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書畫彚考卷十一
刑部左侍郎卞永譽撰
書十一
宋
黄庭堅
黄文節公書曹植詩帖行/書
種葛篇
[011-1b]
種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隂與君初婚時結髮恩義深歡
愛闕/枕席宿昔同衣衾竊慕棠棣篇好樂和瑟琴行年
將晚闕/佳人懷異心恩紀曠不接我情遂抑沈出門當
何顧徘徊歩北林下有交頸獸仰見雙棲禽攀枝長歎
息淚下沾羅襟良馬知我悲延頸代我吟昔爲同池魚
今爲商與參徃古皆歡遇我獨困於今棄置委天命悠
悠安可任
浮萍篇
[011-2a]
浮萍寄清水隨風東西流結髮辭嚴親來爲君子仇恪
勤在朝夕無端獲罪尤在昔蒙恩惠和樂如瑟琴何意
今摧頺曠若參與商茱萸自有芳不若桂與蘭新人雖
可愛無若故所歡行雲有反期君恩儻中還慊慊仰天
歎愁心將何愬日月不恒處人生忽若寓悲風來入懐
淚下如垂露發篋造裳衣裁縫紈與素 右曹子建之
作紹聖四年山谷道人黄庭堅書
老子曰豫兮若冬渉川猶兮若畏四隣山谷此卷
[011-2b]
葢有得於此慶元庚申重九日笠澤陸游書
外錄
書畵舫云山谷謫黔州時嘗自書陳思王種葛篇
浮萍篇與東坡在儋州書九辯同意
又云文徵仲藏黃魯直行書曹子建詩二首用澄
心堂紙李廷珪墨爲之精采煥發結構動人眞是
綿中褁鐵每于拙處見竒今錄其詞并跋以示後
人篇内義字筆誤旁用小非字印而不爲竄正足
[011-3a]
見吾公一意書法畧不役志於校讐間也嗚呼用
志不分乃凝於神觀公兹卷益信
黃山谷書懶殘和尚歌草書原/文不錄
外錄
書畫舫云嚴氏藏黃山谷草書懶殘和尚歌筆法
妙入神紙墨完好眞尤物也凡書畫以紙白板新
爲貴破損昏暗者次之後世輕薄之徒銳意臨摹
以茅屋溜汁染變紙素加以辱勞使類久寫此但
[011-3b]
可欺俗士具目者殆弗取也
黃文節公書漢人得道隂長生詩三篇
維予之先佐命唐虞爰逮漢世紫艾重紆予獨好道而
爲匹夫髙尚素志不事王侯貪生得生亦又何求超迹
蒼霄乗飛駕浮青要乗翼與我爲仇入火不灼蹈波不
濡逍遥太極何慮何憂遨戲僊都顧閔羣愚年命之逝
如彼波流淹忽未幾泥土爲儔馳走索死不肯蹔休余
之聖師體道之眞昇騰變化松喬爲隣惟余同學一十
[011-4a]
二人寒苦求道歴二十年中多怠惰志放五經辟世自
匿今廿餘年名山之側寒不遑衣饑不暇食思不敢歸
勞不敢息奉事聖師承顔悦色面垢足胝乃見哀識遂
傳要訣恩深不測妻子延年咸享無極
黃白已成貨行不堅痛乎諸子命也自天天不妄授道
必歸賢勤加精研身投幽壤何時可還嗟爾時來勿爲
流俗富貴所牽神丹一成昇彼九天壽同三光何但億
千
[011-4b]
維予垂髮少好道德棄家隨師東西千億役使鬼神玉
女侍側予得度世神丹之力 忠州丰都山仙都觀朝
金殿西壁有天成四年人書隂眞君詩三章余同年許
少張以爲眞漢人文章也以余考之信然因試生筆偶
得佳紙爲鈔此詩以與王瀘州補之之季子觀隂君所
學守屍法耳猶須擇師勤苦如是乃能得之何况千載
之後尚友古人求知道德之主宰者乎紹聖四年四月
丙午黔中禪月樓中書
[011-5a]
隂長生此詩非山谷書之幾没于世然此卷卒爲
世所重者豈以其詩哉抑之刑曹好藏古法帖能
識其妙此又其先博士公時已藏又其家之故物
云延陵呉寛識
黃涪翁書法語卷行/書
兀然無事無改換無事何須論一段直心無散亂他事
不須斷過去已過去未來何用算兀然無一事何曽有
人喚向外覔工夫總是癡頑漢糧不蓄一粒逢飯但知
[011-5b]
喫世間多事人相趁渾不及我不樂生天亦不受福田
饑來一缽飯困來展脚眠愚人以爲笑智者謂之然非
愚亦非智不是𤣥中𤣥要去如是去要住如是住身披
一破衲脚著娘生袴多言復多語由來反相誤若欲度
衆生無過且自度莫漫求眞佛眞佛不可見妙性及靈
臺何曽受薰鍊心是無事心面是娘生面刦石可動摇
个中無改變無事何須讀文字削除人我本㝠合个中
意種種勞筋骨不如林下睡兀兀舉頭見日出乞飯從
[011-6a]
頭將功用功展轉㝠蒙取即不得不取自通吾有一
言絶慮忘緣巧說不得只用心傳更有一語無過直與
細極毫末大無方所本自圓成不勞機杼世事悠悠不
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澗常秋山雲當幕夜月爲鈎臥藤
蘿下塊石枕頭不朝天子豈羡王侯生死無慮更復何
憂水月無形我常丁寕萬法皆爾本自無生兀然無事
坐春來草自青 元符三年七月涪翁自戎州溯流上
青衣廿四日宿廖致平牛口莊養正置酒弄芳閣荷衣
[011-6b]
未盡蓮實可登投壺奕棋燒燭夜歸 此字可令張法
亨刻之
山谷行書當三錢大計五百五十餘字皆禪翁淡
慮任眞翛然自得之語書法清遒超朗知其胸不
挂一塵也後擘窠大書一段又大判一行山谷書
只是沈著痛快平生以饑鷹渴驥自命所以剽去
蘇米姿媚而獨全神骨此卷又其合作也日華
外錄
[011-7a]
珊瑚網云魯直所書法語大如薝蔔華後年月字
至末每行一字字幾竝頭菡萏在宋白楮上楮髙
尺餘長二丈絶無接縫想公欲畢此紙故大揮足
之耶時崇禎壬申冬盛友念脩欲余嘉定盆樹姑
以此卷相易成林獨樹入畫者約百本盆俱北定
均州龍泉青東磁宣德塡白嘉靖囘青不一石俱
靈壁將樂英崑種種愚父子得之於練川陳情甫
軰供玩数十年矣今擬北游恐培灌失課如天啟
[011-7b]
丁卯之變致枯悴不少遂割愛易去亦喜日夕對
山谷老人墨彩也乃余居蓮濱遂鈎其蓮登二字
以名草堂又取弄芳閣用顏小眺處若世事悠悠
至更復何憂一段昔年郁伯承嘗勒石今竹懶翁
假閲著語然未題卷意將面商之耳奈未幾受貧
累復質好亊家可勝惋惜因憶癸亥秋寓金臺過
呉蹇叔齋頭得觀山谷楷書蓮經爲呉文端公所
藏董𤣥宰宗伯跋之有云兄事蘇而弟蓄米眞不
[011-8a]
啻解衣獲珠開花見佛如桃源漁父一見不再見
何如法語久伴琴樽更開松扉竹檻中眉目也復
何恨
黃山谷書釋典卷草書原/文不錄
款書/元祐九年四月戊申書贈髙城蔣叔震山谷道人
此数字/本色書
余在翰林時暇日同曼碩揭公過看雲堂呉大宗
師以古銅鴨焚香嘗新杏因出示黃太史眞蹟適
[011-8b]
松雪趙公亦至謂山谷公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
意今觀此卷信不誣矣余以老病空山安得同諸
公同一賞玩耶臨風執筆益重懐賢之思云青城
山樵者虞集謹識
右山谷黃文節公書楞嚴經眞蹟一卷潛心蘭亭
進以鍾張鋒芒圓勁猶神龍之自試韻度飄逸如
天馬不可羈黃公行髙天下於一藝亦造古法觀
斯遺墨從可概見宗元得而敬愛之不啻已出其
[011-9a]
風裁之峻整又可知矣展玩数四為之嘆服洪武
丙辰立秋金華宋濂書于玉堂之署徐霖子仁㩀/山谷與蔣叔
震帖中語云是清公頌頗詆宋/太史之失無所考未知然否
凡事至於入神之境則自不可多有葢其發之亦
自不易非一時精神超然格度之外者不爾也山
谷書如此巻則眞所謂神品矣捕龍蛇搏虎豹乗
風霆而上下太清誰得而襲其蹤跡也汪宗道居
留都繁麗之下博雅好古收蓄唐宋遺墨甚富此
[011-9b]
其尤祕重者間出相示賞歎彌日輒記嵗月如此
𢎞治癸亥秋九月既望蘇人祝允明書
山谷眞跡流世者余及見凡三種在李氏王氏華
氏皆大草筆勢牽連不絶人謂皆紹聖以後之筆
葢公嘗因錢穆父謂未見自序帖心有所未平紹
聖二年謫黔獲見之遂深契藏眞之法而自入神
矣此元祐九年四月戊申書者當是穆父初言時
也山谷人品髙詣集諸家之成若虞道園宋潛溪
[011-10a]
謂其造鍾王及張長史之域而未及藏眞者亦見
諸先醒不徒言也道園跋漫言此卷未指其所書
何段文字潛溪雖云楞嚴經而子仁辨之謂乃清
公頌㩀山谷與叔震手劄云寄送清公頌頗見志
願不忘般若中也以頗見二字似美叔震之意疑
乎清公頌叔震所作者後云手抄去觀音贊論所
抄當出其手書尚未知果否宗道好古之士宜更
覈之可矣後學長洲沈周
[011-10b]
外錄
元汴云余晚生多幸平生獲觀涪翁眞蹟巨巻不
下數種如正書發願文精妙入神字大於杯又大
書發願文文字不同書於匹紙上字幾盈尺草諸
上座乃書法三昧也又草書太白秋浦歌十五篇
於粉箋上又草書杜少陵秦州雜詩又正書伏波
將軍廟詩眞得英雄矍鑠之氣以上皆書于紙上
唯此乃絹書髙二尺許字及百行有竒凡千餘言
[011-11a]
文多不錄妙備諸題中也此卷今歸我天籟閣
黃文節公三帖合巻小眞行/書紙本
坐禪箴 杭州五雲志逢禪師
坐不拘身禪非渉境拘身心疲渉境非静不渉不拘眞
光孤迥六門齊應萬行同如嗟爾初機未逹𤣥微處沈
隨棹能所支離不有權巧胡為對治驅䇿仰按均調惛
亂息慮忘緣乍同死漢隨宜合開靡專壁觀馳想頗多
安那鉢那沿流劍閣無滯木鵞如火得水如病得醫病
[011-11b]
瘳醫罷火滅水傾一念清淨體寂常靈是靈是寂非靈
非寂是非迭生犯過無極前滅後興還如歩走患乎不
知知則無咎日猶背夜鏡不照後此則不然圓明通透
照而不緣寂而誰守萬象森羅太虚閃電摧壊魔宫衝
倒佛殿跛者得履瞽者發見法界塵寰齊輪頓現曠蕩
郊㕓或坐或眠既明方便乃號金僊吾雖强説爰得聖
言聖言何也要假重宣不動不禪是無生禪又云若學
諸三昧是動非坐禪心隨境界流云何名為定故知歴
[011-12a]
代祖唯傳此一心祖光既逺大吾子幸堪任聊述無言
㫖乃曰坐禪箴 志逢餘杭人通貫三學嘗夢補彌勒
處師子月佛者也得法於紹國師開寶初老于五雲山
華嚴道塲庭堅
謝趙王賜酒 庾信
梁王脩竹園冠盖風塵喧行人忽枉道直進桃花源稚
子還羞出驚妻倒閉門始聞上傳命定是賜中樽野爐
然樹葉山桮奉竹根風池還更暖寒谷遂長暄未知稻
[011-12b]
粱鴈何時報君恩 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在周為
開府義城公與滕趙諸王周旋欵至如布衣交趙王招
字豆盧突好屬文學庾信楊堅輔政將遷周鼎招宻圖
之要堅至第飲於寢室後院伏壯士屢以佩刀割瓜啖
堅元胃覺變附耳語因辭出庭堅
慈竹詩
門中何物靈有竹慈為名一叢濶數歩森森數十莖長
莖覆短莖枝葉不崢嶸去年筍已長今年筍又生髙低
[011-13a]
相倚向渾如長幼情孝子侍父立順孫隨祖行居然抱
慈孝根柢信天成吾聞唐之人孝行常欣欣鄆州張公
藝九代同一門大帝聞其名衡茅降至尊馮宿丱歳時
隨父廬祖墳父子相隨孝靈芝特地春北海吕元簡四
世同家主以至牛馬羊異母皆相乳虞鄉董公直鞠養
諸孤遺鸜鵒與鵶鵲同巢而共枝孝行動天壤鳥獸皆
隨時又聞猓獸死不相棄離
與蛟魚子母長相
隨獸面而人心此獸信有之獸心而人面其人誠可悲
[011-13b]
李鈞為侍御棄母在闕/州母因殍餓死世闕/何悠悠光
祿李闕/者亦是斯人流有母不侍養異居經十秋唐家
法網寛貸死流遐陬崔湜為侍郎天子賜瓜香携歸與
愛妾老母不得嘗一旦惡貫盈殺之於路傍越公鍾紹
京至孝何殊常小時得瓜果先解進髙堂長大遇𤣥宗
一夕登巖廊孝者名長新逆者汚人倫人既不如竹乃
是一埃塵夫為人子者莫若事尊親夫為人父者莫若
訓兒孫積善與仁孝可以立於身我願移此竹栽於率
[011-14a]
土濱使彼行人見皆為慈孝人樵童見此竹且莫伐為
薪
黃山谷書范滂傳大書原/文不錄
外錄
桯史云山谷在宜州嘗大書後漢書范滂傳字徑
數寸筆勢飄動超出翰墨徑庭意葢以悼黨錮為
漢禍也後百年眞蹟逸人間趙忠定得之寶寘巾
篋縉紳題跋如牛腰焉既乃躬蹈其禍可謂竒讖
[011-14b]
嘉定壬申忠定之子崇憲守九江刻石郡治四訖
堂
山谷遺事云黃庭堅謫宜州時黨禁頗嚴通判余
若著為之經理館舍謂公曰先生今日舉動無愧
東都黨錮諸賢願寫范滂一傳許之遂黙誦大書
盡卷僅有二三字疑誤是年山谷云亡
又云黃太史晚謫宜州自崇寕四年歳旦凡風雨
寒暑親舊往復以至日用飲食之類皆繫日書之
[011-15a]
名曰乙酉家乗八月晦至九月則易簀矣意長日
月短悲夫
魯直綠菜贊
蔡蒙之下彼江一曲有茹生之可以為簌蛙蠙之衣采
采盈掬吉蠲既澤不溷汚礫芼以辛鹹宜酒宜餗在呉
則紫在蜀則綠其臭味同遠故不錄誰其發之班我㫖
蓄維女博士史君炎玉
按此贊末句言史君炎玉葢指眉陽望族史氏女
[011-15b]
名琰字炎玉髫丱資頴嗜學蘋蘩綫纊一不介意
善屬文雅安張誾少卿出守眉陽聞其才賢納為
冢嗣子履之婦炎玉日游心於編簡翰墨平生遊
覽之勝燕笑之適與子履詩酒酬唱格調閒雅久
而盈篋手自叙次目曰和鳴集而少卿之室於山
谷老人為姑輩子履實其親表也因寓書致綠菜
為信山谷珍其品以贊謝之褒其為古女校書云
紹興甲戌秋徐宏中跋
[011-16a]
黃太史書李太白憶舊遊詩蹟草/書
玩物䘮志君子不取也余幼而失學粗喜寫字雖
未知行草之妙亦嘗留心知蘇東坡黃山谷米元
章數家翰墨甚酷愛見每以眞偽僅能别之余守
長樂郡客有董君詳者手擕草書一幅自云沈埋
塵中人鮮能辨今求教而就贈君余拂拭展玩驚
喜歎異謂君詳曰此山谷眞蹟也居無何閩士李
明父來訪出而示之明父隨曰李太白詩也前猶
[011-16b]
有文惜乎斷簡耳及觀全帙乃知憶舊遊寄譙郡
元參軍之作考其遺落凡八十字噫雖豫章之筆
無以復加然謫仙之詩不可不補故足而記之深
有望於珠還劍合之時他日果如吾言豈不為盛
事也哉其辭曰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
造酒樓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海内
賢豪青雲客就中與君心莫逆囘山轉海不作難
傾情倒意無所惜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
[011-17a]
苦思不忍别還相隨下/接迢迢訪仙城元貞乙未烈
子野人張鐸書于三山英達坊之為己堂
山谷書法晚年大得藏眞三昧此筆力恍惚出神
入鬼謂之草聖宜焉嘗記元祐中子瞻蘇公穆父
錢公同觀公揮翰作草於實梵僧舍子瞻賞歎再
四穆父從傍曰君見自序眞蹟當更有得公一時
心有所未平紹聖謫黔中始見石揚休自叙帖縱
觀不已頓覺超異乃服穆父之言也觀此信是紹
[011-17b]
聖後所書者幾與藏眞合作但篇後有闕文當時
藏眞自叙有二本一為石揚休所蓄是矣一蓄蘇
舜欽所蘇本前亦有所遺後世以為惋惜今此巻
之不全殆天亦欲㝠契之也尚古宜寶藏之正德
改元清明日長洲沈周跋
雙井之學大抵韻勝文章詩樂書畫皆然姑論其
書積功固深所得固别要之得晉人之韻故雖形
貌若縣而神爽㝠㑹歟此巻馳驟藏眞殆有奪胎
[011-18a]
之妙非有若據孔子之貎也其故乃是與素同得
晉韻然耳今之師素者大率鹵莽求諸其外動至
狂妄又是優孟為叔敖抵掌變幻眩亂人鬼只能
惑楚竪子耳亦獨何哉卷蹟英氣横發於其本書
故是平生神品尚古光祿先生藏䕶過於至寶噫
老谷不死之神在華氏矣呉郡祝允明跋
外錄
珊瑚網云右一巻與蔣叔震書所謂清公頌同一
[011-18b]
筆意眞紹聖後神化之書
山谷贈元師詩冊大/書
元師自榮州來追送余於瀘之江安綿水驛因復用舊
所賦此君軒詩贈之并簡元師從弟周彥公庭堅
歳行辛巳建中年諸公起廢自林泉王師側聞陛下聖
抱琴欲奏南風絃孤臣蒙恩已三命望堯如日開金鏡
但憂衰疾不敢前眼見黒花耳聞磬豈如道人山繞門
開軒友此歳寒君能來作詩賞勁節家有曉事揚子雲
[011-19a]
籜龍森森新間舊父翁老蒼孫子秀但知戰勝得道肥
莫問無肉令人痩是師胸中抱明月醉翁不死起自説
竹影生凉到屋椽此聲可聽不可傳建中靖國元年正
月辛未江安水次偶住亭書
山谷與趙景道札并絶句八首卷楷/書
昌州使君景道宗秀也往余與公壽景珍遊時景道方
為兒童嬉戲今頎然在朝班思公壽景珍不得見每見
景道尚有典刑宣州院諸公多學余書景道尤喜余筆
[011-19b]
墨故書此三幅遺之翰林蘇子瞻書法娟秀雖用墨太
豊而韵有餘於今為天下第一余書不足學學者輒筆
愞無勁氣今廼舍子瞻而學余未為能擇術也適在慧
林為人書一文字試筆墨故遣此不别作記庭堅頓首
景道十七使君五月七日
九陌黃塵烏帽底五湖春水白鷗前扁舟不為鱸魚去
收取聲名四十年
甓社湖中有明月淮南草木借光輝故應剖蚌登王室
[011-20a]
不若行沙弄夕霏 右奉呈外舅孫莘老
小黠大癡螳捕蟬有餘不足䕫憐蚿退食歸來北窓夢
一江春月趁魚舷
桃李無言一弄風黃麗唯見綠匆匆人言九事八為律
倘有江船吾欲東 右歸自門下後省臥酺池寺書堂
映日低風整復斜綠玉眉心黃袖遮大梁城裏雖罕見
心知不是牛家花
九疑山中萼綠華紫雲承韈到羊家眞筌蟲蝕詩句斷
[011-20b]
猶托餘情開此花
仙衣辟積駕黃鵠草木無光一笑開人間風日不可耐
故待成隂葉下來
湯沐冰肌照春色海牛押簾風不開直言紅塵無路入
猶傍蜂須蝶翅來 右和王仲至少監詠桃花四首用
其韻
革頃與德麟遊頗聞元祐諸公言行之緒餘及兹
朅來臨漳路鈐趙昌叔相與欵厚因出示山谷道
[011-21a]
人與其先丹陽君往來書帖及詩詞想見前修風
流餘韻而貴公子樂善喜文之髙致也丹陽君德
麟之兄而昌叔德麟猶子也然則好事喜賓客葢
有家範云溫革叔皮父
光風轉蕙汎崇蘭些此山谷先生小楷氣象石湖
居士題
漢武帝故事曰上起神屋以珠為簾箔玳瑁壓之
東坡辭云銀蒜押簾此山谷改壓簾作押簾之自
[011-21b]
來也溫叔皮字畫亦蒼老嘗為尚書郎著瑣碎錄
酺池寺書堂詩云人言九亊八為律立儒讀主父
偃傳上書言九事其八事為律令一事諫伐匈奴
併識卷後建袁立儒書
谿翁續得山谷題前定錄等八詩小黠大癡螳捕
蟬二篇居其中遺趙景道者小字送李伯牖者大
字予兼而有之於好古博雅不曰徒費光隂矣寶
祐甲寅中秋日書
[011-22a]
山谷老人與趙景道帖并絶句詩八首今藏海虞
錢工部士𢎞家前有賈丞相似道恱生印及封字
印蓋宋末嘗入其家恱生乃其堂名聞之昔人似
道藏法書名畫甚富妙品輒用二印識之後宋人
三跋中有石湖居士者予鄉先生范文穆公至能
也正德庚午春三月前進士呉門都穆
巻中有宋元官印三前一為提領措置㑹子庫印
後二為福建提舉司之印恐知之者或寡故附著
[011-22b]
之穆
黃文節公書秋浦歌并題草書原/文不錄
紹聖三年五月乙未新開小軒聞幽鳥相語殊樂戲作
草遂書徹李白秋浦歌十五篇時小雨清潤十三日所
移竹及田野中人致洪蕉三十本各已蘇息唯自籬外
移橙一株著籬裏似無生意蓋十三日竹醉而使橙亦
醉失其性矣知命自黔江得一畫眉云頗能作杜鵑語
故擕來然置之摩圍閣中時時作百蟲聲獨不復作杜
[011-23a]
鵑語而客談此鳥云此豈羊公鶴之苖裔耶余少頗草
書人多好之惟錢穆父以為俗初聞之不能不慊已而
自觀之誠如錢公語遂改度稍去俗氣既而人多不好
老來漸嬾慢無復堪事人或以舊時意來乞作草語之
以今已不成書輒不聽信則為畫滿紙雖不復入俗亦
不成書使錢公見之亦不知所以名之矣摩圍閣老人
題
字學至唐最勝雖經生亦可觀其傳者以人不以
[011-23b]
書也禇薛歐虞皆太宗之名臣魯公之忠義公權
之筆諫雖不能書若人如何哉豫章先生孝友文
章師表一世咳唾之珠聞者興起况其書又入神
品宜其傳寶百世恭聞徽宗皇帝評公之書謂如
抱道足學之士坐髙車駟馬之上橫斜髙下無不
如意聖人之言經也晚學小子尚安所云張安國
跋書史㑹要以張安國為歴陽人/若張于湖名孝祥字安國也
豫章先生襟宇洞達意趣豪逸超然埃之表其
[011-24a]
書之妙當以九方皋相馬法觀之楊士竒敬題
嘗見楊東山跋王盧溪遺墨引山谷家書云摩圍
閣在黔州南寺閣正對摩圍峰蜀人呼天為圍屋
極寛潔瀟灑冬温夏凉風物似江西大抵先賢君
子直道而行雖處憂患無所悔尤胸次明淨無往
不適也士竒又題
書法之變至宋極矣然君謨尚有晉唐餘意蘇黃
及米始大變也學者必求之忠惠之上其庻幾乎
[011-24b]
士竒三題
涪翁書太白詩十五首筆法頗不類故常或疑非
眞蹟此不知書故也翁嘗自評元祐間草書筆意
癡鈍用筆多不到晚入峽見長年盪漿乃悟筆法
又云紹聖甲戌在黃龍山中忽得草書三昧晚年
之作因與少時異矣安得復以故我求之其間或
因筆勢猛氣逸出常度然不害其神駿也鏊題
觀公自叙因錢穆父子言而改度湔祓舊習且云
[011-25a]
摩圍老人固知為晚年筆矣鏊又題
涪翁題元上人此君軒詩答王周彥卷
此道沈霾多歴年喜君占斗斸龍泉我學淵明貧至骨
君豈有意師無絃瀟灑豈非侯爵命道人胸中有水鏡
霜鐘堂下月明前枝枝雪壓如懸磬敝帚不掃舍人門
如願不謁青鴻君來聽道人寫風竹手弄霜鐘看白雲
平生竊聞公子舊今年誰舉賈生秀未知束帛何當來
但有一邛相倚痩欲截老龍吟夜月無人處共江山説
[011-25b]
中郎解賞柯亭椽玉局歸時君為傳建中靖國元年三
月辛未鍾陵黃庭堅魯直奉答周彥有元寧國路總管/府推官楊載跋失
錄/
外錄
珊瑚網云山谷嘗用澄心堂紙惟此巻用粉牋及
李廷珪墨而筆法妙絶氣韻飛動謂之三絶
山谷書水仙花詩
凌波仙子生塵襪波上盈盈歩微月被誰招此斷腸魂
[011-26a]
種作寒花寄愁絶含香體素欲傾城山樊是弟梅是兄
坐對眞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
黃山谷三言詩帖
寄岳雲安九夏無閒緣實蕭灑碧溪頭古松下臥槃陀
晝復夜 八德水清且美盪精神浸牙齒亂雲根衆峰
裏相與斟隨器爾
此帖與漢嘉安樂園題名絶相類豈亦謫時所
書耶淳熈癸卯二月二十三日甫里陸游識
[011-26b]
退之出牧向潮州霽色衡山碧欲流魯直宜州遷
謫去嶽雲九夏滿空浮美哉湘水獨清深洗濯遷
人執熱襟峰裏雲根不同量解言隨器與渠斟魯
直題來務觀題便云字與漢嘉齊不知道經行
路不渉祝融峰子西永康胡長孺題皇慶元年龍
集壬子四月丙子書於虎林
山谷王長者墓誌銘稿行書紙本橫/卷墓誌不錄
銘曰以義力其窮以智謝其豐以理考其終以文款其
[011-27a]
封
山谷書宋故瀘南詩老史翊正墓誌銘稿行書翊正/名扶墓誌
不/録
銘曰人皆汲汲仰掇俯拾商祿計級脅肩求入君獨徐
徐書耕筆鋤我躬則臞我心則腴緼袍後秃藜藿不肉
哦詩滿屋金革匏竹瀘川洋洋樅栝其岡勒銘詔藏尚
其嗣昌
黃文節公手簡二通小行草紙/本橫巻
[011-27b]
糟薑銀杏帖
庭堅頓首承惠糟薑銀杏極感逺意雍酥二斤青州棗
一蔀漫將懐向之勤輕凟不罪庭堅頓首
天民知命帖
天民知命大主簿霜寒想八嫂安裕九妳四妳大新婦
普姐師哥四娘五娘六郎四十明兒九娘十娘張九咩
兒原蹟咩/兒旁注韓十小韓曽兒湖兒井兒各安樂過江來甚
思汝等寂寞且耐煩不須憂路上路上甚安穏但所經
[011-28a]
州郡多故舊須為酒食留連耳家中上下凡事切宜和
順三人輪管家事勿廢規矩三學生不要令推病在家
依時節送飯及取歸書院常整齪文字勿借出也知命
且掉下潑藥草讀書看經求清淨之樂為上大主簿讀
漢書必有功矣十月十四日押報 諸妳子以下各小
心照管孩兒門莫作炒切切
余在武昌時得此黃太史帖伏而玩之至再三不
忍去余見其冲澹悠深出入平易近代書者其可
[011-28b]
及哉然公之風不大聲色嚴重崇高隠然太山巖
巖之勢又豈翰墨之所不精者乎俞貞木題草書/紙本
涪翁與立之手簡
庭堅頓首辱教審侍奉萬福為慰承讀書綠隂頗得閒
樂甚善善欲為素兒錄數十篇妙曲作樂尚未就爾所
送紙太髙但可書大字若欲小行書須得矮紙乃佳適
有賓客奉答草率庭堅頓首立之承奉足下
此帖不應擕在長安逆旅中亦非貴人席帽金絡
[011-29a]
馬傳呼入省時所觀程子他日幅巾笻杖渡青衣
江相羊喚魚潭瑞草橋清泉翠樾之間與山中人
共小巢龍鶴菜飰掃石置風罏煑蒙頂紫茁然後
出此卷共讀乃稱爾陸游
涪翁雜錄冊舊名山谷志/林原文不錄
右雜錄一冊相傳黃文節公魯直書舊有簽題曰
山谷志林昔蘇文忠公有東坡志林蓋雜志其平
時所聞見與凡對客談笑之語此冊則雜抄説苑
[011-29b]
世說中語初無倫叙豈有㑹於心而書耶抑自記
以備忘耶嘗見東坡亦有雜書古人格言亦無倫
次題其後者謂將以為詩文之用豈非其類耶然
不可考矣文節公晚歳沈著髙古此其少年之筆
故微有不同耳殷君良貴特以相示輒題其後嘉
靖辛丑十月六日文徵明識
黃魯直書諸上座帖草書原/文不錄
外錄
[011-30a]
書畫舫云黃魯直諸上座帖草書師懐素頗逼眞
即嚴氏書畫記所載也舊藏李范庵家按寓意編
云李少卿嘗為郎中奉使湖湘道過江西於石亭
寺僧處得山谷草書一卷後有谷眞字跋尾而紙
墨如新平生閲黃書頗多此其最矣
山谷自贊併序
余往嵗登山臨水未嘗不諷詠王摩詰輞川别業之篇
想見其人如與並世故元豐間作能詩王右轄之句以
[011-30b]
嘉素寫寄舒城李伯時求作右丞像此時與伯時未相
識而伯時所作摩詰偶似不肖但多髯爾今觀秦少章
所蓄畫象甚類而痩豈山澤之儒故應臞哉少章因請
余自贊贊曰 飲不過一瓢食不過一簞田夫亦不改
其樂而夫子不謂之能賢何也顏淵當首出萬物而奉
以四海九州而享之若是故曰人不堪其憂若余之於
山澤魚在深藻鹿得豐草伊其野性則然蓋非抱沈陸
之屈懐迷邦之寶既不能詩成無色之畫畫出則無聲
[011-31a]
之詩又白首而不聞道則奚取于似摩詰為若乃登山
臨水喜見清揚豈不優孟為孫叔敖虎賁似蔡中郎者
邪
外錄
書史㑹要云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洪州分
寧人官至吏部員外郎工正楷行草楷法妍媚自
成一家草書尤竒偉嘗自云余極喜顏魯公書時
意想為之筆下似有風氣然不逮子瞻逺甚子瞻
[011-31b]
為余臨寫魯公十數紙乃如人家子弟雖老少不
類然皆有祖父風骨又云嘗觀漢時石刻篆韻頗
得楷法又云學書三十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
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
古人筆意後又得張長史懐素髙閑墨蹟乃窺筆
法之妙于道舟中觀長年盪槳羣丁撥櫂乃覺
少進意之所到輒能用筆
黃文節書劉賓客伏波廟詩
[011-32a]
經伏波神祠
蒙蒙篁竹下有路上壺頭漢壘麏鼯鬭巒溪霧雨愁懐
人敬遺像閱世指東流自負霸王畧安知恩澤侯鄉園
辭石柱筋力盡炎劉一以功名累翻思馬少游 師洙
濟道與予兒婦有瓜葛又嘗分舟濟家弟嗣直因來乞
書㑹予新病癰瘍不可多作勞得墨瀋漫書数紙指臂
皆乏都不成字若持到淮南見予故舊可示之何如元
祐中黃魯直書也建中靖國元年五月乙亥荆州沙尾
[011-32b]
水漲一丈隄上泥深一尺山谷老人病起鬚髮盡白
張孝祥安國氏觀于南郡衞公堂上信一代竒筆
也養正善藏之乾道戊子八月十日
山谷晚年書法大成如此帖毫髮無遺恨矣心手
和調筆墨又如人意譬泰豆之御内得於中外合
馬志六轡沃若兩驂如舞鍚鸞肅雍自應武象既
不入馳驅之範亦非詭遇者之所知也范成大至
能題於此
[011-33a]
楊寅鍾必髙王中敬觀
右黃文節公書劉賓客伏波祠詩雄偉絶倫眞得
折釵屋漏之妙公嘗自言紹聖甲戌黃龍山中忽
得草書三昧又云自喜中年字書稍進此詩建中
靖國元年五月乙亥荆南沙尾書於時公年五十
有七正晚年得意書且題其後云持到淮南示余
故舊何如元祐中黃魯直書也按公自評元祐中
書云往時王定國嘗道余書不工余未嘗以服由
[011-33b]
今日觀之定國之言誠為不謬蓋用筆不知擒縱
故字中無筆耳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非深
解宗趣豈易言哉此書豈所謂字中有筆者耶公
元符三年自貶所放還建中靖國元年四月抵荆
南崇寧元年始赴太平凡留荆南十閱月嘗有辭
免恩狀云到荆南即苦癰疽發於背脇毒痛二十
餘日今方稍潰而此帖云新病瘍不可多作勞正
發湊時也嘉靖十年辛卯冬臘月三日徵明書
[011-34a]
黃魯直書大江東去詞行書原/詞不録
外録
書畫舫云黃魯直年譜載元祐丁卯歳行書大江
東去詞全倣瘞鶴銘法後附次韻子瞻題郭熙秋
山圖詩小楷精緊右帖髙頭長巻頗屬合作惜紙
墨不甚稱耳今在韓太史存良家余屢欲購之亦
未得本嚴分宜故物也
山谷發願文大/書
[011-34b]
菩薩師子王白淨法為身勝義空谷中奮迅及哮吼念
子明利箭被以慈哀甲忍力不動摇直破魔王軍三昧
常娯樂甘露為美食解脫味為漿游戲於三乗安住一
切智轉無上法輪我今稱揚稱性實語以身語意籌量
觀察如實懺悔我從昔來因癡有愛飲酒食肉増長愛
渴入邪見林不得解脫今者對佛發大誓願願從今日
盡未來世不復淫欲願從今日盡未來世不復飲酒願
從今日盡未來世不復食肉設復淫欲當墮地獄住火
[011-35a]
坑中經無量刦一切衆生為淫亂故應受苦報我皆代
受設復飲酒當墮地獄飲洋銅汁經無量刦一切衆生
為酒顛倒應受苦報我皆代受設復食肉當墮地獄吞
熱鐵丸經無量刦一切衆生為殺生故應受苦報我皆
代受 恭惟十身洞徹萬德莊嚴于刹刹塵塵為我作
證設經歌羅邏身忘失本願惟垂加被開我迷雲稽首
如空等一痛切 願我以此盡未來際忍可誓願根塵
清淨具足十忍不由他教入一切智隨順如來於無盡
[011-35b]
衆生界中現作佛事 恭惟字上軼此十句
古德云有願無行其願必虚有行無願其行必孤
其能行願相資而有始有卒者唯大士乎宣和甲
辰中秋日住智海守一題
頃年見江西士夫出魯直發願文云此蓋先生普
照塔前所誓之願也誦之使人心目震駭神觀肅
然誠能信受其言堅固其行不二之門當直指矣
若其以言語為佛事以文字為正性此又不可以
[011-36a]
不深戒况夫願力也哉宣和甲辰居世英
山谷與佛印游在黃龍晦堂室中聞桂薌有省故
其造詣穏宻迥出流輩而文辭翰墨焜燿一世若
不自有今觀親書發願文精誠眞切誓為衆生代
受諸報深入普賢悲智願海非宿具大乗根器孰
能爾邪今時士夫不務已學惟訾佛毁教為事視
此寧無愧乎姑蘇無量壽院淨妙上人家世藏寶
幾二百載蓋亦願力所持哉前有金章宗痩金御
[011-36b]
書籖題首尾明昌七印鈐識讀者當求其深心大
願難行能行無徒誇辭翰之美也洪武甲寅春前
淨慈懐渭題
涪翁書頭陀贊大真/書
梵語頭陀華言抖擻淨一真心振三毒垢如來親試迦
葉稱首聖教推崇哲人遵守衣三食四住處五名曰十
二行對治修行十三或八要以三并練磨三境攝化三
乗起四歡喜行四聖種以戒為基止觀相踵大矩崇規
[011-37a]
鍊金烹鑛號菩薩僧志惟堅勇知足少欲伏我愛根無
取無著情絶所存若有讚者同讚世尊續佛慧命開佛
正門在昔能仁囑付彌勒守䕶三寶後五百歳彌勒稱
揚此行為最適當其時應身出世阿蘭若處作衆依歸
則先賢軌髮薙肩垂白麻刦貝不隨染衣表如玉雪不
受塵泥心寂為禪心淨為教内外相應方名脩道事貴
簡嚴理惟幽奥不具信根𤣥關莫造祈生兠率天樂非
貪菩提熏種慈氏言參其或超越罔假司南十方法界
[011-37b]
同我伽藍
山谷老人祖瘞鶴之名書寫頭陀之妙句乃至逸
其姓字豈大觀初禁天下不得傳蘇黃辭翰故削
之以避禍耶然楷法妍媚筆勢縱橫絶勝菊坡待
制所藏發願文也時至元壬午陽月晦日濟南張
謙受益父題
涪翁此書氣魄古雅意度精嚴宛然顔魯公八關
齋帖且頭陀贊句句禪理殆非浪說憶當時涪翁
[011-38a]
必為髙僧書者敬服敬服鄒立誠謹跋
黃文節公書頭陀贊莊肅典重左顔右柳覽之有
垂紳正笏之像非若平時率意之作也此吾郷呉
文定家舊藏後歸一時貴最後乃入上海顧廷尉
汝和齋中廷尉之子出以售人將營負郭僕方脩
頭陀行正當購此惜子母青蚨蕭瑟不能償十五
秦城楚人之弓未知竟入誰手此間世名蹟得之
者幸毋惜七寶莊嚴耳後學王穉登敬書
[011-38b]
詠尊黃室得歌字有序/
萬厯甲寅春丑獲涪翁正書頭陀贊為紹興中祕
物落筆竒偉豐筋多力每開巻使人形神飛動也
維時新居落成因以尊黃署吾室竊恐後世君子
不解命名之義故掇拾而成是詩
涪翁遺跡少何幸得頭陀八法堪師表千秋頼切
磋尊黃成獨賞御李足賡歌小築聲名起昭昭永
不磨是歳小至日長洲張丑寫于南忩之棐几
[011-39a]
右軍嘗戲為龍爪書今不復見所可見者僅存京
口斷崖中瘞鶴銘而已厥後顔尚書仿之而作宋
開府碑筆勢飛動可喜至黃太史始極力追之雖
姿媚超逸在四五間猶未及顔之暗合孫呉耳余
家購藏大字頭陀贊巻蓋屬太史晚年手筆不惟
使轉悉出瘞鶴銘且濃纖剛柔一一皆與人意㑹
其合處直接右軍不止得屋漏雨法也濟南張受
益檢校特定為太史寶帖非深知書法宗派者豈
[011-39b]
能識之哉時甲寅長至後一百五日張丑雨窓展
觀重志
外録
書畫舫云山谷書法正勝行行勝草其傳世大字
發願文乃公盛年之筆藏于郡城一古寺中明昌
七印全并北宋以來諸人跋尾前元趙菊坡故物
也其兄蘭坡亦藏山谷正書楞嚴經咒甚妙聞今
在越州未獲見余今收得頭陀贊巻楷法精勁筆
[011-40a]
勢飛揚真足壓倒二趙藏本雖削去題名無損也
王元美先輩云蘇長公喜畫枯木拳石山谷愛書
禪伯語秦少游愛寫山鬼句古人風流竒詭若合
一轍可想見耳明昌七印文日内府郡王明昌珍/玩明昌御覽御府寶繪明昌中祕
明昌/御府
黃涪翁漫郎詩帖
漫郎江南酒隠處古木參天應手栽石坳為尊酌花鳥
自許作鼎調鹽梅平生四海蘇太史酒澆不下胸崔嵬
[011-40b]
黃州副使坐閒散諫疏無路通銀臺鸚鵡洲前弄明月
江妃起舞襪生埃次山醉魂招髣髴歩入寒溪金碧堆
洗湔痕塵飲游客笑依武昌江作罍誰知文章照今古
野老爭席魚爭隈鄧公勒銘留刻盡刳剔銀鈎洗緑苔
磨琢十年烟雨晦摸索一讀心眼開謫去長沙憂鵬入
歸來杞國痛天摧玉堂却對鄧公直北門喚仗聽風雷
山川悠逺莫浪許富貴崢嶸今鼎來萬壑松聲如在耳
意不及此友生哀 舊詩一時辱蘇公賞音亦何能稱
[011-41a]
提之意承屢見索不已故漫寫去甚㸃汚此江南紙
也可留齋几不必刻之西山庭堅頓首
外録
蘇文瓘云涪翁作字深得提筆回腕法度甚嚴柳
誠懸曰心正則筆正故其書評則於左右之體㸃
畫之間既能精神不病要且遒勁兩全誠為確論
然而留心至此安得不造其佳處杜子美所謂毫
髮無遺恨波瀾獨老成者也昌叔燕邸賢王孫其
[011-41b]
先德于交游最深蓄書帖甚富而又季父德麟為
東坡之客乃知師友淵源其來有自文瓘請以此
軸摹刻諸石庻幾𤼵揚竒蹟流傳好事者云紹興
丙子六月下澣丹陽蘇文瓘題
黃文節苦笋賦行書/紙本
余酷嗜苦笋諫者至十人戲作苦笋賦其詞曰道苦
笋冠冕兩川甘脆愜當小苦而反成味温潤稹宻多啗
而不疾人蓋苦而有味如忠諫之可活國多而不害如
[011-42a]
舉士而皆得賢是其鍾江山之秀氣故能深雨露而避
風烟食肴以之開道酒客為之流涎彼桂闕/之與夢汞
又安得與之同年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動痼疾使
人萎而瘠予亦未嘗與之下蓋上士不談而喻中士進
則若信退則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頑不可鐫李
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
黃山谷竭力田園帖行書/紙本
讀項氏編號帖内/項氏諸印不録
[011-42b]
雲夫七弟得書知侍奉廿五叔母縣君萬福開慰元量
諸兄弟中有肯為衆竭力治田園者乎鰥居亦何能久
堪復議昏對否寄示兄弟名字曲折合族圖幾為完書
矣但欲為其中有才行者立小傳尚未就耳龐老傷寒
論無日不在几案間亦時時擇黙識者傳本與之此竒
書也頗校正其差誤矣但未下筆作序序成先送成都
開大字板也後信可寄矣靳州藏記亦不忘但老來極
懶故稽緩如此耳壽安姑東一月中俱不起聞之悲
[011-43a]
塞二子雖有水磑為生資子顧弟亦能周旋之乎窀穸
之事計子顧必能盡力矣叔母不甚覺老否徐氏妹孀
居如何調䕶令不爽耶无期相見千萬為親自愛十月
十一日兄庭堅報雲夫七弟
黃山谷花氣詩帖行書/紙本
花氣薫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
八節灘頭上水船
黃涪翁伏承帖
[011-43b]
庭堅頓首伏承逺歸道涂之勤未得休息而躬料湯藥
至輟寢膳竊惟起居不適幸有安平之候想遂釋然矣
時雨沾足春風妍暖想同親家母萬福民有食麥之慶
令嗣長官亦得申眉矣亟作此狀候服藥者安問極不
周至續亦别通啓左右矣庭堅再拜
黃文節公書董宣傳行楷書朱/絲䦨紙本
董宣傳
宣漢武帝洛陽令帝姊湖陽公主蒼頭殺人匿主家及
[011-44a]
主出以奴驂乗宣驂車數主叱奴下車格殺之主怒訴
帝召宣欲捶殺之宣曰願一言而死陛下聖德中興而
縱奴殺人何以治天下乎請自殺即以頭擊楹帝令小
黃門持之使謝主宣不從强頓之宣以手據地終不俯
因叱强項令出明日賜錢三萬及卒帝使察之布被蓋
身妻子對哭堆大麥數斛車一乗而已帝傷之出本傳
元祐改元秋八月望前一日書
黃山谷開堂疏帖
[011-44b]
開堂疏
三十年前說灋不消一个莫字如今荆棘塞路皆據見
向開門只道平地上休起骨堆不知那个是他平地只
道喫粥了洗鉢去不知鉢盂落在那邊不學溷絶學語
言在根作歸根證據木刻鷂子豈解從禽羊蒙虎皮其
奈喫草故識病之宗近務隨時而丁寜須令向千嵗松
下討茯苓逼將上百尺竿頭試脚歩直待骸骨迥迥方
與眼上安眉圖他放匙把筯自由識个啜羮喫飯底滋
[011-45a]
味不是鏤明脊骨曷勝末後拳椎法門中如此差殊正
見師豈易遭遇昔人所以渉川游海今者乃在我里吾
鄉得非千載一時事當為衆竭力袒肩屈膝願唱誠於
此㑹人天挑屑拔丁咸歸命於晦堂和尚師子廣座無
畏吼聲時至義同大衆䖍仰謹疏 元豐五年二月
日疏
龍黃清禪師云江東西士大夫知晦堂和尚是真歸依
處本由德占發之追考其功故欲書此文於卷以便覽
[011-45b]
者崇寧元年七月壬辰山谷黃庭堅題
黃文節公書梅花賦卷行書紙本髙九/寸長一丈五尺
層城之宫靈苑之中竒木萬品庻草千叢光分影雜條
繁榦通寒圭變節冬灰徙筩竝皆枯悴色落摧風年歸
氣新摇芸動塵梅花特早偏能識春或承陽而發金乍
雜雪而披銀吐豔四照之林舒榮五衢之路既玉綴而
珠離且冰懸而雹布葉嫩出而未成枝抽心而插故標
半落而飛空香隨風而逺度挂靡靡之游絲雜霏霏之
[011-46a]
晨霧爭樓上之落粉奪機中之織素乍開花而傍巘或
含影而臨池向玉階而結彩拂網户而低枝七言表柏
梁之詠三軍傳魏武之竒於是重閨佳麗貌婉心嫺憐
早花之驚節訝春光之追寒裌衣始薄羅袖初單折此
芳花舉兹羅袖或插鬢而問人或殘枝而相授恨鬟前
之闕/ 嫌金鈿之轉舊顧影丹墀弄此嬌姿洞開春牖
四巻羅帷春風吹梅畏落盡賤妾為此歛蛾眉花色持
相比恒愁恐失時黃庭堅書
[011-46b]
外録
山谷跋自書巻後云老夫病眼眚不能多作楷而
聖子求余正書與兒子作筆法試書此初不能成
楷目前已有黒花飛墜矣然學書之法乃不然但
觀古人行筆意耳王右軍初學衞夫人小楷不能
造微入妙其後見李斯曹喜篆蔡邕𨽻八分於是
楷法妙天下張長史觀古鐘鼎科斗篆而草聖不
愧右軍父子
[011-47a]
又書李致堯乞書巻後云凡書要拙多于巧近世
少年作字如新婦子妝梳百種㸃綴終無烈婦態
也如此草字他日天上玉樓中乃可再得耳書意
與筆皆非人間軌轍所謂無智人前莫說打你頭
破百裂者也書尾小字唯余與永州醉僧能之若
亞棲輩見當羞死元符元年二月己酉夜沐浴罷
連飲數杯為成都李致堯作行草耳熱眼花忽然
龍蛇入筆學書四十年今名所謂鼇山悟道書也
[011-47b]
書畫舫云山谷道人作真行二體用筆過為頓挫
以取妍媚蓋出皇象遺法或謂倣傚張友直者非
是友直蓋差弱也
米 芾
米襄陽書易說行草書紙本髙九寸餘長三/尺六寸餘凡二紙三十二行
易曰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此五行生成
之數洪範曰五行生數天肇一於北至隂之所隂極生
寒寒生水故曰北耦二曰南陽之所也陽極生熱熱生
[011-48a]
火東陽中也陽散而生風風生木隂止以收而生燥燥
生金金中央也隂陽之所交者也隂陽交而生濕濕生
土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皆不出乎此夫體立而後成
性以至稼穡皆五行之性也性定而後辨味皆五行之
味也水物至隂其性流濕故江淮闕/ 於山不
若海之下故惟潤下所以指名之也五行聲色臭味而
此獨舉味者人之所待以生養者特味為急故也 元
符元年春二年夏三年秋遊中天竺訪堂頭禪師紹聖
[011-48b]
四年同佛印訪禪師師已垂年苦留心於易芾遂贈其
易義并大書讀易堂三字併遺之襄陽米芾元章書
讀易堂篆/書
予觀米襄陽為天竺大士書易象數語深得乾造
坤化之奥世每以能書稱襄陽而其學識乃如此
豈知米公者哉蘇君昌齡請篆讀易堂三字以補
其闕用鎮山門遂書于左方鄱陽周伯温識後二
百六十一年當大元至正十五年三月朔旦也
[011-49a]
米南宫於書無所不讀生承平時以絶倫之資日
接賢士大夫緒言餘論故其造詣益深使其僅能
字學則當時諸賢豈肯前席也世言王右軍能書
而已殊不知其卓識偉見貽書殷深源勸其交讙
桓温使深源從其言則温不至於跋扈而晉室尚
可扶持襄陽豪逸乃肯與佛印同訪中天竺至為
之書讀易堂豈以少林指心單傳固與羲皇周孔
元無間耶襄陽論易以及於洪範五行五位五性
[011-49b]
五味然所謂五行其五味人皆可知獨金曰從革
從革作辛辛為辛辣使以金銀鐵銅百計煑之不
能辛也此雖細事然子朱子門人固嘗以為問終
不能析其為何如今已矣恨不能起襄陽於九原
而質之呉人李君士明寄迹老子法中而嗜古好
學出此卷以求題故粗書襄陽之為人而非敢及
於讀易也洪恕記
檇李項氏所藏米元章真蹟惟山水歌與此巻耳
[011-50a]
余於五十年前借觀俯仰之間恍如隔世其昌
米南宫書天馬賦大行/楷書
髙君素收唐畫御馬感今無此馬故賦
方唐牧之至盛有天骨之超俊勒四十萬之數而隨方
以分色焉此馬居其中以為鎮目星角而電發蹄椀踣
以風迅鬐龍顒以孤起耳鳳聳而雙峻翠華建而出歩
閶闔下而輕噴低羣駑而不嘶橫秋風以獨韻若夫躍
溪舒急冒絮征叛直突則建德項縶橫馳則世充領斷
[011-50b]
皆絶材以比德敢伺蹶以致吝豈肯浪逐苜蓿之堆蓋
當下視八坊之駿髙標雄跨而獅子讓獰逸氣下衰而
照夜矜穏於是風格靡頽色妙才駘八仗不動終日如
坏乃得玉為銜飾繡作鞍儓棗秣粟豢肉脹筋埋若夫
其報德也蓋不如偷盧噬盗策蹇勝柴鑄黃蝸而吐水
畫白澤以除灾但覺駝垂就節鼠伏防猜妬心雖厲馴
號斯諧誓俛首以畢世未伏櫪以興懐嗟乎所謂英風
頓盡冗仗髙排若不市駿骨致龍媒如此馬者一旦天
[011-51a]
子廵朔方升喬嶽掃四夷之塵較岐陽之獵則飛黃騕
褭躡雲追電何所從而遽來何所從而遽來平海大師
後園水丘公慧悟師看書襄陽米芾
海嶽能書又能詩書品超邁入神詩稱意格髙逺
傑然自成一家嘗寫詩投許冲元自言不襲古人
生平未嘗録一篇投豪貴遇知己則不辭元豐中
至金陵識王介甫過黃州識蘇子瞻皆不執弟子
禮其髙譽道如此時論章伯益書如宫女插花嬪
[011-51b]
嬙對鏡自有一般態度能繼者惟海嶽耳或云海
嶽學羅讓書蓋其少時非得法於讓也此帖詞翰
兼美誠佳品也幼澄宜保藏之永樂甲辰秋前五
日後學張肯識
淮南老守米南宫筆法今評妙品中翰苑寥寥千
古後不知誰復可相同天全有貞題
米海嶽七帖小楷/書
餘慶源真相求賢佐裕陵知幾捲箔早戡變叱龍升静
[011-52a]
德羣邪震清心後世矜大恩知欲報聖孝已踰曾
温厚同光獻剛亷法寶慈擁扶樂推聖照闕/托闕/欺南
紀歸忠魄東朝足素規仁明存舊幄常似補天時 奉
議郎充江淮荆浙等路制置發運司管局文字武騎尉
賜緋魚袋臣米芾上進
無能帖
芾皇恐頓首再拜上覆芾闒茸無能猥繼清獻之緒為
貧所廹冒昧宦遊試吏于江陵司計之官甫幸善罷到
[011-52b]
闕/侍郎選擬㑹稽征㕓遲次罹罰繼而間關淮壖竊儀
真鹺庾之禄幾年又以内艱而去流離困躓無所告語
静思庸戅乃分之宜自此絶意榮望敢意字民復在畿
邑家無縣譜斐然學製寧逃傷錦之譏曠敗必矣此芾
之所甚懼也不圖夤縁幸㑹獲庇所天尚頼餘光下照
匿瑕之仁庻免於戾此心日切私意自幸芾皇恐頓首
再拜上覆
淮省帖
[011-53a]
芾昨淮省劄為昌邑昌化實屬治所兹者瓜時甫及當
代卞從政近得書報以二月二十二日滿罷促芾如期
芾旦夕躬詣台墀少伸參謁之恭祗受約束重惟唐山
蕞爾之地屬隷京師號為難治顧芾昏蒙無似豈應在
撫字之選帷是仰依盛德宏量無所不容少寛下/闕
一介帖
芾皇恐頓首再拜上覆芾一介晚出獲齒士夫之後隆
名碩德竊服舊矣名卑官下無從躐附賓舄瞻拜光儀
[011-53b]
今幸祗役部封當備使令之末平時慕用願見而不可
得者浸浸獲伸矣引頸崇墉不勝欣躍歸誠之至芾皇
恐頓首再拜上覆
府判帖
芾咨目皇恐頓首再拜上覆府判中大台坐即日孟春
之月青煒向粲恭惟贊貳王畿神明拱相台候動止萬
福芾謹薰沐染翰控問興居伏惟台察不宣芾咨目皇
恐頓首再拜上覆
[011-54a]
疎逖帖
芾皇恐頓首再拜上覆芾疎逖下僚不敢進誠申問台
閑仰惟中外泰定福禄滋至芾退惟僭易不任兢灼之
情芾皇恐頓首再拜上覆
司籖帖
芾皇恐頓首再拜上覆芾申詗司籖肅嚴右記邇辰不
審台履何似仰惟貳車之賢宻佐守尹正直是與何福
不除更祈惠令上體眷隆節宣自厚導迎芾皇恐頓首
[011-54b]
再拜上覆
米元章小楷世不多見此七帖為項子長先生家
藏前為大行皇太后挽辭是挽裕陵向后后崩於
建中靖國元年後六帖是出宰時與朝貴札挽辭
筆法與褚河南哀冊若出一手六札行筆亦遒健
但與前迥别或此老中年書也卣齋居士曹函光
外録
孫覿云米南宫跅不羈之士喜為崖異卓鷙驚
[011-55a]
世駭俗之行故其書亦類其人超軼絶塵不踐陳
迹每出新意於法度之中而絶出筆墨畦徑之外
真一代之竒蹟也紹興天子訪求其書始貴重於
天下而元章骨已朽矣壬午嵗十月朔孫覿書
米南宫登海岱樓玩月詞
海岱樓玩月作調寄蝶戀花
千古漣漪清絶地海岱樓髙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
似水廣寒宫闕人間世 藹藹春和生海市鼇戴三山
[011-55b]
頃刻隨輪至寶月圓時多異氣夜光一顆千金貴
米南宫九帖草書/紙本
五月四日芾啓蒙書為尉審道味清適漣陋邦也林君
必能言之他至此見未有所止蹄涔不能容吞舟閩士
泛海客游甚衆求門館者常十輩寺院下滿林亦在寺
也萊去海出陸有十程已貽書應求儻能具事力至海
乃可此一舟至海三日爾海蝗云自山東來在弊邑境
未過來爾禦冦所居國不足豈賢者欲去之兆乎呵呵
[011-56a]
甘貧樂淡乃士常事一動未可知宜審决去就也便中
奉狀芾頓首葛君德忱閣下
葛叔忱家計如何何人經理子弟長成不莫且依邵氏
過不邵氏二子弟生事如故不令人念之息老住院隨
小師在丹徒安否久不得好矣白沙有何舊人子平所
苦何疾得宣城佳郡也然既以疾辭莫難便拜命不須
且辭免也度過山陽或入覔之
元日明窓焚香西北向吾友其水懐可知展文皇大令
[011-56b]
閱不及他書臨寫數本不成信知者在前氣燄懾人也
有暇作譜發一笑於事外新嵗勿招口業佳别有何得
泗戎東下未已有書至彼俟之
吾友何必原蹟必/字㸃去不原蹟/旁注易草體想便到古人也蓋其
體已近古但少為蔡君謨脚手耳餘無可道也比稍用
意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頓長愛其有偏側之勢出二王
外也又無索靖真蹟看其下筆處月儀不能佳恐他人
為之只唐人爾無晉人古氣
[011-57a]
草書若不入晉人格闕/徒成下品張顛俗子變亂古法
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懐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
壓之不能髙古髙閑而下但可懸之酒肆𧦪光尤可憎
惡也
中秋登海岱樓作
目窮淮海兩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脩月户
桂枝撐損向西輪
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
[011-57b]
日窮淮海兩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脩月户
桂枝撐損向東輪
梅惇奉議部授漣水何處人非子中甥乎告詳問以告
中間紛紛了無事蓋子中不留遂皆痿㽔昭代有此老
不能與人爭得若在杞時又須厮論也芾頓首
人聞之有保老友者否
岱
雨三日未解海岱只尺不能到焚香而已日短不能晝
[011-58a]
眠又少人往還惘惘足下比何所樂
右草書九帖先臣芾真蹟臣米友仁鑒定恭跋
洪武庚申中秋後六日鄱陽蔣惠敬觀於寶古齋
范至能說米書初自沈傳師來後入大令之室此
九帖當時已入祕苑後有小米跋今在黃令君家
前後完具尚昔之粘綴也其後一帖評唐人始言
草法必應從晉此固通論殆亦其實録耶麝煤鼠
尾熏染終嵗所成若此今之學者亦知之乎𢎞治
[011-58b]
癸亥呉郡祝允明跋
海岳翁此巻嘗入紹興祕府後有其子元暉題識
蓋海岳平生得意書也其中有登海岱樓詩一首
下小字註云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
難事夫海岳書可謂入晉人之室而其自言乃爾
後之作字者當何如耶甲戌九月廿三日觀於崔
静伯氏敬題虎丘山人都穆
此卷刻於文氏停雲舘文太史鑒定所謂衆尤之
[011-59a]
尤也昔從石本想見真蹟今如葉公好龍真龍下
室矣乙酉九月晦董其昌觀於西湖舫齋
外録
珊瑚網云巻首有機暇清賞印紹興印内府書印
鈐縫有琳印黃琳私印向子固印巻尾有紹興府
印建炎浙東安撫使之印建炎兩浙東路都總管
司之印建炎重鈎越州管内觀察使印
書畫舫云草書九帖筆法與海嶽諸帖小異有天
[011-59b]
真爛漫之趣舊為水村陸太宰所藏李西涯跋極
稱許之
米襄陽行草四段前有脩内司/鈐縫半印
余始與公故為僚友僕與叔晦為代雅以文藝同好甚
相得於其别也故以祕玩贈之題以示兩姓之子孫異
日相值者襄陽米黻元章記
叔晦之子道奴 德奴 慶奴
僕之子 鼇兒 洞陽 三雄
[011-60a]
李太史收晉賢十四帖武帝王戎書若篆籀謝安格在
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
余收張季明帖云秋深不審氣力復何如也真行相間
長史在世間第一帖也其次賀八帖餘非合書
倒念揭諦咒
呵婆莎提菩諦揭僧羅般諦揭羅般諦偈諦揭 早起
志心念數十遍
外録
[011-60b]
珊瑚網云右米帖自都𤣥敬跋後為吾鄉項少溪
公所藏至崇禎己巳二月歸於盛念脩今年辛未
季春復逸出因得録此四段館刻中所不載也
米海嶽二帖
長者帖
黻頓首再拜後進邂逅長者於此數厠坐末款聞議論
下情慰忭慰忭屬以登舟即徑出關以避交遊出餞遂
莫皇祗造舟次甚為瞻慕曷勝下情謹附使奉啓不宣
[011-61a]
黻頓首再拜知府大夫丈棨下
明公帖
黻再拜明公懿德茂履士所推慕武城未究逺業佇聞
褒嘉共要别馳賀也子中書至面投黻再拜
右米南宫長者明公二帖剛健端莊之中而有婀
娜流麗之態蘇文忠公謂其超邁入神評語不虛
後帖逺字宛然金錯刀法但知府大夫不知為誰
府字闕㸃疑有所為耳呉郡錢逵題
[011-61b]
米海嶽呈諸友詩翰詩見苕/溪詩話
米南宫詩翰李西涯/篆引首
米黻文奉勅題
右呈諸友等詩先臣芾真蹟臣米友仁鑒定恭跋
右米元章詩翰有紹興及睿思殿圖印其子友仁
題其後稱先臣芾蓋君前臣名之義也元章書極
精妙而友仁亦有家法父子竝美自羲獻以後亦
鮮聞之書法真贋每相混淆如米氏者江南偽本
[011-62a]
不知其幾此巻妙處望而可知太宰水村陸先生
檢諸故篋重加裝飾物之顯晦故自有數哉先生
方操黜陟之柄振幽起滯天下之士頼以不汨没
于世者多矣識者幸毋以一事觀之正德丙子二
月十二日長沙李東陽題
米南宫紫金研帖行書紙本右角下有大官/印闕半止存司印二字
蘇子瞻擕吾紫金研去囑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歛
傳世之物豈可與清淨圓明本來妙覺真常之性同去
[011-62b]
住哉
米襄陽鄉石帖行書/紙本
新得紫金右軍鄉石力疾書數日也吾不來果不復來
用此石矣元章
米南宫山林堂詩
洗竹延清景培松衛嵗芳好峰多漾翠嘉卉襲人香犀
玉開書札龍蛇起混茫微風北窓卧真可傲羲皇
米海嶽經宿帖
[011-63a]
芾頓首啓經宿尊候冲勝山試納文府且看芭山暫給
一視其背即定交也少頃勿復言芾頓首彦和國士
本欲來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
米南宫中岳詩卷
拜中岳命作芾
雲水心常結風塵面久盧重尋釣鰲客初入選仙圖鼠
雀真官耗龍虵與衆俱却懐閒禄厚不敢著潛夫
常貧須漫仕閒禄是身榮不托先生第終成俗吏名重
[011-63b]
緘議法口静洗看山睛夷惠中何有圖書老此生
宋室名書輒稱蘇黃米蔡餘無論焉然米南宫多
為行草原其書皆從真楷來故落筆不茍而㸃畫
所至深有意態非若今人不識歐虞徑造顛素為
無本之學也此巻真蹟徐君臣寛當珍愛之徐有
貞識
右米南宫所書二詩遺於陳太脩家輒為奴子竊
出賣于王參軍處事覺追取得之余最好米氏翰
[011-64a]
墨將古銅缾易之舍所愛而逐所愛是放一拈一
者也魏應龍書
米海嶽湘西詩帖中書舍人署/題南宫遺翰
湘西衣冷榻留雲此日還如入夢魂六月薜蘿嗟我欲
一生林壑與誰論呉王舊賞今何在惠可餘光宛若存
對榻東堂清話歇長風快雨洗松門米黻
逸少嘗自書表上晉穆帝專精任意帝索紙色類
長短闊狹與王表相似令張翼寫效一毫不異乃
[011-64b]
題後答之逸少初不覺後更詳視乃嘆曰小人亂
真耳宋米禮部作字有晉唐風流自言學書貴弄
翰把筆輕自然心手虛振迅天真出於意外也其
次要得筆意謂骨筋皮肉脂澤風神皆欲具全今
觀此帖使毫行墨渾然天成雖不元章吾知其元
章矣叔成其寶之元統甲戌六月上澣片玉山人
顧厚書
歐陽詢初見索靖所書碑唾之復見悟其妙臥其
[011-65a]
下者十日閻立本嘗至荆州視僧繇畫忽之次見
略許三見坐臥留宿其下者十日書畫之妙以詢
立本之真識尚未能造次窺况下幾等能辨之乎
米禮部書法逺紹王右軍擅名一代當時寸紙數
字人爭售之以為珍玩此帖宜寶也然舉世豈乏
歐陽率更莫我知也元統二年六月望日廬陵李
簡士廉父書
自天粟晝零之後洒染翰墨代不乏人必其不蹈
[011-65b]
故常始可以永其傳襄陽米禮部生平無他嗜好
獨遊神心畫始學顔書已而厭其俗聞有李邕法
又惡之遂學沈傳師自後數改遂成名家麻紙十
萬散失多矣欲知八法之妙者請於是觀焉淳熈
丙申暮冬申吕企中書
向晚得竒觀案有翰墨陳展開即可辨骨格出風
塵尋常勢敧側此幅殊不倫字止五十六端人似
垂紳復如旗整整又若車轔轔書家有定論俗士
[011-66a]
長相真不見蘇子語超妙還入神公昔家京口海
嶽近為鄰墨蹟雖散落至寶終難湮如彼荆山玉
旁逹見孚尹驚看忽入手幸合歸鄉人嵗久恐朽
弊摹勒須堅珉銘文配瘞鶴終古焦山垠 充道
得此見示為題此於後聊以代跋語耳呉寛
惆悵江東起暮雲騷人疑有未招魂神從海嶽真
能降名與蘇黃得竝論千嵗鶴歸林未冷百金馬
死骨猶存因君話取書家事始信鍾王别有門東
[011-66b]
陽
雪裏清光水裏雲分明詩筆舊精魂可應絶技能
兼美解使名家得擅論秦刻漢碑隨世改馬圖龜
畫與天存不須更說鍾王事此道誰參衆妙門台
人謝鐸次韻
南宫此帖端勁莊重迥異常書前跋已詳自呉文
定公三閣老詩辭嚴意宻三公同侍孝廟燮理之
暇倡和優游為介軒靳閣老所題當時文物之盛
[011-67a]
猗歟休哉元汴
米襄陽都梁十景詩蹟十景在/泗州
京洛風塵千里還船頭出汴翠屏間莫論衡霍撞星斗
且是東南第一山 第一山懐古
龜峰髙聳接雲樓撞月鐘聲吼鐵牛一百八聲俱聽徹
夜行猶自不知休 龜山寺晚鐘
塔邊雲影任髙低閒逐清風自在飛四海望遙人久渴
不成霖雨又空歸 五塔寺歸雲
[011-67b]
西山月落楚天低不放紅塵㸃翠微鶴唳一聲松露滴
水晶寒濕道人衣 瑞巖庵清曉
鐵笛誰吹一曲哀清風約我上層臺悠揚正到堪聽處
怕惹閒愁却下來 清風山聞笛
山徑重重鎖綠苔松花曽見幾番開羣仙費盡招呼力
那得休官一箇來 八仙臺招隠
風輕雲淡午天春花外遊人載酒樽不是山屏遮隔斷
牧童錯指是孤村 杏花園春晝
[011-68a]
半山亭下老苔錢鑿破玻瓈引碧泉一片玉蟾留不住
夜深飛入鏡中天 玻瓈泉浸月
自是韶光不耐秋水光山色一時休細將瓦礫分明看
片片飛來落葉愁 㑹景亭陳迹
怪石纍纍玉作堆登臨晚景更徘徊夕陽無限堪停好
莫到竒山空自迴 寶積山落照襄陽米芾題并書
米漫仕苕溪詩巻
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襄陽漫仕黻
[011-68b]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為秋久賡白雪咏更度采菱謳縷
玉鱸堆案圑金菊滿洲水宫無限景載與謝公遊
半嵗依脩竹三時看好花懶傾惠泉酒㸃盡壑源茶主
席多同好羣峰伴不譁朝來還蠧簡便起故巢嗟
余居半嵗諸公載酒不輟而余以疾每約置膳清
話而已後借書劉李周三姓
好懶難辭友知窮豈念通貧非理生拙病覺養心功小
圃能留客青㝠不厭鴻秋帆尋賀老載酒過江東
[011-69a]
仕倦成流落遊頻慣轉蓬熱來隨意住凉至逐緣東入
境親疎集他鄉彼此同煖衣兼食飽但覺愧梁鴻
旅食縁交駐浮家為興來句留荆水話襟向卞峰開過
剡如尋戴遊梁意賦枚漁歌堪話處又有魯公陪
宻友從春拆紅微過夏榮圑枝殊自得顧我若含情漫
有蘭隨色寧無石對聲却憐皎皎月依舊滿船行 元
祐戊辰八月八日作
米友仁鑒定真蹟
[011-69b]
米襄陽呈陳建州詩卷
七年烏帽抗黃塵晝錦歸來世又新若過武夷山下看
人間不大敝精神
闕/頭何慕久京華静洗黃塵眼界花萬寶精神在風月
好詩追取不須賒 數惡詩呈上陳建州覺民
陳詩首唱云汨汨塵埃閱嵗華青山相見認空花清淮
風月元無價慿仗詩翁為我賒又一篇云長淮千古自
流東六月城頭日日風天際玉潢無少處夜山圖在月
[011-70a]
明中絶唱也為之刻而不復和
米南宫書杜少陵畫山水歌并絶句草書/紙本
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逼王宰始肯
留真蹟壯哉崑崙方壺圖挂君髙堂之素壁巴陵洞庭
日本東赤岸水與銀河通中有雲氣隨飛龍舟人漁子
入浦溆山木盡亞洪濤風尤工逺勢古莫比咫尺應須
論萬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呉淞半江水
謝安舟楫風還起梁苑池臺雪欲飛杳杳東山擕漢妓
[011-70b]
泠泠脩竹待王歸
米海嶽風度髙朗神情舒暢故下筆便與人不同
或言其書自沈傳師來晚學李北海嘗觀名言書
史則其於古人書未嘗不學然每以不及古人為
言或曰真者在前氣焰爍人或曰若見真蹟慚惶
殺人惟其不自滿假所以書入能品今觀此巻出
入顔平原無一筆北海則此老胸中磈磊未易窺
測也巻中書畫山水歌後絶句一首寄漢中王皆
[011-71a]
子美詩想隨所記憶而書者内有御府瓢印及羣
玉中祕等印曽入金章宗賞鑒後有趙魏公印曽
入松雪齋在本朝則袁忠徹家物也今歸谿陽史
君史君好古博雅誠得所矣其永寶之嘉靖甲午
十月十日長洲文彭敬跋
外録
書畫舫云米老行書杜甫題王宰畫山水歌等帖
筆勢飄逸大饒姿態識者評此本極得晉宋風致
[011-71b]
不亞停雲館刻草書九帖也
米南宫峴山詩蹟詩又見元章諸體詩巻畧有異同/後有文彭跋見題山水歌不録
皎皎中天月團團徑千里震澤乃一水所占已過二娑
羅即峴山謬云形大地地惟東呉偏山水古佳麗中有
皎皎人瓊衣玉為餌位維列仙掌學與千年對幽操久
獨處迢迢願招類颸帶闕/ 歘逐雲檣至朝隮輿馭
飈暮返秋光袂雲盲有風驅蟾餮有刀利亭亭太隂宫
無乃瞻星氣興深夷險一理洞軒裳偽闕/坦坦忘懐易
[011-72a]
浩浩將我行蠢蠢須公起 右和林公峴山之作鹿門
居士米芾
老米詞蹟
風爐煑茶霜刀剖瓜暗香透窓紗是池中藕花 髙梳
髻鴉濃妝臉霞玉尖彈動琵琶問香醪飲麼米黻
南宫自謂其書為刷書當是言其運筆之迅勁耳
而人多以偏敧槎牙間求之如堊帚之掃壁老顛
有知寧無撫几絶叫耶此幅斫筆如鐵而秀媚之
[011-72b]
氣奕奕行間風華類得大令之神是南宫得意時
筆也公詩有云棐几延毛子明窓館墨卿功名皆
一戲未覺負生平觀此書如親見其寂寥所慕矣
寶林顧起元
米南宫千文小楷書原/文不録
外録
襄陽志林云元祐二年正月十七日詔米芾以黃
庭小楷作小字千文
[011-73a]
米禮部臨智永真草千文原文/不録
外録
書畫舫云岳珂英光堂帖有米元章臨智永真草
千文與原本不同乃知古人臨帖不論形似也珂
跋其後云摹臨兩法不同摹帖如梓人作室梁櫨
榱桷雖具準繩而締構既成氣象自有工拙臨帖
如雙鵠竝翔青天浮雲浩蕩萬里各隨所至而息
寶晉蓋進乎此者也為之贊曰永之法妍以婉芾
[011-73b]
之體峭以健馬牛其風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
惟肖故曰袒裼不浼夜户不啓善學柳下惠莫如
魯男子
米海嶽醉草
下淨名
萬籟寒深響羣山雨半開遲遲暮鐘裏且喚竹輿來
不集南山
山翁茗艼葛疆隨庭下青春鸞雀飛幕府慣為方外客
[011-74a]
風前懶易道家衣 襄陽米芾醉書
光堯皇帝翰墨志云米芾得能書之名似無負于
海内六朝翰墨副在筆端故沈著痛快如乗駿馬
進退裕如不煩鞭勒無不當人意然喜效其法者
不過得外貎髙視闊歩氣韻軒昻殊未究其中本
六朝妙處醖釀風骨自然超逸也今觀二詩醉中
之趣天然一種風味似不食烟火人也骨裏帶神
仙者耶時景定改元春良日安雅堂書
[011-74b]
米老臨黃庭經巻原文/不録
外録
書畫舫云朱性甫藏米老臨黃庭經一巻後歸石
田翁相傳黃庭為晉人書非右軍之筆當時寫以
換鵝者乃道德五千文也不知李白何據以為黃
庭耶
米南宫跋殷令名帖全文見陸/東之帖内
米元章臨顔魯公争坐位帖全文見/魯公集
[011-75a]
坐位帖真蹟在京兆安氏嘗刻以傳世呉中復守
永興謂安氏石未盡筆法因再摹刻二本予家咸
有之安氏子孫分析坐位帖乃為二此帖至僕射
指下平分為兩以石刻較之正居其半蘇公見安
師文時帖尚全嘗手搨數十本書遂大進予得坡
公搨本于東平王繼學無毫髮失真旁有眉陽蘇
氏及趙郡蘇軾印米襄陽少年嘗臨之邵伯温亦
云安氏析後不復見全本此卷筆法絶類米老往
[011-75b]
見乞米帖于子昻子昻以重貲得之心有疑而不
敢言今得此帖紙色行墨絶相類遂定為米老所
臨無疑至治二年秋桷記
予歸真後蘇本付瓘米本付瑾以免安氏兄弟之
誚清容老人識
米海嶽自序于古名家書學之幾徧故其臨摹之
際往往逼真此顔魯公坐位帖元袁文清公定為
海岳所臨者夫魯公平日運筆圓活清潤能兼古
[011-76a]
人之長米則猛厲竒偉終墮一偏之失以孔門方
之其氣象真有回路二子之别故此書則如既見
孔子後欲效陋巷自樂而行三軍當一隊之故態
時復一發于詞氣間也長洲呉寛識
外録
書畫舫云馬主事抑之藏米臨顔魯公争坐位帖
全本上有賈似道印元時入袁文清公家袁公前
後凡再跋云
[011-76b]
米南宫書宗室崇公孝恭墓誌銘巻
宋宗室持節隨州諸軍事隨州刺史充隨州管内觀察
使上柱國天水郡開國公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實封一
千四百户贈開府儀同三司追封崇國公再贈司空諡
孝恭墓誌銘
翰林學士朝奉大夫知制誥兼侍講實録脩撰雲騎
尉賜紫金魚袋臣鄭居中撰
承議郎權知淮陽軍管句學事兼管内勸農事飛騎
[011-77a]
尉賜緋魚袋借紫臣米芾書并題蓋
公諱世恬字静之太祖皇帝之元孫曽祖燕懿王德昭
祖彰化軍節度使舒國公惟忠父宣州觀察使宣城侯
從謹嫡母髙平郡夫人薛氏庶母永嘉郡太君李氏公
以慶厯三年六月生七年賜名授太子右内率府副率
皇祐二年明堂恩改右監門率府率稍遷右千牛衞将
軍英祖神考哲廟嗣登天極累遷右金吾衛大將軍康
州防禦使又改遷貴州防禦使上踐阼遷隨州管内觀
[011-77b]
察使崇寧元年五月十一日以疾終于睦親第享年六
十詔贈開府儀同三司追封崇國公仍賜以黝纁贈玉
又勅以一品鹵簿殯於城北佛舍遣太常博士呉矜軷
祭于國門諡孝恭繼以子令窹郊恩贈司空公恭儉孝
慈出於天資始宣城侯薨纔七嵗哀泣摧毁若成人及
長事髙平夫人昏定晨省未嘗少懈夫人尤愛之髙平
殁殯于佛寺公伯仲願廬墓以終其䘮宗正拘文不許
公乃命子姪訴于庭神宗為之歎息褒美詔從之宗室
[011-78a]
廬墓自公始也既冠銳意經史研精理致日夜與伯仲
講習求古人學問手録訓釋溢于几席宫教王慥善否
臧人物一見公灑然異之乃以公進士業上焉將召試
公謂所厚善曰學以為己豈忍與吾家人角一日之長
而徼倖爵禄哉終不就舉既失怙恃事兄嫂如父母宗
子間指以為法永嘉棄養哀號擗踊水漿不入口者累
日出殯普照寺廬次纔數楹公苫塊其間足不踰閾人
以為難伯仲俱亡公長其族屬内外幾百口雍睦上下
[011-78b]
閨閫肅然雖見孫妷必具衣冠拊循訓飭動合禮則其
有䘮葬婚姻力不給者必捐資厚遣於人了無德色嵗
時祭享列子孫拜跪庭下至有跛倚者公曽不知倦永
嘉葬卜地神岡距京城幾半驛四時薦獻必躬親之晚
嵗以疾筋力不强視世事一不留意獨嗜書史以教子
孫欲人自表見於世故所延納皆當時知名士而一門
之内舉進士者幾十人其子令晙嘗試藝中髙等問學
該博孝友純篤掌教官交薦於朝崇寧温詔且以宗子
[011-79a]
久失教養為念以其事付宰臣俾之講議於是宫邸大
闢黌宇倣太學三舍法教養宗子令晙首率子姪執經
就列月書季考以行藝升内舍者一嵗凡三人令戅子
泰舉進士中第子鈜赴試京東轉運司以魁薦復試南
廟擢第一聨名奏籍者一子三孫集英唱第令晙以環
衛入侍稱謝殿陛再三人頗榮之令洧自内殿承制詣
登聞乞試遂中程易文階其他試吏亦各有聞皆公教
督有素也每病少間則奉朝請無虚日雖霾風暴雨未
[011-79b]
始或渝人為言公方病瘳未宜勤四體公曰宗子享厚
禄且無吏責茍無病辭不能勉强趨朝縱於法寛假獨
不愧于心乎間命諸子取前代史抗聲誦之傾耳而聽
一字輒誤則詰證之已則戒之曰古人之言不妄可不
審諦耶凡親舊踵門雖病應接略無倦容聞賓客語及
經籍必命子孫録之至如薦紳先生嘉言竑識往往識
於屏幛間朝夕載閱諷誦不忘公之好賢樂善皆此類
也世或賣婚取貲習久成俗公獨慎擇望族間得善士
[011-80a]
其所奉養甚薄至於供祭祀接賓客恤孤獨則倒廩傾
笥不吝所有惟恐不滿人意公雖嚴而恕雖寛而栗儼
然莊重人自畏愛娶邢氏封太寧郡君贈和義郡太君
故太師昺之孫女也先公六年而亡男十八人長令幼
太子右内率府副率次令萃贈定州觀察使令緻贈左
屯衛大將軍令右内率府副率皆亡令晙右監門衛
大將軍康州刺史令窹内殿承制令俌内殿崇班令緄
令注故右侍禁先亡令戣東頭供奉官令洧宣德郎令
[011-80b]
䃴西頭供奉官令戅宣義郎簽書安國軍節度判官㕔
公事令名右侍禁令莇右班殿直女十八人供備庫副
使鄭僅朝奉郎知開州軍州事郭伯山左侍禁馬能夫
東頭供奉官宋昻承務郎范良右班殿直張汝明三班
奉職馬公彦通仕郎田有成右侍禁張汝能右班殿直
閣門祗候鄭繹三班奉職焦天任皆公壻也一在室孫
男二十人子鈜宣義郎子泰將仕郎宻州司户參軍子
鑑亡子訪子巽子履竝殿直子彀子瀾子殳子笈子友
[011-81a]
竝奉職餘未仕孫女二十二人長適東頭供奉官劉絢
次適右侍禁陳元發次三班奉職張由庚次三班奉職
盛鏜次三班奉職王蘋次承務郎开公南次將仕郎張
章餘未行曽孫男三人曽孫女四人皆幼以大觀元年
三月廿九日葬于河南府永安縣銘曰赫赫崇公藝祖
之裔能嗜于學於焉養智恭儉孝慈好賢樂施教督孫
子而業於藝比比登科以儒顯世人有一善亦足名家
公兼有之德則無瑕銘以示後實而非誇
[011-81b]
故事宗室墓誌例屬翰苑撰述嘗觀歐陽公王華
陽李淇水王臨川所撰殆得玉牒之五六而其蕃
衍盛大一一皆然今觀崇公墓誌多有可書故鄭
太宰所作得盡製作之美噫京城括索盡籍以行
獨太祖諸孫號為疏逺渡江勃興皆得奉朝請人
事之不可料襄陽此巻龍跳虎卧不盡贊述太宰
此文亦稱合作惜與王將明蔡元長同傳訖蔽其
名可為歎息泰定四年四月庚辰史官袁桷書
[011-82a]
米南宫喜懸筆書故小楷往往敧側然筆力遒健
意度蕭散宜為一代書法之冠也泰定四年秋分
日鄧文原識
宋宗室崇國公墓誌銘翰林學士鄭居中撰知淮
陽軍米芾書今題曰元章真蹟者世知寶愛其書
而已夫以公胄裔之貴爵秩之尊子孫又衆多且
光顯若是而今無稱焉獨賴此書為好事者所存
傳而不廢故其官閥世緒猶可考見嗚呼士君子
[011-82b]
所恃以不朽者書云乎哉泰定四年十一月八日
金華黃溍識
寶晉書法出蘭亭觀其轉摺方圓則可見矣此崇
國誌銘要以相馬法求之東陽柳貫書
古之銘其先世功德撰文書丹必求諸大手筆者
蓋因其文與書之傳而吾先世之功德與之俱傳
也宋宗室崇國公墓誌銘當世代革易之餘而為
人所寶愛者米南宫之書也崇國公遂同不朽矣
[011-83a]
後世乃不求必傳之文與書止慕其人官爵之崇
以為可榮其先世豈知古人之意哉至正二十六
年四月辛未豫章掲汯書
鄭華原宋書不滿其人文集亦無傳此篇則因米
老之書而傳焉考之袁清容跋此去今纔百年當
時行世有宋文人四大家今王禹玉集存祕府李
清臣僅見數篇荆舒文止太學有版惟廬陵文忠
公六一先生天上人間有刻兩本噫文章者豈必
[011-83b]
工而後傳歟抑必因其人之賢而後可以久傳也
蓋嘗與欽謨論及之題于巻末呉郡葉盛
米南宫此巻元袁清容而下五人有跋皆不著所
藏主名今則在廣省參政劉公家公博學好古宜
此巻之歸之也呉寛題
海嶽翁閱書帖行草/書
芾皇恐皇恐芾既稍出門仞意無外却尚恐異日因見
所知而有隐情不告者將遂得罪左右故有露布仰浼
[011-84a]
台聽芾平生喜書畫老親見聽直有不足至親授以首
飾使購之常曰吾姙汝夢雙角人手擕一軸物自空下
故芾每得一書初任客觀亦置于飯几亦升車手執之
既窮其趣則以良日以紙鋪加書浄几上復用紙覆自
紙間以皂莢灰水浸良久按覆紙洗之上紙爛即團以
拂書塵垢一去然後覆書除背紙去手澤有不可儉者
則又加團洗潔白而後止親用乳香作糊于百幅紙中
心取剪四邊多近手有垢者而加背焉背訖即覆以紙
[011-84b]
加糊置一室中或綾錦皆洗紬安訖亦洗加跋紙取跋
紙加背紙工畢入一奩中非明窓浄几與見知客未嘗
發每一發之文犀瑩玖紫墨錦綺粲然溢目印以米姓
祕玩書印文其所謂書者皆非前所閱可比也亦非今
好事者所多有也余每示人者印以米姓清玩之印文
以待暴不可告以情之客祕玩者實客以手指㸃衣
袖印摘之偶一及之必洗書如初紙素不可數洗必欲
戲一觸之是毁書也樞宻唐功志東欲觀而以情告見
[011-85a]
許遂敢出閱書之法洗二案相比芾以紙繅鋪訖濯手
親取書于奩中鋪展以示客客拱而凴几坐從容細閱
芾趨走于前客云展芾展客云巻芾巻客據案甚尊芾
執事趨走甚卑舍佚執卑者止求不以手或衣振拂之
耳老母訓之不能改朋友誨之不能悛子弟諫之不能
從惟蘇遐舉曰君異日當以此忤要官芾念要官可忤
不可改心行年五十老倦則輸之御府必在不已品公
亦能屈意而一觀乎或於公齋或過敝齋得進退如禮
[011-85b]
雖同子弟雜觀可也倘公不欲屑屑狥一蒙鄙固陋之
人則亦非敢曲煩台視而異日亦不敢受不告之罪芾
皇恐載拜大夫丈節下
外録
東坡志林云吾嘗疑米元章用筆妙一時而所藏
書真偽相半元祐四年六月十二日與張致平同
過元章致平謂吾嘗見公親發鎖兩手捉書去人
丈餘近輒掣去手元章笑遂出二王長史懐素輩
[011-86a]
十許帖子然後知平時所出皆茍以適衆目而已
米老三呉詩帖行書/紙本
黻謹以鄙詩送提舉通直使江西襄陽米黻上
三呉有丈夫氣欲吞海水開口論世事借箸對天子瑞
節髙如松一歳幾繁使秋水浮湘月罇酒屢覯止言别
不可攀寥虚看雲駛
米海嶽多景樓詩帖行書紙本/小字自注
秋暑憩多景樓
[011-86b]
縱目天容曠披襟海共開山光隨眦到雲影度江來世
界漸雙足惟未/入閩生涯付一杯橫風多景夢應似穆王臺
米南宫眼目帖草書/紙本
十一月廿五日芾頓首啓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
目但怵以相知難却耳區區思仰不盡言同官行奉數
字草草芾頓首伯老台坐
米海嶽陳攬帖行書/紙本
昨日陳攬戢戢之勝鹿得鹿宜俟之已約束後生同人
[011-87a]
莫不用煩他人也軫之只女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縁面
見欲罄伸區區也芾頓首再拜
米漫仕太簡帖行書小/紙本
蘇太簡參政家物多著邳公之後四代相印或用翰林
學士院印芾記
米禮部砂歩詩帖行草書/紙本
砂歩
砂歩漫皆合松門若掩桴悠悠摇艇子真似剡溪圖
[011-87b]
又
已有扁舟興曽看過剡圖翻思名手盡誰復費工夫
老米真帖行書/紙本
真一斤少將微意欲置些果實去又一兵陸行難將
都門有幹示下是胡西輔所送芾皇恐頓首 虞老
可喜必相從歡
米元章諸體詩巻行書織成烏䦨絹本髙八寸長/八尺有御府鈐印李西厓印項子
京呉廷/等印
[011-88a]
増城嗜書又好米南宫書余在長安得蜀素摹本
嘗與増城言米書無第二但恨真蹟不可得耳凡
二十餘年竟為増城有亦是聚於所好今方置棐
几日夕臨池米公且有衛夫人之泣余亦不勝其
妬也董其昌題書宋箋/引首
擬古
青松勁挺姿凌霄恥屈盤種種出枝葉牽連上松端秋
光起絳煙旖旎雲錦殷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栢見
[011-88b]
吐子效鶴疑縮頸還青松本無華安得保嵗寒
龜鶴年壽齊羽介所託殊種種是靈物相得忘形軀鶴
有冲霄心龜厭曳尾居以竹兩附闕/相將上雲衢報汝
慎勿語一語墮泥塗
呉江垂虹亭作
斷雲一片洞庭帆玉破鱸魚金破柑好作新詩寄桑苧
垂虹秋色滿東南
泛泛五湖霜氣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須織女支機石
[011-89a]
且戲嫦娥稱客星時為湖/州之行
入境寄集賢林舍人
揚帆載月逺相過佳氣蔥蔥聽誦歌路不拾遺知政肅
野多滯穗是時和天分秋暑資吟興晴獻溪山入醉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綵牋書盡剪江波
重九㑹郡樓
山清氣爽九秋天黃菊紅茱滿泛船千里結言寧有後
羣賢畢至猥居前杜郎閒客今焉是謝守風流古所傳
[011-89b]
獨把秋英緣底事老來情味向詩偏
和林公峴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團團徑千里震澤乃一水所占已過二娑
羅即峴山謬云形大地地惟東呉偏山水古佳麗中有
皎皎人瓊衣玉為餌位雖列仙長學與千年對幽操久
獨處迢迢願招類金颸帯秋威歘逐雲檣至朝隮輿馭
飈暮返光浮袂雲盲有風駈蟾餮有刀利亭亭太隂宫
無乃瞻星氣興深夷險一理洞軒裳偽紛紛夸俗勞坦
[011-90a]
坦忘懐易浩浩我將行蠢蠢須公起
送王渙之彦舟
集英春殿鳴稍歇神武天臨光下徹鴻臚初唱第一聲
白面王郎年十八神武樂育天下造不使敲枰使傳道
衣錦東南第一州棘壁湖山兩清照襄陽野老漁竿客
不愛紛華愛泉石相逢不約約無逆輿握古書同岸幘
淫朋嬖黨初相慕濯髪洒心求易慮翩翩遼鶴雲中侣
土苴尫鴟那一顧邇來器業何深至湛湛具區無底沚
[011-90b]
可憐一㸃終不易枉駕殷勤尋漫仕漫仕平生四方走
多與英才竝肩肘少有俳辭能罵鬼老學鴟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徑資取捨殊途莫逥首 元祐戊辰九月
廿三日溪堂米黻記行/書
慶厯甲申嵗東川造蜀素一巻藏余家者二十年
今既裝褫將屬諸善書題其首熈寧元年戊申三
月丙子呉郡邵希子中
熈寧八年四月十四日與東海徐道淵成都閭邱
[011-91a]
公顯同赴子中邵氏東園之招觀此數遍晉陵胡
完夫題
米元章此巻如獅子捉象以全力赴之當為生平
合作余先得摹本刻之鴻堂帖甲辰五月新都呉
太學擕真蹟至西湖遂以諸名蹟易之時徐茂呉
方詣呉觀書畫知予得此巻歎曰已探驪龍珠餘
皆長物矣呉太學書畫船為之減色然復自寛曰
米家書得所歸太學名廷尚有右軍官奴帖真本
[011-91b]
董其昌題
萬厯乙卯長至日海昌陳瓛觀
曽孫陳燾珍玩
襄陽公在當代愛積晉唐法書種種必自臨搨務
求逼真時以真蹟溷出眩惑人目或被人指擿相
與發笑然亦自試其藝之精抑試人之知如此所
以名書於宋與蔡蘇黃為四大家後之人惡敢議
其劣亦不容諛其優矣汪君宗道持其所書雜詩
[011-92a]
織行綾巻索題佛頭上豈可作罪過但以蘇長公
論其清雄絶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今於此巻見
之因掇以塞其請云正德改元八月下浣後學沈
周
南宫帖予見數本每見未嘗無所得此藏汪宗道
家尤為精粹余作有意學米安得常對面也臨别
漫志於尾唐宋書苑大家不過數輩宗道皆能致
之歐陽公謂物長聚於所好信哉祝允明書
[011-92b]
嘉靖丁巳十月長洲文徵明觀
蜀素一巻乃慶厯四年甲申東川所造東園邵子
中藏於家廿餘年至熈寧元年戊申裝褫成巻先
記其尾虚其首以將屬諸善書者慶厯至熈寧二
十餘年矣至熈寧八年乙卯胡完夫徐道淵閭邱
公顯觀於子中家展轉數遍亦題其尾尚其素也
至元祐三年戊辰始為米溪堂書熈寧至元祐又
幾二十餘年矣子中完夫諸公愛其素如此不知
[011-93a]
諸公及見溪堂之詞翰否乎余自嘉靖三十二年
癸丑得見於長安友人家傾嚢以購之余素愛米
書見者不下廿巻此巻五百五十六字詩體具備
墨妙入神真祕玩也且自慶厯至今五百二十餘
年矣完好如故又為沈石田祝枝山文衡山三先
生所賞鑒尤為可寶余每以此巻自隨一日過呉
中謁文衡山先生獨不擕此適有覆舟之厄先生
曰米書在否曰否先生曰豈無神物呵䕶至此耶
[011-93b]
嘉靖四十年辛酉閏五月研山居士顧從義北上
舟次南陽閘展卷謹志小楷/書
右米書蓋以老法用秃筆者遒古可愛甲辰閏九
月九日王衡題於春水船
崇禎七年嵗在癸酉子月申甫計偕入都門再觀
於東華門邸中一似米老重觀研山苐無玉蟾蜍
淚滴之恨董其昌識時年七十九嵗
外録
[011-94a]
蘇米遺事云子瞻自海外歸與元章書云嶺海八
年親友曠絶亦未嘗闗念但念吾元章邁往凌雲
之氣清雄絶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何時見之以
洗我積年瘴毒耶元章答云更有知不盡處脩楊
許之業為帝宸碧落之游異時相見乃知也其高
自標置如此
石林避暑録云米南宫書自得於天資然自少至
老筆未嘗停有以紙餉之者不問多寡入手即書
[011-94b]
至盡乃已元祐末米知雍丘縣蘇子瞻自揚州召
還乃具飯邀之既至則對設長案各以精筆佳墨
紙三百列其上而置饌其傍子瞻見之大笑就坐
每酒一行即伸紙共作字以二小史磨墨幾不能
供薄暮酒行既終紙亦盡乃更相易擕去俱自以
為平日書莫及也
劉後村集云米元章有帖云老弟山林集多於眉
陽集然不襲古人一句子瞻南還與之說茫然嘆
[011-95a]
久之以嘆渠偷也戲跋二首 大令云亡筆不傳
世無行草已千年偶然遺下鵝羣帖生出楊風與
米顛 二集一傳一不傳可能寶晉勝坡仙蘇郎
不醉常如醉米老真顛却辯顛世傳米老有辯顛
帖
趙孟堅云黃魯直書遒媚米元章書俊拔薛道祖
書温潤徐㑹稽之濁在跛偃李北海之濁在敧斜
跛偃之弊流而誤吾坡公敧斜之弊流而為元章
[011-95b]
父子矣
趙孟頫云海岳以書學博士召對上問本朝以書
名世者凡數人海嶽各以其人對曰蔡京不得筆
蔡卞得筆而乏逸韻蔡襄勒字沈遼排字黃庭堅
描字蘇軾畫字上復問卿書何如對曰臣書刷字
米襄陽書政如黃太史作詩之變芒角刷掠求于
匱藴川媚則蔑有其學魯獨居男子於薛道祖見
之
[011-96a]
書畫舫云張謙藏米南宫帖十二冊各以類次如
手柬家書詩文分四類上有閱古珍玩大印乃韓
侂胄之故物也
又云南宫之書資學兼到故能楷法追唐行草入
晉一時名賢如李蔡蘇黃皆莫能及乃至誚顔柳
貶旭素則過矣近日項穆德純纂書法雅言放斥
蘇米極意詆訾之當是口業報邪卒不能掩其美
也
[011-96b]
又云海嶽翁跋張旭書公孫大娘舞劍帖黃素書
小楷精絶惜舞劍帖不存止存米跋耳
米友仁
米元暉動止持福帖草書/紙本
友仁皇恐頓首再拜宗丞學士至性坐右即日伏惟節
抑順變序之遷動止持福不勝馳情之深自承廬國封
塋次既未經百日義不敢遣人上問忽承來過張羅之
巷復奉手况具審即日逺在郊外友仁例不講人事無
[011-97a]
由詣見伏紙第深思跂而已謹奉手啓上復不宣友仁
皇恐頓首再拜宗丞學士至性坐右
僕幼時於江湖朋舊中閱元暉之帖多矣噫煙橫
𤓰丘苔浸魯壁此何如時意世間無復有存者一
日過郭君續古堂下持本見示披翫之餘洞心駭
目追數宿遊殆疑夢事益信希世之寶不乏也因
黥巻復之曰善弈者不求經善琴者不求譜每觀
君筆底龍蛇飛動紈素間雖顔筋柳骨未有能出
[011-97b]
左右者寧假是耶抑留以遺後人耶敬歸鍾王之
府僕暇日願學焉至元丙申仲春上澣三日可翁
柯謙光拜手敬書行草書/紙本
外録
書史㑹要云米友仁字元暉小字虎兒芾之子官
至兵部侍郎博學嗜古善書黃庭堅嘗戲之詩云
虎兒筆力能扛鼎教字元暉繼阿章心畫之妙得
於家傳不可盡述識者謂宋之有元章元暉猶晉
[011-98a]
之有羲之獻之或謂作斜弩之筆一字皆成橫敧
之勢欲自成家而用心太過耳
[011-98b]
書畫彚考卷十一