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215 震川集-明-歸有光 (SBCK)


[019-1a]
震川先生集巻之十九
 墓誌銘
  抑齋先生夏君墓誌銘
君諱集字思成曽祖諱㫤太常寺卿祖諱鉞承事郎
父諱景清太學生太常公以善書受知 長陵在内
閣三十餘年文雅風流稱於當世其子孫冨貴多綺
紈之習君生時夏氏猶盛其後中微君獨守寒素爲
諸生兄弟有争産訟官訊其狀判歸君君曰兄弟以
爭而吾獨何忍饗之固辭不受御史試高等當補廩
忽遘疾曰吾病不能事事何可虚受學官廩米耶遂
[019-1b]
以病告使其次補之姊寡撫教其甥盛化化後成立
為縣學生聚徒數百人鄉里稱君之高誼君屢試不
第即移疾不出扁所居曰抑抑齋學者稱為抑齋先
生君少以多病遂精醫理為人診治不責其謝貧者
至遺以菜米人以故多懐之太常公賜墓至今百餘
年宰木森然君率子弟嵗時封植之以無傾圮有光
祖母承事之女而君之姑也世父及先人與君為親
中表兄弟有光少為學生猶及見其皆在學宮相隨
雁行逡逡然可以見盛世長者之風先人長君五年
皆以是年卒悲夫世愈囂競而前軰逺矣君卒嘉靖
[019-2a]
壬戌正月庚子也年七十有三配王氏應城縣知縣
永之孫女有慈儉之徳後君四年八月丙子卒年七
十有八以隆慶庚午十二月甲寅葬祖塋之右王孺
人祔子男三紹貞從吾從昌皆學生女五孫男七孫
女六曽孫男三族子禴狀君行事而來請銘銘曰
百里之縣公卿代有富貴而文夏公最久生是名家
尚有典刑佩服儒者誦法六經於維夏公 帝錫之
墳陪以四世稱其後昆
  王府君墓誌銘
王氏河南安陽人元季有諱安貞者知崑山州始為
[019-2b]
崑山人君諱可能字體中大父封永康知縣諱詁父
雲南右布政使諱秩君其第四子也雲南公兵備江
西搗華林大帽諸山賊有功寧王心憚之深相結納
嘗呼公幼子入抱置膝上許以郡主妻之公遜辭以
免其後邀君為宴張樂陳百戲君時年十五六美姿
容王欲得君壻甚君佯為不喻其㫖謝歸故不及於
禍人以是多君之識公既殁君以縣學生遇例告入
太學忤御史輙即棄去乃益勤苦持先人門户里舍
時節慶吊往還未嘗失禮搆屋婁江上堂宇奕然其
纎嗇言治生者不及也比更變故日侵削家凡五徙
[019-3a]
而意氣自若性好佳山水嵗載妻子入越遊西湖初
伯兄事生産毎咨君必盡其計畫其季遊間喜賓客
君常參與懽宴於兩兄間皆得其心而鶺鴒急難死
喪之義尤備平生不媕阿隨人是非尤能容人之過
人有火其田廬者吏收寘法竟為乞免常語公居官
時事抵掌激昻蓋其中有自負者惜不用於世無所
見之嘉靖四十二年七月壬辰卒得年六十有七娶
金氏子男六人執玉先卒執璋執璧皆學生金孺人
出執瓚執瑁執琮諸姬出執瓚先卒女二人適縣學
生朱應望陸尊道孫男四紹堯紹舜紹禹紹文孫女
[019-3b]
三人以其年十二月癸酉葬縣東南之蔡巷金孺人
祔君既病命其子屬其從子執禮曰吾見世之為銘
誌者率以美行飾其人顧亦何當而使死者長愧於
地下惟歸子文質幾得其實吾死汝為狀必請之銘
可無憾銘曰
維昔王公仕宦有聲秉憲揚楚實庀其兵硩山流㓂
辭婚逆王 天子嘉之命殿于滇功庸方載不永其
年公實有子而賞不延負其才用終死丘園書此𤣥
石俟後之賢
  朱隠君墓誌銘
[019-4a]
君諱珽字朝貴蘇州嘉定人世居守信鄉蒲華里考
諱錦祖考諱毓曽祖考諱惠元始姓趙氏中冐陳氏
而贅於朱趙湮微不可考朱母之子繁衍遂為朱氏
故里人皆稱為橋内朱家云君生而英邁年八九嵗
里中豪來過衣服都甚家具酒饌延之盡敬豪益倨
君瞋目直視語祖母曰是人何為者也持杖罵且逐
之豪遽起出曰徤兒可畏也嘗以事謁龔尚書應對
慷慨尚書曰惜子居田舍若為士作能吏矣忽一日
棄耒入郭中問儒生學弱冠選為社師吉月令召諸
社師試詩君詩令常獨稱善代父徭之京師道塗所
[019-4b]
經輙籍記得進士録展不置曰設吾有子當使為此
軰人時子用賔未生也嘗以財推讓其弟而性好賙
卹人遂至不能自給日取古詩吟咏怡然自適晚得
子慈愛之尤至性不能忍睚眦之怨至老乃益寛和
絶不與人較寄傲草野間不至城市者二十餘年年
幾七十子用賔登鄉進士主司第其文最高學者傳
誦之卒償君所願云君配李氏繼嚴氏孫氏子男二
人長即用賔嚴氏出友恭尚幼女三人王頊陸萱呉
中英壻也余與用賔數於京師相見嘉靖四十一年
同自南宫下第還君長余先人一年先人以四月謝
[019-5a]
世而君以五月三日實與用賓同此終天之痛用賔
以明年十月某日葬君於漕浜之原蒲華塘之右使
其門人進士陳應台具狀因同年進士秦霑丁允亨
來請銘吾先人尚在殯何忍爲君銘而義不可辭銘

性婞直兮不能&KR2073也躬草萊兮 墳典也苦爲義兮
自屯蹇也有嗣人兮能振搴也逃閑野兮老閉鍵也
惟命之逢亦未顯也在君之後終獲戩也吾爲斯銘
石可篆也抄本作好/韻書&KR2073字音兖説文柔/皮革也
  馮會東墓誌銘
[019-5b]


會東居崑山之安亭好吟詩往來呉淞江上濱江有
禪寺㑹東時時獨坐古桂下吟不輟人多笑之會東
常以客授自給一日過上海陸文裕公時五月有朱
橘垂顆公忻然曰聞馮雪竹久矣請為賦詩會東即
口占語逼唐人公大稱賞之雪竹者會東别號也㑹
東性瀟灑好遊觀山水而力不能有士人逰者顧挾
㑹東以為重頗遊呉越諸山及匡廬武夷至輙有詩
以傳乆之病目不出文裕公子思禹以江上别業贈
㑹東㑹東父子力耕其間後日本冦掠會東乃走上
海城中潘録事為分宅居之海邑士大夫自文裕公
[019-6a]
所賞固已竒會東及是争迎延之然會東以目病辭
不出張都御史邀為社會會東一造其門謝之而已
秀州俗文雅愛士自㑹稽楊亷夫天台陶九成勝國
時僑居甚樂其風土會東見重海邑蓋其遺風也嘉
靖四十三年十二月某日卒年七十有九娶唐氏子
男六適遷遂逵述遜今惟遷遂存女嫁黄良輔亦前
死遷遂皆有詩名會東臨終屬遷曰吾死必乞歸君
銘吾墓以余素與善又余妻王孺人與㑹東母兄弟
也遷使人之京師因陸都事來請銘蓋以某年月日
葬某地㑹東往時所自營壙也銘曰
[019-6b]
詩人之作匪以詞豪性靈所出其道亦高古之至人
全徳葆真蓬累而行巻殻而處必得其類於是焉止
江水沄沄有餘清芬後或識之會東之墳
  周孺亨墓誌銘
昔孔子脩明六經及與門人問答論語之説無非教
人全其性命之理以治其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之際是其所以為道也孔子既没天下為道術者雜
出學者馳騖以趨世主之所好孟子脩其説以明於
世顧其流益浸滛而不可止自人生服食器用以至
於經綸天下之業無一出於道葢歴千有餘年世與
[019-7a]
道離而為二宋之君子始以眀道為己任以至於今
其後出者相望然非有名位不足以為倡既有名位
以為倡非獨其志義篤信之士從而和之雖所謂榮
禄之士慕髙名者亦紛紛焉求入而附之矣至要之
於其久倡者既没和者隨息所謂慕高名者澌然盡
矣唯獨其志義篤信之士久而不變也若余友孺亨
豈非其人哉莊渠魏先生於正徳嘉靖之間以明道
為己任是時海内慕從者不少後二十餘年能自名
其師者幾於無人孺亨篤信之如一日不幸不用於
世世亦不知其人其所以飭躬厲行脩其孝友忠信
[019-7b]
於家至於没身而已者此所以為先生之徒者也孺
亨姓周氏諱士淹字孺亨世為太倉人父諱廣南京
刑部左侍郎其上祖考皆隠不仕以刑部公追封如
其官孺亨嘉靖十六年舉於鄉試禮部輙不第初刑
部公為御史上書 武宗忤佞倖再貶竹寨驛丞孺
亨年十三隨居沅湘間已奮志於學三年還適先生
退居星溪之上遂從之遊日端拱不妄發一語或謂
刑部公宜飭其子勿為道學公曰天下大重任令兒
自負荷君何以云云先生之學始得之餘干胡敬齋
大要以主静為功葆合沖和蓄極而發嘗謂上天之
[019-8a]
載無聲無臭惟潛龍為近之而與同時講道者論終
不相合是時天下尤尊陽明雖荆溪唐以徳始事先
生後復嚮王氏學惟孺亨稱其師説終不變余少為
先生家壻獲聞緒言顧迷謬無所得而先生晚年屬
望之意特惓惓焉先生之没余獨於孺亨心師之嘗
質以所見其不合者十二三後讐定先生遺書孺亨
之指發為多嘉靖四十一年與孺亨同計偕北上行
過徐沛至夷陵孺亨病還余愴然有顧影無儔之嘆
孺亨竟不及家而卒是嵗二月三日也年五十有九
其弟士洵以其明年九月九日葬尉遲村刑部公之
[019-8b]


墓夫人毛氏先卒孺亨請余爲銘未及葬及是以毛
夫人祔夫人無子以弟士洵之子邦模爲嗣銘曰
道之窮也世莫以庸匪窮於其躬其又奚恫
  曹子見墓誌銘
嘉靖四十一年春予北上過徐沛遇子見先後行二
千里至乾寧阻冰遂與子見乗肩輿陸行歴武清之
境時同行者晉江許天琦王同讚張國謙華亭張從
律皆被薦獨予與子見落第又三年余亦登第而子
見已前死天下士嵗試南宫者無慮數千人而得者
十不能一而一時同行者六人五人皆得而子見獨
[019-9a]
不幸予甚悲之信乎數之不可知也子見之才其于
國家要為有用而竟不能究豈不可惜哉子見諱世
龍松江上海人元時有宣慰夢炎者其後世次始可
紀而憲使時中御史閔相繼顯于國朝父諱鼎以貲
授昭勇將軍某衛指揮使徙居縣之琴村有子三人
子見最少九月而孤為兒時嘗以事謁縣令鄭君洛
書甚器之事其所生母至孝病不解衣而寢始子見
孤時賴伯兄鞠之遂以父事伯兄後兄有孫因撫抱
之如子云吾以報兄徳也然兄弟三人同居三十餘
年皆無間言人以為難子見家澱山旁田頗饒沃故
[019-9b]
為里中大家其後稍稍衰落子見既得舉遂舉餘業
而振之貲累千萬子見治生以嗇至于義所得為如
救災恤患即無所愛鄭令閩人家為倭夷所殘其子
流寓松江子見首割膏腴以為鄭君祭田且為縣人
唱其所為皆此類先是松江新建淸浦縣子見以淸
浦縣學生舉于鄉其後縣廢復為上海人子見卒于
嘉靖四十三年十一月某日年四十有九妻王氏女
子一人適謝&KR0098誠再娶王氏生男子子一人志尹而
志臯者其所抱兄孫也卒之又明年正月四日葬于
其居之西南新阡銘曰
[019-10a]
曹氏軒轅快有邾邦荆楚憑陵而以後亡爰自西都
錫壤平陽沛譙之起禪漢而皇趙宋之世代有侯王
迄于本朝簪組輝 厥今有家湖泖之旁才惟子見
為國之良以豐其業不究其長下藏永固俟後之昌
  太學生周君墓誌銘
君姓周氏諱士淳字孺初世耕太倉司馬涇之上曽
大父諱海大父諱文俱皇贈刑部右侍郎父諱廣仕
至通議大夫南京刑部右侍郎通議公娶張淑人家
甚貧常至乏絶淑人夜燃燈火紡績達旦以給食嘗
有客至為買肉盡以供客君方孩抱索之而啼公食
[019-10b]
不下咽含哺佯入以哺君張淑人蚤世公會試北上
携君以行逆旅見者莫不憐之公得子最早葢年十
六而生君故與共貧苦之日為多方公為御史言事
貶嶺海十餘年君與繼母夏淑人留崑山日闋無儲
外憂嚴父寄身蠻瘴内顧慈闈菽水之養艱難尤甚
及公位望通顯終不改儒素之道仲弟士淹從莊渠
先生遊君時時往從之聴其議論自幼傳公易學而
于詩書左氏戴記亦能旁涉北遊太學三年告歸延
同志之士閉門諷誦而已嘉靖二十二年九月十八
日卒年五十有四配徐孺人嫁時已不逮其姑而事
[019-11a]
夏淑人孝謹公嘗曰此吾共辛勤兒子婦也春秋已
高侍夏淑人暑月重衣汗浹執婦道甚恭甘㫖不先
獻不食夫亡時諸孤方童丱祔教之皆成人嘉靖三
十五年十月十二日卒年六十有三子男二邦柱邦
臬皆弟子員女三嫁朱景濂張鳯翼鄭志清孫男三
女一君之卒也以時月不利權厝以俟至是與徐孺
人合祔新塘里侍郎之兆在崑山尉遲村北嘉靖三
十六年二月初八日也余嘗讀侍郎所上疏當正徳
中 皇嗣未生 天子不御椒寢日在豹房西方喇
嘛僧以妖術&KR0365惑假子錢寧之徒貴振天下而山東
[019-11b]
羣盜流劫中原蔓延江漢間當是時天下諰諰然有
不測之憂而升遐之日内外清謐卒以啟中興之治
者繄公等數十人能以直言昌于朝廷也余晚獲與
其子仲季交得考論其世至是閲君之家狀推其平
生艱難困苦之迹所以貽其後者至矣故論公卿家
子弟如君者庶幾不墮其世云銘曰
直哉周公匡我 武皇之死靡悔再斥窮荒孰共其
茶宛宛公子依然素風厚禄止此敝化奢麗厥世云
何告爾孫子其貽孔多
  太學生葉君墓誌銘
[019-12a]
景泰天順之間有名臣曰葉文莊公其事具國史而
其敦孝悌厚風俗以施於鄉者崑山之父老類能言
之公之殁至於今且百年縣人無不曰文莊公者葢
邑之爲公卿顯人多矣久乃莫能知其子孫而公門
第無改子孫不廢儒學所傳圖書數千巻猶閣藏之
部帙宛然封鐍如故可以見公之所以貽於後世者
然非其子孫之賢亦莫能然也文莊公諱盛官至吏
部右侍郎是生鄉進士諱晨晨生衡州府同知諱夢
淇衡州先以公廕入太學選台州府通判其後稍遷
卒於衡州云君之考也君諱良材字世徳爲文莊公
[019-12b]


世嫡曾孫而君母王氏兵部右侍郎諱倬之女君内
外家皆貴顯而雅尚儒素少長學校中與寒士遊處
畧不見其有異至讀書為文章獨不肯後於人提學
御史張鰲山以君名臣後親至學為行冠禮而字之
曰世徳其後御史光州盧煥校君文以為不屬草頃
刻數千言其辭漫衍無窮而不出於律尤賞異之自
是他御史試必甲等至大試輒不得蓋知名於黌序
者垂三十年始用歲貢計偕進試於廷分𨽻南太學
又不及選調以殁人以是痛惜之君為人至孝以衡
州君卒於官不得親含殮歲時祭享倍切哀痛而事
[019-13a]
王夫人謹甚王夫人性嚴君年踰四十少有過誤猶
長跪終夫人之世無敢專行一事親羣從昆弟恩若
同生而生平未嘗問其家之有無時從知友飲酒自
放山水間終日忻忻自其少時頗以自負思一日馳
騁於當世以趾前美竟以坎𡒄亦無怨尤之色故所
與邑弟子偕為文者無幾何時皆至大官君猶與其
徒為文自若間閣筆自語云吾生辛酉與吾同月日
生者今為某官矣又曰吾家自髙曾以來鮮至中壽
今年歲侵尋殆不能如吾志也巳語已則又與其徒
相視而笑蓋君意不能忘然特用以為戲亦終無所
[019-13b]
介於心其天性夷曠類如此卒於嘉靖三十二年八
月十三日年五十有三娶周氏刑部尚書康僖公諱
倫之女性婉順不好侈靡君每夜讀孺人為女紅常
共一燈火至徹曉生子恭煥方十五日而卒於台州
官舍王夫人甚悲之卒時嘉靖二年二月初七日年
二十繼娶沈氏吳江人父某以貲雄於鄉里事王夫
人餘二十年竭力孝道家所不足至脱簪珥以給而
躬自儉薄嘗孕而不育撫諸子若已出而於妾媵皆
能仁愛之君亦數數稱其賢卒時嘉靖三十年四月
十二日年四十有四男子子二人長即恭煥鄉進士
[019-14a]
次恭炌縣學弟子員女子子一人適諸有昱孫男二
人儉封儉圭女三人文莊公賜葬在溢瀆之原去縣
二里所世世列葬而君當以孫從王父故周孺人先
以其卒之明年十二月四日葬在昭次至是穿故穴
與兩孺人合焉實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日也先期
恭煥恭炌以友人俞&KR0098文所為狀及君自著周孺人
狀來請銘余故知君者其可辭銘曰
士不待於時耶文莊公非遭時得位何以稱於天下
為名臣士必待於時耶佩玉鳴琚炫煌於一世者何
身殁而名湮而後知彼有所恃者雖困蹶而常伸吁
[019-14b]
嗟乎君不媿其志歸從文莊公之居以俟於後之人
  沈貞甫墓誌銘
自予初識貞甫時貞甫年甚少讀書馬鞍山浮屠之
偏及予娶王氏與貞甫之妻為兄弟時時過内家相
從也予嘗入鄧尉山中貞甫來共居日遊虎山西崦
上下諸山觀太湖七十二峰之勝嘉靖二十年予卜
居安亭安亭在吳淞江上界崑山嘉定之壤沈氏世
居於此貞甫是以益親善以文字往來無虚日以予
之窮於世貞甫獨相信雖一字之疑必過予考訂而
卒以予之言為然葢予屏居江海之濱二十年間死
[019-15a]
喪憂患顛倒狼狽世人之所嗤笑貞甫了不以人之
説而有動於心以與之上下至於一時富貴翕嚇衆
所觀駭而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當不遇時得人一
言之善不能忘於心予何以得此於貞甫耶此貞甫
之没不能不為之慟也貞甫為人伉厲喜自修飾介
介自持非其人未嘗假以詞色遇事激昂僵仆無所
避尤好觀古書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掃
地焚香圖書𠑽几聞人有書多方求之手自抄寫至
數百巻今世有科舉速化之學皆以通經學古為迂
貞甫獨於書知好之如此葢方進于古而未已也不
[019-15b]
幸而病病已數年而為書益勤予甚畏其志而憂其
力之不繼而竟以病死悲夫初予在安亭無事每過
其精廬啜茗論文或至竟日及貞甫沒而予復往又
經兵燹之後獨徘徊無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
歎矣貞甫諱果字貞甫娶王氏無子養女一人有弟
曰善繼善述其葬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
有二即以是年某月日葬于某原之先塋可悲也已
銘曰
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於斯
  陸&KR0098清墓誌銘
[019-16a]
余初未識&KR0098清前年&KR0098清客授吾里始見之而余性
少出不能數至其館獨&KR0098清之門人丁&KR0098亨時時邀
予過其家迎&KR0098清與共飲一日&KR0098清忽來見别去遂
還太倉余方有中秋泛海之行舟過其城下欲訪之
不果不數日還則&KR0098清逝矣悲夫余不獲與&KR0098清友
也天下之學者莫不守國家之令式以求科舉然行
之已二百年人益巧而法益弊相與剽剥竊攘以壞
爛熟軟之詞為工而六經聖人之言直土梗矣&KR0098
之於經葢學之而求其解於中有所不能自得雖河
洛考亭之説輒奮起而與之爭可謂能求得於其心
[019-16b]


者矣至於當世之務皆通解而言之悉有條理由此
言之使&KR0098清獲用其有所施豈遂同於今之人哉以
&KR0098清之不遇孰謂科舉之能得士也江南人多延&KR0098
清爲師&KR0098清獨以師道自居雖其門人有貴者不肯
少降其禮流俗之人以爲異而&KR0098清行之自若人尤
以此重之少貧奉二親與其世母女兄恩義甚篤日
闋無儲未嘗不怡然也性剛介而亦無矯亢之行故
所至人皆愛敬死之日無不垂涕初&KR0098清一日與余
燕會慨然曰昔許靖有高名蜀先主不欲用之法正
以爲靖浮稱播海内君若不禮此人天下將以爲君
[019-17a]
不好士先主卒用靖為司徒允清意謂時不能興貴
名士而兢隆利勢也余謂丈夫得志則龍蛇不得志
則蚯蚓當伏藏閉凅之日而覬有顯揚拔擢之榮必
無幸矣君子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可也允清深以余
言為然允清名寰居海虞之横涇後徙雙鳯又徙沙
頭皆故海虞境今為太倉州人而允清又自言其先
世居尹山尹山在吳江縣云允清卒年五十有一娶
劉氏有二女長適楊道立其幼未許聘所著文集若
干巻經書解若干巻老子莊子參同契注各一巻卒
之後百有十一日葬於某山實嘉靖三十九年某月
[019-17b]
日允亨治師喪䘏其家復為之請銘銘曰
千尋干雲匠石睨幽蘭無人含芳麗順化而往寜為
沴其志之存奚用世弟子徵詞勒𤣥碣
  周君墓誌銘
君以嘉靖某年月日卒先是其子詩試禮部下第還
㑹大司成奏言監學法久壞天下士雲㑹京師一旦
不為有司所錄往往去居家自便六舘幾空非所以
為太平之觀乞下所在長吏敦遣至京修舍法以幾
化成之效有不如詔者罪之制曰可於是詩在南雍
間歲不歸不見君之殁君殁又不以疾可痛也君之
[019-18a]
配先十年卒詩與其弟諫訓謨啟攢與君合葬於縣
郭外小虞浦之原請銘于余泣且言曰先人少遭閔
凶孤露無依寄于吾外家與先妣誓志自立從里師
學無所成爲農賈又不能就已而入縣書獄詩時爲
童子縣令見其文而愛之以是待吾先人不與他從
事比然其教子不爲一切優游而已先妣獨嚴迫不
少假貸嘗曰吾爲生良苦汝宜自勉吾見某某皆以
貧賤發迹汝能自立無忘吾言先妣尋卒先人井臼
之事身自爲之前此不問也蓋不欲使兒軰與聞懼
用志之分詩所與遊者年皆與先人若先人益和光
[019-18b]
如已友葢游吾父子間者懽然無間也念吾祖之蚤
殁每祭輒澘然淚下歎處世之難不敢少自宴逸比
詩獲舉於鄉始用自適而詩方卒業太學待試於禮
部幾斗升之禄而天之降割遂至於此自念家故微
先君先妣勤一生之力俾有田廬使詩兄弟得専志
於學視前世以孤童自奮者不及詩逺矣而不一日
養尤可痛也願夫子賜之銘按其友沈孝狀云云詩
語良然君諱寰字民服年四十有九孺人姓金氏年
三十有八葬以甲子正月日也嗚呼人子之痛何有
窮乎余聞君為從事時巡撫都御史嘗捕人誤以同
[019-19a]
姓名繫南京司冦獄論死其父老矣且無子訴于縣
君為言縣令即日上狀白其寃取其人還其所全活
類是稽之於古後當有興者是為銘
  李君墓誌銘
鄉進士李憲卿之父曰李君諱玉字廷佩祖某父某
母某氏世耕崑之羅巷村君始入城中為杜氏壻學
書不就為縣掾亡何又謝去見其子脩然玉立聰明
異倫撫而歎曰吾數十年謀所以為吾業者而不得
吾家良田其在此也吾耕之種之而食其實矣於是
日令與邑中賢俊游所以優給之者良至不令纎毫
[019-19b]
經憲卿心嘗家困於輸役君力為營搆人見憲卿衣
必㓗食必腆經書史必備具以為其饒裕得自寛不
知其實不紓雖憲卿亦莫知也嘉靖甲午憲卿中鄉
貢高等明年而君以病卒歸有光曰世俗兢騖於其
所欲得而日強其力所不能其可以得為者漫焉而
無省敝敝於一生之勤心疲業廢趨死而後已亦可
悲矣李君淳厚人也視夫鷙疾以趨利萬不及一而
能量其所不能而遽止挾其所能而専以無怠而卒
有以享其成人謂李君之受數畸薄幾及於顯融而
委去之予之論則不然李君之壽靳於五十假令憲
[019-20a]
卿不第其寜以無死今及有以見之兹乃所以食其
勤子之報也君生於成化丙午其塟也以卒之年某
月日子即憲卿孫男女各二人銘曰
朱瀝之丘君所止委祉於後即其身孰生與死
  居君墓誌銘
吳學生居鼎重以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十三日喪其
先府君明年四月初二日嫡母柴孺人亦卒皆權厝
于崑山朱地村至是其生母陳氏卒而二女又相繼
以夭鼎重妻顧氏復以嘉靖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八
日前死鼎重乃卜地于三十保鱗字圩之原葬其父
[019-20b]
母妻以二殤祔禮也葢期月之間遭三喪與改葬者
凡六輤車相屬道旁觀者莫不嘆息淚下曰若居氏
之死者如是而世猶多人何也抑世人之擾擾而君
獨可以死耶君諱懋字士勉其先吳邑人祖諱某父
諱某生四子君最少故里人皆以行次呼之為舉子
不就居田野飲酒放浪以自娛為人性剛于世少可
嘗以事忤太守王儀儀使兩人舉以撲幾死而辭氣
終不撓初無子已而鼎重稍長遣從師問學君亦折
節求賢士與之遊禮意曲至嘗望得其一言以教之
鼎重為文見許可即喜甚于華衮之榮携其子赴試
[019-21a]
所至陽羡海虞奇勝之處往往與故人相遇邀呼飲
酒及御史考校日晨起夜寢候伺如諸生鼎重試失
意歎叱累日葢鼎重能自立矣而君竟以死得年五
十有七柴孺人祖贈應天府尹諱晟父諱奎從父奇
大皆舉進士奇官黄門累遷至京兆居九卿間家世
赫奕孺人獨守貧素撫鼎重如已子視其妾如弟鼎
重婦髪始覆額入門愛之如女也而妾婦亦事之謹
門内雍和人以為難云卒時年六十有一陳氏年五
十有六其葬以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銘曰
吁嗟居君知為儒之難也綺紈之習傲以安也玩琦
[019-21b]
之辨讒以讙也夫婦慕賢志獨專也不食其報付諸
天也
  詹仰之墓誌銘
仰之姓詹氏諱高年二十餘自休寜來客於崑山客
四十餘年年六十二而卒夫仰之所事者機利也其
於文章非能學而知之也顧生平好之甚於知之者
至忘其所事迨於死而後已世之論者必知之而後
能好而仰之之好甚乎知豈其出於性然耶爲賈與
爲學者異趨也今爲學者其好則賈而已矣而爲賈
者獨爲學者之好豈不異哉初仰之從予友吳秀甫
[019-22a]
遊秀甫死數年矣仰之且死之歲亟來見予予與之
談秀甫之為人恍然如生相與為淚下然其意欲有
所求者而不言也一日仰之沐浴整衣冠召其所與
厚者與之訣料檢其箧中文字數十巻付其子遂卒
予悲仰之之志㑹其子岩秀昆秀以其喪歸休寜問
其葬曰某年月日某原也因與之銘曰
詹氏出於詹侯其後有詹父詹嘉詹何詹尹而唐宋
間有奉忠公五大將軍以忠勇秩於祀典今為休寜
五城之詹然近世貴顯者葢少也雖然賢如仰之也
而予為之銘夫亦烏用貴顯者耶
[019-22b]
  朱肖卿墓誌銘
君世家安亭鎮其地于崑山嘉定兩屬故君為嘉定
人亦為崑山人安亭有二沈氏昔時有沈元壽者慕
宋栁耆卿之為人&KR0103歌曲教僮奴為俳優以此稱于
邑人即君之族君之考曰朱翁朱氏之外孫也君以
故亦冐姓名曰朱傳而字肖卿云始朱翁好俠見惡
人必摧困之而右𦔳其良者里中人莫敢忤朱翁朱
翁老而無子年六十餘矣連舉君昆弟三人君其仲
也翁初自傷已得子則喜甚三兒髮稍長日挾以出
走馬射雕村落中葢自誇説其有子也然翁竟及其
[019-23a]
子之成人以卒君貌頎然黑而髯任氣役人欲學其
父然不如其父時其父時安亭號為富庶正徳以來
户口日耗田荒不治故家厪有存者君以大户奔走
兩縣無寜居故雖強力莫能振君卒于嘉靖十九年
月日年五十有二娶陳氏男子子三人果善繼善述
復沈氏女子子二人適某某沈果以是年月日葬某
原果讀書好古其妻宋太師王文正公之二十二世
孫予妻之妹也予是以往來安亭而嘗與果遊于其
葬也為之銘銘曰
維崑東境昔稱繁盛吏失其政人以疲命小大倀倀
[019-23b]
奔走四迸君于其間二目烱然怒氣填塡欲奮而顚
吁奈何乎天
  歸府君墓誌銘
府君姓歸氏諱椿字天秀大父諱仁父諱祚母徐氏
嘉靖十五年正月初八日卒年七十一娶曹氏父諱
永太母高氏嘉靖十年三月十九日卒年六十八子
男三雷霆電女一適錢操孫男五諫縣學生謨訓皆
國學生讓幼女三曾孫男六以嘉靖二十六年十二
月庚申日合葬於馬涇實濆涇按歸氏出春秋胡子
後滅于楚其子孫在吳世為吳中著姓至唐宣公仍
[019-24a]
世貴顯封爵官序具載唐史宋湖州判官罕仁居太
倉其别子居常熟之白茆居白茆已數世矣由湖州
而下差以昭穆府君我曾大父城武公兄弟行也府
君初為農已乃延禮師儒教訓諸孫彬彬向文學矣
府君少時亦嘗學書後棄之夫婦晨夜力作白茆在
江海之壖高仰瘠鹵浦水時浚時淤無善田府君相
水逺近通溪置閘用以灌溉其始居民鮮少茅舍歴
落數家而已府君長身古貌為人倜儻好施舍田又
日墾人稍稍就居之遂為廬舍市肆如邑居云晚年
諸子悉用其法其治數千畆如數十畆役屬百人如
[019-24b]
數人吳中多利水田府君家獨以旱田諸富室争逐
肥美府君選取其磽者曰顧吾力可不可田無不可
耕者人以此服府君之精葢古之王者之於田功勤
矣下至保介田畯遂師遂大夫縣正里宰司稼設官
用人如是悉也漢二千石遣令長三老力田及里父
老善田者受田器學耕種養苗狀時趙過蔡癸之徒
皆以好農為大官今天下田獨江南治耳中原數千
田三代畎澮之迹未有復也議者又欲放前元海口
萬户之法治京師瀕海&KR0841葦之田以省漕壯國本兹
事行之實便而久不行豈不以任事者難其人耶或
[019-25a]
往往歎事功之不立謂世無其人若府君豈非世之
所須也銘曰
昔在顓頊曰惟我祖綿綿汝潁蹙於荆楚迄唐而昌
鳴玉接武湖州來東海魚為伍亦有别子居白茆浦
曠然江海寂無烟火孰生聚之府君之撫府君頎頎
才無不可實甽畮之終古瀉鹵黍稷薿薿有萬斯畆
曷不虎符藏于兹土
[019-25b]


震川先生集巻之十九 南平後學簡上訂
[019-2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