
花杏花,結出梅實杏實來者。今曰:『立命,是無一定之數。桃樹上
開出梅花杏花,結出梅實杏實,甯有是理。若屬怪妄不實,祖師
不應以此教人。祖師云:『立命之學,原是變異之事。但說怪妄不
[01p105a]
實則非矣。君亦見有移花接木之法乎。初生桃樹,原是桃根,不
能變換。猶人初生,當貧賤者,卽具貧賤之相。若能猛自儆醒,將
惡相一切改除,另換一番善相。此亦如桃樹將齊土枝幹一刀
斫去,另將梅樹杏樹接上,自然開出梅花杏花,結出梅實杏實,
終不復作桃樹矣。所以雲谷云:「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也。」若留
一點萌蘖,終不得成梅樹杏樹。若存一毫故我,終不得變化氣
質,成富貴之相。蓋原身之萌蘖,最易長。故我之惡習,最難盡也。
至於成得梅樹杏樹後,尤忌根芽復生。根芽若一萌動,所接之
樹無不死者。舊習一萌,所得之富貴亦必減折矣。黃生之疑,於
此應釋。
[01p105b]
兼濟又問,顏子當日有何夭相,盜跖當日有何夀相,一夭一夀
是何因緣,是何果報。祖師云:『因緣果報,皆根於心。所以佛祖云:「
旣生一切心,斯有一切法。若無一切心,何有一切法。」君謂顏子
當日克復心齋,爲求富貴而然耶,非爲求富貴而然耶。若爲求
富貴而然,其心庸俗貪鄙,必見斥於聖門。若不爲求富貴而然,
富貴因緣何由而立其心,只求全盡人道,以成聖賢。故能立萬
古聖賢之極。君今立心一如顏子,功名富貴何以干君。無此因,
自無此果,何足爲怪。若盜跖恣睢惡相,自種惡因,必得惡果耳。
目不及見,聞不及事,亦繁多,何獨疑此。』
富貴長夀多男,人世之所云福報者在此。若在達者,必以富貴
[01p106a]
爲多事,而不得安甯。又以長夀爲駒隙,而不能永久。且以多男
爲多累,而必欲棄家矣,福亦何常之有哉。彼見爲福,此且目爲
禍。夫豈有異情,亦由福有更大,而不可窮者在耳。其人功行深
遠,極人世之福不足以報之,必生天受天福。天福之富,非人間
之富也。天福之貴,非人間之貴也。富貴盡人間,而不有人間之
多事,故絕於人間。設以人間之富貴較之,千分不足當其一。長
夀動以劫計。人間之夀,不過百年,恆不足當其一日。其福已難
量矣。况往生淨土者,又復百倍千倍萬倍,以至億萬倍於天福
者耶。亦惟人之功行深遠,盡天之福不足以報之。故得往生於
極樂世界耳。一切仙佛,皆福報也。福報之不可言說如此,奈何
[01p106b]
諸生小視之。
三教總修一心,此心一意向善,自然甯靜。儒家所謂『知止而後
有定』,釋家所謂『戒生定』是也。雖不作吐納參觀,而此心不妄動,
已深於吐納參觀之功矣。然又必要痛改前愆,方能有得。若不
痛改,此心終不急切,恐所行之善,亦多不能著實。譬之作畫,必
定要白素爲質,方能絢爛。若質不潔白,雖具五采,終不足觀。
凡人之心,未見眞體。萬斛塵封,觸物流連,如膠似漆。更兼舊習
固執於中,無端忽來無端忽去。一日之間,不啻萬生萬滅。卽有
勇者力行克治,而不知此克治之心,卽爲妄念,徒增憧擾,要無
實獲。惟見眞心之體者,心體作主,一切妄念自然迸消。如紅爐
[01p107a]
點雪,略無踪跡。若以妄治妄,猶以賊詰賊。徒使獄訟充繁,不得
淸楚,何爲克治哉。
主敬工夫,要在喜怒哀樂上用。初學入手,先要於喜事未來之
前,弗預迎其喜。喜事旣往之後,弗復憶其喜。務使此心如太虛,
纖塵不染。旣當可喜之境,亦只覺之而已,勿得放縱。如是則此
心不動,如戲臺懸鏡,生旦丑淨,百態盡照於中,而此鏡體鏡光,
未嘗閃爍搖動。得不謂之定乎,得不謂之靜乎。怒與哀樂亦復
如是。諸生須於一動一靜之間,默驗此心。凡有一毫喜意,一毫
怒意,一毫哀意,一毫樂意,皆務決去,毋使流連。是爲入門第一
法要,謂之儒修。
[01p107b]
生我者親乎,天也。生我者天乎,親也。親與天一而已矣。親心悅,
則天心無不悅矣。故孝子視無形,聽無聲,以求親心之悅。亦卽
視無形,聽無聲,以求天心之悅也。親心悅我,必不忍棄我於外
方,而不置之於膝下。天心悅我,必不忍置我於塵凡,而不位之
於左右也。此孝子之所以必爲天仙也。
丹道與禪觀,初無二理。禪觀以一根,總攝五根,丹道則六根各
盡其用。是故舌抵上腭,止舌根也。呼吸在内,止鼻根也。垂目反
觀,止眼根也。反耳内聽,止耳根也。依氣忘形,止身根也。守中不
動,止意根也。然六根所重,獨在意根。自來所說守中,實未明了。
所以諸生通無下手之處,誤指臍中,以及心腎之中。紛紛聚訟,
[01p108a]
終無一得。不知道在忘形,豈反有執形求道之理。蓋所謂中者,
對上下而言耳。凡人之心,放下則易昏沈,提起則易散亂。遇昏
沉則提起,遇散亂則放下。不昏沈,不散亂,無用提起,無用放下,
是名守中。若有處所,卽爲運氣旁門,非大道矣。諸生宜諦思之。
凡欲往生,須憑善力。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可見十善爲往生之資糧,不可或缺。卽欲求𤣥,亦憑十善。紫陽
云:『大道須知有易難,也還由我亦由天。』可見徒法亦無用也。天
道禍淫福善,斷無爲惡之仙佛也。諸生志欲求道,必在爲善。太
上不嘗曰:『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乎。』
古今無不利人濟物之聖賢仙佛。且如念佛求往生者,必能心
[01p108b]
佛之心,方能履佛之土。若不思利人濟物,便非佛心。厯千百劫,
終與佛隔,不見佛面。行道法者,亦復如是。
念佛只在一心不亂,更無別說。若尋處所,便失眞法。譬如以藥
治病,病者但用目視藥,手執藥;或有近者,以鼻聞藥;更有遠者,
以器貯藥,以水浸藥,以火烹藥。皆曰:吾以藥治病。此病如何得
治。至病不愈,又言此藥不靈,再選方書,眞可痛憫。然吾又不能
代爲之飲,亦奈之何哉。張乾念佛,要完萬萬之數。是又只要買
藥,絕不服藥矣。卽將此藥,積如邱陵,病能愈否。
念佛以袪雜念,發表藥也。爲善以積正因,補養藥也。然須兼而
行之,謂之内外雙修;又謂之性命雙修。内功以了性,外功以立
[01p109a]
命,這方是的的實况。性命雙修之事,豈有顖門等邪說耶?况修
性之功,無一物可著,無一念可生,無一法可得。大覺世尊有云:『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更有何法可說,何道,可傳。』世人不知
認指作月,亦世尊言可憐憫者。
飲藥以口,念佛以心。藥必滴滴自口中入,佛必聲聲自心中出。
此眞定心之方也。但所云『心』非血肉之心,乃思慮之心耳。此心
別無處所,正欲以佛作心處所。奈何反求念佛處所耶。
念佛旣求了義,必須參悟,參悟須起疑意。疑至,生不得,死不得,
方能截斷意根諸障。張乾意欲憶出下文,下文畢竟無有,不成
疑義。况持此有時,已成熟徑。熟則心安,不能激切,烏得不變。今
[01p109b]
當爲我寄語張生,念佛者果係誰?此雖現成公案,然不明此,終
非了義。張生積習能破,只在此誰字中,珍重珍重。
張乾念佛,心雖不大散亂。但於記憶之時,尙落空境。止能攝定
識心,未獲面見真佛,且弗克面見真我。此古宿所以呵爲如石
壓草也。蓋我卽佛,佛卽我,本無有二。所以眞我不見,卽眞佛不
見。眞佛不見,卽眞我不見。要見眞佛眞我,須有實義,不得墮落
空義。總然攝住識心,而此中實不急切,如何能得眞心發現,嗣
後持名。當思此佛究竟實義,是我非我,我有何者。可,以爲佛?我。
又有何者,不可爲佛。參之。
將謂爾一身,無一非佛。則爾眼非佛,爾耳非佛。細細求之,無一
[01p110a]
是佛。何以故眼司見者,佛眼無所不見。爾居暗室,不能見十字,
有目不見,何以爲佛。耳亦如是。二人同聲,耳不能同聽。若說一
身,無一是佛,則佛眼能見,爾眼亦能見,佛耳能聞,爾耳亦能聞。
細細求之,無一不與佛同,何以非佛。至觀經教,又說真心是佛,
識心非佛。真心識心,究竟是一,究竟是二。若云是一,何分二種。
若云是二,人不應有二心。設有二心,應有二覺。一處作痛,兩處
覺之。是一人身成二人體,甯有是理。須細參之,自見眞我,自見
眞佛。
子疑純陽何以在爾心中。是將平日四相俱無,六根解脫,究竟
眞實了義,一齊忘卻。《楞嚴》諸經,讀之何用。子試於靜坐時,默觀
[01p110b]
心體。所謂爾者,果何在乎。爾心且無有爾,何有純陽。若於無始
中,此心可以忽然生出一爾,亦何必不可生出一純陽。可見妙
明心體,爾不特與純陽一體。卽大地山河,四生六道,皆一體也。
何處容得爾我等相。故曰:『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夀者相。』
若猶不解,可以水喻之。譬如汲於河者,或以桶,或以瓶。其旣汲
也,量有大小之殊,器有污潔之別。到底此器之水,不同彼器。世
人各自執一我見,何以異此。若將在瓶在桶之水,仍傾河内,更
何處分別,此水爲在瓶者,爲在桶者。人能求得一箇根源之地,
安身立命,正如水歸河内,無有彼此各形各器之見。我今已證
大道,故能與爾等合體。而爾等猶執定一我見,所以不能見我
[01p111a]
眞相也。
大地山河,一切四生六道,皆從一念妄想中生出。《楞嚴》道之詳
矣,可歸細讀。今日奉教修功,亦只一念,豈有兩心哉。張乾若有
兩心,應成兩體,此理甚明,非難解也。至於結壇頂禮,尤屬具文。
且多惑眾,速去之。惟勤修一心,純陽與爾,本無一間,何用焚香
禮拜爲。若一念差錯,墮入泥犁,卽終劫拜我,到底替你不得。嗣
後可將一切俗情,屏除淨盡,仙亦可成,佛亦可做,豈在區區功
過間較量哉。
大道無言,非不言也。亦以一落言詮,便多滲漏,故不言耳。所以
古人於不得已時,嘗打一圓相。○此一圓相,儒家無此,便不成
[01p111b]
儒;道家非此,便不成道;釋家出此,亦不成釋。諸生但於靜中,體
驗此一圓相,便是工夫,便是究竟,便是了義。孔子從心,不踰此
一圓相也;釋迦心包太虛,此一圓相也;老氏𤣥之又𤣥,此一圓
相也。張乾要尋念佛的是誰,亦只在此一圓相内尋取;黃兼濟
要立命,亦須在此一圓相内,奪舍投胎,打箇觔斗;吳寬要做執
事敬工夫,亦須在此一圓相内,牢立腳根,大開眼界。以此一圓
相範身,四天王當時時禮拜。此身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身。
以此一圓相範心,十種天魔,統兵百萬,一時消滅,莫有能測識
者。能示現者,此心卽十信、十地、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四十四心
一時具足之心。諸生功力雖未及此,然不可不知此。且舍此亦
[01p112a]
無由他說,故細論之,以爲諸生得手時印證。
此一圓相,實無言說。一有言說,便成影子。所以釋迦說法四十
多年,未嘗有一字道著也。諸生必欲分剖,吾當以三教成語證
之。儒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道曰:『𤣥牝之門,是爲天地根。』
佛曰:『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夀者相。』諸生志願不同,各於其機相
應者,會之可也。此大道也,其入手工夫,雖卽在此,卻又各各不
同。張乾看一誰字只在疑,疑時自無人、我、眾生、夀者四相。執得
定,守得牢,便得印此一圓相。黃兼濟能於靜時一念不起,動處
萬善相應,自能於此一圓相内,打轉筋斗來。吳寬時時識認未
發之中,發時自能中節,意必固我四相。亦爾消亡三教,原無二
[01p112b]
理,諸生其善會之。
○私欲淨盡,天理流行,三教所同歸也。
孚佑帝君正教編
呂帝曰:夫心者,萬法之宗,九竅之主;生死之本,善惡之源,與天
地而並生,爲神明之主宰。或曰眞君,以其率長於一體也。或曰
眞常,以其越古今而不壞也;或曰眞如,以其寂然而不動也。用
之彌滿六虛,發之則莫知其所。其大無外,則宇宙在其間,而與
太虛同體矣。其小無内,則入秋毫之末,而不可以象求矣。此所
謂我之本心,而曠劫以前,本來之自有也。然則果何物哉。杳兮
冥,恍兮惚,不可智知,不可識識。强名曰道,强名曰神,强名曰心,
[01p113a]
如此而已。由是觀之,豈不大乎?豈不貴乎?然而輪迴於三界,出
入於生死,而不能自已者,何也。蓋一念萌動於内,六識流轉於
外。不趨乎善,而趨乎惡,故有天堂地獄,因果之報,六道輪迴,無
有出期,可不痛哉,可不悲哉。若夫達者,則不然也。故齋戒以神
明其德,一眞澄湛,萬禍消滅。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
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
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所謂常者,越古今而不壞者是也。
所謂妄者,一念纔起者是也。莊子曰:『旣以爲物矣欲復歸根,不
亦難乎?在易也,其爲大人乎?』自茲以往,愼言語,節飲食,除垢止
念,靜心守一,虛無恬淡,寂寞無爲,收視返聽,和光同塵,瞥起是
[01p113b]
病,不續是藥,不怕念起,惟恐覺遲。譬如有髮,朝朝思理。有身有
心,胡不如是?行住坐臥,勿使須臾離也。無何有之鄉,華胥氏之
國,吾其遊焉?
錢宏子,子年獨高,而謀生甚拙。吾生未生,吾身安存。吾身旣生,
吾生安寄。風過於耳,不有其風。花入於眼,不有其花。造化遞轉,
芸芸紛紛。貴賤同機,無有二門。識神太過,流落其眞。心胸擾擾,
夢寐乖形。收歸太虛,何得何失。嘻嘻其天,浩浩其心。是曰生基,
子記之。
道人開教,只以身心爲主,身又以心爲主。不務空名,不尙虛文,
不計小效,不及世間之利害得失,身外之富貴貧賤。蓋吾性中
[01p114a]
自有無窮富貴,我心中自有眞得眞利,反求之而便是。若世間
之得與利,雖極富貴,不過如石火,如電光,如朝花,如雲影。隨生
隨息,倏過倏滅,於我無與也。若心上有得,澈上澈下,澈始澈終;
得之一日者,可守之終身;得之一念者,可貞之萬慮。在在有把
握,處處有執持,方爲有用。其要在打破生死關,參透事物理,一
毫無蔽,一絲弗掛,一塵不染,自是受用無窮。我養我性,我融我
情。下手得力,在求放心。求放心,實際在於毋自欺。毋自欺工夫,
至細至密,纖毫不可忽略。雖獨處一室,靜持一已,無不事事可
悟,物物可通,把握只在一心而已。心無二用,欺者吾心,知其欺
者亦卽吾心;求其毋自欺者,又卽吾心;非欺者一心,知者一心,
[01p114b]
求其毋自欺者又一心也。知其欺,便可禁其欺;求其毋自欺,便
毋欺矣。求放心亦然。求之一念,此心卽不放矣。但諸子塵障未
完,私欲未淨,故見爲難。苟掃去塵障,滌去私欲,吾心靜存,而所
獲已多矣。至於無言妙義,要各自領會。不可意揣,不可言傳。有
意可著,有言可說者,便非此中妙理。若仍務外間事,仍營無用
心,豈不負道人諄諄至意耶。
遨遊世界無饕餮,不受塵磨不受涅。惟見滄桑常變換,渾忘消
息相更迭。花開花落幾時休,春往秋來流不輟。愚迷戀卻一皮
囊,爲是皮囊多污[衊_戍+伐]。聲色盡是萬魔根,錢財不過蠅頭血。豪强
勢焰總成空,話別妻兒徒哽咽。不如淸淨樂無疆,利鎖名韁俱
[01p115a]
斷絕。通天入地爲形輕,鶴駕雲騰因性澈。混跡漁樵山水翁,煙
霞笑傲留飛轍。一瓢沈醉心無礙,兩劒光騰妖自滅。葫蘆雖少
九還丹,腹内當餘七返訣。俗人笑我太𤣥虛,我笑俗人謀最拙。
一坏黃土蓋坵墟,勞勞空自稱雄傑。百年轉睫逝如梭,富貴榮
華同積雪。勿厭簞瓢避其冷,勿羨勢利趨其𤍠。損人益已禍𡨚
連,競短爭長讎怨結。瀟灑風流美少年,來生償盡千般孽。道人
憐憫泊慈航,每解沙中三寸舌。普勸紅塵懵懂人,早早回頭企
往哲。翻然悟了此中因,胸藏自有通天穴。先將五臟滌淸涼,那
怕𤣥關不透泄。行滿功圓神自靈,志誠片縷爐香爇。莫道蓬瀛
路甚賒,前程自有人提挈。
[01p115b]
吾思人爲天地之寶,具萬物之靈。那裏有恁麼道與不道,幷那
有仙、有佛、有鬼、有神,只是從我所願。要神仙與佛,則佛矣、神矣、
仙矣;要爲鬼,便爲鬼矣。天作不得主張,而主張者我也。道之爲
言則曰:『自然,不知自然者,象帝之先;不能自然者,賦形之後。』道
而逸獲,上哲之資也;道以勞得,中人之性也。然性與上哲亦總
是一般,並無兩路;逸獲與勞得,一而已矣。太上說五千言,元始
頒三千字,總皆與後天開竅,先天一路,從不說著半句。蓋千言
萬語,總不能狀這先天景象也。顧先非幻非虛,原是有實落處。
魚遊於水,无所强也;鳥擇林中,將誰教也;花應時而露色浮香,
不言化也;人生而好善惡,惡本原在也。孟子說『擴充』兩字,正是
[01p116a]
卽本原,所有上而合太初之理。今之人習道而不得道者,非道
難求,自隘之也。擴而充之,由小以大,由顯而微。始也,循牆而走,
趾以方,步以矩,兢兢恐獲戾然。自是而爲,功之一級矣。於是油
油然生歡喜心,厯厯然植智慧根,如是足矣。不知猶未也。了得
後天盡,方還造化初。功至如是矣,問心有得矣。又從而去其陳,
謀其新,習其故,効其勤。外境不入,内境常淸。如是其庶幾乎?猶
未也。忘其得,幷忘其失。无爲而爲,无形而形。爲而不爲其爲也,
自然而已;形而不形其形也,亦自然而已。夫是之爲自然,道之
在於人身如是。
學人治心,須將心時刻擒奪一番。達人心奪境,中士境奪心,下
[01p116b]
士境奪境。心奪境者,忘形得形,用情無情,高而不亢,滿而不盈,
抱實守虛,動靜合一。聖人樂天,其是之謂乎?境奪心者,情役情,
形役形。時爲境轉,而心不能轉境。是故時而見功,亦時見過,功
過無恆。譬如風檣馬勒任人所使,而舟車曾不能自主也。然而
心小而氣和,固不能進於大道。硜硜之詣,亦所尙焉。至於境奪
境者,則背謬爲多。此境未遷,復思他境。過去者留,現在者滯,是
其人一生從無著腳處。雲過山林,萍浮碧沼,尙何有根底乎?太
上說法,惟願人截諸眾緣,反乎胎息。胎息者,非徒凝炁調息而
已也。此息是父母未生前,一點太極;父母旣生後,一點真靈。性
得之而有體,心得之而有用。在天爲樞,在地爲軸。甚不可輕視
[01p117a]
也。言息而曰胎者,欲人靜無所靜,動無所動,如人在母腹。然故
曰胎也,治心之法此爲第一。明乎此者,可以心奪境,且可境煉
心,心境兩相合,時中之義備矣。
人無賢不肖,無不以長夀爲樂。而所謂長夀者,不過曰百年有
慶耳。究竟登百𡻕者,世不多有。是何求者眾,而得者寡也?夫亦
不求於身,而求於天;不求於理,而求於數者之過乎。微花弱草,
皆有日月之夀。以日計以月計,自草花而論,則已夀矣。自人視
之,則噓噓乎小矣。賢愚不肖,皆有年紀之夀。以年紀計,自人遡
之則已夀矣。自仙佛觀之,又噓噓乎小矣。辟支以千𡻕爲夀,神
龍以千二百爲夀,二果仙人以八百爲夀,上者以千五百爲夀。
[01p117b]
以千五百、以八百、以一千二百,就人間推算,甲子多更,夀之至
也。自大乘金仙、八寶神龍視之,亦等於花木之日月、人世之年
紀夀,噓噓乎又小矣。大凡人之勝天者常多,理之勝數者乃準。
舍已本來,上期大耋。放卻真宗,僅求增算,若此者是曰頑物。頑
物而夀及百載不爲多,卽夀及千載,亦不爲多也,何也?生無益
於人,死無利於已。曾不若微花弱草,能抽新枝而發新花也。夀
何論焉?吾觀一切生人,皆是無始無終的樣子,億千萬年不壞
的金剛。有天地卽有是一靈的妙寶,天地而壞也則已,天地而
不壞也,吾夀與之等,夫何遜焉?今人以生日爲始,自二十三十
及百而上,是不過就有形而計夀也。有形之夀,夀有盡;不形而
[01p118a]
形之夀,夀無窮。此身得爲父母之身,不令有虧損;此身得爲忠
義之身,不令有敗行;此身得爲補天助地之身,不令有戕物害
人之事。能如是數者,爲天之全人,爲天下之完人,卽使不及中
夀,亦何損夀浩浩乎?吾見其與乾坤並永也,此則大夀也。盡是
數端,更能不留形迹,三昧圓通,一眞洞豁,萬物虛涵。出乎上而
不知所上,求所名而不能名其名。此謂生天成地,手操天地之
夀,而已不與焉。此則大而大者也。愧吾未之能也,心竊慕之,而
特以朂子等。所謂求之於身,求之於理者是也;所謂不形而形
者也。於此求夀,夀又何窮?可以言夀,亦可以不言夀也。道人今
日據人間傳述,以爲是回道人之誕。噫,吾何誕,而乃勞諸善信
[01p118b]
香花酒果勞勞也。
赤駟流煙,火龍飛燄。大地鎔金液,深山爍玉漿。甚哉,火師之爲
功猛,而赤帝之用權赫也。人處其中,得毋歎造化之熬人無已
時耶。雖然天心,亦甚歎人世之薰蒸無已時也。嗔心發時,烈氣
上冲;貪心熾時,黑煙燭上;淫心發時,幾欲灰石;利心猛時,勢欲
竭海。與夫爭心、傲心、鄙人心、自驕心、不弱人心,種種非心,卽生
種種無明之火。無明之火,能腐人心胸,燒人血脈,爛人筋骨,爍
人元神,耗人本性。豈止毫孔生濕,汗淫衣服而巳耶。吾登九霄
闕,而種種火上昇雲端,幾欲燎我毛髮。噫,天之行火也,人則知
之。而已之種彼業火也,則竟忘焉。抑何責人明,而責已昧也。道
[01p119a]
人看子等,日坐酷暑中,以是不憚厥勞。欲將兩袖淸風,爲子等
一開胸臆。而諸子能領一二,其服淸涼散也,亦不爲無益矣。
露滴梧桐,月明楊柳。蟬聲斷續侵人耳,新禾香透入簾來。人於
此時,披胸襟,開眼界。誰曰『蓬島風淸不在目前』耶。但領略無人,
未免將眞境浪擲耳。細數世人生平,其浪擲亦何限之有。明明
心地,卻去染黑。平平大地,卻去走險。實實眞宗,卻去弄幻。幻生
於情癡,險生於爾我,黑生於自欺。明明平平實實大事,總付諸
東流,豈不哀哉。夫失其明,乃生地獄相;失其平,乃生高下相;失
其實,乃生魔鬼相。道人當日童時,習舉子業。十𡻕通五經,有同
窗生笑曰:『爲唐儒生,乃欲作漢明經耶。國家首重宏詞,何不將《
[01p119b]
三都》《兩京》,博功名,拾靑紫。吁,老腐儒所習,不合時宜,其改圖乃
可。』道人竊信之。師許仲齋訓曰:『孺子無惑人言。六經理之窋也,
辟如人之臟腑。詞賦言之華也,辟如人之衣服。無衣服,則必效
草衣竹笠,固不可立。世然無五臟六腑,則將槁其形,喪其靈矣。
卽有衣服於何附麗哉?』道人憬然以是,不習幻事。年十六,將應
舉。有同窗,士宦家子弟也。通主司,得關節。念道人交有情密,與
相示。道人曰:『此有命,吾不可以違命。』無何,主司逮,同事者皆受
侮,道人獲免。由是誓不踏險路。道人素以耿介爲念,夜醉臥中,
夢漁人財,旋有雷火相偪,警而大汗。由是再不敢自欺。數上省
門,不見收,後獲雋而時已大壞。因自念曰:『富貴逼人來,辭莫可
[01p120a]
辭。富貴棄吾去,求莫可求。商山芝荆溪玉,至今傳耳,惡在衣冠
炫世間哉。』學禮於魯,師石慶。曾學厯於富師良璧,久而得其祕。
一日恍然,曰:『身心性命自有主張,厯也、數也、禮也、文也,皆非吾
眞幾,悞乃翁事矣。』遊天下山水勝處,往往遇異人。然涉乎欺險
幻三者,雖大段可取,而道人終不之與也。遇大祖於邯鄲道上。
時大祖聚生徒,講易之乾爻,大都自尋妙理,非漢唐儒舊穴也。
以是從遊不忍別,十試艱貞。大祖曰:『汝眞不欺不險不幻,平平
明明實實者矣。我今與子返帝鄉也。』此則道人成道之始,末若
如世所傳事,是幻也,非實迹也。今宵所談,總是要子等,明明去
看,平平去走,實實去做。莫將一點污靈臺,莫將棧道爲周行,莫
[01p120b]
將野馬爲眞境。庶不浪擲此生也。道人𦂳要語無踰此。現身說
法求異者,是與我相背而馳者也。以云奉我,不剌謬哉。
頃從洞中來仙有淡霞子者,謂余曰:『仙取其閒,不取其忙;取其
靜,不取其荒。夫塵世惘惘而莫悟,役役而自傷。子何朝夕之奔
馳,早夜之勤劬。反勞心而苦思,遂心蕩而神疲。見誰登仙府,誰
學希夷?而乃嘵嘵其舌,諄諄其詞,是知其不可爲而爲之。其與
𤣥𤣥之道不大相剌謬乎?』余應之曰:『天地好生,而品彙生,萬物
成。陰則有雨露,陽則有日星,春則生,秋則成。勞勞碌碌,刻不暇
甯。猶然夭者折,屈者伸。雖極昭其覆冒,猶氣化之不平。余其仙
乎?仙者,體天者也。余欲度人乎?人者物之元也。人之有不齊,猶
[01p121a]
物之有高下。物之爲道也,氣機育之,風露達之,日以和之,雷以
震之。然且栽者栽,而傾者傾。人之有智賢愚不肖也,稟於性而
受於天,高下各殊其質,聖凡各異其形。而且人欲爲之迷,貨利
爲之囿,聲名爲之障,情欲爲之擾。苟無死生果報之說,幽明相
感之機,善善惡惡之辨,往復報應之理。爲之悚其心,忍其性,絕
其非,省其戾,則人人禽獸矣。入於耳而惑於志,習於俗而喪於
心。其沉溺愛河,漂流欲海,生生世世,拘蔽於黑獄之中而莫之
救。嗚呼,余知其不可爲而不爲,則視天下之人溺洪波而不醒,
入炎火而不蒸者也。其於天地好生之意,深悖戾焉。仙應余曰:『
天地常好生,而各遂其生。子救世而人不受救,是故迂而不知
[01p121b]
幾,愚而不知勢。徒困苦勞頓,而不知抑鬱,憔悴而不悟。又何如
徜徉山水,嘯傲邱壑,以自得哉。子不見夫,紛紛者之日逐而不
知返也;擾擾者之日去而不可挽也。』余又應之曰:『佛最尙空,而
大士慈悲,願度眾生。有度未盡,此願無盡。儒之爲道也,非好勞
也。見沉迷而教之,見顚沛而扶之。人不安其食,不樂其居。而後
爲之粟以教其養,爲之木以立其居,爲之麻縷絲絮以御其寒,
爲之禮以範其制,爲之樂以導其和,爲之孝弟忠信以節其性
情,爲之兵革戈戟以善其守禦。凡此者,皆不忍坐其困,而安其
危焉。故洪水橫而堯舜興,暴君作而湯武起。周之衰也,孔氏救
之於言論之際,孟氏救之於辯駁之間。而余輩爲之仙者,不爲
[01p122a]
佛,不爲儒,而冥頑無用,不大負上帝之仁,而一無補於下世哉。
人之惑也,有七情以牽之,有五衰六耗以困之。逸而淫也,勞而
邪也,皆不知幽明死生之故。聖愚臧否之殊,而永失其眞,久迷
其正。以至愈落愈下,而莫之救也。余知其愚而爲之,自不得已
也。若知其不可而不爲,是佛不必有世尊;儒不必有堯、舜、湯、武
也;更不必有孔氏、孟氏,嘵嘵於春秋戰國之時也。故曰:「共善者
世,獨善者身。」余甘於愚人不我度,我願度之。忙碌凡塵,志堅意
決,夫亦各行其願而已矣。此頃於洞中問答語也,余誠愚矣。幸
諸生毋負我愚。
凡欲向𤣥門做功夫者,須有恆,有養,勿忘,勿助。心中得益處,時
[01p122b]
時而有,時時而進。進一步,始覺前之所得又淺矣。觀想一門,不
如靜坐。靜坐者,收其氣,守其神也。收其浮動之氣,而眞炁乃生;
守其散亂之神,而眞神自見。嬰兒姹女,實兩相成,而兩相會,非
可偏向也。明如秋水鎔如月,響似松風振似雷。此則炁爲眞炁,
神爲眞神矣。
夫事之在天,虛而莫測也。其間伸縮盈虛,每待機之將至,然後
應之人之於世。如一念未起時,渾淪之體,與天地同條貫通;迨
意念一起,私慾一乘,喜怒愛惡之偏,貪癡嗔恨之蔽,錮結於中,
而不可解,遂至失靈根而敗至寶,入俗網以墮凡庸,可勝歎哉。
人之所以如此者,良由是非之心不得其平,好惡之心不得其
[01p123a]
正,愛憎之見不得其中。故也,今世之所謂是者,自是其是,而非
大公之所謂是也;所謂非者,自非其非,非大公之所謂非也。知
其所是之有非,而自非其是;知其所非之有是,而自是其非。則
凡吾之可惡而可憎者,其是必有在也;凡吾之可愛而可羨者,
其非必有在也。而其是非乃天下之是非;其愛憎乃天下之愛
憎;好惡亦天下之好惡矣。夫誰謂本來之眞性不可復;本來之
眞神不可守;本來之眞原不可固;而天地渾淪之體,不可與之
並參,而無異也。
大凡人行善難而積惡易,立功少而生罪多。苟非凜凜操存,日
勤月勵,如履霜堅冰,不能寡過,安望超𤣥而入聖。一生事可告
[01p123b]
人,有一件不可告人處,心上意不過,卽仙佛所不寛。其責者彼
閻羅不來算賬耶。余道人惟心無欺,故樂受人欺;心無怨,故不
報人怨。始而知有已,不知有人;繼而知有人,不知有已;終而不
知有人,并不知有已。不知有已,則私去;不知有人,則慾消。以此
淡定心,遂證虛無妙道。從未嘗蒲團一坐經,呪一持也。今爾等
皈依山内,頗聞心性之言,亦喻苦修之路,而能知不能行者,豈
力之有未逮乎?抑亦物我見勝,利害見勝,身家見勝,功名富貴
見勝。視身内功夫,若天邊雲影。可曉得此數事,俱從外來,與此
身絕不相干。卽相干,而福有限,命有定,非可强邀襲取之者。試
看世間王侯將相,一時顯榮利達,炎威猛勢,作禍作福,可畏可
[01p124a]
懼。人日趨承奉事之不暇,且得以奉事趨承之者,卽云幸矣。及
至身死名沒,湮埋荒土。向之趨承之、奉事之者,如鴉飛兎走,轉
而承命於他人。亦安有向寒骨荒壟,追思往誼,流連歎息者哉?
是知生前一番受用,及受用人者,竟似冰消瓦解,而自已在地
獄中,厯盡萬千苦惱,有誰來救?道人勘破此關,故舉功名富貴,
漠不關心。而終日竟夜,惟把淸心省,欲去私明理,一段實功行,
行之百世,久而見性,久而見天。見性見天,斯能與蓬萊諸客相
對,不至黑索拘攣,向地藏菩薩做對頭矣。諸子其依我所諭,親
身力行之,勿忘勿助。進道有階,何患靑霄洞天,不可翹足而至
耶。日漸寒,時歸肅殺,謹閉蓋藏此其時也。看桃李爭妍,名花笑
[01p124b]
日。今又楓林綴景,黃葉飄零。何時序之推遷,景物之忽變,日月
易逝,𡻕不重來,可不慨哉?天上碧桃,霜顏挺秀,此乃宇宙間第
一變幻處。想亦眞炁凝結,元神積厚故也。人在天地與物色何
異,唯靈覺過之耳。苟不能善爲培植,使眞炁散盡,本實先撥。欲
望枝葉暢茂,不可得矣。從來修道者,曰精炁神。則精炁神者,人
之本源。猶草木之有根腳。根腳壞則草木傷,精炁神壞則人之
體傷。此三者之關人身不小。得精炁神之完固,而後了其理,明
其性,則超證之要途,不外是也。世人於此三項,暴棄者多,損傷
者又多。欲其根基完固,而枝葉條達,烏可得也?今欲得精炁神
之流通圓滿,無少間礙,莫如孟子之言『勿忘勿助長』也。所謂『勿
[01p125a]
忘』者,留其淸炁,復其本原。使神淸氣定,而精自伏藏也。所謂『勿
助長』者,去情欲,省貪嗔,節遊蕩,釋躁妄,除障礙也。守其固有,絕
其本無,而精不磨,炁不散,神不失也。兼而行之,眞定而守之。利
害不搖,患難不忘,寵辱不置。雖造次顚沛,未嘗終食違。則心乎
道矣,進乎道矣。
道人開壇塵世,不是要人修齋、誦經,學枯禪俗道。八十年來,知
我者希,祈我者眾。不知度須自度,祈須自祈。譬如耕田,播種得
宜,方獲嘉穀維草其宅。有年何望辟塵,一壇二十年,斷續不一,
迄今片壤鋤茅,一燈永繼,是非偶然。眾信之善功所固結而成,
吾甚愧焉。但勞勞擾擾,不將實行功夫,爲諸生勸勉,是吾負諸
[01p125b]
生矣。諸生不遵吾言,是諸生負吾矣。鸞沙不可久寄,規條不可
不永垂。諸生其各努力。第一要知本,忠孝之外無他道。忠孝者,
道之本也。不忠不孝,違天之理,犯王之法,陰陽中之棄物矣。凡
吾弟子,須知此爲第一義。第二要安分。命有窮通,妄求者焦心
勞思,分外經營。怨天不已,更用尤人。命不可强,罪業先增,可不
懼哉?凡吾弟子,以此守心,便是安樂法。第三要習勞。人生在世,
一人有一人之事,一日有一日之功。切不可因循過去,怠緩自
甘,是爲天地廢人。凡吾弟子,宜三思之。第四要積功。功不在外,
施行只在一心運轉。毋憎人短,毋殘物命,毋貪名利,毋眩已長。
凡吾弟子,於此規條,尤宜韋佩。第五要明理。孟子曰:『人之所以
[01p126a]
異於禽獸者幾希。』爲聖爲狂,只在些子間爭執。故曰:『世術多途,
擇業爲先。』業有小大,讀書第一。養炁修心,莫如學問。學問未充,
頑物而已。凡吾弟子,可自勵焉。第六要擇交。交不密,道途人也。
密而不擇,荆棘生焉。從來友之賢否,關係吾身之成敗。况當澆
俗,可不戒心?吾弟子等,務此爲鑑可也。凡此幾條,平平淡淡。然
是眞實語,是人性命蒂,是人出世法,是人入世法。遵乎此者,日
宮註名,月宮註籍,斗宮執奏,天曹保舉。違吾言者,卽經懺誦禮,
齋供殷勤,而東嶽行文,太乙定罪,吾不能爲之一助也。
吾前十年,勸人布施,要人開吝囊;勸人誦經,要人知三寶;勸人
禮懺,要人知罪過;勸人報應,要人知戒心。此都是下學功夫,誘
[01p126b]
人法門,非道之眞骨髓也。今也,人心離渙,面是背非。此輩庸流,
來而不拒,去亦不追,付諸東流可耳。所存數十弟子,或係老成
而追面目,或係儒生而求理性,或係出世而望眞宗,或係悔心
而精修勵。老成者行安祥,爲儒者識素學,出世者空一切,悔過
者志眞篤。此皆吾道之寶也,安得而棄諸?道人後十年事,要將
前項所勸人者,盡行芟除,只要勸人自修。何謂自修,前所頒六
條是也。庸行乃爲至行,庸德乃爲至德,無歉於身乃爲眞眞實
實,無愧於心乃爲惺惺寂寂。夢寐乖張,只爲此中多負累;匹夫
成聖,由他此内有安排。諸生勉之。道人在此開化幾年,從不曾
以他事教汝等。不過要汝等奉一尼山,討些榜樣。尼山大聖也,
[01p127a]
安可學其希賢乎?心齋坐忘,顏氏之學也。欲入第一乘,可以顏
子爲祖師。危邦有守,白圭自咏,南容之學也。欲避世者,可以南
容爲祖師。疾惡若及身,存心無忮求,仲由之學也。欲善身者,可
以季路爲祖師。道人成道,絕無異樣風規。大約合數子之長,而
少加逸民規度,故曰仙。然而人以仙名我耳,而吾自擬,居然孔
子門徒也。純陽千古稱奇士,究竟尼山一老徒。呵呵。
 右《福報指南》,乃蘇州彭氏本。《正教編》前後八十年,由辟塵壇
 成之。皆顯切說,理愈平實愈精妙。合前語錄數卷,乃照世光
 明,燈洵大觀也。弟子惠覺謹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