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d0042 黃帝素問靈樞集註--史崧 (HFL)


[012-001a]
黄帝素問靈樞集註卷之十二十三/同卷業十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黄帝問於岐伯曰水穀入於口輸於腸胃其
液别爲五天寒衣薄則爲溺與氣天熱衣厚
則爲汗悲哀氣并則爲泣中熱胃緩則爲唾
邪氣内逆則氣爲之閉塞而不行不行則爲
水脹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願聞其道
岐伯曰水穀皆入於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
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温肌肉充皮
膚爲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爲液天暑衣厚則
[012-001b]
腠理開故汗出寒溜於分肉之間聚沫則爲
痛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溜於膀胱
則爲溺與氣五藏六府心爲之主耳爲之聽
目爲之侯肺爲之相肝爲之將脾爲之衛腎
爲之主外故五藏六府之津液盡上滲於目
心悲氣并則心系急心系急則肺舉肺舉則
液上溢夫心系與肺不能常舉乍上乍下故
咳而泣出矣中熱則胃中消穀消穀則蟲上
下作腸胃充郭故胃緩胃緩則氣逆故唾出
五穀之津液和合而爲高者内滲入於骨空
[012-002a]
補益腦髓而下流於隂股隂陽不和則使液
溢而下流於隂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虚
虚故腰背痛而脛痠隂陽氣道不通四海閉
塞三焦不寫津液不化水穀并行腸胃之中
别於迴腸留於下焦不得滲膀胱則下焦脹
水溢則爲水脹此津液五别之逆順也
   五閱五使第三十七
黄帝問於岐伯曰余聞刺有五官五閱以觀
五氣五氣者五藏之使也五時之副也願聞
其五使當安出岐伯曰五官者五藏之閱也
[012-002b]
黄帝曰願聞其所出令可爲常岐伯曰脉出
于氣口色見于明堂五色更出以應五時各
如其常經氣入藏必當治裏帝曰善五色獨
决于明堂乎岐伯曰五官已辯闕庭必張乃
立明堂明堂廣大蕃蔽見外方壁高基引垂
居外五色乃治平博廣大壽中百歲見此者
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氣有餘肌肉堅緻
故可苦已針黄帝曰願聞五官岐伯曰鼻者
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
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黄帝曰以官
[012-003a]
何候岐伯曰以候五藏故肺病者喘息鼻張
肝病者眥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顴
赤腎病者顴與顔黑黄帝曰五脉安出五色
安見其常色殆者如何岐伯曰五官不辯闕
庭不張小其明堂蕃蔽不見又埤其墻墻下
無基垂角去外如是者雖平常殆况加疾哉
黄帝曰五色之見於明堂以觀五藏之氣左
右高下各有形乎岐伯曰府藏之在中也各
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逆順肥瘦第三十八
[012-003b]
黄帝問于岐伯曰余聞鍼道于夫子衆多畢
悉矣夫子之道應若失而據未有堅然者也
夫子之問學熟乎將審察於物而心生之乎
岐伯曰聖人之爲道者上合於天下合於地
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數法式檢押
乃後可傳焉故匠人不能釋尺寸而意短長
廢繩墨而起平水也工人不能置規而爲員
去矩而爲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
教逆順之常也黄帝曰願聞自然奈何岐伯
曰臨深决水不用功力而水可竭也循掘决
[012-004a]
衝而經可通也此言氣之滑澀血之清濁行
之逆順也黄帝曰願聞人之白黑肥瘦小長
各有數乎岐伯曰年質壯大血氣充盈膚革
堅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
廣肩腋項肉薄厚皮而黑色唇臨臨然其血
黑以濁其氣澀以遲其爲人也貪於取與刺
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也黄帝曰刺瘦人
奈何岐伯曰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
唇輕言其血清氣滑易脫於氣易損於血刺
此者淺而疾之黄帝曰刺常人奈何岐伯曰
[012-004b]
視其白黑各爲調之其端正敦厚者其血氣
和調刺此者無失常數也黄帝曰刺壯士眞
骨者奈何岐伯曰刺壯士眞骨堅肉緩節監
監然此人重則氣濇血濁刺此者深而留之
多益其數勁則氣滑血清刺此者淺而疾之
黄帝曰刺嬰兒奈何岐伯曰嬰兒者其肉脆
血少氣弱刺此者以豪針淺刺而疾發針日
再可也黄帝曰臨深决水奈何岐伯曰血清
氣濁疾寫之則氣竭焉黄帝曰循掘决衝奈
何岐伯曰血濁氣濇疾寫之則經可通也黄
[012-005a]
帝曰脉行之逆順奈何岐伯曰手之三隂從
藏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
走足足之三隂從足走腹黄帝曰少隂之脉
獨下行何也岐伯曰不然夫衝脉者五藏六
府之海也五藏六府皆禀焉其上者出於頏
顙滲諸陽灌諸精其下者注少隂之大絡出
於氣街循隂股内廉入膕中伏行骭骨内下
至内踝之後屬而别其下者并於少隂之經
滲三隂其前者伏行出跗屬下循跗入大指
間滲諸絡而温肌肉故别絡結則跗上不動
[012-005b]
不動則厥厥則寒矣黄帝曰何以明之岐伯
曰以言導之切而驗之其非必動然後乃可
明逆順之行也黄帝曰窘乎哉聖人之爲道
也明於日月微於毫釐其非夫子孰能道之

   血絡論第三十九
黄帝曰願聞其奇邪而不在經者岐伯曰血
絡是也黄帝曰刺血絡而仆者何也血出而
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濁者何也血出清而半
爲汁者何也發針而腫者何也血出若多若
[012-006a]
少而面色蒼蒼者何也發針而面色不變而
煩悗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動摇者何也願聞
其故岐伯曰脉氣盛而血虚者刺之則脫氣
脫氣則仆血氣俱盛而隂氣多者其血滑刺
之則射陽氣畜積乆留而不寫者其血黑以
濁故不能射新飲而液滲於絡而未合和於
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飲者身中有
水乆則爲腫隂氣積於陽其氣因於絡故刺
之血未出而氣先行故腫隂陽之氣其新相
得而未和合因而寫之則隂陽俱脫表裏相
[012-006b]
離故脫色而蒼蒼然刺之血出多色不變而
煩悗者刺絡而虚經虚經之屬於隂者隂脫
故煩悶隂陽相得而合爲痹者此爲内溢於
經外注於絡如是者隂陽俱有餘雖多出血
而弗能虚也黄帝曰相之奈何岐伯曰血脉
者盛堅横以赤上下無常處小者如針大者
如筋則而寫之萬全也故無失數矣失數而
反各如其度黄帝曰針入而肉著者何也岐
伯曰熱氣因於針則針熱熱則肉著於針故
堅焉
[012-007a]
   隂陽清濁第四十
黄帝曰余聞十二經脉以應十二經水者其
五色各異清濁不同人之血氣若一應之奈
何岐伯曰人之血氣苟能若一則天下爲一
矣惡有亂者乎黄帝曰余問一人非問天下
之衆岐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亂氣天下之衆
亦有亂人其合爲一耳黄帝曰願聞人氣之
清濁岐伯曰受穀者濁受氣者清清者注隂
濁者注陽濁而清者上出於咽清而濁者則
下行清濁相干命曰亂氣黄帝曰夫隂清而
[012-007b]
陽濁濁者有清清者有濁清濁别之奈何岐
伯曰氣之大别清者上注於肺濁者下走於
胃胃之清氣上出於口肺之濁氣下注於經
内積於海黄帝曰諸陽皆濁何陽濁甚乎岐
伯曰手太陽獨受陽之濁手太隂獨受隂之
清其清者上走空竅其濁者下行諸經諸隂
皆清足太隂獨受其濁黄帝曰治之奈何岐
伯曰清者其氣滑濁者其氣濇此氣之常也
故刺隂者深而留之刺陽者淺而疾之清濁
相干者以數調之也
[012-008a]
音/悶音/孔






黄帝内經靈樞集註卷之十二




[012-00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