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a0314 周氏冥通記--周子良 (HFL)


[003-001a]
周氏冥通記卷之三翔八
   七月事一依本寫即事有/隱者今朱注詮記
乙未年七月二日夜七人來
一人姓周著玄華冠服緑毛帔丹霄飛裳佩
流全鈴年可五十許眞誥有/侍者四人執黄毛節
一人姓王衣服似周服紫羽帔佩流金鈴年/可
四十許眞誥有侍/者四人執緑毛節
一人姓茅著遠遊冠玄毛帔紫錦衣佩流全
年可六十許眞誥有侍者三/人執玄毛節又捧一白牙箱
一人亦姓茅著芙蓉冠丹毛帔玄繡衣佩玉
[003-001b]
年可六十許眞誥有/侍者二人無所執
一人姓周著華蓋冠服雲錦衣佩玉鈴年四/十餘
眞誥云名太賔侍/者五人執紫毛節
一人姓司馬著芙蓉冠服素羽帔紫錦衣佩
玉鈴年四十許眞誥有侍/者二人執青毛節
一人則樂丞公服如前侍者五人眞誥有凡/此前衣服並丞後見
誥令/識之丞曰今眞人來何不拜子良即起再拜
頓首稽顙乞神仙之訣
茅定録君曰功名已著無煩苦名並録我所

[003-002a]
周紫陽曰一與爾别便數百年我當知如一
日爾縈之經生死一何苦哉
司馬括蒼曰學道不勤而得道者乃周生乎
茅保命曰勤苦之弊何可備言所謂先苦後

王紫陽曰歲月易積功業難顯昔聞周生之
名今見周生之德宿昔猶固良可知矣應是/嘉字
周大夫曰周生年稚而德奧識淺而智深已
三生如此我昔微遊於世數經詣之乃能傾
襟布誠而施仁也我因欲示之要言而其未
[003-002b]
堪受法故不授之今得相見良亦爲欣
周紫陽曰卿知其根由不乃吾之弟孫也音
與其於南海相遇便别别來已二百餘年矣
丞曰將告卿衆眞之第一紫陽左眞人治葛
衍山周君第二紫陽古眞人治嶓冢山王君
周君傳乃云紫陽有左右眞人/亦不顯右是王君不知何名字第三定録茅
中君第四保命茅小君第五蓬萊右大夫周
君第六括蒼眞人司馬先生第七吾也此前
六等並眞人前後來者皆仙人唯馮君是黄
庭眞人治中嶽耳保命問曰粗悉此位不子
[003-003a]
良答蒙承垂告已解定録君曰前遣景上期
授子玄眞内訣遂未修之邪子良曰蒙賜玄
眞經即應修用但洪君前受洞房欲且營之
成業故未暇耳又告曰洞房乃好得益遲修
玄眞專勤者五年中便得太玄玉女侍猶勸
先營之併修亦不相妨子良應爾王君曰子
勤勵之名籍雖定中間縱怠亦未必得全此
功爾勿輕示人今夕來事周大夫曰得仙者
年年月月皆有但人下知耳爾申年當得上
拜太極不者則酉年也此期非遠而亦復爲
[003-003b]
遥子勤此中間也司馬君曰子保舉既强得
業亦美道必可諧但其流行之必不怠也子
良受㫖一二謹依丞曰陶隱居事近亦不無
此議卿姨屢有𧵥請二君乃無異但恐餘處
不必允耳定録曰陶某名録多闕穿處不的
由縱見由我我亦不得自任中旬間當與思
和此保命字也往諸司命間論之意此必無
苦勿卒憂悒仍云吾等今去或復尋更來其
間有信書䟽亦可相通因以相/隨而去
 右一條七月二日夜受記書四小青牋又
[003-004a]
 一片續後
按紫陽兩眞句曲二君此日若始自降前六
月唯遣侍童耳眞誥云周太賔善鼓一絃琴
是教孫登者爲蓬萊右夫人即應是也司馬
括蒼内外書傳都不見又不應是季主乃可
季主兒法育耳唯見此一來自後無復所出
隱居此年四月自得夢應被召云宫府已整
唯作印未成意甚惻惻徑向周說周登向其
姨母道如此姨母乃密營𧵥信告潘淵文爲
條疏作辭牒令周共奏請後天窗洞隱居都
[003-004b]
不知後方問有此亦不復問周可否至七月
十三日事訣十四日旦周疏受見示方具耳
止聞此一過而云屢有𧵥請是所未究
乙未年七月三日夜有九女人來齊著青衣
絳緑衣下紫爲腰帶佩金鈴鈴下有大符黑
爲文書青上手並執板板白色似玉見衣縫
縫皆有如織文綴之每縫際並有小鈴子著
之行輒有聲其一女則劉玄微一則陶智安
餘者皆不識亦不見與語劉夫人曰比修學
稍得新業邪吾旦往東華今始還文書事粗
[003-005a]
得了見爾名已度上東華青簡甚助爲慶陶
夫人曰聞近齋而俟北斗大不可言訝爾標
心乃至於此星亦未可卒見積以歲月所不
論耳劉夫人因唤諸女曰此周生有凌雲之
秀將可與共語一人應曰下仙未敢與高人
語劉曰高下未必可定伊猶沉滯塵喧共啓
悟之耳何高之有此女笑曰别當相造今未
容言陶曰此段易遷中有柳妙基謂應作姬/字受口語
音不得/字體也孫芳華阮惠香此三女眞/誥中皆無此三子學
有功夫得度方諸第八朱臺中受書並爲仙
[003-005b]
妃故今知之劉曰周生爾欲之乎答曰凡蟲
鳥非所敢希曰爾得希之所以相告陶曰夜
已深宜去便欲去諸女曰待儂因相隨而滅
 右一條三日夜所受記書兩小青紙按此/即是
 前月所云送學簿呈東華還過而下見趙/王乃更有餘人兼申嘲謔欲希之辭夫以
 涵育兩儀照臨日月山澤通氣陰陽離會/莫不皆須匹偶共相映協自高眞以下减
 周斯義既已乆表昔記於令差非嫌惑但/長幼貴賤年月賒促各有終運不必日均
 耳如其道超域外心凝化表者時或迹應/作非復體諧接文殊之感現淨名之室作
 賔友稱寄對扶/桑諒别有㫖矣
七月九日夜見紫陽周王二眞人定録君三
[003-006a]
人衣服並如前侍者共可有十許人紫陽童
亦在中自共語良乆定録君乃語子良曰比
勞用心吾天事頻煩以疲我神此六日往東
華見爾名已上青簡乃位爲保晨司始吾徒
也不亦巍巍乎此乃冥符宿契雖非此間之
職要應先當成就周紫陽仍曰爾自應得此
位諸局司故不以明德相顯直奏功夫事致
使移時夫涉眞境便多有試好固心力勿弱
於其間王紫陽曰得如此甚好但恐以試爲
難耳子良因請問不審幾試試若大小恐肉
[003-006b]
人邪僻能不憂懼王曰當兩小試或爲虎狼
或爲殊聲異形以怖於人爾見此時但整心
建意勿慞惶也若不過者怪應作/壞字人功夫俄
頃耳周少來神瞻强正小兒時獨宿空屋夜/行林草了無忌憚未嘗魘驚及來茅山
至移朱陽晨夜闇路去來恒獨行耳始近間/人說從今八九月以來館廨往反必須一兩
人相伴小侵闇則便執刀杖人間何忽爾亦/爲作吚嗚相答此當是去期近密防諸試只
二十六夕移東廨宿亦使一道士窗下伴眠/道士覺其不得眠數起坐誦諸呪說此復是
臨時猶慮有異於平日致驚怖/耳而遂得免過當由功力强定録又曰昨
東華集諸司命及土地神靈典司之徒檢課
簡録見天下民人爲善者五十分無一而况
[003-007a]
於神仙萬萬之不過兩三耳其中功夫已成
而復落除者亦不少吾將憂仙籍無復人也
兼運度已逼灾世益難見東華上簿紫録内
格中有上上眞録者五人已落二人補地解
無復進補者上中眞者二十八人一落七人
二人補下仙五人復還人中唯上一人補耳
上下眞者三百人一落二十六人十一人補
地解十五人還民中都復上八人耳上上仙
者二百十一人一落四十二人十二人補三
官中職六人成尸解二十四人成賤民都成
[003-007b]
五十人耳上中仙者二百九十三人一落七
十人十人退成下仙八人得尸解五十一人
還生民中復上十一人耳上下仙者四百三
人一落七十八人二十人爲酆都所引四人
被考三官五十四人還民間復上十九人耳
始今月標落此諸人須至分節當上言太極
更記死録於太山見此輩良爲可悲並皆修
法不勤或先亡引逮所行乖道或先勤後怠
失此功夫一何苦哉亦有垂登雲天者日月
不空並下教眞人降授之其或處在深山或
[003-008a]
學道歷年人並不知此吾等亦時時教授如
爾今日人誰知邪
周君曰茅定録說此者是戒爾之深矣勿怠
惰於其間爾乃近在下品仙人耳爾乃當登
中仙之上得遊行太極控駕龍驎不亦快乎
王君曰茅定録及周紫陽所誡實爲深矣足
爲子之實録也此句曲山中亦有三四人入
下仙品欲知之乎子良因問家師陶公何如
答曰假令爾如其者則期眞不難也陶乆入
下仙之上乃范幼冲等也一本作中仙之中/後農墨點□下仙
[003-008b]
之上未解所以既云乆入今當由怠替致降/二喈邪范幼冲爲童初堅出眞誥中未知眞
仙品與都水監何如耳已說句曲有四人欲/知之乎而竟不得問是誰甚爲可恨今以耳
眼所聞見者在男人中有蔣薛女人中有蔣/宋並乆就修學其長少男女南北亦復數人
或有德行或有信識但於學功未深耳許靈/眞雖先聖之胤而有家累亦未得涉學楊超
遠今雖在林屋先是舊句曲道士甚有才意/今未知誰當會此三人之數者但應各加精
勤庶充/此限耳子良又問子良姨何如答曰乃得無
大過但令勤之後身或取耳今生且未可言
其姨母本錢塘人姓張三歲失父隨母重適/永嘉徐家仍冒徐姓十歲便出家隨師學道
在餘姚立精舍性至眞正唯攝妹兒子良一/人至年三十五公制所逼諸道義勸令其作
方便出適上虞朱家而遂陷世法以此耻慨/致結氣病涉四年育一男便携還永嘉從此
[003-009a]
離絶至今十有一年乃云小來手未嘗殺蟲/蟻妄折花草唯日中一食而恨性過嚴治於
目下刻急如今所言乃得無大過獨是不無/小失當以不能遂固節取命兼挫辱於神鬼
故也學業既淺豈望今身有/果但兩三生得以爲幸矣
周君更問子良爾姓何等子良倉卒不得道
前賜名字直云姓周名子良君勃然曰何以
謬濫汝乃道士周太玄字虚靈而比於世中
周子良邪汝名書玉簡皆作周太玄勿復勝
應作/稱字子良唯於世上名子良耳勿以隱名示
於俗人天下人應得道者何限而偏依依於
爾非直以挺命感眞亦如以親逮故耳昔有
[003-009b]
楊許者楊恒有神眞往來而許永不得見所
以爾者許心徒勤謙猶欲想未除故不得見
楊位亦不大於許其神凝志安萬邪不能干
其正華綺不能亂其心故受語於楊今以示
許也爾今得見吾等亦如楊之用行耳凡此
事莫輕示人吾昔與裴清靈去來華僑處受
其言語令以示許僑宿本俗民性氣虚疏不
能隱祕告其一法迴而加增逢人不問愚賢
輒敢便說之如此既多便迴受於揚耳僑乃
流沉河水身没異方得脱以來始十四年耳
[003-010a]
今猶在鬼伍晝夜辛勤諸如此事可不慎乎
爾勿示人此事也揚許及華僑事/皆出眞誥中也
定録曰昨見揚在東華吾乃要來其云欲來
礙以諸事别當看之耳
王君曰此月初乃見許侯與紫微夫人及右
英共轡龍車往詣南眞紫微問我見有周太
玄已刻紫録將應得道比欲觀其德業君見
之不吾因答已經諧之乃有蕭然之德甚可
啓悟紫微言别往看之明年秋事令得去紫/微
夫人主/下教者
[003-010b]
定籙曰言語粗悉足爲周生保試今且去天
務繁多明日望定因相隨而去此二更中來/入四更乃去言誥多亦不
能盡得/記憶也
 右一條九日夜所受記書五白官紙此條/中多
 說上落及宣漏諸事全是欲嚴相誡防恐/脱言說便致譴黜既如此伊何由敢顯雖
 復王威加逼全帛滿堂亦當杜口道義等/故自息求而此中引楊許之諭亦何必不
 别有所指追恨不知早相共理令闕佚漸/加鑽訪必不徒然往矣如何猶冀於冥途
 之中既更/通感耳
七月十一日夜見桐栢徐鄧二人來衣服皆
如前徐至便言曰名已果上東華定爲保晨
[003-011a]
司甚助欣慶鄧曰昨已應有說此事者子良
答爾諸眞亦粗說其事但子良庸陋豈敢仰
希恃蒙神眞提拂不論耳
徐曰近見趙威伯作事上保命曰周子良字
元龢右一人改名太玄字虚靈以其生周逵
家已上紫録次生劉偉家復書玉編既經歷
辛勤今謹依上科報以下仙爲保籍丞羽儀
衣服如故法
保命仍將往共定録省察良乆乃作讚上東
華曰周玄秀德心志虚清謹按紫格可刻仙
[003-011b]
名東華乃更命以七月七日會仙官檢名薄
因得爾品目位合中仙更奏上仙爲保晨司
韓侯仍作事曰周太玄字虚靈右一人昔標
懷道之志今建蕩然之德上合乾綱下應地
紀依如仙格合中品之上伏見保晨司年限
欲滿請選太玄以補之謹上青君命云如牒
仍作簡文曰
惟周太玄因業樹兹刻名仙簡爲保晨司此/韓
侯刻紫玉之簡赤金/爲文以上言太上也
吾聞此位尋滿不出一二年中應相召也子
[003-012a]
良問不審此位若爲羽儀徐答曰亦不可爲
定更由功業之高下理有丹龍緑車玄羽之
蓋素毛之節青衣玉女五人朱衣玉童七人
執鴻翮之扇建扶靈之冠服紫羽之帔絳霄
之衣帶寳玉之鈴六丁爲使萬神受保知天
下神仙功夫之事教學之方非復人間保籍
丞也故指來相報未可示人身之遺迹乃後
人之所效耳鄧曰桐栢眞君乃欲來須見太
虚司陰二眞既累去後與兩小兒竟夕栟檔/恐明日人來見縱迹於是内外
無知者以至于今唯密以啓聞耳尋此便是/前縁所招或咎譴應至定録趙丞灼然知見
[003-012b]
而不可校也尋既未知應爲此位那言不大/欲爲恐是懸照此意自發上道心禀老君誡
解其性理習忘相懷於一切有爲無復執著/與時求道之志便有濃淡故以推心知當不
大欲爲耳今既忘言於取捨便亦不辭此任/但令得在能利益衆生處雖卑雖苦甘心爲
之後云雖欲蕩情散慮亦未能都去此實神/察六七往道中猶煩惱未盡汎此信忍望都
除邪五年十年非但未定朝聞夕嬪亦是所/願周生既已見捨便欲促往尋之依别記目
録此月十五日保命授三天龍文并令且混/人勿異迹行來動靜但意云此一條不顯出
恐是與龍/文别封也
 右一條十一日夜所受記書三白官紙此/條
 中便是定位即云待前人滿則未便到職/但未知猶且領永仕俟期而去爲不成稱
 丞直遊散住邪此非可意求須有通感髣/髴乃可知耳計今必應猶在洞中也
[003-013a]
十三日夜定録趙丞俱來定録曰昨與思和
至太元府仍詣南夫人論陶某事乃得由少
時子良問申幾時又曰未測幾時或五年十
年事雖關我亦由上府繼東華隸司命未敢
爲定趙丞仍曰且已被東宫命令且住召陶
某事子良問召爲何職仙官鬼官丞答蓬萊
都水監高光坐治水事被責似欲以陶代之
既且停召當更選耳此是仙官隸司陰府掌
水事以陶有勞故得補之如陶意似不大欲
爲此位既仙陶當不知卿可以事白陶也少
[003-013b]
許時又曰夫人生禍延福凑皆有因而至非
神明之所如陶今夕心意豈復憶此雖云欲
蕩清散慮恐亦未能都去如何復言合丹事
云云不知此所道/弗聞可恨也又言青童大君月未當來
當脱/陽字檢選仙事云云
 右一條十三日夜所受記書一小白紙按/此
 告即符前二日所云中旬間共爲論也周/以十四清旦來入嶺止疏前停召事見示
 即問周何意有今夕心意語答云亦不解/所以見意色甚不好子良亦不敢問于時
 既密解此意便止不更重論嶺裏以十三/夕一更忽被冠似有六七人皆執杖奄至
 階前前一人唤言在御仗中蒙假還東畔/等數人乏資糧故來就先生乞于時已閉
[003-014a]
 户未眠聞此便開户當對呼進隨意所須/衣服物器一皆捨與别屋雨小兒並被録
 置既從來未嘗見此不能不懼而猶向其/道但各取重擔徐去必無告討正恐君劫
 道十罪重我當作/好意相與使後也
十八日夜見定録曰陶乃答吾前語年限猶
未定别更報爾所云欲住雷平山後此亦不
勝今居論灾厲刀兵水火之事乃爲好耳此
地本非可隱居寂處直可以避灾害住與不
住無勝否也又論方託形何處此由人心心
既未發吾寧得知方將而言唯句曲可住吴
越名山乃不少未見有大勝地猶勸陶居此
[003-014b]

 右一條十八日夜所受記書一白藤紙陶/隱
 居既得周所宣事以十五日疏作辭語與/周令接覲之日爲申陳如此即是相酬之
 告周竟不以此見向道當是無正可否以/宣也于時至尊垂恩爲置宋長沙道士二
 廨并左右空地於此廨西復爲起觀前左/右即是許長史舊基竊恐則近眞縱或以
 致譴故二三因聞耳追恨不得作方畐/通辭方畐通辭則亦應方畐酬答也
二十五日夜夢見唐趙二丞來趙曰近何意
恒勞苦損人精神惛人耳眼令去勿復遇辛
苦子良問不審住此廨中好否比者恒憂與
盜事趙迴頭曰此事關唐丞唐丞仍曰雖見
[003-015a]
關亦不得自由夫灾禍亦非鬼神所知此廨
自不須多憂疲人心慮子良言劫盜事深以
仰憑答曰自保朂不須過憂便去君論期運
事竟應相造也我等且去尋復相過子良起
送相隨而滅
 右一條二十五日夜夢所受記書一白官
 紙此夏旱人清惡山有尊長但慮驚怖畐/故以此祈訪也唐丞名公房亦四丞之
 一云主死生計劫盜事正應由樂丞不知/關唐也記中從來見唐來事今若始遂應
 有始相識語恐前已有不必存記耳西廨/此後至今顧蒙安隱也依别記目録此月
 二十八日唐丞又云劫盜事不/令憂云云此不顯恐是不録也
[003-015b]
 右起七月三日至二十五日凡有七條事
 書青白大小合十紙於目録中闕一/條餘悉具足也



周氏冥通記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