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a0314 周氏冥通記--周子良 (HFL)


[002-001a]
周氏冥通記卷之二翔七
六月事一依本寫即事有/隱者今未法詮記
六月一日夜凡此端皆題/紙皆作乙未年復見前丞來乃
著進賢冠猶如前侍七白衣人所執持亦不
異舒坐席坐南牀復有二人年並十五六許
形服鮮麗皆作兩髻著衣似單衣復如桍似
繡而非丞言曰一日有期差不爲疑仍指東
邊一人曰此華陽之玉童定録保命二君令
來相諭又指西邊人曰此紫陽之侍童二君
昨諧紫陽陳卿事原應作/此源紫陽乃戲言大族
[002-001b]
貞虚其中凌雲者理非一人定録曰此蓋見
由耳紫陽笑曰東華紫微當焚録邪丞曰吾
想此言實是賞讚卿也華陽童乃言曰夫騰
龍駕霄之才理非涉世之用榮華疇應作/籌字
之心豈會神眞之想爾情無滯念胸臆蕭豁
是以果而速之若無此虚豁之心者則一志
而不及一向而不迴此二能得道爾既無才
學可稱又乏至德之美特是採縁訪命加以
迹少愆累心無沉滯故得耳勿區區於世間
流連於親識眷眄富貴希想味欲比並積罪
[002-002a]
之山川煮身之鼎钁善思此辭勿足爲樂若
必寫此則仙道諧矣又問曰陶氏才識何如
答曰德操淵深世無其比又曰然恐縁業不
及如何紫陽童仍言曰君言君言是稱/紫陽語也神仙
易致而人德難全是故二象雖分其間猶混
眞道可聞而不可見人道可見而其行難聞
夫爲人者皆貪虐誕欲恣情任美所以三惡
不離其心五情不節於體皆由先世種罪多
故耳若生在中國知有道德人身完備才明
行篤者皆宿命有福德也述君言/似訖此爾宿世已
[002-002b]
生周家君之餘嗣也今生又在周家雖出庸
俗先功未弭故得受學仙宫任□神府君昨
歎云一與其别已數百年矣誡子之辭訖勸
子之言盡可善朂之方當往來不爲乆别又
仍曰君已改子名字因人相告二童便出户
丞曰二人言盡此皆眞君授其語令相論吾
不得停尋更來下席便滅
 右一條一日夜所受記書兩小度麤白紙
 丞猶是趙丞華陽童依後記云姓景名本/期紫陽童云姓鳳名靈芝按此云已改子
 名字别因人告而後八日來說所改名/字即猶是此童也當是其今未敢言耳
[002-003a]
六月四日夜華陽童來授曰爾既挺思合神
必不會世心中人惟欲求利爾不能益則有
不悦爾今事人尊者若駡詈爾得駡時當存
念身神耳可得聞而心勿受爾莫口應若駡
畜生禽獸之屬皆當即沐浴此爲賊身之大
穢穢則眞神不降邪氣侵人昔有劉文長師
李少連少連苦酷不道鞭打駕誓無有時節
文長受而口對積十一年山神遂侵試之後
成邪注病今在保命丞間爲散使縁前身有
忠朴之心故得爲正神所使少連今猶在河
[002-003b]
間晝夜辛苦不可得見譬如此事可不慎之
言此/而去
 右一條四日夜所受記書一白牋紙去歲/聞其
 家說姨母常修服諸符恒令爲書其既始/有通感於書符失時兼亦不謹姨母責駡
 甚苦乃云人家養大亦須守吠逐鼠養沙/已不得供養止書符寫書而不用意用汝
 何爲伊于時意色極不好今有此告當由/斯源也姨母以其年少伏事人恐過失每
 課厲非一從此後得駡便喜笑悦竟輒沐/浴大小咸怪如此至於師長之間實未嘗
 加以言色今則文長少連/爲譬當以在三之義均耳
六月六日夜見一人來儀服甚整著丹衣青
帔芙蓉冠冠上又有小平蓋蓋青色紫縁邊
[002-004a]
背上佩三青色鈴年可二十餘面甚白微有
鬚侍者四人二男/二女至良乆乃言曰我是桐栢
仙人鄧靈期聞子合道故來相慰子良曰凡
庸下賤少樂正法幸藉縁會得在山宅應作/澤字
何期眞聖曲垂啓降自顧腐穢無地自安若
前縁可採願賜開度仙人曰善哉辭也子千
生已來種福多矣自然而會何待開授度子
者當自有人吾特嘉子縁德來結交耳幸無
謙辭桐栢當復有來者當善相待吾今去矣
下旬間更相遇方事遊適兩念相存執手而
[002-004b]

 右一條六日夜所受記事一青紙依後别/記鄧始
 得爲桐栢帝晨執蓋御史領華陽學仙禁/眞誥中所無云桐栢復有來者當謂後徐
 玄眞/也
六月八日夜紫陽童來裝服如前言曰欲知
我姓字不子良曰願聞之童曰我本姓王字
子遷太原人宿命時父爲陳留太守仍移居
丹陽我年十五化前身有福得生爲人復修
功德死爲神補紫陽内宫玉童賜姓鳳字雲
芝君今改子名爲太玄字虚靈童凡所稱君/者皆紫陽也
[002-005a]
不改姓仍/取周也此名字中皆有㫖趣今略爲述之
太者元始之極而質象含眞玄者謂應虚無
之炁挺分所至非修身立功所得虚者謂形
同乎假志無苟滯蕭條而應眞靈者謂在世
而感神棄世而爲靈此表裏成功饗流後裔
也略陳其綱紀如此别有幽奥處未可便及
此名不施於世且莫顯示子良字元龢此乃
世之善名亦不勝於世直是施於冥中耳言
訖便去
 右一條八日夜所受記書一白滕紙其羣/從兄
[002-005b]
 弟皆以子字爲名子良是其本父乍生便/名此無別小名也字元龢者是癸巳年十
 七於華陽東嶺冠師爲作此字燒香啓告/以受之按後記云所改名即是青録玉文
 者當周名仍/取以名之
六月九日夜夢聞人語不見人形聲氣高厲
謂子良曰若披罩紫蓋遊適偃房者神仙之
漸也唯言此而已意而言/是定録神君隱告也須臾覺便見前丞
丞曰向來者爾識之不答曰不識丞曰是眞
人爾未宜見之故遥相告爾按此前華陽中/唯丞帥及童來
而二君都未降今此/隱告方爲其始也又曰爾聞血臭不答不
聞又曰爾體血流釋那不自知答曰自謂無
[002-006a]
血唯汗耳丞曰汗之與血一何異乎汗者血
之精華人血猶如水寒則上凝夏則上清清
則流泄易凝則决冰而血出是爾陂塘虚微
故不能止於流耳人血如淵水不厭其溢但
患其謁吾有築塘之術當爲爾治之今但俟
景挹華亦能微微爲效吾今且去外已有人
下席/而滅即見一人入侍者三人來至牀前而
言曰我是張孝字子安榮陽梨井人也直言/此而
滅見年可三十許巾紫方/冠著繡衣當是高仙人
 右一條九日夜一夢聞一受記書一白藤
[002-006b]
 紙依别記張子安是華陽中/蕭閑堂主上眞誥所無
六月十一日夜有一女人來嶺裏形貌妍麗
作大髻通青衣言曰今夕易遷中有四人欲
來爾所住處今既在此當不果至十九日只
當來耳子良言侍從師還此不知今夕有垂
降者欲還住處仰俟可得爾不女曰既已在
此已夜不須復還恐人相疑亦不須道今夕
來此意子良問不審氏字可得示不女曰姓
李字飛華淮陰人來易遷中已九十四年既
始受學未能超進今者之來乃趙夫人見使
[002-007a]
便别曰十九日期君於西阿子良歛手而别
此女年可二十三四許有兩人同/來唯此女言耳一人當是侍者也
 右一條十一日夜所受記書一白藤紙此/日
 師出冰館仍上山日没後還東嶺周遜入/至住處已黄昏仍留其停宿于時在冰口
 屋尋嶺内清淨神女不集西廨混/雜反欲相從未達此趣以爲於色
六月十二日有五人來乃三更中
一人年可三十餘黄華冠雲錦毛衣侍者四/人執紫
毛節持流全鈴此/馮眞人也眞誥有
一人芙蓉冠絳繡衣侍者二人無所執則/張子安也眞誥見
一人芙蓉玄冠緑繡衣侍者二人則中山人/洪先生也眞誥無
[002-007b]
一人敖幘朱衣紫草帶侍者六人皆公服悉/有所執持則樂丞眞
誥/者
一人兩髻亦繡衣此華/陽童
 右五人前三人列坐南牀丞及童坐書牀
 子
丞前進曰今夕有高眞來可起可起子良因
起拜前者前者曰可坐子良還坐又曰周生
修功積德可謂不負其志乎張君曰明鑒鏡
察理當照其胸懷耳答曰如來辭洪君曰見
周生不中路怡發乎怡發字並應/作怠廢字答曰不怡
[002-008a]
發雖怡亦不能毁其金簡丞曰周生可謂保
仙之人前者乃問子良曰今日諸人來暢爾
懷抱不子良答曰枉蒙上眞賜降腐穢欣懼
交心無以自厝乃笑而不言華陽童子曰此
諸眞人君當不盡識今將相告上者嵩高眞
人馮先生第二即蕭閑仙卿張君第三即中
嶽仙人洪先生第四乃保命府丞樂道士第
五則我華陽之天司農玉童故令君悉知姓
位此中諸位任何如世上侍中公卿邪子良
答曰眞仙高靈豈得以比於塵俗丞曰能察
[002-008b]
幽惻應作/測字冥者周生是也今者既曲紆眞降
願各爲其述一文眞人曰卿是其明證可前
作答曰敢不聞㫖但恐卑人居前非禮耳丞
乃令子良襞紙染筆口授曰華景輝瓊林清
風散紫霄仰携高眞士淩空馭緑軺放彼朱
霞館造此塵中僚有縁自然會不待心翹翹
   馮眞人授曰
太霞鬱紫蓋景風飄羽輪直造塵滓際萬穢
澆我身自非保仙子安見今日人過此未申
歲控景朝太眞冥縁雖有契執德故須勤
[002-009a]
   張仙卿授曰
寫我蕭閑館遊彼塵喧際騁景蓋飛霄尋此
人間契周生一何奇能感玄人輒無使淩雲
幹中隨嚴霜折
   洪先生授曰
靈風扇紫霞景雲散丹暉八素不爲迴九垓
何足巍志業雖有□少一/字習之亦成微勗此
今日事金闕方共歸
   華陽童授曰
懸臺淩紫漢峻階登絳雲華景飛形燭七耀
[002-009b]
亦殊分寫此步塵穢適彼超世君朂哉二祀
内無令邪世門方爲去來會短辭何用紛詩
畢馮眞人曰諸人所述足以相勸戒可自思
縁運尅列單心應作厲/丹字當復有來者若能用
思入微飛龍轅於霞路奏鳳響於云衢神童
啓節玉女侍軒豈待彌劫乎得道悉在方寸
之裏耳不必須形勞神損也世人唯知服食
吞符苟非其分亦爲徒勤更不及專營功德
善積功滿道亦可議但於後生得之不施於
今身矣此言亦可告家人令知之子良唯/唯奉從
[002-010a]
曰眞君此言可謂至教若更能超踰往此則
二府希之難矣蕭閑堂兮將爲周子之遊館
乎洪君曰仁功苟積則選爲眞人府中小丞
其亦未必止此丞曰其功已定亦何必須勤
勤童曰二君亦適人所爲不必相逼若能積
業更深則成眞人功夫若怠猶當不失此丞
言畢同辭别徘徊户内而滅
 右一條十二日所受記書四白紙此中玉/人三人
 已經來馮眞人樂丞今降案眞誥有西嶽/眞人馮延壽疑此應猶是也樂丞字長治
 成陽人主灾害四丞中之一也夫仙眞詩/詠才辭通皆相類眞誥中有此甚多亦無
[002-010b]
 相越者尋此降集所受辭意/如似略示東華保晨之舉也
乙未年六月十三日夜見前帥來言曰比者
眞仙遊降足致欣暢乎我比恒有事遂成冥
隔子良答曰近來乾坤澄淨七景齊明仰降
高靈稍蒙已數但滓穢無以克承耳帥曰是
卿千秋之功無嗟以滓穢爲辭但卿六世祖
眉爲譙郡時尤好射獵殺傷無數賴其中時
復營功德罪已得釋卿不宜復食肉食肉恐
先源建卿幸可慎之仙藥草自足何急噉此
恐卿不悟故因暇來相報爾子良唯承受帥
[002-011a]
便去
 右一條十三日所受記書一小碧紙未檢/汝南
 周家譜不知周眉晋何帝時爲譙郡殺戮/之咎誠爲莫大但身尚以蒙釋方慮殃延
 苗裔小爲難解亦當如立善功身既荷/福慶流子孫邪此帥僕一我亦未領
至六月十五日夜中山人去後依别記目有/六月十五日
中嶽洪先生授洞房經云云而檢函中不見/此受恐當是修事與祕車不題文迹亦可已
别投藏計此正應是卧斗法事與前二星相/涉所以猶是洪先生授之聞其在西廨及移
朱陽所眠一牀絶惡人近身少遊雜夕輒别/牀卧如此必是修方諸卧斗之法此法是上
清中品經理/非下仙之品又一人來甚華少白衣傳范帥
語云前故相告食肉事遂不能斷耶今旦何
[002-011b]
意往他人處食脯從今去勿復爾望採前言
副今日懷子良答曰早至師間師賜食謂是
甘果下以爲欺又奉今㫖敢復近肉此人應
爾而去
 右一條十五日所受記一白藤紙其好全
 似楊君體其十四旦已向姨母云不得食/肉晩入嶺亦見向說如范帥語
 于時即然許之十五日旦又入因進往潘/淵文間潘與共醮仍逼勸令其專志夜便
 得此信十六日旦即復見向說之從此都/斷惡其今答語云師賜此亦復方便說以
 解責也其去歲十月至今年三月恒菜食/既辛苦疲瘦姨母更勸令漸進裁少少而
 已尋又造罪尤非唯拘於先殃所及既吞/噬衆生理乖慈育之氣涉乎仁心者必宜
[002-012a]
 斷之以成性是以仙聖爲體一向絶之
六月十九日有五女人來此則是前十一夕/李飛華於嶺裏所
告十九日期/於西阿者第一易遷領學仙妃趙夫人字/素
臺年三十許綵繡/衣也眞誥有此女第二易遷左嬪王夫人改/字
太英年一十許紫衣也眞誥/有王進賢恐是改名即是第三易遷右嬪
劉夫人字玄微年一十許緑衣眞誥有劉/春龍而此不同若云改名恐非
四易遷都司學陶夫人改字智安年四十許/上緑下紫衣科斗恐
許此改即/是許掾母第五易遷受學李飛華年可二十/許前已經
來者上緑下碧衣眞誥無此/前云入易遷始九十四年
 右五人字位並李飛華所說說竟四人齊
[002-012b]
 坐李猶倚
又有八侍女一人捧巾箱箱上有題一人腰/各帶大符符方一尺許黑書青
素上一人執一函以蓋致函下合執之函中/有囊囊有黄題應是經書四人各執一牙板
板上字極細不可識並皆/䌝綾衣紫絳爲腰帶也衆仙自共語良久
似論子良事不正了其㫖趙夫人乃見告曰
子冥契乆著故能招感眞仙良助欣然子良
答曰不以猥俗少便依道籍以縁幸能棲林
谷豈期一旦眞仙啓降喜懼交心無以自安
若前因可採願賜神仙要訣以見成就夫人
曰子名書紫簡何憂不仙而求於我我猶仙
[002-013a]
人耳劉夫人曰周生爾知積業樹因從何而
來得如今日乎子良答曰微塵下俗實所不
究夫人曰今略爲說之爾生周逵家時已應
得道爲貪濁彌多遂不致獲次生劉偉家乃
得學道精勤精勤之福方流今身爾已經三
過上仙籍其中或犯非法而復落去今日之
會上録來已七十餘年故經生死乃遂吾經
以此事諮受録君君見告如此故爲宣說令
知源由耳王夫人曰劉右嬪之言備說幽顯
宿命爾可心自知之勿示凡俗悠悠之人陶
[002-013b]
夫人曰周年十九丁丑生水命人因謂趙曰
此比何似趙曰亦無定總眞王君丁丑生水
命人位爲高眞張酸亦丁丑生乃沉淪三官
此不可爲定但論功業何如耳陶曰實如來
告劉夫人又告子良曰夫神仙雖通玄感徹
則易但凡情虚微不能招其感耳我等今來
者直尋有道者耳非浮遊無著泛濫而行也
幸勿令人知知亦未然此事或生疑誚以迴
爾心我乃無怪於彼但恐自招其罪耳子良
曰已蒙神降豈敢自有疑但欲時呈師母耳
[002-014a]
不敢以告悠悠者又日亦勿甲乙告之趙夫
人又告曰仙道有幽虚之趣今粗爲說之夫
爲眞仙之位者偃息玄官遊行紫漢動則二
景舒明靜則風雲息氣服則翠羽飛裳乘則
飆輪靈軫浮海歷嶽遊眄八方進無水火之
患退無木石之憂豈不足稱高貴乎人唯見
軒冕之榮嬪房之樂便爲極矣所以眞道不
交乎世神仙罕遊人間正爲此耳縱有知者
亦不能窮而修之或修而不乆或乆而不精
諸如此事良亦可悲周生爾勿效此凡庸之
[002-014b]
疇也王夫人告曰夫一志直往無迴還應作/環字
之慮瀟灑任理無累著之心者此乃保賢之
子也儻有窮幽測遠遠求師友書夜辛勤積
以歲月或直坐一山修經用法吞符翕景處
七元者亦皆能致道終不及積業用功果之
快耳爾可以此事告於來子令勤之也修此
不止不患身後徒空爾自己定無煩於其間
矣陶夫人曰若能守道不動服氣吞景以鎮
五藏者亦能得地仙長生不死若無金丹五
芝終不能飛遊太極動靜無方也吾今猶是
[002-015a]
仙之中者未及上仙下眞也前服氣諸事往
亦爲之而得如今日耳周生爾營之乎言語
粗悉入四更中趙曰星已疏矣行當應曙相
與去和諸人同應去趙又曰方當去來不爲
乆别王曰趙夫人來當無不相隨劉曰來月
三日當往東華呈學簿當學陶夫人相過子
良問何學簿曰是易遷中教仙人學業有進
退之簿二月日多一呈呈東華大司命入月
三是此二月之最至九月復呈如此周而復
始陶曰且作十餘日别李曰其間動靜趙夫
[002-015b]
人當見使來去不復辭别便悉下牀而去侍
女隨次而滅
 右一條十九日夜所受記書六小青牋紙
 尋此諸夫人所說並無義㫖非必止在周/生亦以兼戒學者明智功德之義過於專
 修觀夫議理亦聞/則其理可見也
六月二十一日夜夢一人年可三十許白布
袴褶平上幘執手版版黑色形容乃端雅見
敬自稱趙丞使下官相聞而言曰昨所與陶
隱居共有辭欲須雨事國主憂民乃至但時
運應爾比諸處屢有章辭皆不與報陶既有
[002-016a]
功行周方來於此當爲驗二人之德不煩謙
謙恐悒望故遣報子良曰比風日赫烈塘湖
熇竭五穀焦枯草木彫落方慮飢乏故冒共
投辭希垂沾潤此人曰當不慮不雨恐不得
洪溢耳前辭言語乃好但請雨應墨書請晴
應朱書並青紙上人唯言神重丹青不知丹
青有不會處諸如此者世間非一但無人報
其此意其既不自知反云神而無靈願更作
墨書辭勿同前語子良答輒從要㫖又問聖
靈何姓可得聞不此人曰問下官耶答曰姓
[002-016b]
黄字元平東海人猶散在保命趙丞間無位
任仍曰不得乆停或當更來歛手而去
 右一條二十一日夜所受記書一白麻紙
 按此年夏旱不雨積旬諸道士恒章奏永/無雲氣隱居是與周共作辭依常朱書青
 紙二十日晴後共周於靜中奏之故二十/一日夜得此夢周二十二日夜乃作墨辭
 於其廨廷壇自奏二十三旦周向家云昨/夕有人報云今日中當雨爾旦天清赤熱
 了無雨意至禺中周來入嶺至上便見東/邊風雲卒起末達隱居間於路便雨地得
 好溜唯在一山周迴左右耳此一事即共/宣顯只疏云夢不知定夢定覺耶華陽隱
 居甲□道士周子良辭竊尋下氏之命粒/食爲本農功所資在於潤澤頃亢旱積旬
 苗稼焦涸遠近嗷嗷瞻天崔息百姓祈請/永無感降伏聞水雨之任有所司存願哀
[002-017a]
愍黔首霈垂沾渥呼風召雲膚寸而合使/洪潦溢川水陸咸濟則白鶴之詠復興於
今共申至誠稽/顙辭請謹辭
 天監十四年太歲乙未六月二十一日/辭詣句曲華陽金壇洞天張理禁趙丞
 前 此是前所朱書辭者隠居製周書/始檢得後近寫又尋覓周所易木末見
六月二十四日晝卧南牀夢一人年可六十
許著飄風冠披毛帔紫羅裳手執玉鈴腰帶
大符以丹書黄上不似/筆跡當是織成未嘗來也侍者兩人
皆絳衣進坐乃言曰德秀之美感乎幽冥吾
乆欲來礙以諸務遂不即果鄧生前亦應爲
說我來子良曰鄧仙人備述神靈應垂降意
[002-017b]
比恒洗心潔念仰候眞仙乃笑曰鄧亦尋應
來良乆許乃自悲歎曰昔爲孤棲獨往賢莫
過爲我嘗學道於嵩高積八十餘年蒙得神
芝服之而化雖得神涉仙階而尸宅無寄今
猶在嵩高南石室中顧之眷戀心未能豁子
當不憂此事人言得道不復念形我念形之
切裂於肝心可得無棺槨乎吾今乃桐栢金
庭琳宫之師領蒼梧仙人鎮朱臺之内姓徐
字玄眞故令知位字有在耳尋當與鄧生俱
來别更委曲不爲遠别便不/復見須臾復夢見二
[002-018a]
人乃趙丞前所使黄元平者云昨雨恨不多
來月中當更作昨往太山見尊府君送人夕
來乃始得除君死録更紀生名如此輩六人
尊府君言今還北宫君儻至子良處道我今
來此今故來爲宣之如此/便去
 右一條二十四日晝寢夢所受記書兩青
 紙按鄧是此月六日來徐與鄧同在桐栢/故相稱引後二十九日仍共來也惟如
 徐說雖得化化猶戀於委形况在餘神鬼/中乎棺槨之事便弗無矣此徐君眞誥所
 無而不知何處人何時得道云周父還北/宫則是隸酆都所使去五月趙丞云明年
 春當生王家今則已去一得受生便連逮/絶也又按前劉夫人云爾名上仙籙已七
[002-018b]
 十餘年而今方云太山始除死記生名尋/此則仙簡鬼簿各各有名仙簡雖有而鬼
 簿不除猶爲未定是故得上仙名函有落/除或仙鬼兩名俱正便無復黜斥還民間
 或充鬼役若是則周生/今日之化永保品矣
乙未年六月二十九日夕桐栢有二人來一
則桐栢全庭宫上師蒼梧仙人徐玄眞衣服/如前
持玉鈴侍者/二人眞誥無
一則桐栢仙人鄧靈期衣服亦如前但持玉/鈴耳侍者亦二人眞
誥/無
鄧先言曰乆欲相詣礙以此二十七日蒙受
書爲帝晨執蓋御史治桐栢山南青中館領
[002-019a]
華陽學仙禁四宫中事以此故致乖爽徐君
前來善得接賞耳子良答曰蒙徐君垂顧歡
仰無已復蒙今降慶莫過此
徐君曰向過茅定録處云始授子玄眞經甚
助欣然子良答曰謬荷靈啓垂受眞法但肉
人頑踈修行多替又曰聞子名已入東宫青
簡尚末審其事比當與鄧生往爲參之答曰
賜與參訪實是所希徐仍指鄧曰此君學道
來已數百年始今得任子乃坐地獲之故知
功夫乆有在鄧笑曰周生縁業果始韓侯所
[002-019b]
說當可言乎徐曰周子雖稟仙縁未得便知
前身之事子良因曰鄙塞塵陋豈得知此不
韓侯是誰鄧曰是東華仙侯韓惠期領東宫
諸簡録治方丈第八玄宫中向云欲參子事
者正詣此人耳徐曰今日匆匆不得久停尋
當得與鄧生俱來不爲遠别下席同出户侍/者隨從而滅
 右一條二十九夕所受記書一大度白麻
 紙按徐玄定録授子玄經檢别目云六月/二十七日華陽童宣定録君㫖授太霄
 隱書玄眞内訣云云而今函中亦無此事/恐與同房俱别封也論桐栢中仙乃不應
 相關當鄧領華陽四宫仙禁故得往來四/宫者當謂男則童初蕭閑女則易遷含眞
[002-020a]
 也參簡之事/别在七月中
 右起六月一日至二十九日凡有十三條
 事書青白大小合二十三紙其洞房玄眞/二條事於目
 録中唯闕此/餘悉具足
周氏冥通記卷之二






[002-0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