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177 硯山齋雜記-清-孫承澤 (WYG)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硯山齋雜記卷一
             北平孫承澤編
  六書
古文者蒼頡舊體周世取用之文字案班固漢志及許
氏説文書本有六體一曰指事上下二曰象形日月三
曰形聲江河四曰㑹意武信五曰轉注考老六曰假借
令長此造字之本也自蒼頡以至今字體雖變此本皆
[001-1b]
同古今不易也自蒼頡以至周宣皆蒼頡之體未聞其
異宣王紀其史籀始有大篆十五篇號曰篆籀惟篆與
蒼頡二體而已衞恒曰蒼頡造書觀於鳥跡因而遂滋
則謂之字字有六義其文至於三代不改及秦用篆書
焚燒先代典籍古文絶矣許慎説文言自秦有八體一
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
署書七曰殳書八曰𨽻書亡新居攝以應制作改定古
文使甄豐校定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内書也二
[001-2a]
曰竒字即古字有異者三曰篆書即小篆下杜人程邈
所作也四曰佐書秦𨽻書也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
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由此而論即秦罷古文而有
八體非古文矣以至亡新六書并八體亦用書之六體
以造其字其亡新六書以秦八體用其小篆蟲書摹印
𨽻書去其大篆刻符殳書署書而加以古文與竒字其
刻符及署書蓋同摹印殳書同於繆篆大篆正古文之
别以摹古故乃用古文與竒字而不用大篆也是孔子
[001-2b]
壁内古文即蒼頡之體故鄭𤣥云書初出屋壁皆周時
象形文字今所謂蝌蚪書以形言之為蝌蚪指體即周
之古文鄭𤣥知者若于周時秦世所有至漢猶當識之
不得云無能知者又亡新古文亦云即孔氏壁内古文
是其證也或以古文即大篆非也何者八體六書自大
篆與古文不同又秦有大篆若大篆是古文不得云古
文遂絶以此知大篆非古文也
  吾衍論字有七變
[001-3a]
古今字有七變一曰蝌蚪書蒼頡觀天地之文以意度
為之文字之祖今之偏旁是也以漆㸃木故其文多似
水蟲故曰蝌蚪二曰籀文大篆史籀取蒼頡形意配合
為之大篆是也史籀所作故曰籀文三曰小篆李斯省
籀文之法同天下書者也以籀書為大篆故此曰小篆
四曰秦𨽻程邈以文牘繁多難於用篆因減小篆為便
用之法故不為體勢非今之𨽻書也便於佐𨽻故曰𨽻
書世傳秦權秦量刻文即秦𨽻字人不能别亦謂之篆
[001-3b]
誤矣或謂秦未有𨽻且疑程邈之説故詳及之五曰漢
篆漢器欵識及諸印文是也即秦之𨽻書也六曰漢𨽻
蔡邕石經及諸漢碑之字是也此體最為後出皆有波
法與秦𨽻同名其實則異又謂之八分書七曰欵式諸
侯本國之文也古者諸侯書不同文故形體各異秦有
小篆始一其法近之學者取欵識字為用一紙之上齊
楚不分人亦莫曉其謬
  論鍾鼎文之謬
[001-4a]
近世戴衕以鐘鼎文編六書故不知者以其字便於用
無説文聱牙之患多取之形古字今雜亂無法鐘鼎偏
旁不能全有即以小篆足之或一字兩法人多不知凸
本音睘加宀即為寰字乃音作官府之官村字本作邨
从邑从屯今乃書為村字從木从寸又引杜詩無村眺
望賖為證謬誤甚矣况説文無此村字許慎引經為證
漢時文皆篆𨽻乃得其宜今衕引經而不能精究經典
古文反以近世嗟誤俗字引以為證鎊鏟鍫鋸尿屎等
[001-4b]
字皆係世俗字為鐘鼎篆體各有詳註卯字所解尤為
不雅編首字源分門類為次第蒼頡之法到此書為一
厄矣學者先觀古人學書方知其謬
  字
春秋以上言文不言字周禮外史達書名於四方註云
古曰名今曰字儀禮䀻禮註云名書文也今謂之字
  蝌蚪文
陸深書輯曰蝌蚪今之蝦蟆子也古未有筆墨以竹梃
[001-5a]
㸃漆書竹簡上竹硬漆膩畫不能行故首粗尾細自然
成象後人巧擬形狀失本意矣
  識文之異
湯允謨云識文夏用鳥跡篆商用蟲魚篆周蟲魚大篆
秦大小篆漢小篆𨽻書三國𨽻書晉宋以來楷書唐用
楷𨽻三代同隂識謂之偃囊其字凹漢以來或用陽識
其字凸間有凹者或用刀刻如鐫碑凡陽識决非三代

[001-5b]
  篆𨽻
袁桷云大篆不得入小篆𨽻書最忌入八分今世俗乃
以八分為𨽻何其不察耶
東臯雜録云漢碑額多篆身多𨽻𨽻多凹篆多凸惟張
平子碑則額與身皆篆也劉禹錫宜城歌云花臺側生
樹石碣陽鐫額不見漢碑不知此句為何説
  分𨽻正書不同
秦之𨽻書乃篆之㨗也與今正書不同然非分書也蓋
[001-6a]
𨽻書本如此後漸變為今正書耳歐公以此似今八分
遂呼漢人分書為𨽻既知其不同且疑薛尚功摹之失
體誤也今人作正書是鍾王法然鍾王古字亦多與今
不同世傳六朝唐初碑上字分𨽻相雜疑當時正書如
此至唐中葉已後始變如今法後人純學鍾王也鈍吟/雜録
  草書
褚先生補史記三王世家曰至其次序分絶文字之上
下簡之參差長短皆有意人莫之能知謹論次其真草
[001-6b]
詔書編于左方是則褚先生親見簡策之文而孝武時
詔即已用草書也魏志劉廙傳轉五官將文學文帝器
之令廙通草書則漢魏之間箋啓之文有用草書者矣
晉書郄鑒傳帝以鑒有器望萬幾動静/輙問之乃詔時草上表疏以從簡易故草書之可通
於章奏者謂之章草
  章草
黄魯直跋章草千字文曰章草言可以通章奏耳非章
帝書也按張懐瓘書斷曰章草者漢黄門令史㳺所作
[001-7a]
也王愔云漢元帝時史㳺作急就章解散𨽻體漢俗簡
惰漸以行之是也然雖曰草而𨽻筆仍在縁去𨽻未逺
故也
趙子昻絹書草書字訣歌跋云世有草書訣本非善草
書者所作故多謬然初學便於誦習兼其間亦有可取
者戲書一過以子久好此因以遺之
  載酒問竒
載酒問竒字今人常用之然漢書第言劉棻從揚雄學
[001-7b]
作竒字而雄素貧嗜酒人希至其門時有好事者載酒
肴從㳺學則載酒學竒字蓋二事爾今人又以字之新
僻者為竒字至以名齋名書皆謬也此所謂竒字乃大
篆耳王莽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
應制作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
也二曰竒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
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書即秦𨽻書五曰
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蕭子良
[001-8a]
云籀書即大篆新臣甄豐謂之竒字史籀増古文為之
故與古文異也今乃以𨽻書之異者而冒其名皆不讀
書之過也
  字數
中域字數漢許慎説文九千五百九十三宋沈約四聲
譜一萬一千五百二十隋陸法言廣韻二萬六千一百
九十四洪武正韻依毛晃所定一萬二千一百四十六
今陸溱范斗韻譜一萬四千五百二十二經生韻士所
[001-8b]
知曽不及半唐孫愐所收唐韻至四萬五千五百有竒
  署字
集古録有五代時帝王將相等署字一卷所謂署字者
皆草書其名今俗謂之畫押不知始於何代程史謂晉
已有之然不可考南史齊髙帝在領軍府令紀僧真學
手迹下名報答書疏皆付僧真上觀之笑曰我亦不復
能别何敬容署名敬字則大作茍小為文容字大為父
陸倕戲曰公家茍既竒大父亦不小北史斛律金不識
[001-9a]
文字初名敦苦其難署改名為金從其便易猶以為難
神武乃指屋角令識之北齊書厙狄干不知書署名乃
干字逆上畫之時人謂之穿椎又有武將王周署名先
為吉而後成其外世説蕭引書法遒逸陳宣帝嘗指其
署名語諸人曰此字筆勢翩翩似鳥之欲飛唐書董昌
僭位下制詔皆自署名或曰帝王無押詔昌曰不親署
何由知我為天子今人亦謂之花字北齊書後主紀領
軍一時二十連判文書各作花字不具姓名莫知誰也
[001-9b]
東觀餘論云唐人及國初前輩與人書牘或只用押字
與名用之無異上表章亦或爾近世遂施押字於檄移
或不書己名字而别作形模非也
  押字
法書題名首尾紙縫間曰押縫又曰押尾後人以草記
自書曰押字孫公談圃先朝書狀簡尺多用押字非自
尊從簡省代名也劉莘老蘇子容得張安道書但著押
字不稱名畢文簡與萊公帖尾用押字下加拜咨皆以
[001-10a]
押字代名按東觀餘論唐文皇令羣臣上奏任用真草
惟名不得草遂以草名為花押
  裝池
海岳書史藏書金題玉躞錦贉繡褫押頭為金題軸心
為玉躞贉為卷首綾一名玉池標外加竹界打擫其覆
首為標褫法帖譜系云大觀帖用皂鸞鵲錦標褫
  帙
羣碎録云書曰帙者古人書卷外必用帙藏之如今裹
[001-10b]
袱之類宋真宗取廬山東林寺白居易集命崇文院寫
校包以斑竹帙送寺嘗于秀水項氏見王右丞畫一卷
外以斑竹帙裹之云是宋物帙如細簾其内襲以薄繒
故帙字從巾
  &KR1505
道書謂一卷為一&KR1505音樛與軸同佛書謂之一縛禪學
曰多羅樹葉書二百四十縛縛與卷同硯北雜志徐季
海題佛經云上第幾隔隔如梵夾也
[001-11a]
  題簽
都元敬鐵網珊瑚載逢澤湯允謨云宣和天水雙龍印
有方圓二様法書用圓名畫用方又宣和明昌二帝題
簽法書用墨名畫則用泥金
  裝潢
唐六典有裝潢匠注音光上聲謂裝成而以蠟光紙也
今多讀作平聲
  傳國璽
[001-11b]
秦璽至漢已亡後之僣竊多偽為之其不足重明矣𢎞
治中秦中所進上令禮部察騐謂與輟耕録所載秦璽
規製不合僅賞軍人毛志學銀五兩天啟時河南撫臣
所報上令賫進天子親御文華殿璽貯御前逆閹魏忠
賢手捧之憑軒頒示羣臣皆呼萬嵗傳制受賀而罷然
巡撫程公紹一疏烺烺千古程公徳州人崇禎初起為
工部侍郎
宋紹聖三年十二月長安村民段義掘地得玉璽正緑
[001-12a]
色以獻于朝蹇序辰安惇等皆言此秦璽漢以為傳國
寶自五代失之今為時而出尋詔禮部御史臺學士院
秘書省太常寺議於是蔡京等奏考之璽文皇帝夀昌
晉璽也受命于天後魏璽也有徳者昌石晉璽也今云
受命于天既夀永昌其為秦璽無疑哲宗遂以五月朔
御殿受賀改紹聖五年為元符元年此事與天啟朝事
極似
少司空齊穡公言察哈爾國元之滴派也世雄長西北
[001-12b]
諸部傳至琳丹汗在位日久忽欲往西域皈佛教其台
吉納延等苦諫不聽國中無主
太宗皇帝因發兵追降之其尚璽近侍以傳國玊璽倉
卒坎地而霾之兵既退有童豎牧羊其地一羊屢至坎
所蹄之不已驅之復來牧覺有異試發土則璽見焉聞
於官遂進上時天聰某年也今藏
御府予按何文肅喬新集云五代後唐從珂時秦璽燬
石敬塘入洛更以玉為之重貴獻之遼興宗試進士遂
[001-13a]
以有傳國璽者為正統命題金滅遼延禧遺傳國璽於
桑乾河元世祖時有札拉爾氏者漁於桑乾之濵得之
夜有光監察御史楊桓辨其文以為歴代傳國璽上之
至正末中山大兵至燕順帝攜之北遁沙漠其本末如
此以文肅言考之自五代之亂璽歸於遼遼歸於金金
歸於元在察哈爾國者又二百餘年而歸於
本朝詎偶然哉又按王冕詩青象不將傳國璽紫駝空
引舊氊房蓋未詳矣
[001-13b]
  印
孔琳之建言傳國之璽歴代逓用襲封之印奕世相傳
今世惟尉一職獨用一印至於内外羣官毎悉遷改尋
討其意私所未達愚請衆官即用一印無煩改作按漢
書朱買臣還郡邸中稍見其印綬則知自漢以來一官
輙易一印矣琳之但言其終年刻鑄䘮功消實若今日
官府文移案牘唯憑印信使一官一印則偽章日告奸
弊百出矣大抵古時文案比今猶省版牘之制此時尚
[001-14a]
存非若後世闗防之多故其習得相沿久而不革也
按明初王彞印説古者一官一印居則佩之罷則解之
至晉始惜金銀銅炭之費自是衆官皆一印觀琳之此
疏恐未然考宋史輿服志熙寧詔自今臣僚所授印亡
殁並賜隨塟不即隨葬因而行用者論如律此或其特
恩或因事而賜者又宋制凡官府印皆有銅牌刻文云
牌出印入印出牌入
  告身
[001-14b]
中書所書告身皆佐史體無佳筆隆慶中司馬王崇古
以泥金書軸請寶為言者所糾然唐制皆名手書如顔
魯公自書告身朱巨川一人而顔魯公徐季海俱為之
書巨川頼此以傳至宋即當制者書字兼真行幸得歐
蘇便奉為瓌寶
  紫泥
青溪暇筆云晉朝為詔以青紙紫泥紫泥猶今泥金之
類蓋泥紫色以書字也予按漢舊儀天子信璽六皆以
[001-15a]
武都紫泥封之青囊白素裏兩端無縫西京雜記云漢
以武都紫泥為璽室加緑綈其上非以書字也萟林伐
山云今之紫泥古謂之芝泥皆濡印染籀之具也姚説

  印章
古人如顔魯公輩自書碑間自鐫之故神采不失今之
能為書多不能自鐫自書自鐫者獨印章一道耳然其
人皆不善書落墨已繆安望其佳其人能行楷能篆籀
[001-15b]
者所為印多妙不能者類不可觀執此求之百不一爽

蝌蚪大篆今絶矣古鐘鼎上字雜用不得梁千秋刻印
章名重一時用字憒憒古篆雜不得𨽻書今人不知也
秦人𨽻書今不知者亦以為篆鈍吟/雜録
宋人間用古篆作印元人尤多變態其式有用古鐘鼎
琴様花葉之類今人皆不行瓢印頗有用者亦隨時可
耳唐人名印有學漢法者皆圓潤工緻宋人多勁古元
[001-16a]
人或失之野今皆以為漢失之矣鈍吟/雜録
篆法貴古不貴巧漢印白文皆鑄成者但記爵名而已
無為字者其篆體亦方正無多轉折至唐用朱文刀刻
如有字及道號而印璽之法從此日趨於巧矣然自唐
及明隆萬以前書翰家亦不多用印章用者只是銅牙
章及黄楊木故講此者頗少今地不愛寶文石肆出好
竒之士鐫鑿争工各以其意相配換無復知有方正體
者且專講刀法而漢鑄之體幾亡
[001-16b]
印章舊尚青田石以燈光為貴三十年來閩壽山石出
質温栗宜鐫刻而五色相映光采四射紅如靺鞨黄如
蒸栗白如珂雪時競尚之價與燈光石相埒近斧鑿日
久山脉枯竭或以芙蓉山石充之無復寶色其實不及
壽山五之一矣二山皆在福州
内外各衙門印除武職栁葉篆文餘俱九疊文欽天監
厯日則七疊文監察御史八疊文紐上有眼
漢官儀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龜紐其文曰章刻曰
[001-17a]
某官之章二百石以上銅印鼻紐其文曰印刻曰某官
之印今士大夫私用圖記曰某章某印全無區别矣
  刻書
刻書咸云始於後唐明宗揮麈餘話云毌丘儉貧賤時
借文選于交遊間有難色發憤異日若貴當板鏤之遺
學者後仕蜀為宰相遂踐其言刋之印行書籍剏見于
此事載陶岳五代史補唐平蜀明宗命太學博士李諤
書五經倣其製作刋板于國子監監中印書之始今盛
[001-17b]
行于天下蜀中為最明清家有諤書印本五經後題長
興二年予考常熟毛氏刻五代史補無此條吳太史任
臣十國春秋蜀毋昭裔傳請後主鏤板印九經又令門
人句中正孫逢吉書文選初學記白氏六帖刻板行之
録誤昭裔為毌丘儉耳
刻書始于五代昔人率以為然予按司空表聖一鳴集
有為東都敬愛寺募雕刻律疏印本疏云自洛城乃焚
印本漸虞散失欲更雕鎪云云則唐已刻書此其昭昭
[001-18a]
可據者顧前無引之者何也
沈存中云慶厯中有畢昇為活字板用膠泥燒成今用
木刻字銅板合之
  表文忌諱
元時進賀表文觸忌諱者凡一百六十七字著之典章
使人不犯其法良善一百六十七字者極盡歸化亡播
晏徂哀奄昧駕遐仙死病苦没泯滅凶禍傾頽毁偃仆
壊破晦刑傷孤墜隳服布孝短夭折災困危亂暴虐昏
[001-18b]
迷愚老邁改替敗廢寢殺絶忌憂切患衰囚枉棄䘮戾
空陷厄艱忽除掃擯缺落典憲法奔崩摧殄隕墓槁出
祭奠饗享鬼狂藏怪漸愁夢幻弊疾遷塵亢䝉隔離去
辭追考板蕩荒古屯師剥革暌違尸叛散慘怨尅反逆
害戕殘偏枯眇靈幽沈埋挽升退換移暗了休罷覆弔
斷收誅厭諱恤罪辜愆土别逝泉陵此延祐元年十一
月取定擬至三年八月寛其禁矣其字様雖難悉避然
亦玉堂視草者所宜知也
[001-19a]
  十七帖述王𢎞/撰
此帖前人謂皆與周益州者周名撫字道和永和三年
桓温攻成都李勢降以撫代毌丘奥為益州刺史進爵
建成公征西都䕶進鎮西將軍在官三十餘年有惠政
卒蜀人廟祀之帖中多言蜀事又按淳化帖有一帖云
周益州送此卭竹杖卿尊長或須此今送則此帖謂是
與周者可信而中有數帖非與周語來禽帖宋僧邦詩
謂與桓宣武楊用修四川志只載八帖是與周則謂此
[001-19b]
帖皆是與周者亦不然也帖凡二十有七以第一帖首
字名篇故曰十七帖張彥逺法書要録云十七帖長一
丈二尺即貞觀中内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烜
赫著名帖也黄長睿東觀餘論云十七帖多臨本永禪
師虞世南禇庭誨臨字皆不甚逺故書有數本皆不同
南唐李後主勒石澄心堂者乃賀知章臨本宋魏秦家
有硬黄本淳熙秘閣續帖亦有刻淳化帖刻多殘缺今
世所傳雖非皆右軍真蹟然皆出于右軍要皆不及唐
[001-20a]
人摹刻帖尾有敕字及虞褚勒定者為佳也
山史工書嘗刻華州郭宗昌金石史家藏漢唐以來金
石文字甚富古文辭亦嫻雅在闗中蓋張芸叟一流人
  肅府淳化帖
肅府淳化閣本自莊王受封太祖賜之宋刻憲王時洮
岷道潁川張鶴鳴得李子崇本於白下材官本於臯蘭
請肅王賜帖校讎見古法帖數段久缺而兹獨全知為
馬房光怪以前物也姑蘇如玉南唐張應台為之雙鈎
[001-20b]
鶴鳴攜之岑陽憲王乃鐫石於蘭未竟而薨世子識鋐
卒鐫於萬厯辛酉先後七年其初榻用太史紙程君房
墨人間難得搨工間有私購者直五十千刻用富平石
一百四十四葉二百五十三藏府東書園殿鼎革時石
幾淪缺順治甲午洮岷道揚州陳卓補刻復成全璧然
神明不備視初搨逕庭矣乙夘平凉逆焰及蘭靖逆奮
威二將軍自河西來軍於龍尾臯蘭之間攻城不下賊
欲破石為礟偽知州徐某力救得免今移置州學有張
[001-21a]
尚書鶴鳴王尚書鐸憲王父子四跋云
  定武蘭亭
唐太宗留心右軍之蹟因魏徴言蘭亭叙真蹟在僧辨
才處特遣御史蕭翼賺得武徳四年叙入秦府貞觀十
年始命湯普徹馮承素諸葛貞歐陽詢褚遂良各有臨本
而歐褚流傳最著後之所謂定武本歐陽臨是也所謂
唐絹本褚臨是也定武本當時石刻禁中每紙已值錢
數萬迨後石晉之亂契丹輦之而北路棄殺虎林慶厯
[001-21b]
中李學究得之其子負官緡無償時宋景文守定武乃
以帑金代償納石于庫熙寧間薛師正出牧刋一别本
以應求者此郡真蹟已有二刻矣其子紹彭字道祖又
模之他石潜易古刻又剔損古刻湍流帶右天五字為
識大觀中詔向其子嗣昌取龕宣和殿後靖康之亂金
人取石鼓及蘭亭叙重氊輦至于燕見宋人姜白石蘭
亭考中石鼓在國學而蘭亭不知所在矣今存國學者
疑是定州薛師正翻刻本或薛紹彭所刻本雖非古刻
[001-22a]
然元人不能也此石一云明初出天師庵土中一云元
順帝北還重氊裹載棄之于路徐中山取置國學
劉餗傳記云蘭亭叙因梁亂流落人間陳天嘉中為僧
智永所得至太建中獻之宣帝隋平陳又獻之晉王廣
即煬帝也帝不之寳後僧智果從帝借搨及登極竟不
從果索果死弟子辨才獲焉文皇為秦王日見搨本驚
喜乃貴價市羲之書蘭亭叙終不至及知在辨才處使
歐陽詢求得之以武徳二年入秦王府由此而觀辨才
[001-22b]
之師乃智果非智永求蘭亭叙者乃歐陽詢非蕭翼也
汝隂王銍性之謂餗父子世為史官是正文字尤精其
言當不妄蕭翼之事鄙妄狹陋僅同兒戲文皇始定天
下威震萬國尫殘老僧亦何敢靳一紙書或者云辨才
所居雲門寺有翼留題二詩秦晁黄三公皆信而不疑
此固不足取以為據至若閻立本繪辨才蕭翼圖則出
於何延之等傅㑹謂為立本當時之所親見尤非也
  退翁跋國學蘭亭
[001-23a]
國學蘭亭為諸家刻本之冠然不知何時入國學或云
元順帝北遁棄之中途明太宗取之置太學中又云出
天師庵草厰土中國子師取置太學廡下觀其所刻非
宋人不能疑為薛道祖所刻換舊石本又云為李學究
曽刻一本獻韓忠獻定州去京師不逺元人移至於此

禊帖以定武本為最其真者已如天吳紫鳯不可得見
即宋人翻刻諸本在世亦少惟國學一石稱魯靈光此
[001-23b]
冊乃萬厯以前所搨尤不易得也
  雲麾將軍碑
李北海有兩雲麾碑一為李思訓在陜西一為李秀范
陽人唐明皇以功拜雲麾將軍封遼西郡公葬范陽福
禄鄉碑刻於天寶元載此碑久貯良鄉庫中不知何時
入都城明宛平令李䕃掘地得六礎洗視乃雲麾碑建
古墨齋以覆後移少京兆署中止二礎其四礎傳為萬
厯末王京兆惟儉移去汴中
[001-24a]
  閣帖石林/燕語
淳化中嘗出内府及士大夫家所藏漢晉以下古帖集
為十卷刻石於秘閣世傳為閣帖是也中間晉宋帖多
出王貽永家貽永祁公之子藏名書畫最多真蹟今猶
有為李駙馬公炤家所得者實為竒蹟而當時摹勒出
待詔手筆多疑滯間亦有偽本如李斯書乃李陽氷王
宻徳政碑石本也石後禁中被火焚絳人潘師旦取閣
本再摹藏於家為絳本慶厯間劉丞相沆知潭州亦令
[001-24b]
僧希白摹刻於州廨為潭本絳本雜以五代近世人事
㣲出絳希白自善潭本差能得其行筆意元祐間徐王
府又取閣本刻于木板無甚精彩建中靖國初曽丞相
布又命劉燾為館職取淳化所遺與近時出者别為續
法帖十卷字多作燾體又每下矣
 
 
 硯山齋雜記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