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215 震川集-明-歸有光 (SBCK)


[009-1a]
震川先生集巻之九
 贈送序
  送吳純甫先生㑹試序
予為童子時則知有吳純甫先生長而登先生之門
悦而忘其歸也葢世之所謂慷慨魁磊之士吾必曰
先生焉先生精於學邃於文熟於事少時為縣大夫
郡邑長者所推重當道者往往歎息期以大用指日
以望既而摧抑頓挫者幾三十年先生自負瓌偉不
見施設獨喜為人言之人無賢愚見者傾倒自少年
學子稍知向方者必引而進之士之有志者亦皆歸
[009-1b]
先生每從嘉林修竹間紆衿方履笑詠相隨殆無虛
日時有質辨剖析毫髪議論蠭起群疑豁如雲披雨
霽天清日明其於天下之利害生民之得失常有隠
憂於其間天子中興慨然有志於三代之治詔書數
下所以修明千百年之廢典者不一事悉先生之所
甞言者故與先生遊者皆去爲顯官先生獨爲諸生
揖讓進退自若也嘉靖辛卯先生始發解於是將上
禮部服王官有日矣皆喜先生之遇而又惜其晚也
然君子之論不施於早晚之間而施於遇不遇之際
不以徒遇之爲喜而以得所遇之爲樂予惟國家以
[009-2a]
科目収天下之士名臣將相接踵而興豪傑之士莫
不自見於其間而比年以來士風漸以不振夫卓然
不為流俗所移者要不可謂無人也自餘奔走富貴
行盡如馳莫能為朝廷出分毫之力冠帶褎然輿馬
赫奕自喻得意内以侵漁其鄉里外以芟夷其人民
一為官守日夜孜孜惟恐囊槖之不厚遷轉之不亟
交結承奉之不至書問繁於吏牒餽送急於官賦拜
謁勤於職守其黨又相為引重曰彼名進士也故雖
犖然肆其恣睢之心監察之吏冠葢相望莫能問也
居無幾何陞擢又至矣其始羸然一書生耳才釋褐
[009-2b]
而百物之資可立具此何從而得之哉亦獨不念朝
廷取之者何如用之者何如爵禄寵錫之者何如也
豈其平居無懇惻之意歟將富貴之地使人易&KR0365
其守歟世之所倚重者盡賴此輩而如是彌望君子
葢以為世道無窮之慮焉初先生與余論天下事予
未甞不竦然又默然有感也以為在位者皆以此為
心則天下可以無事然而先生不遇也今先生遇矣
得一人於千百之中不可謂無獲也障流波於奔潰
之日不可謂無力也以其向所言者而從事焉則猶
饑渇而飲食之也夫趨俗之士師師持正之士諤諤
[009-3a]
夫諤諤非幸也然天下之事彼不為而此為之倡者
一人隨者十人則固當有聲氣之同者若是而相與
持天下之勢君子又以為世道無窮之幸焉故予謂
先生不謂之晚而如先生乃可謂之真遇也若彼碌
碌者徒雖襁褓而朱紫日唯諾於殿廷吾不謂之遇
也因書以為别按辛卯為嘉靖十年府君時年/二十有六耳文章議論已如此
  送夾江張先生序
昔者天下初定士之一材一藝咸思所以奮起樹立
以自見於世而上之所以甄别進退激揚風勵之者
靡不至天下之小官其名甞達於天子之庭朝而為
[009-3b]


善夕以聞於朝而旌擢之命加焉夕而為惡朝以聞
於朝而誅削之令加焉故懐不肖之心者懼而不得
逞有一命之寄者皆以自愛而不輕棄其身夫是以
能鼔舞變化一世之人材而賢者恒自下僚崛起卓
然為天下之望蹋冗無能之徒終身沉淪而不敢有
分外之思承平既久士無賢不肖率以資叙交馳横
鶩布列天下之要位以行其恣睢之意窮閻之民愁
苦籲告而扳援慿藉巧文掩䕶時得忠勤之褒至於
仁人志士不幸偃蹇於卑服竭力以行其所志而䝉
其恩者交口賛頌上之人猶掩耳弗聞而獨以其意
[009-4a]
制輕重於其間公論在於下而上弗知有識之士所
以掩鬱䘮氣而長歎也吾師夾江張先生司邑之教
寛和樂易不設防畛而介然之操不為勢利之所沮
屈周知士之所急時以從容數語洞析其情而先生
之愛士與士之愛先生不啻如家人父子邑之人自
薦紳先生下至於市井之童稚皆知其賢廼者有同
州之命莫不咨嗟歎息為之徧訪士大夫之䆠游長
安者知其風土之不逮吾吳中而以為憂又以為先
生之賢宜得顯擢使出於格例之外而顧復奔走於
常調是所以益抱無涯之恨而傷公論之未明也夫
[009-4b]
天下之官上自公卿下至於州縣之吏其等級不知
有㡬而數之至於學官此豈有意知其可否而黜陟
進退之者然則又烏能知吾邑人之情之如此也哉
予為弟子員事先生於學官者四年見先生再遭子
壻之喪孀女寡婦年老撫抱㓜孫客居萬里之外先
生之官又世之所謂窮苦寂寞而無聊者而處之裕
如未甞有愠色則區區計較於毫毛之間者非先生
之情獨予與邑人之情不能己者如此也
  送李亷甫北上序
西川子與余同庚也同業也又相善也今秋予為考
[009-5a]
官所黜而西川子以易舉為第三人予葢釋己之憂
而為西川子之喜雖然西川子將仕矣至京師天子
臨軒而策焉廟堂賢公卿矚目以待焉服官而執事
焉一言之善一事之得天下有被其福者一言之否
一事之失天下有被其禍者國家聚天下俊乂冠冕
而禄食之非以為西川子榮也西川子今又不若吾
徒平日相與肆意侈志時有悖繆口耳出入而已有
利害將不及於里閈也予於是釋己之憂而為西川
子之憂西川子淳謹和易與之居終日無忤推其心
於忠君愛國油然也而予惓惓之心猶有不得已者
[009-5b]
西川子既束裝矣予病不能從祖道則使人謂之曰
異日子得賜告而歸予將以舊言驗之也
  送王汝康㑹試序
吳為人材淵藪文字之盛甲於天下其人耻為他業
自髫齔以上皆能誦習舉子應主司之試居庠校中
有白首不自己者江以南其俗盡然每嵗大比棘圍
之外林立京兆裁以解額雋者百三十五人耳故雖
方州大邑恒不能三四數至或連嵗無舉者有司以
為耻若吾王子之家乃嵗占其一人往年汝欽進士
光州大夫伯仲相繼震耀於閭里其踈屬不論也斯
[009-6a]
亦奇矣初予與王子居留都下賔朋環坐王子每論
及試事輙言文而不言命以爲是舉若探諸囊中予
頗怪訝其言既而服其决也吾知其進於禮部亦若
是焉耳抑吾聞之君子不頌人以已然而譽人以所
當得請言服官之道可乎夫道之用散於天下人與
己而已人不知己不足以行志已不知人不足以及
物狥人以通者其失則流固已以私者其失則傲故
君子有忠恕之術所以一人已廣徳意事上澤下而
達其仁於天下也自科舉之學興而學與仕爲二事
故以得第爲士之終而以服官爲學之始士無賢不
[009-6b]
肖由科目而進者終其身可以無營而顯榮可立望
士亦曰吾事畢矣故曰士之終佔畢之事不可以蒞
官也偶儷之詞不可以臨民也士之仕也猶始入學
也故曰學之始夫是以不得於預養而倉卒從其質
之所近其柔者巽懦而不立而剛者又好愎而自用
佞者淟涊以自謀而直者矯激而忘物寛者廢弛而
自縱而嚴者凌誶盡察而無所容如是而曰古今之
變道之難行夫豈其然乎君子之仕以任事必觀其
勢以達志必盡其情以振法必歸於厚其剛也似柔
其直也近佞其嚴也以為寛也若是所謂忠恕之術
[009-7a]
推而行之無古今也夫誦詩三百而可以授之政者
非徒以博物洽聞之故也葢&KR0636濡於三百篇中而其
氣味與之相入則和平之情見而慈祥愷悌之政流
矣唐虞知人之目教胄之方思欲得而用之皆取於
是也是以其氣長而其量宏畀之以富貴而吾亦有
以受之矣富貴之於人其不至不能強其至不能拒
故有以受之吾見若百川之注大海而不盈也王子
與予有姻婭之親予故不覺其言之複云
  送縣大夫楊侯序
大夫同安楊侯之宰崑山也毁斥梵宇創造書院進
[009-7b]
有光等數十人於堂時加訓廸不以政繁為解衆方
相與飭勵趫然有思奮之心而侯以徴書北上於是
諸生恍若有失相顧慨歎而言曰古之善為政者能
合衆私以成其公使為民者樂其教化之實而士者
慕其禮衆能私之故無不徧也侯有愷悌之政平夷
靜息民以順習頃者患税籍之紊豪猾縁以飛走莫
詰其端侯為之按&KR0341出税搜刔伏匿深為百年之計
是侯有大賚於民也而民相與私侯於田&KR0341侯以學
校修廢舉墜惟力所及呈藝較課而上下之無有所
偏愛是侯於諸生無不至也而諸生相與私侯於學
[009-8a]
宫如吾數十人者之不肖而侯不鄙夷甄陶奬誘深
荷知己不倦之意而吾數十人者復相與私侯於書
院則侯之行也獨不可以致其私於侯乎有光曰稱
頌徳美非所以報知己也欲以一方之故而滯賢者
非所以示廣也愚願有陳於侯焉天下之事不知者
不可以言知之而不當其事者不可以言知之而又
當其事可以言矣東南之民何其憊也以蕞爾之地
天下仰給焉宜有以優恤而寛假之使展其力而後
無窮之求或可繼也比者仍嵗荒歉主計者若捧水
然惴惴焉懼有所滲漉有司之奏報日至而徴督日
[009-8b]
促經二大赦流離轉徙之民日夕引領北望求活於
斗升之粟而詔書文移不過蠲逺年之逋非奸民之
所侵匿則官府之所已徵者也民何頼焉東南地方
物產雖號殷盛而耗屈己甚非復曩昔並海之區惟
頼水利蓄泄而專官雖設漫無所省今民水旱一仰
於天譬之植菓者必有以裁培灌溉之而後從而収
其實今則置之磽瘠之地蔽其雨露而牧之以牛羊
葢取之惟恐其不至而殘之惟恐其不極如之何其
不困也今民流而田&KR0341荒蕪處處有之雖以侯之愛
民支左持右然掣於前而肘於後其不能如侯志者
[009-9a]
多矣天子興致太平制作禮樂一宫之廢動以萬計
有司奉意承命未甞告乏而獨不肯分毫少捐以與
民為千萬年根本之計何也昔吳公治平為天下第
一史無可見之事而獨稱其薦賈誼者夫誼以少年
書生混迹窮巷吳公何以知之至觀其論天下大計
乃知誼之言必有以當吳公者由此言之使誼未用
則誼之策吳公必能言之矣愚以是私於侯可乎衆
曰然遂書之
  送何氏二子序
自周至於今二千年間先王之教化不復見賴孔氏
[009-9b]
之書存學者世守以為家法得以治心養性講明為
天下國家之具而孔氏之書更滅學破碎之餘又不
復可以得其全其有足以意推而較然不惑者不過
什之三四而已而儒者先後衍説作為傳註有功於
遺經為甚大然在千載之下以一人一時之見豈必
其皆不詭於孔氏之舊而無一言之悖者世儒果於
信傳而不深惟經之本意至於其不能必合者則寧
屈經以從傳而不肯背傳以從經䂓䂓焉守其一説
白首而不得其要者衆矣間有不安於是則又敢為
異論務勝於前人其言汪洋恣肆亦或足以震動一
[009-10a]
世之人葢漢儒謂之講經而今世謂之講道夫能明
於聖人之經斯道明矣道亦何容講哉凡今世之人
多紛紛然異説者皆起於講道也予以為聖人之言
簡易明白去其求異之心而不純以儒者之説閡之
必有庶㡬於所謂什之三四者南陵何氏二子自蕪
湖浮江而來千里而從予於荒野寂寞之濵予常以
是告之二子未甞不以予言為然也嵗暮辭予而去
惜二子亦方有事於進士之業而未暇於予之所云
然二子要為知予而其志意非苟然者昔楊子雲作
太𤣥以示劉歆歆號博極羣書予獨怪其無一言論
[009-10b]
𤣥之是非而直以後人覆&KR3663為憂顧於歆之意何如
耳後之人奚暇論耶至雄之弟子侯芭獨知好雄書
予非為雄之學者而士之知與不知則千載同此慨

  送宋知縣序
宣宗章皇帝時蘇州守臣以吳中賦重抗䟽為民請
命一時雖未及大有恢張以沛曠蕩之恩而詔書裁
減徳意甚美時又專委重臣經地物貢其法至為纎
悉此非樂為是繁碎亦因土之宜順民之性不得不
然也嵗久弊滋吏胥縁以為姦議者不深惟立法之
[009-11a]
意務爲一切以求簡便名曰未甞紛更而實大變祖
宗之舊衆從而和之以為眞得變通之宜而三吳之
民陰受其禍已數年矣税籍日以亂鉤校日以密催
科日以急而逋負日以積故為吏吳中者督賦為尤
難宋侯之爲崑山也寛不廢法威不病民承弊壊之
餘税辨而民以和而侯尤深言舊制之宜復爲書白
於大府大府未能行也於是侯以徵書北上當為天
子近臣得條上天下事此可後乎葢國家仰給東南
以區區一隅供天下財賦之半至於今而力竭氣盡
已不勝其弊又重之以紛更譬如人衰老而服烏喙
[009-11b]
其亦難以久矣夫法之沿也不可易變法之變而不
善也不可不復或謂紛更已定懼再更之難豈不大
悖哉崑山之東鄙土瘠而民尤貧均税以來困蹶益
甚嵗復薦饑侯加意撫恤向之逃亡者鵠形鳥靣爭
出供役而于侯之將行莫不悲哀如失父母哿矣富
人哀此㷀獨侯之徳政於是尤著其父老以予之寓
東鄙也乞文以送之惜予之不文無以道父老之意
獨述其所聞見以贊侯之行云侯南陽人旹嘉靖二
十四年八月也
  送郡太守歷下金侯考績叙
[009-12a]
吳郡為太伯建國秦置守而屬之㑹稽迄漢中葉人
物財賦甲於東南唐以降繁盛極矣今為王畿千里
甸服之地太守比古寰内諸侯尤號尊重星紀分野
環以大海滙以具區原田沃美生物鬯遂水陸之珍
包匭筐篚之貢纎縞茶紵空方之輸三服官者不論
也一嵗中漕挽委輸至四百萬鄉邑之秀鳴佩執玉
接武 天朝四方之賔奉符乗軺絡繹于傳舎名為
列郡隠然一大藩云是以任是職者必天下之選金
公以濟南名儒奮跡甲科為材御史奉使持節風行
閩嶠天子憂憫元元思維股肱之郡根本之寄疇咨
[009-12b]
在庭無踰於公俾以臨治焉嵗在壬子當報政之期
於時清風徐來騑駕初發州縣屬吏相率祖道於都
亭某周覽閶闔之墟緬懐前政如韋應物白居易之
風猷逺矣國家稽古為治妙選良二千石二百年來
鴻名大徳嫓美前古稱於父老之口代不乏人然當
天下無事休養滋殖累世熙洽吏治寛緩節目䟽畧
雖賦役繁重而蠲貸之政屢下是以為郡者得優遊
其間慕尚前史循良之治煦嫗覆育以達其慈愛之
心至於上計述職得與文學法從錫晏賦詩而璽書
屢下用周漢增秩進律之典焉今承平日久吏治抏
[009-13a]
敝疆場靡寧詔使旁午責數年之逋負於俗奢民貧
災殣彫瘵之餘寛之則廢上之供急之則傷民之命
自非識時通變之材其於上下損益之際未能調劑
之不失其宜也公於是時鎮以寛靜處以弘簡不震
不竦能使上安而下服之可謂難矣某常有事郡中
望公進止肅肅詩曰敬慎威儀維民之則又曰古訓
是式威儀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賦公其有焉自惟
生長濟西去歷不二百里鄉里晚進仰止徳聞非一
日矣今承乏為吏得與趨走之末瞻望徳容每事依
以為師法誠恐此行用漢刺史入為三公之例畱之
[009-13b]
䑓省則何以慰吾吏民之思哉是以與諸屬吏道其
所以而書之以為序此文牧齋先生/汰之今仍存
  送郡别駕王侯考績序
周官小宰以聼官府之六計弊羣吏之治一曰亷善
二曰亷能三曰亷敬四曰亷正五曰亷法六曰亷辯
夫善能敬正法辯六者於吏事可謂盡矣而必以亷
為本葢非亷不足以弊羣吏之治是故吏之亷者非
獨無傷於民財而已推其所為無非利於民者也吏
之貪者非直傷於民財而已推其所為無非害於民
者也何也亷吏之所出不以己私與之則盡亷讓之
[009-14a]
為也能狥人之情者也雖偶有失焉亦一二而已矣
貪吏之所出必以己私與之則盡攘奪之為也不能
狥人之情者也雖偶有得焉亦一二而已矣孔子曰
天下有道盗其先變乎天下有道則吏莫肯為不亷
此孔子所以謂之先變者也吳為東南財賦之藪嵗
漕之所入常以一郡當天下之半地大物阜號為殷
富往者倭夷自外海轉入吳境仍嵗侵擾天子震怒
數誅易撫臣調天下兵屯海上師出逾年無功民既
苦侵暴又有供億之擾吏復乗時以為姦利葢蠻夷
之禍固本吏治之所致迨軍發繁興黠猾拏攫利端
[009-14b]
無窮則吳之子女玉帛不獨填委于滄波浩渺之中
而亦潜輸于刀筆筐箧之間矣自前嵗擕李告㨗倭
亦不復大至稍稍向北海以去民媮得暫息然海防
未撤警報不止尚未有息肩之日也故甞以為欲倭
冦之無侵害在於使民得安其生欲民之得安其生
在於吏治之良求吏之良者無他亦無總於寶貨而
已天子與二三大臣重惟東南之寄慎選牧守得雲
中温侯宣布詔條振舉綱維威愛並行百姓喁喁有
太平之望而廬陵王侯實為之佐時屬邑長吏多缺
計到官以來在郡之日少而單車往來遍歷所部東
[009-15a]
自瀕海旁縁大江渉五湖之區久者經年近者數月
最久至于崑山百姓以爲非能屈侯以百里之寄乃
復見漢世郡太守刺史行縣故事而加親且久者也
侯為人清亷不擾眞有郤金暮夜飲貪泉而不易之
操是以百姓悦而安之屈侯於縣本非所望而人情
狃習反若所當然者則於其去也其能不戚戚以悲
乎於是鄉進士有光等餞於江之滸以為是不能忘
者民之情也而摛辭以述侯之盛美吾徒之職也遂
書以序其行
  送南京虎賁衛經歷鄭君之任序
[009-15b]


國家更前代樞密之制以五都督統天下兵畱守四
十八衛京軍分隸之而錦衣等上十二衛無所隸屬
為環衛之師天子之親軍也虎賁葢其一焉虎賁氏
自周有之虎士八百人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守閑
宫門從遣徵事四方以為行衛在漢則屬之光禄勲
與中壘屯騎歩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為八校尉虎
賁中郎將挿兩鶡尾紗縠單衣虎文錦袴為武衛之
貴選國家存其舊名而職掌無所異自永樂建都六
宫百官皆遷於北然皇祖宫&KR0230官司畱於南者如故
而兵衛亦無改焉依阻長江控引南北祖宗之慮逺
[009-16a]
矣承平二百年不特諸曺職務清簡而禁旅閑靜無
事其佐幕之官日乗馬具名刺相過從飲酒遊山而
已自頃海上之警江淮之間往往騷動則畱守百司
亦有不能一日宴然者况環衛之重寄乎臨安鄭君
初佐太湖縣以能治劇調吾崑山崑山在海上當㓂
衝君選練民兵教閲有法蒞事未㡬承檄造舟于閩
越嵗始還而京幕之檄又至葢以上官素知君故遷
轉之亟縣人雖惜之而不能畱也以君之才往贊戎
政其必有以自見於有事之日者矣抑定𪔂之初所
置十二衛四十八衛皆天下精兵皇祖所以仆楚舉
[009-16b]
吳廓清海甸收閩越取中原拾宋掇秦制趙㧞燕者
乃今部伍殘闕至無兵可補其廢壊之由與所以當
修復之故不可不思也詩曰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四
方攸同皇王維辟又曰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詒厥
孫謀以燕翼子願君以爲居保釐之任者告焉
  送太倉守熊侯之任光州序
昔儂知高反嶺南有衆萬餘人所過如破竹吏民皆
望風走天子以謂縣官素不設備而責守吏不以空
手捍賊宜原其情故一切輕其法凡失守者皆奪兩
官惟能任屬大將使盡其材能之所宜卒走智高嶺
[009-17a]
南以平國家太平日久東南吳越之區山川秀美物
産饒富民老死不見兵革吏以期㑹鞭笞集賦税而
已不過三年輙得京朝官以去故天下士集於吏部
皆指以為樂土一旦倭奴來海外憑陵内地則大江
以南之州縣無不騷動吏非素備嬰城自守惴惴不
能保當是時朝廷雖有命將而吏以罪罷去者時時
有之議者謂宜責守城之事於有土之職而戰勝共
武之服有將帥在也吏或失守當如皇祐之詔今熊
侯守太倉太倉東邊海上賊入境即犯之如是者三
年而城不䧟宜在褒賞之科而為使者所劾落職為
[009-17b]
光州固始縣幕官吳中士大夫莫不歎惜之昔嶺南
之賊敢於攻城而今海島之賊利於掠野故城之能
全者不難而太倉之城為賊衝其全為獨難而侯之
賢尤著聞於人侯為人凝然有器度雖倉卒擾攘之
際能從容以不亂羽書狎至而安閒自若武夫悍卒
見之帖然不敢出聲此亦才氣有過人者而州民之
所恃以為安者也天下無事使者乗勢作威福以升
黜州縣之吏唯其意之所之而民之好惡莫恤也若
軍興之際賞罰注措一舉手揺足之間而死生存亡
於是焉繫而猶以私意行之不知其何以為心海上
[009-18a]
之役于今三年百萬之師每戰輙衂原野暴人之骨
川澤流人之血東南之禍亦慘矣由其道而不變吾
不知其所窮也方賊之初至有姦人為間挾大吏以
謀賺城登高指顧萬目所見侯先其未發使人擒之
大吏媿汗開門夜走若非侯破散其謀賊必據太倉
城其禍當不止於今日矣前年之秋賊乗西風歸島
嶼餘黨數百人為官軍所圍假息南沙或以為窮㓂
宜開其一角使者不從檄侯與諸帥固守廹嵗暮諸
帥皆去侯自度力不能獨支亦解圍以歸賊得乗船
而逸使者之所以劾侯以此兩事夫南沙之責當有
[009-18b]
所分若姦人爲間乃侯之所擒而反謂侯薦其人於
大吏凡所刺舉以好惡變亂失實類如此於是侯將
行其素所奬㧞士州學生張元䝉等來告謂予素知
侯不可無一言吾聞侯待罪虎丘寺日以登臨爲樂
窮五湖之勝己而受帥府之檄使還州募兵州人父
老前後歡呼如見父母而侯以罷官臨其州之人自
以無媿色予乃區區若爲之自䟽者葢以爲吾東南
無窮之慮所不能不致其怨憤之辭實亦州人之志

  贈陽曲王公分守太倉序
[009-19a]
陽曲王公為郡之三年遷河南按察司副使治兵毘
陵尋詔以常鎮舊并蘇松命公復還理所於太倉公
職任師帥以文學餙吏治至是忽寄兵戎之任而朝
野無異議若其素然者常以謂人材之於世其具有
不同苟以受命效職不過文書獄訟食貨兵戎河渠
之事其治辦往往亦多可觀然此特自秦以來所謂
吏事而已古之所謂大任於天下要以讀書學古識
治務知大體之為先有非俗吏之所能者是以不屑
於文書獄訟食貨兵戎河渠之事而可以無所不通
公起進士守河南某州日與諸生講論文學其佐大
[009-19b]
名亦然三遷至吾郡郡號人材淵藪公奬進人士孜
孜不倦當兵荒彫瘵之餘能以寛靖無事而治以此
推之將屯百萬之衆可以知其不勞指麾而有餘裕
矣海内承平日久一旦外侵内侮豈武力之未競所
以治之之道未盡也昔任延為㑹稽都尉聘請高行
待以師友之禮遣功曺奉謁修書記於龍丘先生郡
中士大夫爭往歸焉後爲九眞武威所至立校官興
儒學而儌外蠻夷保塞匈奴種羗絶不敢出儒者之
於兵戎豈異事哉公以壯年名位日進身爲大吏而
問學如諸生此古大臣宰相之事也有光無所用於
[009-20a]
世未甞敢交州郡而公特加優禮雖孤栖江海之間
自以得所嚮依自公在郡嵗一再見己如朝夕見之
矣其在毘陵嵗不一見如旬日見之矣常恐一旦逺
去而今返駕於吳葢枯槁沉溺之中津津然如有生
氣以有光之於公如此凡士之於公可知也今嵗禮
部㑹試及對大廷魁天下者皆吳士公長育作成之
效已見於此而明堂棟梁之材公所甄識猶或有未
盡出者自此將乗運而起為國家社稷無窮之計豈
區區吏事之所能及哉公提調所貢士王執法以公
之至太倉也郡士大夫皆往為賀執法門下弟子獨
[009-20b]


宜以文字贊述公之盛美以有光有一日之長又最
知公者推使言之而為序云爾
  送吳郡别駕段侯之京序
自東南有倭夷之警朝廷于額外増設官吏無慮百
數今年撫院奏行裁省悉送上部别駕蒲州叚侯以
海防至當行時屬縣崑山缺令侯方署其事朞年民
便安之而不忍于其去吾鄉之進士二十有四人按
故事有贈行之文不以有光無似辱使序之葢天下
之所須者才也才不足以當其任與之百里之地蹐
蹐焉常若無所措其握持膠固自以為能有所執而
[009-21a]
大者往往廢弛頽靡而不自知其明與力僅至於其
小者而敝蹇強戾不勝其恣睢之習民何以堪之葢
孔子之門論為政詳矣取其果與藝與達者宜若非
政之所先然非是三者莫能得乎人情也故甞論牧
民者譬之操舟使之張則張使之翕則翕以能得乎
風與水之情也不然未有不敗者也侯有通敏之才
於賦籍兵瑣一覽悉記獄訟大小無不立决而取舎
操縱皆合於情故自士大夫至閭閻之小民咸便安
之侯甞令嘉祥矣又倅淮陰矣能以治兖者治淮以
治淮者治吳風土習俗夫豈盡同其達乎人情一也
[009-21b]


故甞論牧民者譬之父母之生子為之擇乳母焉其
乳母或以他故去而隣母代為之乳猶乳母也又復
為之别求乳母則過矣古之守令有假有守有攝然
久之即真也郡丞常行縣事亦何不可哉而必選令
此亦法之過也侯河東儒者每至庠舎都講諸生服
其經學而其門人多貴顯於朝者先是數年間崑山
令缺栗侯永禄任侯環李侯敏徳王侯如瓚皆以别
駕來署縣惟王侯泰和人而三公皆上黨同縣崑山
之人並稱其賢侯今繼之又賢也今太守王公以盛
徳年少在任公陽曲人而參佐以下大抵皆出山西
[009-22a]
一時之盛非偶然者葢平陽蒲坂先王遺教其君子
有餘思焉豈非吾吳民之福哉而繼侯署縣者别駕
周侯又綘州人也余固惜侯之去喜崑山之人又得
侯同官同地者夫晉之君子其施於吾民者逺矣崑/山
本篇首删去九十餘字今從常熟本又按兵瑣字出/漢書丙吉傳使東曺按邊長吏瑣科條其人張晏日
瑣錄也謂考按兵吏籍也蘇子由文亦有考案邊瑣/之語兵𤨏謂兵籍也常熟本不得其解遂改作兵戎
非/是
  送陽曲王公參政陜西序
陜西省治故長安周秦漢隋唐之所都昔人稱其被
山帶河四塞以為固而自汧雍以東至河華膏壤沃
[009-22b]
野千里雖三河天下之中王者之所更居然古今建
都之形勝無逾闗中者太祖高皇帝初定天下甞幸
汴幸洛將幸關陜時以擴廓帖木兒李思齊張思道
之亂戎馬蹂踐所過皆空城千里無行跡而金陵廟
祏已定遂爲帝都亦其時與勢不得不然也永樂北
遷而萬世之業定矣然以長安爲大省建布政司則
前代行省之官葢周之師保萬民寄任不輕也司有
使其貳爲參政即前代之參知政事宰相之亞也拊
循教化數千里之地非獨漢京兆馮翊扶風之任也
今天子哀憫元元作興吏治未及三載考績之期特
[009-23a]
行黜陟之典於是陽曲王公以按察司副使分司江
南遂晉是官予素受教於公輙附于古贈言之義以
贊公之行葢王者以六合為家其根本在生民非必
其行在所當軫念也長安浩穰稱為陸海河山土地
無改於昔今之蹙耗甚矣豈非任岳牧者之責乎昔
鄭國渠白渠兩渠之饒衣食京師億萬之口至唐杜
佑以為大曆初所溉田比於漢減三萬八千頃是時
長安尚為京師而佑言己如此誠如杜氏計復此兩
渠勸農置官嚴修障塞積糓繕兵以收漠南之地漢
唐之盛豈不庶㡬哉昔宋慶曆初是時天下全盛范
[009-23b]
文正公請城東京議者以為迂其後乃思其言先朝
丘文莊公亦以幽燕廹近沙漠而漕河易噎欲重山
後之守尋前元海運之法今以闗中百二之險誠使
膏壤千里百姓殷富而漢唐河渭之漕故在於此以
爲國家之陪京此萬世之慮也公蚤貴而好學方有
志于經世而其治吳寛靖文雅清亷慈愛吏民歌思
之余不容以頌述獨以迂愚之説贊公仰答天子之
寵遇云
  送童子鳴序
越中人多往來吾吳中以鬻書爲業異時童子鳴從
[009-24a]
其先人遊崑山尚少也數年前艤舟婁江余過之子
鳴示余以其詩已能出人今年復來吾友周維岳見
余為念其先人相與之舊謂子鳴旅泊蕭然恨無以
䘏之者已而子鳴以詩來益清俊可誦然子鳴依依
於余有問學之意余尤念之甞見元人題其所刻之
書云自科舉廢而古書稍出余葢深歎其言夫今世
進士之業滋盛士不復知有書矣以不讀書而為學
此子路之佞而孔子之所惡無怪乎其内不知修己
之道外不知臨人之術紛紛然日競于榮利以成流
俗而天下常有乏材之患也子鳴於書葢歷能誦之
[009-24b]
余以是益奇子鳴夫典籍天下之神物也人日與之
居其性靈必有能自開發者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
珠而崖不枯書之所聚當有如金寶之氣如卿雲輪
囷覆護其上被其潤者不枯矣莊渠先生甞為余言
廣東陳元誠少未甞識字一日自感激取四子書終
日拜之忽能識字以此知書之神也非書之能為神
也古人雖亡而其神者未甞不存今人雖去古之逺
而其神者未甞不與之遇此書之所以可貴也雖然
今之學者直以為土梗已耳子鳴鬻古之書然且㡬
於不自振今欲求古書之義吾懼其愈窮也嵗暮將
[009-25a]
往錫山寓舍還歸太末書以贈之
  送狄承式青田教諭序
予與承式同舉於鄉試於禮部皆不第而承式獨以
禄養為急徘徊都下送予出崇文門外謂當得官浙
中因約余遊錢塘西湖逺則在天台鴈蕩之間欲為
東道主人然又數不果今年始得處之青田青田在
萬山中足以讀書談道優游自適而浙東學者近歲
浸被陽明之教為致良知之學承式為人敦朴斂約
不喜論説而中有自得者今為人師不容黙黙亦將
出其所有以考論其同不同何如也浙東道學之盛
[009-25b]


葢自宋之季世何文定公得黄勉齋之傳其後有王
㑹之金吉父許益之世稱為婺之四先生益之弟子
為黄晉卿而宋景濓王子充皆出晉卿之門髙皇帝
初定建康青田劉文成公實與景濓及麗水葉景淵
龍泉章三益四人首先應聘而至當是時居禮賢館
日與宻議浙東儒者皆在葢國家興禮樂定制度建
學養士科舉之法一出於宋儒其淵源之所自如此
近歲以來處之科第至闔郡不見一人或者遂目為
深山荒絶之區而不知假令縣歲貢數十輩豈盡謂
之才賢得人耶以甌粤區區二百年有文成公為帝
[009-26a]
者師不可謂之乏人也矣天下承平日久士大夫不
知兵一旦邊圉有警束手無䇿徒望之勇猛强力之
人如此則古所謂合射獻馘於學宫者何事耶文成
以書生當方谷珍起海上毅然建𠞰滅之䇿佐石抺
元師擒殄山冦卒以保障鄉里挈全城以歸興王之
運其文武大畧且未可以一鄉一國之士槩之矣承
式入公之里而與其子弟游能無慨然有感矣乎夫
山川之氣積二百年當有發者况以先王之道六經
孔孟之語訓廸之將見括蒼之士必有文武忠孝出
而為國家之用者矣崑山本與抄本同今從之/常熟刻小異當是初本
[009-26b]
  送熊分司之任滇南序
嘉靖四十一年秋熊公以河南按察司副使太倉兵
備擢雲南布政司右叅政州學生張端復其先大夫
思南守與公雅善公甞厚恤其家且以受知于公久
以州人之懐公也屬余為贈行之序夫官與民利害
相係久矣其官制簡者其民必靜其官制繁者其民
必擾而法嘗自簡而趨於繁人情非好為自用以訾
毁前古而必以已之所為為是特出於因循變易不
覺日與古異趨至其聞古之道未甞不慨慕而欲追
復之也漢置郡太守其屬有都尉典兵禁備盗賊亦
[009-27a]
時省罷併職太守其後頗設刺史監之或臨遣光禄
大夫博士循行天下然不常有而郡國宼盗所遣大
將亦絶少今制州郡之上命使日增以故職司不能
有所展往往監臨無慮數人皆不過代郡行事而已
江南為畿輔近年以來復以省司來制内郡非祖宗
之舊葢權時之宜云公初以進士守太倉適有倭夷
之宼廷議以公寛仁直諒逺邇畏愛可當東南之寄
稍遷郡丞遂以按察司臨制諸郡議者以為官制雖
變古而公以一人歷數官皆民事兵馬之職而終始
不離太倉之境如漢加魏尚爲雲中太守龔舎為泰
[009-27b]


山祝良為九真而張喬為交趾刺史之比自公居官
任職島夷不再侵瀕海清宴此前代刺史郡守之明
效也於是公在吳十有二年始有滇南之擢吳民咨
嗟以不能復留為恨余意廟堂以公資望既高姑藉
此以為召入内䑓之地即滇南不可久矣抑今制常
以部院大臣循行天下吳民望公再駕如往時周文
襄夏忠靖二公吾知滇之民不能與吾吳民爭公也
今天子二三大臣維新庶政必因民所宜雖官制不
必盡合於古而如前日之任公者可謂得古之遺意
矣滇南雖去京萬里而公楚人也自巴黔以西無隔
[009-28a]
滇道者今其地風土清淑四時景&KR0049如春而花草妍
麗中州無有百姓安樂葉榆西洱之間無犬吠之警
直卧以治之而已矣詩曰君子來朝何錫予之雖無
予之路車乗馬又何予之𤣥衮及黼又曰樂只君子
福禄膍之優哉游哉亦是戾矣余日以望於公焉舊/刻
删篇首七十四字/今從抄本補之
  送計博士序
昔者先王以道術教天下自周之盛時詩書禮樂以
造士葢其來已久而後孔子修而明之所謂博學於
文者博此而已博而約之以禮所謂一以貫之者也
[009-28b]


孔子平日教人以講學者非能舎乎是而别求所謂
道也其弟子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可謂彬彬乎
其盛矣孔子既沒各以其所能敎諸侯之國世主亦
知崇尚之葢於是時始有博士之官遭秦滅學其官
猶不廢漢得以因之武帝表章六經置五經博士其
後世加増廣迄於東都遂有十四博士太常總領之
當其盛時石渠白虎之㑹天子親制臨决焉葢秦漢
之際六學殆㡬於絶然猶僅存而復著天之於斯文
若有陰翊於其間而國家運祚亦頼之以維持其所
闗係豈小哉漢以後數百年間朝廷之官世有變更
[009-29a]
而唯博士獨常置賈馬王鄭之學大行於魏晉之後
而梁之皇甫偘褚仲都周之熊安生沈重陳之沈文
阿周弘正張譏隋之何妥二劉皆以博士名當世至
貞觀正義之行則前代諸家不復兼存而其説始歸
于一學者徒誦習之以希世而唐之儒林衰矣宋之
大儒始著書明孔孟之絶學以輔翼遺經至於今頒
之學官定為取士之格可謂道徳一而風俗同矣然
自太學以至郡縣學學者徒攻為應試之文而無講
誦之功夫古今取士之𡍼未有如今之世專為一科
者也苟徒以應試之文而未能明其所以然吾恐國
[009-29b]


家之於士其用之者甚重而養之敎之者猶未具也
夫苟習為應試之文而徒以博一日之富貴士之所
以自為者亦輕矣知其所以講誦而求自得之則雖
孔子之敎不出乎此夫天下學者欲明道徳性命之
精微亦未有舎六藝而可以空言講論者也栁州計
君之來教崑山以寛仁化導學者未一年用高第入
為國子博士余歎計君之賢庶乎有志於舉博士之
職者為序以贈之
  送蔣助敎序
全州蔣先生敎崑山六年入為國子助敎崑山之學
[009-30a]
者四百餘人從兩先生祖道郭門外而請予為文序
之國家文治熈洽宇内萬里士無遐邇皆通明六學
彬彬然出為王國之用故先生來自嶺表司教圻甸
今又進陟天子之成均以其敎於一邑者推之天下
可知矣古者十五入大學學先聖禮樂而知朝廷君
臣之禮其有秀異者移鄊學于庠序庠序之秀異者
移國學於少學諸侯嵗貢少學之異者于天子學于
大學曰造士而後爵命焉今州縣之貢舉近古逓升
之法矣而太學之官屬亦取郡邑博士之高第夫豈
亦因其意而為之歟三代敎養之制不可復詳而遺
[009-30b]
書之存者猶可以知其一二自宋之大儒以戴記所
載大學篇為古大學敎人之法其説以古之明明徳
于天下者必始於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
國而後天下平其為格致之論條理甚析而近世之
説乃又有不然者夫學於太學而不知其所以為敎
則所以為治國平天下者果何道也天下之士方讙
然以爭矣至以前之所為説者以應有司之求而以
其所自為説者為私門傳授之奥㫖而有司者無與
焉豈不悖於建學立官之意哉今世貢舉之格要以
為一定之説徒習其辭而已苟求其意則六經聖人
[009-31a]
之言有非一人之説所能定者矣漢之儒者號為專
門至於都授大㑹異同紛紛務求其是而不主一偏
故有石渠白虎之論是乃所以一道徳而同風俗也
天子憲天稽古數十年來郊丘宗廟明堂之禮多所
裁定而車駕親御太學者再矣而予獨疑今之六舘
之條格猶牽於選愞之議而月書季考非所以作成
天下之人材以仰體天子所以崇化厲賢之意而徒
得猥𤨏流俗之徒習其辭者以應有司之格焉非所
以興四方太平之原制禮作樂鎮撫四夷之具也予
太學弟子也故於先生之行而私以質焉
[009-31b]


震川先生集巻之九 後學梁谿秦松齡訂
[009-32a]
[009-1a]
震川先生别集卷之九
 公移讞詞附
  蠲貸呈子
呈爲乞蠲貸以全民命事自倭奴犯順滄海沸騰全
浙之寇蘇松爲劇蘇州之寇崑山最深本年四月初
五日倭寇萬餘東南自上海嘉定東北自太倉常熟
分道寇鈔西南入華亭吳江之境西北入長洲之境
本縣七鄉十四保在合圍之中所至蕩然靡有孑遺
賊船結䑸新洋江綿亘數里晝夜攻圍城中百計支
吾凛然孤城僅僅自保於垂破之餘而富家巨室財
[009-1b]
力亦殫盡矣賊自四月入境六月出海百姓逃死稍
稍復還則屋廬皆已焚燬貲聚皆已罄竭父母妻子
半被屠刳村落之間哭聲相聞時六月將半農工後
時流離死亡工本不給其間能冒白刃藜羮藿食耕
耘于寇賊之衝者不能什之一二而亢暘爲虐自六
月不雨至于九月禾苗稿死畧盡古者五榖不升謂
之大侵天災流行國家代有然未有兵荒賦調併于
一時如此之亟也竊念東南之民父子祖孫爲國家
力田以佐百餘萬之經費今百八十有餘年矣常時
災沴亦知君父所急不敢以希曠蕩之恩惟是今日
[009-2a]
遭百年所未有之變亦兾有百年所未有之恩迄今
冬月垂盡德音未宣而有司開倉征歛如故鞭笞之
威更甚往時百姓囂然莫必其命傳相驚疑以爲朝
廷遂有棄置東南于度外之意夫上之所以求于下
者度其下之足以求也下之所以竭蹶以赴上之命
者亦自度其足以供其求也故上安下順而兩不相
傷古語曰焚林而畋明年無獸竭澤而漁明年無魚
若今日之事得無類畋于無禽之地而漁于無魚之
澤乎當凶荒札瘥之餘百姓嗷嗷謂當以王命施惠
家賜户益之猶不能濟而反從而浚削之民命窮矣
[009-2b]
無可往矣雖抗倭王之頸空海中之國天下事乃可
慮耳自古國家多因外寇征賦不息加以水旱百姓
流殍有司不以實聞上下相䝉以致莫大之禍常生
於不足慮之中自倭賊凌犯無賴之民所在爲之鄉
導助其聲勢其所以能以寡爲衆者此也卽今草竊
處處有之一里之間數家之聚枹鼓數起近者嘉定
縣令巡行阡陌頑民嘯聚竪激變之旗至白晝臠殺
縣學生員令乃狼狽而還置之不敢問人心易與爲
亂如此豈可不豫爲之所哉承平日久民不知兵自
罹此寇百役俱興庀兵簡徒增陴浚隍無一不出于
[009-3a]
民而海防之豫借丁田之日增比之常時且輸數倍
之賦矣若不曲意拊循大破常格將今年田租盡爲
蠲免東南之禍殆不知所終也天下事愚民旣不敢
言惟有司之力足以言之然蘇子有云吏不喜言災
者十人而九不可不察也某等叨國家作養之恩切
鄉里同室之難敢冒出位之誅爲東南億萬生靈少
乞須臾之命伏望仰體朝廷好生之仁蚤賜施行實
宗社無疆之休也爲此具呈須至呈者
  處荒呈子
呈爲議處災荒以蘇民困事本縣自去年四月至六
[009-3b]


月海賊屯聚境内四散燒刼耕耘失時加以亢旱竟
歲不雨五穀不升所在蕭條寇盜蜂起節䝉巡撫都
御史屢爲聞奏萬姓感悅以爲憲臺憂國愛民之誠
至于如此雖轉死溝壑亦所不恨今經歷歲月未見
朝廷有曠蕩之恩譬之父母于其子醫藥禱祀無所
不至病勢日劇其子亦知父母之無可爲力然猶宛
轉號呼于其側以求須臾之命此某等之所以懇凟
而不已者也伏見邸報有折銀之議查得嘉靖八年
折兌一百七十萬八十石嘉靖十年折兌二百一十
萬石嘉靖十二年折兌一百萬石嘉靖十四年折兌
[009-4a]
一百五十萬石以前皆是平常災荒于兌運四百萬
石之中折兌之多有至二百餘萬石者今來折兌欲
得比炤嘉靖十年更加寛多庶于准折之中得蠲貸
之實矣又崑山一縣被寇獨深葢賊由上海華亭嘉
定太倉常熟諸道而入者皆至崑山而止盡崑山之
西境始入長洲之邊盡崑山之南境始入吳江之邊
當時䝉粮儲道告示稱撫按俱批到以崑山太倉嘉
定爲災荒第一今邸報却以崑山與長吳等縣一同
欲乞比例上海太倉等處與長吳畧分等苐庶于通
融之中得處補之宜矣又據本縣丁田一節原係十
[009-4b]
年毎啚分爲十甲輸撥均徭嘉靖十六年本府王知
府攺變舊法定爲毎年出銀毎丁銀一分毎田一畝
銀七厘七毫官爲收貯自行顧役以免十年之輪編
今則輪編自若而丁田歲歲增加計今年本縣丁銀
加至四分矣田銀毎畝加至五分矣通計一縣増加
三四萬兩假使䝉恩得免三四萬兩之粮銀而實増
加三四萬兩之丁田是巡撫大臣累奏不能得之于
上而有司安坐而奪之于下也議者往往以時事爲
解竊見海上用兵于今三年軍興百需若開河築城
造船及甓城敵臺兵杖火器勇夫加邊防海諸所取
[009-5a]
給不於田賦則于大户與夫詞訟贓罰等項並不取
于丁田也則此三四萬兩之銀葢有神輸&KR0017運而莫
知所在者矣伏乞查炤祖宗均徭舊制行下各府州
縣母得仍用嘉靖十六年書冊重復科差變亂成法
以資溪壑無窮之欲庶于臨時救荒之際寓永遠便
民之策矣某等又思折銀之議此亦涓埃之惠若于
今日時宜非盡爲蠲貸百姓决不能安其田里粮銀
終亦無所措辦况海賊尚在猖獗之際敺民爲盜將
來之禍有不可勝言者爲此具呈伏乞早賜施行
  陶節婦呈子
[009-5b]
呈爲旌表節孝以厲風俗事有本縣六保民陶子舸
妻方氏年十八嫁與子舸爲妻纔及朞歲夫卽病死
本婦數欲引决念姑陸氏在堂抑情忍志竭力奉養
姑本寡婦並厲節操晝則共室而居夜則同衾而寢
頃刻不相違離恩愛逾于母子自夫死經今九年鄉
里莫不髙其獨行于本月七月内姑患痢疾六十餘
日肢體潰爛床笫腥穢婦抱持寢處澣濯垢衣人皆
爲之掩鼻婦獨自以爲不覺其姑不食婦亦不肯食
姑時爲之强食未死五日前日日悲哭水漿不復入
口于九月九日姑亡出衣衾殮具皆素備已殮卽屑
[009-6a]
金和水服之不死復徘徊井上欲自投井口隘不能
下因入慿柩而哭比夜分呼婢冬女隨行至舍西池
邊戒婢勿令家人知覺婢年十二歲果畏笞不敢言
遂躍入池水水淸淺浮沉者久之乃死婢尚不敢言
而哭甚悲家人覺其異跡問之得其尸兩手猶握茭
根甚牢固及殮已二日顏色如生一時遠近來觀者
無不殞涕先年夫弟營子舸葬婦欲爲同穴夫弟逡
巡未應婦卽捐已貲使人爲同穴不踰時而成至殮
姑時獨無棺中褥婦取綾被中裁爲二縫以爲兩褥
其死葢先定非倉卒自引决者某等思得婦人之從
[009-6b]
夫要以致死爲極至雖或出于一時之感慨無不有
係於萬世之綱常故國家皆以爲有關於化理之原
而於法令固在旌表之例今寡婦方氏年甫及笄室
無抱子事夫之日僅至朞年養姑之勤垂及九載節
操凛若氷雪孝道通於神明迨老母旣終其天年卽
自從夫子于地下死生先後之際罔不得宜纖微委
曲之間畧無可議比于其他死節尤邁等倫誠絶異
之姿卓越之行也爲此具呈乞轉爲聞奏施行
  回湖州府問長興縣土俗
長興縣地介湖山盜賊公行民間鷄犬不寧自廣德
[009-7a]
宜興往來客商常被刼掠告訐之風浙省號爲第一
上司雖屢有明禁及其訴告未有不爲准理者葢以
敢爲欺誑其詞足以聳動之也至于株連追逮或至
數百人經涉司府曠歷年歲民間恇擾不能安生田
制雖有定額其俗以洪武祖名爲户徵收之際互相
推調又有田連阡陌而户止數畝者又有深山大户
終歲不聽拘攝者緣吏治苟且養成此俗已非一日
雖有龔黃卓魯之政亦非期月之所能見效也
  送恤刑㑹審獄囚文冊掲帖
長興縣爲獄囚事該本縣具上囚帳除軍徒外凌遲
[009-7b]
處死三名口斬罪五十一名絞罪二十五名凡凌遲
斬絞共七十有九名古者天下治平斷獄居前代十
二唐開元之盛通天下死罪僅二十四人今以區區
二百里之縣死罪之多至于如此職毎當臨省見獄
犴充盈拳梏蓬垢投地鳴號未嘗不爲之惻然痛心
也使此軰果當其罪猶若在所哀矜而多有無辜枉
濫者寧可不爲之申理不自揣量每與院道爭之去
歲察院㑹審頗䝉採納所全活者數人顧惟迂愚不
知觀候顏色逢迎意㫖遵守成案所得罪者有矣終
不敢自昧其心也大抵此縣湖山阻深掠鹵之習浸
[009-8a]
以成俗土風剛猛睚眦之恨輒至殺人又有所謂白
捕者專誣指平人爲盜者也有所謂訟師者專敎唆
詞訟者也以故所獲之盜未必盡眞而或被株連之
害所償之罪未必盡當而或罹羅織之寃葢一時有
司之審聽或有未明而日久民間之公論未嘗不在
也今幸明臺臨郡莫不翹首以望再生伏乞特垂明
恕以淸此縣之獄如盧扁之治病無所不加意至於
疾痛哀號宛轉床褥尤宜所急救者書曰宥過無大
𠛬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
經夫過之大者可以宥罪之疑者在所輕堯舜之聖
[009-8b]
寧自處于不經誠恐悞而至於殺不辜也易曰雷雨
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當解之時聖人于其有過有
罪而赦之宥之非謂特赦宥其無過無罪者也今
先皇帝恤刑之敕葢好生之德矣 聖天子大赦之
語葢雷雨作之時矣伏望明臺以典謨易傳之文奉
宣聖人之德意施曠蕩之澤於窮絶之鄉使覆盆之
下咸仰日月之明解網之恩遠被湖山之外則和氣
之充豐年之應百姓自以不寃而有司亦與其休矣
古人有言今之獄吏上下相驅以刻爲明深者獲功
名平者多後患鬻棺者欲其歲之疫利在人死也今
[009-9a]
治獄之吏猶此矣又云祖宗之仁德猶元氣之在人
不使有識縉紳之士議之而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
以傷元氣非國之福也今所上囚帳上寫前供故多
深文刀筆之爲所有下吏所知畧條具于後用助欽
恤之萬一伏惟裁省
  長興縣編審告示
長興縣示當職謬寄百里之命止知奉朝廷法令以
撫養小民不敢阿意上官以求保薦是非毁譽置之
度外不恤也爲照粮長自洪武以來具有成法伏讀
諸司職掌該辦稅粮粮長督併里長里長督併甲首
[009-9b]
甲首催人户又伏讀大誥粮長之役本便于有司便
于細民所以便於有司依期辦足勤勞在乎粮長有
司不過議差部粮官一員赴某處交納甚是不勞心
力又云往爲有司徵收稅粮不便所以復設粮長敎
田多的大戶管着粮少的小户想這等大戶肯顧自
家田產必推仁心利濟小民特令赴京面聽朕言𨵿
給勘合祖宗立法爲民之意如此之精詳也然在國
初亦多有不設糧長之處惟江南田賦最重所以特
設粮長至今二百年矣名臣碩輔來至拊循者豈不
能深思遠慮爲民興利除害補偏救弊而卒莫能易
[009-10a]
也今浙中所謂里逓者當職未能徧識朝廷典故實
不知所以奉行往以愚直致忤分守道葢當職實見
本縣里甲彫敝一里之中十甲少有全者其有僅備
名數亦非丁多有田之家而丁多有田之家常歲已
充粮長無遺脫者矣不當復求粮長于里甲之中夫
丁多有田之家其在一甲往往占十甲之田其在一
户往往占十户之丁又有不止于此也所謂豪民侵
陵分田刼假莫甚于今時乃又議將所謂豪民者優
假之而使单丁隻户貧無立錐者執縶箠楚而代之
役是誠非迂愚之所曉也當職所以謂欲先丈量田
[009-10b]
土重定里甲使十甲俱全如祖宗之制然亦當遵奉
諸司職掌粮長督併里長里長督併甲首甲首催督
人户不應頓去粮長之名也若此則所謂朝京勘合
可廢矣如朝京勘合不可廢得不近于欺罔乎前歲
已迫十月致忤分守道至遣他官來代其事當職恐
重害小民因連晝夜編定雖承里逓之文實用第三
年之粮長所以用第三年之粮長者以前官將一縣
大户堪當粮長者編定三年輪當此勞逸更休之法
也今審里逓卽前二年者已經役過而後一年者獨
得以規避彼亦有不能心服者矣今縣中姦頑不逞
[009-11a]
之徒造爲謗言誑惑大吏詿誤府縣拘縶窮民以代
之役往往有逃移他境者矣其有不能去者或田止
十畝或二十畝一家父子祖孫相傳之業盡粥之矣
又有少妻㓜女離賣償官者矣其又有自縊于街市
者矣及豪民與姦吏爲市許之免以取其賄而陰爲
認保侵收而欠逋之數仍注其人名下使之終身逃
逋不得歸者矣又有欺其孤弱管收粮銀公爲逋賴
方見追比不能賠償者矣當職北還過江&KR0403途來愬
未嘗不爲之痛惻也到任以來稽查後來所更旣有
逃戸不曾應役者被拘勉强發兌而解戸亦力不能
[009-11b]
支况署官雖已更變亦自悔其非原不曾定有冊榜
見今上司催督起解各項錢粮甚急緣後定里逓出
豪民姦吏之手漫無可慿相應仍照初編榜冊其後
定里逓逃者徑除其名使後無掛累若漕糧已經發
兌者則免其收解其白粮等項已解者追原編大戸
照數出銀以還貧戸仍告地方招還逃亡之氓使復
其業當職爲民父母豈不欲優恤大户而專偏重小
民特以俱爲王民爾等大户享有田宅僮僕富厚之
奉小民終歲勤苦糟糠裋褐猶常不給且彼耕田啇
賈大户又取其租息若刻剝小民大户亦何所賴况
[009-12a]
大户歲當粮長不過捐毫毛之利以助縣官若小民
一應役如今之里逓者生計盡矣如之何不爲之憐
恤也當職爲此惓惓告諭爾等大戶各思爲子孫之
計毋得仍前僥倖剝害小民幽有&KR0017神明有國法宜
各深思所有解户仍前開具于後
  九縣告示
照得本職備員管馬自未到任已稔知北方民間養
馬之苦今秋解俵方遭水患所在浸沒收成已無可
望而官限迫促市買十分艱難比聞百姓因買馬哭
聲遍于村落之間爲民父母不能賑貸之而尚忍分
[009-12b]
外毫髪有傷于民乎見今解到馬匹一從堂上騐過
領批解寺本職但閲簿騐數而巳其到者卽便發落
不留時刻百姓人人曉知猶恐人情難測而利孔百
端或有衙門人役乘其解俵之時造意需索或有各
縣馬頭敢于幇貼之外指官科歛兼之愚民習慣以
爲官府使用亦自甘心而無籍之徒反因此以攘利
不能不過爲之防也爲此仰縣將發去告示張掛通
衢如有前項諞詐卽時赴府首告或就該縣覺察從
重申究母得有所寛縱該縣亦宜體本職痛念小民
之情有此示衆知悉
[009-13a]
  乞休申文
職近者被命改除卽日當歸田里不復有仕進之念
矣然有不能無言者葢古之君子去其國而其言存
可以爲遺訓而後謂之能不忘其所事去其國而其
政存可以爲遺愛而後謂之能不忘其所使今職於
此蔑如也無所存矣猶有愚衷爲執事白之職少以
虚名在海内晩叨一命實不敢苟且以&KR0018國家委任
聖賢訓戒天下士大夫之屬望堅志一意惟拊循小
民而山僻夷&KR0017之區與龍蛇虎豹雜處且怡怡然日
嫗而孩之而遇事發憤欲有所建立不能骫骳不顧
[009-13b]
利害多有觸忤今兹之調實由讒邪之中傷中朝士
大夫葢猶不忍遂棄之而置之于此也夫惡木垂䕃
志士不息盜泉飛溢廉夫不飲士之所愛者名也志
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志士仁人所
以寧舍生而不顧者懼毁其仁之名也故名者與天
壤俱敝者也詩人之篇荀卿之書屈原賈生之作其
逃讒自沉而不顧乃猶惜此區區之名故曰不能以
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職書生文學非能爲吏者
顧嘗誦所聞于孔子者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足矣
今世爲令大率以尊嚴髙貴自處而與小民邈絶職
[009-14a]
一切弛解召婦人㓜童與之吳語務得其情凡有訟
獄吏抱牘以至方閲其詞就問卽决雖&KR0017神不預知
吏無由得知而容其姦也凡小民至前雖甚倥&KR1555
先呼發遣恐鄉里往來伺候之難亦不數數具獄但
誨諭令輸服皆叩頭以去民間里長最爲繁苦以爲
十年之災職三歲在縣不曾役一里長小民宴然不
知有官府往時均徭悉吏胥與其間職閉閤閲冊隨
田輕重品搭老吏束手鄉老亦歎曰今年倒一㘰矣
鄉民謂田連頃者謂之㘰猶蘇州之謂圩鄉老歲以
均徭爲姦利今無所獲故云倒一㘰若田之爲水所
[009-14b]
敗而荒也縣俗刁悍樂以人命相誣訐富家一被訏
卽官微示意指嘗輒輸數百金職見以人命訐者應
時與結富人無一錢之費但檢騐屍傷皆親至其地
或間呼村落間愚民小僮問之得其眞情雖自暴露
赤日中暫憩古寺啜杯水而行未嘗有所擾也縣有
大賊二三十年不能擒治職擇卒中驍健者召至堂
後與飲食餌以重賞以故往往能効力旋致擒獲如
張家浜鍾家浜下渚磨盤山賊昔年皆與縣交關縣
中人多爲囊槖以故尤恣往時太湖至湖州商賈多
被剽掠今舟可以晝夜行郷間夜不鳴犬矣磨盤下
[009-15a]
渚皆親至其巢穴而鍾家賊乃至格鬬時日暮風寒
山深水濶職所從不過數人竟擒獲之鍾家浜一村
鍾姓四五十家皆非良民是時西北風若從上風縱
火可盡殲以爲功職寧力攻取其騎危墮下者不過
數人餘向南奔者悉不復追諸如前賊黨大率錄其
魁而已職終不敢自言上官亦但見具獄云强盜某
某而已然以其邑多盜之故又有誣盜縣有空王寺
在深山中捕卒嘗于此拷掠使誣人爲盜其誣强盜
至七人皆平反之以坐捕之罪太湖邊十三家烏程
縣坐爲盜又爲宜興縣誣六十餘人爲盜被連逮皆
[009-15b]
逃湖山中一村盡空麥熟黄落山&KR0017晝號職親自旁
緣湖上遍入山中明其所以不然移文兩縣稍稍招
集之地方以寧夫爲令如嬰兒乳哺飢寒燥濕唯乳
母知之又如良醫按病調劑分毫不爽乃可已病職
獨自知其心之苦也夫沾沾者自喜察察者爲明簿
書文移治辦亦嘗有念此乎獄中死囚桁楊相接也
職審知枉濫者辨出之三十餘人遵律令給衣粮天
寒大雪妻自縫絮衣給之囚有母死求保繫葬母還
卽聽之如期而歸囚皆感泣聞職病皆向天祝禱顧
雖未忍施鞭朴於民而縣中大惡必立取之獄成其
[009-16a]
瘐死者亦十餘人特其俗依阻山湖&KR0018力好鬬有數
大族終年不見官府職頗錄其長居鄉亭勸誘亦有
來者然直可以容養化勸之懼激之而亂也宋濟邸
之變起于太湖漁人而國初耿侯以此縣人捍抵張
氏力戰者十年近歲有反賊江天祥古人所以謂力
求猛將不如得一縣令謂能折其芽萌消之于未形
也今之治民務擾之以爲能夫豈識老氏烹鮮之喻
乎且以近日淸軍言之止宜因該衛勾丁據以淸查
今則盡舉洪武以來軍册一槩勾審但一軍或户有
百家又及鄰保里甲一軍之勾乃至擾百餘家也如
[009-16b]
是故縣不敢承行以近日開讀言之粮長侵欺固當
問然侵欺亦無由覈其實惟彼有自首者乃可以坐
今一粮長下開小户逋欠百數卽欲人人到官則小
户逋斗米當嘉靖未赦之前並各安居及隆慶大賚
之後反被拘逮奚止斗米之費則不如不赦之爲愈
也如是縣又不敢奉行僧道雖古謂爲民之蠧然今
耕田服役與民等也自有㑹司綂攝又毎淸查則不
免使人各寺院騷擾彼浄居空刹僅守故額旣國家
不廢之則亦宜使之安生耳如是故縣不肯奉行以
此之類並多乖忤或謂令驕又謂令廢惰也挈瓶之
[009-17a]
智守不假器今爲朝廷牧此一二彫瘵之民安能惟
事逢迎阿㫖以取𡡾悅不能安而又擾之也夫粮長
乃洪武以來定制在大誥諸司職掌聖諭如此之諄
切也天下亦有不設糧長之處惟獨江南財賦最重
故以粮長督里長里長督甲首甲首督人户百年以
來未有變更今者新行里逓意或便于浙東若嘉湖
與蘇州土俗財賦相同職生長蘇州亦知粮長之重
難而不可廢也夫以里逓收粮似散錢不能成緍又
以小户督大户乃如以羊將狼也卽如長興之里甲
彫敝其逃絶僅存者十二三皆貧難下户有無田爲
[009-17b]
傭者有田止五畝者其多至二十畝者卽爲上等之
里長而大户乃不爲里長而爲人户其花分田至千
畝今姑以里逓法行之則爲里逓者亦不當舍大户
而他求矣職頗調停其間用大戶之子戶爲里逓然
其實今日之里逓卽舊日之粮長也小民頗以不擾
而大戶復萌規避之心乘職入覲移禍於小民流言
飛文詿誤府縣追求小户之里逓以致逃亡鬻產棄
妻子者不可勝計有自經者而上不聞也比職還自
京口至苕霅之間&KR0403塗哭訴者相望也職悉召復其
舊而所傷已多矣今世欲汙衊士大夫者度其他不
[009-18a]
能爲害惟以賄則無全者矣歸安李知縣其人淸彊
忤俗大率吳興之人不獨姦民好訐也卽李知縣士
人遂鑿空欲㸃汙之其賂至數千賴察院力爲辨白
之孔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夫以喻義之心
易爲喻利豈聖賢之不如盜跖乎顧不爲耳職平日
居家未嘗問生產吳中士大夫所共知今縣之可以
爲利穴者不過人命强盜粮長徭役如前所云毫毛
可燭職于此不爲利他亦無可爲利者矣職家世宋
元以來號稱鉅族室中所奉相承亦不菲薄而職自
用極儉陋衙内日取百錢令卒出市日不過斤肉蔬
[009-18b]
菜去家三四百里二子守廬舍讀書間歲來省絶不
與外交接居二三日便去去自買小舟肉不過二三
斤米不過一斗衙前人共知之也日常紙贖多聽告
免而上京申詳水手銀及柴馬銀至今尚被侵匿未
追人言宦非酷無以濟其貪吏民幸鞭笞不加苟免
亦其情也或有言縱吏非也特寛之耳曹平陽丙丞
相之不按吏豈得槩非之耶裁以一端斤斤然則朱
勃之過馬新息遠矣職於士大夫待之曲有禮意以
一二事相忤遂恨之深未能一日忘也然李歸安抑
之太過未免有意職平日與物無忤不幸事偶値耳
[009-19a]
而怨毒之深如此殆有不可解者卽欲誣汚如李歸
安而如前所陳一一可按覆且如里逓苟少有爲利
何不與大户市恩而力䕶持小户不顧其怨懟而專
取小戸偏䕶之耶署印與丞之以贓敗也由其發狂
自宣露囚服跪首於太守之前昨有歲貢自京還者
言京師皆已知之今被訪逮卽其發狂乃職尚在北
河時也今府中藉藉歸咎於職若然則察院不當訪
人耶又因緣其所訪之自而欲扳以爲讐耶今二怨
與里逓大戶及近所治惡吏結搆爲一被訪官不自
服罪而欲甘心於職里逓大戶不肯服從惡吏被申
[009-19b]
不歸獄而反肆行于外羣不逞藉藉欲謀咋嚙則一
身無餘矣職所以反復具陳者非苟欲求知葢謂今
之世無志于古者矣有志于古者如職亦孔氏不得
已而思狂狷之所許也一欲行古道卽被中傷而狺
狺猶不止夫豈任事者欲重戒今之人不當行古之
道與營平矦言老臣不嫌自伐爲明主言之職亦欲
使知今世亦有願爲古之循吏者而莫能容也若以
爲懼其見害而急於自明職亦無有於此葢今日淸
明之世雖江湖一命之吏而有賢監司在上必不使
豺狼縱其噬囓也夫天下之情好善而惡惡朝廷之
[009-20a]
法賞善而罰惡如使惡者坐法而無故欲扳引善者
世亦無如此之事今又以令治一小吏小吏反行其
告訴左右趨走之人無不見被追逮縣人爲之奪氣
而小吏者方日㑹聚少年鮮衣絇履出入府倅之衙
公與羣不逞日治謗書噬囓長吏國家法紀蕩然矣
伏惟執事察之
  又乞休文
職爲吏無狀巳疏乞解官然以二年來夙夜不敢自
懈惟在奉宣德意撫䘏小民而豪右不便者爲流言
飛文中傷之今已置之不當復有顧慮連日彼縣人
[009-20b]
多來訴告彼中事體枝動本揺亦不容不爲動念然
不敢爲煩聒獨以有關國家大體地方風俗者不敢
不言署印官與縣丞被察院䝉訪逮職前入覲在途
彼事已敗特以察院訪單委悉疑以謂縣中有言恨
之切骨浙中新行里逓職拘集小民俱係貧難下戶
又謂以里逓收粮如散錢不能成緍使小民督大戶
如以羊將狼實有難行因取大戶花分詭名者充里
逓應役而變更職所定以造小民之怨者實署官爲
之其事敗亦以此大戶李旧等之被拘役者因投入
署官衙内與之爲一又小吏沈良能不軌亂法數拒
[009-21a]
捕依廣德大猾職因具申各上司良能故署官所用
爲腹心者因自詣府絇履袨服出入府門復與之爲
一以此結約諸惡少告詐縣中人同時響應皆承署
官之風㫖考掠無不承者微文巧詆中傷之計實行
于其間矣所以爲國家大體地方風俗者官自被訪
而妄行扳害則君子小人邪正淸濁之源不可辨也
豪民被役黠吏見逮連黨交橫誣辭抵攔而皆得勝
氣則官民上下之分不可正也姦民告訐之風不可
止也又有朱學方正之徒各以巨姦累犯縣巳具獄
上之院道因而瘐死其家至告無于人以人命連累
[009-21b]
窮年並行撿騐追尋抵死者職以謂若此之類縱行
其詞止閱文卷卽死有餘辜奈何令株連累害使文
移追逮之煩而縣有問卽告則令權之輕不可復振
也蕭望之一世大儒爲韓延壽考案東郡官錢吏不
能勝皆自誣服向微當時明白之則望之之禍不在
恭顯之世矣狂生冐昧伏乞矜宥
  太僕寺掲帖
䝉駁春季馬疋當行該縣扺換補訖今該秋季解俵
如數差官領解外爲炤本年大水異常民間十分災
傷所買馬疋已不勝艱苦據邢臺等縣知縣耿鳴世
[009-22a]
等俱各用心㸃揀已多中用本府馮知府復當堂看
騐又經補換及今據沙河縣知縣王進朝禀稱該縣
解馬尺寸多不及式而毛骨堅竦氣力精强比之龎
然虚大者殆爲過之仍恐此等之類或因降式不合
或于衆羣中比校差劣致有一二駁囘必破數家之
產懇乞俯念地方前項馬疋果非下乘足以分俵武
衛騎操之士並免回駁庶以寛䘏畿内凋瘵之民由
此具禀
  王哲審單
查得姚古鮑希專與王哲扛幇硬証除巳結証外見
[009-22b]
在縣未結文卷内二十餘宗狀狀有名今姚古攺名
姚仁鮑希攺名鮑義言兩人誓同一心常爲哲之誣
佐攺名仁義明不相&KR0018也再炤王哲父子刁惡素聞
人所側目雖有嘉粟弩張則澤雉不止雖有芳餌鈎
見則淵魚遠逝吏胥之貪固難保也然取之王哲之
手則有所不敢寵賂之章固當按也然出於王哲之
口則有所難慿今于審問間具得王哲刁詐及姚仁
鮑義結黨揑辭實跡衆正明白取擬罪犯
  陳大德審單
審得大德委將張氏摟住要得姦淫當騐大德舌尖
[009-23a]
果係咬落不能自諱爲炤律有强姦之條官司少有
遵用者以所當罪重而事難徵實也旣不用本條輒
以和姦處之則强暴者得志矣貞節之婦受汚衊矣
律設此條爲無用矣昔召公聽訟衰亂之俗微而貞
信之教興故有行露之詩葢謂强暴之男不能侵凌
貞女也今據大德多行無禮比其事發又抗違憲詞
兾至年久不得明白然張氏深山獨處之中此心可
表大德經年難証之獄其舌尚存相應依律問擬
  賀潮審单
審得邵忠先因賀潮之去而鬻其原田今見賀潮之
[009-23b]
歸而返其舊物流冗荒閑正鳩鵲互居之日逃亡復
業實鴻雁安集之時告詞雖渉于半誣據律當從于
末減前遺田地聽潮自管取供
震川先生别集卷之九 龍門後學董正位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