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25 記纂淵海-宋-潘自牧 (WYG)


[023-1a]
欽定四庫全書
 記纂淵海卷二十三   宋 潘自牧 撰
  郡縣部
   河東路
    太原府倚郭一/外縣九 陽曲/太谷 榆次/ 夀陽/ 盂/
     交城/ 文水/ 祁/ 清源/ 平晉/
郡號晉陽 太原 冀寜
郡沿革天文參井分野禹貢冀州之域舜初以冀州地
[023-1b]
廣分置并州後復省入冀周置并州成王封弟叔虞於
此為唐國春秋時為晉國戰國時屬趙秦置太原郡治
晉陽漢兼置并州東漢末省并入冀三國魏復置并州
改太原郡為國晉為劉淵所據後沒於石勒後魏仍為
太原郡後周置并州總管府隋初郡廢大業初罷州為
太原郡唐為并州後置大都督府開元中改并州為太
原府屬河東道天寳初加號北京五代時唐為西京又
改北京本朝為太原府太原郡河東節度沿革/表
[023-2a]
縣沿革陽曲本秦太原郡狼孟縣漢置陽曲縣本朝因
之太谷本晉大夫陽處父邑隋改為太谷縣以縣西有
大谷故名本朝仍舊榆次春秋時晉魏榆邑漢置榆次
縣夀陽春秋時晉馬首邑晉始置夀陽縣盂本春秋時
仇猶國晉為大夫盂丙邑名曰㿻交城本漢晉陽縣西
境隋始置交城縣因縣界有古交石城故名文水春秋
時為晉平陵邑魏置受陽縣隋改曰文水取縣西文谷
水為名祁春秋時晉大夫祁氏邑漢為祁縣清源春秋
[023-2b]
時晉地名清源又名梗陽隋置清源縣以水為名平晉
周唐叔虞始封之地秦置晉陽縣本朝以縣為平晉軍
尋罷軍為縣同/上
形勝亭子山在府北三十里下有桃花三洞乃白翺讀
書處 石尖山在府城西六十里有孤石立於汾水側
髙十餘丈 罕山在府城東北五十里榆次縣北比諸
山獨為壯麗 繫舟山在府城北九十里禹治水繫舟
其上故名 石室山在平晉縣西南七十里上有石室
[023-3a]
壁間篆字人莫能測 鳯凰山在太谷縣南十里相傳
拓䟦珪時鳯見此 仇猶山在盂縣北七里上有仇猶
君廟 藏山在盂縣北五十里相傳程嬰公孫杵臼藏
趙孤處上有二人廟 隠泉山在文水縣西南二十五
里卜子夏退老西河之上即此旁有子夏室 汾河在
府西二里 晉水在平晉縣西南二十里即智伯遏水
以灌趙城者 夀水河在夀陽縣西二里 孔河出交
城縣北一百二十里 晉陽宫在故唐城内春秋時董
[023-3b]
安于理晉陽公宫即此至今宫殿甚多 籌邉樓在府
治内馮京守太原時所建 天門關在府城北四十里
隋煬帝所開 石嶺闗在府城東北一百二十里 馬
陵闗在馬嶺 伏馬闗在盂縣東北七十里 榆棗闗
在盂縣東一百一十里 赤橋在平晉縣西南 臺駘
廟在平晉縣境祀金天氏之子 漢文帝廟在陽曲東
北 諸葛孔明廟在太谷縣 陶唐城在清源縣俗謂
之姚城 唐城即平晉城治本唐叔虞子燮父徙都之
[023-4a]
輿地/紀勝
人物周狐突晉大夫懷公初立突之子從重耳公令突
召之不從而死 狐偃突之子相文公伯天下其功甚
多 公孫杵臼程嬰二人皆趙朔客保全趙氏孤兒後
世賢之 漢常惠平晉人武帝時隨蘇武使匈奴留十
餘年始歸朝廷嘉其忠勤拜光祿大夫 郇越平晉人
明經飭行舉孝廉茂才以病去官散其家財千餘萬以
贍九族顯名當世 温序平晉人為侍御史遷護羌校
[023-4b]
尉為隗囂將所執迫令從已序誓不貪生伏劒而死
王允郡人家世仕宦郭林宗見而竒之以為王佐才累
官豫州刺史 王烈郡人少師陳寔以孝友稱鄉里有
争訟質於烈咸服 三國郭淮陽曲人舉孝廉事魏屢
立戰功累遷征西將軍都督雍梁諸軍事 孫資平晉
人曹操聘之不應荀彧常稱曰北州賢智惟孫彦龍耳
 王昶晉陽人事魏累官兖州刺史賜爵闗内侯常為
書程教子弟方嚴 温恢祁人舉孝廉事魏為侍中子
[023-5a]
六人並知名世號六龍 晉温羨恢之孫少聰敏拜豫
州刺史以功封大陵縣公 郭奕陽曲人少負重名山
濤稱其髙簡有雅量官至尚書 王渾昶長子遷徐州
刺史破吳有功官至司徒 郭澄之陽曲人少有才思
相劉裕封南豐侯 王承濟之子弱冠知名為東海太
守政尚清浄為中興名臣第一 王述澄之子幼孤事
母以孝聞時為臨海太守累官尚書令 王坦之述之
子少與郄超俱負重名封安北將軍弟褘之尚德陽公
[023-5b]
主歴中書侍郎 温嶠羨從子愽學能文拜大將軍為
劉琨所禮討除叛亂皆嶠之謀累遷開府儀同三司
南北朝王𤣥謨祁人事宋為彭城太守遷豫州刺史加
都督 唐温大雅祁人髙祖時定儀典拜黄門侍郎禮
部尚書封黎國公弟彦愽累官中書令彦將以功封清
河郡公 武攸緒文水人武后之兄武后專制攸緒棄
官歸隠終身不仕 狄仁傑平晉人舉明經常登太山
見白雲曰吾親舎其下悵望久之後勸武后歸政太子
[023-6a]
人稱其取日虞淵斗南一人累官平章事封梁國公
王維平晉人舉進士第一善詩常因禄山反傷感有百
僚何日再朝天之句官至尚書右丞 武元衡為御史
中丞德宗稱其為真宰相噐後拜相其弟儒衡亦髙雅
官至戸部左侍郎 温造姿表魁傑初為殿中侍御史
劾李祐違制進馬祐曰吾膽落於温御史 皇朝楊業
平晉人屢立戰功時號為楊無敵屢敗契丹卒贈太尉
 呼延贊平晉人以積功累官至康州團練使同/上
[023-6b]
集塞外悲風切交河氷已結潮海百重波隂山千里雪
逈戍危烽火層巒引髙節唐太/宗金闕九層鄙蓬莱之已
陋玉樓千仭恥崑閬之非竒落月低於桂筵流星起於
珠樹唐太/宗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夣遶邉城月心飛
故國樓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李太/白隂壑生虛&KR0284
林散清影天闕象緯逼雲卧衣裳冷杜/甫還㩦堂邸向并
州將相兼權是武侯時難獨當天下事功成却進手中
籌再三陳乞爐烟裏前後分張玉桉頭王/建解放角鷹逐
[023-7a]
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山頭野火寒多燒露裏孤峰濕
作烟崔/顥邑傳榆石在路遶晉山微别意方蕭瑟新秋一
葉飛韋應/物
本朝太平興國四年平劉繼元降為𦂳州軍事毁其城
移治於榆次又廢太原縣以平定樂平二縣屬平定軍
交城屬大通監七年移治唐明監舊領河東路經畧安
撫使元豐為次府大觀元年陞大都督府開寳元年自
大通監来𨽻交城熙寜三年廢晉平入陽曲政和五年
[023-7b]
沿革/表并州自古多豪傑戰争五代㡬百年天開地闔
真主出猶須再駕方凱旋 并人昔遊晉水上清澈照
耀涵朱顔晉水今入并州裏稻花漠漠澆平田並歐/陽修
劈面疑裂凍粘髭有聲太陽過午暗暮雪照人明 沙
平寛似海鵰逺立如人絶域居中土多年息塞塵並王/正羙
    隆徳府倚郭一/外縣七 上黨/屯留 襄垣/ 潞城/ 壺/
     闗/ 長子/ 涉/ 黎城/
郡號上黨
[023-8a]
郡沿革天文參井分野禹貢冀州之域商時為黎國書
曰西伯戡黎即此後為赤狄潞子嬰兒復立黎國戰國
初為韓之别都後屬趙秦置上黨郡治長子晉徙治潞
縣後周始置潞州領上黨襄垣二郡隋初郡廢大業初
改州為上黨郡併置上黨縣唐復為潞州天寳初改上
黨郡乾元初復為潞州後置昭義軍節度屬河東道五
代時梁改匡義軍唐改安義軍晉復昭義軍本朝改昭
德軍後陞為隆德府沿革/表
[023-8b]
縣沿革上黨商時為黎國地秦置上黨郡本朝為上黨
縣屯留春秋晉余吾邑又名屯留漢置縣襄垣秦始置
縣屬上黨以趙襄子所築故名潞城本春秋時潞子嬰
兒國晉滅之漢置潞縣後魏改刈陵縣隋初廢後置潞
城縣壺闗本黎國地春秋時屬晉漢始置壺闗縣長子
本周史辛甲所封之地左傳晉人執衛行人石買于長
子即此漢置長子縣涉古沙侯國地漢置漠縣後因漳
水人民徒涉遂名涉縣黎城古黎侯國隋始置黎城縣
[023-9a]
形勝壺闗山在郡城東南十三里山形似壺漢於此置
闗 栢谷山在郡城東北十三里與太行山相連山多
栢樹 五龍山在上黨東南二十五里時有五色雲見
於此上有五龍祠 雄山在上黨城東六十里比諸山
特為雄壯故名 紫雲山在長子縣東四十里唐明皇
濳於潞重九日與群臣登山見有紫雲氣故名 疑山
在屯留縣西十里魏孝文帝幸潞見此山有伏龍疑而
不進其後唐𤣥宗自潞入盖其應也 鹿臺山在襄垣
[023-9b]
縣南二十里 羊腸坂在壺闗東南一百六十里盤曲
如羊腸 絳水出盤秀山下 神農井在羊頭山後即
神農得嘉穀處 長平闗在長子南四十里即秦白起
坑趙卒四十萬處 吾峪闗在黎城北二十里 丹朱
城在長子縣治堯子丹朱所築 微子城在潞城東十
五里殷微子所封之處 黎侯城在黎城東南三十里
春秋荀侯滅潞立黎侯即此輿地/紀勝
人物周豫讓上黨人為智伯臣簡子滅智氏讓為報仇
[023-10a]
不忘國士之遇 漢馮奉世上黨人學春秋善兵法韓
曾舉為衛侯使擊莎車威震西域賜爵闗内侯 馮野
王奉世次子為隴西太守以治行髙入為左馮翊遷大
鴻臚 鮑永屯留人性至孝更始中遷尚書僕射行大
將軍以破青犢功封中陽侯 晉續威上黨人愽覽經
籍仕為東安太守有治績 南北朝堯暄長子人羙貌
恭慎仕魏累官大司農三子二孫俱膺顯職 唐苗晉
卿壺闗人舉進士累官中書舎人知吏部後為魏郡太
[023-10b]
守政化大行肅宗時拜左相 皇朝李崇矩上黨人有
志行鄉里推服平澤潞征揚州皆有功累官太傅 張
延通潞城人性頴悟有才幹初為通使舎人歴官兵馬
都監 李處耘上黨人初𨽻太祖帳下臨機决事謀無
不中後以功遷樞宻副使 李繼昌崇矩子性謹厚官
至連州刺史 李繼隆處耘子善騎射征伐四方皆有
功累遷鎮安軍節度使同/上
集倚天長劍截雲孤報國縱横見丈夫五載登壇真宰
[023-11a]
相九重分閫正司徒曽聞轉戰平堅冦共說題詩笑腐
儒料敵知㡬在方寸不勞心力講隂符 鼓角因風飄
𦍤氣旌旗映水發秋光河源收地心猶壯笑向天西萬
里霜並楊/景山天晴紅幟當山滿日暮清笳入塞長年少功
髙人最羙漢家壇樹月蒼蒼同/上悠悠捲斾旗飲馬出長
城寒沙連騎迹朔吹斷邉聲胡笳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絶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揚
麾氛霧静紀石功名立唐太/宗盛德雄名逺近知功髙先
[023-11b]
乞守藩維銜恩暫遣分龍節署勅還同在鳳池天子親
臨樓上送朝官齊出道傍辭明年塞北清藩落應起生
祠請立碑張文/昌
本朝太平興國初改昭德舊領河東路兵馬鈐轄兼提
舉澤晉絳州威勝軍屯駐伯本城兵馬巡檢事本潞州
監中靖國元年改為軍崇寜三年陞為府仍還昭德舊
節天聖三年徙黎城於涉之東南白馬驛熙寜五年省
入潞城縣元祐元年復沿革/表地形西控三秦逺河勢南
[023-12a]
吞二華秋晉魏兵争一春夢漢唐壇祀幾荒丘披圗弔
古令人慨不必重登鸛雀樓馮叔/獻秦兵伏甲武安西趙
將非材戰士擕千里陣雲沉曉日萬家屋瓦震秋鼙蕭/真
卿/
    平陽府倚郭一/外縣九 臨汾/洪同 襄陵/ 神山/ 趙/
     城/ 汾西/ 霍邑/ 冀氏/ 岳陽/ 和川/
郡號平陽 河東 晉寜
郡沿革天文觜參分野禹貢冀州之域堯都平陽即此
[023-12b]
以其地在平水之陽故名春秋屬晉戰國屬韓後屬趙
秦漢皆為河東郡地三國魏始置平陽郡晉仍舊後趙
兼置東雍州孝昌中改唐州建義初又改晉州隋改郡
曰平河尋廢郡為州大業初改臨汾郡義寜初復改平
陽郡唐改為晉州天寳初改平陽郡乾元初復為晉州
五代梁置定昌軍節度改建雄軍節度本朝州軍仍舊
政和中陞州為平陽府沿革/表
縣沿革臨汾本漢舊縣屬河東郡晉改曰臨汾縣洪洞
[023-13a]
春秋時楊侯國隋改為洪洞縣以鎮為名襄陵本晉大
夫郤犨食邑以襄公陵在此故名神山本漢河東郡唐
武徳中始析置浮山縣尋改神山縣趙城周穆王封造
父之地春秋時趙簡子居之隋為霍邑地後乃分置趙
城縣汾西本漢彘縣地後魏置汾西郡隋初改為汾西
縣霍邑禹貢岳陽即此地隋置霍邑縣以霍山為名冀
氏漢河東郡地後魏置冀氏縣岳陽亦漢河東郡地禹
貢岳陽即此和川本後魏義寜縣隋改為和川縣後廢
[023-13b]
唐復置本朝因之同/上
形勝平山在郡城西南二十五里即姑射山之支也平
水出焉 卧虎山在府城東三里以形似名 石孔山
在郡城西三十五里九孔相通深不可測 姑射山在
郡城西五十里上有姑射蓮花二洞即莊子所謂有神
人居焉者 三磴山在襄陵縣西南十五里上有龍祠
 崇山在襄陵縣東四十五里山頂有塔並卧龍祠
南堯山在神山縣東八里上有堯祠 浮山在神山西
[023-14a]
六十里相傳洪水時隨水消長故名 霍山在縣東南
三十里為冀州之鎮 秦王嶺在神山縣東北四十里
唐太宗為秦王時至此故名下有秦王廟 太平闗在
襄陵縣南三十五里 豫讓橋在趙城南十里即豫讓
為智伯報仇處 伏羲廟在趙城南十里 堯廟在郡
城南 伯益廟在堯廟西 臯陶墓在洪洞南三十里
人物周師服晉人穆侯時為賢大夫 荀息晉人獻公
時請假道于虞以伐虢後死太子之難 郤芮獻公時
[023-14b]
為大夫食邑于冀 士蒍獻公時為大夫 趙夙畢萬
獻公時大將俱有竒功 卜偃獻公時上大夫荀息伐
虢偃知必勝當時賢之 里克獻公時賢大夫獻納甚
多 介之推文公出亡時相隨有功 欒枝事文公為
大夫將下軍趙衰讓之為卿 鉏麑晉之力士也靈公
令殺趙宣子麑不從觸槐而死 祁奚為晉中軍尉嘗
薦其子以自代當時稱其不避嫌 靈輒家貧有守嘗
報宣子一飯之德當時義之 董狐晉史官直書不諱
[023-15a]
 郤犨靈公時為賢大夫與郤志郤竒並號三郤 魏
顆魏武子之子嘗尊其父治命不殺其妾後蒙顯報
師曠善審音為音律之祖 張儀善遊說顯于六國
藺相如仕趙為舎人奉璧入秦秦王不能屈當時壯之
 漢紀信趙城人項羽圍漢王急信以身代 晉鄧攸
襄陵人永嘉之亂棄子負姪元帝時為吳郡太守甚清
介累遷尚書右僕射 皇朝邢昺神山人精于易太宗
召為國子監丞後至學士 郭純洪洞人中進士官至
[023-15b]
宣德郎長于史學温公稱其有遷固才輿地/紀勝
集姑射聊長望平陽遂宛然舜耕餘草木禹鑿舊山川
杜/甫魏武中流處軒轅問道回長堤春樹發髙掌曙雲開
龍負王舟渡人占仙氣来河津會日月天仗役風雷東
顧重闗盡西馳萬國陪遙聞股肱郡元首咏康哉張九/齡
東咏唐虞迹西觀周漢塵山河非國寳明主愛忠臣張/說
胡来不覺潼闗隘龍起猶聞晉水清杜/甫大始之氣有清
濁結濁為山浚清為岳其山維臣其岳維君惟南之鎮
[023-16a]
曰霍為尊皮日休/山賦豫讓酬恩嵗已深髙名不朽到如今
年年橋上行人過誰有當時國士心闕/
本朝建雄軍節度政和六年陞為府熙寧五年廢慈州
鄉寜縣分𨽻襄陵熙寧五年省趙城為鎮𨽻洪洞元豐
三年復為縣太平興國六年廢沁州以縣来屬和川熙
寜五年省為鎮入冀氏元祐元年復為縣沿革/表人言洞
府是龍宮升降随波與海通共坐船中那得見乾坤浮
水水浮空東坡題/浮山晨鷄三唱未開闗留滯行人更解鞍
[023-16b]
却上月明髙處立曉風吹面作清寒劉景/文鹿走中原兩
虎争滎陽圍觧事堪驚當時㧞劒論功者失口何人說
紀生李濟/夫西山萬古壯陪京一日汾流入廢城浩浩市
聲争曉集畇畇原隰但秋耕晉公老去詩仍在越石亡
来恨未平千尺浮圖暮煙底瓦盆濁酒為誰傾元德/明
    絳州倚郭一/外縣六 正平/曲沃 太平/ 翼城/ 稷山/
      絳/ 垣曲/
郡號絳陽
[023-17a]
郡沿革天文觜分野禹貢冀州之域春秋時屬晉即故
絳與新田之郡後屬魏漢為河東郡臨汾縣地魏屬平
陽郡後魏置正平郡並置東雄州治栢壁後周改為絳
州徙治玉璧隋初郡廢徙州治東雍州城後改絳郡治
正平唐復為絳州本朝仍舊沿革/表
縣沿革正平春秋時晉絳地隋置正平屬絳州曲沃春
秋時晉文侯弟成師封沃即此後魏始置曲沃縣太平
本漢河東郡臨汾縣地後魏始置太平縣以在太平故
[023-17b]
闗城故名翼城春秋時晉絳邑後更曰翼隋改為翼城
縣稷山春秋晉侯治兵于稷即此隋為稷山縣以山為
名絳縣春秋為晉都漢為絳縣因縣有絳山故名垣曲
即周召分陜之處漢為垣縣地本朝改為垣曲縣同/上
形勝九原山在州西北三十里昔趙文子與叔向觀于
九原即此 稷山在縣南五十里后稷播榖于此 太
隂山在絳縣東南十里崖壁峭絶日景不到故名 絳
山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太行山在縣東十里 折腰
[023-18a]
山在垣曲北七十里山有銅冶 絳水在絳縣西智伯
言絳水可灌安邑即此 聖水井在絳縣西三十里有
疾者飲之常愈 鼔堆泉泉上有堆如覆釡履之有聲
如鼓傍有聖母祠 舜井在垣曲縣北五十里有舜祠
 桐鄉城在曲沃縣西南四十里伊尹放太甲于桐即
此 唐城在翼城縣南十五里成王封太叔即此 東
圃在翼城治東北内有阜民㕔錦江邀月疊翠五栁亭
 絳守居園池在州治北内引鼔堆泉為大池中建泗
[023-18b]
漣亭旁植竹木花栁郡守憩息于此 廉城在稷山縣
西南十二里為後周重鎮魏王思政刺并州所築 九
層臺在太平東南二十五里按說苑晉獻公築九層臺
即此 子竒壘秦王姚興遣弟子竒為征虜將軍所築
 稷王城在縣西三十里故址微存 絳侯封邑在絳
縣西二十里漢周勃所封之地 亳城在垣曲西十二
里昔成湯于此誓衆 葛城在垣曲西南五里即葛伯
所居之地 古陽壺城在垣曲南二里 瞽瞍塚在垣
[023-19a]
曲東北六十里 后稷墓在稷山南五十里輿地/紀勝
人物南北朝楊&KR0710正平人少豪俠仕後魏拜伏波將軍
後以功封侯 唐裴守真稷山人舉進士六科連中官
太常愽士後為寜州刺史民懷其政卒贈戸部尚書子
餘中明經累官冀州刺史有惠政次耀卿擢童子科累
官京兆尹拜同平章事 尹知章翼城人少夢人持斧
鑿其心驚寤從此志慮開明貫徹六經為世通儒官太
常愽士擢禮部員外郎 髙秀岩稷山人以擊吐蕃授
[023-19b]
萬福府别將累遷戸部尚書安史之亂與李郭同援社
稷有大功 裴佶稷山人舉進士第授補闕請討李懷
光及阻用盧杞言甚切直後代韋士文為黔中觀察使
夷部帖服累官工部尚書 皇朝裴濟稷山人耀卿之
後屢征大敵俱有功後贈鎮江軍節度 張會元翼城
人舉進士不第乃隠居教授造就人才甚多 張觀絳
縣人中服勤詞學科第一後擢御史同/上
集萬里横戈探虎穴三盃㧞劒舞龍泉李/白城開周京轉
[023-20a]
闗河陜祁連稍觀汾水曲俄指絳臺前杜必/蕳發跡来南
海長鳴向北州匈奴猶未滅畫地取封侯楊/烱塞垣通碣
石虜陣抵祁連相思在萬里明月不長懸盧杲/之陣去金
河冷書歸玉塞寒帶月凌空易迷烟退浦難駱賓/王將軍
大斾掃狂童選詔文臣贊武功暫逐虎牙臨故絳逺含
鷄舌過新豐李義/山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悵别三河
道言追六郡雄陳子/昻
本朝熙寜五年廢慈州以鄉寜縣分𨽻太平稷山沿革/表
[023-20b]
嘗聞紹述絳守居偶来登覽周四隅異哉樊子恠可吁
心欲獨出太古初歐陽/修自此兩河間寂寂無戎備卒閒
喜夜歌將老貪春睡陶商/翁盛時文化無烽火玉壁闗頭
月滿山同/上
    澤州倚郭一/外縣五 晉城/髙平 陽城/ 端氏/ 陵川/
      沁水/
郡號髙平
州沿革天文觜參分野禹貢冀州之域春秋屬晉戰國
[023-21a]
屬韓後屬趙秦為上黨郡髙都縣地漢為上黨河東東
郡地後魏置建興郡治髙都城兼置建州北齊又置長
平髙都二郡後周並為髙平郡隋廢郡改建州為澤州
治丹川縣大業初廢州置長平郡唐初復改置建州又
于髙平縣置盖州尋廢建州徙盖州治晉城縣又置澤
州治端氏縣貞觀初廢盖州而以澤州治晉城天寳初
為髙平郡乾元初復為澤州會昌初置河陽府本朝屬
河南道沿革/表
[023-21b]
縣沿革晉城唐析丹川為州附郭縣後以丹川盖城二
縣省入髙平本戰國趙長平地漢置泫氏縣後魏屬長
平郡北齊改髙平縣陽城本漢河東郡濩澤縣唐天寳
初改為陽城縣端氏史記趙韓魏三家分晉封晉君之
子于端氏漢為端氏縣屬河東郡本朝屬澤州陵川本
漢泫氏縣地隋屬澤州因縣境陵阜環列故名沁水漢
舊縣屬河内郡隋置沁水縣屬澤州同/上
形勝司馬山在州城北十里上有晉司馬懿祠 太行
[023-22a]
山在州東南三十里 天池嶺在州城東三十七里上
有二石門可容千人晉常設寨備兵 嶽神山在州西
四十里上有天仙洞 石人山在州城東南十里太行
山巔其石類人形故名上有龍潭 金峰山在髙平縣
三里上有凌煙寺 頭顱山在髙平西五里秦白起坑
趙降卒四十萬後人收葬于此居民祀之 羊頭山在
髙平東北三十里神農嘗五榖于此今有黍二畔其南
隂地黍白其北陽地黍紅因之以定黃鐘 金門山在
[023-22b]
髙平北五里當趙營壘之門其地赤色日照如金 韓
王山在髙平縣乃縣之主山也其山獨髙上有平地數
畝昔秦圍韓王于此故名 走馬嶺在髙平縣西北十
里出鐵礦 米山在髙平北十里趙將廉頗軍長平積
米于此故名 懸壺山在髙平西南二十五里上有懸
壺真人祠 馬武山在靈川縣東五十里漢馬武常屯
兵于此 史山在陽城縣東北三十里産鐵 析城山
在陽城境七十五里下有神池其深莫測即成湯禱雨
[023-23a]
處 空倉山在沁水東一百四十里秦白起詭運置倉
以紿趙括 嘉潤池在州北十里上建廟人有禱者以
香紙投池誠則沉不誠則浮 雷澤在陽城西北十里
墨子謂舜漁于雷澤即此 神農井在羊頭山下 義
井在陵川西二十里其地少井里人以次而汲無敢紊
者 温泉在州南 銅鞮城在州南四十里本晉大夫
羊舌赤邑 擲筆臺在州南三十五里相傳慧逺禪師
隠此著𣵀槃經成擲其筆曰若䟽義契理筆當駐空已
[023-23b]
而果然 宣聖迴車轍在州南四十五里孔子將入晉
聞趙簡子殺賢大夫竇鳴犢舜華至此迴車有遺跡存
 桑林在陽城西南五十里成湯禱雨於此其地至今
多桑輿地/紀勝
人物漢原臣髙平人常為谷口令方古循吏 陳龜泫
氏人舉孝廉累遷京兆尹 南北朝徐招髙平人少好
法律仕元魏以功進爵為侯 檀翥髙平人好讀書工
文雅善鼓琴為世所重官中書舎人封髙唐子 蔡襲
[023-24a]
髙平人仕魏為齊安都守後從孝武西征賜爵平舒縣
伯子祐少有大志事母以孝聞仕魏為都督後以功封
萇鄉縣伯 田𢎞髙平人慷慨有謀畧事周累遷驃騎
大將軍 五代段思恭州人仕周為左司員外郎 趙
振陵川人性淳厚父歿哀感三年人稱其孝貲産盡讓
兄好周貧乏喜施藥嘗遇異人言其有隂德後二子安
時安榮皆狀元及第 皇朝宋太初晉城人舉進士為
大理評事累官御史中丞都轉運使以善政聞 劉義
[023-24b]
叟晉城人歐陽修薦其學術試大理評事終于崇文館
檢校 李異髙平人精韻學長子林舉進士次子森發
解苐一森子長曼幼年登第曼子長伯疇髙才能文次
中立又登第祖孫襲箕裘之業一門最盛同/上
集闗河三晉路賔從五原人孤戍雲通海平沙雪度春
 酬恩㸔玉劒何處有煙塵並皇甫/孝常浩𣺌浸雲根煙嵐
出逺村望水知柔性㸔山欲斷魂宋延/清積氣衝長島浮
光溢大川 十年通大漢萬里出長平寒日生戈劒隂
[023-25a]
雲拂斾旌饑烏啼舊壘疲馬戀空城並沈/雲卿
本朝舊設天井闗于晉城縣靖康元年改名雄定闗沿/革
表/千里驅車陟太行秋風髙拂鬢絲凉闗當天井聞靈
籟路出羊腸繞大荒文彦/博此子徒能讀父書兵降始信
藺相如却令後代承家者每到長平誡覆車文彦/愽西山
萬古壯陪京一日汾流入廢城浩浩市聲争曉集畇畇
原隰但秋耕晉公老去詩仍在越石亡来恨未平元德/明
闗河迢遞繞黄沙慘慘隂風塞栁斜朱少/章
[023-25b]
    代州倚郭一/外縣三 鴈門五臺/&KR0008 繁峙/
郡號鴈門
郡沿革天文參井分野禹貢冀州之域春秋時晉地後
屬趙秦為鴈門郡漢治隂舘即此地三國魏徙鴈門南
度句注治廣武縣後周移肆州治此隋初郡廢置代州
及改廣武曰鴈門縣大業中改州為鴈門郡唐改代州
天寳初改鴈門郡乾元初復為代州本朝因之沿革/表
縣沿革鴈門春秋時晉地趙秦為鴈門郡隋改鴈門縣
[023-26a]
崞漢舊縣屬鴈門郡五臺本漢慮虒縣屬太原郡隋改
為五臺縣因山以為名繁峙漢舊縣屬鴈門郡後魏置
繁峙郡後周郡縣並廢唐移今治本朝因之同/上
形勝舜山在州東南十五里上有舜井並廟 牛斗山
在州西北三十五里上有七峯如北斗 夏屋山在州
東北三十里趙襄子登夏屋誘代王使厨人操銅斗擊
殺之遂有代地山中有獸形如莵相負共行 白仁岩
在州西北四十里上有石塔並說法臺定心石棋枰石
[023-26b]
下有五井 鴈門山在州東北三十五里 代谷在州
境内 鳳凰山在州南三十里相傳仁夀二年鳳見于
此上有来儀觀並升仙鳳棲二處旁有諸洞孫真人鍊
丹于此 &KR0008山在縣西二十里上有神廟 天涯山在
&KR0008縣東南四十里上有石鼓神祠 將軍山在&KR0008縣東
南七十五里上有神廟廟前石上有馬蹄跡 秦戲山
在繁峙縣東北一百二十五里滹沱源出此 聖鍾山
在五臺縣境内上有勝跡二十二處 五臺山在縣東
[023-27a]
北一百四十里上有五峯髙出雲表山中圓光不時呈
現 洗參池在州境世傳仙人嘗于此洗藥 飲虎池
在州北 滹沱河源出繁峙縣 八角井在州城内
龍躍泉在州西北二十五里平地湧出舊傳濳通燕京
之天池 豹突泉在鴈門闗西北流出塞 廣武城在
州西漢髙帝械繫婁敬于此 薄村在州東北三十里
即漢文帝母薄太后所葬之地 斷景樹在州城西漢
文帝當迎立時猶豫不決卧于樹下遂寢日過樹景不
[023-27b]
移今建白楊廟即此樹也 鹵城在繁峙東相傳每朝
隮雲霧中呈現樓堞門内似有人馬現則多雨豐年之
兆 說法臺在五臺縣西北三里輿地/紀勝
人物晉莫含繁峙人有才能初為叅軍後封闗中侯
郝隆&KR0008縣人累世同居詔復其家 觧叔謙鴈門人母
有疾夜禱聞空中云須丁公藤可痊謙遂得丁公藤為
酒飲之果愈 周續之鴈門人年十二從太守范甯受
業通五經五緯後隠廬山與劉遺民陶淵明謂之潯陽
[023-28a]
三隠 隋楊義臣州人有將畧為朔州總管受御甲之
賜有功進禮部尚書 唐茹汝升州人為僕射郡有水
災汝升祭之水不泛溢里人慕其德立廟祀之 五代
史建瑭鴈門人仕晉為先鋒破敵有功累官貝相二州
刺史 皇朝楊震&KR0008縣人弓馬絶倫討方臘有功遷知
麟州 楊存中震子少警敏誦書日數百言為人魁梧
宣和末應募擊賊屢立竒功封同安郡王同/上
集髙山代郡東接燕鴈門胡人家近邉觧放胡鷹逐塞
[023-28b]
鳥能將代馬獵秋田崔/顥氷壯飛狐冷霜濃候鴈哀將軍
朝受鉞戰士夜銜枚沈佺/期漢南春色到滹沱邉栁青青
塞馬多萬里江山今不閉漢家頻許郅支和李君/虞孤城
天北畔絶域海西樓 後殿函闗盡前旌鴈塞通並岑/參
本朝景德二年廢唐林縣舊置沿邉安撫司沿革/表晴空
鴈起雲邉塞夕照人歸郭外村李欽/用驊騮欣得路鴻鴈
惜離群木落黄華露城低紫塞雲 鳳山可是生来巧
堪與南樓作畫屏孫德/裕
[023-29a]
    忻州倚郭一/外縣一 秀容/定襄
郡號定襄
州沿革天文參井分野禹貢冀州之域春秋屬晉後分
屬趙秦屬太原郡漢為太原之陽曲縣地東漢末於此
置新興郡治九原郡晉改為晉昌縣後魏置肆州治秀
容城後周徙肆州于鴈門郡隋初復立新興郡及雲州
後改郡為忻州取界内忻水為名大業中廢雲州及忻
州以其地入樓煩郡唐復置新興郡領秀容縣尋復為
[023-29b]
忻州又置定襄縣天寳中改定襄郡乾元初復為忻州
屬河東路沿革/表
縣沿革秀容後魏肆州治此縣後周徙州治鴈門縣定
襄本漢陽曲地東漢末既移其民于太原近界置定襄
縣以處塞下遺民入新興郡魏晉因之隋省定襄入秀
容縣唐復置屬忻州本朝因之同/上
形勝九原山在州城西髙九仭又名九龍岡 獨擔山
在州西南二十里出雲母石上有山神廟 廣峪山在
[023-30a]
州東南二十里中有石巖廣三丈建黌堂有神像 鍾
乳山在州西北三十里雙峰並峙 程侯山在秀容縣
北四十里因春秋程嬰得名 陀羅山在州西北四十
里髙僧文殊曽遊於此上有足跡 忻口山在州北五
十里昔漢髙祖出平城之圍還師次此六軍忻然故名
 雲中山在州西北五十里下有谷雲中水所出 聖
阜山在定襄東北一十里石上有仙人二手跡一足跡
旁有温泉 叢蒙山在定襄南二十五里山甚髙春夏
[023-30b]
雲氣相接即雨 居士山在定襄東南二十五里下有
石室昔魏宗室居此輿地/紀勝
人物南北朝薛雲州人性嗜學不樂仕進隠於覆舟山
 皇朝賀惟忠定襄人性剛果知書曉兵法初授易州
刺史兼易定祁等州都巡檢捍衛有功名震北邉 輔
超州人勇悍有力初平上黨遷内直都知又征太原攀
壘先登太宗喜其勇賜錦袍銀帶累官莱州團練使
劉易州人性介烈博學好古喜談兵法韓琦知定州上
[023-31a]
其所著春秋論授太學助教不就 姚氏二女定襄姚
廷玉女隨父官山東會賊衆破城被獲二女義不受辱
投水而死 劉晏妻張氏州人晏早卒張氏年二十一
守節四十年旌表其門 温鍾妻喬氏定襄人年二十
二夫卒養親撫子始終一節同/上
集溪邉殘壘空雲水山上孤城對驛樓劉藴靈過/定襄詩孤峯
聳翠連三晉姚合題鍾/乳山詩鑿開混沌露元氣散布森羅彌
梵天雲外無時不閒在樓居何處得超然張文昌詠/陀羅山詩
[023-31b]
本朝熙寜五年省定襄入秀容元祐元年定襄復為縣
沿革/表百里行㸔層巘出五峯坐見彩雲舒四時利澤霑
群品誰識楊枝一洒餘王/琮平吞嶺海烟波濶逺接天池
宇宙寛蒋瑄詠九/原山詩
    汾州倚郭一/外縣四 西河/平遥 介休/ 靈石/ 孝義/
郡號西河
郡沿革禹貢冀州之域天文參分野春秋時屬晉戰國
時屬趙秦漢皆為太原郡地三國魏置西河郡治兹氏
[023-32a]
縣晉為西河國後魏置汾州治蒲子城後移治西河北
齊改置南朔州後周改為介州隋初郡廢大業中州廢
復為西河郡治隰城縣唐初改浩州尋改汾州天寳初
改西河郡乾元初復為汾州屬河東道本朝因之沿革/表
縣沿革西河本漢太原郡兹氏縣地魏始置中陽縣屬
西河郡隋屬汾州唐貞觀初改西河平遥本漢平陶縣
屬太原郡晉屬太原國後魏以太武名燾改平遙縣隋
屬介休唐屬太原本朝因之介休本晉大夫彌牟邑秦
[023-32b]
為介休縣以介山為名靈石本漢太原郡介休縣地隋
開皇中巡幸傍汾水開道得瑞石有文曰大道永吉故
名孝義本漢太原郡兹氏縣地後魏置永安縣隋屬汾
州唐改孝義縣因縣人鄭興有孝義故名同/上
形勝羊頭山在州西北十五里狀類之故名 萬戸山
在州西二十里髙八十丈堯時洪水諸山皆沒惟此山
不沒所濟者萬戸故名 白彪山在州西北三十里昔
有騶虞見此故名 石婆神山在西河縣西北三十里
[023-33a]
舊傳此山無水有老嫗日逺汲以濟人沒後置祠祀之
 比干山在州西北一百里昔比干築城於此 石室
山在州西三十里麻衣仙姑嘗隠此上有仙姑洞 謁
泉山在州西北四十里上有湯泉子夏嘗居此 介山
在介休縣東二十五里以介子推隠此故名 汾河在
州東二十五里 㧞戳泉在介休縣東北二十里昔單
雄信與尉遲敬德戰於此挿戳於地㧞戳遂出此泉
仁義河在靈石縣四十里引渠溉田民稱便焉 禁火
[023-33b]
臺在州城内寒食祭介之推於此 仙槐樹在州治西
年久朽枯有異人投藥其中後復暢茂 黄華老人石
刻在州儒學内字甚遒勁老人姓王名廷筠輿地/紀勝
人物周介之推從晉文公出亡周旋艱險十九年文公
即位賞從者推不言禄禄亦不及推遂隠於緜山 漢
郭㤗介休人禁黨錮時諸賢被禍㤗獨全 晉王延西
河人九歲喪母哀毁踰禮善事繼母至孝官至尚書左
丞 南北朝郭文恭平遥人後魏時為太平令年踰七
[023-34a]
十䘮母過哀負土築墳後旌表 唐鄭興州人幼有至
性父卒食不入口者三日母病侍湯藥七日不觧帶刲
股為羮以進母疾遂愈朝廷聞之表所居之里曰孝義
 宋之問善詞章弱冠直習儀舘武后召從臣賦詩之
問詩超於衆奪東方虬錦袍賜之問 辛雲京州人世
為將家子斬馘常冠諸軍遷太常卿後以功授開府儀
同三司封金城郡王 薛能州人舉進士官至工部尚
書長于詩有文集十卷行於世 五代薛融平遙人以
[023-34b]
文學知名晉髙祖鎮太原融為觀察使累遷尚書右丞
 皇朝辛仲甫孝義人初拜左補闕太祖常求文武全
材趙普以仲甫對後為參知政事 文彦博介休人進
士及第初仕翼城榆次令後歴事四朝出將入相五十
餘年與富弼齊名累官至太師封潞國公 狄青州人
風骨竒偉善騎射初為延州指揮使討元昊四年間大
小二十戰八中流矢人呼為狄天使又平儂智髙累立
大功拜樞宻使同/上
[023-35a]
集汾水晉山今古夢夕陽無語重徘徊唐/人少年初帶印
汾上又經過韋應/物詩興逸横汾體恩波作頌才袁暉/詩夢遶
邉城月心飛故國樓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李/白風霜
臣節苦歲月主恩深為語西河使知余報國心崔/顥單于
莫近塞都護欲臨邉漠驛馳烟火胡沙泛水泉同上送/裴都護
赴西/河去年六月西河西張道/濟
本朝太平興國元年改孝義為中陽後復為孝義熙寜
五年省為鎮入介休元祐元年復沿革/表汾流水合黄流
[023-35b]
濁霍嶽山摩華嶽低好/問漢家亭起向汾隂俯瞰中流百
尺深昔日遺基微有迹多年古栢自成林蕭/起介休山下
兩閑人来訪汾陽舊使君明日却歸塵外去一雙白鶴
上青雲許子靖送二/道者歸汾州
    遼州倚郭一/外縣三 遼山/和順 榆社/ 平城/
郡號樂平
州沿革天文參井分野禹貢冀州之域春秋時屬晉戰
國初屬韓後屬趙秦屬上黨郡地漢為𣵀縣地屬上黨
[023-36a]
郡晉屬樂平郡後魏置遼陽縣隋改置遼山縣屬遼州
大業州廢唐初復置遼州治樂平縣尋移治遼山改為
箕州先天初又改儀州中和間復曰遼州天寳初為樂
平郡乾元初復為儀州五代梁復改遼州本朝因之
縣沿革遼山本晉地隋改遼山縣和順本春秋晉大夫
梁餘子食邑漢為上黨郡地晉屬樂平北齊為榆縣隋
始改為和順因界内有和順城故名榆社本漢上黨郡
𣵀縣地晉為武鄉縣地隋始置榆社縣平城本晉樂平
[023-36b]
郡城本朝省平城和順二縣為鎮入遼山縣並沿/革表
形勝遼陽山在州城東三里縣名以此 箕山在州城
東南七十里上有石室壁間多古竒文字 紫羊山在
遼山縣東二十里 石鼓嶺在和順縣南三十里上有
石鼓 夫子嶺在和順縣境一百里人傳孔子周流至
此 孫臏坡在和順西一百二十里西接馬陵闗即孫
臏伏兵處 千畆泉在州南三十里穴中湧出灌溉甚
多 韓信寨在和順縣即信破趙處 鹿苑在和順縣
[023-37a]
西二里趙襄子嘗養鹿於此 古寨在榆社縣東南二
里旁有洞自古土人備兵於此輿地/紀勝
人物五代王中立榆社人事晉為潞州節度使累立戰
功卒封韓王 皇朝薛超州人少有勇力乾德應募為
虎捷卒伐蜀有功補虞候太宗時遷天武指揮使又從
征太原及禦契丹遷神衛軍都校後領澄州團練使同/上
集二十逐嫖姚胡兵逺戍遼雪迷經塞月氷壯渡河朝
張承/吉燕郊芳嵗晩殘雪動邉城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
[023-37b]
崔/顥青海聞傳箭天山報合圍李義/山山河空逺道鄉國
自鳴砧巷有千家月人無萬里心周/利沙填孤障角燒斷
故闗碑司空/表聖風急旌旗斷塗長鎧馬疲少觧孫吳法家
本幽并兒王/融馬色經寒慘鵰聲帶晩悲司空/表聖
本朝熙寜七年州廢省平城和順二縣為鎮入遼山縣
𨽻平定軍省榆社縣為鎮入威勝軍武鄉縣元豐八年
復置州縣鎮並復来𨽻元祐元年復置和順榆社平城
沿革/表惆悵黄榆故山路碧天回首鴈南飛朱師/羙&KR0724
[023-38a]
薊北春初動路出遼陽雪未消驛堠狼煙寒報警邉城
戍火夜傳刀萬/節横吹催春酒重裘隔夜霜氷開不防禦
青草滿遼陽司空/文明
    隰州倚郭一/外縣五 隰川/温泉 蒲/ 大寜/ 石樓/
     永和/
郡號大寜
州沿革禹貢冀州之域天文觜參分野春秋時晉蒲地
戰國時屬魏為西河地秦屬河東郡漢為河東郡蒲子
[023-38b]
縣晉時劉淵據此後魏改長夀縣後周於此置汾州及
龍泉郡隋初廢郡改西汾州尋改隰州及改縣曰隰川
大業初復為龍泉郡唐初復為隰川後改大寜郡乾元
初復為隰州本朝仍舊沿革/表
縣沿革隰川在州西宣化坊今改置布政分司温泉在
州北二百里本後魏新城縣唐於縣東南三十里置北
隰州及温泉縣蒲春秋時晉蒲城漢為河東郡蒲子縣
地周末廢又置蒲子縣隋以蒲子移治縣東北大寧初
[023-39a]
改為蒲縣大寜漢為河東郡北屈縣地始改大寜縣隋
初廢唐初置中州及大寜縣貞觀初以縣屬隰州石樓
本晉屈産泉建地漢為西河郡土軍縣地隋初改石樓
縣唐初於縣置西徳州貞觀初省州以縣屬東和州後
又廢東和以縣屬隰州永和本漢河東郡孤讘縣地後
魏廢唐貞觀初以縣屬隰州同/上
形勝蒲子山在州東北五十里世傳為堯之師蒲伊子
隠處 五鹿山在州東七十里上有五鹿大夫廟 白
[023-39b]
衣山在州東三十五里有白衣居士藏於此 妙樓山
在州北七十里内有石室前有龍池水泉冬夏不竭
黄雲山在石樓縣東六十里 翠金山在石樓縣南三
十里上有臺駘神廟 團圓山在石樓西北三十里上
有漢髙祖廟 翠屏山在蒲縣西南山勢圓聳上有經
閣 雙山在永和縣東南兩峯並秀故名 樓山在永
和縣兩山相對其形如樓 捕狐山在大寜縣北三十
五里上有捕狐神祠 仙芝谷在永和縣北五里嘗産
[023-40a]
芝草故名 第一河在峽流經蒲縣西至大寜縣界入
河 龍子湫在隰州南十里亦名瀑布泉嘗有龍見故
名 靈液池在永和縣東南仙芝坊 明月泉在州北
八里蒼崖之下崖上白石如月影落泉中故名 屈産
泉在石樓縣東南晉時有馬飲此泉而生龍駒崖上有
晉公子廟輿地/紀勝
人物周欒枝事文公為大夫將下軍趙衰讓之為卿
靈輙永和人趙宣子田於首山舎於翳桑見輒饑食之
[023-40b]
輒舎其半問其故請以遺母因厚待之後公伏甲攻宣
子輒倒㦸以禦公徒而免之 晉韋忠隰州人少慷慨
有志武帝朝為鎮西大將軍討叛者矢盡不屈而死
李矩初領河東太守時饑矩悉心撫恤百姓賴焉後封
平陽侯 唐敬暉隰州人累官侍中留守長安以治幹
聞誅二張迎復中宗以功封平陽侯 吕諲第進士肅
宗拜御史中丞所陳事皆納出為江陵尹治有威惠民
歌詠之 五代劉訓永和人仕唐至彰武軍節度丹陽
[023-41a]
等州觀察使後封開國侯 本朝趙友隰州人七世同
居真宗時特加旌表仍蠲其課調 侯仲良大寜人學
宗孔孟時人欲館仲良者仲良見其家壁垂佛像几積
佛書即去之朱子稱其學清白勁正 趙鼎蒲人崇寜
中進士隨髙宗南渡累官殿中侍御史同/上
集黄雲隨寳鼎紫氣逐真人東詠唐虞迹西觀周漢塵
張道/濟胡人南牧馬漢將日徵兵霧重寳刀濕沙虛金鼔
李/白
[023-41b]
本朝熙寜五年以温泉大寜石樓𨽻隰州即縣治吉鄉
軍使元祐元年復吉鄉軍為隰州沿革/表平沙細草散羊
牛一簇征人在戍樓陳剛/中功髙寜在我陣沒與招魂塞
色干戈采軍容喜氣屯僧德/隠
    威勝軍倚郭一/外縣三 銅鞮/武鄉 沁源/ 綿上/
郡號銅鞮 義寜 陽城
軍縣沿革天文參分野禹貢冀州之域春秋晉銅鞮地
戰國屬韓後屬趙秦漢皆上黨郡地魏晉因之後魏置
[023-42a]
義寜郡隋初郡廢置沁州治沁源縣大業初罷州為沁
源縣屬上黨郡義寜初復置義寜郡唐初復為沁州屬
河東路天寳初改陽城郡乾元初復為沁州本朝於銅
鞮縣界置威勝軍武鄉本漢𣵀縣地屬上黨郡晉始置
武鄉縣後魏去武字改鄉縣隋初屬潞州唐仍名武鄉
縣本朝𨽻威勝軍沁源本漢谷逺縣地後魏置沁源縣
大業初廢州後屬上黨郡唐初復置沁州屬陽城郡本
朝改沁源縣綿上在州城北七十里本後魏陽城縣隋
[023-42b]
改曰甲水縣後廢沿革/表
形勝龜山在州城西北五里以形似故名 堯山在州
城西三十里 銅鞮山在州城南四十里西有石梯山
 琴泉山在沁源縣東下有靈泉 綿山在沁源縣北
相傳介之推自焚之所有廟在焉 鞞山在武鄉縣西
相傳石勒微時於此聞鞞鐸之聲故名 沁河在沁源
縣城東 青龍河在沁源縣東 涅水在武鄉縣西
寒泉在沁源縣北五十里輿地/紀勝
[023-43a]
人物晉石勒武鄉人生有豪志後因晉亂起兵割據都
襄國自稱趙王 李熹銅鞮人少有髙行累辭徵辟初
仕晉拜御史中丞當官正色百僚震肅後仕魏為太子
太傅遷尚書僕射 五代郭延魯綿上人父饒仕晉為
沁州刺史延魯累遷鄜州刺史廉平自勵民甚頼之秩
滿州人遮道攀號當時父子以善政聞同/上
集君不見銅鞮觀數里城池已蕪蔓君不見虒祈宫幾
重臺榭亦微濛杜/頠赤日欲落峴山西倒着接䍦花下迷
[023-43b]
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争唱白銅鞮李/白襄陽行樂處歌
舞白銅鞮江城囘渌水花月使人迷同/上
本朝太平興國三年於潞州銅鞮縣亂栁石圍中建為
軍太平興國初銅鞮與武鄉自潞州来𨽻熙寜七年廢
遼州以榆社縣為鎮入武鄉太平興國六年廢沁州為
沁源縣寳元二年綿上自大通監来𨽻威勝慶厯六年
徙置軍西北大覺寺地沿革/表
    岢嵐軍倚郭一/ 嵐谷/
[023-44a]
郡號居順
軍縣沿革天文參井分野禹貢冀州之域本春秋晉地
後為樓煩胡所據趙滅樓煩以為邑秦置縣屬太原郡
漢為汾陽縣曹魏屬新興郡後魏於此置嵐州因山為
名隋為岢嵐鎮屬樓煩郡唐置岢嵐軍及嵐谷縣本朝
因之沿革/表
形勝長城山在軍東三里 乏馬嶺在郡東 巨麓山
在嵐谷縣西南上多松又名萬松嶺 雪山在郡北東
[023-44b]
西二山對峙 霸王山在軍北七十里 岢嵐山在軍
北一百里髙二千丈 十里巖在軍東十里形如飛簷
 黄峴山在嵐谷縣西 銅鼔山在縣南四十里舊有
銅皷 雙松山在軍北上有雙松 大萬山在軍西南
六十里 嵐漪河源出縣東西流入黄河 蔚汾河在
嵐谷縣南 大賢河在縣南四十里輿地/紀勝
人物皇朝王中立郡人博學强記家富於財待賔客豐
腆而自奉甚儉妻死不再娶亦不就舉居一室如衲僧
[023-45a]
數年乃出人覺其談吐詩翰異常問之不言晩年易名
雲鶴自號擬栩同/上
集繞郭煙嵐新雨後滿山樓閣上燈初元微/之將軍分虎
竹戰士卧龍沙邉月随弓影胡霜拂劒花李/白
本朝太平興國五年以嵐州嵐谷縣𨽻為軍熙寜三年
廢嵐州元豐六年復置沿革/表煙嵐一簇峙崔巍到此令
人心自灰上有神仙不知姓洞門閑倚白雲開邵堯/夫
嵐自古人難畫逺即深深近却無邢仲/闕日斜汾沁催驛
[023-45b]
馬雪暗岢嵐傳酒盃塞上金湯惟粟粒胷中水鏡是人
黄山/谷勸課農桑真有道折衝樽俎不臨邊同/上
    憲州倚郭一/ 靜樂/
郡號汾源
州沿革天文參井分野禹貢冀州之域本漢汾隂縣地
屬太原郡東漢末廢入九原縣隋為岢嵐縣尋改汾源
縣大業間改為静樂縣屬樓煩郡唐於縣置管州後廢
以縣屬嵐州本朝咸平中置静樂軍尋廢軍徙憲州治
[023-46a]
縣沿革静樂本漢汾陽縣地隋大業中改静樂縣沿革/表
形勝天柱山在静樂縣南後魏天柱將軍爾朱榮過此
故名 馬頭山在静樂縣南上有魏文帝廟 黒風山
在静樂縣西北山側有一竅秋冬出黑風上有神祠
石峽山在静樂北晉人假道於虞在此 周公山在縣
西相傳宇文周巡狩至此故名輿地/紀勝
人物任𤣥妻劉氏静樂人年十八而寡勵志守節姑欲
奪其志劉自刎幾死後數年夫弟隂受富室聘劉度不
[023-46b]
能全竟自縊同/上
集夜吟闗月静秋望塞雲髙許用晦送/李别駕促駕逾三水長
驅望五原天街分斗極地理接樓煩駱賓/王戍古秋塵冷
沙寒宿霧繁同/上
本朝咸平五年移治静樂軍縣遂廢軍又廢熙寜三年
廢憲州為静樂縣𨽻嵐州十年復憲州仍領静樂縣政
和五年賜郡名沿革/表
    慈州倚郭一/ 吉鄉/
[023-47a]
郡號文成
州沿革天文觜參分野禹貢冀州之域春秋時晉屈邑
即公子夷吾所居漢為北屈縣屬河東郡魏屬平陽郡
後魏置定陽郡及定陽縣東魏置南汾州後周改汾州
後齊改西汾州隋改耿州及改定陽為吉昌鄉大業初
置文成郡唐置南汾州治吉昌後改慈州復改文成郡
又為慈州本朝熙寜中州罷以縣屬隰州尋置吉鄉軍
復慈州沿革/表
[023-47b]
形勝掛甲山在州南昔尉遲恭過此掛甲 包山在州
東 風山在州境有穴如車輪風氣蕭瑟 壺口山在
州西禹貢既載壺口即此 孟門山在州西 明珠山
在州東北 清水河在州北流入黄河 耿城在州南
殷祖乙遷耿即此姚襄城在州西乃周齊交争之地紀/勝
人物唐崔元亮州人擢進士第初為駕部員外郎清慎
自持每遷官必退讓朝廷推為夙望後官至虢州刺史
集絶塞隂無草平沙去盡天下營㸔斗建傳號信狼煙
[023-48a]
劉司/南五道分兵去孤軍百戰塲王少/伯
本朝熙寜五年廢州以吉鄉𨽻隰州即縣治置吉鄉軍
使仍省文成為鎮𨽻焉又以鄉寜𨽻晉州襄陵縣元祐
元年改吉鄉軍為慈州沿革/表
    平定軍倚郭一/外縣一 平定/樂平
郡號西陽
軍沿革天文參井分野禹貢冀州之域春秋時晉地秦
屬太原上黨二郡漢為上艾縣地東漢屬恒山國晉屬
[023-48b]
樂平郡後魏為西陽郡改上艾曰石艾縣隋屬遼州後
屬太原郡唐屬遼州後屬并州又改為廣陽縣本朝改
為平定軍沿革/表
縣沿革平定本春秋晉地本朝為平定縣樂平本漢沾
縣地晉置樂平郡本朝為樂平縣同/上
形勝鵲山在州西北上有扁鵲廟 冠山在州西南其
形似冠 嘉山在州西以草木暢茂故名 白鷄山在
州東北上有晉王廟 蒲臺山在平定縣西上産蒲
[023-49a]
浮化山在平定東上有女媧廟 石馬山在樂平縣西
 松子山在樂平縣南 孔子巖在樂平縣東上有孔
子顔曽遺像 郗家泊在州北上有昭濟聖母祠 靈
應池在州西上有神應王廟 澤發水源出平定縣平
地穴起下赴絶澗懸流千尺 石甕潭在樂平縣東上
覆巨石深不可測 承天鎮在州北 流盃池在州南
郡人修褉之所輿地/紀勝
人物皇朝常延信樂平人歴襄鄧等州都巡檢著偉績
[023-49b]
 任山樂平人有大志不仕作通紀並井田圖嘗應召
言事富弼厚遇之同/上
集再宿殊鷂舎相㸔獨鵲山斾沾新雨過鳥逐暮雲還
周/昻彎弓辭漢月挿羽破天驕陣觧星芒盡營空海霧消
李/白
本朝太平興國二年以鎮州廣陽砦建為軍四年以并
州平定二縣来屬太平興國四年改平定縣沿革/表冠山
移得近城頭王/問
[023-50a]
 
 
 
 
 
 
 
 
[023-50b]
 
 
 
 
 
 
 
 記纂淵海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