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03 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清-高宗弘曆 (WYG)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巻一
 論
  立身以至誠為本論
夫誠者萬物之原萬事之本天所賦物所受之正理也
故在天則為乾元坤元而萬物資始資生在人則為能
盡其性参天地而贊化育然人咸具是理而鮮能全之
故日蔽於私溺於習而天理㡬乎失矣聖人者出作君
[005-1b]
作師脩道以立教教人由誠之之道以馴致至誠之域
故曰立身以至誠為本豈非實理本於生初在人之自
勉乎盖至誠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既能
擇善又能固執則可進於誠矣而身立矣夫立身不外
於言行而言行不可以外餙言必期於有物則言可為
天下法矣行必期於有恒則行可為天下則矣誠故也
立身必先於忠孝而忠孝不可以偽為視無形而聼無
聲則養志承歡可云無忝矣公忘私而國忘家則盡
[005-2a]
忠補過可稱匪懈矣誠故也其要在克己己不克則私
欲潜滋何以能誠其功又在慎獨詩曰相在爾室尚不
愧于屋漏先儒有言曰學始於不欺暗室良以獨不慎
則發念行事終為小人之歸耳然則克己慎獨者求誠
之切務也歴觀古來聖有安勉而皆本於誠書曰欽眀
文思安安堯之至誠無間也又曰元徳升聞舜之至誠
上達也仲虺之誥曰以義制事以禮制心丹書曰敬勝
怠者吉義勝欲者従此湯武之勉而誠也勉而誠與至
[005-2b]
誠無異堯舜湯武莫不稱之為大聖故曰及其成功一
也然則欲誠其身當擇善固執克己慎獨以馴致於至
聖之域以之参天地贊化育不難矣
  讀書以明理為先論
天地之間萬事萬物莫不有理理者天之經地之義民
之行也是故日月星辰之朔望躔度隂陽寒暑四時之
推遷往來皆天之氣也而有乾健於穆不已之理主宰
乎其中山川河嶽百榖草木之麗乎地以生者亦莫不
[005-3a]
頼坤元載厚之理以為之根柢人性之仁義禮智賦乎
天之正理也因之而見為惻隠羞惡辭讓是非之情及
變化云為萬有不齊之事由是觀之天下事物孰有外
於理哉故聖人之教人講學亦曰眀理而已矣蓋理者
道也道之大原出於天其用在天下其傳在聖賢而賴
學者講習討論之功以眀之六經之書言理之至要也
學者用力乎明理之功以觀六經則思過半矣所謂眀
理者眀其所當然與其所以然所當然者父子當親君
[005-3b]
臣當義夫婦當别長㓜當序朋友當信之謂也所以然
者父之所以慈子之所以孝君之所以仁臣之所以忠
夫之所以率婦之所以従長之所以愛幼之所以恭朋
友之所以責善輔仁之謂也知其所當然然後信之篤
而不誤於岐趨知其所以然然後喻之深而不能以自
已至於一事一物亦莫不眀其表裏精粗與夫善惡是
非之宜夫如是然後理眀而有所持循此大學眀眀徳
之功必以格物致知為先中庸擇善之目必在於博學
[005-4a]
審問慎思眀辨而先儒講論亦必以講眀為踐履之本
先聖後聖豈有二道哉雖然眀理要矣而既眀之後則
又在於行之之功苟或知有餘而行之不足則雖精義
入神亦無當實用盛徳至善竟何有於我哉故致知與
力行相須為用而致知則在所當先何以言之知都㑹
之壯麗而欲往觀之必先悉其所由之路而後行焉悉
其所由之路是眀理也身往由之是力行也苟不知之
悉而往行之則有失徑迷途之譏為學之功亦如是盖
[005-4b]
知仁為萬善之本必不逞私欲而為利己害人之事矣
知義為萬事之宜必不自昧其羞惡之良而為偷安苟
合之事矣此講學之必以眀理為先也故書之稱堯曰
欽眀稱舜曰文眀堯舜天下之大聖也而其所以成大
聖者則以明為本焉彼不務眀理而徒以記誦詞章自
耀者是猶舎璞玉而貴碔砆而彼不知而㝠行者是猶
去燭而夜行均為惑之甚矣
雍正七年
[005-5a]
皇父駕臨上書房
親灑宸翰
恩賜御聨題曰立身以至誠為本讀書以眀理為先余
兄弟盥手祗領謹懸座右爰以
寳訓著論二首庚戌之秋手録文鈔即以此弁冕全集
非敢云闡揚
聖教特以紀過
庭慈誨並誌書紳微悃爾
[005-5b]
  休休有容論
盖嘗讀秦誓至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未嘗不喟然
嘆興曰懿哉賢人之為國寳而容賢者之利人國家至
深且逺也可以為千古相臣之法矣古大臣之相天子
也其容人有包荒之量其任道有馮河之勇果賢也不
遺於遐也果不賢也不昵於朋也是其休休之心根於
中休休之色見於外賢人争為之用争為之用即争為
國用也豈樹黨立朋者所可假託哉彼小人者冒嫉為
[005-6a]
心懐私脩怨所致者奸人附勢者也所斥者直士抗言
者也其訑訑之象見於顔面是以賢人逺去君子道消
而國亦随以衰微三代以下稱賢相者漢有蕭曺唐有
房杜蕭何薦韓信以成王業曹参禮盖公而民歌清静
新唐書贊房杜謂帝定天下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諫
争而房杜讓其直英衛善將兵而房杜濟以文夫蕭曹
房杜非前古大臣之比就其所以稱賢則皆以有休休
之量也李林甫盧杞韓侂胄賈似道之徒妬賢嫉能固
[005-6b]
小人之尤矣即以李徳裕之忠直未免有朋黨之失王
安石之才學終有不容人之譏此容賢樂善之所以難
也此秦誓所稱休休有容曽子特表而出之於大學之
卒章以為萬世大臣之標準歟
  信而後諌論
詩曰衮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夫仲山甫之補衮職也
柔嘉唯則天子是若蓋其誠信素達於人君而人君鑒
其誠諒其忠故諌無不従言無不聼雖宣王聽言之美
[005-7a]
亦山甫取信有素也故子夏曰君子信而後諌可謂知
進言之道矣蓋君臣一徳上下志通然後可繼都俞吁
咈之盛而致治於熈皥故人君聼言之道固不可懈而
為臣者亦當思所以善進其言之道焉夫人臣諌君非
可易嘗也必能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職業修於莅官之
後忠誠達於未定之前然後法語不傷於猛巽語不嫌
於諛是故為人臣者必無恝而不諌之理但當素盡其
誠使人君信之而已若素無忠誠之心則雖激於一時
[005-7b]
犯顔強諌而於國事終無濟也雖然信而後諫理也若
事至於危急一日不言則民受一日之害一日不言則
天下之害甚於一日斯亦可以待其信而不言乎故魏
徴之與太宗信而諫者也陸贄之與徳宗不必待其信
而諫者也而後之人均是之者以贄雖不能信於徳宗
而其忠誠天下後世自信之也
  寬則得衆論
昔周公繫㤗之九二首言包荒解之者曰聖賢之心無
[005-8a]
棄物堯舜之道欲並生非包荒則不足以體天地之心
而盡君師之道也夫子歴論堯舜禹湯武王授受之命
而繼之曰寬則得衆盖自古帝王受命保邦遐邇嚮風
薫徳沐義非仁無以得其心而非寛無以安其身二者
名雖二而理則一也故至察無徒以義責人則難為人
惟寛然後能並育兼容衆皆有所託命易貴包荒職此
之故耳蓋寬者仁之用也仁者元之徳也元者善之長
也以是而推之則所以位天地贊化育者皆在是也泰
[005-8b]
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衆庶故能明其徳何則寛以容之故也誠能
寛以待物包荒納垢宥人細故成已大徳則人亦感其
恩而心恱誠服矣苟為不然以褊急為念以刻薄為務
則雖勤於為治如始皇之程石觀書隋文之躬親吏職
亦何益哉孔子舉寛信敏公以眀歴聖之道而以寬為
首聖人教人之意其深切而著明矣乎
  修道之謂教論
[005-9a]
道之大原出於天禀乎天之命以為性而因乎性之良
能以為道故率性之謂道實天地自然之理也然性無
不善感於物而動則有欲欲日以引而道或有所不行
上天眷命作之君師使有以莭民之情而復性之善以
行其道故曰修道之謂教非道之外别有所謂教也蓋
人禀五行二氣之靈首萬物而具五性仁義禮智之徳
忠信孝弟之行皆備於我然聖者能之而賢不肖則有
過不及之差焉古昔聖王之治民也漸之以仁摩之以
[005-9b]
義莭之以禮和之以樂薫陶涵養使徳日進而道自修
自十五入學廸以性之所固有老而靡他焉故仁讓之
風周於十室而人民惇厚後世莫及盖教之以孝友睦
婣任䘏之行而仁道行矣分貴賤定上下明賞罸辨等
威而義之為教行矣鄉飲社㑹以及冠婚喪祭莫不有
禮而禮之為教行矣師友以解其惑學校以導其趨而
智之為教眀矣立此四教而使民日就月將無詭異之
習詐偽之萌而信之為教得矣故君師之責修而道乃
[005-10a]
不虚三代以下致治之盛如漢之文帝唐之太宗宋之
仁宗皆朝乾夕惕勤勞匪懈然不圖其本而務其末徒
有恵愛之政而無教養之實方之漢唐則令主比之三
代則庸君此無他教不能行則道無由眀於天下也夫
天無不賦以性之人則天下無不能率道之人人君果
能明徳以新民修道以立教則朝行而暮效矣何難之
有哉而昏庸之君自謂不能而不行英明之君自謂己
能而不屑此三代之治不可以一日復而民之固有之
[005-10b]
道不可以一日明也夫正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
官正百官以正萬民因民之善以立教即因我之教以
復性而古先王所為牖世而覺民者在是矣其於復三
代之治乎何有
  敬以直内論
人之一心至虚至靈具衆理而應萬事備五常而制百
行蓋人所得於天以主乎吾之一身應乎天下之事者
未有大於此者也然放而不存日以昏昧衆欲攻之舊
[005-11a]
習錮之故雜慮紛紜而不能復完其至虚至靈矣惟當
主一無適以全其無妄之體則吾心之虚靈不昧者庶
㡬復存夫子賛易所謂敬以直内者是也盖心者一身
之主宰而敬者又一心之根本聖賢之學無非欲人存
此心而所以存之之要亦不過教人主敬敬者所以成
始而成終者也苟存心不以敬則無以澄其源又何以
制其流由是而致知必不能黙㑹乎事理之當然由是
而力行必不能篤實返躬以還其性之本然是故文王
[005-11b]
小心翼翼而孔子告仲弓以出門如見大賔使民如承
大祭蓋深知敬乃徹上徹下之聖功偶離於敬便非聖
人之學也學者當存己之心齊荘中正勿使有一毫之
虚妄惰弛終日乾乾閑邪存誠則所謂敬者卓然在我
本心存存不放於外而萬事萬物之理可随時而照察

  上下交而其志同論
夫天下安寜治登上理必頼明良一徳咨謀唘沃然後
[005-12a]
上下一心庶績允凝而萬方順則也易曰上下交而其
志同可以覘治世之氣象矣盖天髙而地下君尊而臣
卑理勢之當然也君之不可下於臣猶天之不可卑於
地然天地之形不可交而以氣交上下之分不可交而
以心交故隂陽和而萬物順上下交而萬民化此天地
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上下一心君臣相得則治反之
則亂合若符莭信如應響故堯舜之於臯䕫稷契成湯
之於伊尹成康之於周召皆以聖明之君交聖明之臣
[005-12b]
而其致治之盛也勃焉三代下如齊桓之於管仲昭烈
之於孔明苻堅之於王猛太宗之於房杜王魏雖未及
上古君臣之以聖交聖然亦各以賢眀之資得賢明之
臣為之輔同舟共濟言聼計従故其治亦得小康貞觀
之風後世稱盛盖上下志交則天下乂安民受其福理
不爽也至於亡國之君莫不由君尊而臣卑志驕而意
滿臣之忠言不達於朝廷國之大寳棄之於草野小人
日侍左右而専事阿諛以取容雖有上下之分實無君
[005-13a]
臣之誼豈得謂之交哉故二世之寵趙髙桓靈之任趙
忠張讓隋煬之用虞世基豈非交所不當交而逺所不
當逺之禍乎故易之理無定而惟在於貞與君子交則
謂之㤗而吉與小人交則謂之否而㓙書曰紂有臣億
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夫紂之所與朝夕共
處者豈無股肱心膂之寄哉然不交正人而所交皆小
人故殷以之亡武王之臣皆周召吕散諸人一徳一心
故膺天禄而保祚無疆夫人君莫不欲得賢才以自輔
[005-13b]
然而庶事未康至治不見者盖所謂賢非賢而才非才
也然則果無賢才之可用歟曰彼所謂賢者乃善己者
也所謂才者乃能以巧術奉上者也方是時草野之賢
才深藏不出而已矣在位之賢才遜荒行遯而已矣間
有碩果之存亦今日用之明日黜之而已矣又何能久
於其朝哉誠能舉天下之賢才登之於朝而不疑誠以
接之信以待之上下一心交脩罔懈則天下有何不治
而隆古有何不復哉雖然此特為為君者言之耳書曰
[005-14a]
臣哉隣哉隣哉臣哉古之大臣一日立乎其位一日盡
乎其道陳善閉邪補衮職之所闕其用與舎惟君之命
耳不謂君弗用而有懈惰之心夫如是然後上下相和
得交㤗之道而都俞吁咈之風日見於朝廷矣
  君子以虚受人論
夫君子之進徳脩業也立身行己不可不誠應事接物
不可不虚故易之中孚言立誠之學而咸卦則言受人
之學中不可不誠又不可不虚程子曰廓然而大公物
[005-14b]
來而順應可謂得行己受人之要道矣大象之云豈有
異乎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
其情順萬事而無情心普萬物故萬物之心即吾之心
也情順萬事故萬事之情即吾之情也以萬物為心萬
事為情尚有一己之私心一己之私情乎故天地之大
無不覆幬聖人之徳同其博厚髙明皆以誠積於中而
順物無沮也君子希聖希天必當以虚中為本如山之
虚如澤之潤則物有感而必通事無隠之不達虚受之
[005-15a]
心即可以成中孚之化矣夫以山之峻絶似可無借夫
物之助矣而能受澤故益増其潤君子之謙牧善下方
且自視未及培塿之卑也而能虚以受人之言則當日
見其益矣彼小人者或予智自矜而恥過作非或狎侮
善人而不受其言或外従而内拂之獨何心哉
  家人上九有孚威如終吉論
治國必始於齊家而齊家乂在於脩身身脩則孚與威
自然而合待之以誠而不使之怨臨之以莊而不使之
[005-15b]
狎則家道永昌以之治國平天下將無所不可矣易家
人上九之爻曰有孚威如終吉可謂得治家久逺之道
矣盖居卦終而有剛徳得嚴威之道惟卦終故以象家
道之成惟有剛徳故能孚威以待下治家之道當慎於
其始防之不可不宻故初曰閑有家謂及其志未變而
閑之也又當善乎其終待之不可不誠御之不可不嚴
在上曰孚威信與威相濟則永得治家之道矣不但父
子兄弟夫婦之間必如此而後得吉也凡家之中長幼
[005-16a]
尊卑皆當率是道以行孔子曰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
也近之則不孫逺之則怨夫惟以威御之則近而不至
於不孫以誠待之則逺而不至於怨雖然所謂威者豈
鞭撻箠椘之加而所謂孚者豈煦煦焉徒事姑息為哉
自勝其私語言可愛行止可法而不蹈非禮則人自畏
其威矣自勉以仁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妻子好合兄弟
既翕則人自感其誠矣此又反身之要而治家者所宜
先也
[005-16b]
  懼以終始其要无咎論
易之為道大矣以在天者言之體天地之撰括隂陽之
精而統備乎五行萬物之理以在人者言之君臣父子
夫婦昆弟朋友之倫日用酧酢吉㓙悔吝憂虞得失之
事莫不具載而原始要終之道有操之一心而有餘者
故易大傳曰懼以終始其要无咎乃總易之道而提其
要以示人也蓋人之立志行己欲自踐於聖賢之域者
其術固非一也然縂而言之不外於戒懼一心何則人
[005-17a]
受天地之中以生其性固善然為私欲所蔽則心放佚
而莫知自省以至有過行而入於㓙咎聖人欲其思也
乃教以成始成終之道莫若以懼為本故繫泰之上六
則曰城復于隍否之九五則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夫
泰之為卦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否之為卦上下不交而
天下無邦也然吉㓙頓異者泰之上六治極當亂之時
而志滿心驕不能戒懼故㓙否之九五亂極當治之時
而戒謹恐懼故吉此非懼以終始之大騐乎推之謙之
[005-17b]
六爻皆吉震之六爻無㓙以能戒懼而得亨也豫上九
之象曰㝠豫在上何可長也謂不知懼則自吉而向㓙
也夬之九二曰惕號暮夜有戎勿恤謂能自懼則雖危
而无咎也盖易之要以貞為本懼則能守貞矣以孚為
貴懼則能有孚矣危者使平易者使傾而終歸於懼以
終始人能以此為法既懼之於其始以防微杜漸又戒
之於其終以持盈守成則處事之要為學之法皆備於
是矣
[005-18a]
  物不可以苟合論
天下之事未有可苟且以行者自小以及大自近以至
逺莫不皆然故禮者所以辨上下定民志天下之事不
正之於始必不能成之於終若不由禮而以苟合則吾
未見其可也蓋自上古結繩以降堯舜以文明治天下
於是焕焉稱治自兹以往聖帝明王為治莫不以禮為
本然後漸之以仁摩之以義和之以樂而天下化成以
之奉宗廟則有奉爵焚燎肅雍恭敬之儀以之接賔客
[005-18b]
則有宴享進退揖讓升降之等以之理民則有分田興
學教齒教讓等威服用之文凡諸冠婚喪祭皆彬彬然
有莭有文而従無苟且以従事者秦漢以降無聖明之
君能復古禮惟以一己之便宜而行一時之權變故有
宋大儒皆以為苟道盖凡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終者莫
要於禮而易之所謂物不可以苟合者其義誠廣大而
精深也且道心人心之分君子小人之辨皆在於是焉
何則人之入於私而不能自振者皆由人心之動不能
[005-19a]
抑制遂爾因循苟且以至於不可救藥而天理㓕矣至
於君子正身脩行不入於小人之域然小人或偽為善
以誘君子君子不察而與之交終身為恥此尤不可不
慎者也故予推其意以戒後之人當懲苟合之失而造
次必由於禮庶㡬永終而無弊也
 
 
 
[005-19b]
 
 
 
 
 
 
 
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